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46054A - 一种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46054A
CN116246054A CN202310513195.9A CN202310513195A CN116246054A CN 116246054 A CN116246054 A CN 116246054A CN 202310513195 A CN202310513195 A CN 202310513195A CN 116246054 A CN116246054 A CN 1162460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radiation intensity
light
image
virtual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131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46054B (zh
Inventor
董亮
舒耀增
张如
罗浩菱
王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njie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unjie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njie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unjie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1319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460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46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46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46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460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1Control of illumin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50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 G06V20/59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inside of a vehicle, e.g. relating to seat occupancy, driver state or inner lighting conditions
    • G06V20/597Recognising the driver's state or behaviour, e.g. attention or drowsin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系统及方法,通过在汽车驾驶舱的进光面上构建模拟光源矩阵,拍摄得到对应每一个所述进光面的进光面图像,从所述进光面图像上获取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根据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计算每个所述虚拟点光源的辐射强度,分别计算所述虚拟点光源的辐射强度中的背景辐射强度和干扰光辐射强度,拍摄得到驾驶员图像,计算所述模拟光源矩阵中的虚拟点光源的辐射强度为所述干扰光辐射强度时,照射到所述驾驶员身上的干扰亮度值,根据所述干扰亮度值对所述驾驶员图像进行处理后输出处理后的驾驶员图像,能够降低环境光对视觉系统从驾驶员实时图像中提取特征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驾驶员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DMS(Driver Monitering System,驾驶员监控系统)是基于车内视觉系统获取驾驶员实时图像以对驾驶员的面部特征、手部特征以及身体特征进行处理来研究驾驶员身心状况的实时系统。DMS可以用于监测驾驶员走神、疲劳、打瞌睡、打电话、双手离开方向盘或者与乘客争吵打架等影响驾驶员正常驾驶或者或者导致驾驶员无法继续驾驶的负面状态或危险行为,例如可以通过驾驶员的面部图像提取驾驶员的五官特征以及运动特征来识别驾驶员的眼睑闭合、眨眼、凝视方向、打哈欠以及头部运动等行为,进而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走神、疲劳或者打瞌睡等状态。因此,DMS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视觉系统从驾驶员实时图像中提取面部特征、手部特征以及身体特征等的准确性。在行车过程中,车内光线强度受环境光的影响往往会发生非常频繁的变化,且车内光线强度经常出现在短时间内的大幅度变化,车内光线强度的频繁且大幅度的变化对视觉系统从驾驶员实时图像中提取面部特征、手部特征以及身体特征等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其中较为典型的情况是,在强光照射下驾驶员面部出现的阴影部分影响了视觉系统对驾驶员表情的识别,由于表情识别依赖于驾驶员面部图像上如眉毛、眼部、口部以及脸颊的一些细微特征,而强光照射下产生的阴影及阴影的变化往往会遮盖或者替代掉其中某些特征,从而导致无法识别或误识别的问题,影响了特征提取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系统及方法,能够降低环境光对视觉系统从驾驶员实时图像中提取特征的影响。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拍摄驾驶员图像的第一摄像单元、若干个用于拍摄进光区域图像的第二摄像单元以及用于根据所述进光区域图像对所述驾驶员图像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单元,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实现以下方法:
以预设的点阵密度在汽车驾驶舱的多个进光面上构建模拟光源矩阵,所述进光面为用于使环境光线进入所述汽车驾驶舱的窗口对应的平面或曲面,所述模拟光源矩阵由分布在所述进光面上的多个虚拟点光源构成;
通过设置在所述汽车驾驶舱内的第二摄像单元拍摄得到对应每一个所述进光面的进光面图像;
从所述进光面图像上获取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
根据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计算每个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
分别计算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中的背景幅射强度和干扰光幅射强度,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背景幅射强度和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之和,所述背景幅射强度向所述汽车驾驶舱内提供的亮度等同于在当前环境光线下没有太阳直射或其它外部光源照射的情况下的车内亮度;
通过设置在所述汽车驾驶舱内的第一摄像单元拍摄得到驾驶员图像;
计算所述模拟光源矩阵中的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时,照射到所述驾驶员身上的干扰亮度值;
根据所述干扰亮度值对所述驾驶员图像进行处理;
输出处理后的驾驶员图像。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处理系统中,在以预设的点阵密度在汽车驾驶舱的多个进光面上构建模拟光源矩阵的步骤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实现以下方法:
根据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拍摄的进光面图像确定所述进光面的形状;
