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20059A - 楼宇协议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楼宇协议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20059A
CN116320059A CN202310217638.XA CN202310217638A CN116320059A CN 116320059 A CN116320059 A CN 116320059A CN 202310217638 A CN202310217638 A CN 202310217638A CN 116320059 A CN116320059 A CN 116320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ocol
bacnet
equipment
data
protocol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176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治力
廖南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kong Intelligent Building Co ltd
Shanghai Meikong Smartt 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kong Intelligent Building Co ltd
Shanghai Meikong Smartt 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kong Intelligent Building Co ltd, Shanghai Meikong Smartt 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kong Intelligent 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1763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200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20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200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9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layer [OSI layer 7]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楼宇协议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方法应用于协议构建控制器;协议构建控制器通过MQTT服务器与至少一个上层应用连接;协议构建控制器还与至少一个BACnet设备连接;接收目标上层应用通过MQTT服务器发送的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该数据为携带有第一请求操作的JSON格式文本;将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转换为BACnet协议数据;基于BACnet协议数据进行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通过对JSON格式的Bip2JSON协议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实现楼宇协议数据中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解决传统协议接入难度大,不易二次开发的问题,及互联网应用需要与楼宇信息进行对接的问题。

Description

楼宇协议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楼宇协议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内功能不断增强,同一建筑内不可避免有多种供应商设备同时使用,各个厂商可能有着自己不同的协议通讯,这对统一化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针对空调系统、冷热水系统、照明系统等对某银行大楼进行项目改造,项目设备种类繁多、分布离散,主要涉及温湿度调控、照明系统启停、水处理等。每个设备的协议各不相同,客户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汇总所有数据,并进行统一化处理。
传统的做法是对设备进行协议统一化处理为BACnet协议,BACnet通讯协议是用于智能楼宇系统的通信协议,由标准化组织(ISO)、美国暖通、空调和制冷工程师协会(ASHRAE)等定义的通信协议。BACnet是针对采暖、通风、空调、制冷控制设备所设计的,同时也为其他楼宇控制系统(例如照明、安保、消防等系统)的集成提供一个基本原则。
但是这个协议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一,协议构成复杂,接入难度大,必须通过BACnet客户端才可以获取协议信息;其二,BACnet应用层APDU可读性差,二次开发难度大,无法做到所见即所得;其三,BACnet协议与互联网应用的衔接较差,不能通过网页应用直接对控制器进行操作,不适用于现代应用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宇协议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对JSON格式的Bip2JSON协议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实现楼宇协议数据中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以缓解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楼宇协议数据处理方法,方法应用于协议构建控制器;协议构建控制器通过MQTT服务器与至少一个上层应用连接;协议构建控制器还与至少一个BACnet设备连接;方法包括:接收目标上层应用通过MQTT服务器发送的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为携带有第一请求操作、请求应用标识、目标设备标识、第一点位信息的JSON格式文本;将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转换为BACnet协议数据;基于BACnet协议数据进行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
在本申请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将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转换为BACnet协议数据的步骤,包括:根据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中的第一请求操作以及第一点位信息,确定APDU应用层数据;根据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中的目标设备标识、以及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网络层信息,确定NPDU网络层数据以及BVLC虚拟链路控制信息;由APDU应用层数据、NPDU网络层数据以及BVLC虚拟链路控制信息组成BACnet协议数据。
