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24854B - 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24854B
CN116224854B CN202211714173.0A CN202211714173A CN116224854B CN 116224854 B CN116224854 B CN 116224854B CN 202211714173 A CN202211714173 A CN 202211714173A CN 116224854 B CN116224854 B CN 1162248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soot
monitoring
evaluation
usa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141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24854A (zh
Inventor
邵彦超
王晟
范晓琨
刘远征
赵馨怡
张小年
陈建华
钞帆
孙嘉臻
姚齐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MCC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MCC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MCC Group filed Critical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MCC Group
Priority to CN2022117141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248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24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248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24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248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8Safety,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4Pc safety
    • G05B2219/24024Safety, surveilla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括监测单元、发射/接收装置和控制中心;该方法包括:根据控制命令获取工业建筑内结构积灰荷载数据;根据工业建筑内结构积灰荷载数据,分别计算构件、结构系统、监测单元对应的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和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并进行等级评价;获取安全性等级评价结果和使用性等级评价结果,并根据预设规则获取结构系统的积灰荷载可靠性等级。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工业厂房中积灰荷载监测系统电池供电耐久性差等问题,同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方法,本发明更加客观准确,保证了评估方法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厂房灰尘监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积灰是一种严重影响厂房结构安全性的荷载,对重点部位的积灰和在进行监测是有必要的,经常出现积灰特别厚,将杆件压变形、断裂,危害生产安全。如安装监测设备,面临多个困难,首先是不能很好地供电,积灰严重的作业区工作环境都比较恶劣,比如存在高温、高腐蚀的情况。如果单独设置线路为监测单元供电,或者给监测单元装电池,均不够持久可靠,但是杆件受积灰压力的变形又有长期监测的需求,同时现有技术中对积灰荷载的安全性没有客观准确的评估方法。
因此,如何实时、连续、高可靠性地对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对积灰荷载安全性进行评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系统及其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的监测不稳定以及难以准确客观对积灰荷载安全性进行评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系统,包括监测单元、发射/接收装置和控制中心;其中,所述监测单元至少包括一个;
所述监测单元与所述发射/接收装置之间通过RFID无线连接,用于根据控制命令获取工业建筑内结构积灰荷载数据,并将所采集到的数据发送至所述发射/接收装置;
所述发射/接收装置与所述控制中心相连,用于发送所述控制命令至所述监测单元,并实现所述监测单元与所述控制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
所述控制中心包括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模块、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模块和积灰荷载可靠性评估模块;
所述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监测单元所采集到的数据,分别计算构件、结构系统、监测单元对应的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并根据所述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对安全性进行等级评价;
所述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监测单元所采集到的数据,分别计算构件、结构系统、监测单元对应的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并根据所述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对使用性进行等级评价;
所述积灰荷载可靠性评估模块,用于获取安全性等级评价结果和使用性等级评价结果,并根据预设规则获取结构系统的积灰荷载可靠性等级。
优选的,所述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模块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评估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荷载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按下式中最不利值确定:
当积灰荷载为主要可变荷载时:
当积灰荷载为次要可变荷载时:
其中:
构件、结构系统、监测单元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价:
式中,
γGj为第j个永久作用的分项系数;
Gjk第j个永久作用的标准值;
为第1个可变作用的分项系数;
为第1个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
