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30433A - 熔断器、电气回路、车辆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熔断器、电气回路、车辆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30433A
CN116230433A CN202310365752.7A CN202310365752A CN116230433A CN 116230433 A CN116230433 A CN 116230433A CN 202310365752 A CN202310365752 A CN 202310365752A CN 116230433 A CN116230433 A CN 1162304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contact structure
fuse
arc extinguishing
cl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657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楠
袁文静
黄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6575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304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30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04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4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04Fuses, i.e. expendable parts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 e.g. cartridges
    • H01H85/05Component parts thereof
    • H01H85/143Electrical contacts; Fastening fusible members to such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34Stationary parts for restricting or subdividing the arc, e.g. barrier pl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熔断器、电气回路、车辆及控制方法,属于新能源车辆技术领域。所述熔断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动触点结构、静触点结构和灭弧结构;所述动触点结构的一端形成接触面,所述静触点结构与所述接触面相对布置,且所述静触点结构与所述接触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灭弧结构包括磁铁组件和灭弧栅,所述磁铁组件设置于所述间隙中,所述灭弧栅的灭弧侧朝向所述间隙;其中,在所述动触点结构向所述静触点结构移动,并通过所述磁铁组件与所述静触点结构导通的情况下,所述灭弧栅用于吸附所述动触点结构和所述静触点结构之间产生的电弧。

Description

熔断器、电气回路、车辆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新能源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熔断器、电气回路、车辆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市场现有的新能源车辆中,电池、电机和充电高压主回路只配置一个熔断器,布置在电池系统内,且目前普遍采用传统熔断器或新兴的智能熔断器进行电池高压短路保护,这两种熔断器均为一次性产品,即出现一次异常大电流导致熔断器熔断后,高压回路无法恢复。
目前市场上快充桩质量参差不齐,偶发脉冲大电流注入的问题,且车辆高压和低压线路复杂和繁多,存在因控制偏差或者金属异物等导致的短时偶发的高压短路问题。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尤其是行驶过程中异常断高压,高压中断失去动力十分危险。因此,现有的车辆的高压电气回路的安全性能仍需提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熔断器、电气回路、车辆及控制方法,能够解决现有的车辆的高压电气回路的安全性能仍需提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熔断器,所述熔断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动触点结构、静触点结构和灭弧结构;所述动触点结构的一端形成接触面,所述静触点结构与所述接触面相对布置,且所述静触点结构与所述接触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灭弧结构包括磁铁组件和灭弧栅,所述磁铁组件设置于所述间隙中,所述灭弧栅的灭弧侧朝向所述间隙;其中,在所述动触点结构向所述静触点结构移动,并通过所述磁铁组件与所述静触点结构导通的情况下,所述灭弧栅用于吸附所述动触点结构和所述静触点结构之间产生的电弧。
