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25287A - 收装装置及电力系统 - Google Patents

收装装置及电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25287A
CN116325287A CN202180068583.XA CN202180068583A CN116325287A CN 116325287 A CN116325287 A CN 116325287A CN 202180068583 A CN202180068583 A CN 202180068583A CN 116325287 A CN116325287 A CN 1163252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direction
communication path
mobile battery
socket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685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元隆志
高桥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325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252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2Casings or frames around the primary casing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80Exchanging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e.g. removabl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1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6Accumulator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harg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incorporated circuit board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09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2Cooling of charging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电池交换机(10)具有将移动电池(12)以可插拔的方式进行收装的插槽套筒(23),插槽套筒(23)具有筒部(23b)和连接于筒部(23b)的底部(23a),筒部(23b)围绕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移动电池(12)的外周,底部(23a)具有连通插槽套筒(23)的内侧和外侧的吸气口(42c),筒部(23b)具有连通插槽套筒(23)的内侧和外侧的排气缝隙(22b2)。

Description

收装装置及电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装电气设备的收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8-163757号中公开了一种收装蓄电池的收装装置。另外,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098613中公开了一种对收装的蓄电池进行温度管理的收装装置。
发明内容
然而,收装装置内的空气流动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良好的收装装置。
本发明的方式的收装装置具有收装部,所述收装部具有用于插入电气设备的插入口,且将所述电气设备以可插拔的方式进行收装,所述收装部具有筒部和与所述筒部相连接的底部,所述筒部围绕被收装于所述收装部的所述电气设备的外周,所述底部具有第1连通路径,所述第1连通路径连通所述收装部的内侧和外侧,所述筒部具有第2连通路径,所述第2连通路径连通所述收装部的内侧和外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内部空气的流动得到改善的收装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池交换机(battery exchanger)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电池交换机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插槽(slot)的立体图。
图4是插槽的右视图。
图5是插槽的剖视图。
图6是插槽的主视图。
图7是插槽的主视图。
图8是插槽的主视图。
图9是移动电池(mobile battery)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移动电池的上表面的图。
图11是表示移动电池的底面的图。
图12是移动电池的剖视图。
图13是插槽的剖视图。
图14是插槽的立体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插槽主体的下侧板的立体图。
图16是插槽主体、内门和移动电池的剖视图。
图17是插槽的仰视图。
图18是表示防插反凸缘的立体图。
图19是防插反凸缘和插槽固定支承件的立体图。
图20是防插反凸缘和插槽固定支承件的主视图。
图21是插槽凸缘(slot flange)的主视图。
图22是插槽凸缘的立体图。
图23是插槽的剖视图。
图24是插槽凸缘的立体分解图。
图25是插槽凸缘的剖视图。
图26是插槽凸缘的后视图。
图27是内门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28是内门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29是内门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30是内门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31是表示移动电池被倾斜插入插槽凸缘的状态的图。
图32A和图32B是插槽的剖视图。
图33是插槽的立体图。
图34是插槽的立体图。
图35是插槽的立体图。
图36A、图36B及图36C是底盖组件(bottom cover assembly)和移动电池的剖视图。
图37是插槽的立体图。
图38是插槽的主视图。
图39是电池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40是电池锁定机构的主视图。
图41是电池锁定机构的后视图。
图42A和图42B是电池锁定机构的主视图。
图43是表示移动电池被从插槽套筒(slot sleeve)拉出的状态的图。
图44是底盖(bottom cover)的立体图。
图45是插槽的剖视图。
图46是插槽的剖视图。
图47是插槽的立体图。
图48是电池交换机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电池交换机10的外观示意图。电池交换机10是进行移动电池12的充电的装置。用户将充电率(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变低的移动电池12放入电池交换机10。用户从电池交换机10取出充电完成的另一移动电池12。电池交换机10相当于本发明的收装装置。移动电池12相当于本发明的电气设备。
电池交换机10具有8个插槽14和1个操作面板16。用户将移动电池12插入插槽14。当移动电池12被收装于插槽14时,电池交换机10开始对移动电池12充电。插槽14相当于本发明的收装部。操作面板16是由用户操作的装置。用户通过对操作面板16进行操作,例如进行费用的支付等。
插槽14在电池交换机10的前表面10a开口。电池交换机10的前表面10a相对于铅垂方向(重力方向)倾斜。在用户朝向前表面10a站立的状态下,前表面10a的上部位于比前表面10a的下部远离用户的位置。据此,当用户将移动电池12插入插槽14时,用户能够为前倾姿势。因此,易于将移动电池12插入插槽14。
图2是电池交换机10的剖视示意图。电池交换机10在插槽14的上方具有控制装置18。控制装置18进行电池交换机10的控制。电池交换机10在插槽14的下方具有实用空间(utility space)20。在实用空间20设置有作为选项的对电池交换机10的内部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等。
下面,根据如以下那样规定的X轴、Y轴和Z轴对电池交换机10进行说明。设相对于插槽14插拔移动电池12的方向为Z轴方向,设从插槽14的最里部朝向开口26e的方向为+Z轴方向。+Z轴方向是从插槽14拉出移动电池12的方向。设与电池交换机10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为X轴方向,且设从在电池交换机10的前表面10a开口的一侧观察插槽14时的右侧作为+X轴方向。设与Z轴及X轴正交的方向为Y轴方向,且设上侧为+Y轴方向。
下面,有时将从+Z轴方向观察的状态的图作为主视图,将从-Z轴方向观察到的图作为后视图,将从+Y轴方向观察到的图作为俯视图,将从-Y轴方向观察到的图作为仰视图,将从+X轴方向观察到的图作为右视图,将从-X轴方向观察到的图作为左视图。
[插槽的整体结构]
图3是插槽14的立体图。图4是插槽14的右视图。图5是插槽14的剖视图。图6、图7和图8是插槽14的主视图。图3、图4和图6表示在插槽14未收装移动电池12的状态。图7表示后述的内门24打开的状态。图5和图8表示在插槽14收装有移动电池12的状态。使用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对插槽14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插槽14具有插槽套筒23。插槽套筒23是具有底部23a和筒部23b的有底筒状。插槽套筒23收装移动电池12。筒部23b围绕被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移动电池12的外周。插槽套筒23具有插槽主体22、插槽凸缘26和底盖42。
插槽套筒23的筒部23b是插槽主体22。如图3和图4所示,插槽主体22具有下侧板22a、上侧板22b、左侧面22e和右侧面22f这4个侧面。下侧板22a、上侧板22b、左侧面22e和右侧面22f分别是由铝形成的板件。下侧板22a、上侧板22b、左侧面22e和右侧面22f通过螺栓36紧固,由此构成插槽套筒23的筒部23b。当从Z轴方向观察插槽主体22时,筒部23b的外形形成为大致矩形。
