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18318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18318A
CN116318318A CN202111571536.5A CN202111571536A CN116318318A CN 116318318 A CN116318318 A CN 116318318A CN 202111571536 A CN202111571536 A CN 202111571536A CN 116318318 A CN116318318 A CN 116318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tellite
area
terminal equipment
satellite type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715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宇
乔云飞
陈莹
孔垂丽
王晓鲁
王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715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1831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4023 priority patent/WO202311633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318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83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21Systems of inter linked satellites, i.e. inter satellite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以期降低不同类型的卫星之间的干扰。该方法为: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终端设备根据该卫星类型确定是否接入覆盖第一区域的网络设备。通过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来判断是否可以接入网络设备,能够使得终端设备接入的网络设备的类型是与第一区域的卫星类型是一致的,终端设备只能接入一种卫星类型。当多种类型的卫星复用同一频率时,终端设备可能会在第一区域接收到多种类型的卫星的信号,通过上述方法,终端设备只能接入与第一区域的卫星类型一致的卫星,从而避免了同频干扰的问题,提高通信质量。另一方面,不同卫星类型可以复用相同的带宽,从而可以提升频谱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卫星网络的发展,卫星网络总体呈现超密、异构的趋势。卫星网络的规模从铱星星座的66颗发展到一网星座的720颗,并最终延展到12000+的星链(Starlink)超密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星座。其次,卫星网络呈现异构特性,从传统的单层通信网络发展到多层通信网络,通信卫星网络的功能也趋向复杂化、多样化,逐渐兼容并支持导航增强、对地观测、多维信息在轨处理等功能。
卫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卫星之间由于相对运动速度大难以直接建立星间通信链路,协同比较困难,从而无法进行实时干扰协调。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以期降低不同类型的卫星之间的干扰。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非陆地网络NTN,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位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芯片系统或者电路,该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类型确定是否接入覆盖所述第一区域的网络设备。通过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来判断是否可以接入该网络设备,能够使得终端设备接入的网络设备的类型是与第一区域的卫星类型是一致的,终端设备只能接入一种卫星类型。当多种类型的卫星复用同一频率时,终端设备可能会在第一区域接收到多种类型的卫星的信号,通过上述方法,终端设备只能接入与第一区域的卫星类型一致的卫星发射的信号,从而可避免同频干扰的问题,提高了通信质量。另一方面,不同卫星类型可以复用相同的带宽,从而可以提升频谱利用率。
结合第一方面,以下提供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的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一: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区域接收广播消息,广播消息包括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的信息。该实现方式通过显示信息指示卫星类型。
实现方式二: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区域接收广播消息。终端设备根据广播消息的极化方向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或者,广播消息中包括第一极化方向的指示信息,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极化方向的指示信息,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其中,多个极化方向与多个卫星类型具有一一对应关系。通过极化方向来确定卫星类型,能够节省指示卫星类型的开销。
实现方式三:终端设备在第一区域接收第一同步广播信号块SSB,终端设备根据第一SSB占用的频点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其中,一个或多个SSB的频点与一个或多个卫星类型具有对应关系。例如,一个卫星类型可能对应一个或多个频点。根据频点与卫星类型的对应关系来确定卫星类型,能够节省指示卫星类型的开销。
实现方式四: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轨道编号的奇偶性,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其中,卫星轨道编号的奇偶性与卫星类型具有对应关系。根据卫星轨道编号的奇偶性与卫星类型的对应关系来确定卫星类型,能够节省指示卫星类型的开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还可以获取第一区域的指示信息,第一区域的指示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多项的组合:第一区域的序号、第一SSB的索引、或第一频点的信息。该第一区域的指示信息也可以携带于广播消息中。根据第一区域的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卫星类型与第一区域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还可以获取第一时间段的信息,所述第一时间段为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的有效时间。针对卫星类型设置有效时间,可以灵活改变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卫星类型确定是否接入所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终端设备确定覆盖所述第一区域的网络设备的第一卫星类型;若第一卫星类型与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相同,则终端设备确定接入网络设备;或者,若第一卫星类型与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不同,则终端设备确定不接入网络设备。这样在第一区域终端设备的服务卫星只能是一种类型的卫星,因此不会在第一区域内造成同频干扰的问题。
