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25324A - 文件储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其储存介质 - Google Patents

文件储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其储存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25324A
CN116225324A CN202310130584.3A CN202310130584A CN116225324A CN 116225324 A CN116225324 A CN 116225324A CN 202310130584 A CN202310130584 A CN 202310130584A CN 116225324 A CN116225324 A CN 116225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space
local storage
file data
file
data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305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巨明
史大鹏
邵冠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to CN20231013058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253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25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253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 G06F3/0644Management of space entities, e.g. partitions, extents, poo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6File or folder operations, e.g. details of user interfa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fil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7Details of further file system functions
    • G06F16/172Caching, prefetching or hoarding of fi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 G06F3/0643Management of fi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文件储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其储存介质,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将待储存文件拆分为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基于至少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分别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避免了利用大文件储存方法进行文件储存时文件读取效率慢的问题,提高了本地储存空间的访问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利用小文件储存方法进行文件储存时造成本地储存空间的数量较多的问题,提高了系统性能,提高了本地储存空间的访问效率。

Description

文件储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其储存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文件储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其储存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从服务器中获取文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进行交流重要的手段,例如从邮箱服务器中获取电子邮箱。通过将文件储存在本地,以保证后续当需要查找文件的时候能够快速获取所需的文件。
现有技术中,针对文件的储存方法有两种,分别为:大文件储存方法和小文件储存方法,其中,大文件储存方法指的是将所有文件集中储存到一个文件中;小文件储存方法指的是将每一个文件分别用一个独立文件进行储存。
但是,在利用大文件储存方法进行文件储存时,会导致储存所有文件的文件访问速度减慢,影响文件读取效率;在利用小文件储存方法进行文件储存时,会导致独立文件的数量较多,影响系统性能,同样影响文件读取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文件读取效率的文件储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其储存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文件储存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于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将待储存文件拆分为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
基于至少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分别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至少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分别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包括:
基于至少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其中,数据块含有量表征各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所等价的单位数据块的数量;
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分别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其中,不同本地储存空间的目标储存量的差值均在预设范围内;各本地储存空间的目标储存量为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与可储存量之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分别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包括:
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对各本地储存空间进行排序;
对排序位置相邻的两两本地储存空间进行数据块含有量的差值运算,得到两两本地储存空间的含有量差值;
基于含有量差值和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分别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本地储存空间包括第一储存空间、第二储存空间和第三储存空间;且第一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大于第二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第二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大于第三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含有量差值包括第一储存空间和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第一含有量差值,以及第二储存空间和第三储存空间对应的第二含有量差值;
相应的,基于含有量差值和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分别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包括:
基于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第一含有量差值和第二含有量差值,确定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基于第一含有量差值和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确定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基于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和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确定第三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包括:
获取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储存记录;
基于储存记录和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
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并更新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储存记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储存记录和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包括:
针对每一本地储存空间,基于储存记录,确定该本地储存空间是否存在历史储存编号;
若是,则从历史储存编号中选取编号状态为重新分配编号和/或末尾编号的参考储存编号;
基于参考储存编号和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确定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若否,则根据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从该本地储存空间的初始储存编号开始,为该本地储存空间设置对应的待储存编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文件储存装置。该装置包括:
