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21482A - 改进的两阶段触发过程 - Google Patents

改进的两阶段触发过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21482A
CN116321482A CN202310258042.4A CN202310258042A CN116321482A CN 116321482 A CN116321482 A CN 116321482A CN 202310258042 A CN202310258042 A CN 202310258042A CN 116321482 A CN116321482 A CN 1163214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scheduling
scheduling message
uplink resource
stage
stage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580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戈利谢克埃德勒冯埃尔布沃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ublication of CN116321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214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改进的两阶段触发过程。一种被配置为操作用户设备的集成电路,该集成电路包括:接收电路,从无线电基站接收: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其指示用户设备能够用于经由非许可小区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以及与第一阶段上行资源调度消息有关的第二阶段上行资源调度消息;控制电路,耦合到接收电路,并且响应于在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接收之前的定义的时间段内上行链路传输没有被另一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触发,确定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是有效的;以及发送电路,耦合到控制电路,并且响应于被确定为是有效的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经由非许可小区执行上行链路传输。

Description

改进的两阶段触发过程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11月2日、申请号为201780066684.7、发明名称为“改进的两阶段触发过程”、申请人为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利用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进行调度的用户设备以及用于操作用户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TE)
基于WCDMA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第三代移动系统(3G)正遍布全世界大范围地部署。增强或演进此技术的第一步需要引入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和增强的上行链路(也称为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从而提供具有高度竞争力的无线电接入技术。
为了为进一步提高的用户需求做准备以及为了相对于新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具有竞争力,3GPP引入了称为长期演进(LTE)的新移动通信系统。LTE被设计来满足对下个十年的高速数据和媒体传输以及高容量语音支持的载波需要。
长期演进(LTE)的工作项(WI)规范(称为演进的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和演进的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UTRAN))定稿为版本8(LTE Rel.8)。LTE系统代表以低时延和低成本提供基于全IP的功能性的高效的基于分组的无线电接入以及无线电接入网络。在LTE中,指定了可扩展的多个传输带宽,诸如1.4、3.0、5.0、10.0、15.0和20.0MHz,以便使用给定的频谱获得灵活的系统部署。在下行链路中,采用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无线电接入,这是因为其对多径干扰(MPI)的固有抗干扰能力,而此抗干扰能力是由于低符号速率、循环前缀(CP)的使用以及其与不同传输带宽布置的关联而得到的。在上行链路中采用基于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的无线电接入,这是因为,考虑到用户设备(UE)的有限的发送功率,提供广域覆盖优先于提高峰值数据速率。采用了包括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发送技术在内的许多关键的分组无线电接入技术,并且在LTE版本8/9中实现了高效的控制信令结构。
LTE架构
图1中示出了整体架构。E-UTRAN包括eNodeB,其提供了向着用户设备(UE)的E-UTRA用户平面(PDCP/RLC/MAC/PHY)和控制平面(RRC)协议端接(termination)。eNodeB(eNB)主管(host)物理(PHY)、介质接入控制(MAC)、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和分组数据控制协议(PDCP)层,这些层包括用户平面报头压缩和加密的功能性。eNodeB还提供对应于控制平面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功能性。eNodeB执行许多功能,包括无线电资源管理、准许控制、调度、施加经协商的上行链路服务质量(QoS)、小区信息广播、用户和控制平面数据的加密/解密、以及下行链路/上行链路用户平面分组报头的压缩/解压缩。通过X2接口将eNodeB彼此互连。
eNodeB还通过S1接口连接到EPC(演进的分组核),更具体地,通过S1-MME(移动性管理实体)连接到MME并通过S1-U连接到服务网关(SGW)。S1接口支持MME/服务网关与eNodeB之间的多对多关系。SGW对用户数据分组进行路由并转发,同时还工作为eNodeB间的移交期间的用于用户平面的移动性锚点、并工作为用于LTE与其它3GPP技术之间的移动性的锚点(端接S4接口并中继2G/3G系统与PDN GW之间的业务)。对于空闲状态的用户设备,SGW在对于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数据到达时,端接(terminate)下行链路数据路径并触发寻呼。SGW管理和存储用户设备上下文(context),例如,IP承载服务的参数或网络内部路由信息。在合法拦截的情况下,SGW还执行对用户业务的复制。
MME是用于LTE接入网络的关键控制节点。MME负责空闲模式用户设备追踪和寻呼过程,包括重发。MME参与承载激活/禁用处理,并且还负责在初始附接时以及在涉及核心网络(CN)节点重定位的LTE内移交时为用户设备选择SGW。MME负责(通过与HSS交互)认证用户。非接入层(NAS)信令在MME处终止,并且MME还负责对用户设备生成和分派临时标识。MME检查对用户设备在服务提供商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上驻留(camp)的授权,并施加用户设备漫游限制。MME是网络中用于NAS信令的加密/完整性保护的端点,并处理安全密钥管理。MME还支持信令的合法拦截。MME还利用从SGSN起终接在MME的S3接口,提供用于LTE与2G/3G接入网络之间的移动性的控制平面功能。MME还端接朝向归属HSS的S6a接口,用于漫游用户设备。
LTE中的分量载波结构
在所谓的子帧中,在时频域中细分3GPP LTE系统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在3GPPLTE中,将每个子帧分为如图2中所示的两个下行链路时隙,其中第一个下行链路时隙在第一个OFDM符号内包括控制信道区(PDCCH区)。每个子帧包括时域中的给定数目的OFDM符号(在3GPP LTE(版本8)中为12或14个OFDM符号),其中每个OFDM符号横跨分量载波的整个带宽。因此,OFDM符号各自包括在相应的子载波上发送的多个调制符号。在LTE中,每个时隙中发送的信号由
Figure BDA0004130304890000031
个子载波和/>
Figure BDA0004130304890000032
个OFDM符号的资源格描述。/>
Figure BDA0004130304890000034
是带宽中资源块的数量。量/>
Figure BDA0004130304890000033
取决于小区中配置的下行链路传输带宽,并且应当满足/>
Figure BDA0004130304890000035
其中/>
Figure BDA0004130304890000036
和/>
Figure BDA0004130304890000037
分别是规范的当前版本支持的最小和最大下行链路带宽。
Figure BDA0004130304890000038
是一个资源块中的子载波的数量。对于普通循环前缀子帧结构,/>
Figure BDA0004130304890000039
并且
Figure BDA00041303048900000310
假设多载波通信系统,例如,采用OFDM,例如在3GPP长期演进(LTE)中使用的,可以由调度单元分配的最小资源单元是一个“资源块”。物理资源块(PRB)被定义为时域中的连续OFDM符号(例如,7个OFDM符号)和频域中的连续子载波,如图2所示(例如,用于分量载波的12个子载波)。在3GPP LTE(版本8)中,物理资源块因此由资源单元组成,对应于时域中的一个时隙和频域中的180kHz(关于下行链路资源网格的进一步细节,参见例如3GPP TS36.211,“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and Modulation(Release 8)”,当前版本12.6.0,第6.2节,可从http://www.3gpp.org获得并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一个子帧包括两个时隙,使得当使用所谓的“普通”CP(循环前缀)时在子帧中存在14个OFDM符号,并且当使用所谓的“扩展”CP时在子帧中存在12个OFDM符号。为了术语表述,下面将等于跨整个子帧的相同连续子载波的时间频率资源称为“资源块对”或等同的“RB对”或“PRB对”。术语“分量载波”指在频域中若干资源块的组合。在LTE的未来版本中,不再使用术语“分量载波”;替代地,术语改为“小区”,其指下行链路和可选的上行链路资源的组合。在下行链路资源上发送的系统信息中指示下行链路资源的载波频率与上行链路资源的载波频率之间的关联。
对分量载波结构的类似假设也适用于之后的版本。
用于支持更宽的带宽的LTE-A中的载波聚合
高级IMT的频谱是在2007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07)上决定的。尽管决定了IMT-Advanced的整体频谱,但实际可用频率带宽因各个地区或国家而异。然而,在关于可用频谱概述的决定之后,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中开始了无线电接口的标准化。
高级LTE系统能够支持的带宽为100MHz,而LTE系统仅支持20MHz。如今,无线电频谱的缺乏已经成为无线网络发展的瓶颈,因此很难找到足够宽的高级LTE系统的频谱带。因此,迫切需要找到获得更宽无线电频谱带的方法,其中可能的答案是载波聚合功能。
在载波聚合中,聚合两个或更多个分量载波以便支持高达100MHz的更宽传输带宽。LTE系统中的若干小区被聚合到高级LTE系统中的一个更宽的信道中,其足够宽以达到100MHz,即使LTE中的这些小区可能处于不同的频带中。可以将所有分量载波配置为LTERel.8/9兼容,至少当分量载波的带宽不超过LTE Rel.8/9小区的所支持的带宽时如此。并非用户设备聚合的所有分量载波都必须是Rel.8/9兼容的。可以使用现有机制(例如阻止)来避免Rel-8/9用户设备驻留在分量载波上。
用户设备可以取决于其能力在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对应于多个服务小区)上同时接收或发送。假设分量载波的结构遵循Rel.8/9规范,具有用于载波聚合的接收和/或发送能力的LTE-A Rel.10用户设备可以在多个服务小区上同时接收和/或发送,而LTERel.8/9用户设备只能在单个服务小区上接收和发送。
对于连续和非连续分量载波都支持载波聚合,其中每个分量载波在频域中限制为最多110个资源块(使用3GPP LTE(版本8/9)数字学)。