可选的,卫星类型可包括升轨卫星或降轨卫星。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非陆地网络NTN,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位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芯片系统或者电路,该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终端设备接入服务卫星,服务卫星的类型为第一卫星类型;终端设备对第二卫星类型的卫星进行测量,获得测量结果;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测量结果满足测量事件时,向所述服务卫星上报所述测量事件对应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用于触发所述服务卫星与所述第二卫星类型的卫星进行干扰协同。这样,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星间测量事件,实现不同类型的卫星之间按需进行的干扰管理,提供干扰管理的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测量事件包括:在设定时间段内所述第二卫星类型的卫星的信号质量高于设定门限。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非陆地网络NTN,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位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芯片系统或者电路,该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终端设备获取电子围栏的信息;终端设备根据电子围栏的信息执行通信失败恢复流程或随机接入流程。由于电子围栏的存在,终端设备会检测到链路失败,并执行相应的随机接入流程实现通信失败恢复,但在电子围栏区域,终端设备大概率无法重新接入到原先的网络。终端设备通过根据电子围栏的信息执行通信失败恢复流程或随机接入流程,就不会在电子围栏区域重复发起通信失败恢复流程,从而节省开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电子围栏的信息执行通信失败恢复流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终端设备在电子围栏对应的第一区域发生通信链路失败时,在所述电子围栏对应的第一时间段内保持静默。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电子围栏的信息,在第一时间段内在不可用频段保持静默,不再发起通信失败恢复流程,能够节省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电子围栏的信息执行随机接入流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终端设备在电子围栏对应的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之前,向可用频点对应的第二区域进行切换。这样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提前切换,保持通信正常,提高通信质量。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非陆地网络NTN,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位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芯片系统或者电路,该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终端设备确定网络设备覆盖的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信息,根据该卫星信息确定是否接入该网络设备。其中,该卫星信息可以包括网络设备是否允许终端设备接入的信息。当多个卫星复用同一频率时,终端设备可能会在第一区域接收到多个卫星的信号,通过指示第一区域是否允许终端设备接入,终端设备只能接入允许终端设备接入的卫星,从而避免了同频干扰的问题,提高了通信质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若该卫星信息指示网络设备允许终端设备接入,则终端设备确定接入网络设备;或者,若该卫星信息指示网络设备不允许终端设备接入,则终端设备确定不接入网络设备。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应用于非陆地网络NTN,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各方面和各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的功能。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和处理器,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例如数据或信号的收发。示例性的,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其它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节点。处理器用于调用一组程序、指令或数据,执行上述各方面或各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调用的程序、指令或数据。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或数据时,可以实现上述各方面或各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描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各方面和各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上述各方面和各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上述各方面和各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各方面和各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上述第五方面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可以参照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描述,重复之处不予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陆地网络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NTN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5G卫星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卫星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跳波束通信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干扰协调方案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通信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卫星星座同频复用场景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测量事件的卫星间协同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通信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和装置是基于同一技术构思的,由于方法及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中所涉及的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第三”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还可以应用于第五代(5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例如5G新空口(new radio,NR);或应用于未来的各种通信系统,例如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陆地网络通信系统,也可以应用于非陆地网络(NTN)通信系统。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适用的一种可能的陆地网络通信系统的架构。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01~终端设备106。应理解,该通信系统100中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从功能上划分的软件或者以上二者的结合。此外,终端设备104~终端设备106也可以组成一个通信系统,例如终端设备105可以发送下行数据给终端设备104或终端设备106。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其他设备或网元通信。网络设备110可以向终端设备101~终端设备106发送下行数据,也可以接收终端设备101~终端设备106发送的上行数据。当然,终端设备101~终端设备106也可以向网络设备110发送上行数据,也可以接收网络设备110发送的下行数据。
