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02974A - 数据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数据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02974A
CN116302974A CN202310118393.5A CN202310118393A CN116302974A CN 116302974 A CN116302974 A CN 116302974A CN 202310118393 A CN202310118393 A CN 202310118393A CN 116302974 A CN116302974 A CN 1163029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standard
server
case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183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玉兴
文会娴
聂雪琴
吴春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to CN20231011839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029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02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029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4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design, e.g. generating new test c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8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execution, e.g. scheduling of test sui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96Methods or tools to render software tes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测试方法,可以应用于测试技术领域或金融领域。该方法由第一服务器执行,包括:接收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判断所述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是否采用标准格式;当所述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未采用标准格式时,查询与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格式匹配的第一转换规则,将标准格式测试案例转换成符合第二服务器格式要求的非标准格式测试案例,对所述非标准格式测试案例进行测试,获取非标准格式测试结果集;将所述非标准格式测试结果集基于第二转换规则转换为标准结果测试表,其中,所述第二转换规则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格式匹配;以及将所述标准结果测试表与标准测试结果集进行比对,获取数据测试结果。

Description

数据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测试技术领域或金融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在以线上业务管理为主要管理模式的业态下,涉及到大量平台间的直连对接。例如,在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业务中,银行业务系统与企业客户ERP系统或者第三方平台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客户指令信息、银行处理结果线上流转,以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在此类场景建设项目过程中,涉及到银行系统与对接方的上下游联测工作。联测要点为:银行系统接收对接方的申请指令,核对申请指令的各个要素;银行系统处理指令后,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对接方系统,对接方核对处理结果的各个要素。
在多系统对接场景下,涉及系统交易多,交易流程组合案例复杂。各系统的文档格式不一致,在上下游联测时需考虑多系统对接测试的改造成本,且在联测案例确定以及结果核对环节均涉及双方的握手确认,结果核对往往需要逐笔人工核对,测试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测试方法,所述方法由第一服务器执行,包括:接收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判断所述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是否采用标准格式;当所述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未采用标准格式时,查询与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格式匹配的第一转换规则,将标准格式测试案例转换成符合第二服务器格式要求的非标准格式测试案例,对所述非标准格式测试案例进行测试,获取非标准格式测试结果集;将所述非标准格式测试结果集基于第二转换规则转换为标准结果测试表,其中,所述第二转换规则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格式匹配;以及将所述标准结果测试表与标准测试结果集进行比对,获取数据测试结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转换规则和/或第二转换规则配置于规则转换映射表,所述规则转换映射表至少包含转换规则类型,第二服务器标识,测试功能接口标识,测试单元接口标识,标准接口标识以及转换处理模式,其中,所述测试单元为所述测试功能中的节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标准格式测试案例包括测试单元联测案例以及流程组合联测案例;其中,所述测试单元联测案例基于案例组合要素自动生成。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测试单元联测案例基于案例组合要素自动生成包括:获取对应于测试单元a的案例组合要素,其中,所述案例组合要素至少包括必选要素;以及基于所述案例组合要素以及各要素的配置模式和配置规则生成全覆盖案例集合,将所述全覆盖案例集合作为对应于测试单元a的联测案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流程组合联测案例基于测试单元联测案例组合形成,所述流程组合联测案例与测试功能相对应,所述流程组合联测案例与第二服务器存在映射关系。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流程组合联测案例基于测试单元联测案例组合形成包括:获取对应于测试功能A且与第二服务器i存在映射关系的业务样本数据;遍历所述业务样本数据的流程链路,获取所述流程链路上各测试单元的权值;对所述各测试单元的权值进行排序,基于预设的单元抽取规则抽取排序靠前的n个测试单元;以及基于所述排序靠前的n个测试单元组合形成所述流程组合联测案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转换处理模式包括简单映射处理,拆分映射处理,字典转换处理以及复杂函数处理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所述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采用标准格式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标准格式测试案例进行测试,获取标准结果测试表;以及将所述标准结果测试表与标准测试结果集进行比对,获取数据测试结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将所述标准结果测试表与标准测试结果集进行比对,获取数据测试结果包括:当所述标准结果测试表与标准测试结果集比对结果不一致时,将比对不一致的测试结果登记至测试问题记录;以及基于所述测试问题记录触发自动回归测试验证。