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9961A - 管腔支架 - Google Patents

管腔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69961A
CN116269961A CN202111586180.2A CN202111586180A CN116269961A CN 116269961 A CN116269961 A CN 116269961A CN 202111586180 A CN202111586180 A CN 202111586180A CN 116269961 A CN116269961 A CN 1162699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nt
channel
tubular body
limiting rod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861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春炜
肖本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8618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699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69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99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61F2/962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 A61F2/966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with relative longitudinal movement between outer sleeve and prosthesis, e.g. using a push r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61F2002/950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retaining means other than an outer sleeve, e.g. male-female connector between stent and instrument
    • A61F2002/9511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retaining means other than an outer sleeve, e.g. male-female connector between stent and instrument the retaining means being filaments or wir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腔支架,包括管状主体以及连接在所述管状主体上的半释放装置,所述半释放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管状主体上的限位杆、束缚线及限位杆通道,部分所述限位杆穿设于所述限位杆通道内,所述束缚线包括锁定部,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限位杆可分离连接,拉动所述限位杆的近端使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限位杆分离,其中,当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锁定部相连接时,所述束缚线对所述管状主体周向束缚。该管腔支架能够保证其半释放状态的稳定,有利于管腔支架的均匀束缚,从而实现精准定位。

Description

管腔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腔支架。
背景技术
近十余年来,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已广泛应用于胸、腹主动脉的动脉瘤和动脉夹层等病变,其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已成为一线的治疗方法。手术时,在X线透视监视下,通过相应的输送系统将覆膜支架送到病变位置,覆膜支架将血流与病变位置隔绝,消除血压对病变位置的影响,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为了解决覆膜支架在体内的定位问题,通常会在支架的关键位置做显影标记,利用显影标记对覆膜支架的轴向和周向进行定位。但是,当覆膜支架压缩在输送鞘管内时,其周向具有压缩褶皱,且轴向处于伸长状态,若此时通过显影标记定位,会存在较大的周向和轴向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管腔支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管腔支架,包括管状主体以及连接在所述管状主体上的半释放装置,所述半释放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管状主体上的限位杆、束缚线及限位杆通道,部分所述限位杆穿设于所述限位杆通道内,所述束缚线包括锁定部,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限位杆可分离连接,拉动所述限位杆的近端使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限位杆分离,其中,当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锁定部相连接时,所述束缚线对所述管状主体周向束缚。
综上,实施本发明的一种管腔支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将部分限位杆埋藏在限位杆通道中,可以保证限位杆形态保持稳定(即使在弯曲的血管中),进而能够保证管腔支架半释放状态的稳定,有利于管腔支架的均匀束缚;限位杆可以选择较细尺寸,降低管腔支架轮廓尺寸;至少部分限位杆的设置在限位杆通道,能够减少刺激血管;设置限位杆通道,可以避免抽出限位杆时限位杆对血管内壁的作用力,也能避免损伤血管。同时,通过束缚线的锁定部与限位杆可分离连接,使管状主体具有半释放状态,实现将管腔支架周向均匀压缩,使管腔支架由输送鞘释放出至血管中时,仍处于未贴壁可调整状态,待管腔支架调整定位准确后,抽离限位杆,束缚线解除锁定,管腔支架均匀展开贴壁。
