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39927A - 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39927A
CN116239927A CN202310036081.XA CN202310036081A CN116239927A CN 116239927 A CN116239927 A CN 116239927A CN 202310036081 A CN202310036081 A CN 202310036081A CN 116239927 A CN116239927 A CN 1162399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layer
primer
paint
coa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3608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39927B (zh
Inventor
王永炜
苏军
丁易华
王文文
周倩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003608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399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39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9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39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99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61/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61/20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with only compounds containing hydrogen attached to nitrogen
    • C09D161/32Modified amine-aldehyde condens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7/14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metal, e.g. car bo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7/50Multilayers
    • B05D7/56Three layers or mo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44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for electrophoretic appl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1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3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2503/00Polyureth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2508/00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2518/00Other type of poly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涂层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泳层、第一底色漆层、第二底色漆层、珠光漆层和清漆层;所述第一底色漆层由第一底色漆固化形成;按质量分计,所述第一底色漆包括以下组份:树脂11.5‑17份、溶剂40‑50份、第一助剂3‑5份、钛白粉30‑38份、辅助色浆0.01‑1.50份;所述第二底色漆层由第二底色漆固化形成;按质量分计,所述第二底色漆包括以下组份:树脂11.5‑17份、溶剂40‑50份、第二助剂3‑5份、钛白粉30‑38份、辅助色浆0.01‑1.50份。本申请的两层底色漆颜色相同,减少层间互相遮盖,底色漆层整体遮盖力高,在L值为10‑45的电泳层上可实现28‑30μm膜厚的工程遮盖,减少漆膜针孔和流挂现象,赋予车身高纯度白色陶瓷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涂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能够给人以直观的视觉冲击,汽车外观效果作为体现产品竞争力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越来越被各大汽车公司重视。其中,平光、高光素色或金属色外色属于较为常见的汽车外观效果,为了迎合群众审美的多元化追求,日前各大汽车公司已经研究出了各式各样的汽车外观效果,其中,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装因其冷色调的特质,可以让车身外观看起来更加高贵、低调奢华,更加有内涵,可以大幅提升汽车质感,从而得到群众的青睐。