Q1k为第1个可变作用的标准值;
为第j个可变作用的分项系数;
为第j个可变作用的组合值系数;
为第j个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
Qjk为第j个可变作用的标准值;
为第j个积灰荷载监测值;
为第j个监测点位的传感器采集压力值;
为第j个传感器监测面积;
为第j个构件表面积灰面积;
为监测点位的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构件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结构单元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监测单元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第i个监测点位的积灰荷载在该构件中的安全风险权重系数;
为第i个构件在该结构单元中的安全风险权重系数;
为第i个结构单元在该监测单元中的安全风险权重系数;
ηj为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适用于对“构件、结构系统、监测单元”三层次的安全性评估,实现对指定工业建筑的积灰荷载安全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当A≤η<1时,所监测对象的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等级为一级;
当B≤η<A时,所监测对象的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等级为二级;
当0≤η<B时,所监测对象的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等级为三级;
其中,A为积灰荷载一级安全性风险与二级安全性风险的临界值,B为积灰荷载二级安全性风险与三级安全性风险的临界值,η分别为或/>
优选的,所述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模块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评估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频遇组合与准永久组合;
荷载标准组合:
荷载频遇组合:
荷载准永久组合:
当积灰荷载为主要可变荷载时:
标准组合:
频遇组合:
准永久组合:
当积灰荷载为次要可变荷载时:
频遇组合:
标准组合:
其中:
构件、结构、监测单元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价:
式中,
为第1个可变荷载的频遇值系数;
为第j个可变荷载的频遇值系数;
为监测点位的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构件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结构单元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监测单元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适用于对“构件、结构系统、监测单元”三层次的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实现对指定工业建筑的安全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时,所监测对象的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等级为一级;
时,所监测对象的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等级为二级;
时,所监测对象的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等级为三级;
其中,C为一级积灰荷载使用性风险与二级使用性风险的临界值,D为积灰荷载二级使用性风险与三级使用性风险的临界值,分别为/>或/>
优选的,积灰荷载可靠性评估模块的具体内容包括:
所述监察对象的积灰荷载可靠性等级,根据其安全性等级和使用性等级评定结果,按下列原则确定:
当监察对象的积灰荷载使用性等级为一级或二级时,应按积灰荷载安全性等级确定;
当监察对象的积灰荷载使用性等级为三级、积灰荷载安全性等级不低于二级时,宜评为三级;
位于生产工艺流程重要区域的监察对象,可按积灰荷载安全性等级和使用性等级中的较低等级确定;
其中监察对象分别为构件、结构系统和监测单元。
优选的,所述控制中心还包括监测点位确定模块;
所述监测点位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工业建筑内承重结构件和围护结构上预先设定的风险点位的积灰厚度,对承重结构件中积灰厚度前m个点位和围护结构中积灰前n个点位定义为积灰荷载监测点位。
优选的,所述控制中心包括控制模块,用于向所述发射/接收装置发送控制命令;
所述发射/接收装置与所述监测单元之间通过RFID无线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命令和所述监测单元所采集到的数据,根据所述控制命令向所述监测单元发送配置信号和激励信号,并将所述监测单元所采集到的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中心,同时还用于获取休眠控制信号进入休眠状态;
每个所述监测单元均包括可配置天线模块、电源控制电路、传感器和低功耗微处理器;
所述可配置天线模块与所述发射/接收装置无线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发射/接收装置发送的配置信号和激励信号,并将所接收到的信号发送至所述电源控制电路;
所述电源控制电路与所述可配置天线模块相连,用于获取所述配置信号来配置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无源监测模式和无源检测模式;还用于获取所述激励信号来完成供电;
在所述无源监测模式中,所述发射/接收装置持续发送所述激励信号,持续控制向所述传感器供电,并实时将所述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所述可配置天线模块发送至所述控制中心或存储至所述发射/接收装置;
在所述无源检测模式中,所述发射/接收装置定时发送所述激励信号,定时控制向所述传感器供电,并在被供电期间实时将所述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所述可配置天线模块发送至所述控制中心或存储至所述发射/接收装置;
所述传感器至少包括一个,并均分别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相连,用于采集所在位置的结构健康信息数据;
所述低功耗处理器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相连,用于控制所述传感器进行数据的采集,获取所采集到的数据后发送至所述存储器中进行存储。
优选的,所述监测单元还包括无源传感芯片和信号调节电路;
所述无源传感芯片分别与所述可配置天线模块和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相连,用于利用RFID通讯协议接收并发送信号,获取所述配置信号和所述激励信号,对所述配置信号进行识别,得到对应的工作模式配置命令,将相应的工作模式配置命令发送至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并对所述激励信号进行解调,将所述工作模式配置命令和解调后的所述激励信号发送至所述电源控制电路;