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杆通道的侧面具有开口,所述锁定部在所述开口处与所述限位杆可分离连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杆通道包括多个通道段,所述限位杆依次穿设于多个所述通道段中,相邻两个所述通道段之间具有空隙,所述锁定部在所述空隙与所述限位杆可分离连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管状主体的表面设置有线体,所述线体内部形成管道结构,所述限位杆通道包括所述管道结构,所述线体中具有空隙,所述锁定部在所述空隙与所述限位杆可分离连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束缚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锁定部。
一实施例中,所述束缚线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束缚线固定于所述管状主体上。
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和所述锁定部分别位于所述束缚线的两端。
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限位杆通道内表面或者外表面。
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管状主体上非所述限位杆通道的位置。
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杆通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限位杆通道沿所述管状主体周向间隔分布,所述限位杆通道均设置有所述限位杆,相邻所述限位杆通道之间设置至少一条所述束缚线,其中至少一条所述束缚线的中部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束缚线固定于所述管状主体上,其中每一所述限位杆与至少一所述锁定部可分离连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束缚线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锁定部。
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杆通道整体自近端至远端方向在所述管状主体上为直线形、曲线形或折线形中的至少一种。
一实施例中,当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锁定部相连接时,所述束缚线的远端缠绕所述管状主体,所述束缚线的近端延伸至体外。
一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限位杆通道由在所述管状主体的表面上设置的薄膜组成;或者,所述管状主体包括裸支架和支架覆膜,至少部分所述限位杆通道在所述支架覆膜中形成。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a是第一实施例的管腔支架的半释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第一实施例的管腔支架的完全释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限位杆通道的一种制备方法;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限位杆通道的另一种制备方法;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限位杆通道的又一种制备方法;
图5a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管腔支架的半释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图5a中A部分放大图;
图6a是第二实施例的管腔支架的半释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第二实施例的管腔支架的完全释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第三实施例的管腔支架的半释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b是第三实施例的管腔支架的完全释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a是第四实施例的管腔支架的半释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b是第四实施例的管腔支架的一级释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c是第四实施例的管腔支架的二级释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a是第五实施例的管腔支架的半释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b是第五实施例的管腔支架的完全释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是第五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管腔支架的半释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b是图10a中的管腔支架的完全释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a是第五实施例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管腔支架的半释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b是图11a中的管腔支架的完全释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是第六实施例的管腔支架的半释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b是第六实施例的管腔支架的完全释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定义管腔支架在释放过程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或者靠近输送器手柄的一端)为近端,另一端为远端。
