CN116339016A - 一种量子点膜及显示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量子点膜及显示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39016A
CN116339016A CN202310623242.5A CN202310623242A CN116339016A CN 116339016 A CN116339016 A CN 116339016A CN 202310623242 A CN202310623242 A CN 202310623242A CN 116339016 A CN116339016 A CN 1163390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quantum dot
substrate layer
microstructur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232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39016B (zh
Inventor
丁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ongde Photoelectric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ongde Photoelectric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ongde Photoelectric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ongde Photoelectric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2324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390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39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39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390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390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膜包括基材层、量子点层和阻隔层;所述量子点层包括量子点单元,所述量子点单元呈现规则或随机的图案化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层一侧表面上;所述量子点单元底面面积占所述第一基材层一侧表面面积的60%‑95%。本发明提供了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膜的量子点层经过特殊的结构设计,呈现图案化分布在基材层上,其角度与排列模式经过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光学膜微结构对液晶玻璃面板像素的干涉现象,同时还能有效地提升液晶显示器件的色彩饱和度。

Description

一种量子点膜及显示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薄膜和显示器件,特别涉及一种量子点膜和显示器件。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液晶显示屏的色彩饱和度,常用的办法是使用量子点膜来实现光源的色纯度的提升,进而提高色域。量子点膜的使用有多种类型,最典型的是含上下水气阻隔膜的三明治形态,或者将量子点层集成于相关复合膜或贴合膜之内。
显示器用量子点膜技术,都以整面状膜的形式设置,量子点均匀分散在量子点膜层上,搭配光学薄膜使用时,特别是搭配微结构类光学膜使用时,会出现画面干涉问题。尤其针对液晶屏幕与光学增亮膜结构干涉问题(干涉,指的是画面的光学干涉,导致出现画面上的条纹),经常需要依照液晶玻璃面板的型号不同而转动不同角度来解决画面干涉异常。
现在迫切需要提供一种量子点膜,使其应用在光学薄膜,特别是具有微结构类光学薄膜中,不仅具有高色域,同时能解决画面干涉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膜应用在液晶显示器件中,具有优异色彩饱和度同时能有效解决画面干涉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膜包括基材层、量子点层和阻隔层;
基材层,所述基材层包括第一基材层;
量子点层,所述量子点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层一侧表面;
阻隔层,所述阻隔层设置在所述量子点层远离第一基材层一侧表面;
所述量子点层包括量子点单元,所述量子点单元呈现规则或随机的图案化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层一侧表面上;
所述量子点单元底面面积占所述第一基材层一侧表面面积的60%-95%。
进一步地,所述量子点单元呈凸起结构,所述量子点单元的底面为规则的几何形状或不规则的形状;
所述量子点单元的底面为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不规则图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量子点单元厚度为1-20um。
进一步地,所述阻隔层为平整薄膜层或所述阻隔层为具有微结构表面的第一微结构层。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为微透镜结构、棱镜结构、无规则凸起或凹陷结构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量子点膜包括背涂层,所述背涂层设置在基材层远离量子点层一侧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量子点膜包括贴合层和微结构层,所述贴合层包括第一贴合层,所述基材层包括第二基材层,所述微结构层包括第二微结构层;
所述第二微结构层设置在第一基材层远离量子点层一侧表面,所述第一贴合层设置在第一基材层与第二微结构层之间,所述第二基材层设置在第二微结构层远离第一基材层一侧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背涂层设置在第二基材层远离量子点层一侧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贴合层包括第二贴合层,所述基材层包括第三基材层,所述微结构层包括第三微结构层;