所述信号调节电路至少包括一个,每个所述信号调节电路均连接一个所述传感器,所述信号调节电路还均与所述低功耗处理器相连,用于控制所述传感器采集数据,获取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数据后经过调制后发送至所述低功耗处理器。
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控制命令获取工业建筑内结构积灰荷载数据;
S2.根据工业建筑内结构积灰荷载数据,分别计算构件、结构系统、监测单元对应的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并根据所述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对安全性进行等级评价;
S3.根据工业建筑内结构积灰荷载数据,分别计算构件、结构系统、监测单元对应的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并根据所述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对使用性进行等级评价;
S4.获取安全性等级评价结果和使用性等级评价结果,并根据预设规则获取结构系统的积灰荷载可靠性等级。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系统及其方法,利用基于RFID技术的无源监测方法,在积灰荷载较为严重的点位布设“监测节点”,这些感知节点不需要供电,设置“发射/接收装置”采集频率,对各点位进行连续轮巡式监测采集,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工业厂房中积灰荷载监测系统电池供电耐久性差等问题,同时,本发明在获取到所采集到的数据后分别针对构件、结构系统、监测单元计算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和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从而获取安全性和使用性等级评估结果,进而评估积灰荷载可靠性等级,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方法,本发明更加客观准确,保证了评估方法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靠性评估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监测单元的具体布设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监测单元、发射/接收装置和控制中心;其中,监测单元至少包括一个;
监测单元与发射/接收装置之间通过RFID无线连接,用于根据控制命令获取工业建筑内结构积灰荷载数据,并将所采集到的数据发送至发射/接收装置;
发射/接收装置与控制中心相连,用于发送控制命令至监测单元,并实现监测单元与控制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
控制中心包括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模块、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模块和积灰荷载可靠性评估模块;
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模块,用于获取监测单元所采集到的数据,分别计算构件、结构系统、监测单元对应的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并根据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对安全性进行等级评价;
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模块,用于获取监测单元所采集到的数据,分别计算构件、结构系统、监测单元对应的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并根据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对使用性进行等级评价;
积灰荷载可靠性评估模块,用于获取安全性等级评价结果和使用性等级评价结果,并根据预设规则获取结构系统的积灰荷载可靠性等级。
在本实施例中,可靠性评估的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为了进一步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评估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荷载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按下式中最不利值确定:
当积灰荷载为主要可变荷载时:
当积灰荷载为次要可变荷载时:
其中:
构件、结构系统、监测单元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价:
式中,针对每个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积灰荷载,当当前积灰荷载为主要积灰荷载时则通过主要积灰荷载公式计算进而计算/>若为次要积灰荷载则通过次要积灰荷载公式计算/>进而计算/>
γGj为第j个永久作用的分项系数;
Gjk第j个永久作用的标准值;
为第1个可变作用的分项系数;
为第1个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
Q1k为第1个可变作用的标准值;
为第j个可变作用的分项系数;
为第j个可变作用的组合值系数;
为第j个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
Qjk为第j个可变作用的标准值;
为第j个积灰荷载监测值;
为第j个监测点位的传感器采集压力值;
为第j个传感器监测面积;
为第j个构件表面积灰面积;
为监测点位的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构件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结构单元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监测单元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第i个监测点位的积灰荷载在该构件中的安全风险权重系数;
为第i个构件在该结构单元中的安全风险权重系数;
为第i个结构单元在该监测单元中的安全风险权重系数;
ηj为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适用于对“构件、结构系统、监测单元”三层次的安全性评估,实现对指定工业建筑的积灰荷载安全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当A≤η<1时,所监测对象的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等级为一级;
当B≤η<A时,所监测对象的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等级为二级;
当0≤η<B时,所监测对象的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等级为三级;
其中,A为积灰荷载一级安全性风险与二级安全性风险的临界值,B为积灰荷载二级安全性风险与三级安全性风险的临界值,η分别为或/>
需要说明的是:
其中的构件为该厂房中的单个构件,结构系统为单个构件组成的组件,监测单元为单个厂房空间内的所有监测节点总成。
为了进一步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评估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频遇组合与准永久组合;
荷载标准组合:
荷载频遇组合:
荷载准永久组合:
当积灰荷载为主要可变荷载时:
标准组合:
频遇组合:
准永久组合:
当积灰荷载为次要可变荷载时:
频遇组合:
标准组合:
其中:
构件、结构、监测单元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价:
式中,
为第1个可变荷载的频遇值系数;
为第j个可变荷载的频遇值系数;
为监测点位的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构件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结构单元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监测单元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适用于对“构件、结构系统、监测单元”三层次的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实现对指定工业建筑的安全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时,所监测对象的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等级为一级;
时,所监测对象的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等级为二级;
时,所监测对象的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等级为三级;
其中,C为一级积灰荷载使用性风险与二级使用性风险的临界值,D为积灰荷载二级使用性风险与三级使用性风险的临界值,分别为/>或/>
在本实施例中,γ来自《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1)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
—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2)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一般情况下应取1.0;
—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应取0.9。
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下应取1.4;
—对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1.3。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可按建筑结构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
为了进一步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积灰荷载可靠性评估模块的具体内容包括:
监察对象的积灰荷载可靠性等级,根据其安全性等级和使用性等级评定结果,按下列原则确定:
当监察对象的积灰荷载使用性等级为一级或二级时,应按积灰荷载安全性等级确定;
当监察对象的积灰荷载使用性等级为三级、积灰荷载安全性等级不低于二级时,宜评为三级;
位于生产工艺流程重要区域的监察对象,可按积灰荷载安全性等级和使用性等级中的较低等级确定;
其中监察对象分别为构件、结构系统和监测单元。
为了进一步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控制中心还包括监测点位确定模块;
监测点位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工业建筑内承重结构件和围护结构上预先设定的风险点位的积灰厚度,对承重结构件中积灰厚度前m个点位和围护结构中积灰前n个点位定义为积灰荷载监测点位。
为了进一步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控制中心包括控制模块,用于向发射/接收装置发送控制命令;
发射/接收装置与监测单元之间通过RFID无线连接,用于接收控制命令和监测单元所采集到的数据,根据控制命令向监测单元发送配置信号和激励信号,并将监测单元所采集到的数据发送至控制中心;
每个监测单元均包括可配置天线模块、电源控制电路、传感器和低功耗微处理器;
可配置天线模块与发射/接收装置无线连接,用于接收发射/接收装置发送的配置信号和激励信号,并将所接收到的信号发送至电源控制电路;
电源控制电路与可配置天线模块相连,用于获取配置信号来配置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包括无源监测模式和无源检测模式;还用于获取激励信号来完成供电;
在无源监测模式中,发射/接收装置持续发送激励信号,持续控制向传感器供电,并实时将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可配置天线模块发送至控制中心或存储至发射/接收装置;
在无源检测模式中,发射/接收装置定时发送激励信号,定时控制向传感器供电,并在被供电期间实时将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可配置天线模块发送至控制中心或存储至发射/接收装置;
传感器至少包括一个,并均分别与电源控制电路相连,用于采集所在位置的结构健康信息数据;
低功耗处理器与电源控制电路相连,用于控制传感器进行数据的采集,获取所采集到的数据后发送至存储器中进行存储。
在本实施例中,监测单元的具体布设方式如图3所示。
为了进一步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监测单元还包括无源传感芯片和信号调节电路;
无源传感芯片分别与可配置天线模块和电源控制电路相连,用于利用RFID通讯协议接收并发送信号,获取配置信号和激励信号,对配置信号进行识别,得到对应的工作模式配置命令,将相应的工作模式配置命令发送至电源控制电路,并对激励信号进行解调,将工作模式配置命令和解调后的激励信号发送至电源控制电路;
信号调节电路至少包括一个,每个信号调节电路均连接一个传感器,信号调节电路还均与低功耗处理器相连,用于控制传感器采集数据,获取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数据后经过调制后发送至低功耗处理器。
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控制命令获取工业建筑内结构积灰荷载数据;
S2.根据工业建筑内结构积灰荷载数据,分别计算构件、结构系统、监测单元对应的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并根据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对安全性进行等级评价;
S3.根据工业建筑内结构积灰荷载数据,分别计算构件、结构系统、监测单元对应的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并根据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对使用性进行等级评价;