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测试装置,用于第一服务器中,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判断模块,配置为判断所述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是否采用标准格式;第一转换模块,配置为当所述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未采用标准格式时,查询与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格式匹配的第一转换规则,将标准格式测试案例转换成符合第二服务器格式要求的非标准格式测试案例;测试模块,配置为对所述非标准格式测试案例进行测试,获取非标准格式测试结果集;第二转换模块,配置为将所述非标准格式测试结果集基于第二转换规则转换为标准结果测试表,其中,所述第二转换规则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格式匹配;以及结果获取模块,配置为将所述标准结果测试表与标准测试结果集进行比对,获取数据测试结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结果获取模块还包括问题记录子模块和回归测试子模块。其中,问题记录子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标准结果测试表与标准测试结果集比对结果不一致时,将比对不一致的测试结果登记至测试问题记录。回归测试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测试问题记录触发自动回归测试验证。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测试单元联测案例生成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和第一生成模块。其中,第一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对应于测试单元a的案例组合要素,其中,所述案例组合要素至少包括必选要素。第一生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案例组合要素以及各要素的配置模式和配置规则生成全覆盖案例集合,将所述全覆盖案例集合.作为对应于测试单元a的联测案例。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流程组合联测案例生成装置,包括:第二获取模块,计算模块,排序模块和第二生成模块。其中,第二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对应于测试功能A且与第二服务器i存在映射关系的业务样本数据。计算模块被配置为遍历所述业务样本数据的流程链路,获取所述流程链路上各测试单元的权值。排序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各测试单元的权值进行排序,基于预设的单元抽取规则抽取排序靠前的n个测试单元。第二生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排序靠前的n个测试单元组合形成所述流程组合联测案例。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数据测试方法。
本公开的第六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上述数据测试方法。
本公开的第七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测试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测试方法,通过转换规则对非标准格式服务器的测试案例进行标准格式转换并统一测试,验证结果,节省对接服务器的改造成本,并且实现测试结果的自动化确认,提高联测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内容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的应用场景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数据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的应用场景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于案例组合要素自动生成测试单元联测案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于案例组合要素自动生成流程组合联测案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例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具体的示例的流程组合联测案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自动触发回归测试验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多系统对接的测试系统的部署示意图。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多系统对接的测试装置的结构图。
图10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一种多系统对接的测试装置及方法标准案例测试数据包T模块11的结构图。
图1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进口信用证业务交易流程图。
图1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对接方联测案例生成流程图。
图1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生成对接方联测案例数据包T1的流程图。
图1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测试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结果获取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1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实施例的测试单元联测案例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实施例的流程组合联测案例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于实现数据测试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
在以线上业务管理为主要管理模式的业态下,涉及到大量平台间的直连对接。例如,近年来,在国际业务领域,随着全球国际贸易业务的不断发展,整个业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来通过线下申请、线下交单等业务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业务需求,各商业银行都在发力推进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领域线上化、开发化的生态场景建设落地,一方面银行建设自身网上银行系统,推出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线上服务,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业务系统与企业客户ERP系统或者第三方平台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客户指令信息、银行处理结果线上流转,以提升业务办理效率。
在此类场景建设项目过程中,涉及到银行系统与对接方的上下游联测工作。联测要点为:银行系统接收对接方的申请指令,核对申请指令的各个要素;银行系统处理指令后,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对接方系统,对接方核对处理结果的各个要素。联测工作流程一般分为:1)双方沟通联测案例(包括各业务品种各交易的测试案例,以及各业务品种中交易间的流程测试案例两种);2)测试执行;3)结果核对。
