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08671B - 一种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08671B
CN116208671B CN202310497386.0A CN202310497386A CN116208671B CN 116208671 B CN116208671 B CN 116208671B CN 202310497386 A CN202310497386 A CN 202310497386A CN 116208671 B CN116208671 B CN 1162086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knowledge
address
interface address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973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08671A (zh
Inventor
石江枫
倪培峰
张炜琛
王全修
赵洲洋
于伟
靳雯
贾星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i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enter Of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i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enter Of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i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enter Of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i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9738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086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08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08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08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086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1Access control lists [AC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数字信息的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获取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的网关发送的知识服务请求;S200,将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平台的预设网关映射表B中进行匹配,得到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匹配的第二接口地址;S300,根据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和所述第一平台的ID获取第三接口地址;S400,将所述第三接口地址返回给所述第一平台,以使所述第一平台通过所述第三接口地址访问所述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本发明能够提高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的安全性,使提供知识服务的平台能够获取请求知识服务的平台访问知识服务对接接口的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信息的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一个平台(例如平台PT1)想要获取另外一个平台(例如平台PT2)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的某种服务时,现有技术中的知识传输方法是平台PT1向平台PT2发送该种服务的请求,平台PT2接收到平台PT1的请求后直接将知识服务对接接口对应于该种服务的地址发送给平台PT1。但是,这种交互方法的安全性不高,其他平台在获取到该种服务的地址后也容易冒充平台PT1进行访问;而且由于平台PT2向不同平台发送的对于同一种知识服务请求的地址相同,平台PT2也无法获取各平台访问知识服务对接接口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以提高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的安全性,使提供知识服务的平台能够获取请求知识服务的平台访问知识服务对接接口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获取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的网关发送的知识服务请求,所述知识服务请求包括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第一接口地址;所述第一接口地址根据所述第二平台预先向所述第一平台发送的接口地址列表A得到,A=(a1,a2,…,an,…,aN),an为第n种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第一信息,an包括所述第n种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网关接口地址和网关接口地址名称;n的取值范围为1到N,N为所述第二平台预先向所述第一平台发送的知识服务类型的数量。
S200,将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平台的预设网关映射表B中进行匹配,得到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匹配的第二接口地址;B=(b1,b2,…,bm,…,bM),bm为第m种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信息,bm包括所述第m种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服务接口地址和网关接口地址;所述第m种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服务接口地址为第m种知识服务类型在所述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中的接口地址;m的取值范围为1到M,M为所述第二平台的预设网关映射表B对应的知识服务类型的数量。
S300,根据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和所述第一平台的ID获取第三接口地址;所述第三接口地址由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和第三子地址拼接得到,所述第三子地址用于表征所述第一平台的ID。