可以配置兼容3GPP LTE-A(版本10)的用户设备以聚合源自相同eNodeB(基站)的不同数量的分量载波以及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可能不同的带宽。可配置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量取决于UE的下行链路聚合能力。相反,可以配置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量取决于UE的上行链路聚合能力。当前不可能配置具有比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更多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移动终端。在典型的TDD部署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分量载波的数量和每个分量载波的带宽是相同的。源自相同eNodeB的分量载波不需要提供相同的覆盖范围。
连续聚合分量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间隔应为300kHz的倍数。这是为了与3GPPLTE(版本8/9)的100kHz频率光栅兼容,同时保持具有15kHz间隔的子载波的正交性。取决于聚合场景,通过在连续分量载波之间插入少量未使用的子载波,可以促进n×300kHz的间隔。
多个载波的聚合的性质仅向上暴露给MAC层。对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对于每个聚合分量载波,MAC中需要一个HARQ实体。(在没有用于上行链路的SU-MIMO的情况下)每个分量载波最多有一个传输块。传输块及其潜在的HARQ重传需要映射在相同的分量载波上。
当配置载波聚合时,移动终端仅与网络具有一个RRC连接。在RRC连接建立/重建时,一个小区提供安全输入(一个ECGI、一个PCI和一个ARFCN)和非接入层移动性信息(例如TAI),类似于LTE Rel.8/9。在RRC连接建立/重建之后,与该小区相对应的分量载波被称为下行链路主小区(PCell)。在连接状态下,每个用户设备始终配置一个且仅一个下行链路PCell(DL PCell)和一个上行链路PCell(UL PCell)。在配置的分量载波集合中,其他小区被称为辅小区(SCell);SCell的载波是下行链路辅分量载波(DL SCC)和上行链路辅分量载波(UL SCC)。目前可以为一个UE配置最多五个服务小区,包括PCell。
可以由RRC执行分量载波的配置和重新配置以及添加和移除。例如经验MAC控制单元进行激活和停用。在LTE内切换时,RRC还可以添加、移除或重新配置SCell以用于在目标小区中使用。当添加新SCell时,专用RRC信令用于发送SCell的系统信息,该信息是发送/接收所必需的(类似于Rel-8/9中的切换)。当SCell被添加到一个UE时,每个SCell配置有服务小区索引;PCell始终具有服务小区索引0。
当用户设备配置有载波聚合时,至少有一对始终活动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该对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也可以称为“DL锚载波”。这同样适用于上行链路。当配置载波聚合时,可以同时在多个分量载波上调度用户设备,但是在任何时间应该最多一个随机接入过程在进行中。跨载波调度允许分量载波的PDCCH在另一分量载波上调度资源。为此目的,在相应的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中引入分量载波标识字段,称为CIF。
通过RRC信令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之间建立的关联允许识别当没有跨载波调度时授权适用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与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关联不一定是一对一的。换句话说,不止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可以关联到相同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同时,下行链路分量载波能关联到仅仅一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
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调度
eNodeB中的MAC功能是指调度,eNB通过该调度在UE之间以及每个UE的无线电承载中分配在一个小区中可用的无线电资源。原则上,eNodeB分别基于eNodeB中缓存的下行链路数据并基于从UE接收的缓冲状态报告(BSR),为每个UE分派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资源。在此过程中,eNodeB考虑每个配置的无线电承载的QoS要求,并选择MAC PDU的大小。
通常的调度模式是借助于用于分派下行链路传输资源的下行链路授权/分配消息(DCI)、以及用于上行链路传输资源的分派的上行链路授权/分配消息进行的动态调度。它们使用用于识别意图的UE的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发送。除了动态调度之外,还定义了持久调度,其使得无线电资源能够在长于一个子帧的时间段半静态地配置并且分派给UE,从而避免了对每个子帧在PDCCH上特定下行链路分配消息或上行链路授权消息的需要。对于持久调度的配置或重新配置,RRC信令指示周期性地分配无线电资源的资源分派间隔。当PDCCH用于配置或重新配置持久调度时,需要将应用于持久调度的调度消息与用于动态调度的调度消息区分开。为此目的,使用特殊调度标识,称为半持久调度C-RNTI、SPS-C-RNTI,其对于每个UE不同于用于动态调度消息的C-RNTI。
为了向调度的用户通知其分派状态、传输格式和其他传输相关信息(例如,HARQ信息、传输功率控制(TPC)命令),在下行链路上与数据一起传输L1/L2控制信令。假设用户分派可以随子帧改变,L1/L2控制信令在子帧中与下行链路数据复用。应当注意,还可以以TTI(传输时间间隔)为基础执行用户分派,其中TTI长度可以是子帧的倍数。TTI长度可以针对所有用户在服务区域中固定,可以对于不同用户是不同的,或者甚至可以对于每个用户是动态的。通常,L1/2控制信令仅需要每TTI发送一次。在不失一般性的情况下,以下假设TTI等于一个子帧。
L1/L2控制信令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发送。PDCCH携带作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消息,其在大多数情况下包括用于移动终端或UE组的资源分派和其他控制信息。通常,可以在一个子帧中发送若干PDCCH。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几种格式发生,这些格式在整体大小以及在其字段中包含的信息方面不同。当前为LTE定义的不同DCI格式在3GPP TS 36.212,“Multiplexing andchannel coding”,第5.3.3.1节(当前版本v12.6.0,可从http://www.3gpp.org获得,并通过引用合并于此)中详细描述。有关DCI格式和DCI中传输的特定信息的详细信息,请参阅上述技术标准或LTE–The UMTS Long Term Evolution–From Theory to Practice(由Stefanie Sesia、Issam Toufik、Matthew Baker编辑),第9.3章,通过引用合并于此。将来可能会定义其他格式。
第1层/第2层(L1/L2)控制信令
为了向所调度的用户通知它们的分派状态、传输格式和其它的传输有关的信息(例如,HARQ信息、发送功率控制(TPC)命令),将L1/L2控制信令与数据一起在下行链路上发送。假设用户分派可以随子帧而改变,在子帧中将L1/L2控制信令与下行链路数据复用。应注意,也可以基于TTI(发送时间间隔)而执行用户分派,其中TTI长度可以是子帧的倍数。TTI长度可以是对于所有用户在服务区域中固定的,可以是对于不同用户不同的,或者甚至可以是对于每个用户动态的。一般地,每TTI仅需要发送一次L1/L2控制信令。不失一般性地,下面假设TTI等同于一个子帧。
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发送L1/L2控制信令。PDCCH承载作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消息,其在多数情况下包括对于移动终端或UE组的资源分配和其他控制信息。通常,在一个子帧中可以发送若干PDCCH。
应注意,在3GPP LTE中,还在PDCCH上发送对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分配(还称为上行链路调度许可或上行链路资源分配)。此外,3GPP版本11引入了EPDCCH,其实现与PDCCH基本相同的功能,即,传送L1/L2控制信令,即使详细的传输方法与PDCCH不同也是如此。进一步的细节可以在当前版本的3GPP TS 36.211和36.213中找到,其通过引用合并于此。因此,除非特别指出,否则背景技术和实施例中概述的大多数项目适用于PDCCH以及EPDCCH或其他传送L1/L2控制信号的手段。
通常,在L1/L2控制信令上发送的用于分配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无线电资源的信息(尤其是LTE(-A)版本10)可分成下列项:
-用户标识,指示被分派的用户。其典型地通过将CRC用用户标识进行掩码而包含在校验和中;
-资源分派信息,指示分派用户的资源(例如,资源块(RB))。替代地,该信息称为资源块分配(RBA)。注意,分派用户的RB的数目可以是动态的;
-载波指示符,其在第一载波上发送的控制信道分配涉及第二载波的资源(即,第二载波上的资源或有关第二载波的资源)的情况下使用;
(跨载波调度);
-调制和编码方式,确定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
-HARQ信息,诸如新数据指示符(NDI)和/或冗余版本(RV),其在数据分组或其部分的重传中尤为有用;
-功率控制命令,调节所分配的上行链路数据或控制信息传输的发送功率;
-参考信号信息,诸如所采用的循环移位和/或正交覆盖码索引,其用于与分配有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或接收;
-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分配索引,用于标识分配的顺序,其在TDD系统中尤为有用;
-跳频信息,例如,关于是否以及如何应用资源跳频以便增加频率分集性的指示;
-CSI请求,用于触发所分配的资源中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以及
-多簇信息,其是用于指示和控制在单个簇(邻近RB集合)还是多个簇(至少两个非邻近的邻近RB集合)中出现传输的标志。多簇分派已经由3GPP LTE-(A)版本10引入。
注意,上面的列表是非穷尽性的,并且取决于所使用的DCI格式,不是在每个PDCCH传输中都必须存在所有所述信息项。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若干格式出现,所述若干格式在整体大小以及在其字段中所包含的信息方面是不同的。下面列举了当前对于LTE定义的一些DCI格式。更多详细信息在3GPP技术标准TS 36.212v14.0.0(尤其在第5.3.3.1部分“DCI formats”,通过引用合并于此)中提供。
-格式0:DCI格式0用于使用上行链路传输模式1或2中的单天线端口传输来传输对于PUSCH的资源授权。
-格式1:DCI格式1用于传输对于单码字PDSCH传输的资源分配(下行链路传输模式1、2和7)。
-格式1A:DCI格式1A用于对于单码字PDSCH传输的资源分配的紧凑信令,并且用于将专用前置签名分派到移动终端用于无竞争随机接入(对于所有传输模式)。
-格式1B:DCI格式1B用于对于利用秩为1的传输使用闭环预编码的PDSCH传输的资源分配的紧凑信令(下行链路传输模式6)。所发送的信息与格式1A中相同,但是添加了对于PDSCH传输应用的预编码矢量的指示符。
-格式1C:格式1C用于PDSCH分配的非常紧凑的传输。当使用格式1C时,PDSCH传输限于使用QPSK调制。这例如用于信令寻呼消息和广播系统信息消息。
-格式1D:DCI格式1D用于对于使用多用户MIMO的PDSCH传输的资源分配的紧凑信令。所发送的信息与格式1B中相同,但是,替代预编码矢量指示符的各比特之一,存在单个比特以指示是否对数据符号施加功率偏移。需要此特征以示出是否在两个UE之间共享传输功率。LTE的未来版本可将其扩展到在更大数目的UE之间共享功率的情况。
-格式2:DCI格式2用于传输对于闭环MIMO操作的PDSCH的资源分配(传输模式4)。
-格式2A:DCI格式2A用于传输对于开环MIMO操作的PDSCH的资源分配。所发送的信息与格式2相同,除了如果eNodeB具有两个发送天线端口,则没有预编码信息,并且对于四天线端口,使用两比特来指示传输秩(传输模式3)。
-格式2B:在版本9中引入,并且用于传输对于双层波束成形的PDSCH的资源分配(传输模式9)。
-格式2C:在版本10中引入,并且用于传输对于多至8层的闭环单用户或多用户MIMO操作的PDSCH的资源分配(传输模式9)。
-格式2D:在版本11中引入,并且用于多至8层的传输;主要用于COMP(协作多点)(传输模式10)。
-格式3和3A:DCI格式3和3A用于传输对于PUCCH和PUSCH的功率控制命令,分别具有2比特或1比特功率调节。这些DCI格式包含对于UE组的单独的功率控制命令。
