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2389A - 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62389A
CN116262389A CN202310437154.6A CN202310437154A CN116262389A CN 116262389 A CN116262389 A CN 116262389A CN 202310437154 A CN202310437154 A CN 202310437154A CN 116262389 A CN116262389 A CN 1162623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ink
tip
electrod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371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杨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Zhuoy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Zhuoy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Zhuoy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3715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623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62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23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3Printing on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not being in sheet or web form, e.g. spherical or cubic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41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5/0047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by ink-jet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油墨打印装置及油墨打印方法,包括:多个喷头,包括容纳油墨的内腔,以及与内腔连通的喷嘴,所述喷嘴朝向待打印的基板;载台,包括用于承载基板的承载面以及多个位于承载面背离基板一侧的尖端电极;其中,多个所述尖端电极阵列均布,所述尖端电极靠近承载面的一端为放电端,所述放电端与喷头的极性相反,每个所述喷头与对应的尖端电极之间形成有尖端电场,所述尖端电场作用于对应的所述喷嘴处的墨滴。在待打印基板远离喷涂的一侧设置阵列排布的尖端电极,结合分级分配的方法对墨滴进行处理,能够有效避免多阵列打印喷头之间的互扰,在基板上形成稳定的墨滴,提高打印精度,减少设备负担,适用于大尺寸基板的打印。

Description

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领域喷墨打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电流体喷墨打印技术是一种无接触的微量墨滴锥体材料施加技术,具有材料适用范围广、节约样品、非接触等优点,不仅应用于传统喷墨打印,还广泛适用于医药学和生物工程、D制造、集成电路板印刷等重要领域。常见的微滴产生技术是基于热驱动、压电驱动、静电驱动等。这些微滴产生技术也是“按需微滴”(drop-on-demand)技术的重要代表。
此外,近年来,一些“个性化”微滴产生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代表性的技术包括气动微滴产生技术。上述微液滴产生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贮存墨滴锥体的腔体内部施加驱动力,将墨滴锥体从喷口处“推”出去,由此产生的液滴尺寸都通常都明显大于喷嘴的内径,该技术不利于打印分辨率的提升。并且,当“流体”中含有固态颗粒的时候,喷嘴容易堵塞。
而电流体动力喷射打印和电场驱动喷射沉积微纳喷墨打印虽然具有很高的打印精度和分辨率,生产成本低,具有宏/微结构跨尺度制造的能力,但由于电流体动力喷射打印和电场驱动喷射沉积微纳喷墨打印都是打印喷嘴连接高压电源,所以它们都存在多喷头之间严重的电场串扰问题,难以做到多喷头紧密集成式的排布,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同样无法满足大尺寸OLED或QLED器件的高效率制造。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喷头的能够提高打印精度,避免喷嘴堵塞的喷墨打印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喷墨打印装置进行打印的喷墨打印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包括:
多个喷头,包括容纳油墨的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喷嘴,所述喷嘴朝向待打印的基板;
