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16596A - 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16596A
CN116316596A CN202310288643.XA CN202310288643A CN116316596A CN 116316596 A CN116316596 A CN 116316596A CN 202310288643 A CN202310288643 A CN 202310288643A CN 116316596 A CN116316596 A CN 116316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equipment
equipment
electric
parameters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886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军
陈士平
余凡
周铭杰
王龙龙
徐金猴
董佳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Platform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Platform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Platform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Platform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8864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165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16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65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7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 H02J3/0075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for providing alternative feeding paths between load and source according to economic or energy efficiency considerations, e.g. economic dispatc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network being locally controlle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02J13/0002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获取到的所有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监测条件的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并在对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执行用电监测操作的过程中,获取每个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电参数;根据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电参数,从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的所有目标消峰用电设备,并对所有目标消峰用电设备执行用电消峰操作。可见,实施本发明能够对用电设备进行智能消峰操作,有利于提高对用电设备的消峰控制效率及消峰控制准确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对用电设备的消峰效果,以降低资源的消耗,从而实现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Description

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电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电力事业受到了大力发展,能够满足越来越多的用电设备正常运行。然而,随着用电设备的用电量不断加剧,各电力设备的负荷难以减轻,从而也难以降低资源的消耗,这并不利于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为了控制用电设备的用电量,各大企业单位提出了用电设备的消峰概念,并对用电设备进行人工巡查以定时对用电设备的运行进行控制。然而,通过实践发现,传统的设备消峰方式会出现对用电设备的控制迟滞以及控制错误的情况发生,进而不利于提高对用电设备的消峰效果,并且还会影响到用户的正常设备使用。可见,提供一种智能的用电设备消峰方法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的方法及装置,能够有利于提高对用电设备的消峰控制效率及消峰控制准确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对用电设备的消峰效果,以降低资源的消耗,从而实现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定用电设备集合中每个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每个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指示该待定用电设备的历史用电参数随历史时间变化的特性;
根据所有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从所有所述待定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监测条件的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
对所有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执行用电监测操作,并在执行所述用电监测操作的过程中,获取每个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电参数;
根据所有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电参数,从所有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的所有目标消峰用电设备,并对所有所述目标消峰用电设备执行用电消峰操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根据所有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从所有所述待定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监测条件的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确定每个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并根据所有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从所有所述待定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用电波动阈值条件的所有第一用电设备;
确定每个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并根据所有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从所有所述第一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幅度阈值条件的所有第二用电设备,并将所有所述第二用电设备确定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监测条件的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根据每个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确定每个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包括:
对于每一所述待定用电设备,根据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确定所述待定用电设备在历史时间段内的最小历史用电参数、最大历史用电参数以及历史波动特性参数;所述历史波动特性参数包括历史波动频率参数和/或历史波动幅度参数;
根据所述历史波动特性参数,确定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波动参照比例参数,并根据所述最小历史用电参数、所述最大历史用电参数以及所述波动参照比例参数,确定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
其中,每个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为:
Sbd=(Smax-Smin)/Smin*ratio;
Smax为对应的待定用电设备的最大历史用电参数,Smin为对应的待定用电设备的最小历史用电参数,ratio为对应的待定用电设备的波动参照比例参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每个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包括该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设备类型参数、第一设备数量参数以及第一用户使用情况;