-格式4:DCI格式4用于使用在上行链路传输模式2中的闭环空间复用传输的PUSCH的调度。
-格式5:DCI格式5用于PSCCH(物理侧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调度,并且还包含用于调度PSSCH(物理侧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的若干SCI格式0字段。如果映射到给定搜索空间的DCI格式5中的信息比特数小于用于调度相同服务小区的格式0的有效载荷大小,则应将零附加到格式5,直到有效载荷大小等于包括附加到格式0的任何填充比特的格式0的大小。
非许可的频带上的LTE-许可辅助接入(LAA)
2014年9月,3GPP发起了一项关于非许可频谱的LTE操作的新研究项目。将LTE扩展到非许可频带的原因是对无线宽带数据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有限数量的许可频带。因此,蜂窝运营商越来越多地将非许可的频谱视为增强其服务提供的补充工具。与依赖其他无线电接入技术(RAT)(诸如Wi-Fi)相比,在非许可频带中的LTE的一个优势是,通过非许可的频谱接入补充LTE平台,使运营商和供应商能够利用无线电和核心网络中现有或计划中的LTE/EPC硬件投资。
然而,必须考虑到,由于在非许可频谱中不可避免地与其他无线电接入技术(RAT)(诸如Wi-Fi)共存,因此非许可频谱接入不能与许可频谱接入的质量相匹配。因此,至少在开始时,非许可频带上的LTE操作将被视为对许可频谱上的LTE的补充,而不是作为对非许可频谱的独立操作。基于该假设,3GPP对于结合至少一个许可频带在非许可频带上的LTE操作建立了术语许可辅助接入(LAA)。然而,不应排除LTE在非许可频谱上的未来独立操作,即没有许可小区的辅助。增强的许可辅助接入(eLAA)是对LAA的增强,特别是在上行链路中利用非许可的频谱。有效利用非许可的频谱作为对许可频谱的补充,有可能为服务提供商带来巨大价值,并最终为整个无线行业带来巨大价值。为了在非许可的频谱中充分利用LTE操作的全部益处,除了已经定义的DL接入方案之外,定义完整的UL接入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3GPP当前意图的一般LAA方法是尽可能地利用已经指定的Rel-12载波聚合(CA)框架,其中如前所述的CA框架配置包括所谓的主小区(PCell)载波和一个或多个辅小区(SCell)载波。CA通常支持小区的自调度(调度信息和用户数据在相同的分量载波上传输)和小区之间的跨载波调度(关于PDCCH/EPDCCH的调度信息和关于PDSCH/PUSCH的用户数据在不同的分量载波上传输)。
图4中示出了非常基本的场景,其具有许可的PCell即许可的SCell 1、以及各种非许可的SCell 2、3和4(示例性地描述为小小区)。非许可SCell2、3和4的发送/接收网络节点可以是由eNB管理的远程无线电头,或者可以是附接到网络但不由eNB管理的节点。为简单起见,图中未明确示出这些节点到eNB或网络的连接。
目前,在3GPP中设想的基本方法是PCell将在许可频带上操作,而一个或多个SCell将在非许可频带上操作。该策略的一个好处是PCell可用于控制消息和具有高服务质量(QoS)需求的用户数据的可靠传输,诸如例如语音和视频,而取决于场景,非许可频谱上的SCell可能由于与其他RAT不可避免的共存而在某种程度上产生显著的QoS降低。
已经同意LAA将重点关注5GHz的非许可的频带。因此,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与在这些非许可频带上操作的Wi-Fi(IEEE 802.11)系统共存。为了支持LTE与其他技术(诸如Wi-Fi)之间的公平共存以及保证同一非许可频带内不同LTE运营商之间的公平性,对非许可频带的LTE的信道接入必须遵守一定的监管规则集合,其可能部分取决于地理区域和特定频带;在R1-144348,“Regulatory Requirements for Unlicensed Spectrum”(Alcatel-Lucent等,RAN1#78bis,2014年9月,其通过引用合并于此)以及3GPP技术报告36.889(当前版本13.0.0)中给出了对在5GHz的非许可频带上操作的所有区域的监管要求的全面描述。取决于区域和频带,在设计LAA过程时必须考虑的监管要求包括动态频率选择(DFS)、发送功率控制(TPC)、先听后说(LBT)和具有有限最大传输持续时间的不连续传输。3GPP的目的是针对LAA的单一全球框架,这基本上意味着系统设计必须考虑到5GHz的不同区域和频带的所有要求。
例如,在欧洲,设置额定信道带宽的某些限制,如从欧洲标准ETSI EN301 893的当前版本1.8.1的4.3节中显而易见的,其通过引用合并于此。额定信道带宽是分配给单个信道的最宽频带,包括保护频带。占用信道带宽是包含信号功率的99%的带宽。允许设备同时在一个或多个相邻或非相邻信道中操作。
先听后说(LBT)过程被定义为设备在使用信道之前应用清除信道评估(CCA)检查的机制。CCA至少利用能量检测来确定信道上是否存在其他信号,以便分别确定信道是被占用还是被清除。欧洲和日本的法规目前强制要求在非许可的频带中使用LBT。除了监管要求之外,经由LBT进行载波侦听是公平共享非许可频谱的一种方式,因此它被认为是单一全球解决方案框架中非许可频谱中公平友好运营的重要特征。
在非许可的频谱中,无法始终保证信道可用性。此外,诸如欧洲和日本的某些区域禁止连续传输并对非许可频谱中的传输突发的最大持续时间施加限制。因此,具有有限最大传输持续时间的不连续传输是LAA所需的功能。某些区域和频带需要DFS,以便检测雷达系统的干扰并避免与这些系统的同频道操作。此外,目的是实现近乎均匀的频谱加载。DFS操作和相应的要求与主从原理相关联。主设备应检测雷达干扰,但是可以依赖与主设备相关联的另一设备来实现雷达检测。
与许可频带上的操作相比,在5GHz的非许可频带上的操作在大多数区域中限于相当低的发送功率水平,这导致小的覆盖区域。即使许可和非许可载波以相同的功率进行发送,由于对于信号增加的路径损耗和阴影效应,通常也预期5GHz频带中的非许可的载波支持比2GHz频带中的许可小区更小的覆盖区域。对某些区域和频带的进一步要求是使用TPC以降低对在相同的非许可频带上操作的其他设备造成的平均干扰电平。
详细信息可以在协调的欧洲标准ETSI EN 301 893(当前版本1.8.1)中找到,其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遵循欧洲关于LBT的规定,设备必须在占用带有数据传输的无线电信道之前执行清除信道评估(CCA)。仅在基于例如能量检测而将信道检测为空闲之后,才允许在非许可信道上发起传输。尤其是,设备必须在CCA期间观察信道一定的最小时间(例如,欧洲20μs,参见ETSI 301 893,章节4.8.3)。如果检测到的能量水平超过配置的CCA阈值(例如,对于欧洲,-73dBm/MHz,参见ETSI 301 893,章节4.8.3),则认为该信道被占用,并且如果检测到的功率水平低于配置的CCA阈值,则相反认为该信道是空闲的。如果确定信道被占用,则在下一个固定帧时段期间不应在该信道上发送。如果信道被分类为空闲,则允许设备立即发送。限制最大传输持续时间以便与在相同频带上操作的其他设备公平共享资源。
CCA的能量检测在整个信道带宽(例如,在5GHz的非许可频带中为20MHz)上执行,这意味着该信道内的LTE OFDM符号的所有子载波的接收功率电平对于执行CCA的设备所评估的能量水平有贡献。
除了上述CCA之外,如果根据ETSI 301 893章节4.9.2.2(通过引用合并于此)中的描述将设备分类为基于负载的设备(LBE),则可能需要应用额外的扩展CCA(ECCA)。ECCA包括对于随机因子N乘以CCA观察时隙的持续时间的附加CCA观察时间。N定义导致在发起传输之前必须观察的总空闲时段的清除闲时隙的数量。
此外,设备在给定载波上进行传输而不重新评估该载波的可用性(即LBT/CCA)的总时间被定义为信道占用时间(参见ETSI 301 893,章节4.8.3.1)。信道占用时间应在1ms到10ms的范围内,其中最大信道占用时间可以是例如目前为欧洲定义的4ms。此外,存在在非许可小区上传输之后UE不被允许发送的最小空闲时间,所述最小空闲时间是信道占用时间的至少5%。在空闲时段结束时,UE可以执行新的CCA等等。该传输行为在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该图取自ETSI EN 301 893(其图2:“Example of timing for Frame BasedEquipment”)。
图6示出了在特定频带(非许可小区)上的Wi-Fi传输和LAA UE传输之间的定时。如从图5中可以看出,在Wi-Fi突发之后,在eNB通过例如发送预留信号“保留”非许可小区直到下一个子帧边界之前,至少需要CCA间隙。然后,开始实际的LAA DL突发。这将类似地应用于LTE UE,其在成功执行CCA之后,将通过发送预留信号来保留子帧,以便然后开始实际的LAAUL突发。
非许可小区中的上行链路调度
为eLAA提供DCI格式0A、0B、4A和4B,以便支持单子帧和多子帧授权以及分别的单个和多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链路传输(PUSCH)。
·DCI格式0A:单子帧,单天线端口
·DCI格式0B:多子帧,单天线端口
·DCI格式4A:单子帧,多天线端口
·DCI格式4B:多子帧,多天线端口
关于这些DCI格式的细节可以在3GPP技术标准TS 36.212v14.0.0(第5.3.3.1.1A、5.3.3.1.1B、5.3.3.1.8A、5.3.3.1.8B部分)中找到,其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任何这些DCI格式(即上行链路授权)可以是单阶段授权,或者两阶段授权的一部分。在LTE中的当前示例性实现中(参见TS 36.212),这通过“PUSCH触发A”字段反映,该字段是1比特字段,区分所接收的上行链路授权是否用于“非触发调度”(当比特值为0(即,单阶段上行链路许可)时)或用于“触发调度”(当比特值为1(即,两阶段上行链路许可)时)。这可以由eNB控制,eNB是用于向UE调度无线电资源的负责的无线电网络实体。
两阶段上行链路调度过程需要UE以特定方式接收两个单独的消息(“触发A”和“触发B”),以便调度一个上行链路传输。
触发A消息可以是任何上述上行链路授权(即DCI格式0A、0B、4A或4B)。与此两阶段授权相关,四种DCI格式包括以下数据字段,如当前在技术标准TS 36.212v14.0.0中所定义:
“PUSCH触发A-1比特,其中值0指示非触发式调度,并且值1指示触发式调度,如[3]的第8.0节中所定义。
-定时偏移–如[3]中定义的4比特。
-当触发式调度的标志设置为0时,
-该字段指示PUSCH传输的绝对定时偏移。
-除此以外,
-该字段的前两比特指示PUSCH传输的相对定时偏移。
-该字段的最后两比特指示经由触发式调度的PUSCH调度有效的时间窗口。”
另外,用于触发A消息的可用DCI格式还包括用于指示被调度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无线电资源的通常数据字段,诸如“资源块分配”字段、“调制和编码方式”字段、“HARQ进程号”字段等。此外,DCI格式0A、0B、4A、4B(特别是DCI CRC)可以用UE特定标识(诸如C-RNTI)进行加扰,使得相应的上行链路授权被寻址到特定UE。
触发B消息具有DCI格式1C,如当前在TS 36.212v14.0.0第5.3.3.1.4节中所定义的,其通过引用合并于此。,如当前在技术标准中定义的用于在非许可的载波传输的范围内使用的DCI格式1C包括两阶段授权过程,如下:
“其他
-LAA的子帧配置–如[3]的第13A节中定义的4比特
-上行链路传输持续时间和偏移指示-如[3]的第13A节中定义的5比特。该字段仅适用于在LAA SCell上配置有上行链路传输的UE
-PUSCH触发B-如[3]的第8.0节中定义的5比特。该字段仅适用于在LAA SCell上配置有上行链路传输的UE
-添加预留信息比特直到大小等于用于非常紧凑地调度一个PDSCH码字的格式1C的大小”
当如上所述作为两阶段授权过程的一部分使用时,触发B消息(DCI格式1C)通常不是寻址到特定UE,而是共享标识(在这种情况下是CC-RNTI;公共控制RNTI,其是在提供公共控制PDCCH信息的上下文中使用的RNTI;参见3GPP TS 36.321 v14.0.0,其通过引用合并于此)可以由eNB用于加扰DCI格式1C,特别是其CRC。
TS 36.212的上述引用中的交叉引用“[3]”指的是技术标准3GPP TS 36.213,当前版本14.0.0,其中至少第8.0和13节与两阶段授权相关,因此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具体地,TS 36.213的第8节详细定义了LAA SCell何时以及如何执行上行链路传输(即PUSCH):
“对于作为LAA SCell的服务小区,UE应该
-在意图用于UE的子帧n中检测到具有DCI格式0A/0B/4A/4B的PDCCH/EPDCCH并且将'PUSCH触发A'字段设置为'0'时,或者
-在从意图用于UE的子帧n-v起的最近子帧中检测到具有DCI格式0A/0B/4A/4B的PDCCH/EPDCCH并且将'PUSCH触发A'字段设置为'1'时,并且在子帧n中检测到具有通过CC-RNTI加扰的DCI CRC的PDCCH并且将'PUSCH触发B'字段设置为'1'时
根据PDCCH/EPDCCH和HARQ进程ID mod(nHARQ_ID+i,NHARQ),在子帧n+1+k+i中(其中i=0,1,...,N-1),根据第15.2.1节中描述的信道接入过程,执行相应的PUSCH传输,其中
-对于DCI格式0A/4A,N=1,并且N的值由对应DCI格式0B/4B中的“调度的子帧数”字段确定。
