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4634B - 灰度用户的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灰度用户的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04634B
CN111104634B CN201911328940.2A CN201911328940A CN111104634B CN 111104634 B CN111104634 B CN 111104634B CN 201911328940 A CN201911328940 A CN 201911328940A CN 111104634 B CN111104634 B CN 1111046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nterval
domain name
user interval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289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04634A (zh
Inventor
刘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ajia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ajia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ajia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ajia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289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046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04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4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04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46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8Organisation or management of web site content, e.g. publishing, maintaining pages or automatic lin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5Search customisation based on user profiles and personal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H04L61/450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 H04L61/4511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using domain name system [D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47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digital sign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关于一种灰度用户的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可以将关联性较强的用户的用户标识划分到同一用户区间,域名服务器可以将每个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放在顶级域下,得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并对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进行签名,得到与多个用户区间一一对应的多条记录,其中,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分别包括该用户区间的域名以及该用户区间的下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因此,当通过域名服务器查询用户的域名时,对于同一用户区间的用户,返回的域名相同。如此,若对相同域名的用户配置相同的灰度配置,可以实现对关联性较强的用户采用同样的灰度配置。

Description

灰度用户的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灰度用户的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互联网技术领域,可以对注册用户(以下简称用户)进行灰度。对用户进行灰度可以指:对用户进行分类,对分类后的不同类型的用户进行不同的操作。例如,若某一产品有两个测试版本:A版本和B版本,通过对用户进行灰度,将用户分为两部分,对一部分用户发布A版本产品,对另一部分用户发布B版本产品。后续,根据该一部分用户对A版本产品的使用情况可以得到A版本产品的一组测试结果,根据另一部分用户对B版本产品的使用情况可以得到B版本产品的另一组测试结果,进而可以根据两组测试结果确定该产品发布的最终版本是A版本或B版本。因此,对用户进行灰度在互联网技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
目前,对用户进行灰度是对用户的标识进行取余运算,根据取余运算的结果对用户进行不同的操作。例如,对于要进行灰度的用户,将每个用户的用户标识对2取余数,对余数为1的用户发布上述A版本产品,对余数为2的用户发布上述B版本产品。然而,采用这种方法对用户进行灰度后得到的每种类型的用户(例如,余数为1的用户)中,用户之间的关联性较低。如此,导致关联性较低的用户采用同样的灰度配置,而关联性较强的用户采用不同的灰度配置,基于这种灰度配置进行的测试,测试结果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灰度用户的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可以对关联性较强的用户采用相同的灰度配置。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灰度用户的方法,应用于域名服务器,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用户区间,其中,每个用户区间包括起始用户标识和末尾用户标识;一个所述用户区间用于指示一个连续的用户标识段;所述多个用户区间按照指示的用户标识的大小排列;将每个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放在顶级域下,得到所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其中,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对所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进行签名,得到域名区文件,其中,所述域名区文件包括与所述多个用户区间一一对应的多条记录,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分别包括所述用户区间的域名以及所述用户区间的下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同一用户区间对应的灰度配置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一用户区间指示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行为相同或者相似;或者,同一用户区间指示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注册时间是连续的,或者,同一用户区间指示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位置相同或相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对所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进行签名,得到域名区文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查询信息,其中,所述查询信息包括用户的用户标识;根据所述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所述域名区文件,得到所述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发送所述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对所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进行签名,得到域名区文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合并信息,其中,所述合并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多个用户区间中的第一用户区间和第二用户区间合并得到第三用户区间,所述第一用户区间和所述第二用户区间为相邻的两个用户区间,所述第三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所述第三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根据所述合并信息,将第一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从所述域名区文件中删除;更新所述第三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使得更新后的第三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包括所述第三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以及所述第三用户区间的域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对所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进行签名,得到域名区文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拆分信息,其中,所述拆分信息用于指示将第四用户区间拆分成第一子用户区间和第二子用户区间;所述第四用户区间包括在所述多个用户区间中;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根据所述拆分信息在所述域名区文件中增加第一记录,其中,所述第一记录包括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域名和所述第二子用户区间的域名,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所述第二子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第二子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更新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使得更新后的第一子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包括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和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域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对所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进行签名,得到域名区文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更新信息,其中,所述更新信息用于指示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和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是将第五用户区间中的第一用户标识至所述第五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从所述第五用户区间中删除得到的,所述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是将所述第五用户区间中的第一用户标识至所述第五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添加到第六用户区间得到的,所述第五用户区间和所述第六用户区间为相邻的两个用户区间;根据所述更新信息,将所述第五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从所述域名区文件中删除;根据所述更新信息在所述域名区文件中增加第二记录,其中,所述第二记录包括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域名和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的域名,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所述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第六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更新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得到第三记录,所述第三记录包括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以及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域名。