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31766A - 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231766A CN116231766A CN202310516694.3A CN202310516694A CN116231766A CN 116231766 A CN116231766 A CN 116231766A CN 202310516694 A CN202310516694 A CN 202310516694A CN 116231766 A CN116231766 A CN 1162317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distribution
- electric energy
- cost
- distribution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6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87 sel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3—Resource planning in a project environ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10—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systems management focussing at grid-level, e.g. load flow analysis, node profile computation, meshed network optimisation, 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or spinning reserv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及系统,包括:服务器对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所对应的配电网络进行分解,得到多个配电区域,确定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负荷信息,根据负荷信息、总成本信息确定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区域成本;服务器获取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能源种类数据,根据能源种类数据、区域成本,对每个配电区域新增的电池储能系统和软开放点单元进行确定,得到电能协调数据;根据电能协调数据、配电设备数据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协调分配信息;基于配电设备数据对电能协调数据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电能协调数据、配电设备数据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协调分配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高渗透率光伏发电在智能配电台区中会显著影响系统运行,导致诸如电压升高、损耗升高、潮流波动等问题,采用诸如电池储能系统和软开放点单元等柔性设备是缓解上述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现有技术中,经常是通过人工大致估计,结合估计结果来将电池储能系统和软开放点等柔性设备应用于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然而,将电池储能系统和软开放点单元等柔性设备应用于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结合配电台区的属性得到相对应的电池储能系统和软开放点单元的分配策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及系统,可以结合配电台区的属性得到相对应的电池储能系统和软开放点单元的分配策略。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包括:
服务器对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所对应的配电网络进行分解,得到多个配电区域,确定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负荷信息,根据所述负荷信息、总成本信息确定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区域成本;
服务器获取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能源种类数据,根据所述能源种类数据、区域成本,对每个配电区域新增的电池储能系统和软开放点单元进行确定,得到电能协调数据;
获取配电区域内满足要求的电能产生点、相邻馈线组得到配电设备数据,若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相对应,则根据电能协调数据、配电设备数据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协调分配信息;
若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不对应,则基于配电设备数据对电能协调数据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电能协调数据、配电设备数据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协调分配信息。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器对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所对应的配电网络进行分解,得到多个配电区域,确定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负荷信息,根据所述负荷信息、总成本信息确定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区域成本,包括:
确定配电网络中与配电变压器所连接的配电设备,将与用户连接的配电设备作为边缘配电设备,将两端分别于配电变压器和边缘配电设备所连接的配电设备作为中继配电设备;
获取每个边缘配电设备所对应的用户集合,根据所述用户集合中每个用户的历史电能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负荷信息;
若所述负荷信息大于等于预设负荷值,则将1个边缘配电设备所对应的用户集合的区域作为配电区域;
若所述负荷信息小于预设负荷值,则将多个边缘配电设备所对应的用户集合进行合并得到用户融合集合,将用户融合集合所对应的区域作为配电区域;
根据所有配电区域的负荷信息得到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负荷比例,按照所述负荷比例对总成本信息进行等比例计算,得到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区域成本。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若所述负荷信息小于预设负荷值,则将多个边缘配电设备所对应的用户集合进行合并得到用户融合集合,将用户融合集合所对应的区域作为配电区域,包括:
对所有负荷信息小于预设负荷值的用户集合进行选定作为待分配的用户集合,基于所述负荷信息对所有待分配的用户集合进行升序排序得到集合排列序列;
依次挑选集合排列序列中头部的用户集合、尾部的用户集合得到用户融合集合,并将头部的用户集合、尾部的用户集合由所述用户融合集合内删除;
在用户融合集合中多个用户的负荷信息之和大于等于预设负荷值后,将相应用户融合集合所对应的区域作为配电区域;
若用户融合集合小于预设负荷值,则再次挑选集合排列序列中头部的用户集合、尾部的用户集合对用户融合集合更新,直至多个用户的负荷信息之和大于等于预设负荷值,或集合排列序列内不存在用户集合。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器获取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能源种类数据,根据所述能源种类数据、区域成本,对每个配电区域新增的电池储能系统和软开放点单元进行确定,得到电能协调数据,包括:
服务器获取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能源种类数据,所述能源种类数据包括市电种类和清洁能源种类;
若所述配电区域只包括市电种类,则根据所述区域成本、单位的软开放点单元的成本得到所述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
若所述配电区域包括市电种类和清洁能源种类,则基于区域成本、清洁能源种类中清洁能源设备的额定发电信息、单位电池容量的成本、单位的软开放点单元的成本,得到电池储能系统的初步存储容量、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
其中,所述电能协调数据包括电池储能系统的初步存储容量、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若所述配电区域包括市电种类和清洁能源种类,则基于区域成本、清洁能源种类中清洁能源设备的额定发电信息、单位电池容量的成本、单位的软开放点单元的成本,得到电池储能系统的初步存储容量、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包括:
