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7482A - 一种稻茬烤烟三次采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稻茬烤烟三次采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67482A
CN116267482A CN202310110456.2A CN202310110456A CN116267482A CN 116267482 A CN116267482 A CN 116267482A CN 202310110456 A CN202310110456 A CN 202310110456A CN 116267482 A CN116267482 A CN 1162674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f
tobacco
leaves
harvesting
act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104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思军
彭迎春
李生
邓小华
范光奖
陈夏晔
邓小强
侯建林
吴文信
肖艳松
余金龙
方明
谭志鹏
宗毅
胡佳朋
宁顺文
罗经仁
李云霞
周观星
郭婷
朱林
江智敏
张仲文
章程
夏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yang County Branch Of Chenzhou Co Of Hunan Tobacco Co
Original Assignee
Guiyang County Branch Of Chenzhou Co Of Hunan Tobacco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yang County Branch Of Chenzhou Co Of Hunan Tobacco Co filed Critical Guiyang County Branch Of Chenzhou Co Of Hunan Tobacco Co
Priority to CN2023101104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674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67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74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29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using visual det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45Tobacco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e Of Tobacco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烟草采烤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稻茬烤烟三次采收方法,包括:确定每次采收的基准叶;记录符合成熟外观特征的叶片数为计划采收叶片数;测定基准叶和计划采收烟叶的SPAD值,根据计划采收烟叶与基准叶的SPAD值之差D,确定实际采收叶片数。本发明首先对需采收的烟叶进行成熟外观特征初步判断,当需采收的烟叶达到一定成熟外观特征时,再用仪器进行检测,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判定,解决了烤烟多片烟叶成熟采收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指标和量化指标的难题,在减少SPAD值测定次数的同时达到精准判定鲜烟叶采收成熟度的目的,进而也提高了烟叶上等烟率和均价、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以及种植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稻茬烤烟三次采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草采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稻茬烤烟三次采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烟叶调制过程中,采收是基础,调制是关键。我国烤烟采收传统要求是“成熟一片采摘一片”,大田烤烟采烤次数一般多达6-8次,采烤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大。随着劳动力成本在不断攀升,减少用工、提高采烤综合效益,减少采烤次数已成必然趋势。现有的研究报道,金康等认为牡丹江烟区的烤烟采烤次数减少到4次,可提高烟叶产值,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更为协调(金康等,不同采收次数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安徽农学通报,2021);梁柱等认为长沙稻茬烤烟采收次数减少到5次较7次可提高上等烟比例,增加经济效益(梁柱等,不同采烤次数对烟叶产量、质量及效益的影响,湖南农业科学,2021);张国等针对优化烟叶结构后留叶数只有12-14片的烟株,采用“3轮次、4炕次”采烤技术以提高烟叶成熟度和综合效益(张国,皖南烟区3次采收自动化烘烤技术,安徽农学通报,2018),其实际还是4次采烤;其他有关减少烟叶采烤次数的报道主要集中在5-6次。可见,目前的减少烤烟采烤次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4-6次采烤,而三次采烤,特别是稻茬烤烟三次采烤还是空白。
