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41308A - 通风装置及地下管廊 - Google Patents

通风装置及地下管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41308A
CN116241308A CN202211693422.2A CN202211693422A CN116241308A CN 116241308 A CN116241308 A CN 116241308A CN 202211693422 A CN202211693422 A CN 202211693422A CN 116241308 A CN116241308 A CN 1162413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vent
pipe gallery
cavity
ventil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934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璐
李蕾
马镜云
尹瑞
王茂
贾元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filed Critical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934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413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41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413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08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employing open ditches arranged below the level of the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0Tunnels or galle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house conduits, e.g. oil pipe-lines, sewer pipes ; Making conduits in situ, e.g. of concrete ; Casings, i.e. manhole shafts, access or inspection chambers or coverings of boreholes or narrow w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ground humidity or groun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00Ventilation of mines or tunnels; Distribution of ventilating curr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00Ventilation of mines or tunnels; Distribution of ventilating currents
    • E21F1/04Air duc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00Ventilation of mines or tunnels; Distribution of ventilating currents
    • E21F1/08Ventilation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air ducts, e.g.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venti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通风装置及地下管廊,该通风装置包括通风匣、风机和风管,通风匣内部形成有通风腔室,通风匣上设置有与通风腔室连通的风口,风机位于通风腔室内,风管至少具有第一口和第二口,第一口位于通风腔室的外部,第二口与所述风机相连;该地下管廊包括管廊主体和至少两个上述的通风装置,管廊主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室,管廊主体上至少设置有与容置腔室连通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两个通风装置中风管的第一口分别与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连通。本发明解决了地下管廊的通风设备适用范围窄、成本高、受地面环境影响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通风装置及地下管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地下空间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风装置及地下管廊。
背景技术
小型综合管廊是在传统综合管廊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容纳末端管线、埋深较浅、高度集约化、轻量化的地下管廊类型,其可以容纳电力管线、通信管线、给水管线、再生水管线以及热力管线等,由于小型综合管廊在解决用户最后一公里管线问题上拥有良好效果以及可实施性,因此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但对于小型综合管廊的通风设备存在以下缺点:
一、需要在地下管廊与地面之间设置夹层,并将用于通风的风机设置于夹层内,导致通风节点面积、高度及埋深过大,地下管廊建造成本增加,地下空间利用率不高,不利于城市地下空间的集约化、可持续化发展。
二、在地下管廊与地面之间设置夹层增加工程量,而且夹层以及风机设置方式受地形限制,适用范围窄。
三、为防止地面上的雨水倒灌进入地下管廊内,需要将通风设备的进风口和排风口高于地面设置,排风口所需面积较大,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对设置地点有较高要求。
针对相关技术中地下管廊的通风设备适用范围窄、成本高、受地面环境影响大的问题,目前尚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通风装置及地下管廊,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装置及地下管廊,在通风效果满足管廊通风散热要求的前提下,减少风机的使用数量,改变原风机排布方式,集成度更高,最大化减小管廊通风节点,使通风系统更加轻量化,有效降低管廊建造成本、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装置及地下管廊,不会有多余的部分露出地面以上,避免对地面环境的美观造成影响,另外,可对地面的雨水等积水进行收集和导流,并进行排放,保证积水不影响风机的正常工作,更不会对管廊内的管线产生影响,保证管廊的正常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通风匣、风机和风管,所述通风匣内部形成有通风腔室,所述通风匣上设置有与所述通风腔室连通的风口,所述风机位于所述通风腔室内,所述风管至少具有第一口和第二口,所述第一口位于所述通风腔室的外部,所述第二口与所述风机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风口位于所述通风匣的顶部,所述风口处设置有通风盖板。