其中,所述根据所有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从所有所述第一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幅度阈值条件的所有第二用电设备,包括:
确定预设的基础用电设备集合中每个基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每个所述基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包括该基础用电设备的第二设备类型参数、第二设备数量参数以及第二用户使用情况;
对于每一所述第一用电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以及所有所述基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
根据得到的所有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从所有所述第一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所述消峰调节程度大于等于预设调节程度阈值的所有第一用电设备,作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幅度阈值条件的所有第二用电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对于每一所述第一用电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以及所有所述基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包括:
对于每一所述第一用电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设备类型参数以及所有所述基础用电设备的第二设备类型参数,计算每个所述基础用电设备与所述第一用电设备之间的设备类型相似度;
根据所有所述基础用电设备与所述第一用电设备之间的设备类型相似度,从所有所述基础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所述设备类型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相似度阈值的所有相似用电设备;
根据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设备数量参数、对应的第一用户使用情况以及所有所述相似用电设备的第二设备数量参数、对应的第二用户使用情况,确定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在所述根据所有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电参数,从所有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的所有目标消峰用电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每个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
其中,所述确定每个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包括:
确定每个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的用电参照参数;每个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的用电参照参数包括该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户使用情况以及对应的电力设备的容量参数;
确定每个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电力设备的资源使用类型;
对于每一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电力设备,判断所述电力设备的发电资源使用类型是否包括预设的目标资源使用类型;
当判断出所述电力设备的发电资源使用类型不包括所述目标资源使用类型时,根据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户使用情况以及对应的电力设备的容量参数,确定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判断出所述电力设备的发电资源使用类型包括所述目标资源使用类型时,确定所述电力设备的发电资源使用类型中为所述目标资源使用类型的资源使用比例;
根据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户使用情况、对应的电力设备的容量参数以及对应的电力设备所对应的资源使用比例,确定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
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定用电设备集合中每个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每个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指示该待定用电设备的历史用电参数随历史时间变化的特性;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有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从所有所述待定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监测条件的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对所有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执行用电监测操作,并在执行所述用电监测操作的过程中,获取每个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电参数;
第二确定模块,根据所有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电参数,从所有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的所有目标消峰用电设备,并对所有所述目标消峰用电设备执行用电消峰操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根据所有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从所有所述待定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监测条件的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的方式具体为:
根据每个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确定每个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并根据所有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从所有所述待定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用电波动阈值条件的所有第一用电设备;
确定每个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并根据所有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从所有所述第一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幅度阈值条件的所有第二用电设备,并将所有所述第二用电设备确定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监测条件的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根据每个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确定每个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的方式具体为:
对于每一所述待定用电设备,根据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确定所述待定用电设备在历史时间段内的最小历史用电参数、最大历史用电参数以及历史波动特性参数;所述历史波动特性参数包括历史波动频率参数和/或历史波动幅度参数;
根据所述历史波动特性参数,确定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波动参照比例参数,并根据所述最小历史用电参数、所述最大历史用电参数以及所述波动参照比例参数,确定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
其中,每个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为:
Sbd=(Smax-Smin)/Smin*ratio;
Smax为对应的待定用电设备的最大历史用电参数,Smin为对应的待定用电设备的最小历史用电参数,ratio为对应的待定用电设备的波动参照比例参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每个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包括该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设备类型参数、第一设备数量参数以及第一用户使用情况;
