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96134A - 燃气泄漏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燃气泄漏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96134A
CN116296134A CN202310174718.1A CN202310174718A CN116296134A CN 116296134 A CN116296134 A CN 116296134A CN 202310174718 A CN202310174718 A CN 202310174718A CN 116296134 A CN116296134 A CN 1162961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temperature
value
threshold
heat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747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龙
糟建华
刘关
杨东林
徐来福
杨亚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ICA Climate Solu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ICA Climate Solu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ICA Climate Solu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ICA Climate Solu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7471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961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96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961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2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气泄漏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燃气热泵空调技术领域。该方法应用于燃气热泵空调,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在目标温控模式下运行,该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燃气热泵空调的当前高压压力和当前排气温度,并获取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在所述目标温控模式下的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基于所述当前高压压力和所述目标高压压力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并基于所述当前排气温度和所述目标排气温度确定排气温度差值;基于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和所述排气温度差值,确定所述燃气热泵空调的燃气泄漏状态。该方法可以检测燃气热泵空调是否存在燃气泄露现象,有助于提前做出预警及保护动作,提升燃气热泵空调的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燃气泄漏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燃气热泵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泄漏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燃气热泵空调不占用电负荷,使用清洁能源的天然气,实现制冷和制热,具有一次能源利用率更高、相对于燃煤排放更低的特点。
燃气空调系统的天然气接入口通常为软连接,在燃气空调系统的空调机组安装完成后,存在一定泄露的隐患,当泄露量达到一定的浓度,还存在爆炸的隐患。
目前,燃气泄漏检测技术大多是通过专业的燃气检测设备来检测燃气泄漏,这种方法需要额外加装检测设备,增加额外成本和工时,不适用于燃气空调系统的燃气泄露检测。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燃气泄漏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实时检测燃气热泵空调的燃气泄漏情况,有助于提前做出预警及保护动作,提升燃气热泵空调的使用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燃气泄漏检测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燃气热泵空调,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在目标温控模式下运行,该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燃气热泵空调的当前高压压力和当前排气温度,并获取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在所述目标温控模式下的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
基于所述当前高压压力和所述目标高压压力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并基于所述当前排气温度和所述目标排气温度确定排气温度差值;
基于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和所述排气温度差值,确定所述燃气热泵空调的燃气泄漏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燃气泄漏检测方法,通过实时检测燃气热泵空调的高压压力和排气温度,与预设的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进行对比,确定两个状态参数的偏离程度,判断燃气热泵空调是否存在燃气泄露现象,有助于提前做出预警及保护动作,提升燃气热泵空调的使用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获取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在所述目标温控模式下的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包括:
获取所述燃气热泵空调的当前环境温度和开启内机能力值;
基于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和所述当前高压压力,确定所述目标高压压力和所述目标排气温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目标温控模式为制冷模式,所述基于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和所述当前高压压力,确定所述目标高压压力和所述目标排气温度,包括:
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30+[(TS/TC)*(RFs/840)*a+(RYs/74)*(BF/QF)*5]
确定所述目标高压压力,其中,BF≥50%,a=0.7;BF<50%,a=0.3;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30-[(TS/TC)*(RFs/840)*0.7+(RYs/74)*(BF/QF)*2.5]
确定所述目标高压压力;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所述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22-[(TS/TC)*(RFs/840)*0.7+(74/RYs)*(BF/QF)*2.5]
确定所述目标高压压力;
和,
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90+(RYs/74)*(HPs/30)*(QF/BF)*(TS/TC)
确定所述目标排气温度;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所述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90-(RYs/74)*(HPs/30)*(QF/BF)*(TS/TC)
确定所述目标排气温度;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76+(RYs/74)*(HPs/30)*(QF/BF)*(TC/TS)
确定所述目标排气温度;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所述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50-(RYs/74)*(HPs/30)*(QF/BF)*(TC/TS)
确定所述目标排气温度;
其中,HP为所述目标高压压力,TP为所述目标排气温度,TS为所述当前环境温度,TC为所述制冷模式的标准工况干球温度,RFs为所述制冷模式的室外侧风机当前转速,RYs为所述制冷模式的压缩机当前转速,BF为开启内机能力值,QF为所述燃气热泵空调的全部内机能力值,HPs为所述当前高压压力。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目标温控模式为制热模式,所述基于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和所述当前高压压力,确定所述目标高压压力和所述目标排气温度,包括:
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22+(TS/TH)*(RFs/900)*1.2+(RYs/82)*(QF/BF)*2