目前车身涂装一般采用水性三涂一烘(3C1B)涂装工艺,其主要有两种体系,其各工序的生产工艺和各涂层之间的组分关系如下。
1、水性中涂+水性色漆工艺体系:待喷涂车身→擦净→水性中涂→水性色漆1道→水性色漆2道→预烘→清漆喷涂→流平→烘干→后工序。该方案在大多数平光、高光素色或金属色外色时,水性色漆1道和2道为组分相同的涂料,水性中涂为另一组分涂料;
2、水性B0B1B2工艺体系:待喷涂车身→擦净→水性B0喷涂→水性B1喷涂→水性B2喷涂→预烘→清漆喷涂→流平→烘干→后工序,该方案在大多数平光、高光素色或金属色外色时,B1、B2为同一组份,B0位另一组份涂料。
目前,采用上述两种工艺体系喷涂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时,一般采用如下方案:色漆1道(或B1)、2道(或B2)为不同组分涂料,一般以色漆1道(B1)为底层实色漆(使车身具有某种颜色特征,例如白色、黄色等),色漆2道(B2)为珠光和树脂组分的陶瓷效果漆,不含色浆,且必须使该涂层较薄以保证陶瓷效果的显色,因此对中涂(或B0)和色漆1道(或B1)的遮盖力要求非常高。
因此对于低遮盖力颜色涂料的实施较为困难,如果电泳涂层L值<45,则中涂(或B0)L值>85、色漆1层(或B1)L值>88的情况下,两层膜厚之和要达到35-40μm才可保证对电泳涂层的遮盖,这对一般的水性涂装体系来说膜厚过厚,很容易出现针孔、流挂等缺陷,影响漆膜外观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陶瓷效果车身涂装存在涂层厚度过大或者遮盖力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泳层、第一底色漆层、第二底色漆层、珠光漆层和清漆层;
所述第一底色漆层由第一底色漆固化形成;
按质量分计,所述第一底色漆包括以下组份:
树脂11.5-17份、溶剂40-50份、第一助剂3-5份、钛白粉30-38份、辅助色浆0.01-1.50份;
所述第二底色漆层由第二底色漆固化形成;
按质量分计,所述第二底色漆包括以下组份:
树脂11.5-17份、溶剂40-50份、第二助剂3-5份、钛白粉30-38份、辅助色浆0.01-1.50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助剂包括紫外吸收剂、稳定剂和附着力促进剂。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助剂包括pH稳定剂、附着力促进剂、阻光稳定剂、流平助剂。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色浆包括:
红浆0.01-0.75份、黄浆0.01-0.75份、黑浆0.01-1.50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树脂包括丙烯酸氨基树脂和聚氨酯树脂。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色漆的固体分为45-55%;
和/或,所述第二底色漆的固体分为45-55%。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色漆层的厚度为18-20μm;
和/或,所述第二底色漆层的厚度为9-11μm;
和/或,所述珠光漆层的厚度为4-7μm;
和/或,所述清漆层的厚度为30-45μm。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泳层的L值为10-45。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珠光漆层分散有云母粉;
所述云母粉的D50粒径为5-25μm。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如上所述的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沉积有电泳层的车身上进行第一底色漆层喷涂;
在所述第一底色漆层上进行第二底色漆层喷涂;
在所述第二底色漆层上进行珠光漆层喷涂,预烘;
在所述珠光漆层上进行清漆层喷涂,流平、烘干。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本申请通过控制底色漆层的组成,使第一底色漆和第二底色漆的颜色体系相同,能够减少层间的互相遮盖关系,提高底色漆层的整体遮盖力,在L值为10-45的电泳层上可实现28-30μm膜厚的工程遮盖,相比于现有中涂+色漆的涂层结构,本申请方案能够显著降低涂层膜厚,减少漆膜出现针孔和流挂现象,同时实现对电泳层的工程遮盖,赋予车身高纯度白色陶瓷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01、电泳层;102、第一底色漆层;103、第二底色漆层;104、珠光漆层;105、清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名词解释:
L值、a值、b值:Lab模式是根据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制定并改进的一种国际通用的色彩量化模式,L值表示颜色明度、a值表示颜色红绿程度、b值表示颜色黄蓝程度;