在本申请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基于BACnet协议数据进行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的步骤,包括:如果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为第三方BACnet设备,将BACnet协议数据发送至第三方BACnet设备,以使第三方BACnet设备根据BACnet协议数据进行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如果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为私有协议代理对应的虚拟BACnet设备,根据BACnet协议数据进行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
在本申请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协议构建控制器缓存有多种设备标识分别对应的设备数据;根据BACnet协议数据进行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的步骤,包括:如果BACnet协议数据中的第一请求操作为信息获取操作,从多种设备标识分别对应的设备数据中,查找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数据,基于目标设备数据进行响应;信息获取操作包括以下之一:搜索网络内的bacnet设备、获取设备的点位列表、读取设备的点位属性、订阅设备的点位变化;如果BACnet协议数据中的第一请求操作的设备控制操作,根据BACnet协议数据向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目标虚拟BACnet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使目标虚拟BACnet设备进行对应的功能响应;设备控制操作包括:写入设备的点位属性。
在本申请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每种设备标识分别对应的设备数据的更新过程如下:接收私有协议代理发送的第二Bip2JSON协议数据;第二Bip2JSON协议数据为私有协议代理对虚拟BACnet设备的私有协议数据进行转换得到的携带有请求设备标识、第二请求操作的JSON文本;根据第二请求操作,对请求设备标识对应的虚拟BACnet设备进设备数据的更新操作;第二请求操作包括以下之一:添加虚拟的BACnet设备、删除虚拟的BACnet设备、添加虚拟的BACnet设备中的点位、更新虚拟的BACnet设备中的点位、删除虚拟的BACnet设备中的点位。
在本申请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设备数据包括:基础信息和数据信息;基础信息包括:BACnet设备标识、BACnet点位信息;数据信息包括:点位当前值与点位状态。
在本申请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私有协议代理至少包括以下之一:Modbus协议代理、Zigbee协议代理、KNX协议代理;虚拟BACnet设备至少包括以下之一:Modbus设备、Zigbee设备、KNX设备。
在本申请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上层应用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三方应用、Web应用、组态应用、协议转发代理。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楼宇协议数据处理装置,装置应用于协议构建控制器;协议构建控制器通过MQTT服务器与至少一个上层应用连接;协议构建控制器还与至少一个BACnet设备连接;装置包括:协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上层应用通过MQTT服务器发送的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为携带有第一请求操作、请求应用标识、目标设备标识、第一点位信息的JSON格式文本;协议转换模块,用于将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转换为BACnet协议数据;功能响应模块,用于基于BACnet协议数据进行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楼宇协议数据处理系统,系统包括:协议构建控制器、MQTT服务器和至少一个BACnet设备;协议构建控制器通过MQTT服务器与至少一个上层应用连接;协议构建控制器还与至少一个BACnet设备连接;协议构建控制器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促使处理器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楼宇协议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中,方法应用于协议构建控制器;协议构建控制器通过MQTT服务器与至少一个上层应用连接;协议构建控制器还与至少一个BACnet设备连接;方法包括:接收目标上层应用通过MQTT服务器发送的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为携带有第一请求操作、请求应用标识、目标设备标识、第一点位信息的JSON格式文本;将Bip2JSON协议数据转换为BACnet协议数据;基于BACnet协议数据进行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JSON格式的Bip2JSON协议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实现楼宇协议数据中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提供一种楼宇系统中多种协议统一化的处理方式,解决BACnet协议接入难度大,不易于二次开发的问题,解决互联网应用需要与楼宇信息进行对接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楼宇协议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楼宇协议数据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楼宇协议数据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楼宇协议数据处理系统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楼宇协议数据处理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楼宇协议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楼宇协议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楼宇系统中的协议处理方式为:对设备协议统一处理为BACnet协议,通过BACnet通讯协议进行智能楼宇系统的通信,但是这个协议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一,协议构成复杂,接入难度大,必须通过BACnet客户端才可以获取协议信息;其二,BACnet应用层APDU可读性差,二次开发难度大,无法做到所见即所得;其三,BACnet协议与互联网应用的衔接较差,不能通过网页应用直接对控制器进行操作,不适用于现代应用的需求。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楼宇协议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对JSON格式的Bip2JSON协议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实现楼宇协议数据中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提供一种楼宇系统中多种协议统一化的处理方式,解决BACnet协议接入难度大,不易于二次开发的问题,解决互联网应用需要与楼宇信息进行对接的问题。