根据所述进光面的形状获取所述进光面的最大水平宽度和最大纵向高度;
确定沿着进光面表面跨越最大水平宽度的水平线段,以及沿着进光面表面跨越最大纵向高度的纵向线段;
将所述水平线段和所述纵向线段在所述进光面上的交点确定为中心点;
获取对应所述点阵密度的点间距;
以所述中心点为原点、以所述点间距为间距在所述进光面的边缘线内部配置所述模拟光源矩阵的虚拟点光源。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处理系统中,根据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拍摄的进光面图像确定所述进光面的形状包括获取所述进光面的边缘线,在根据所述进光面的形状获取所述进光面的最大水平宽度和最大纵向高度的步骤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实现以下方法:
在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建立图像平面的二维坐标系,所述二维坐标系的横轴为所述进光面图像的水平方向,所述二维坐标系的纵轴为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的纵向方向;
在所述进光面的边缘线上确定一个纵轴坐标最小的第一初始化坐标点;
确定一条经过所述第一初始化坐标点的水平线;
以预设步长向下移动所述水平线;
每移动一步后记录当前纵轴坐标下所述水平线与所述边缘线的交点;
将所述水平线与所述边缘线的交点中相互距离最大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为对应当前纵轴坐标的水平宽度值;
将所记录的水平宽度值中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最大水平宽度;
根据所述最大水平宽度对应的纵轴坐标确定所述水平线段。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处理系统中,在根据所述进光面的形状获取所述进光面的最大水平宽度和最大纵向高度的步骤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实现以下方法:
在所述进光面的边缘线上确定一个横轴坐标最小的第二初始化坐标点;
确定一条经过所述第二初始化坐标点的垂直线;
以预设步长向右移动所述垂直线;
每移动一步后记录当前横轴坐标下所述垂直线与所述边缘线的交点;
将所述垂直线与所述边缘线的交点中相互距离最大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为对应当前横轴坐标的纵向宽度值;
将所记录的纵向宽度值中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最大纵向宽度;
根据所述最大纵向宽度对应的横轴坐标确定所述纵向线段。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处理系统中,在根据所述最大纵向宽度对应的纵轴坐标确定所述水平线段的步骤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实现以下方法:
当所述最大纵向宽度对应的横轴坐标为多个时,获取对应所述最大纵向宽度的多个横轴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计算所述最大值和所述最小值的平均值;
将以所述平均值为横轴坐标的垂直线上位于所述边缘线内的线段确定为所述纵向线段。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处理系统中,在根据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计算每个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的步骤之前,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所述汽车驾驶舱内建立三维坐标系,在根据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计算每个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的步骤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实现以下方法:
获取所述虚拟点光源以及所述第二摄像单元在所述三维坐标系内的坐标;
根据所述虚拟点光源以及所述第二摄像单元在所述三维坐标系内的坐标计算所述虚拟点光源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虚拟点光源的亮度计算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接收到来自于所述虚拟点光源的接收幅射强度;
根据所述虚拟点光源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距离和以及对应所述虚拟点光源的接收幅射强度计算所述虚拟点光源在所述进光面处的幅射强度,所述接收幅射强度和所述距离的平方的乘积与所述虚拟点光源在所述进光面处的幅射强度成正比。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处理系统中,在分别计算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中的背景幅射强度和干扰光幅射强度的步骤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实现以下方法:
根据所述进光面图像中每个像素的亮度生成所述进光面的亮度等高线;
根据所述亮度等高线确定高亮区域;
计算所述进光面图像中除所述高亮区域外其它区域的平均亮度;
在所述进光面上确定一个虚拟点光源作为基准点光源;
获取所述基准点光源在所述三维坐标系内的坐标;
根据所述基准点光源以及所述第二摄像单元在所述三维坐标系内的坐标计算所述基准点光源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距离;
计算所述基准点光源的亮度为所述平均亮度时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接收到来自于所述基准点光源的接收幅射强度;
根据所述基准点光源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距离和以及对应所述基准点光源的接收幅射强度计算所述基准点光源在所述进光面处的幅射强度;
将所述基准点光源的亮度为所述平均亮度时在所述进光面处的幅射强度确定为所述背景幅射强度。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处理系统中,在计算所述模拟光源矩阵中的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时,照射到所述驾驶员身上的亮度值的步骤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实现以下方法:
基于所述驾驶员图像在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生成所述驾驶员的脸部模型,所述脸部模型与驾驶员的脸部的实时位姿一致,所述实时位姿包括所述驾驶员脸部的朝向以及每一个局部位置的坐标,所述每一个局部位置与所述脸部模型上的每一个坐标点对应;
计算所述脸部模型的每一个局部位置与每个所述虚拟点光源的相对方位和相对距离;
根据所述相对方位和所述相对距离计算所述模拟光源矩阵中的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时,照射到所述驾驶员的脸部的亮度值。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处理系统中,在据所述干扰亮度值对所述驾驶员图像进行处理的步骤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实现以下方法:
从所述驾驶员图像上减去所述模拟光源矩阵中的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时,照射到所述驾驶员身上的亮度值;
判断所述背景幅射强度是否小于预设的阈值;
当所述背景幅射强度小于预设的阈值时,对所述驾驶员图像执行增强处理。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包括:
以预设的点阵密度在汽车驾驶舱的多个进光面上构建模拟光源矩阵,所述进光面为用于使环境光线进入所述汽车驾驶舱的窗口对应的平面或曲面,所述模拟光源矩阵由分布在所述进光面上的多个虚拟点光源构成;
