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6777A -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66777A
CN116266777A CN202111544176.XA CN202111544176A CN116266777A CN 116266777 A CN116266777 A CN 116266777A CN 202111544176 A CN202111544176 A CN 202111544176A CN 116266777 A CN116266777 A CN 116266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lock
check
payload
payload data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441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玉春
李亮
马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4417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6677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7337 priority patent/WO202310961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266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67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0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e.g. by using checking codes
    • G06F11/10Adding special bi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e.g. parity check, casting out 9's or 11'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净荷数据块,根据第一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以及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对应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向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和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采用本申请,可以避免由于发送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而占用链路有效带宽的问题。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不断发展,数据传输链路传输速率也在不断增加。由于数据传输链路损耗、噪声干扰等原因,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情况也常有发生。为了使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数据能在接收端被恢复,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如下方法传输数据。
假设发端要发送N个净荷数据块,对应这N个净荷数据块,发送端生成M个校验数据块。其中,每个校验数据块由N个净荷数据块中的至少一个净荷数据块计算得到,且计算得到该校验数据块的至少一个净荷数据块是随机选择的,只需要保证的是,每个净荷数据块至少参与一个校验数据块的生成。此外,发送端还要生成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发送端将N个净荷数据块、M个校验数据块以及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向接收端发送。接收端如果校验某个净荷数据块存在误码,则可以根据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出该净荷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数据块,进而通过校验数据块对该净荷数据块进行恢复。
在上述方法中,发送端需要向接收端发送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因此,传输该对应关系也就需要占用链路有效带宽,这样便影响了净荷数据块的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因为传输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而浪费链路的有效带宽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方法包括:发送端获取第一净荷数据块,根据第一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以及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生成第一净荷数据块对应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向接收端发送第一净荷数据块和第一校验数据块。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中,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是预先约定并存储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也即是,发送端和接收端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是相同的。这样,发送端在生成校验数据块时,不再随机选择净荷数据块进行生成,而是根据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每个净荷数据块需要参与生成的校验数据块。这样,因为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之间有了明确的对应关系,所以发送端也就无需在生成每个校验数据块后再向接收端发送该校验数据块和净荷数据块的对应关系了,可以节省链路的有效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净荷数据块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一校验数据块。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中,一个净荷数据块可能会参与多个校验数据块的生成,一个校验数据块可能根据多个净荷数据块生成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净荷数据块的发送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发送次序的对应关系。相应的,发送端在获取到第一净荷数据后可以先确定第一净荷数据块在当前净荷数据发送周期中的第一发送次序。并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发送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发送次序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发送次序对应的校验数据块的发送次序为第二发送次序。将当前校验数据块发送周期中发送次序为所述第二发送次序的第一校验数据块,作为第一净荷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数据块,其中,每个净荷数据发送周期对应一个校验数据发送周期。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中,发送端可以预先设置有净荷数据发送周期和校验数据发送周期。每N个连续发送的净荷数据块作为一个净荷数据发送周期。每个净荷数据发送周期对应有一个校验数据发送周期,每M个连续发送的校验数据块作为一个校验数据发送周期。每个校验数据周期内的M个校验数据块由对应的净荷数据发送周期中的N个净荷数据块生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净荷数据块中携带净荷数据标识,相应的,确定第一净荷数据块对应的第一校验数据块的处理可以如下:
根据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净荷数据标识对应的校验数据标识为第二校验数据标识。将第二校验数据标识对应的校验数据块,作为第一净荷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数据块。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方法包括: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净荷数据块,对净荷数据块进行校验,得到净荷数据块的校验结果。接收第一校验数据块。如果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净荷数据块中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为1,则对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其中,数目是根据每个净荷数据块的校验结果以及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与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出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接收端和发送端存储有相同的净荷数据块与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这样,接收端在接收到校验数据块后,可以根据存储的对应关系确定出对应的净荷数据块,或者在接收到净荷数据块后,可以根据存储的对应关系确定出对应的校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每个校验数据块可以记录其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相应的,在接收到净荷数据块并对净荷数据块校验完成后,在净荷数据块的校验结果为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先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净荷数据块为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然后,将记录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加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对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之后,将记录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减1。在校验失败数据块还对应有第二校验数据块的情况下,将记录的第二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减1。如果第二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减1后为1,则对第二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中,一个净荷数据块可能参与了多个校验数据块的生成,那么,在对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后,如果该校验失败数据块还对应有其他校验数据块,则可以判断对应的其他校验数据块当前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是否为1,如果对应的其他校验数据块当前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为1,则可以对对应的其他校验数据块的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净荷数据块的接收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接收次序的对应关系,相应的,确定净荷数据块为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处理可以如下:确定净荷数据块在当前净荷数据发送周期中的第一接收次序。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接收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接收次序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接收次序对应的校验数据块的第二接收次序,将净荷数据块作为在当前校验数据接收周期中接收次序为第二接收次序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中,发送端按照预设的净荷数据发送周期发送净荷数据块,按照预设的校验数据发送周期发送校验数据块,且一个净荷数据发送周期对应一个校验数据发送周期。