遮盖力(Covering power):涂料在一定底材上完成颜色遮盖的最低膜厚,完成颜色遮盖后膜厚继续增加颜色不会变化,最低膜厚越大,涂料遮盖力越低;
固体分:涂料中不挥发物与涂料的比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泳层101、第一底色漆层102、第二底色漆层103、珠光漆层104和清漆层105;
所述第一底色漆层102由第一底色漆固化形成;
按质量分计,所述第一底色漆包括以下组份:
树脂11.5-17份、溶剂40-50份、第一助剂3-5份、钛白粉30-38份、辅助色浆0.01-1.50份;
所述第二底色漆层103由第二底色漆固化形成;
按质量分计,所述第二底色漆包括以下组份:
树脂11.5-17份、溶剂40-50份、第二助剂3-5份、钛白粉30-38份、辅助色浆0.01-1.50份。
申请人发现,现有3C1B涂装工艺中,为实现对电泳涂层的颜色遮盖,通常会将中涂层设置成遮盖力较高的灰色系涂层,车身的颜色效果通常由色漆层实现,因此色漆层需要对中涂层完成工程整盖才能实现较好的显色效果,该方案难以实现白色陶瓷效果车身的涂装,因为白色涂料遮盖力相较于灰色涂料低,这要求色漆层的膜厚较大方能实现对中涂及电泳层的遮盖,然而漆膜厚度过大一方面会造成针孔、流挂等现象影响涂层质量和外观效果,另一方面,随涂层变厚颜料会出现漂移,膜厚稍有波动颜色就会出现较大波动,不利于车身颜色的控制;
因此,本申请以第一底色漆+第二底色漆结构替代传统的中涂+色漆结构,并通过控制第一底色漆和第二底色漆的颜色相同,即均由钛白粉显色为白色,相较于现有中涂+色漆结构,颜色相同的第一底色漆层和第二底色漆层能够减少层间互相遮盖关系;
进一步,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底色漆和第二底色漆的原料组成和配比,使得第一底色漆在黑白格测试中最低遮盖膜厚<30μm,第二底色漆在黑白格测试中最低遮盖膜厚<30μm,具有较高遮盖力,第一底色漆层和第二底色漆层的总厚度在20-25μm即可对L值10-45的电泳层实现工程遮盖,并且复合底色漆层能够显示L值达80以上的白色,结合上层珠光漆层,使得车身具有类似陶瓷效果高度白色。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钛白粉为改性钛白粉,经过表面改性后具有良好的遮盖力、折射率及其在亲水介质中较强的分散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助剂包括紫外吸收剂、稳定剂和附着力促进剂。
所述第一底色漆层102能够为电泳层101与第二底色漆层103提供足够的附着力,并用于紫外光吸收,提高车身涂层结构的耐紫外老化性能。
进一步的,按照质量分计,所述第一底色漆包括:
紫外吸收剂2-3份、稳定剂1-2份、附着力促进剂0.5-1.5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助剂包括pH稳定剂、附着力促进剂、阻光稳定剂、流平助剂。
具体的,所述阻光稳定剂作为自由基捕捉剂,能将树脂被光照等破坏而生产的游离基团捕获,从而提高车身涂层结构的耐久性。
流平助剂赋予第二底色漆良好的施工性能,固化后的漆膜表面光滑平整。
进一步的,按照质量分计,所述第二底色漆包括:
pH稳定剂1-2份、附着力促进剂1-3份、阻光稳定剂0.2-0.5份、流平助剂0.5-1.5份。
本申请提供的车身涂层结构氙灯老化1000h后△E<1.0,耐紫外老化1000h后△E<0.8。
具体的,所述△E指的是车身涂层结构在老化测试前后的色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色浆包括:
红浆0.01-0.75份、黄浆0.01-0.75份、黑浆0.01-1.50份。
本申请提供的辅助色浆,以红浆、黄浆和黑浆按所述重量份配比,一方面结合钛白粉的显色,使得复合底色漆层显示出L值达80以上的高度白色效果,另一方面,使得30μm第一底色漆层在烘干后电泳涂层L<45的裸板或镀锌钢板上的颜色与30μm第二底色漆层在烘干后电泳涂层L<45的裸板或镀锌钢板上的颜色之差△E<0.5,减小第一底色漆层与第二底色漆层之间的色差,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底色漆层间的互相遮盖关系,提高复合底漆层的整体遮盖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树脂包括丙烯酸氨基树脂和聚氨酯树脂。
所述丙烯酸氨基树脂和所述聚氨酯树脂可选自本领域中涂层和/或色漆层常用的树脂。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一底色漆和第二底色漆的树脂体系相同,即所述第一底色漆中的树脂包括丙烯酸氨基树脂和聚氨酯树脂,所述第二底色漆中的树脂也包括丙烯酸氨基树脂和聚氨酯树脂。
所述树脂还可进一步包括本领域常用的其它聚合物树脂,例如:聚酯树脂等等。
具体的,按照质量分计,所述第一底色漆包括:
丙烯酸氨基树脂10-12份、聚氨酯树脂0.5-2份、其他聚合物树脂1-3份;
具体的,按照质量分计,所述第二底色漆包括:
丙烯酸氨基树脂10-12份、聚氨酯树脂0.5-2份、其他聚合物树脂1-3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色漆的固体分为45-55%;
和/或,所述第二底色漆的固体分为45-5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色漆层102的厚度为18-20μm;
和/或,所述第二底色漆层103的厚度为9-11μm;
和/或,所述珠光漆层104的厚度为4-7μm;