其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根据所有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从所有所述第一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幅度阈值条件的所有第二用电设备的方式具体为:
确定预设的基础用电设备集合中每个基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每个所述基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包括该基础用电设备的第二设备类型参数、第二设备数量参数以及第二用户使用情况;
对于每一所述第一用电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以及所有所述基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
根据得到的所有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从所有所述第一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所述消峰调节程度大于等于预设调节程度阈值的所有第一用电设备,作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幅度阈值条件的所有第二用电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对于每一所述第一用电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以及所有所述基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的方式具体为:
对于每一所述第一用电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设备类型参数以及所有所述基础用电设备的第二设备类型参数,计算每个所述基础用电设备与所述第一用电设备之间的设备类型相似度;
根据所有所述基础用电设备与所述第一用电设备之间的设备类型相似度,从所有所述基础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所述设备类型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相似度阈值的所有相似用电设备;
根据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设备数量参数、对应的第一用户使用情况以及所有所述相似用电设备的第二设备数量参数、对应的第二用户使用情况,确定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确定模块根据所有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电参数,从所有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的所有目标消峰用电设备之前,确定每个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
其中,所述第三确定模块确定每个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的方式具体包括:
确定每个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的用电参照参数;每个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的用电参照参数包括该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户使用情况以及对应的电力设备的容量参数;
确定每个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电力设备的资源使用类型;
对于每一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电力设备,判断所述电力设备的发电资源使用类型是否包括预设的目标资源使用类型;
当判断出所述电力设备的发电资源使用类型不包括所述目标资源使用类型时,根据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户使用情况以及对应的电力设备的容量参数,确定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第三确定模块确定每个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的方式具体还包括:
当判断出所述电力设备的发电资源使用类型包括所述目标资源使用类型时,确定所述电力设备的发电资源使用类型中为所述目标资源使用类型的资源使用比例;
根据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户使用情况、对应的电力设备的容量参数以及对应的电力设备所对应的资源使用比例,确定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
本发明第三方面公开了另一种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的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
本发明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调用时,用于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的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获取到的所有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监测条件的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并在对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执行用电监测操作的过程中,获取每个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电参数;根据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电参数,从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的所有目标消峰用电设备,并对所有目标消峰用电设备执行用电消峰操作。可见,实施本发明能够对用电设备进行智能消峰操作,有利于提高对用电设备的消峰控制效率及消峰控制准确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对用电设备的消峰效果,以降低资源的消耗,从而实现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电设备的消峰控制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端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端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及装置,能够有利于提高对用电设备的消峰控制效率及消峰控制准确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对用电设备的消峰效果,以降低资源的消耗,从而实现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1所描述的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可以应用于对不同场景下的用电设备进行用电消峰,如家庭场景、工厂场景、商场场景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可选的,该方法可以由设备用电消峰系统实现,该设备用电消峰系统可以集成在设备用电消峰装置中,也可以是用于对用电设备的用电情况进行监测以及消峰处理的本地服务器或云端服务器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如图1所示,该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操作:
101、获取待定用电设备集合中每个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每个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指示该待定用电设备的历史用电参数随历史时间变化的特性,如某一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量在8点-12点之间的波动变化情况。进一步可选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可以包括设备用电电量特性参数、设备用电电流特性参数、设备用电电压特性参数以及设备用电功率特性参数等等,其中,设备用电特性参数可通过待定用电设备的电表进行获取,如待定用电设备的小时电量(T时间点)=待定用电设备的第一历史用电量底度数(T)-待定用电设备的第二历史用电量底度数(T-1)。
102、根据所有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从所有待定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监测条件的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其中,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可以理解为潜在的可消峰设备,如小时用电参数波动范围大的用电设备、可调设备工作数量的用电设备、可调设备工作参数的用电设备等等。
103、对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执行用电监测操作,并在执行用电监测操作的过程中,获取每个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电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当前用电参数包括当前用电电量参数、当前用电电压参数、当前用电电流参数以及当前用电功率参数等等。