相应的,在接收端可以通过第一计数器来记录接收到净荷数据块在当前净荷数据发送周期中的接收次序,同样的,也可以通过第二计数器来记录接收到校验数据块在当前校验数据发送周期中的接收次序。
当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达到一个净荷数据发送周期对应的净荷数据块数目时,将第一计数器清零,表示一个净荷数据发送周期结束,下一个净荷数据发送周期开始。同样的,当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达到一个校验数据发送周期对应的校验数据块数目时,将第二计数器清零,表示一个校验数据发送周期结束,下一个校验数据发送周期开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相应的,确定净荷数据块为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处理如下:确定净荷数据块中携带的第一净荷数据标识。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净荷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校验数据标识,将净荷数据块作为第一净荷数据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实现对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恢复,对于每个校验数据块可以记录该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的净荷异或结果,具体的,处理可以如下:在净荷数据块校验成功的情况下,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将所述净荷数据块作为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根据净荷数据块,更新记录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的净荷异或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的处理可以如下:根据第一校验数据块和记录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的净荷异或结果,对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不记录每个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而是在接收第一校验数据块之后,根据本地预设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净荷数据块中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
相应的,在对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时,可以先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并计算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的净荷异或结果。根据净荷异或结果,对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净荷数据块的校验可以有如下处理: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净荷数据块,根据净荷数据块中携带的校验数据,对净荷数据块中携带的净荷数据进行校验。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所述发送端和所述接收端中均预先存储有相同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其中,
所述发送端,用于获取第一净荷数据块,根据第一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以及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对应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向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和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
所述接收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对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进行校验,得到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的校验结果,如果接收的校验数据块对应的净荷数据块中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为1,则根据接收的对所述校验数据块,对所述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其中,所述数目是根据每个净荷数据块的校验结果以及所述净荷数据块与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出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端,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在当前净荷数据发送周期中的第一发送次序;
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发送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发送次序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发送次序对应的校验数据块的发送次序为第二发送次序;
根据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生成当前校验数据发送周期中发送次序为所述第二发送次序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其中,每个净荷数据发送周期对应一个校验数据发送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端,用于:
根据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净荷数据标识对应的校验数据标识为第二校验数据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生成所述第二校验数据标识对应的校验数据块。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净荷数据块;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以及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对应的第一校验数据块;
发送模块,用于向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和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一校验数据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成模块,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在当前净荷数据发送周期中的第一发送次序;
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发送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发送次序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发送次序对应的校验数据块的发送次序为第二发送次序;
根据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生成当前校验数据发送周期中发送次序为所述第二发送次序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其中,每个净荷数据发送周期对应一个校验数据发送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在所述当前净荷数据发送周期中的发送次序,发送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
根据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在所述当前校验数据发送周期中的所述第一发送次序,发送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中携带第一净荷数据标识,所述生成模块,用于:
根据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净荷数据标识对应的校验数据标识为第二校验数据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生成所述第二校验数据标识对应的校验数据块。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校验模块,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净荷数据块,对所述净荷数据块进行校验,得到所述净荷数据块的校验结果;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校验数据块;
恢复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净荷数据块中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满足数据恢复条件,则对所述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其中,所述数目是根据每个净荷数据块的校验结果以及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与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出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恢复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净荷数据块的校验结果为校验失败的情况下,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净荷数据块为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恢复模块,还用于:
将记录的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加1;
所述恢复模块,用于:
如果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为1,则对所述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恢复模块,还用于:
将记录的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减1;