-通过DCI格式0B的更高层参数maxNumberOfSchedSubframes-Format0B和DCI格式4B的更高层参数maxNumberOfSchedSubframes-Format4B,UE被配置N的最大值;
-如果'PUSCH触发A'字段设置为'0'或者表8.2e,则k的值由根据表8.2d的相应DCI0A/0B/4A/4B中的调度延迟字段确定;否则;
-nHARQ_ID的值由相应DCI格式0A/0B/4A/4B中的HARQ进程号字段确定,并且NHARQ=16;
-对于在相应的DCI格式0A/0B/4A/4B中设置为'0'的'PUSCH触发A'字段,
-l=4
-否则
-l的值是由相应DCI中的'用于LAA的UL配置'字段确定的UL偏移,其中CRC根据子章节13A中的过程由CC-RNTI加扰,并且'PUSCH触发B'字段设置为'1',
-v的值由根据表8.2f的具有DCI格式0A/0B/4A/4B的相应PDCCH/EPDCCH中的验证持续时间字段确定,并且'PUSCH触发A'字段设置为'1'
-UE支持的l+k的最小值包括在UE-EUTRA-Capability中
表8.2d:对于DCI格式0A/0B/4A/4B的k,其中'PUSCH触发A'字段设置为'0'。
Figure BDA0004130304890000161
/>
Figure BDA0004130304890000171
表8.2e:对于DCI格式0A/0B/4A/4B的k,其中,'PUSCH触发A'字段设置为'1'。
‘调度延迟’字段的值 k
00 0
01 1
10 2
11 3
表8.2f:对于DCI格式0A/0B/4A/4B的v,其中'PUSCH触发A'字段设置为'1'。
Figure BDA0004130304890000172
因此,当前的3GPP技术标准非常详细地定义了如何执行两阶段授权过程。然而,应该注意的是,上面提供的目前标准化的两阶段授权过程的定义受到不断变化和改进,因此将来可能会改变。因此,根据当前3GPP技术标准的上述两阶段授权过程的实现仅被视为实现示例,其中许多细节对于本发明不太重要。
然而,对于本发明,假设两阶段授权过程背后的基本概念将保持与上面讨论的相同。具体地,将结合图7说明基本概念,图7示出了包括发送和接收包括触发A和触发B消息的DCI的两阶段授权的功能。对于以下示例性讨论,假设通过将在UE中接收到触发B(即,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调度消息)的子帧作为参考子帧n来对所示出的子帧进行编号;前后子帧相应编号。进一步假设在子帧n-3处接收到触发A消息,并且定义了长度为v的时间窗口,在该时间窗口内可以有效地执行两阶段授权过程。换句话说,时间窗口可以被视为定义可以接收触发B消息的时间段,以便基于由触发A和/或触发B消息指示的传输参数来实际触发相应的上行链路传输。
时间窗口长度v可以示例性地在触发A消息内指示,如TS 36.212中的DCI格式0A、0B、4A、4B的定时偏移字段的最后2比特和TS 36.213的表8.2.f在上面例示的。
当在子帧n处接收到触发B消息时,UE将确定UE是否在长度为v的时间窗口内接收到相关的触发A消息(紧接在接收到触发B消息之前开始,即从n-1到n-v的范围)。在所示的场景中,在子帧n-3中并且因此在时间窗口内接收到触发A调度消息,从而触发UE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然后,在子帧n+offset处以特定的传输定时偏移执行上行链路传输(即,PUSCH)。UE可以例如使用指示的无线电资源和调制和编码方式等,根据在触发A消息和触发B消息中接收的信息来执行上行链路传输。
精确的PUSCH定时偏移对于本发明来说不太重要。示例性地,如在TS36.213中当前标准化的,PUSCH定时偏移是“l+k+i”,其中参数l由触发B消息定义(参见TS 36.212中DCI格式1C的“上行链路传输持续时间和偏移指示”字段和TS 36.213的表13A-2),其中参数k由触发a消息定义(参见TS 36.212中的DCI格式0A、0B、4A和4B中的任何的“定时偏移”字段的前2比特、以及TS 36.213中的表8.2e)。参数i适用于通过两阶段上行链路调度过程调度多个上行链路子帧的情况,并且在那种情况下从0运行到授权子帧的数量减去1(否则它仅为0)。更多细节可以从上面引用的TS 36.213的第8节得出。然而,用于根据该两阶段上行链路调度过程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PUSCH定时偏移也可以不同地定义或者甚至可以是预定的。
如上所述,3GPP已经为非许可小区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定义了两阶段调度过程。然而,这种两阶段调度过程可以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非限制性和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涉及调度由用户设备执行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改进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独立权利要求提供了非限制性和示例性实施例。有利的实施例受从属权利要求的限制。
根据一个一般方面,描述了一种用于利用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进行调度的用户设备。至少一个非许可小区被配置用于在用户设备和负责调度非许可小区上的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的无线电基站之间进行通信。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单元,其从无线电基站接收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指示用户设备能够用于经由非许可小区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接收单元从无线电基站接收与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有关的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用户设备还包括处理单元,确定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是否有效。所述处理单元在接收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时,在处理单元已确定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有效的情况下确定调度上行链路传输。从而,确定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是否有效是基于关于在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接收之前的预定时间段内上行链路传输是否已被另一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触发的确定的。用户设备还包括发送单元,在处理单元已经确定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情况下,经由非许可小区执行上行链路传输。小区例如可以是在3GPP LTE版本14的上下文中的非许可小区,或支持两阶段调度的另一小区。
相应地,在另一一般方面,本文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用于操作利用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进行调度的用户设备的方法。至少一个非许可小区被配置用于在用户设备和负责调度非许可小区上的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的无线电基站之间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从无线电基站接收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指示用户设备能够用于经由非许可小区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无线电基站接收与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有关的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是否有效。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时,在已确定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有效的情况下确定调度上行链路传输。从而,确定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是否有效是基于关于在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接收之前的预定时间段内上行链路传输是否已被另一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触发的确定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已经确定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情况下,经由非许可小区执行上行链路传输。
相应地,在另一一般方面,本文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被配置为操作用户设备的集成电路,所述集成电路包括:接收电路,从无线电基站接收: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能够用于经由非许可小区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以及与所述第一阶段上行资源调度消息有关的第二阶段上行资源调度消息;控制电路,耦合到所述接收电路,并且响应于在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接收之前的定义的时间段内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没有被另一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触发,确定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是有效的;以及发送电路,耦合到所述控制电路,并且响应于被确定为是有效的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经由所述非许可小区执行所述上行链路传输。
相应地,在另一一般方面,本文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用于调度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的无线电基站,其中,至少一个非许可小区被配置用于用户设备和用于在非许可小区上调度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无线电基站之间的通信,其中,所述无线电基站包括:发送单元,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指示所述用户设备能够用于经由所述非许可小区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与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有关的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其中,对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是否是有效的确定是基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处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接收之前的预定时间段内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是否已经被另一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触发的确定,以及接收单元,经由所述非许可小区执行上行链路接收。