若所述配电区域包括清洁能源种类,则确定所有清洁能源种类所对应发电设备的额定发电信息,根据所述额定发电信息得到总发电信息;
将所述总发电信息输入至预设的电池容量成本计算模型内计算,得到电池储能系统的存储容量需求,根据存储容量需求和单位电池容量的成本之积得到储能系统成本;
将区域成本减去储能系统成本得到剩余成本,将剩余成本除以单位的软开放点单元的成本得到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总发电信息输入至预设的电池容量成本计算模型内计算,得到电池储能系统的存储容量需求,根据存储容量需求和单位电池容量的成本之积得到储能系统成本,包括:
所述成本计算模型包括分段函数,所述分段函数包括第一函数部分、第二函数部分和第三函数部分;
所述第一函数部分的输入为第一预设区间、输出为固定的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二函数部分的输入为第二预设区间输出为动态的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三函数部分的输入为第三预设区间输出为固定的第三预设值;
成本计算模型若判断总发电信息处于第一预设区间或第三预设区间,则输出为第一预设值或第三预设值的存储容量需求;
成本计算模型若判断总发电信息处于第二预设区间,则根据为一次函数的第二函数部分进行计算,得到与总发电信息对应的存储容量需求。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配电区域内满足要求的电能产生点、相邻馈线组得到配电设备数据,若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相对应,则根据电能协调数据、配电设备数据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协调分配信息,包括:
获取配电区域内满足要求的电能产生点的数量得到产生点数量,以及相邻馈线组的数量得到相邻馈线组数量,所述配电设备数据包括产生点数量和相邻馈线组数量,所述电能产生点包括至少一个清洁能源设备,所述相邻馈线组包括至少相邻的两条馈线;
若所述相邻馈线组数量等于所述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则判断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相对应,将相邻馈线组与软开放点单元一一对应设置;
若所述相邻馈线组数量大于所述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则判断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相对应;
根据所述初步存储容量、每个电能产生点所包括所有清洁能源设备的发电信息之和,得到相应电能产生点所分配的子存储容量;
根据电能产生点所对应的相邻馈线组对所有的相邻馈线组进行筛选,得到分配软开放点单元的相邻馈线组;
根据所述电能产生点的数量、每个电能产生点分配的子存储容量、分配软开放点单元的相邻馈线组得到电能储能系统的协调分配信息。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电能产生点所对应的相邻馈线组对所有的相邻馈线组进行筛选,得到分配软开放点单元的相邻馈线组,包括:
将对应电能产生点的相邻馈线组添加第一标记,不对应电能产生点的相邻馈线组添加第二标记;
若所述具有第二标记的相邻馈线组的数量大于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则根据每个相邻馈线组所对应用户的负荷信息对相邻馈线组进行挑选;
若所述具有第二标记的相邻馈线组的数量小于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则在具有第二标记的相邻馈线组分配相对应的软开放点单元后,对部分第一标记的相邻馈线组分配剩余的软开放点单元。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对具有第二标记的相邻馈线组分配相对应的软开放点单元后,对部分第一标记的相邻馈线组分配剩余的软开放点单元,包括:
获取具有第一标记的相邻馈线组供电的所有用户的负荷信息之和,得到待比较负荷信息,根据所述待比较负荷信息对所有的相邻馈线组降序排序得到馈线组顺序;
统计具有第二标记的数量得到第二挑选数量,根据初步数量减去第二挑选数量得到第一挑选数量,在所述馈线组顺序中由前至后确定第一挑选数量的相邻馈线组。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若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不对应,则基于配电设备数据对电能协调数据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电能协调数据、配电设备数据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协调分配信息,包括:
若所述相邻馈线组数量小于所述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则判断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不对应,对每个相邻馈线组分配一个软开放点单元;
基于相邻馈线组数量对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修正得到修正数量,计算所述初步数量和修正数量的差值得到调整数量;
根据所述调整数量、单位的软开放点单元的成本相乘得到调整成本,将所述调整成本和储能系统成本相加得到调整后的储能系统成本;
根据所述调整后的储能系统成本得到每个电能产生点分配的子存储容量,根据所述电能产生点的数量、每个电能产生点分配的子存储容量、分配软开放点单元的相邻馈线组得到协调分配信息。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调整后的储能系统成本得到每个电能产生点分配的子存储容量,根据所述电能产生点的数量、每个电能产生点分配的子存储容量、分配软开放点单元的相邻馈线组得到电能储能系统的协调分配信息,包括:
根据调整后的储能系统成本除以单位电池容量的成本得到调整存储容量;
获得每个电能产生点所包括所有清洁能源设备的发电信息之和,根据所有电能产生点的发电信息之和得到每个电能产生点相较于所有电能产生点的发电占比;
将所述调整存储容量、每个电能产生点所对应的发电占比相乘,得到相应电能产生点所分配的子存储容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系统,包括:
分解模块,用于服务器对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所对应的配电网络进行分解,得到多个配电区域,确定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负荷信息,根据所述负荷信息、总成本信息确定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区域成本;
协调模块,用于服务器获取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能源种类数据,根据所述能源种类数据、区域成本,对每个配电区域新增的电池储能系统和软开放点单元进行确定,得到电能协调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获取配电区域内满足要求的电能产生点、相邻馈线组得到配电设备数据,若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相对应,则根据电能协调数据、配电设备数据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协调分配信息;
修正模块,用于若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不对应,则基于配电设备数据对电能协调数据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电能协调数据、配电设备数据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协调分配信息。
有益效果:1、本发明会结合高渗透率光伏发电在智能配电台区的属性,进行多维协同数据的计算,得到相对应的电池储能系统和软开放点单元的分配策略,从而使得智能配电台区的电能数据更加稳定。其中,在进行计算时,本方案会先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个配电区域,然后本方案会结合负荷信息、成本信息对每个配电区域的电池储能系统和软开放点单元的相关数据进行确定,实现设备的分配。此外,本方案会依据维度属性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协同方式,同时,还结合不同的情况进行重新再计算,使得结果更加准确。
2、本方案在进行区域分配时,会先结合配电设备与用户的连接关系,进行区域的划分,同时会结合负荷信息进行配电区域的再融合,在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本方案设置了特殊的融合策略,以进行大、小依次挑选,实现配电区域的快速融合。在进行计算时,由于储能维度为外加电能,软开放点维度为内部调配,因此本方案会以储能维度为最高优先级,以软开放点为次优先级进行计算, 结合预设的电池容量成本计算模型得到电池储能系统的存储容量需求,其中利用了分段函数进行计算。
