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19549B - 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19549B
CN116319549B CN202310572187.1A CN202310572187A CN116319549B CN 116319549 B CN116319549 B CN 116319549B CN 202310572187 A CN202310572187 A CN 202310572187A CN 116319549 B CN116319549 B CN 1163195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policy
bandwidth
path
determini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721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19549A (zh
Inventor
蒋文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7218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195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19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95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195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95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44Distributed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 H04L47/726Reserving resources in multiple paths to be used simultaneously
    • H04L47/728Reserving resources in multiple paths to be used simultaneously for backup path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应用于SRv6网络中的首节点设备,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从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满足路径质量要求的Policy集合;Policy集合包含至少一个目标Policy;针对每一目标Policy,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并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第一带宽时,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判断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若存在,则将第一业务切换至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一条目标Policy。能够实现不同首节点设备之间对流量进行协同调度,规避调度震荡问题。

Description

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四大行为代表的SRv6(Segment Routing over Internet ProtocolVersion 6,基于IPv6的段路由)金融骨干网已经建设完成,当前四大行均考虑将SRv6技术扩展到分支/网点,让整网都使用SRv6技术,因此,提出了SDWAN(Software-Defined WideArea Network,软件定义广域网) SRv6方案。
在SWDAN SRv6场景下,业务流量的调度主要使用SPR(Smart Policy Route,智能策略路由)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案。
在SWDAN SRv6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案中,分支到总部建立有端到端的SRv6 Policy,且每个SRv6 Policy的路径规划好后就不再改变。在流量调度过程中,由分支路由器执行分布式智能选路策略,分支路由器通过IFIT(In-situ Flow Information Telemetry,随流检测)实施探测SRv6 Policy的端到端质量,由分支路由设备自动执行业务走哪个SRv6Policy。
但在现有的分布式智能选路策略中,不同节点设备的调度结果很容易产生冲突,从而导致调度震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以实现不同首节点设备之间对流量进行协同调度,规避调度震荡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应用于SRv6网络中的首节点设备,该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第一业务的当前基于IPv6的段路由策略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从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满足所述路径质量要求的Policy集合;所述Policy集合包含至少一个目标Policy;
针对每一所述目标Policy,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并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所述第一带宽时,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
判断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
若存在,则将所述第一业务切换至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一条目标Policy。
可选的,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中携带确定性校验字段,所述确定性校验字段包括业务ID字段、源路由器ID字段、宿路由器ID字段、业务带宽字段、保留时间字段和/或预留状态字段;
其中,所述业务ID字段,用于指示业务的类型;
所述源路由器ID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目标Policy的首节点;
所述宿路由器ID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目标Policy的尾节点;
所述业务带宽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的中间节点为业务预留的带宽大小;
所述保留时间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的中间节点为业务预留带宽的保留时间;
所述预留状态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的中间节点是否均为所述业务ID字段指示的业务预留带宽。
可选的,所述判断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Policy的尾节点在接收到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后反馈的反向确定性报文,基于所述反向确定性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判断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
可选的,所述业务带宽字段中填充的所述第一带宽是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流量统计值确定的。
可选的,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为携带所述确定性校验字段的随流检测IFIT报文。
可选的,所述针对每一所述目标Policy,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并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所述第一带宽时,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的步骤,包括:
针对每一所述目标Policy,在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中所述首节点设备的出接口上,针对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并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所述第一带宽时,在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中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上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第一业务切换至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一条目标Policy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到一个或多个第二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所述第二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且从所述第二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的所述第二业务的任一目标Policy与所述第一业务的一条目标Policy相同;
所述方法还包括:针对所述第二业务预留第二带宽;
针对所述第一业务和所述第二业务相同的目标Policy,所述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所述第一带宽时,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业务和所述第二业务相同的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所述第一带宽和/或所述第二带宽时,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和/或为所述第二业务预留所述第二带宽;
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所述第二业务,判断所述第二业务对应的目标Policy中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若是,将所述第二业务切换至该目标Policy。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应用于SRv6网络中的中间节点设备,包括:
接收第一业务的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上一跳节点发送的确定性探测报文;所述目标Policy为所述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时,首节点设备从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的满足所述路径质量要求的SRv6 Policy;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中包括预留状态字段,所述预留状态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在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途经节点是否均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
基于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判断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上游节点是否均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
若否,将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
若是,在空闲带宽不小于所述第一带宽的情况下,在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出接口上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并将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在空闲带宽小于所述第一带宽的情况下,更新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将更新后的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尾节点在接收到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后反馈的反向确定性报文,基于所述反向确定性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判断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中间节点是否均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
若否,在已经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的情况下,释放所述第一带宽;
若是,在针对所述第一业务切换所述目标Policy之后,释放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的所述第一带宽。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应用于SRv6网络中的尾节点设备,包括:
接收到目标Policy路径中的首节点设备通过所述目标Policy发送的确定探测报文后,在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中添加反向标识,获得反向确定性报文;所述目标Policy为所述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时,首节点设备从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的满足所述路径质量要求的SRv6 Policy;
通过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返回所述反向确定性报文,所述反向确定性报文用于向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上游节点通告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中间节点是否均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流量调度装置,应用于SRv6网络中的首节点设备,包括:
选择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第一业务的当前基于IPv6的段路由策略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从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满足所述路径质量要求的Policy集合;所述Policy集合中包含至少一个目标Policy;
预留模块,用于针对每一所述目标Policy,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并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所述第一带宽时,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