相应地,在另一一般方面,本文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在用于调度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的无线电基站中实现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非许可小区被配置用于用户设备和用于在非许可小区上调度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的无线电基站之间的通信,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指示所述用户设备能够用于经由所述非许可小区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与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有关的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其中,对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是否是有效的确定是基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处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接收之前的预定时间段内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是否已经被另一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触发的确定,以及经由所述非许可小区执行上行链路接收。
相应地,在另一一般方面,本文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用于控制用于调度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的无线电基站的过程的集成电路,其中至少一个非许可小区被配置用于用户设备和用于在非许可小区上调度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的无线电基站之间的通信,其中,所述过程包括: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指示所述用户设备能够用于经由所述非许可小区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与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有关的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其中,对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是否是有效的确定是基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处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接收之前的预定时间段内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是否已经被另一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触发的确定,以及经由所述非许可小区执行上行链路接收。
根据说明书和附图,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益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优点和/或优点可以由说明书和附图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和特征单独提供,并且不需要全部提供以获得其中的一个或多个。
可以使用用户设备和方法以及用户设备和方法的组合来实现这些一般和特定方面。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
图1示出了3GPP LTE系统的示例性架构,
图2示出了为3GPP LTE(版本8/9)定义的子帧的下行链路时隙的示例性下行链路资源网格,
图3示出了为3GPP LTE定义的子帧的上行链路时隙的示例性上行链路资源网格,
图4示出了具有若干许可和非许可小区的示例性LAA场景,
图5示出了LAA传输的传输行为,
图6示出了针对非许可小区的Wi-Fi传输和LAA UE下行链路突发之间的定时,
图7示例性地示出了经由非许可小区为上行链路传输所提供的两阶段上行链路调度过程,
图8示出了在多UE环境中上行链路传输的多次触发,
图9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第一实现方式的防止在多UE环境中上行链路传输的多次触发,
图10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一实现方式的两阶段上行链路传输过程的示图,
图11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二实现方式的防止在多UE环境中上行链路传输的多次触发,以及
图12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二实现方式的两阶段上行链路传输过程的图。
具体实现方式
移动台或移动节点或用户终端或用户设备是通信网络内的物理实体。一个节点可以具有若干功能实体。功能实体是指向节点或网络的其他功能实体实现和/或提供预定功能集的软件或硬件模块。节点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接口,其将节点附接到节点可以在其上通信的通信设施或介质。类似地,网络实体可以具有将功能实体附加到通信设施或介质的逻辑接口,通过它可以与其他功能实体或通信节点通信。
在权利要求书和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无线电资源”应广义地理解为指代物理无线电资源,诸如时频资源。
在权利要求书和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非许可小区”或者“非许可载波”应广义地理解为在具有特定频率带宽的非许可频带中操作的小区/载波。相应地,在权利要求书和申请中使用的术语“许可小区”或者“许可载波”应广泛地理解为在许可频带中操作的具有特定频率带宽的小区/载波。示例性地,这些术语将在3GPP版本12/13和许可辅助接入工作项的上下文中被理解。
图8示出了属于UE组#1的UE、属于UE组#2的UE、以及eNodeB。
假设作为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触发A在子帧n-2处从eNodeB发送到组#1的UE。在该示例性情况下,发送到组#1的UE的触发A的有效时间窗口是5个子帧。因此,关于有效时间窗口的信息由触发A本身提供。
进一步假设在子帧n处从eNodeB发送作为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触发B。触发B由组#1和#2的两个UE接收,尽管eNodeB已发送触发B,其意图是在子帧n-2对组#1的UE的(与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相同的用于已发送的触发A的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在该示例性情况下,假设组#2的UE没有在触发B之前的相应有效时间窗内接收到任何触发A。在接收到触发B时,所有能够接收触发B的UE(其通常包括来自组#1以及来自组#2的UE)需要检查它们是否在相应的有效时间窗口内接收到触发A。因此,在该示例中,组#1的UE检查它是否在多达5子帧之前(在这种情况下,从子帧n-5到子帧n-1)接收到触发A。由于在有效时间窗内的子帧n-2中已经接收到触发A,因此组#1的UE将随后触发上行链路传输。
由于组#2的UE尚未接收到触发A,因此在子帧n接收的触发B将不会触发组#2的UE的上行链路传输。
如从图8进一步显而易见的,组#2的UE在子帧n+1处接收触发A。在该示例性情况下,发送到组#2的UE的触发A的有效时间窗口是3个子帧。如该图中进一步示出的,(在子帧n+3处)从eNodeB发送第二触发B。第二触发B再次由组#1和#2的两个UE接收,尽管eNodeB已经发送了第二触发B,其意图是其是在子帧n+1对组#2的UE的(与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相同的用于触发A的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在接收到触发B时,组#2的UE检查它是否已经在多达3个子帧之前(在这种情况下,从子帧n到子帧n+2)接收到触发A。由于已在处于有效时间窗口内的子帧n+1中接收到对应的触发A,因此组#2的UE将随后触发上行链路传输。
然而,由于第二触发B也在子帧n+3处在组#1的UE处被接收,因此组#1的UE将再次检查它是否已经在多达5个子帧之前(在这种情况下,从子帧n-2到子帧n+2)接收到触发A。考虑到组#1的UE已经在子帧n-2处(即,仍然在所接收的触发A的有效时间窗口内)接收到触发A,组#1的UE将再次触发其第二上行链路传输,尽管eNodeB不意图将第二触发的上行链路传输由组#1的UE执行,而是仅由组#2的UE执行。根据如图8所示的该示例性场景,如果将在子帧n+2处接收第二触发B(而不是在子帧n+3处接收),则也将发生由组#1的UE执行的这种第二触发上行链路传输。仅仅是,如果将在子帧n+4或之后接收到第二触发B,则考虑到用于组#1的UE的5个子帧的示例性有效时间窗口,将不会发生上行链路传输的多次触发。
总的来说,在多UE环境中不期望这种上行链路传输的多次触发。第一个原因是这种不期望的上行链路传输具有对相应子帧中的其他传输产生干扰的风险。第二个原因是这种多次触发可能意味着UL传输的冲突:如果组#1的UE在子帧n中被触发B触发UL传输,其中相应的UL传输由触发A指示为持续4个子帧,相应的UL传输示例性地发生在子帧n+2到n+5中。如果组#1的相同UE在子帧n+3中由触发B再次触发UL传输,则由相同触发A指示的相应UL传输再次应该持续4个子帧,相应的UL传输示例性地发生在子帧子帧n+5到n+8中。可以看出,这两个触发因此将导致子帧n+5的冲突,其中不清楚数据是作为第一触发B的结果还是作为第二触发B的结果而被发送-即使在两种情况下传输资源可以相同,相应的数据通常包含不同的传输块或分组。应该避免这种冲突,因为它可能导致UE和eNodeB之间的误解。
发明人构思了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以减轻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各种实施例的特定实现方式将在3GPP标准给出的宽泛的规范中实现,并且部分地在背景技术部分中说明,其中添加特定的关键特征,如以下关于所呈现的实施例的各种实现方式所说明的。应当注意,该实施例可以有利地用于例如移动通信系统,诸如上面的技术背景部分中描述的3GPP LTE-A(版本10/11/12/13和更高版本)通信系统,但是实施例不限于其在这些特定示例性通信网络中的使用。
说明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作为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如在权利要求中概括地概述的和在说明书的发明内容部分中给出的说明中的本公开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并且以下面未明确描述的方式应用。出于说明和解释的目的,进行了若干假设,但是这些假设不应不当地限制以下实施例的范围。
此外,如上所述,以下实施例可以在3GPP LTE-A(Rel.12/13和更高版本)环境中实现。各种实施例主要允许具有改进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然而,其他功能(即,各种实施例未改变的功能)可以保持与背景技术部分中说明的完全相同,或者可以在不对各种实施例产生任何后果的情况下进行改变。例如,定义如何实际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功能和过程(例如,分段、调制、编码、波束成形、复用)和调度(PDCCH、DCI、跨载波调度、自调度)或如何通过使用定时提前过程执行通常的上行链路传输定时(例如,初始定时提前、定时提前更新命令)。
在下文中,描述了用于详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般实施例,其将通过使用以下示例性场景来说明,该示例场景被设计为容易地说明实施例的原理。然而,这些原理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其中一些场景将在下面明确提及。
UE开始两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具体地,资源调度由用于非许可小区的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触发A)发起,其由UE的接收单元接收。随后,UE的接收单元接收用于非许可小区的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触发B)。
随后,UE的处理单元在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验证中确定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触发A)是否有效。因此,该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触发A)的有效性的确定是基于关于上行链路传输是否已被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触发B)的接收之前的预定义时间段内的另一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触发B)触发的确定。
