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15158A - 热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热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15158A
CN116215158A CN202111469204.6A CN202111469204A CN116215158A CN 116215158 A CN116215158 A CN 116215158A CN 202111469204 A CN202111469204 A CN 202111469204A CN 116215158 A CN116215158 A CN 116215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port
flow regulating
regulating device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692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692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151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15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151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21Heat exchangers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57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H1/00385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多通装置的第二接口能够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通,第一流量调节装置能够串接于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之间。当热管理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第一换热器与压缩机连通,通过第一换热器实现制热;当热管理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时,第一换热器与压缩机不连通,换热介质不流经第一换热器,减小换热介质的压力损失,从而提升系统能效。

Description

热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例如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室内换热器对乘客舱内的环境温度进行调节。
相关技术中,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包括室内蒸发器和室内冷凝器,压缩机的出口与室内冷凝器的入口连通,从室内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通过阀件选择流入室外换热器还是室内蒸发器。制热模式下,压缩机、室内冷凝器以及室外换热器连通成回路,室外换热器从大气环境吸热,通过室内冷凝器实现乘客舱制热。制冷模式下,压缩机、室内冷凝器、室外换热器以及室内蒸发器连通成回路,室内冷凝器用作管路,室外换热器释放热量至大气环境中,通过室内蒸发器实现乘客舱的制冷。
制冷模式下,制冷剂流经室内冷凝器,但室内冷凝器处没有换热,会造成制冷剂压力损失,从而降低热管理系统的能效。
发明内容
鉴于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提升能效的热管理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一流量调节装置、第二流量调节装置以及多通装置;
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能够串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之间,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能够串接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之间;
所述多通装置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以及第四接口,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能够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口能够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通,所述第四接口能够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通;
所述多通装置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
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多通装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多通装置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以及所述第三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不连通。
本申请中多通装置的第二接口能够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通,第一流量调节装置能够串接于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之间。当热管理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第一换热器与压缩机连通,通过第一换热器实现制热;当热管理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时,第一换热器与压缩机不连通,换热介质不流经第一换热器,减小换热介质的压力损失,从而提升系统能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制热模式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制冷模式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制热除湿模式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第二实施例的制热模式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第二实施例的制冷模式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第三实施例的制冷模式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第四实施例的制冷模式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第五实施例的一实施例的制冷模式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第五实施例的另一实施例的制冷模式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第五实施例的又一实施例的制冷模式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压缩机;2、第一换热器;21、第一换热部;22、第二换热部;3、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5、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1、节流单元;52、单向单元;6、第二流量调节装置;7、多通装置;71、第一接口;72、第二接口;73、第三接口;74、第四接口;8、气液分离器;9、暖风芯体;10、阀装置;100、空调箱;200、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根据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4、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以及多通装置7,上述部件与部件之间可以通过管路或阀件间接连接。
多通装置7包括第一接口71、第二接口72、第三接口73以及第四接口74,第一接口71、第二接口72、第三接口73以及第四接口74在多通装置7的表面不连通。本实施例中,多通装置7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多通装置7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接口71与第二接口72连通,第三接口73与第四接口74连通;多通装置7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接口71与第四接口74连通,第二接口72与第三接口73不连通。可选的,多通装置7为四通阀,第一接口71、第二接口72、第三接口73以及第四接口74为四通阀的四个端口。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多通装置7也可以为多个截止阀的组合,通过对多个截止阀的连接关系的设计,实现多通装置7的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的出口与第一接口71连接,第二接口72与第一换热器2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三接口73与压缩机1的进口连接,第四接口74与第二换热器3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二换热器3的第一端口与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的第一端口分别与第一换热器2的第一端口和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的第一端口与第三换热器4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三换热器4的第二端口与压缩机1的进口连接。