网络设备110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的节点,又可以称为基站,还可以称为RAN节点(或设备)。目前,一些接入网设备101的举例为:gNB/NR-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或5G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可能的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网络设备110还可以是其他具有网络设备功能的设备,例如,网络设备110还可以是D2D通信中担任网络设备功能的设备。网络设备110还可以是未来可能的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
终端设备101~终端设备106,又可以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也可以是物联网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01~终端设备106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终端设备101~终端设备106可以是:手机(mobile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车载设备(例如,汽车、自行车、电动车、飞机、船舶、火车、高铁等)、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家居设备(例如,冰箱、电视、空调、电表等)、智能机器人、车间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或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飞行设备(例如,智能机器人、热气球、无人机、飞机)等。终端设备101~终端设备106还可以是其他具有终端功能的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01~终端设备106还可以是D2D通信中担任终端功能的设备。
基于图1所示的陆地网络通信系统架构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NTN通信系统。NTN包括卫星网络、高空平台和无人机等节点,具有全球覆盖、远距离传输、组网灵活、部署方便和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显著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海上通信、定位导航、抗险救灾、科学实验、视频广播和对地观测等多个领域。地面5G网络和卫星网络等相互融,取长补短,共同构成全球无缝覆盖的海、陆、空、天、地一体化综合通信网,满足用户无处不在的多种业务需求。本申请实施例中NTN通信以卫星通信为例,或者说NTN通信系统以卫星系统为例。如图2所示,NTN通信系统中包括卫星201和终端设备202。终端设备202的解释可以参照上述终端设备101~终端设备106的相关描述。卫星201还可以称为高空平台、高空飞行器、或卫星基站。将NTN通信系统与陆地网络通信系统联系来看,可以将卫星201看作陆地网络通信系统架构中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卫星201向终端设备202提供通信服务,卫星201还可以连接到核心网设备。网络设备201具有的结构和功能也可以参照上述对网络设备201的描述。卫星201和终端设备202之间的通信方式也可以参照上述图1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5G为例,一种5G卫星通信系统架构如图3所示。地面终端设备通过5G新空口接入网络,5G基站部署在卫星上,并通过无线链路与地面的核心网相连。同时,在卫星之间存在无线链路,完成基站与基站之间的信令交互和用户数据传输。图3中的设备和接口的说明如下:
5G核心网:用户接入控制,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用户安全认证,计费等业务。它有多个功能单元组成,可以分为控制面和数据面的功能实体。接入与移动管理单元(AMF),负责用户接入管理,安全认证,还有移动性管理。用户面单元(UPF)负责管理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流量统计,安全窃听等功能。
地面站:负责转发卫星基站和5G核心网之间的信令和业务数据。
5G新空口:终端和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
Xn接口:5G基站和基站之间的接口,主要用于切换等信令交互。
NG接口:5G基站和5G核心网之间接口,主要交互核心网的NAS等信令,以及用户的业务数据。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适用的另一种可能的卫星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如果将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通信系统做类比,可以将卫星看做是地面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例如基站。接入点1、接入点2、甚至接入点3至接入点n(图中未标出),卫星向终端设备提供通信服务,卫星还可以连接到核心网设备(例如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management function,AMF)。卫星可以为非静止轨道(non-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NGEO)卫星或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卫星,图4中以NGEO卫星进行举例。
将陆地网络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和NTN通信系统中的卫星,统一看作网络设备。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以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时,以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卫星为例,来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应用到陆地网络通信系统时,可以将卫星执行的动作应用到基站或网络设备来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设备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终端设备为例,来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接下来对本请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一个卫星的覆盖范围可达几千甚至几万千米,而一个波束的覆盖范围可达几十米甚至几千米。为了支持卫星的广域覆盖,一个卫星通常要配置几十、几百、甚至更多波束。为了缓解单个卫星载荷小且覆盖范围广的矛盾,可以采用跳波束的方式进行区域覆盖。即一个卫星可以配置较多的波束覆盖较广的区域,但在同一时间单元内只使用较少数量的波束进行区域覆盖,通过在不同时间单元使用的多个波束覆盖较广的区域。例如可以参见图5所示,一个卫星配置了16个波束来覆盖较广的区域,但在一个时间单元只使用4个波束进行区域覆盖。在时间单元T1中,使用编号为0、1、4、5的四个波束进行区域覆盖;在时间单元T2中,使用编号为2、3、6、7四个波束进行区域覆盖。依此类推,通过T1、T2、T3、T4分时的方式服务单星覆盖的所有区域(即16个波束对应的区域)。一个时间单元可以是几十毫秒,几毫秒,甚至更小时间粒度。在卫星通信网络中,一个卫星中配置多个波束,每个波束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区中的波束或一个单独的小区。卫星波束指由卫星天线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在地球表面上形成的形状,就像手电筒的光束有一定的范围;或者卫星发射的信号非360°的辐射,而是在一定的方位集中发射的信号波。