S400,将所述第三接口地址返回给所述第一平台,以使所述第一平台通过所述第三接口地址访问所述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第一平台为请求知识服务的平台,第二平台为提供知识服务的平台,第二平台预先向第一平台发送有接口地址列表A,根据该接口地址列表A,第一平台可以获取其想要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第一接口地址,该第一接口地址为第一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网关接口地址;第二平台获取到第一接口地址后,通过在预设网关映射表B中进行匹配的方式可以获取与第一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服务接口地址,即第二地址;本发明并没有将第二接口地址直接返回给第一平台,而是进一步根据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和第一平台的ID(身份标识号)生成了第三接口地址,该第三接口地址中不但有第一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服务接口地址,以使第一平台能够访问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中第一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的知识服务;而且第三接口地址中还有用于表征第一平台ID的子地址,即第三子地址,基于该第三子地址,可以限制基于第三地址访问的平台的身份只能为第一平台,避免其他平台冒充第一平台的身份进行访问,提高了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的安全性;还可以记录第一平台基于该第三地址访问的信息,如访问的次数和时间等,使第二平台能够获取第一平台访问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的信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00,获取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的网关发送的知识服务请求,所述知识服务请求包括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第一接口地址;所述第一接口地址根据所述第二平台预先向所述第一平台发送的接口地址列表A得到,A=(a1,a2,…,an,…,aN),an为第n种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第一信息,an包括所述第n种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网关接口地址和网关接口地址名称;n的取值范围为1到N,N为所述第二平台预先向所述第一平台发送的知识服务类型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第二平台与第一平台之间相互联通,可选的,第二平台的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平台的优先级,第一平台可通过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获取其请求的知识服务。
本实施例中,根据an包括的网关接口地址名称即可判定an对应的知识服务类型,若an对应的知识服务类型为第一平台想要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那么an包括的网关接口地址即为第一接口地址。
本实施例中,知识服务类型由第二平台预先进行设置,并在构建完成对应的接口地址列表后发送给第一平台,以使第一平台在有知识服务的需求时能够根据接口地址列表中对应的网关接口地址向第二平台请求对应的知识服务。
优选的,知识的创建过程包括:
S001,获取用户拟进行的操作方式、操作目标和操作过程;所述操作方式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或查询,所述操作目标为知识库的知识属性表,所述操作过程为包括字段名在内的SQL语言;所述知识库包括多张知识属性表,每一知识属性表用于记录多条知识的共有属性。
可选的,一条知识的不同属性可以存储在不同的知识属性表中,一张知识属性表中包含多条知识的共有属性。上述字段名为列名,基于此可以精准定位知识属性表中待进行的操作的位置。
S002,按照预设的通用API接口的拼接要求,将所述用户拟进行的操作方式、操作目标和操作过程进行拼接,得到符合所述拼接要求的请求;所述通用API接口用于对知识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操作。
根据本发明,通用API接口的拼接要求是预设的,按照该拼接要求对用户拟进行的操作方式、操作目标和操作过程进行拼接,得到的符合所述拼接要求的请求是可以调用所述通用API接口的。
S003,利用所述请求调用预设的通用API接口,以通过API接口对所述操作目标按照所述操作方式执行所述操作过程。
本发明利用一个预设的通用API接口实现了对知识库中多张知识属性表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处理,相较于现有的对每一张表分别设置用于添加的API接口、用于修改的API接口、用于删除的API接口和用于查询的API接口而言(例如有10张知识属性表,需要设置10×4=40个接口;例如有15张知识属性表,需要设置15×4=60个接口),本发明利用一个API接口对知识库中的所有知识属性表实现上述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的所有功能,提升了开发、连调、测试和运维的效率。
S200,将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平台的预设网关映射表B中进行匹配,得到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匹配的第二接口地址;B=(b1,b2,…,bm,…,bM),bm为第m种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信息,bm包括所述第m种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服务接口地址和网关接口地址;所述第m种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服务接口地址为第m种知识服务类型在所述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中的接口地址;m的取值范围为1到M,M为所述第二平台的预设网关映射表B对应的知识服务类型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不同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中的接口地址不同,只有获取与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中的接口地址,才能够通过知识服务对接接口访问对应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
可选的,将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平台的预设网关映射表B中进行匹配,得到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匹配的第二接口地址,包括:遍历B,如果bm包括的网关接口地址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相同,则判定bm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匹配,并将bm包括的知识服务接口地址判定为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匹配的第二接口地址。
优选的,M=N,即预设网关映射表B对应的知识服务类型的数量与第二平台预先向所述第一平台发送的知识服务类型的数量相等,由此,第一接口地址能够在预设网关映射表B中匹配到且唯一匹配到第二接口地址。