所述第三微结构层设置在第二基材层远离量子点层一侧表面,所述第二贴合层设置在第二基材层与第三微结构层之间,所述第三基材层设置在第三微结构层远离第二基材层一侧表面,所述背涂层设置在第三基材层远离量子点层一侧表面。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器件,所述显示器件中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量子点膜。
本发明提供了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膜的量子点层经过特殊的结构设计,呈现图案化分布在基材层上,其角度与排列模式经过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光学膜微结构对液晶玻璃面板像素的干涉现象,同时还能有效地提升液晶显示器件的色彩饱和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现有技术中的无量子点层的双层贴合式增亮膜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膜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膜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膜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膜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层的结构示意图;
1、基材层;11、第一基材层;12、第二基材层;13、第三基材层;2、微结构层;21、第一微结构层;22、第二微结构层;23、第三微结构层;3、背涂层;4、贴合层;41、第一贴合层;42、第二贴合层;5、量子点层;51、量子点单元;6、阻隔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现有技术中的量子点膜最基础的结构为阻隔层、量子点膜层和阻隔层的三明治结构,可以提升液晶显示器件的色彩饱和度,即提高液晶显示器件的色域值。而现有的量子点膜常常与光学薄膜联合使用,如光学扩散膜、光学增亮膜等。常见的光学增亮膜为两层贴合式结构,主要可以分为DOP/MOP/POP三种结构。直观的可参考附图1,两层贴合式结构增亮膜包括两层微结构层,其中第二微结构层22为棱镜结构层,而第一微结构层21根据需要,可以分为扩散结构涂层(DOP),或微透镜结构涂层(MOP),或第一棱镜涂层(POP)。由于第一微结构层21,或第二微结构层22具有固定微结构周期,使得此类光学薄膜使用过程中都具有光学干涉问题,经常需要依照液晶玻璃面板的型号不同而转动不同角度来解决画面干涉异常。
本申请提供一种量子点膜,可参考附图2,所述量子点膜具有基材层1、量子点层5和阻隔层6;基材层1,所述基材层1包括第一基材层11,所述第一基材层11用于提供量子点层5的附着基础,并提供一定的支撑强度;具体地,所述基材层1的材料没有特别需求,所述基材层1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PET、PMMA、COP、PC等,优选所述基材层1选PET基材,所述基材层1的厚度为20-300um。
所述量子点层5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
所述阻隔层6设置在所述量子点层5远离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所述阻隔层6用于提供保护作用,防止量子点层5直接暴露,导致其使用过程中失效;
所述量子点层5包括若干量子点单元51,所述量子点单元51规则或随机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上。具体地,所述量子点层5是由若干规则或随机的图案化设置在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上的所述量子点单元51构成的。所述量子点单元51规则设置是指,所述量子点单元51可以如等距的排列或其他方式规则的排列方式设置;所述量子点单元51随机设置是指,所述量子点单元51可以非等距的、随机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基材层11表面。所述量子点单元51通过规则或随机设置在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上,形成量子点层5,如此设置的量子点层5可以有效地降低应用在液晶显示器件中由于具有微结构层的光学薄膜导致的画面干涉问题。所述量子点单元51图案化设置在所示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即所述量子点单元51并不完全覆盖整个第一基材层11的表面,所述量子点层5上存在一定的非量子点单元51区域,如此设置可进一步地降低液晶显示器件的画面干涉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量子点单元51呈凸起结构,所述量子点单元51的底面为规则的几何形状或不规则的形状;优选地,所述量子点单元51的底面为不规则的形状;优选地,所述量子点单元51的底面为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不规则图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所述量子点单元51呈凸起结构是指所述量子点单元51为具有一定底面形状和具有一定高度的凸起结构,作为一种典型的实施例,所述量子点单元51可以为柱状结构,即依据底面形状并具有一定高度的柱状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圆柱状、棱柱状等结构,或者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量子点单元51为锥状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如圆锥结构、棱锥结构等,当然所述量子点单元51也可以为随机凸起的结构、顶端光滑圆弧的微结构或棱台结构,此处不做展开。