S4.获取安全性等级评价结果和使用性等级评价结果,并根据预设规则获取结构系统的积灰荷载可靠性等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单元、发射/接收装置和控制中心;其中,所述监测单元至少包括一个;
所述监测单元与所述发射/接收装置之间通过RFID无线连接,用于根据控制命令获取工业建筑内结构积灰荷载数据,并将所采集到的数据发送至所述发射/接收装置;
所述发射/接收装置与所述控制中心相连,用于发送所述控制命令至所述监测单元,并实现所述监测单元与所述控制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
所述控制中心包括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模块、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模块和积灰荷载可靠性评估模块;
所述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监测单元所采集到的数据,分别计算构件、结构系统、监测单元对应的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并根据所述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对安全性进行等级评价;
其中,构件、结构系统、监测单元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通过如下公式获得:
式中,
为监测点位的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构件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结构单元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监测单元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第i个监测点位的积灰荷载在该构件中的安全风险权重系数;
为第i个构件在该结构单元中的安全风险权重系数;
为第i个结构单元在该监测单元中的安全风险权重系数;
所述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监测单元所采集到的数据,分别计算构件、结构系统、监测单元对应的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并根据所述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对使用性进行等级评价;
所述积灰荷载可靠性评估模块,用于获取安全性等级评价结果和使用性等级评价结果,并根据预设规则获取结构系统的积灰荷载可靠性等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模块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评估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荷载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按下式中最不利值确定:
当积灰荷载为主要可变荷载时:
当积灰荷载为次要可变荷载时:
其中:
式中,
γGj为第j个永久作用的分项系数;
Gjk第j个永久作用的标准值;
为第1个可变作用的分项系数;
为第1个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
Q1k为第1个可变作用的标准值;
为第j个可变作用的分项系数;
为第j个可变作用的组合值系数;
为第j个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
Qjk为第j个可变作用的标准值;
为第j个积灰荷载监测值;
为第j个监测点位的传感器采集压力值;
为第j个传感器监测面积;
为第j个构件表面积灰面积;
ηj为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适用于对“构件、结构系统、监测单元”三层次的安全性评估,实现对指定工业建筑的积灰荷载安全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当A≤η<1时,所监测对象的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等级为一级;
当B≤η<A时,所监测对象的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等级为二级;
当0≤η<B时,所监测对象的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等级为三级;
其中,A为积灰荷载一级安全性风险与二级安全性风险的临界值,B为积灰荷载二级安全性风险与三级安全性风险的临界值,η分别为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模块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评估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频遇组合与准永久组合;
荷载标准组合:
荷载频遇组合:
荷载准永久组合:
当积灰荷载为主要可变荷载时:
标准组合:
频遇组合:
准永久组合:当积灰荷载为次要可变荷载时:
频遇组合:
标准组合:其中:
构件、结构、监测单元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价:
式中,
为第1个可变荷载的频遇值系数;
为第j个可变荷载的频遇值系数;
为监测点位的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构件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结构单元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监测单元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
为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适用于对“构件、结构系统、监测单元”三层次的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实现对指定工业建筑的安全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时,所监测对象的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等级为一级;
时,所监测对象的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等级为二级;
时,所监测对象的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等级为三级;
其中,C为一级积灰荷载使用性风险与二级使用性风险的临界值,D为积灰荷载二级使用性风险与三级使用性风险的临界值,分别为/>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积灰荷载可靠性评估模块的具体内容包括:
监察对象的积灰荷载可靠性等级,根据其安全性等级和使用性等级评定结果,按下列原则确定:
当监察对象的积灰荷载使用性等级为一级或二级时,应按积灰荷载安全性等级确定;
当监察对象的积灰荷载使用性等级为三级、积灰荷载安全性等级不低于二级时,宜评为三级;
位于生产工艺流程重要区域的监察对象,可按积灰荷载安全性等级和使用性等级中的较低等级确定;
其中监察对象分别为构件、结构系统和监测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中心还包括监测点位确定模块;