田间烟叶采收的依据是鲜烟叶成熟度,鲜烟叶适熟采收是获得优质烟叶的必要条件。判断鲜烟叶成熟度方法很多,美国的方法是提前一周采摘鲜烟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来判断烟叶是否达到适宜成熟度;日本主要采用比色卡比色的方法来判断鲜烟叶适宜成熟度;中国现行判断田间采收成熟程度的方法主要是叶面成熟特征的定性描述。国内也有人利用烤烟叶片电导率、蔗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组织结构诊断法、茎叶夹角大小、反射光谱特征等来判断烟叶成熟度;也有用比色卡(201220189553.2,烤烟上部叶成熟度比色卡,中国)、SPAD值方法(李佛琳等,烤烟鲜烟叶成熟度的量化,烟草科技,2007;CN 102183617A,一种测定烤烟烟叶采收成熟度的方法)来判别鲜烟叶成熟度。而这些鲜烟叶成熟度判别方法或标准,是在我国传统的“成熟一片采摘一片”或一次采收2-3片烟叶的基础上建立的,对于稻茬烤烟三次采烤的鲜烟叶成熟度判别是不适用的。
稻茬烤烟是指烟稻复种模式中的烤烟,主要存在南方多雨烟区。近年来,烟区推广优化烟叶结构,稻茬烤烟的留叶数在减少,一般为15-18片,这给减少采烤次数提供了条件。为解决采烤期间用工紧张矛盾,也为了更好地推广机械化采烤技术,研发3次采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烟叶的落黄成熟是从下至上分层落黄成熟,3次采烤,每次采收的叶片数在3-8片,每片烟叶的成熟度也不一致,不能套用“成熟一片采摘一片”的鲜烟叶成熟度判定方法。3次采烤,每次采摘多少片烟叶,如何准确判断采摘时期的鲜烟叶适宜成熟度一直是空白的,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烤烟生产过程中采烤次数较多而用工成本较高的缺陷,以及采收多片烟叶时仅凭经验主观确定每次采收的叶片数量和采收成熟度的弊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茬烤烟三次采收方法,包括鲜烟叶适宜成熟度判定和每次采收叶片数的确定,通过感官识别和仪器检测数据综合判定每次采收叶片数和采收的适宜成熟度,精准判定三次采收的鲜烟叶采收成熟度和采收叶片数,提高烟叶产质量和烤烟种植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茬烤烟三次采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记录符合成熟外观特征的叶片数为计划采收叶片数;
测定基准叶和计划采收烟叶的SPAD值,根据计划采收烟叶与基准叶的SPAD值之差D,确定实际采收叶片数;
第1次采收时,成熟外观特征如下:叶片淡绿,主脉淡绿至变白25-35%,叶缘卷曲;
第2次采收时,成熟外观特征如下:叶面变黄20-70%,主脉变白35-100%,支脉变白25-100%;
第3次采收时,成熟外观特征如下:叶面变黄50-80%,主脉变白50-80%,支脉变白30-50%,茸毛有脱落,有成熟斑;
所述三次采收,每次采收时,以烟株从下往上第3有效烟叶作为基准叶;
每次采收时,当D值在-1~1之间时,以计划采收叶片数作为实际采收叶片数进行采收;当D值<-1,以计划采收叶片数加1作为实际采收叶片数;当D值>1,以计划采收叶片数减1作为实际采收叶片数。
作为优选,所述计划采收烟叶的SPAD值为:每次采收时,所有计划采收烟叶SPAD值的平均值。
作为优选,第1次采收时,基准叶SPAD值为26±1;第2次采收,基准叶SPAD值为25±1;第3次采收,基准叶SPAD值为24±2。
作为优选,测定基准叶的SPAD值时,测定烟叶数量≥10片,每片烟叶分平均分为3段,分别为叶基部、叶中部、叶尖部,在每段中部离主脉3cm两侧、叶片对称处各选择1个点进行测量,所有测点的平均值为该基准叶的SPAD值。
作为优选,当总有效叶片数为15片,第1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3片,第2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6片,第3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6片。
作为优选,当总有效叶片数为16片,第1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4片,第2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6片,第3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6片。
作为优选,当总有效叶片数为17片,第1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4片,第2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6片,第3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7片。
