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21080A - 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21080A
CN116321080A CN202111549415.0A CN202111549415A CN116321080A CN 116321080 A CN116321080 A CN 116321080A CN 202111549415 A CN202111549415 A CN 202111549415A CN 116321080 A CN116321080 A CN 1163210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lot
rfid tag
response
rfid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494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师应
睢菲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4941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210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21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210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读写器发送查询指令给RFID标签;查询指令携带指示至少两类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及所属时隙区间的指示信息。RFID标签可以根据自身所属的业务类型和查询指令确定响应次序及所属时隙区间,进而使得高优先级的RFID标签可以优先响应,可以有效避免低优先级的RFID标签由于随机选择时隙占据过多的前序响应时隙导致的高优先级的RFID标签的响应延迟;此外,由于读写器发送的查询指令的指示信息可以指定各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所属时隙区间,使得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可以在相应的所属时隙区间内响应,可以有效减少时隙浪费。

Description

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RFID标签在响应读写器的盘点指令时,需首先识别读写器发出Query(查询)指令中的Q值,并随机在[0,2Q-1]中选择一个随机整数作为自己的slot(时隙)。举例来说,若Q值为10,则RFID标签需要在[0,1023]中选择一个随机整数作为自己的slot。
由于RFID标签是随机选择slot,导致RFID标签无法判定自己所执行的业务类型优先级,例如是收集产线数据、进行盘点、还是普通数据上报等,RFID标签响应时完全随机,可能导致收集产线数据的RFID标签选择的slot靠后,再加上标签碰撞等情况,最终导致高优先级的业务数据采集慢等问题。例如,若业务数据中包含故障信息,可能导致产线生产问题。因此,现有的RFID标签往往难以满足产线等应用场景的响应需求,导致其应用受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旨在改善RFID标签的响应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读写器,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查询指令给RFID标签;
其中,所述查询指令携带指示至少两类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及所属时隙区间的指示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字段,所述第一字段用于指示时隙计数参数,且第一字段具有指示时隙区间数量的扩展标识位。
上述方案中,所述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二字段,所述第二字段用于指示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是否均分时隙。
上述方案中,若所述第二字段指示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不均分时隙,所述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三字段,所述第三字段用于指示各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和能选取的时隙区间范围。
上述方案中,若所述第二字段指示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均分时隙,所述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三字段,所述第三字段用于指示各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
上述方案中,所述发送查询指令给RFID标签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业务类型的配置信息给RFID标签。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RFID标签,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读写器的查询指令,所述查询指令携带指示至少两类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及所属时隙区间的指示信息;
基于所述查询指令的匹配结果确定响应时隙,并基于所述响应时隙进行响应。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查询指令的匹配结果确定响应时隙,包括:
基于预先存储的业务类型确定所述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及所属时隙区间;
将预先存储落入所述所属时隙区间的时隙作为响应时隙,或者从所述所属时隙区间中随机选取时隙作为响应时隙。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配置信息存储业务类型和/或预先设定的时隙。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读写器,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查询指令给RFID标签;
其中,所述查询指令携带指示至少两类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及所属时隙区间的指示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RFID标签,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读写器的查询指令,所述查询指令携带指示至少两类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及所属时隙区间的指示信息;