星间链路(inter-satellite link,ISL)是卫星之间的通信链路,可有效减少通信时延,并缓解对地面站的依赖。ISL是卫星之间交互信令信息的重要管道,为多星之间近实时协同奠定基础。但是,与地面网络不同,卫星网络的高动态性使得ISL的部署受到很多约束,如ISL距离较长、相对运动速度快等。例如,在倾斜轨道星座中,升降轨卫星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大,无法直接建立单跳ISL,需要历经较远的距离和跳数才能实现升降轨卫星间的协同,但传播时延可达几百毫秒甚至秒级,无法进行小时间粒度(如毫秒级别或帧级别)的星间协同,也就无法完成干扰协调,干扰协调例如可以是卫星间、小区间、帧间、子帧间的干扰协调。
如图6所示,一种干扰协调的方案为,通过静态资源分配将整个系统带宽分为多份,其中,升轨卫星(由南向北运动)和降轨卫星(由北向南运动)采用频分/极化复用的方式规避星间干扰。例如将系统带宽分为2份,升轨卫星用1/2带宽,降轨卫星用另外1/2带宽。这种方案虽然可以有效解决升降轨卫星的干扰问题,但是频谱利用率很低。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过程如下所述。
S701.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
S702.终端设备根据该卫星类型确定是否接入覆盖该第一区域的网络设备。
通过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来判断是否可以接入覆盖该第一区域的网络设备,能够使得终端设备接入的网络设备的类型是与第一区域的卫星类型是一致的,终端设备只能接入一种卫星类型。当多种类型的卫星复用同一频率时,终端设备可能会在第一区域接收到多种类型的卫星的信号,通过上述方法,终端设备只能接入与第一区域的卫星类型一致的卫星,从而避免了同频干扰的问题,提高了通信质量。另一方面,不同卫星类型可以复用相同的带宽,从而可以提升频谱利用率。
以下对图7实施例的可选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以卫星进行举例说明,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还可以是除卫星之外的其它设备。
卫星类型可以包括升轨卫星和降轨卫星。其中,升轨卫星可以是指由南向北运动的卫星,降轨卫星可以是指由北向南运动的卫星。卫星类型还可以有其它定义,本申请不做限制。此外,一个卫星可以对应一个小区,也可以对应多个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针对同频复用的场景避免同频干扰。其中,同频复用是指不同类型的卫星复用相同的带宽。例如,载波带宽用B表示,升轨卫星和降轨卫星都可以使用整个载波带宽B。由于升降轨卫星间不存在单跳的Xn交互,在同频复用场景下,可能会带来同频干扰,从而导致通信质量下降甚至通信失败。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一个区域预先规定该区域的卫星类型,终端设备只能接入该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的卫星,这样可以避免同频干扰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区域”也可以称为“波位”、“小区”、或“波束的覆盖范围”,也可以称为其它名称。一个区域即一个范围的地理区域,一个区域可以是一个波束覆盖的范围,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小区覆盖的范围,例如图5所示,一个卫星配置了16个波束覆盖区域,一个波束覆盖的区域可以称为一个波位或一个区域。
在同频复用场景中,一个区域可能会被多个卫星覆盖,在同一区域内的终端设备可能会接收到多个卫星的信号。网络侧预先配置好指定区域在给定时间段内对应的服务卫星类型,例如区域1对应的升轨卫星,区域2对应降轨卫星。
终端设备在接入网络设备之前,确定网络设备的卫星类型,例如确定网络设备的卫星类型为升轨或降轨。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卫星的星历信息确定卫星类型。终端设备根据该网络设备的卫星类型与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进行比对,若第一卫星类型与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相同,则终端设备确定接入网络设备;或者,若第一卫星类型与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不同,则终端设备确定不接入网络设备。例如,第一区域对应升轨卫星,终端设备确定网络设备为升轨卫星,则终端设备确定接入该网络设备,若终端设备确定该网络设备的降轨卫星,则终端设备确定不接入该网络设备。当终端设备在第一区域接收到卫星1和卫星2的信号时,卫星1为升轨卫星,卫星2为降轨卫星,第一区域对应升轨卫星,则终端设备接入卫星1,不接入卫星2。这样在第一区域终端设备的服务卫星只能是升轨卫星,因此不会在第一区域内造成同频干扰的问题。可以理解的是,卫星类型相同的不同卫星之间,可以通过单跳连接进行星间协同,不存在同频干扰的问题。上面举例是以第一区域对应升轨卫星进行举例,当第一区域对应降轨卫星时,判断方式是类似的。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一个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具有时效性,也就是说,一个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不会总是一个类型,是可以根据时间而改变的,或者可以根据网络侧的配置而改变的。例如,第一区域在第一时间段内对应第一卫星类型,第一区域在第二时间段内对应第二卫星类型。终端设备还可以获取第一时间段的信息,第一时间段为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的有效时间。第一时间段可以通过定时器实现,第一时间段的信息也可以是起始时刻、时间长度和终止时刻中的至少两项。终端设备可以在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时启动定时器,在定时器计时时间内,第一区域对应一个卫星类型,在定时器超时后,终端设备需要重新获取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的信息。重新获取到的卫星类型可能与第一时间段内的卫星类型相同或不同。此外,时效性也可以通过位置或相对位置关系确定,如UE与参考点的距离小于给定门限等确定卫星类型时效性。这样,终端设备只能在给定时间段内接入与第一区域的卫星类型一致的卫星,从而更好避免了同频干扰的问题。
下面对终端设备获取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的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广播消息或系统信息,以接收广播消息为例进行描述。该广播消息可能来自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该终端设备根据卫星类型确定是否接入的网络设备可以是该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中的一个。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广播消息中包括卫星类型的信息,终端设备根据该广播消息中包括的卫星类型的信息,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例如用1比特表示卫星类型,0表示升轨卫星,1表示降轨卫星,当广播消息中表示卫星类型的字段取值为0时,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区域对应升轨卫星,当表示卫星类型的字段取值为1时,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区域对应降轨卫星。终端设备可能在第一区域接收广播消息,并根据广播消息确定第一区域的服务卫星类型。或者,广播消息中包括第一区域的指示信息,终端设备接收该广播消息后,可以根据第一区域的指示信息和卫星类型的字段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第一区域的指示信息可以是以下任意一项或多项的组合:第一区域的序号、同步信号/广播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PBCH block,SSB)的索引(index)或第一频点的信息。其中,网络侧可以事先对网络设备覆盖的较广区域进行划分,划分的多个区域分别进行编号,每个区域有对应的序号。例如,第一区域的序号可以是波位的编号。一个区域对应一个或多个SSB的索引,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SSB的索引确定第一区域。不同的区域对应不同的频点信息,终端设备在第一频点接收到广播信号或参考信号等来自卫星的信号,根据频点的信息可以确定当前的区域。可以理解的是,广播消息中可以携带多个区域对应的多个卫星类型,例如还可以包括第二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上述第一时间段也可以携带于广播消息中。