和/或,所述清漆层105的厚度为30-45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泳层101的L值为10-45。
本申请方案,在电泳层L值为10-45的情况下,第一底色漆层102和第二底色漆层103的总厚度在20-25μm下即可实现对电泳层的工程遮盖,降低漆膜出现针孔和流挂现象,提升产品合格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珠光漆层104分散有云母粉;
所述云母粉的D50粒径为5-25μm。
具体的,所述珠光漆层104由珠光漆固化形成,所述珠光漆包括树脂和云母粉,为透明涂层,进一步的,所述云母粉为片状结构,其中小粒径片状云母粉用于提供类似陶瓷光泽的效果,若云母粉粒径过大容易使车身外观偏离陶瓷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如上所述的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沉积有电泳层101的车身上进行第一底色漆层102喷涂;
在所述第一底色漆层102上进行第二底色漆层103喷涂;
在所述第二底色漆层103上进行珠光漆层104喷涂,预烘;
在所述珠光漆层104上进行清漆层105喷涂,流平、烘干。
具体的,所述电泳层101的形成可采用本领域电泳层的常规技术手段制备得到,例如,电泳层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下列步骤:
将金属车身浸没在电泳槽中,通过外加电压,使槽液中的树脂和颜料在电场的作用下沉积在车身外表面,固化。
所述的外加电压的强度可为本领域电泳涂装工艺中常规的强度,优选200-350V。
所述清漆层105可采用本领常规的清漆固化形成。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泳层101、第一底色漆层102、第二底色漆层103、珠光漆层104和清漆层105;
所述第一底色漆层102由第一底色漆固化形成;
按质量分计,所述第一底色漆包括以下组份:
丙烯酸氨基树脂5.58份、聚氨酯树脂2.4份、氨基树脂4.2份、其他聚合物树脂4.55份,溶剂45份、钛白粉33份、红浆0.04份、黄浆0.15份、黑浆0.98份、紫外吸收剂2.25份、稳定剂0.85份、附着力促进剂1份,粘度为150mPa·s(CAP2000+粘度计)/80;
所述第二底色漆层103由第二底色漆固化形成;
按质量分计,所述第二底色漆包括以下组份:
丙烯酸氨基树脂5.58份、聚氨酯树脂2.4份、氨基树脂4.2份、其他聚合物树脂3.71份、溶剂45份、钛白粉34份、红浆0.04份、黄浆0.05份、黑浆0.27份、pH稳定剂1.4份,附着力促进剂1.5份,阻光稳定剂0.35份,流平助剂1.5份,粘度为150mPa·s(CAP2000+粘度计)/80;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金属车身进行电泳沉积,沉积后,电泳层的45°L=35.50、a=-8.1、b=5.8;
(2):在电泳层上采用ABB机器人(内加电)喷涂第一底色漆,漆膜厚度为15μm;喷涂参数设置:旋杯直径70mm,Sa.O 200,SA.i100,吐出量150CC/min,枪距20cm,叠枪率33%,旋杯转速45kr/min,高电压45KV;
(3):采用步骤102相同工艺在第一底色漆层上喷涂第二底色漆,漆膜厚度为10μm;
(4):在第二底色漆层上进行珠光漆喷涂,漆膜厚度为4μm,然后80℃预烘3min;其中,珠光漆包括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和云母粉,其中云母粉为粒径在5-25μm的片状云母粉;
(5):在珠光漆层上进行清漆喷涂,然后145℃烘干15min,即得具有陶瓷效果的白色车身涂层结构。
实施例2
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泳层101、第一底色漆层102、第二底色漆层103、珠光漆层104和清漆层105;
所述第一底色漆层102由第一底色漆固化形成;
按质量分计,所述第一底色漆包括以下组份:
丙烯酸氨基树脂5.08份、聚氨酯树脂1.89份、氨基树脂3.17份、溶剂45份、钛白粉36份、红浆0.04份、黄浆0.15份、黑浆0.82份、紫外吸收剂2.25份、稳定剂0.85份、附着力促进剂1份,粘度为150mPa·s(CAP2000+粘度计)/80;
所述第二底色漆层103由第二底色漆固化形成;
按质量分计,所述第二底色漆包括以下组份:
丙烯酸氨基树脂5.08份、聚氨酯树脂1.89份、氨基树脂3.17份、溶剂45份、钛白粉34.72份、红浆0.04份、黄浆0.13份、黑浆0.37份、pH稳定剂1.4份,附着力促进剂1.5份,阻光稳定剂0.35份,流平助剂1.5份,粘度为150mPa·s(CAP2000+粘度计)/80;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金属车身进行电泳沉积,沉积后,电泳层的45°L=35.50、a=-8.1、b=5.8;
(2):在电泳层上采用ABB机器人(内加电)喷涂第一底色漆,漆膜厚度为19μm;喷涂参数设置:旋杯直径70mm,Sa.O 200,SA.i100,吐出量150CC/min,枪距20cm,叠枪率33%,旋杯转速45kr/min,高电压45KV;
(3):采用步骤102相同工艺在第一底色漆层上喷涂第二底色漆,漆膜厚度为11μm;
(4):在第二底色漆层上进行珠光漆喷涂,漆膜厚度为5μm,然后80℃预烘2min;其中,珠光漆包括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和云母粉,其中云母粉为粒径在5-25μm的片状云母粉;