S300,根据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和所述第一平台的ID获取第三接口地址;所述第三接口地址由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和第三子地址拼接得到,所述第三子地址用于表征所述第一平台的ID。
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和所述第一平台的ID生成第三接口地址包括:
S310,将所述第一平台的ID在预设的身份信息映射表C中进行匹配,得到与所述第一平台的ID匹配的子地址;C={c1,c2,…,cq,…,cQ},cq为第q个身份信息对应的记录,cq=(cq,1,cq,2),cq,1为第q个身份信息对应的ID,cq,2为第q个身份信息对应的子地址;q的取值范围为1到Q,Q为身份信息映射表C中身份信息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哪些平台可能访问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是第二平台预先可以知晓的,第二平台也预先对可能访问其的平台的ID进行了记录,并预先创建了身份信息映射表,身份信息映射表中每一身份信息对应的ID均对应一个子地址,由此,该子地址可以唯一表征一个访问第二平台的平台。
S320,将与所述第一平台的ID匹配的子地址作为所述第三子地址,并将所述第二接口地址与所述第三子地址进行拼接,得到第三接口地址。
S400,将所述第三接口地址返回给所述第一平台,以使所述第一平台通过所述第三接口地址访问所述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平台获取到第三接口地址后,即可通过第三接口地址访问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中与第一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当第一平台再请求其他类型的知识服务时或者不同于第一平台的其他平台向第二平台请求某种类型的知识服务时,再重复S100-S400即可。
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平台为请求知识服务的平台,第二平台为提供知识服务的平台,第二平台预先向第一平台发送有接口地址列表A,根据该接口地址列表A,第一平台可以获取其想要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第一接口地址,该第一接口地址为第一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网关接口地址;第二平台获取到第一接口地址后,通过在预设网关映射表B中进行匹配的方式可以获取与第一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服务接口地址,即第二地址;本发明并没有将第二接口地址直接返回给第一平台,而是进一步根据所述第二接口地址生成了第三接口地址,该第三接口地址中不但有第一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服务接口地址,以使第一平台能够访问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中第一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的知识服务;而且第三接口地址中还有用于表征第一平台的身份信息的子地址,即第三子地址,基于该第三子地址,可以限制基于第三地址访问的平台的身份只能为第一平台,避免其他平台冒充第一平台的身份进行访问,提高了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的安全性;还可以记录第一平台基于该第三地址访问的信息,如访问的次数和时间等,使第二平台能够获取第一平台访问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的信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获取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的网关发送的知识服务请求,所述知识服务请求包括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第一接口地址;所述第一接口地址根据所述第二平台预先向所述第一平台发送的接口地址列表A得到,A=(a1,a2,…,an,…,aN),an为第n种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第一信息,an包括所述第n种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网关接口地址和网关接口地址名称;n的取值范围为1到N,N为所述第二平台预先向所述第一平台发送的知识服务类型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第二平台与第一平台之间相互联通,可选的,第二平台的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平台的优先级,第一平台可通过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获取其请求的知识服务。
本实施例中,根据an包括的网关接口地址名称即可判定an对应的知识服务类型,若an对应的知识服务类型为第一平台想要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那么an包括的网关接口地址即为第一接口地址。
本实施例中,知识服务类型由第二平台预先进行设置,并在构建完成对应的接口地址列表后发送给第一平台,以使第一平台在有知识服务的需求时能够根据接口地址列表中对应的网关接口地址向第二平台请求对应的知识服务。
优选的,知识的创建过程包括:
S001,获取用户拟进行的操作方式、操作目标和操作过程;所述操作方式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或查询,所述操作目标为知识库的知识属性表,所述操作过程为包括字段名在内的SQL语言;所述知识库包括多张知识属性表,每一知识属性表用于记录多条知识的共有属性。
可选的,一条知识的不同属性可以存储在不同的知识属性表中,一张知识属性表中包含多条知识的共有属性。上述字段名为列名,基于此可以精准定位知识属性表中待进行的操作的位置。
S002,按照预设的通用API接口的拼接要求,将所述用户拟进行的操作方式、操作目标和操作过程进行拼接,得到符合所述拼接要求的请求;所述通用API接口用于对知识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操作。
根据本发明,通用API接口的拼接要求是预设的,按照该拼接要求对用户拟进行的操作方式、操作目标和操作过程进行拼接,得到的符合所述拼接要求的请求是可以调用所述通用API接口的。
S003,利用所述请求调用预设的通用API接口,以通过API接口对所述操作目标按照所述操作方式执行所述操作过程。
本发明利用一个预设的通用API接口实现了对知识库中多张知识属性表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处理,相较于现有的对每一张表分别设置用于添加的API接口、用于修改的API接口、用于删除的API接口和用于查询的API接口而言(例如有10张知识属性表,需要设置10×4=40个接口;例如有15张知识属性表,需要设置15×4=60个接口),本发明利用一个API接口对知识库中的所有知识属性表实现上述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的所有功能,提升了开发、连调、测试和运维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接口地址列表A的获取方法包括:
S110,获取知识服务类型列表E,E=(e1,e2,…en,…,eN),en为第n种知识服务类型。
