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36964B - 一种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36964B
CN116336964B CN202310627084.0A CN202310627084A CN116336964B CN 116336964 B CN116336964 B CN 116336964B CN 202310627084 A CN202310627084 A CN 202310627084A CN 116336964 B CN116336964 B CN 1163369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detected
less
acquiring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270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36964A (zh
Inventor
代红林
刘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Yike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Yike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Yike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Yike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270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369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36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369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36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369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2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ntours or curva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8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7/89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包括物体轮廓信息采集装置、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物体轮廓信息采集装置包括移动平台、m个目标发射端、目标透镜组和目标接收端,当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当移动平台组仅包括主移动平台时,获取待检测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从而获取目标发射端对应的目标高度,其中,获取目标发射端对应的目标宽度,根据目标宽度获取目标高度,获取目标高度对应的光斑图像列表,从而获取待检测物体对应的轮廓信息,本发明通过对目标发射端对应的初始高度进行调整,不易造成资源浪费且提高了获取到的待检测物体的轮廓信息的全面性,使得获取到的物体轮廓信息的准确度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利用激光感测物体成为主流手段,激光经过一系列处理照射到物体上,经过物体的发射被接收端接收,经过光电转换和信息处理后获取探测物体的相关信息 例如物体的方位、形状和轮廓等,当前,基于设置相关装置利用激光感测和三角测距原理获取物体的轮廓信息成为热门研究方向,有效设置装置能够提高获取物体的轮廓信息的准确度。
已知一种现有技术中,获取物体轮廓信息的方法为:发射端发射激光,激光通过透镜形成光束照射到物体上,通过设置摆镜使光束能够从左到右覆盖到物体的表面,照射到物体上的光束经过反射照射到接收端上,在接收端上形成图像点,从而获取物体的轮廓信息。
以上所述获取物体轮廓信息的方法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在获取物体轮廓信息时,激光光束横向移动照射物体,增加了使用空间;另一方面,未对发射端的初始高度进行调整,易造成资源浪费且不能保证在移动目标发射端的过程中激光光束能够照射到待检测物体整个表面,降低了获取到的待检测物体的轮廓信息的全面性,使得获取到的物体轮廓信息的准确度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包括物体轮廓信息采集装置、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物体轮廓信息采集装置包括移动平台组、m个目标发射端、目标透镜组和目标接收端,当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S100,当移动平台组仅包括主移动平台时,获取待检测物体的长度L'、待检测物体的宽度W'、待检测物体的高度H',其中,所述待检测物体放置于预设水平面上。
S200,根据L'、W'和H',获取目标发射端对应的目标高度列表H={H1,H2,……,Hi,……,Hn},Hi为第i个目标高度,i=1,2,……,n,n为目标高度的数量,Hi符合如下条件:
Hi=H1-(i-1)×ΔH,ΔH为预设的第一高度差,其中,在S200中通过如下步骤获取H1
S201,获取主移动平台对应的目标半径r,其中,所述主移动平台呈圆柱状且所述主移动平台的中心轴与待检测物体的中心轴一致。
S203,获取目标发射端对应的初始高度H0,其中H0为目标发射端与预设水平面之间的初始距离。
S205,获取预设的关键距离d,其中,d为预设的目标发射端与待检测物体最高点所在水平面之间的最小距离。
S207,根据H'、r、H0和d,获取目标发射端对应的目标宽度D,其中,D符合如下条件:
D=2r-(2d×r)/(H0-H')。
S209,根据L'、W'和D,获取Hi,其中,在S209中通过如下步骤获取Hi
S2091,当D≥L'≥W'或D≥W'≥L'时,获取H1=H0
S2093,当L'≥D≥W'或L'≥W'≥D时,获取H1=H'+(2d×r)/(2r-L')。