所述监测点位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工业建筑内承重结构件和围护结构上预先设定的风险点位的积灰厚度,对承重结构件中积灰厚度前m个点位和围护结构中积灰前n个点位定义为积灰荷载监测点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中心包括控制模块,用于向所述发射/接收装置发送控制命令;
所述发射/接收装置与所述监测单元之间通过RFID无线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命令和所述监测单元所采集到的数据,根据所述控制命令向所述监测单元发送配置信号和激励信号,并将所述监测单元所采集到的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中心;
每个所述监测单元均包括可配置天线模块、电源控制电路、传感器和低功耗处理器;
所述可配置天线模块与所述发射/接收装置无线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发射/接收装置发送的配置信号和激励信号,并将所接收到的信号发送至所述电源控制电路;
所述电源控制电路与所述可配置天线模块相连,用于获取所述配置信号来配置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无源监测模式和无源检测模式;还用于获取所述激励信号来完成供电;
在所述无源监测模式中,所述发射/接收装置持续发送所述激励信号,持续控制向所述传感器供电,并实时将所述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所述可配置天线模块发送至所述控制中心或存储至所述发射/接收装置;
在所述无源检测模式中,所述发射/接收装置定时发送所述激励信号,定时控制向所述传感器供电,并在被供电期间实时将所述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所述可配置天线模块发送至所述控制中心或存储至所述发射/接收装置;
所述传感器至少包括一个,并均分别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相连,用于采集所在位置的结构健康信息数据;
所述低功耗处理器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相连,用于控制所述传感器进行数据的采集,获取所采集到的数据后发送至存储器中进行存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单元还包括无源传感芯片和信号调节电路;
所述无源传感芯片分别与所述可配置天线模块和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相连,用于利用RFID通讯协议接收并发送信号,获取所述配置信号和所述激励信号,对所述配置信号进行识别,得到对应的工作模式配置命令,将相应的工作模式配置命令发送至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并对所述激励信号进行解调,将所述工作模式配置命令和解调后的所述激励信号发送至所述电源控制电路;
所述信号调节电路至少包括一个,每个所述信号调节电路均连接一个所述传感器,所述信号调节电路还均与所述低功耗处理器相连,用于控制所述传感器采集数据,获取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数据后经过调制后发送至所述低功耗处理器。
8.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控制命令获取工业建筑内结构积灰荷载数据;
S2.根据工业建筑内结构积灰荷载数据,分别计算构件、结构系统、监测单元对应的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并根据所述积灰荷载安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对安全性进行等级评价;
S3.根据工业建筑内结构积灰荷载数据,分别计算构件、结构系统、监测单元对应的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并根据所述积灰荷载使用性评估强度储备比对使用性进行等级评价;
S4.获取安全性等级评价结果和使用性等级评价结果,并根据预设规则获取结构系统的积灰荷载可靠性等级。
CN202211714173.0A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系统及其方法 Active CN1162248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14173.0A CN116224854B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14173.0A CN116224854B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24854A CN116224854A (zh) 2023-06-06
CN116224854B true CN116224854B (zh) 2023-11-17

Family

ID=86585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14173.0A Active CN116224854B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2485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01627A1 (de) * 2006-03-01 2007-09-06 Ralph Steiner Lasergestütztes System zur automatischen Überwachung/Erfassung von Veränderungen von Tragwerken und baulichen Anlagen
CN101608905A (zh) * 2009-07-21 2009-12-23 清华大学 一种微裂纹微小张开位移的测量方法
CN202420890U (zh) * 2012-01-05 2012-09-05 深圳市中装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建筑结构实时检测装置
CN102980553A (zh) * 2012-09-03 2013-03-20 江苏大学 一种圆拱型连栋温室骨架结构变形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3745573A (zh) * 2014-01-09 2014-04-23 四川大学 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监控预警装置及方法
CN105300449A (zh) * 2015-11-03 2016-02-03 杭州钛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功耗无源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0991918A (zh) * 2019-12-11 2020-04-10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既有建筑修建工程中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CN113125139A (zh) * 2021-04-16 2021-07-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支座的金属屋面故障监测与预警系统
