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3357A - 加热测温电路以及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测温电路以及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63357A
CN116263357A CN202111523299.5A CN202111523299A CN116263357A CN 116263357 A CN116263357 A CN 116263357A CN 202111523299 A CN202111523299 A CN 202111523299A CN 116263357 A CN116263357 A CN 116263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differential
electric signal
metal object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232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志海
王云峰
江德勇
郑量
刘志才
许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2329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633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63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33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36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e.g. magnets, coi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加热测温电路以及烹饪装置。该加热测温电路包括:激励线圈,用于在通电时产生交变磁场,使金属物体产生电涡流;第一差分线圈组,用于感应电涡流产生第一电信号;第二差分线圈组,用于感应电涡流产生第二电信号;其中,第二差分线圈组和第一差分线圈组不同;采样线圈,用于采样激励线圈的第三电信号;控制电路,连接第一差分线圈组、第二差分线圈组和采样线圈,用于根据第一电信号、第二电信号和第三电信号确定金属物体的温度。通过上述方式,提升对金属物体进行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加热测温电路以及烹饪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温度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加热测温电路以及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在对金属物体进行加热时,需要对金属物体的温度进行检测和控制,以烹饪装置为例,为了实现对烹饪装置的良好控制,使烹饪装置对金属物体进行加热,需要测量金属物体的温度。例如,采用设定的加热曲线对金属物体进行加热,需要检测金属物体的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加热曲线,再比如,当金属物体温度异常时,可以使烹饪装置暂停加热。
现有的一种方式是通过热敏电阻来检测金属物体的温度,但是由于热敏电阻的位置设置问题,导致温度检测不准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加热测温电路以及烹饪装置,能够提升对金属物体进行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加热测温电路,该加热测温电路包括:激励线圈,用于在通电时产生交变磁场,使金属物体产生电涡流;第一差分线圈组,用于感应电涡流产生第一电信号;第二差分线圈组,用于感应电涡流产生第二电信号;其中,第二差分线圈组和第一差分线圈组不同;采样线圈,用于采样激励线圈的第三电信号;控制电路,连接第一差分线圈组、第二差分线圈组和采样线圈,用于根据第一电信号、第二电信号和第三电信号确定金属物体的温度。
其中,第一差分线圈组包括:第一线圈,对应激励线圈设置;第二线圈,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同名端相连,第二线圈套设于激励线圈的连接线上;第二差分线圈组包括:第三线圈,对应激励线圈设置;其中,第三线圈和第一线圈的电性参数不同;第四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的同名端相连,第四线圈套设于激励线圈的连接线上。
其中,激励线圈设置为线圈盘,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对应线圈盘的中心设置。
其中,第一线圈和激励线圈同轴设置,且第三线圈与激励线圈同轴。
其中,第一线圈对应的线圈平面和第二线圈对应的线圈平面位于同一平面,且同一平面与激励线圈对应的线圈平面平行。
其中,第二线圈和第四线圈远离金属物体的放置区域设置。
其中,采样线圈套设于激励线圈的连接线上。
其中,控制电路用于:确定第一电信号和第三电信号的第一相位差;根据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差异,对第一相位差进行修正,得到第二相位差;根据第二相位差确定金属物体的温度。