插槽主体22也可以由树脂制成。另外,插槽主体22也可以通过挤压成型、注塑成型等使4个侧面形成为一体。插槽主体22并不限定于由铝制成,也可以由其他金属制成或者由树脂制成。通过插槽主体22使用铝,与插槽主体22使用树脂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提高耐用性。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插槽主体22的+Z轴方向侧的开口部22c安装有插槽凸缘26。插槽凸缘26由树脂形成。插槽凸缘26并不限定于由树脂制成,例如也可以由金属制成。如图3、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插槽凸缘26具有导向部26a。在导向部26a设置有在Z轴方向上连通的插入口26c。在从Z轴方向观察导向部26a的情况下,插入口26c为大致矩形状。插入口26c的与插槽主体2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是开口26e。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在插槽主体22的+Z轴方向侧的开口部22c设置有内门24。在移动电池12没有被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情况下,如图3和图6所示,内门24关闭来封闭插槽主体22的开口部22c。当移动电池12被收装于插槽套筒23时,如图5所示,内门24向插槽主体22的内侧打开,由此移动电池12被收装于插槽主体22。
如图3和图5所示,在插槽主体22的-Z轴方向侧的开口部22d安装有底盖42。底盖42由树脂形成。插槽套筒23的底部23a被设置于底盖42。底盖42并不限定于由树脂制成,例如也可以由金属制成。底部23a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矩形。筒部23b分别从底部23a的4条边沿Z轴方向延伸。
插槽凸缘26、内门24和底盖42分别使用树脂。据此,与插槽凸缘26、内门24和底盖42分别使用金属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廉价地制造插槽凸缘26、内门24和底盖42中的每一个。
如图5所示,在插槽主体22与插槽凸缘26之间设置有防插反凸缘28。
如图3、图6和图7所示,在插槽凸缘26的插入口26c设置有内门锁定机构29。在移动电池12未被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情况下,内门锁定机构29成为锁定状态。据此,限制内门24的转动以使关闭的内门24不会打开。当移动电池12被插入插槽套筒23时,内门锁定机构29成为解锁状态。据此,解除对内门24的转动的限制。此时,内门24被移动电池12按压,向插槽主体22的内侧转动。
如图3、图4、图5和图8所示,在插槽主体22的+Z轴方向侧的开口部设置有电池锁定机构30。电池锁定机构30被设置于比插槽主体22的开口部22c靠+Y轴方向侧的位置。如图8所示,在电池锁定机构30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板部30b向插槽套筒23的内侧突出。此时,当被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移动电池12向+Z轴方向移动时,板部30b抵接于移动电池12的上表面12a。据此,电池锁定机构30限制移动电池12向+Z轴方向的移动。
如图5和图7所示,在底盖42设置有保持检测开关32。当移动电池12被插槽套筒23保持时,保持检测开关32被移动电池12压下而从断开切换为接通。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插槽主体22的-Z轴方向侧的开口部安装有底盖组件34。在底盖42的底部23a安装风扇62、连接器单元64和电子电路基板66,由此构成底盖组件34。底盖组件34具有连接器单元64。连接器单元64具有风扇62和连接器64e(参照图5)。风扇62向插槽套筒23内输送空气。连接器64e与移动电池12的连接器50嵌合。
[移动电池的结构]
图9是移动电池12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移动电池12的上表面12a的图。图11是表示移动电池12的底面12b的图。图12是移动电池12的剖视图。下面,使用图9、图10、图11和图12对移动电池12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移动电池12的结构的说明中,使用如以下那样规定的U轴、V轴和W轴。设移动电池12的长度方向为W轴方向,设从底面12b朝向上表面12a的方向为+W轴方向。设移动电池12的侧面12c和侧面12d排列的方向为V轴方向,且设从侧面12c朝向侧面12d的方向为+V轴方向。设侧面12e和侧面12f排列的方向为U轴方向,且设从侧面12e朝向侧面12f的方向为+U轴方向。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移动电池12的上表面12a设置有把手48。把手48具有沿U轴方向延伸的第1把持部48a和沿V轴方向延伸的第2把持部48b。用户把持把手48,相对于插槽14进行移动电池12的插拔。
如图10和图11所示,移动电池12的侧面12c、侧面12d、侧面12e和侧面12f中的侧面12d是向外侧凸起的曲面状。侧面12c、侧面12d、侧面12e和侧面12f中的侧面12c、侧面12e和侧面12f为大致平面状。即,移动电池12的外形相对于图9~图11所示的轴线13为旋转不对称形状。轴线13是通过移动电池12的中心且沿W轴方向延伸的线。W轴方向与移动电池12插拔于插槽套筒23的方向一致。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移动电池12的-W轴方向的底面12b,连接器50(雌型连接器50)露出。在V轴方向上,在比底面12b的中央靠+V轴方向的位置配置有连接器50。连接器50设置于移动电池12的凹部12g。凹部12g比底面12b向+W轴方向凹进而形成。雌型连接器50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电气端子。
连接器50位于比底面12b靠+W轴方向的位置。据此,在使底面12b朝下将移动电池12放置于地面等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连接器50与地面等相接触。因此,能够抑制连接器50的污染、损伤等。另外,能够抑制导电体与连接器50相接触。因此,能够抑制移动电池12的非意图的放电。
[内门的结构]
图13是插槽14的剖视图。图14是插槽14的立体剖视图。图13和图14表示内门24关闭的状态下的内门24的-Y轴方向侧的端部及其周边。使用图5、图6、图13和图14来说明内门24的结构。
如图5所示,内门24被设置为能够以轴44为中心转动。轴44被安装于插槽主体22。轴44沿X轴方向延伸。即,轴44沿与移动电池12相对于插槽套筒23插拔的方向(Z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轴44被配置于比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移动电池12靠+Y轴方向的位置。即,轴44被配置于比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移动电池12靠铅垂方向上方的位置。据此,当移动电池12被从插槽套筒23拉出时,内门24通过自身重力而关闭。
通过设置于轴44的扭簧46,在从-X轴方向观察的状态下,内门24被向以轴44为中心逆时针转动的方向施力。据此,当移动电池12被从插槽套筒23拉出时,内门24由扭簧46被向关闭的方向推压。因此,内门24能够可靠地封闭插槽凸缘26的插入口26c。在移动电池12未被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状态下,内门24位于第1位置。此时,内门24对插槽凸缘26的插入口26c的封闭量最多。
当内门24位于第1位置时,内门24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移动电池12相对于插槽套筒23插拔的轨迹上。通过这样配置内门24,当移动电池12被插入插槽14时,通过移动电池12将内门24推开。即,内门24抵抗扭簧46的加载力而向打开的方向转动。其结果,内门24使插槽凸缘26的插入口26c敞开。在移动电池12被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状态下,内门24位于第2位置。此时,内门24对插槽凸缘26的插入口26c的封闭量最少。
内门24并不限定于是通过以轴44为中心转动而开闭的门,也可以是通过沿X轴方向或者Y轴方向平行移动而开闭的门。
还可以说,前述的扭簧46对内门24向从第2位置到第1位置的方向施力。
如图13所示,在内门24的-Y轴方向侧的边上设置有辊47。辊47被设置为能够以轴47a为中心旋转。
如图13所示,当内门24处于关闭状态时,辊47的最靠+Z轴方向侧的部分位于比内门24的最靠+Z轴方向的部分更靠+Z轴方向侧的位置。即,辊47中的最接近插槽主体22的部分比内门24中的最接近插槽主体22的部分更靠近插槽主体22。
如图14所示,内门24具有缺口部24a。在内门24位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缺口部24a被设置于与后述的插槽主体22的滑动件22a1及后述的防插反凸缘28的滑动件28d对应的位置。缺口部24a从内门24的与轴47a相反侧的边向轴47a凹进。
如图14所示,内门24具有突出部24b。在内门24位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突出部24b被设置于与后述的插槽主体22的辊避让槽22a4及后述的插槽主体22的凹部22a6对应的位置。突出部24b比缺口部24a向与内门24的轴47a相反侧突出而形成。
据此,当内门24关闭时,内门24不与滑动件28d及滑动件22a1相干涉。另外,当内门24关闭而位于第1位置时,能够通过内门24使插槽主体22内密闭。
[插槽主体的结构]
图15是表示插槽主体22的下侧板22a的立体图。图16是插槽主体22、内门24和移动电池12的剖视图。图16表示内门24打开的状态。另外,图16表示辊47和辊47的周边。图17是插槽14的仰视图。使用图2、图3、图5、图14、图15、图16和图17来说明插槽主体22的结构。