确定所述目标高压压力;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所述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22+(TS/TH)*(RFs/900)*1.2+(RYs/82)*(QF/BF)*1.4
确定所述目标高压压力;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17+(|TS|/TH)*(RFs/900)*0.8+(RYs/82)*(QF/BF)*2
确定所述目标高压压力,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17+(|TS|-7/TH)*(RFs/900)*0.8+(RYs/82)*(QF/BF)*1
确定所述目标高压压力;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所述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17+(|TS|-7/TH)*(RFs/900)*0.8+(RYs/82)*(QF/BF)*0.6
确定所述目标高压压力;
和,
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72-(RYs/82)*(HPs/22)*(QF/BF)
确定所述目标排气温度,所述第四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80+(RYs/82)*(HPs/22)*(QF/BF)
确定所述目标排气温度;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所述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68+(RYs/82)*(HPs/22)*(QF/BF)
确定所述目标排气温度;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77-((TS-7)/7)*(RYs/82)*(22/HPs)*(QF/BF)
确定所述目标排气温度;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75-((TS-7)/7)*(RYs/82)*(22/HPs)*(QF/BF)
确定所述目标排气温度;
其中,HP为所述目标高压压力,TP为所述目标排气温度,TS为所述当前环境温度,TH为所述制热模式的标准工况干球温度,RFs为所述制热模式的室外侧风机当前转速,RYs为所述制热模式的压缩机当前转速,BF为开启内机能力值,QF为所述燃气热泵空调的全部内机能力值,HPs为所述当前高压压力。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目标温控模式为制冷模式,所述基于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和所述排气温度差值,确定所述燃气热泵空调的燃气泄漏状态,包括:
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差阈值且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一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停机,并上报一级泄漏风险,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存在冷媒泄漏;
或者,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压力差阈值且大于第二压力差阈值且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二目标时长的情况下,上报泄漏风险区域;
或者,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压力差阈值且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差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燃气热泵空调为未泄漏状态;
或者,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大于所述第一压力差阈值且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所述第一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停机,并上报一级泄漏风险,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存在冷媒泄漏;
或者,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压力差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压力差阈值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所述第二目标时长的情况下,上报泄漏风险区域;
或者,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压力差阈值且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差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燃气热泵空调为未泄漏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目标温控模式为制热模式,所述基于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和所述排气温度差值,确定所述燃气热泵空调的燃气泄漏状态,包括:
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压力差阈值且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三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停机,并上报一级泄漏风险,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存在冷媒泄漏;
或者,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所述第三压力差阈值且大于第四压力差阈值且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四目标时长的情况下,上报泄漏风险区域;
或者,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压力差阈值且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差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燃气热泵空调为未泄漏状态;
或者,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大于所述第三压力差阈值且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所述第三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停机,并上报一级泄漏风险,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存在冷媒泄漏;
或者,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所述第三压力差阈值且大于所述第四压力差阈值且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所述第四目标时长的情况下,上报泄漏风险区域;
或者,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压力差阈值且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差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燃气热泵空调为未泄漏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获取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在所述目标温控模式下的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包括:
按照目标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高压压力和所述目标排气温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燃气泄漏检测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燃气热泵空调,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在目标温控模式下运行,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燃气热泵空调的当前高压压力和当前排气温度,并获取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在所述目标温控模式下的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高压压力和所述目标高压压力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并基于所述当前排气温度和所述目标排气温度确定排气温度差值;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和所述排气温度差值,确定所述燃气热泵空调的燃气泄漏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燃气泄漏检测装置,通过实时检测燃气热泵空调的高压压力和排气温度,与预设的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进行对比,确定两个状态参数的偏离程度,判断燃气热泵空调是否存在燃气泄露现象,有助于提前做出预警及保护动作,提升燃气热泵空调的使用安全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燃气泄漏检测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燃气泄漏检测方法。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气泄漏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热泵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气泄漏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燃气进气管210,燃气发动机220,传动部件230,压缩机240,高压传感器241,排气温度传感器242,气液分离器250,四通阀251,气管阀252,液管阀253,室外换热器261,室外侧风机262,室外电子膨胀阀263,环境温度传感器264,室内换热器271,室内侧风机272,室内电子膨胀阀27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气泄漏检测方法、燃气泄漏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进行详细地说明。