响应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查询指令的匹配结果确定响应时隙,并基于所述响应时隙进行响应。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读写器,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FID标签,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FID系统,包括本申请第五方面所述的读写器及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所述的RFID标签。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读写器发送查询指令给RFID标签;其中,查询指令携带指示至少两类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及所属时隙区间的指示信息。如此,RFID标签可以根据自身所属的业务类型和接收的查询指令确定响应次序及所属时隙区间,进而使得高优先级的RFID标签可以优先响应,可以有效避免低优先级的RFID标签由于随机选择时隙占据过多的前序响应时隙导致的高优先级的RFID标签的响应延迟;此外,由于读写器发送的查询指令的指示信息可以指定各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所属时隙区间,使得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可以在相应的所属时隙区间内响应,可以有效减少时隙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应用示例中各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所属时隙区间的分布示意图;
图4为申请实施例一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读写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RFID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相关技术中,RFID标签相对于条形码、磁卡、IC卡等技术,由于其可以实现批量处理、远距离非接触读写,数据容量大,可重复使用,对环境污染不敏感,适应各种复杂的工况,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RFID标签的工作原理如下:RFID标签进入磁场后,读写器会感应到标签信号,RFID标签通过无线射频信号获得能量(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RFID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然后读写器读取电磁波并转化为数据,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RFID标签可以为无源标签或者有源标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读写器,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发送查询指令给RFID标签;其中,查询指令携带指示至少两类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及所属时隙区间的指示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读写器发送查询指令给RFID标签后,RFID标签可以根据自身所属的业务类型和接收的查询指令确定响应次序及所属时隙区间,进而使得高优先级的RFID标签可以优先响应,可以有效避免低优先级的RFID标签由于随机选择时隙占据过多的前序响应时隙导致的高优先级的RFID标签的响应延迟;此外,由于读写器发送的查询指令的指示信息可以指定各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所属时隙区间,使得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可以在相应的所属时隙区间内响应,可以有效减少时隙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RFID标签需要预先存储自身的业务类型,读写器可以根据RFID标签的业务类型划分不同的响应次序及相应的所属时隙区间,如此,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能够以半随机的形式在相应的所属时隙区间内选择随机时隙,从而让采集数据优先级更高的RFID标签能快速响应,比如产线数据、设备运行数据等;而对资产盘点类型的RFID标签则可以在优先级较低的时隙区间选择时隙,避免对优先级高的标签造成影响;此外,让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在相应的所属时隙区间内响应,可以给各类的RIFD标签分别分配合适的所属时隙区间,能够避免大量标签数据采集时的时隙浪费,提升了RFID系统的响应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字段,第一字段用于指示时隙计数参数,且第一字段具有指示时隙区间数量的扩展标识位。示例性地,第一字段为时隙计数参数Q字段,假定Q字段为6位,其中,前四位指定Q值,为0~15的区间;Q字段的后两位作为扩展标识位,指示时隙区间数量,例如,00表示不分区,01表示分为2个区域,10表示分为3个区域,11表示分为4个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二字段,第二字段用于指示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是否均分时隙。示例性地,第二字段为Q_type字段,其表示Q值的分段方式,定义为1位,例如,0表示按Q字段对应的多种时隙区间均分时隙,多种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均分Q值对应的时隙总区间;1表示时隙不被均分,即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不均分Q值对应的时隙总区间,可以理解的是,此时,指示信息还需要指示各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对应的所属时隙区间。
在一实施例中,若第二字段指示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不均分时隙,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三字段,第三字段用于指示各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和能选取的时隙区间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若第二字段指示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均分时隙,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三字段,第三字段用于指示各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
示例性地,第三字段为business字段,若Q_type字段为1,则business字段为24位,其中,每6位字段构成一个指示单元,每个指示单元的前两位表示业务类型,后四位表示该业务类型能选取的时隙区间范围。举例来说,指示单元的前两位可以为以下之一:00表示快速传输业务(优先级1),01表示可靠传输业务(优先级2),10表示正常传输业务(优先级3),11表示可拓展业务(优先级4)。指示单元的后四位可以表示Q值,并基于Q值指定能选取的时隙区间范围。
示例性地,第三字段为business字段,若Q_type字段为0,则business字段可以为8位,指示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数,例如,00011011,其指示业务类型00的RFID标签为优先级1,业务类型01的RFID标签为优先级2,业务类型10的RFID标签为优先级3,业务类型11的RFID标签为优先级4。
在一应用示例中,读写器发送的查询(Query)指令格式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416946130000071
其中,commond字段、DR字段、M字段、TRext字段、Sel字段、Session字段及CRC字段可以参照相关技术中Query指令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申请实施例改进后的Query指令涉及Q字段的扩展及新增的Q_type字段和business字段。具体说明如下:
Q字段:原来的Q字段为4位,本应用示例将其拓展为6位,其中前4位指定Q值,为0-15,后两位表示Q值的分区数量,00表示不分区,01表示分为2个区域,10表示分为3个区域,11表示分为4个区域。当Q值后两位为00时,不解析Q_type字段。
