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17314A - 一种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317314A CN116317314A CN202310048988.8A CN202310048988A CN116317314A CN 116317314 A CN116317314 A CN 116317314A CN 202310048988 A CN202310048988 A CN 202310048988A CN 116317314 A CN116317314 A CN 1163173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frame
- fixedly connected
- motor
-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05 air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7 locomo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from ingress, e.g. water or fing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7—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openings in the ca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mbient ai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具有固定基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顶部的放置架,所述底座靠近放置架的位置转动连接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外展板;通风箱,所述通风箱具有散热扇,以及安装在所述通风箱外表面的干燥盒,所述干燥盒远离通风箱的一侧连通有循环管,本发明涉及电动机技术领域。该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能够增大平稳环与安装套连接位置的强度,避免了平稳环或安装套出现弯曲或断裂的情况,使得电动机放置后不易在工作时出现到处倾斜的现象,保证了翻转板形成的放置空间能够进行空气的流通,进而加快了空气的流通,进一步延长了电动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动机按使用电源不同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电力系统中的电动机大部分是交流电机,可以是同步电机或者是异步电机,即:电机定子磁场转速与转子旋转转速不保持同步速,电动机主要由定子与转子组成,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电动机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受力的作用,使电动机转动,它主要包括一个用以产生磁场的电磁铁绕组或分布的定子绕组和一个旋转电枢或转子,在定子绕组旋转磁场的作用下,其在定子绕组有效边中有电流通过并受磁场的作用而使其转动,根据电机可逆性原则,如果电动机在其结构上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电机即电动机使用,也可作发电机使用,它是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的一种机器,通常电动机的作功部分作旋转运动,这种电动机称为转子电动机;也有作直线运动的,称为直线电动机,电动机能提供的功率范围很大,从毫瓦级到千瓦级,机床、水泵,需要电动机带动;电力机车、电梯,需要电动机牵引,家庭生活中的电扇、冰箱、洗衣机,甚至各种电动机玩具都离不开电动机,电动机已经应用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但是电动机在工作时容易造成震动,使其连接位置逐渐松动容易导致电动机损坏,对设备整体的运行造成影响,电动机工作时产生热量,在热量过高时将电动机烧坏的情况发生,且电动机长时间使用后容易接触缓冲,随着灰尘的堆积与接触潮湿空气,使得电动机发生锈蚀,进而降低了电动机旋转的速率,使其转动的过程中发生卡顿的问题,降低了电动机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电动机在工作时容易造成震动,使其连接位置逐渐松动容易导致电动机损坏,对设备整体的运行造成影响,在热量过高时将电动机烧坏的情况发生,降低了电动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具有固定基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顶部的放置架,所述底座靠近放置架的位置转动连接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的底部延伸至底座的内部,所述翻转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外展板;
通风箱,所述通风箱具有散热扇,以及安装在所述通风箱外表面的干燥盒,所述干燥盒远离通风箱的一侧连通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远离干燥盒的一端与翻转板连通,通过翻转板与外展板进行转动,并在放置时对电动机进行观察,并利用翻转板与外展板扩大电动机的散热范围,外展板接触电动机时能够对其产生的震动进行传递,干燥盒经循环管对电动机放置位置的潮湿空气进行干燥,并在空气干燥后输送至通风箱的内部进行排出,通风箱内部的具有的散热扇能够在热量过高时起到散热的效果,所述放置架包括:
安装套,所述安装套具有密封环,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套顶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平稳环,所述平稳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装配架,所述装配架远离平稳环的一侧与翻转板转动连接;
加固板,所述加固板具有抵板,以及安装在加固板内表面的防护架,所述加固板远离防护架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侧撑架,所述侧撑架靠近加固板的一侧与平稳环固定连接,所述侧撑架的顶部与外展板滑动连接,通过支撑板在平稳环与安装套之间呈圆形放置,且平稳环与安装套能够接触电动机,能利用防护架对电动机进行夹持,侧撑架与装配架在底座上平稳环进行夹持并接触加固板,所述防护架的顶部贯穿加固板且延伸至加固板的外部,所述侧撑架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装配架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远离干燥盒的一端贯穿翻转板且延伸至翻转板的外部,所述通风箱靠近放置架的位置与翻转板连通。
优选的,所述侧撑架包括卡接板,所述卡接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竖直撑板,所述竖直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压块,通过竖直撑板在卡接板上对承重压块进行顶紧,竖直撑板具有的弧形结构与平稳环保持一致,所述承重压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中固架,所述中固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置板,所述中固架的底部贯穿承重压块且延伸至承重压块的内部,通过顶置板在中固架上接触外展板,利用顶置板与外展板的接触,将其受到的重力逐渐传递至承重压块上。
优选的,所述防护架包括防护环,所述防护环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远离防护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板,通过弧形板在缓冲块上受到电动机的压力向防护环移动,并利用缓冲块具有的弹力进行夹持时起到缓冲的作用,所述缓冲块的底部滑动连接有内撑架,所述内撑架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底部贯穿内撑架且延伸至内撑架的内部,通过防护环在加固板的内部不接触内撑架,随着电动机对压力传感器的挤压,利用压力传感器对电动机的重量及防止位置进行测定。
优选的,所述装配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装配板,通过装配板与安装板配合对安装套与加固板进行固定,同时安装板与装配板接触的位置对加固板进行挤压,安装板与卡接板相配合对加固板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制,所述装配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增触架,所述装配板靠近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柱,所述减震柱靠近加强板的位置与装配板固定连接,通过减震柱与加强板在装配板上,利用减震柱对翻转板翻转至接触部件时进行缓冲,且加强板在装配板上对减震柱机型保护。
优选的,所述中固架包括中固板,所述中固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复位板,所述复位板远离伸缩杆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下压架,通过伸缩杆在中固板上受到顶置板的压力时进行收缩,随之带动顶置板下降接触下压架,且复位板能够与伸缩杆配合,所述下压架的底部与中固板滑动连接,所述下压架远离复位板的一侧滑动连接有侧接板,所述侧接板的底部与中固板固定连接,通过侧接板接触下压架,随着下压架移动时接触顶置板,能够利用侧接板对下压架的滑动进行限位。
优选的,所述内撑架包括复位导套,所述复位导套的顶端连通有承载盘,所述承载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内接架,所述内接架的单位部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顶端与承载盘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导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内撑板,通过复位导套具有弹簧能够在压力传感器滑动时进行伸缩,复位导套在承载盘上接触内撑板,且能够在清理时设备的拆卸后从加固板内部取出,所述内撑板的顶部与承载盘固定连接,通过连接套在承载盘上的安装与内撑板配合,并利用连接套内部的内接架对其进行顶紧,使得连接套、内撑板与复位导套处于同一水平面接触加固板。