3、在进行协调分配时,本方案会依据配电区域属性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协同方式。其中,本方案会将对应电能产生点的相邻馈线组添加第一标记,不对应电能产生点的相邻馈线组添加第二标记,然后结合与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的比对,来确定不同的分配方式。此外,本方案还会在软开放点单元多出时,进行重新再计算,对储能系统进行容量的再调整,使得储能系统的容量增加,不会产生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段函数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包含A、B和C”、“包含A、B、C”是指A、B、C三者都包含,“包含A、B或C”是指包含A、B、C三者之一,“包含A、B和/或C”是指包含A、B、C三者中任1个或任2个或3个。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与A对应的B”、“与A相对应的B”、“A与B相对应”或者“B与A相对应”,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他信息确定B。A与B的匹配,是A与B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参见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包括S1-S4:
S1,服务器对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所对应的配电网络进行分解,得到多个配电区域,确定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负荷信息,根据所述负荷信息、总成本信息确定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区域成本。
其中,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可以是对应一个大型变电站,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所对应的配电网络可以是指一个变电站所对应的供电网络,其会包括该变电站下的所有用电用户。
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所对应的配电网络可以包括多个配电区域,因此,本方案会对配电网络进行分解,得到多个配电区域,后续有对应的分解步骤,参见下文。
在得到配电区域后,本方案会确定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负荷信息,然后结合负荷信息、总成本信息确定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区域成本。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是将大型的配电网络分解为小型的配电区域后,进行配电区域相关数据的计算。
在一些实施例中,S1(服务器对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所对应的配电网络进行分解,得到多个配电区域,确定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负荷信息,根据所述负荷信息、总成本信息确定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区域成本)包括S11-S15:
S11,确定配电网络中与配电变压器所连接的配电设备,将与用户连接的配电设备作为边缘配电设备,将两端分别于配电变压器和边缘配电设备所连接的配电设备作为中继配电设备。
本方案通过配电设备与用户的连接关系,实现对配电设备的分类。举例来说,配电网络可以是一个大型变电站,其连接有较多的配电箱,配电箱可以与下一个配电箱连接,也可以与用户直接连接。因此,其中,直接与用户连接的配电箱可以是边缘配电设备,不与用户直接连接的配电箱可以是中继配电设备。
S12,获取每个边缘配电设备所对应的用户集合,根据所述用户集合中每个用户的历史电能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负荷信息。
在得到边缘配电设备后,本方案会得到每个边缘配电设备所对应的用户集合,用户集合可以是与该边缘配电设备连接的用电用户。
本方案会结合用户集合中每个用户的历史电能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负荷信息,即结合历史数据得到较为客观的负荷信息。
S13,若所述负荷信息大于等于预设负荷值,则将1个边缘配电设备所对应的用户集合的区域作为配电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负荷信息大于等于预设负荷值,说明该配电区域负荷较大,其可以作为一个配电区域进行后续的协调分配,因此,本方案会将1个边缘配电设备所对应的用户集合的区域作为配电区域。
S14,若所述负荷信息小于预设负荷值,则将多个边缘配电设备所对应的用户集合进行合并得到用户融合集合,将用户融合集合所对应的区域作为配电区域。
与S13不同的是,如果负荷信息小于预设负荷值,说明该配电区域的负荷较少,本方案会将其与别的配电区域进行融合,即将多个边缘配电设备所对应的用户集合进行合并得到用户融合集合,然后将用户融合集合所对应的区域作为配电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S14(若所述负荷信息小于预设负荷值,则将多个边缘配电设备所对应的用户集合进行合并得到用户融合集合,将用户融合集合所对应的区域作为配电区域)包括S141-S144:
S141,对所有负荷信息小于预设负荷值的用户集合进行选定作为待分配的用户集合,基于所述负荷信息对所有待分配的用户集合进行升序排序得到集合排列序列。
在进行融合时,本方案会先统计所有负荷信息小于预设负荷值的用户集合,然后对其进行升序排序,得到集合排列序列。
可以理解的是,集合排列序列中排序靠前的负荷信息较小,排序靠后的负荷信息较大。
S142,依次挑选集合排列序列中头部的用户集合、尾部的用户集合得到用户融合集合,并将头部的用户集合、尾部的用户集合由所述用户融合集合内删除。
得到集合排列序列后,本方案会先挑选集合排列序列中头部的用户集合、尾部的用户集合得到用户融合集合,并将头部的用户集合、尾部的用户集合由所述用户融合集合内删除。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挑选方式为先挑头部再挑尾部,即先挑集合排列序列中最小的,然后挑集合排列序列中最大的。
S143,在用户融合集合中多个用户的负荷信息之和大于等于预设负荷值后,将相应用户融合集合所对应的区域作为配电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形成的用户融合集合中多个用户的负荷信息之和大于等于预设负荷值了,此时,本方案会将相应用户融合集合所对应的区域作为配电区域。
S144,若用户融合集合小于预设负荷值,则再次挑选集合排列序列中头部的用户集合、尾部的用户集合对用户融合集合更新,直至多个用户的负荷信息之和大于等于预设负荷值,或集合排列序列内不存在用户集合。
与S143不同的是,如果一次挑选后,用户融合集合小于预设负荷值,则再次挑选集合排列序列中头部的用户集合、尾部的用户集合对用户融合集合更新,直至多个用户的负荷信息之和大于等于预设负荷值,或集合排列序列内不存在用户集合时停止挑选,通过上述方式,本方案可以得到融合后的配电区域。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挑选过程中,第一次挑选可以是头部和尾部同时挑选,后续每次的挑选可以挑选一个计算一次,例如,在下一次挑选了头部的用户集合后,进行一次负荷信息的计算,依次类推。
S15,根据所有配电区域的负荷信息得到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负荷比例,按照所述负荷比例对总成本信息进行等比例计算,得到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区域成本。
在得到配电区域后,本方案会结合所有配电区域的负荷信息得到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负荷比例,然后按照得到的负荷比例对总成本信息进行等比例计算,得到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区域成本。可以理解的是,负荷比例越大,所需要的成本就会越多,因此,本方案会通过负荷比例来进行区域成本的分摊。
S2,服务器获取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能源种类数据,根据所述能源种类数据、区域成本,对每个配电区域新增的电池储能系统和软开放点单元进行确定,得到电能协调数据。
其中,协调的数据是对每个配电区域新增的电池储能系统和软开放点单元进行确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配电区域中,其供电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包括市电、光伏等形式,其中,光伏类型形式的发电数据对天气有较高要求,在天气不好时,其发电数据较弱,因此需要搭配电池储能系统来进行电能储备。
其中,相邻馈线组为两条相邻的馈线,软开放点单元可以在2个相邻馈线组之间进行电能的协调,例如可以将电能较多的转移到电能较少的线路上。背靠背电压源转换器是配电网络中的一种柔性设备,简称为软开放点,可以提供相邻馈线之间的有功功率控制、无功功率补偿和配电系统中的电压调节,通常软开放点设备安装在配电网络中的联络线开关处,此处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在计算电能协调数据时,本方案会结合能源种类数据、区域成本两个维度进行协调。
在一些实施例中,S2(服务器获取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能源种类数据,根据所述能源种类数据、区域成本,对每个配电区域新增的电池储能系统和软开放点单元进行确定,得到电能协调数据)包括S21-S23:
S21,服务器获取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能源种类数据,所述能源种类数据包括市电种类和清洁能源种类。
本方案中的能源种类数据包括市电种类和清洁能源种类,其中,清洁能源种类例如是光伏种类等。
S22,若所述配电区域只包括市电种类,则根据所述区域成本、单位的软开放点单元的成本得到所述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配电区域只包括市电种类,说明无需电池储能系统进行能源储备,此时,本方案直接根据区域成本、单位的软开放点单元的成本得到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
例如,一个单位的软开放点单元的成本为1万,区域成本为10万,那么根据区域成本、单位的软开放点单元的成本得到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为10。
S23,若所述配电区域包括市电种类和清洁能源种类,则基于区域成本、清洁能源种类中清洁能源设备的额定发电信息、单位电池容量的成本、单位的软开放点单元的成本,得到电池储能系统的初步存储容量、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
其中,所述电能协调数据包括电池储能系统的初步存储容量、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配电区域包括市电种类和清洁能源种类,说明该配电区域需要电池储能系统,也需要软开放点单元。
此时,本方案会结合区域成本、清洁能源种类中清洁能源设备的额定发电信息、单位电池容量的成本、单位的软开放点单元的成本,得到电池储能系统的初步存储容量、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S23(若所述配电区域包括市电种类和清洁能源种类,则基于区域成本、清洁能源种类中清洁能源设备的额定发电信息、单位电池容量的成本、单位的软开放点单元的成本,得到电池储能系统的初步存储容量、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包括S231-S233:
S231,若所述配电区域包括清洁能源种类,则确定所有清洁能源种类所对应发电设备的额定发电信息,根据所述额定发电信息得到总发电信息。
如果配电区域包括清洁能源种类,为了进行计算,本方案需要确定所有清洁能源种类所对应发电设备的额定发电信息,然后结合额定发电信息得到总发电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总发电信息越大,其对应的存储容量需求也就越大,对电池储能系统的要求也就越高。
S232,将所述总发电信息输入至预设的电池容量成本计算模型内计算,得到电池储能系统的存储容量需求,根据存储容量需求和单位电池容量的成本之积得到储能系统成本。
在得到总发电信息后,本方案会将总发电信息输入至预设的电池容量成本计算模型内计算,得到电池储能系统的存储容量需求,然后结合存储容量需求和单位电池容量的成本之积得到储能系统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S232(将所述总发电信息输入至预设的电池容量成本计算模型内计算,得到电池储能系统的存储容量需求,根据存储容量需求和单位电池容量的成本之积得到储能系统成本)包括S2321-S2322:
所述成本计算模型包括分段函数,所述分段函数包括第一函数部分、第二函数部分和第三函数部分,所述第一函数部分的输入为第一预设区间、输出为固定的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二函数部分的输入为第二预设区间输出为动态的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三函数部分的输入为第三预设区间输出为固定的第三预设值。
参见图2,是一种分段函数的示意图,X轴代表总发电信息,Y轴代表储能系统成本。其中,第一函数部分的含义是当总发电信息较小时,储能系统成本为固定的第一预设值;第二函数部分的含义是当总发电信息位于中间区间时,储能系统成本通过第二函数进行计算,总发电信息越大,对应的储能系统成本也就越大,第二函数可以是工作人员预先配置的一次函数;第三函数部分的含义是当总发电信息较大时,储能系统成本为固定的第三预设值,其中,第三预设值远大于第一预设值。
S2321,成本计算模型若判断总发电信息处于第一预设区间或第三预设区间,则输出为第一预设值或第三预设值的存储容量需求。
成本计算模型会判断总发电信息处于什么区间内,如果处于第一预设区间或第三预设区间内,则成本计算模型会输出为第一预设值或第三预设值的存储容量需求。
S2322,成本计算模型若判断总发电信息处于第二预设区间,则根据为一次函数的第二函数部分进行计算,得到与总发电信息对应的存储容量需求。
如果判断总发电信息处于第二预设区间,则根据为一次函数的第二函数部分进行计算,得到与总发电信息对应的存储容量需求。
S233,将区域成本减去储能系统成本得到剩余成本,将剩余成本除以单位的软开放点单元的成本得到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
在得到储能系统成本后,本方案会将区域成本减去储能系统成本得到剩余成本,然后再结合剩余成本对软开放点单元的数量进行计算,即除以单位的软开放点单元的成本得到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分配时,由于储能是可以增加能源储备的,而软开放点单元是进行内部协调的,能源不会增加。因此本方案会以储能维度为最高优先级进行先行计算,将软开放点单元为次优先级进行计算。
S3,获取配电区域内满足要求的电能产生点、相邻馈线组得到配电设备数据,若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相对应,则根据电能协调数据、配电设备数据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协调分配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S3(获取配电区域内满足要求的电能产生点、相邻馈线组得到配电设备数据,若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相对应,则根据电能协调数据、配电设备数据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协调分配信息)包括S31-S36:
S31,获取配电区域内满足要求的电能产生点的数量得到产生点数量,以及相邻馈线组的数量得到相邻馈线组数量,所述配电设备数据包括产生点数量和相邻馈线组数量,所述电能产生点包括至少一个清洁能源设备,所述相邻馈线组包括至少相邻的两条馈线。
其中,电能产生点是指清洁能源设备所对应的电能产生点,只有电能产生点才需要匹配相应的电能储能系统,本方案会对配电区域内满足要求的电能产生点的数量得到产生点数量。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要求为产电量大于预设产电量的要求,当小于预设产电量时,本方案无需为其匹配相应的电能储能系统。
S32,若所述相邻馈线组数量等于所述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则判断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相对应,将相邻馈线组与软开放点单元一一对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相邻馈线组数量等于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说明二者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分配,此时,本方案会判断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电能协调数据相对应,然后将相邻馈线组与软开放点单元一一对应设置。
S33,若所述相邻馈线组数量大于所述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则判断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相对应。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相邻馈线组数量大于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说明二者相邻馈线组数量较多,足够分配相应初步数量的软开放点单元。此时,本方案会判断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电能协调数据相对应,然后进行挑选分配,即需要将软开放点单元分配给哪几个相邻馈线组。
S34,根据所述初步存储容量、每个电能产生点所包括所有清洁能源设备的发电信息之和,得到相应电能产生点所分配的子存储容量。
本方案会结合初步存储容量、每个电能产生点所包括所有清洁能源设备的发电信息之和进行计算,得到相应电能产生点所分配的子存储容量。
可以理解的是,电能产生点所包括所有清洁能源设备的发电信息之和越大,对应所分配的子存储容量也就越多。可以按照每个电能产生点所包括所有清洁能源设备的发电信息之和的比例来进行分配,比例越大的分配越多,在此不再赘述。
S35,根据电能产生点所对应的相邻馈线组对所有的相邻馈线组进行筛选,得到分配软开放点单元的相邻馈线组。
由于相邻馈线组数量大于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说明二者相邻馈线组数量较多,足够分配相应初步数量的软开放点单元,此时需要进行挑选分配,即需要确定将软开放点单元分配给哪几个相邻馈线组。