可选地,所述静触点结构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子静触点,所述磁铁组件包括两个磁条,两个所述子静触点与两个所述磁条一一对应;所述子静触点的一端朝向对应的所述磁条,所述子静触点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子静触点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对应的所述磁条的南北极方向;所述灭弧栅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灭弧栅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子静触点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灭弧栅包括安装板和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多个钢片,多个所述钢片沿所述安装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安装板设置有所述钢片的一侧为所述灭弧侧;所述钢片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开设有缺口。
可选地,所述磁条的南、北两极外露于所述间隙外。
可选地,所述熔断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铁芯和线圈,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铁芯外,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铁芯上,所述动触点结构远离所述接触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铁芯上。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气回路,所述电气回路包括依次串联的预充回路、连接器、负极继电器以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熔断器,所述预充回路包括预充子回路和并联于所述预充子回路上的正极继电器,所述预充子回路包括串联的预充电阻和预充继电器。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气回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车辆中电气回路的电流值;
在所述电流值大于预设电流值的情况下,依次断开熔断器、正极继电器、负极继电器;
接收用户端发送的恢复指令;
基于所述恢复指令,控制熔断器、预充继电器、正极继电器和负极继电器的断通顺序;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流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电流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用户端发送的控制指令;
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预充继电器、所述正极继电器和所述负极继电器的断通顺序。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恢复指令,控制熔断器、预充继电器、正极继电器和负极继电器的断通顺序,包括:
基于所述恢复指令,对电池进行检测,以得到电池信息;
在所述电池信息指示所述电池不存在故障的情况下,先闭合所述熔断器,再闭合所述预充继电器和所述负极继电器,在经过第一时间后,闭合所述正极继电器,在经过第二时间后,断开所述预充继电器;
或者,在所述电池信息指示所述电池不存在故障的情况下,先闭合所述熔断器,再闭合所述负极继电器和所述预充继电器,在经过第一时间后,闭合所述正极继电器,在经过第二时间后,断开所述预充继电器。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预充继电器、所述正极继电器和所述负极继电器的断通顺序,包括:
在所述控制指令为下电指令的情况下,依次断开所述正极继电器、所述负极继电器;
在所述控制指令为上电指令的情况下,先闭合所述预充继电器和所述负极继电器,在经过第一时间后,闭合所述正极继电器,在经过第二时间后,断开所述预充继电器;
或者,
在所述控制指令为上电指令的情况下,先闭合所述负极继电器和所述预充继电器,在经过第一时间后,闭合所述正极继电器,在经过第二时间后,断开所述预充继电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熔断器中通过异常大电流时,动触点结构会受力而发生弹跳,向静触点结构的方向移动,动触点结构和静触点结构之间通过磁铁组件导通,由于电流较大,动触点结构的接触面和静触点结构之间会产生电弧。由于磁铁组件的存在,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对动触点结构和静触点结构之间的电弧进行“磁吹”,通过磁场力的作用将电弧向相反方向作用,即将电弧向间隙外的灭弧栅靠近,增强灭弧栅的灭弧效果,从而降低动触点结构和静触点结构之间的粘连程度,减少动触点结构和静触点结构之间的表面损伤,使得熔断器可以反复使用。将本实施例的可重复使用的熔断器应用于车辆的电气回路中,可在异常大电流后,恢复高压回路,提高了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熔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熔断器中子静触点与磁条、动触点结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灭弧结构的灭弧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熔断器100。熔断器100包括壳体1和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动触点结构2、静触点结构3和灭弧结构;所述动触点结构2的一端形成接触面21,所述静触点结构3与所述接触面21相对布置,且所述静触点结构3与所述接触面21之间具有间隙11;所述灭弧结构包括磁铁组件和灭弧栅5,所述磁铁组件设置于所述间隙11中,所述灭弧栅5的灭弧侧朝向所述间隙11;其中,在所述动触点结构2向所述静触点结构3移动,并通过所述磁铁组件与所述静触点结构3导通的情况下,所述灭弧栅5用于吸附所述动触点结构2和所述静触点结构3之间产生的电弧。