作为优选,当总有效叶片数为18片,第1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4片,第2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6片,第3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8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用SPAD仪对烟叶中叶绿素相对含量进行准确测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收多片烟叶主要依靠种植技术人员的经验进行判定,无法实现精准采收的技术缺陷,通过主观和客观综合判定,在减少SPAD值测定次数的同时达到精准判定鲜烟叶采收成熟度的目的。
2.本发明所述方法解决了烤烟多片烟叶成熟采收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指标和量化指标的难题,提高了成熟烟叶判断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针对性、规律性、综合性更强,更易于操作和掌握。
3.本发明方法的被用于稻茬烤烟三次采收的适宜成熟度判定,可减少采烤用工和烤后烟叶的青杂烟叶比例,从而提高烟叶上等烟率和均价,以及烟叶感官评吸质量,最终提高种植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采收次数的烤后烟叶分组情况;
图2为不同采收次数的烤后烟叶评吸质量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茬烤烟三次采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记录符合成熟外观特征的叶片数为计划采收叶片数;测定基准叶和计划采收烟叶的SPAD值,根据计划采收烟叶与基准叶的SPAD值之差D,确定实际采收叶片数。
在本发明中,所述三次采收优选为第1次采收烟株下部的烟叶,第2次采收烟株中部的烟叶,第3次采收烟株上部的烟叶。
在本发明中,第1次采收时,成熟外观特征如下:叶片淡绿,主脉淡绿至变白25-35%,叶缘卷曲;第2次采收时,成熟外观特征如下:叶面变黄20-70%,主脉变白35-100%,支脉变白25-100%;第3次采收时,成熟外观特征如下:叶面变黄50-80%,主脉变白50-80%,支脉变白30-50%,茸毛有脱落,有成熟斑。
在本发明中,依据成熟外观特征确定每次的计划采收叶片数后,测定基准叶和计划采收烟叶的SPAD值。本发明中,每次采收优选的以烟株从下往上第3有效烟叶作为基准叶。本发明优选的采用SPAD仪(soil plant analysis development)测定基准叶的烟叶SPAD值,并优选的在上午的9:00-10:00进行测定。测定基准叶的SPAD值时,测定烟叶数量优选的≥10片,主要是大田烟叶成熟度差异大,减少测定误差;每片烟叶平均分为3段,分别为叶基部、叶中部、叶尖部,在每段中部离主脉3cm两侧、叶片对称处各选择1个点进行测量,这也是由于同一叶片的成熟度差异大,多点检测减少测定误差;所有测点要求避开叶脉,且所有测点的平均值为该基准叶的SPAD值,记为S基准叶
在本发明中,第1次采收时,基准叶SPAD值为26±1;第2次采收,基准叶SPAD值为25±1;第3次采收,基准叶SPAD值为24±2。本发明中基准叶选择每次采收时的顺数第3有效叶,以及3次基准叶的SPAD值的确定,是经过多年多品种试验后得出的结果,S基准叶±1(或2)依据品种、施肥水平、卷烟品牌原料个性需求不同而不同。一般耐熟性强的品种、施肥水平低的大田,基准叶的SPAD值可低一点;一般耐熟性弱的品种、施肥水平高的大田,基准叶的SPAD值可高一点。本发明中基准叶的SPAD值较以往其他人研究的要高,主要原因是每次采收的叶片数较多,适当降低基准叶成熟度有利减少所采收烟叶的成熟度差异,有利于减少青杂烟叶比例。
在本发明中,所述计划采收烟叶的SPAD值为每次采收时所有计划采收烟叶SPAD值的平均值,记为S平均值。本发明中也采用SPAD仪测定计划采收烟叶的SPAD值,具体的测定要求和方法与测定基准叶SPAD值相同;所述计划采收叶片数(n)的SPAD值,分别记为S1、S2、S3、…,Sn;所述计划采收烟叶的SPAD值(S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051
在本发明中,根据计划采收烟叶与基准叶的SPAD值计算D,并确定实际采收叶片数,所述D计算公式为:D=S平均值-S基准叶。本发明中实际采收叶片数的判断优选为:每次采收时,当D值在-1~1之间时,以计划采收叶片数作为实际采收叶片数进行采收;当D值<-1,以计划采收叶片数加1作为实际采收叶片数;当D值>1,以计划采收叶片数减1作为实际采收叶片数。
在本发明中,当总有效叶片数为15片,第1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优选为3片,第2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优选为6片,第3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优选为6片。
在本发明中,当总有效叶片数为16片,第1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优选为4片,第2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优选为6片,第3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优选为6片。
在本发明中,当总有效叶片数为17片,第1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优选为4片,第2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优选为6片,第3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优选为7片。