载台,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基板的承载面以及多个位于所述承载面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尖端电极;
其中,多个所述尖端电极阵列均布,所述尖端电极靠近所述承载面的一端为放电端,所述放电端与所述喷头的极性相反,每个所述喷头与对应的所述尖端电极之间形成有尖端电场,所述尖端电场作用于对应的所述喷嘴处的墨滴。
此外,可选的方案是,所述喷墨打印装置还包括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包括:
与所述喷嘴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
与所述尖端电极连接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相反。
此外,可选的方案是,所述载台还包括底板,多个所述尖端电极阵列分布于所述底板上;
所述尖端电极还包括形成于所述放电端与底板之间的屏蔽区。
此外,可选的方案是,所述底板上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锥形孔,所述锥形孔对应设置于相邻两尖端电极之间,所述锥形孔的小径端位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尖端电极的一侧。
此外,可选的方案是,所述锥形孔的小径端的孔径为50um-100um。
此外,可选的方案是,所述底板背离所述尖端电极的一侧包括气流控制组件。
此外,可选的方案是,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喷头供墨的胶态材料供给组件;
所述胶态材料供给组件通过胶态材料分配器与所述喷头的内腔连通;
其中,多个所述喷头连接于同一胶态材料分配器。
此外,可选的方案是,所述喷头的内腔为压电陶瓷腔。
此外,可选的方案是,打印状态下,喷嘴与基板待打印面之间的距离为5-30u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喷墨打印装置进行打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喷头将油墨挤出喷嘴表面,在重力作用下形成锥形皮升级墨滴;
喷头与对应的尖端电极之间形成的尖端电场作用于对应的所述喷嘴处的墨滴,形成锥形飞升级墨滴;
所述锥形飞升级墨滴的锥面克服表面张力断开滴落至基板表面,进行打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方法,在待打印基板远离喷涂的一侧设置阵列排布的尖端电极,使得喷头与对应的尖端电极之间尖端放电产生尖端电场,横向的电场力相互抵消,纵向的电场力作用于墨滴使墨滴滴落于待打印位置,能够有效避免多阵列打印喷头之间的互扰,在基板上形成稳定的墨滴,提高打印精度;同时结合分级分配的方法对墨滴进行处理,先通过压电陶瓷腔将墨滴挤出至喷嘴口处,形成皮升级墨滴,然后尖端电场力将皮升级进一步拉丝打印形成飞升级墨滴,得到更小更精密的墨滴,以提高打印精度,而且大大降低喷嘴堵塞的风险,且由于尖端电场直接作用于皮升级墨滴,因此不需要使用高压电场,可以改善多阵列打印喷头之间的互扰,减少设备负担,适用于大尺寸基板的打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喷墨打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喷墨打印装置的电极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喷墨打印装置实现纺丝直写工艺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喷墨打印装置实现点喷工艺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喷墨打印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电流体喷墨打印技术是一种无接触的微量墨滴锥体材料施加技术,具有材料适用范围广、节约样品、非接触等优点,不仅应用于传统喷墨打印,还广泛适用于医药学和生物工程、3D制造、集成电路板印刷等重要领域。常见的微滴产生技术是基于热驱动、压电驱动、静电驱动等,这些微滴产生技术也是“按需微滴”(drop-on-demand)技术的重要代表。上述微液滴产生技术都是在贮存墨滴锥体的腔体内部施加驱动,将墨滴锥体从喷口处“推”出去,由此产生的液滴尺寸都通常都明显大于喷嘴的内径,这样的微滴产生技术显然不利于打印分辨率的提升。减小喷嘴内径是缩小微滴直径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但是,缩小喷嘴内径此外,当“油墨”中含有固态颗粒的时候,喷嘴容易堵塞。
电流体动力喷射打印和电场驱动喷射沉积微纳喷墨打印虽然具有很高的打印精度和分辨率,生产成本低,具有宏/微结构跨尺度制造的能力,但由于电流体动力喷射打印和电场驱动喷射沉积微纳喷墨打印都是打印喷嘴连接高压电源,所以它们都存在多喷头之间严重的电场串扰问题,难以做到多喷头紧密集成式的排布,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同样无法满足大尺寸OLED或QLED器件的高效率制造。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喷墨打印装置,结合图1-5所示,所述喷墨打印装置包括多个竖直设置的喷头1和用于承载待打印基板100的载台。所述喷头1包括容纳油墨的内腔11,以及与内腔连通的喷嘴12,所述喷嘴12朝向待打印基板100。载台包括用于承载待打印基板的承载面以及多个位于承载面背离所述待打印基板100一侧的尖端电极2,所述尖端电极2与喷嘴12带有相反的极性,在二者之间施加电压时发生电晕放电,产生的尖端电场力作用于喷嘴12处的墨滴,当墨滴末端处的电场力超过表面张力时,墨滴末端的一小部分克服表面张力的作用断裂开,从而产生一个比喷嘴12内径小的液滴,滴落于待打印基板100对应尖端电极2尖端的位置(该位置为相对应的喷嘴12和尖端电极2之间所产生的电场的最强位置)。不仅提高打印分辨率,而且大大降低喷嘴堵塞的风险。