参阅图1a和图1b所示,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腔支架,包括管状主体10以及连接在管状主体10上、对管状主体10进行径向约束的半释放装置20。
半释放装置20包括设于管状主体10上的限位杆21、束缚线22以及限位杆通道23。其中,部分限位杆21穿设于限位杆通道23内,束缚线22包括锁定部22a,锁定部22a与限位杆21可分离连接,拉动限位杆21的近端使锁定部22a与限位杆21分离。当限位杆21与锁定部22a相连接时,束缚线22对管状主体10周向束缚。
将部分限位杆21埋藏在限位杆通道23中,可以保证限位杆21形态保持稳定(即使在弯曲的血管中),进而能够保证管腔支架半释放状态的稳定,有利于管腔支架的均匀束缚;相比于不设置限位杆通道23,限位杆21直接设置在管状主体10上的情况,限位杆21可以选择较细尺寸,降低管腔支架轮廓尺寸;至少部分限位杆21设置在限位杆通道23,能够减少刺激血管;设置限位杆通道,可以避免抽出限位杆时限位杆对血管内壁的作用力,也能损伤刺激血管。同时,通过束缚线22的锁定部22a与限位杆21可分离连接,使管状主体10具有半释放状态,实现将管腔支架周向均匀压缩,使管腔支架由输送鞘释放出至血管中时,仍处于未贴壁可调整状态,待管腔支架调整定位准确后,抽离限位杆21,束缚线22解除锁定,管腔支架均匀展开贴壁。在本实施例中,至少部分限位杆通道23由在管状主体10的表面上设置的薄膜组成;或者,管状主体10包括裸支架和支架覆膜,至少部分限位杆通道23在支架覆膜中形成。
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2、图3和图4。在图2中,薄膜30通过固定点301和302缝合或胶粘在管状主体10的表面,薄膜30与管状主体10之间形成至少部分限位杆通道23,用于限位杆21的穿入。或者,在图3中,管状主体10包括裸支架(图未示)和支架覆膜101,可以理解的,该支架覆膜101具有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中的空隙形成限位杆通道23,用于限位杆21的穿入。或者,在图4中,与图3类似,区别在于该支架覆膜101可以为多层结构或单层结构,通过分离部分支架覆膜101和裸支架,然后将分离后的部分支架覆膜101包裹限位杆21后进行缝合或者胶粘形成固定点1011,进而形成与未分离的支架覆膜101完全隔离开的单独的限位杆通道23。
可以理解的,限位杆21的一部分设置在限位杆通道23,限位杆21的另一部分伸出限位杆通道23并向体外延伸,方便操作者控制限位杆21。
具体的,在图1a和图1b中,本实施例中,束缚线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锁定部22a。限位杆通道23的侧面具有开口23a,锁定部22a在开口23a处与限位杆21可分离连接。束缚线22两端的锁定部22a同时从同一开口23a处进入限位杆通道23或者直接放在同一开口23a处,限位杆21再穿过同一开口处的两个锁定部22a。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参看图5a和图5b,限位杆通道23的侧面具有两个开口23a,束缚线22一端的锁定部22a从一开口23a进入限位杆通道23内,束缚线22另一端的锁定部22a从另一开口23a进入限位杆通道23内,限位杆21依次穿过两个锁定部22a。
在管腔支架半释放状态下,束缚线22围绕管状主体10一圈,两端的锁定部22a均设置在限位杆通道23处,限位杆21的远端从限位杆通道23的近端穿入,与锁定部22a分别连接,使束缚线22对管状主体10周向束缚,此时可以对管腔支架的位置进行调整,管腔支架的位置确认后再进一步释放管腔支架。当进行管腔支架完全释放时,向近端拉动限位杆21,限位杆21解除与锁定部22a的连接,进而束缚线22解除了对管状主体10周向束缚,管状主体10径向膨胀,直至限位杆21的远端从限位杆通道23的近端穿出,实现管腔支架释放。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束缚线22可以不具有固定部,束缚线22与管状主体10不通过固定部连接,管腔支架释放后,束缚线22与管状主体10分离,待管腔支架与血管壁贴合以后,可以把束缚线22压在管腔支架与血管壁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束缚线22上设置固定部,通过固定部使束缚线22与管状主体10固定连接,管腔支架释放后,束缚线22与管状主体10还是连接在一起,具体可以参看后面实施例的叙述。
在本实施例中,束缚线22的数量为3个,该3个束缚线22之间可以平行设置,限位杆通道23的开口23a的数量为3个,每一束缚线22两端的锁定部22a重合设置在限位杆通道23的开口23a。在其他实施例中,束缚线22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多个,多个束缚线22之间可以不需平行设置,例如交叉设置或呈角度设置。限位杆通道23的开口23a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多个。同一束缚线22两端的锁定部22a可以不需重合,只要均设置在限位杆通道23的开口23a处,能与限位杆21连接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束缚线22为弹性或非弹性材料。束缚线22的锁定部22a呈圆环形,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锁定部22a还可以为半圆形、钩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等能被限位杆21固定的结构。
参阅图6a和图6b所示,图6a和图6b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管腔支架,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束缚线22具有固定部22b。具体的,固定部22b用于将束缚线22固定于管状主体10上,其中,固定部22b和锁定部22a分别位于束缚线22的两端,固定部22b位于限位杆通道23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固定部22b和锁定部22a两者位于同一开口23a位置附近。需要说明的是,固定部22b位于限位杆通道23的内表面可以经限位杆通道23的开口23a进入到限位杆通道23内进行固定,也可以在管腔支架制作过程中直接将固定部22b设置在限位杆通道23的内表面。