在所述校验失败数据块还对应有第二校验数据块的情况下,将记录的所述第二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减1;
如果所述第二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减1后为1,则对所述第二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恢复模块,用于:
确定所述净荷数据块在当前净荷数据发送周期中的第一接收次序;
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接收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接收次序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接收次序对应的校验数据块的第二接收次序,将所述净荷数据块作为在当前校验数据接收周期中接收次序为所述第二接收次序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恢复模块,用于:
确定所述净荷数据块中携带的第一净荷数据标识;
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净荷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校验数据标识,将所述净荷数据块作为所述第一净荷数据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恢复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净荷数据块校验成功的情况下,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将所述净荷数据块作为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
根据所述净荷数据块,更新记录的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的净荷异或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恢复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和记录的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的净荷异或结果,对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恢复模块,还用于:
根据本地预设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净荷数据块中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恢复模块,用于:
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
计算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的净荷异或结果;
根据所述净荷异或结果,对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端,所述发送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端,所述发送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净荷数据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架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AC数据帧和净荷数据块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通信系统中,参见图1,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其中,发送端和接收端均可以为计算机、服务器等通信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方法中,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是预先约定并存储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也即是,发送端和接收端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是相同的。这样,发送端在生成校验数据块时,不再随机选择净荷数据块进行生成,而是根据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选择对应的净荷数据块生成校验数据块。因为在接收端也存储有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所以发送端也就无需再向接收端发送该对应关系,可以节省链路的有效带宽。
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处理步骤。
步骤201、发送端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定长处理,得到待发送数据对应的净荷数据块。
在实施中,发送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获取待发送数据,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定长处理。
定长处理可以为:发送端可以将待发送数据切分为至少一份预设长度的数据。在切分得到每份预设长度的数据时,可以按照预设子长度进行切分。例如,预设长度为62字节(bytes),在对待发送数据切分时,可以依次按照预设子长度16字节、16字节、16字节和14字节切分,得到一份62字节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待发送数据的长度不是预设长度的整数倍,在切分时,对于剩余的小于预设长度的待发送数据,可以将这部分待发送数据补齐为预设长度。具体补齐方式本申请不做限定,例如,可以在末尾补零。
对于得到的每份预设长度的数据,发送端分别进行校验编码,得到对应的校验数据。此处,校验编码可以为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编码等。
另外,对于每份预设长度的数据还可以添加标识数据,在不同的实现方式中,标识数据的作用也可以不同,具体的在以下实施例中进行介绍。
通过上述处理,每份预设长度的数据均对应有校验数据和标识数据。发送端按照预设的净荷数据块结构,对于每份预设长度的数据,将该预设长度的数据作为净荷数据,并将净荷数据、对应的标识数据和对应的校验数据进行组合,得到相应的净荷数据块。这样,参见图3,一个净荷数据块可以包括标识数据、净荷数据和校验数据三部分。
参见如下表1,示例性的给出了几种净荷数据块的字段划分情况。
表1
Figure BDA0003415222330000071
表1中,净荷数据长度即为上述预设长度,净荷数据长度的括号中为预设子长度。例如,对于净荷数据长度的第一行表示:净荷数据长度为62字节,预设长度为16字节、16字节、16字节和14字节。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净荷数据块还可以称为净荷数据帧等,本申请实施例对其具体名称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在标准以太网架构中引入夹层(shimlayer)。如图4中的(a)所示,标准以太网架构包括物理介质相关(physical mediumdependent,PMD)子层、物理介质连接(physical medium attachment,PMA)子层、物理编码子层(physical coding sublayer,PCS)、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子层和更高层(higher layer)。如图4中的(b)所示,shim layer位于MAC子层和PCS之间。
相应的,上述步骤201中的待发送数据可以为经过MAC子层封装后的MAC数据帧。Shim layer对MAC数据帧进行定长处理。
参见图5,示出了一种MAC数据帧切分为净荷数据块的示意图。其中,MAC数据帧可以包括帧标识(frame token)、头部(header)、净荷(payload)、CRC数据和特殊格式数据段(IDLE)。一个MAC数据帧切分为X个净荷数据块,X为正整数,X取值与MAC数据帧的长度和预设长度有关。每个净荷数据块包括标识数据、净荷数据和校验数据。其中,净荷数据处的U0、U1……Un-1表示预设子长度。例如,净荷数据长度为62字节,那么,U0、U1……Un-1的取值可以为:U0=16、U1=16、U2=16、U3=14。
步骤202、根据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之间的对应关系,生成净荷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数据块。
在实施中,发送端可以预先设置有净荷数据发送周期和校验数据发送周期。每N个连续发送的净荷数据块作为一个净荷数据发送周期。每个净荷数据发送周期对应有一个校验数据发送周期,每M个连续发送的校验数据块作为一个校验数据发送周期。每个校验数据周期内的M个校验数据块由对应的净荷数据发送周期中的N个净荷数据块生成。
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示了校验数据块和净荷数据块之间的构造关系,下面假设一个净荷数据发送周期包括2n个净荷数据块,一个校验数据发送周期包括m个校验数据块,示例性的列举几种校验数据块和净荷数据块之间可能的构造关系。
构造关系一、
Figure BDA0003415222330000081
构造关系二、
Figure BDA0003415222330000091
其中,p0、p1...pm-1分别表示m个校验数据块的净荷数据,d0d1...d2n-1分别表示2n个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
Figure BDA0003415222330000092
表示异或计算。
一个校验数据块可能由多个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异或计算得到,在此情况下,在生成一个净荷数据块后,可能还无法计算得到该净荷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数据块。因此,校验数据块的生成处理可以如下:
发送端每得到一个净荷数据块,可以根据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净荷数据块对应的目标校验数据块。如果本地未缓存目标校验数据块的中间数据,则将该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作为该目标校验数据块的中间数据进行缓存。如果本地缓存有目标校验数据块的中间数据,则将该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与目标校验数据块的中间数据进行异或,以更新目标校验数据块的中间数据。此外,对于每个校验数据块来说,还可以记录当前缓存的该校验数据块的中间数据的组成数目,其中,组成数目表示当前缓存的中间数据是由几个净荷数据块得到的。
在确定当前缓存的目标校验数据块的中间数据满足完成条件时,将当前缓存的目标校验数据块的中间数据作为目标校验数据块的净荷数据。其中,完成条件是指当前缓存的目标校验数据块的中间数据的组成数目为目标校验数据块对应的净荷数据块数目。
在得到校验数据块的净荷数据后,可以对校验数据块的净荷数据进行校验编码,生成对应的校验数据。此处,校验编码可以为CRC编码等。
另外,还可以在净荷数据的基础上添加标识数据。在不同的实现方式中,标识数据的作用也可以不同,具体的在以下实施例中进行介绍。
这样,通过上述处理便可以得到一个包括标识数据、净荷数据和校验数据的校验数据块。此外,在生成校验数据块时,可以不对校验数据块的净荷数据进行校验编码,也即是,在生成的校验数据块中也可以不包括校验数据。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有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面分别针对几种不同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净荷数据块的发送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发送次序的对应关系。
其中,净荷数据块的发送次序是指净荷数据块在一个净荷数据发送周期内的发送次序,校验数据块的发送次序是指校验数据块在一个校验数据发送周期内的发送次序。发送端对于每个发送次序的校验数据块均缓存该校验数据块的中间数据。下面通过一个示例对此种实现方式下,校验数据块的净荷数据生成进行说明。