切换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存在,则将所述第一业务切换至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一条目标Policy。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流量调度装置,应用于SRv6网络中的中间节点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业务的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上一跳节点发送的确定性探测报文;所述目标Policy为所述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时,首节点设备从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的满足所述路径质量要求的SRv6 Policy;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中包括预留状态字段,所述预留状态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在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途经节点是否均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判断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上游节点是否均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
转发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否,将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若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在空闲带宽不小于所述第一带宽的情况下,在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出接口上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并将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在空闲带宽小于所述第一带宽的情况下,更新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将更新后的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流量调度装置,应用于SRv6网络中的尾节点设备,包括:
添加模块,用于接收到目标Policy路径中的首节点设备通过所述目标Policy发送的确定探测报文后,在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中添加反向标识,获得反向确定性报文;所述目标Policy为所述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时,首节点设备从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的满足所述路径质量要求的SRv6 Policy;
返回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返回所述反向确定性报文,所述反向确定性报文用于向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上游节点通告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中间节点是否均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所述的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当首节点设备检测到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从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Policy中选择了满足路径质量要求的Policy集合,在对第一业务进行切换之前,先针对每一目标Policy,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并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第一带宽时,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然后判断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在对第一业务进行切换时,具体是将第一业务切换至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一条目标Policy。
在网络中有多个首节点设备均需对本节点上的业务的流量进行调度的情况下,由于中间节点会在接收到首节点设备发送的确定性探测报文之后,为对应首节点设备上的业务预留带宽,因此,中间节点为一个首节点设备上的业务预留的带宽将无法再预留给其它首节点设备上的业务。并且,在一个首节点设备确定出的目标Policy中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的情况下,该首节点设备上的第一业务才会被切换至其中一条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从而在调度业务流量的过程中,多个首节点设备不会对中间节点上的带宽进行抢占,间接实现不同首节点设备之间对业务流量的协同调度,规避了各首节点设备对业务的流量进行孤立调度的情况下,直接将不同首节点设备上的业务切换至新的SRv6 Policy后抢占带宽所导致的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劣化、对业务流量进行无效调度或错误调度,进而引发的调度震荡问题,提升了分布式流量调度的确定性。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是金融组网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分布式智能选路策略的执行机制的示意图;
图3是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案的路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流量调度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流量调度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流量调度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近年来,以四大行为代表的SRv6金融骨干网已经建设完成,当前四大行均考虑将SRv6技术扩展到分支/网点,让整网都使用SRv6技术,因此,提出了SDWAN SRv6方案。
由于SDWAN SRv6将组网扩展到了分支/网点,传统的集中式广域骨干网流量调度方案并不适用于SDWAN场景,考虑在这一场景下使用SPR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案,主要有以下原因:
1. 传统的广域骨干网流量调度方案是将每个业务单独引流到一个SRv6 Policy,或称为SR Policy,每个业务单独基于SRv6 Policy的路径变更执行端到端的流量调度。但在SDWAN场景下,分支/网点的接入数可以达到万级,远大于广域网中的接入数,同时,业务的分类也比骨干网中多。因此,如果按照传统的广域网调度方案在SDWAN场景中进行流量调度,SRv6 Policy的数量会非常多,网络内的节点设备支撑不了大量Policy的规格。
2. 分支/网点本身都是低端设备,性能比较低,可支撑的SRv6 Policy数量比广域骨干网节点设备要少。
3. SRv6 Policy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控制器进行集中调度时压力较大,调度可能会不及时,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案可保证调度的及时性。
4. 金融组网的特点决定了分支接入网络的路径数量不会像广域网中那么多,总的可能路径的情况比较可控。
图1是金融组网的网络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1中具体示出了总行、分行和多个分支/网点构成的SDWAN,总行和分行通过广域骨干网互联,分支/网点通过接入骨干网接入到广域骨干网。其中,分支/网点到总行建立有端到端的SRv6 Policy,一般每个分支/网点到总行具体有2-3个端到端的SRv6 Policy,这些SRv6 Policy的路径规划好之后就不再改变。
在进行业务流量调度的过程中,由分支路由器执行分布式智能选路策略,分支路由器通过IFIT实时探测各SRv6 Policy的端到端路径质量,由分支路由设备自动执行业务走哪个SRv6 Policy。
图2是分布式智能选路策略的执行机制的示意图,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2对分布式智能选路策略的一种可能的执行机制进行示例性说明。
下面先对SRv6 Policy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
在SRv6网络中,每个SRv6 Policy可以通过首节点、尾节点和Color值进行唯一性标识,其中,Color值具体为SRv6 Policy携带的扩展团体属性。
具体的,每个SRv6 Policy可能对应多个Candidate Path(候选路径),CandidatePath分为Active path(主路径)和Standby path(备用路径),不同信令协议会下发不同的Candidate Path。每个Candidate Path均配置有Segment List(段列表),Segment List用于标识具体的转发路径,例如,Segment Lis可以为“PE1->P2->PE3”,表征报文先由PE1发送给P2,再由P2转发给PE3。
并且,可以在SRv6网络中配置SR Policy Group(SR Policy组),每个SR PolicyGroup可以理解为一组具有相同的尾节点的SRv6 Policy的集合,这些SRv6 Policy可以具有不同的Color值。
需要对业务流量进行转发时,业务流量先通过Color值引流迭代到 SR PolicyGroup,每个SR Policy Group可以匹配给多个业务。
具体的,可以预先配置业务流量所需的Color值,根据业务流量所需的Color值将业务流量引流到具有对应Color值的SR Policy Group。
作为一个示例,若业务流量可以由Color值为1、2或3的SRv6 Policy进行转发,且SR Policy Group 1中包含了Color值为1、2或3的SRv6 Policy,则可以将业务流量引流至SR Policy Group 1。
并且,每个业务均可配置一个智能选路策略,智能选路策略中具体可以包括该业务的端到端路径质量要求和一组SR Policy Color。其中,路径质量要求可以包括多项路径切换指标、例如延迟、抖动和丢包率。一组SR Policy Color中具体可以包括多个Color值,具有对应Color值的SRv6 Policy可以用于转发该业务的流量,并为其中的每个Color值规定一个优先级,例如,一组SR Policy Color可以包括Color 1,Color 2和Color 3,其中,Color 1的优先级最高,Color 2的优先级次高,Color 3的优先级最低。
参见图2,被引流到SR Policy Group的业务流量中包括生产业务和办公业务两个流量类别(Flow Class),生产业务和办公业务分别配置有一个智能选路策略。
根据智能选路策略中配置的Color值的优先级,以及每个SR Policy的Color值,可以确定多个SR Policy针对特定业务的优先级次序。针对生产业务,SR Policy 1具有最高优先级(highest priority),SR Policy 2具有较低的优先级(lower priority);针对办公业务,SR Policy 2具有最高的优先级,SR Policy 1具有较低的优先级。
针对配置好智能选路策略的业务,智能路由可以对每个SR Policy进行IFIT检测,基于IFIT检测数据获得转发路径1-转发路径N多个转发路径的路径质量,然后从SR Policy中选取优先级最高且符合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的SR Policy的路径作为该业务的流量转发路径。
例如,针对生产业务,SR Policy 1具有最高的优先级,若SR Policy 1的路径质量满足生产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则将生产业务的流量引流至SR Policy 1。将业务引流至一个SR Policy,即通过该SR Policy转发业务的流量。
将业务流量引流到高优先级的SRv6 Policy后,若高优先级的SRv6 Policy无效或者路径质量劣化,可以将业务流量切换至低优先级的SRv6 Policy,在以低优先级的SRv6Policy的路径作为流量转发路径期间,若高优先级的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恢复,可以将业务流程重新切回高优先级的SRv6 Policy。
为了避免调度震荡,还可以设置业务流量在SRv6 Policy之间的切换和回切时间。
图3是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案的路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3对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案中调度流量的具体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参见图3,图3中具体示出了PE1和PE3两个首节点,PE1和PE3上都存在业务1(FlowClass 1)和业务2(Flow Class 2),业务1和业务2的带宽均为0.8G,业务1和业务2均引入尾节点为PE2,Color值包括1、2和3的SR Policy Group 1,PE1和PE3上均配置SR PolicyGroup 1。
业务1上配置有智能选路策略SPR1,路径质量要求具体为延迟(delay)不大于100ms,抖动(jitter)不大于30ms,丢包率(loss)不大于1%,按照优先级(priority)从高到低的顺序,业务1对应的Color值优先级次序具体为Color 1,Color 2,Color 3。
业务2上配置有智能选路测量SPR2,路径质量要求具体为延迟不大于200ms,抖动不大于60ms,丢包率不大于2%,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业务2对应的Color值优先级次序具体为Color 3, Color 2,Color 1。
首节点PE1上配置有SR Policy PE1_1,SR Policy PE1_2和SR Policy PE1_3三个SRv6 Policy,其中,SR Policy PE1_1的Color值为1,首节点为PE1,尾节点为PE2,段列表为PE1->P1->PE2;SR Policy PE1_2的Color值为2,首节点为PE1,尾节点为PE2,段列表为PE1->P2->PE2;SR Policy PE1_3的Color值为3,首节点为PE1,尾节点为PE2,段列表为PE1->P3->PE2。PE3上配置有SR Policy PE3_1,SR Policy PE3_2和SR Policy PE3_3三个SRv6Policy,其中,SR Policy PE3_1的Color值为1,首节点为PE3,尾节点为PE2,段列表为PE3->P1->PE2;SR Policy PE3_2的Color值为2,首节点为PE3,尾节点为PE2,段列表为PE3->P2->PE2;SR Policy PE3_3的Color值为3,首节点为PE3,尾节点为PE3,段列表为PE3->P3->PE2。
此外,在图3所示的网络中,示意出了每个节点的三个接口,并分别标记为G1/0、G2/0和G3/0,首节点设备PE1、PE3到中间节点P1、P2、P3的各段链路的带宽均为1G,P2和PE2之间链路的带宽为1G,P1和PE2之间以及P3和PE2之间链路的带宽均为2.5G。
并且,上述每个SRv6 Policy都可以启动IFIT探测,使首节点PE1和PE3均能够获得配置于本节点的各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
在对业务1和业务2的流量进行初始调度时,Color 1针对业务1具有最高的优先级,因此,PE1和PE3上的业务1的流量通过Color 1的SR Policy PE1_1和SR Policy PE3_1转发,即PE1上业务1的流量通过PE1->P1->PE2的路径转发,PE2上的业务1的流量通过PE3->P1->PE2的路径转发。同理,Color 3针对业务2具有最高的优先级,PE1和PE3上的业务2的流量通过Color 3的SR Policy PE1_3和SR Policy PE3_3转发,即PE1上业务2的流量通过PE1->P3->PE2的路径转发,PE2上的业务2的流量通过PE3->P3->PE2的路径转发。
当P3到PE2的链路故障或者质量劣化,首节点PE1和PE3会分别检测到Color 3的SRPolicy PE1_3和SR Policy PE3_3的路径质量不满足业务2的路径质量要求,Color 2针对业务2具有次高的优先级,因此,PE1和PE3会同时针对业务2进行分布式调度,分别将业务2的流量调度至Color 2的SR Policy PE1_2和SR Policy PE3_2。
前文中提及PE1和PE3上业务2的带宽均为0.8G,而SR Policy PE1_2和SR PolicyPE3_2均占用了P2到PE2这段链路,且这段链路的带宽仅为1G,因此,在PE1和PE3将业务2的流量分别调度到SR Policy PE1_2和SR Policy PE3_2之后,可能会导致P2到PE2这段链路出现拥塞和丢包。
在P2到PE2这段链路出现拥塞和丢包的情况下,PE1和PE3会分别检测到SR PolicyPE1_2和SR Policy PE3_2的路径质量不满足业务2的路径质量要求,PE1和PE3会再次同时针对业务2进行分布式调度,分别将业务2的流量切换至Color 1的SR Policy PE1_1和SRPolicy PE3_1。