在其他实施例中,除了束缚线22的端部设置有固定部22b,束缚线22的任意位置都能设置固定部,束缚线22的端部的固定部22b可以任意设置在限位杆通道23上。
在管腔支架半释放状态下,束缚线22围绕管状主体10一圈,束缚线22的一端通过固定部22b与管状主体10固定连接,另一端的锁定部22a设置在限位杆通道23的开口23a处,限位杆21的远端从限位杆通道23的近端穿入,经过限位杆通道23的开口23a,并与锁定部22a连接,使束缚线22对管状主体10周向束缚,此时可以对管腔支架的位置进行调整,管腔支架的位置确认后再进一步释放管腔支架。当进行管腔支架完全释放时,向近端拉动限位杆21,限位杆21解除与锁定部22a的连接,进而束缚线22解除了对管状主体10周向束缚,管状主体10径向膨胀,直至限位杆21的远端从限位杆通道23的近端穿出,实现管腔支架释放。
参阅图7a和图7b所示,图7a和图7b为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管腔支架,与第二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固定部22b位于管状主体10上非限位杆通道23的位置,从而在管状主体10周向上可以形成非束缚区A。当管腔支架上设置有分支或者窗口P时,需要在管状主体10上设置该非束缚区A,非束缚区A在半释放状态下先展开,有利于更精准的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三个束缚线22的固定部22b均位于管状主体10上非限位杆通道23的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具有多个束缚线22时,根据分支或者窗口P所在位置来设置非束缚区A,具体地,设置至少一个束缚线22的固定部22b位于管状主体10上非限位杆通道23的位置,从而形成该非束缚区A。
在管腔支架半释放状态下,束缚线22围绕管状主体10表面缠绕,束缚线22的一端通过固定部22b与管状主体10固定连接,另一端的锁定部22a设置在限位杆通道23的开口23a处,限位杆21的远端从限位杆通道23的近端穿入,经过限位杆通道23的开口23a,并与锁定部22a连接,使束缚线22对管状主体10周向束缚,而非束缚区A保持完全释放状态,此时可以对管腔支架的位置进行调整(例如查看非束缚区A中的分支或者窗口P是否对应在合适的位置),管腔支架的位置确认后再进一步释放管腔支架。当进行管腔支架完全释放时,向近端拉动限位杆21,限位杆21解除与锁定部22a的连接,进而束缚线22解除了对管状主体10周向束缚,管状主体10径向膨胀,直至限位杆21的远端从限位杆通道23的近端穿出,实现管腔支架释放。
参阅图8a、图8b和图8c所示,图8a、图8b和图8c为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管腔支架,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限位杆通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限位杆通道沿管状主体10周向间隔分布,限位杆通道均设置有限位杆,相邻限位杆通道之间设置至少一条束缚线,其中至少一条所述束缚线的中部包括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将束缚线固定于管状主体10上,其中每一限位杆与至少一锁定部可分离连接。本实施例的管腔支架可以满足对管状主体10进行分步释放的需要,从而使得释放操作的可控性良好,这样在移动管状主体10至需要植入的位置时,可以提高定位精度。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杆通道包括第一限位杆通道23和第二限位杆通道23’,第一限位杆通道23和第二限位杆通道23’沿管状主体10周向间隔分布,第一限位杆通道23中设置有第一限位杆21,第二限位杆通道23’中设置有第二限位杆21’,第一限位杆通道23和第二限位杆通道23’之间设置有多条束缚线,但是在管状主体10的同一圆周截面上,第一限位杆通道23和第二限位杆通道23’之间设置第一束缚线22和第二束缚线22’。其中第一束缚线22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锁定部22a,第二束缚线22’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锁定部22a’,两个第一锁定部22a分别位于第一限位杆通道23和第二限位杆通道23’上,两个第二锁定部22a’也分别位于第一限位杆通道23和第二限位杆通道23’上,第一限位杆通道23包括第一开口23a,第二限位杆通道23’包括第二开口23a’,同一限位杆通道中的两个锁定部重合在同一限位杆通道中的开口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束缚线22的中间部分还具有第一固定部22b,和/或第二束缚线22的中间部分还具有第二固定部22b’。该第一固定部22b和/或第二固定部22b’的设置能够保证分步释放能够实现。
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杆通道的数量可以为3个或多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束缚线一端设置有锁定部,另一端也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可以设置在限位杆通道内表面或者外表面,也可以设置在非限位杆通道的位置。可以理解的,在管状主体10的同一圆周截面上,相邻限位杆通道之间至少设置有一条束缚线,为了保证管状主体10完全被束缚,可以在管状主体10的多个圆周截面上均设置有束缚线,从管状主体10的整体上来看,只要管状主体10至少一个圆周上能够被束缚线束缚。
在管腔支架半释放状态下,第一束缚线22和第二束缚线22’围绕管状主体10表面缠绕,第一束缚线22两端的两个第一锁定部22a分别位于第一开口23a和第二开口23a’处,第二束缚线22’两端的两个第二锁定部22a’也分别位于第一开口23a和第二开口23a’处。第一限位杆21的远端从第一限位杆通道23的近端穿入,经过第一限位杆通道23的第一开口23a,并与位于第一开口23a处的第一锁定部22a和第二锁定部22a’连接;第二限位杆21’的远端从第二限位杆通道23’的近端穿入,经过第二限位杆通道23’的第二开口23a’,并与位于第二开口23a’处的第一锁定部22a和第二锁定部22a’连接,使第一束缚线22和第二束缚线22’对管状主体10周向束缚。此时可以对管腔支架的位置进行初步调整。