其中,控制电路用于:确定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比值作为补偿值;确定第一相位差和补偿值的和,作为第二相位差。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包括上述的加热测温电路。
本申请提供的加热测温电路包括:激励线圈,用于在通电时产生交变磁场,使金属物体产生电涡流;第一差分线圈组,用于感应电涡流产生第一电信号;第二差分线圈组,用于感应电涡流产生第二电信号;其中,第二差分线圈组和第一差分线圈组不同;采样线圈,用于采样激励线圈的第三电信号;控制电路,连接第一差分线圈组、第二差分线圈组和采样线圈,用于根据第一电信号、第二电信号和第三电信号确定金属物体的温度。通过上述方式,利用第一差分线圈组、第二差分线圈组、采样线圈分别采集相应电信号,进而根据第一电信号、第二电信号和第三电信号确定金属物体的温度,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利用一组差分线圈和采样线圈进行温度确定的方式,本实施例利用两组差分线圈和采样线圈进行温度确定,能够解决移动金属物体造成的温度偏差大的问题,进而提升对金属物体进行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加热测温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激励线圈、第一线圈、第三线圈、金属物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激励线圈、第一线圈、第三线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激励线圈、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采样线圈和金属物体的等效电路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加热测温电路无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时,相位差的曲线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加热测温电路中补偿值的曲线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加热测温电路有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时,相位差的曲线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烹饪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烹饪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烹饪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发明人长期研究发现,相关的非接触式测温,存在移动金属物体会带来温度偏差大等问题,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以下方案解决金属物体移动测量温偏大的问题。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加热测温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加热测温电路包括激励线圈L1、第一差分线圈组11、第二差分线圈组12、采样线圈L5和控制电路13。
其中,激励线圈L1用于在通电时产生交变磁场,使金属物体产生电涡流。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物体可以是金属锅具,金属锅具与交变磁场耦合,产生电涡流,进而产生热量。
其中,第一差分线圈组11用于感应电涡流产生第一电信号。
其中,第一差分线圈组11中的部分线圈可以设置于激励线圈L1的在通电时产生交变磁场的电磁耦合范围内。
其中,第二差分线圈组12用于感应电涡流产生第二电信号;其中,第二差分线圈组12和第一差分线圈组11不同。
其中,第二差分线圈组12中的部分线圈可以设置于激励线圈L1的在通电时产生交变磁场的电磁耦合范围内。
其中,采样线圈L5用于采样激励线圈L1的第三电信号。
其中,控制电路13连接第一差分线圈组11、第二差分线圈组12和采样线圈L5,用于根据第一电信号、第二电信号和第三电信号确定金属物体的温度。
具体地,可以利用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之间的比值作为修正值,对原本的计算方式进行补偿,从而确定出金属物体的温度。
其中,激励线圈L1用于对金属物体进行谐振加热。第一差分线圈组11中的部分线圈可以与激励线圈L1和金属物体分别互感。第一差分线圈组11中的其余线圈可以与激励线圈L1互感。第二差分线圈组12中的部分线圈可以与激励线圈L1和金属物体分别互感。第二差分线圈组12中的其余线圈可以与激励线圈L1互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线圈与线圈之间电磁感应现象的强弱程度不仅与它们之间的互感系数有关,还与它们各自的自感系数有关,并且取决于两线圈之间磁链耦合的松紧程度。如,把表征两线圈之间磁链耦合的松紧程度用耦合系数"k"来表示,通常一个线圈产生的磁通不能全部穿过另一个线圈,所以一般情况下耦合系数k<1,若漏磁通很小且可忽略不计时,k=1。另外,两线圈间的互感系数M是线圈的固有参数,它取决于两线圈的匝数、几何尺寸、相对位置及磁介质。M的值反映了一个线圈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磁通的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差分线圈组11、第二差分线圈组12、采样线圈L5分别采集相应电信号,进而根据第一电信号、第二电信号和第三电信号确定金属物体的温度,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利用一组差分线圈和采样线圈L5进行温度确定的方式,本实施例利用两组差分线圈和采样线圈L5进行温度确定,能够解决金属物体移动造成的温度偏差大的问题,进而提升对金属物体进行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进一步,继续参阅图1进行说明:
第一差分线圈组11包括:第一线圈L2和第二线圈L3。第二差分线圈组12包括:第三线圈L4和第四线圈L6。
其中,第一线圈L2对应激励线圈L1设置;如,设置于激励线圈L1的电磁耦合范围内。第二线圈L3套设于激励线圈L1的连接线上。可以理解,线圈除了呈圈状的区域,还包括连接线,圈状区域用于在通电时产生交变磁场,连接线则负责连接电源,以接入电信号。
其中,第一线圈L2的第一端和第二线圈L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线圈L2的第二端和第二线圈L3的第二端均与控制电路13连接。其中,第一线圈L2的第一端和第二线圈L3的第一端为同名端,即第一线圈L2和第二线圈L3的同名端相连,第二线圈L3套设于激励线圈L1的连接线上。
可以理解,载流线圈之间通过彼此的磁场相互联系的物理现象称为磁耦合。根据两个线圈的绕向、磁感电流的参考方向和两线圈的相对位置,按右螺旋法则确定施感电流产生的磁通方向和彼此交链的情况。若第一线圈L2和第二线圈L3方向一致,则两线圈绕线的起始端互为同名端,两线圈绕线的终止端也互为同名端。
因第一线圈L2和第二线圈L3的同名端相连,则第二线圈L3与激励线圈L1之间的互感能够消除第一线圈L2与激励线圈L1之间的互感,使控制电路13接收到的第一电信号只是第一线圈L2与金属物体反射的电涡流的互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圈L2和第二线圈L3的电性参数相同。如,第一线圈L2中的每一匝线圈比第二线圈L3中的每一匝线圈粗,但是第二线圈L3的线圈匝数比第一线圈L2的线圈匝数多。
可以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在电性参数相同的条件下,使得第一线圈L2和第二线圈L3与激励线圈L1分别形成的互感在数值上是相同的。因第一线圈L2和第二线圈L3的同名端相连,则可相互抵消。
其中,第三线圈L4对应激励线圈L1设置;如,设置于激励线圈L1的电磁耦合范围内。第四线圈L6套设于激励线圈L1的连接线上。
其中,第三线圈L4的第一端和第四线圈L6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线圈L4的第二端和第四线圈L6的第二端均与控制电路13连接。其中,第三线圈L4的第一端和第四线圈L6的第一端为同名端,即第三线圈L4和第四线圈L6的同名端相连,第四线圈L6套设于激励线圈L1的连接线上。
因第三线圈L4和第四线圈L6的同名端相连,则第四线圈L6与激励线圈L1之间的互感能够消除第三线圈L4与激励线圈L1之间的互感,使控制电路13接收到的第二电信号只是第三线圈L4与金属物体反射的电涡流的互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线圈L4和第四线圈L6的电性参数相同。如,第三线圈L4中的每一匝线圈比第四线圈L6中的每一匝线圈粗,但是第三线圈L4的线圈匝数比第四线圈L6的线圈匝数多。
可以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在电性参数相同的条件下,使得第三线圈L4和第四线圈L6与激励线圈L1分别形成的互感在数值上是相同的。因第三线圈L4和第四线圈L6的同名端相连,则可相互抵消。
其中,第三线圈L4和第一线圈L2的电性参数不同。如,第三线圈L4和第一线圈L2的线圈的圈数或匝数不同,线圈的线径不同或线圈的材料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励线圈L1的连接线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第一连接线为输入端,第二连接线为输出端。第二线圈L3可以套设于激励线圈L1的第一连接线上,第四线圈L6可以套设于激励线圈L1的第二连接线上。
控制电路13通过连接第一线圈L2和第二线圈L3采集到第一电信号,以及控制电路13通过连接第三线圈L4和第四线圈L6采集到第二电信号,控制电路13通过连接采样线圈L5采集到第二电信号。则控制电路13根据第一电信号、第二电信号和第三电信号确定金属物体的温度。