前文中提及,PE1和PE2上的业务1的流量也分别通过SR Policy PE1_1和SRPolicy PE3_1进行转发,且SR Policy PE1_1和SR Policy PE3_1均占用P1到PE2这段链路的带宽,容易导致P1到PE2这段链路上出现拥塞和丢包。此时,PE1和PE3会分别检测到SRPolicy PE1_1和SR Policy PE3_1的路径质量不满足业务1和业务2的路径质量要求,PE1和PE3会再次同时进行分布式调度,分别将部分业务的流量同时切换到Color 2的SR PolicyPE1_2和SR Policy PE3_2。可见,首节点分别进行独立调度,无法实现协同调度,导致频繁调度、无效调度,产生调度震荡。
为解决分布式流量调度过程中产生的调度震荡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具体应用于SRv6网络中的首节点设备,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4,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当检测到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从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满足路径质量要求的Policy集合;Policy集合包含至少一个目标Policy。
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即当前用于转发第一业务的流量的SRv6 Policy。作为一个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业务ID(IDentity,身份识别号码)对网络中的不同业务进行区分。
具体的,针对每一类业务,均可以配置对应的路径质量要求,路径质量要求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示例性的,路径质量要求可以包括对于延迟、抖动和丢包率的要求,关于路径质量要求的具体应用,可以参考前文对于智能选路策略的说明。
SRv6网络中的首节点设备上具体配置有多个SRv6 Policy,在对业务流量进行调度期间,SRv6网络中的首节点设备可以针对配置于本节点的SRv6 Policy进行路径质量探测,判断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是否满足当前所转发的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作为一个示例,首节点设备可以通过IFIT检测获取SRv6 Policy的端到端路径质量。
当检测到任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该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时,首节点设备可以对该业务进行调度。下面以第一业务为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进行说明。
其中,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可以理解为配置于首节点设备上的SRv6Policy中,可以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流量的SRv6 Policy。
具体的,针对首节点上的第一业务,其在SRv6网络中的尾节点是确定的,并且,SRv6网络中的每一SRv6 Policy均具有一个Color值,每个业务可以对应于一个或多个Color值,该业务的流量可以通过具有这些Color值的SRv6 Policy进行传输。因此,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可以理解为具有与当前SRv6 Policy相同的尾节点、且Color值与第一业务相对应的SRv6 Policy。
当检测到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不满足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可以从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取一个或多个满足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的SRv6Policy,获得Policy集合。
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第一业务进行初始调度时已经将其引入了具有同一个尾节点、且满足第一业务的Color值需求的SRv6 Policy Goup,当检测到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Policy不满足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从该SRv6 Policy Goup中选取满足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的Policy集合。
步骤S402:针对每一目标Policy,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并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第一带宽时,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
在前述步骤S401确定出的Policy集合中,具体可以包含至少一个目标Policy。
针对其中的每一目标Policy,首节点设备为第一业务业务预留带宽,并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接收到确定性探测报文之后,在本节点的空闲带宽不小于第一带宽的情况下,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
在首节点设备和中间节点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之后,被预留的带宽不能被其它业务占用,也无法再预留给其它业务。
其中,第一带宽可以理解为第一业务的流量通过目标Policy进行转发时所需占用的带宽大小的估计值,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检测到多个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该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因此,首节点设备或中间节点在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时,实质上是在当前未被占用、也未预留给其他业务的空闲带宽中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
具体的,SRv6网络中的一个中间节点可能会接收到多个确定性探测报文,这种情况下,中间节点可以根据确定性探测报文的接收顺序进行带宽预留。
作为一个示例,若图3中示出的P2先接收到了PE1通过SR Policy PE1_2发送的确定性探测报文,后接收到PE3通过SR Policy PE3_2发送的确定性探测报文,则P2先处理PE1发送的确定性探测报文,判断能否为PE1上的业务预留带宽,并在空闲带宽不小于该业务所需带宽时为该业务预留带宽,然后处理PE3发送的确定性探测报文,根据空闲带宽判断能否为PE3上的业务预留带宽。
步骤S403:判断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
若存在,则将第一业务切换至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一条目标Policy。
在通过一个目标Policy发送过确定性探测报文之后,首节点设备需要判断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是否均预留成功,即均为第一业务预留了第一带宽,若中间节点均为第一业务预留了第一带宽,则该目标Policy能够满足第一业务的带宽需求。
若一个目标Policy路径上的任一中间节点预留失败,即未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则可能任一中间节点的空闲带宽小于第一带宽,该目标Policy无法满足第一业务的带宽需求。
因此,首节点设备具体可以将第一业务切换至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一条目标Policy,在存在多个目标Policy的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情况下,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其中一条目标Policy将第一业务切换至该目标Policy。将第一业务切换至一个目标Policy,具体指将第一业务的流量切换至该目标Policy。
此外,在首节点设备需要通过多个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通过各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的机制和顺序,本发明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定。
作为一个示例,首节点设备可以同时针对多个目标Policy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并同时通过这些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多个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为第一业务预留带宽,从而首节点设备可以以较高的效率确定出可以用于承载第一业务的目标Policy。
作为另一个示例,首节点设备也可以依次通过各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在当前的目标Policy路径上的中间节点预留失败的情况下,再通过下一条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在当前的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情况下,则直接将第一业务切换至该目标Policy,以节约对SRv6网络中带宽的占用。
以图3为例,在首节点设备PE1检测到SR Policy PE1_3,不满足业务2的路径质量要求,而业务2对应的SR Policy PE1_1和SR Policy PE1_2满足业务2的路径质量需求时,PE1可以同时通过SR Policy PE1_1和SR Policy PE1_2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中间节点P1和P2为业务2预留带宽,然后判断SR Policy PE1_1和SR Policy PE1_2路径上的中间节点是否均预留成功,若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SRv6 Policy,则将业务2切换中其中一条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SRv6 Policy。PE1也可以先通过SR Policy PE1_2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若SR Policy PE1_2路径上的中间节点P2预留成功,则直接将业务2切换至SRPolicy PE1_2,若中间节点P2预留失败,再通过SR Policy PE1_1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使SR Policy PE1_1路径上的中间节点P1为业务2预留带宽,若中间节点P1预留成功,则将业务2切换至SR Policy PE1_1,若中间节点P1预留失败,则确定业务2选路失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对首节点设备判断任一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是否均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的具体方式进行限定。作为一个示例,可以在网络中部署分析器,中间节点可以在判断完本节点是否能够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之后,将预留结果上报给分析器,分析器基于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各中间节点上报的预留结果,分析目标Policy路径上的中间节点是否均预留成功,将分析结果下发给首节点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前述步骤S401中确定出的至少一个目标Policy,可以理解为基于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和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进行初步分析后认为可以用于转发第一业务的流量的SRv6 Policy。
但在将第一业务的流量切换至一条目标Policy之前,由首节点设备针对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并通过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在确定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的情况下,才将第一业务的流量切换至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一条目标Policy。
这个首节点设备针对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并通过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对目标Policy进行确定性校验。这一过程具体能够判断出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是否均剩余了充足的带宽用于第一业务的流量的传输,并在首节点设备和中间节点上对转发第一业务的流量所需的带宽进行了预留。
在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首节点设备和中间节点均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即目标Policy的确定性校验成功的情况下,认为目标Policy的路径能够满足第一业务的带宽需求。在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任一中间节点未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即目标Policy的确定性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则认为目标Policy的路径无法满足第一业务的带宽需求,从而可以将第一业务切换至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一条目标Policy。
下面结合图3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参见图3,假设初始情况下PE1上的业务1通过SR Policy PE1_1转发,业务2通过SR Policy PE1_3转发,PE3上的业务1通过SRPolicy PE3_1转发,业务2通过SR Policy PE3_3转发。
当P3到PE2的链路故障或路径质量劣化,PE1和PE3分别检测到SR Policy PE1_3和SR Policy PE3_3的路径质量不满足业务2的路径质量要求,且PE1将SR Policy PE1_2确定为业务2的目标Policy,PE2将SR Policy PE3_2确定为业务2的目标Policy的情况下。若中间节点P2剩余了1G带宽,并先为PE1上的业务2预留了0.8G的带宽,则此时P2仅剩余0.2G的带宽,无法再为PE2上的业务2预留0.8G的带宽,因此,仅PE1可以将业务2的流量切换至SRPolicy PE1_2,PE3无法将业务2的流量切换至SR Policy PE2_2,PE1和PE3不会对P2上的带宽进行抢占,进而导致P2到PE2的链路出现拥塞和丢包,从而规避了调度震荡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当首节点设备检测到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从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了满足路径质量要求的Policy集合,在对第一业务进行切换之前,先针对每一目标Policy,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并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第一带宽时,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然后判断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在对第一业务进行切换时,具体是将第一业务切换至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一条目标Policy。