当进行管腔支架一级释放时,向近端拉动第一限位杆21,第一限位杆21解除与位于第一开口23a处的第一锁定部22a和第二锁定部22a’的连接,进而解除了对管状主体10局部周向束缚,管状主体10局部径向膨胀,直至第一限位杆21的远端从第一限位杆通道23的近端穿出,实现管腔支架第一级释放。此时由于第一固定部22b和第二固定部22b’的存在,保证了第一固定部22b与位于第二开口23a’处的第一锁定部22a之间的区域,以及第二固定部22b与位于第二开口23a’处的第二锁定部22a’之间的区域保持束缚的状态。
当进行管腔支架二级释放时,向近端拉动第二限位杆21’,第二限位杆21’解除与位于第二开口23a’处的第一锁定部22a和第二锁定部22a’的连接,进而解除了对管状主体10局部周向束缚,管状主体10完全径向膨胀,直至第二限位杆21’的远端从第二限位杆通道23’的近端穿出,实现管腔支架第二级释放。
在本实施例中,在先后分别释放不同的限位杆时,可以实现对管状主体10的被束缚位置进行分步释放,以提高释放操作的可控性以及释放定位精度。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对管状主体10的被束缚位置进行分步释放时,可以先对至少2根限位杆中的一根释放,从而解除束缚线对管状主体10的一部分束缚,从而使得管状主体10的尺寸更加接近锚定于血管内的尺寸,从而在对管状主体进行定位时更加精准。
参阅图9a和图9b所示,图9a和图9b为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管腔支架,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限位杆通道23自近端至远端方向在管状主体10表面呈螺旋形延伸设置。本实施例中,限位杆通道23螺旋形延伸设置,导致限位杆21在限位杆通道23内也是呈螺旋形设置,如此设置可以增加释放时限位杆解脱的行程,降低操作灵敏度。可以理解的,限位杆通道23整体可以为连续通道或非连续性通道,限位杆通道23整体自近端至远端方向在管状主体10上为直线形、曲线形或折线形的至少一种,其中,上述所说的螺旋形为曲线形的一种。限位杆通道23的两端分别可以设置在管状主体10的近端和远端处,或者限位杆通道23的一端设置在管状主体10的远端,另一端设置在管状主体10的中部。限位杆通道23的远端可以封闭或开放。限位杆21在管状主体10上的部分可以完全位于限位杆通道23,可以避免直接与血管接触,从而刺激血管。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参看图10a和图10b,限位杆通道23为非连续通道,限位杆通道23包括多个通道段231,限位杆21依次穿设于多个通道段231中,相邻两个通道段231之间具有空隙23b,锁定部22a在空隙23b与限位杆21可分离连接。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参看图11a和图11b,管状主体10的表面设置有线体232,线体232内部形成管道结构233,限位杆通道23包括管道结构233,线体232中具有空隙232a,锁定部22a在空隙232a与限位杆21可分离连接。可以理解的,该线体232可以为一根或多根,通过缝合或胶粘的方式设置在管状主体10的表面。
参阅图12a和图12b所示,图12a和图12b为第六实施例提供的管腔支架,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束缚线22能撤出体外。具体的,当限位杆21与锁定部22a相连接时,束缚线22的近端延伸至体外,束缚线22的远端缠绕管状主体10,至少一个锁定部22a设置在束缚线22与限位杆通道23的开口23a的交汇处。
在本实施例中,束缚线22呈螺旋形在管状主体10表面缠绕,束缚线22上设置有三个锁定部22a,三个锁定部22a设置在同一限位杆通道23中。在其他实施例中,束缚线22可以以任意形态在管状主体10表面缠绕,束缚线22根据自身的形态进行设定锁定部22a,限位杆通道23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锁定部22a可以任意设置在不同的限位杆通道23。
在管腔支架半释放状态下,束缚线22围绕管状主体10表面缠绕,束缚线22的近端延伸至体外的输送器手柄(未图示)处,束缚线22上的锁定部22a设置在限位杆通道23的开口23a处,限位杆21的远端从限位杆通道23的近端穿入,经过限位杆通道23的开口23a,并与锁定部22a连接,使束缚线22对管状主体10周向束缚,管腔支架的位置确认后再进一步释放管腔支架。当进行管腔支架完全释放时,向近端拉动限位杆21,限位杆21解除与锁定部22a的连接,进而束缚线22解除了对管状主体10周向束缚,管状主体10径向膨胀,直至限位杆21的远端从限位杆通道23的近端穿出,同时从近端拉出束缚线22至体外,实现管腔支架释放。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管腔支架,包括管状主体以及连接在所述管状主体上的半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释放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管状主体上的限位杆、束缚线及限位杆通道,部分所述限位杆穿设于所述限位杆通道内,所述束缚线包括锁定部,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限位杆可分离连接,拉动所述限位杆的近端使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限位杆分离,其中,当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锁定部相连接时,所述束缚线对所述管状主体周向束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通道的侧面具有开口,所述锁定部在所述开口处与所述限位杆可分离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通道包括多个通道段,所述限位杆依次穿设于多个所述通道段中,相邻两个所述通道段之间具有空隙,所述锁定部在所述空隙与所述限位杆可分离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主体的表面设置有线体,所述线体内部形成管道结构,所述限位杆通道包括所述管道结构,所述线体中具有空隙,所述锁定部在所述空隙与所述限位杆可分离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缚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锁定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缚线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束缚线固定于所述管状主体