在本发明中,当总有效叶片数为18片,第1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优选为4片,第2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优选为6片,第3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优选为8片。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湘烟7号三次采收不同成熟度研究
1.试验方案
在湖南省桂阳县开展湘烟7号三次采收适宜成熟度试验。采收成熟度设3个水平,分别为低成熟度(M1)、中等成熟度(M2,通过本发明所述成熟外观特征判断得到)、高成熟度(M3)3个处理,每个成熟度采收时间间隔7天。第一次、二次、三次采收叶片数分别为4片、6片、6片烟叶,分别记为D1-D4、D5-D10、D11-D16,基准叶分别为D3、D7、D13。烟叶采收时,每个叶位选择120片烟叶,按叶位分别上杆编烟,3次重复后进行烘烤。
所述烘烤采用四步式烘烤工艺:黄片期,50-66h,干球39-40℃,湿球37-39℃,烟叶8-9成黄,进行保湿变黄;干球40℃,湿球35-36℃,叶片发软充分塌架;黄筋期,55h,干球43℃,湿球35-36℃,失水达到主脉发软;干球45℃,湿球35-36℃,黄片黄筋;干片期,24h,干球54-55℃,湿球38-39℃,叶片全干;干筋期,24-30h,干球65℃,湿球40-41℃,主筋全干。
2.试验结果
(1)鲜烟叶成熟外观特征,具体见表1。
表1不同采收成熟度的鲜烟叶外观成熟特征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061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071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081
(2)鲜烟叶SPAD值,具体检测结果见表2。
表2不同采收成熟度的鲜烟叶SPAD值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082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091
由表2可知,第一次采收M1的S基准叶为28.33,与26的差值大于1;M2的S基准叶为26.26,与26的差值在±1范围内;M3的S基准叶为24.52,与26的差值小于1;可见M2的SPAD值是适宜的,M1的成熟度较差,M3过熟。第二次采收M1的S基准叶为27.68,与25的差值大于1;M2的S基准叶为25.59,与25的差值在±1范围内;M3的S基准叶为23.81,与25的差值小于1;可见M2的SPAD值是适宜的,M1的成熟度较差,M3过熟。第三次采收M1的S基准叶为29.45,与24的差值大于2;M2的S基准叶为24.04,与24的差值在±1范围内;M3的S基准叶为15.71,与24的差值小于2;可见M2的SPAD值是适宜的,M1的成熟度较差,M3过熟。
(3)烤后烟叶分组统计
不同采收次数、不同成熟度处理的烤后烟叶中正组、杂色以及微带青情况的比例统计见表3。
表3不同采收成熟度的烤后烟叶分组统计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092
由表3可知,第一次采收M1处理有部分微带青烟叶,M3处理杂色烟比例较多。第二次采收M1、M2处理均有部分微带青烟叶,但M1处理相对较多;M3处理杂色烟比例较多;第三次采收M1、M2处理均有部分微带青烟叶,但M1处理相对较多;M3处理杂色烟比例较多。总体上看,M2处理的正组烟叶比例最高,杂色和微带青烟叶比例相对较少。
(4)烤后烟叶化学成分
表4不同采收成熟度的烤后烟叶化学成分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101
由表4可知,从第一次采收看,除M1的两糖比较低外,其他化学成分指标均在适值范围内;随着采收成熟度提高,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增加,烟碱含量增加,两糖比增加,氮碱比下降。从第二次采收看,随成熟度提高,总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还原糖含量先减少后增加,烟碱含量先增加后降低,总氮含量略下降,淀粉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两糖比随成熟度变化不显著;随成熟度提高,糖碱比略增加,除M3外都处于适宜范围内,氮碱比随成熟度变化不显著。从第三次采收看,不同化学成分指标差异不显著;总体而言,各化学成分变化差异不大。综合来看,M2化学成分相对较协调。
(5)烤后烟叶感官评吸质量
表5不同采收成熟度的烤后烟叶感官评吸总分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102
由表5可知,第一次采收,M2感官评吸总分较M1、M3分别高20.91%、50.45%。第二次采收,M2感官评吸总分较M1、M3分别高23.26%、15.50%。第三次采收,M2感官评吸总分较M1、M3分别高11.55%、8.90%。可见,M2处理的感官评吸质量最好。
(6)烤后烟叶经济性状
表6不同采收成熟度的烤后烟叶上等烟率和均价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103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111
由表6可知,第一次采收,M2上等烟率较M1、M3分别高13.80、14.67个百分点;M2均价较M1、M3分别高16.13%、27.13%。第二次采收,M2上等烟率较M1、M3分别高3.29、17.30个百分点;M2均价较M1、M3分别高1.00%、12.63%。第三次采收,M2上等烟率较M1、M3分别高6.27、17.74个百分点;M2均价较M1、M3分别高5.63%、14.56%。可见,M2处理的上等烟率和均价最高。