Q_type字段:该字段表示Q值的分段方式,定义为1位,如0表示按Q字段中的信息均分,读写器发送的Query指令中不带business字段,RFID标签将不解析business字段;标签直接按存储的业务类型在不同的区域内基于均分时隙的规则选择时隙,如01优先级最高,为快速业务,在第一时隙区响应;10为第二优先级,表示可靠业务,在第二时隙区响应等,此时Query指令仅拓展了3位;1表示不均分,标签需进一步解析business字段,从而知道本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应在哪个时隙区间响应。
business字段:该字段指定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和响应区间。如表1所示,business字段为24位,其中,每6位字段构成一个指示单元,每个指示单元的前两位表示业务类型,后四位表示该业务类型能选取的时隙区间范围。举例来说,指示单元的前两位可以为以下之一:00表示快速传输业务(优先级1),01表示可靠传输业务(优先级2),10表示正常传输业务(优先级3),11表示可拓展业务(优先级4)。各指示单元的后四位可以表示Q值,并基于Q值指定能选取的时隙区间范围。可以理解的是,该business字段可由多个业务+响应区间组成,当字段不足24位时,由0补齐。
其中:
Q0*=2Q0-1;
Q1*=2Q0+2Q1-1;
Q2*=2Q0+2Q1+2Q2-1;
Q3*=2Q0+2Q1+2Q2+2Q3-1。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Query指令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确定,RFID标签根据设定规则解析Query指令。例如,Q字段中拓展的后两位=00,即时隙不分区时,Query指令不需要携带Q_type字段和business字段,RFID标签亦不解析这两个字段,此时Query指令拓展2位;当Q字段后两位=01,即时隙分为2个区时,Query指令需要携带Q_type(1位)和business(12位)字段,RFID标签只需解析12位business字段,此时Query指令拓展15位;当Q字段后两位=10,即时隙分为3个区时,Query指令需要携带Q_type(1位)和business(18位)字段,RFID标签只需解析18位business字段,此时Query指令拓展21位;当Q字段后两位=11,即时隙分为4个区时,Query指令需要携带Q_type(1位)和business(24位)字段,RFID标签需解析24位business字段,此时Query指令拓展27位。
在一示例中,可以根据Q_type字段解析business字段,由于平台知道现场RFID标签的类型,因此当Q_type=0(均分时隙)时,读写器只需要携带business字段中的业务类型信息,标签按存储的业务类型优先级在不同时隙分区中响应,此时Query指令拓展11位;当Q_type=1(不均分时隙)时,读写器需要携带business字段中的业务类型信息及分区Q值,business长度由Q值后两位的分区数量决定。
可以理解的是,RFID标签需要预先存储自身的业务类型,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查询指令给RFID标签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发送业务类型的配置信息给RFID标签。
示例性地,读写器可以经Query或select(选择)指令发送配置信息给RFID标签。例如,在Query指令中的Sel、Target字段或在select指令中的Target字段中指明需要做业务信息配置的RFID标签,将业务类型写入业务字段,并发出指令,收到指令的RFID标签根据Query或select中的指定信息匹配标签信息,若与自身标签信息对应,则将业务类型写入TID(Tag Identifier,标签识别号)中的XTID或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电子产品代码)中的XPC位。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RFID标签可以在出厂前预先写入业务类型信息,从而可以省去产线设备上通过读写器写入配置信息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RFID标签可以在接收到携带上述指示信息的查询指令后,基于预先存储的业务类型,确定响应次序及所属时隙区间,并随机选择该所属时隙区间内的随机数,在时隙为0时响应。使得高优先级的RFID标签可以优先响应,可以有效避免低优先级的RFID标签由于随机选择时隙占据过多的前序响应时隙导致的高优先级的RFID标签的响应延迟;此外,由于读写器发送的查询指令的指示信息可以指定各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所属时隙区间,使得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可以在相应的所属时隙区间内响应,可以有效减少时隙浪费。
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RFID标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接收来自读写器的查询指令,查询指令携带指示至少两类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及所属时隙区间的指示信息;
步骤202,基于查询指令的匹配结果确定响应时隙,并基于响应时隙进行响应。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接收到该查询指令后,匹配查询指令中的信息,例如,匹配如表1所示的session字段及Target字段等,确定匹配后,根据自身的业务类型确定响应时隙,并在时隙为0时响应。
示例性地,基于查询指令的匹配结果确定响应时隙,包括:
基于预先存储的业务类型确定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及所属时隙区间;
将预先存储落入所属时隙区间的时隙作为响应时隙,或者从所属时隙区间中随机选取时隙作为响应时隙。
可以理解的是,RFID标签可以基于自身的业务类型确定响应次序及所属时隙区间,例如,若RFID标签为采集产线数据的快速业务,其业务类型编码为00,则可以根据业务类型00对应的所属时隙区间随机选取时隙。可选地,若快速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数量有限,还可以在RFID标签中预先配置设定的时隙,RFID标签可以确定该预先设定的时隙落入所属时隙区间时,将该预先设定的时隙作为响应时隙,如此,可以有效避免时隙碰撞,提高响应效率。
示例性地,该控制方法还包括:
基于配置信息存储业务类型和/或预先设定的时隙。
可以理解的是,该配置信息可以为RFID标签出厂前写入的,亦可以为读写器对设置于产线上的RFID标签进行在线配置,例如,读写器可以经Query或select指令发送配置信息给RFID标签,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应用示例中,各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所属时隙区间的分布如图3所示,其中,与Q值对应的时隙被划分为:优先级1时隙区、优先级2时隙区、优先级3时隙区……优先级n时隙区,其中,n为大于3的自然数。如此,实现了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可以基于不同的优先级来响应,既避免了低优先级的RFID标签由于随机选择slot占据过多的前序响应slot导致高优先级的RFID标签迟迟无法响应,又能避免大量RFID标签盘点时Q值过大导致空闲时隙过多,盘点效率低等问题。
下面结合应用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应用实施例一
在大量资产盘点场景,若使用传统的时隙分配方法,Q值每增加1,时隙数量会翻倍增加。假设现场需要盘点的标签数量为1100个,若Q=10,则时隙数量为210=1024个,即0~1023,无法让所有标签响应,因此,必须将Q值设为11,此时时隙数量为211=2048个,即0~2047。但需要盘点的标签数量为1100个,在最理想不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将造成948个时隙浪费,浪费比例为46.3%。