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楼宇协议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楼宇协议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协议构建控制器;协议构建控制器通过MQTT服务器与至少一个上层应用连接;通过MQTT服务器与协议构建控制器连接的上层应用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三方应用、Web应用、组态应用、协议转发代理。协议构建控制器还与至少一个BACnet设备连接;这里的BACnet设备可以是第三方BACnet设备,也可以是私有协议代理对应的虚拟BACnet设备;私有协议代理至少包括以下之一:Modbus协议代理、Zigbee协议代理、KNX协议代理;虚拟BACnet设备至少包括以下之一:Modbus设备、Zigbee设备、KNX设备。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接收目标上层应用通过MQTT服务器发送的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为携带有第一请求操作、请求应用标识、目标设备标识、第一点位信息的JSON格式文本。
上述第一请求操作可以是目标上层应用欲获取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的设备数据的请求,也可以是目标上层应用欲控制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执行某个动作的请求。上述请求应用标识就是发起请求的目标上层应用对应的标识。
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为JSON格式文本,以JSON为数据载体,可读性强,易于二次开发。同时协议转换方式兼具了BACnet协议的多种能力,包括自动发现设备、获取设备可提供的服务以及读取和写入设备对象和属性的能力。
步骤S104,将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转换为BACnet协议数据。
具体的协议转换过程可以依据两种协议本身的格式特点进行相应转换。比如,从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中分别提取对应数据转换为BACnet协议对应的APDU应用层数据、NPDU网络层数据以及BVLC虚拟链路控制信息,从而得到BACnet协议数据。
步骤S106,基于BACnet协议数据进行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
如果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为第三方BACnet设备,将BACnet协议数据发送至第三方BACnet设备,以使第三方BACnet设备根据BACnet协议数据进行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
如果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为私有协议代理对应的虚拟BACnet设备,直接根据BACnet协议数据进行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楼宇协议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协议构建控制器;协议构建控制器通过MQTT服务器与至少一个上层应用连接;协议构建控制器还与至少一个BACnet设备连接;首先接收目标上层应用通过MQTT服务器发送的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为携带有第一请求操作、请求应用标识、目标设备标识、第一点位信息的JSON格式文本;然后将Bip2JSON协议数据转换为BACnet协议数据;最后基于BACnet协议数据进行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JSON格式的Bip2JSON协议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实现楼宇协议数据中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提供一种楼宇系统中多种协议统一化的处理方式,解决BACnet协议接入难度大,不易于二次开发的问题,解决互联网应用需要与楼宇信息进行对接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楼宇协议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本实施例重点描述协议转换过程和请求响应过程。
BIP2JSON协议数据的构成如下:
1.op:本次请求的操作,可以为whois(搜索BACnet设备)、readprop(读点位属性)、writeprop(写点位属性)等操作,
2.seq:本次请求的序号(正整数),用于标记来自服务端的回复帧,
3.callerId:本次请求的请求者Id,用于标记请求来源,便于服务器返回回复帧时发送给正确的接受者,
4.device:本次请求针对的BACnet设备号;
5.prop:本次请求针对的BACnet属性编号;
6.data:本次请求针对的BACnet点位信息,包含点位地址与点位类型。
举例:目标是读取设备77030,类型为1,地址为65的点位的当前值(85)的信息;
则客户端发送:
{"op":"readprop","seq":998,"callerId":235,"device":77030,"prop":85,"arra yIndex":-1,"data":[{"type":1,"instance":65}]};
协议构建控制器返回:
{"op":"readprop","ack":1,"seq":998,"callerId":235,"tokenId":1228,"device":77030,"data":[{"type":1,"instance":65,"prop":85,"value":11}],"timeStamp
":1639862034}。
上述目标上层应用根据所需的设备与点位信息,以上面协议数据结构为例对BIP2JSON协议数据进行组包,并通过MQTT客户端将数据发送至协议构建控制器。
协议构建控制器将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转换为BACnet协议数据的步骤,包括:
(1)根据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中的第一请求操作以及第一点位信息,确定APDU应用层数据。
(2)根据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中的目标设备标识、以及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网络层信息,确定NPDU网络层数据以及BVLC虚拟链路控制信息。
(3)由APDU应用层数据、NPDU网络层数据以及BVLC虚拟链路控制信息组成BACnet协议数据。
上述协议构建控制器基于BACnet协议数据进行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的步骤,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如果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为第三方BACnet设备,将BACnet协议数据发送至第三方BACnet设备,以使第三方BACnet设备根据BACnet协议数据进行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也就是说,目标设备为第三方BACnet设备的情况下,只需要将BACnet协议数据发送至第三方BACnet设备,然后具体的响应过程由第三方BACnet设备完成。
第二种:如果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为私有协议代理对应的虚拟BACnet设备,根据BACnet协议数据进行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