由于国际贸易业务具有环节多,流程长,场景复杂的特点,因此涉及系统交易多,交易流程组合案例复杂。由于在联测工作中,双方不在同一个系统,沟通成本大,比如在联测案例确定以及结果核对环节均涉及双方的握手确认。结果核对往往需要逐笔人工核对,测试效率比较低等问题。对于银行端的测试人员而言,在银行系统与多个企业客户EAP系统或者第三方平台系统同时进行对接的时候,上述的工作量将是倍增的,常规的联测手段难以保障各对接方的快速对接研发上线。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第一服务器执行,包括:接收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判断所述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是否采用标准格式当所述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未采用标准格式时,查询与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格式匹配的第一转换规则,将标准格式测试案例转换成符合第二服务器格式要求的非标准格式测试案例,对所述非标准格式测试案例进行测试,获取非标准格式测试结果集;将所述非标准格式测试结果集基于第二转换规则转换为标准结果测试表,其中,所述第二转换规则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格式匹配;以及将所述标准结果测试表与标准测试结果集进行比对,获取数据测试结果。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测试方法,通过转换规则对非标准格式服务器的测试案例进行标准格式转换并统一测试,验证结果,节省对接服务器的改造成本,并且实现测试结果的自动化确认,提高联测效率。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测试方法可广泛适用于包括支撑银行业务系统与第三方系统平台联测等的多系统联测的应用场景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可用于互联网技术在数据测试相关方面,也可用于除互联网之外的多种领域,如金融领域等。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的应用领域不做限定。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其说明文字围绕实现本公开的至少一个目的的上述操作进行阐述。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的应用场景图。
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应用场景100可以包括第二服务器101,网络102,和第一服务器103。网络102用以在第二服务器101和第一服务器103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2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可以利用第二服务器101通过网络102与第一服务器103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第二服务器101可以发起指令信息或指令请求信息,接收业务处理结果等。第二服务器101自身还可以具备数据处理能力以便提供各种服务和安装各种应用,包括但不限于购物类应用、网页浏览器应用、搜索类应用、即时通信工具、邮箱客户端、社交平台软件等应用(仅为示例)。
第一服务器103主要用以提供数据转换和/或数据对接上送的服务。其可以为数据库服务器、后台管理服务器、服务器集群等。第一服务器103可以解析来自于第二服务器101的数据,并对接收到的指令请求等数据进行分析等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例如根据指令信息获取或生成的数据等)发送给第一服务器103。第一服务器103也可以为数据库服务器、后台管理服务器、服务器集群等。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数据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的应用场景图。
如图2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应用场景200可以包括第二服务器101,网络102,第三服务器104和第一服务器103。网络102用以在第二服务器101,第三服务器104和第一服务器103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2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第三服务器104可以与第一服务器103部署在同一平台中。用户可以利用第二服务器10I通过网络102与第三服务器104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第二服务器101可以发起指令信息或指令请求信息,接收业务处理结果等。第二服务器101自身还可以具备数据处理能力以便提供各种服务和安装各种应用,包括但不限于购物类应用、网页浏览器应用、搜索类应用、即时通信工具、邮箱客户端、社交平台软件等应用(仅为示例)。第二服务器101主要用以提供数据转换和/或数据对接上送的服务。其可以为数据库服务器、后台管理服务器、服务器集群等。
第三服务器104可以通过网络102接收来自于第一服务器103的数据并对接收到的指令请求等数据进行分析等处理,第三服务器104还可以将处理结果(例如根据指令请求信息获取或生成的数据等)发送给第二服务器101。第三服务器104也可以为数据库服务器、后台管理服务器、服务器集群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测试方法一般可以由第一服务器103执行。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测试装置一般可以设置于第一服务器103中。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测试方法也可以由不同于第一服务器103且能够与第三服务器104和/或第二服务器101通信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执行。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测试装置也可以设置于不同于第一服务器103且能够与第三服务器104和/或第二服务器101通信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中。
应该理解,图1或图2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以下将基于图1或图2描述的场景,通过图3~图10对公开实施例的数据测试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数据测试方法包括操作S310~操作S350。该数据测试方法可以由第一服务器执行。
在操作S310,接收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二服务器可以为数据接入方平台服务器。以银行的国际贸易业务为例,典型的数据接入方平台可以包括企业客户自身的ERP系统,也可以是一些面向中小企业的互联网平台系统,也可以是政府门户系统。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器可以直接与第一服务器对接,以传送包含一定格式的接口文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器可以与第三服务器对接。第三服务器与第一服务器部署于同一平台,由此可以在平台内部实现不同系统的第二服务器文档格式的识别和对应于各系统第二服务器的测试。
在操作S320,判断所述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是否采用标准格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标准对接格式可以为第一服务器所用标准联测案例的格式。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如银行业的国际贸易业务领域中,标准对接格式可以为参考SWIFT报文行业标准进行标准化API服务接口设计定义的格式。其中,标准API服务接口定义可以包含进口信用证、出口信用证、出口托收、进口代收、开出保函、通知保函等业务品种所涉及的开立、修改、闭卷、付汇等业务场景的统一标准接口定义。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数据测试方法对接方式没有限制,当采用其他对接方式时,也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测试方法进行测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所述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未采用标准格式时,执行操作S330。
在操作S330,查询与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格式匹配的第一转换规则,将标准格式测试案例转换成符合第二服务器格式要求的非标准格式测试案例,对所述非标准格式测试案例进行测试,获取非标准格式测试结果集。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服务器可以针对各第二服务器的格式需求将标准格式测试案例转换成相对应的非标准格式测试案例并对案例进行自动测试。其中,第一转换规则可以是案例转换规则。
在操作S340,将所述非标准格式测试结果集基于第二转换规则转换为标准结果测试表,其中,所述第二转换规则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格式匹配。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存储有标准测试结果集,即预期的测试结果。当获取对应于第二服务器文档格式的测试结果后,可以将其利用第二转换规则进行转换,第二转换规则可以是结果转换规则。
在操作S350,将所述标准结果测试表与标准测试结果集进行比对,获取数据测试结果。其中,所述比对自动进行。可以理解,当比对结果一致时,测试通过,否则测试不通过。