在网络中有多个首节点设备均需对本节点上的业务的流量进行调度的情况下,由于中间节点会在接收到首节点设备发送的确定性探测报文之后,为对应首节点设备上的业务预留带宽,因此,中间节点为一个首节点设备上的业务预留的带宽将无法再预留给其它首节点设备上的业务。并且,在一个首节点设备确定出的目标Policy中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的情况下,该首节点设备上的第一业务才会被切换至其中一条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从而在调度业务流量的过程中,多个首节点设备不会对中间节点上的带宽进行抢占,间接实现不同首节点设备之间对业务流量的协同调度,规避了各首节点设备对业务的流量进行孤立调度的情况下,直接将不同首节点设备上的业务切换至新的SRv6 Policy后抢占带宽所导致的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劣化、对业务流量进行无效调度或错误调度,进而引发的调度震荡问题,提升了分布式流量调度的确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步骤S402,具体包括:
针对每一目标Policy,在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中首节点设备的出接口上,针对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并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所述第一带宽时,在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中中间节点的出接口上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
具体的,每个首节点设备或中间节点上可能具有多个接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节点设备或中间节点预留带宽时具体是在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出接口上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
结合图3进行示例性说明,假设PE1将SR Policy PE1_2确定为业务2的一条目标Policy,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为PE1->P2->PE2。首节点设备PE1具体有G1/0,G2/0和G3/0三个接口,PE1通过出接口G2/0与下一跳节点P2连接,因此,PE1在出接口G2/0上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中间节点P2具体有G1/0,G2/0和G3/0三个接口,且P2通过出接口G3/0与下一跳节点PE2连接,因此,P2在出接口G3/0上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
在实际应用中,将第一业务的流量切换至一条目标Policy之后,第一业务的流量具体会占用首节点设备在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出接口和中间节点在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出接口上的带宽,因此,在目标Policy的路径中首节点设备的出接口上,针对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并在目标Policy的路径中中间节点的出接口上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更符合实际的应用需求,基于此判断是否能够将第一业务的流量切换至目标Policy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规避调度震荡的效果更好。
此外,在通过一条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之前,首节点设备具体还可以判断该目标Policy路径中的出接口上的空闲带宽是否不小于第一带宽,若是,则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若否,则直接确定该目标Policy的确定性校验失败,不再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
以首节点设备依次对不同目标Policy进行确定性校验的情况为示例,若首节点设备在当前目标Policy路径中的出接口上的空闲带宽小于第一带宽,则确定当前目标Policy的确定性校验失败,从已经确定出的第一业务对应的Policy集合中选取另一条SRv6Policy作为新的目标Policy,对该目标Policy进行确定性校验,从而节约了对目标Policy进行确定性校验的时间,能够提升对流量进行分布式调度的效率。
以图3为例,假设PE1将SR Policy PE1_2确定为业务2的目标Policy,PE1先判断在SR Policy PE1_2的路径中的出接口G2/0上能否为业务2预留带宽,若不能在出接口G2/0上为业务2预留带宽,则不再通过SR Policy PE1_2发送确定性校验报文,而是可以直接将SRPolicy PE1_3确定为新的目标Policy,对SR Policy PE1_3进行确定性校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性探测报文中携带确定性校验字段,确定性校验字段包括业务ID字段、源路由器ID字段、宿路由器ID字段、业务带宽字段、保留时间字段和/或预留状态字段;
其中,业务ID字段,用于指示业务的类型;
源路由器ID字段,用于指示目标Policy的首节点;
宿路由器ID字段,用于指示目标Policy的尾节点;
业务带宽字段,用于指示目标Policy的路径的中间节点为业务预留的带宽大小;
保留时间字段,用于指示目标Policy的路径的中间节点为业务预留带宽的保留时间;
预留状态字段,用于指示目标Policy的路径的中间节点是否均为业务ID字段指示的业务预留带宽。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有多种业务流量进入一个首节点设备的入接口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对不同业务的流量进行区分,并通过业务ID字段内填充的业务ID对不同业务的流量进行标识,其中,业务ID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具体的,可以在首节点设备上预设匹配规则,基于匹配规则对首节点设备入接口上的流量的特征进行匹配,实现对不同业务的流量的识别。
作为一个示例,匹配规则可以为L3 ACL(Layer 3 Access Control List,L3层访问控制列表),应用组或L2(Layer 2)类型。其中,L3 ACL具体包括源IP(InternetProtocol,互联网协议)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类型和DSCP(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差分服务代码点);应用组具体通过深度报文识别匹配实现;L2类型具体包括源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目的MAC,L2协议,8021P(一种流量优先权控制标准)和VLAN ID(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ID,虚拟局域网ID)。
示例性的,业务ID字段具体可以为整数类型。
示例性的,源路由器ID字段具体可以为ipv6-address类型,其中填充有源路由器的IPv6地址,即源路由器在IPv6网络中的唯一性标识。
示例性的,宿路由器ID字段具体可以为ipv6-address类型,其中填充有宿路由器的IPv6地址,即宿路由器在IPv6网络中的唯一性标识。
业务带宽字段内填充的业务带宽大小,也可以理解为将业务的流量切换至目标Policy之后,在目标Policy的链路中需要占用的带宽大小的估计值,可以通过测量得到。
示例性的,业务带宽字段具体可以为Long(一种数据类型)类型,单位为bps(bitsper second,字节每秒)。
示例性的,保留时间字段具体可以为整数类型,单位为s(秒)。
其中,保留时间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限定,例如,在对各目标Policy依次进行确定性校验的情况下,可以将保留时间设为不小于探测周期×优选路径数的时长,其中,探测周期可以理解为对一个目标Policy进行确定性探测所需的时长,优选路径数即首节点设备上与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具有相同尾节点、且满足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的SRv6 Policy的总数。
具体的,当中间节点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的时间超过保留时间,这部分第一带宽将被释放。
示例性的,可以在预留状态字段中填充1来表征目标Policy的路径的中间节点均为业务预留了带宽,即带宽预留中,在预留状态字段中填充0来表征目标Policy的路径的任一中间节点未为业务预留带宽,即带宽预留失败。
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任一中间节点在接收到上一跳节点发送的确定性探测报文,判断本节点是否能够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之后,可以根据判断结果更新确定性探测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然后将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下一跳节点。
以图3为例,若PE1将SR Policy PE1_2确定为业务2的目标Policy,并为业务2预留了带宽,则通过SR Policy PE1_2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该确定性探测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表征预留成功,P2在接收到确定性探测报文之后,若不能为业务2预留带宽,则对确定性探测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进行更新,并将更新后的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PE2,此时确定性探测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表征预留失败。
作为一个示例,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可以在接收到确定性探测报文之后,更新在本地内容中记录的预留带宽数据表,示例性的,图3中示出的中间节点P2的预留带宽数据表可以如表1所示:
表1
参见表1,可以看出预留带宽数据表中具体记录了出接口名称、源路由器ID、宿路由器ID、业务ID、业务带宽大小、保留时间和预留状态。
结合图3,若PE1将SR Policy PE1_2确定为业务2的目标Policy,PE3将SR PolicyPE3_2确定为业务2的目标Policy,PE1发送的确定性探测报文通过路径PE1->P2->PE2传输,PE3发送的确定性探测报文通过路径PE3->P2->PE2传输。若PE1发送的确定性探测报文先到达P2,则P2能够在出接口G3/0上为业务2预留0.8G的带宽。因此在预留带宽数据表中记录了表1中第二行所示的信息,具体表征在出接口G3/0上为业务ID为2的业务,即业务2预留了800000000bps的带宽,且该业务的流量的源路由器ID为1::1,即PE1的IPv6地址,宿路由器ID为2::1,即PE2的IPv6地址,即该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首节点为PE1,尾节点为PE2。且P2为业务2预留该带宽的保留时间为3s,这部分带宽的预留状态为预留中。
在P2接收到PE1发送的确定性探测报文之后,P2又接收到了PE3发送的确定性探测报文,因此在预留带宽数据表中记录了表1中第三行所示的内容,具体含义可以参考前文中的描述。由于P2的出接口G3/0已经为PE1上的业务2预留了一部分带宽,空闲带宽不足以再为PE3上的业务2预留带宽,因此该条记录中的预留状态具体为预留失败,在带宽预留失败的情况下,可以删除预留带宽数据表中对应的记录,即可以删除表1中第三行中所记录的内容。
与之同理,首节点设备也可以在本地内存中维护自己的预留带宽数据表,示例性的,首节点设备PE1和PE3的预留带宽数据表可以分别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表3
承接前例,若图3所示的PE1将SR Policy PE1_1确定为业务2的目标Policy,PE1在该目标Policy路径上的出接口G1/0上为业务2预留带宽,因此在预留状态数据表中记录了如表2第二行所示的内容,具体含义可以参考前文对表1的说明。
若PE3将SR Policy PE3_1确定为业务2的目标Policy,PE3在该目标Policy路径上的出接口G1/0上为业务2预留带宽,因此在预留状态数据表中记录了如表3第二行所示的内容,具体含义可以参考前文对表1的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性探测报文中携带有确定性校验字段,且确定性校验字段包括业务ID字段、源路由器ID字段、宿路由器ID字段、业务带宽字段、保留时间字段和/或预留状态字段,因此,接收到确定性探测报文的中间节点可以基于确定性校验字段中填充的内容进行带宽预留,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的过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确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判断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的步骤,具体包括:
接收目标Policy的尾节点在接收到确定性探测报文后反馈的反向确定性报文,基于反向确定性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判断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
具体的,目标Policy的尾节点可以在接收到上一跳节点转发的确定性探测报文后,在该确定性探测报文中添加反向标识,获得反向确定性报文,并通过确定性探测报文的传输路径的反向路径将反向确定性报文返回至该目标Policy的首节点。
在首节点设备同时对多个目标Policy进行确定性校验的情况下,首节点设备可以接收到这些目标Policy返回的多个反向确定性报文,基于每一反向确定性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判断该反向确定性报文对应的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中间节点是否均预留成功,从而判断针对第一业务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
在首节点设备依次对不同目标Policy进行确定性校验的情况下,首节点设备则可以接收当前的目标Policy返回的反向确定性报文,基于该反向确定性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确定当前目标Policy路径上的中间节点是否均预留成功,若是,则直接将第一业务切换至当前目标Policy,若否,则对下一跳目标Policy进行确定性校验,直至确定出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或者第一业务对应的Policy集合中的SRv6 Policy均校验完成后仍未确定出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确定第一业务选路失败。
作为一个示例,若图3中的PE1将SR Policy PE1_1确定为目标Policy,PE1发送的确定性探测报文通过路径PE1->P1->PE2传输,PE2接收到确定性探测报文之后,在该报文中添加反向标识并发送该反向确定性报文,该反向确定性报文通过路径PE2->P1->PE1传输。
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接收到反向确定性报文后,可以通过其中的反向标识将其识别为反向确定性报文,从而反向确定性报文不会起到指示中间节点预留带宽的作用。
具体的,确定性探测报文在到达目标Policy的尾节点之前,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中间节点均根据本节点是否能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对其中的预留状态字段进行了更新,因此,首节点设备在接收到尾节点返回的反向确定性报文之后,可以根据反向确定性报文的预留状态字段中填充的内容判断目标Policy的中间节点是否均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
作为一个示例,为实现尾节点将反向确定性报文沿原路径返回目标Policy的首节点设备,可以要求该目标Policy使能BFD(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双向转发检测)探测。
