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90097A - 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90097A
CN116290097A CN202310304038.7A CN202310304038A CN116290097A CN 116290097 A CN116290097 A CN 116290097A CN 202310304038 A CN202310304038 A CN 202310304038A CN 116290097 A CN116290097 A CN 1162900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ne
underground
station
public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040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鑫
崔明华
王兵
冀程
白智强
崇志国
方恒堃
李名淦
车睿杰
李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ener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ener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ener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ener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0403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900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90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900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Making large underground spaces, e.g. for underground plants, e.g. stations of underground railways; Construction or layout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00General structure of permanent wa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0007Base structures; Cella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包括地下三层,其特征在于,其中地下一层为城市空间层(1),车站占用地下二到地下三层空间,设置四线工字形同层通厅换乘车站结构,局部设置共享中庭(19)将地下一层城市空间、地下二层站厅层公共区、地下三层的站台层公共区三层空间融合连通;本发明站城融合的地铁车站与地下商业、地下办公等功能联系便捷、高效,形成以轨道站点为中心的地下高度一体化的立体综合空间,地下轨道交通四线车站工字形同层通厅换乘车站紧凑结构和城市空间融合构成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实现土地开发的集约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因其高效、节地、节能、绿色等特点备受关注,轨道交通枢纽越来越多。同时地下空间的开发力度也在不断加强。轨道交通作为公共设施带来的客流可以增添商业活力,地下商业空间可以提供轨道交通相关物业建设,地铁站点与商业空间天然存在互补关系,使轨道交通与商业空间一体化开发成为城市空间集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绿色、共享、开放的高品质地下城市综合空间。本发明基于以上背景,发明了一种媒介空间形式-地下轨道交通和城市空间的共享中庭。将交通出行、商业价值、公共空间与人本生活融合为一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其目的在于解决地铁和城市空间的衔接融合共享,使轨道交通与商业空间一体集约化的技术问题。可有效提升双方的空间品质,提升乘客、顾客的体验,合理的轨道交通综合体节点空间设计、良好的节点空间品质将对消费者具有极大吸引力,提升轨道交通综合体空间活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包括地下三层,其特征在于,其中地下一层为城市空间层1,车站占用地下二到地下三层空间,局部设置共享中庭19将地下一层城市空间、地下二层站厅层公共区、地下三层的站台层公共区三层空间融合连通;
所述地下一层包括商业空间,设置楼板开洞一31,与下层的车站站厅层公共区空间相融合连通;
