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01682A - 数据显示方法及数据显示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显示方法及数据显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01682A
CN116301682A CN202111567003.XA CN202111567003A CN116301682A CN 116301682 A CN116301682 A CN 116301682A CN 202111567003 A CN202111567003 A CN 202111567003A CN 116301682 A CN116301682 A CN 116301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ata
control chip
screen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670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卓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6700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016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01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016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5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involving copying of the display data of a local workstation or window to a remote workstation or window so that an actual copy of the data is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on two or more displays, e.g. tele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23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 G06F3/1438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using more than one graphics controll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Digital Computer Display Outpu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显示方法及数据显示系统。该方法第一终端响应于在第一显示屏上的扩展屏模式的选择操作,主机模块识别所开启的应用,在应用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第一控制芯片控制保持在第一显示屏上显示应用开启前的第一显示画面,主机模块将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第二控制芯片,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第二显示屏上显示第二画面数据;在应用不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主机模块将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第一控制芯片,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第一显示屏上显示第二画面数据。采用本申请,通过简易的操作实现保持一台终端显示内容不变的同时在另一台终端显示所开启应用的相应画面数据的效果,既降低了成本,还减少了操作复杂度。

Description

数据显示方法及数据显示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显示方法及数据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会议室开会时,除了常见的使用投影设备将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内容投影到投影幕布上的方法外,现如今还出现了交互式平板这一选择,交互式平板能够实现大屏显示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诸如书写、播放PPT等操作,逐渐成为会议室的一项标配,有时为了显示更多的内容会采用多个交互式平板同时使用的情况。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显示方法及数据显示系统,采用本申请,通过硬件层面的端口连接以及软件层面的应用适配,实现在不需要对多台终端进行操作的情况下,通过简易的操作实现保持一台终端显示内容不变的同时在另一台终端显示所开启应用的相应画面数据的效果,并且多台终端只需要配备一台主机模块用于进行数据处理,既降低了成本,还减少了操作复杂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显示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数据显示系统,所述数据显示系统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主机模块、第一控制芯片、映射端口、HDMI(高清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端口转换模块、第一板对板端口以及第一显示屏,所述主机模块包括第一HDMI端口,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控制芯片、第二板对板端口以及第二显示屏,所述主机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相连接,所述主机模块通过所述第一HDMI端口与所述映射端口相连接,所述映射端口通过所述HDMI端口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一板对板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板对板端口通过所述第二板对板端口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相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扩展屏模式的选择操作,所述主机模块识别所开启的应用;
在所述应用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保持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应用开启前的第一显示画面,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在所述应用不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扩展屏模式的选择操作,识别所开启的应用;
在所述应用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控制保持在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应用开启前的第一显示画面,并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进行显示;
在所述应用不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显示系统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主机模块、第一控制芯片、映射端口、HDMI端口转换模块、第一板对板端口以及第一显示屏,所述主机模块包括第一HDMI端口,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控制芯片、第二板对板端口以及第二显示屏,所述主机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相连接,所述主机模块通过所述第一HDMI端口与所述映射端口相连接,所述映射端口通过所述HDMI端口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一板对板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板对板端口通过所述第二板对板端口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相连接,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扩展屏模式的选择操作,通过所述主机模块识别所开启的应用为已适配应用;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二控制芯片;
所述第二终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开启未适配应用,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第一画面数据,所述第一画面数据为未适配应用相应的画面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显示系统包括第一终端以及第二终端,第一终端包括主机模块、第一HDMI端口、映射端口、HDMI端口转换模块、第一板对板端口,以及第一控制芯片,第二终端包括第二板对板端口以及第二控制芯片,主机模块通过第一HDMI端口与映射端口相连接,映射端口通过HDMI端口转换模块与第一板对板端口相连接,第二板对板端口与第二控制芯片相连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过第一板对板端口以及第二板对板端口相连接;软件层面,选择开启的模式,并判断所开启的应用的是否预先进行适配,针对应用的适配情况进行显示内容的分配显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终端不需要配备主机模块,第一终端只需要通过硬件层面的端口连接以及软件层面的应用适配,进而实现在不需要对多台终端进行操作的情况下,通过简易的操作实现保持一台终端显示内容不变的同时在另一台终端显示所开启应用的相应画面数据的效果,既降低了成本,还减少了操作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显示方法的系统架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启双屏模式的举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制屏模式的举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屏显示的举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投屏显示的举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切换的举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显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下述介绍中,术语“第一”、“第二”仅为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述介绍提供了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替换或者合并组合,因此本申请也可认为包含所记载的相同和/或不同实施例的所有可能组合。因而,如果一个实施例包含特征A、B、C,另一个实施例包含特征B、D,那么本申请也应视为包括含有A、B、C、D的一个或多个所有其他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尽管该实施例可能并未在以下内容中有明确的文字记载。