例如,一个净荷数据发送周期包括四个净荷数据块,一个校验数据周期包括三个校验数据块。四个净荷数据块的发送次序和三个校验数据块的发送次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2所示。
表2
净荷数据块的发送次序 校验数据块的发送次序
T0 S0、S1、S2
T1 S2
T2 S1、S2
T3 S2
其中,T0、T1、T2、T3依次表示发送次序为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S0、S1、S2依次表示发送次序为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
表2中由上到下的第一个数据行表示:发送次序为第一位的净荷数据块参与生成发送次序为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的校验数据块。
第二个数据行表示:发送次序为第二位的净荷数据块参与生成发送次序为第三位的校验数据块。
第三个数据行表示:发送次序为第三位的净荷数据块参与生成发送次序为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校验数据块。
第四个数据行表示:发送次序为第四位的净荷数据块参与生成发送次序为第三位的校验数据块。
此外,通过表2还可以获知发送次序为第一位的校验数据块需要由一个净荷数据块生成,该净荷数据块为:发送次序为第一位的净荷数据块。发送次序为第二位的校验数据块需要由两个净荷数据块生成,这两个净荷数据块为:发送次序为第一位和第三位的净荷数据块。发送次序为第三位的校验数据块需要由四个净荷数据块生成,这四个净荷数据块为:发送次序为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净荷数据块。
相应的,校验数据块和净荷数据块之间的构造关系如下:
Figure BDA0003415222330000101
其中,p0是发送次序为第一位的校验数据块的净荷数据,p1是发送次序为第二位的校验数据块的净荷数据,p2是发送次序为第三位的校验数据块的净荷数据,d0是发送次序为第一位的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d1是发送次序为第二位的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d2是发送次序为第三位的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d3是发送次序为第四位的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
在得到发送次序为第一位的净荷数据块后,根据上述净荷数据块的发送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发送次序的对应关系,确定发送次序为第一位的净荷数据块对应发送次序为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校验数据块。然后,确定本地还未缓存发送次序为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校验数据块的中间数据,则将d0作为发送次序为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校验数据块的中间数据,如下公式所示:
Figure BDA0003415222330000102
其中,p0'、p1'、p2'分别表示发送次序为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校验数据块的中间数据。
此外,还可以记录当前缓存的p0'的组成数目为1,记录当前缓存的p1'的组成数目为1,记录当前缓存的p2'的组成数目为1。
发送端确定p0'的组成数目为1,满足对应的完成条件,则将p0'作为发送次序为第一位的校验数据块的净荷数据。在此情况下,可以将记录的p0'的组成数目归零。
在得到发送次序为第二位的净荷数据块后,根据上述净荷数据块的发送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发送次序的对应关系,确定发送次序为第二位的净荷数据块对应发送次序为第三位的校验数据块。然后,将d1与当前缓存的发送次序为第三位的校验数据块的中间数据异或,如下公式所示:
Figure BDA0003415222330000111
此外,还可以对记录的各中间数据的组成数目进行更新,具体的,可以将当前缓存的p2'的组成数目更新为2。
在得到发送次序为第三位的净荷数据块后,根据上述净荷数据块的发送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发送次序的对应关系,确定发送次序为第三位的净荷数据块对应发送次序为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校验数据块。然后,将d2与当前缓存的发送次序为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校验数据块的中间数据异或,如下公式所示:
Figure BDA0003415222330000112
此外,还可以对记录的各中间数据的组成数目进行更新,具体的,可以将当前缓存的p1'的组成数目更新为2,将当前缓存的p2'的组成数目更新为3。
发送端确定p1'的组成数目为2,满足对应的完成条件,则将p1'作为发送次序为第二位的校验数据块的净荷数据。在此情况下,可以将记录的p1'的组成数目归零。
在得到发送次序为第四位的净荷数据块后,根据上述净荷数据块的发送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发送次序的对应关系,确定发送次序为第四位的净荷数据块对应发送次序为第三位的校验数据块。然后,将d3与当前缓存的发送次序为第三位的校验数据块的中间数据异或,如下公式所示:
Figure BDA0003415222330000113
此外,还可以对记录的各中间数据的组成数目进行更新,具体的,可以将当前缓存的p2'的组成数目更新为4。
发送端确定p2'的组成数目为4,满足对应的完成条件,则将p2'作为发送次序为第三位的校验数据块的净荷数据。在此情况下,可以将记录的p2'的组成数目归零。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种实现方式中,上述标识数据用于标识数据块的类型,即区分数据块是净荷数据块还是校验数据块,相应的,各净荷数据块中的标识数据相同,各校验数据块中的标识数据相同,且净荷数据块中的标识数据和校验数据块中的标识数据不同。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
假设每N个连续发送的净荷数据块作为一个净荷发送周期,那么,可以设置有N个不同的净荷数据标识。假设每M个连续发送的校验数据块作为一个校验数据发送周期,那么,可以设置有M个不同的校验数据标识。
在此情况下,上述步骤201中净荷数据块中的标识数据即可以为此处的净荷数据标识。相应的,在一个净荷数据发送周期内,在生成每个净荷数据块时,对应的净荷数据标识可以按照预设规则选取。
例如,N个净荷数据标识与一个净荷数据发送周期包括的N个净荷数据块的发送次序一一对应。生成一个净荷数据块时,根据该净荷数据块在当前净荷数据发送周期中的发送次序,根据发送次序,在N个净荷数据标识中选取对应的净荷数据标识。
又例如,在生成一个净荷数据块时,可以在N个净荷数据标识中进行不放回随机选取。其中,不放回随机选取是指每次选取均为随机选取,且在一个净荷数据发送周期内,如果某一个净荷数据标识已经被选取过,则不再选取该净荷数据标识。
下面通过一个示例对此种实现方式下,校验数据块的净荷数据生成进行说明。
例如,一个净荷数据发送周期包括四个净荷数据块,一个校验数据周期包括三个校验数据块。四个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三个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3所示。
表3
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 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
D0 P0、P1、P2
D1 P2
D2 P1、P2
D3 P2
表3中由上到下的第一个数据行表示:净荷数据标识为D0的净荷数据块参与生成校验数据标识为P0、P1、P2的校验数据块。
第二个数据行表示:净荷数据标识为D1的净荷数据块参与生成校验数据标识为P2的校验数据块。
第三个数据行表示:净荷数据标识为D2的净荷数据块参与生成校验数据标识为P1、P2的校验数据块。
第四个数据行表示:净荷数据标识为D3的净荷数据块参与生成校验数据标识为P2的校验数据块。
此外,通过表3还可以获知校验数据标识为P0的校验数据块需要由一个净荷数据块生成,该净荷数据块为:净荷数据标识为D0净荷数据块。校验数据标识为P1的校验数据块需要由两个净荷数据块生成,这两个净荷数据块为:净荷数据标识为D0和D2的净荷数据块。校验数据标识为P2的校验数据块需要由四个净荷数据块生成,这四个净荷数据块为:净荷数据标识为D0、D1、D2和D3的净荷数据块。
相应的,校验数据块和净荷数据块之间的构造关系如下:
Figure BDA0003415222330000131
其中,p0是校验数据标识为P0的校验数据块的净荷数据,p1是校验数据标识为P1的校验数据块的净荷数据,p2是校验数据标识为P0的校验数据块的净荷数据,d0是净荷数据标识为D0的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d1是净荷数据标识为D1的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d2是净荷数据标识为D2的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d3是净荷数据标识为D3的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
在得到净荷数据标识为D0的净荷数据块后,根据上述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D0的净荷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数据标识为P0、P1、P2。然后,确定本地还未缓存校验数据标识为P0、P1、P2的校验数据块的中间数据,则将d0作为校验数据标识为P0、P1、P2的校验数据块的中间数据,如下公式所示:
Figure BDA0003415222330000132
其中,p0'、p1'、p2'分别表示发送次序为校验数据标识为P0、P1、P2的校验数据块的中间数据。
此外,还可以记录当前缓存的p0'的组成数目为1,记录当前缓存的p1'的组成数目为1,记录当前缓存的p2'的组成数目为1。
发送端确定p0'的组成数目为1,满足对应的完成条件,则将p0'作为校验数据标识为P0的校验数据块的净荷数据。在此情况下,可以将记录的p0'的组成数目归零。
在得到净荷数据标识为D1的净荷数据块后,根据上述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D1的净荷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数据标识为P2。然后,将d1与当前缓存的校验数据标识为P2的校验数据块的中间数据异或,如下公式所示:
Figure BDA0003415222330000133
此外,还可以对记录的各中间数据的组成数目进行更新,具体的,可以将当前缓存的p2'的组成数目更新为2。
在得到净荷数据标识为D2的净荷数据块后,根据上述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D2对应的校验数据标识为P1、P2。然后,将d2与当前缓存的校验数据标识为P1、P2的校验数据块的中间数据异或,如下公式所示:
Figure BDA0003415222330000134
此外,还可以对记录的各中间数据的组成数目进行更新,具体的,可以将当前缓存的p1'的组成数目更新为2,将当前缓存的p2'的组成数目更新为3。
发送端确定p1'的组成数目为2,满足对应的完成条件,则将p1'作为净荷数据标识为P1的校验数据块的净荷数据。在此情况下,可以将记录的p1'的组成数目归零。
在得到净荷数据标识为D3的净荷数据块后,根据上述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D3对应校验数据标识为P2。然后,将d3与当前缓存的校验数据标识为P2的校验数据块的中间数据异或,如下公式所示:
Figure BDA0003415222330000141
此外,还可以对记录的各中间数据的组成数目进行更新,具体的,可以将当前缓存的p2'的组成数目更新为4。
发送端确定p2'的组成数目为4,满足对应的完成条件,则将p2'作为校验数据标识为P2的校验数据块的净荷数据。在此情况下,可以将记录的p2'的组成数目归零。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种实现方式中,校验数据块中携带的标识数据为校验数据标识,属于同一校验数据发送周期的校验数据块中携带的校验数据标识不同。净荷数据块中携带的标识数据为净荷数据标识,属于同一净荷数据发送周期的净荷数据块中携带的净荷数据标识不同。
步骤203、发送端发送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