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匣位于地面下方,且所述风口与所述地面平齐,所述通风腔室通过所述风口与外界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风管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风管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通风匣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导流管,所述通风匣的底部设置有地漏,所述地漏的进口与所述通风腔室连通,所述地漏的出口与所述导流管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腔室的底面为由远离所述导流管至靠近所述导流管方向倾斜的导流坡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管廊,所述地下管廊包括管廊主体和至少两个上述的通风装置,所述管廊主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室,所述管廊主体上至少设置有与所述容置腔室连通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两个所述通风装置中风管的第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在竖向上存在高度差。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管廊主体的两相对侧壁上。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处设置有格栅板。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装置位于所述管廊主体的顶部。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装置位于所述管廊主体的侧壁上,所述通风装置上的风口与所述管廊主体的顶面平齐,或者所述通风装置上的风口在竖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管廊主体的顶面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腔室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沟槽,所述通风装置上的导流管的排水口延伸至所述排水沟槽的上方且靠近所述排水沟槽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腔室内设置有通信管线、电力管线和热力管线。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腔室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支架,所述通信管线和所述电力管线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支架上。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腔室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热力管线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
由上所述,本发明的通风装置及地下管廊的特点及优点是:在通风匣内部形成有通风腔室,通风匣上设置有与通风腔室连通的风口,通风腔室内设置有风机,风管的第一口位于通风腔室的外部,风管的第二口与风机相连,通过风机可驱动空气在风管、通风腔室与风口之间流动,从而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本发明的通风装置实现通风节点的功能,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以及通风效果要求将通风装置设置于地下管廊上的任意位置,在通风效果满足地下管廊通风散热要求的前提下,减少风机的使用数量和改变风机的设置方式,集成度更高,使通风系统更加轻量化,有效降低地下管廊建造成本、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其中:
图1:为本发明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地下管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地下管廊的俯视图之一。
图4:为图3中A-A位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B位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地下管廊的俯视图之二。
图7:为图6中C-C位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8:为图6中D-D位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本发明中的附图标号为:
1、通风匣; 101、通风腔室;
102、风口; 2、风机;
3、风管; 301、第一口;
302、第二口; 4、导流坡面;
5、导流管; 6、地漏;
7、连接结构; 8、通风盖板;
9、格栅板; 1000、通风装置;
2001、管廊主体; 2002、容置腔室;
2003、支架; 2004、支撑座;
2005、通信管线; 2006、电力管线;
2007、热力管线; 2008、第一通风口;
2009、第二通风口; 2010、排水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包括通风匣1、风机2和风管3,在通风匣1内部形成有通风腔室101,通风匣1上设置有与通风腔室101连通的风口102,风机2位于通风腔室101内,风管3至少具有第一口301和第二口302,第一口301位于通风腔室101的外部,第二口302与风机2相连。
本发明在通风匣1内部形成有通风腔室101,通风匣1上设置有与通风腔室101连通的风口102,通风腔室101内设置有风机2,风管3的第一口301位于通风腔室101的外部,风管3的第二口302与风机2相连,根据实际通风要求定时开启风机2,进行机械通风,通过风机2驱动空气在风管3、通风腔室101与风口102之间流动,对地下管廊内进行通风换气,以达到控制地下管廊内的温度、空气质量的目的。本发明的通风装置实现通风节点的功能,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以及通风效果要求将通风装置设置于地下管廊上的任意位置,在通风效果满足地下管廊通风散热要求的前提下,减少风机2的使用数量和改变风机2的设置方式,集成度更高,使通风系统更加轻量化,有效降低地下管廊建造成本、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风匣1为沿水平方向设置的长方体形,风口102位于通风匣1的顶部,通风匣1位于地面下方,且风口102与地面平齐,通风腔室101通过风口102与外界连通。通过风口102与地面平齐的设置,在达到通风效果的同时有效减小通风节点的面积,而且通风节点无需露出于地面以上,不会对环境的美观造成破坏,适用范围更广。当然,通风匣1也可为其他形状,使通风匣1与不同环境的地面相适配,保证风口102与地面平齐即可。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风口102处设置有通风盖板8,通风盖板8具有多个通风孔。其中,通风盖板8采用金属材料制成,通过通风盖板8起到拦截异物的作用,避免外界异物通过风口102进入至通风匣1内;另外,通风盖板8的设置还便于对通风匣1内的风机2等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而其他非工作人员无法通过风口102进入至通风匣1以及地下管廊内部。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风管3上设置有连接结构7,风管3通过连接结构7与通风匣1连接。其中,连接结构7可采用但不限于止水法兰,从而起到防水的作用,避免有水通过第二口302进入至通风匣1的内部,避免对风机2造成损坏。当然,连接结构7也可采用柔性防水套管或三元乙丙材质预制防水穿墙模块,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可根据地下水情况和实际需求选择安装止水法兰、柔性防水套管或三元乙丙材质预制防水穿墙模块,在保证防水、密封效果的同时,适用于多种类、多管径风管的连接和装配需求,能够达到安装便捷、适用性强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风装置还包括导流管5,通风匣1的底部设置有地漏6,地漏6的进口与通风腔室101连通,地漏6的出口与导流管5连通。通过导流管5对由风口102流入通风腔室101内的积水进行排放,从而达到排出积水的目的,保证风机2的安全运行。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通风腔室101的底面为由远离导流管5至靠近导流管5方向倾斜的导流坡面4。通过导流坡面4对流入通风腔室101内的积水起到导流的作用,使得通风腔室101内的积水充分外排。