如图5、图14和图15所示,在插槽主体22的-Y轴方向的下侧板22a的内表面形成有2个滑动件22a1。该2个滑动件22a1沿Z轴方向延伸。各滑动件22a1从下侧板22a的表面向+Y轴方向呈凸状突出。在移动电池12被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状态下,下侧板22a位于移动电池12的铅垂方向下方。各滑动件22a1沿Z轴方向延伸。即,各滑动件22a1沿移动电池12相对于插槽套筒23插拔的方向延伸。在各滑动件22a1形成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7个槽22a2。据此,能够减小相对于插槽14沿Z轴方向插拔的移动电池12与滑动件22a1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减少移动电池12与滑动件22a1之间的摩擦。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件22a1被设置于下侧板22a。滑动件22a1也可以设置于上侧板22b、左侧面22e或者右侧面22f。滑动件22a1相当于本发明的突出部。
通过后述的风扇62向插槽套筒23的内部导入空气。滑动件22a1将插槽套筒23的内部空气的流动调整为Z轴方向的流动。
如图14和图15所示,滑动件22a1具有倒角部22a3。倒角部22a3被设置于滑动件22a1的+Z轴方向侧的端部。通过倒角部22a3,当向插槽主体22内插入移动电池12时,能够抑制移动电池12与滑动件22a1的+Z轴方向侧的端部相钩挂。
如图5和图15所示,在插槽主体22的下侧板22a的内表面形成有辊避让槽22a4。辊避让槽22a4形成在2个滑动件22a1之间。辊避让槽22a4形成在下侧板22a的+Z轴方向侧的端部。辊避让槽22a4具有相对于Z轴方向倾斜的锥形面。该锥形面的+Z轴方向侧位于比锥形面的-Z轴方向侧靠-Y轴方向的位置。当内门24开闭时,内门24的辊47在辊避让槽22a4内通过。
如图15所示,在插槽主体22的下侧板22a的内表面形成有凹部22a6。凹部22a6形成于2个滑动件22a1的外侧。凹部22a6沿Z轴方向延伸。
如图5和图16所示,在位于插槽主体22的+Y轴方向侧的上侧板22b的内表面形成有内门待避部22b1。内门待避部22b1向+Y轴方向呈凹状凹进。在移动电池12被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状态下,内门24退避到内门待避部22b1内。此时的内门24的位置为第2位置。内门24在内门待避部22b1内待避的状态下,辊47与移动电池12的侧面12d抵接。据此,能够减小相对于插槽14进行插拔的移动电池12与内门24之间的摩擦。
如图15和图17所示,在插槽主体22的下侧板22a,形成有连通插槽主体22的内部和外部的5个排水孔22a5。在下侧板22a的比Z轴方向上的中央靠-Z轴方向的位置形成有3个排水孔22a5。另外,在下侧板22a的比Z轴方向上的中央靠+Z轴方向的位置形成有2个排水孔22a5。如图2所示,插槽14的-Z轴方向侧位于比插槽14的+Z轴方向侧靠铅垂方向下方的位置。因此,进入插槽14的液体的大部分被从形成于比下侧板22a的中央靠-Z轴方向的位置的3个排水孔22a5排出。
如图3所示,在插槽主体22的上侧板22b形成有连通插槽套筒23的内部和外部的2个排气缝隙22b2。上侧板22b位于比铅垂方向上的插槽套筒23的中心靠上方的位置。通过被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移动电池12的热量而加热的空气在插槽套筒23的内部向上方移动。在此之后,被加热的空气从设置于上侧板22b的排气缝隙22b2向插槽套筒23的外部排出。排气缝隙22b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连通路径。
排气缝隙22b2通过上侧板22b的-X轴方向侧的边形成缺口而形成。据此,排气缝隙22b2在水平方向(X轴方向)上相对于轴线21被配置于插槽主体22的-X轴方向侧。另外,排气缝隙22b2被配置于比轴线21靠铅垂上方的位置。铅垂上方相当于本发明的第4方向。并且,排气缝隙22b2被配置于比Z轴方向上的插槽套筒23的中心靠+Z轴方向的位置。+Z轴方向相当于本发明的第5方向。
通过风扇62而导入插槽主体22内的空气在移动电池12的侧面12c~12f与插槽主体22之间通过,且被从排气缝隙22b2排出。据此,能够提高移动电池12的冷却效率。另外,能够抑制粉尘从排气缝隙22b2进入。
[防插反凸缘和插槽固定支承件的结构]
图18是表示防插反凸缘28的立体图。图19是防插反凸缘28和插槽固定支承件56的立体图。图20是防插反凸缘28和插槽固定支承件56的主视图。使用图13、图14、图18、图19和图20对防插反凸缘28和插槽固定支承件56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8所示,防插反凸缘28具有上部件28a和下部件28b。如图19所示,上部件28a和下部件28b被安装于插槽固定支承件56。防插反凸缘28具有在上部件28a和下部件28b被安装于插槽固定支承件56的状态下沿Z轴方向贯通的插入孔28c。
如图20所示,防插反凸缘28的内侧面28e1、内侧面28e2、内侧面28e3及内侧面28e4中的内侧面28e2、内侧面28e3及内侧面28e4呈大致平面状。另一方面,防插反凸缘28的内侧面28e1、内侧面28e2、内侧面28e3及内侧面28e4中的内侧面28e1为向+Y轴方向凸出的曲面状。内侧面28e1、内侧面28e2、内侧面28e3及内侧面28e4是沿着移动电池12的侧面12d、侧面12c、侧面12e及侧面12f的形状。
在侧面12d侧朝向+Y轴方向的姿势下移动电池12被插入插槽套筒23的情况下,移动电池12通过插入孔28c而被插入插槽主体22内。即,在以侧面12d侧朝向+Y轴方向的姿势即正确姿势将移动电池12插入插槽套筒23的情况下,防插反凸缘28允许移动电池12向插槽套筒23插入。
另一方面,在以侧面12d侧朝向与+Y轴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姿势将移动电池12插入插槽套筒23的情况下,移动电池12与防插反凸缘28相干涉。因此,移动电池12无法通过插入孔28c而不能被插入插槽主体22内。即,在以侧面12d侧朝向与+Y轴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姿势即不正确姿势将移动电池12插入插槽套筒23的情况下,防插反凸缘28妨碍移动电池12向插槽套筒23插入。
如图14、图18和图19所示,在防插反凸缘28的内侧面28e2,形成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2个滑动件28d。在各滑动件28d形成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7个槽28d1。据此,能够减小相对于插槽14沿Z轴方向插拔的移动电池12与滑动件28d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减小移动电池12与滑动件28d之间的摩擦。
如图14所示,滑动件28d具有倒角部28d2。倒角部28d2被设置于滑动件28d的-Z轴方向侧的端部。通过倒角部28d2,当移动电池12通过防插反凸缘28时,能够抑制移动电池12和滑动件28d的-Z轴方向侧的端部相钩挂。
如图13和图14所示,防插反凸缘28的滑动件28d的-Z轴方向端部位于比插槽主体22的滑动件22a1的+Z轴方向端部靠+Y轴方向的位置。据此,能够抑制向-Z轴方向插入插槽套筒23的移动电池12钩挂插槽主体22的滑动件22a1的+Z轴方向端部。
如图13所示,在下部件28b的-Z轴方向侧的表面安装有密封部件58。在内门24关闭的状态下,密封部件58抵接于内门24的+Z轴方向侧的表面。据此,能够抑制液体、粉尘等从防插反凸缘28与内门24之间进入插槽主体22内部。
如图13所示,在下部件28b的比密封部件58靠-Y轴方向的位置形成有辊避让部28f。辊避让部28f呈向+Z轴方向凹进的凹状。通过设置辊避让部28f,在内门24关闭的状态下,辊47和防插反凸缘28不抵接。据此,在内门24关闭的状态下,内门24能够与密封部件58紧贴。因此,能够抑制液体、粉尘等从防插反凸缘28与内门24之间进入插槽主体22内部。
[插槽凸缘的结构]
图21是插槽凸缘26的主视图。图22是插槽凸缘26的立体图。图23是插槽14的剖视图。图23表示移动电池12未被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状态下的插槽14的+Z轴方向的一部分。图24是插槽凸缘26的立体分解图。图25是插槽凸缘26的剖视图。图26是插槽凸缘26的后视图。使用图6、图7、图8、图13、图14、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和图26对插槽凸缘26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1和图22所示,插槽凸缘26具有导向部26a和凸缘部26b。导向部26a具有侧板26a1、侧板26a2、侧板26a3和侧板26a4。在从Z轴方向观察导向部26a的情况下,导向部26a为大致矩形状。导向部26a具有被侧板26a1、侧板26a2、侧板26a3和侧板26a4包围的插入口26c。
如图23所示,插槽凸缘26的插入口26c随着靠向Z轴方向而其开口面积逐渐变大。据此,用户在将移动电池12沿-Z轴方向插入插入口26c时能够容易地将移动电池12插入插入口26c。
如图13和图14所示,插槽凸缘26的导向部26a的侧板26a2位于比防插反凸缘28的滑动件28d靠+Y轴方向的位置。据此,能够抑制向-Z轴方向插入插槽套筒23的移动电池12钩挂防插反凸缘28的滑动件28d的+Z轴方向端部。
如图13和图14所示,插槽凸缘26的导向部26a的侧板26a2位于比插槽主体22的滑动件22a1靠+Y轴方向的位置。据此,能够抑制向-Z轴方向插入插槽套筒23的移动电池12钩挂插槽主体22的滑动件22a1的+Z轴方向端部。
插槽凸缘26的导向部26a的侧板26a2位于在移动电池12被插入插槽套筒23的情况下比移动电池12靠铅垂方向下方的位置。另外,插槽主体22的滑动件22a1位于在移动电池12被插入插槽套筒23的情况下比移动电池12靠铅垂方向下方的位置。
如图21和图22所示,在位于插槽凸缘26的-Y轴方向的侧板26a2设置有指示器40。指示器40被设置于侧板26a2的+Z轴方向侧的表面。指示器40通过光照亮的状态、光闪烁的状态、光熄灭的状态、光的颜色等来表示插槽14的空闲状况、被收装于插槽14的移动电池12的充电状态等。
如图24所示,指示器40具有LED单元40a和罩40b。插槽凸缘26和指示器40分体构成。如图25所示,指示器40的+Z轴方向侧的端部位于比导向部26a的+Z轴方向侧的端部略微(例如,0.5mm左右)靠向-Z轴方向的位置。据此,当移动电池12相对于插槽14进行插拔时,能够避免移动电池12与指示器40相干涉。因此,能够提高指示器40的耐冲击性。另外,能够抑制水滴从导向部26a向指示器40移动。因此,能够抑制水淹指示器40。
如图22所示,连接导向部26a的侧板26a2和侧板26a3之间的部分呈圆弧状。连接导向部26a的侧板26a2和侧板26a4之间的部分呈圆弧状。指示器40从导向部26a的侧板26a2,向连接导向部26a的侧板26a2和侧板26a3之间的圆弧状部分延伸。并且,指示器40从导向部26a的侧板26a2,向连接导向部26a的侧板26a2和侧板26a4之间的圆弧状部分延伸。据此,即使在用户从横向观察电池交换机10的情况下,用户也能够视觉确认指示器40。
