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17588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17588A
CN116317588A CN202111528320.0A CN202111528320A CN116317588A CN 116317588 A CN116317588 A CN 116317588A CN 202111528320 A CN202111528320 A CN 202111528320A CN 116317588 A CN116317588 A CN 116317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power supply
power
outpu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283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2832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1758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4035 priority patent/WO202310916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317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75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02M3/3359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having a synchronous rectifier circuit or a synchronous freewheeling circui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13Details of control of colour illumination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or adjusting power factor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M1/4208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 H02M1/424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using a resonant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在显示装置的供电电路中设置有功率调整模块,由功率调整模块对供电电路分别向主板和LED灯条输出的电压之间进行能量传输,使供电电路向主板和LED灯条提供的电压分别在各自的预设电压范围内,并且不需要进行较大电压值的调整,能够提高整个供电电路的工作效率,并降低供电电路以及显示装置的成本。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包括电视机等显示装置在内的电子设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也就对显示装置的电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显示装置通过插头接收市电交流电后,采用专门的供电电路对交流电进行转直流、变压等操作后为显示装置内的负载供电。
采用相关技术,显示装置的供电电路至少包括以下模块:整流桥、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简称:PFC)模块、谐振转换电路(LLC) 模块。供电电路通过LLC模块内不同的副边绕组分别为显示装置内的主板和 LED灯条等负载供电。而为了调整提供给LED灯条的电压,一些显示装置还在LLC模块和LED灯条之间设置电压调整模块,用于对LLC模块提供给LED 灯条的电压进行调整。
但是,当电压调整模块的工作负荷较大时,会降低整个供电电路的工作效率。因此,如何减少电压调整模块的工作负荷,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于减少显示装置的供电电路中电压调整模块的工作负荷。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电路板;显示屏幕,被配置为显示画面;LED灯条,被配置为点亮所述显示屏幕;供电电路,被配置为向所述电路板上的负载和所述LED灯条供电;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第一供电支路,被配置为向所述电路板输出第一电压;第二供电支路,被配置为向所述LED灯条输出第二电压;功率调整模块,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供电支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供电支路;所述功率调整模块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供电支路和所述第二供电支路之间进行能量传输。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功率调整模块具体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电压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控制所述第二供电支路向所述第一供电支路输出能量;当所述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控制所述第一供电支路向所述第二供电支路输出能量。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功率调整模块包括:降压支路,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端的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后,从所述第一端输出;升压支路,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端的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后,从所述第二端输出。