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锁定部分别位于所述束缚线的两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限位杆通道内表面或者外表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管状主体上非所述限位杆通道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通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限位杆通道沿所述管状主体周向间隔分布,所述限位杆通道均设置有所述限位杆,相邻所述限位杆通道之间设置至少一条所述束缚线,其中至少一条所述束缚线的中部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束缚线固定于所述管状主体上,其中每一所述限位杆与至少一所述锁定部可分离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缚线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锁定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通道整体自近端至远端方向在所述管状主体上为直线形、曲线形或折线形中的至少一种。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锁定部相连接时,所述束缚线的远端缠绕所述管状主体,所述束缚线的近端延伸至体外。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限位杆通道由在所述管状主体的表面上设置的薄膜组成;或者,所述管状主体包括裸支架和支架覆膜,至少部分所述限位杆通道在所述支架覆膜中形成。
CN202111586180.2A 2021-12-20 2021-12-20 管腔支架 Pending CN1162699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6180.2A CN116269961A (zh) 2021-12-20 2021-12-20 管腔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6180.2A CN116269961A (zh) 2021-12-20 2021-12-20 管腔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9961A true CN116269961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34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86180.2A Pending CN116269961A (zh) 2021-12-20 2021-12-20 管腔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6996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42406A (zh) * 2023-12-25 2024-01-26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格支架和网格支架植入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42406A (zh) * 2023-12-25 2024-01-26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格支架和网格支架植入系统
CN117442406B (zh) * 2023-12-25 2024-03-22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格支架和网格支架植入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20274B1 (en) Intravascular stent grafts and methods for deploying the same
CN201216663Y (zh) 组合支架移植物和释放系统
JP4182297B2 (ja) ステント移植片
US20060229704A1 (en) Eversible locking mechanism for modular stents
WO1998053761A1 (en) A prosthesis and a method and means of deploying a prosthesis
US20120253387A1 (e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ssue access site closure
CN107865677A (zh) 动脉医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3932820B (zh) 具有模块化分支的腔内假体及其部署方法
CN116269961A (zh) 管腔支架
EP1567091B1 (en) Stent-graft attachment
CN107427296A (zh) 组织锚固件和使用组织锚固件的经皮三尖瓣修复
CN106580529A (zh) 术中支架的安装方法与释放方法以及输送装置
CN113940786A (zh) 支架系统
CN114727861A (zh) 血管移植物和主动脉移植物及部署工具
JP7373575B2 (ja) 大動脈ステントグラフトと、このような2つのステントグラフトから形成されるアセンブリ
WO2010064244A2 (en) Delivery system for delivering a graft from the middle thereof
CN112891033B (zh) 管腔支架
CN112891018B (zh) 管腔支架
US8894700B2 (en) Abdominal aortic stent
CN208989273U (zh) 覆膜支架输送设备
CN112891017B (zh) 管腔支架
CN215739693U (zh) 一种医疗装置、输送器及医用支架
CN117679208A (zh) 支架移植物假体和模块化支架系统
CN111407477A (zh) 管腔支架
CN117598835A (zh) 跨弓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及具有其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