其中,燃气泄漏检测方法可应用于终端,具体可由,终端中的硬件或软件执行。
该终端包括但不限于具有触摸敏感表面(例如,触摸屏显示器和/或触摸板)的移动电话或平板电脑等便携式通信设备。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终端可以不是便携式通信设备,而是具有触摸敏感表面(例如,触摸屏显示器和/或触摸板)的台式计算机。
以下各个实施例中,描述了包括显示器和触摸敏感表面的终端。然而,应当理解的是,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物理键盘、鼠标和控制杆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物理用户接口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气泄漏检测方法,该燃气泄漏检测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电子设备或者电子设备中能够实现该燃气泄漏检测方法的功能模块或功能实体,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相机和可穿戴设备等,下面以电子设备作为执行主体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气泄漏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气泄漏检测方法应用于燃气热泵空调,燃气热泵空调在目标温控模式下运行。
如图1所示,该燃气泄漏检测方法包括:步骤110、步骤120和步骤130。
步骤110、获取燃气热泵空调的当前高压压力和当前排气温度,并获取燃气热泵空调在目标温控模式下的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以在燃气热泵空调的压缩机240处设置高压传感器241和排气温度传感器242,实时检测燃气热泵空调的当前高压压力和当前排气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除压缩机240外,燃气热泵空调所在系统也包括燃气进气管210、燃气发动机220、传动部件230、气液分离器250、四通阀251、气管阀252、液管阀253、室外换热器261、室外侧风机262、室外电子膨胀阀263、环境温度传感器264、室内换热器271、室内侧风机272和室内电子膨胀阀273等部件。
在该实施例中,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是燃气热泵空调无燃气泄漏时对应的状态参数,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与燃气热泵空调的目标温控模式相关,不同的目标温控模式,对应不同的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
步骤120、基于当前高压压力和目标高压压力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并基于当前排气温度和目标排气温度确定排气温度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燃气热泵空调进气管处燃气存在泄露现象时,其泄露表现可通过燃气热泵空调的高压压力和排气温度等状态参数进行确定。
在该步骤中,计算实时检测的当前高压压力和目标高压压力的差值,即高压压力差值,并计算实时检测的当前排气温度和目标排气温度的差值,即排气温度差值。
步骤130、基于高压压力差值和排气温度差值,确定燃气热泵空调的燃气泄漏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燃气热泵空调正常供气时,高压压力和排气温度等状态参数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计算当前高压压力和目标高压压力的高压压力差值以及当前排气温度和目标排气温度的排气温度差值,根据两个状态参数的偏离程度,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泄漏现象。
在实际执行中,可以预先设置一定的差值范围,当高压压力差值和排气温度差值超出对应的差值范围时,可以判断燃气热泵空调发生燃气泄漏;当高压压力差值和排气温度差值在对应的差值范围内时,可以判断燃气热泵空调没有燃气泄漏。
在该实施例中,在燃气热泵空调运行过程中,实时检测燃气热泵空调的高压压力和排气温度,可以判断燃气热泵空调是否存在燃气泄露现象,当判断燃气热泵空调存在燃气泄漏情况时,可以及时做出预警以及相应的保护动作,提升燃气热泵空调使用的安全性,同时降低燃气泄漏检测的成本。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气泄漏检测方法,通过实时检测燃气热泵空调的高压压力和排气温度,与预设的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进行对比,确定两个状态参数的偏离程度,判断燃气热泵空调是否存在燃气泄露现象,有助于提前做出预警及保护动作,提升燃气热泵空调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10、获取燃气热泵空调在目标温控模式下的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可以包括:
获取燃气热泵空调的当前环境温度和开启内机能力值;
基于当前环境温度、开启内机能力值和当前高压压力,确定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燃气热泵空调在目标温控模式下的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可以根据当前环境温度、开启内机能力值和当前高压压力确定相应的计算公式,带入相应的参数计算得到。
其中,当前环境温度可以为燃气热泵空调的室外换热器261一侧的环境温度,燃气热泵空调的机组可以自动上报开启内机能力值。
如图2所示,燃气热泵空调所在的系统可以包括燃气进气管210、燃气发动机220、传动部件230、压缩机240、高压传感器241、排气温度传感器242、气液分离器250、四通阀251、室外换热器261、室外侧风机262、环境温度传感器264、室内换热器271和室内侧风机272等部件。
在该实施例中,高压传感器241可以实时检测当前高压压力,排气温度传感器242可以实时检测当前排气温度,环境温度传感器264可以实时检测当前环境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10、获取燃气热泵空调在目标温控模式下的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可以包括:
按照目标时间间隔,获取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不是固定的值,随着燃气热泵空调的运行,燃气热泵空调的当前环境温度、开启内机能力值和当前高压压力等参数可能会发生变化,根据实时的参数,按照目标时间间隔,计算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
例如,目标时间间隔为40s。
燃气热泵空调开机运行,根据用户选择进入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开机后各传感器实时检测系统状态参数,根据这些状态参数,开始进行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的计算,每40s更新一次。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温控模式可以为制冷模式,也可以为制热模式。
下面针对制冷模式及制热模式下如何计算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进行具体描述。
其一,制冷模式下目标高压压力的计算。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30+[(TS/TC)*(RFs/840)*a+(RYs/74)*(BF/QF)*5]
确定目标高压压力。
在上式中,a是修正系数,当BF≥50%时,a=0.7;当BF<50%,a=0.3。
其中,HP为目标高压压力,TS为当前环境温度,TC为制冷模式的标准工况干球温度,RFs为制冷模式的室外侧风机当前转速,RYs为制冷模式的压缩机当前转速,BF为开启内机能力值,QF为燃气热泵空调的全部内机能力值。
其中,TC可以包括燃气热泵空调制冷模式的标准工况下的室外干球温度和室内干球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燃气热泵空调制冷模式的标准工况下,室外干球温度可以为35℃,室外湿球温度可以为24℃,室内干球温度可以为27℃,室内湿球温度可以为19℃。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30-[(TS/TC)*(RFs/840)*0.7+(RYs/74)*(BF/QF)*2.5]
确定目标高压压力。