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功率调整模块还包括: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所述降压支路或者所述升压支路处于工作状态。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功率调整模块具体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电容和电感,构成所述升压支路或者所述降压支路;其中,所述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供电支路,所述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供电支路,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功率调整模块具体包括:控制器、第三开关、第四开关和变压器,构成所述升压支路或者所述降压支路;其中,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供电支路,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供电支路,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和所述第四开关的控制端。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输出检测模块,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调整模块,第二端连接所述供电电路中的电压变换模块;所述输出检测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功率调整模块从第一端或者第二端输出的功率参数,并根据所述功率参数向所述电压变换模块发送反馈信号。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压变换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功率参数不符合预设条件,调整所述第一供电支路输出的第一电压。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电路板;显示屏幕,被配置为显示图像画面;LED灯条,被配置为点亮所述显示屏幕;供电电路,被配置为向所述电路上的负载和所述LED灯条供电;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第一供电支路,被配置为向所述电路板输出第一电压;第二供电支路,被配置为输出第二电压;第三供电支路,被配置为向所述电路板和电压调整模块输出第三电压;电压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三电压调整为第四电压后,向所述LED灯条输出所述第三电压和所述第四电压之和;输出检测模块,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调整模块,第二端连接所述供电电路中的电压变换模块;所述输出检测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电压调整模块输出的功率参数,并根据所述功率参数向所述电压变换模块发送反馈信号。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压变换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功率参数不符合预设条件,调整所述第一供电支路输出的第一电压。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供电电路在其提供给LED灯条的电压发生变化时,功率调整模块并且不需要进行较大电压值的调整,既可以控制LED灯条的电压稳定以保证整个供电电路及显示设备的稳定,还能够提高整个供电电路的工作效率,以及能够在功率调整电路降低调整要求的情况下,降低供电电路以及显示装置的设计和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以及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以及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设有独立电源板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源板与负载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电视电源架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一种为主板以及LED灯条供电的供电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另一种为主板以及LED灯条供电的供电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功率调整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功率调整模块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功率调整模块另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所应用的场景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不断加深,各种类型的显示装置应运而生,比如电脑、电视机以及投影仪等。供电电路是显示装置中最为重要的电路结构之一,供电电路可以为显示装置提供电能,从而使显示装置得以正常运行。有的显示装置设置有独立电源板,将主板和电源板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的电路板上;有的显示装置将电源板和主板合二为一,将主板和电源板设置在同一个电路板上。
以设置有独立电源板的显示装置为例,对显示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参见图1所示,图1为设有独立电源板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包括面板1、背光组件2、主板3、电源板4、后壳5和基座6。其中,面板1用于给用户呈现画面;背光组件2位于面板1的下方,通常是一些光学组件,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面板1能正常显示影像,背光组件2还包括背板20,主板3和电源板4设置于背板20上,通常在背板20上冲压形成一些凸包结构,主板3和电源板4通过螺钉或者挂钩固定在凸包上;后壳5盖设在面板1上,以隐藏背光组件2、主板3以及电源板4等显示装置的零部件,起到美观的效果;底座6,用于支撑显示装置。