在实施中,对于净荷数据块的发送,在净荷数据块中的净荷数据和对应的校验数据块的中间数据异或之后,便可以按照净荷数据块的发送次序向接收端发送该净荷数据块。
对于校验数据块的发送,可以在校验数据块生成后便向接收端发送。或者,在链路空闲时,再向接收端发送。链路空闲是指链路没有需要传输的净荷数据块。需要说明的是,在链路空闲时发送校验数据块的情况,需要保证所属校验数据发送周期在前的校验数据块已经发送完,再发送所属校验数据发送周期在后的校验数据块。
步骤204、接收端每当接收到净荷数据块,对该净荷数据块进行校验。
在实施中,接收端在接收到净荷数据块后,对该净荷数据块进行校验。校验方法可以如下:
对净荷数据块中的净荷数据进行校验编码生成比对校验数据。然后,将比对校验数据与净荷数据块中携带的校验数据进行比对。如果比对校验数据与净荷数据块中携带的校验数据不一致,则判定校验数据块校验失败,也即是,校验数据块的净荷数据中存在误码。如果比对校验数据与净荷数据块中携带的校验数据一致,则判定校验数据块校验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端进行校验时所使用校验编码与发送端生成校验数据时所使用的校验编码相同。
步骤205、接收端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净荷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数据块。
其中,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净荷数据块的接收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接收次序的对应关系。或者,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
在实施中,该步骤205可以在步骤204之前执行,也可以在步骤204之后执行。
在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净荷数据块的接收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接收次序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接收端接收到一个净荷数据块之后,确定该净荷数据块在当前净荷数据发送周期中的接收次序。然后,根据本地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接收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接收次序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净荷数据块的接收次序对应的校验数据块在当前校验数据发送周期中的接收次序为第一接收次序。也即是,当前校验数据发送周期中第一接收次序的校验数据块为该净荷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数据块。
在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接收端接收到一个净荷数据块之后,获取该净荷数据块携带的目标净荷数据标识。然后,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净荷数据标识对应的目标校验数据标识。也即是,目标校验数据标识所对应的校验数据为该净荷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数据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一个校验数据发送周期的每个校验数据块来说,在接收端可以记录该校验数据块的相关信息。这样,在接收到每个校验数据块之后,可以直接根据记录的相关信息,对该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恢复。
参见表4,相关信息可以包括每个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每个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标识和每个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的净荷异或结果。
在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为净荷数据块的接收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接收次序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标识为该校验失败数据块在所属净荷数据发送周期中的接收次序的标识。在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为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标识为携带的净荷数据标识。
表4
Figure BDA0003415222330000151
其中,在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为净荷数据块的接收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接收次序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校验数据块的标识为该校验数据块在所属校验数据发送周期中的接收次序的标识。在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为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校验数据块的标识为携带的校验数据标识。
下面针对净荷数据块的不同校验结果,对更新校验数据块的相关信息进行说明。
如果判断净荷数据块校验失败,则将该净荷数据块的标识作为对应的校验数据块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标识进行记录,并将对应的校验数据块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加1。
例如,净荷数据块B3对应校验数据块A0,在净荷数据块B3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将B3作为校验数据块A0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标识进行记录。并且,将校验数据块A0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加1。更新后的相关信息,参见如下表5所示。
表5
Figure BDA0003415222330000161
如果判断净荷数据块校验成功,则将该净荷数据块作为对应的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成功数据块,将该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和对应的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成功数据块的净荷异或结果进行异或。
例如,净荷数据块B4对应校验数据块A1,在该净荷数据块B4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将该净荷数据块B4的净荷数据d4和校验数据块A1的校验成功数据块的净荷异或结果进行异或。更新后的相关信息,参见如下表6所示。
表6
Figure BDA0003415222330000162
步骤206、接收端每当接收到校验数据块,在该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满足恢复条件的情况下,对该校验数据块的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
在实施中,接收端在接收到校验数据块之后,在记录的校验数据块的相关信息中,查询该校验数据块的相关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接收端接收到校验数据块之后,确定该校验数据块在当前校验数据块接收周期中的目标接收次序。然后,在记录的校验数据块的相关信息中,查询目标接收次序的标识对应的相关信息。
在又一种可能的情况下,接收端接收到校验数据块之后,获取该校验数据块中携带的目标校验数据标识。然后,在记录的校验数据块的相关信息中,查询目标校验数据标识对应的相关信息。
查询到相关信息后,判断该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是否为1,如果该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为1,则可以对该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
例如,接收到校验数据块A1,在上述表6记录的校验数据块的相关信息中,查询到校验数据块A1的校验识别数据块数目为1,则可以对该校验失败数据块B2进行恢复。
如果该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不为1,则需要先将该校验数据块进行缓存。
例如,接收到校验数据块A0,在上述表6记录的校验数据块的相关信息中,查询到校验数据块A1的校验识别数据块数目为2,即不为1,则可以先将该校验数据块A0进行缓存。
对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据恢复处理可以为:将校验数据块中的净荷数据与该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的净荷异或结果进行异或,即可得到该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正确净荷数据。然后,可以根据正确净荷数据块对校验识别数据块中的错误数据进行恢复。
当一个校验失败数据块完成数据恢复后,将记录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标识进行删除,并将对应的校验数据块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减1。
此外,在对一个校验失败数据块完成数据恢复后,如果该校验失败数据块还对应有其他校验数据块,则获取该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后的净荷数据,并将获取的净荷数据与该校验失败数据块对应的其他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成功数据块的净荷异或结果进行异或。
例如,校验失败数据块B2完成数据恢复,则将表6中记录的B2删除,并将校验数据块A0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减1,将校验数据块A1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减1。此外,因为校验数据块A1的校验失败数据块均已恢复完成,则可以将校验数据块A1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的净荷异或结果进行删除。
此外,校验失败数据块B2还对应有校验数据块A0,在此情况下,获取校验失败数据块B2数据恢复后的净荷数据d2,将d2与校验数据块A0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的净荷异或结果d0异或。更新后的相关信息,参见如下表7所示。
表7
Figure BDA0003415222330000171
此外,在完成上述更新后,如果存在校验数据块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变为1,且本地缓存有该校验数据块,则对该校验数据块的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恢复。
例如,在完成上述更新后,校验数据块A0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变为1,且地缓存有校验数据块A0,则可以对校验数据块A0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B3进行数据恢复。
另外,接收端还可以记录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总数目,每当接收到一个校验失败的净荷数据块,将该总数目加1,每当有一个校验失败数据块完成数据恢复后,将该总数目减1。当该总数目为0时,则表明接收端所有的校验失败数据块均已完成数据恢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205和步骤206可以替换为如下步骤207。