通过设置在所述汽车驾驶舱内的第二摄像单元拍摄得到对应每一个所述进光面的进光面图像;
从所述进光面图像上获取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
根据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计算每个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
分别计算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中的背景幅射强度和干扰光幅射强度,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背景幅射强度和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之和,所述背景幅射强度向所述汽车驾驶舱内提供的亮度等同于在当前环境光线下没有太阳直射或其它外部光源照射的情况下的车内亮度;
通过设置在所述汽车驾驶舱内的第一摄像单元拍摄得到驾驶员图像;
计算所述模拟光源矩阵中的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时,照射到所述驾驶员身上的干扰亮度值;
根据所述干扰亮度值对所述驾驶员图像进行处理;
输出处理后的驾驶员图像。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中,以预设的点阵密度在汽车驾驶舱的多个进光面上构建模拟光源矩阵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拍摄的进光面图像确定所述进光面的形状;
根据所述进光面的形状获取所述进光面的最大水平宽度和最大纵向高度;
确定沿着进光面表面跨越最大水平宽度的水平线段,以及沿着进光面表面跨越最大纵向高度的纵向线段;
将所述水平线段和所述纵向线段在所述进光面上的交点确定为中心点;
获取对应所述点阵密度的点间距;
以所述中心点为原点、以所述点间距为间距在所述进光面的边缘线内部配置所述模拟光源矩阵的虚拟点光源。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中,根据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拍摄的进光面图像确定所述进光面的形状包括获取所述进光面的边缘线,根据所述进光面的形状获取所述进光面的最大水平宽度和最大纵向高度具体包括:
在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建立图像平面的二维坐标系,所述二维坐标系的横轴为所述进光面图像的水平方向,所述二维坐标系的纵轴为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的纵向方向;
在所述进光面的边缘线上确定一个纵轴坐标最小的第一初始化坐标点;
确定一条经过所述第一初始化坐标点的水平线;
以预设步长向下移动所述水平线;
每移动一步后记录当前纵轴坐标下所述水平线与所述边缘线的交点;
将所述水平线与所述边缘线的交点中相互距离最大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为对应当前纵轴坐标的水平宽度值;
将所记录的水平宽度值中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最大水平宽度;
根据所述最大水平宽度对应的纵轴坐标确定所述水平线段。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中,根据所述进光面的形状获取所述进光面的最大水平宽度和最大纵向高度还包括:
在所述进光面的边缘线上确定一个横轴坐标最小的第二初始化坐标点;
确定一条经过所述第二初始化坐标点的垂直线;
以预设步长向右移动所述垂直线;
每移动一步后记录当前横轴坐标下所述垂直线与所述边缘线的交点;
将所述垂直线与所述边缘线的交点中相互距离最大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为对应当前横轴坐标的纵向宽度值;
将所记录的纵向宽度值中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最大纵向宽度;
根据所述最大纵向宽度对应的横轴坐标确定所述纵向线段。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中,根据所述最大纵向宽度对应的纵轴坐标确定所述水平线段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所述最大纵向宽度对应的横轴坐标为多个时,获取对应所述最大纵向宽度的多个横轴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计算所述最大值和所述最小值的平均值;
将以所述平均值为横轴坐标的垂直线上位于所述边缘线内的线段确定为所述纵向线段。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中,在根据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计算每个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在所述汽车驾驶舱内建立三维坐标系,根据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计算每个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虚拟点光源以及所述第二摄像单元在所述三维坐标系内的坐标;
根据所述虚拟点光源以及所述第二摄像单元在所述三维坐标系内的坐标计算所述虚拟点光源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虚拟点光源的亮度计算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接收到来自于所述虚拟点光源的接收幅射强度;
根据所述虚拟点光源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距离和以及对应所述虚拟点光源的接收幅射强度计算所述虚拟点光源在所述进光面处的幅射强度,所述接收幅射强度和所述距离的平方的乘积与所述虚拟点光源在所述进光面处的幅射强度成正比。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中,分别计算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中的背景幅射强度和干扰光幅射强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进光面图像中每个像素的亮度生成所述进光面的亮度等高线;
根据所述亮度等高线确定高亮区域;
计算所述进光面图像中除所述高亮区域外其它区域的平均亮度;
在所述进光面上确定一个虚拟点光源作为基准点光源;
获取所述基准点光源在所述三维坐标系内的坐标;
根据所述基准点光源以及所述第二摄像单元在所述三维坐标系内的坐标计算所述基准点光源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距离;
计算所述基准点光源的亮度为所述平均亮度时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接收到来自于所述基准点光源的接收幅射强度;
根据所述基准点光源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距离和以及对应所述基准点光源的接收幅射强度计算所述基准点光源在所述进光面处的幅射强度;
将所述基准点光源的亮度为所述平均亮度时在所述进光面处的幅射强度确定为所述背景幅射强度。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中,计算所述模拟光源矩阵中的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时,照射到所述驾驶员身上的亮度值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驾驶员图像在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生成所述驾驶员的脸部模型,所述脸部模型与驾驶员的脸部的实时位姿一致,所述实时位姿包括所述驾驶员脸部的朝向以及每一个局部位置的坐标,所述每一个局部位置与所述脸部模型上的每一个坐标点对应;
计算所述脸部模型的每一个局部位置与每个所述虚拟点光源的相对方位和相对距离;