所述量子点单元51的底面为规则的几何形状或不规则的形状,具体地,所述量子点单元51的底面形状根据需求可以进行调整和设计,可以为规则的几何形状或无规则的形状;从抗光学干涉角度考虑,优选的所述量子点单元51的底面为不规则的形状;作为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量子点单元51的底面包括但不限于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不规则图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具体可以参考附图6-9所示,如附图6为规则排列的底面形状为六边形的量子点单元51;如附图7为规则排列的底面形状为圆形的量子点单元51;如附图8为规则排列的底面形状为四边形的量子点单元51;如附图9为随机排列、且底面形状随机设置的量子点单元51。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所述量子点层5由量子点单元51构成,在一些情况下,所述量子点单元51为整面结构,所述量子点单元51上存在一些没有设置量子点涂层的镂空区域,即所述量子点单元51为具有镂空结构的单个图形结构;或者所述量子点层5为若干独立的量子点单元51随机或规则分布构成。因此对于单个量子点单元51的尺寸并没有特殊要求,从实际生产应用角度考虑,所述量子点单元51的底面面积范围为4cm2-1um2,优选是4mm2-100um2
进一步地,所述量子点单元51的覆盖面积为60%-95%,即所述量子点单元51垂直第一基材层11表面的投影面积占所述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面积的60%-95%;优选地,所述量子点单元51垂直第一基材层11表面的投影面积占所述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面积的85%-95%。此处可以理解的所述量子点单元51是指所有量子点单元51的面积,也可以理解为所述量子点层5的覆盖面积。
具体地,所述量子点单元51垂直第一基材层11表面的投影面积占所述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面积的60%-95%;当所述量子点单元51垂直第一基材层11表面的投影面积小于60%时,所述量子点膜对于液晶显示器件色彩饱和度提升不足,难以实现高色域值的效果,当所述量子点单元51垂直第一基材层11表面的投影面积大于95%,所述量子点膜对于液晶显示器件画面干涉现象的改善有限,容易出现画面干涉现象,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量子点单元51垂直第一基材层11表面的投影面积占所述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面积的85%-95%。
进一步地,所述量子点单元51厚度为1-20um;优选地,所述量子点单元51厚度为5-10um。
具体地,所述量子点单元51具有一定的厚度,所述量子点单元51的厚度理解为所述量子点单元51垂直第一基材层11的厚度,所述量子点单元51厚度为1-20um,当所述量子点单元51的厚度小于1um时,所述量子点膜对于色彩饱和度的提升不足,液晶显示器件色域值较低;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量子点单元51厚度为5-10um。
进一步地,所述量子点层5的材料选择没有特别的需求,现有技术中的量子点材料均可,可列举如镉系、磷化铟系、钙钛矿系、碳系量子点等。
进一步地,所述阻隔层6为平整薄膜层或所述阻隔层6为具有微结构表面的第一微结构层21;优选地,所述微结构为微透镜结构、棱镜结构、无规则凸起或凹陷结构中任意一种。
具体的,当所述阻隔层6为平整薄膜层时,可以理解的,所述量子点膜为独立的膜层,可以贴合在不同的光学薄膜上实现高色域和抗光学干涉的效果,如附图2所示;当然所述量子点层本身也可以复合在具有表面微结构的光学薄膜中使用,例如附图3所示,此时阻隔层6为具有微结构表面的第一微结构层21,即所述第一微结构层21不仅替代阻隔层6,起到保护密封量子点层5的效果,同时第一微结构层21具有表面微结构,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光学扩散或增亮等光学效果;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微结构层21中的微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微透镜结构、棱镜结构、无规则凸起或凹陷结构中任意一种或多种,可根据需求自行设计。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阻隔层6为微结构层2,特别的,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阻隔层6为第一微结构层21。所述微结构层2的材料和厚度并没有特别的选择,可根据实际使用和常规选择确认,所述微结构层2材料通常采用丙烯酸树脂,其厚度为10-50um。
进一步地,所述量子点膜包括背涂层3,所述背涂层3设置在基材层1远离量子点层5一侧表面。
所述背涂层3材料无特殊选择,通常采用低雾度粒子涂层或低雾度UV转印层。
具体地,所述背涂层3起到抗吸附的作用,避免所述量子点膜与导光板或扩散膜之间的吸附问题。所述背涂层3的厚度没有特殊需求,通常为1-20um;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背涂层3的厚度为3-10um。所述背涂层3材料为常规选择,通常采用低雾度粒子涂层或低雾度UV转印层。
进一步地,所述量子点膜包括贴合层4,所述贴合层4包括第一贴合层41,所述基材层1包括第二基材层12,所述微结构层2包括第二微结构层22;
所述第二微结构层22设置在第一基材层11远离量子点层5一侧表面,所述第一贴合层41设置在第一基材层11与第二微结构层22之间,所述第二基材层12设置在第二微结构层22远离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背涂层3设置在第二基材层12远离量子点层5一侧表面。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量子点层5可以复合在双层贴合式增亮膜中,具体如附图4所示,所述第二微结构层22设置在第一基材层11远离量子点层5一侧表面,所述第一贴合层41设置在第一基材层11与第二微结构层22之间,所述第二基材层12设置在第二微结构层22远离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第一基材层11远离第二微结构层22一侧表面设置有上述的量子点层5,量子点层5远离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微结构层21。此时,背涂层3设置在第二基材层12远离量子点层5一侧表面,即第二基材层12上与第二微结构22不接触的一侧表面。此时量子点层5上的量子点单元51经过光学设计,当所述背光源的光线从背涂层3一侧进入所述量子点膜,依次经过第二基材层12、第二微结构层22、第一贴合层41、第一基材层11、量子点层5,当光线经过量子点层5时,所述量子点层5相当于第二发光源,由量子点层5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微结构层21,可以有效地降低光学膜微结构对液晶玻璃面板像素的干涉现象,进一步缓解画面干涉问题。