如图1所示,当熔断器100中通过异常大电流时,动触点结构2会受力而发生弹跳,向静触点结构3的方向移动,动触点结构2和静触点结构3之间通过磁铁组件导通,由于电流较大,动触点结构2的接触面21和静触点结构3的下端之间会产生电弧。由于磁铁组件的存在,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对动触点结构2和静触点结构3之间的电弧进行“磁吹”,如图2和图3所示,通过磁场力的作用将电弧向相反方向作用,即将电弧向间隙11外的灭弧栅5靠近,增强灭弧栅5的灭弧效果,从而降低动触点结构2和静触点结构3之间的粘连程度,减少动触点结构2和静触点结构3之间的表面损伤,使得熔断器100可以反复使用,以实现熔断器100的可重复使用。将本实施例的可重复使用的熔断器100应用于车辆的电气回路中,可在异常大电流后,恢复高压回路,提高了安全性能。
可选地,所述静触点结构3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子静触点31,所述磁铁组件包括两个磁条4,两个所述子静触点31与两个所述磁条4一一对应;所述子静触点31的一端朝向对应的所述磁条4,所述子静触点31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壳体1外,所述子静触点3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对应的所述磁条4的南北极方向;所述灭弧栅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灭弧栅5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子静触点31的两侧。
请进一步参见图1,静触点结构3包括两个子静触点31,子静触点31的上端外露于壳体1外,子静触点31的下端与磁条4相对,磁条4位于子静触点31和接触面21之间的间隙11中,两个子静触点31的外侧均设置有灭弧栅5。如图2所示,通入电流时,电流从左侧的子静触点31经过动触点结构2流向右侧的子静触点31,每个子静触点31对应设置一个磁条4,磁条4与子静触点31之间相互垂直布置,使得磁条4可对对应的子静触点31与动触点结构2之间产生的电弧进行磁吹,相较于设置一整块磁铁的方式,增强了磁吹效果,同时,两个子静触点31外侧都设置有灭弧栅5,可更快熄灭子静触点31和接触面21之间产生的电弧,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性能。
可选地,所述灭弧栅5包括安装板51和设置于所述安装板51上的多个钢片52,多个所述钢片52沿所述安装板5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安装板51设置有所述钢片52的一侧为所述灭弧侧;所述钢片52远离所述安装板51的一侧开设有缺口。
请进一步参见图1,灭弧栅5包括安装板51和钢片52,如图1所示方位,安装板51竖直设置,多个钢片52水平间隔设置于安装板51的同侧,钢片52朝向间隙11的一侧还开设有缺口。当动触点结构2的接触面21与子静触点31之间产生电弧时,电弧电流通过钢片52缺口产生磁场,通过钢片52形成闭合磁路,电弧电流在磁场中受力被拉入钢片52内,多个钢片52将电弧分割成若干段短弧,每段都产生电压降,使电弧总的电压降增大,当电弧电压不足以维持电弧燃烧时,电弧将立即熄灭。由于灭弧栅5较强的灭弧能力,使得电弧能够被快速吸收,进一步保护了动触点结构2和静触点结构3,使得本实施例的熔断器100可以多次使用,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磁条4的南、北两极外露于所述间隙11外。请进一步参见图2,如图2中俯视图所示,磁条4的长度范围大于子静触点31的横截面范围,使得磁条4产生的磁感线能顺利对电弧进行磁吹,进一步保证了结构的使用效果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熔断器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铁芯6和线圈7,所述线圈7绕设于所述铁芯6外,所述线圈7绕设于所述铁芯6上,所述动触点结构2远离所述接触面2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铁芯6上。
请进一步参见图1,线圈7通电后,铁芯6被磁化,铁芯6被吸引向上移动,动触点结构2固定于铁芯6上,动触点结构2会随着铁芯6一起移动。无需人工进行机械传动类操作就能控制动触点结构2的移动,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气回路,电气回路包括依次串联的预充回路、连接器200、负极继电器300以及如上所述的熔断器100,所述预充回路包括预充子回路和并联于所述预充子回路上的正极继电器400,所述预充子回路包括串联的预充电阻500和预充继电器600。
新能源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由电池向设备供电,即高压上电,在高压上电过程中通过预充回路对设备中的电容进行小电流预充电。如图4所示,连接器200(高压连接器200)连接用电设备,预充回路与负极继电器300配合实现设备的安全高压上电。需要说明的是,电气回路中各个元器件通过电池控制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发送信号来控制。在电气回路中,出现异常高压大电流时,将断开熔断器100进行电池高压短路保护,电气回路被断开。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气回路中,熔断器100为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的可恢复的熔断器100,因此,可将电气回路恢复,解决回路异常断高压的问题,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气回路,如图4所示,在车辆的电池系统高压回路中断时,驾驶员通过乘员舱中的中控仪表或者机械按钮来连接电池系统的回路,具体地,操作中控仪表或者机械按钮,并通过低压连接器向BMS发送信号,BMS控制电气回路中各个元器件,使得整车恢复高压上电,操作简单,解决了车辆断高压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用车安全。