本应用实施例中,假设标签为1100个,其中采集产线数据的快速业务标签200个,盘点标签900个,大量资产盘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读写器下发优化的Query指令,格式如下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3416946130000111
下面对表2中Query指令的拓展字段说明如下:
Q字段:
前四位1011表示Q值=11,时隙数量为2048个;后两位01表示整个区域分为两段,即时隙区间数量为2,要解析Q_type字段和business字段,其中business字段解析12位,包括两个6字节的业务+Q值信息。
Q_type字段:
Q_type字段为1,表示时隙不均分。
business字段:
business字段=001000 101010,其表示快速业务对应的Q0=8,盘点业务对应的Q1=10,即快速业务对应的所属时隙区间为[0,255]对应的256个时隙,盘点业务对应的所属时隙区间为[256,1279]对应的1024个时隙。
2)、标签收到Query指令后,匹配DR到Target字段,如上述字段匹配,进一步匹配Q、Q_type及business字段,业务类型为00的标签(200个标签),在时隙[0,255]中随机选择一个整数作为自己的slot,时隙为10的标签(1000个标签)在[256,1279]中随机选择一个整数作为自己的slot。
3)、Slot=0的标签在本轮响应,标签响应后,盘存标志由A转为B。
4)、读写器若在T1时间内没有收到标签RN16响应,则发送QueryRep,标签收到QueryRep后,所有标签的slot-1,-1之后slot=0的标签响应,标签响应后,盘存标志由A转为B。
5)重复4),直到所有的标签读取完毕。
在该方法下,时隙总共使用1280个,相比于传统的方法(使用2048个时隙),标签读取和盘点效率提升37.5%。
应用实施例二
通常来说,优先级高的标签,例如结合传感器采集产线设备电压、电流等信息的RFID标签相较于出入库盘点的标签数量是较少的。因此,对于优先级高、数量较少的标签分配固定时隙,可以进一步提升盘点效率。例如,产线数据采集的标签有30个,盘点标签有1000个。本应用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如下:
1)、为产线数据采集的标签分配固定时隙,或提前写入标签的拓展区域,如TID区的XTID字段(1位),EPC区的XPC_W1,XPC_W2字段。
其中,固定时隙可通过内置或write指令两种方式写入。内置是在标签生产产生EPC等编号时写入,write指令是讲标签方式在产线设备上之后写入。
以通过write指令写入为例,write指令格式如下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3416946130000131
结合表3,write指令的表示信息为:1)command=11000011为write指令;2)mambank=01表示写入EPC区;3)wordPr=220h表示从EPC区的210h存储位置开始写入;4)data=00表示写入时隙值为00;5)RN表示标签在write指令前反馈的handle值;6)CRC为验证值。
通过write指令对收集产线数据的30个标签写入时隙0-29,标签EPC区中的XPC_W1中若前两位有值,则不再随机选择时隙,直接按XPC_W1中的值作为初始slot值依次响应。
2)、标签基于收到的Query指令进行响应,完成标签数据的采集。
示例性地,标签数据采集流程如下:
a)、通过读写器下发优化的Query指令,格式如下表4所示:
表4
Figure BDA0003416946130000132
该指令中,business字段表示业务00的标签(30个)在时隙[0,31]响应,业务类型为01的标签在[32,1055]中响应。
由于业务00的标签已经写入时隙,因此标签收到Query指令时,slot=XPC_W1=0的标签响应。
b)、读写器发出Query_Rep指令,所有标签的slot-1,slot-1=0的标签响应。
c)、重复步骤b),直到所有标签响应完毕。
标签数量为1030个时,若用传统方法,Q=11,总共会产生2048个时隙,时隙浪费率为49.7%。本实施示例中,总共产生时隙1056个,可将盘点效率提升47.2%。同时,该方法避免了少量高优先级数据盘点时标签发生碰撞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RFID系统数据采集和盘点的效率,且有效避免了优先级最高的标签在进行时隙响应时发生碰撞。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RFID标签可以为无源标签,其具有零功耗、低成本的特性,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无源RFID系统的响应性能可以得到有效改进,通过在读写器下发的工作指令中增加时隙分区、业务类型响应区等,并在RFID标签侧优化随机时隙选择方案,使得优先级更高的标签可以尽快响应,并减少了标签碰撞的概率。该方法可以提升RFID系统数据读取和传输性能,拓展无源RFID的应用场景,使其用于行业生产现场成为可能,并可以进一步降低行业生产管理的成本和功耗。
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读写器侧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与上述读写器侧的方法对应,上述读写器侧方法实施例中的各步骤也完全适用于本传输装置实施例。
如图4所示,该传输装置包括:发送模块401,用于发送查询指令给RFID标签;其中,查询指令携带指示至少两类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及所属时隙区间的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字段,第一字段用于指示时隙计数参数,且第一字段具有指示时隙区间数量的扩展标识位。
示例性地,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二字段,第二字段用于指示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是否均分时隙。
示例性地,若第二字段指示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不均分时隙,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三字段,第三字段用于指示各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和能选取的时隙区间范围。
示例性地,若第二字段指示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均分时隙,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三字段,第三字段用于指示各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
示例性地,发送模块401发送查询指令给RFID标签之前,还用于:
发送业务类型的配置信息给RFID标签。
实际应用时,发送模块401可以由数据传输装置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处理器需要运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它的功能。
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RFID标签侧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与上述RFID标签侧的方法对应,上述RFID标签侧方法实施例中的各步骤也完全适用于本传输装置实施例。
如图5所示,该传输装置包括:接收模块501及响应模块502,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来自读写器的查询指令,查询指令携带指示至少两类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及所属时隙区间的指示信息;响应模块502用于基于查询指令的匹配结果确定响应时隙,并基于响应时隙进行响应。
示例性地,响应模块502具体用于:
基于预先存储的业务类型确定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及所属时隙区间;
将预先存储落入所属时隙区间的时隙作为响应时隙,或者从所属时隙区间中随机选取时隙作为响应时隙。