(5):在珠光漆层上进行清漆喷涂,然后150℃烘干10min,即得具有陶瓷效果的白色车身涂层结构。
实施例3
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泳层101、第一底色漆层102、第二底色漆层103、珠光漆层104和清漆层105;
所述第一底色漆层102由第一底色漆固化形成;
按质量分计,所述第一底色漆包括以下组份:
丙烯酸氨基树脂6.05份、聚氨酯树脂2份、氨基树脂4.11份、其他聚酯物树脂3.67份,溶剂45份、钛白粉34份、红浆0.14份、黄浆0.11份、黑浆0.82份、紫外吸收剂2.25份、稳定剂0.85份、附着力促进剂1份,粘度为150mPa·s(CAP2000+粘度计)/80;
所述第二底色漆层103由第二底色漆固化形成;
按质量分计,所述第二底色漆包括以下组份:
丙烯酸氨基树脂6.05份、聚氨酯树脂2份、氨基树脂4.11份、其他聚酯类树脂3.67份,溶剂45份、钛白粉33份、红浆0.08份、黄浆0.09份、黑浆1.15份、pH稳定剂1.4份,附着力促进剂1.5份,阻光稳定剂0.35份,流平助剂1.5份,粘度为150mPa·s(CAP2000+粘度计)/80;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金属车身进行电泳沉积,沉积后,电泳层的45°L=35.50、a=-8.1、b=5.8;
(2):在电泳层上采用ABB机器人(内加电)喷涂第一底色漆,漆膜厚度为15μm;喷涂参数设置:旋杯直径70mm,Sa.O 200,SA.i100,吐出量150CC/min,枪距20cm,叠枪率33%,旋杯转速45kr/min,高电压45KV;
(3):采用步骤102相同工艺在第一底色漆层上喷涂第二底色漆,漆膜厚度为10μm;
(4):在第二底色漆层上进行珠光漆喷涂,漆膜厚度为4μm,然后85℃预烘2min;其中,珠光漆包括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和云母粉,其中云母粉为粒径在5-25μm的片状云母粉;
(5):在珠光漆层上进行清漆喷涂,然后140℃烘干20min,即得具有陶瓷效果的白色车身涂层结构。
对比例1
一种车身涂层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泳层101、第一底色漆层102、第二底色漆层103、珠光漆层104和清漆层105;
所述第一底色漆层102由第一底色漆固化形成;
按质量分计,所述第一底色漆包括以下组份:
丙烯酸氨基树脂5.58份、聚氨酯树脂2.4份、氨基树脂4.2份、其他树脂4.55份、溶剂45份、钛白粉34.17份、紫外吸收剂2.25份、稳定剂0.85份、附着力促进剂1份,粘度为150mPa·s(CAP2000+粘度计)/80;
所述第二底色漆层103由第二底色漆固化形成;
按质量分计,所述第二底色漆包括以下组份:
丙烯酸氨基树脂5.58份、聚氨酯树脂2.4份、氨基树脂4.2份、其他树脂4.55份、溶剂45份、钛白粉34.36份、pH稳定剂1.4份,附着力促进剂1.5份,阻光稳定剂0.35份,流平助剂1.5份,粘度为150mPa·s(CAP2000+粘度计)/80;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金属车身进行电泳沉积,沉积后,电泳层的45°L=35.50、a=-8.1、b=5.8;
(2):在电泳层上采用ABB机器人(内加电)喷涂第一底色漆,漆膜厚度为20μm;喷涂参数设置:旋杯直径70mm,Sa.O 200,SA.i100,吐出量150CC/min,枪距20cm,叠枪率33%,旋杯转速45kr/min,高电压45KV;
(3):采用步骤102相同工艺在第一底色漆层上喷涂第二底色漆,漆膜厚度为12μm;
(4):在第二底色漆层上进行珠光漆喷涂,漆膜厚度为4μm,然后80℃预烘3min;其中,珠光漆包括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和云母粉,其中云母粉为粒径在5-25μm的片状云母粉;
(5):在珠光漆层上进行清漆喷涂,然后145℃烘干15min,即得具有陶瓷效果的白色车身涂层结构。
对比例2
一种车身涂层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泳层101、第一底色漆层102、第二底色漆层103、珠光漆层104和清漆层105;
所述第一底色漆层102由第一底色漆固化形成;
按质量分计,所述第一底色漆包括以下组份:
丙烯酸氨基树脂5.58份、聚氨酯树脂2.4份、氨基树脂4.2份、其他聚合物树脂4.55份,溶剂45份、钛白粉33份、红浆0.77份、黄浆0.15份、黑浆0.25份、紫外吸收剂2.25份、稳定剂0.85份、附着力促进剂1份,粘度为150mPa·s(CAP2000+粘度计)/80;
所述第二底色漆层103由第二底色漆固化形成;
按质量分计,所述第二底色漆包括以下组份:
丙烯酸氨基树脂5.58份、聚氨酯树脂2.4份、氨基树脂4.2份、其他聚合物树脂3.71份、溶剂45份、钛白粉33份、红浆0.77份、黄浆0.15份、黑浆0.44份、pH稳定剂1.4份,附着力促进剂1.5份,阻光稳定剂0.35份,流平助剂1.5份,粘度为150mPa·s(CAP2000+粘度计)/80;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金属车身进行电泳沉积,沉积后,电泳层的45°L=35.50、a=-8.1、b=5.8;