如图6、图7和图26所示,在插槽凸缘26的-Z轴方向侧安装有刷式密封件60。刷式密封件60被配置于比排气缝隙22b2靠+Z轴方向的位置。刷式密封件60具有框架60a和刷子60b。框架60a和刷子60b由树脂形成。刷子60b被植毛于框架60a。框架60a和刷子60b具有可挠性。刷式密封件60相当于本发明的内周突出部。刷子60b相当于本发明的可挠部。
刷式密封件60被设置于导向部26a的侧板26a1、侧板26a2、侧板26a3和侧板26a4中的侧板26a2、侧板26a3和侧板26a4。即,刷式密封件60沿插槽套筒23的内周面延伸。但是,刷式密封件60不是环状。刷子60b的顶端位于比导向部26a靠内侧的位置。即,刷式密封件60的刷子60b从插槽套筒23的内周面突出。并且,刷子60b的顶端位于比前述的防插反凸缘28的内侧面28e2、内侧面28e3和内侧面28e4靠内侧的位置。
在图6中用双点划线表示被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状态的移动电池12的位置。如图6所示,刷子60b的顶端位于比移动电池12靠内侧的位置。因此,移动电池12一边压倒刷子60b一边被插入插槽套筒23。据此,在移动电池12被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状态下,刷子60b的顶端抵接于移动电池12的侧面12c、侧面12e和侧面12f。移动电池12与导向部26a的侧板26a2之间、移动电池12与导向部26a的侧板26a3之间、及移动电池12与导向部26a的侧板26a4之间被刷子60b封堵。插槽14内的比较冷的空气停留在插槽14的-Y轴方向侧,比较温暖的空气停留在插槽14的+Y轴方向侧。因此,能够通过刷子60b来抑制插槽14内的比较冷的空气的排出。
设置于插槽主体22的上侧板22b的2个排气缝隙22b2(参照图3)的开口面积的合计比移动电池12的外周与插槽凸缘26的导向部26a的内周之间的开口面积的合计大。据此,通过后述的风扇62导入插槽主体22内的空气的大部分在移动电池12的侧面12c~12f与插槽主体22之间通过,且被从排气缝隙22b2排出。
如图13、图14和图23所示,框架60a具有沿Z轴方向切入而形成为缺口状的缝隙60a1。形成于插槽凸缘26的刷式密封件安装部26d被插入缝隙60a1。据此,刷式密封件60被安装于插槽凸缘26。
如图13、图14和图23所示,刷式密封件60被配置于比内门24靠插槽套筒23的+Z轴方向的开口部的附近。
如图6所示,在移动电池12未被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状态下,内门锁定机构29和刷式密封件60以外的部件没有突出到插入口26c的内侧。另外,如图8所示,在移动电池12被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状态下,电池锁定机构30以外的部件没有突出到插入口26c的内侧。据此,即使在用户将手等插入插入口26c内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使用户受伤。
[内门锁定机构的结构]
图27、图28、图29和图30是内门锁定机构29的立体图。图28和图29表示罩29c被拆下的状态的内门锁定机构29。图31是表示移动电池12倾斜插入插槽凸缘26的状态的图。使用图6、图7、图23、图27、图28、图29、图30和图31对内门锁定机构29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插槽凸缘26设置有2个内门锁定机构29。1个内门锁定机构29被设置于插槽凸缘26的+X轴方向侧。另1个内门锁定机构29被设置于插槽凸缘26的-X轴方向侧。图29和图30表示被设置于插槽凸缘26的+X轴方向侧的内门锁定机构29。被设置于插槽凸缘26的-X轴方向侧的内门锁定机构29与被设置于插槽凸缘26的+X轴方向侧的内门锁定机构29呈镜面对称。
如图27所示,内门锁定机构29具有门闩(latch)29a、释放触发器(releasetrigger)29b、罩29c、导向部29d和插入检测开关29e。
如图28所示,门闩29a以可沿X轴方向进退的方式来设置。门闩29a被形成于导向部29d的第1导向突起部29d1引导。释放触发器29b以能够沿X轴方向进退的方式来设置。释放触发器29b被形成于导向部29d的第2导向突起部29d2引导。
门闩29a通过复位弹簧31被向从罩29c的门闩开口部29c1(参照图27)向外侧突出的方向施力。释放触发器29b通过复位弹簧33被向从罩29c的释放触发器开口部29c2(参照图27)向外侧突出的方向施力。
如图29所示,门闩29a具有向释放触发器29b延伸的第1突起部29a1。如图28和图29所示,释放触发器29b具有向门闩29a延伸的第2突起部29b1。在门闩29a被向导向部29d压下的情况下,仅门闩29a向导向部29d后退。另一方面,在释放触发器29b被向导向部29d压下的情况下,第2突起部29b1压下第1突起部29a1,门闩29a与释放触发器29b一起向导向部29d后退。
据此,门闩29a和释放触发器29b机械连接。另外,门闩29a和释放触发器29b也可以电连接。例如,在释放触发器29b被向导向部29d压下的情况下,也可以向使门闩29a后退的致动器(未图示)输出信号。据此,即使在门闩29a和释放触发器29b未机械连接的情况下,当释放触发器29b被导向部29d压下时,也能够使门闩29a后退。
如图30所示,释放触发器29b具有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3突起部29b2。当释放触发器29b向导向部29d后退时,第3突起部29b2抵接于插入检测开关29e的杆部件29e1,插入检测开关29e从断开切换为接通。
如图30所示,在门闩29a形成有第1导向孔29a2。在第1导向孔29a2插入复位弹簧31,并且插入前述的第1导向突起部29d1。在释放触发器29b形成有第2导向孔29b3。在第2导向孔29b3插入复位弹簧33,并且插入前述的第2导向突起部29d2。
如图23所示,在内门24关闭的状态下,门闩29a被配置于比内门24靠-Z轴方向的位置。即,在移动电池12相对于插槽套筒23插拔的Z轴方向上,门闩29a相对于内门24被配置于与插入口26c相反的一侧。在内门24关闭的状态下,释放触发器29b被配置于比内门24靠+Z轴方向的位置。即,在移动电池12相对于插槽套筒23插拔的Z轴方向上,释放触发器29b被配置于内门24与插入口26c之间。据此,内门24被门闩29a和释放触发器29b从Z轴方向两侧夹持。
内门锁定机构29具有一组门闩29a和释放触发器29b。一组门闩29a和释放触发器29b被设置于插槽凸缘26的+X轴方向侧,另一组门闩29a及释放触发器29b被设置于插槽凸缘26的-X轴方向。即,一组门闩29a及释放触发器29b和另一组门闩29a及释放触发器29b彼此相向配置。据此,当内门锁定机构29处于锁定状态时,在对内门24作用力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内门24的变形。另外,即使2个内门锁定机构29中的一方变成解锁状态,也能够抑制内门24向打开的方向转动。
另外,内门锁定机构29也可以设置于插槽凸缘26的+Y轴方向侧。另一方面,优选为,避免将内门锁定机构29设置于插槽凸缘26的-Y轴方向侧。换言之,优选为将内门锁定机构29设置于,插槽凸缘26的内周中的除移动电池12被插入插槽14时成为比移动电池12靠下方的部分以外的位置。并且,换言之,优选为,避开插槽凸缘26的内周中的与移动电池12被插入插槽14时比移动电池12靠下方的位置相向的位置,来设置内门锁定机构29。这是为了避免当移动电池12被插入插槽套筒23时通过移动电池12的载荷而对内门锁定机构29作用过大的力。
如图6所示,释放触发器29b被配置于移动电池12相对于插槽套筒23插拔的路径上。当移动电池12被从+Z轴方向插入插槽套筒23时,移动电池12压下释放触发器29b。据此,门闩29a与释放触发器29b一起后退。其结果,内门锁定机构29成为解锁状态。此时,插入检测开关29e从断开切换为接通。据此,检测到移动电池12被插入插槽套筒23。
图31表示在移动电池12相对于插槽凸缘26最倾斜的状态下移动电池12被插入插槽凸缘26的状态。即使在该情况下,移动电池12也在移动电池12抵接于内门24之前压下释放触发器29b。据此,当移动电池12压下内门24时,内门锁定机构29变成解锁状态。其结果,内门24能够向打开的方向转动。
当从插槽14拉出移动电池12时,门闩29a和释放触发器29b返回原来的位置。其结果,内门锁定机构29变成锁定状态。门闩29a的复位弹簧31的加载力被设定为,比释放触发器29b的复位弹簧33的加载力略小。据此,门闩29a晚于释放触发器29b返回原来的位置。因此,在内门24关闭之后,门闩29a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门闩29a妨碍内门24向关闭的方向转动。
[保持检测开关的结构]
图32A和图32B是插槽14的剖视图。图32A和图32B表示保持检测开关32及其周围的部件。图32A和图32B表示移动电池12被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状态。使用图5、图32A和图32B对保持检测开关32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保持检测开关32被安装于底盖42。保持检测开关32在Y轴方向上被配置于比底盖42的中心靠-Y轴方向的位置。
在使侧面12d朝向+Y轴方向的状态下将移动电池12插入插槽套筒23的情况下,如图32A所示,移动电池12的底面12b压下保持检测开关32。据此,保持检测开关32从断开切换为接通。
在使侧面12d朝向-Y轴方向的状态下将移动电池12插入插槽套筒23的情况下,如图32B所示,在移动电池12的连接器50周围的凹部12g插入保持检测开关32。因此,底面12b无法压下保持检测开关32。据此,保持检测开关32保持断开的状态。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插槽14具有防插反凸缘28,因此,实际上,如图32B所示,在使侧面12d朝向-Y轴方向的状态下,移动电池12不会被插入插槽套筒23。
[底盖组件的结构]
图33、图34和图35是插槽14的立体图。图34是表示底盖组件34被从插槽主体22拆下的状态。图36A、图36B和图36C是底盖组件34和移动电池12的剖视图。使用图5、图33、图34、图35、图36A、图36B和图36C对底盖组件34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3、图34和图35所示,在底盖42的底部23a安装风扇62、连接器单元64和电子电路基板66,由此构成底盖组件34。风扇62相当于本发明的起风部。
在电子电路基板66上搭载有控制部67和存储部69。搭载有控制部67和存储部69的电子电路基板66构成计算机。在电子电路基板66上形成电子电路,在该电子电路上搭载有控制部67、存储部69和其他的多个电子设备及电气设备。在电子电路基板66的电子电路上还搭载有前述的保持检测开关32。如图15所示,保持检测开关32被安装于电子电路基板66的+Z轴方向侧的表面。保持检测开关32被包含于底盖组件34。风扇62、连接器单元64和电子电路基板66被组装于底盖42。底盖42和插槽主体22的-Z轴方向侧的开口部22d通过螺栓68紧固。