可以理解,当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采用标准格式,可以直接进行标准测试结果比对以获取测试结果。
具体的,在操作S320后,当判断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采用标准格式时,可以执行操作S360~操作S370。
其中,在操作S360,对标准格式测试案例进行测试,获取标准结果测试表。
在操作S370,将所述标准结果测试表与标准测试结果集进行比对,获取数据测试结果。
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二服务器的接口文档可以为标准格式。此时,第一服务器在测试时无需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处理,即可触发测试流程,进一步扩展了第一服务器数据测试的适用场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预先配置第一和/或第二转换规则。第一转换规则和/或第二转换规则可以配置于规则转换映射表中。其中,所述规则转换映射表至少包含转换规则类型,第二服务器标识,测试功能接口标识,测试单元接口标识,标准接口标识以及转换处理模式,其中,所述测试单元为所述测试功能中的节点。例如,测试功能可以包括信用证功能、托收功能、保函功能、融资业务功能。每个功能下包含多个交易单元。具体的,信用证功能下包含进口信用证开立、进口信用证修改、进口信用证撤销等不同交易单元。每个交易单元均可以基于SWIFT报文标准自动生成标准测试案例。第二服务器标识可以包含第二服务器所属的平台标识。转换规则类型可以包含第一转换规则和第二转换规则,其中,第一转换规则包括指令转换,第二转换规则包括结果转换规则。测试功能接口标识和测试单元接口标识可用于测试时调取相应的接口数据。标准接口标识可以调取相应的标准测试案例。
转换处理模式包括将非标准字段映射成为标准字段的方法。典型的,简单映射处理,拆分映射处理,字典转换处理以及复杂函数处理中的至少一种。此外,规则转换映射表还可以包括接口字段要素,标准字段要素,接口字段描述,标准字段要素描述等,当转换处理模式为拆分映射处理,字典转换处理以及复杂函数处理时,规则转换映射表还包括转换函数。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执行过程中,只需把第二服务器用于案例测试的文档数据的值正确保存即可基于规则转换映射表中的转换规则将标准测试案例转换为非标准测试案例。需要说明的是,规则转换映射表中的规则以及相关字段可以基于对接平台的种类,数量,对接方式的变化灵活调整设置,其可以支持复杂业务逻辑的转换扩展,从而可以支持灵活多样的对接交互场景适配。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标准格式测试案例包括测试单元联测案例以及流程组合联测案例。其中,所述测试单元联测案例基于案例组合要素自动生成。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流程组合联测案例基于测试单元联测案例组合形成,所述流程组合联测案例与测试功能相对应。具体的,测试单元联测案例为基于报文格式标准自动生成的对应于各测试单元的联测案例。流程组合案例为基于业务流程的测试单元串联的联测案例。例如,信用证功能可以包括进口信用证开立——>进口单据到单——>进口单据即期付汇的业务流程。每一个节点都可以有对应的测试单元联测案例。前一个节点能够生成结果数据,如信用证编号。该结果数据可以作为下一节点测试的输入数据。由此完成流程联测。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于案例组合要素自动生成测试单元联测案例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基于案例组合要素自动生成测试单元联测案例方法包括操作S410~操作S420。
其中,在操作S410,获取对应于测试单元a的案例组合要素,其中,所述案例组合要素至少包括必选要素。
在操作S420,基于所述案例组合要素以及各要素的配置模式和配置规则生成全覆盖案例集合,将所述全覆盖案例集合作为对应于测试单元a的联测案例。在设计测试案例时,对于各测试单元,基于标准报文格式有对应的必选字段和可选字段。对于必选字段要素,每一个字段下可能有至少一种配置模式。例如,在信用证业务中,跟单信用证为必选要素。该要素下有不可取消,以及不可取消且可转让两种配置模式。对于字典类型、金额类型等要素,可能涉及特定的配置规则,如不同币种可能涉及不同的小数位数等,上述配置模式和配置规则均应纳入案例构建中。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全覆盖自动生成包含必选和可选要素的案例组合。其中,可选要素进行字段值固定赋值,得到对应测试单元的联测案例。由此,避免了单纯依靠人工编写联测案例,容易受测试人员的测试经验影响,上下游的联测案例容易出现考虑不全面的情况导致测试遗漏的问题。通过要素全覆盖案例组合的方式,可以减少编写案例数量,节约数据处理量,提升测试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流程组合联测案例与第二服务器存在映射关系。在生成流程组合联测案例时,可以基于对接的第二服务器的业务处理流程的链路权值生成进行流程案例组合,以减少数据处理量。对于不同对接平台的第二服务器,其常交易的业务流程可能有所不同。在测试流程案例时,可以仅对常见交易流程以及流程所涉及到的单元需求进行测试。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于案例组合要素自动生成流程组合联测案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基于案例组合要素自动生成测试单元联测案例的方法包括操作S510~操作S540。
在操作S510,获取对应于测试功能A且与第二服务器i存在映射关系的业务样本数据。
在操作S520,遍历所述业务样本数据的流程链路,获取所述流程链路上各测试单元的权值。
在操作S530,对所述各测试单元的权值进行排序,基于预设的单元抽取规则抽取排序靠前的n个测试单元。
在操作S540,基于所述排序靠前的n个测试单元组合形成所述流程组合联测案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业务样本数据包括已完成的业务交易数据。应理解,每一笔业务有唯一标识,其可能涉及各个测试单元。同一编号标识的业务样本数据可基于各节点测试单元前后手关系确定流程链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统计流程链路上各测试单元的权值。典型的权值基于该交易单元在样本数据中的出现频率确定。在生成流程组合联测案例时,可以基于测试需求选取权值排序靠前的n个测试单元。下面结合图6的示例进行说明。
图6示例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具体的示例的流程组合联测案例的组合示意图。
在图6的示例中,在业务样本数据中,出现100笔业务是直接进行信用证开立的,有9笔信用证草稿交易,其中8笔业务是基于信用证草稿进行的信用证开立,有3笔业务涉及信用证草稿修改。本公开的示例中,自动遍历流程路径,对链路上的计数值进行加权累加,得出对应组合流程案例的权值。然后根据top n参数(该参数可以灵活调整)对权值从大到小排序,以前n个案例节点作为流程组合联测案例。例如,设置n为3,假设在流程链路中,仅存在图6的流程节点,或图6流程中的单元权值为排序前三的权值,则可以进口信用证草稿→进口信用证草稿修改→进口信用证开立作为流程组合联测案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结果异常时,还可以自动触发回归测试验证,以减少人工成本的介入。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自动触发回归测试验证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自动触发回归测试验证的方法包括操作S710~操作S720。
在操作S710,当所述标准结果测试表与标准测试结果集比对结果不一致时,将比对不一致的测试结果登记至测试问题记录。
在操作S720,基于所述测试问题记录触发自动回归测试验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所述标准结果测试表与标准测试结果集比对结果不一致时,可以将比对不一致的测试结果登记进行问题状态的自动登记于测试问题记录信息表。通过测试问题记录信息表可以在触发自动回归测试验证时获取关联案例编号,然后根据关联案例编号获取相应的联测案例数据,重新自动进行回归测试验证。
下面结合图8-图10以及本公开的一个具体的示例的测试装置及方法对本公开的数据测试方法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示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银行业的多系统对接的测试装置及方法。其中,该装置提供了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领域各业务品种的标准联测案例数据包T(即标准格式测试案例)以及其对应的标准测试结果集R(即标准测试结果集)。同时提供了测试案例及结果集的转换模块,可以接收各对接方的接口文档,自动生成转换规则,加载至规则引擎中,将标准联测案例数据包T自动转换成相对应对接方的联测案例数据包T1。然后使用这个测试数据包T1作为联测输入,经过待测的系统处理后,采集结果的数据R1。此时比对R1与R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测试通过,否则测试不通过。所述的标准联测案例数据包T包含单交易的联测案例(即测试单元联测案例)以及流程组合联测案例两种。其中,单交易的联测案例根据SWIFT报文标准自动生成,流程组合联测案例通过智能组合模型进行自动组装。所述的将标准联测案例数据包转换成相对应的非标准接入方测试案例数据包T1,为装置一键自动完成;所述的比对R1与R是否一致为全自动核对。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多系统对接的测试系统的部署示意图。