示例性地,该传输装置还包括:配置模块503,用于基于配置信息存储业务类型和/或预先设定的时隙。
实际应用时,接收模块501、响应模块502及配置模块503可以由数据传输装置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处理器需要运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它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与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读写器。图6仅仅示出了该读写器的示例性结构而非全部结构,根据需要可以实施图6示出的部分结构或全部结构。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读写器6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01、存储器602、用户接口603和至少一个网络接口604。读写器6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605耦合在一起。可以理解,总线系统6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6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6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605。
其中,用户接口6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轨迹球、点击轮、按键、按钮、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6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读写器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读写器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601中,或者由处理器601实现。处理器6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6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6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处理器601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602,处理器601读取存储器6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读写器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者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RFID标签。图7仅仅示出了该RFID标签的示例性结构而非全部结构,根据需要可以实施图7示出的部分结构或全部结构。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FID标签7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存储器702和至少一个网络接口703。RFID标签7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704耦合在一起。可以理解,总线系统7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7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7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704。
其中,网络接口703可以理解为无线通信单元,例如,无线天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7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RFID标签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RFID标签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701中,或者由处理器701实现。处理器7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7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7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处理器701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702,处理器701读取存储器7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RFID标签7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ASIC、DSP、PLD、CPLD、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MCU、Microprocessor、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可以理解,存储器602、7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RFID系统,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读写器及本申请实施例的RFID标签,其中,RFID标签可以包括至少两种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602,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读写器的处理器601执行,以完成本申请实施例读写器侧方法的步骤;又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702,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RFID标签的处理器701执行,以完成本申请实施例RFID标签侧方法的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PROM、EPROM、EEPROM、Flash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读写器,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查询指令给RFID标签;
其中,所述查询指令携带指示至少两类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及所属时隙区间的指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字段,所述第一字段用于指示时隙计数参数,且第一字段具有指示时隙区间数量的扩展标识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二字段,所述第二字段用于指示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是否均分时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字段指示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不均分时隙,所述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三字段,所述第三字段用于指示各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和能选取的时隙区间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字段指示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均分时隙,所述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三字段,所述第三字段用于指示各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查询指令给RFID标签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业务类型的配置信息给RFID标签。