控制部67对被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移动电池12进行充电控制。控制部67例如通过处理电路来实现。处理电路例如通过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集成电路构成。另外,处理电路也可以由包括分立器件的电子电路构成。另外,处理电路例如也可以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等处理器构成。在该情况下,通过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部69中的程序来实现处理电路。
如前述那样,在底盖42的底部23a安装风扇62、连接器单元64和电子电路基板66来构成底盖组件34。在电子电路基板66的电子电路上还搭载前述的保持检测开关32。如图15所示,保持检测开关32被安装于电子电路基板66的+Z轴方向侧的表面。保持检测开关32被包含于底盖组件34。风扇62、连接器单元64和电子电路基板66被组装于底盖42。底盖42和插槽主体22的-Z轴方向侧的开口部22d通过螺栓68紧固。
如前述那样,风扇62、连接器单元64和电子电路基板66被组装于底盖42来构成底盖组件34。因此,当风扇62、连接器单元64和电子电路基板66发生故障时,能够将底盖组件34整体与底盖42一起替换。据此,能够缩短故障设备的更换作业的时间。另外,与底盖组件34相比,能够再利用耐用性高的插槽主体22,因此能够降低电池交换机10的维护费用。
如图33和图34所示,风扇62被安装于与底盖42的吸气口42c(参照图7)对应的位置。吸气口42c连通插槽套筒23的内侧和外侧。吸气口42c在水平方向(X轴方向)上,相对于轴线21被配置于底盖42的+X轴方向侧。另外,吸气口42c被配置于比轴线21靠铅垂方向下方的位置。通过驱动风扇62,向插槽套筒23的内部输送空气。据此,促进插槽套筒23的内部空气的流动。
如前述那样,排气缝隙22b2在水平方向(X轴方向)上相对于轴线21被配置在插槽主体22的-X轴方向侧。另外,排气缝隙22b2被配置于比轴线21靠铅垂方向上方的位置。并且,排气缝隙22b2被配置于比Z轴方向上的插槽套筒23的中心靠+Z轴方向的位置。因此,在插槽套筒23的内部,能够延长吸气口42c与排气缝隙22b2的距离。据此,能够促进插槽套筒23的内部整体的空气的流动。另外,通过向插槽套筒23的内部输送比移动电池12低温的空气,能够促进移动电池12的冷却。
如图33和图34所示,在比风扇62靠-X轴方向的位置配置有电子电路基板66。在电子电路基板66与风扇62之间设置有电缆63。在电子电路基板66与后述的连接器单元64的电机64f之间设置有电缆65。从电子电路基板66向风扇62和电机64f供给电力。据此,风扇62和电机64f进行驱动。
如图33、图34和图35所示,连接器单元64具有基座64a、连接检测开关64b、连接解除检测开关64c、连接器保持架64d、连接器64e和电机64f。
基座64a被固定于底盖42的底部23a。基座64a从底部23a的-Z轴方向侧的表面向-Z轴方向延伸。基座64a也可以与底盖42一体形成。基座64a具有主体部64a1、2个凸缘部64a2和开关安装面64a3。
2个凸缘部64a2与主体部64a1一体形成。1个凸缘部64a2被设置于主体部64a1的+X轴方向侧。另1个凸缘部64a2被设置于主体部64a1的-X轴方向侧。各个凸缘部64a2从主体部64a1的+Z轴方向侧的端部向X轴方向延伸形成。
开关安装面64a3与主体部64a1一体形成。开关安装面64a3被设置于主体部64a1的-X轴方向侧。开关安装面64a3从主体部64a1的-X轴方向侧的端部向-Y轴方向延伸。
基座64a的凸缘部64a2和底盖42通过螺栓70紧固。在开关安装面64a3安装有连接检测开关64b和连接解除检测开关64c。连接检测开关64b和连接解除检测开关64c在Z轴方向上彼此分离。相对于开关安装面64a3的Z轴方向上的中央,在+Z轴方向侧配置有连接检测开关64b,在-Z轴方向侧配置有连接解除检测开关64c。
在基座64a的主体部64a1的+Y轴方向侧的表面上安装有连接器保持架64d。连接器保持架64d具有2个导向孔64d1、连接器安装部64d2、齿条64d3和开关工作件64d4。
各导向孔64d1是沿Z轴方向延伸的通孔。2个导向孔64d1在X轴方向上彼此远离。2个导向销72被分别插入导向孔64d1。导向销72被固定于基座64a的主体部64a1。据此,连接器保持架64d相对于基座64a沿Z轴方向相对移动。
在连接器安装部64d2上安装有连接器64e(雄型连接器64e)。如图15所示,连接器64e被配置于比保持检测开关32靠铅垂方向上方的位置。据此,能够抑制侵入插槽14内的液体淹没连接器64e。连接器64e与移动电池12的连接器50嵌合。此时,从连接器64e向移动电池12供给电力,对移动电池12进行充电。雄型连接器64e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电气端子。
齿条64d3被配置于比连接器安装部64d2靠-Z轴方向的位置。齿条64d3沿Z轴方向延伸。齿条64d3的+Y轴方向侧不向外部露出。另一方面,如图33所示,齿条64d3的-Y轴方向侧向外部露出。
开关工作件64d4被安装于连接器保持架64d的-X轴方向侧的侧面。开关工作件64d4与连接器保持架64d一起沿Z轴方向移动。开关工作件64d4从连接器保持架64d沿着基座64a的开关安装面64a3向-Y轴方向延伸。
在基座64a的主体部64a1的-Y轴方向侧的表面上安装有电机64f。电机64f具有驱动轴(未图示)。驱动轴从电机64f向+Y轴方向延伸。驱动轴的顶端被插入连接器保持架64d内。在电机64f的驱动轴的顶端安装有小齿轮64f1。小齿轮64f1与齿条64d3啮合。据此,电机64f通过小齿轮64f1、齿条64d3及基座64a而与连接器64e机械连接。
连接器64e和电机64f通过基座64a被安装于底盖42的底部23a。连接器64e和电机64f被安装于底盖42。据此,将连接器64e、电机64f和底盖42一体进行处理。
当从-Z轴方向观察底盖42时,保持检测开关32、风扇62、基座64a、连接检测开关64b、连接解除检测开关64c、连接器保持架64d、连接器64e、电机64f、小齿轮64f1、齿条64d3和电子电路基板66以位于底盖42的外缘的内侧的方式配置。即,保持检测开关32、风扇62、基座64a、连接检测开关64b、连接解除检测开关64c、连接器保持架64d、连接器64e、电机64f、小齿轮64f1、齿条64d3及电子电路基板66以包含于底盖42的外缘的平行投影的范围内的方式来配置。底盖42的外缘的平行投影是将底盖42的外缘向插槽套筒23的延伸方向(移动电池12的插拔方向或者Z轴方向)投影的假想区域。
据此,当对插槽主体22安装底盖42时,能够抑制保持检测开关32、风扇62、基座64a、连接检测开关64b、连接解除检测开关64c、连接器保持架64d、连接器64e、电机64f、小齿轮64f1、齿条64d3及电子电路基板66而与周围的部件相干涉。
基座64a从底盖42的底部23a的-Z轴方向侧的表面向-Z轴方向延伸,因此能够在基座64a安装多个部件。
[插槽的控制]
通过驱动电机64f,连接器64e与连接器保持架64d一起沿Z轴方向移动。在保持检测开关32从断开切换为接通的情况下,保持检测开关32检测到移动电池12被保持于插槽套筒23。在该情况下,电机64f使连接器64e向+Z轴方向移动,使连接器64e接近移动电池12的连接器50。
在保持检测开关32从接通切换为断开的情况下,保持检测开关32检测到移动电池12被从插槽套筒23拆下。在该情况下,电机64f使连接器64e向-Z轴方向移动,使连接器64e远离移动电池12的连接器50。
在保持检测开关32断开的情况下,保持检测开关32没有检测到移动电池12被保持于插槽套筒23。在该情况下,电机64f不使连接器64e向+Z轴方向移动,而不会使连接器64e接近移动电池12的连接器50。
图33表示连接器保持架64d位于最靠+Z轴方向的位置的状态。如图33所示,在连接器保持架64d位于最靠+Z轴方向的位置的情况下,开关工作件64d4抵接于连接检测开关64b的可动接片64b1,将可动接片64b1向+Z轴方向按压。据此,连接检测开关64b接通。此时的连接器64e的位置成为连接位置。连接检测开关64b检测到连接器64e位于连接位置,且连接器64e与移动电池12的连接器50相连接。
图35表示连接器保持架64d位于最靠-Z轴方向的位置的状态。如图35所示,在连接器保持架64d位于最靠-Z轴方向的位置的情况下,开关工作件64d4抵接于连接解除检测开关64c的可动接片64c1,将可动接片64c1向-Z轴方向按压。据此,连接解除检测开关64c接通。此时的连接器64e的位置成为连接解除位置。连接解除检测开关64c检测到连接器64e位于连接解除位置,且连接器64e与移动电池12的连接器50的连接断开。
图36A表示连接器64e位于连接解除位置时的状态。在连接器64e位于连接解除位置的情况下,如图36A所示,连接器64e的端子64e1的顶端位于比底盖42靠-Z轴方向的位置。此时,连接解除检测开关64c接通,连接检测开关64b断开。
图36B表示连接器64e从连接解除位置向+Z轴方向移动了的状态。如图36B所示,当连接器64e从连接解除位置向+Z轴方向移动时,端子64e1的顶端通过底盖42的连接器插入孔42b。已通过连接器插入孔42b的端子64e1的顶端插入移动电池12的连接器50的端子孔50a。此时,连接解除检测开关64c和连接检测开关64b双方均断开。
图36C表示连接器64e位于连接位置时的状态。如图36C所示,在连接器64e位于连接位置的情况下,连接器64e与移动电池12的连接器50的连接完成。此时,连接解除检测开关64c断开,连接检测开关64b接通。
当连接器64e正向接近移动电池12的连接器50的方向移动时,在连接检测开关64b检测到连接器64e和连接器50相连接的情况下,控制部67控制电机64f使连接器64e停止。当连接器64e正向远离移动电池12的连接器50的方向移动时,在连接解除检测开关64c检测到连接器64e与连接器50的连接被解除的情况下,控制部67控制电机64f,使连接器64e停止。
在保持检测开关32检测到在插槽套筒23保持有移动电池12的情况下、即连接检测开关64b检测到连接器64e与移动电池12的连接器50相连接的情况下,控制部67允许使用移动电池12。具体而言,控制部67进行移动电池12的充电控制,对移动电池12进行充电。
在保持检测开关32没有检测到在插槽套筒23保持有移动电池12的情况下、或者连接检测开关64b没有检测到连接器64e与移动电池12的连接器50相连接的情况下,控制部67禁止使用移动电池12。具体而言,控制部67不进行移动电池12的充电控制,不对移动电池12进行充电。
在连接解除检测开关64c检测到连接器64e与移动电池12的连接器50的连接被解除的情况下,控制部67允许从插槽套筒23拆下移动电池12。具体而言,控制部67使电池锁定机构30为解锁状态,成为用户能从插槽14拉出移动电池12的状态。
在连接解除检测开关64c没有检测到连接器64e与移动电池12的连接器50的连接被解除的情况下,控制部67禁止从插槽套筒23拆下移动电池12。具体而言,控制部67使电池锁定机构30为锁定状态,成为用户不能从插槽14拉出移动电池12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单元64中,通过电机64f驱动,使连接器64e从连接解除位置向连接位置移动,且使连接器64e从连接位置向连接解除位置移动。