(2):在电泳层上采用ABB机器人(内加电)喷涂第一底色漆,漆膜厚度为20μm;喷涂参数设置:旋杯直径70mm,Sa.O 200,SA.i100,吐出量150CC/min,枪距20cm,叠枪率33%,旋杯转速45kr/min,高电压45KV;
(3):采用步骤102相同工艺在第一底色漆层上喷涂第二底色漆,漆膜厚度为12μm;
(4):在第二底色漆层上进行珠光漆喷涂,漆膜厚度为4μm,然后80℃预烘2min;其中,珠光漆包括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和云母粉,其中云母粉为粒径在5-25μm的片状云母粉;
(5):在珠光漆层上进行清漆喷涂,然后145℃烘干15min,即得具有陶瓷效果的白色车身涂层结构。
表1:各实施例与对比例的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4048828020000141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泳层(101)、第一底色漆层(102)、第二底色漆层(103)、珠光漆层(104)和清漆层(105);
所述第一底色漆层(102)由第一底色漆固化形成;
按质量分计,所述第一底色漆包括以下组份:
树脂11.5-17份、溶剂40-50份、第一助剂3-5份、钛白粉30-38份、辅助色浆0.01-1.50份;
所述第二底色漆层(103)由第二底色漆固化形成;
按质量分计,所述第二底色漆包括以下组份:
树脂11.5-17份、溶剂40-50份、第二助剂3-5份、钛白粉30-38份、辅助色浆0.01-1.5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助剂包括紫外吸收剂、稳定剂和附着力促进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助剂包括pH稳定剂、附着力促进剂、阻光稳定剂、流平助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色浆包括:
红浆0.01-0.75份、黄浆0.01-0.75份、黑浆0.01-1.50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包括丙烯酸氨基树脂和聚氨酯树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色漆的固体分为45-55%;
和/或,所述第二底色漆的固体分为45-5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色漆层(102)的厚度为18-20μm;
和/或,所述第二底色漆层(103)的厚度为9-11μm;
和/或,所述珠光漆层(104)的厚度为4-7μm;
和/或,所述清漆层(105)的厚度为30-45μ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泳层(101)的L值为10-4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珠光漆层(104)分散有云母粉;
所述云母粉的D50粒径为5-25μm。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沉积有电泳层(101)的车身上进行第一底色漆层(102)喷涂;
在所述第一底色漆层(102)上进行第二底色漆层(103)喷涂;
在所述第二底色漆层(103)上进行珠光漆层(104)喷涂,预烘;
在所述珠光漆层(104)上进行清漆层(105)喷涂,流平、烘干。
CN202310036081.XA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62399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36081.XA CN116239927B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36081.XA CN116239927B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9927A true CN116239927A (zh) 2023-06-09
CN116239927B CN116239927B (zh) 2024-03-12

Family

ID=86623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36081.XA Active CN116239927B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3992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472710U (zh) * 2015-02-04 2015-07-15 常州市武进晨光金属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金属外饰件的涂层结构
CN107286724A (zh) * 2017-07-06 2017-10-24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涂层结构