104、根据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电参数,从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的所有目标消峰用电设备,并对所有目标消峰用电设备执行用电消峰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举例来说,对所有目标消峰用电设备执行用电消峰操作可采取如以下实施方式:
(1)在时间点Txf发出消峰告警信息后,即如在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当前用电参数之和超出阈值之后,根据确定出的目标消峰用电设备的优先级,开启第1优先级的设备消峰策略,并向边缘智能网关下发对第1优先级的目标消峰用电设备的控制指令,以执行对第1优先级的目标消峰用电设备的用电消峰操作,其中,目标消峰用电设备的优先级可通过目标消峰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来确定;
(2)在时间点Txf+1分钟,仍发出消峰告警信息时,根据目标消峰用电设备的优先级,开启第2优先级的设备消峰策略,并向边缘智能网关下发对第2优先级的目标消峰用电设备的控制指令,以执行对第2优先级的目标消峰用电设备的用电消峰操作;
(3)在时间点Txf+X分钟,未发出消峰告警信息,则设备用电消峰系统无新的指令下达。
以及进一步的,还可以对待监测用电设备集合进行设备消峰退出操作,如:
(1)在时间点Txf+y分钟,收到峰值安全参数提醒时,如在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当前用电参数之和低于预设的峰值安全参数时,根据目标消峰用电设备的优先级,开启最低优先级的设备消峰退出策略,并向边缘智能网关下发对最低优先级的目标消峰用电设备的控制指令,以执行对最低优先级的目标消峰用电设备的设备消峰退出操作;
(2)在时间点Txf+y+1分钟,仍收到峰值安全参数提醒时,则根据目标消峰用电设备的优先级,开启第二低优先级的设备消峰退出策略,并向边缘智能网关下发对第二低优先级的目标消峰用电设备的控制指令,以执行对第二低优先级的目标消峰用电设备的设备消峰退出操作;
(3)在时间点Txf+y+2分钟,未收到峰值安全参数提醒时,则设备用电消峰系统无新的指令下达。
具体的,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电设备的消峰控制流程示意图,其中,针对用电消峰操作及设备消峰退出操作,设备用电消峰系统可通过边缘智能网关对目标消峰用电设备进行消峰控制,且边缘智能网关与设备用电消峰系统之间可通过4G网络或本地联网来实现对接;以及,边缘智能网关与目标消峰用电设备之间的定制化通讯协议可根据目标消峰用电设备的通讯手册进行定制。
可见,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对用电设备进行智能消峰操作以及消峰退出操作,有利于提高对用电设备的消峰控制效率及消峰控制准确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对用电设备的消峰效果,以降低资源的消耗并保证用户的正常设备使用,从而实现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02中的根据所有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从所有待定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监测条件的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包括:
根据每个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确定每个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并根据所有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从所有待定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用电波动阈值条件的所有第一用电设备;
确定每个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并根据所有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从所有第一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幅度阈值条件的所有第二用电设备,并将所有第二用电设备确定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监测条件的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即确定出小时用电参数的波动范围大于设定值且其设备工参可调节程度大于程度阈值的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以对待监测用电设备进行用电监测,并及时对待监测用电设备中的目标消峰用电设备进行消峰。
可见,该可选的实施例能够根据相关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及设备参数,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监测条件的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这样,有利于提高确定出的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可靠性及准确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后续对待监测用电设备的消峰监测操作的可靠性、准确性及有效性,从而有利于提升对相关用电设备的消峰效果,降低资源的消耗,并保证用户的正常设备使用。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中的根据每个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确定每个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包括:
对于每一待定用电设备,根据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确定待定用电设备在历史时间段内的最小历史用电参数、最大历史用电参数以及历史波动特性参数;
根据历史波动特性参数,确定待定用电设备的波动参照比例参数,并根据最小历史用电参数、最大历史用电参数以及波动参照比例参数,确定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可选的,历史波动特性参数包括历史波动频率参数和/或历史波动幅度参数。
具体的,每个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为:
Sbd=(Smax-Smin)/Smin*ratio;
其中,Smax为对应的待定用电设备的最大历史用电参数,Smin为对应的待定用电设备的最小历史用电参数,ratio为对应的待定用电设备的波动参照比例参数(如80%、120%等等)。
可见,该可选的实施例能够基于每个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智能化地计算出每个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这样,可以提高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的计算可靠性及准确性,进而可以提高后续确定出的满足预设用电波动阈值条件的第一用电设备的可靠性、准确性及有效性,从而可以提高后续对相关用电设备的消峰精确性及及时性。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所有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从所有第一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幅度阈值条件的所有第二用电设备,包括:
确定预设的基础用电设备集合中每个基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
对于每一第一用电设备,根据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以及所有基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
根据得到的所有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从所有第一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消峰调节程度大于等于预设调节程度阈值的所有第一用电设备,作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幅度阈值条件的所有第二用电设备。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即确定每一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工参可调程度,从而从中筛选出设备工参可调程度大于等于程度阈值的所有第二用电设备。可选的,每个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包括该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设备类型参数、第一设备数量参数以及第一用户使用情况。进一步可选的,每个基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包括该基础用电设备的第二设备类型参数、第二设备数量参数以及第二用户使用情况。