综合以上分析,湘烟7号三次采收,采用本发明的烟叶采收成熟度判别方法,可提高正组烟叶比例,减少青杂烟叶比例;可使烟叶化学成分更协调,提高烤后烟叶评吸质量;可提高上等烟率和均价,提高烟叶种植效益。
实施例2云烟87三次采收不同成熟度研究
1.试验方案
在湖南省桂阳县开展云烟87三次采收适宜成熟度试验。采收成熟度设3个水平,分别为低成熟度(M1)、中等成熟度(M2,通过本发明所述成熟外观特征判断得到)、高成熟度(M3)3个处理,每个成熟度采收时间间隔7天。第一次、二次、三次采收叶片数分别为4片、6片、6片烟叶,分别记为D1-D4、D5-D10、D11-D16,基准叶分别为D3、D7、D13。烟叶采收时,每个叶位选择120片烟叶,按叶位分别上杆编烟,3次重复后进行烘烤。
所述烘烤采用四步式烘烤工艺:黄片期,50-66h,干球39-40℃,湿球37-39℃,烟叶8-9成黄,进行保湿变黄;干球40℃,湿球35-36℃,叶片发软充分塌架;黄筋期,55h,干球43℃,湿球35-36℃,失水达到主脉发软;干球45℃,湿球35-36℃,黄片黄筋;干片期,24h,干球54-55℃,湿球38-39℃,叶片全干;干筋期,24-30h,干球65℃,湿球40-41℃,主筋全干。
2.试验结果
(1)鲜烟叶成熟外观特征,具体见表7。
表7不同采收成熟度的鲜烟叶外观成熟特征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112
/>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121
/>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131
(2)鲜烟叶SPAD值
表8不同采收成熟度的鲜烟叶SPAD值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141
由表8可知,第一次采收M1的S基准叶为28.90,与26的差值大于1;M2的S基准叶为25.95,与26的差值在±1范围内;M3的S基准叶为22.85,与26的差值小于1;可见M2的SPAD值是适宜的,M1的成熟度较差,M3过熟。第二次采收M1的S基准叶为27.65,与25的差值大于1;M2的S基准叶为25.55,与25的差值在±1范围内;M3的S基准叶为23.06,与25的差值小于1;可见M2的SPAD值是适宜的,M1的成熟度较差,M3过熟。第三次采收M1的S基准叶为31.54,与24的差值大于2;M2的S基准叶为24.87,与24的差值在±1范围内;M3的S基准叶为19.65,与24的差值小于2;可见M2的SPAD值是适宜的,M1的成熟度较差,M3过熟。
(3)烤后烟叶分组统计
不同采收次数、不同成熟度处理的烤后烟叶中正组、杂色以及微带青情况的比例统计见表9。
表9不同采收成熟度的烤后烟叶分组统计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142
由表9可知,第一次采收M1、M2处理有部分微带青烟叶,但M1处理相对较多;M3处理杂色烟比例较多。第二次采收M1、M2处理均有部分微带青烟叶,但M1处理相对较多;M3处理杂色烟比例较多;第三次采收M1、M2、M3处理均有部分微带青烟叶,但M1处理相对较多;M3处理杂色烟比例较多。总体上看,M2处理的正组烟叶比例最高,杂色和微带青烟叶比例相对较少。
(4)烤后烟叶化学成分
表10不同采收成熟度的烤后烟叶化学成分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151
由表10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可知,从第一次采收看,M2较M1、M3分别高4.78%、5.16%。从第二次采收看,M3、M2较M1分别高12.54%、12.37%,M3、M2显著高于M1。从第三次采收看,M2较M1、M3分别高30.86%、4.55%。总体而言,以M2的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相对较好。
(5)烤后烟叶感官评吸质量
表11不同采收成熟度的烤后烟叶感官评吸总分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152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161
由表11可知,第一次采收,M2感官评吸总分较M1、M2分别高2.46%、11.11%。第二次采收,M1、M2感官评吸总分较M3分别高4.86%、5.42%。第三次采收,M2较M1、M3分别高10.12%、0.50%。可见,M2处理的感官评吸质量最好。
(6)烤后烟叶经济性状
表12不同采收成熟度的烤后烟叶上等烟率和均价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162
由表12可知,第一次采收,不同成熟度处理的上中等烟率为M2>M1>M3,M2较M1、M3分别高4.51%、5.49%,且达显著水平;不同成熟度处理的均价为M2>M1>M3,M2较M1、M3分别高4.52%、15.49%,M2显著高于M3。第二次采收,不同成熟度处理的上等烟率为M2>M1>M3,M2显著高于M1、M3,分别为8.66%、13.89%;均价表现为M2>M1>M3,M1、M2显著高于M3,M1、M2较M3分别高6.24%、10.83%。第三次采收,不同成熟度处理的上等烟率为M2>M3>M1,M2较M1、M3分别高45.22%、7.82%,M2显著大于M1;均价表现为M2较M1、M3均值分别高8.62%、6.26%,M2显著大于M1。可见,M2处理的上等烟率和均价最高。
综合以上分析,云烟87三次采收,采用本发明的烟叶采收成熟度判别方法,可提高正组烟叶比例,减少青杂烟叶比例;可使烟叶化学成分更协调,提高烤后烟叶评吸质量;可提高上等烟率和均价,提高烟叶种植效益。