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为具有导通状态、节流状态以及截止状态的阀件,可选的,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为具有全通功能的电子膨胀阀。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为具有节流状态以及截止状态的阀件,可选的,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在压缩机1的入口前设置气液分离器8,具体地,第三接口73和第三换热器4的第二端口与气液分离器8的入口连接,气液分离器8的出口与压缩机1的入口连接。气液分离器8用于对流入压缩机1之前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改善压缩机1的液击现象。制冷剂流经气液分离器8后,液态制冷剂储存在气液分离器8中,气态制冷剂流向压缩机1的入口。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若压缩机1本身带有气液分离功能,也不可以不设置气液分离器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可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具有与乘客舱内空气换热的空调箱100。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4设置于空调箱100内,第一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4用于与空调箱100内的空气热交换,第三换热器4相对第一换热器2位于空气流的下游侧。空调箱100内设有风机,用于引导空调箱100内的空气的流动。第二换热器3设置于汽车前进气格栅附近,可与大气环境中的空气热交换。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和第三换热器4均为风冷换热器,风冷换热器的设计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本申请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包括制热模式、制冷模式、制热除湿模式等。本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不仅适用于车辆,还适用于其他需要热管理的换热系统,为便于描述,本申请的说明书以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当大气环境温度较低时,乘客舱有制热需求,车辆运行制热模式。参照图2,粗实线为制冷剂的流动路径,箭头为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压缩机1开启,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处于节流状态,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处于截止状态,多通装置7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压缩机1的出口、第一换热器2、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第二换热器3、压缩机1的入口顺序连通成回路。
从压缩机1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流入第一换热器2,第一换热器2中的制冷剂冷凝放热,加热周围空气,制冷剂温度降低,在风机的引导下加热后的空气吹入乘客舱,实现乘客舱制热。从第一换热器2流出的制冷剂经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节流降压,制冷剂温度再次降低。降温后的制冷剂流入第二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3中的制冷剂蒸发吸热,从大气环境获取热量。从第二换热器3流出的制冷剂流回压缩机1,如此循环。
当大气环境温度较高时,乘客舱有制冷需求,车辆运行制冷模式。参照图3,粗实线为制冷剂的流动路径,箭头为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压缩机1开启,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处于导通状态,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处于节流状态,多通装置7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压缩机1的出口、第二换热器3、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第三换热器4、压缩机1的入口顺序连通成回路。
从压缩机1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流入第二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3中的制冷剂释放热量至大气环境中,制冷剂温度降低。从第二换热器3流出的制冷剂经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节流降压,制冷剂温度再次降低。降温后的制冷剂流入第三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4中的制冷剂蒸发吸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在风机的引导下温度降低后的空气吹入乘客舱,实现乘客舱制冷。从第三换热器4流出的制冷剂流回压缩机1,如此循环。
本申请中,第一换热器2连接于第二接口72和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之间,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和第一换热器2连接,多通装置7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二接口72与第三接口73不连通,从而使得在制冷模式下,从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流出的制冷剂不流经第一换热器2,降低制冷剂的压力损失,从而提升系统的能效。
当乘客舱有制热除湿需求时,车辆运行制热除湿模式。参照图4,粗实线为制冷剂的流动路径,箭头为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压缩机1开启,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处于节流状态,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处于节流状态,多通装置7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压缩机1的出口、第一换热器2、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第二换热器3、压缩机1的入口顺序连通成回路,且压缩机1的出口、第一换热器2、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第三换热器4、压缩机1的入口顺序连通成回路。
从压缩机1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流入第一换热器2,第一换热器2中的制冷剂冷凝放热,加热周围空气。从第一换热器2流出的制冷剂分为两路,一路流向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经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节流降压后流入第二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3中的制冷剂蒸发吸热,从大气环境获取热量。另一路流向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经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节流降压后流入第三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4位于第一换热器2的上风侧,由于第三换热器4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分流经第三换热器4时冷凝析出,除湿后的空气流经第一换热器2被加热,在风机的作用下,被加热的干燥空气吹入乘客舱,实现制热除湿。从第二换热器3和第三换热器4流出的制冷剂流回压缩机1,如此循环。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制热除湿模式下,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处于截止状态,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处于节流状态,多通装置7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压缩机1的出口、第一换热器2、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第三换热器4、压缩机1的入口顺序连通成回路,第二换热器3处不发生热交换。
根据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第二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相同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区别在于: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暖风芯体9,暖风芯体9设置于空调箱100中,第一换热器2为双流道换热器,第一换热器2不直接与空调箱100中的空气热交换。具体地,第一换热器2包括第一换热部51和第二换热部52,第一换热部51和第二换热部52能够进行热交换,第一换热部51和第二换热部52均设置有流道,第一换热部51的流道和第二换热部52的流道相互隔离不连通。第一换热部51的流道流通制冷剂,第二换热部52的流道流通冷却液,制冷剂通过第一换热器2可以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可选的,第一换热器2可以是板式换热器、平行流的液冷换热器或其他液冷换热器中的一种。
第二接口72与第一换热部51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一换热部51的第一端口分别与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的第一端口和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二换热部52与暖风芯体9顺序连通成回路,该回路中可以设置泵装置用于驱动冷却液循环流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部51的第一端口即为第一换热器2的第一端口,第一换热部51的第二端口即为第一换热器2的第二端口。
参照图5,在制热模式下,压缩机1的出口、第一换热部51、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第二换热器3、压缩机1的入口顺序连通,且第二换热部52与暖风芯体9连通成冷却液回路。从压缩机1流出的制冷剂流入第一换热部51,第一换热部51中的制冷剂将热量传递至第二换热部52中的冷却液,冷却液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冷却液流入暖风芯体9,暖风芯体9释放热量,加热周围空气,升温后的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流入乘客舱,实现制热。从第一换热部51流出的制冷剂,经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节流降压后流入第二换热器3,与大气环境热交换。从第二换热器3流出的制冷剂流回压缩机1,如此循环。