下面的描述提供了示例,并且不对权利要求书中阐述的范围、适用性或示例进行限制。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内容的范围的情况下,对描述的元素的功能和布置做出改变。各个示例可以适当省略、替代或添加各种过程或组件。例如所描述的方法可以以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可以添加、省略或组合各种步骤。此外,可以将关于一些示例描述的特征组合到其他示例中。
现如今要实现多屏的同时使用,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使用两台交互平板进行显示以及操作;另一种则是将一台交互平板的数据通过HDMI线从HDMI out端口接入另一台交互平板的HDMI in端口,使得一台交互平板的内容传输至另一台交互平板进行显示,从而实现两个平板的显示内容相同。然而,第一种方法需要分别对两台交互平板进行操作,通过不同的操作显示不同的画面,从而展现出多屏的显示效果,这种方法不仅操作工作量翻倍,且两台交互平板之间的数据传输很不方便;第二种方法虽然只需要操作一台交互平板,但是只能操作一台交互平板,另一台交互平板仅具有显示功能,其附带的主机模块的性能没有得到利用,而且两台交互平板仅能实现双屏同屏,无法做到不同屏幕显示不同画面的效果,若需要进行屏幕切换,需要拔插HDMI线重新连接,因此采用第二种方法,不仅操作依旧不方便,且其中一台的性能被放弃,没有充分利用设备所具有的性能。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显示系统,包括第一终端10以及第二终端20。第一终端10至少包括主机模块101、第一控制芯片102、第一HDMI端口103、映射端口104、HDMI端口转换106、第一板对板端口107以及第一显示屏107,第二终端20至少包括第二控制芯片201、第二板对板端口202以及第二显示屏203,其中第一显示屏107与第二显示屏203未画出。其中,第一终端10通过主机模块101与第一控制芯片102相连接,在第一显示屏108显示第一画面数据,主机模块101上的第一HDMI端口103与映射端口104相连接,将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HDMI端口转换105,HDMI端口转换模块105将第二画面数据进行转换后通过第一板对板端口106与第二板对板端口202将转换后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第二控制芯片201,从而第二控制芯片201能够在第二显示屏203上显示第二画面数据。第一画面数据为主机模块101通过对应用的判断认为应在第一显示屏107进行显示的画面数据,第二画面数据为主机模块101通过对应用的判断认为应在第二显示屏203进行显示的画面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机模块101会基于当前模式对画面数据进行识别判断,确定第一画面数据以及第二画面数据的分配情况,并基于确定的分配情况在第一终端10的第一显示屏107以及第二终端20的第二显示屏203进行显示,从而实现多屏显示不同画面数据的显示效果。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图,其中包括第一终端10以及第二终端20。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电脑、交互平板、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等。在不同的网络中用户终端可以叫做不同的名称,例如: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5G网络或未来演进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为描述方便,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为交互平板为例进行描述。
交互平板的硬件部分由触控显示模组、整机模块(包括控制器)等部分所构成,由整体结构件结合到一起,其中触控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触控组件和背光灯组件,背光灯组件用于为显示屏提供背光光源,显示屏一般采用液晶显示装置,用于进行画面展示,触控组件设置在显示屏上或者设置在显示屏前端,用于采集用户的触控操作所产生的触控数据,并将采集的触控数据发送到整机模块进行处理。
在实际使用中,交互平板的显示屏上显示画面数据,当用户通过手指或者触控笔等触控物体点击显示屏上显示的内容,例如点击显示屏上显示的图形按钮时,交互平板的触控组件将采集到触控数据,从而触控组件将该触控数据转换为触控点的坐标数据后发送到整机模块,或者将该触控数据发送到整机模块处由整机模块转换为触控点的坐标数据,整机模块获得触控点的坐标数据后,发送到相应的程序实现相应的控制操作,驱动显示屏显示内容发生变化,实现多样化的显示、操作效果。
从技术原理来区别触摸组件,可以分为五个基本种类;矢量压力传感技术触摸组件、电阻技术触摸组件、电容技术触摸组件、电磁技术触摸屏、红外线技术触摸组件、表面声波技术触摸组件。按照触摸组件的工作原理和传输信息的介质,可以把触摸组件分为四个种类:电阻式、电容感应式、电磁感应式、红外线式以及表面声波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相当于一个带有主机模块以及整机模块的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屏,第二终端则相当于一个带整机模块的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屏,整机模块是交互平板的内置控制芯片,不包含主机模块,其内部运行着一个低性能的Android系统,整机模块主要实现交互平板的显示处理及触控数据处理功能。整机模块的硬件配置较低,除了配置操作系统和基础的处理软件(例如白板书写软件、批注应用软件)外,不支持安装其它应用软件。主机模块是交互平板上的一个可插拔(OPS,Open Pluggable Specification)模块,交互平板上运行的应用软件都安装在主机模块上。主机模块运行的可以是Windows、高性能Android等操作系统,例如主机模块可以采用PC模块、高性能Android模块等,其可以理解为一台电脑,通过在主机模块上安装相关应用软件来实现对应的功能,例如需要进行文件的展示,则需要在主机模块上安装相关的展示软件,需要实现视频会议功能,则需要在主机模块上安装视频会议软件,等等。
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通过第一板对板端口106以及第二板对板端口202相连接,第一终端10中至少包括主机模块101、第一控制芯片102、映射端口104、HDMI端口转换模块105、第一板对板端口106以及第一显示屏107,主机模块101包括第一HDMI端口103,第二终端20包括第二控制芯片201、第二板对板端口202以及第二显示屏203,主机模块101与第一控制芯片102相连接,主机模块101通过第一HDMI端口103与映射端口104相连接,映射端口104通过HDMI端口转换模块105与第一板对板端口106相连接,第一板对板端口106通过第二板对板端口202与第二控制芯片201相连接。响应于在第一显示屏107上的扩展模式的选择操作,主机模块识别所开启的应用,若所开启的应用为预先适配的应用,则第一控制芯片控制102保持在第一显示屏107上显示应用开启前的第一显示画面,主机模块将原有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第二控制芯片201,第二控制芯片201控制在第二显示屏203上显示第二画面数据;若应用不为预先适配的应用,则主机模块将应用的画面数据传输至第一控制芯片102,第一控制芯片102在第一显示屏107上显示应用的画面数据。其中,第一HDMI端口103位于主机模块101上,通过HDMI线与位于整机模块上的映射端口104相连接,将主机模块101的内容传输至整机模块;映射端口104位于第一终端10中,为第一终端的扩展屏信号输入端口,将整机模块的HDMI信号输入转接给主屏的HDMI小板再传输到副屏,即于接收第一HDMI端口发送的主机模块101所输出的画面数据,并将画面数据传输至整机模块,同时传输至HDMI端口转换模块以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HDMI转换端口模块则用于实现对数据的格式转换,使得画面数据能够在不同的端口之间进行传输;第一板对板端口106位于第一终端10的整机模块上,与位于第二终端20的整机模块上的第二板对板端口202通过板对板数据线相连接,实现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的数据传输。板对板端口即为一个80pin的主副屏连接口,输出主副屏的HDMI音视频信号,在本实施例中,板对板端口包括第一板对板端口106与第二板对板端口202,第一板对板端口106与第二板对板端口202都是用于传输音视频数据信息的端口,两者通过适配的数据线进行连接从而实现画面数据的传输;预先适配的应用为安装主机模块上的应用,这些应用预先进行标记,在实际使用时会基于终端当前的模式被主机模块分配至相应的显示屏进行显示,而未适配的应用则因为未进行标记而导致在哪个终端开启即显示在哪个终端对应的显示屏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模块中的各端口数量仅作为示例进行解释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对各端口的具体数量不作限定。
通过上述方法,通过硬件层面的端口连接以及软件层面的应用适配,实现在不需要对多台终端进行操作的情况下,通过简易的操作实现保持一台终端显示内容不变的同时在另一台终端显示所开启应用的相应画面数据的效果,并且多台终端只需要配备一台主机模块用于进行数据处理,既降低了成本,还减少了操作复杂度。