S2095,当W'≥D≥L'或W'≥L'≥D时,获取H1=H'+(2d×r)/(2r-W')。
S300,根据H,获取H对应的光斑图像列表Q={Q1,Q2,……,Qi,……,Qn},Qi为Hi对应的光斑图像,其中,所述光斑图像包括第一坐标轴、第二坐标轴和光斑图像点,所述光斑图像点为目标发射端发射的激光光束照射到目标位置点后反射到目标透镜组的目标点,通过目标透镜组的目标点后在所述目标接收端呈现的图像点,所述目标位置点为目标发射端发射的激光光束基于目标发射端对应的目标高度照射在待检测物体表面的位置点,所述目标透镜组的中心点在主移动平台的中心轴上。
S400,根据H和Q,获取待检测物体对应的轮廓信息集T={T1,T2,……,Ti,……,Tn},Ti={Ti1,Ti2,……,Tij,……,Tim},Tij为待检测物体对应的Qi中的第j个轮廓信息,j=1,2,……,m,m为Qi中轮廓信息的数量,其中,所述轮廓信息为轮廓点的位置信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包括物体轮廓信息采集装置、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物体轮廓信息采集装置包括移动平台、m个目标发射端、目标透镜组和目标接收端,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当移动平台组仅包括主移动平台时,获取待检测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根据待检测物体对应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获取目标发射端对应的目标高度,其中,获取主移动平台对应的目标半径,其中,所述移动平台呈圆柱状且所述移动平台的中心轴与待检测物体的中心轴一致,获取目标发射端对应的初始高度,获取预设的关键距离,根据待检测物体的高度,移动平台对应的目标半径、目标发射端对应的初始位置和预设的关键距离,获取目标发射端对应的目标宽度,根据待检测物体的长度、宽度和目标发射端对应的目标宽度,获取目标发射端对应的目标高度,根据目标高度,获取目标高度对应的光斑图像列表,根据目标高度和光斑图像列表,获取待检测物体对应的轮廓信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目标发射器以及目标透镜组的位置,使得在获取物体轮廓信息的过程中,激光光束能够纵向移动照射物体,从而获取物体轮廓信息,节约了使用空间;对目标发射端对应的初始高度进行调整,不易造成资源浪费且保证在移动目标发射端的过程中激光光束能够照射到待检测物体整个表面,提高了获取到的待检测物体的轮廓信息的全面性,使得获取到的物体轮廓信息的准确度较高。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的执行计算机程序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物体轮廓信息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S200步骤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的执行计算机程序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物体轮廓信息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标号说明:1-主移动平台;3-目标发射端;4目标透镜组;5-目标接收端;6-待检测物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服务器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包括物体轮廓信息采集装置、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物体轮廓信息采集装置包括主移动平台1、m个目标发射端3、目标透镜组4和目标接收端5,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S100,当移动平台组仅包括主移动平台1时,获取待检测物体的长度L'、待检测物体的宽度W'、待检测物体的高度H',其中,所述待检测物体放置于预设水平面上。
具体的,ΔH'≤F0,其中,ΔH'为待检测物体6表面上的点到预设水平面的最大距离与待检测物体6表面上的点到预设水平面的最小距离之间的差值,F0为预设的第二高度差。
进一步的,F0的取值范围为1毫米~5毫米,可以理解为:所述待检测物体6的凹凸程度设置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凹凸程度超过预设的第二高度差的物体不考虑在待检测物体6的范围内。
进一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F0的选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任一预设水平面的选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此不再赘述,例如所述预设水平面为扫描轮廓台表平面。
S200,根据L'、W'和H',获取目标发射端对应的目标高度列表H={H1,H2,……,Hi,……,Hn},Hi为第i个目标高度,i=1,2,……,n,n为目标高度的数量,Hi符合如下条件:
Hi=H1-(i-1)×ΔH,ΔH为预设的第一高度差。
具体的,在S200中通过如下步骤获取H1,如图3所示:
S201,获取主移动平台1对应的目标半径r,其中,所述主移动平台1呈圆柱状且所述主移动平台1的中心轴与待检测物体6的中心轴一致。
具体的,r>L'且r>W'。
S203,获取目标发射端3对应的初始高度H0,其中H0为目标发射端3与预设水平面之间的初始距离。
具体的,所述目标发射端3等间距布局在以主移动平台1中心轴所在直线上的点为原点半径为r的主移动平台1的圆环上。
进一步的,所述间距小于1毫米,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间距的划分,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所述目标发射端3发射的激光光束的方向为靠近主移动平台1中心轴的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发射端3对应的初始角度保持一致。
S205,获取预设的关键距离d,其中,d为预设的目标发射端3与待检测物体6最高点所在水平面之间的最小距离。