其中,HP为目标高压压力,TS为当前环境温度,TC为制冷模式的标准工况干球温度,RFs为制冷模式的室外侧风机当前转速,RYs为制冷模式的压缩机当前转速,BF为开启内机能力值,QF为燃气热泵空调的全部内机能力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22-[(TS/TC)*(RFs/840)*0.7+(74/RYs)*(BF/QF)*2.5]
确定目标高压压力。
其中,HP为目标高压压力,TS为当前环境温度,TC为制冷模式的标准工况干球温度,RFs为制冷模式的室外侧风机当前转速,RYs为制冷模式的压缩机当前转速,BF为开启内机能力值,QF为燃气热泵空调的全部内机能力值。
以第一温度阈值为35℃,目标能力值阈值为50%为例。
制冷模式下的目标高压压力计算公式如下:
1)TS≥35℃。
HP=30+[(TS/TC)*(RFs/840)*a+(RYs/74)*(BF/QF)*5]
其中,a是修正系数,当BF≥50%时,a=0.7;当BF<50%时,a=0.3。
2)TS<35℃,BF≥50%。
HP=30-[(TS/TC)*(RFs/840)*0.7+(RYs/74)*(BF/QF)*2.5]。
3)TS<35℃,BF<50%。
HP=22-[(TS/TC)*(RFs/840)*0.7+(74/RYs)*(BF/QF)*2.5]。
其二,制冷模式下目标排气温度的计算。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90+(RYs/74)*(HPs/30)*(QF/BF)*(TS/TC)
确定目标排气温度。
其中,TP为目标排气温度,TS为当前环境温度,TC为制冷模式的标准工况干球温度,RYs为制冷模式的压缩机当前转速,BF为开启内机能力值,QF为燃气热泵空调的全部内机能力值,HPs为当前高压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90-(RYs/74)*(HPs/30)*(QF/BF)*(TS/TC)
确定目标排气温度。
其中,TP为目标排气温度,TS为当前环境温度,TC为制冷模式的标准工况干球温度,RYs为制冷模式的压缩机当前转速,BF为开启内机能力值,QF为燃气热泵空调的全部内机能力值,HPs为当前高压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76+(RYs/74)*(HPs/30)*(QF/BF)*(TC/TS)
确定目标排气温度。
其中,TP为目标排气温度,TS为当前环境温度,TC为制冷模式的标准工况干球温度,RYs为制冷模式的压缩机当前转速,BF为开启内机能力值,QF为燃气热泵空调的全部内机能力值,HPs为当前高压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50-(RYs/74)*(HPs/30)*(QF/BF)*(TC/TS)
确定目标排气温度。
其中,TP为目标排气温度,TS为当前环境温度,TC为制冷模式的标准工况干球温度,RYs为制冷模式的压缩机当前转速,BF为开启内机能力值,QF为燃气热泵空调的全部内机能力值,HPs为当前高压压力。
以第一温度阈值为35℃,目标能力值阈值为50%为例。
制冷模式下的目标排气温度计算公式如下:
1)TS≥35℃,BF≥50%。
TP=90+(RYs/74)*(HPs/30)*(QF/BF)*(TS/TC)。
2)TS≥35℃,BF<50%。
TP=90-(RYs/74)*(HPs/30)*(QF/BF)*(TS/TC)。
3)TS<35℃,BF≥50%。
TP=76+(RYs/74)*(HPs/30)*(QF/BF)*(TC/TS)。
4)TS<35℃,BF<50%。
TP=50-(RYs/74)*(HPs/30)*(QF/BF)*(TC/TS)。
其三,制热模式下目标高压压力的计算。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22+(TS/TH)*(RFs/900)*1.2+(RYs/82)*(QF/BF)*2
确定目标高压压力。
其中,HP为目标高压压力,TS为当前环境温度,TH为制热模式的标准工况干球温度,RFs为制热模式的室外侧风机当前转速,RYs为制热模式的压缩机当前转速,BF为开启内机能力值,QF为燃气热泵空调的全部内机能力值。
其中,TH可以包括燃气热泵空调制热模式的标准工况下的室外干球温度和室内干球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燃气热泵空调制热模式的标准工况下,室外干球温度可以为7℃,室外湿球温度可以为6℃,室内干球温度可以为20℃,室内湿球温度可以为15℃。
需要说明的是,燃气热泵空调可设有标准工况下的高压压力HPb,将计算出的目标高压压力HP与其进行比较,判断计算的HP是否合理。
例如,制冷模式的标准工况下的高压压力HPb可以取值为30,制热模式的标准工况下的高压压力HPb可以取值为22。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22+(TS/TH)*(RFs/900)*1.2+(RYs/82)*(QF/BF)*1.4
确定目标高压压力。
其中,HP为目标高压压力,TS为当前环境温度,TH为制热模式的标准工况干球温度,RFs为制热模式的室外侧风机当前转速,RYs为制热模式的压缩机当前转速,BF为开启内机能力值,QF为燃气热泵空调的全部内机能力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17+(|TS|/TH)*(RFs/900)*0.8+(RYs/82)*(QF/BF)*2
确定目标高压压力,第三温度阈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
其中,HP为目标高压压力,TS为当前环境温度,TH为制热模式的标准工况干球温度,RFs为制热模式的室外侧风机当前转速,RYs为制热模式的压缩机当前转速,BF为开启内机能力值,QF为燃气热泵空调的全部内机能力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17+(|TS|-7/TH)*(RFs/900)*0.8+(RYs/82)*(QF/BF)*1
确定目标高压压力。
其中,HP为目标高压压力,TS为当前环境温度,TH为制热模式的标准工况干球温度,RFs为制热模式的室外侧风机当前转速,RYs为制热模式的压缩机当前转速,BF为开启内机能力值,QF为燃气热泵空调的全部内机能力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17+(|TS|-7/TH)*(RFs/900)*0.8+(RYs/82)*(QF/BF)*0.6
确定目标高压压力。
其中,HP为目标高压压力,TS为当前环境温度,TH为制热模式的标准工况干球温度,RFs为制热模式的室外侧风机当前转速,RYs为制热模式的压缩机当前转速,BF为开启内机能力值,QF为燃气热泵空调的全部内机能力值。
以第二温度阈值为0℃,第三温度阈值为-7℃,目标能力值阈值为50%为例。
制热模式下的目标高压压力计算公式如下:
1)TS≥0℃,BF≥50%。
HP=22+(TS/TH)*(RFs/900)*1.2+(RYs/82)*(QF/BF)*2。
2)TS≥0℃,BF<50%。
HP=22+(TS/TH)*(RFs/900)*1.2+(RYs/82)*(QF/BF)*1.4。
3)-7℃≤TS<0℃。
HP=17+(|TS|/TH)*(RFs/900)*0.8+(RYs/82)*(QF/BF)*2。
4)TS<-7℃,BF≥50%。
HP=17+(|TS|-7/TH)*(RFs/900)*0.8+(RYs/82)*(QF/BF)*1。
5)TS<-7℃,BF<50%。
HP=17+(|TS|-7/TH)*(RFs/900)*0.8+(RYs/82)*(QF/BF)*0.6。
其四,制热模式下目标排气温度的计算。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72-(RYs/82)*(HPs/22)*(QF/BF)
确定目标排气温度,第四温度阈值大于第二温度阈值。
其中,TP为目标排气温度,RYs为制热模式的压缩机当前转速,BF为开启内机能力值,QF为燃气热泵空调的全部内机能力值,HPs为当前高压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四温度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80+(RYs/82)*(HPs/22)*(QF/BF)
确定目标排气温度。
其中,TP为目标排气温度,RYs为制热模式的压缩机当前转速,BF为开启内机能力值,QF为燃气热泵空调的全部内机能力值,HPs为当前高压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四温度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68+(RYs/82)*(HPs/22)*(QF/BF)
确定目标排气温度。
其中,TP为目标排气温度,RYs为制热模式的压缩机当前转速,BF为开启内机能力值,QF为燃气热泵空调的全部内机能力值,HPs为当前高压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77-((TS-7)/7)*(RYs/82)*(22/HPs)*(QF/BF)
确定目标排气温度。
其中,TP为目标排气温度,TS为当前环境温度,RYs为制热模式的压缩机当前转速,BF为开启内机能力值,QF为燃气热泵空调的全部内机能力值,HPs为当前高压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75-((TS-7)/7)*(RYs/82)*(22/HPs)*(QF/BF)
确定目标排气温度。
其中,TP为目标排气温度,TS为当前环境温度,RYs为制热模式的压缩机当前转速,BF为开启内机能力值,QF为燃气热泵空调的全部内机能力值,HPs为当前高压压力。
以第四温度阈值为7℃,第二温度阈值为0℃,第三温度阈值为-7℃,目标能力值阈值为50%为例。
制热模式下的目标排气温度计算公式如下:
1)TS≥7℃。
TP=72-(RYs/82)*(HPs/22)*(QF/BF)。
2)0℃≤TS<7℃,BF≥50%。
TP=80+(RYs/82)*(HPs/22)*(QF/BF)。
3)0℃≤TS<7℃,BF<50%。
TP=68+(RYs/82)*(HPs/22)*(QF/BF)。
4)-7℃≤TS<0℃。
TP=77-((TS-7)/7)*(RYs/82)*(22/HPs)*(QF/BF)。
5)TS<-7℃。
TP=75-((TS-7)/7)*(RYs/82)*(22/HPs)*(QF/BF)。