如图所示,测试装置03与待测银行业务处理系统02连接,用于获取基于测试装置03转换输出的相应对接方联测案例数据包T1作为测试输入处理后的对应的结果集R1的采集,以便测试装置03自动核对测试结果集RI与预期结果集R,输出测试结果。测试装置03还可以与问题管理系统04连接,对于测试不通过的案例自动登记测试问题,通过问题管理系统进行统一流转处理。当问题修改完成后,触发自动回归测试验证流程。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多系统对接的测试装置的结构图。
如图9所示,本测试装置包含标准案例测试数据包T模块11、标准案例测试结果集R模块12、规则定制模块13、对接方联测案例数据包T1生成模块14、流程联测案例智能组合模型模块15,测试结果数据R1采集模块16、测试结果自动核对模块17、测试问题自动提交模块18、外部系统连接模块19、自动回归测试验证模块20。
其中,标准案例测试数据包T模块11配置为提供标准对接的全量测试案例数据包,用于对采用标准对接模式进行对接的系统方的联测案例。图10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一种多系统对接的测试装置及方法标准案例测试数据包T模块11的结构图,包含信用证单元111、托收单元112、保函单元113、融资业务单元114。每个单元下分别包含交易联测案例(即测试单元联测案例)和流程组合联测案例。其中,所述交易联测案例为对应SWIFT报文标准格式的测试案例,基于SWIFT报文标准自动生成;所述流程组合联测案例为流程联测案例智能组合模型模块15智能组合得到。
其中,交易联测案例的生成过程为:
每个单元下的交易联测案例包含多个交易接口,如信用证功能单元111下包含进口信用证开立、进口信用证修改、进口信用证撤销等不同交易接口(即测试单元)。以信用证单元下的信用证开立交易为例,具体说明所述标准案例基于SWIFT报文标准自动生成的处理过程。
其中,对于信用证开立交易单元,SWIFT制定的标准报文为MT700跟单信用证的签发,其中,部分要素格式示意性示例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SMS_1
本公开示例的测试装置可以对上述的SWIFT标准MT700报文进行处理生成在信用证开立交易的联测案例。由于标准涉及的各个要素字段作为指令交互,需要进行逐个字段的核对以保证案例的准确性。此外,可以对字典类型、金额类型的要素基于配置规则进行全面覆盖以避免报错。
其中,要素可能存在不同的配置模式。
例如,跟单信用证的形式(40A),标准定义的代码如表2所示的两种配置模式,在生成标准案例时会逐一覆盖。
表2
Figure SMS_2
类似的,生效行及方式(41a),标准定义的代码如表3所示的配置模式,在生成标准案例会逐一覆盖。
表3
BY ACCEPTANCE (支付)
BY DEF PAYMENT (延期支付)
BY MIXED PYMT (混合支付)
BY NEGOTIATION (议付)
BY PAYMENT (承付)
而对于金额类的要素,币种需要覆盖USD美元(两位小数)、JPY日元(无小数位)、KWD第纳尔(三位小数)等情况;从字段关联关系覆盖,需要考虑溢短装比例(有或无)、附加金额(有或无)等情况。表4示出了金额类要素配置规则的示意性示例。
表4
Figure SMS_3
上述要素可以通过案例自动组合的方式得到测试案例。其中,必选要素可以基于其他要素的规定配置模式和配置规则生成案例集,可选要素则进行字段值固定赋值,由此可以得到信用证开证交易的标准联测案例数据。其他单元的各交易的标准联测案例根据同样的方式基于SWIFT报文格式标准进行自动生成,装载至本公开示例的装置。
表5示例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信用证开证交易的标准联测案例
表5
Figure SMS_4
图1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进口信用证业务交易流程图。
如图11所示,从开始点,经过一定的交易路径,到结束点为一个正常业务流程。
例如:开始点——>进口信用证开立——>进口单据到单——>进口单据即期付汇——>结束点。
开始点——>进口信用证开立——>进口单据到单——>进口单据远期承兑——>进口单据远期付汇——>结束点。
开始点——>进口信用证开立——>进口信用证修改——>进口信用证闭卷——>结束点。
在本公开的示例中,为了减少流程组合联测案例,可以基于对接方第二服务器的业务需求进行流程联测案例智能组合,快速精准的输出流程组合案例的较优解,减少联测案例个数,同时能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高频核心场景的组合联测。具体的,可以基于如图6所示的示例,利用流程联测案例智能组合模型模块15进行流程联测案例智能组合,在此不再赘述。需说明,本公开示例的方法和装置除了适用标准交易联测案例组合流程案例,同时适用于基于非标准交易联测案例组合流程案例的智能组合输出。在基于非标准交易联测案例组合流程案例的智能组合输出时,在计算业务流程链路上的各连接路径权值处理过程,可以通过数据抽取规则设定,从上述的训练数据样本集仅抽取该非标准交易联测对应的业务场景的数据作为本次的训练样本集。
标准案例测试结果集R模块12:用于构建本示例的测试装置自带的标准结果集,数据保存在ExpectResult表中,是以标准案例测试数据包T作为输入,得到的测试结果记录集合,作为测试结果核对基准。
规则定制模块13:负责本示例的测试装置涉及的规则设置,包括联测案例生成规则和测试结果采集规则两类。具体的,联测案例生成规则用于根据标准联测案例数据包T自动转换生成所需对接方联测案例数据包T1;测试结果采集规则用于获取测试结果数据进行核对。进一步的,本测试装置可以通过上传对接方的接口文档,自动分析接口文档与标准报文格式的差异,生成转换规则,用于将标准案例测试数据包T转换生成对接方联测案例数据包T1。
表6为示例性的规则示意表,在表6中,规则保存于转换字段映射规则表TestRulmap中,该表包含接入方渠道ID、规则类型、接口标识ID、接口字段要素、标准接口ID、标准字段要素、处理模式、转换函数等信息。如表6所示,规则序号1-10为针对某电商平台(接入方渠道ID)对接的Aa接口,实现进口信用证开立交易的联测案例生成规则;规则序号11-15为针对某电商平台(接入方渠道ID)对接的Aa接口,实现进口信用证开立交易的测试结果采集规则。
表6
Figure SMS_5
(续表6)
Figure SMS_6
对接方联测案例数据包T1生成模块14:读取规则定制模块13中设置的联测案例生成规则,根据标准案例测试数据包T,自动生成相应的对接方案例测试数据包T1,用于对某对接方的联测,减少每个对接方的联测案例的编写和沟通成本。
以表6中的规则为例,规则序号1-10为针对某电商平台(接入方渠道ID)对接的Aa接口,实现进口信用证开立交易的联测案例生成规则。对接方联测案例数据包T1生成模块14循环处理每一条处理规则,将进口信用证开立交易的标准联测案例转换成某电商平台的进口信用证开立交易的联测案例。处理模式包含1:简单映射处理、2:拆分映射处理、3:字典转换处理、4:复杂函数处理。
对于简单映射处理,处理模块会自动将标准案例数据中的相应节点字段要素标签(匹配标准字段要素)替换成接口字段要素,值保持不变。对于拆分映射处理,处理模块会自动将标准案例数据中的相应节点字段要素标签(匹配标准字段要素)替换成接口字段要素,值根据拆分规则(转换函数)拆分赋值。对于字典转换处理,处理模块会自动将标准案例数据中的相应节点字段要素标签(匹配标准字段要素)替换成接口字段要素,值根据字典映射规则(转换函数)进行转换赋值。对于复杂函数处理,处理模块会自动将标准案例数据中的相应节点字段要素标签(匹配标准字段要素)替换成接口字段要素,值通过自定义的函数进行处理。
图1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对接方联测案例生成流程图。如图12所示,在生成对接方联测案例时,可以传入当前处理的接入方渠道ID,接口ID,启动接入方联测案例生成处理。通过查询转换字段规则表获取相应的规则记录以及对应的标准接口ID。对接方联测案例数据包T1生成模块14可以循环处理该接口对应的标准联测案例数据,逐一转换成对接方的联测案例,最后输出对接方联测案例数据包TI。
进一步,图1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测试装置中,利用对接方联测案例数据包T1生成模块14生成对接方联测案例数据包T1的流程图。如图13所示,根据待测试的接入方是否采用标准对接的不同,可以直接输出标准案例测试数据包T用于联测(即标准格式测试案例)或根据转换规则输出非标准案例测试数据包T1(即非标准格式测试案例)用于联测。
测试结果数据R1采集模块16用于读取规则定制模块13中设置的测试结果采集规则将对接方案例测试数据包T1输入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处理之后的结果进行采集,用于自动核对,无需人工进行核对,提高测试效率。