7.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RFID标签,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读写器的查询指令,所述查询指令携带指示至少两类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及所属时隙区间的指示信息;
基于所述查询指令的匹配结果确定响应时隙,并基于所述响应时隙进行响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查询指令的匹配结果确定响应时隙,包括:
基于预先存储的业务类型确定所述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及所属时隙区间;
将预先存储落入所述所属时隙区间的时隙作为响应时隙,或者从所述所属时隙区间中随机选取时隙作为响应时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配置信息存储业务类型和/或预先设定的时隙。
10.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读写器,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查询指令给RFID标签;
其中,所述查询指令携带指示至少两类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及所属时隙区间的指示信息。
11.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RFID标签,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读写器的查询指令,所述查询指令携带指示至少两类不同业务类型的RFID标签的响应次序及所属时隙区间的指示信息;
响应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查询指令的匹配结果确定响应时隙,并基于所述响应时隙进行响应。
12.一种读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3.一种RFID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4.一种RFID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读写器及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RFID标签。
15.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1549415.0A 2021-12-17 2021-12-17 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3210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9415.0A CN116321080A (zh) 2021-12-17 2021-12-17 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9415.0A CN116321080A (zh) 2021-12-17 2021-12-17 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1080A true CN116321080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26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49415.0A Pending CN116321080A (zh) 2021-12-17 2021-12-17 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2108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4464B (zh) 一种基于多信道的rfid多标签读写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4657693B (zh) 一种基于分组自适应分配时隙的rfid防碰撞方法
US7612672B2 (en) Query tree based tag identification method in RFID systems
Shahzad et al. Probabilistic optimal tree hopping for RFID identification
Wei et al. CDMA-based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for EPC global C1 Gen2 systems
KR100637076B1 (ko) 최적의 이진탐색트리를 이용한 태그식별자 충돌 방지 방법및 시스템
US20150213293A1 (e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eader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adjusting a query command slot-counter parameter q
US7626503B2 (en) Bi-slot tree based tag identification method in RFID systems
CN105224970B (zh) 一种rfid防碰撞方法
EP1977375A1 (en) Method of preventing collisions between rfid readers in rfid system
CN102024163B (zh) 一种带有分组预览机制的防碰撞方法
CN100407229C (zh) 非接触集成电路标签系统
CN102622564A (zh) 一种rfid多标签识别防碰撞方法
CN101715629A (zh) 一种在rfid系统中确定用于防止标签冲突的最优帧尺寸的方法
US7429912B2 (en) Method for multi-reading a plurality of IDs
CN109472177B (zh) 一种可以读取电子标签tid号的盘存方法
CN116321080A (zh) 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ng et al. An Improved Binary Search Anti-Collision Protocol for RFID Tag Identification.
CN103020558B (zh) 一种自适应退避机制的rfid防碰撞方法
KR100662050B1 (ko) 전파 식별 장치에서의 충돌 방지 방법
CN106503600B (zh) 一种基于时序的rfid主动防冲突方法
Yaacob et al. A review of deterministic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of passive RFID systems
CN109784112B (zh) 汽车电子标识读写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Patil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nti-Collision Protocols in RFID
Mvoulabolo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binary search based RFID anti-collision algorith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