在该实施例中,燃料热泵空调的机组在获得以上检测数值后,可以根据数值范围,带入对应的公式进行计算,得到当前运行工况下的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与实际的当前高压压力和当前排气温度进行对比,根据偏离程度,判断燃料热泵空调是否存在燃气泄漏。
下面介绍制冷模式下的燃气泄漏判断逻辑。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差阈值且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一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燃气热泵空调停机,并上报一级泄漏风险,燃气热泵空调存在冷媒泄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小于第一压力差阈值且大于第二压力差阈值且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二目标时长的情况下,上报泄漏风险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压力差阈值且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差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燃气热泵空调为未泄漏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大于第一压力差阈值且排气温度差值小于第一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一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燃气热泵空调停机,并上报一级泄漏风险,燃气热泵空调存在冷媒泄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小于第一压力差阈值且大于第二压力差阈值排气温度差值小于第一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二目标时长的情况下,上报泄漏风险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压力差阈值且排气温度差值小于第一温度差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燃气热泵空调为未泄漏状态。
以第一压力差阈值为5,第二压力差阈值为2,第一温度差阈值为10℃,第一目标时长为15min,第二目标时长为60min为例。
制冷模式下,泄露预警判断逻辑如下:
TPs-TP≥10℃且HP-HPs≥5,该状态时间累积15min,停机报一级风险,存在冷媒泄露发生;
TPs-TP≥10℃且2<HP-HPs<5,该状态下累积60min,不停机,报风险区,提醒对管路进行核查;
TPs-TP≥10℃且HP-HPs≤2,该状态为正常状态,正常运行;
TPs-TP<10℃且HP-HPs>5,该状态时间累积15min,停机报一级风险,存在冷媒泄露发生;
TPs-TP<10℃且2<HP-HPs<5,该状态下累积60min,不停机,报风险区,提醒对管路进行核查;
TPs-TP<10℃且HP-HPs≤2,该状态为正常状态,正常运行。
其中,TPs-TP表征排气温度差值,HP-HPs表征高压压力差值。
下面介绍制热模式下的燃气泄漏判断逻辑。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压力差阈值且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三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燃气热泵空调停机,并上报一级泄漏风险,燃气热泵空调存在冷媒泄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小于第三压力差阈值且大于第四压力差阈值且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四目标时长的情况下,上报泄漏风险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或等于第四压力差阈值且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差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燃气热泵空调为未泄漏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大于第三压力差阈值且排气温度差值小于第二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三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燃气热泵空调停机,并上报一级泄漏风险,燃气热泵空调存在冷媒泄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小于第三压力差阈值且大于第四压力差阈值且排气温度差值小于第二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四目标时长的情况下,上报泄漏风险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或等于第四压力差阈值且排气温度差值小于第二温度差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燃气热泵空调为未泄漏状态。
以第三压力差阈值为6,第四压力差阈值为3,第二温度差阈值为12℃,第一目标时长为15min,第二目标时长为60min为例。
制热模式下,泄露预警判断逻辑如下:
TPs-TP≥12℃且HP-HPs≥6,该状态时间累积15min,停机报一级风险,存在冷媒泄露发生;
TPs-TP≥12℃且3<HP-HPs<6,该状态下累积60min,不停机,报风险区,提醒对管路进行核查;
TPs-TP≥12℃且HP-HPs≤3,该状态为正常状态,正常运行;
TPs-TP<12℃且HP-HPs>6,该状态时间累积15min,停机报一级风险,存在冷媒泄露发生;
TPs-TP<12℃且3<HP-HPs<6,在该状态下累积60min,不停机,报风险区,提醒对管路进行核查;
TPs-TP<12℃且HP-HPs≤3,该状态为正常状态,正常运行。
其中,TPs-TP表征排气温度差值,HP-HPs表征高压压力差值。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燃气热泵空调机组运行时的状态参数进行对比计算,实时判断机组的进气状态,从而确认是否存在燃气泄漏,进而提前进行预警控制,有泄露发生时及时停机保护并进行风险告知,进行安全防范,检测及时、响应迅速,反应更客观。
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燃气泄漏检测,不需要安装额外的气体检测装置,其检测成本更低,同时可避免检测装置安装不合理或失效带来的风险,可靠性更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气泄漏检测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燃气泄漏检测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燃气泄漏检测装置执行燃气泄漏检测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气泄漏检测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气泄漏检测装置,燃气泄漏检测装置应用于燃气热泵空调,燃气热泵空调在目标温控模式下运行。
如图3所示,该燃气泄漏检测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310,用于获取燃气热泵空调的当前高压压力和当前排气温度,并获取燃气热泵空调在目标温控模式下的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
第一处理模块320,用于基于当前高压压力和目标高压压力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并基于当前排气温度和目标排气温度确定排气温度差值;
第二处理模块330,用于基于高压压力差值和排气温度差值,确定燃气热泵空调的燃气泄漏状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气泄漏检测装置,通过实时检测燃气热泵空调的高压压力和排气温度,与预设的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进行对比,确定两个状态参数的偏离程度,判断燃气热泵空调是否存在燃气泄露现象,有助于提前做出预警及保护动作,提升燃气热泵空调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模块310用于获取燃气热泵空调的当前环境温度和开启内机能力值;
基于当前环境温度、开启内机能力值和当前高压压力,确定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温控模式为制冷模式,获取模块310用于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30+[(TS/TC)*(RFs/840)*a+(RYs/74)*(BF/QF)*5]
确定目标高压压力,其中,BF≥50%,a=0.7;BF<50%,a=0.3;
或者,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30-[(TS/TC)*(RFs/840)*0.7+(RYs/74)*(BF/QF)*2.5]
确定目标高压压力;
或者,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22-[(TS/TC)*(RFs/840)*0.7+(74/RYs)*(BF/QF)*2.5]
确定目标高压压力;
和,
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90+(RYs/74)*(HPs/30)*(QF/BF)*(TS/TC)
确定目标排气温度;
或者,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90-(RYs/74)*(HPs/30)*(QF/BF)*(TS/TC)
确定目标排气温度;