具体的,现有的SRv6 Policy不会通过节点之间互相发送的消息来维持自身状态,因此,SRv6 Policy主要通过BFD探测来完成路径故障检测,且BFD探测的实现要求报文的发送路径与返回路径相一致。
针对一条转发路径,使能BFD探测的SRv6 Policy通常在首节点和尾节点分别配置有双向共路的两个SRv6 Policy,这两个SRv6 Policy的路径经过的节点一致,从而能够实现对该路径的BFD探测。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利用使能BFD探测的SRv6 Policy在尾节点处配置的反向SRv6 Policy,实现反向确定性报文的回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间节点本就会对确定性探测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进行更新,首节点设备通过目标Policy的尾节点返回的反向确定性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判断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对发出的确定性探测报文进行了复用,从而在判断针对第一业务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时具有更高的效率且能够节约计算资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性探测报文为携带确定性校验字段的IFIT报文。
具体的,为了保证SRv6网络中的业务的流量能够顺利转发并及时被调度,首节点设备通常会对配置于本节点的所有SRv6 Policy持续进行IFIT探测,获取这些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即,首节点设备会周期性地通过这些SRv6 Policy发送IFIT报文。
也就是说,SRv6网络中的首节点设备本就有通过SRv6 Policy周期性发送IFIT报文的需求。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在IFIT报文中扩展确定性校验字段,获得确定性探测报文。使得首节点设备发送的IFIT报文在能够用于探测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的基础上,还能够用于对目标Policy进行确定性校验。
具体的,在首节点设备将一个或多个SRv6 Policy确定为第一业务的目标Policy,并针对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之后,可以在下个周期的IFIT报文中添加确定性校验字段,通过对应的目标Policy发送添加确定性校验字段后的IFIT报文,即确定性探测报文,实现对于目标Policy的确定性校验。
作为一个示例,可以按照TLV(Tag-Length-Value,一种数据类型)的格式组织,在IFIT报文中扩展确定性校验字段。关于确定性校验字段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前文中的说明。
在这种情况下,前文中提及的探测周期,具体即首节点设备发送IFIT报文的周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IFIT报文中扩展确定性校验字段,获得能够用于对目标Policy进行确定性校验的确定性探测报文,对首节点设备在探测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过程中发送的IFIT报文进行了复用,能够简化生成并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的过程,节约路径中各节点处理报文的开销,从而提升对流量进行分布式调度时的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业务带宽字段中填充的第一带宽是根据第一业务的流量统计值确定的。
具体的,可以获取第一业务在当前SRv6 Policy下的流量统计值,获得第一带宽。
作为一个示例,可以开启首节点设备的Policy+业务ID流量统计功能,实时获取第一业务在当前SRv6 Policy下的流量TEClassBandwidth(业务流量带宽)。
值得注意的是,若第一业务切换至当前SRv6 Policy的时间小于采集周期,则将采集到的流量记为异常值,例如,可以将第一带宽记为-1,当采集到的流量为异常值时,不基于该流量统计值在目标Policy的路径中为第一业务预留带宽。
具体的,在第一业务的流量刚切换到当前的SRv6 Policy时,可能仅能够统计到第一业务的一部分流量,此时获得的第一带宽相较于实际值偏小,因此,可以将这种情况下获得的流量统计值确定为异常值,以剔除不准确的流量统计值。其中,采集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业务在当前SRv6 Policy中的流量统计值可以是通过首节点设备发送的IFIT报文获取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性探测报文的业务带宽字段中填充的第一带宽具体是第一业务的流量统计值,因此,该第一带宽更符合将第一业务的流量切换到目标Policy之后实际会占用的带宽,从而在基于该第一带宽对目标Policy进行确定性校验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规避调度震荡的效果更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检测到一个或多个第二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第二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且从第二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的第二业务的任一目标Policy与第一业务的一条目标Policy相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还包括:
针对第二业务预留第二带宽;
针对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相同的目标Policy,前述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所述第一带宽时,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的步骤,具体包括:
通过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相同的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第一带宽和/或第二带宽时,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和/或为第二业务预留第二带宽;
在为第一业务和/或第二业务预留带宽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针对第二业务,判断第二业务对应的目标Policy中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若是,将第二业务切换至该目标Policy。
在实际应用中,首节点设备可能同时检测到多个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对应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且针对多个业务确定的目标Policy中存在相同的目标Policy,此时首节点设备需要在一条目标Policy上针对多个业务进行确定性校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节点设备可以利用同一确定性探测报文对一个目标Policy上的多个业务进行确定性校验,下面以第一业务和一个或多个第二业务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其中,在首节点设备检测到第二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不满足第二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确定第二业务对应的Policy集合以及对第二业务的目标Policy进行确定性校验的过程可以参考本申请前述实施例中对第一业务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当首节点设备检测到一个或多个第二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对应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且从第二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的第二业务的任一目标Policy与第一业务的一条目标Policy相同,并依次为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预留带宽之后,在针对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相同的目标Policy进行确定性校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同一条确定性探测报文,这条确定性探测报文能够指示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空闲带宽不小于第一带宽和/或第二带宽时,依次为第一业务和/或第二业务预留带宽,在该目标Policy上同时实现针对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的确定性校验。
示例性的,确定性探测报文中具体可以携带多组确定性校验字段,每组确定性校验字段对应一个待校验的业务。具体的,若需要在同一个目标Policy上针对n个业务进行确定性校验,则确定性探测报文中包括n组确定性校验字段,其中,n的最大值,即能够在一个目标Policy上同时进行确定性校验的业务的最大数量,可以根据节点设备的性能和网络情况进行配置。关于确定性校验字段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前文中的说明。
作为一个示例,若需要在同一个目标Policy上针对n个业务进行确定性校验,具体可以在下一周期的IFIT报文中添加n组确定性校验字段。
结合图3,若首节点设备同时将SR Policy PE1_2确定为第一业务的目标Policy和第二业务的目标Policy,PE1需要在SR Policy PE1_2上同时针对业务1和业务2进行确定性校验,则可以在下一周期的IFIT报文中添加业务1对应的确定性校验字段和业务2对应的确定性校验字段,通过SR Policy PE1_2发送该确定性校验字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首节点设备需要在同一个目标Policy上针对第一业务和一个或多个第二业务进行确定性校验,可以通过在该目标Policy上发送一条确定性探测报文来指示中间节点在空闲带宽不小于第一带宽和/或第二带宽时,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和/或为第二业务预留第二带宽,从而实现在同一个目标Policy上对多个业务同时进行确定性校验,而不需要通过该目标Policy依次发送多个确定性探测报文对这些业务分别进行确定性校验。能够减少中间节点处理报文的开销,并提高在目标Policy上进行确定性校验的效率,提升对流量进行分布式调度时的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将第一业务切换至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一条目标Policy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第一业务的颜色Color值优先级次序和目标Policy的Color值,从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中确定一条优先级最高的目标Policy,将第一业务切换至该目标Policy。
具体的,每个业务均可配置一组Color值优先级次序,基于这一组Color值优先级次序以及每个目标Policy的Color值,可以确定出第一业务对应的多个目标Policy的优先级次序。
在首节点设备同时对多个目标Policy进行确定性校验的情况下,具体可能确定出多个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在将第一业务切换至其中一条目标Policy时,具体是将第一业务切换至其中具有最高优先级的一条目标Policy。
以图3为示例,在首节点设备PE1检测到SR Policy_PE1_3不满足业务2的路径质量需求,并将SR Policy_PE1_1和SR Policy_PE1_2确定为业务2的目标Policy时,可以同时对SR Policy_PE1_1和SR Policy_PE1_2进行确定性校验,若SR Policy_PE1_1和SR Policy_PE1_2上的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由于业务2对应的Color值优先级次序具体为Color 3>Color 2>Color 1,且Policy_PE1_1和SR Policy_PE1_2的Color值分别为2和1,SR Policy_PE1_2的优先级最高,因此可以将业务2切换至SR Policy_PE1_2。
在首节点设备依次对多个目标Policy进行确定性校验的情况下,则可以按照目标Policy的优先级次序依次对目标Policy进行确定性校验。
从而,当首节点设备检测到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首先从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满足路径质量要求且具有最高优先级的SRv6 Policy作为目标Policy,针对该目标Policy进行确定性校验。若该目标Policy的确定性校验失败,则可以从首节点设备的SRv6 Policy集合中其它未经确定性校验的SRv6 Policy中选择满足路径质量要求且具有最高优先级的SRv6 Policy作为新的目标Policy,对新的目标Policy进行确定性校验。
以图3为示例,在首节点设备PE1检测到SR Policy_PE1_3不满足业务2的路径质量需求,并将SR Policy_PE1_1和SR Policy_PE1_2确定为业务2的目标Policy时,通过前文中的描述可知SR Policy_PE1_2的优先级高于SR Policy_PE1_1,因此,PE1可以先对SRPolicy_PE1_2进行确定性校验,在SR Policy_PE1_2的确定性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再对SRPolicy_PE1_1进行确定性校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对第一业务进行切换时,具体是根据第一业务的Color值优先级次序以及目标Policy的Color值,将第一业务切换至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且具有最高优先级的一条目标Policy,从而,在有多个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情况下,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第一业务的流量会被优先切换至具有较高优先级的SRv6 Policy,因此,能够在规避调度震荡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满足不同业务的业务需求。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该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具体应用于SRv6网络中的中间节点设备,参见图5,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接收第一业务的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上一跳节点发送的确定性探测报文;目标Policy为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时,首节点设备从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的满足路径质量要求的SRv6Policy;确定性探测报文中包括预留状态字段,预留状态字段用于指示确定性探测报文在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途经节点是否均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
步骤S502:基于确定性探测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判断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上游节点是否均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若否,执行步骤S503,若是,执行步骤S504。
步骤S503:将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