参照图6,在制冷模式下,制冷剂不流经第一换热部51,第一换热器2处不发生热交换,降低制冷剂的压力损失,从而提升系统的能效
根据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第三实施例,如图7所示,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相同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区别在于: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包括并联设置的节流单元51和单向单元52。具体地,节流单元51的第二端口和单向单元52的第二端口均与第二换热器3的第一端口连接,节流单元51的第一端口和单向单元52的第一端口均与第一换热器2的第一端口和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的第二端口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节流单元51的第二端口和单向单元52的第二端口共同构成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的第二端口,节流单元51的第一端口和单向单元52的第一端口共同构成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的第一端口。
在同一工况下,制冷剂流经节流单元51或者单向单元52。节流单元51为具有节流状态和截止状态的阀件,可选的,节流单元51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单向单元52具有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功能,具体地,单向单元52沿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的第二端口向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的第一端口的方向导通,沿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的第一端口向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的第二端口的方向截止。可选的,单向单元52为单向阀。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单向单元52可以为截止阀。
在制冷模式下,参照图7,制冷剂流经单向单元52,单向单元52处于正向导通状态,节流单元51处于截止状态。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剂流经节流单元51,节流单元51处于节流状态,单向单元52处于反向截止状态。在制热除湿模式下,节流单元51处于节流状态或截止状态,单向单元52处于反向截止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第四实施例,如图8所示,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相同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区别在于: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在系统中的位置不同。具体地,第一换热器2的第一端口与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三换热器4的第一端口与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二换热器3的第一端口分别与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的第二端口和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的第二端口连接。
在制冷模式下,参照图8,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处于截止状态,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处于节流状态。在制热模式下,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处于节流状态,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处于截止状态。在制热除湿模式下,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处于节流状态或截止状态,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处于节流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制冷模式下,多通装置7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二接口72可以与第三接口73连通,由于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处于截止状态,仍然没有制冷剂流经第一换热器2。
根据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第五实施例,参照图9至图11,第五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相同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区别在于:压缩机1的入口与第三接口73之间,第二接口72与第一换热器2的第二端口之间,以及第一换热器2的第一端口与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的第一端口之间,上述三处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有阀装置10,阀装置10为具有截止状态和导通状态的阀件。可选的,阀装置10为截止阀。
在制冷模式下,阀装置10处于截止状态。在制热模式和制热除湿模式下,阀装置10处于导通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制冷模式下,多通装置7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二接口72可以与第三接口73连通,由于阀装置10处于截止状态,仍然没有制冷剂流经第一换热器2。
本申请的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例如,在第三实施例、第四实施例以及第五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为实施例二所述的结构,第一换热器2为双流道换热器,热管理系统设置有位于空调箱100内的暖风芯体9。例如,在第五实施例中,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为实施例三所述的结构,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包括并列设置的单向单元52和节流单元51。例如,在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以及第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如实施例五所述的阀装置10,此时,多通装置7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二接口72可以与第三接口73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顺序连通”仅说明各个器件之间连接的顺序关系,而各个器件之间还可包括其他器件,例如截止阀等。本申请中两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管路连接,两个部件之间可以仅设有管路,也可以两者之间还设有阀件或其他部件。同样的,本申请中两个部件之间的“连通”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是通过管路实现连通,两个部件之间可以仅设有管路连通,也可以两者之间还设有阀件或其他部件后连通。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本申请中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200,控制系统200可用于对热管理系统中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参照图1,控制系统200包括控制器和多个传感器,多个传感器可用于获取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以及第三换热器4的工作信息,可选的,工作信息包括温度。控制器与压缩机1、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以及空调箱100内的风机等部件电连接。控制器可用于获取传感器得到的工作信息。控制器可用于对压缩机1、第一流量调节装置5、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以及空调箱100内的风机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工作状态的调节包括开启部件、关闭部件、转速调节、开度调节以及功率调节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器可用于执行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乘客的需求和传感器得到的工作信息;
根据乘客的需求和从传感器得到的工作信息,控制器对热管理系统中的各个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使热管理系统执行合适的空调运行模式,从而实现对乘客舱的热管理。
热管理系统还包括交互装置,控制器与交互装置电连接,控制器通过交互装置可以获得乘客的需求,如乘客需求的目标温度或运行模式等。可选的,交互装置可以为电动汽车的控制面板。空调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以及制热除湿模式,制冷模式、制热模式以及制热除湿模式下的热管理系统的连接状态可参照前文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相关技术中,制冷模式下,制冷剂仍需流经第一换热器2。在第一换热器2设置于空调箱100,且第一换热器2直接与空调箱100中的空气热交换的系统中,由于第一换热器2位于第三换热器4的下风侧,制冷模式下,被第三换热器4冷却后的空气会再流经温度较高的第一换热器2,空气温度会升高,导致制冷效果不佳。因此,通过在第一换热器2和第三换热器4之间设置风门,风门与控制系统200的控制器电连接,制冷模式时控制关闭风门,来使得与第三换热器4热交换之后的空气不流经第一换热器2,从而确保制冷效果。