请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主要强调扩展屏模式下的功能实现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扩展屏模式的选择操作,所述主机模块识别所开启的应用;
在第一显示屏上选择开启扩展屏模式,第一显示屏接收触控操作并将选择操作传输至主机模块,主机模块响应于接收到的选择操作,开启扩展屏模式,并对当前所开启的应用进行识别,以对当前画面数据进行判断与分配。
其中,扩展屏模式可以为一种双屏显示模式,处于扩展屏模式下的终端会对开启的应用进行识别,并基于识别结果对应用对应的画面数据进行分配,确定对画面数据的进行显示的显示屏,从而实现基于应用种类进行多屏显示不同内容的效果。
在第一显示屏上开启扩展屏的界面可如图3所示,在第一显示屏上的相应区域进行触控操作,第一显示屏识别触控操作并将信号传输至主机模块从而完成模式的开启。其中,触控操作可以为用手直接点击显示屏上的控件。
S102,在所述应用不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并将所述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三终端;
主机模块对当前开启的应用进行识别,若应用不是预先适配的应用,主机模块判断将开启的应用所对应的画面作为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第一控制芯片,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第一显示屏上显示第二画面数据,若需要使用外接终端进行额外的显示输出,可以通过第二HDMI端口将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第三终端。
其中,第二HDMI端口与第一控制芯片相连接,用于将数据传输至第三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对应用进行适配需要在底层服务对应用进行标记,从而在主机模块对应用进行识别时,通过对标记进行识别判断,确定应用是否为已适配的应用,常见的已适配应用包括演示文稿、视频会议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机模块将传输至第二终端进行显示的画面数据作为第二画面数据,即可以认为第二画面数据是开启的应用所对应的画面数据,若所开启的应用为预先适配的应用,则处于扩展屏模式下主机模块会将所对应的画面数据作为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进行显示,而若所开启的应用未进行预先适配,则第二画面数据在第一终端的第一显示屏进行显示。
S103,所述第三终端输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接收到传输的第二画面数据后,第三终端基于第二画面数据,在显示页面上显示第二画面数据,若输出的画面数据包括音频数据,且第三终端具有播放音频的功能,则第三终端也会播放音频数据。
其中,第三终端可以为液晶显示屏、投影幕布等具有显示图像或视频等功能的终端,也可以为音响等播放音频的终端,此处不进行限定。
S104,在所述应用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保持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应用开启前的第一显示画面,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并将所述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四终端;
若所开启的应用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主机模块将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第一控制芯片,第一控制芯片在第一显示屏上显示第一画面数据,第一画面数据可以为开启扩展屏模式前,第一显示屏显示的画面数据,同时,将适配的应用相应的第二画面数据通过第一HDMI端口传输至HDMI端口转换模块,HDMI端口转换模块将第二画面数据进行转换,并通过第一板对板端口以及第二板对板端口,传输至第二控制芯片,第二控制芯片接收第二画面数据,并控制在第二显示屏上显示第二画面数据。若需要对第二画面数据进行除第二显示屏外的额外显示,可以通过第三HDMI端口传输至第四终端从而进行扩展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02以及步骤S104中通过外接终端实现画面数据的额外显示并不限定在当前模式下,是否开启扩展屏模式,或者开启的应用是否预先进行适配都不影响对外接终端进行额外的显示,即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实现对画面数据的额外显示功能。
S105,所述第四终端输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具体过程可参考步骤S103,此处不进行赘述。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数据显示系统包括第一终端以及第二终端,第一终端包括主机模块、第一HDMI端口、映射端口、HDMI端口转换模块、第一板对板端口,以及第一控制芯片,第二终端包括第二板对板端口以及第二控制芯片,主机模块通过第一HDMI端口与映射端口相连接,映射端口通过HDMI端口转换模块与第一板对板端口相连接,第二板对板端口与第二控制芯片相连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过第一板对板端口以及第二板对板端口相连接;软件层面,选择开启的模式,并判断所开启的应用的是否预先进行适配,针对应用的适配情况进行显示内容的分配显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终端不需要配备主机模块,只需要通过硬件层面的端口连接以及软件层面的应用适配,进而实现在不需要对多台终端进行操作的情况下,通过简易的操作实现保持一台终端显示内容不变的同时在另一台终端显示所开启应用的相应画面数据的效果,既降低了成本,还减少了操作复杂度。
请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主要强调扩展屏模式下各项功能以及复制屏模式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数据显示系统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主机模块、第一控制芯片、映射端口、HDMI端口转换模块、第一板对板端口以及第一显示屏,所述主机模块包括第一HDMI端口,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控制芯片、第二板对板端口以及第二显示屏,所述主机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相连接,所述主机模块通过所述第一HDMI端口与所述映射端口相连接,所述映射端口通过所述HDMI端口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一板对板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板对板端口通过所述第二板对板端口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显示系统包括第一终端以及第二终端,其中第一终端包括主机模块、第一控制芯片、映射端口、HDMI端口转换模块、第一板对板端口以及第一显示屏,主机模块中包括第一HDMI端口,第二终端包括第二控制芯片、第二板对板端口以及第二显示屏。
其中,主机模块与第一控制芯片相连接,主机模块通过第一HDMI端口与映射端口相连接,映射端口通过HDMI端口转换模块与第一板对板端口相连接,使得主机模块中的数据能够通过映射端口将数据传输至HDMI端口转换模块以进行数据的格式转换,第一板对板端口通过第二板对板端口与第二控制芯片相连接,使得第一终端的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
S202,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复制屏模式的选择操作;
在第一显示屏上选择开启复制屏模式,第一显示屏接收触控操作并将选择操作传输至主机模块,主机模块响应于接收到的选择操作,开启复制屏模式。
在第一显示屏上开启复制屏的界面可如图3所示,在第一显示屏上的相应区域进行触控操作,第一显示屏识别触控操作并将信号传输至主机模块从而完成模式的实开启。其中,触控操作可以为用手直接点击显示屏上的控件。
其中,复制屏模式可以为一种双屏显示模式,处于复制屏模式下的各终端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从而达到所有终端显示的画面数据完全相同,并且在任一终端上进行操作,各终端基于操作所显示的反馈也完全相同。
S203,在所述复制屏模式下,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六终端;
在开启复制屏模式时,主机模块将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第一控制芯片,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第一显示屏上显示第一画面数据,若需要使用外接设备进行额外的显示输出,可以通过第二HDMI端口将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第六终端。
其中,第二HDMI端口与第一控制芯片相连接,用于将数据传输至外接终端。
S204,所述第六终端输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
接收到传输的第一画面数据后,第六终端基于第一画面数据,在显示页面上显示第一画面数据,若输出的画面数据包括音频数据,且第六终端具有播放音频的功能,则第六终端也会播放音频数据。
其中,第六终端可以为液晶显示屏、投影幕布等具有显示图像或视频等功能的终端,也可以为音响等播放音频的终端,此处不进行限定。
S205,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七终端;
在复制屏模式下,主机模块将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第二控制芯片,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第二显示屏上显示第一画面数据,若需要使用外接设备进行额外的显示输出,可以通过第三HDMI端口将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第七终端。
其中,第三HDMI端口与第二控制芯片相连接,用于将数据传输至外接终端。