本方案会结合电能产生点所对应的相邻馈线组对所有的相邻馈线组进行筛选,得到分配软开放点单元的相邻馈线组。需要说明的是,电能产生点是具备清洁能源设备的产生点,其无需进行相邻馈线组之间的能源协调,只需要将能源利用储能系统进行储备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S35(根据电能产生点所对应的相邻馈线组对所有的相邻馈线组进行筛选,得到分配软开放点单元的相邻馈线组)包括S351-S353:
S351,将对应电能产生点的相邻馈线组添加第一标记,不对应电能产生点的相邻馈线组添加第二标记。
首先,本方案会将对应电能产生点的相邻馈线组添加第一标记,不对应电能产生点的相邻馈线组添加第二标记。可以理解的是,具备第二标记的相邻馈线组才是需要分配软开放点单元的相邻馈线组。
S352,若所述具有第二标记的相邻馈线组的数量大于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则根据每个相邻馈线组所对应用户的负荷信息对相邻馈线组进行挑选。
如果具有第二标记的相邻馈线组的数量大于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说明足以分配相应初步数量的软开放点单元。
此时,本方案会结合每个相邻馈线组所对应用户的负荷信息对相邻馈线组进行挑选。
可以理解的是,相邻馈线组所对应用户的负荷信息越大,其挑选的优先级也就越高,本方案可以结合负荷信息对多个相邻馈线组进行降序排序,然后按照顺序一次挑选。
S353,若所述具有第二标记的相邻馈线组的数量小于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则在具有第二标记的相邻馈线组分配相对应的软开放点单元后,对部分第一标记的相邻馈线组分配剩余的软开放点单元。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具有第二标记的相邻馈线组的数量小于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说明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较多。
此时,在具有第二标记的相邻馈线组分配相对应的软开放点单元后,可以对部分第一标记的相邻馈线组分配剩余的软开放点单元。
其中,S353中(对具有第二标记的相邻馈线组分配相对应的软开放点单元后,对部分第一标记的相邻馈线组分配剩余的软开放点单元)包括S3531-S3532:
S3531,获取具有第一标记的相邻馈线组供电的所有用户的负荷信息之和,得到待比较负荷信息,根据所述待比较负荷信息对所有的相邻馈线组降序排序得到馈线组顺序。
本方案会按照待比较负荷信息对所有的相邻馈线组进行降序排序得到馈线组顺序。
S3532,统计具有第二标记的数量得到第二挑选数量,根据初步数量减去第二挑选数量得到第一挑选数量,在所述馈线组顺序中由前至后确定第一挑选数量的相邻馈线组。
在得到馈线组顺序后,本方案会先剔除具有第二标记的数量,得到第一挑选数量,然后在馈线组顺序中由前至后确定第一挑选数量的相邻馈线组。
S36,根据所述电能产生点的数量、每个电能产生点分配的子存储容量、分配软开放点单元的相邻馈线组得到电能储能系统的协调分配信息。
在得到电能产生点的数量、每个电能产生点分配的子存储容量、分配软开放点单元的相邻馈线组之后,本方案会根据电能产生点的数量、每个电能产生点分配的子存储容量、分配软开放点单元的相邻馈线组得到电能储能系统的协调分配信息。
S4,若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不对应,则基于配电设备数据对电能协调数据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电能协调数据、配电设备数据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协调分配信息。
在一些情况下,配电设备数据会出现与电能协调数据不对应的情况,例如相邻馈线组数量小于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时,说明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的初步数量较多,此时本方案会对电能协调数据进行修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S4(若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不对应,则基于配电设备数据对电能协调数据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电能协调数据、配电设备数据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协调分配信息)包括S41-S44:
S41,若所述相邻馈线组数量小于所述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则判断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不对应,对每个相邻馈线组分配一个软开放点单元。
在相邻馈线组数量小于所述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则本方案会判断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不对应,对每个相邻馈线组分配一个软开放点单元。
S42,基于相邻馈线组数量对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修正得到修正数量,计算所述初步数量和修正数量的差值得到调整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对每个相邻馈线组分配一个软开放点单元后,软开放点单元的数量还多,此时,本方案会基于相邻馈线组数量(例如3)对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例如5)修正得到修正数量(例如3),计算初步数量(例如5)和修正数量的差值得到调整数量(例如2)。
S43,根据所述调整数量、单位的软开放点单元的成本相乘得到调整成本,将所述调整成本和储能系统成本相加得到调整后的储能系统成本。
在将调整数量的软开放点单元调整后,会得到多余的调整成本,即调整数量、单位的软开放点单元的成本相乘的结果,本方案会将其增加至储能系统成本,然后将调整成本和储能系统成本相加得到调整后的储能系统成本。
S44,根据所述调整后的储能系统成本得到每个电能产生点分配的子存储容量,根据所述电能产生点的数量、每个电能产生点分配的子存储容量、分配软开放点单元的相邻馈线组得到协调分配信息。
在得到调整后的储能系统成本之后,本方案会根据调整后的储能系统成本得到每个电能产生点分配的子存储容量。最后结合电能产生点的数量、每个电能产生点分配的子存储容量、分配软开放点单元的相邻馈线组得到协调分配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S44(根据所述调整后的储能系统成本得到每个电能产生点分配的子存储容量,根据所述电能产生点的数量、每个电能产生点分配的子存储容量、分配软开放点单元的相邻馈线组得到电能储能系统的协调分配信息)包括S441-S443:
S441,根据调整后的储能系统成本除以单位电池容量的成本得到调整存储容量。
首先,本方案会结合调整后的储能系统成本除以单位电池容量的成本得到调整存储容量。
S442,获得每个电能产生点所包括所有清洁能源设备的发电信息之和,根据所有电能产生点的发电信息之和得到每个电能产生点相较于所有电能产生点的发电占比。
之后,本方案会结合每个电能产生点所包括所有清洁能源设备的发电信息之和,得到每个电能产生点相较于所有电能产生点的发电占比。
S443,将所述调整存储容量、每个电能产生点所对应的发电占比相乘,得到相应电能产生点所分配的子存储容量。
最后,结合调整存储容量、每个电能产生点所对应的发电占比相乘,得到相应电能产生点所分配的子存储容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系统,包括:
分解模块,用于服务器对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所对应的配电网络进行分解,得到多个配电区域,确定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负荷信息,根据所述负荷信息、总成本信息确定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区域成本;
协调模块,用于服务器获取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能源种类数据,根据所述能源种类数据、区域成本,对每个配电区域新增的电池储能系统和软开放点单元进行确定,得到电能协调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获取配电区域内满足要求的电能产生点、相邻馈线组得到配电设备数据,若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相对应,则根据电能协调数据、配电设备数据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协调分配信息;