在金属物体移动后,与激励线圈L1之间的电磁耦合发生改变,进而与第一线圈L2和第三线圈L4的互感发生改变,而采样线圈L5采集到第二电信号未发生改变,则第二电信号和第一电信号之间的电位差发生改变,则利用第二电信号和第三电信号进行补偿,得到金属物体移动的实际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两组差分线圈和采样线圈L5进行温度确定,能够解决移动金属物体造成的温度偏差大的问题,进而提升对金属物体进行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激励线圈L1设置为线圈盘,第一线圈L2和第三线圈L4对应线圈盘的中心设置。其中,第一线圈L2和激励线圈L1同轴设置,且第三线圈L4与激励线圈L1同轴设置。其中,第一线圈L2可以设置于第三线圈L4上方,也可以设置于第三线圈L4下方。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线圈L2和第三线圈L4可以同轴设置于激励线圈L1的一侧,如,设置于激励线圈L1靠近金属物体一侧,或设置于激励线圈L1远离金属物体一侧。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线圈L2和第三线圈L4可以分别同轴设置于激励线圈L1的两侧,如,第一线圈L2设置于激励线圈L1靠近金属物体一侧,第三线圈L4设置于激励线圈L1远离金属物体一侧;或者,第三线圈L4设置于激励线圈L1靠近金属物体一侧,第一线圈L2设置于激励线圈L1远离金属物体一侧。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线圈L2和第三线圈L4呈立体螺旋状,第一线圈L2套设于第三线圈L4,且和激励线圈L1同轴设置。或第三线圈L4套设于第一线圈L2,且和激励线圈L1同轴设置。
通过将第一线圈L2和第三线圈L4对应线圈盘的中心设置,能够在进行温度测量时,第一线圈L2和第三线圈L4能够与金属物体进行电磁耦合,得到相对较大互感,进而能够提升测量出的温度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激励线圈L1设置为线圈盘,第一线圈L2和第三线圈L4对应线圈盘的中心设置。其中,第一线圈L2对应的线圈平面和第三线圈L4对应的线圈平面位于同一平面,且同一平面与激励线圈L1对应的线圈平面平行。如,第一线圈L2和第三线圈L4设置于激励线圈L1靠近金属物体一侧,或第一线圈L2和第三线圈L4设置于激励线圈L1远离金属物体一侧。第一线圈L2对应的线圈平面和第三线圈L4对应的线圈平面与激励线圈L1对应的线圈平面平行。
如,第一线圈L2和第三线圈L4在激励线圈L1的电磁耦合范围内沿激励线圈L1的中心点对称设置。激励线圈L1呈平面螺旋状,其中心点为O,其电磁耦合范围为A,第一线圈L2的中心点到O的距离等于第三线圈L4的中心点到O的距离。第一线圈L2的中心点B到O的距离BO等于第三线圈L4的中心点C到O的距离CO。其中,∠BOC可以是180度,也可以是任意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线圈L3和第四线圈L6远离金属物体的放置区域设置,使第二线圈L3和第四线圈L6与金属物体不互感。
因第二线圈L3和第四线圈L6与金属物体不互感,则第二线圈L3和第四线圈L6只与激励线圈L1之间互感,则第四线圈L6与激励线圈L1之间的互感能够消除第三线圈L4与激励线圈L1之间的互感。
第三线圈L4和第四线圈L6的同名端相连,则第四线圈L6与激励线圈L1之间的互感能够消除第三线圈L4与激励线圈L1之间的互感,第二线圈L3与激励线圈L1之间的互感能够消除第一线圈L2与激励线圈L1之间的互感,使控制电路13接收到的第二电信号只是第三线圈L4与金属物体反射的电涡流的互感,以及控制电路13接收到的第一电信号只是第一线圈L2与金属物体反射的电涡流的互感。
其中,采样线圈L5套设于激励线圈L1的连接线上。
其中,控制电路13用于:确定第一电信号和第三电信号的第一相位差;根据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差异,对第一相位差进行修正,得到第二相位差;根据第二相位差确定金属物体的温度。
其中,控制电路13用于:确定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比值作为补偿值;确定第一相位差和补偿值的和,作为第二相位差。
其中,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控制电路13确定金属物体的温度的过程:
T=K*(△φ+ε)+C。
其中,T表示测量的金属物体的温度,△φ表示第一相位差,ε表示补偿值,K和C表示常数,其中,K和C为事先根据相位和温度的关系拟合得到的。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差分线圈组11和第二差分线圈组12采集的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比值作为补偿值,进行温度补偿,以确定金属物体的温度。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利用一组差分线圈和采样线圈L5进行温度确定的方式,本实施例利用两组差分线圈和采样线圈L5进行温度确定,能够解决移动金属物体造成的温度偏差大的问题,进而提升对金属物体进行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在一应用场景中,采样线圈L5与金属物体不互感,可远离金属物体的放置区域设置。采样线圈L5的电性参数可以与第一线圈L2的电性参数相同,也可以不同。
参阅图4,当激励线圈L1进行谐振加热时,谐振电流i1流经激励线圈L1所在的谐振回路。采样线圈L5绕在导磁体上,激励线圈L1的谐振回路穿过导磁体,使其感应激励线圈L1上流过的谐振电流i1,并生成相应的谐振采集电压u5。第一线圈L2和第三线圈L4输出的测量电压标示为u23。第三线圈L4和第四线圈L6输出的测量电压标示为u46。
具体地,当金属物体放置在激励线圈L1上时,激励线圈L1与金属物体30的感应电感Lr互感,得到互感M1r,从而产生相应的感应电流ir,其中,感应电流ir流经感应电感Lr和等效热阻Rz。
第一线圈L2与激励线圈L1和金属物体分别互感,第二线圈L3与激励线圈L1互感。因此,金属物体的感应电感Lr与第一线圈L2产生互感Mr2,而不与第二线圈L3产生互感;激励线圈L1与第一线圈L2产生互感M12,而与第二线圈L3产生互感M13。