实施例3基于3次采收的采烤技术效果评价
1.试验方案
试验品种为烤烟品种云烟87,优化烟叶数后有效叶片数为16片。试验地点为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
试验方案(1)典型农户调研:采用定点、定农户的调研方式。设3次、4次、5次、6次采收等4种采收方式,每种方式调查3-5户烟农,统计不同采烤次数的烘烤成本。
试验方案(2)试验设2个处理,T1,3次采烤;T2,5次采烤。T1:第一次采收4片,第二次采收6片,第三次采收6片;T2:第一次3-4片,第二次3-4片,第三次3-4片,第四次3-4片,第五次3-4片。按照处理的不同取各处理具有代表性烤后烟叶40片,做物理性状测定、化学成分分析及外观质量与感官质量评价。
2.试验结果
(1)不同采收次数的烘烤成本
采收人工成本按1800元/次/烤房,每烤房每次烘烤能源成本按1300元/次/烤房,每烤房每次烘烤的烘烤师工资按280/次/烤房。目前桂阳烟区可采烤叶数为14-16片,每烤次装烟量350杆,根据调研结果测算,3次采收平均每炕每烤房按14亩计,4次采收平均每炕每烤房按16亩计,5次采收平均每炕每烤房按18亩计,6次采收平均每炕每烤房按2亩计,不同处理的采烤成本及效益分析见表13。
表13不同采烤次数的采烤效益情况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171
由表中数据看,3次、4次、5次、6次采烤的总成本分别为724.28元/亩、845.00元/亩、938.89元/亩、1014.00元/亩;3次、4次、5次采烤的总成本较6次采烤(CK)分别减少289.72元/亩、169.00元/亩、75.11元/亩,成本分别下降了28.57%、16.67%、7.41%。
(2)不同采收次数的烤后烟叶分组统计
由图1可知,3次采收的正组烟叶比例较5次采收多3.1%,其杂色烟比例较5次采烤低1.84%,其微带青烟比例较5次采烤低1.26%。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5次采烤的下部烟叶采收成熟度较高。
(3)不同采收次数的烤后烟叶外观质量
表14不同采烤次数烤后烟叶外观质量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181
由表14可知,不同采烤次数的烟叶外观质量差异主要体现在下部烟叶,3次采烤的烟叶疏松度略差于5次采烤,但油分略多于5次采烤。总体上看,不同采烤次数的烟叶外观质量以5次采烤较优于3次采烤。
(4)不同采收次数的烤后烟叶物理特性
表15不同采收次数的烟叶物理特性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182
由表15可知,不同采收次数的烟叶物理特性差异主要在单叶重和叶质重两个指标。从下部烟叶看,3次采收的叶质重显著高于5次采收;从中部和上部烟叶看,3次采收的单叶重、叶质重显著高于5次采收。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3次采收处理的每次采收叶片数多,为照顾采收成熟度的均匀性,烟叶大田采收成熟度略低,其干物质消耗相对较少,导致单叶重和叶质重高于5次采收处理。
(5)不同采收次数的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
表16不同采收次数的烟叶常规化学成分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191
由表16可知,不同采收次数的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差异主要在上部烟叶。从上部烟叶看,3次采收的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5次采收,烟碱含量显著低于5次采收。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3次采收处理的上部6片烟叶是一次性采收,为照顾采收成熟度的均匀性,烟叶大田采收成熟度略低所导。
(6)不同采收次数的烤后烟叶感官评吸质量
由图2可知,不同采收次数的下部、中部烟叶评吸质量是3次采收略低于5次采收,但差异不显著。不同采收次数的上部烟叶评吸质量是3次采用略高于5次采收,但差异也不显著。也就是说,3次采收不会影响烟叶评吸质量。
(7)不同采收次数的烤后烟叶经济性状
表17不同采收次数的经济性状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192
由表17可知,3次采收的上等烟率较5次采收低2.96个百分点,但差异不显著;3次采收的均价较5次采收低1.69个百分点,但差异不显著;3次采收的产量较5次采收高8.63%,差异显著;3次采收的产值较5次采收高3.08%,差异显著。可见,3次采收可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
(8)不同采收次数经济效果综合评价
表18不同采收次数的经济效果评价
Figure BDA0004076572690000201
由表18可知,3次采烤成本较5次采烤可节约成本214.61元/亩,增加产值146.70元/亩,净产值9(烟农收入)增加361.31元/亩,增加烟农收入19.86%。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稻茬烤烟三次采收方法包括鲜烟叶适宜成熟度判定和每次采收叶片数的确定,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感官识别和仪器检测数据综合判定每次采收叶片数和采收的适宜成熟度,在减少SPAD值测定次数的同时达到精准判定鲜烟叶采收成熟度的目的,也提高了烟叶上等烟率和均价、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以及种植效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稻茬烤烟三次采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记录符合成熟外观特征的叶片数为计划采收叶片数;