拆分模块,用于基于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将待储存文件拆分为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至少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分别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储存模块,用于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包括储存器和处理器,储存器储存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文件储存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储存介质。计算机可读储存介质,其上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文件储存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文件储存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待储存文件拆分为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保证了后续能够对拆分后的待储存文件进行本地储存,保证了后续流程的顺利进行,通过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确定本地储存空间的可储存量,保证了能够根据可储存量对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进行合理分配,保证了后续在根据可储存量对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后,能够使得各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差别较小,实现了对于文件数据块的均匀分配,并且,通过上述文件储存方法,避免了利用大文件储存方法进行文件储存时文件读取效率慢的问题,提高了本地储存空间的访问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利用小文件储存方法进行文件储存时造成本地储存空间的数量较多的问题,提高了系统性能,提高了本地储存空间的访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储存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储存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本地储存空间可储存量的步骤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的步骤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文件储存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文件储存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文件储存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文件储存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随着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从服务器中获取文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进行交流重要的手段,例如从邮箱服务器中获取电子邮箱。通过将文件储存在本地,以保证后续当需要查找文件的时候能够快速获取所需的文件。现有技术中,针对文件的储存方法有两种,分别为:大文件储存方法和小文件储存方法,其中,大文件储存方法指的是将所有文件集中储存到一个文件中;小文件储存方法指的是将每一个文件分别用一个独立文件进行储存。
但是,采用大文件储存方法进行储存时存在的缺点为:大文件在后期操作访问较慢,操作大文件需要的内存空间较大;并且,当大文件的格式损坏时,将造成所有文件不能访问,需要从文件服务器重新下载所有文件,对于文件服务器已经删除的文件则无法恢复,造成大量文件丢失,对工作可能造成很大影响;进一步的,随着时间推移还会形成许多空间粹片,需要专门进行很耗时的空间压缩,释放粹片以缩小文件的大小。
采用小文件储存方法进行储存时存在的缺点为:大量文件之间大小差异很大,非常不规范,甚至存在大量的小文件,随着文件数量增长造成文件系统中文件数量过多,文件目录结构过长,影响系统性能,导致本地化文件访问客户端软件后期访问变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文件储存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储存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储存器包括非易失性储存介质和内储存器。该非易失性储存介质储存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块。该内储存器为非易失性储存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块用于储存文件储存的获取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文件储存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文件储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其储存介质,工作人员的计算机设备将待储存文件拆分为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并且,基于至少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的可储存量;根据各本地储存空间的可储存量,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储存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文件储存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基于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将待储存文件拆分为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
其中,单位数据块的容量用于表示每个文件数据块对应的最大容积,例如,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可为1MB(或者512KB),则表示当待储存文件拆分为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后,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中文件数据块的最大容量即为1MB(或者512KB)。
进一步的,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可根据待储存文件的容量大小进行确定,以保证,根据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对待储存文件进行拆分时,能够使得拆分得到的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容量均相同;具体的,为保证拆分得到的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容量均相同,则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应为待储存文件容量的最小单位容量,举例说明,若待储存文件的容量为1024MB,则待储存文件容量的最小单位容量即为1MB,因此,单位数据块的容量为1MB;若待储存文件的容量为512KB,则待储存文件容量的最小单位容量即为1KB,因此,单位数据块的容量为1KB。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对待储存文件拆分时,为保证拆分得到的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均不超过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则预先根据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对待储存文件进行容量规划,确定待储存文件中每一部分所属于的不同文件数据块,并根据规划结果,对待储存文件进行拆分,从而实现将待储存文件拆分为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
举例说明,若单位数据块的容量为1MB,则当需要对待储存文件拆分时,根据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对待储存文件进行容量规划,将待储存文件每1MB的内容划分为同一文件数据块,并且待储存文件内的同一内容不可同时出现在两个文件数据块,从而确定待储存文件中每一部分所属于的不同文件数据块,并根据规划结果,对待储存文件进行拆分,从而实现将待储存文件拆分为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
步骤202,基于至少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分别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其中,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用于表示:针对待储存文件,该本地储存空间可储存的文件数据块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可保证后续对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后,各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基本相同,从而实现对待储存文件的储存;因此,在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时,应该考虑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以及单位数据块的容量,以保证对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后,各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基本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当需要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时,可根据单位数据块的容量,确定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所等价的单位数据块的数量;根据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所等价的单位数据块的数量,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进一步说明,当根据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所等价的单位数据块的数量,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时,具体可包括以下内容:若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等价的单位数据块数量越多,即为表示该本地储存空间的文件数据块可储存量越少;若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等价的单位数据块数量越少,即为表示该本地储存空间的文件数据块可储存量越多。因此,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时,根据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所等价的单位数据块的数量,对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进行合理分配,以保证对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后,各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基本相同。
步骤203,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