所述地下二层包括同层设置的N5线厅台层、N1线、N2线站厅层、及S1线站厅层;所述N5线厅台层设有南北向设置的N5线轨道17、及设置在N5线轨道两侧的N5线厅台的公共区三5、公共区四6、及N5线设备区二7,所述N5线设备区二7设置在所述公共区三5、公共区四6东西向两侧;所述N5线轨道17穿过东西向设置的N1线和N2线站厅层、及S1线站厅层;所述N5线厅台的公共区三5、公共区四6设置在N1线和N2线站厅层与S1线站厅层之间;所述N1线和N2线站厅层包括被N5线轨道分割为东西向两侧设置的公共区一2、公共区二3、及其公共区东西向两端设置的设备区一4、出入口25;所述S1线站厅层包括被N5线轨道分割为东西向两侧设置的公共区五8、公共区六9、及其公共区五、六东西向两端设置的设备区三10,车站出入口25;所述公共区五8、公共区三5、公共区一2及公共区六9、公共区四6、公共区二3在南北向依次相互连接连通;所述N5线设备区二7、下沉庭院空间24、公共区一2或公共区二3南北向依次衔接设置;
所述地下三层包括N1线和N2线、及S1线及站台层,其中所述N1和N2线站台均为岛式站台,每个站台两侧各有一条线路,构成双岛平铺站台形式;N1和N2线沿东西向并排设置;在所述N1线往返两条线之间及N2线往返两条线之间均设置站台公共区11,并通过楼扶梯100连接上层的所述公共区一2或公共区二3区域,所述站台公共区11东西向两端设置设备区四12;所述地下三层还包括与N1线和N2线平行间隔距离设置的S1线及S1线站台公共区13、及其两端设备区三14;所述S1线站台公共区13位于S1线两侧并与上层的所述公共区五8、公共区六9区域楼扶梯100连接;N1、N2线和S1线与N5线构成四线工字形同层通厅换乘车站结构;
在地下三层N1和N2线的两个站台公共区11在车站中板中跨楼板开洞二30,与地下二层的站厅层连通,至少一个所述洞二30对应所述楼板开洞一31构成地下一至三层连通的所述共享中庭19;所述中庭长度为40m,中庭宽度为30m;另一个所述洞二30构成地下二至三层的共享中庭一190。
所述的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其中,N1N2线东西两端站厅公共区一2、公共区二3、付费区各结合中庭布置二组楼扶梯分别通往站台公共区。
所述的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其中,所述公共区一(2)、公共区二(3)北侧为通往地面的并下沉到地下二层的下沉庭院空间(24),庭院总长90m,宽18m,将庭院绿化景观引入车站内部,地下一层通往地下二层的所述下沉庭院空间设有楼扶梯连接;通过所述共享中庭(19)或共享中庭一(190)能够到达地下二层的所述下沉庭院空间(24)。
所述的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其中,所述N1、N2线站厅西公共区一2顶板开洞31及中板开洞30构成共享中庭19,将站台、站厅与地下一层城市公共商业空间1融合,所述共享中庭19宽度为两跨;中庭顶部设平顶玻璃,构成水平玻璃顶20,略高于室外地坪,中庭顶部引入阳光,构成高辨识度的换乘接驳空间。
所述的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其中,地下二层东西向设置的N1线和N2线站厅层、及S1线站厅层对应地下三层的N1线和N2线、及S1线站台层设置。
本发明不仅打破传统地铁站厅站台上下两层独立空间的布局方式,丰富地铁空间层次,增强空间体验感,实现乘客上下空间可视化。还打破了车站和车站上方城市间视线上的阻隔。
本发明轨道交通车站与地下城市空间统筹一体化设计,具体包括功能、结构、空间、人防、机电、施工、专项技术等多方面的一体化。同时轨道交通车站与地下城市空间分界清晰,在消防、运营管理方面各自形成独立的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基于站城融合的地铁车站与地下商业、地下办公等功能联系便捷、高效,形成以轨道站点为中心的地下高度一体化的立体综合空间,地下轨道交通四线车站工字形同层通厅换乘车站紧凑结构和城市空间融合构成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实现土地开发的集约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2)基于站城融合的地铁车站往往位于城市空间下方,该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该类型车站空间的方式,通过设置通高中庭空间,将原本沉闷的地铁空间解放,使之与上方地下城市空间融为一体,通过顶板设置玻璃顶,将阳光引入中庭,打造地下“阳光枢纽”。
3)基于站城融合的地铁车站应重点关注各功能空间的沟通,通过设置通高中庭空间,将上下多层空间、多个车站融汇贯通,使得各层人流动线清晰可见,便于乘客提前确认行走路线。
4)基于站城融合的地铁车站在消防、人防、等关键工程技术,与常规地铁设计均有所不同,该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若干关键工程技术的方式,地铁车站与地下空间为综合体,为重要经济目标,主体按核6常6级人防等效静荷载进行验算,提高整体抗毁能力。对于设备区,通过设置临空墙和防护设备进行局部封闭防护。公共区仅作结构加强处理,战时情况下枢纽不做人员掩蔽场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地下一层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地下二层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地下三层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纵向1-1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横向2-2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纵向3-3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地下二层工字形布局示意图。