本发明的通风装置的特点及优点是:
一、该通风装置可实现通风节点的功能,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以及通风效果要求将通风装置设置于地下管廊上的任意位置,在通风效果满足地下管廊通风散热要求的前提下,减少风机2的使用数量和改变风机2的设置方式,集成度更高,使通风系统更加轻量化,有效降低地下管廊建造成本、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率。
二、该通风装置中,设置风口102与地面平齐的设置,在达到通风效果的同时有效减小通风节点的面积,而且通风节点无需露出于地面以上,不会对环境的美观造成破坏,也不会由于地面环境对通风装置的设置位置造成限制,适用范围更广。
三、该通风装置中,通过在风口102处设置通风盖板8,既能够起到拦截异物的作用,避免外界异物通过风口102进入至通风匣1内,还便于工作人员直接通过风口102进入至通风匣1内对风机2等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而其他非工作人员无法通过风口102进入至通风匣1以及地下管廊内部。
实施方式二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管廊,该地下管廊包括管廊主体2001和至少两个上述的通风装置1000,管廊主体2001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室2002,管廊主体2001上至少设置有与容置腔室2002连通的第一通风口2008和第二通风口2009,两个通风装置1000中,其中一个通风装置1000中风管3的第一口301与第一通风口2008连通,另一个通风装置1000中风管3的第一口301与第二通风口2009连通。在工作过程中,同时启动两个通风装置1000中的风机2,一个通风装置1000中的风口102作为空气进入口,另一个通风装置1000中的风口102作为空气排出口,外界环境中的空气由一个通风装置1000中的风口102进入至管廊主体2001的容置腔室2002内,再将容置腔室2002内原有的空气通过另一个通风装置1000中的风口102排出至外界,从而实现对管廊主体2001的容置腔室2002进行通风换气。
进一步的,两通风装置1000中风管3分别通过法兰结构分别与第一通风口2008和第二通风口2009相连,方便通风装置1000的拆装,使得在管廊主体2001上设置通风装置1000时,可灵活布置通风装置1000的位置、方向以及两通风装置1000之间的间距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8所示,第一通风口2008和第二通风口2009在竖向上存在高度差,增加空气在容置腔室2002内的流动性,提升通风效果,达到通风要求。其中,优选将第一通风口2008设置于靠近容置腔室2002的顶部位置,将第二通风口2009设置于靠近容置腔室2002的底部位置,或者将第二通风口2009设置于靠近容置腔室2002的顶部位置,将第一通风口2008设置于靠近容置腔室2002的底部位置,使第一通风口2008和第二通风口2009之间存在尽可能大的高度差。
进一步的,在第一通风口2008和第二通风口2009中,高度较小的风口用于向容置腔室2002内输入外界新鲜空气,通过高度较大的风口将容置腔室2002内原有的空气进行外排,从而能够利用气流上升的原理起到辅助通风的作用,提升通风效率,降低风机2能耗。
进一步的,如图4、图5、图7、图8所示,第一通风口2008和第二通风口2009处设置有格栅板9,通过格栅板9能够起到阻隔异物的作用。
进一步的,如图3、图6所示,第一通风口2008和第二通风口2009分别位于管廊主体2001的两相对侧壁上,且第一通风口2008和第二通风口2009分别靠近管廊主体2001的两端,有助于提升容置腔室2002内空气整体的流动,确保容置腔室2002内各位置均能达到通风换气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在道路较窄或者受地面空间限制的情况下,可将通风装置1000设置于管廊主体2001的顶部,在保证通风装置1000与管廊主体2001相连的同时,能够减小两通风装置1000之间的距离,以适于地面空间受限的情况下设置地下管廊。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在道路较宽或者不受地面空间限制,或者地面下方不宜开挖或有需要保护物情况下,可将通风装置1000设置于管廊主体2001的侧壁上,通风装置1000上的风口102与管廊主体2001的顶面平齐,或者通风装置1000上的风口102在竖向上的高度大于管廊主体2001的顶面高度,在保证通风装置1000与管廊主体2001相连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小管廊主体2001设置时的开挖深度。另外,通过将通风装置1000设置于管廊主体2001的侧壁上,能够避免在管廊主体2001的上方设置夹层放置通风设施(如:风机2),大大减小通风节点的面积以及高度,进而减小地下管廊埋深,节约成本,提高集约度。
本发明中,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将通风装置1000设置于管廊主体2001的顶部或侧壁上,当然,也可根据通风效果要求将通风装置1000设置于管廊主体2001的任意位置上,能够达到预期的通风换气效果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7、图8所示,容置腔室2002的底部且靠近边角位置设置有排水沟槽2010,通风装置1000上的导流管5的排水口延伸至排水沟槽2010的上方且靠近排水沟槽2010的位置。导流管5可将通风腔室101内的积水排放至排水沟槽2010,排水沟槽2010再对收集的积水集中进行排放,从而避免管廊主体2001内有积水的留存。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容置腔室2002内至少设置有通信管线2005、电力管线2006和热力管线2007。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容置腔室2002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支架2003,通信管线2005和电力管线2006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支架2003上。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容置腔室2002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座2004,热力管线2007设置于支撑座2004上。
本发明的地下管廊的特点及优点是:
一、该地下管廊,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如:街道的宽度或者地面环境)将两个通风装置1000设置于管廊主体2001的两侧壁上或顶部,或者根据通风效果要求将通风装置1000设置于管廊主体2001上的任意适宜位置,保证通风装置1000上的风口102与地面相平齐,从而达到良好通风换气效果的同时有效减小通风节点的面积。