优选的,所述增触架包括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弹力板,所述挤压板远离弹力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延展框,通过弹力板在挤压板上接触放置的电动机时出现收缩,而挤压板在平稳环上保持水平,能够在同一水平对平稳环进行挤压,所述延展框远离挤压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远离延展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靠近延展框的一侧延伸至接触板的内部,通过缓冲杆在接触板上设置了多个,使得延展框进行收缩,缓冲杆具有弹性,能够在受到压力出现弯曲时转动进行恢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设置了干燥盒、循环管、支撑板、平稳环,通过干燥盒经循环管对电动机放置位置的潮湿空气进行干燥,从而保证了电动机放置时不易空气潮湿分散锈蚀影响电动机的转速,支撑板在平稳环与安装套之间呈圆形放置,便于进行电动机放置位置的空气流通,能够增大平稳环与安装套连接位置的强度,避免了平稳环或安装套出现弯曲或断裂的情况,使得电动机放置后不易在工作时出现到处倾斜的现象,保证了翻转板形成的放置空间能够进行空气的流通,进而加快了空气的流通,进一步延长了电动机的使用寿命。
2.该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通过弹力板在挤压板上接触放置的电动机时出现收缩,便于弹力板与弧形板在不同的位置对电动机进行夹持,随着延展框受到翻转板的压力收缩时装配板对其移动距离进行限制,缓冲杆在接触板上设置了多个,便于缓冲杆先接触翻转板,使得延展框进行收缩,进而增大了翻转板工作时的接触面。
3.该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通过复位导套具有弹簧能够在压力传感器滑动时进行伸缩,便于增大压力传感器的接触范围,使其压力传感器随电动机进行移动,便于对电动机表面掉落的碎屑进行放置,避免了清理时对部件造成损伤,连接套在承载盘上的安装与内撑板配合,从而增强了连接套自身的强度,进而增大了承载盘的承受力,避免了承载盘的边缘位置发生弯曲。
4.该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通过伸缩杆在中固板上受到顶置板的压力时进行收缩,从而增大了顶置板的接触面积,便于顶置板返回至初始位置,侧接板接触下压架,从而增大了顶置板的接触面积,能够利用侧接板对下压架的滑动进行限位,使得侧接板在伸缩杆的周围同时接触顶置板,防止顶置板移动时出现倾斜导致造成接触位置不一致使外展板的放置出现凸起。
5.该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通过装配板与安装板配合对安装套与加固板进行固定,使得加固板在安装套靠近支撑板位置的承受力增大,避免了加固板上部件发生偏移影响电动机的安装,避免了加固板推动部件方向偏移导致碰撞,减震柱与加强板在装配板上,使得减震柱能够与竖直状态的翻转板接触,使得减震柱进行水平放置后不易发生倾斜或松动的情况。
6.该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通过弧形板在缓冲块上受到电动机的压力向防护环移动,从而增大了防护环内部电动机的放置空间,进而保证了电动机放置后自身的完整性,防护环在加固板的内部不接触内撑架,而内撑架上的压力传感器能够接触防止的电动机,随着电动机对压力传感器的挤压,使得压力传感器逐渐进行下滑,进而确保电动机能够放置到位。
7.该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通过竖直撑板在卡接板上对承重压块进行顶紧,从而保证了竖直撑板放置位置的稳固性,进而为承重压块对平稳环的挤压增大了平稳环的重量,便于平稳环与接触的部件进行震动力的传递,顶置板在中固架上接触外展板,使得外展板能够对顶置板进行挤压,进而增大了各个部件之间连接的紧密性,避免了外展板两两接触时发生下坠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侧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防护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装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内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增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翻转板;3、干燥盒;4、通风箱;5、放置架;51、安装套;52、支撑板;53、平稳环;54、侧撑架;541、卡接板;542、竖直撑板;543、承重压块;544、中固架;71、中固板;72、复位板;73、伸缩杆;74、下压架;75、侧接板;545、顶置板;55、防护架;551、防护环;552、缓冲块;553、压力传感器;554、弧形板;555、内撑架;81、承载盘;82、连接套;83、内接架;84、复位导套;85、内撑板;56、装配架;561、安装板;562、装配板;563、减震柱;564、加强板;565、增触架;91、挤压板;92、弹力板;93、延展框;94、接触板;95、缓冲杆;57、加固板;6、循环管;7、外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包括:
底座1,底座1具有固定基座,以及安装在底座1顶部的放置架5,底座1靠近放置架5的位置转动连接有翻转板2,翻转板2的底部延伸至底座1的内部,翻转板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外展板7;
通风箱4,通风箱4具有散热扇,以及安装在通风箱4外表面的干燥盒3,干燥盒3远离通风箱4的一侧连通有循环管6,循环管6远离干燥盒3的一端与翻转板2连通,通过翻转板2与外展板7进行转动,使其在装卸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调节电动机的放置空间,并在放置时对电动机进行观察,使得电动机的放置不易出现卡在半空中的情况,在电动机放置后翻转板2与外展板7摆动位置能够对电动机的周围起到阻挡的效果,并利用翻转板2与外展板7扩大电动机的散热范围,外展板7接触电动机时能够对其产生的震动进行传递,能够起到缓冲的效果,干燥盒3经循环管6对电动机放置位置的潮湿空气进行干燥,并在空气干燥后输送至通风箱4的内部进行排出,从而保证了电动机放置时不易空气潮湿分散锈蚀影响电动机的转速,通风箱4内部的具有的散热扇能够在热量过高时起到散热的效果,防止热量过高导致电动机内部部件损坏,放置架5包括:
安装套51,安装套51具有密封环,以及安装在安装套51顶部的支撑板52,支撑板5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平稳环53,平稳环5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装配架56,装配架56远离平稳环53的一侧与翻转板2转动连接;
加固板57,加固板57具有抵板,以及安装在加固板57内表面的防护架55,加固板57远离防护架55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侧撑架54,侧撑架54靠近加固板57的一侧与平稳环53固定连接,侧撑架54的顶部与外展板7滑动连接,通过支撑板52在平稳环53与安装套51之间呈圆形放置,便于进行电动机放置位置的空气流通,能够增大平稳环53与安装套51连接位置的强度,避免了平稳环53或安装套51出现弯曲或断裂的情况,且平稳环53与安装套51能够接触电动机,使其在接触电动机时利用自身具有弹性垫对其进行引导,进而保证了电动机放置的便捷,防护架55在加固板57的内部,能利用防护架55对电动机进行夹持,便于设备对不同体积的电动机进行放置,使得电动机放置后不易在工作时出现到处倾斜的现象,侧撑架54与装配架56在底座1上平稳环53进行夹持并接触加固板57,使其能够保持安装位置的稳定性,保证了翻转板2形成的放置空间能够进行空气的流通,进而加快了空气的流通,进一步延长了电动机的使用寿命。
其中,侧撑架54包括卡接板541,卡接板5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竖直撑板542,竖直撑板54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压块543,通过竖直撑板542在卡接板541上对承重压块543进行顶紧,使得卡接板541在底座1上与加固板57形成卡接腔对竖直撑板542进行顶紧,从而保证了竖直撑板542放置位置的稳固性,竖直撑板542具有的弧形结构与平稳环53保持一致,进而为承重压块543对平稳环53的挤压增大了平稳环53的重量,便于平稳环53与接触的部件进行震动力的传递,承重压块54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中固架544,中固架54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置板545,中固架544的底部贯穿承重压块543且延伸至承重压块543的内部,通过顶置板545在中固架544上接触外展板7,使得外展板7能够对顶置板545进行挤压,使得顶置板545进行下降,利用顶置板545与外展板7的接触,将其受到的重力逐渐传递至承重压块543上,进而增大了各个部件之间连接的紧密性,避免了外展板7两两接触时发生下坠的情况,能够对电动机与外展板7之间的接触位置的密封性进行保护。
其中,防护架55包括防护环551,防护环5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块552,缓冲块552远离防护环55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板554,通过弧形板554在缓冲块552上受到电动机的压力向防护环551移动,从而增大了防护环551内部电动机的放置空间,并利用缓冲块552具有的弹力进行夹持时起到缓冲的作用,缓冲块552与防护环551在电动机放置后的空隙能够进行热量的流动,且弧形板554接触电动机的位置不易出现损伤,进而保证了电动机放置后自身的完整性,缓冲块552的底部滑动连接有内撑架555,内撑架555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压力传感器553,压力传感器553的底部贯穿内撑架555且延伸至内撑架555的内部,通过防护环551在加固板57的内部不接触内撑架555,而内撑架555上的压力传感器553能够接触防止的电动机,随着电动机对压力传感器553的挤压,使得压力传感器553逐渐进行下滑,利用压力传感器553对电动机的重量及防止位置进行测定,进而确保电动机能够放置到位,使内撑架555与防护环551之间的空隙进行加固板57的接触。
其中,装配架56包括安装板561,安装板56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装配板562,通过装配板562与安装板561配合对安装套51与加固板57进行固定,使得加固板57在安装套51靠近支撑板52位置的承受力增大,同时安装板561与装配板562接触的位置对加固板57进行挤压,使其相互配合达到了限位的作用,避免了加固板57上部件发生偏移影响电动机的安装,安装板561与卡接板541相配合对加固板57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制,避免了加固板57推动部件方向偏移导致碰撞,装配板562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增触架565,装配板562靠近安装板56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强板564,加强板56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柱563,减震柱563靠近加强板564的位置与装配板562固定连接,通过减震柱563与加强板564在装配板562上,使得减震柱563能够与竖直状态的翻转板2接触,利用减震柱563对翻转板2翻转至接触部件时进行缓冲,并对两两翻转板2接触的位置进行调节,防止部件直接接触发生卡住,且加强板564在装配板562上对减震柱563机型保护,使得减震柱563进行水平放置后不易发生倾斜或松动的情况。