修正模块,用于若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不对应,则基于配电设备数据对电能协调数据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电能协调数据、配电设备数据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协调分配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其中,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通信介质。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例如,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s,简称: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通信设备中。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执行指令,该执行指令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存储介质读取该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使得设备实施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在上述终端或者服务器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器对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所对应的配电网络进行分解,得到多个配电区域,确定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负荷信息,根据所述负荷信息、总成本信息确定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区域成本;
服务器获取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能源种类数据,根据所述能源种类数据、区域成本,对每个配电区域新增的电池储能系统和软开放点单元进行确定,得到电能协调数据;
获取配电区域内满足要求的电能产生点、相邻馈线组得到配电设备数据,若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相对应,则根据电能协调数据、配电设备数据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协调分配信息;
若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不对应,则基于配电设备数据对电能协调数据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电能协调数据、配电设备数据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协调分配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对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所对应的配电网络进行分解,得到多个配电区域,确定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负荷信息,根据所述负荷信息、总成本信息确定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区域成本,包括:
确定配电网络中与配电变压器所连接的配电设备,将与用户连接的配电设备作为边缘配电设备,将两端分别于配电变压器和边缘配电设备所连接的配电设备作为中继配电设备;
获取每个边缘配电设备所对应的用户集合,根据所述用户集合中每个用户的历史电能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负荷信息;
若所述负荷信息大于等于预设负荷值,则将1个边缘配电设备所对应的用户集合的区域作为配电区域;
若所述负荷信息小于预设负荷值,则将多个边缘配电设备所对应的用户集合进行合并得到用户融合集合,将用户融合集合所对应的区域作为配电区域;
根据所有配电区域的负荷信息得到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负荷比例,按照所述负荷比例对总成本信息进行等比例计算,得到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区域成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若所述负荷信息小于预设负荷值,则将多个边缘配电设备所对应的用户集合进行合并得到用户融合集合,将用户融合集合所对应的区域作为配电区域,包括:
对所有负荷信息小于预设负荷值的用户集合进行选定作为待分配的用户集合,基于所述负荷信息对所有待分配的用户集合进行升序排序得到集合排列序列;
依次挑选集合排列序列中头部的用户集合、尾部的用户集合得到用户融合集合,并将头部的用户集合、尾部的用户集合由所述用户融合集合内删除;
在用户融合集合中多个用户的负荷信息之和大于等于预设负荷值后,将相应用户融合集合所对应的区域作为配电区域;
若用户融合集合小于预设负荷值,则再次挑选集合排列序列中头部的用户集合、尾部的用户集合对用户融合集合更新,直至多个用户的负荷信息之和大于等于预设负荷值,或集合排列序列内不存在用户集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获取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能源种类数据,根据所述能源种类数据、区域成本,对每个配电区域新增的电池储能系统和软开放点单元进行确定,得到电能协调数据,包括:
服务器获取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能源种类数据,所述能源种类数据包括市电种类和清洁能源种类;
若所述配电区域只包括市电种类,则根据所述区域成本、单位的软开放点单元的成本得到所述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
若所述配电区域包括市电种类和清洁能源种类,则基于区域成本、清洁能源种类中清洁能源设备的额定发电信息、单位电池容量的成本、单位的软开放点单元的成本,得到电池储能系统的初步存储容量、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
其中,所述电能协调数据包括电池储能系统的初步存储容量、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若所述配电区域包括市电种类和清洁能源种类,则基于区域成本、清洁能源种类中清洁能源设备的额定发电信息、单位电池容量的成本、单位的软开放点单元的成本,得到电池储能系统的初步存储容量、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包括:
若所述配电区域包括清洁能源种类,则确定所有清洁能源种类所对应发电设备的额定发电信息,根据所述额定发电信息得到总发电信息;
将所述总发电信息输入至预设的电池容量成本计算模型内计算,得到电池储能系统的存储容量需求,根据存储容量需求和单位电池容量的成本之积得到储能系统成本;
将区域成本减去储能系统成本得到剩余成本,将剩余成本除以单位的软开放点单元的成本得到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所述总发电信息输入至预设的电池容量成本计算模型内计算,得到电池储能系统的存储容量需求,根据存储容量需求和单位电池容量的成本之积得到储能系统成本,包括:
所述成本计算模型包括分段函数,所述分段函数包括第一函数部分、第二函数部分和第三函数部分;
所述第一函数部分的输入为第一预设区间、输出为固定的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二函数部分的输入为第二预设区间输出为动态的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三函数部分的输入为第三预设区间输出为固定的第三预设值;
成本计算模型若判断总发电信息处于第一预设区间或第三预设区间,则输出为第一预设值或第三预设值的存储容量需求;
成本计算模型若判断总发电信息处于第二预设区间,则根据为一次函数的第二函数部分进行计算,得到与总发电信息对应的存储容量需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配电区域内满足要求的电能产生点、相邻馈线组得到配电设备数据,若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相对应,则根据电能协调数据、配电设备数据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协调分配信息,包括:
获取配电区域内满足要求的电能产生点的数量得到产生点数量,以及相邻馈线组的数量得到相邻馈线组数量,所述配电设备数据包括产生点数量和相邻馈线组数量,所述电能产生点包括至少一个清洁能源设备,所述相邻馈线组包括至少相邻的两条馈线;
若所述相邻馈线组数量等于所述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则判断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相对应,将相邻馈线组与软开放点单元一一对应设置;
若所述相邻馈线组数量大于所述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则判断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相对应;
根据所述初步存储容量、每个电能产生点所包括所有清洁能源设备的发电信息之和,得到相应电能产生点所分配的子存储容量;
根据电能产生点所对应的相邻馈线组对所有的相邻馈线组进行筛选,得到分配软开放点单元的相邻馈线组;
根据所述电能产生点的数量、每个电能产生点分配的子存储容量、分配软开放点单元的相邻馈线组得到电能储能系统的协调分配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电能产生点所对应的相邻馈线组对所有的相邻馈线组进行筛选,得到分配软开放点单元的相邻馈线组,包括:
将对应电能产生点的相邻馈线组添加第一标记,不对应电能产生点的相邻馈线组添加第二标记;