CN115062979A (zh) * 2022-06-17 2022-09-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的金属屋面性能评估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06461B1 (en) * 2006-01-06 2012-11-21 Hermanus Johannes Visser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roof load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01627A1 (de) * 2006-03-01 2007-09-06 Ralph Steiner Lasergestütztes System zur automatischen Überwachung/Erfassung von Veränderungen von Tragwerken und baulichen Anlagen
CN101608905A (zh) * 2009-07-21 2009-12-23 清华大学 一种微裂纹微小张开位移的测量方法
CN202420890U (zh) * 2012-01-05 2012-09-05 深圳市中装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建筑结构实时检测装置
CN102980553A (zh) * 2012-09-03 2013-03-20 江苏大学 一种圆拱型连栋温室骨架结构变形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3745573A (zh) * 2014-01-09 2014-04-23 四川大学 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监控预警装置及方法
CN105300449A (zh) * 2015-11-03 2016-02-03 杭州钛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功耗无源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0991918A (zh) * 2019-12-11 2020-04-10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既有建筑修建工程中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CN113125139A (zh) * 2021-04-16 2021-07-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支座的金属屋面故障监测与预警系统
CN115062979A (zh) * 2022-06-17 2022-09-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的金属屋面性能评估方法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地下公共建筑消防安全评估的研究;黄雪峰;;科学中国人(26);全文 *
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多种载荷侦察效能评估;王晨;谢文俊;毛声;赵晓林;;火力与指挥控制(10);全文 *
组合拱式管桥可变载荷统计分析;宋文利,姚安林;天然气工业(0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24854A (zh)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80202A (zh) 基于NB‑IoT网轨道车辆车轴状态监测方法及系统
US969312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easurement signals in spatially extensive supply networks
CN105916753B (zh) 用于监控铁路车厢性能的系统和方法
CN108986414B (zh) 边坡地质灾害智能监控预警装置
CN107682241A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家居设备控制系统
CN105758661A (zh) 一种锅炉受热面寿命评估系统和方法
CN106875613A (zh) 一种火警态势分析方法
CN112650580A (zh)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工业大数据监测系统
CN116224854B (zh) 一种工业建筑结构积灰荷载无源监测评估系统及其方法
CN113109612A (zh) 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的智能报警插座及实现方法
US20110316691A1 (en) Flat-hierarchy system for condition-based monitoring of distributed equipment
CN113155196A (zh) 一种基于AIoT的桥梁运行实时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CN108966270B (zh) 无线传感器网络链路质量评估方法
JP2017156943A (ja) センサノード、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故障復帰方法
CN114152383A (zh) 一种电容器膨胀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Ghosh et al. A novel approach towards selection of role model cluster head for power management in WSN
RU2450346C1 (ru) Система мониторинга потенциально опасных объектов инфраструктуры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а
KR102267811B1 (ko) Rnn 기반의 영농형 태양광 발전 구조물의 현재 상태 및 미래 상태 예측 시스템
CN104599471B (zh) 一种监测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3324153A (zh) 锅炉安全自动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10597115A (zh) 一种线缆头实时监控装置及其数据处理通信方法
Mekid IoT for health and usage monitoring systems: mitigating consequences in manufacturing under CBM
CN106444689B (zh) 基于人体红外感应器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设备
CN116045893B (zh) 一种钢结构厂房关键构件的变形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02869006A (zh) 无线传感器网络层次型入侵诊断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