其中,中固架544包括中固板71,中固板7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73,伸缩杆7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复位板72,复位板72远离伸缩杆73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下压架74,通过伸缩杆73在中固板71上受到顶置板545的压力时进行收缩,随之带动顶置板545下降接触下压架74,使得下压架74与伸缩杆73配合对顶置板545进行支撑,从而增大了顶置板545的接触面积,且复位板72能够与伸缩杆73配合,使其在顶置板545的压力消失时推动顶置板545进行上升,便于顶置板545返回至初始位置,下压架74的底部与中固板71滑动连接,下压架74远离复位板72的一侧滑动连接有侧接板75,侧接板75的底部与中固板71固定连接,通过侧接板75接触下压架74,能够利用侧接板75对下压架74的移动进行引导,随着下压架74移动时接触顶置板545,从而增大了顶置板545的接触面积,能够利用侧接板75对下压架74的滑动进行限位,使得侧接板75在伸缩杆73的周围同时接触顶置板545,防止顶置板545移动时出现倾斜导致造成接触位置不一致使外展板7的放置出现凸起。
其中,内撑架555包括复位导套84,复位导套84的顶端连通有承载盘81,承载盘8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内接架83,内接架83的单位部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82,连接套82的顶端与承载盘81固定连接,复位导套8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内撑板85,通过复位导套84具有弹簧能够在压力传感器553滑动时进行伸缩,并在电动机取出后推动压力传感器553上升,便于增大压力传感器553的接触范围,使其压力传感器553随电动机进行移动,复位导套84在承载盘81上接触内撑板85,便于复位导套84与内撑板85配合保持承载盘81与加固板57之间的活动空间,便于对电动机表面掉落的碎屑进行放置,且能够在清理时设备的拆卸后从加固板57内部取出,避免了清理时对部件造成损伤,内撑板85的顶部与承载盘81固定连接,通过连接套82在承载盘81上的安装与内撑板85配合,并利用连接套82内部的内接架83对其进行顶紧,从而增强了连接套82自身的强度,使得连接套82、内撑板85与复位导套84处于同一水平面接触加固板57,进而增大了承载盘81的承受力,避免了承载盘81的边缘位置发生弯曲,进一步保证了承载盘81接触面的水平,使其能够与放置后的电动机接触。
其中,增触架565包括挤压板91,挤压板9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弹力板92,挤压板91远离弹力板9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延展框93,通过弹力板92在挤压板91上接触放置的电动机时出现收缩,便于弹力板92与弧形板554在不同的位置对电动机进行夹持,而挤压板91在平稳环53上保持水平,使其与承重压块543配合,能够在同一水平对平稳环53进行挤压,挤压板91安装后能够受到延展框93的推力,随着延展框93受到翻转板2的压力收缩时装配板562对其移动距离进行限制,延展框93远离挤压板9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触板94,接触板94远离延展框9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杆95,缓冲杆95靠近延展框93的一侧延伸至接触板94的内部,通过缓冲杆95在接触板94上设置了多个,便于缓冲杆95先接触翻转板2,利用接触板94在延展框93上对压力进行传递,使得延展框93进行收缩,缓冲杆95具有弹性,能够在受到压力出现弯曲时转动进行恢复,从而保证了接触板94与延展框93接触位置的稳定性,使得接触板94与减震柱563进行配合,进而增大了翻转板2工作时的接触面。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图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的使用方法,步骤一:将翻转板2在底座1上进行翻转显露电动机的放置空间,再将电动机放置在平稳环53与安装套51产生的安装空间,随着电动机的放置进入加固板57的内部,使电动机对压力传感器553进行挤压;
步骤二:在电动机放置后,压力传感器553向承载盘81内部下滑对复位导套84进行挤压,内撑板85与连接套82配合保持承载盘81底部的活动空间,并随着内接架83在连接套82随其接触承载盘81,使得承载盘81在压力传感器553收缩后接触电动机;
步骤三:电动机经弧形板554对缓冲块552进行挤压,使缓冲块552受到压力靠近防护环551,随之增大放置空间,并利用弧形板554接触电动机,承重压块543与挤压板91接触平稳环53,弹力板92在电动机放置时受其压力进行收缩,随之将翻转板2与外展板7转动至两两接触;
步骤四:在翻转板2翻转至竖直状态时,缓冲杆95受到翻转板2的压力经接触板94推动延展框93收缩,使得延展框93对挤压板91施加压力对电动机进行顶紧,加强板564在装配板562上保持水平接触翻转板2,而加强板564与安装板561配合加固板57进行夹持;
步骤五:外展板7随翻转板2转动至两两接触时,顶置板545受到外展板7的压力将伸缩杆73压制收缩,使得顶置板545逐渐下降至接触下压架74与侧接板75,并随着下压架74受到压力时带动复位板72进行弯曲,干燥盒3利用循环管6抽取电动机周围的空气,并对其干燥后送入通风箱4内部;
步骤六:通风箱4能够直接对电动机放置空间的空气进行流通,在外展板7与翻转板2进行分离时,伸缩杆73推动顶置板545进行上升,而复位板72带动下压架74在侧接板75上进行滑动上升,延展框93使其翻转板2的压力伸长推动接触板94进行水平方向移动。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Claims (9)
1.一种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包括:
底座(1),所述底座(1)具有固定基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1)顶部的放置架(5),所述底座(1)靠近放置架(5)的位置转动连接有翻转板(2),所述翻转板(2)的底部延伸至底座(1)的内部,所述翻转板(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外展板(7);
通风箱(4),所述通风箱(4)具有散热扇,以及安装在所述通风箱(4)外表面的干燥盒(3),所述干燥盒(3)远离通风箱(4)的一侧连通有循环管(6),所述循环管(6)远离干燥盒(3)的一端与翻转板(2)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5)包括:
安装套(51),所述安装套(51)具有密封环,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套(51)顶部的支撑板(52),所述支撑板(5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平稳环(53),所述平稳环(5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装配架(56),所述装配架(56)远离平稳环(53)的一侧与翻转板(2)转动连接;
加固板(57),所述加固板(57)具有抵板,以及安装在加固板(57)内表面的防护架(55),所述加固板(57)远离防护架(55)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侧撑架(54),所述侧撑架(54)靠近加固板(57)的一侧与平稳环(53)固定连接,所述侧撑架(54)的顶部与外展板(7)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撑架(54)包括卡接板(541),所述卡接板(5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竖直撑板(542),所述竖直撑板(54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压块(543),所述承重压块(54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中固架(544),所述中固架(54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置板(545),所述中固架(544)的底部贯穿承重压块(543)且延伸至承重压块(543)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架(55)包括防护环(551),所述防护环(5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块(552),所述缓冲块(552)远离防护环(55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板(554),所述缓冲块(552)的底部滑动连接有内撑架(555),所述内撑架(555)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压力传感器(553),所述压力传感器(553)的底部贯穿内撑架(555)且延伸至内撑架(555)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架(56)包括安装板(561),所述安装板(56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装配板(562),所述装配板(562)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增触架(565),所述装配板(562)靠近安装板(56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强板(564),所述加强板(56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柱(563),所述减震柱(563)靠近加强板(564)的位置与装配板(56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固架(544)包括中固板(71),所述中固板(7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73),所述伸缩杆(7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复位板(72),所述复位板(72)远离伸缩杆(73)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下压架(74),所述下压架(74)的底部与中固板(71)滑动连接,所述下压架(74)远离复位板(72)的一侧滑动连接有侧接板(75),所述侧接板(75)的底部与中固板(7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架(555)包括复位导套(84),所述复位导套(84)的顶端连通有承载盘(81),所述承载盘(8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内接架(83),所述内接架(83)的单位部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82),所述连接套(82)的顶端与承载盘(81)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导套(8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内撑板(85),所述内撑板(85)的顶部与承载盘(8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触架(565)包括挤压板(91),所述挤