可见,该可选的实施例能够结合基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出每一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从而筛选出满足预设设备消峰幅度阈值条件的第二用电设备,这样,有利于提高确定出的第二用电设备的可靠性及准确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对相关用电设备的用电监测可靠性、准确性及有效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对相关用电设备的消峰控制及时性及准确性。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中的对于每一第一用电设备,根据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以及所有基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包括:
对于每一第一用电设备,根据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设备类型参数以及所有基础用电设备的第二设备类型参数,计算每个基础用电设备与第一用电设备之间的设备类型相似度;
根据所有基础用电设备与第一用电设备之间的设备类型相似度,从所有基础用电设备中确定出设备类型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相似度阈值的所有相似用电设备;
根据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设备数量参数、对应的第一用户使用情况以及所有相似用电设备的第二设备数量参数、对应的第二用户使用情况,确定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举例来说,如将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与系统消峰设备基础库中的基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作比对,若有相似设备类型、可控设备数量较多(即第一用电设备及对应的相似用电设备数量较多)且用户的设备使用不饱和的情况下,则可确定该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较大,并按该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自动列入消峰优先级。
可见,该可选的实施例能够基于所有基础用电设备与第一用电设备之间的设备类型相似度、设备数量及用户使用情况,确定出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实现了对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的确定方式智能化,这样,可以提高对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的确定可靠性及准确性,进而可以提高后续对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监测筛选操作的可靠性、准确性及有效性,从而可以实现有效的用电设备消峰操作。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2所描述的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可以应用于对不同场景下的用电设备进行用电消峰,如家庭场景、工厂场景、商场场景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可选的,该方法可以由设备用电消峰系统实现,该设备用电消峰系统可以集成在设备用电消峰装置中,也可以是用于对用电设备的用电情况进行监测以及消峰处理的本地服务器或云端服务器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如图2所示,该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操作:
201、获取待定用电设备集合中每个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
202、根据所有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从所有待定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监测条件的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
203、对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执行用电监测操作,并在执行用电监测操作的过程中,获取每个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电参数。
204、确定每个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进一步的,确定每个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包括:
确定每个待监测用电设备的用电参照参数;
确定每个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电力设备的资源使用类型;
对于每一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电力设备,判断电力设备的发电资源使用类型是否包括预设的目标资源使用类型;
当判断出电力设备的发电资源使用类型不包括目标资源使用类型时,根据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户使用情况以及对应的电力设备的容量参数,确定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
当判断出电力设备的发电资源使用类型包括目标资源使用类型时,确定电力设备的发电资源使用类型中为目标资源使用类型的资源使用比例;
根据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户使用情况、对应的电力设备的容量参数以及对应的电力设备所对应的资源使用比例,确定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可选的,每个待监测用电设备的用电参照参数包括该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户使用情况以及对应的电力设备的容量参数。进一步可选的,对应的电力设备的容量参数包括变压器的容量参数。
具体的,目标资源使用类型可以理解为可再生资源类型,如水力、风力、太阳能等等。举例来说,即如当判断出电力设备的发电资源使用类型包括目标资源使用类型时,可相应地将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按照对应的电力设备所对应的资源使用比例来提高,以在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使用的情况下,更加尽可能地保证用户的设备使用。
205、根据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电参数,从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的所有目标消峰用电设备,并对所有目标消峰用电设备执行用电消峰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步骤201-步骤203、步骤205的其它描述,请参照实施例一中针对步骤101-步骤104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以及,上述步骤204可在步骤202或者步骤203之后触发执行。
可见,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能够结合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户使用情况以及对应的电力设备的容量参数来确定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这样,可以提高对待监测用电设备的用电监测可靠性及准确性,进而可以提高后续对目标消峰用电设备的消峰可靠性及及时性,从而可以提升对相关用电设备的消峰效果,以减少电资源的使用,营造绿色环保生活。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装置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待定用电设备集合中每个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
第一确定模块302,用于根据所有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从所有待定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监测条件的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
获取模块301,还用于对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执行用电监测操作,并在执行用电监测操作的过程中,获取每个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电参数;
第二确定模块303,根据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电参数,从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的所有目标消峰用电设备,并对所有目标消峰用电设备执行用电消峰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指示该待定用电设备的历史用电参数随历史时间变化的特性。