步骤207、每当接收到校验数据块,根据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的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在该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满足恢复条件的情况下,对该校验数据块的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
在实施中,在步骤204对净荷数据块校验完成后,如果净荷数据块校验失败,则将该净荷数据块作为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缓存,并记录该净荷数据块的标识。如果净荷数据块校验成功,则可以获取该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进行缓存,并记录该净荷数据块的标识。此外,对于校验成功的净荷数据块的标识和校验失败的净荷数据块的标识需要分别记录。且对于校验失败的净荷数据块,可以建立净荷数据块的标识和对应的净荷数据块存储位置的对应关系,对于校验成功的净荷数据块,可以建立净荷数据块的标识和对应的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存储位置的对应关系,对于校验成功的净荷数据块。
对于净荷数据块的标识,在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为净荷数据块的接收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接收次序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净荷数据块的标识为该净荷数据块在所属净荷数据发送周期中的接收次序的标识。在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为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净荷数据块的标识为携带的净荷数据标识。
在接收到校验数据块之后,先根据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该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如果确定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为1,则对该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
下面针对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的不同情况,对此处的处理进行说明。
情况一、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为净荷数据块的接收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接收次序的对应关系。
在此情况下,在接收到校验数据块之后,先确定该校验数据块在当前校验数据发送周期中的目标接收次序。然后,在本地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接收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接收次序的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接收次序对应的净荷数据块的接收次序。再然后,在记录的当前净荷数据发送周期中接收到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接收次序的标识中,确定与目标接收次序对应的净荷数据块的接收次序的标识相同的标识数目,作为该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
如果确定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为1,则在记录的当前净荷数据发送周期接收到的校验成功数据块的接收次序的标识中,查询目标接收次序对应的净荷数据块的接收次序的目标标识。然后,在目标标识对应的净荷数据存储位置中获取缓存的净荷数据,并对获取的净荷数据和该校验数据块中携带的校验数据进行异或,得到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正确净荷数据。
情况二、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为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
在此情况下,在接收到校验数据块之后,先获取该校验数据块中携带的目标校验数据标识。然后,在本地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校验数据标识对应的净荷数据标识。再然后,在记录的当前净荷数据发送周期中接收到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中,确定与目标校验数据标识对应的净荷数据标识相同的标识数目,作为该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
如果确定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为1,则在记录的当前净荷数据发送周期接收到的校验成功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中,查询目标校验数据标识对应的目标净荷数据标识。然后,在目标净荷数据标识对应的净荷数据存储位置中获取缓存的净荷数据,并对获取的净荷数据和该校验数据块中携带的校验数据进行异或,得到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正确净荷数据。
在本申请中,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是预先约定并存储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也即是,发送端和接收端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是相同的。这样,发送端在生成校验数据块时,不再随机选择净荷数据块进行生成,而是根据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选择对应的净荷数据块生成校验数据块。因此,发送端也就无需再向接收端发送该对应关系,可以节省链路的有效带宽。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610,用于获取第一净荷数据;具体的,可以实现步骤201中获取净荷数据块的处理。
生成模块6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以及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对应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具体的,可以实现步骤202中生成校验数据块的处理。
发送模块630,用于向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和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具体的,可以实现步骤203中的发送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校验数据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成模块620,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在当前净荷数据发送周期中的第一发送次序;
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发送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发送次序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发送次序对应的校验数据块的发送次序为第二发送次序;
根据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生成当前校验数据发送周期中发送次序为所述第二发送次序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其中,每个净荷数据发送周期对应一个校验数据发送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630,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在所述当前净荷数据发送周期中的发送次序,发送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
根据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在所述当前校验数据发送周期中的所述第一发送次序,发送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中携带第一净荷数据标识,所述生成模块620,用于:
根据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净荷数据标识对应的校验数据标识为第二校验数据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生成所述第二校验数据标识对应的校验数据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装置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通信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装置与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
校验模块710,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净荷数据块,对所述净荷数据块进行校验,得到所述净荷数据块的校验结果;具体的,可以实现步骤204中的接收功能和校验功能。
接收模块720,用于接收第一校验数据块;具体的,可以实现步骤206中的接收功能。
恢复模块730,用于如果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净荷数据块中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满足数据恢复条件,则对所述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其中,所述数目是根据每个净荷数据块的校验结果以及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与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出的。具体的,可以实现步骤206中的数据恢复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恢复模块730,还用于:
在所述净荷数据块的校验结果为校验失败的情况下,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净荷数据块为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恢复模块730,还用于:
将记录的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加1;
所述恢复模块,用于:
如果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为1,则对所述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恢复模块730,还用于:
将记录的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减1;
在所述校验失败数据块还对应有第二校验数据块的情况下,将记录的所述第二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减1;
如果所述第二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减1后为1,则对所述第二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恢复模块730,用于:
确定所述净荷数据块在当前净荷数据发送周期中的第一接收次序;