进一步的,图2为电源板与负载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源板4包括输入端41和输出端42(图中示出第一输出端421、第二输出端422、第三输出端423),其中,输入端41与市电相连,输出端42与负载相连,比如,第一输出端421和用于点亮显示屏幕的LED灯条相连,第二输出端422 和音响相连,第三输出端423和主板相连。电源板4需要将交流市电转换为负载所需求的直流电,并且,该直流电通常具有不同的规格,例如音响需要 18V,主板需要12V和18V等。
具体地,以电视为例介绍显示装置的电源架构,图3为电视电源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供电电路1、负载2、控制电路3、电源4,其中,电源4包括:整流桥41、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 PFC)模块42和谐振变换器(LLC)模块43,LLC模块43中包括同步整流电路(图3未示出)。PFC模块42与LLC模块43连接,LLC模块43分别供电电路1、控制电路3相连。
其中,整流桥41用于对输入的交流电进行整流,向PFC模块42输入全波信号。在交流电源输入PFC模块42之前可以连接有电磁干扰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滤波器(图3未示出),对输入的交流电源进行高频滤波。
PFC模块42一般包括PFC电感、开关功率器件和PFC控制芯片,主要对输入的交流电源进行功率因数校正,向LLC模块43输出稳定的直流母线电压(如380V)。PFC模块41可以有效提高电源的功率因数,保证电压和电流同相位。
LLC模块43可以采用双MOS管LLC谐振变换电路,通常同步整流电路设置在LLC模块43中,同步整流电路主要可以包括变压器、控制器、两个 MOS管以及二极管。另外,LLC模块43还可以包括脉冲频率调整(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PFM)电路、电容以及电感等元器件。LLC模块43具体可以对PFC模块42输入的直流母线电压进行降压或升压,并输出恒定的电压给负载2。通常,LLC模块43能够输出多种不同的电压,以满足负载2 的需求。或者,如图3所示的LLC模块还可以用反激模块代替,由反激模块对电压进行降压或升压处理后输出给负载。又或者,如图3所示的LLC模块还可以是全桥等任意其他拓扑形式的电压变换模块。
电源4还可以包括反激模块(图3未示出),用于向PFC模块42和LLC 模块43提供自身的供电电压和待机电源。
控制电路3分别与电源4、供电电路1相连,能够控制供电电路1是否导通,即控制LLC模块43输出的电能能否经过供电电路为负载2供电,从而实现负载的开启或关闭。通常,控制电路3能够接收主芯片(图3中未示出)的控制信号,受主芯片的控制进而控制供电电路1的工作状态。
供电电路1还与LLC模块、负载相连,当供电电路1连通时,LLC模块 43能够为负载2供电,当供电电路1断开时,LLC模块43不能够为负载2 供电。实际上,供电电路1通常包括开关元件(图3中未示出),例如MOS 管,控制电路3通过控制MOS管源极和栅极的电压,来控制MOS管的导通状态。
负载2包括主板21、背光组件22、显示主体23等,主板21包括控制单元等元器件,可以接收LLC模块43输出的电压,并将接收到的音视频信号进行编解码后输入到显示主体23中,可选的,主板21通常需要12V电压。背光组件22可以接收LLC模块43输出的电压,实现对显示主体23的显示。其中,显示主体2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
更为具体地,以显示装置为电视机为例,图4示出了一种为主板以及LED 灯条供电的供电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在供电电路所获取的市电交流电 (100V-240V,50-60Hz)依次通过滤波整流模块(整流桥)、PFC模块和LLC 模块后,向显示装置的主板、作为背光组件的LED灯条以及其他负载供电,其他负载在图4中未示出。其中,LLC模块中的第一个副边绕组向主板提供 12V的电压,第二个副边绕组向主板提供18V的电压,第三个副边绕组向LED灯条提供电压。
由于LED灯条所需的电压范围与多路LED灯条的工作环境、LED组件的硬件特性、寿命等因素有关,多路LED灯条所需的电压存在一定的变动范围,且变动范围有限。因此LLC模块中为多路LED灯条供电的副边绕组还额外连接一个电压调整模块(例如buck电路或者boost电路,图4中以boost 电路为例)和电压驱动模块,电压调整模块能够根据多路LED灯条的实时电流反馈结果,对副边绕组直接输出的电压进行调整后传输至电压驱动模块,使得电压驱动模块根据接收到的电压控制多路LED灯条以额定电流工作,防止过大电流流过多路LED灯条中的LED组件造成元件的损坏。
图5示出了另一种为主板以及LED灯条供电的供电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与图4所示供电电路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阶梯供电”的形式,由LLC模块中两个不同的LLC副边绕组为LED灯条供电。具体地,该供电电路包括三个供电支路,第一供电支路包括LLC模块中的第一副边绕组,被配置为向主板输出12V的第一电压,第二供电支路包括LLC模块中的第二副边绕组,被配置为输出作为固定电压的第二电压,第三供电支路包括LLC 模块中的第三副边绕组,被配置为输出16V/18V的第三电压,随后,电压调整模块(低压buck/boost)将第三电压转换为第四电压后,向LED灯条提供第三电压和第四电压之和。在为LED灯条的供电过程中,由于通过灵活设置了两个不同的副边绕组分别输出的两个不同的电压,而电压调整模块只需要对其中电压较小的一个副边绕组输出的电压进行调整,从而降低了对电压调整模块中开关管、电容等元件的耐压值的要求,进而减少了供电电路所在PCB板的面积,最终降低了供电电路的成本。
但是,上述如图4所示的供电电路的电路结构较为复杂、供电效率较低,且相对成本较高,因此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电路结构来降低供电电路的结构复杂度,但在图5所示的供电电路中,LLC模块是通过同一组变压器输出的不同电压值的电压,使得该供电电路又会在实现阶梯供电时,电压调整模块输出的较大时,电压调整模块的工作负荷较大,使电压调整模块的输出电压无法设置为理想值,降低整个供电电路的工作效率。