第三线圈L4与激励线圈L1和金属物体分别互感,第四线圈L6与激励线圈L1互感。因此,金属物体的感应电感Lr与第三线圈L4产生互感Mr4,而不与第四线圈L6产生互感;激励线圈L1与第三线圈L4产生互感M14,而与第四线圈L6产生互感M16。
谐振电流i1可以由采样线圈L5测得,具体地,Uin为i1的映射电压,因此,通过采样线圈L5所输出的谐振采集电压u5即可得到谐振电流i1;u23为第一线圈L2和第二线圈L3输出的测量电压。则在激励线圈L1、第一线圈L2、第二线圈L3、采样线圈L5和电感Lr的电感值确定以及其相互位置确定后,则Mr2也可以确定。因此,可计算得到金属物体的电参数LR,其中,电参数LR可以是磁导率或电导率或等效热阻Rz。在一些实施例中,采样线圈L5可以为激励线圈L1的电流互感器,以互感的形式采样流过激励线圈L1上流过的谐振电流。
由于Lr是金属物体30的感应电感,感应电感Lr的温度系数较小;而等效热阻Rz具有较大的温度系数,大多数不锈钢或者铁材质温度系数在0.001~0.007之间(20℃),因此当测量出u46、u23、u5和i1即可推导出金属物体的热阻Rz,然后,再根据预先设立的热阻-温度函数T=f(Rz)即获取金属物体的温度。
在一应用场景中,金属物体为金属锅具,激励线圈L1可以是线圈盘,采样线圈L5采样激励线圈L1的电流;第一线圈L2、第三线圈L4分别采样金属锅具的电信号和激励线圈L1的电信号,第二线圈L3、第四线圈L6套设在激励线圈L1上,采样激励线圈L1的电信号,第一线圈L2和第二线圈L3同名端相连组成一对差分线圈,得到第一差分线圈组11;第三线圈L4和第四线圈L6同名端相连组成另一对差分线圈,得到第二差分线圈组12。
第一差分线圈组11和第二差分线圈组12能够消除激励线圈L1对其电信号而只保留金属锅具对其电信号(相位和幅值),对采样线圈L5采样得到的电信号和第一差分线圈组11的电信号求相位差,即△φ=ΦL5-ΦL2_L3,ΦL2_L3表示第一差分线圈组11的相位,即第一电信号的相位,ΦL5表示采样线圈L5的相位,即第三电信号的相位。即可间接的得到金属锅具的电参数(磁导率和电导率),而金属锅具的电参数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故可建立金属锅具温度与△φ的函数。但金属锅具处于激励线圈L1不同位置,虽然锅具本身电参数保持不变,但是通过采样线圈L5、第一差分线圈组11测量的△φ会发生变化,故引入第二差分线圈组12的电信号进行补偿,具体地,ε=A(L2_L3)/A(L4_L6),其中,A(L2_L3)表示第一差分线圈组11的幅值,即第一电信号的幅值,A(L4_L6)表示第二差分线圈组12的幅值,即第二电信号的幅值。ε表示补偿值。利用ε对△φ进行补偿。
金属物体30对第一线圈L2有互感Mr2,对第二线圈L3没有互感;激励线圈L1对第二线圈L3有互感M13,同时也对第一线圈L2有互感M12,令M13=-M12,故对第一线圈L2和第二线圈L3的互感只有Mr2,将Mr2转化电信号得到第一电信号u23,同时采样线圈L5也测得激励线圈L1的第三电信号u5,对u23和u5两组信号求相位差△φ=ΦL5-ΦL2_L3;求第一线圈L2和第二线圈L3的幅值得到A(L2_L3),同样求第三线圈L4和第四线圈L6的幅值得到A(L4_L6),引入ε=A(L2_L3)/A(L4_L6)。
金属锅具相对激励线圈L1位置固定的情况下,幅值A(L2_L3)和A(L4_L6)固定,即系数ε固定,则金属锅具的温度可表示为T=K*△φ+C(K和C为事先根据相位和温度的关系拟合得到的常量),而当金属物体30位置相对激励线圈L1发生变化时候△φ则发生变化,A(L2_L3)和A(L4_L6)因第一线圈L2和第三线圈L4不同,也发生非对称变化,即系数ε也随之发生变化,即可理解为△φ随着金属锅具位置发生了变化,即可得到公式T=K*(△φ+ε)+C。
结合图5、图6和图7进行对比说明:
图5是未进行补偿时,△φ的曲线,如图5所示,统一温度差(90℃到30℃)下,金属锅具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φ曲线。且随着距离中的位置越远,△φ越小。
参阅图6,金属锅具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ε曲线,且随着距离中的位置越远,ε越大。
因此,利用ε对△φ进行补偿,在统一温度差下,金属锅具在不同位置具有相同的△φ曲线,如图7所示。
至此,解决了移动金属物体造成的温度偏差大的问题,进而提升对金属物体进行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烹饪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烹饪装置100包括加热测温电路10。
加热测温电路10可以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加热测温电路10,具体参阅上述任一实施例,这里不做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参阅图9,烹饪装置100包括面板20和热测温电路10。
其中,面板20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中的第一侧面为加热面,用于放置金属物体30,加热测温电路10设置于第二侧面。可选地,面板20采用非金属耐热材料制作。
其中,加热测温电路10中的激励线圈L1在通电时产生交变磁场,金属物体在该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涡流,以实现激励线圈L1对金属物体30(锅具)的加热。
在测量金属物体30的温度时,对激励线圈L1提供激励信号,以使激励线圈L1产生交变磁场,金属物体30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涡流,电涡流进一步通过电磁感应使第一差分线圈组11感应电涡流产生第一电信号;以及第二差分线圈组12感应电涡流产生第二电信号;采样线圈L5采样激励线圈L1的第三电信号;控制电路13根据第一电信号、第二电信号和第三电信号确定金属物体的温度。