本申请实施例还一共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车辆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车辆中电气回路的电流值,
首先,获取如图4所示的电气回路对应的回路信息,回路信息包括负极继电器、正极继电器、预充电阻、预充继电器等元器件的设备信息,电池输入的电压,回路中的电流值,用电设备的额定参数等信息。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获取电气回路的电流值,将电流值与预设电流值进行对比,来判断电气回路的运行状况。
在所述电流值大于预设电流值的情况下,依次断开熔断器、正极继电器、负极继电器,
当电流值过大时,会存在损坏元器件甚至起火的情况,因此,当电流值大于预设电流值的情况下,BMS自动断开熔断器、正极继电器、负极继电器,以断开电气回路,保护电池。并在断开回路的同时,向用户端,即驾驶员发送故障信息,使得驾驶员知悉情况。
接收用户端发送的恢复指令;
驾驶员在接收到故障信息后,通过车辆自带的检测功能来判断车辆情况,当车辆的情况恢复稳定时,为了驾驶员安全操作车辆,及时向车辆发送恢复指令。具体地,操作中控仪表或者机械按钮,并通过低压连接器向BMS发送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恢复指令可由用户端发出,也可由ICM根据车辆状态自行发出。
基于所述恢复指令,控制熔断器、预充继电器、正极继电器和负极继电器的断通顺序,
BMS接收到恢复指令后,通过控制输入电流的大小来闭合熔断器,再控制预充继电器、正极继电器、负极继电器的断通来完成电池对于用电设备的上电。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流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电流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用户端发送的控制指令,
在电流值保持正常的情况,BMS接收到用户端发送的具体控制指令后,控制电气回路中的元器件的运行和运行顺序。
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熔断器、所述预充继电器、所述正极继电器和所述负极继电器的断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若是电流值保持正常,电气回路中的元器件会根据用户端、车端的需求,相应调整运行方式,以满足需求。若是电流值过大,为了保护电池以及其余元器件,会自动断开熔断器,将电气回路断开,防止大电流烧坏元器件,由于熔断器是可恢复的,因此,在异常状态消失后,可以恢复电路,恢复对设备的供电,大大降低了电池系统和车辆高压中断的维修费用,极大程度地保证了用户的行驶安全。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恢复指令,控制熔断器、预充继电器、正极继电器和负极继电器的断通顺序,包括:
基于所述恢复指令,对电池进行检测,以得到电池信息,
在当整车高压回路发生短路或发生异常大电流时,BMS检测到回路的电流超过一定阈值后上报短路故障,同时BMS通过断开熔断器的低压驱动,控制熔断器的断开,实现回路的断开,从而保护回路上的器件。随后按照短路故障,进行断开正极继电器和负极继电器的处理动作。
回路断开后,可以通过乘员舱的中控按钮、仪表按钮或者机械按钮等方式实现整车的再次上高压,仪表控制器(Ignition Control Module,ICM)将恢复指令发送给BMS,BMS获取电池信息,判断电池是否存在短路故障。
在所述电池信息指示所述电池不存在故障的情况下,先闭合所述熔断器,再闭合所述预充继电器和所述负极继电器,在经过第一时间后,闭合所述正极继电器,在经过第二时间后,断开所述预充继电器;
或者,在所述电池信息指示所述电池不存在故障的情况下,先闭合所述熔断器,再闭合所述负极继电器和所述预充继电器,在经过第一时间后,闭合所述正极继电器,在经过第二时间后,断开所述预充继电器。
在电池信息指示电池不存在故障的情况下,BMS向整车控制器(Vehicle ControlUnit,VCU)发送指示电池具备上高压能力的信息,ICM也向VCU发送恢复指令,当VCU同时获取电池具备上高压能力信息和恢复指令后,将会控制电气回路中各个元器件的运行来恢复上电。
先闭合所述熔断器,再闭合所述预充继电器和所述负极继电器,在经过第一时间后,闭合所述正极继电器,在经过第二时间后,断开所述预充继电器的原理如下:
如图4所示,通过控制熔断器的输入电流来闭合熔断器之后,闭合预充继电器,在预充继电器闭合时,回路中没有电流,之后再闭合负极继电器,负极继电器和预充继电器都闭合,使得电气回路连通,回路中产生了电流,此时,动力电池已经在对用电设备对应的电容进行充电,由于预充电阻的存在,产生的电流较小,不会对回路中的元器件造成损伤。当经过第一时间后,电容预充电完毕,闭合正极继电器,经过第二时间,即正极继电器的闭合延时后,断开预充继电器,完成对用电设备的上电过程。
先闭合所述熔断器,再闭合所述负极继电器和所述预充继电器,在经过第一时间后,闭合所述正极继电器,在经过第二时间后,断开所述预充继电器的原理如下:
如图4所示,通过控制熔断器的输入电流来闭合熔断器之后,闭合负极继电器,在负极继电器闭合时,回路中没有电流,之后再闭合预充继电器,负极继电器和预充继电器都闭合,使得电气回路连通,回路中产生了电流,此时,动力电池已经在对用电设备对应的电容进行充电,由于预充电阻的存在,产生的电流较小,不会对回路中的元器件造成损伤。当经过第一时间后,电容预充电完毕,闭合正极继电器,经过第二时间,即正极继电器的闭合延时后,断开预充继电器,完成对用电设备的上电过程。
结合上述实施例的可恢复式熔断器和整车控制逻辑,所得到的在车辆异常大电流、异常高压后,恢复电气回路的控制方法,只有在电池信息和恢复指令同时发出时,才会进行电气回路的恢复,避免了电气回路恢复时,不会因为车辆其他状况而发生错误,从而避免了对车辆进一步损伤。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熔断器、所述预充继电器、所述正极继电器和所述负极继电器的断通顺序,包括:
在所述控制指令为下电指令的情况下,依次断开所述正极继电器、所述负极继电器,
当车辆需要停止时,电气回路需要断开,停止对用电设备的供电,由于此时电流处于正常状态,因此熔断器处于闭合状态,预充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只需要断开正极继电器、负极继电器,即可断开电气回路。
在所述控制指令为上电指令的情况下,先闭合所述预充继电器和所述负极继电器,在经过第一时间后,闭合所述正极继电器,在经过第二时间后,断开所述预充继电器,
车辆需要启动之前,需要进行上电,由于电池保持正常,因此熔断器处于闭合状态。闭合预充继电器,在预充继电器闭合时,回路中没有电流,之后再闭合负极继电器,负极继电器和预充继电器都闭合,使得电气回路连通,回路中产生了电流,此时,动力电池已经在对用电设备对应的电容进行充电,由于预充电阻的存在,产生的电流较小,不会对回路中的元器件造成损伤。当经过第一时间后,电容预充电完毕,闭合正极继电器,经过第二时间,即正极继电器的闭合延时后,断开预充继电器,完成对用电设备的上电过程。
或者,
在所述控制指令为上电指令的情况下,先闭合所述熔断器,再闭合所述负极继电器和所述预充继电器,在经过第一时间后,闭合所述正极继电器,在经过第二时间后,断开所述预充继电器。
闭合负极继电器,在负极继电器闭合时,回路中没有电流,之后再闭合预充继电器,负极继电器和预充继电器都闭合,使得电气回路连通,回路中产生了电流,此时,动力电池已经在对用电设备对应的电容进行充电,由于预充电阻的存在,产生的电流较小,不会对回路中的元器件造成损伤。当经过第一时间后,电容预充电完毕,闭合正极继电器,经过第二时间,即正极继电器的闭合延时后,断开预充继电器,完成对用电设备的上电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方法,能够基于电气回路的电流值和用户端发送的控制指令来灵活地改变执行方式,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动触点结构、静触点结构和灭弧结构;所述动触点结构的一端形成接触面,所述静触点结构与所述接触面相对布置,且所述静触点结构与所述接触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灭弧结构包括磁铁组件和灭弧栅,所述磁铁组件设置于所述间隙中,所述灭弧栅的灭弧侧朝向所述间隙;其中,在所述动触点结构向所述静触点结构移动,并通过所述磁铁组件与所述静触点结构导通的情况下,所述灭弧栅用于吸附所述动触点结构和所述静触点结构之间产生的电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点结构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子静触点,所述磁铁组件包括两个磁条,两个所述子静触点与两个所述磁条一一对应;所述子静触点的一端朝向对应的所述磁条,所述子静触点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子静触点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对应的所述磁条的南北极方向;所述灭弧栅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灭弧栅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子静触点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栅包括安装板和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多个钢片,多个所述钢片沿所述安装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安装板设置有所述钢片的一侧为所述灭弧侧;所述钢片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开设有缺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的南、北两极外露于所述间隙外。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铁芯和线圈,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铁芯外,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铁芯上,所述动触点结构远离所述接触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铁芯上。
6.一种电气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回路包括依次串联的预充回路、连接器、负极继电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熔断器,所述预充回路包括预充子回路和并联于所述预充子回路上的正极继电器,所述预充子回路包括串联的预充电阻和预充继电器。
7.一种车辆,器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气回路。