所述贴合层4的材料和厚度也没有特殊选择,可采用常规的光固化树脂体系或热固化树脂体系,所述贴合层4的厚度通常为1-15um,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贴合层4的厚度为2-5um。
进一步地,所述贴合层4包括第二贴合层42,所述基材层1包括第三基材层13,所述微结构层2包括第三微结构层23;
所述第三微结构层23设置在第二基材层12远离量子点层5一侧表面,所述第二贴合层42设置在第二基材层12与第三微结构层23之间,所述第三基材层13设置在第三微结构层23远离第二基材层12一侧表面,所述背涂层3设置在第三基材层13远离量子点层5一侧表面。
具体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量子点层5可以复合在三层贴合式增亮膜中,具体如附图5所示,所述第三微结构层23设置在第二基材层12远离量子点层5一侧表面,所述第二贴合层42设置在第二基材层12与第三微结构层23之间,所述第三基材层13设置在第三微结构层23远离第二基材层12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微结构层22设置在第一基材层11远离量子点层5一侧表面,所述第一贴合层41设置在第一基材层11与第二微结构层22之间,所述第二基材层12设置在第二微结构层22远离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第一基材层11远离第二微结构层22一侧表面设置有上述的量子点层5,量子点层5远离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微结构层21。此时,背涂层3设置在第三基材层13远离量子点层5一侧表面,即第三基材层13上与第三微结构层23不接触的一侧表面。
所述量子点膜的制备方式,以附图3为例进行说明,在第一基材上11表面涂覆量子点单元51,并由若干量子点单元51构成量子点层5,所述量子点层5中的量子点单元51为图案化设置,再于量子点层5上直接制作第一微结构层21,由第一微结构层21完全覆盖所述量子点层5。所述量子点层5可用网版印刷、激光打印、连续式凹版印刷或凸版印刷实现。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器件,所述显示器件中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量子点膜。
本申请所述的量子点膜的量子点层5经过光学设计,可以是随机排列任意图形或规整图形,但角度与排列模式经过设计而使之不与光学膜棱镜结构产生干涉,也由于该量子点层5可视为第二发光源,所发射光线在棱镜微结构之上,可以有效地降低光学膜微结构对液晶玻璃面板像素的干涉现象,进一步缓解画面干涉问题。
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2所示,
一种量子点膜,
第一基材层11选自PET材料,厚度为125um;
量子点层5通过网版印刷工艺制备,量子点单元51厚度为7um,底面图案为圆形,圆形直径为30um~70um随机选择,量子点单元51随机排列,所述量子点层5的覆盖面积为90%,所述量子点层5选自镉系量子点材料;
阻隔层6选自丙烯酸树脂材料,厚度为10um。所述阻隔层6没有表面微结构。
实施例2:
如附图4所示,
一种量子点膜,
第一基材层11选自PET材料,厚度为125um;
量子点层5通过网版印刷工艺制备,量子点单元51厚度为7um,底面图案为圆形,圆形直径为30um~70um随机选择,量子点单元51随机排列,所述量子点层5的覆盖面积为90%,所述量子点层5选自镉系量子点材料;
第一微结构层21选自热固化型丙烯酸树脂材料,厚度为15um,微结构为扩散结构涂层,含有粒径3-15umPMMA粒子;
第二基材层12选自PET材料,厚度为125um;
第二微结构层22选自丙烯酸树脂材料,厚度为35um,微结构为棱镜结构涂层,所述棱镜结构为顶角90度,底宽60um的条状棱镜结构;
背涂层3选自热固化型丙烯酸树脂材料,厚度为3um,含有粒径3umPMMA粒子。
实施例3:
如附图4所示,
一种量子点膜,
第一基材层11选自PET材料,厚度为125um;
量子点层5通过网版印刷工艺制备,量子点单元51厚度为7um,底面图案为圆形,圆形直径为30um~70um随机选择,量子点单元51随机排列,所述量子点层5的覆盖面积为90%,所述量子点层5选自镉系量子点材料;
第一微结构层21选自丙烯酸树脂材料,厚度为15um,微结构为微透镜结构涂层,所述微透镜结构为直径30um,高度11um,随机分布的微透镜结构;
第二基材层12选自PET材料,厚度为125um;
第二微结构层22选自丙烯酸树脂材料,厚度为35um,微结构为棱镜结构涂层,所述棱镜结构为顶角90度,底宽60um的条状棱镜结构;
背涂层3选自热固化型丙烯酸树脂材料,厚度为3um,含有粒径3umPMMA粒子。
实施例4:
如附图4所示,
一种量子点膜,
第一基材层11选自PET材料,厚度为125um;
量子点层5通过网版印刷工艺制备,量子点单元51厚度为7um,底面图案为圆形,圆形直径为30um~70um随机选择,量子点单元51随机排列,所述量子点层5的覆盖面积为90%,所述量子点层5选自镉系量子点材料;
第一微结构层21选自丙烯酸酯材料,厚度为35um,微结构为棱镜结构涂层,所述棱镜结构为顶角90度,底宽60um的条状棱镜结构;
第二基材层12选自PET材料,厚度为125um;
第二微结构层22选自丙烯酸树脂材料,厚度为35um,微结构为棱镜结构涂层,所述棱镜结构为顶角90度,底宽60um的条状棱镜结构;
背涂层3选自热固化丙烯酸树脂材料,厚度为3um;含有粒径3umPMMA粒子;
所述第一微结构层21与第二微结构层22的棱镜结构呈现正交90度排列。
实施例5
如附图5所示
一种量子点膜,
第一基材层11选自PET材料,厚度为125um;
量子点层5通过网版印刷工艺制备,量子点单元51厚度为7um,底面图案为圆形,圆形直径为30um~70um随机选择,量子点单元51随机排列,所述量子点层5的覆盖面积为90%,所述量子点层5选自镉系量子点材料;
第一微结构层21选自热固化型丙烯酸树脂材料,厚度为15um,微结构为扩散结构涂层,含有粒径3-15umPMMA粒子;
第二基材层12选自PET材料,厚度为125um;
第二微结构层22选自丙烯酸树脂材料,厚度为35um,微结构为棱镜结构涂层,所述棱镜结构为顶角90度,底宽60um的条状棱镜结构;
第三基材层13选自PET材料,厚度为125um;
第三微结构层23选自丙烯酸树脂材料,厚度为35um,微结构为棱镜结构涂层,所述棱镜结构为顶角90度,底宽60um的条状棱镜结构;
背涂层3选自热固化丙烯酸树脂材料,厚度为3um,含有粒径3umPMMA粒子;