二、该地下管廊,在满足通风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小地下管廊的断面,减小了通风节点面积,降低了地下管廊的造价,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率。
三、该地下管廊中,管廊主体2001可单独设置,在需要通风的位置上通过法兰结构安装通风装置1000,适用于不同地下情况,安装位置灵活、可调节,适用范围广,通过本发明中通风装置1000的设置,无需在管廊主体2001的上方设置用于容纳风机2的夹层,大大降低施工难度,提升地下管廊的集成度。
四、该地下管廊中,通过通风装置1000上的导流管5和管廊主体2001内排水沟槽2010相配合,可对积水进行集中排放,解决管廊主体2001内有积水的留存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包括通风匣、风机和风管,所述通风匣内部形成有通风腔室,所述通风匣上设置有与所述通风腔室连通的风口,所述风机位于所述通风腔室内,所述风管至少具有第一口和第二口,所述第一口位于所述通风腔室的外部,所述第二口与所述风机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位于所述通风匣的顶部,所述风口处设置有通风盖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匣位于地面下方,且所述风口与所述地面平齐,所述通风腔室通过所述风口与外界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风管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通风匣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导流管,所述通风匣的底部设置有地漏,所述地漏的进口与所述通风腔室连通,所述地漏的出口与所述导流管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腔室的底面为由远离所述导流管至靠近所述导流管方向倾斜的导流坡面。
7.一种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管廊包括管廊主体和至少两个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风装置,所述管廊主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室,所述管廊主体上至少设置有与所述容置腔室连通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两个所述通风装置中风管的第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在竖向上存在高度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管廊主体的两相对侧壁上。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处设置有格栅板。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位于所述管廊主体的顶部。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位于所述管廊主体的侧壁上,所述通风装置上的风口与所述管廊主体的顶面平齐,或者所述通风装置上的风口在竖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管廊主体的顶面高度。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室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沟槽,所述通风装置上的导流管的排水口延伸至所述排水沟槽的上方且靠近所述排水沟槽的位置。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室内设置有通信管线、电力管线和热力管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室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支架,所述通信管线和所述电力管线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支架上。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室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热力管线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
CN202211693422.2A 2022-12-28 2022-12-28 通风装置及地下管廊 Pending CN1162413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93422.2A CN116241308A (zh) 2022-12-28 2022-12-28 通风装置及地下管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93422.2A CN116241308A (zh) 2022-12-28 2022-12-28 通风装置及地下管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41308A true CN116241308A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28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93422.2A Pending CN116241308A (zh) 2022-12-28 2022-12-28 通风装置及地下管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4130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7701B (zh) 一种堆肥的堆垛通风、废气和渗滤液收集的系统和方法
CN110311321B (zh) 一种智能紧凑型通风地埋式变电站
CN116241308A (zh) 通风装置及地下管廊
CN212336096U (zh) 综合管廊
CN211368777U (zh) 一种综合管廊
CN207989064U (zh) 具有发电功能的隧道构造
CN211368776U (zh) 一种缆线综合管廊
CN113464189B (zh) 一种自动可调均匀配风的矿井排风换热装置
CN214536681U (zh) 一种用于矮小空间的排烟排风系统
CN212716709U (zh) 一种基于高地温隧道的通风降温系统
CN210641856U (zh) 一种猪舍全自动地沟通风系统
CN108871042B (zh) 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内三竖井配水收水装置
CN110616741A (zh) 一种缆线综合管廊
CN106017129A (zh) 适用于地下单向气流空间内的冷却塔
CN217810463U (zh) 一种具有管廊功能的桥体结构
CN215290264U (zh) 带有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CN111677539A (zh) 一种基于高地温隧道的通风降温系统
CN205618189U (zh) 一种电缆隧道及其换气系统
CN217870925U (zh) 一种具有管廊功能的临街建筑
CN210977556U (zh) 一种交通隧道通风用防雨除尘型风井
KR200223292Y1 (ko) 복층 도로형 터널의 환기시설
CN219158303U (zh) 一种综合管廊通风系统
CN216787207U (zh) 一种防火型地下综合管廊
CN215926074U (zh) 一种方井池盖板
CN215520141U (zh) 一种节约水资源的组装式降温板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