需要说明的是,当对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时,需要确定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储存记录,进而根据储存记录,确定本地储存空间是否存在历史文件的文件数据块;若存在,则根据其他文件的文件数据块对应的储存编号,确定待储存文件的待储存编号,根据待储存编号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若不存在,则确定本地储存空间的初始储存编号,根据初始储存编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当根据对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时,若确定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储存记录,则根据储存记录确定该本地储存空间中存在历史文件的文件数据块,确定历史文件的文件数据块中编号状态为末尾编号的编号,根据编号状态为末尾编号的编号,确定待储存文件的待储存编号,根据待储存编号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
进一步的,当历史文件的文件数据块存在编号状态为重新分配编号的编号时,可根据编号状态为重新分配编号的编号和编号状态为末尾编号的编号,确定待储存文件的待储存编号,根据待储存编号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当根据对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时,若无法确定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储存记录,则确定该本地储存空间的初始储存编号(通常1号作为初始储存编号),根据初始储存编号为该本地储存空间设置对应的待储存编号,进而根据待储存编号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待储存文件可以为从邮箱服务器下载的待储存邮件,当待储存文件为待储存邮件时,可根据待储存邮件的邮件内容,获取待储存邮件的摘要信息,并将待储存邮件的摘要信息在本地邮箱客户端软件的“收信箱”列表中进行展示。
其中,待储存邮件的摘要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邮件主题、发件人、收件人、抄送人、邮件时间等信息。
进一步说明,当用户想要查询储存在本地的邮件时,可根据所要查询邮件的摘要信息,确定该邮件各文件数据块所对应的本地储存空间以及各文件数据块在本地储存空间中的编号;进而根据该邮件各文件数据块所对应的本地储存空间以及各文件数据块在本地储存空间中的编号,对该邮件的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合并处理,得到该邮件的完整邮件内容,并且,在本地化邮箱客户端软件将邮件内容进行显示。
根据本申请的文件储存方法,通过将待储存文件拆分为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保证了后续能够对拆分后的待储存文件进行本地储存,保证了后续流程的顺利进行,通过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确定本地储存空间的可储存量,保证了能够根据可储存量对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进行合理分配,保证了后续在根据可储存量对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后,能够使得各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差别较小,实现了对于文件数据块的均匀分配,并且,通过上述文件储存方法,避免了利用大文件储存方法进行文件储存时文件读取效率慢的问题,提高了本地储存空间的访问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利用小文件储存方法进行文件储存时造成本地储存空间的数量较多的问题,提高了系统性能,提高了本地储存空间的访问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可根据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从而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可选地,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本地储存空间可储存量的步骤流程图,确定本地储存空间的可储存量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基于至少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
其中,数据块含有量表征各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所等价的单位数据块的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时,可将各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进行除法运算,所得到的结果即为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
举例说明,若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为1024MB,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为1MB,因此,当需要确定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时,可将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1024MB与单位数据块的容量1MB进行除法运算,结果为1024,因此该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为1024个。
进一步说明,若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的计量单位与单位数据块的容量的计量单位不同,则在确定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时,应先对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的计量单位进行单位转换,保证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的计量单位与单位数据块的容量的计量单位相同,随后在对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进行除法运算,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
举例说明,若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为1MB,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为1KB,由于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的计量单位与单位数据块的容量的计量单位不同,需要对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的计量单位进行单位转换,已知,1MB等于1024KB,因此,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为1024KB,将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1024KB与单位数据块的容量1KB进行除法运算,结果为1024,因此该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为1024个。
步骤302,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分别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其中,不同本地储存空间的目标储存量的差值均在预设范围内;各本地储存空间的目标储存量为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与可储存量之和。
进一步的,预设范围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人员的历史经验进行确定,在此不对预设范围的大小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时,具体可包括以下内容: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对各本地储存空间进行排序;对排序位置相邻的两两本地储存空间进行数据块含有量的差值运算,得到两两本地储存空间的含有量差值;基于含有量差值和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分别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进一步说明,若两两本地储存空间的含有量差值越小,则确定两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越相近,则两本地储存空间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越相近;若两两本地储存空间的含有量差值越大,则确定两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差距越大,则两本地储存空间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差距越大。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当本地储存空间的数量为三个时,三个本地储存空间分别包括第一储存空间、第二储存空间和第三储存空间,且第一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大于第二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第二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大于第三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含有量差值包括第一储存空间和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第一含有量差值,以及第二储存空间和第三储存空间对应的第二含有量差值。
相应的,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可包括以下内容:
当确定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时,可基于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第一含有量差值和第二含有量差值,确定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具体的,基于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与第一含有量差值进行差值运算,得到第一运算结果,并将第一运算结果与两倍的第二含有量差值进行差值运算,得到第二运算结果;基于第二运算结果,确定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综上,根据确定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的描述,可确定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的计算公式(1)如下所示:
T1=pin((T-m-2n)/3)……(1)
其中,T1指的是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T指的是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m指的是第二含有量差值,n指的是第一含有量差值,3指的是本地储存空间的数量。