参阅图10,该烹饪装置100包括激励线圈L1、第一线圈L2、第二线圈L3、第三线圈L4、第四线圈L6、采样线圈L5、控制电路13和逆变电路。其中,控制电路13包括处理器131和信号处理电路132。
其中,信号处理电路132连接第一线圈L2、第二线圈L3、第三线圈L4、第四线圈L6和采样线圈L5和处理器131,用于接收第一线圈L2和第二线圈L3感应电涡流产生第一电信号;以及接收第三线圈L4和第四线圈L6感应电涡流产生第二电信号;以及接收采样线圈L5采样激励线圈L1的第三电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第一电信号、第二电信号和第三电信号发送至处理器131。其中,信号处理电路132中包含运放、滤波等电路,将第一电信号、第二电信号和第三电信号处理完后输入处理器131,以使处理器131完成温度计算,同时处理器131也控制逆变电路工作。
处理器131和逆变电路连接,进而控制逆变电路将接入的电压通过LC谐振逆变为交流谐振信号,进而提供给激励线圈L1。
直流电源DC提供直流测温电压。
综上,本申请的加热测温电路包括:激励线圈L1,用于在通电时产生交变磁场,使金属物体产生电涡流;第一差分线圈组11,用于感应电涡流产生第一电信号;第二差分线圈组12,用于感应电涡流产生第二电信号;其中,第二差分线圈组12和第一差分线圈组11不同;采样线圈L5,用于采样激励线圈的第三电信号;控制电路13,连接第一差分线圈组、第二差分线圈组12和采样线圈L5,用于根据第一电信号、第二电信号和第三电信号确定金属物体的温度。通过上述方式,利用第一差分线圈组、第二差分线圈组12、采样线圈L5分别采集相应电信号,进而根据第一电信号、第二电信号和第三电信号确定金属物体的温度,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利用一组差分线圈和采样线圈L5进行温度确定的方式,本实施例利用两组差分线圈和采样线圈L5进行温度确定,能够解决移动金属物体造成的温度偏差大的问题,进而提升对金属物体进行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以及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根据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加热测温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测温电路包括:
激励线圈,用于在通电时产生交变磁场,使金属物体产生电涡流;
第一差分线圈组,用于感应所述电涡流产生第一电信号;
第二差分线圈组,用于感应所述电涡流产生第二电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差分线圈组和所述第一差分线圈组不同;
采样线圈,用于采样所述激励线圈的第三电信号;
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差分线圈组、所述第二差分线圈组和所述采样线圈,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信号、所述第二电信号和所述第三电信号确定所述金属物体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测温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差分线圈组包括:
第一线圈,对应所述激励线圈设置;
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所述第二线圈套设于所述激励线圈的连接线上;
所述第二差分线圈组包括:
第三线圈,对应所述激励线圈设置;其中,所述第三线圈和所述第一线圈的电性参数不同;
第四线圈,所述第三线圈和所述第四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所述第四线圈套设于所述激励线圈的连接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测温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励线圈设置为线圈盘,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对应所述线圈盘的中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测温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激励线圈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三线圈与所述激励线圈同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测温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圈对应的线圈平面和所述第三线圈对应的线圈平面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同一平面与所述激励线圈对应的线圈平面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测温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四线圈远离所述金属物体的放置区域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测温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样线圈套设于所述激励线圈的连接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测温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三电信号的第一相位差;