具体实施时,上述协议构建控制器缓存有多种设备标识分别对应的设备数据;比如,Modbus设备、Zigbee设备、KNX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数据;设备数据包括:基础信息和数据信息;基础信息包括:BACnet设备标识、BACnet点位信息;数据信息包括:点位当前值与点位状态。
对于目标设备为私有协议代理对应的虚拟BACnet设备的情况,协议构建控制器根据BACnet协议数据进行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的步骤,又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如果BACnet协议数据中的第一请求操作为信息获取操作,从多种设备标识分别对应的设备数据中,查找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数据,基于目标设备数据进行响应;信息获取操作包括以下之一:搜索网络内的bacnet设备、获取设备的点位列表、读取设备的点位属性、订阅设备的点位变化;
(2)如果BACnet协议数据中的第一请求操作的设备控制操作,根据BACnet协议数据向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目标虚拟BACnet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使目标虚拟BACnet设备进行对应的功能响应;设备控制操作包括:写入设备的点位属性。
上述每种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数据的更新过程如下:
接收私有协议代理发送的第二Bip2JSON协议数据;第二Bip2JSON协议数据为私有协议代理对虚拟BACnet设备的私有协议数据进行转换得到的携带有请求设备标识、第二请求操作的JSON文本;
根据第二请求操作,对请求设备标识对应的虚拟BACnet设备进设备数据的更新操作;第二请求操作包括以下之一:添加虚拟的BACnet设备、删除虚拟的BACnet设备、添加虚拟的BACnet设备中的点位、更新虚拟的BACnet设备中的点位、删除虚拟的BACnet设备中的点位。
参见图2所示,B-BC模块全称为BACnet-Building Controller,协议构建控制器。B-BC模块是本方案中的核心模块,承载了其他私有协议转化成BACnet协议后的BACnet服务端的功能。B-BC模块与上层应用以及协议代理可通过BIP2JSON协议进行通信,也可直接通过BACnet协议直接与第三方BACnet设备或BACnet客户端进行通信。
MQTT服务器,为B-BC模块传输上层应用发送的BIP2JSON协议数据,若上层应用需要通过MQTT进行Bip2JSON协议通信的话,则需要先通过MQTT客户端与MQTT服务器相连接,再通过特定TOPIC进行数据的交互。
私有协议代理,如(Modbus协议代理、Zigbee协议代理、KNX协议代理)是对各个私有协议进行开发的模块,南向对接了各个私有协议设备,如Modbus设备、Zigbee设备、KNX设备;北向将协议数据转换为Bip2JSON协议传递给B-BC模块。
参见图3所示,协议数据处理过程如下:
B-BC模块启动后开始监听UDP端口与MQTT端口的数据,当端口获取到Bip2JSON协议的相关功能命令时,根据命令所请求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响应。
协议代理启动后开始对南向的设备进行数据的查询,并通过Bip2JSON协议向B-BC添加设备、添加点位,并通过轮询不断更新。这样B-BC中可以存储有实时更新的多种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数据,可以正常响应BACnet客户端以及其他应用的查询。
上层应用可通过Bip2JSON协议对B-BC内的设备进行搜索、读取、写入以及订阅操作。
图4示出了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使用一个带有嵌入式系统的计算机作为硬件基础,计算机硬件还包含Modbus模块、Zigbee网络模块、以太网模块、Wifi模块对私有协议进行接入,并具有以太网模块或Wifi模块作为Bip2JSON协议的数据出口。
在计算机内,安装有B-BC模块、各个协议的代理服务以及MQTT服务器作为协议转换的软件支撑。
用户如果需要查看或控制楼宇中的这些设备,可以通过Web应用(MQTT客户端+Bip2JSON协议)对数据进行查询与修改,如图5所示。同时,还可通过MQTT协议与云平台相连接,打通数据上云的通路。
在可实施的方案中,硬件与软件将不再局限于一个计算机内,协议采集代理、B-BC、MQTT服务器可以分别安装在不同的计算机内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之间通过MQTT与Bip2JSON协议进行通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楼宇协议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实现以下功能:搜索网络内的bacnet设备、响应网络内的搜索命令、获取设备的点位列表、读取设备的点位属性、写入设备的点位属性、订阅设备的点位变化、添加虚拟的BACnet设备、删除虚拟的BACnet设备、向BACnet设备中添加点位、删除BACnet设备中的点位、更新BACnet设备中的点位。通过JSON格式的Bip2JSON协议,缓解现有技术中,BACnet协议构成复杂,接入难度大,必须通过BACnet客户端才可以获取协议信息的问题;Bip2JSON协议应用层APDU可读性好,二次开发难度小,可以做到所见即所得;Bip2JSON协议与互联网应用的衔接较好,能通过网页应用直接对控制器进行操作,适用于现代应用的需求。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楼宇协议数据处理装置,装置应用于协议构建控制器;协议构建控制器通过MQTT服务器与至少一个上层应用连接;协议构建控制器还与至少一个BACnet设备连接;参见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协议接收模块62,用于接收目标上层应用通过MQTT服务器发送的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为携带有第一请求操作、请求应用标识、目标设备标识、第一点位信息的JSON格式文本;协议转换模块64,用于将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转换为BACnet协议数据;功能响应模块66,用于基于BACnet协议数据进行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
在本申请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协议转换模块64,用于根据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中的第一请求操作以及第一点位信息,确定APDU应用层数据;根据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中的目标设备标识、以及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网络层信息,确定NPDU网络层数据以及BVLC虚拟链路控制信息;由APDU应用层数据、NPDU网络层数据以及BVLC虚拟链路控制信息组成BACnet协议数据。
在本申请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功能响应模块66,用于如果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为第三方BACnet设备,将BACnet协议数据发送至第三方BACnet设备,以使第三方BACnet设备根据BACnet协议数据进行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如果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为私有协议代理对应的虚拟BACnet设备,根据BACnet协议数据进行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