附图编号说明:
1-B1地下城市空间,2-B2层N1N2线站厅层公共区一,3-B2层N1N2线站厅层公共区二,4-B2层N1N2线站厅层设备区一,5B2层N5线站厅层公共区三,6-B2层N5线站厅层公共区四,7-B2层N5线站厅层设备区二,8-B2层S1线站厅层公共区五,9-B2层S1线站厅层公共区六,10-B2层S1线站厅层设备区三,11-B3层N1N2线站台层公共区,12-B3层N1N2线站台层设备区一,13-B3层S1线站台层公共区,14-B3层S1线站台层设备区二,15-N1线线路,16-N2线轨道,17-N5线轨道,18-S1线轨道,19-共享中庭,20-中庭天窗,21-防火卷帘,22-防火玻璃幕墙,23-挡烟垂壁,24-下沉庭院,25-出入口,26-临空墙,27-人防门,28-走廊,29-封闭防火玻璃栏板,30-车站中板开洞,31-站厅顶板开洞,32-轨顶风道,33-双岛平铺站台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包括地下三层,其中地下一层为城市空间层1,车站占用地下二到地下三层空间,局部设置共享中庭19将地下一层城市空间、地下二层站厅层公共区、地下三层的站台层公共区三层空间融合连通;
参见图1所示,所述地下一层的城市空间层1包括商业空间,设置楼板开洞一31,与下层的车站站厅层公共区空间相融合连通;
参见图2所示,所述地下二层包括同层设置的N5线厅台层、N1线、N2线站厅层、及S1线站厅层;所述N5线厅台层设有南北向设置的N5线轨道17、及设置在N5线轨道两侧的N5线厅台的公共区三5、公共区四6、及N5线设备区二7,所述N5线设备区二7设置在所述公共区三5、公共区四6东西向两侧,图1-3中位置方向设定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所述N5线轨道17穿过东西向设置的N1线和N2线站厅层、及S1线站厅层;所述N5线厅台的公共区三5、公共区四6设置在N1线和N2线站厅层与S1线站厅层之间;所述N1线和N2线站厅层包括被N5线轨道分割为东西向两侧设置的公共区一2、公共区二3、及其公共区东西向两端设置的设备区一4、出入口25;所述S1线站厅层包括被N5线轨道分割为东西向两侧设置的公共区五8、公共区六9、及其公共区五、六东西向两端设置的设备区三10,车站出入口25;所述公共区五8、公共区三5、公共区一2及公共区六9、公共区四6、公共区二3在南北向依次相互连接连通;所述N5线设备区二7、下沉庭院空间24与公共区一2或公共区二3南北向依次衔接设置;
参见图3所示,所述地下三层包括N1线和N2线、及S1线及站台层,其中所述N1和N2线站台均为岛式站台,每个站台两侧各有一条线路,构成双岛平铺站台形式;N1和N2线沿东西向并排设置;在所述N1线往返两条线之间及N2线往返两条线之间均设置站台公共区11,并通过楼扶梯100连接上层的所述公共区一2或公共区二3区域,所述站台公共区11东西向两端设置设备区四12;所述地下三层还包括与N1线和N2线平行间隔距离设置的S1线及S1线站台公共区13、及其两端设备区三14;所述S1线站台公共区13位于S1线两侧并与上层的所述公共区五8、公共区六9区域楼扶梯100连接;N1、N2线和S1线与N5线构成四线工字形同层通厅换乘车站结构,换乘方便;
参见图1、2、3、4所示,在地下三层N1和N2线的两个站台公共区11在车站中板中跨楼板开洞二30,与地下二层的站厅层连通,至少一个所述洞二30对应所述楼板开洞一31构成地下一至三层连通的所述共享中庭19;所述中庭长度为40m,中庭宽度为30m;另一个所述洞二30构成地下二至三层的共享中庭一190。
参见图3、4所示,所述的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其中,N1N2线东西两端站厅公共区一2、公共区二3、付费区各结合中庭布置二组楼扶梯分别通往站台公共区。
参见图2所示,所述的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其中,所述公共区一(2)、公共区二(3)北侧为通往地面的并下沉到地下二层的下沉庭院空间(24),庭院总长90m,宽18m,将庭院绿化景观引入车站内部,地下一层通往地下二层的所述下沉庭院空间设有楼扶梯连接;见图5,通过所述共享中庭(19)或共享中庭一(190)能够到达地下二层的所述下沉庭院空间(24)。
参见图1、2、4所示,所述的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其中,所述N1、N2线站厅西公共区一2顶板开洞31及中板开洞30构成共享中庭19,将站台、站厅与地下一层城市公共商业空间1融合,所述共享中庭19宽度为两跨;中庭顶部设平顶玻璃,构成水平玻璃顶20,略高于室外地坪,见图5,中庭顶部引入阳光,营造完整、明亮、高辨识度的换乘接驳空间。
所述的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其中,地下二层东西向设置的N1线和N2线站厅层、及S1线站厅层对应地下三层的N1线和N2线、及S1线站台层设置见图2、3。