步骤S504:在空闲带宽不小于第一带宽的情况下,在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出接口上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并将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在空闲带宽小于第一带宽的情况下,更新确定性探测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将更新后的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
其中,目标Policy以及确定性探测报文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前文中应用于首节点设备的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
具体的,通过目标Policy进行传输的确定性校验字段中包括预留状态字段,且预留状态字段具体用于指示确定性探测报文在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途经节点是否均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中间节点可以基于该字段判断是否需要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以及是否需要对该字段进行更新。
在中间节点接收到上一跳节点发送的确定性探测报文之后,若其中的预留状态字段表征该目标Policy路径中的任一中间节点未为第一业务预留带宽,则无论后续节点是否为第一第一业务预留带宽,该目标Policy的确定性校验都会失败,因此无需为第一业务预留带宽,可以直接将该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
若其中的预留状态字段表征该目标Policy路径中的中间节点均为第一业务预留带宽,则在空闲带宽不小于第一带宽的情况下,在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出接口上为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并将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在空闲带宽小于第一带宽的情况下,更新确定性探测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将更新后的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
作为一个示例,若第一业务的某一目标Policy的路径具体为PE4->P4->P5->PE6,且预留状态字段中填充1表征确定性探测报文在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途经节点均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填充0表征确定性探测报文在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任一途经节点未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在PE4的空闲带宽不小于第一带宽的情况下,PE4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此时确定性探测报文的预留状态字段内填充1,下一跳节点P4在接收到该确定性探测报文后,确定需要为第一业务预留带宽,在空闲带宽不小于第一带宽时为第一业务预留带宽,并将该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下一跳节点P5;在空闲带宽小于第一带宽时,则需要将该确定性探测报文的预留状态字段中填充的1更新为0,再将更新后的确定性探测报文发送给P5,P5在接收到该确定性探测报文时确定不再需要为第一业务预留带宽,而是直接将该报文发送至下一跳节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SRv6网络中的中间节点具体是基于上一跳节点发送的确定性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判断是否需要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并在需要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的情况下根据本节点的预留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对预留状态字段进行更新,使得在目标Policy上进行的确定性校验过程具有较高的效率及准确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还包括:
接收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尾节点在接收到确定性探测报文后反馈的反向确定性报文,基于反向确定性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判断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中间节点是否均为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
若否,在已经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的情况下,释放第一带宽;
若是,在针对第一业务切换目标Policy之后,释放为第一业务预留的第一带宽。
具体的,在目标Policy的路径中可能会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且目标Policy的路径中每个节点上空闲带宽可能不同,从而在各节点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路径中前半程的节点为第一业务预留了第一带宽,但后半程的节点未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的情况。因此,为了避免目标Policy的路径上前半程的节点预留的第一带宽对其它业务流量的正常传输造成影响,在中间节点设备接收到反向确定性报文之后,若反向确定性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表征任一中间节点未预留第一带宽,则已经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的中间节点设备可以释放这部分第一带宽,并在本地的预留带宽数据表中删除对应的记录。
作为一个示例,若第一业务的某一目标Policy的路径具体为PE4->P4->P5->PE6,若P4为第一业务预留了第一带宽,而P5上的空闲带宽小于第一带宽,则P5为第一业务预留带宽失败,此时PE6返回的反向确定性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具体表征该Policy的路径中的任一中间节点未为第一业务预留带宽,因此,P4在接收到该条反向确定性报文之后可以释放为第一业务预留的第一带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设备在接收到尾节点返回的反向确定性报文之后,若反向确定性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表征任一中间节点未预留第一带宽,在该节点预留了第一带宽的情况下,释放这部分带宽,从而能够在对目标Policy进行确定性校验的基础上,保证路径中的带宽利用率,避免对其它业务流量的正常传输造成影响。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该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具体应用于SRv6网络中的尾间节点设备,参见图6,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接收到目标Policy路径中的首节点设备通过目标Policy发送的确定探测报文后,在确定性探测报文中添加反向标识,获得反向确定性报文;目标Policy为所述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时,首节点设备从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的满足路径质量要求的SRv6 Policy。
步骤S602:通过目标Policy的路径返回反向确定性报文,反向确定性报文用于向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上游节点通告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中间节点是否均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
其中,目标Policy以及确定性探测报文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前文中应用于首节点设备的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
具体的,确定性探测报文中包含预留状态字段,尾节点设备添加的反向标识用于使目标Policy路径中的上游节点可以将该报文识别为反向确定性报文,从而基于其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判断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中间节点是否均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间节点本就会对确定性探测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进行更新,尾节点设备通过在确定性探测报文中添加反向标识并返回获得的反向确定性报文,实现向目标Policy中的上游节点通告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中间节点是否均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对确定性探测报文进行了复用,使得首节点设备判断针对第一业务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时具有更高的效率且能够节约计算资源。
基于同一种发明构思,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流量调度装置,该装置应用于SRv6网络中的首节点设备。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
选择模块701,用于当检测到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从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满足路径质量要求的Policy集合; Policy集合包含至少一个目标Policy;
预留模块702,用于针对每一目标Policy,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并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第一带宽时,为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
第一判断模块703,用于判断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
切换模块704,用于若第一判断模块703的判断结果为存在,则将所述第一业务切换至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一条目标Policy。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流量调度装置,当首节点设备检测到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从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了满足路径质量要求的Policy集合,在对第一业务进行切换之前,先针对每一目标Policy,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并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第一带宽时,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然后判断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在对第一业务进行切换时,具体是将第一业务切换至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一条目标Policy。
在网络中有多个首节点设备均需对本节点上的业务的流量进行调度的情况下,由于中间节点会在接收到首节点设备发送的确定性探测报文之后,为对应首节点设备上的业务预留带宽,因此,中间节点为一个首节点设备上的业务预留的带宽将无法再预留给其它首节点设备上的业务。并且,在一个首节点设备确定出的目标Policy中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的情况下,该首节点设备上的第一业务才会被切换至其中一条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从而在调度业务流量的过程中,多个首节点设备不会对中间节点上的带宽进行抢占,间接实现不同首节点设备之间对业务流量的协同调度,规避了各首节点设备对业务的流量进行孤立调度的情况下,直接将不同首节点设备上的业务切换至新的SRv6 Policy后抢占带宽所导致的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劣化、对业务流量进行无效调度或错误调度,进而引发的调度震荡问题,提升了分布式流量调度的确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性探测报文中携带确定性校验字段,确定性校验字段包括业务ID字段、源路由器ID字段、宿路由器ID字段、业务带宽字段、保留时间字段和/或预留状态字段;
其中,业务ID字段,用于指示业务的类型;
源路由器ID字段,用于指示目标Policy的首节点;
宿路由器ID字段,用于指示目标Policy的尾节点;
业务带宽字段,用于指示目标Policy的路径的中间节点为业务预留的带宽大小;
保留时间字段,用于指示目标Policy的路径的中间节点为业务预留带宽的保留时间;
预留状态字段,用于指示目标Policy的路径的中间节点是否均为业务ID字段指示的业务预留带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判断模块703,具体用于:
接收目标Policy的尾节点在接收到确定性探测报文后反馈的反向确定性报文,基于反向确定性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判断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业务带宽字段中填充的第一带宽是根据第一业务的流量统计值确定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性探测报文为携带确定性校验字段的IFIT报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预留模块702,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目标Policy,在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中首节点设备的出接口上,针对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并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所述第一带宽时,在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中中间节点的出接口上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选择模块701包括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第一业务的颜色Color值优先级次序和目标Policy的Color值,从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中确定一条优先级最高的目标Policy,将第一业务切换至该目标Policy。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选择模块701检测到一个或多个第二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第二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且从第二业务对应的SRv6Policy中选择的第二业务的任一目标Policy与第一业务的一条目标Policy相同;
选择模块701还用于:
针对第二业务预留第二带宽;
针对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相同的目标Policy,预留模块702具体用于:
通过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相同的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第一带宽和/或第二带宽时,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和/或为第二业务预留第二带宽;
切换模块704还用于:
针对第二业务,判断第二业务对应的目标Policy中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若是,将第二业务切换至该目标Policy。
基于同一种发明构思,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流量调度装置,该装置应用于SRv6网络中的中间节点设备。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第一业务的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上一跳节点发送的确定性探测报文;目标Policy为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时,首节点设备从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的满足路径质量要求的SRv6 Policy;确定性探测报文中包括预留状态字段,预留状态字段用于指示确定性探测报文在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途经节点是否均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
第二判断模块802,用于基于确定性探测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判断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上游节点是否均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
转发模块803,用于若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否,将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若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在空闲带宽不小于第一带宽的情况下,在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出接口上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并将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在空闲带宽小于第一带宽的情况下,更新确定性探测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将更新后的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SRv6网络中的中间节点具体是基于上一跳节点发送的确定性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判断是否需要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并在需要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的情况下根据本节点的预留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对预留状态字段进行更新,使得在目标Policy上进行的确定性校验过程具有较高的效率及准确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接收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尾节点在接收到确定性探测报文后反馈的反向确定性报文,基于反向确定性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判断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中间节点是否均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
释放模块,用于若第三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否,在已经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的情况下,释放第一带宽;若第三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在针对第一业务切换目标Policy之后,释放为第一业务预留的第一带宽。
基于同一种发明构思,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流量调度装置,该装置应用于SRv6网络中的尾节点设备。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
添加模块901,用于接收到目标Policy路径中的首节点设备通过目标Policy发送的确定探测报文后,在确定性探测报文中添加反向标识,获得反向确定性报文;目标Policy为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时,首节点设备从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的满足路径质量要求的SRv6 Policy。
返回模块902,用于通过目标Policy的路径返回反向确定性报文,反向确定性报文用于向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上游节点通告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中间节点是否均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间节点本就会对确定性探测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进行更新,尾节点设备通过在确定性探测报文中添加反向标识并返回获得的反向确定性报文,实现向目标Policy中的上游节点通告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中间节点是否均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对确定性探测报文进行了复用,使得首节点设备判断针对第一业务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时具有更高的效率且能够节约计算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0所示,包括处理器101、通信接口102、存储器103和通信总线104,其中,处理器101,通信接口102,存储器103通过通信总线1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1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101,用于执行存储器1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当检测到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从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满足路径质量要求的Policy集合;Policy集合包含至少一个目标Policy;
针对每一目标Policy,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并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第一带宽时,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判断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
若存在,则将第一业务切换至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一条目标Policy。
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 (SSD))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分布式流量调度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于IPv6的段路由SRv6网络中的首节点设备,包括:
当检测到第一业务的当前基于IPv6的段路由策略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从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满足所述路径质量要求的Policy集合;所述Policy集合包含至少一个目标Policy;
针对每一所述目标Policy,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并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所述第一带宽时,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
判断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
若存在,则将所述第一业务切换至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一条目标Policy。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中携带确定性校验字段,所述确定性校验字段包括业务ID字段、源路由器ID字段、宿路由器ID字段、业务带宽字段、保留时间字段和/或预留状态字段;
其中,所述业务ID字段,用于指示业务的类型;
所述源路由器ID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目标Policy的首节点;
所述宿路由器ID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目标Policy的尾节点;
所述业务带宽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的中间节点为业务预留的带宽大小;
所述保留时间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的中间节点为业务预留带宽的保留时间;
所述预留状态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的中间节点是否均为所述业务ID字段指示的业务预留带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Policy的尾节点在接收到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后反馈的反向确定性报文,基于所述反向确定性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判断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带宽字段中填充的所述第一带宽是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流量统计值确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为携带所述确定性校验字段的随流检测IFIT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每一所述目标Policy,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并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所述第一带宽时,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的步骤,包括:
针对每一所述目标Policy,在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中所述首节点设备的出接口上,针对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并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所述第一带宽时,在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中所述中间节点的出接口上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业务切换至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一条目标Policy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业务的颜色Color值优先级次序和所述目标Policy的Color值,从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中确定一条优先级最高的目标Policy,将所述第一业务切换至该目标Policy。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检测到一个或多个第二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所述第二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且从所述第二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的所述第二业务的任一目标Policy与所述第一业务的一条目标Policy相同;
所述方法还包括:针对所述第二业务预留第二带宽;
针对所述第一业务和所述第二业务相同的目标Policy,所述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所述第一带宽时,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业务和所述第二业务相同的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所述第一带宽和/或所述第二带宽时,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和/或为所述第二业务预留所述第二带宽;
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所述第二业务,判断所述第二业务对应的目标Policy中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若是,将所述第二业务切换至该目标Policy。
9.一种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SRv6网络中的中间节点设备,包括:
接收第一业务的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上一跳节点发送的确定性探测报文;所述目标Policy为所述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时,首节点设备从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的满足所述路径质量要求的SRv6Policy;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中包括预留状态字段,所述预留状态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在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途经节点是否均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
基于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判断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上游节点是否均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
若否,将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
若是,在空闲带宽不小于所述第一带宽的情况下,在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出接口上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并将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在空闲带宽小于所述第一带宽的情况下,更新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将更新后的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尾节点在接收到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后反馈的反向确定性报文,基于所述反向确定性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判断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中间节点是否均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