根据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的差异,对所述第一相位差进行修正,得到第二相位差;
根据所述第二相位差确定所述金属物体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测温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的比值作为补偿值;
确定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补偿值的和,作为所述第二相位差。
10.一种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测温电路。
CN202111523299.5A 2021-12-13 2021-12-13 加热测温电路以及烹饪装置 Pending CN1162633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3299.5A CN116263357A (zh) 2021-12-13 2021-12-13 加热测温电路以及烹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3299.5A CN116263357A (zh) 2021-12-13 2021-12-13 加热测温电路以及烹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3357A true CN116263357A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23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23299.5A Pending CN116263357A (zh) 2021-12-13 2021-12-13 加热测温电路以及烹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6335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cero et al. Frequency-dependent resistance in Litz-wire planar windings for domestic induction heating appliances
KR102242819B1 (ko) 유도 전력 송신기
US4771238A (en) Device for measuring, without contact, the thickness of metallic materials at temperatures above the Curie temperature
US7132825B2 (en) Detection device
JP7550856B2 (ja) 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異物検出
CN108700476A (zh) 感应式温度感测
CN204498402U (zh) 感应发热辊装置
JP2571330B2 (ja) 金属ストリップ位置の誘電測定方法とその装置
JP2013508908A (ja) 磁気結合インダクタを含む装置において実行される誘導加熱方法
CN101802229B (zh) 高频淬火监视装置
EP2475964A1 (en) High temperature operation inductive position sensing device
EP2209352B1 (en) Induction cooking heater and method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CN106017720A (zh) 基于铁磁材料导磁能力变化检测的测温装置及其测温方法
Prochazka et al. Impulse current transformer with a nanocrystalline core
CN116263357A (zh) 加热测温电路以及烹饪装置
CN116263358A (zh) 加热测温电路以及烹饪装置
CN213120892U (zh) 测温电路的拓扑结构
CN105051572B (zh) 用于定位金属性和/或能磁化的物件的物件搜寻设备和方法
JP4810021B2 (ja) 位置検出装置
Brailsford et al. Iron losses at high magnetic flux densities in electrical sheet steels
Kaittan Comparison study between solid and litz wires of induction cooker
US20210176832A1 (en) Cooking apparatus
US20140002069A1 (en) Eddy current probe
CN217982208U (zh) 加热测温电路以及烹饪装置
CN218219943U (zh) 一种烹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