8.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车辆中电气回路的电流值;
在所述电流值大于预设电流值的情况下,依次断开熔断器、正极继电器、负极继电器;
接收用户端发送的恢复指令;
基于所述恢复指令,控制熔断器、预充继电器、正极继电器和负极继电器的断通顺序;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流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电流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用户端发送的控制指令;
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预充继电器、所述正极继电器和所述负极继电器的断通顺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恢复指令,控制熔断器、预充继电器、正极继电器和负极继电器的断通顺序,包括:
基于所述恢复指令,对电池进行检测,以得到电池信息;
在所述电池信息指示所述电池不存在故障的情况下,先闭合所述熔断器,再闭合所述预充继电器和所述负极继电器,在经过第一时间后,闭合所述正极继电器,在经过第二时间后,断开所述预充继电器;
或者,在所述电池信息指示所述电池不存在故障的情况下,先闭合所述熔断器,再闭合所述负极继电器和所述预充继电器,在经过第一时间后,闭合所述正极继电器,在经过第二时间后,断开所述预充继电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预充继电器、所述正极继电器和所述负极继电器的断通顺序,包括:
在所述控制指令为下电指令的情况下,依次断开所述正极继电器、所述负极继电器;
在所述控制指令为上电指令的情况下,先闭合所述预充继电器和所述负极继电器,在经过第一时间后,闭合所述正极继电器,在经过第二时间后,断开所述预充继电器;
或者,
在所述控制指令为上电指令的情况下,先闭合所述负极继电器和所述预充继电器,在经过第一时间后,闭合所述正极继电器,在经过第二时间后,断开所述预充继电器。
CN202310365752.7A 2023-04-07 2023-04-07 熔断器、电气回路、车辆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62304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65752.7A CN116230433A (zh) 2023-04-07 2023-04-07 熔断器、电气回路、车辆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65752.7A CN116230433A (zh) 2023-04-07 2023-04-07 熔断器、电气回路、车辆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0433A true CN116230433A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82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65752.7A Pending CN116230433A (zh) 2023-04-07 2023-04-07 熔断器、电气回路、车辆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3043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68210U (zh) 动力电池高压输出断电装置
KR100887448B1 (ko) 스위칭 장치를 안전하게 동작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1946338B1 (ko) 자동차의 고압 전기 시스템
CN102004222B (zh) 一种车载电池管理系统中继电器状态监测方法和装置
KR101821117B1 (ko) 전기 기계적인 회로 차단기
CN106451610B (zh) 一种储能电池簇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P3017992B1 (en) Vehicle power supply system
KR20160127003A (ko) 배터리 시스템 및 상기 배터리 시스템의 작동 방법
CN112020758B (zh) 机动车中的高压开关,高压车载电网及高压开关运行方法
CN103311065A (zh) 无灭弧室直流断流器
CN107234969A (zh) 电动汽车及其高压保护装置
CN106098439A (zh) 断路器分合闸电磁铁智能控制模块
CN102904315B (zh) 带有行驶主动防撞的高安全性能智能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6230433A (zh) 熔断器、电气回路、车辆及控制方法
CN203617676U (zh) 一种断路器合闸线圈用防烧损检测保护装置
CN117059444A (zh) 电路保护装置
CN217362568U (zh) 一种柱上断路器的合分回路
CN202856417U (zh) 带有行驶主动防撞的高安全性能智能充电系统
JP4172916B2 (ja) 短絡防護装置
DE102011106855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chutz einer Traktionsbatterie
CN103430269A (zh) 电磁开关装置
CN210062685U (zh) 高压放电装置和车辆
CN110600338A (zh) 低压智能费控开关
JP3757726B2 (ja) 直流遮断器
CN218112371U (zh) 车载充电机的交流放电装置及车载充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