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尖端电极2呈圆锥状,所述尖端电极2的尖端位于尖端电极2靠近所述承载面的一端,为尖端电极2的放电端21。放电端21与喷嘴12处的极性相反,在二者之间施加高电压时发生尖端放电现象,产生的尖端电场力作用于喷嘴12处的墨滴,当墨滴末端处的电场力超过表面张力时,墨滴末端的一小部分克服表面张力的作用断裂开,从而产生一个比喷嘴12内径小的液滴,滴落于待打印基板100对应尖端电极2尖端的位置(该位置为相对应的喷嘴12和尖端电极2之间所产生的电场的最强位置)。尖端放电属于电晕放电的一种,其原理为在强电场作用下,物体表面曲率大的地方(如尖锐、细小物的顶端)等电位面密,电场强度剧增,致使它附近的空气被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由于尖端电极2呈圆锥状,且所述尖端电极2的放电端21位于尖端电极2靠近所述承载面的一端,当在尖端电极2和喷头1之间施加电压时,会发生尖端放电现象,由于电荷大量聚集于尖端,所以尖端所产生的电场力最强,作用于墨滴的力更大,使得墨滴最终滴落于基板对应尖端的位置。
电流体喷印技术中高电压施加于喷嘴和待打印基板之间,整个基板等电势,如果设置多喷头则会导致多个喷头间严重的电场串扰问题。而本实施例中,所述尖端电极2和喷头1分别位于待打印基板100的两侧,电场施加于尖端电极2和喷头1之间,喷头1与尖端电极2之间为点对点的对应关系,喷嘴12只有移动至与尖端电极2对应位置时才会发生尖端放电产生尖端电场,作用于墨滴。在某一打印位置,多个喷嘴12分别对应不同的尖端电极2,不同喷嘴12处的墨滴所受到的电场力能够分解为一个横向方向上的力和一个纵向方向上的力,在横向方向上的力能够相互抵消,受纵向电场力的牵引滴落至相应的打印点位,能够有效避免多个喷头1之间电场串扰所带来的问题,且多个喷头1能够小间距设置,可以形成大规模阵列喷头,可以对大尺寸基板及柔性表面进行打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头1与尖端电极2并非一一对应关系,多个喷头1同步移动,当多个喷头1处于任意打印位置时,仅与尖端电极2处于对位状态的喷头1能够进行打印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尖端电极2阵列均布,多个所述喷头1按照需打印图形的路径同步移动的过程中,与处于路径上的尖端电极2对位,发生尖端放电现象,产生尖端电场作用于喷嘴12处的墨滴,进行打印工作。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尖端电极2也可以直接按照需打印图形的形状排布,多个所述喷头1移动至对应位置与所述尖端电极2对位,发生尖端放电现象,产生尖端电场作用于喷嘴12处的墨滴,进行打印工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喷墨打印装置还包括供电单元4,所述供电单元4用于为所述喷头1和尖端电极2供电。具体地,所述供电单元4包括与所述喷嘴12连接的第一电极41,以及与所述尖端电极2连接的第二电极42,所述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的极性相反,从而导致喷嘴12和尖端电极2的放电端21的极性相反,使喷头1和尖端电极2之间发生尖端放电现象。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电极41为正极,第二电极42为负极,且为接地电极。通过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在喷嘴12和尖端电极2之间形成了尖端电场,产生的电流拉力将喷嘴12处的皮升级墨滴尖端向下牵引形成飞升级墨滴,利用喷嘴12和尖端电极2之间形成的尖端电场进行墨滴拉丝,当墨滴末端处的电场力超过表面张力时,墨滴末端的一小部分克服表面张力的作用断裂开,从而产生一个飞升级液滴,滴落于待打印基板100对应尖端电极2尖端的位置,该设置能够将墨滴的等级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打印精度。所述喷嘴12和尖端电极2之间所形成的电场力的大小一般为墨滴重力和墨滴喷射初始动能的10-100倍,可以有效控制墨滴的滴落。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喷嘴12和尖端电极2也可以采用不同的供电电源进行供电,只需要保证喷嘴12和尖端电极2的放电端21的极性相反即可。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电极42为点阵电极,与所述尖端电极2为点对点对应的。
所述供电单元4可以输出直流电压也可以输出脉冲电压。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当所述供电单元4输出直流电压时,供电单元4向第一电极41输出直流电压,使得喷嘴12与尖端电极2之间的尖端电场力保持稳定,完成喷墨打印工艺的纺丝直写工艺,在形成稳定的飞升级墨滴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墨打印应用。