若否,在已经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的情况下,释放所述第一带宽;
若是,在针对所述第一业务切换所述目标Policy之后,释放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的所述第一带宽。
11.一种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SRv6网络中的尾节点设备,包括:
接收到目标Policy路径中的首节点设备通过所述目标Policy发送的确定性探测报文后,在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中添加反向标识,获得反向确定性报文;所述目标Policy为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时,首节点设备从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的满足所述路径质量要求的SRv6 Policy;
通过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返回所述反向确定性报文,所述反向确定性报文用于向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上游节点通告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中间节点是否均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
12.一种分布式流量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SRv6网络中的首节点设备,包括:
选择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第一业务的当前基于IPv6的段路由策略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从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满足所述路径质量要求的Policy集合;所述Policy集合中包含至少一个目标Policy;
预留模块,用于针对每一所述目标Policy,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并通过该目标Policy发送确定性探测报文,以使该目标Policy的路径上的中间节点在确定空闲带宽不小于所述第一带宽时,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存在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目标Policy;
切换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存在,则将所述第一业务切换至中间节点均预留成功的一条目标Policy。
13.一种分布式流量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SRv6网络中的中间节点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业务的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上一跳节点发送的确定性探测报文;所述目标Policy为所述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时,首节点设备从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的满足所述路径质量要求的SRv6 Policy;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中包括预留状态字段,所述预留状态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在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途经节点是否均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判断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上游节点是否均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
转发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否,将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若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在空闲带宽不小于所述第一带宽的情况下,在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出接口上为所述第一业务预留所述第一带宽,并将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在空闲带宽小于所述第一带宽的情况下,更新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中的预留状态字段,将更新后的确定性探测报文转发至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
14.一种分布式流量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SRv6网络中的尾节点设备,包括:
添加模块,用于接收到目标Policy路径中的首节点设备通过所述目标Policy发送的确定性探测报文后,在所述确定性探测报文中添加反向标识,获得反向确定性报文;所述目标Policy为第一业务的当前SRv6 Policy的路径质量不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路径质量要求时,首节点设备从第一业务对应的SRv6 Policy中选择的满足所述路径质量要求的SRv6Policy;
返回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返回所述反向确定性报文,所述反向确定性报文用于向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上游节点通告所述目标Policy的路径中的中间节点是否均为第一业务预留第一带宽。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8,或9-10或11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8,或9-10或11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CN202310572187.1A 2023-05-18 2023-05-18 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63195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72187.1A CN116319549B (zh) 2023-05-18 2023-05-18 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72187.1A CN116319549B (zh) 2023-05-18 2023-05-18 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9549A CN116319549A (zh) 2023-06-23
CN116319549B true CN116319549B (zh) 2023-08-18

Family

ID=86785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72187.1A Active CN116319549B (zh) 2023-05-18 2023-05-18 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1954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2427A (zh) * 2020-10-28 2021-02-26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分段路由的流量工程实现方法、装置及控制器
CN113810442A (zh) * 2020-06-16 2021-12-1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资源预留的方法、装置、终端及节点设备
CN113839870A (zh) * 2020-06-24 2021-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径创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205282A (zh) * 2021-12-08 2022-03-1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SRv6 Policy的调度方法、系统、路由器和控制器
WO2022066199A1 (en) * 2020-09-28 2022-03-3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Conditional routing delivery in a compromised network
CN114650242A (zh) * 2020-12-21 2022-06-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16566A1 (zh) * 2021-08-13 2023-02-1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网络节点
WO2023040698A1 (zh) * 2021-09-18 2023-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径调整方法、路由设备、存储介质
CN115941623A (zh) * 2021-08-13 2023-04-0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网络节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57757B2 (en) * 2021-09-30 2023-09-12 Ciena Corporation Handling bandwidth reservations with segment routing and centralized PCE under real-time topology change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0442A (zh) * 2020-06-16 2021-12-1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资源预留的方法、装置、终端及节点设备
CN113839870A (zh) * 2020-06-24 2021-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径创建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1258823A1 (zh) * 2020-06-24 2021-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径创建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2066199A1 (en) * 2020-09-28 2022-03-3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Conditional routing delivery in a compromised network
CN112422427A (zh) * 2020-10-28 2021-02-26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分段路由的流量工程实现方法、装置及控制器
CN114650242A (zh) * 2020-12-21 2022-06-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16566A1 (zh) * 2021-08-13 2023-02-1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网络节点
CN115941623A (zh) * 2021-08-13 2023-04-0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网络节点
WO2023040698A1 (zh) * 2021-09-18 2023-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径调整方法、路由设备、存储介质
CN114205282A (zh) * 2021-12-08 2022-03-1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SRv6 Policy的调度方法、系统、路由器和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9549A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12760B (zh) 基于SDN保障业务QoS的路由方法
CN100596102C (zh) 最小化路径抢占代价的标签交换路径建立方法
US8040901B1 (en) Packet queueing within ring networks
US11722407B2 (en)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890994B (zh) 一种报文转发路径的确定方法、设备和系统
US8493869B2 (en) Distributed constraints-based inter-domain 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CN110177054B (zh) 一种端口队列调度方法、装置、网络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CN112532518B (zh) 一种段路由策略的路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3411834A (zh)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348630A (zh) 用于在组播网络中控制选择的方法
CN111726293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173766B (zh) 一种基于差异化QoS的多业务分层拓扑路由方法
WO2021244247A1 (zh) 转发数据报文的方法、网络节点、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132225A (zh) 路径选择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220124023A1 (en) Path Switch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9088822B (zh) 数据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166848A (zh) 选择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旁路隧道的方法及节点
CN114079625A (zh) 数据中心中的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143066A (zh) 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节点设备和系统
CN116319549B (zh) 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US11153214B2 (en) In service flow capability update in guaranteed bandwidth multicast network
CN104917677A (zh) 数据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245724A (zh) 基于虚拟交换机部署的sdn负载均衡路由方法
CN116112423A (zh) 一种路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644122A (zh) 资源共享方法、网络节点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