随后,当接收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触发B)时,在处理单元已确定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触发A)有效的情况下,处理单元确定调度上行链路传输。
最后,在处理单元确定调度了上行链路传输的情况下,UE的发送单元经由非许可小区执行上行链路传输。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该主要原理有利地允许防止在多UE环境中的多个上行链路传输触发。由于不存在由意图用于不同UE的触发B无意触发已经在有效时间窗口内先前触发了上行链路传输的特定UE的第二上行链路传输的风险,因此,即使在预定时间段/有效时间窗口内,eNodeB也可以紧接在发送了触发B之后直接发送新的触发A到不同的UE。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显著提高用户/小区吞吐量。此外,避免多个上行链路传输触发,可以减少所需的触发A开销,因为可以更有效地使用由触发A指示的更长的有效时间。
另外,在有效时间/有效时间窗口内的正确的第一触发B之后的第二触发B的误报警不会导致错误的PUSCH传输。这有利地避免了由于误报警触发B引起的错误情况。
图9示出了该实施例的第一实现方式,其中防止了在多UE环境中上行链路传输的多次触发。
图9基本上示出了上面结合图8已经描述的关于在组#1和#2的UE处接收触发的情况。如所讨论的,组#1的UE在子帧n+3处接收触发B。为了避免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二次触发(这将在如结合图8所述的传统系统中发生),组#1的UE检查另一个触发B是否已经在子帧n+3接收到的触发B的接收之前的预定时间段内触发了上行链路传输。优选地,预定时间段是触发A消息中指示的有效时间窗口。在该示例中,预定时间段是5个子帧的长度的有效时间窗口(如结合图8已经说明的,其中触发A向UE通知表示有效时间窗口的子帧的数量(v=5))。
因此,组#1的UE检查另一个触发B是否已经在子帧n+3之前的5个子帧的时间段内触发了上行链路传输。具体地,组#1的UE检查另一个触发B是否已触发子帧n-2和n+2之间的上行链路传输。如图8所示,上行链路传输已经由在子帧n中接收的触发B触发。因此,为了避免在触发A的有效时间窗口内上行链路传输的多次触发,对于在第一触发B之后接收(在该示例中在子帧n中接收)的任何触发B,UE忽略在子帧n-2接收到的触发A,其将在子帧n-2和n+2之间创建有效时间窗口,并且将使得在子帧n+3处接收的触发B能够触发另一上行链路传输。具体地,忽略在子帧n-2处接收的触发A,然后避免在子帧n+3处接收的触发B将触发上行链路传输,因为在子帧n+3处接收到触发B之前将不会发现有效时间窗口。应注意,在已发现在此触发A的有效时间窗口内触发的先前上行链路传输的情况下,表达“忽略触发A”意味着对于在子帧n+3处接收的触发B“未考虑”在子帧n-2处接收的触发A。
结果,并且如图9所示,组#1的UE在子帧n+3处没有触发不期望的第二/多个上行链路传输。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组#2的UE在子帧n+3处通过所接收的触发B触发上行链路传输。通过该解决方案,避免/防止了多UE环境中的多次触发。
图10是根据如上结合图9已经提到的实施例的第一实现方式的两阶段上行链路传输过程的图。
在步骤S101中,UE(组#1和#2的UE中的任一个)开始两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具体地,资源调度由用于非许可小区的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发起,其在步骤S102中由UE接收。随后,在步骤S103中,UE针对非许可小区接收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
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验证包括步骤S104,其中确定上行链路传输是否已经在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接收之前的时间段T中被另一个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触发。因此,“时间段T”对应于权利要求中所反映的“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接收之前的预定时间段”,并且对应于如图8和9所示的“有效时间窗口”。
如果已经确定在时间段T内已经执行了另一个上行链路传输(步骤S104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2,等待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下一个周期。
然而,如果在步骤S104中确定在时间段T内没有执行其他上行链路传输(步骤S104中的“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5,其涉及确定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有效。
当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有效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106,其涉及调度上行链路传输。随后,在步骤S107中,实际执行上行链路传输。
图11示出了该实施例的第二实现方式,其中防止了多UE环境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多次触发。第二实现方式是第一实现方式的替代,然而,其中,通过使触发A无效而不是仅仅如第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的忽略触发A,来避免触发A的有效时间窗口内的同一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多次触发。
参考图9的场景,其中已经在子帧n+3处由组#1的UE接收第二触发B。作为该实施例的第一实现方式的替代,在根据图11的实施例的第二实现方式中,组#1的UE可以在子帧n接收到触发B时主动使触发A(其已经在子帧n-2处接收)无效(也可以在子帧n+1或n+2执行无效,但是需要在解释/分析/考虑子帧n+3处的第二触发B之前执行)。因此,在子帧n+3处接收的第二触发B不能够在组#1的UE处触发上行链路传输,因为不再存在触发A的有效时间窗口。换句话说,该实施例的第二实现方式在接收到已经触发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触发B时(或至少在接收下一个触发B之前)主动禁用/无效触发A。因此,通过主动地禁用/无效触发A,从而移除触发A的有效时间窗口,组#1的UE不会触发非意图的多个上行链路传输。
总的来说,要注意的是,实施例的第二实现方式(根据图11)通常不同于第一实现方式(根据图9和10)在于,在已经由触发B触发上行链路传输时,通过使触发A无效(移除触发A的有效时间窗口),而不是仅在接收到第二触发B时忽略触发A(忽略触发A的有效时间窗口),如图9所示。
例如,可以通过切换与第一阶段上行链路传输资源调度消息触发A的无效/禁用相关联的字段中的特定比特来实现主动“无效/禁用触发A”。
图12是根据如上结合图11已经提到的实施例的第二实现方式的两阶段上行链路传输过程的图。
在步骤S101中,UE(组#1和#2的UE中的任一个)开始两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具体地,资源调度由用于非许可小区的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发起,其在步骤S102中由UE接收。随后,在步骤S103中,UE针对非许可小区接收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
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验证包括步骤S108,其中确定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是否已经被无效。如果确定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已被无效(步骤S108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2,等待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下一周期,或者进行到步骤S103,等待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
如果在步骤S108中确定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未被无效(步骤S108中的“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5,其涉及确定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是有效的。随后,当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有效时,该处理前进到步骤S106,其涉及调度上行链路传输。随后,在步骤S107中,实际执行上行链路传输。此后,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109,其涉及使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无效。随后,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102,等待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下一周期,或者进行到步骤S103,等待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
例如,如果在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无效之后接收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在步骤S109中),则处理从步骤S103进行到步骤S108。在步骤S108,确定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是无效的,使得处理再次进行到步骤S102或步骤S103,而不执行上行链路传输。
如上所述的该过程反映了如图11所示的特定行为,其中子帧n+3处的第二触发B不发起进一步的上行链路传输,因为在第一触发B已触发上行链路传输时触发A已经被无效。
在前述实施例的描述中,针对通信系统的小区描述了两阶段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调度。应注意,这种两阶段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调度不仅对于非许可或许可的小区是可能的,而且对于支持两阶段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调度的任何小区也是可能的。
根据在标准TS 36.213的环境中实施的另一实施例,第8.0章节建议在标准中指定:
对于作为LAA SCell的服务小区,UE应该
·在意图用于UE的子帧n中检测到具有DCI格式0A/0B/4A/4B的PDCCH/EPDCCH、并且'PUSCH触发A'字段设置为'0'时,或者
·在子帧n-v+1和子帧n-1内、意图用于没有被设置为“1”的'触发PUSCH触发B'字 段触发的UE的、从子帧n-v起的最近的子帧中,检测到具有DCI格式0A/0B/4A/4B的PDCCH/EPDCCH、并且'PUSCH触发A'
字段设置为'0时,以及在子帧n中检测到具有由CC-RNTI加扰的DCICRC、并且'PUSCH触发B'字段设置为'1'时
根据PDCCH/EPDCCH和[…],在子帧n+1+k+i中(i=0,1,...,N-1)根据第15.2.1章节中描述的信道接入过程,执行相应的PUSCH传输。
本公开的硬件和软件实现方式
其他示例性实施例涉及使用的硬件、软件或软件与硬件协作来实现上述各种实施例。在这方面,提供了用户终端(移动终端)和eNodeB(基站)。用户终端和基站适于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包括适当地参与方法的相应的实体,诸如接收单元、发送单元、处理单元。
进一步认识到,可以使用计算设备(处理单元)来实现或执行各种实施例。计算设备或处理单元可以例如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设备等。还可以由这些设备的组合执行或者体现各种实施例。具体地,在上述每个实施例的描述中使用的每个功能块可以由LSI实现为集成电路。它们可以单独形成为芯片,或者可以形成一个芯片以包括部分或全部功能块。它们可以包括与其耦合的数据输入和输出。取决于集成度的差异,这里的LSI可以被称为IC、系统LSI、超级LSI或超大LSI。然而,实现集成电路的技术不限于LSI,并且可以通过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另外,可以使用可以在LSI制造之后编程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可以重新配置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置的可重构处理器。