以表6中的规则为例,规则序号11-15为针对某电商平台(接入方渠道ID)对接的Aa接口,实现进口信用证开立交易的测试结果采集规则。测试结果数据R1采集模块16循环处理每一条测试结果采集规则,将需要核对的字段信息登记到结果信息表TestResult中。测试结果采集规则的处理模式为5:SQL语句映射。
测试结果自动核对模块17用于对测试结果数据R1采集模块16采集到测试结果集(TestResult结果信息表)与标标准案例测试结果集(ExpectResult结果信息表)进行比对,输出测试结果。具体的,如表7所示,本模块扫描TestResult结果信息表,获取核对状态为W:待核对的记录,根据标准结果ID和核对要素名查询ExpectResult结果信息表的记录,核对TestResult结果信息表的测试结果值与ExpectResult结果信息表的预期结果值是否一致。
如果核对一致,更新TestResult结果信息表记录核对状态为F:已核对;核对结果登记为1:测试通过。
如果核对不一致,更新TestResult结果信息表记录核对状态为F:已核对;核对结果登记为2:测试不通过。
表7
Figure SMS_7
测试问题自动提交模块18用于针对测试结果自动核对模块17核对不通过的测试案例,自动登记问题流转至问题管理系统进行分析确认管理。具体的,本模块扫描TestResult结果信息表,获取核对结果为2:测试不通过的记录,调用问题管理系统的接口,自动登记一条测试问题记录,将返回的问题编号登记至TestResult结果信息表。
外部系统连接模块19用于设置本测试装置与外部系统的交互地址参数设置,包括,待测系统的地址链接,以便本测试装置可以从待测系统采集测试结果数据集;问题管理系统的地址链接,以便本测试装置可以自动登记问题流转至问题管理系统进行分析确认管理。
自动回归测试验证模块20为本公开示例的测试装置的扩展模块,主要用于开发人员修复程序问题后,自动根据问题状态“待测试验证”自动触发,本模块扫描TestResult结果信息表,根据问题编号查询对应记录,获取到关联案例编号,然后根据关联案例编号获取相应的联测案例数据,重新自动进行回归测试验证,减少人工介入的成本。
本公开示例的测试装置和方法对于采用标准对接方式接入的系统,提供了标准联测案例数据包以及测试结果集,只需要直接使用该案例数据包进行联测,测试结果自动核对,大大提升了测试的效率;对于采用非标准对接方式接入的系统,提供了基于标准联测案例数据包一键生成非标准联测案例数据包用于测试,减少案例编写工作量;同样的对测试结果进行自动核对,节省了结果核对成本,提升了测试效率,从而加快对接上线的效率,助力业务快速抢占市场先机。
基于上述数据测试方法,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测试装置。以下将结合图14对该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图1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测试装置的结构框图。
如图14所示,该实施例的数据测试装置1100包括接收模块1110、判断模块1120、第一转换模块1130、测试模块1140、第二转换模块1150和结果获取模块1160。
其中,接收模块1110被配置为接收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
判断模块1120被配置为判断所述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是否采用标准格式。
第一转换模块1130被配置为当所述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未采用标准格式时,查询与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格式匹配的第一转换规则,将标准格式测试案例转换成符合第二服务器格式要求的非标准格式测试案例。
测试模块1140被配置为对所述非标准格式测试案例进行测试,获取非标准格式测试结果集。
第二转换模块1150被配置为将所述非标准格式测试结果集基于第二转换规则转换为标准结果测试表,其中,所述第二转换规则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格式匹配。
结果获取模块1160被配置为将所述标准结果测试表与标准测试结果集进行比对,获取数据测试结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通过判断模块1120判断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采用标准格式时,可以利用测试模块1140对标准格式测试案例进行测试,获取标准结果测试表,进而利用结果获取模块1160将所述标准结果测试表与标准测试结果集进行比对,获取数据测试结果。此时,第一转换模块1130和第二转换模块1150不执行功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结果获取模块还包括问题记录子模块和回归测试子模块。
图1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结果获取模块的结构框图。
如图15所示,该实施例的结果获取模块1160包括问题记录子模块11601和回归测试子模块11602。
其中,问题记录子模块11601被配置为当所述标准结果测试表与标准测试结果集比对结果不一致时,将比对不一致的测试结果登记至测试问题记录。
回归测试子模块11602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测试问题记录触发自动回归测试验证。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测试单元联测案例生成装置。
图1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实施例的测试单元联测案例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如图16所示,该实施例的测试单元联测案例生成装置1200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210和第一生成模块1220。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1210被配置为获取对应于测试单元a的案例组合要素,其中,所述案例组合要素至少包括必选要素。
第一生成模块1220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案例组合要素以及各要素的配置模式和配置规则生成全覆盖案例集合,将所述全覆盖案例集合作为对应于测试单元a的联测案例。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流程组合联测案例生成装置。
图1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实施例的流程组合联测案例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如图17所示,该实施例的流程组合联测案例生成装置1300包括第二获取模块1310,计算模块1320,排序模块1330和第二生成模块1340。
其中,第二获取模块1310被配置为获取对应于测试功能A且与第二服务器i存在映射关系的业务样本数据。
计算模块1320被配置为遍历所述业务样本数据的流程链路,获取所述流程链路上各测试单元的权值。
排序模块1330被配置为对所述各测试单元的权值进行排序,基于预设的单元抽取规则抽取排序靠前的n个测试单元。
第二生成模块1340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排序靠前的n个测试单元组合形成所述流程组合联测案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接收模块1110、判断模块1120、第一转换模块1130、测试模块1140、第二转换模块1150、结果获取模块1160、问题记录子模块11601、回归测试子模块11602、第一获取模块1210和第一生成模块1220、第二获取模块1310、计算模块1320、排序模块1330和第二生成模块1340中的任意多个模块可以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或者其中的任意一个模块可以被拆分成多个模块。或者,这些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与其他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相结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接收模块1110、判断模块1120、第一转换模块1130、测试模块1140、第二转换模块1150、结果获取模块1160、问题记录子模块11601、回归测试子模块11602、第一获取模块1210和第一生成模块1220、第二获取模块1310、计算模块1320、排序模块1330和第二生成模块134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以通过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等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或以其中任意几种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接收模块1110、判断模块1120、第一转换模块1130、测试模块1140、第二转换模块1150、结果获取模块1160、问题记录子模块11601、回归测试子模块11602、第一获取模块1210和第一生成模块1220、第二获取模块1310、计算模块1320、排序模块1330和第二生成模块134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计算机程序模块被运行时,可以执行相应的功能。