S120,遍历E,获取en对应的类型字符串fn和知识规约的标识gn;所述类型字符串fn由第n种知识服务类型的名称的首字母拼接得到。
本实施例中第二平台提供的知识服务是依据知识规约构建的,知识规约的标识也是一个字符串,用于唯一表征对应的知识规约。
S130,遍历E,获取en对应的网关接口地址Hn,所述网关接口地址Hn由所述第二平台的网关的地址、类型字符串fn和知识规约的标识gn拼接得到。
本实施例中网关的地址是不变的,是通用的,因此,不同类型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网关接口地址中对应于网关的地址的部分相同,对应于类型字符串和知识规约的标识的部分存在差异。由此,在生成不同类型的知识服务的网关接口地址时,可以保持对应于网关的地址不变,自动生成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类型字符串和知识规约的标识,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知识服务的网关接口地址的自动化配置。
S200,将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平台的预设网关映射表B中进行匹配,得到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匹配的第二接口地址;B=(b1,b2,…,bm,…,bM),bm为第m种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信息,bm包括所述第m种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服务接口地址和网关接口地址;所述第m种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服务接口地址为第m种知识服务类型在所述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中的接口地址;m的取值范围为1到M,M为所述第二平台的预设网关映射表B对应的知识服务类型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不同知识服务类型在知识服务对接接口中的接口地址不同,只有获取与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服务接口地址,才能够通过知识服务对接接口访问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
可选的,将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平台的预设网关映射表B中进行匹配,得到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匹配的第二接口地址,包括:遍历B,如果bm包括的网关接口地址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相同,则判定bm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匹配,并将bm包括的知识服务接口地址判定为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匹配的第二接口地址。
优选的,M=N,即预设网关映射表B对应的知识服务类型的数量与第二平台预先向所述第一平台发送的知识服务类型的数量相等,由此,第一接口地址能够在预设网关映射表B中匹配到且唯一匹配到第二接口地址。
优选的,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包括第一子地址和第二子地址,所述第一子地址为所述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的接口地址,所述第二子地址用于表征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和对应的知识规约。
本实施例中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的地址是不变的,是通用的,因此,不同类型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服务接口地址中第一子地址相同,第二子地址存在差异。
优选的,所述第二子地址包括第一字符串和第二字符串,所述第一字符串由所述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的名称的首字母拼接得到,所述第二字符串为表征所述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规约的标识。
S300,根据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和所述第一平台的ID获取第三接口地址;所述第三接口地址由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和第三子地址拼接得到,所述第三子地址用于表征所述第一平台的ID。
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和所述第一平台的ID生成第三接口地址包括:
S310,将所述第一平台的ID在预设的身份信息映射表C中进行匹配,得到与所述第一平台的ID匹配的子地址;C={c1,c2,…,cq,…,cQ},cq为第q个身份信息对应的记录,cq=(cq,1,cq,2),cq,1为第q个身份信息对应的ID,cq,2为第q个身份信息对应的子地址;q的取值范围为1到Q,Q为身份信息映射表C中身份信息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哪些平台可能访问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是第二平台预先可以知晓的,第二平台也预先对可能访问其的平台的ID进行了记录,并预先创建了身份信息映射表,身份信息映射表中每一身份信息对应的ID均对应一个子地址,由此,该子地址可以唯一表征一个访问第二平台的平台。
S320,将与所述第一平台的ID匹配的子地址作为所述第三子地址,并将所述第二接口地址与所述第三子地址进行拼接,得到第三接口地址。
S400,将所述第三接口地址返回给所述第一平台,以使所述第一平台通过所述第三接口地址访问所述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平台获取到第三接口地址后,即可通过第三接口地址访问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中与第一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当第一平台再请求其他类型的知识服务时或者不同于第一平台的其他平台向第二平台请求某种类型的知识服务时,再重复S100-S400即可。
上述实施例二的第三接口地址中不但有第一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服务接口地址,以使第一平台能够访问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中第一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的知识服务;而且第三接口地址中还有用于表征第一平台的身份信息的子地址,即第三子地址,可以限制基于第三地址访问的平台的身份只能为第一平台,避免其他平台冒充第一平台的身份进行访问,提高了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的安全性;还可以记录第一平台基于该第三地址访问的信息,如访问的次数和时间等,使第二平台能够获取第一平台访问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的信息。