结合步骤S202以及步骤S204,实现第一终端的第一显示屏以及第二终端的第二显示屏显示相同的画面数据,从而达到如图5所示的复制屏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复制屏模式下,由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显示的画面数据是相同的,相应的在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上进行的触控操作所得到响应以及反馈也是相同的。
S206,所述第七终端输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
具体过程可参考步骤S203,此处不进行赘述。
S207,所述主机模块获取第五终端传输的投屏数据,并判断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是否处于扩展屏模式,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五终端投屏连接;
用第五终端进行投屏操作,主机模块获取第五终端发送的投屏数据,并判断当前第一终端是否处于扩展屏模式。
其中,第五终端可以为任意具有投屏功能的最终端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
其中,投屏操作可以为通过wifi等无线连接方式,将第五终端的数据传输至主机模块,以实现第五终端的画面数据在第一终端或者第二终端进行显示。
S208,若所述第一终端当前处于扩展屏模式,则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投屏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投屏数据;
若第一终端当前处于扩展屏模式下,则主机模块将第五终端传输的投屏数据传输至第二控制芯片,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投屏数据,并且此时第一显示屏的画面数据仍为接收到投屏数据前的画面数据,以实现如图6所示的效果。
图6中,第五终端将投屏数据传输至第一终端中的主机模块,主机模块在确认第一终端当前处于扩展屏模式后,将投屏数据传输至第二控制芯片,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第二显示屏上显示第五终端传输的投屏数据,实现投屏效果,且第一显示屏的画面数据没有发生变换。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条件下,第二终端相当于第五终端的显示屏,在第二显示屏上的触控操作都通过主机模块与第五终端进行数据的传输以及反馈,此时若在第一终端开启预先适配的应用,主机模块会将画面数据在第一显示屏进行显示,而第二显示屏仍显示第五终端的投屏数据。
S209,若所述第一终端当前不处于扩展屏模式,则将所述投屏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投屏数据;
若使用终端当前不处于扩展屏模式,则将投屏数据传输至第一控制芯片,第一控制芯片在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投屏数据,以实现如图7所示的效果。
图7中,第五终端将投屏数据传输至第一终端中的主机模块,主机模块确认当前不处于扩展屏模式,则将投屏数据传输至第一控制芯片,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投屏数据,以实现投屏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当前条件下第一终端是第五终端的显示屏,但仍能进行一些操作,若在当前条件下开启扩展屏模式,则主机模块会将投屏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进行显示,而第一终端则显示投屏前的画面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硬件层面对第一终端以及第二终端的连接、以及软件层面对应用进行适配,完成包括复制屏以及投屏等功能的实现。采用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在不需要进行硬件层面的操作的情况下,通过主机模块对画面数据的分配,实现多个终端显示系统画面数据的复制屏效果,以及通过接收其他终端传输的投屏数据并基于对当前模式的判断对投屏数据进行分配并显示的效果,使得不仅能够实现多屏画面数据实时同步显示,并且能够接收外来数据并进行多屏显示的效果,而且操作相当便利。
请参见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主要强调扩展屏模式下屏幕切换功能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1,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扩展屏模式的选择操作,所述主机模块识别所开启的应用;
具体过程可参见步骤S101,此处不进行赘述。
S302,在所述应用不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并将所述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三终端;
具体过程可参见步骤S102,此处不进行赘述。
S303,所述第三终端输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具体过程可参见步骤S103,此处不进行赘述。
S304,在所述应用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保持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应用开启前的第一显示画面,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并将所述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四终端;
具体过程可参见步骤S104,此处不进行赘述。
S305,所述第四终端输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具体过程可参考步骤S103,此处不进行赘述。
S306,在所述扩展屏模式下,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屏幕切换控件的选择操作;
在开启扩展屏模式的前提下,选择第一显示屏中的屏幕切换控件以开启屏幕切换模式,选择方法可以为用手直接在第一显示屏上的相应区域进行点击。
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在扩展屏模式开启的条件下,才能开启屏幕切换模式,其他模式下屏幕切换控件的亮度会变为暗淡且无法进行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在开启屏切换模式下,第一终端上第一显示屏能够进行的操作仅包括第一控制芯片所能实现的操作,而不能直接调用主机模块包括的各项功能,相应地,第二终端能够直接调用主机模块的各项功能,从而达到终端之间包括显示以及功能的切换效果。
S307,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开启屏幕切换模式后,主机模块将第一画面数据以及第二画面数据进行重新分配,主机模块将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第一控制芯片,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二画面数据,使得第一显示屏与第二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如图6所示,开启屏幕切换模式前在第二显示屏显示的第二画面数据切换为在第一显示屏上进行显示。
S308,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
在实现将第二画面数据在第一显示屏进行显示是同时,主机模块将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第二控制芯片,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第二显示屏上显示第一画面数据,结合步骤S107以及步骤S108,能够实现如图4所示的效果,即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显示内容进行互换,达到屏幕切换的显示效果。
S309,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响应于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的第一触控操作,将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第一触控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机模块;
在屏幕切换模式下,在第二显示屏上进行触控操作时,第二控制芯片接收第一触控控制生成的第一触控数据,并将第一触控数据通过第一板对板端口、第二板对板端口、HDMI端口转换模块以及映射端口,传输至主机模块中。
S310,所述主机模块基于所述第一触控数据输出第一响应数据,将所述第一响应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响应数据对应的第三画面数据;
主机模块接收到第一触控数据后,基于第一触控数据进行运算并输出相应的第一响应数据,并将第一响应数据传输至第二控制芯片,第二控制芯片基于第一响应数据控制在第二显示屏上显示第一响应数据对应的第三画面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响应数据除了对第二显示屏上的画面数据进行更新外,还包括对第一显示屏上的画面数据的更新内容,则将相应的画面数据传输至第一控制芯片,第一控制芯片基于画面数据在第一显示屏上进行画面数据的更新。例如,在第二显示屏上开启一个新的已适配应用,该应用的画面数据被识别为第二画面数据,则在第一显示屏上进行显示。
S311,所述第一控制芯片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第二触控操作,将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对应的第二触控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机模块;
具体可参考步骤S309,此处不进行赘述。
S312,所述主机模块基于所述第二触控数据输出第二响应数据,将所述第二响应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响应数据对应的第四画面数据;
具体可参考步骤S310,此处不进行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硬件层面对第一终端以及第二终端的连接、以及软件层面对应用进行适配,实现包括扩展屏以及扩展屏模式下屏幕切换功能的实现。采用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在不需要进行硬件层面的操作的情况下,通过主机模块对画面数据的分配,实现多个屏幕显示不同画面数据,且自动对应用的画面数据进行显示屏的显示选择,以及在扩展屏模式下进行屏幕切换,实现终端显示内容互换的功能,使得不仅能够实现多种多屏显示不同画面数据,并且随时进行画面数据切换的效果,而且操作相当便利。