具体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d的选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通过设置关键距离,使得目标发射端移动到最低点时与待检测物体中间有一个保护距离,保证主移动平台始终处于待检测物体上方,不与待检测物体且不与预设水平面接触,避免损害物体。
S207,根据H'、r、H0和d,获取目标发射端3对应的目标宽度D,其中,D符合如下条件:
D=2r-(2d×r)/(H0-H')。
具体的,所述D为目标发射端3的高度为d时,目标发射端3发射的激光能够照射到待检测物体6表面的宽度。
进一步的,当目标发射端3的高度为预设的关键距离时,目标发射端3发射的激光照射到待检测物体6表面的点所在平面与待检测物体6表面最高点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忽略不计。
S209,根据L'、W'和D,获取Hi,其中,在S209中通过如下步骤获取Hi
S2091,当D≥L'≥W'或D≥W'≥L'时,获取H1=H0
S2093,当L'≥D≥W'或L'≥W'≥D时,获取H1=H'+(2d×r)/(2r-L')。
S2095,当W'≥D≥L'或W'≥L'≥D时,获取H1=H'+(2d×r)/(2r-W')。
上述,根据待检测物体的长度、宽度以及主移动平台的设置,对目标发射端对应的初始高度进行调整,保证资源不被浪费且在移动目标发射端的过程中激光光束能够照射到待检测物体整个表面,提高了待检测物体的轮廓信息的全面性,使得获取到的物体轮廓信息的准确度较高。
具体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预设的第二高度差的选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ΔH≤0.1纳米,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预设的第一高度差的选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通过设置足够小的预设的高度差能够保证目标发射端发射的激光光束能够照射到待检测物体表面的每一个点,提高获取到的物体轮廓信息的精度,使得获取到的物体轮廓信息的准确度较高。
S300,根据H,获取H对应的光斑图像列表Q={Q1,Q2,……,Qi,……,Qn},Qi为Hi对应的光斑图像,其中,所述光斑图像包括第一坐标轴、第二坐标轴和光斑图像点,所述光斑图像点为目标发射端3发射的激光光束照射到目标位置点后反射到目标透镜组4的目标点,通过目标透镜组4的目标点后在所述目标接收端5呈现的图像点,所述目标位置点为目标发射端3发射的激光光束基于目标发射端3对应的目标高度照射在待检测物体6表面的位置点,所述目标透镜组4的中心点在主移动平台1的中心轴上。
具体的,在S300中通过如下步骤获取光斑图像点:
S301,获取目标发射端3对应的关键角度列表β={β1,β2,……,βj,……,βm},βj为第j个目标发射端3对应的关键角度,j=1,2,……,m,其中,所述关键角度为由目标发射端3所在圆环的中心点及从目标发射端3所在圆环的中心点出发向目标发射端3延伸的射线与向目标发射端3所在圆环的最右侧一点延伸的射线构成的夹角的角度。
具体的,0°≤βj≤360°。
进一步的,当j≥2时,Δβjjj-1且Δβj一致。
S303,根据Hi和β,获取Qi对应的光斑图像点列表GQi={GQi1,GQi2,……,GQij,……,GQim},GQij为Qi对应的第j个光斑图像点。
具体的,当目标高度为H1时,目标光束相交于初始点,其中,所述初始点位于待检测物体6的上表面且初始点与待检测物体6的中心点中间连线与预设水平面垂直;可以理解为:基于H1,目标发射端3发射的激光汇聚到待检测物体6上表面的中心点,向下移动目标发射端3,目标发射端3发射的激光照射在待检测物体6表面的位置点随目标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不断移动目标发射端3直到目标光束能够照射到待检测物体6表面的每个位置点。
进一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现有技术中任一获取物体中心点的方法,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透镜组4的目标点为目标发射端3发射的激光光束照射到待检测物体6后经漫反射形成的光束汇聚在目标透镜组4上的成像交点。
上述,通过设置目标发射端3以及目标透镜组4的位置,使得在获取物体轮廓信息的过程中,激光光束能够纵向移动照射物体,从而获取物体轮廓信息,节约了使用空间。
具体的,在S303中通过如下步骤获取GQij
S3031,当D≥L'≥W'或D≥W'≥L'时,获取GQij=(GQ1 ij,GQ2 ij),GQ1 ij为GQij对应的第一坐标轴的位置信息,GQ2 ij为GQij对应的第二坐标轴的位置信息,其中,GQ1 ij和GQ2 ij符合如下条件:
GQ1 ij=(i-1)×ΔH×[r/(H0-H')]×cosβj
GQ2 ij=(i-1)×ΔH×[r/(H0-H')]×sinβj
S3033,当L'≥D≥W'或L'≥W'≥D时,获取GQij=(GQ1 ij,GQ2 ij),其中,GQ1 ij和GQ2 ij符合如下条件:
GQ1 ij=(i-1)×ΔH×[(2r-L')/2d]×cosβj
GQ2 ij=(i-1)×ΔH×[(2r-L')/2d]×sinβj
S3035,当W'≥D≥L'或W'≥L'≥D时,获取GQij=(GQ1 ij,GQ2 ij),其中,GQ1 ij和GQ2 ij符合如下条件:
GQ1 ij=(i-1)×ΔH×[(2r-W')/2d]×cosβj
GQ2 ij=(i-1)×ΔH×[(2r-W')/2d]×sinβj
具体的,所述第一坐标轴与所述第二坐标轴垂直且相交于原点,其中,所述原点与待检测物体6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与预设水平面垂直。
当目标发射端3的目标高度为H1时,获取到的Q1中的光斑图像点为原点。
S400,根据H和Q,获取待检测物体对应的轮廓信息集T={T1,T2,……,Ti,……,Tn},Ti={Ti1,Ti2,……,Tij,……,Tim},Tij为待检测物体对应的Qi中的第j个轮廓信息,j=1,2,……,m,m为Qi中轮廓信息的数量,其中,所述轮廓信息为轮廓点的位置信息。
具体的,在S400中通过如下步骤获取Tij
S401,当D≥L'≥W'或D≥W'≥L'时,获取Tij=(GQ1 ij+ΔXij,GQ2 ij+ΔYij,ΔZij),其中,ΔXij符合如下条件:
,其中,Eij为当目标高度Hi时,第j个目标发射端3发射的激光光束对应的发射点与目标发射端3发射的激光光束照射到待检测物体6表面的点之间的距离。
ΔYij符合如下条件:
ΔZij符合如下条件:
S403,当L'≥D≥W'或L'≥W'≥D时,获取Tij=(GQ1 ij+ΔXij,GQ2 ij+ΔYij,ΔZij),其中,ΔXij符合如下条件:
ΔYij符合如下条件:
ΔZij符合如下条件:
S405,当W'≥D≥L'或W'≥L'≥D时,获取Tij=(GQ1 ij+ΔXij,GQ2 ij+ΔYij,ΔZij),其中,ΔXij符合如下条件:
ΔYij符合如下条件:
ΔZij符合如下条件:
上述,通过设置目标发射端以及目标透镜组的位置,使得在获取物体轮廓信息的过程中,激光光束能够纵向移动照射物体,从而获取物体轮廓信息,节约了使用空间,对目标发射端对应的初始高度进行调整,不易造成资源浪费且保证在移动目标发射端的过程中激光光束能够照射到待检测物体整个表面,提高了获取到的待检测物体的轮廓信息的全面性,使得获取到的物体轮廓信息的准确度较高。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包括物体轮廓信息采集装置、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物体轮廓信息采集装置包括移动平台、m个目标发射端、目标透镜组和目标接收端,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当移动平台组仅包括主移动平台时,获取待检测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根据待检测物体对应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获取目标发射端对应的目标高度,其中,获取主移动平台对应的目标半径,其中,所述移动平台呈圆柱状且所述移动平台的中心轴与待检测物体的中心轴一致,获取目标发射端对应的初始高度,获取预设的关键距离,根据待检测物体的高度,移动平台对应的目标半径、目标发射端对应的初始位置和预设的关键距离,获取目标发射端对应的目标宽度,根据待检测物体的长度、宽度和目标发射端对应的目标宽度,获取目标发射端对应的目标高度,根据目标高度,获取目标高度对应的光斑图像列表,根据目标高度和光斑图像列表,获取待检测物体对应的轮廓信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目标发射器以及目标透镜组的位置,使得在获取物体轮廓信息的过程中,激光光束能够纵向移动照射物体,从而获取物体轮廓信息,节约了使用空间;对目标发射端对应的初始高度进行调整,不易造成资源浪费且保证在移动目标发射端的过程中激光光束能够照射到待检测物体整个表面,提高了获取到的待检测物体的轮廓信息的全面性,使得获取到的物体轮廓信息的准确度较高。
实施例二
如图4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包括物体轮廓信息采集装置、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物体轮廓信息采集装置包括移动平台组、m个目标发射端3、目标透镜组4和目标接收端5,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S100,当移动平台组包括主移动平台1和副移动平台2时,获取待检测物体6,其中,所述待检测物体6放置于副移动平台2,所述副移动平台2与预设水平面平行且与预设水平面通过介质进行连接。
具体的,ΔH'≤F0,其中,ΔH'为待检测物体6表面上的点到预设水平面的最大距离与待检测物体6表面上的点到预设水平面的最小距离之间的差值,F0为预设的第二高度差。
进一步的,F0的取值范围为1毫米~5毫米,可以理解为:所述待检测物体6的凹凸程度设置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凹凸程度超过预设的第二高度差的物体不考虑在待检测物体6的范围内。
进一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F0的选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所述副移动平台2的厚度忽略不计。
具体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任一预设水平面的选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此不再赘述,例如所述预设水平面为扫描轮廓台表平面。
具体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现有技术中任一连接预设水平面和平台的介质,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S200,获取目标发射端3对应的初始高度H0,其中,H0为以预设水平面为基准目标发射端3与预设水平面之间的初始距离,所述目标发射端3等间距布局在以主移动平台1中心轴所在直线上的点为原点的主移动平台1对应的圆环上,所述目标发射端3所在平面与预设水平面平行,所述主移动平台1呈圆柱状且所述主移动平台1的中心轴与待检测物体6的中心轴一致。
具体的,所述间距小于1毫米,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间距的划分,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所述目标半径大于待检测物体6的长度且目标半径大于待检测物体6的宽度。
具体的,所述目标发射端3发射的激光光束的方向为靠近移动平台中心轴的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发射端3对应的初始角度保持一致。
上述,通过设置主移动平台和副移动平台,保证了在获取物体轮廓信息的过程中既能够移动目标发射端的位置又能移动待检测物体的位置,使得目标发射端发射的激光照射在待检测物体的初始位置的准确度较高。
S300,根据H0,获取目标发射端3对应的目标高度列表H={H1,H2,……,Hi,……,Hn},Hi为第i个目标高度,i=1,2,……,n,n为目标高度的数量,Hi符合如下条件:
Hi=H1-(i-1)×ΔH,其中,H1=H0,ΔH为预设的第一高度差。
具体的,ΔH≤0.1纳米,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预设的第一高度差的选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通过设置足够小的预设的高度差能够保证目标发射端发射的激光光束能够照射到待检测物体表面的每一个点,提高获取到的物体轮廓信息的精度,使得获取到的物体轮廓信息的准确度较高。