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4所示,当所述供电单元4输出脉冲电压时,供电单元4向第一电极41输出脉冲电压,使得喷嘴12与尖端电极2之间的尖端电场力发生周期性变化,墨滴以脉冲电压的周期进行滴落,完成喷墨打印工艺的点喷工艺,在形成稳定的飞升级墨滴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墨打印应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头1的内腔11为压电陶瓷腔,所述压电陶瓷腔11竖直布置。压电陶瓷是一类具有压电特性的电子陶瓷材料,通过向所述压电陶瓷腔11施加电压,能够使压电陶瓷腔11的结构发生形变,向内挤压,从而引起内腔11容积的改变,将内腔11内的油墨挤出至喷嘴12表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供电单元4向所述压电陶瓷腔11施加电压,供电单元4与喷嘴12电连接,喷嘴12为导电材料,从而使得供电单元4作用于压电陶瓷腔11,向所述压电陶瓷腔11施加电压,挤出油墨。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喷嘴12也可以选用压电陶瓷材料,以便于油墨的挤出。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41也可以连接于压电陶瓷腔11,同样可以使喷嘴12与尖端电极2的极性相反。第一电极41连接于压电陶瓷腔11的中部,通过向所述压电陶瓷腔11施加电压,能够使压电陶瓷腔11的结构发生形变,向内挤压,从而引起内腔11容积的改变,将内腔11内的油墨挤出至喷嘴12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喷头1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喷头1在水平面的正投影逐渐减小,通过该设置,能够保证内腔内油墨的流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台还包括有底板3,多个所述尖端电极阵列分布于所述底板3上,位于底板3和承载面之间。尖端电极2还包括由放电端21的底部向下延伸至底板3上的屏蔽区22,所述屏蔽区22能够起到屏蔽电场力的作用,进一步避免电场串扰问题。所述尖端电极2为圆锥形,所述放电端21位于所述尖端电极2的尖端,在所述尖端电极2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尖端电极2在水平面的正投影逐渐增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3上包括有多个阵列分布的锥形孔5,所述锥形孔5贯穿底板3的上下两侧表面,对应设置于相邻两尖端电极2之间。所述锥形孔5的小径端位于底板3靠近尖端电极2的一侧。锥形孔5的设置能够降低所述尖端电极2与对应喷嘴12之间所产生的电场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相邻喷嘴间电场串扰的风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锥形孔5之间的孔间距L为10um-500um,锥形孔5孔径的设计根据像素的密度和打印密度确定,一般是根据复合密度,在所述喷嘴12和对应的尖端电极2之间所施加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锥形孔5小径端的孔径越小,喷嘴12和对应的尖端电极2之间的电场强度越小,喷头1之间的串扰风险也就越小。本实施例中,所述锥形孔5小径端的孔径r为50um-100um,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小径端的孔径r为60u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3背离所述尖端电极2的一侧包括气流控制组件6,所述气流控制组件6用于稳定墨滴滴落后的落点。所述气流控制组件6包括但不限于风扇等气流控制装置。所述气流控制组件6对应所述锥形孔5设置,能够控制墨滴的滴落轨迹,稳定墨滴滴落后的落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墨打印装置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喷头1供墨的胶态材料供给组件7,所述胶态材料供给组件7通过胶态材料分配器8与所述喷头1的内腔11连通。其中,多个所述喷头1均连接于同一胶态材料分配器8。
所述胶态材料供给组件7内储存有打印适用的油墨,或者其他能够应用于喷墨打印技术中的在一定粘度下具有流动性的材料,例如热塑性材料、液态金属、树脂材料、ABS胶、量子点转换材料等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工艺选择不同的材料,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所述胶态材料供给组件7包括三个独立的储墨腔,三个储墨腔中分别储存有不同颜色的油墨(例如红、绿、蓝三色油墨),三个储墨腔共同连接于所述胶态材料分配器8,三个储墨腔内的油墨可以单独流入胶态材料分配器8,也可以根据比例在胶态材料分配器8内混合得到打印所需的油墨颜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胶态材料分配器8与各个喷头1的内腔11连通,用于向各个喷头1分配油墨。所述胶态材料分配器8还配置有温控组件(图未示出),利用油墨材料在不同温度下流动性不同的特性,对胶态材料分配器8内的油墨进行加热,提高油墨的流动性,能够有效控制油墨的供给速度,提高打印精度,避免喷嘴12堵塞。