第一区域的指示信息、第一时间段的信息和卫星类型可以携带于同一个消息(例如广播消息或其他类型的消息)中,也可以携带于不同的消息中。以下结合表1对区域、时间段和卫星类型的对应关系进行举例说明。
表1
区域 时间段 卫星类型
区域1/SSB 1/频点f1 定时器1/T1-T2 升轨
区域2/SSB 3/频点f3 定时器2/T3-T4 降轨
区域3/SSB 4/频点f4 定时器3/T5-T6 升轨
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广播消息的极化方向确定卫星类型。这种情况下,极化方向与卫星类型具有对应关系。极化方向可以包括左旋圆极化(left hand circularpolarization,LHCP)和右旋圆极化(right hand circular polarization,RHCP)。极化方向与卫星类型可以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例如,两个极化方向分别与两个卫星类型一一对应。例如,LHCP对应升轨,RHCP对应降轨。或者,LHCP对应降轨,RHCP对应升轨。网络侧和终端设备可以预先约定极化方向与卫星类型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可以去判断广播消息的极化方向,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判断出的极化方向、以及极化方向与卫星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另一种方式中,广播消息中可以携带该广播消息的极化方向的指示信息,例如指示第一极化方向,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极化方向的指示信息、以及极化方向与卫星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除广播消息之外的其它消息的极化方向确定卫星类型,确定方式与广播消息方案类似。
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卫星轨道编号的奇偶性确定卫星类型。卫星轨道编号的奇偶性与卫星类型具有对应关系。例如,卫星轨道编号为奇数,对应升轨卫星;卫星轨道编号为偶数,对应降轨卫星。又例如,卫星轨道编号为偶数,对应升轨卫星;卫星轨道编号为奇数,对应降轨卫星网络侧和终端设备可以预先约定卫星轨道编号的奇偶性与卫星类型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可以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轨道编号的奇偶性、以及卫星轨道编号的奇偶性与卫星类型具有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
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同步广播信号块(SS/PBCH block,SSB)占用的频点信息确定卫星类型。SSB由主同步信号(PSS)、辅同步信号(SSS)和PBCH组成。SSB占用的频点与卫星类型具有对应关系。例如,SSB的频点与卫星类型的对应关系为:占用频点f1对应升轨卫星、占用频点f2对应降轨卫星。终端设备如果在频点f1接收到SSB,则确定卫星类型为升轨卫星,如果在频点f2接收到SSB,则确定卫星类型为降轨卫星。
以下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图7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存在升轨卫星和降轨卫星两种类型的卫星,卫星轨道序号包括升轨1、升轨2、降轨1和降轨2。S01为升轨卫星,S02为降轨卫星。每个卫星的带宽都是载波带宽B。存在4个波位,用波位1、波位2、波位3和波位4表示。由于多个卫星复用载波带宽B,因此在一个波位中终端设备可能接收到多个卫星的信号。终端设备用UE1表示。UE1在波位1内可能接收到升轨卫星S01和降轨卫星S02的信号。UE1确定波位1对应的卫星类型为升轨卫星,UE1根据卫星的星历消息(如根据星历中包含的速度信息)确定卫星S01为升轨卫星,则UE1确认在波位1可以接入S01。UE1确定波位1对应的卫星类型为升轨卫星,UE1根据卫星的星历确定卫星S02为降轨卫星,则UE1确认在波位1不可以接入S02。
基于图7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还可以提供另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的过程为:终端设备确定网络设备覆盖的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信息,根据该卫星信息确定是否接入该网络设备。其中,该卫星信息可以包括网络设备是否允许终端设备接入的信息。若该卫星信息指示网络设备允许终端设备接入,则终端设备确定接入网络设备;或者,若该卫星信息指示网络设备不允许终端设备接入,则终端设备确定不接入网络设备。
图7实施例的方案中,卫星类型是针对于第一区域的,即针对区域指示卫星类型。本申请中,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不同卫星类型的卫星通过时分的方式对一个区域进行接力服务。例如,在第一时间段内第一类型卫星对第一区域进行服务,在第一时间段之后的第二时间段内由第二类型卫星对第一区域进行服务,在第二时间段后的第三时间段内由第一类型卫星对第一区域进行服务,依次类推。这样第一区域的服务卫星根据时分的方式进行类型的交替。例如,卫星S01在时间段T1-T2内对波位1进行服务,卫星S02在时间段T2-T3内对波位1进行服务,卫星S01在时间段T3-T4内对波位1进行服务,卫星S02在时间段T4-T5内对波位1进行服务。T1-T2、T2-T3、T3-T4、T4-T5为时间轴上连续的4个时间段。当然接力服务的几个时间段也可以不是严格连续的,即两个时间段之间存在间隙。
基于同一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如图9所示,该方法的具体过程如下所述。
S901.终端设备接入服务卫星,服务卫星的类型为第一卫星类型。
S902.终端设备对第二卫星类型的卫星进行测量,获得测量结果。
S903.终端设备在测量结果满足测量事件时,向服务卫星上报测量事件对应的测量报告,测量报告用于触发服务卫星与第二卫星类型的卫星进行干扰协同。
测量事件包括:在设定时间段内第二卫星类型的卫星的信号质量高于设定门限。
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来自服务卫星的测量配置,该测量配置可以包括测量小区的频点、测量间隙、上报门限(threshold)、或测量事件类型等信息。
例如,测量事件可以包括以下两种类型,用X1和X2表示。
测量事件X1:服务卫星为升轨卫星,在给定时间段内测量到降轨卫星的信号质量高于给定第一门限(threshold1);测量事件X2:服务卫星为降轨卫星,在给定时间段内测量到升轨卫星的信号质量高于给定第二门限(threshold2)。
其中,信号质量包括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参考信号的信噪比(reference signal signal-to-noise and interferenceratio,RS-SINR)、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或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RSSI)、或信干噪比等。
终端设备接收到测量配置后,对相邻卫星或相邻小区进行测量,在满足上报条件时,向服务卫星上报测量结果。当服务卫星为升轨卫星时,按照测量事件X1进行测量;当服务卫星为降轨卫星时,按照测量事件X2进行测量。
在S903之后,可选的还可以包括S904。
S904.服务卫星在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后,与测量报告中的相邻卫星或地面站分别进行交互。
具体地,服务卫星向相邻卫星发送干扰协同请求,相邻卫星接收干扰协同请求后,向服务卫星返回干扰协同应答。
通过图9实施例的方案,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星间测量事件,实现不同类型的卫星之间按需进行的干扰管理,提供干扰管理的效率。
基于同一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如图10所示,该方法的具体过程如下所述。
S1001.终端设备获取电子围栏的信息;
S1002.终端设备根据电子围栏的信息执行通信失败恢复流程或随机接入流程。
电子围栏是指在指定的区域和指定的时间段内某一个或多个指定频点不可用。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广播消息获得电子围栏的信息。电子围栏的信息可以包括区域的信息、时间段的信息、频段的信息。例如,电子围栏的信息的格式为:bwp_barred{波位、bwp-id、时间段}。其中,bwp_barred信元为不可用的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bwp-id为带宽部分的标识。可选的,电子围栏的信息也可以指示可用的带宽部分。通过可用的带宽部分和/或不可用的带宽部分的指示信息,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在指定的区域、指定的时间段上不可用的带宽部分。