下面将结合附图10,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显示系统进行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附图10所示的数据显示系统,用于执行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的方法,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申请图2所示的实施例。
请参见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显示系统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系统包括:第一终端101、第二终端102、第三终端103和第四终端104,其中:
一种数据显示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显示系统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主机模块、第一控制芯片、映射端口、HDMI端口转换模块、第一板对板端口以及第一显示屏,所述主机模块包括第一HDMI端口,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控制芯片、第二板对板端口以及第二显示屏,所述主机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相连接,所述主机模块通过所述第一HDMI端口与所述映射端口相连接,所述映射端口通过所述HDMI端口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一板对板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板对板端口通过所述第二板对板端口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相连接,
所述第一终端101,用于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扩展屏模式的选择操作,通过所述主机模块识别所开启的应用为已适配应用;
所述第一终端101,还用于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二控制芯片;
所述第二终端102,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101,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开启未适配应用,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第一画面数据,所述第一画面数据为未适配应用相应的画面数据。
可选的,所述系统1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101,用于在所述扩展屏模式下,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屏幕切换控件的选择操作;
所述第一终端101,还用于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101,还用于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所述第二终端102,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
所述第二终端102,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响应于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的第一触控操作,将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第一触控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机模块;
所述第一终端101,还用于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基于所述第一触控数据输出第一响应数据,将所述第一响应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所述第二终端102,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响应数据对应的第三画面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一终端还包括第二HDMI端口,所述第一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二HDMI端口与第三终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在所述应用不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101,用于在所述应用不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并将所述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三终端;
所述第三终端103,用于输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二终端还包括第三HDMI端口,所述第二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三HDMI端口与第四终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在所述应用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保持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应用开启前的第一显示画面,并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终端,用于通过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101,用于在所述应用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保持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应用开启前的第一显示画面,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所述第二终端102,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并将所述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四终端;
所述第四终端104,用于输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可选的,所述系统1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101,用于通过所述主机模块获取第五终端105传输的投屏数据,并判断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是否处于扩展屏模式,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五终端投屏连接;
若所述第一终端当前处于扩展屏模式,所述第一终端101,用于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投屏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所述第二终端102,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投屏数据;
若所述第一终端当前不处于扩展屏模式,所述第一终端101,用于将所述投屏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投屏数据。
可选的,所述系统1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101,用于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复制屏模式的选择操作,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101,还用于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当前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的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所述第二终端102,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二HDMI端口与所述第六终端相连接,所述在所述复制屏模式下,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包括:
在所述复制屏模式下,所述第一终端101,用于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六终端;
所述第六终端106,用于输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三HDMI端口与所述第七终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当前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的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终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101,用于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所述第二终端102,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七终端;
所述第七终端107,通过输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