所述第二微结构层22与第三微结构层23的棱镜结构呈现正交90度排列。
实施例6
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量子点层5的覆盖面积为60%。
实施例7
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量子点层5的覆盖面积为85%。
实施例8
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量子点层5的覆盖面积为95%。
实施例9
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量子点单元51的厚度为1um。
实施例10
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量子点单元51的厚度为5um。
实施例11
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量子点单元51的厚度为10um。
实施例12
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量子点单元51的厚度为20um。
实施例13
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所述量子点层5通过网版印刷工艺制备,量子点单元51的底面图案为正方形,边长为100um,量子点单元51随机排列。
实施例14
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所述量子点层5通过网版印刷工艺制备,量子点单元51的底面图案为随机图案,如附图9所示,所述量子点单元51的底面面积为900um2-4900um2,量子点单元51随机排列。
实施例15
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量子点层5的覆盖面积为50%。
实施例16
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量子点单元51的厚度为30um。
对比例1
一种光学薄膜,
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没有设置量子点层5。
对比例2
一种量子点膜
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量子点层5的覆盖面积为100%。
测试方法:
将实施例1-16,对比例1-2制得的光学薄膜进行色域值和画面干涉测试;其中实施例1中制得的量子点膜需在下方放置一张0度裁切的棱镜片。
色域值测试:
将所述量子点膜以最底层棱镜条状结构平行背光模组长边方式设置于背光模组内,盖上液晶玻璃,分别测试标准红绿蓝显示状态下的CIE坐标值,以标准红绿蓝显示状态下的CIE坐标值所涵盖面积大小定义所述色彩饱和度,即色域值。
外观:画面干涉现象测试
将所述量子点膜以最底层棱镜条状结构平行背光模组长边方式设置于背光模组内,盖上液晶玻璃,以肉眼观察有无出现干涉条纹以及表面平整度;
◎,观察无干涉现象,外观优异;
○,观察到轻微干涉现象,外观良好;
∆,观察到较明显干涉现象,外观一般;
×,观察到严重干涉现象,外观极差。
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SMS_1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知,从实施例1-16的数据和对比例1-2的数据对可以直观地得出,采用本申请所述的量子点膜可以有效地改善液晶显示器件的色彩饱和度和减少画面干涉现象。从实施例1-4的数据可以看出,所述量子点层5经过图案化设置,可以适用于不同结构的光学薄膜中,均具有较高的色域值和优异的抗画面干涉的性能。从实施例2、实施例6-8、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所述量子点层5的覆盖面积对于量子点膜性能影响极大,其中实施例15中的量子点层5的覆盖面积仅为50%,虽然对于色域值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其仍有较明显的干涉现象,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需要调整较大的裁切角度。从实施例2、实施例9-12、实施例16的数据可以直观地得到,所述量子点层5的厚度对于量子点膜的性能也有着一定影响,其中实施例9中的量子点层5厚度仅为1um,虽然所述量子点层5同样能起到一定抗干涉的效果,但是由于量子点层5的厚度偏小,其对于色域的改善还是相当有限的;实施例16中的量子点层5厚度为30um,其具有极高的色域值,且无干涉现象,但是过厚的膜层导致量子点膜外观上存在不平整的问题。从实施例13-14的数据可以看出,所述量子点膜中的量子点单元51采用不同的形状设置,均能取得良好的外观性能和抗干涉性能。对比例1中没有设置所述的量子点层5,其色域值低,色彩饱和度差,同时具有明显的干涉条纹;对比例2中整面设置所述量子点层5,同样没有对画面干涉问题有所改善。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膜包括基材层(1)、量子点层(5)和阻隔层(6);
基材层(1),所述基材层(1)包括第一基材层(11);
量子点层(5),所述量子点层(5)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
阻隔层(6),所述阻隔层(6)设置在所述量子点层(5)远离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
所述量子点层(5)包括量子点单元(51),所述量子点单元(51)呈现规则或随机的图案化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上;
所述量子点单元(51)底面面积占所述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面积的60%-9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单元(51)呈凸起结构,所述量子点单元(51)的底面为规则的几何形状或不规则的形状;
所述量子点单元(51)的底面为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不规则图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单元(51)厚度为1-20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6)为平整薄膜层或所述阻隔层(6)为具有微结构表面的第一微结构层(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为微透镜结构、棱镜结构、无规则凸起或凹陷结构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膜包括背涂层(3),所述背涂层(3)设置在基材层(1)远离量子点层(5)一侧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膜包括贴合层(4)和微结构层(2),所述贴合层(4)包括第一贴合层(41),所述基材层(1)包括第二基材层(12),所述微结构层(2)包括第二微结构层(22);