测定基准叶和计划采收烟叶的SPAD值,根据计划采收烟叶与基准叶的SPAD值之差D,确定实际采收叶片数;
第1次采收时,成熟外观特征如下:叶片淡绿,主脉淡绿至变白25-35%,叶缘卷曲;
第2次采收时,成熟外观特征如下:叶面变黄20-70%,主脉变白35-100%,支脉变白25-100%;
第3次采收时,成熟外观特征如下:叶面变黄50-80%,主脉变白50-80%,支脉变白30-50%,茸毛有脱落,有成熟斑;
所述三次采收,每次采收时,以烟株从下往上第3有效烟叶作为基准叶;
每次采收时,当D值在-1~1之间时,以计划采收叶片数作为实际采收叶片数进行采收;当D值<-1,以计划采收叶片数加1作为实际采收叶片数;当D值>1,以计划采收叶片数减1作为实际采收叶片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茬烤烟三次采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划采收烟叶的SPAD值为:每次采收时,所有计划采收烟叶SPAD值的平均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茬烤烟三次采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1次采收时,基准叶SPAD值为26±1;第2次采收,基准叶SPAD值为25±1;第3次采收,基准叶SPAD值为2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茬烤烟三次采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测定基准叶的SPAD值时,测定烟叶数量≥10片,每片烟叶分平均分为3段,分别为叶基部、叶中部、叶尖部,在每段中部离主脉3cm两侧叶片对称处各选择1个点进行测量,所有测点的平均值为该基准叶的SPAD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稻茬烤烟三次采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总有效叶片数为15片,第1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3片,第2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6片,第3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6片。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稻茬烤烟三次采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总有效叶片数为16片,第1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4片,第2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6片,第3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6片。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稻茬烤烟三次采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总有效叶片数为17片,第1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4片,第2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6片,第3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7片。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稻茬烤烟三次采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总有效叶片数为18片,第1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4片,第2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6片,第3次实际采收叶片数为8片。
CN202310110456.2A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稻茬烤烟三次采收方法 Pending CN1162674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10456.2A CN116267482A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稻茬烤烟三次采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10456.2A CN116267482A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稻茬烤烟三次采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7482A true