由于电子围栏的存在,终端设备会检测到链路失败,并执行相应的随机接入流程实现通信失败恢复,但在电子围栏区域,终端设备大概率无法重新接入到原先的网络。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电子围栏的信息执行通信失败恢复流程或随机接入流程。
一种实现方式1中,终端设备在电子围栏对应的第一区域发生通信链路失败时,在电子围栏对应的第一时间段内保持静默。电子围栏信息指示第一区域和第一时间段内,第一部分带宽为不可用频段。则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电子围栏的信息,在第一时间段内在不可用频段保持静默,不再所述频段内发起通信失败恢复流程,节省资源。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约定采用实现方式1。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采用实现方式1。例如,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保持静默,或者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失败恢复流程。该指示信息可以是NR中波束失败恢复配置(Beam Failure Recovery Config)信元中的静默指示(Inactivity Index),也可以是新定义的信元中的静默指示。例如,该静默指示取值为0(或1)表示终端设备进入静默状态,即不发起随机接入;该静默指示取值为1(或0)表示复用NR的失败恢复流程。指示信息可以通过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媒体接入层控制单元(medium accesscontrol element,MAC CE)、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等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携带。
一种实现方式2中,终端设备在电子围栏对应的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之前,向可用频点对应的第二区域进行切换。第一时间段例如是定时器,终端设备在定时器超时之前,提前切换到可用频点对应的卫星(或小区或波束)中。这样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提前切换,保持通信正常,提高通信质量。
如图11所示,基于同一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1100,该通信装置11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功能组件或模块等,或者是能够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其他装置。一种设计中,该通信装置1100可以包括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一一对应的模块,该模块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设计中,该通信装置1100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101和通信模块1102。
当通信装置1100用于执行图7所述的实施例时:处理模块1101,用于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以及用于根据卫星类型确定是否接入覆盖该第一区域的网络设备。通信模块1102用于与其他装置进行通信。
可选的,在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时,通信模块1102用于在第一区域接收广播消息,广播消息包括卫星类型的信息。
可选的,在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时,通信模块1102用于在第一区域接收广播消息;处理模块1101具体用于根据广播消息的极化方向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或者,通信模块1102用于在第一区域接收广播消息,广播消息中包括第一极化方向的指示信息,处理模块1101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极化方向的指示信息,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其中,多个极化方向与多个卫星类型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可选的,在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时,通信模块1102用于在第一区域接收第一同步广播信号块SSB;处理模块1101具体用于根据第一SSB占用的频点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其中,一个或多个SSB的频点与一个或多个卫星类型具有对应关系。
可选的,在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时,处理模块1101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轨道编号的奇偶性,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其中,卫星轨道编号的奇偶性与卫星类型具有对应关系。
可选的,处理模块1101还用于获取第一区域的指示信息,第一区域的指示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多项的组合:第一区域的序号、第一SSB的索引、或第一频点的信息。
可选的,处理模块1101还用于获取第一时间段的信息,第一时间段为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的有效时间。
可选的,在根据卫星类型确定是否接入网络设备时,处理模块1101具体用于:确定网络设备的第一卫星类型;
若第一卫星类型与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相同,则确定接入网络设备;或者,若第一卫星类型与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不同,则确定不接入网络设备。
可选的,卫星类型包括升轨卫星或降轨卫星。
当通信装置1100用于执行图9的实施例时,处理模块1101用于:接入服务卫星,服务卫星的类型为第一卫星类型,以及用于对第二卫星类型的卫星进行测量,获得测量结果;以及用于在测量结果满足测量事件时,向服务卫星上报测量事件对应的测量报告,测量报告用于触发服务卫星与第二卫星类型的卫星进行干扰协同。通信模块1102用于与其他装置进行通信。
可选的,测量事件包括:在设定时间段内第二卫星类型的卫星的信号质量高于设定门限。
当通信装置1100用于执行图10的实施例时,处理模块1101用于:获取电子围栏的信息;根据电子围栏的信息执行通信失败恢复流程或随机接入流程。通信模块1102用于与其他装置进行通信。
可选的,在根据电子围栏的信息执行通信失败恢复流程时,处理模块1101用于在电子围栏对应的第一区域发生通信链路失败时,在电子围栏对应的第一时间段内保持静默。
可选的,在终端设备根据电子围栏的信息执行随机接入流程时,处理模块1101用于在电子围栏对应的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之前,向可用频点对应的第二区域进行切换。
处理模块1101和通信模块1102还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其它对应的操作,在此不予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如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12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通信装置12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可以为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通信装置12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220,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通信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2310。通信接口1210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例如,通信接口1210用于通信装置1200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