此外,上述实施例二相较于上述实施例一,第一接口地址列表中的网关接口地址由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类型字符串和知识规约的标识拼接得到;第二接口地址包括第一子地址和第二子地址,所述第一子地址为所述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的接口地址,所述第二子地址包括第一字符串和第二字符串,所述第一字符串由所述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的名称的首字母拼接得到,所述第二字符串为表征所述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规约的标识,基于此,本实施例可以实现第一接口地址列表中各网关接口地址的自动化配置,解决采用实施例一的知识传输方法在知识服务类型较多时存在的地址配置过程复杂问题。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应理解,可以对实施例进行多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8)

1.一种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获取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的网关发送的知识服务请求,所述知识服务请求包括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第一接口地址;所述第一接口地址根据所述第二平台预先向所述第一平台发送的接口地址列表A得到,A=(a1,a2,…,an,…,aN),an为第n种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第一信息,an包括所述第n种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网关接口地址和网关接口地址名称;n的取值范围为1到N,N为所述第二平台预先向所述第一平台发送的知识服务类型的数量;
S200,将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平台的预设网关映射表B中进行匹配,得到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匹配的第二接口地址;B=(b1,b2,…,bm,…,bM),bm为第m种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信息,bm包括所述第m种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服务接口地址和网关接口地址;所述第m种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服务接口地址为第m种知识服务类型在所述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中的接口地址;m的取值范围为1到M,M为所述第二平台的预设网关映射表B对应的知识服务类型的数量;
S300,根据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和所述第一平台的ID获取第三接口地址;所述第三接口地址由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和第三子地址拼接得到,所述第三子地址用于表征所述第一平台的ID;
S400,将所述第三接口地址返回给所述第一平台,以使所述第一平台通过所述第三接口地址访问所述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
所述接口地址列表A的获取方法包括:
S110,获取知识服务类型列表E,E=(e1,e2,…en,…,eN),en为第n种知识服务类型;
S120,遍历E,获取en对应的类型字符串fn和知识规约的标识gn;所述类型字符串fn由第n种知识服务类型的名称的首字母拼接得到;
S130,遍历E,获取en对应的网关接口地址Hn,所述网关接口地址Hn由所述第二平台的网关的地址、类型字符串fn和知识规约的标识gn拼接得到;
S300中,根据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和所述第一平台的ID获取第三接口地址包括:
S310,将所述第一平台的ID在预设的身份信息映射表C中进行匹配,得到与所述第一平台的ID匹配的子地址;C={c1,c2,…,cq,…,cQ},cq为第q个身份信息对应的记录,cq=(cq,1,cq,2),cq,1为第q个身份信息对应的ID,cq,2为第q个身份信息对应的子地址;q的取值范围为1到Q,Q为身份信息映射表C中身份信息的数量;
S320,将与所述第一平台的ID匹配的子地址作为所述第三子地址,并将所述第二接口地址与所述第三子地址进行拼接,得到第三接口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知识的创建过程,所述知识的创建过程包括:
S001,获取用户拟进行的操作方式、操作目标和操作过程;所述操作方式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或查询,所述操作目标为知识库的知识属性表,所述操作过程为包括字段名在内的SQL语言;所述知识库包括多张知识属性表,每一知识属性表用于记录多条知识的共有属性;
S002,按照预设的通用API接口的拼接要求,将所述用户拟进行的操作方式、操作目标和操作过程进行拼接,得到符合所述拼接要求的请求;所述通用API接口用于对知识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操作;
S003,利用所述请求调用预设的通用API接口,以通过API接口对所述操作目标按照所述操作方式执行所述操作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S200中,将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平台的预设网关映射表B中进行匹配,得到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匹配的第二接口地址,包括:
遍历B,如果bm包括的网关接口地址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相同,则判定bm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匹配,并将bm包括的知识服务接口地址判定为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匹配的第二接口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包括第一子地址和第二子地址,所述第一子地址为所述第二平台的知识服务对接接口的接口地址,所述第二子地址用于表征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和对应的知识规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地址包括第一字符串和第二字符串,所述第一字符串由所述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的名称的首字母拼接得到,所述第二字符串为表征所述第一平台向第二平台请求的知识服务类型对应的知识规约的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M=N。
7.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
8.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