可选的,所述系统1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101,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第二触控操作,将所述第二触控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机模块,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基于所述第二触控数据输出第二响应数据,将所述第二响应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以及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所述第一终端101以及所述第二终端102,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分别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二响应数据,所述第二触控数据为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进行触控操作生成的数据;
所述第二终端102,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响应于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的第三触控操作,将所述第三触控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机模块;
所述第一终端101,还用于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基于所述第三触控数据输出第二响应数据,将所述第三响应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以及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所述第一终端101以及所述第二终端102,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分别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三响应数据。
在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通过硬件层面对第一终端以及第二终端的连接、以及软件层面对应用进行适配,完成包括扩展屏以及扩展屏模式下屏幕切换功能的实现。采用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在不需要进行硬件层面的操作的情况下,通过主机模块对画面数据的分配,实现多个终端显示系统画面数据的复制屏效果,以及通过接收其他终端传输的投屏数据并基于对当前模式的判断对投屏数据进行分配并显示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实现多个屏幕显示不同画面数据,且自动对应用的画面数据进行显示屏的显示选择,以及在扩展屏模式下进行屏幕切换,实现终端显示内容互换的功能,使得不仅能够实现多屏画面数据实时同步显示,并且能够接收外来数据并进行多屏显示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实现多种多屏显示不同画面数据,并且随时进行画面数据切换的效果,而且操作相当便利。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类型的盘,包括软盘、光盘、DVD(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CD-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微型驱动器以及磁光盘、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EEPROM(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VRAM(影像随机接达记忆器,Video RAM,VRAM)、闪速存储器设备、磁卡或光卡、纳米系统(包括分子存储器IC),或适合于存储指令和/或数据的任何类型的媒介或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服务端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进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者,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即但凡依本公开教导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公开涵盖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记载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25)

1.一种数据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数据显示系统,所述数据显示系统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主机模块、第一控制芯片、映射端口、HDMI端口转换模块、第一板对板端口以及第一显示屏,所述主机模块包括第一HDMI端口,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控制芯片、第二板对板端口以及第二显示屏,所述主机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相连接,所述主机模块通过所述第一HDMI端口与所述映射端口相连接,所述映射端口通过所述HDMI端口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一板对板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板对板端口通过所述第二板对板端口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相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扩展屏模式的选择操作,所述主机模块识别所开启的应用;
在所述应用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保持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应用开启前的第一显示画面,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在所述应用不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扩展屏模式下,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屏幕切换控件的选择操作;
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
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响应于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的第一触控操作,将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第一触控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机模块;
所述主机模块基于所述第一触控数据输出第一响应数据,将所述第一响应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响应数据对应的第三画面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还包括第二HDMI端口,所述第一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二HDMI端口与第三终端相连接,所述在所述应用不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包括:
在所述应用不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并将所述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三终端;
所述第三终端输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还包括第三HDMI端口,所述第二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三HDMI端口与第四终端相连接,所述在所述应用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保持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应用开启前的第一显示画面,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包括:
在所述应用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保持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应用开启前的第一显示画面,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并将所述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四终端;
所述第四终端输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机模块获取第五终端传输的投屏数据,并判断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是否处于扩展屏模式,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五终端投屏连接;
若所述第一终端当前处于扩展屏模式,则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投屏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投屏数据;
若所述第一终端当前不处于扩展屏模式,则将所述投屏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投屏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复制屏模式的选择操作,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
所述主机模块将当前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的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二HDMI端口与所述第六终端相连接,所述在所述复制屏模式下,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包括:
在所述复制屏模式下,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六终端;