可见,实施图3所描述的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装置能够对用电设备进行智能消峰操作以及消峰退出操作,有利于提高对用电设备的消峰控制效率及消峰控制准确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对用电设备的消峰效果,以降低资源的消耗并保证用户的正常设备使用,从而实现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该第一确定模块302根据所有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从所有待定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监测条件的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的方式具体为:
根据每个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确定每个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并根据所有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从所有待定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用电波动阈值条件的所有第一用电设备;
确定每个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并根据所有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从所有第一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幅度阈值条件的所有第二用电设备,并将所有第二用电设备确定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监测条件的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
可见,实施图4所描述的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装置能够根据相关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及设备参数,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监测条件的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这样,有利于提高确定出的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可靠性及准确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后续对待监测用电设备的消峰监测操作的可靠性、准确性及有效性,从而有利于提升对相关用电设备的消峰效果,降低资源的消耗,并保证用户的正常设备使用。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该第一确定模块302根据每个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确定每个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的方式具体为:
对于每一待定用电设备,根据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确定待定用电设备在历史时间段内的最小历史用电参数、最大历史用电参数以及历史波动特性参数;历史波动特性参数包括历史波动频率参数和/或历史波动幅度参数;
根据历史波动特性参数,确定待定用电设备的波动参照比例参数,并根据最小历史用电参数、最大历史用电参数以及波动参照比例参数,确定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为:
Sbd=(Smax-Smin)/Smin*ratio;
Smax为对应的待定用电设备的最大历史用电参数,Smin为对应的待定用电设备的最小历史用电参数,ratio为对应的待定用电设备的波动参照比例参数。
可见,实施图4所描述的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装置能够基于每个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智能化地计算出每个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这样,可以提高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的计算可靠性及准确性,进而可以提高后续确定出的满足预设用电波动阈值条件的第一用电设备的可靠性、准确性及有效性,从而可以提高后续对相关用电设备的消峰精确性及及时性。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该第一确定模块302根据所有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从所有第一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幅度阈值条件的所有第二用电设备的方式具体为:
确定预设的基础用电设备集合中每个基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
对于每一第一用电设备,根据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以及所有基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
根据得到的所有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从所有第一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消峰调节程度大于等于预设调节程度阈值的所有第一用电设备,作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幅度阈值条件的所有第二用电设备。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包括该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设备类型参数、第一设备数量参数以及第一用户使用情况;每个基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包括该基础用电设备的第二设备类型参数、第二设备数量参数以及第二用户使用情况。
可见,实施图4所描述的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装置能够结合基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出每一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从而筛选出满足预设设备消峰幅度阈值条件的第二用电设备,这样,有利于提高确定出的第二用电设备的可靠性及准确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对相关用电设备的用电监测可靠性、准确性及有效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对相关用电设备的消峰控制及时性及准确性。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该第一确定模块302对于每一第一用电设备,根据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以及所有基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的方式具体为:
对于每一第一用电设备,根据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设备类型参数以及所有基础用电设备的第二设备类型参数,计算每个基础用电设备与第一用电设备之间的设备类型相似度;
根据所有基础用电设备与第一用电设备之间的设备类型相似度,从所有基础用电设备中确定出设备类型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相似度阈值的所有相似用电设备;
根据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设备数量参数、对应的第一用户使用情况以及所有相似用电设备的第二设备数量参数、对应的第二用户使用情况,确定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
可见,实施图4所描述的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装置能够基于所有基础用电设备与第一用电设备之间的设备类型相似度、设备数量及用户使用情况,确定出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实现了对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的确定方式智能化,这样,可以提高对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的确定可靠性及准确性,进而可以提高后续对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监测筛选操作的可靠性、准确性及有效性,从而可以实现有效的用电设备消峰操作。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304,用于在第二确定模块303根据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电参数,从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的所有目标消峰用电设备之前,确定每个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
其中,该第三确定模块304确定每个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的方式具体包括:
确定每个待监测用电设备的用电参照参数;