当确定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时,可基于第一含有量差值和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确定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具体的,将第一含有量差值与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进行相加运算,所得结果即为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综上,根据确定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的描述,可确定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的计算公式(1)如下所示:
T2=n+T1……(2)
其中,T1指的是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T2指的是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n指的是第一含有量差值。
进一步的,将计算公式(1)代入计算公式(2)可得计算公式(3);
T2=n+pin((T-m-2n)/3)……(3)
其中,T2指的是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T指的是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m指的是第二含有量差值,n指的是第一含有量差值,3指的是本地储存空间的数量。
当确定第三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时,可基于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和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确定第三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具体的,用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减去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再将所得结果减去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即可确定第三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综上,根据确定第三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的描述,可确定第三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的计算公式(4)如下所示:
T3=T-T1-T2……(4)
其中,T1指的是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T2指的是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T3指的是第三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T指的是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
进一步的,将计算公式(1)和计算公式(3)代入计算公式(4)可得计算公式(5);
T3=T-2pin((T-m-2n)/3)-n…(5)
其中,T3指的是第三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T指的是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m指的是第二含有量差值,n指的是第一含有量差值,3指的是本地储存空间的数量。
根据本申请的文件储存方法,通过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以保证后续能够根据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为后续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提供数据基础,并且,通过确定两两本地储存空间的含有量差值,进一步提高了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的准确性,使得不同本地储存空间的目标储存量的差值均在预设范围内,使得后续能够提高本地储存空间的访问效率,避免了利用大文件储存方法和小文件储存方法时造成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可根据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储存记录,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可选地,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的步骤流程图,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获取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储存记录。
需要说明的是,储存记录中可记录有该本地储存空间中是否存有其他文件的文件数据块的情况,以及当该本地储存空间中存有其他文件的文件数据块时,储存记录中可记录有其他文件的文件数据块的历史储存编号。
进一步说明,储存记录可存放于对应的本地储存空间中,在完成将文件数据块存入本地储存空间后,可根据文件数据块的待储存编号对本地储存空间的储存记录进行更新;或者,在将本地储存空间内的文件数据块删除以后,可根据删除情况,对本地储存空间的储存记录进行更新。
步骤402,基于储存记录和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
需要说明的是,可根据储存记录,确定本地储存空间是否存在历史储存编号,是否存在历史储存编号对应的确定待储存编号的方法也不相同,具体的,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可以包括一下内容:针对每一本地储存空间,基于储存记录,确定该本地储存空间是否存在历史储存编号;若是,则从历史储存编号中选取编号状态为重新分配编号和/或末尾编号的参考储存编号;基于参考储存编号和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确定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若否,则根据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从该本地储存空间的初始储存编号开始,为该本地储存空间设置对应的待储存编号。
举例说明,当本地储存空间存在历史储存编号,历史储存编号分别为001、002和003,其中,001编号的编号状态为“已存数据块”,002编号的编号状态为“重新分配编号”,003编号的编号状态为“末尾编号”;因此,当需要确定的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时,由于002编号的编号状态为“重新分配编号”,因此,002编号可再次使用,并且,003编号的编号状态为“末尾编号”,因此003编号以后的004编号及以后均可使用;进一步说明,若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为3,则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为002、004和005。
举例说明,当本地储存空间不存在历史储存编号,并且,确定该本地储存空间的初始储存编号为001,因此,001编号及以后的编号均可使用;进一步说明,若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为3,则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为001、002和003。
步骤403,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并更新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储存记录。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为002、004和005,并且,其中02编号的编号状态为“重新分配编号”,则根据待储存编号,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后,将002编号、004编号和005编号的编号状态均改为“已存数据块”。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为001、002和003,并且,001编号、002编号和003编号之前未储存过文件数据块,因此,001编号、002编号和003编号的编号状态为“空”,则根据待储存编号,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后,将001编号、002编号和003编号的编号状态均改为“已存数据块”。
根据本申请的文件储存方法,通过确定储存记录,实现确定本地储存空间是否存在历史储存编号,进而保证了待储存编号确定的准确性,保证了后续需要查询文件数据块时,能够根据待储存编号,准确获取想要查询的文件数据块;根据待储存编号保证了能够对文件数据块进行顺利储存。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文件储存方法的流程图,具体的,当需要对目标用户进行资源借调审批时,具体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基于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将待储存文件拆分为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
步骤502,基于至少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
其中,数据块含有量表征各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所等价的单位数据块的数量。
步骤503,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对各本地储存空间进行排序。
步骤504,对排序位置相邻的两两本地储存空间进行数据块含有量的差值运算,得到两两本地储存空间的含有量差值。
步骤505,基于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第一含有量差值和第二含有量差值,确定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步骤506,基于第一含有量差值和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确定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步骤507,基于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和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确定第三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其中,不同本地储存空间的目标储存量的差值均在预设范围内;各本地储存空间的目标储存量为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与可储存量之和。
步骤508,获取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储存记录。
步骤509,针对每一本地储存空间,基于储存记录,确定该本地储存空间是否存在历史储存编号;若是则执行步骤510,若否则执行步骤511。
步骤510,从历史储存编号中选取编号状态为重新分配编号和/或末尾编号的参考储存编号;基于参考储存编号和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确定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
步骤511,根据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从该本地储存空间的初始储存编号开始,为该本地储存空间设置对应的待储存编号。
步骤512,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并更新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储存记录。