在连接器单元64中,也可以采用利用弹簧等的弹性加载力来使连接器64e移动的下述的第1方式或者第2方式。第1方式为,通过驱动电机64f,使连接器64e从连接解除位置向连接位置移动,通过弹簧等的弹性加载力,使连接器64e从连接位置向连接解除位置移动。第2方式为,通过弹簧等的弹性加载力,使连接器64e从连接解除位置向连接位置移动,通过驱动电机64f,使连接器64e从连接位置向连接解除位置移动。
在连接器单元64中,也可以利用内门24打开时的力来移动连接器64e。
在连接器单元64中,也可以利用移动电池12的载荷来使连接器64e移动。
[电池锁定机构的结构]
图37是插槽14的立体图。图38是插槽14的主视图。图37和图38表示插槽凸缘26被拆下的状态。图39是电池锁定机构30的立体图。图40是电池锁定机构30的主视图。图41是电池锁定机构30的后视图。图42A和图42B是电池锁定机构30的主视图。图42A和图42B表示罩30c被拆下的状态。图43是表示移动电池12被从插槽套筒23拉出的状态的图。使用图6、图8、图37、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A、图42B和图43对电池锁定机构3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7和图38所示,电池锁定机构30被安装于插槽固定支承件56的+Y轴方向侧。
如图39所示,电池锁定机构30具有框架30a、板部30b、罩30c、滑杆30d和滑动驱动部30e。在移动电池12相对于插槽14插拔的轨迹上,后述的板部30b的限位部30b3以可进退的方式来设置。
如图41所示,框架30a具有滑轨30a1和2个导向孔30a2。滑轨30a1是沿X轴方向延伸的长孔状。2个导向孔30a2在X轴方向上彼此分离设置。2个导向孔30a2分别为沿Y轴方向延伸的长孔状。另外,在图41中,2个导向孔30a2中的1个导向孔30a2与滑杆30d重叠而看不到。
在框架30a的+Z轴方向侧的表面上安装有板部30b。如图42A和图42B所示,板部30b具有主体部30b1、延伸部30b2和限位部30b3。
如图41所示,导向销30b4从主体部30b1向-Z轴方向侧突出。导向销30b4被插入框架30a的导向孔30a2。据此,板部30b相对于框架30a沿Y轴方向相对移动。
如图42A和图42B所示,延伸部30b2从主体部30b1向+X轴方向延伸形成。在延伸部30b2形成有滑动缝隙30b5。滑动缝隙30b5是贯通延伸部30b2的通孔。滑动缝隙30b5具有第1水平部30b6、第2水平部30b7和倾斜部30b8。倾斜部30b8被配置于第1水平部30b6与第2水平部30b7之间。在倾斜部30b8的+X轴方向侧的端部连续设置有第1水平部30b6。在倾斜部30b8的-X轴方向侧的端部连续设置有第2水平部30b7。
如图42A和图42B所示,限位部30b3从主体部30b1向-Y轴方向延伸形成。限位部30b3在限位部30b3的X轴方向的中央部附近具有向+Y轴方向凹进的凹状的避让部30b9。
如图39所示,在框架30a安装有板部30b的状态下,从+Z轴方向向框架30a安装有罩30c。据此,板部30b以通过框架30a和罩30c从Z轴方向的两侧夹持的状态来配置。
如图40所示,罩30c具有滑杆安装部30c1和滑轨30c2。滑杆安装部30c1为从罩30c的侧面向-Z轴方向凹进的凹状。滑轨30c2被配置于滑杆安装部30c1,且是沿X轴方向延伸的长孔状。
如图40和图41所示,滑杆30d具有正面部30d1、背面部30d2、中间部30d3和滑动销30d4。
正面部30d1被配置于比罩30c靠+Z轴方向的位置,背面部30d2被配置于比框架30a靠-Z轴方向的位置。中间部30d3在滑杆30d的+Y轴方向侧连接正面部30d1和背面部30d2。在滑动销30d4被插入罩30c的滑轨30c2、板部30b的滑动缝隙30b5和框架30a的滑轨30a1的状态下,滑动销30d4的两端被分别固定于正面部30d1和背面部30d2。据此,滑杆30d相对于框架30a、板部30b和罩30c沿X轴方向相对滑动。
如图41所示,在滑杆30d的背面部30d2形成有凸轮孔30d5。凸轮孔30d5为沿Y轴方向延长的长孔状。
如图39所示,滑动驱动部30e被安装于从框架30a的-Z轴方向侧延伸的安装架30f。滑动驱动部30e具有电机30e1、齿轮箱30e2和凸轮30e3。电机30e1的驱动轴沿X轴方向延伸。齿轮箱30e2将绕与电机30e1的X轴方向平行的旋转轴线的旋转转换为绕与Z轴平行的旋转轴线的旋转,且将其传递给凸轮30e3。如图41所示,凸轮30e3是圆盘状的部件。凸轮30e3在其外周部分具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凸轮销30e4。凸轮销30e4被插入滑杆30d的凸轮孔30d5。
在图41中,当凸轮30e3向右旋转时,凸轮销30e4在凸轮孔30d5内向-Y轴方向移动。据此,凸轮销30e4使滑杆30d向+X轴方向滑动。如图42A所示,在滑杆30d向+X轴方向滑动的情况下,滑动销30d4位于板部30b的滑动缝隙30b5的第1水平部30b6。据此,板部30b向+Y轴方向移动。其结果,如图6所示,板部30b的限位部30b3不向插槽凸缘26的内侧突出。此时,电池锁定机构30成为解锁状态。据此,电池锁定机构30不会妨碍被插入插槽套筒23的移动电池12的移动。另外,电池锁定机构30不会妨碍由插槽14拉出的移动电池12的移动。
在图41中,当凸轮30e3向左旋转时,凸轮销30e4在凸轮孔30d5内向+Y轴方向移动。据此,使凸轮销30e4、滑杆30d向-X轴方向滑动。如图42B所示,在滑杆30d向-X轴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滑动销30d4通过板部30b的滑动缝隙30b5向第2水平部30b7移动。据此,板部30b向-Y轴方向移动。其结果,如图8所示,板部30b的限位部30b3向插槽凸缘26的内侧突出。此时,电池锁定机构30成为锁定状态。在被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移动电池12向+Z轴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板部30b与移动电池12的上表面12a抵接。据此,电池锁定机构30限制从插槽14拉出的移动电池12的移动。
在电池锁定机构30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滑动销30d4位于第2水平部30b7。此时,即使对限位部30b3作用+Y轴方向的力,限位部30b3向+Y轴方向的移动也受到限制。据此,能够抑制电池锁定机构30成为解锁状态。
如图8所示,板部30b的避让部30b9位于比把手48的第1把持部48a和第2把持部48b靠+Y轴方向的位置。用户在相对于插槽14插拔移动电池12时,通常用第2根手指(食指)、第3根手指(中指)、第4根手指(无名指)、第5根手指(小拇指)握持移动电池12的把手48的第2把持部48b。因此,第1根手指(大拇指)钩在第1把持部48a和第2把持部48b相交的部分。
板部30b的避让部30b9位于比把手48的第1把持部48a和第2把持部48b相交的部分更靠+Y轴方向的位置。因此,如图43所示,能够抑制用户的第1根手指和板部30b相干涉。
〔第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电池交换机10具有用于从插槽14的内部向外部排出雨水等液体的机构。针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池交换机10,以下说明的结构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交换机10相同。
图44是底盖42的立体图。图45是插槽14的剖视图。图45表示移动电池12被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状态。
如图44所示,底盖42具有开关孔42a、连接器插入孔42b、吸气口42c和排水路径42d。吸气口42c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连通路径。连接器插入孔42b相当于本发明的第3连通路径。排水路径42d相当于本发明的第4连通路径。
从-Z轴方向侧在开关孔42a安装保持检测开关32。保持检测开关32的一部分通过开关孔42a而在底盖42的+Z轴方向侧露出。
当连接器64e向+Z轴方向移动时,连接器64e的顶端通过连接器插入孔42b而在底盖42的+Z轴方向侧露出。连接器插入孔42b被配置于比开关孔42a、吸气口42c和排水路径42d靠+Y轴方向的位置。即,连接器插入孔42b被配置于比开关孔42a、吸气口42c和排水路径42d靠铅垂方向上方的位置。利用在底盖42配置开关孔42a、吸气口42c和排水路径42d之后剩余的空间,配置连接器插入孔42b。另外,能够抑制侵入插槽14内的液体淹没连接器64e。
吸气口42c和排水路径42d连通插槽14的内侧和外侧。在吸气口42c的-Z轴方向侧安装有风扇62。通过风扇62驱动,从吸气口42c向插槽套筒23的内部输送空气。据此,促进插槽套筒23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空气的流动。
排水路径42d从插槽14的内部向外部排出雨水等液体。排水路径42d被配置于比吸气口42c和开关孔42a靠-Y轴方向的位置。即,排水路径42d被配置于比吸气口42c和开关孔42a靠铅垂方向下方的位置。据此,如图45所示,排水路径42d被配置于比风扇62和保持检测开关32靠铅垂方向下方的位置。
排水路径42d由第1排水路径42d1和第2排水路径42d2构成。如图45所示,底盖42的比安装有保持检测开关32的位置靠-Y轴方向的部分为向-Z轴方向凹进的凹状。该凹状的部分如图44所示的那样沿X轴方向延伸。该凹状的部分构成第1排水路径42d1。在第1排水路径42d1的-X轴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向Y轴方向开口的开口部。该开口部构成第2排水路径42d2。
在第1排水路径42d1安装有过滤部件74。过滤部件74嵌入凹状的第1排水路径42d1。过滤部件74相对于第1排水路径42d1可拆装。在比第1排水路径42d1靠+Y轴方向的位置形成有2个肋42e。通过这2个肋42e,过滤部件74中的从第1排水路径42d1伸出的部分被向-Y轴方向按压。过滤部件74例如是海绵过滤器等多孔质部件即可。
图46是插槽14的剖视图。图46是排水路径42d及其附近的放大图。图46表示移动电池12被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状态。
如图46中箭头所示,从插槽14的插入口26c进入插槽14的内部的液体通过第1排水路径42d1的过滤部件74,从第2排水路径42d2被向插槽14的外侧排出。通过在第1排水路径42d1设置过滤部件74,液体的流动在通过过滤部件74的期间被分散或者减速。据此,避免液体被从插槽14猛地排出。
有时灰尘、落叶、纸等固形物的废弃物从插槽14的插入口26c侵入插槽14内部。通过在第1排水路径42d1设置过滤部件74,能够使废弃物停留在插槽14的内部。停留在插槽14的内部的废弃物能够与过滤部件74一起除去。