通信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1230。存储器1230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1230和处理器1220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1220可能和存储器1230协同操作。处理器1220可能执行存储器1230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处理器1220可以用逻辑电路实现,具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任意一种:
处理器122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1220可以用逻辑电路实现。上述逻辑电路具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任意一种: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FPGA)、超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Very High Speed Integrated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VHDL)电路、或互补通晶体管逻辑(complementary pass transistor logic,CPL)电路。
当通信装置12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时,处理器1220用于实现上述处理模块1101的功能,接口电路1210用于实现上述通信模块1102的功能。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时,该终端设备的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终端设备的芯片从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或者,该终端设备的芯片向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1210、处理器1220以及存储器1230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2中以存储器1230、处理器1220以及通信接口1210之间通过总线1240连接,总线在图12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2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1230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本申请上述方法实施例描述的终端设备/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操作和功能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用芯片或集成电路来完成。
为了实现上述图11或图12所述的通信装置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通信装置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与存储器连接或者该芯片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该通信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基站或终端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基站或终端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两种类型的存储介质。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申请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Claims (18)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非陆地网络NTN,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卫星类型确定是否接入覆盖所述第一区域的网络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区域接收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区域接收广播消息,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广播消息的极化方向确定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区域接收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中包括第一极化方向的指示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极化方向的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
其中,多个极化方向与多个卫星类型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区域接收第一同步广播信号块SSB;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SSB所占用的频点确定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
其中,一个或多个SSB的频点与一个或多个卫星类型具有对应关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轨道编号的奇偶性,确定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其中,卫星轨道编号的奇偶性与卫星类型具有对应关系。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区域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区域的指示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多项的组合:所述第一区域的序号、第一SSB的索引、或第一频点的信息。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时间段的信息,所述第一时间段为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的有效时间。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卫星类型确定是否接入覆盖所述第一区域的网络设备,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覆盖所述第一区域的网络设备的第一卫星类型;
若所述第一卫星类型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相同,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接入所述网络设备;或者,若所述第一卫星类型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卫星类型不同,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不接入所述网络设备。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类型包括升轨卫星或降轨卫星。
10.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非陆地网络NTN,包括:
终端设备接入服务卫星,所述服务卫星的类型为第一卫星类型;
所述终端设备对第二卫星类型的卫星进行测量,获得测量结果;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测量结果满足测量事件时,向所述服务卫星上报所述测量事件对应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用于触发所述服务卫星与所述第二卫星类型的卫星进行干扰协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事件包括:在设定时间段内所述第二卫星类型的卫星的信号质量高于设定门限。