或者,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76+(RYs/74)*(HPs/30)*(QF/BF)*(TC/TS)
确定目标排气温度;
或者,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50-(RYs/74)*(HPs/30)*(QF/BF)*(TC/TS)
确定目标排气温度;
其中,HP为目标高压压力,TP为目标排气温度,TS为当前环境温度,TC为制冷模式的标准工况干球温度,RFs为制冷模式的室外侧风机当前转速,RYs为制冷模式的压缩机当前转速,BF为开启内机能力值,QF为燃气热泵空调的全部内机能力值,HPs为当前高压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温控模式为制热模式,获取模块310用于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22+(TS/TH)*(RFs/900)*1.2+(RYs/82)*(QF/BF)*2
确定目标高压压力;
或者,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22+(TS/TH)*(RFs/900)*1.2+(RYs/82)*(QF/BF)*1.4
确定目标高压压力;
或者,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17+(|TS|/TH)*(RFs/900)*0.8+(RYs/82)*(QF/BF)*2
确定目标高压压力,第三温度阈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
或者,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17+(|TS|-7/TH)*(RFs/900)*0.8+(RYs/82)*(QF/BF)*1
确定目标高压压力;
或者,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17+(|TS|-7/TH)*(RFs/900)*0.8+(RYs/82)*(QF/BF)*0.6
确定目标高压压力;
和,
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72-(RYs/82)*(HPs/22)*(QF/BF)
确定目标排气温度,第四温度阈值大于第二温度阈值;
或者,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四温度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80+(RYs/82)*(HPs/22)*(QF/BF)
确定目标排气温度;
或者,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四温度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68+(RYs/82)*(HPs/22)*(QF/BF)
确定目标排气温度;
或者,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77-((TS-7)/7)*(RYs/82)*(22/HPs)*(QF/BF)
确定目标排气温度;
或者,在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小于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75-((TS-7)/7)*(RYs/82)*(22/HPs)*(QF/BF)
确定目标排气温度;
其中,HP为目标高压压力,TP为目标排气温度,TS为当前环境温度,TH为制热模式的标准工况干球温度,RFs为制热模式的室外侧风机当前转速,RYs为制热模式的压缩机当前转速,BF为开启内机能力值,QF为燃气热泵空调的全部内机能力值,HPs为当前高压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温控模式为制冷模式,第二处理模块330,用于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差阈值且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一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燃气热泵空调停机,并上报一级泄漏风险,燃气热泵空调存在冷媒泄漏;
或者,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小于第一压力差阈值且大于第二压力差阈值且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二目标时长的情况下,上报泄漏风险区域;
或者,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压力差阈值且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差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燃气热泵空调为未泄漏状态;
或者,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大于第一压力差阈值且排气温度差值小于第一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一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燃气热泵空调停机,并上报一级泄漏风险,燃气热泵空调存在冷媒泄漏;
或者,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小于第一压力差阈值且大于第二压力差阈值排气温度差值小于第一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二目标时长的情况下,上报泄漏风险区域;
或者,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压力差阈值且排气温度差值小于第一温度差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燃气热泵空调为未泄漏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温控模式为制热模式,第二处理模块330,用于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压力差阈值且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三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燃气热泵空调停机,并上报一级泄漏风险,燃气热泵空调存在冷媒泄漏;
或者,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小于第三压力差阈值且大于第四压力差阈值且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四目标时长的情况下,上报泄漏风险区域;
或者,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或等于第四压力差阈值且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差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燃气热泵空调为未泄漏状态;
或者,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大于第三压力差阈值且排气温度差值小于第二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三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燃气热泵空调停机,并上报一级泄漏风险,燃气热泵空调存在冷媒泄漏;
或者,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小于第三压力差阈值且大于第四压力差阈值且排气温度差值小于第二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四目标时长的情况下,上报泄漏风险区域;
或者,在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或等于第四压力差阈值且排气温度差值小于第二温度差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燃气热泵空调为未泄漏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模块310用于按照目标时间间隔,获取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燃气泄漏检测装置可以是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为除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机器人、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还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燃气泄漏检测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气泄漏检测装置能够实现图1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400,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及存储在存储器402上并可在处理器4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401执行时实现上述燃气泄漏检测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燃气泄漏检测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燃气泄漏检测方法。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燃气泄漏检测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燃气泄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燃气热泵空调,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在目标温控模式下运行,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燃气热泵空调的当前高压压力和当前排气温度,并获取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在所述目标温控模式下的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