确定每个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电力设备的资源使用类型;
对于每一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电力设备,判断电力设备的发电资源使用类型是否包括预设的目标资源使用类型;
当判断出电力设备的发电资源使用类型不包括目标资源使用类型时,根据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户使用情况以及对应的电力设备的容量参数,确定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待监测用电设备的用电参照参数包括该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户使用情况以及对应的电力设备的容量参数。
进一步的,该第三确定模块304确定每个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的方式具体还包括:
当判断出电力设备的发电资源使用类型包括目标资源使用类型时,确定电力设备的发电资源使用类型中为目标资源使用类型的资源使用比例;
根据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户使用情况、对应的电力设备的容量参数以及对应的电力设备所对应的资源使用比例,确定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
可见,实施图4所描述的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装置能够结合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户使用情况以及对应的电力设备的容量参数来确定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这样,可以提高对待监测用电设备的用电监测可靠性及准确性,进而可以提高后续对目标消峰用电设备的消峰可靠性及及时性,从而可以提升对相关用电设备的消峰效果,以减少电资源的使用,营造绿色环保生活。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装置可以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401;
与存储器401耦合的处理器402;
处理器402调用存储器4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一或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描述的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中的步骤。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被调用时,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一或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描述的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中的步骤。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该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所描述的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中的步骤。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例的具体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及装置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项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项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定用电设备集合中每个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每个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指示该待定用电设备的历史用电参数随历史时间变化的特性;
根据所有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从所有所述待定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监测条件的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
对所有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执行用电监测操作,并在执行所述用电监测操作的过程中,获取每个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电参数;
根据所有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电参数,从所有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的所有目标消峰用电设备,并对所有所述目标消峰用电设备执行用电消峰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有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从所有所述待定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监测条件的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确定每个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并根据所有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从所有所述待定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用电波动阈值条件的所有第一用电设备;
确定每个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并根据所有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从所有所述第一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幅度阈值条件的所有第二用电设备,并将所有所述第二用电设备确定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监测条件的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确定每个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包括:
对于每一所述待定用电设备,根据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确定所述待定用电设备在历史时间段内的最小历史用电参数、最大历史用电参数以及历史波动特性参数;所述历史波动特性参数包括历史波动频率参数和/或历史波动幅度参数;
根据所述历史波动特性参数,确定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波动参照比例参数,并根据所述最小历史用电参数、所述最大历史用电参数以及所述波动参照比例参数,确定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
其中,每个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用电波动特性参数为:
Sbd=(Smax-Smin)/Smin*ratio;
Smax为对应的待定用电设备的最大历史用电参数,Smin为对应的待定用电设备的最小历史用电参数,ratio为对应的待定用电设备的波动参照比例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包括该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设备类型参数、第一设备数量参数以及第一用户使用情况;
其中,所述根据所有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从所有所述第一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幅度阈值条件的所有第二用电设备,包括:
确定预设的基础用电设备集合中每个基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每个所述基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包括该基础用电设备的第二设备类型参数、第二设备数量参数以及第二用户使用情况;
对于每一所述第一用电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以及所有所述基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
根据得到的所有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从所有所述第一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所述消峰调节程度大于等于预设调节程度阈值的所有第一用电设备,作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幅度阈值条件的所有第二用电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于每一所述第一用电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以及所有所述基础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包括:
对于每一所述第一用电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设备类型参数以及所有所述基础用电设备的第二设备类型参数,计算每个所述基础用电设备与所述第一用电设备之间的设备类型相似度;
根据所有所述基础用电设备与所述第一用电设备之间的设备类型相似度,从所有所述基础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所述设备类型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相似度阈值的所有相似用电设备;
根据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设备数量参数、对应的第一用户使用情况以及所有所述相似用电设备的第二设备数量参数、对应的第二用户使用情况,确定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消峰调节程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有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电参数,从所有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的所有目标消峰用电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每个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
其中,所述确定每个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包括:
确定每个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的用电参照参数;每个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的用电参照参数包括该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户使用情况以及对应的电力设备的容量参数;
确定每个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电力设备的资源使用类型;
对于每一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电力设备,判断所述电力设备的发电资源使用类型是否包括预设的目标资源使用类型;
当判断出所述电力设备的发电资源使用类型不包括所述目标资源使用类型时,根据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户使用情况以及对应的电力设备的容量参数,确定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判断出所述电力设备的发电资源使用类型包括所述目标资源使用类型时,确定所述电力设备的发电资源使用类型中为所述目标资源使用类型的资源使用比例;
根据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户使用情况、对应的电力设备的容量参数以及对应的电力设备所对应的资源使用比例,确定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
8.一种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定用电设备集合中每个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每个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指示该待定用电设备的历史用电参数随历史时间变化的特性;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有所述待定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特性参数,从所有所述待定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设备消峰监测条件的所有待监测用电设备;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对所有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执行用电监测操作,并在执行所述用电监测操作的过程中,获取每个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电参数;
第二确定模块,根据所有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的当前用电参数,从所有所述待监测用电设备中确定出满足预设的用电参数阈值条件的所有目标消峰用电设备,并对所有所述目标消峰用电设备执行用电消峰操作。
9.一种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调用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
CN202310288643.XA 2023-03-13 2023-03-13 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3165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88643.XA CN116316596A (zh) 2023-03-13 2023-03-13 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88643.XA CN116316596A (zh) 2023-03-13 2023-03-13 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6596A true CN116316596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32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88643.XA Pending CN116316596A (zh) 2023-03-13 2023-03-13 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1659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316596A (zh) 用电设备的智能消峰方法及装置
CN116488149A (zh) 微电网发电策略确定方法、装置以及微电网
CN107612290B (zh) 换流器的电容电压排序频率的优化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3258760B (zh) 一种电路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81434B (zh) 一种柔性直流电网运行方式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6073384A (zh) 新能源送出的直流故障穿越送端交流电压稳定控制方法
CN114725887A (zh) 过流保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64390A (zh) 一种变频器移相变压器温度监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913054B (zh) 斩波超温故障的诊断方法、系统以及传动控制装置
CN114331757A (zh) 能源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11931A (zh) 基于离散波形的恶性负载识别处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4156905B (zh) 一种功率因数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US10802563B2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rver
CN113793608B (zh) 一种语音控制智能家电方法及装置
CN116203337A (zh) 电力设备的资源损耗智能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2467782B (zh) 水光互补系统的运行安全校核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CN111245355B (zh) 清洗装置的控制方法、清洗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528695B (zh) 一种电网功率调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madevi et al. IoT Based Power Grid Losses Using Integrated Distribution Systems Using Decision Tree Algorithm with Automatic Location Tracking
CN117311300B (zh) 分散控制系统动态调整采样频率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797905B (zh) 一种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439683B (zh) 风力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05630B (zh) 一种提升消防物联网设备供电电池寿命的方法及系统
CN112213584B (zh) 一种逆变器限功率运行诊断方法、装置及监控设备
CN109740897B (zh) 电力需求响应的评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