若具有所述第二标记的相邻馈线组的数量大于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则根据每个相邻馈线组所对应用户的负荷信息对相邻馈线组进行挑选;
若具有所述第二标记的相邻馈线组的数量小于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则在具有第二标记的相邻馈线组分配相对应的软开放点单元后,对部分第一标记的相邻馈线组分配剩余的软开放点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具有第二标记的相邻馈线组分配相对应的软开放点单元后,对部分第一标记的相邻馈线组分配剩余的软开放点单元,包括:
获取具有第一标记的相邻馈线组供电的所有用户的负荷信息之和,得到待比较负荷信息,根据所述待比较负荷信息对所有的相邻馈线组降序排序得到馈线组顺序;
统计具有第二标记的数量得到第二挑选数量,根据初步数量减去第二挑选数量得到第一挑选数量,在所述馈线组顺序中由前至后确定第一挑选数量的相邻馈线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若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不对应,则基于配电设备数据对电能协调数据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电能协调数据、配电设备数据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协调分配信息,包括:
若所述相邻馈线组数量小于所述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则判断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不对应,对每个相邻馈线组分配一个软开放点单元;
基于相邻馈线组数量对软开放点单元的初步数量修正得到修正数量,计算所述初步数量和修正数量的差值得到调整数量;
根据所述调整数量、单位的软开放点单元的成本相乘得到调整成本,将所述调整成本和储能系统成本相加得到调整后的储能系统成本;
根据所述调整后的储能系统成本得到每个电能产生点分配的子存储容量,根据所述电能产生点的数量、每个电能产生点分配的子存储容量、分配软开放点单元的相邻馈线组得到协调分配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调整后的储能系统成本得到每个电能产生点分配的子存储容量,根据所述电能产生点的数量、每个电能产生点分配的子存储容量、分配软开放点单元的相邻馈线组得到电能储能系统的协调分配信息,包括:
根据调整后的储能系统成本除以单位电池容量的成本得到调整存储容量;
获得每个电能产生点所包括所有清洁能源设备的发电信息之和,根据所有电能产生点的发电信息之和得到每个电能产生点相较于所有电能产生点的发电占比;
将所述调整存储容量、每个电能产生点所对应的发电占比相乘,得到相应电能产生点所分配的子存储容量。
12.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解模块,用于服务器对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所对应的配电网络进行分解,得到多个配电区域,确定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负荷信息,根据所述负荷信息、总成本信息确定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区域成本;
协调模块,用于服务器获取每个配电区域所对应的能源种类数据,根据所述能源种类数据、区域成本,对每个配电区域新增的电池储能系统和软开放点单元进行确定,得到电能协调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获取配电区域内满足要求的电能产生点、相邻馈线组得到配电设备数据,若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相对应,则根据电能协调数据、配电设备数据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协调分配信息;
修正模块,用于若所述配电设备数据与所述电能协调数据不对应,则基于配电设备数据对电能协调数据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电能协调数据、配电设备数据得到相应配电区域的协调分配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516694.3A CN116231766B (zh) | 2023-05-09 | 2023-05-09 | 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516694.3A CN116231766B (zh) | 2023-05-09 | 2023-05-09 | 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31766A true CN116231766A (zh) | 2023-06-06 |
CN116231766B CN116231766B (zh) | 2023-08-01 |
Family
ID=86571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516694.3A Active CN116231766B (zh) | 2023-05-09 | 2023-05-09 | 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23176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578534A (zh) * | 2024-01-17 | 2024-02-20 | 深圳市名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光伏储能系统的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101387A1 (en) * | 2008-03-10 | 2009-09-16 | ABB Research Ltd | Controlling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al power |
CN109066686A (zh) * | 2018-08-08 | 2018-12-21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一种具有多种电能综合分配的柔性开关站互联结构 |
CN109274099A (zh) * | 2018-11-26 | 2019-01-25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动配电网分层分区协调调度方法及装置 |
CN110311383A (zh) * | 2019-07-18 | 2019-10-08 | 华北电力大学 | 配电网柔性多状态开关优化接入决策方法及系统 |
CN112039069A (zh) * | 2020-09-04 | 2020-12-04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 | 一种配电网储能与柔性开关的双层协同规划方法及系统 |
CN113178860A (zh) * | 2021-04-15 | 2021-07-27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沧州供电分公司 | 一种柔性多状态开关新型协调控制方法 |
CN113241757A (zh) * | 2021-04-21 | 2021-08-10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考虑柔性负荷与ess-sop的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方法 |
CN113644682A (zh) * | 2021-07-14 | 2021-11-12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高渗透有源配电网多台区协同管控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CN113675843A (zh) * | 2021-07-28 | 2021-11-19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松原供电公司 | 含高渗透率光伏cchp微电网的主动配电网控制方法 |
CN115483701A (zh) * | 2022-08-23 | 2022-12-16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基于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有源配电网区域自治分层调控方法 |
US20230009016A1 (en) * | 2021-07-07 | 2023-01-12 | Tae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odule-based cascaded energy systems configured to interface wit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CN115759440A (zh) * | 2022-11-24 | 2023-03-07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池州供电公司 | 双碳背景下高渗透率新能源消纳与电网适应性规划方法 |
CN115811043A (zh) * | 2022-11-11 | 2023-03-17 | 清华大学 | 基于台区智能终端的新型配电网联邦调控方法 |