图1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于实现数据测试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方框图。
如图18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00包括处理器9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9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9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9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处理器901例如可以包括通用微处理器(例如CPU)、指令集处理器和/或相关芯片组和/或专用微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等。处理器901还可以包括用于缓存用途的板载存储器。处理器901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不同动作的单一处理单元或者是多个处理单元。
在RAM 903中,存储有电子设备9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901、ROM902以及RAM 903通过总线904彼此相连。处理器901通过执行ROM 902和/或RAM 903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需要注意,所述程序也可以存储在除ROM 902和RAM 9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处理器901也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子设备9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I/O)接口905,输入/输出(I/O)接口905也连接至总线904。电子设备900还可以包括连接至I/O接口905的以下部件中的一项或多项: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9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9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9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909。通信部分9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9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905。可拆卸介质9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9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908。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装置/系统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装置/系统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上文描述的ROM 902和/或RAM 903和/或ROM 902和RAM 9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系统中运行时,该程序代码用于使计算机系统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9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装置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在一种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依托于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等有形存储介质。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也可以在网络介质上以信号的形式进行传输、分发,并通过通信部分909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911被安装。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网络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9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9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9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设备、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具体地,可以利用高级过程和/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或汇编/机器语言来实施这些计算程序。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诸如Java,C++,python,“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或/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数据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第一服务器执行,包括:
接收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
判断所述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是否采用标准格式;
当所述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未采用标准格式时,查询与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格式匹配的第一转换规则,将标准格式测试案例转换成符合第二服务器格式要求的非标准格式测试案例,对所述非标准格式测试案例进行测试,获取非标准格式测试结果集;
将所述非标准格式测试结果集基于第二转换规则转换为标准结果测试表,其中,所述第二转换规则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格式匹配;以及
将所述标准结果测试表与标准测试结果集进行比对,获取数据测试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转换规则和/或第二转换规则配置于规则转换映射表,所述规则转换映射表至少包含转换规则类型,第二服务器标识,测试功能接口标识,测试单元接口标识,标准接口标识以及转换处理模式,其中,所述测试单元为所述测试功能中的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标准格式测试案例包括测试单元联测案例以及流程组合联测案例;其中,所述测试单元联测案例基于案例组合要素自动生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测试单元联测案例基于案例组合要素自动生成包括:
获取对应于测试单元a的案例组合要素,其中,所述案例组合要素至少包括必选要素;以及
基于所述案例组合要素以及各要素的配置模式和配置规则生成全覆盖案例集合,将所述全覆盖案例集合作为对应于测试单元a的联测案例。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流程组合联测案例基于测试单元联测案例组合形成,所述流程组合联测案例与测试功能相对应,所述流程组合联测案例与第二服务器存在映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流程组合联测案例基于测试单元联测案例组合形成包括:
获取对应于测试功能A且与第二服务器i存在映射关系的业务样本数据;
遍历所述业务样本数据的流程链路,获取所述流程链路上各测试单元的权值;
对所述各测试单元的权值进行排序,基于预设的单元抽取规则抽取排序靠前的n个测试单元;以及