S400,根据H,获取H对应的光斑图像列表Q={Q1,Q2,……,Qi,……,Qn},Qi为Hi对应的光斑图像,其中,所述光斑图像包括第一坐标轴、第二坐标轴和光斑图像点,所述光斑图像为目标发射端3发射的激光光束照射到目标位置点后反射到目标透镜组4的目标点,通过目标透镜组4的目标点后在所述目标接收端5呈现的图像,所述目标位置点为目标发射端3发射的激光光束基于目标发射端3对应的目标高度照射在待检测物体6表面的位置点,所述目标透镜组4的中心点在主移动平台1的中心轴上。
具体的,当目标高度为H1时,目标光束相交于初始点,其中,所述初始点位于待检测物体6的上表面且初始点与待检测物体6的中心点中间连线与预设水平面垂直;可以理解为:基于H1,目标发射端3发射的激光汇聚到待检测物体6上表面的中心点,向下移动目标发射端3,目标发射端3发射的激光照射在待检测物体6表面的位置点随目标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不断移动目标发射端3直到目标光束能够照射到待检测物体6表面的每个位置点。
具体的,所述目标透镜组4的目标点为目标发射端3发射的激光光束照射到待检测物体6后经漫反射形成的光束汇聚在目标透镜组4上的成像交点。
具体的,在S400中通过如下步骤获取光斑图像点:
S401,获取目标发射端3对应的初始角度θ0,θ0为目标发射端3发射的激光光束与垂直于预设水平面的平面之间的夹角。
S403,获取目标发射端3对应的关键角度列表β={β1,β2,……,βj,……,βm},βj为第j个目标发射端3对应的关键角度,j=1,2,……,m,其中,所述关键角度为由目标发射端3所在圆环的中心点及从目标发射端3所在圆环的中心点出发向目标发射端3延伸的射线与向目标发射端3所在圆环的最右侧一点延伸的射线构成的夹角的角度。
具体的,0°≤βj≤360°。
进一步的,Δβjjj-1且Δβj一致。
S405,根据Hi和β,获取Qi对应的光斑图像点列表GQi={GQi1,GQi2,……,GQij,……,GQim},GQij=(GQ1 ij,GQ2 ij),GQ1 ij为Qi对应的第j个光斑图像点对应的第一坐标轴的位置信息,GQ1 ij为Qi对应的第j个光斑图像点对应的第二坐标轴的位置信息,其中,GQ1 ij和GQ2 ij符合如下条件:
GQ1 ij=(i-1)×ΔH×tanθ0×cosβj
GQ2 ij=(i-1)×ΔH×tanθ0×sinβj
具体的,所述第一坐标轴与所述第二坐标轴垂直且相较于原点,其中,所述原点与待检测物体6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与预设水平面垂直。
当目标发射端3的目标高度为H1时,获取到的Q1中的光斑图像点为原点。
S500,根据H和Q,获取待检测物体6对应的轮廓信息集T={T1,T2,……,Ti,……,Tn},Ti={Ti1,Ti2,……,Tij,……,Tim},Tij=(GQ1 ij+ΔXij,GQ2 ij+ΔYij,ΔZij),其中,ΔXij为第一轮廓点位置信息,ΔYij为第二轮廓点位置信息,ΔZij为第三轮廓点位置信息。
具体的,在S500中通过如下步骤获取Tij
S501,获取主移动平台1对应的目标半径r。
S503,根据r,获取ΔXij、ΔYij和ΔZij,其中,ΔXij符合如下条件:
ΔXij=Eij×sinθ0×cosβj-r×cosβj+(i-1)×ΔH×tanθ0×cosβj,其中,Eij为当目标高度为Hi时,第j个目标发射端3发射的激光光束对应的发射点与目标发射端3发射的激光光束照射到待检测物体6表面的点之间的距离。
ΔYij符合如下条件:
ΔXij=Eij×sinθ0×sinβj-r×cosβj+(i-1)×ΔH×tanθ0×sinβj
ΔZij符合如下条件:
ΔZij=Eij×cosθ0-r/tanθ0+(i-1)×ΔH。
上述,通过设置装置,使得激光光束在照射物体获取物体轮廓信息的过程中,激光光束能够纵向移动照射物体,从而获取物体轮廓信息,节约了使用空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包括物体轮廓信息采集装置、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物体轮廓信息采集装置包括移动平台组、m个目标发射端、目标透镜组和目标接收端,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当移动平台组包括主移动平台和副移动平台时,获取待检测物体,所述待检测物体放置于副移动平台,所述副移动平台与预设水平面平行且与预设水平面通过介质进行连接,获取目标发射端对应的初始高度,所述目标发射端等间距布局在以主移动平台中心轴所在直线上的点为原点的主移动平台对应的圆环上,所述目标发射端所在平面与预设水平面平行,所述主移动平台呈圆柱状且所述主移动平台的中心轴与待检测物体的中心轴一致,根据初始高度,获取目标发射端对应的目标高度,根据目标高度,获取目标发射端对应的目标高度,根据目标高度,获取目标高度对应的光斑图像列表,所述光斑图像包括第一坐标轴、第二坐标轴和光斑图像点,所述光斑图像为目标发射端发射的激光光束照射到目标位置点后反射到目标透镜组的目标点,根据目标高度和光斑图像点,获取待检测物体对应的轮廓信息,上述,在获取物体轮廓信息的过程中,激光光束能够纵向移动照射物体,从而获取物体轮廓信息,节约了使用空间,同时,相较于实施例一通过设置主移动平台和副移动平台,保证了在获取物体轮廓信息的过程中既能够移动目标发射端的位置又能移动待检测物体的位置,使得目标发射端发射的激光照射在待检测物体的初始位置的准确度较高。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应理解,可以对实施例进行多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本发明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物体轮廓信息采集装置、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物体轮廓信息采集装置包括移动平台组、m个目标发射端、目标透镜组和目标接收端,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S100,当移动平台组仅包括主移动平台时,获取待检测物体的长度L'、待检测物体的宽度W'、待检测物体的高度H',其中,所述待检测物体放置于预设水平面上;
S200,根据L'、W'和H',获取目标发射端对应的目标高度列表H={H1,H2,……,Hi,……,Hn},Hi为第i个目标高度,i=1,2,……,n,n为目标高度的数量,Hi符合如下条件:
Hi=H1-(i-1)×ΔH,ΔH为预设的第一高度差,其中,在S200中通过如下步骤获取H1
S201,获取主移动平台对应的目标半径r,其中,所述主移动平台呈圆柱状且所述主移动平台的中心轴与待检测物体的中心轴一致;
S203,获取目标发射端对应的初始高度H0,其中H0为目标发射端与预设水平面之间的初始距离;
S205,获取预设的关键距离d,其中,d为预设的目标发射端与待检测物体最高点所在水平面之间的最小距离;