所述第二微结构层(22)设置在第一基材层(11)远离量子点层(5)一侧表面,所述第一贴合层(41)设置在第一基材层(11)与第二微结构层(22)之间,所述第二基材层(12)设置在第二微结构层(22)远离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膜包括背涂层(3),所述背涂层(3)设置在第二基材层(12)远离量子点层(5)一侧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层(4)包括第二贴合层(42),所述基材层(1)包括第三基材层(13),所述微结构层(2)包括第三微结构层(23);
所述第三微结构层(23)设置在第二基材层(12)远离量子点层(5)一侧表面,所述第二贴合层(42)设置在第二基材层(12)与第三微结构层(23)之间,所述第三基材层(13)设置在第三微结构层(23)远离第二基材层(12)一侧表面,所述量子点膜包括背涂层(3),所述背涂层(3)设置在第三基材层(13)远离量子点层(5)一侧表面。
10.一种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件中包括权利要求1-6或权利要求7或权利要求8-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量子点膜。
CN202310623242.5A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量子点膜及显示器件 Active CN1163390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23242.5A CN116339016B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量子点膜及显示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23242.5A CN116339016B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量子点膜及显示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39016A true CN116339016A (zh) 2023-06-27
CN116339016B CN116339016B (zh) 2023-08-22

Family

ID=86880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23242.5A Active CN116339016B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量子点膜及显示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39016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49388A1 (en) * 2012-03-22 2013-09-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 source, light-emitting device, light source for backligh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light source
CN104819404A (zh) * 2014-02-05 2015-08-0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以及包括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CN105474056A (zh) * 2013-08-28 2016-04-0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光板、包含该导光板的背光单元及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光学片
CN106190128A (zh) * 2016-07-12 2016-12-07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膜、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设备
CN109407200A (zh) * 2017-08-18 2019-03-0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光学构件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CN109471300A (zh) * 2018-12-06 2019-03-15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964155A (zh) * 2016-11-07 2019-07-0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含荧光体膜及背光单元
CN110196511A (zh) * 2019-05-24 2019-09-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膜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N110928040A (zh) * 2019-04-09 2020-03-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748605A (zh) * 2019-10-30 2021-05-04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组件及液晶显示器
US11513392B1 (en) * 2021-09-23 2022-11-29 Apple Inc. Direct-lit backlight units with optical films