CN107312400A (zh) * 2017-06-21 2017-11-03 河北晨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外墙仿砖工艺专用勾缝黑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93453A (zh) * 2019-05-20 2019-09-03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高鲜艳性、高闪烁颜色中涂打磨缺陷遮盖不良的方法
CN114076761A (zh) * 2020-08-19 2022-02-22 广州立邦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涂装的漆雾污染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472710U (zh) * 2015-02-04 2015-07-15 常州市武进晨光金属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金属外饰件的涂层结构
CN107312400A (zh) * 2017-06-21 2017-11-03 河北晨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外墙仿砖工艺专用勾缝黑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86724A (zh) * 2017-07-06 2017-10-24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涂层结构
CN110193453A (zh) * 2019-05-20 2019-09-03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高鲜艳性、高闪烁颜色中涂打磨缺陷遮盖不良的方法
CN114076761A (zh) * 2020-08-19 2022-02-22 广州立邦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涂装的漆雾污染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昌凤等: "《汽车钣喷工维修快速入门60天 第3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pages: 20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9927B (zh)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14208A (en) Finish coating method
US20090075100A1 (en) Method of forming metallic tone glitter paint films and the painted objects
US20090162696A1 (en) Method of forming metallic tone glitter paint films and painted objects
EP2406330B1 (en) Paint composition, method of forming a paint film using same and the paint film
JP5489976B2 (ja) 複層塗膜形成方法
DE19519665C1 (de) Verfahren zur Mehrschichtlackierung
US8877295B2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multi-layer coatings
CN116239927B (zh) 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70546B (zh) 预涂金属板
JP4290837B2 (ja) メタリック塗膜の形成方法
US4950507A (en) Method for applying a coating composition having a sparkling luster containing FeO3 particles of hexagonal plate-like shape
JP2002121488A (ja) 塗料組成物並びに積層塗膜の形成方法及び積層塗膜
JP4259330B2 (ja) メタリック塗料組成物、塗膜形成方法および塗膜
JPH09323064A (ja) 光輝性塗膜形成方法及び塗装物
JP2829813B2 (ja) メタリック塗料組成物およびメタリック塗膜の形成法
JP4271802B2 (ja) メタリック塗膜の形成方法
JP4138953B2 (ja) 複層塗膜形成方法
JP2005007219A (ja) 光輝性塗膜の形成方法
JP3901402B2 (ja) 複層塗膜形成方法
JP4345103B2 (ja) メタリック塗料組成物、塗膜形成方法および塗膜
JPH0323224B2 (zh)
CN116174279A (zh) 一种高彩度车身的涂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US6040015A (en) Process for formation of multilayer film
CN115160872A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的油漆涂层
JP4463138B2 (ja) 自動車車体のメタリック塗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