示例性地,假设LLC模块的变压器次级输出的12V电压是通过2圈绕组实现,此时1圈绕组对应于6V的电压。当LED灯条需求的工作电压为36V 时,为了防止变压器输出的电压过大时不能进行调整,变压器次级可以通过 5圈绕组输出30V的固定电压,而并不直接设置为输出36V的固定电压,此时电压调整模块就需要输出6V的浮动电压,进而将30V的固定电压叠加6V 的浮动电压后提供给LED灯条,6V的电压对电压调整模块可以输出的电压相比较大,使得电压调整模块的输出电压无法设置为理想值,降低了整个供电电路的工作效率。
因此,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在显示装置的供电电路中设置有功率调整模块,由功率调整模块对供电电路分别向主板和LED灯条输出的电压之间进行能量传输,使供电电路向主板和LED灯条提供的电压分别在各自的预设电压范围内,并且不需要进行较大电压值的调整,能够提高整个供电电路的工作效率,并降低供电电路以及显示装置的成本。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的显示装置包括:电路板、显示屏幕(未在图6中示出)、LED灯条16和供电电路。其中,显示装置的处理器等模块和电路可以设置在电路板上,由处理器提供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内容,显示屏幕被配置为显示画面内容,LED灯条16被配置为点亮显示屏幕,供电电路被配置为向显示装置中的负载供电,负载包括显示屏幕、LED灯条16以及电路板上的负载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显示装置包括独立的电源板,即显示装置包括电源板和主板,电源板上包括供电电路,主板上包括处理器等负载;此时,电路板为图6中的主板15,电源板上的供电电路可以向主板15和LED 灯条16供电。例如,供电电路可以向主板15提供12V和18V两种电压,并向LED灯条16提供其额定电压例如35V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中的主板和电源板还可以设置在同一个电路板上,使得该电路板上同时包括供电电路以及处理器等负载,此时,供电电路可以通过其所在的电路板,向该电路板上的处理器等其他负载供电,同样可以向电路板上的其他负载提供例如12V和18V等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的供电电路具体包括:电源11,滤波整流模块12,PFC模块13,电压变换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电压变换模块为 LLC模块14作为示例,电压变换模块还可以是反激、全桥等拓扑的模块。其中,LLC模块14接收到PFC模块13发送的直流电压后,首先转换为交流电,再通过变压器的原边绕组141后,变压器的不同副边绕组根据原边绕组141 的电压分别输出不同的电压为后续的负载供电。例如,副边绕组142根据原边绕组141的电压向主板15输出提供12V的电压,副边绕组143根据原边绕组141的电压向主板15输出提供18V的电压,副边绕组144根据原边绕组141的电压向LED灯条16输出提供35V的电压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供电电路中的电源11、滤波整流模块12、PFC模块13、LLC模块14的原边绕组141和副边绕组142记为第一供电支路,并将第一供电支路向主板输出的电压记为第一电压;并将供电电路中的电源11、滤波整流模块12、PFC 模块13、LLC模块14的原边绕组141和副边绕组144记为第二供电支路,并将第二供电支路向LED灯条输出的电压记为第二电压。
特别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供电电路还包括:功率调整模块17。如图 6所示,功率调整模块17的第一端通过A点连接第一供电支路,第二端通过 B点连接第二供电支路,由于功率调整模块17设置在第一供电支路和第二供电支路之间,因此,功率调整模块17可用于控制第一供电支路和第二供电支路之间进行能量传输,实现对两个供电支路输出的能量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对第二供电支路向LED灯条输出的第二电压进行的改变,使其稳定在 LED灯条所需的额定电压范围内。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功率调整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示出了一种功率调整模块的实现逻辑示意图,其中,功率调整模块17具体包括了升压支路和降压支路,属于一种可以双向传输能量的电路。升压支路被配置为将功率调整模块17的第一端A点的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后,从功率调整模块17的第二端B点输出。升压支路的具体实现形式可以是Boost电路等。降压支路被配置为将功率调整模块17的第二端B点的电压进行将压处理后,从功率调整模块17的第一端A点输出。降压支路的具体实现形式可以是Buck 电路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的功率调整模块中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是CPU、MCU、SoC等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根据LED灯条当前工作的第二电压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来控制功率调整模块17工作在降压支路模式下,控制第二供电支路向第一供电支路输出能量,来降低提供给LED灯条工作的第二电压;或者控制功率调整模块17工作在升压支路模式下,控制第一供电支路向第二供电支路输出能量,来提高提供给LED灯条工作的第二电压。
其中,如图7所示的供电电路在设计时,可以设计其第一供电支路向主板输出的第一电压和第二供电支路向LED的灯条输出的电压均处在各自的额定工作电压范围内,例如,第一供电支路向主板输出12V的第一电压,第二供电支路向LED灯条输出35V的第二电压等。然而,由于第一供电支路中的副边绕组和第二供电支路中的副边绕组之间存在耦合不充分的问题,一旦任一个供电电路所连接的负载发生变化,都会使供电电路实际输出给主板和LED灯条的电压发生变化,打破这个平衡。同时,由于第一供电支路具有闭环反馈功能,即反馈电路根据第一供电支路输出的第一电压向LLC模块发送反馈信号,使LLC模块控制第一供电支路向主板输出的第一电压保持在12V。