CN116107000A (zh) * 2022-11-30 2023-05-12 深圳市聚飞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复合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49388A1 (en) * 2012-03-22 2013-09-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 source, light-emitting device, light source for backligh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light source
CN105474056A (zh) * 2013-08-28 2016-04-0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光板、包含该导光板的背光单元及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光学片
CN104819404A (zh) * 2014-02-05 2015-08-0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以及包括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CN106190128A (zh) * 2016-07-12 2016-12-07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膜、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设备
CN109964155A (zh) * 2016-11-07 2019-07-0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含荧光体膜及背光单元
CN109407200A (zh) * 2017-08-18 2019-03-0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光学构件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CN109471300A (zh) * 2018-12-06 2019-03-15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28040A (zh) * 2019-04-09 2020-03-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196511A (zh) * 2019-05-24 2019-09-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膜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N112748605A (zh) * 2019-10-30 2021-05-04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组件及液晶显示器
US11513392B1 (en) * 2021-09-23 2022-11-29 Apple Inc. Direct-lit backlight units with optical films
CN116107000A (zh) * 2022-11-30 2023-05-12 深圳市聚飞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复合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39016B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92347B1 (ko) 복합 광학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원 어셈블리
KR101558885B1 (ko) 단일의 다층 광학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용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KR100980072B1 (ko) 광학용 복합 필름
CN112526785B (zh) 光学膜片与背光模块
KR20110136645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7238976B (zh) 光学膜、偏光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1966672B1 (ko) 파장 변환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687715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407440B1 (ko) 복합 광학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원 어셈블리
CN116339016B (zh) 一种量子点膜及显示器件
EP2619612B1 (en) Optical sheet, optical unit and ligh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20085206U (zh) 一种量子点膜及显示器件
CN116719187A (zh) 一种量子点膜及显示器件
JP2006023342A (ja) 投影用スクリーン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投影システム
JP2013068872A (ja) レンズシート、及びel発光装置
CN214278464U (zh) 量子点复合膜
WO2012086623A1 (ja) 発光素子
CN221101213U (zh) 量子点光学复合膜及显示器件
CN218825062U (zh) 一种多层量子点复合膜
KR20170065988A (ko) 확산수단이 일체화된 확산판 기능포함 복합광학시트
JP2009211924A (ja) バックライト用シート
KR20090021862A (ko) 광학용 복합 필름
CN218585140U (zh) 背光源与液晶显示屏
CN219435175U (zh) 一种多层结构光学膜
CN213659108U (zh) 一种扩散及衍射光学组件、发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