根据所述相对方位和所述相对距离计算所述模拟光源矩阵中的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时,照射到所述驾驶员的脸部的亮度值。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中,根据所述干扰亮度值对所述驾驶员图像进行处理的步骤具体包括:
从所述驾驶员图像上减去所述模拟光源矩阵中的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时,照射到所述驾驶员身上的亮度值;
判断所述背景幅射强度是否小于预设的阈值;
当所述背景幅射强度小于预设的阈值时,对所述驾驶员图像执行增强处理。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系统及方法,通过在汽车驾驶舱的进光面上构建模拟光源矩阵,拍摄得到对应每一个所述进光面的进光面图像,从所述进光面图像上获取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根据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计算每个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分别计算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中的背景幅射强度和干扰光幅射强度,拍摄得到驾驶员图像,计算所述模拟光源矩阵中的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时,照射到所述驾驶员身上的干扰亮度值,根据所述干扰亮度值对所述驾驶员图像进行处理后输出处理后的驾驶员图像,能够降低环境光对视觉系统从驾驶员实时图像中提取特征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 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拍摄驾驶员图像的第一摄像单元、若干个用于拍摄进光区域图像的第二摄像单元以及用于根据所述进光区域图像对所述驾驶员图像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单元。
如图2所示,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实现以下方法:
以预设的点阵密度在汽车驾驶舱的多个进光面上构建模拟光源矩阵,所述进光面为用于使环境光线进入所述汽车驾驶舱的窗口对应的平面或曲面,所述模拟光源矩阵由分布在所述进光面上的多个虚拟点光源构成;
通过设置在所述汽车驾驶舱内的第二摄像单元拍摄得到对应每一个所述进光面的进光面图像;
从所述进光面图像上获取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
根据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计算每个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
分别计算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中的背景幅射强度和干扰光幅射强度,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背景幅射强度和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之和,所述背景幅射强度向所述汽车驾驶舱内提供的亮度等同于在当前环境光线下没有太阳直射或其它外部光源照射的情况下的车内亮度;
通过设置在所述汽车驾驶舱内的第一摄像单元拍摄得到驾驶员图像;
计算所述模拟光源矩阵中的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时,照射到所述驾驶员身上的干扰亮度值;
根据所述干扰亮度值对所述驾驶员图像进行处理;
输出处理后的驾驶员图像。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处理系统中,所述进光面包括汽车前挡风窗玻璃、侧窗玻璃以及天窗玻璃所在的平面或曲面,所述侧窗玻璃包括侧窗升降窗玻璃以及侧窗三角窗玻璃,所述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与车机系统连接的通信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摄像单元包括用于拍摄所述天窗玻璃的天窗摄像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车机系统连接,以从所述车机系统获取天窗遮光板的开关状态,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天窗遮光板的开关状态控制所述天窗摄像单元的开关状态。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处理系统中,在以预设的点阵密度在汽车驾驶舱的多个进光面上构建模拟光源矩阵的步骤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实现以下方法:
根据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拍摄的进光面图像确定所述进光面的形状;
根据所述进光面的形状获取所述进光面的最大水平宽度和最大纵向高度;
确定沿着进光面表面跨越最大水平宽度的水平线段,以及沿着进光面表面跨越最大纵向高度的纵向线段;
将所述水平线段和所述纵向线段在所述进光面上的交点确定为中心点;
获取对应所述点阵密度的点间距;
以所述中心点为原点、以所述点间距为间距在所述进光面的边缘线内部配置所述模拟光源矩阵的虚拟点光源。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处理系统中,当所述进光面为曲面时,所述水平线段和所述纵向线段为直线或曲线;当所述进光面为平面时,所述水平线段和所述纵向线段为直线。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处理系统中,根据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拍摄的进光面图像确定所述进光面的形状包括获取所述进光面的边缘线,在根据所述进光面的形状获取所述进光面的最大水平宽度和最大纵向高度的步骤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实现以下方法:
在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建立图像平面的二维坐标系,所述二维坐标系的横轴为所述进光面图像的水平方向,所述二维坐标系的纵轴为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的纵向方向;
在所述进光面的边缘线上确定一个纵轴坐标最小的第一初始化坐标点;
确定一条经过所述第一初始化坐标点的水平线;
以预设步长向下移动所述水平线;
每移动一步后记录当前纵轴坐标下所述水平线与所述边缘线的交点;
将所述水平线与所述边缘线的交点中相互距离最大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为对应当前纵轴坐标的水平宽度值;
将所记录的水平宽度值中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最大水平宽度;
根据所述最大水平宽度对应的纵轴坐标确定所述水平线段。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处理系统中,在根据所述进光面的形状获取所述进光面的最大水平宽度和最大纵向高度的步骤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实现以下方法:
在所述进光面的边缘线上确定一个横轴坐标最小的第二初始化坐标点;
确定一条经过所述第二初始化坐标点的垂直线;
以预设步长向右移动所述垂直线;
每移动一步后记录当前横轴坐标下所述垂直线与所述边缘线的交点;
将所述垂直线与所述边缘线的交点中相互距离最大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为对应当前横轴坐标的纵向宽度值;
将所记录的纵向宽度值中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最大纵向宽度;
根据所述最大纵向宽度对应的横轴坐标确定所述纵向线段。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处理系统中,在根据所述最大纵向宽度对应的纵轴坐标确定所述水平线段的步骤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实现以下方法:
当所述最大纵向宽度对应的横轴坐标为多个时,获取对应所述最大纵向宽度的多个横轴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计算所述最大值和所述最小值的平均值;
将以所述平均值为横轴坐标的垂直线上位于所述边缘线内的线段确定为所述纵向线段。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处理系统,在根据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计算每个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的步骤之前,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所述汽车驾驶舱内建立三维坐标系,在根据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计算每个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的步骤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实现以下方法:
获取所述虚拟点光源以及所述第二摄像单元在所述三维坐标系内的坐标;
根据所述虚拟点光源以及所述第二摄像单元在所述三维坐标系内的坐标计算所述虚拟点光源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虚拟点光源的亮度计算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接收到来自于所述虚拟点光源的接收幅射强度;
根据所述虚拟点光源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距离和以及对应所述虚拟点光源的接收幅射强度计算所述虚拟点光源在所述进光面处的幅射强度,所述接收幅射强度和所述距离的平方的乘积与所述虚拟点光源在所述进光面处的幅射强度成正比。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处理系统中,在分别计算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中的背景幅射强度和干扰光幅射强度的步骤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实现以下方法:
根据所述进光面图像中每个像素的亮度生成所述进光面的亮度等高线;
根据所述亮度等高线确定高亮区域;
计算所述进光面图像中除所述高亮区域外其它区域的平均亮度;
在所述进光面上确定一个虚拟点光源作为基准点光源;
获取所述基准点光源在所述三维坐标系内的坐标;
根据所述基准点光源以及所述第二摄像单元在所述三维坐标系内的坐标计算所述基准点光源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距离;
计算所述基准点光源的亮度为所述平均亮度时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接收到来自于所述基准点光源的接收幅射强度;
根据所述基准点光源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距离和以及对应所述基准点光源的接收幅射强度计算所述基准点光源在所述进光面处的幅射强度;
将所述基准点光源的亮度为所述平均亮度时在所述进光面处的幅射强度确定为所述背景幅射强度。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处理系统中,在计算所述模拟光源矩阵中的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时,照射到所述驾驶员身上的亮度值的步骤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实现以下方法:
基于所述驾驶员图像在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生成所述驾驶员的脸部模型,所述脸部模型与驾驶员的脸部的实时位姿一致,所述实时位姿包括所述驾驶员脸部的朝向以及每一个局部位置的坐标,所述每一个局部位置与所述脸部模型上的每一个坐标点对应;
计算所述脸部模型的每一个局部位置与每个所述虚拟点光源的相对方位和相对距离;
根据所述相对方位和所述相对距离计算所述模拟光源矩阵中的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时,照射到所述驾驶员的脸部的亮度值。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处理系统中,在据所述干扰亮度值对所述驾驶员图像进行处理的步骤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实现以下方法:
从所述驾驶员图像上减去所述模拟光源矩阵中的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时,照射到所述驾驶员身上的亮度值;
判断所述背景幅射强度是否小于预设的阈值;
当所述背景幅射强度小于预设的阈值时,对所述驾驶员图像执行增强处理。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包括:
以预设的点阵密度在汽车驾驶舱的多个进光面上构建模拟光源矩阵,所述进光面为用于使环境光线进入所述汽车驾驶舱的窗口对应的平面或曲面,所述模拟光源矩阵由分布在所述进光面上的多个虚拟点光源构成;
通过设置在所述汽车驾驶舱内的第二摄像单元拍摄得到对应每一个所述进光面的进光面图像;
从所述进光面图像上获取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
根据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计算每个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
分别计算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中的背景幅射强度和干扰光幅射强度,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背景幅射强度和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之和,所述背景幅射强度向所述汽车驾驶舱内提供的亮度等同于在当前环境光线下没有太阳直射或其它外部光源照射的情况下的车内亮度;
通过设置在所述汽车驾驶舱内的第一摄像单元拍摄得到驾驶员图像;
计算所述模拟光源矩阵中的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时,照射到所述驾驶员身上的干扰亮度值;
根据所述干扰亮度值对所述驾驶员图像进行处理;
输出处理后的驾驶员图像。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中,所述进光面包括汽车前挡风窗玻璃、侧窗玻璃以及天窗玻璃所在的平面或曲面。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中,所述侧窗玻璃包括侧窗升降窗玻璃以及侧窗三角窗玻璃。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中,以预设的点阵密度在汽车驾驶舱的多个进光面上构建模拟光源矩阵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拍摄的进光面图像确定所述进光面的形状;
根据所述进光面的形状获取所述进光面的最大水平宽度和最大纵向高度;
确定沿着进光面表面跨越最大水平宽度的水平线段,以及沿着进光面表面跨越最大纵向高度的纵向线段;
将所述水平线段和所述纵向线段在所述进光面上的交点确定为中心点;
获取对应所述点阵密度的点间距;
以所述中心点为原点、以所述点间距为间距在所述进光面的边缘线内部配置所述模拟光源矩阵的虚拟点光源。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中,当所述进光面为曲面时,所述水平线段和所述纵向线段为直线或曲线;当所述进光面为平面时,所述水平线段和所述纵向线段为直线。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中,根据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拍摄的进光面图像确定所述进光面的形状包括获取所述进光面的边缘线,根据所述进光面的形状获取所述进光面的最大水平宽度和最大纵向高度具体包括:
在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建立图像平面的二维坐标系,所述二维坐标系的横轴为所述进光面图像的水平方向,所述二维坐标系的纵轴为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的纵向方向;
在所述进光面的边缘线上确定一个纵轴坐标最小的第一初始化坐标点;
确定一条经过所述第一初始化坐标点的水平线;
以预设步长向下移动所述水平线;
每移动一步后记录当前纵轴坐标下所述水平线与所述边缘线的交点;
将所述水平线与所述边缘线的交点中相互距离最大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为对应当前纵轴坐标的水平宽度值;
将所记录的水平宽度值中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最大水平宽度;
根据所述最大水平宽度对应的纵轴坐标确定所述水平线段。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中,根据所述进光面的形状获取所述进光面的最大水平宽度和最大纵向高度还包括:
在所述进光面的边缘线上确定一个横轴坐标最小的第二初始化坐标点;
确定一条经过所述第二初始化坐标点的垂直线;
以预设步长向右移动所述垂直线;
每移动一步后记录当前横轴坐标下所述垂直线与所述边缘线的交点;
将所述垂直线与所述边缘线的交点中相互距离最大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为对应当前横轴坐标的纵向宽度值;
将所记录的纵向宽度值中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最大纵向宽度;
根据所述最大纵向宽度对应的横轴坐标确定所述纵向线段。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中,根据所述最大纵向宽度对应的纵轴坐标确定所述水平线段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所述最大纵向宽度对应的横轴坐标为多个时,获取对应所述最大纵向宽度的多个横轴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计算所述最大值和所述最小值的平均值;
将以所述平均值为横轴坐标的垂直线上位于所述边缘线内的线段确定为所述纵向线段。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中,在根据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计算每个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在所述汽车驾驶舱内建立三维坐标系,根据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计算每个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虚拟点光源以及所述第二摄像单元在所述三维坐标系内的坐标;
根据所述虚拟点光源以及所述第二摄像单元在所述三维坐标系内的坐标计算所述虚拟点光源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虚拟点光源的亮度计算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接收到来自于所述虚拟点光源的接收幅射强度;
根据所述虚拟点光源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距离和以及对应所述虚拟点光源的接收幅射强度计算所述虚拟点光源在所述进光面处的幅射强度,所述接收幅射强度和所述距离的平方的乘积与所述虚拟点光源在所述进光面处的幅射强度成正比。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中,分别计算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中的背景幅射强度和干扰光幅射强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进光面图像中每个像素的亮度生成所述进光面的亮度等高线;
根据所述亮度等高线确定高亮区域;
计算所述进光面图像中除所述高亮区域外其它区域的平均亮度;
在所述进光面上确定一个虚拟点光源作为基准点光源;
获取所述基准点光源在所述三维坐标系内的坐标;
根据所述基准点光源以及所述第二摄像单元在所述三维坐标系内的坐标计算所述基准点光源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距离;
计算所述基准点光源的亮度为所述平均亮度时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接收到来自于所述基准点光源的接收幅射强度;
根据所述基准点光源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距离和以及对应所述基准点光源的接收幅射强度计算所述基准点光源在所述进光面处的幅射强度;
将所述基准点光源的亮度为所述平均亮度时在所述进光面处的幅射强度确定为所述背景幅射强度。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中,计算所述模拟光源矩阵中的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时,照射到所述驾驶员身上的亮度值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驾驶员图像在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生成所述驾驶员的脸部模型,所述脸部模型与驾驶员的脸部的实时位姿一致,所述实时位姿包括所述驾驶员脸部的朝向以及每一个局部位置的坐标,所述每一个局部位置与所述脸部模型上的每一个坐标点对应;
计算所述脸部模型的每一个局部位置与每个所述虚拟点光源的相对方位和相对距离;
根据所述相对方位和所述相对距离计算所述模拟光源矩阵中的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时,照射到所述驾驶员的脸部的亮度值。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中,根据所述干扰亮度值对所述驾驶员图像进行处理的步骤具体包括:
从所述驾驶员图像上减去所述模拟光源矩阵中的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时,照射到所述驾驶员身上的亮度值;
判断所述背景幅射强度是否小于预设的阈值;
当所述背景幅射强度小于预设的阈值时,对所述驾驶员图像执行增强处理。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上文所述,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以及在本发明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拍摄驾驶员图像的第一摄像单元、若干个用于拍摄进光区域图像的第二摄像单元以及用于根据所述进光区域图像对所述驾驶员图像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单元,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实现以下方法:
以预设的点阵密度在汽车驾驶舱的多个进光面上构建模拟光源矩阵,所述进光面为用于使环境光线进入所述汽车驾驶舱的窗口对应的平面或曲面,所述模拟光源矩阵由分布在所述进光面上的多个虚拟点光源构成;
通过设置在所述汽车驾驶舱内的第二摄像单元拍摄得到对应每一个所述进光面的进光面图像;
从所述进光面图像上获取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
根据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计算每个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
分别计算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中的背景幅射强度和干扰光幅射强度,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背景幅射强度和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之和,所述背景幅射强度向所述汽车驾驶舱内提供的亮度等同于在当前环境光线下没有太阳直射或其它外部光源照射的情况下的车内亮度;