因此,如果主板上的负载或者LED灯条的负载发生变化,第一供电支路输出的第一电压不变化的情况下,当第二供电支路输出给LED灯条的第二电压就会升高,例如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此时需要功率调整模块对第二供电支路输出的电压进行降压调整,通过控制第二供电支路上的能量向第一供电支路上流动,使得第二供电支路输出给LED灯条的第二电压下降,保持整个供电系统的稳定。而当第二供电支路输出给LED灯条的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此时需要功率调整模块对第二供电支路输出的电压进行升压调整,通过控制第一供电支路上的能量向第二供电支路上流动,提高第二供电支路输出给LED灯条的第二电压,保持整个供电系统的稳定。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供电电路,在其提供给LED灯条的电压发生变化时,功率调整模块并且不需要进行较大电压值的调整,既可以控制LED灯条的电压稳定以保证整个供电电路及显示设备的稳定,还能够提高整个供电电路的工作效率,以及能够在功率调整电路降低调整要求的情况下,降低供电电路以及显示装置的设计和制造成本。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功率调整模块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8 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功率调整模块包括:控制器、第一开关M1、第二开关 M2、电容C和电感L。其中,电感L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供电支路的A点,电感L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M1的第一端和第二开关M2的第一端,第一开关M1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的第一端和第二供电支路的B点,第二开关M2的第二端接地,电容C的第二端接地,控制器连接第一开关M1的控制端和第二开关M的控制端。分压电阻R11和R12可用于根据第一供电支路提供给主板15的第一电压向LLC模块发送反馈信号FB1,使得LLC模块调整第一供电支路上输出给主板的第一电压,使其保持稳定。分压电阻R21和R22 可用于根据第二供电支路提供给LED灯条16的第二电压向控制器发送反馈信号FB2,使得控制器通过调整第一开关M1和第二开关M2的开启关闭顺序,实现对第二供电支路提供给LED灯条16的第二电压的调整,使其保持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如图8所示的控制器根据反馈信号FB2确定提供给 LED灯条16工作的第二电压大于第一预设阈值,需要对B点电压进行降压处理,此时,控制器控制电感L、第一开关M1和第二开关M2构成降压支路,则控制器首先控制第一开关M1开启、第二开关M2闭合,使得B点的电压向电感L充电,随后控制第一开关M1闭合、第二开关M2开启,使得电感L 向左侧A点释放能量,实现对B点处电压的降压处理。而当控制器根据反馈信号FB2确定提供给LED灯条16工作的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预设阈值,需要对B电电压进行升压处理,此时,控制器控制电感L、第一开关M1和第二开关M2构成升压支路,则控制器首先控制第一开关M1闭合、第二开关M2 开启,使得A点的电压向电感L1充电,随后控制第一开关M1开启、第二开关M2闭合,使得电感L向右侧B点释放能量,实现对B点处电压的升压处理。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功率调整模块另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 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功率调整模块包括:控制器、第三开关M3、第四开关M4和变压器U。其中,变压器U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供电支路的A 点,变压器U的副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供电支路的B点,变压器U的原边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开关M3的第一端,变压器U的副边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 M4的第一端,第三开关M3和第四开关M4的第二端接地,控制器连接第三开关M3的控制端和第四开关M4的控制端。变压器U的原边绕组的匝数大于副边绕组的匝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如图9所示的控制器根据反馈信号FB2确定提供给 LED灯条16工作的第二电压大于第一预设阈值,需要对B点电压进行降压处理,此时,控制器控制变压器U、第三开关M3和第四开关M4构成降压支路,则控制器首先控制第三开关M3开启、第四开关M4闭合,使得B点的电压向变压器U充电,随后控制第三开关M3闭合、第四开关M4开启,使得变压器U向左侧A点释放能量,实现对B点处电压的降压处理。而当控制器根据反馈信号FB2确定提供给LED灯条16工作的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预设阈值,需要对B电电压进行升压处理,此时,控制器控制变压器U、第三开关M3和第四开关M4构成升压支路,则控制器首先控制第三开关M3闭合、第四开关M4开启,使得A点的电压向变压器U充电,随后控制第三开关 M3开启、第四开关M4闭合使得变压器U向右侧B点释放能量,实现对B 点处电压的升压处理。
在本申请前述各实施例中,通过功率调整模块17可以实现对第一供电支路和第二供电支路之间能量的传输与调整,但如果第一供电支路和第二供电支路提供的电压与主板和LED灯条的额定电压偏差较大时,将增加功率调整模块17的工作负载,增加供电电路的复核,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整个供电系统的奔溃。例如,主板的额定电压为12V、LED灯条的额定工作电压是35V,则第一供电支路中的副边绕组可以设置为2圈绕组,使得第一供电支路输出的第一电压为12V,第二供电支路中的副边绕组可以设置为6圈绕组,使得第二供电支路输出的第二电压为36V。此时,功率调整模块17需要以降压支路的工作模式,将第二供电支路输出的能量传输到第一供电支路,使得LED 灯条工作在35V的电压下。而功率调整电路17的工作负荷与提供12V和35V 的绕组的耦合程度有关,耦合程度越好其工作负荷越大,如果LED灯条的电压发生变化,还会更进一步增加功率调整模块17的工作负荷。