吸气口42c和排水路径42d形成于底盖42的底部23a,因此,能够在从插槽主体22拆下底盖42的状态下进行吸气口42c和排水路径42d的清扫等。
〔第3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交换机10中,底盖42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交换机10不同。针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池交换机10,以下说明的结构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交换机10相同。
图47是插槽14的立体图。图47表示底盖组件34被从插槽主体22拆下的状态。
底盖42具有1个底面42f和4个侧面即侧面42g、侧面42h、侧面42j、侧面42k。底面42f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矩形。如图47所示,侧面42g、侧面42h、侧面42j、侧面42k分别从底面42f的4条边向+Z轴方向延伸。
〔第4实施方式〕
图48是电池交换机10的剖视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电池交换机10具有室内机76、室外机78和压缩机80。针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池交换机10,以下说明的结构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交换机10相同。
室内机76和室外机78是换热器。室内机76使制冷剂吸收电池交换机10的内部空气的热量。吸收了热量的制冷剂被向压缩机80输送。压缩机80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压缩后的制冷剂被向室外机78输送。室外机78将制冷剂的热量向电池交换机10的外部排出。
图48的单点划线的箭头表示由室内机76冷却的空气的流动。在图48的插槽14内绘制出的箭头表示插槽14的内部的空气的流动。图48的双点划线的箭头表示在插槽14的内部被加热的空气的流动。图48中箭头所示的空气的流动表示空气的流动的图像,并不表示实际的空气的流动。
由室内机76冷却的空气通过风扇62被向插槽套筒23的内部输送。被输送到插槽套筒23的内部的空气在通过插槽套筒23的内部的期间吸收移动电池12的热量。从插槽套筒23排出的空气返回室内机76。
据此,本实施方式的电池交换机10能够对收装于各插槽14的插槽套筒23的移动电池12进行冷却。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采用各种结构。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中,对进行移动电池12的充电的电池交换机10的插槽14进行了说明。但是,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的插槽14还可以适用于其他装置。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中,插槽14是收装作为电气设备的移动电池12的设备。但是,也可以为,在插槽14的内部具有移动电池12和电力转换器,且收装能够向外部供给电力的供电器(电池电源)。另外,插槽14还可以是收装其他电气设备的设备。
例如,插槽14也可以适用于在住宅、楼房、工厂等设置的固定电源装置。另外,插槽14也可以适用于车辆、航空器、船舶等移动体。在插槽14被适用于固定电源装置、移动体等的情况下,被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移动电池12通过固定电源装置、移动体等进行充电,并且通过放电来进行电力的供给。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中,插槽套筒23覆盖所保持的移动电池12整体。但是,插槽套筒23也可以是覆盖所保持的移动电池12的一部分的部件。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中,当连接器单元64的连接器64e向+Z轴方向移动时,连接器64e的顶端通过连接器插入孔42b,在底盖42的+Z轴方向侧露出。但是,连接器64e也可以以不能移动的方式被固定于底盖42的底部23a。在该情况下,在连接器64e的顶端被从底部23a的-Z轴方向插入连接器插入孔42b的状态下,连接器64e以不能移动的方式被固定于底部23a。连接器64e的顶端通常露出在底盖42的+Z轴方向侧。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中,电池锁定机构30以可进退的方式被设置于,不与被收装于插槽14的移动电池12重叠的位置。在电池锁定机构30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板部30b与移动电池12的上表面12a抵接,来限制移动电池12向+Z轴方向的移动。
电池锁定机构30也可以以可进退的方式被设置于,与被收装于插槽14的移动电池12重叠的位置。电池锁定机构30也可以通过与设置于侧面12c、侧面12d、侧面12e及侧面12f的抵接部(未图示)抵接来限制移动电池12向+Z轴方向的移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313543号所公开的技术适用于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的插槽14。
另外,也可以在比收装于插槽套筒23的移动电池12靠+Z轴方向的位置设置门(未图示)。在该情况下,电池锁定机构30是对该门上锁的机构即可。

Claims (18)

1.一种收装装置(10),其具有收装部(14),该收装部具有用于插入电气设备(12)的插入口(26c),且将所述电气设备以可插拔的方式进行收装,所述收装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收装部具有筒部(23b)和与该筒部相连接的底部(23a),
所述筒部围绕被收装于所述收装部的所述电气设备的外周,
所述底部具有第1连通路径(42c),所述第1连通路径(42c)连通所述收装部的内侧和外侧,
所述筒部具有第2连通路径(22b2),所述第2连通路径(22b2)连通所述收装部的内侧和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连通路径相对于轴线,被配置于水平方向上的一方侧即第1方向侧,其中所述轴线通过所述收装部的中心且沿相对于所述收装部插拔所述电气设备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2连通路径相对于所述轴线,被配置于水平方向上的所述第1方向的相反方向即第2方向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连通路径相对于轴线,被配置于铅垂方向上的一方侧即第3方向侧,其中所述轴线通过所述收装部的中心且沿相对于所述收装部插拔所述电气设备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2连通路径相对于所述轴线,被配置于铅垂方向上的所述第3方向的相反方向即第4方向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2电气端子(64e),所述第2电气端子(64e)与所述电气设备的第1电气端子(50)相连接,
所述底部具有第3连通路径(42b),所述第3连通路径(42b)连通所述收装部的内侧和外侧,
所述第2电气端子的至少一部分被贯插于所述第3连通路径,
所述第3连通路径相对于所述第1连通路径被配置于所述第4方向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4方向是铅垂方向上的上方,
所述第3连通路径被配置于比所述第1连通路径高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具有第4连通路径,所述第4连通路径相对于所述第1连通路径在所述第3方向的位置连通所述收装部的内侧和外侧,
所述第4连通路径被配置于比所述第1连通路径低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过滤部件(74),所述过滤部件(74)被配置于所述第4连通路径。
8.根据引用权利要求2的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连通路径相对于所述收装部的中心被配置于第5方向侧,所述第5方向是在相对于所述收装部插拔所述电气设备的方向上拉出所述电气设备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连通路径被设置于所述筒部的外表面中的朝向信息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相对于所述收装部插拔所述电气设备的方向观察所述底部的情况下,所述底部形成为矩形状,
所述筒部具有4个表面,所述4个表面分别从所述底部的4条边向所述第5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内周突出部(60),所述内周突出部(60)从所述收装部的内周面突出而设置,
所述内周突出部沿着相对于轴线的周向延伸,所述轴线是指沿着相对于所述收装部插拔所述电气设备的方向延伸的轴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收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周突出部在从所述收装部的所述内周面突出的顶端具有可挠部(60b)。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收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装部未收装所述电气设备的情况下的所述可挠部的顶端位于比在所述收装部收装有所述电气设备的情况下的所述电气设备的外周面靠内侧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连通路径相对于向所述收装部插拔所述电气设备的方向的所述收装部的中央,被配置于所述筒部的插拔所述电气设备的方向即第5方向侧,
所述内周突出部相对于所述第2连通路径被配置于所述第5方向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突出部(22a1),所述突出部(22a1)从所述收装部的内周面突出,