通过设置在所述汽车驾驶舱内的第一摄像单元拍摄得到驾驶员图像;
计算所述模拟光源矩阵中的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时,照射到所述驾驶员身上的干扰亮度值;
根据所述干扰亮度值对所述驾驶员图像进行处理;
输出处理后的驾驶员图像。
2.一种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预设的点阵密度在汽车驾驶舱的多个进光面上构建模拟光源矩阵,所述进光面为用于使环境光线进入所述汽车驾驶舱的窗口对应的平面或曲面,所述模拟光源矩阵由分布在所述进光面上的多个虚拟点光源构成;
通过设置在所述汽车驾驶舱内的第二摄像单元拍摄得到对应每一个所述进光面的进光面图像;
从所述进光面图像上获取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
根据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计算每个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
分别计算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中的背景幅射强度和干扰光幅射强度,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背景幅射强度和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之和,所述背景幅射强度向所述汽车驾驶舱内提供的亮度等同于在当前环境光线下没有太阳直射或其它外部光源照射的情况下的车内亮度;
通过设置在所述汽车驾驶舱内的第一摄像单元拍摄得到驾驶员图像;
计算所述模拟光源矩阵中的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时,照射到所述驾驶员身上的干扰亮度值;
根据所述干扰亮度值对所述驾驶员图像进行处理;
输出处理后的驾驶员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预设的点阵密度在汽车驾驶舱的多个进光面上构建模拟光源矩阵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拍摄的进光面图像确定所述进光面的形状;
根据所述进光面的形状获取所述进光面的最大水平宽度和最大纵向高度;
确定沿着进光面表面跨越最大水平宽度的水平线段,以及沿着进光面表面跨越最大纵向高度的纵向线段;
将所述水平线段和所述纵向线段在所述进光面上的交点确定为中心点;
获取对应所述点阵密度的点间距;
以所述中心点为原点、以所述点间距为间距在所述进光面的边缘线内部配置所述模拟光源矩阵的虚拟点光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拍摄的进光面图像确定所述进光面的形状包括获取所述进光面的边缘线,根据所述进光面的形状获取所述进光面的最大水平宽度和最大纵向高度具体包括:
在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建立图像平面的二维坐标系,所述二维坐标系的横轴为所述进光面图像的水平方向,所述二维坐标系的纵轴为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的纵向方向;
在所述进光面的边缘线上确定一个纵轴坐标最小的第一初始化坐标点;
确定一条经过所述第一初始化坐标点的水平线;
以预设步长向下移动所述水平线;
每移动一步后记录当前纵轴坐标下所述水平线与所述边缘线的交点;
将所述水平线与所述边缘线的交点中相互距离最大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为对应当前纵轴坐标的水平宽度值;
将所记录的水平宽度值中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最大水平宽度;
根据所述最大水平宽度对应的纵轴坐标确定所述水平线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进光面的形状获取所述进光面的最大水平宽度和最大纵向高度还包括:
在所述进光面的边缘线上确定一个横轴坐标最小的第二初始化坐标点;
确定一条经过所述第二初始化坐标点的垂直线;
以预设步长向右移动所述垂直线;
每移动一步后记录当前横轴坐标下所述垂直线与所述边缘线的交点;
将所述垂直线与所述边缘线的交点中相互距离最大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为对应当前横轴坐标的纵向宽度值;
将所记录的纵向宽度值中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最大纵向宽度;
根据所述最大纵向宽度对应的横轴坐标确定所述纵向线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最大纵向宽度对应的纵轴坐标确定所述水平线段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所述最大纵向宽度对应的横轴坐标为多个时,获取对应所述最大纵向宽度的多个横轴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计算所述最大值和所述最小值的平均值;
将以所述平均值为横轴坐标的垂直线上位于所述边缘线内的线段确定为所述纵向线段。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计算每个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在所述汽车驾驶舱内建立三维坐标系,根据所述进光面图像上对应每个虚拟点光源位置的亮度计算每个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虚拟点光源以及所述第二摄像单元在所述三维坐标系内的坐标;
根据所述虚拟点光源以及所述第二摄像单元在所述三维坐标系内的坐标计算所述虚拟点光源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虚拟点光源的亮度计算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接收到来自于所述虚拟点光源的接收幅射强度;
根据所述虚拟点光源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距离和以及对应所述虚拟点光源的接收幅射强度计算所述虚拟点光源在所述进光面处的幅射强度,所述接收幅射强度和所述距离的平方的乘积与所述虚拟点光源在所述进光面处的幅射强度成正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计算所述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中的背景幅射强度和干扰光幅射强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进光面图像中每个像素的亮度生成所述进光面的亮度等高线;
根据所述亮度等高线确定高亮区域;
计算所述进光面图像中除所述高亮区域外其它区域的平均亮度;
在所述进光面上确定一个虚拟点光源作为基准点光源;
获取所述基准点光源在所述三维坐标系内的坐标;
根据所述基准点光源以及所述第二摄像单元在所述三维坐标系内的坐标计算所述基准点光源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距离;
计算所述基准点光源的亮度为所述平均亮度时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接收到来自于所述基准点光源的接收幅射强度;
根据所述基准点光源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距离和以及对应所述基准点光源的接收幅射强度计算所述基准点光源在所述进光面处的幅射强度;
将所述基准点光源的亮度为所述平均亮度时在所述进光面处的幅射强度确定为所述背景幅射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所述模拟光源矩阵中的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时,照射到所述驾驶员身上的亮度值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驾驶员图像在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生成所述驾驶员的脸部模型,所述脸部模型与驾驶员的脸部的实时位姿一致,所述实时位姿包括所述驾驶员脸部的朝向以及每一个局部位置的坐标,所述每一个局部位置与所述脸部模型上的每一个坐标点对应;