同样的,在第一换热器2包括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通过暖风芯体9与空调箱100中的空气热交换的系统中,通过在暖风芯体9和第三换热器4之间的设置风门,制冷模式下关闭风门,从而确保制冷效果。
而本申请中,在制冷模式下,制冷剂均不流经第一换热器2,此时第一换热器2处不发生热交换,可以省去风门,有利于空调箱100的小型化。另一方面,省去一个需要控制的部件,可以降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难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一流量调节装置、第二流量调节装置以及多通装置;
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能够串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之间,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能够串接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之间;
所述多通装置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以及第四接口,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能够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口能够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通,所述第四接口能够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通;
所述多通装置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
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多通装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多通装置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以及所述第三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不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装置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不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的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的第二端口连通;
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处于截止状态;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处于截止状态,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处于节流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的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的第一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的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
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处于截止状态;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处于节流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节流单元和单向单元,所述单向单元沿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的第二端口向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的第一端口方向导通,所述单向单元沿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的第一端口向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的第二端口方向截止;
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节流单元处于节流状态,所述单向单元处于截止状态;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节流单元处于截止状态,所述单向单元处于导通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阀装置,所述阀装置串接于所述压缩机进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之间,或,所述阀装置串接于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之间,或,所述阀装置串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之间;
所述多通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阀装置处于导通状态;所述多通装置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阀装置处于截止状态。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处于节流状态。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不连通。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能够串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之间;
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制热除湿模式,在所述制热除湿模式下,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处于节流状态;
或,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的入口和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和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均处于节流状态。
10.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口或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能够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
CN202111469204.6A 2021-12-03 2021-12-03 热管理系统 Pending CN1162151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9204.6A CN116215158A (zh) 2021-12-03 2021-12-03 热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9204.6A CN116215158A (zh) 2021-12-03 2021-12-03 热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15158A true CN116215158A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68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69204.6A Pending CN116215158A (zh) 2021-12-03 2021-12-03 热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1515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71834B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
CN112092566B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
WO2017193857A1 (zh)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06608157B (zh) 一种空调系统和空调控制方法
CN109140815B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一种流量控制装置
CN111231612B (zh) 热管理系统
CN109140816B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
WO2017193851A1 (zh)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EP3786546B1 (en) Heat pump system
WO2017193856A1 (zh)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07351628A (zh)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US9522589B2 (en) Vehicular heat pump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09974318B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
WO2020134371A1 (zh) 热泵系统
CN113263889B (zh) 热管理系统
US20230356564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with improved working efficiency of compressor
CN116215158A (zh) 热管理系统
CN111854215B (zh) 热泵系统
CN109900023B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
CN217574780U (zh) 热管理系统
CN115891558A (zh) 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6834498A (zh) 热管理系统
CN116834497A (zh) 热管理系统
CN114889396A (zh) 热管理系统
CN115320326A (zh) 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