此外,各种实施例还可以借助于软件模块来实现,所述软件模块由处理器执行或直接以硬件执行。软件模块和硬件实现方式的组合也是可能的。软件模块可以存储在任何类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例如RAM、EPROM、EEPROM、闪存、寄存器、硬盘、CD-ROM、DVD等。应该进一步注意的是,不同的实施例的各个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以任意组合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的主题。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对具体实施例中所示的本公开做出许多变化和/或修改。因此,本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Claims (18)

1.一种被配置为操作用户设备的集成电路,所述集成电路包括:
接收电路,从无线电基站接收:
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能够用于经由非许可小区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以及
与所述第一阶段上行资源调度消息有关的第二阶段上行资源调度消息;
控制电路,耦合到所述接收电路,并且响应于在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接收之前的定义的时间段内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没有被另一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触发,确定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是有效的;以及
发送电路,耦合到所述控制电路,并且响应于被确定为是有效的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经由所述非许可小区执行所述上行链路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响应于在所述定义的时间段内所述上行链路传输被所述另一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触发,使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无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被寻址到所述用户设备,并且所述第二阶段资源调度消息被共同寻址到接收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多个用户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通过在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传输中使用的用户设备特定标识寻址到所述用户设备,并且其中,所述用户设备特定标识是可配置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通过在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传输中使用的共享标识共同寻址到接收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多个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共享标识是预定义的并且对于所述多个用户设备是共同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指示所述定义的时间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还指示在执行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时要考虑的第一时间偏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指示在执行上行链路传输时要考虑的第二时间偏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后,所述发送电路至少在所述第一时间偏移和所述第二时间偏移的总和之后执行上行链路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是格式为0A、0B、4A或4B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消息,分别包括指示所述DCI消息是两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的第一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第一阶段标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是格式为1C的DCI消息,包括指示所述DCI消息是所述两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的第二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第二阶段标志。
12.一种用于调度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的无线电基站,其中,至少一个非许可小区被配置用于用户设备和用于在非许可小区上调度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无线电基站之间的通信,其中,所述无线电基站包括:
发送单元,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指示所述用户设备能够用于经由所述非许可小区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
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与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有关的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
其中,对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是否是有效的确定是基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处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接收之前的预定时间段内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是否已经被另一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触发的确定,以及
接收单元,经由所述非许可小区执行上行链路接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电基站,其中,当在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接收之前的预定时间段内没有上行链路传输已经被所述另一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触发时,所述确定是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是有效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电基站,其中,在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接收之前的预定时间段内,在上行链路传输已经被所述另一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触发时,所述确定使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无效,
其中,当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没有被无效时,所述确定是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是有效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基站,其中,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被寻址到所述用户设备,并且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被共同寻址到接收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多个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通过在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传输中使用的用户设备特定标识寻址到所述用户设备,并且其中,所述用户设备特定标识是可配置的;和/或
其中,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通过在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传输中使用的共享标识共同寻址到接收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多个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共享标识是预定义的并且对于多个用户设备是共同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基站,其中,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指示可以与所发送的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一起考虑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所述预定时间段,和/或
其中,在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接收之后的指示的预定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情况下,所述确定是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与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一起被考虑。
17.一种在用于调度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的无线电基站中实现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非许可小区被配置用于用户设备和用于在非许可小区上调度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的无线电基站之间的通信,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指示所述用户设备能够用于经由所述非许可小区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
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与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有关的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
其中,对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是否是有效的确定是基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处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接收之前的预定时间段内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是否已经被另一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触发的确定,以及
经由所述非许可小区执行上行链路接收。
18.一种用于控制用于调度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的无线电基站的过程的集成电路,其中至少一个非许可小区被配置用于用户设备和用于在非许可小区上调度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的无线电基站之间的通信,其中,所述过程包括:
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指示所述用户设备能够用于经由所述非许可小区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
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与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有关的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
其中,对所述第一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是否是有效的确定是基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处所述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的接收之前的预定时间段内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是否已经被另一第二阶段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消息触发的确定,以及
经由所述非许可小区执行上行链路接收。
CN202310258042.4A 2016-11-04 2017-11-02 改进的两阶段触发过程 Pending CN1163214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6002352.9 2016-11-04
EP16002352.9A EP3319385A1 (en) 2016-11-04 2016-11-04 Improved two-stage trigger procedure
CN201780066684.7A CN109983814B (zh) 2016-11-04 2017-11-02 改进的两阶段触发过程
PCT/EP2017/078082 WO2018083188A1 (en) 2016-11-04 2017-11-02 Improved two-stage trigger procedure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6684.7A Division CN109983814B (zh) 2016-11-04 2017-11-02 改进的两阶段触发过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1482A true CN116321482A (zh) 2023-06-23

Family

ID=5724078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6684.7A Active CN109983814B (zh) 2016-11-04 2017-11-02 改进的两阶段触发过程
CN202310258042.4A Pending CN116321482A (zh) 2016-11-04 2017-11-02 改进的两阶段触发过程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6684.7A Active CN109983814B (zh) 2016-11-04 2017-11-02 改进的两阶段触发过程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3) US11083000B2 (zh)
EP (3) EP3319385A1 (zh)
JP (4) JP6936855B2 (zh)
KR (1) KR102444626B1 (zh)
CN (2) CN109983814B (zh)
AU (1) AU2017353454B2 (zh)
BR (1) BR112019008545A2 (zh)
MX (1) MX2019005261A (zh)
RU (1) RU2736873C1 (zh)
TW (1) TWI736686B (zh)
WO (1) WO2018083188A1 (zh)
ZA (1) ZA2019027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1700055080A1 (it) * 2017-05-22 2018-11-22 Teko Telecom S R L Sistema di comunicazione wireless e relativo metodo per il trattamento di dati fronthaul di uplink
US10778367B2 (en) 2018-01-04 2020-09-15 Ofinno, Llc Activation/deactivation of semi-persisten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
US10959259B2 (en) 2018-05-25 2021-03-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base and extended grants
US10945283B2 (en) * 2018-06-08 2021-03-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wo-stage grant for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in new radio-unlicensed (NR-U)
CN110830954B (zh) * 2018-08-10 2021-02-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链路通信的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US11272482B2 (en) 2018-11-01 2022-03-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transmission to achieve robust control and feedback performance in a network
US11412497B2 (en) 2019-03-27 2022-08-0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uplink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006395B2 (en) * 2019-03-29 2021-05-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wo stage control channel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ES2922320T3 (es) * 2019-04-30 2022-09-13 Asustek Comp Inc Método y aparato para manejar la indicación de retransmisión para una concesión configurada en el enlace lateral en un sistema inalámbrico de comunicaciones
WO2021068185A1 (en) * 2019-10-11 2021-04-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Joint scheduling of sidelink and uu link
WO2023050211A1 (zh) * 2021-09-29 2023-04-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号的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37765B2 (en) * 2010-02-17 2013-09-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210694B (zh) * 2010-11-16 2016-05-25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通信装置和探测参考信号发送控制方法
CN103548409B (zh) * 2011-05-02 2017-07-2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基站
EP3104650B1 (en) 2014-02-28 2024-04-10 Honor Device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by using unauthorized spectrum
BR112017020043A2 (pt) * 2015-04-06 2018-06-05 Fujitsu Limited estação base, terminal,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método de controle de estação base e método de controle de terminal
WO2017084813A1 (en) * 2015-11-17 2017-05-2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Two-step signaling of uplink scheduling assignments
CN107241800A (zh) * 2016-03-29 2017-10-10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455570B2 (en) 2016-09-26 2019-10-22 Ofinno, Llc Selection of DCI based upon TTI
CN109792680B (zh) 2016-09-28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BR112019006176A2 (pt) 2016-09-29 2019-06-1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gerenciamento de tempo ativo com concessão de duas etapa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537352A (ja) 2019-12-19
WO2018083188A1 (en) 2018-05-11
RU2020136601A (ru) 2020-11-20
CN109983814B (zh) 2023-04-07
US11083000B2 (en) 2021-08-03
US20230199762A1 (en) 2023-06-22
KR102444626B1 (ko) 2022-09-20
EP3780830A1 (en) 2021-02-17
TW201822568A (zh) 2018-06-16
US11963166B2 (en) 2024-04-16
AU2017353454A1 (en) 2019-05-09
US11617190B2 (en) 2023-03-28
JP6936855B2 (ja) 2021-09-22
US20210321435A1 (en) 2021-10-14
JP2024056992A (ja) 2024-04-23
JP7443467B2 (ja) 2024-03-05
ZA201902746B (en) 2021-04-28
AU2017353454B2 (en) 2022-06-09
BR112019008545A2 (pt) 2019-07-09
RU2736873C1 (ru) 2020-11-23
EP3536081B1 (en) 2020-12-30
TWI736686B (zh) 2021-08-21
JP7176069B2 (ja) 2022-11-21
JP2021192531A (ja) 2021-12-16
MX2019005261A (es) 2019-06-24
KR20190073412A (ko) 2019-06-26
EP3319385A1 (en) 2018-05-09
EP3536081A1 (en) 2019-09-11
JP2023015249A (ja) 2023-01-31
CN109983814A (zh) 2019-07-05
US20190261398A1 (en) 2019-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06655B (zh) 非许可小区中改进的两阶段授权
US11368967B2 (en) Self- and cross- carrier scheduling
US11963166B2 (en) Two-stage trigger procedure
CN112996006B (zh) 控制通信设备的过程的集成电路
RU2808614C2 (ru) Улучшенная двухстадийная процедура инициировани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