在施加于所述喷嘴12和尖端电极2上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喷嘴12与基板100待打印面之间的间距越小,喷嘴12与尖端电极2之间的电场强度越大,对墨滴的拉丝作用也就越强,打印精度和打印效率也相应提高,但是电场强度的增大也意味着喷嘴12之间电场串扰的风险增大,所以对于喷嘴12与基板100待打印面之间的间距需要精准控制。此外,墨滴在经过压电陶瓷腔11挤压出喷嘴12表面时已经达到皮升级,所以还需要避免皮升级墨滴未经电场拉丝便直接打印至基板100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喷嘴12与基板100待打印面之间的间距为5-30um,此时喷嘴12与基板100待打印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以便对墨滴拉丝形成飞升级墨滴以提高打印精度,且可以克服相互干扰的电场力,避免电场串扰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尖端电极2阵列排布形成所述承载面,基板100放置于放电端21,多个所述放电端21共同承载所述基板100,由喷头1进行打印工作。
现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墨打印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通过分级降低墨滴体积的方式,首先通过氮气将墨滴由胶态材料分配器8分配至压电陶瓷腔11,压电陶瓷腔11将墨滴挤出喷嘴口,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锥形皮升级墨滴,这个锥形皮升级墨滴的形状也称为泰勒锥。喷头1和尖端电极2分别设置于待打印基板100的两侧,在供电单元4的作用下,喷头1与对应的尖端电极2之间发生尖端放电产生向下的电流拉力,导致喷嘴口处泰勒锥面上的电荷聚集,使喷嘴口处的泰勒锥面变得更加尖锐,形成飞升级墨滴,当喷嘴口的泰勒锥面末端处的电场力超过表面张力时,锥顶点处的一小部分墨滴锥体会克服表面张力的作用断裂开,从而产生一个微滴,所产生的液滴小于喷嘴12的内径,不仅提高打印分辨率,而且大大降低喷嘴堵塞的风险。且喷头1和尖端电极2为点对点作用产生电场,将皮升级墨滴进行电场处理,因此可以不使用高压电场,可以改善多阵列打印喷头之间的互扰,减少对设备负担和产品的影响,适用于大尺寸基板的打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可以形成大规模阵列喷头,且将多个喷头连通至同一所述胶态材料分配器8,共享同一胶态材料分配器8中的油墨,可以进行大尺寸基板的喷墨打印,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墨打印装置能够应用于24寸以上的大尺寸喷墨打印,且能够达到1-2um打印线宽,从而提高喷墨打印效率及打印精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喷墨打印装置进行打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利用氮气将油墨由胶态材料分配器8分配至压电陶瓷腔11,压电陶瓷腔11将墨滴挤出喷嘴口,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锥形皮升级墨滴;
S20,喷头1与对应的尖端电极2之间形成的尖端电场作用于对应的所述喷嘴处的墨滴,形成锥形飞升级墨滴;
S30,当喷嘴口的泰勒锥面末端处的电场力超过表面张力时,锥顶点处的一小部分墨滴锥体克服表面张力的作用断裂开,产生一个微滴滴落至基板表面,进行打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方法,创造性的将电场翻转设置,并结合油墨分级处理,首先通过压电陶瓷腔11进行墨滴分配,使喷嘴口处形成皮升级墨滴,然后通过将尖端电极2阵列设置于待打印基板100背离喷头1的一侧,并使尖端电极2和喷嘴12带有相反的极性,使得喷嘴12与对应的尖端电极2之间发生尖端放电,产生尖端电场,所产生的尖端电场作用于喷嘴口处的墨滴,导致喷嘴口处皮升级墨滴锥面上的电荷聚集,使喷嘴口处的泰勒锥面变得更加尖锐,形成飞升级墨滴,当喷嘴口的泰勒锥面末端处的电场力超过表面张力时,锥顶点处的一小部分墨滴锥体会克服表面张力的作用断裂开,从而产生一个微滴,所产生的液滴小于喷嘴12的内径,不仅降低墨滴体积,提高打印分辨率,而且大大降低喷嘴堵塞的风险,且由于尖端电场直接作用于皮升级墨滴,因此不需要使用高压电场,可以改善多阵列打印喷头之间的互扰,减少设备负担,适用于大尺寸基板的打印。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多个喷头,包括容纳油墨的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喷嘴,所述喷嘴朝向待打印的基板;
载台,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基板的承载面以及多个位于所述承载面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尖端电极;
其中,多个所述尖端电极阵列均布,所述尖端电极靠近所述承载面的一端为放电端,所述放电端与所述喷头的极性相反,每个所述喷头与对应的所述尖端电极之间形成有尖端电场,所述尖端电场作用于对应的所述喷嘴处的墨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打印装置还包括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包括:
与所述喷嘴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
与所述尖端电极连接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台还包括底板,多个所述尖端电极阵列分布于所述底板上;