S207,根据H'、r、H0和d,获取目标发射端对应的目标宽度D,其中,D符合如下条件:
D=2r-(2d×r)/(H0-H'),所述D为目标发射端的高度为d时,目标发射端发射的激光能够照射到待检测物体表面的宽度;
S209,根据L'、W'和D,获取H1,其中,在S209中通过如下步骤获取H1
S2091,当D≥L'≥W'或D≥W'≥L'时,获取H1=H0
S2093,当L'≥D≥W'或L'≥W'≥D时,获取H1=H'+(2d×r)/(2r-L');
S2095,当W'≥D≥L'或W'≥L'≥D时,获取H1=H'+(2d×r)/(2r-W');
S300,根据H,获取H对应的光斑图像列表Q={Q1,Q2,……,Qi,……,Qn},Qi为Hi对应的光斑图像,其中,所述光斑图像包括第一坐标轴、第二坐标轴和光斑图像点,所述光斑图像点为目标发射端发射的激光光束照射到目标位置点后反射到目标透镜组的目标点,通过目标透镜组的目标点后在所述目标接收端呈现的图像点,所述目标位置点为目标发射端发射的激光光束基于目标发射端对应的目标高度照射在待检测物体表面的位置点,所述目标透镜组的中心点在主移动平台的中心轴上;
S400,根据H和Q,获取待检测物体对应的轮廓信息集T={T1,T2,……,Ti,……,Tn},Ti={Ti1,Ti2,……,Tij,……,Tim},Tij为待检测物体对应的Qi中的第j个轮廓信息,j=1,2,……,m,m为Qi中轮廓信息的数量,其中,所述轮廓信息为轮廓点的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ΔH≤0.1纳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r>L'且r>W'。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发射端等间距布局在以主移动平台中心轴所在直线上的点为原点半径为r的主移动平台的圆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发射端对应的初始角度保持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S300中通过如下步骤获取光斑图像点:
S301,获取目标发射端对应的关键角度列表β={β1,β2,……,βj,……,βm},βj为第j个目标发射端对应的关键角度,j=1,2,……,m,其中,所述关键角度为由目标发射端所在圆环的中心点及从目标发射端所在圆环的中心点出发向目标发射端延伸的射线与向目标发射端所在圆环的最右侧一点延伸的射线构成的夹角的角度;
S303,根据Hi和β,获取Qi对应的光斑图像点列表GQi={GQi1,GQi2,……,GQij,……,GQim},GQij为Qi对应的第j个光斑图像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0°≤βj≤36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当j≥2时,Δβjjj-1且Δβj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S303中通过如下步骤获取GQij
S3031,当D≥L'≥W'或D≥W'≥L'时,获取GQij=(GQ1 ij,GQ2 ij),GQ1 ij为GQij对应的第一坐标轴的位置信息,GQ2 ij为GQij对应的第二坐标轴的位置信息,其中,GQ1 ij和GQ2 ij符合如下条件:
GQ1 ij=(i-1)×ΔH×[r/(H0-H')]×cosβj
GQ2 ij=(i-1)×ΔH×[r/(H0-H')]×sinβj
S3033,当L'≥D≥W'或L'≥W'≥D时,获取GQij=(GQ1 ij,GQ2 ij),其中,GQ1 ij和GQ2 ij符合如下条件:
GQ1 ij=(i-1)×ΔH×[(2r-L')/2d]×cosβj
GQ2 ij=(i-1)×ΔH×[(2r-L')/2d]×sinβj
S3035,当W'≥D≥L'或W'≥L'≥D时,获取GQij=(GQ1 ij,GQ2 ij),其中,GQ1 ij和GQ2 ij符合如下条件:
GQ1 ij=(i-1)×ΔH×[(2r-W')/2d]×cosβj
GQ2 ij=(i-1)×ΔH×[(2r-W')/2d]×sinβj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S400中通过如下步骤获取Tij
S401,当D≥L'≥W'或D≥W'≥L'时,获取Tij=(GQ1 ij+ΔXij,GQ2 ij+ΔYij,ΔZij),其中,ΔXij符合如下条件:
,其中,Eij为当目标高度Hi时,第j个目标发射端发射的激光光束对应的发射点与目标发射端发射的激光光束照射到待检测物体表面的点之间的距离;
ΔYij符合如下条件:
ΔZij符合如下条件:
S403,当L'≥D≥W'或L'≥W'≥D时,获取Tij=(GQ1 ij+ΔXij,GQ2 ij+ΔYij,ΔZij),其中,ΔXij符合如下条件:
ΔYij符合如下条件:
ΔZij符合如下条件:
S405,当W'≥D≥L'或W'≥L'≥D时,获取Tij=(GQ1 ij+ΔXij,GQ2 ij+ΔYij,ΔZij),其中,ΔXij符合如下条件:
ΔYij符合如下条件:
ΔZij符合如下条件:
CN202310627084.0A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 Active CN1163369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27084.0A CN116336964B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27084.0A CN116336964B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36964A CN116336964A (zh) 2023-06-27
CN116336964B true CN116336964B (zh) 2023-09-19

Family

ID=86893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27084.0A Active CN116336964B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369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36965B (zh) * 2023-05-31 2023-09-05 天津宜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物体轮廓信息的数据处理系统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04815A1 (de) * 1993-02-17 1994-08-18 Leitz Mestechnik Gmbh Optischer Sensor