12.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非陆地网络NTN,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电子围栏的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电子围栏的信息执行通信失败恢复流程或随机接入流程。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电子围栏的信息执行通信失败恢复流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电子围栏对应的第一区域发生通信链路失败时,在所述电子围栏对应的第一时间段内保持静默。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电子围栏的信息执行随机接入流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电子围栏对应的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之前,向可用频点对应的第二区域进行切换。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一组程序,以使得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如权利要求10~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如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运行的程序。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芯片或集成电路。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如权利要求10~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如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CN202111571536.5A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3183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1536.5A CN116318318A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22/134023 WO2023116335A1 (zh) 2021-12-21 2022-11-24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1536.5A CN116318318A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8318A true CN116318318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30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71536.5A Pending CN116318318A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18318A (zh)
WO (1) WO202311633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65841A (zh) * 2023-09-05 2023-10-10 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卫星基站的卫星编号交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7065A (zh) * 2017-01-18 2018-07-27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和通信方法
WO2020092566A1 (en) * 2018-10-30 2020-05-07 Idac Holdings, Inc. Idle/inactive mobility and reachability in moving networks
WO2021042007A1 (en) * 2019-08-30 2021-03-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over in non-terrestrial networks
CN112512095A (zh) * 2020-04-10 202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18472B (zh) * 2020-04-10 2023-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65841A (zh) * 2023-09-05 2023-10-10 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卫星基站的卫星编号交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16335A1 (zh) 2023-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351957A1 (en) Timing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12567814B (zh) 基础设施设备、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14503783A (zh) Gnss有效性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15245B (zh) 切换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370154A1 (en) Method implemented by user equipment to access satellite network
WO2022135052A1 (zh) 无线通信方法与装置、终端和网络设备
WO202311633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10641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6073878A (zh) 卫星通信方法和卫星通信装置
US20240049219A1 (en) Cross-carrier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4015545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satellite frequency band,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frequency band
KR20220094162A (ko) 이동 셀 통신을 위한 측정 관리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4641081A (zh)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EP405092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4051448A1 (zh) 一种切换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2021308A1 (zh) 带宽检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60072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193184A1 (zh) 小区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WO2024114794A1 (zh) 一种随机接入资源的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4045543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896789A (zh) 信息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EP4280686A1 (en) Ntn-related communication
CN118139202A (zh) 一种随机接入资源的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6324512A (zh) Gnss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643108A (zh)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