根据本申请的文件储存方法,通过将待储存文件拆分为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保证了后续能够对拆分后的待储存文件进行本地储存,保证了后续流程的顺利进行,通过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确定本地储存空间的可储存量,保证了能够根据可储存量对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进行合理分配,保证了后续在根据可储存量对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后,能够使得各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差别较小,实现了对于文件数据块的均匀分配,并且,通过上述文件储存方法,避免了利用大文件储存方法进行文件储存时文件读取效率慢的问题,提高了本地储存空间的访问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利用小文件储存方法进行文件储存时造成本地储存空间的数量较多的问题,提高了系统性能,提高了本地储存空间的访问效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文件储存方法的文件储存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文件储存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文件储存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文件储存装置的结构框图,提供了一种文件储存装置,包括:拆分模块10、确定模块20和储存模块30,其中:
拆分模块10,用于基于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将待储存文件拆分为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
确定模块20,用于基于至少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分别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储存模块30,用于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
根据本申请的文件储存装置,通过将待储存文件拆分为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保证了后续能够对拆分后的待储存文件进行本地储存,保证了后续流程的顺利进行,通过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确定本地储存空间的可储存量,保证了能够根据可储存量对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进行合理分配,保证了后续在根据可储存量对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后,能够使得各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差别较小,实现了对于文件数据块的均匀分配,并且,通过上述文件储存方法,避免了利用大文件储存方法进行文件储存时文件读取效率慢的问题,提高了本地储存空间的访问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利用小文件储存方法进行文件储存时造成本地储存空间的数量较多的问题,提高了系统性能,提高了本地储存空间的访问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文件储存装置的结构框图,提供了一种文件储存装置,该文件储存装置中确定模块20包括,包括:第一确定单元21和第二确定单元22,其中:
第一确定单元21,用于基于至少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其中,数据块含有量表征各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所等价的单位数据块的数量。
第二确定单元22,用于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分别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其中,不同本地储存空间的目标储存量的差值均在预设范围内;各本地储存空间的目标储存量为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与可储存量之和。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对各本地储存空间进行排序;对排序位置相邻的两两本地储存空间进行数据块含有量的差值运算,得到两两本地储存空间的含有量差值;基于含有量差值和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分别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进一步说明,基于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第一含有量差值和第二含有量差值,确定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基于第一含有量差值和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确定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基于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和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确定第三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文件储存装置的结构框图,提供了一种文件储存装置,该文件储存装置中储存模块30包括,包括:获取单元31、第三确定单元32和储存单元33,其中:
获取单元31,用于获取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储存记录。
第三确定单元32,用于基于储存记录和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每一本地储存空间,基于储存记录,确定该本地储存空间是否存在历史储存编号;若是,则从历史储存编号中选取编号状态为重新分配编号和/或末尾编号的参考储存编号;基于参考储存编号和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确定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
若否,则根据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从该本地储存空间的初始储存编号开始,为该本地储存空间设置对应的待储存编号。
储存单元33,用于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并更新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储存记录。
上述文件储存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储存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储存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9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储存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储存器包括非易失性储存介质、内储存器。该非易失性储存介质储存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储存器为非易失性储存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文件储存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储存器和处理器,储存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将待储存文件拆分为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
基于至少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分别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至少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其中,数据块含有量表征各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所等价的单位数据块的数量;
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分别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其中,不同本地储存空间的目标储存量的差值均在预设范围内;各本地储存空间的目标储存量为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与可储存量之和。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对各本地储存空间进行排序;
对排序位置相邻的两两本地储存空间进行数据块含有量的差值运算,得到两两本地储存空间的含有量差值;
基于含有量差值和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分别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第一含有量差值和第二含有量差值,确定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基于第一含有量差值和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确定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基于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和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确定第三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储存记录;
基于储存记录和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
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并更新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储存记录。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针对每一本地储存空间,基于储存记录,确定该本地储存空间是否存在历史储存编号;
若是,则从历史储存编号中选取编号状态为重新分配编号和/或末尾编号的参考储存编号;
基于参考储存编号和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确定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否,则根据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从该本地储存空间的初始储存编号开始,为该本地储存空间设置对应的待储存编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储存介质,其上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将待储存文件拆分为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