所述尖端电极还包括形成于所述放电端与底板之间的屏蔽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锥形孔,所述锥形孔对应设置于相邻两尖端电极之间,所述锥形孔的小径端位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尖端电极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孔的小径端的孔径为50um-100u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背离所述尖端电极的一侧包括气流控制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喷头供墨的胶态材料供给组件;
所述胶态材料供给组件通过胶态材料分配器与所述喷头的内腔连通;
其中,多个所述喷头连接于同一胶态材料分配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的内腔为压电陶瓷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打印状态下,喷嘴与基板待打印面之间的距离为5-30um。
10.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进行打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喷头将油墨挤出喷嘴表面,在重力作用下形成锥形皮升级墨滴;
喷头与对应的尖端电极之间形成的尖端电场作用于对应的所述喷嘴处的墨滴,形成锥形飞升级墨滴;
所述锥形飞升级墨滴的锥面克服表面张力断开滴落至基板表面,进行打印。
CN202310437154.6A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方法 Pending CN1162623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37154.6A CN116262389A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37154.6A CN116262389A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2389A true CN116262389A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23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37154.6A Pending CN116262389A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6238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7209B (zh) 一种用于多种材料独立可控打印的电流体喷头及打印系统
JP6327493B2 (ja) プリンティング装置
KR101275225B1 (ko) 정전기력을 이용한 잉크토출장치
CN102267286B (zh) 一种阵列化电流体动力喷印头
KR101941168B1 (ko) 잉크젯 프린팅 장치
US8807678B2 (en) Methods of driving a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KR100596200B1 (ko) 정전기장을 이용한 액적분사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8888249B2 (en) Apparatus for jetting droplet and apparatus for jetting droplet using nanotip
KR20140036600A (ko) 정전기력을 이용하는 인쇄 시스템
CN115972769A (zh) 一种基于等离子体的防串扰阵列化电流体喷印装置及方法
KR101348024B1 (ko) 전기수력학적 잉크젯 장치
KR101347980B1 (ko) 전기수력학적 잉크젯 장치
KR100903963B1 (ko) 나노팁을 이용한 액적분사장치
CN116262389A (zh) 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方法
US11541658B2 (en) Fluidic die with nozzle layer electrode for fluid control
KR100519756B1 (ko) 이온풍을 이용한 유체 토출 방법 및 이를 채용한 잉크젯프린트헤드
KR101162833B1 (ko) 압전방식 잉크젯 프린터 헤드
WO2004028812A1 (ja) 静電吸引型流体ジェット装置
CN111169170A (zh) 一种可变向墨滴偏转装置及多喷嘴喷头
CN116278387A (zh) 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其打印方法以及喷墨打印系统
JP2010064359A (ja) 静電式液滴吐出機構およびマルチノズルユニット
KR20230039104A (ko) 분사장치 및 프린팅 장치
KR101266984B1 (ko) 잉크 분사 장치 및 방법
KR20140053480A (ko) 전기수력학적 잉크젯 장치
KR101103722B1 (ko) 액적분사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