-
2023
- 2023-05-09 CN CN202310516694.3A patent/CN1162317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101387A1 (en) * | 2008-03-10 | 2009-09-16 | ABB Research Ltd | Controlling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al power |
CN109066686A (zh) * | 2018-08-08 | 2018-12-21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一种具有多种电能综合分配的柔性开关站互联结构 |
CN109274099A (zh) * | 2018-11-26 | 2019-01-25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动配电网分层分区协调调度方法及装置 |
CN110311383A (zh) * | 2019-07-18 | 2019-10-08 | 华北电力大学 | 配电网柔性多状态开关优化接入决策方法及系统 |
CN112039069A (zh) * | 2020-09-04 | 2020-12-04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 | 一种配电网储能与柔性开关的双层协同规划方法及系统 |
CN113178860A (zh) * | 2021-04-15 | 2021-07-27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沧州供电分公司 | 一种柔性多状态开关新型协调控制方法 |
CN113241757A (zh) * | 2021-04-21 | 2021-08-10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考虑柔性负荷与ess-sop的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方法 |
US20230009016A1 (en) * | 2021-07-07 | 2023-01-12 | Tae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odule-based cascaded energy systems configured to interface wit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CN113644682A (zh) * | 2021-07-14 | 2021-11-12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高渗透有源配电网多台区协同管控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CN113675843A (zh) * | 2021-07-28 | 2021-11-19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松原供电公司 | 含高渗透率光伏cchp微电网的主动配电网控制方法 |
CN115483701A (zh) * | 2022-08-23 | 2022-12-16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基于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有源配电网区域自治分层调控方法 |
CN115811043A (zh) * | 2022-11-11 | 2023-03-17 | 清华大学 | 基于台区智能终端的新型配电网联邦调控方法 |
CN115759440A (zh) * | 2022-11-24 | 2023-03-07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池州供电公司 | 双碳背景下高渗透率新能源消纳与电网适应性规划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李晟等: "光伏电站加权度电成本评价指标的分析及探讨", 《太阳能》 * |
杨万里等: "基于储能型柔性多状态开关的直流微电网与 交流配电网柔性互联策略", 《电力自动化设备》 * |
王灿等: "基于柔性多状态开关的主动配电网双层负荷均衡方法", 《电力系统自动化》 * |
黄志强等: "柔性多状态开关与分布式储能系统联合接入规划", 《电力系统自动化》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578534A (zh) * | 2024-01-17 | 2024-02-20 | 深圳市名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光伏储能系统的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7578534B (zh) * | 2024-01-17 | 2024-05-07 | 深圳市名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光伏储能系统的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31766B (zh) | 2023-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231766B (zh) | 高渗透率光伏智能配电台区协调分配方法及系统 | |
Shi et al. | A biased min-consensus-based approach for optimal power transaction in multi-energy-router systems | |
WO1995030266A1 (en) |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voltage stability security assessment for a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 |
CN102420432A (zh) | 基于电网实时数据的实用化分层分区无功优化方法 | |
CN112907051B (zh) | 一种基于调配协同的智能化检修计划生成方法 | |
CN109165871A (zh) | 自动排产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900719A (zh) | 考虑柔性可控负荷的电网充裕度评估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2994097A (zh) | 一种基于智能配变终端系统的高比例分布式光伏协同控制方法 | |
CN116760029B (zh) | 乡村屋顶光伏发电供电方法、系统、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6706901B (zh) | 融合gis及多元信息的电网仿真数据生成方法及系统 | |
Davidson et al. | Modeling Unit Commitment in political context: Case of China's partially restructured electricity sector | |
Baviskar et al. | Multi-voltage level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large share of weather-dependent generation | |
Lorente et al. | Energy storage allocation in power networks–A state-of-the-art review | |
CN110350601B (zh) | 一种直流微电网电压和电流分配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 | |
Ferrero et al. | Dynamic economic dispatch in deregulated systems | |
CN104796467A (zh) | 一种计算具有QoS关联关系的QoS最优组合服务限定范围的方法 | |
CN108921448B (zh) | 电能交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7314012A (zh) | 基于分区规划模型的变电站降碳处理方法及系统 | |
CN114069730B (zh) | 一种区域配电网无功协调方法及装置 | |
CN113778681B (zh) | 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5102174A (zh) | 一种有源配网的网格间功率互济方法 | |
CN114336769A (zh) | 一种电网日内紧急削峰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3283210B (zh) | 一种电路组件选配方法、系统及介质 | |
CN110531680A (zh) | 一种智能电力监测偏向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 |
Hafez | The impact of smart PEV loads in the smart grid considering demand response provisio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