所述第六终端输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三HDMI端口与所述第七终端相连接,所述主机模块将当前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的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包括:
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七终端;
所述第七终端输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控制芯片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第二触控操作,将所述第二触控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机模块,所述主机模块基于所述第二触控数据输出第二响应数据,将所述第二响应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以及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分别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二响应数据,所述第二触控数据为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进行触控操作生成的数据;
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响应于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的第三触控操作,将所述第三触控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机模块,所述主机模块基于所述第三触控数据输出第二响应数据,将所述第三响应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以及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分别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三响应数据。
10.一种数据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扩展屏模式的选择操作,识别所开启的应用;
在所述应用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控制保持在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应用开启前的第一显示画面,并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进行显示;
在所述应用不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扩展屏模式下,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屏幕切换控件的选择操作;
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触控数据,基于所述第一触控数据输出第一响应数据,并将所述第一响应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终端进行显示。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还包括第二HDMI端口,所述在所述应用不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包括:
在所述应用不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并将所述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三终端;
所述第三终端输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四终端传输的投屏数据,判断当前是否处于扩展屏模式,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四终端投屏连接;
若当前处于扩展屏模式,将所述投屏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终端进行显示。
若当前不处于扩展屏模式,则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投屏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复制屏模式的选择操作,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
将当前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的画面数据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复制屏模式下,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包括:
在所述复制屏模式下,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五终端;
所述第五终端输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第二触控操作,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对应的第二响应数据,并将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对应的第二响应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响应数据;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在所述第二显示屏的第三触控数据,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三触控数据对应的第三响应数据,并将所述第三响应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三响应数据。
17.一种数据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显示系统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主机模块、第一控制芯片、映射端口、HDMI端口转换模块、第一板对板端口以及第一显示屏,所述主机模块包括第一HDMI端口,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控制芯片、第二板对板端口以及第二显示屏,所述主机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相连接,所述主机模块通过所述第一HDMI端口与所述映射端口相连接,所述映射端口通过所述HDMI端口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一板对板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板对板端口通过所述第二板对板端口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相连接,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扩展屏模式的选择操作,通过所述主机模块识别所开启的应用为已适配应用;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二控制芯片;
所述第二终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开启未适配应用,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第一画面数据,所述第一画面数据为未适配应用相应的画面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在所述扩展屏模式下,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屏幕切换控件的选择操作;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
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响应于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的第一触控操作,将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第一触控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机模块;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基于所述第一触控数据输出第一响应数据,将所述第一响应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响应数据对应的第三画面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还包括第二HDMI端口,所述第一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二HDMI端口与第三终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在所述应用不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在所述应用不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并将所述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三终端;
所述第三终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还包括第三HDMI端口,所述第二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三HDMI端口与第四终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在所述应用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保持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应用开启前的第一显示画面,并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终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在所述应用为预先适配的应用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保持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应用开启前的第一显示画面,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所述第二终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并将所述第二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四终端;