在本申请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协议构建控制器缓存有多种设备标识分别对应的设备数据;功能响应模块66,用于如果BACnet协议数据中的第一请求操作为信息获取操作,从多种设备标识分别对应的设备数据中,查找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数据,基于目标设备数据进行响应;信息获取操作包括以下之一:搜索网络内的bacnet设备、获取设备的点位列表、读取设备的点位属性、订阅设备的点位变化;如果BACnet协议数据中的第一请求操作的设备控制操作,根据BACnet协议数据向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目标虚拟BACnet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使目标虚拟BACnet设备进行对应的功能响应;设备控制操作包括:写入设备的点位属性。
在本申请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包括:数据更新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每种设备标识分别对应的设备数据的更新过程:接收私有协议代理发送的第二Bip2JSON协议数据;第二Bip2JSON协议数据为私有协议代理对虚拟BACnet设备的私有协议数据进行转换得到的携带有请求设备标识、第二请求操作的JSON文本;根据第二请求操作,对请求设备标识对应的虚拟BACnet设备进设备数据的更新操作;第二请求操作包括以下之一:添加虚拟的BACnet设备、删除虚拟的BACnet设备、添加虚拟的BACnet设备中的点位、更新虚拟的BACnet设备中的点位、删除虚拟的BACnet设备中的点位。
在本申请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设备数据包括:基础信息和数据信息;基础信息包括:BACnet设备标识、BACnet点位信息;数据信息包括:点位当前值与点位状态。
在本申请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私有协议代理至少包括以下之一:Modbus协议代理、Zigbee协议代理、KNX协议代理;虚拟BACnet设备至少包括以下之一:Modbus设备、Zigbee设备、KNX设备。
在本申请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上述上层应用包括以下之一:第三方应用、Web应用、组态应用、协议转发代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的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楼宇协议数据处理系统,参见图7所示,系统包括:协议构建控制器72、MQTT服务器74和至少一个BACnet设备76;协议构建控制器72通过MQTT服务器74与上层应用78连接;协议构建控制器72还与至少一个BACnet设备76连接;协议构建控制器72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系统的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促使处理器实现上述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步骤、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并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楼宇协议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协议构建控制器;所述协议构建控制器通过MQTT服务器与至少一个上层应用连接;所述协议构建控制器还与至少一个BACnet设备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上层应用通过所述MQTT服务器发送的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所述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为携带有第一请求操作、请求应用标识、目标设备标识、第一点位信息的JSON格式文本;
将所述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转换为BACnet协议数据;
基于所述BACnet协议数据进行所述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转换为BACnet协议数据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中的第一请求操作以及第一点位信息,确定APDU应用层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中的目标设备标识、以及所述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网络层信息,确定NPDU网络层数据以及BVLC虚拟链路控制信息;
由所述APDU应用层数据、所述NPDU网络层数据以及BVLC虚拟链路控制信息组成BACnet协议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BACnet协议数据进行所述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的步骤,包括:
如果所述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为第三方BACnet设备,将所述BACnet协议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方BACnet设备,以使所述第三方BACnet设备根据所述BACnet协议数据进行所述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
如果所述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为私有协议代理对应的虚拟BACnet设备,根据所述BACnet协议数据进行所述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议构建控制器缓存有多种设备标识分别对应的设备数据;根据所述BACnet协议数据进行所述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的步骤,包括:
如果BACnet协议数据中的第一请求操作为信息获取操作,从所述多种设备标识分别对应的设备数据中,查找所述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数据,基于所述目标设备数据进行响应;所述信息获取操作包括以下之一:搜索网络内的bacnet设备、获取设备的点位列表、读取设备的点位属性、订阅设备的点位变化;
如果所述BACnet协议数据中的第一请求操作的设备控制操作,根据所述BACnet协议数据向所述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目标虚拟BACnet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虚拟BACnet设备进行对应的功能响应;所述设备控制操作包括:写入设备的点位属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种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数据的更新过程如下:
接收所述私有协议代理发送的第二Bip2JSON协议数据;所述第二Bip2JSON协议数据为私有协议代理对虚拟BACnet设备的私有协议数据进行转换得到的携带有请求设备标识、第二请求操作的JSON文本;