计算所述脸部模型的每一个局部位置与每个所述虚拟点光源的相对方位和相对距离;
根据所述相对方位和所述相对距离计算所述模拟光源矩阵中的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时,照射到所述驾驶员的脸部的亮度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干扰亮度值对所述驾驶员图像进行处理的步骤具体包括:
从所述驾驶员图像上减去所述模拟光源矩阵中的虚拟点光源的幅射强度为所述干扰光幅射强度时,照射到所述驾驶员身上的亮度值;
判断所述背景幅射强度是否小于预设的阈值;
当所述背景幅射强度小于预设的阈值时,对所述驾驶员图像执行增强处理。
CN202310513195.9A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62460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13195.9A CN116246054B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13195.9A CN116246054B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46054A true CN116246054A (zh) 2023-06-09
CN116246054B CN116246054B (zh) 2023-09-29

Family

ID=86635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13195.9A Active CN116246054B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4605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58144A (ja) * 2010-06-11 2011-12-22 Toshiba Corp 画像撮影装置、画像補正処理方法及び画像補正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5606222A (zh) * 2015-09-06 2016-05-25 东南大学 一种火焰三维温度场测量的成像装置、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15965857A (zh) * 2023-01-09 2023-04-14 钧捷智能(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光处理方法及dms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58144A (ja) * 2010-06-11 2011-12-22 Toshiba Corp 画像撮影装置、画像補正処理方法及び画像補正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5606222A (zh) * 2015-09-06 2016-05-25 东南大学 一种火焰三维温度场测量的成像装置、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15965857A (zh) * 2023-01-09 2023-04-14 钧捷智能(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光处理方法及dms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HMAD MEHRI ET AL.: "Safety evaluation of lighting at very long tunnels on the basis of visual adaptation", SAFETY SCIENCE, pages 196 - 207 *
周俊焯 等: "基于偏振信息的车窗透反混叠图像解耦研究",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vol. 60, no. 3, pages 0312023 - 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46054B (zh)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03931B2 (en) Vehicle moni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cessor, and image acquisition device
CN108171673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车载抬头显示系统及车辆
WO2019192418A1 (zh) 汽车抬头显示系统及其障碍物提示方法
CN111731187A (zh) 一种汽车a柱盲区图像显示系统及方法
US7668337B2 (en) Ellipsoid detecting method, figure center detecting method, image recognizing device, and controller based on image
JP4445454B2 (ja) 顔中心位置検出装置、顔中心位置検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1589485A2 (en) Object tracking and eye state identification method
CN109145864A (zh) 确定视线区域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CN110728241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多特征融合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
CN108596087B (zh) 一种基于双网络结果的驾驶疲劳程度检测回归模型
DE102010030044A1 (de) Wiederherstellvorrichtung für durch Wettereinflüsse verschlechterte Bilder und Fahrerunterstützungssystem hiermit
JP2007186915A (ja) パワーウインドウ装置
JP2007186916A (ja) ウインドウ画像領域検出装置及びパワーウインドウ装置
CN110807352A (zh) 一种用于危险驾驶行为预警的车内外场景视觉分析方法
CN109002774A (zh)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疲劳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10348273A (zh) 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方法、系统及车道线识别方法、系统
CN116246054B (zh) 一种用于dms环境光干扰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8859967B (zh) 一种车辆智能内后视镜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JP2836238B2 (ja) 運転車の眼位置検出装置及び状態検出装置
CN109745220A (zh) 一种眼科专用的眼部清洗系统及方法
CN114565531A (zh) 一种图像修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4037979A (zh) 一种轻量化的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方法
CN110414357B (zh) 一种基于车辆类型识别的前方车辆定位方法
DE102020214713A1 (de) Verfahren zum Unterscheiden einer realen Person von einem Surrogat
CN108805105B (zh) 构建俯视二维世界坐标系车前风险矩阵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