基于所述当前高压压力和所述目标高压压力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并基于所述当前排气温度和所述目标排气温度确定排气温度差值;
基于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和所述排气温度差值,确定所述燃气热泵空调的燃气泄漏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泄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在所述目标温控模式下的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包括:
获取所述燃气热泵空调的当前环境温度和开启内机能力值;
基于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和所述当前高压压力,确定所述目标高压压力和所述目标排气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泄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温控模式为制冷模式,所述基于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和所述当前高压压力,确定所述目标高压压力和所述目标排气温度,包括:
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30+[(TS/TC)*(RFs/840)*a+(RYs/74)*(BF/QF)*5]
确定所述目标高压压力,其中,BF≥50%,a=0.7;BF<50%,a=0.3;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30-[(TS/TC)*(RFs/840)*0.7+(RYs/74)*(BF/QF)*2.5]
确定所述目标高压压力;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所述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22-[(TS/TC)*(RFs/840)*0.7+(74/RYs)*(BF/QF)*2.5]
确定所述目标高压压力;
和,
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90+(RYs/74)*(HPs/30)*(QF/BF)*(TS/TC)
确定所述目标排气温度;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所述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90-(RYs/74)*(HPs/30)*(QF/BF)*(TS/TC)
确定所述目标排气温度;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76+(RYs/74)*(HPs/30)*(QF/BF)*(TC/TS)
确定所述目标排气温度;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所述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50-(RYs/74)*(HPs/30)*(QF/BF)*(TC/TS)
确定所述目标排气温度;
其中,HP为所述目标高压压力,TP为所述目标排气温度,TS为所述当前环境温度,TC为所述制冷模式的标准工况干球温度,RFs为所述制冷模式的室外侧风机当前转速,RYs为所述制冷模式的压缩机当前转速,BF为开启内机能力值,QF为所述燃气热泵空调的全部内机能力值,HPs为所述当前高压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泄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温控模式为制热模式,所述基于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和所述当前高压压力,确定所述目标高压压力和所述目标排气温度,包括:
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22+(TS/TH)*(RFs/900)*1.2+(RYs/82)*(QF/BF)*2
确定所述目标高压压力;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所述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22+(TS/TH)*(RFs/900)*1.2+(RYs/82)*(QF/BF)*1.4
确定所述目标高压压力;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17+(|TS|/TH)*(RFs/900)*0.8+(RYs/82)*(QF/BF)*2
确定所述目标高压压力,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17+(|TS|-7/TH)*(RFs/900)*0.8+(RYs/82)*(QF/BF)*1
确定所述目标高压压力;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所述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HP=17+(|TS|-7/TH)*(RFs/900)*0.8+(RYs/82)*(QF/BF)*0.6
确定所述目标高压压力;
和,
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72-(RYs/82)*(HPs/22)*(QF/BF)
确定所述目标排气温度,所述第四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80+(RYs/82)*(HPs/22)*(QF/BF)
确定所述目标排气温度;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且所述开启内机能力值小于所述目标能力值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68+(RYs/82)*(HPs/22)*(QF/BF)
确定所述目标排气温度;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77-((TS-7)/7)*(RYs/82)*(22/HPs)*(QF/BF)
确定所述目标排气温度;
或者,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公式
TP=75-((TS-7)/7)*(RYs/82)*(22/HPs)*(QF/BF)
确定所述目标排气温度;
其中,HP为所述目标高压压力,TP为所述目标排气温度,TS为所述当前环境温度,TH为所述制热模式的标准工况干球温度,RFs为所述制热模式的室外侧风机当前转速,RYs为所述制热模式的压缩机当前转速,BF为开启内机能力值,QF为所述燃气热泵空调的全部内机能力值,HPs为所述当前高压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泄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温控模式为制冷模式,所述基于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和所述排气温度差值,确定所述燃气热泵空调的燃气泄漏状态,包括:
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差阈值且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一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停机,并上报一级泄漏风险,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存在冷媒泄漏;
或者,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压力差阈值且大于第二压力差阈值且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二目标时长的情况下,上报泄漏风险区域;
或者,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压力差阈值且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差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燃气热泵空调为未泄漏状态;
或者,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大于所述第一压力差阈值且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所述第一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停机,并上报一级泄漏风险,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存在冷媒泄漏;
或者,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压力差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压力差阈值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所述第二目标时长的情况下,上报泄漏风险区域;