JP5736622B1 (ja) * 2014-05-01 2015-06-17 機械設計中畑株式会社 検出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を具えたマニプレータの動作制御
CN108132025A (zh) * 2017-12-24 2018-06-08 上海捷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三维轮廓扫描构建方法
CN110132163A (zh) * 2018-02-09 2019-08-16 长沙青波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物体的轮廓构建装置及方法
CN110576251A (zh) * 2019-09-06 2019-12-17 清华大学 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过程的零件形貌三维重建方法及装置
CN111047692A (zh) * 2019-12-23 2020-04-21 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维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取存储介质
CN211740141U (zh) * 2020-05-08 2020-10-23 孙亮 一种具有光学导航功能的激光轮廓检测系统
CN111928930A (zh) * 2020-09-27 2020-11-13 潍坊中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结构光成像的3d视觉检测系统
WO2021168838A1 (zh) * 2020-02-28 2021-09-0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位置信息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38592A (zh) * 2021-06-18 2021-10-22 深圳奥锐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距离测量装置与相机融合系统的标定方法及装置
CN113953273A (zh) * 2021-10-29 2022-01-21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待扫描物品的扫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N115077414A (zh) * 2022-04-29 2022-09-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水下航行器测量海面目标物底部轮廓的装置和方法
WO2022262332A1 (zh) * 2021-06-18 2022-12-22 深圳奥锐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距离测量装置与相机融合系统的标定方法及装置
CN115877391A (zh) * 2023-01-31 2023-03-31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物体距离的数据处理系统
CN115930850A (zh) * 2023-02-06 2023-04-07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物体表面粗糙度的数据处理系统
CN116068568A (zh) * 2023-04-07 2023-05-05 天津宜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物体距离的数据处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06344B2 (ja) * 2008-11-14 2013-06-1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光学式計測装置
US20130070257A1 (en) * 2011-09-18 2013-03-21 Fidelity Art Research Limited Three-Dimensional Scann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04815A1 (de) * 1993-02-17 1994-08-18 Leitz Mestechnik Gmbh Optischer Sensor
JP5736622B1 (ja) * 2014-05-01 2015-06-17 機械設計中畑株式会社 検出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を具えたマニプレータの動作制御
CN108132025A (zh) * 2017-12-24 2018-06-08 上海捷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三维轮廓扫描构建方法
CN110132163A (zh) * 2018-02-09 2019-08-16 长沙青波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物体的轮廓构建装置及方法
CN110576251A (zh) * 2019-09-06 2019-12-17 清华大学 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过程的零件形貌三维重建方法及装置
CN111047692A (zh) * 2019-12-23 2020-04-21 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维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取存储介质
WO2021168838A1 (zh) * 2020-02-28 2021-09-0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位置信息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1740141U (zh) * 2020-05-08 2020-10-23 孙亮 一种具有光学导航功能的激光轮廓检测系统