CN116267482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787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10456.2A Pending CN116267482A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稻茬烤烟三次采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6748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89767A (zh) * 2024-01-18 2024-02-23 北京香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烟叶采收时间确定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89767A (zh) * 2024-01-18 2024-02-23 北京香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烟叶采收时间确定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78458B (zh) 一种烤烟采收成熟度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
CN103245619A (zh) 有机烤烟生长后期烟叶成熟程度的无损检测方法
CN116267482A (zh) 一种稻茬烤烟三次采收方法
Kliewer et al. Arginine levels in grape canes and fruits as indicators of nitrogen status of vineyards
Darkis et al. FLUE–CURED TOBACCO Correlation betwee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talk Position of Tobaccos Produced under Varying Weather Conditions1
CN111275569B (zh) 一种烤烟产区生态特征测定方法、系统、存储介质、终端
CN109258371B (zh) 一种开花期红掌耐寒性的评价方法
CN103245625A (zh) 一种烤烟鲜烟叶成熟度的无损检测方法
Zhang et al. Impacts of defoliation on tiller production and survival in northern wheatgrass.
Simpson et al. Variation of ring width and specific gravity within trees from unthinned Sitka spruce spacing trial in Clocaenog, North Wales
CN105371956A (zh) 一种烤烟色卡比色成熟采收方法
CN108967102B (zh) 一种提高烟叶中烟碱含量和烟叶品质的方法
CN108120802B (zh) 一种用于确定烟叶适宜采收期的烤烟成熟度田间调查定量预测方法
CN116124715A (zh) 基于spad差值的雪茄烟叶采收成熟期判断方法
Askew et al. Chemical Investigations on Bitter Pit of Apples: I.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nges In Leaves and Fruits of Cox’s Orange Variety During The Season
Lampíř et al. Influence of summer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date of harvesting on organic acids concentration and sugar concentration in grapes of Vitis vinifera L., cv. Riesling.
Maistrenko et al. Ampelographic description, ampelometric screening and agro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nus grape variety
Wagih et al. Evaluation of sugarcane varieties for maturity earliness and selection for efficient sugar accumulation
CN107211650A (zh) 一种烟叶采收方法及其应用
CN112868524B (zh) 利用鲜叶单叶重快速选育优质白肋烟品种的方法
CN103760111B (zh) 烟叶摘取监控方法
Thoke et al.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Table Grape Varieties in Response to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during Foundation Bud Pruning
CN112268867B (zh) 一种花椰菜光谱氮素营养诊断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10024686B (zh) 一种筛选籽粒后期快速脱水的玉米品种的方法
CN114814099B (zh) 一种基于葡萄叶片形状的光合作用预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