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操作,对所述请求设备标识对应的虚拟BACnet设备进设备数据的更新操作;所述第二请求操作包括以下之一:添加虚拟的BACnet设备、删除虚拟的BACnet设备、添加虚拟的BACnet设备中的点位、更新虚拟的BACnet设备中的点位、删除虚拟的BACnet设备中的点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数据包括:基础信息和数据信息;所述基础信息包括:BACnet设备标识、BACnet点位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点位当前值与点位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私有协议代理至少包括以下之一:Modbus协议代理、Zigbee协议代理、KNX协议代理;所述虚拟BACnet设备至少包括以下之一:Modbus设备、Zigbee设备、KNX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应用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三方应用、Web应用、组态应用、协议转发代理。
9.一种楼宇协议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协议构建控制器;所述协议构建控制器通过MQTT服务器与至少一个上层应用连接;所述协议构建控制器还与至少一个BACnet设备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协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上层应用通过所述MQTT服务器发送的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所述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为携带有第一请求操作、请求应用标识、目标设备标识、第一点位信息的JSON格式文本;
协议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Bip2JSON协议数据转换为BACnet协议数据;
功能响应模块,用于基于所述BACnet协议数据进行所述第一请求操作对应的功能响应。
10.一种楼宇协议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协议构建控制器、MQTT服务器和至少一个BACnet设备;所述协议构建控制器通过所述MQTT服务器与至少一个上层应用连接;所述协议构建控制器还与至少一个BACnet设备连接;所述协议构建控制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促使处理器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217638.XA 2023-03-07 2023-03-07 楼宇协议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163200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17638.XA CN116320059A (zh) 2023-03-07 2023-03-07 楼宇协议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17638.XA CN116320059A (zh) 2023-03-07 2023-03-07 楼宇协议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0059A true CN116320059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791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17638.XA Pending CN116320059A (zh) 2023-03-07 2023-03-07 楼宇协议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2005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59606B2 (en) Lightweight IoT information model
CN106576118B (zh) 基于dns的动态服务发现
US9438601B2 (en) Operating group resources in sub-groups and nested groups
CN108366121A (zh) 物联网多智能网关的组网系统及设备控制方法
US20160227346A1 (en) Service Layer Resource Propagation Across Domains
CN102833817B (zh) 基于家庭网关的网络接入方法和系统以及家庭网关
CN112511660B (zh) 一种边缘终端设备的管理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R101701158B1 (ko) 홈 네트워크의 장치에 대한 원격 접속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US10148739B2 (en) M2M data querying and invoking methods, querying and invoking devices, and system
WO2022171083A1 (zh) 基于物联网设备的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80302A (zh) 设备接入方法、设备管理方法、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WO2020038443A1 (zh) 桥接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0035133B (zh) 在安卓WiFi-Direct连接中获取对等设备IP地址的方法及设备
US9553945B2 (en) Semantic data broker for dynamic association between devices and applications
CN112187508B (zh) 物联网网关设备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US2023004591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evice in internet of things, and gateway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982203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1656722B (zh)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窥探绑定信息的生成方法与装置
CN116320059A (zh) 楼宇协议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499935B (zh) 云平台的访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275995B1 (ko) 정보 가전의 데이터 저장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CN112702441B (zh) 基于容器的访问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1134252A1 (zh) 设备间通信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753921B (zh) 查询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52850A (zh) 一种基于闪联协议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业务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