CN111928930A (zh) * 2020-09-27 2020-11-13 潍坊中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结构光成像的3d视觉检测系统
CN113538592A (zh) * 2021-06-18 2021-10-22 深圳奥锐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距离测量装置与相机融合系统的标定方法及装置
WO2022262332A1 (zh) * 2021-06-18 2022-12-22 深圳奥锐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距离测量装置与相机融合系统的标定方法及装置
CN113953273A (zh) * 2021-10-29 2022-01-21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待扫描物品的扫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N115077414A (zh) * 2022-04-29 2022-09-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水下航行器测量海面目标物底部轮廓的装置和方法
CN115877391A (zh) * 2023-01-31 2023-03-31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物体距离的数据处理系统
CN115930850A (zh) * 2023-02-06 2023-04-07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物体表面粗糙度的数据处理系统
CN116068568A (zh) * 2023-04-07 2023-05-05 天津宜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物体距离的数据处理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士兴 ; 朱妍 ; 宋亚杰 ; 孙操 ; .基于激光三角法的三维轮廓测量系统研制.实验技术与管理.(12),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36964A (zh) 202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336964B (zh) 一种物体轮廓信息的获取系统
CN106127665B (zh) 扫描方法、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和测量系统
CN110261406B (zh) 外观检查系统、设定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2009979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9655837B (zh) 一种激光测距方法及激光测距仪
JP5623009B2 (ja) 校正用治具、形状測定装置、及びオフセット算出方法
CN1871526A (zh) 雷达
US6544805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internal orientation of a wafer
CN116295107B (zh) 一种获取物体轮廓信息的数据处理系统
CN113432572B (zh) 一种基于三维扫描的复杂结构最优测点规划方法
CN116379960B (zh) 一种获取物体轮廓信息的数据处理系统
US476026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to an object
EP2911392A1 (en) Parallax calcul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16336965B (zh) 一种获取物体轮廓信息的数据处理系统
KR101970789B1 (ko) 파이프 위치 및 자세 탐지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파이프 위치 및 자세 탐지 방법
CN106646497B (zh) 具有二维测距装置的机器人
EP3252513A1 (en) Focusing state measuring apparatus
EP3828527A1 (en) Specimen inspection device and specimen inspection method
US2023035918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Mobile Industrial Robot Using a Probabilistic Occupancy Grid
JP3897203B2 (ja) ボールグリッドアレイのボール高さ計測方法
JP5751514B2 (ja) 球体の球径寸法測定方法及びその測定装置
JP2007256101A (ja) 凹凸判定装置及び凹凸判定方法
CN113269887B (zh) 一种高精度曲面修复扫描方法及装置
RU2583852C2 (ru) Графо-проекционный муаровый способ измерения
JPS6189504A (ja) 3次元物体形状測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12 Saida Fourth Branch Road, Xiq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qing District, Tianjin, 300385

Applicant after: Tianjin Yike Autom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2, Saida 4th branch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iqing District, Tianjin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Yike Automation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