基于所述排序靠前的n个测试单元组合形成所述流程组合联测案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转换处理模式包括简单映射处理,拆分映射处理,字典转换处理以及复杂函数处理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采用标准格式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标准格式测试案例进行测试,获取标准结果测试表;以及
将所述标准结果测试表与标准测试结果集进行比对,获取数据测试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标准结果测试表与标准测试结果集进行比对,获取数据测试结果包括:
当所述标准结果测试表与标准测试结果集比对结果不一致时,将比对不一致的测试结果登记至测试问题记录;以及
基于所述测试问题记录触发自动回归测试验证。
10.一种数据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第一服务器中,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
判断模块,配置为判断所述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是否采用标准格式;
第一转换模块,配置为当所述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未采用标准格式时,查询与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格式匹配的第一转换规则,将标准格式测试案例转换成符合第二服务器格式要求的非标准格式测试案例;
测试模块,配置为对所述非标准格式测试案例进行测试,获取非标准格式测试结果集;
第二转换模块,配置为将所述非标准格式测试结果集基于第二转换规则转换为标准结果测试表,其中,所述第二转换规则与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接口文档格式匹配;以及
结果获取模块,配置为将所述标准结果测试表与标准测试结果集进行比对,获取数据测试结果。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118393.5A 2023-02-03 2023-02-03 数据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Pending CN1163029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18393.5A CN116302974A (zh) 2023-02-03 2023-02-03 数据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18393.5A CN116302974A (zh) 2023-02-03 2023-02-03 数据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02974A true CN116302974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780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18393.5A Pending CN116302974A (zh) 2023-02-03 2023-02-03 数据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0297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93219A (zh) * 2023-12-29 2024-02-02 深圳蔓延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保函快速对接的测试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93219A (zh) * 2023-12-29 2024-02-02 深圳蔓延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保函快速对接的测试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CN117493219B (zh) * 2023-12-29 2024-04-02 深圳蔓延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保函快速对接的测试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635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reports based on electronic documents
CN109887153B (zh) 一种财税处理方法和处理系统
CN108985912B (zh) 数据对账
US7035821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cash advance requests
US1113837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porting based on electronic documents
US2018001184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tching transaction electronic documents to evidencing electronic documents
CN108897729B (zh) 一种交易模板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81645A (zh) 用于票据交易的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6302974A (zh) 数据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US2018001831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electronic documents
EP349449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leting electronic documents
CN111400187B (zh) 基于定制数据源的参数动态化校验系统及方法
EP343054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reporting data based on electronic documents
US2018004666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leting electronic documents
CN114358707A (zh) 一种人机协同的混合审单决策方法及系统
CN113902573A (zh) 理赔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US2019018846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rollment and identity management using mobile imaging
US1055888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nding evidencing electronic documents based on unstructured data
CN111625455A (zh) 一种程序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US2017016951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verifying transactions based on electronic documents
CN111222872B (zh) 基于支付渠道的用户进件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200854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rollment and identity management using mobile imaging
EP352377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rifying unstructured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data
EP349449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porting based on electronic documents
CN116610674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