本发明地下城市空间与轨道交通结构一体化设计,共用一套柱网,地下一层为城市空间,地下二、三层为轨道交通站厅站台。车站公共区结合柱网对地下二层车站站厅中跨楼板进行开洞,在站厅与站台之间形成中庭空间,对地下一层城市空间与地铁公共区对应范围的楼板进行多跨开洞,在城市空间与地铁公共区之间形成中庭空间,进而形成贯通地下一地下三层的共享中庭空间19。中庭顶部采用水平玻璃顶20,出于地面绿地中。
轨道交通站点N1线、N2线、N5线及地下城市空间人防统一考虑,S1线为地铁车站兼顾人防。N1线、N2线、N5线及地下城市空间主体按核6常6级人防等效静荷载进行验算,提高整体抗毁能力。对于设备区主要是站厅层设备区4、7、站台层设备区12,通过设置临空墙26和防护设备(27)进行局部封闭防护。公共区作结构加强处理,战时情况下不做人员掩蔽场所。N1线、N2线、N5线与S1线在站厅层分界位置设置临空墙26和防护设备(27)进行人防分区的分隔。
轨道交通站点及地下城市空间消防界面划分清晰。轨道交通部分与地下一层城市空间1在共享中庭19位置设置防火卷帘21分隔并保证城市空间1的集中商业或其他城市功能与防火卷帘通过走廊28分隔。在站厅和站台公共区23的共享中庭19边界设置挡烟垂壁23。火灾情况下,车站站台站厅主要通过站厅层的出入口25、下沉庭院24疏散,地下一层城市空间可通过下沉庭院24疏散。车站含共享中庭19主要区域通过玻璃顶20进行自然排烟。
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工程实施例说明如下:
此工程位于某新区启动区A岛片区内,A岛站枢纽配套工程位于启动区NB3路与EA3路交叉节点,A岛片区核心区域,大量的客流汇聚于此进行换乘,是该区域的重要节点。轨道交通站为N1、N2、N5线与既有S1线四线换乘车站,N1N2与S1线东西向布置,N5线南北向布置形成工字形换乘形式。周边规划以商业功能为主的地下空间开发,并在站点外围规划地下环路,解决交通衔接问题。形成轨道、道路、慢行等一体化服务空间。枢纽工程既是轨道网络换乘、道路交通转换的重要枢纽,也是片区出行的重要载体,汇聚了大量客流,为乘客出行、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枢纽设计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通过加强轨道交通和地下公共空间、以及周边地块一体化结合的沟通,打造地下站城一体的A岛交通枢纽,形成良好的衔接互动,促进片区的整体繁荣,提升活力。A岛站地下一层为城市层,地下二层为N5线厅台层,N1线、N2线、S1线站厅层,包括N5线站台公共区、设备区,N1线、N2线、既有S1线站厅公共区、设备区、出入口等,地下三层为N1线、N2线、既有S1线站台层,包括站台公共区和两端设备区。其中N1、N2线车站为枢纽整个交通换乘轴重要组成部分,N1、N2为双岛平铺车站,站厅层位于地下二层,N5线轨道将其切分为东西两个端厅;地下三层为N1、N2线站台。车站公共区中跨楼板开洞,与站台层连通。中板开洞长度为40m,宽度为30m。站厅付费区布置三组楼扶梯,其中两组为四扶二楼,结合流线设置于中板开洞两端,中板开洞底设置挡烟垂壁23,站厅中板开洞位置设置1.5N高封闭防火玻璃栏板29。N1N2线站厅西端厅与地下一层、城市公共商业空间通过车站站厅层顶板开洞进行连通,车站顶板开洞宽度为两跨,四周在站厅层设置挡烟垂壁23,在地下一层设置走廊28及防火卷帘21,最终形成自站台到地下一层城市公共空间的通高中庭空间。中庭顶部设平顶玻璃,采光屋顶引入阳光。站厅北侧为逐级提高下沉庭院空间,庭院总长90m,宽18m。将庭院绿化景观引入车站内部。最终形成完整、明亮、高辨识度的换乘接驳空间。

Claims (5)

1.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包括地下三层,其特征在于,其中地下一层为城市空间层(1),车站占用地下二到地下三层空间,局部设置共享中庭(19)将地下一层城市空间、地下二层站厅层公共区、地下三层的站台层公共区三层空间融合连通;
所述地下一层的城市空间层包括商业空间,设置楼板开洞一(31),与下层的车站站厅层公共区空间相融合连通;
所述地下二层包括同层设置的N5线厅台层、N1线、N2线站厅层、及S1线站厅层;所述N5线厅台层设有南北向设置的N5线轨道(17)、及设置在N5线轨道两侧的N5线厅台的公共区三(5)、公共区四(6)、及N5线设备区二(7),所述N5线设备区二(7)设置在所述公共区三(5)、公共区四(6)东西向两侧;所述N5线轨道(17)穿过东西向设置的N1线和N2线站厅层、及S1线站厅层;所述N5线厅台的公共区三(5)、公共区四(6)设置在N1线和N2线站厅层与S1线站厅层之间;所述N1线和N2线站厅层包括被N5线轨道分割为东西向两侧设置的公共区一(2)、公共区二(3)、及其公共区东西向两端设置的设备区一(4)、出入口(25);所述S1线站厅层包括被N5线轨道分割为东西向两侧设置的公共区五(8)、公共区六(9)、及其公共区五、六东西向两端设置的设备区三(10),车站出入口(25);所述公共区五(8)、公共区三(5)、公共区一(2)及公共区六(9)、公共区四(6)、公共区二(3)在南北向依次相互连接连通;所述N5线设备区二(7)、下沉庭院空间(24)、公共区一(2)或公共区二(3)南北向依次衔接设置;