所述突出部沿相对于所述收装部插拔所述电气设备的方向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装部的内部与外部之间具有促进空气的流动的起风部(62)。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收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风部被安装于与所述第1连通路径对应的位置,且被支承于所述底部,所述第1连通路径位于所述底部的与所述筒部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
18.一种收装装置,其具有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收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换热器(76),所述换热器(76)吸收所述电力系统内的空气的热量,
所述起风部经由所述第1连通路径向所述收装部的内部供给通过所述换热器吸收了热量的空气。
CN202180068583.XA 2020-10-07 2021-10-07 收装装置及电力系统 Pending CN1163252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9863 2020-10-07
JP2020169863 2020-10-07
JP2020-169849 2020-10-07
JP2020169849 2020-10-07
PCT/JP2021/037237 WO2022075431A1 (ja) 2020-10-07 2021-10-07 収容装置及び電力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5287A true CN116325287A (zh) 2023-06-23

Family

ID=8112649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68596.7A Pending CN116349056A (zh) 2020-10-07 2021-10-07 保持装置
CN202180068583.XA Pending CN116325287A (zh) 2020-10-07 2021-10-07 收装装置及电力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68596.7A Pending CN116349056A (zh) 2020-10-07 2021-10-07 保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20230378783A1 (zh)
EP (2) EP4228054A1 (zh)
JP (4) JPWO2022075426A1 (zh)
KR (2) KR20230084220A (zh)
CN (2) CN116349056A (zh)
WO (4) WO20220754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8016A1 (en) 2022-07-21 2024-01-25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Crystalline forms of 1,2,4-oxadiazole fungicides
WO2024058242A1 (ja) * 2022-09-14 2024-03-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装置
WO2024100069A1 (en) 2022-11-08 2024-05-16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Microbiocidal pyridine derivativ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64686U (zh) * 1986-04-09 1987-10-19
JPH05238324A (ja) * 1992-02-27 1993-09-17 Sony Corp 車載用機器の取付け装置
JPH09207626A (ja) * 1996-01-31 1997-08-12 Harness Sogo Gijutsu Kenkyusho:Kk 車内用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
JPH10313543A (ja) 1997-05-09 1998-11-24 Honda Motor Co Ltd バッテリ供給装置
JP3765913B2 (ja) 1997-09-15 2006-04-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レンタル装置
JP4118408B2 (ja) * 1998-09-07 2008-07-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充電システム及び充電器並びに電子機器及び電池パック
JP3793908B2 (ja) * 1998-11-24 2006-07-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充電式バッテリ
JP4319289B2 (ja) * 1999-05-25 2009-08-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交換装置
JP4479977B2 (ja) * 1999-05-25 2010-06-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交換装置
JP3925407B2 (ja) * 2002-12-27 2007-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充電装置
JP2005093662A (ja) * 2003-09-17 2005-04-07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冷却装置及び冷却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5304202B2 (ja) * 2008-11-28 2013-10-02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機器
JP2011249018A (ja) * 2010-05-22 2011-12-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パック用充電器
JP6286084B1 (ja) 2017-03-24 2018-02-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収容装置
JP6840104B2 (ja) * 2018-04-18 2021-03-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充電器
WO2020153477A1 (ja) * 2019-01-25 2020-07-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管理システム、保管装置及び蓄電装置管理方法
WO2020171170A1 (ja) * 2019-02-20 2020-08-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サービス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78783A1 (en) 2023-11-23
US20230413496A1 (en) 2023-12-21
JPWO2022075427A1 (zh) 2022-04-14
WO2022075427A1 (ja) 2022-04-14
JPWO2022075430A1 (zh) 2022-04-14
JPWO2022075426A1 (zh) 2022-04-14
EP4228054A1 (en) 2023-08-16
WO2022075430A1 (ja) 2022-04-14
KR20230084221A (ko) 2023-06-12
KR20230084220A (ko) 2023-06-12
JPWO2022075431A1 (zh) 2022-04-14
CN116349056A (zh) 2023-06-27
WO2022075431A1 (ja) 2022-04-14
EP4228055A1 (en) 2023-08-16
WO2022075426A1 (ja) 2022-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325287A (zh) 收装装置及电力系统
KR20210016704A (ko) 로봇 청소기의 스테이션
EP3361522B1 (en) Battery and connection apparatus
CN101241980B (zh) 电池装置和电子设备
EP3214721A1 (en) Charging device
US5633572A (en) Back-up power supply with replaceable battery pack
WO2006115886A1 (en) Diagnostic display unit including replaceable display protector
CN110291657B (zh) 电池和连接设备
US8486550B2 (en) Battery pack
EP3361523B1 (en) Battery and connection apparatus
US8670231B2 (en) Semiconductor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20080241650A1 (en) Battery pack
JP2018029418A (ja) 装置
CN118077115A (zh) 保持装置
CN215642929U (zh) 一种移动电源充电座组
US20190191588A1 (en) Electronics Cabinet With Integrated Cooling System, Reconfigurable Mounting System, or Both
CN213338506U (zh) 移动执法终端
CN106940910B (zh) 一种一体化二次设备舱的辅助系统
CN219392446U (zh) 一种相机
US11884422B2 (en) Base stations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
CN219498560U (zh) 一种除尘配电柜
WO2023127205A1 (ja) 収容装置
JP7105504B2 (ja) 電源装置
WO2021210629A1 (ja) 充電器
CN112433562A (zh) 移动执法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