因此,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使第一供电支路和第二供电支路能够分别提供更加合适的电压,减少功率调整模块17进行的调整时的工作负载。例如,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10所示的显示装置在图6所示的基础上,还包括:输出检测模块18。其中,输出检测模块18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供电支路,第二端连接供电电路中的LLC 模块,输出检测模块18可用于根据功率调整模块17任一端输出的功率参数,向LLC模块发送反馈信号FB3,从而动态地向LLC模块反馈功率调整模块 17的工作负荷。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参数具体可以是输出的电流、功率等,则对于LLC 模块,在接收到反馈信号FB3后,若FB3所指示的功率参数不符合预设条件, LLC模块可以对第一供电支路输出的第一电压进行调整,间接使第二供电支路输出的第二电压发生变化,使功率调整电路运行在预期的工作符合内。示例性地,假设LLC模块根据FB3确定功率调整模块输出的电流大于预设值,则可以降低第一供电支路输出的第一电压,以LED灯条的工作电压为35V为例,当提供给LED灯条的第二电压大于预设值、使得功率调整模块在将第二供电支路的能量传输到第一供电支路的过程中,其输出的电流大于预设值,则说明功率调整模块的负荷较大,此时LLC模块将其通过第一供电支路输出的第一电压从12V降低到35/6*2=11.67V后,可以重新使提供给LED灯条的第二电压稳定在35V,同时降低了功率调整模块的工作负荷,提升功率调整模块以及供电电路的电源效率。同时,在功率调整模块的工作负荷要求降低的情况下,也可以降低功率调整模块的设计与制造成本。
基于图10中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显示装置,例如,图 11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的显示装置在如图5所示显示装置的基础上,还包括:输出检测模块,其中,输出检测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电压调整模块(低压buck/boost)的输出端,第二端连接供电电路中的LLC模块,可用于根据电压调整模块输出的功率参数向LLC 模块发送反馈信号FB3。此时,功率参数可以是电压,则对于LLC模块,当根据反馈信号FB3确定电压调整模块发输出的电压大于预设值,LLC模块可以控制第一供电支路提高其输出的第一电压的方式,提高第二绕组输出的第二电压;当根据反馈信号FB3确定电压调整模块发输出的电压小于预设值, LLC模块可以控制第一供电支路减少其输出的第一电压的方式,减少第二绕组输出的第二电压,进而使得电压调整模块的输出电压保持在更加合理的预设电压范围内,减少其工作负荷。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可应用于如图6所示的显示装置中,由功率调整模块17以软件形式实现。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控制方法包括:S101:获取LED灯条的第二电压,S102:当第二电压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二供电支路向第一供电支路输出能量;S103:当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控制第一供电支路向第二供电支路输出能量。上述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及原理可以参照图6中所示,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
显示屏幕,被配置为显示画面;
LED灯条,被配置为点亮所述显示屏幕;
供电电路,被配置为向所述电路板上的负载和所述LED灯条供电;
所述供电电路包括:
第一供电支路,被配置为向所述电路板输出第一电压;
第二供电支路,被配置为向所述LED灯条输出第二电压;
功率调整模块,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供电支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供电支路;
所述功率调整模块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供电支路和所述第二供电支路之间进行能量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调整模块具体被配置为,
当所述第二电压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控制所述第二供电支路向所述第一供电支路输出能量;
当所述第二电压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控制所述第一供电支路向所述第二供电支路输出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调整模块包括:
降压支路,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端的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后,从所述第一端输出;
升压支路,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端的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后,从所述第二端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调整模块还包括:
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所述降压支路或者所述升压支路处于工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调整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电容和电感,构成所述升压支路或者所述降压支路;
其中,所述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供电支路,所述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供电支路,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调整模块具体包括:
控制器、第三开关、第四开关和变压器,构成所述升压支路或者所述降压支路;
其中,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供电支路,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供电支路,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和所述第四开关的控制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出检测模块,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调整模块,第二端连接所述供电电路中的电压变换模块;
所述输出检测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功率调整模块从第一端或者第二端输出的功率参数,并根据所述功率参数向所述电压变换模块发送反馈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变换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功率参数不符合预设条件,调整所述第一供电支路输出的第一电压。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
显示屏幕,被配置为显示图像画面;
LED灯条,被配置为点亮所述显示屏幕;
供电电路,被配置为向所述电路上的负载和所述LED灯条供电;
所述供电电路包括:
第一供电支路,被配置为向所述电路板输出第一电压;
第二供电支路,被配置为输出第二电压;
第三供电支路,被配置为向所述电路板和电压调整模块输出第三电压;
电压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三电压调整为第四电压后,向所述LED灯条输出所述第三电压和所述第四电压之和;
输出检测模块,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调整模块,第二端连接所述供电电路中的电压变换模块;所述输出检测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电压调整模块输出的功率参数,并根据所述功率参数向所述电压变换模块发送反馈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变换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功率参数不符合预设条件,调整所述第一供电支路输出的第一电压。
CN202111528320.0A 2021-12-14 2021-12-14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3175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8320.0A CN116317588A (zh) 2021-12-14 2021-12-14 显示装置
PCT/CN2022/114035 WO2023109168A1 (zh) 2021-12-14 2022-08-22 显示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8320.0A CN116317588A (zh) 2021-12-14 2021-12-14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7588A true CN116317588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796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28320.0A Pending CN116317588A (zh) 2021-12-14 2021-12-14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1758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36571B (zh) 显示装置及供电电路
WO2021185150A1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
CN105610328A (zh) 开关模式电源的系统和方法
US1182557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step power circuit
CN103763830A (zh) 发光元件驱动系统、驱动控制电路及驱动方法
CN111901932B (zh) 显示装置
TW200849200A (en) Split-type power supply circuit for LCD TV
CN112019058A (zh) 一种输出自适应的服务器电源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274910B (zh) 一种开关电源及电视
CN112019783B (zh) 一种电视机电源及分体式电视机
CN111724747B (zh) 显示装置及电源启动方法
WO2023109168A1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
CN113763868B (zh) 显示装置及供电设备
WO2020177399A1 (zh) 显示装置及过电压检测方法
CN116317588A (zh) 显示装置
CN112837646B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839570B (zh) 显示装置
CN110769173B (zh) 一种电视电源系统及电视机
KR20220067780A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CN216531072U (zh) 电源电路及显示设备
CN115250068A (zh) 多路反馈方法、电路及显示装置
WO2023201988A9 (zh) 显示装置
CN116978312A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
JP2003061353A (ja) 電源ユニット
CN116959379A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