所述地下三层包括N1线和N2线、及S1线及站台层,其中所述N1和N2线站台均为岛式站台,每个站台两侧各有一条线路,构成双岛平铺站台形式;N1和N2线沿东西向并排设置;在所述N1线往返两条线之间及N2线往返两条线之间均设置站台公共区(11),并通过楼扶梯(100)连接上层的所述公共区一(2)或公共区二(3)区域,所述站台公共区(11)东西向两端设置设备区四(12);所述地下三层还包括与N1线和N2线平行间隔距离设置的S1线及S1线站台公共区(13)、及其两端设备区三(14);所述S1线站台公共区(13)位于S1线两侧并与上层的所述公共区五(8)、公共区六(9)区域楼扶梯(100)连接;N1、N2线和S1线与N5线构成四线工字形同层通厅换乘车站结构;
在地下三层N1和N2线的两个站台公共区(11)在车站中板中跨楼板开洞二(30),与地下二层的站厅层连通,至少一个所述洞二(30)对应所述楼板开洞一(31)构成地下一至三层连通的所述共享中庭(19);所述中庭长度为40m,中庭宽度为30m;另一个所述洞二(30)构成地下二至三层的共享中庭一(19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N1、N2线东西两端站厅公共区一(2)、公共区二(3)、付费区各结合中庭布置二组楼扶梯分别通往站台公共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区一(2)、公共区二(3)北侧为通往地面的并下沉到地下二层的下沉庭院空间(24),庭院总长90m,宽18m,将庭院绿化景观引入车站内部,地下一层通往地下二层的所述下沉庭院空间设有楼扶梯连接;通过所述共享中庭(19)或共享中庭一(190)能够到达地下二层的所述下沉庭院空间(2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N1、N2线站厅西公共区一(2)顶板开洞(31)及中板开洞(30)构成共享中庭(19),将站台、站厅与地下一层城市公共商业空间(1)融合,所述共享中庭(19)宽度为两跨;中庭顶部设平顶玻璃,构成水平玻璃顶(20),略高于室外地坪,中庭顶部引入阳光,构成高辨识度的换乘接驳空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地下二层东西向设置的N1线和N2线站厅层、及S1线站厅层对应地下三层的N1线和N2线、及S1线站台层设置。
CN202310304038.7A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 Pending CN1162900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4038.7A CN116290097A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4038.7A CN116290097A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90097A true CN116290097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20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04038.7A Pending CN116290097A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9009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3535999A (ja) 多層道路システム
CN111086532A (zh) 超级地铁系统及其运行模式
CN110700318A (zh) 一种轨行区上方一体化开发的城际铁路地下车站
CN106638193A (zh) 模块化城市
CN112681039B (zh) 多能公用基础设施走廊
CN214273648U (zh) 一种三圆盾构修建地铁车站结构
CN211395746U (zh) 一种轨行区上方一体化开发的城际铁路地下车站
CN112096131A (zh) 一种交通枢纽综合体人员疏散设施
CN106013222B (zh) 三圆形断面城市地下综合体
CN116290097A (zh) 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
CN108749821B (zh) 一种有轨电车地下车站
CN107059521B (zh) 一种地下四层立体交叠式交通枢纽构造
CN113863745B (zh) 一种适合居住区的模块式错层车库建筑设计方法
CN211948551U (zh) 一种地下停车库与城市隧道合建结构
CN218228978U (zh) 一种站城融合的双层中庭地铁车站
CN111950779A (zh) 一种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的行人流线优化方法
CN112252776A (zh) 一种适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的带连廊互通式车站系统
CN106013938A (zh) 地上地下城市交通与管网综合体
CN108265820B (zh) 一种城市街道设计方法
CN111441614A (zh) 高层住宅小区及其施工方法
WO2018184126A1 (zh) 一种城市交通系统
CN215055825U (zh) 去地库化停车系统
CN215562792U (zh) 一种倒置站厅层的地下车站
CN201395756Y (zh) 地表通道
CN221422040U (zh) 一种地下空间合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