基于至少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分别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至少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其中,数据块含有量表征各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所等价的单位数据块的数量;
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分别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其中,不同本地储存空间的目标储存量的差值均在预设范围内;各本地储存空间的目标储存量为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与可储存量之和。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对各本地储存空间进行排序;
对排序位置相邻的两两本地储存空间进行数据块含有量的差值运算,得到两两本地储存空间的含有量差值;
基于含有量差值和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分别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第一含有量差值和第二含有量差值,确定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基于第一含有量差值和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确定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基于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和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确定第三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储存记录;
基于储存记录和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
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并更新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储存记录。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针对每一本地储存空间,基于储存记录,确定该本地储存空间是否存在历史储存编号;
若是,则从历史储存编号中选取编号状态为重新分配编号和/或末尾编号的参考储存编号;
基于参考储存编号和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确定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否,则根据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从该本地储存空间的初始储存编号开始,为该本地储存空间设置对应的待储存编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将待储存文件拆分为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
基于至少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分别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至少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单位数据块的容量,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其中,数据块含有量表征各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所等价的单位数据块的数量;
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分别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其中,不同本地储存空间的目标储存量的差值均在预设范围内;各本地储存空间的目标储存量为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与可储存量之和。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对各本地储存空间进行排序;
对排序位置相邻的两两本地储存空间进行数据块含有量的差值运算,得到两两本地储存空间的含有量差值;
基于含有量差值和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分别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第一含有量差值和第二含有量差值,确定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基于第一含有量差值和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确定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基于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和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确定第三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储存记录;
基于储存记录和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
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对各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并更新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储存记录。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针对每一本地储存空间,基于储存记录,确定该本地储存空间是否存在历史储存编号;
若是,则从历史储存编号中选取编号状态为重新分配编号和/或末尾编号的参考储存编号;
基于参考储存编号和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确定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否,则根据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从该本地储存空间的初始储存编号开始,为该本地储存空间设置对应的待储存编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储存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计算机程序可储存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储存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储存器、数据块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储存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储存器可包括只读储存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储存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储存器、阻变储存器(ReRAM)、磁变储存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储存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储存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储存器等。易失性储存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储存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储存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储存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储存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块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块和非关系型数据块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块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块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文件储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将待储存文件拆分为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
基于至少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所述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分别确定所述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所述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基于所述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所述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对各所述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至少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所述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分别确定所述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所述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包括: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所述单位数据块的容量,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数据块含有量;其中,所述数据块含有量表征各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所等价的所述单位数据块的数量;
基于所述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所述数据块含有量,分别确定所述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所述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其中,不同本地储存空间的目标储存量的差值均在预设范围内;所述各本地储存空间的目标储存量为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所述数据块含有量与所述可储存量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所述数据块含有量,分别确定所述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所述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包括:
基于所述各本地储存空间的所述数据块含有量,对所述各本地储存空间进行排序;
对排序位置相邻的两两所述本地储存空间进行数据块含有量的差值运算,得到两两所述本地储存空间的含有量差值;
基于所述含有量差值和所述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分别确定所述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所述文件数据块的所述可储存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本地储存空间包括第一储存空间、第二储存空间和第三储存空间;且所述第一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大于所述第二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所述第二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大于所述第三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所述含有量差值包括所述第一储存空间和所述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第一含有量差值,以及所述第二储存空间和所述第三储存空间对应的第二含有量差值;
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含有量差值和所述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分别确定所述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所述文件数据块的所述可储存量,包括:
基于所述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所述第一含有量差值和第二含有量差值,确定所述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所述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基于所述第一含有量差值和所述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所述文件数据块的所述可储存量,确定所述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所述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基于所述第一储存空间对应的所述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所述第二储存空间对应的所述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和所述文件数据块的总数量,确定所述第三储存空间对应的所述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所述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对各所述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包括:
获取所述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储存记录;
基于所述储存记录和所述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所述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
基于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对各所述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并更新所述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储存记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储存记录和所述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所述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确定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包括:
针对每一本地储存空间,基于所述储存记录,确定该本地储存空间是否存在历史储存编号;
若是,则从所述历史储存编号中选取编号状态为重新分配编号和/或末尾编号的参考储存编号;
基于所述参考储存编号和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所述文件数据块的所述可储存量,确定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待储存编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否,则根据该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所述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从该本地储存空间的初始储存编号开始,为该本地储存空间设置对应的所述待储存编号。
8.一种文件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拆分模块,用于基于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将待储存文件拆分为至少两个文件数据块;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至少两个本地储存空间的已用容量和所述单位数据块的容量,分别确定所述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所述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
储存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各本地储存空间对应的所述文件数据块的可储存量,对各所述文件数据块进行储存。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储存器和处理器,所述储存器储存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储存介质,其上储存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310130584.3A 2023-02-08 2023-02-08 文件储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其储存介质 Pending CN1162253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30584.3A CN116225324A (zh) 2023-02-08 2023-02-08 文件储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其储存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30584.3A CN116225324A (zh) 2023-02-08 2023-02-08 文件储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其储存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25324A true CN116225324A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83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30584.3A Pending CN116225324A (zh) 2023-02-08 2023-02-08 文件储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其储存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2532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44284A (zh) 自动驾驶软件升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4089921A (zh) 电力系统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13783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924911B (zh) Windows操作系统有效数据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92094B (zh) 数据恢复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5509808B (zh)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225324A (zh) 文件储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其储存介质
CN115391290A (zh) 目标文件清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1723246B (zh)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528045B (zh) 插件操作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201258B (zh) 复制粘贴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647630A (zh) 文件同步、信息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563445A (zh) 矩阵匹配搜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69274B (zh) 数据恢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632987A (zh)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CN115344544A (zh) 自动驾驶软件同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7389989A (zh)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6029026A (zh) 模型文件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6401292A (zh) 数据排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648484A (zh) 内容推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910115A (zh) 客群查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435589A (zh) 数据转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CN115374114A (zh) 数据维护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827978A (zh) 数据冲突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8245449A (zh) 文件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