或者,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压力差阈值且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差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燃气热泵空调为未泄漏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泄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温控模式为制热模式,所述基于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和所述排气温度差值,确定所述燃气热泵空调的燃气泄漏状态,包括:
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压力差阈值且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三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停机,并上报一级泄漏风险,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存在冷媒泄漏;
或者,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所述第三压力差阈值且大于第四压力差阈值且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第四目标时长的情况下,上报泄漏风险区域;
或者,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压力差阈值且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差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燃气热泵空调为未泄漏状态;
或者,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大于所述第三压力差阈值且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所述第三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停机,并上报一级泄漏风险,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存在冷媒泄漏;
或者,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所述第三压力差阈值且大于所述第四压力差阈值且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差阈值的状态持续时长大于所述第四目标时长的情况下,上报泄漏风险区域;
或者,在确定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压力差阈值且所述排气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差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燃气热泵空调为未泄漏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燃气泄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在所述目标温控模式下的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包括:
按照目标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高压压力和所述目标排气温度。
8.一种燃气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燃气热泵空调,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在目标温控模式下运行,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燃气热泵空调的当前高压压力和当前排气温度,并获取所述燃气热泵空调在所述目标温控模式下的目标高压压力和目标排气温度;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高压压力和所述目标高压压力确定高压压力差值,并基于所述当前排气温度和所述目标排气温度确定排气温度差值;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高压压力差值和所述排气温度差值,确定所述燃气热泵空调的燃气泄漏状态。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燃气泄漏检测方法。
10.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燃气泄漏检测方法。
CN202310174718.1A 2023-02-27 2023-02-27 燃气泄漏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2961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74718.1A CN116296134A (zh) 2023-02-27 2023-02-27 燃气泄漏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74718.1A CN116296134A (zh) 2023-02-27 2023-02-27 燃气泄漏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96134A true CN116296134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28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74718.1A Pending CN116296134A (zh) 2023-02-27 2023-02-27 燃气泄漏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9613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33864B (zh) 用于空调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装置以及空调室外机
CN107388490B (zh) 空调运行控制方法
CN109595741A (zh) 空调及其冷媒泄漏检测方法与装置
US20190170415A1 (en) Diagnostic mode of operation to detect refrigerant leaks in a refrigeration circuit
CN109028456B (zh) 一种制冷剂的泄漏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7631527B (zh) 检测变频制冷设备是否缺少冷媒的方法及系统
CN103884480A (zh) 冷媒泄漏检测方法、冷媒泄漏检测系统和空调器
CN105485856A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制热状态下的异常检测方法
US10941956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refrigerant leakage detection method, system failure det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performance detection method
EP4116644A1 (en)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CN110887165B (zh) 一种冷媒泄漏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9882989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5013931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05940B (zh) 空调器油堵故障的检测方法以及空调器
CN110822630B (zh) 空调器冷媒泄露的检测方法、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895561B (zh) 一种检测空调器冷媒泄漏的方法、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109307349B (zh) 一种制冷剂的泄漏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1486612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制热阀泄漏检测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5465968A (zh) 空调系统油堵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空调器
CN105485857A (zh) 空调系统油堵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空调器
CN108036462B (zh) 空调器油堵故障的检测方法以及空调器
CN105465969A (zh) 空调系统油堵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空调器
CN116296134A (zh) 燃气泄漏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07609A1 (zh) 用于空调的安全预警方法及装置、空调、存储介质
CN110081523B (zh) 室外机、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