所述第四终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二画面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通过所述主机模块获取第五终端传输的投屏数据,并判断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是否处于扩展屏模式,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五终端投屏连接;
若所述第一终端当前处于扩展屏模式,所述第一终端,用于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投屏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所述第二终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投屏数据;
若所述第一终端当前不处于扩展屏模式,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将所述投屏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投屏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复制屏模式的选择操作,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当前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的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所述第二终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二HDMI端口与所述第六终端相连接,所述在所述复制屏模式下,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包括:
在所述复制屏模式下,所述第一终端,用于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六终端;
所述第六终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三HDMI端口与所述第七终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当前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的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终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将所述应用的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所述第二终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控制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画面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七终端;
所述第七终端,通过输出所述第一画面数据。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第二触控操作,将所述第二触控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机模块,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基于所述第二触控数据输出第二响应数据,将所述第二响应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以及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所述第一终端以及所述第二终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分别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二响应数据,所述第二触控数据为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上进行触控操作生成的数据;
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响应于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的第三触控操作,将所述第三触控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机模块;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通过所述主机模块基于所述第三触控数据输出第二响应数据,将所述第三响应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以及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所述第一终端以及所述第二终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分别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三响应数据。
CN202111567003.XA 2021-12-20 2021-12-20 数据显示方法及数据显示系统 Pending CN1163016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7003.XA CN116301682A (zh) 2021-12-20 2021-12-20 数据显示方法及数据显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7003.XA CN116301682A (zh) 2021-12-20 2021-12-20 数据显示方法及数据显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01682A true CN116301682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13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67003.XA Pending CN116301682A (zh) 2021-12-20 2021-12-20 数据显示方法及数据显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0168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96019B2 (en) Screen sharing system, screen shar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8823768B2 (en) Conference system, event management server, and program
WO2020088118A1 (zh) 利用移动设备及显示设备进行同屏显示的电子装置及方法
US11681410B2 (en) Ic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3428469A (zh) 一种实现视频会议电子白板的方法及系统、视频会议装置
US11144276B2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management system,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isplay method
CN103517144A (zh) 一种多屏互动适配器及显示设备
WO2021190353A1 (zh) 交互方法和显示设备
US20230205478A1 (en) Interface extension device for screen sharing
US20240152310A1 (en) Multi-device-based online interaction method, chip,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6301682A (zh) 数据显示方法及数据显示系统
CN210155656U (zh) 一种带Type-C接口的交互式平板及交互式平板系统
CN103248937A (zh) 对数字电视终端的控制方法、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CN101566937A (zh) 同步视频的显示控制系统
WO2022141275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系统
KR200432427Y1 (ko) 네트워크 기반의 디지털 광고 제어장치
CN113495703B (zh)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显示控制系统
WO2020220969A1 (zh) 智能交互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13122917U (zh) 一种基于osd的kvm多系统联合控制装置
JP7494539B2 (ja) 表示装置、負荷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20210311693A1 (en) Sound output device, sound output system, output sound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KR20120066283A (ko) 컴퓨팅 처리가 가능한 휴대용 장치 및 그의 컴퓨팅 처리 방법
CN201319159Y (zh) 整合型可携式电脑的第二显示器
KR101737951B1 (ko) 복수 단말기 간 듀얼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5499945A (zh) 数据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