CN202310497386.0A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2086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97386.0A CN116208671B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97386.0A CN116208671B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08671A CN116208671A (zh) 2023-06-02
CN116208671B true CN116208671B (zh) 2023-07-14

Family

ID=86508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97386.0A Active CN116208671B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0867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58869A1 (en) * 1999-03-26 2000-10-05 Intelligent Learning Systems, Inc.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knowledge generation and distribution
CN114358826A (zh) * 2021-12-28 2022-04-15 广州趣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平台多数据的数据回传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32713A1 (en) * 2012-07-26 2014-01-30 Salesforce.Com, Inc. Computer implemen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knowledge items related to a communication
CN110727885A (zh) * 2018-06-28 2020-01-24 上海传漾广告有限公司 一种互联网全局统一标识符生成系统及其生成方法
US10813109B2 (en) * 2018-10-11 2020-10-20 Sony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scheduling protocol with 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knowledge
CN109462601B (zh) * 2018-12-13 2020-12-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eSIM的多平台访问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58869A1 (en) * 1999-03-26 2000-10-05 Intelligent Learning Systems, Inc.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knowledge generation and distribution
CN114358826A (zh) * 2021-12-28 2022-04-15 广州趣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平台多数据的数据回传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08671A (zh) 2023-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99888B2 (en) Accessing a remotely located nested object
US8145653B2 (en) Using schemas to generate application specific business objects for use in an integration broker
US10248473B2 (en) Discovering object definition information in an integrated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US20040054652A1 (en) Data filtering for adapting data delivery to diverse client devices
WO2018201887A1 (zh) 数据响应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KR20140119240A (ko) 다중 오픈 api 처리장치 및 방법
JP2015518204A (ja) オンラインq&aの方法、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US20160205205A1 (en) Registration of cim agent to management agent and system
AU2017237089B2 (en) Technologies for auto discover and connect to a rest interface
JP2004535743A (ja) データベースにアクセスするためのドメインネーミングシステム(dns)
CN116208671B (zh) 一种异构平台间知识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2324049A (ja) アクセス制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1674319B (zh) 一种数据开户、访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17000540A1 (zh) 数据查询方法及装置
CN114840574A (zh) 数据查询方法、服务器、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12783842B (zh) 一种日志收集方法和装置
JP7463606B1 (ja) 接続切替えサーバおよび接続切替え方法
JP2005210513A (ja) ドメイン名別ビューアクセス制御方法及びdnsサーバシステム装置及びドメイン名別ビューアクセス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ドメイン名別ビューアクセス制御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US20060129532A1 (en) Form gen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070174077A1 (en) Executing system and executing method of intelligent rule base service
CN111104634B (zh) 灰度用户的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JP3304887B2 (ja) ユーザ状況検索通知方法,ユーザ状況検索方法,ユーザ状況検索サーバ装置,ユーザ状況検索クライアント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CN110362336B (zh) 机房路由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脚本数据配置方法及装置
KR20030011164A (ko) 노드를 관리하는 서버 객체에 대한 동적관리 방법
KR20200083036A (ko) 이기종 플랫폼 상호연동 기반 동적 서비스 제공을 위한 통합 시스템 및 통합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