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接收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接收次序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接收次序对应的校验数据块的第二接收次序,将所述净荷数据块作为在当前校验数据接收周期中接收次序为所述第二接收次序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恢复模块730,用于:
确定所述净荷数据块中携带的第一净荷数据标识;
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净荷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校验数据标识,将所述净荷数据块作为所述第一净荷数据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恢复模块730,还用于:
在所述净荷数据块校验成功的情况下,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将所述净荷数据块作为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
根据所述净荷数据块,更新记录的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的净荷异或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恢复模块730,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和记录的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的净荷异或结果,对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恢复模块730,还用于:
根据本地预设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净荷数据块中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恢复模块,用于:
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
计算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的净荷异或结果;
根据所述净荷异或结果,对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装置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通信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装置与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参见图8,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通信设备800可以为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发送端或者接收端。通信设备800可以包括处理器810,与所述处理器810耦合连接的存储器820,收发器830。处理器81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逻辑器件(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处理器810可以是指一个处理器,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存储器8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存储器820可以是指一个存储器,也可以包括多个存储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存储器820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处理器810执行存储器820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后,可以按照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的指示,执行如图2所示的数据传输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设备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光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设备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如软盘、硬盘和磁带等),也可以是光介质(如数字视盘(Digital Video Disk,DVD)等),或者半导体介质(如固态硬盘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净荷数据块;
根据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以及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对应的第一校验数据块;
向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和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一校验数据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以及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对应的第一校验数据块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在当前净荷数据发送周期中的第一发送次序;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以及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对应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包括:
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发送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发送次序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发送次序对应的校验数据块的发送次序为第二发送次序;
根据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生成当前校验数据发送周期中发送次序为所述第二发送次序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其中,每个净荷数据发送周期对应一个校验数据发送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据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以及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对应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净荷数据标识对应的校验数据标识为第二校验数据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生成所述第二校验数据标识对应的校验数据块。
5.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净荷数据块,对所述净荷数据块进行校验,得到所述净荷数据块的校验结果;
接收第一校验数据块;
如果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净荷数据块中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为1,则对所述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其中,所述数目是根据每个净荷数据块的校验结果以及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与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出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预先存储有所述净荷数据块与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校验数据块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净荷数据块的校验结果为校验失败的情况下,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净荷数据块为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净荷数据块为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记录的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加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记录的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减1;
在所述校验失败数据块还对应有第二校验数据块的情况下,将记录的所述第二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减1;
如果所述第二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减1后为1,则对所述第二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净荷数据块为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包括:
确定所述净荷数据块在当前净荷数据发送周期中的第一接收次序;
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接收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接收次序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接收次序对应的校验数据块的第二接收次序,将所述净荷数据块作为在当前校验数据接收周期中接收次序为所述第二接收次序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
11.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净荷数据块为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包括:
确定所述净荷数据块中携带的第一净荷数据标识;
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净荷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校验数据标识,将所述净荷数据块作为所述第一净荷数据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净荷数据块校验成功的情况下,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将所述净荷数据块作为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
根据所述净荷数据块,更新记录的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的净荷异或结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和记录的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的净荷异或结果,对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校验数据块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本地预设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净荷数据块中的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包括:
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
计算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成功数据块的净荷异或结果;
根据所述净荷异或结果,对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
16.根据权利要求5-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净荷数据块,对所述净荷数据块进行校验,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净荷数据块,根据所述净荷数据块中携带的校验数据,对所述净荷数据块中携带的净荷数据进行校验。
17.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所述发送端和所述接收端均预先存储有相同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其中,
所述发送端,用于获取第一净荷数据块,根据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以及所述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对应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和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
所述接收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对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进行校验,得到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的校验结果,如果接收的校验数据块对应的净荷数据块中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为1,则根据接收的校验数据块对所述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在当前净荷数据发送周期中的第一发送次序;
根据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发送次序和校验数据块的发送次序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发送次序对应的校验数据块的发送次序为第二发送次序;
根据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生成当前校验数据发送周期中发送次序为所述第二发送次序的第一校验数据块,其中,每个净荷数据发送周期对应一个校验数据发送周期。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用于:
根据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标识和校验数据块的校验数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净荷数据标识对应的校验数据标识为第二校验数据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生成所述第二校验数据标识对应的校验数据块。
20.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净荷数据块;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的净荷数据、以及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和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对应的第一校验数据块;
发送模块,用于向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一净荷数据块和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
21.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校验模块,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净荷数据块,对所述净荷数据块进行校验,得到所述净荷数据块的校验结果;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校验数据块;
恢复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第一校验数据块对应的净荷数据块中校验失败数据块的数目满足数据恢复条件,则对所述校验失败数据块进行数据恢复,其中,所述数目是根据每个净荷数据块的校验结果以及本地预先存储的净荷数据块与校验数据块的对应关系确定出的。
22.一种发送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数据传输的方法。
23.一种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16任一所述的数据传输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或权利要求5至16任一所述的数据传输的方法。
CN202111544176.XA 2021-12-16 2021-12-16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Pending CN1162667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4176.XA CN116266777A (zh) 2021-12-16 2021-12-16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PCT/CN2022/137337 WO2023109616A1 (zh) 2021-12-16 2022-12-07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4176.XA CN116266777A (zh) 2021-12-16 2021-12-16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6777A true CN116266777A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43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44176.XA Pending CN116266777A (zh) 2021-12-16 2021-12-16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66777A (zh)
WO (1) WO202310961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8558B2 (en) * 1998-02-23 2004-08-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mental redundancy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254185B1 (ko) * 2006-08-03 2013-04-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엑스트라 ecc가 적용된 정보 저장 매체에 데이터를기록하거나 상기 매체로부터 데이터를 재생하는 장치 및방법
US8271687B2 (en) * 2007-06-19 2012-09-18 Cisco Technology, Inc. Streaming network coding
CN101662335B (zh) * 2009-09-15 2013-06-2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前向纠错编码方法、前向纠错译码方法及其装置
KR20120137198A (ko) * 2011-06-11 2012-12-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WO2020047707A1 (zh) * 2018-09-03 2020-03-12 深圳花儿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存储系统的数据编码、解码及修复方法
CN113114410A (zh) * 2020-01-10 2021-07-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配置方法及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09616A1 (zh) 2023-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88576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0212923B (zh) 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的分布式纠删码存储系统数据修复方法
CN101802797B (zh) 生成和传达源标识信息以实现可靠的通信
CN110070445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交易处理方法及装置
US746364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ecking validity of data transmission
CN1276930A (zh) 选择串接码内循环冗余校验生成器的系统和方法
CN112835738B (zh) 一种条带数据存储结构的构建方法
CN11024773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933642B (zh) 一种基于码块分组的下行重传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3259797A (zh) 数据文件传输方法及平台
JP2023508449A (ja) 復号化方法、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及び記録媒体
CN115348278A (zh) 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方法
US20170077952A1 (en) Sensor interface that provides a long package crc to improve functional safety
CN116266777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12532252B (zh)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751639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error detection for unordered data delivery
CN111464258B (zh) 一种数据校验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介质
JP6992309B2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14513285B (zh) 传输数据检测与校正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28697B (zh) 一种基于二进制的节点修复方法及系统
KR101495749B1 (ko) 원격 검침 시스템에서 노드 업그레이드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3676314B (zh) 量子密钥管理方法、比对方法、输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679300A (zh) 一种数据校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87716B (zh) 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WO2020200304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