压板(9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弹力板(92),所述挤压板(91)远离弹力板(9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延展框(93),所述延展框(93)远离挤压板(9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触板(94),所述接触板(94)远离延展框(9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杆(95),所述缓冲杆(95)靠近延展框(93)的一侧延伸至接触板(94)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架(55)的顶部贯穿加固板(57)且延伸至加固板(57)的外部,所述侧撑架(54)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装配架(56)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6)远离干燥盒(3)的一端贯穿翻转板(2)且延伸至翻转板(2)的外部,所述通风箱(4)靠近放置架(5)的位置与翻转板(2)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48988.8A CN116317314A (zh) | 2023-02-01 | 2023-02-01 | 一种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48988.8A CN116317314A (zh) | 2023-02-01 | 2023-02-01 | 一种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317314A true CN116317314A (zh) | 2023-06-23 |
Family
ID=86831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048988.8A Pending CN116317314A (zh) | 2023-02-01 | 2023-02-01 | 一种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31731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52649A (zh) * | 2023-08-01 | 2023-08-29 | 长沙博大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电机端盖加工制造用推压夹具 |
-
2023
- 2023-02-01 CN CN202310048988.8A patent/CN116317314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52649A (zh) * | 2023-08-01 | 2023-08-29 | 长沙博大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电机端盖加工制造用推压夹具 |
CN116652649B (zh) * | 2023-08-01 | 2023-10-20 | 长沙博大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电机端盖加工制造用推压夹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317314A (zh) | 一种风电变桨用电动机的防震装置 | |
CN110535080B (zh) | 一种建筑机电用电缆临时支撑装置 | |
CN211088365U (zh) | 一种蓄电池安装用固定装置 | |
CN210087900U (zh) | 一种风力发电机用减震底座 | |
CN214744707U (zh) | 一种用于机电工程的设备安装底座 | |
CN110556966A (zh) | 一种附带降温效果的小型电机避震装置 | |
CN110518737B (zh) | 一种安装稳定防震动电机 | |
CN210926783U (zh) | 一种水电工程用自保护电气开关 | |
CN215497650U (zh) | 一种电气用配电装置 | |
CN113825050A (zh) | 一种便携式音响设备 | |
CN108180386A (zh) | 一种用于通讯设施的安装设备 | |
CN214118326U (zh) | 一种水电站用柴油发电机 | |
CN208750339U (zh) | 一种大型风机基座 | |
CN214618803U (zh) | 一种计算机网络控制器升降装置 | |
CN207377229U (zh)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立体车库车位 | |
CN107591506B (zh) | 一种带减震功能的锂电池保护装置 | |
CN220956200U (zh) | 一种可移动式离心风机 | |
CN214998392U (zh) | 一种方便移动的水泵 | |
CN215267931U (zh) | 一种机器人用高效节能电动机 | |
CN215244687U (zh) | 一种增程式电动车用控制器 | |
CN215567635U (zh) | 一种机房ups防护装置 | |
CN220711370U (zh) | 一种无位置传感器开关磁阻电动机控制装置 | |
CN112652962B (zh) | 一种用于电力销售的智能型配电柜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2225874U (zh) | 一种高效减震功能的电动交通工具控制器 | |
CN217469227U (zh) | 一种环保型绝缘环网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