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域名服务器,该域名服务器包括: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多个用户区间,其中,每个用户区间包括起始用户标识和末尾用户标识;一个所述用户区间用于指示一个连续的用户标识段;所述多个用户区间按照指示的用户标识的大小排列;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将每个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放在顶级域下,得到所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其中,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对所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进行签名,得到域名区文件,其中,所述域名区文件包括与所述多个用户区间一一对应的多条记录,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分别包括所述用户区间的域名以及所述用户区间的下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同一用户区间对应的灰度配置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一用户区间指示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行为相同或者相似;或者,同一用户区间指示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注册时间是连续的,或者,同一用户区间指示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位置相同或相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域名服务器还包括接收模块、查询模块和发送模块;所述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查询信息,其中,所述查询信息包括用户的用户标识;所述查询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所述域名区文件,得到所述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所述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发送所述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合并信息,其中,所述合并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多个用户区间中的第一用户区间和第二用户区间合并得到第三用户区间,所述第一用户区间和所述第二用户区间为相邻的两个用户区间,所述第三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所述第三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合并信息,将第一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从所述域名区文件中删除;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更新所述第三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使得更新后的第三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以及所述第三用户区间的域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拆分信息,其中,所述拆分信息用于指示将第四用户区间拆分成第一子用户区间和第二子用户区间,所述第四用户区间包括在所述多个用户区间中,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拆分信息在所述域名区文件中增加第一记录,其中,所述第一记录包括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域名和所述第二子用户区间的域名,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所述第二子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第二子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更新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使得更新后的第一子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包括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和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域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更新信息,其中,所述更新信息用于指示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和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是将第五用户区间中的第一用户标识至所述第五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从所述第五用户区间中删除得到的,所述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是将所述第五用户区间中的第一用户标识至所述第五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添加到第六用户区间得到的,所述第五用户区间和所述第六用户区间为相邻的两个用户区间;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更新信息,将所述第五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从所述域名区文件中删除;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更新信息在所述域名区文件中增加第二记录,其中,所述第二记录包括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域名和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的域名,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所述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第六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更新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得到第三记录,所述第三记录包括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以及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域名。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灰度用户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服务器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服务器能够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灰度用户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灰度用户的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域名服务器可以获取多个用户区间,将每个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放在顶级域下,得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并对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进行签名,得到与多个用户区间一一对应的多条记录,其中,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分别包括该用户区间的域名以及该用户区间的下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因此,当通过域名服务器查询用户的域名时,对于同一用户区间的用户,返回的域名相同。如此,若对相同域名的用户配置相同的灰度配置,可以实现对关联性较强的用户采用同样的灰度配置。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图1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实施环境的架构图。
图1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一。
图1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二。
图1D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三。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灰度用户的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灰度用户的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灰度用户的方法的流程图三。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灰度用户的方法的流程图四。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灰度用户的方法的流程图五。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服务器的框图一。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服务器的框图二。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服务器的框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对本公开示出的灰度用户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之前,先对本公开涉及的应用场景和实施环境进行简单介绍。
如图1A所示,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实施环境的架构图,下述灰度用户的方法可以应用于该实施环境中。图1A中,该实施环境可以包括网站或应用(APP)的生产者(或运营者)101和域名(domain name dystem,DNS)服务器102。
其中,生产者(或运营者)101可以对用户进行分类,使得不同类型的用户可以进行不同的操作。例如,生产者(或运营者)101推出业务时,有时希望对不同的用户推出不同的业务,此时,生产者(或者运营者)101可以根据业务对用户进行分类,使得分类后的不同用户接收不同的业务。
示例性的,图1B中,若生产者(或运营者)101希望对特定时间(例如, 2019/11/8-2019/11/11)注册网站或APP的用户进行行为分析,生产者(或运营者)101 可以将用户分为特定时间注册的用户(30001-50000)和非特定时间注册的用户 (10001-30000)。后续,可以根据本公开下述图2-图6所示的灰度用户的方法,对特定时间注册的用户执行A操作,对非特定时间注册的用户不执行A操作,并根据A操作对特定时间注册的用户进行行为分析。
示例性的,图1C中,生产者(或运营者)101为了留住老用户,希望对2019年以前注册的用户发布A版本的产品,对2019年以后注册的用户发布B版本的产品,生产者(或运营者)101可以将用户分为老用户(1000-50000)和新用户(50001-80000)。后续,可以根据本公开下述图2-图6所示的灰度用户的方法,对老用户发布A版本的产品,对新用户发布B版本的产品。
示例性的,图1D中,业务服务器103在为用户生成用户标识时,为不同位置的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区间,例如,为北京的用户分配用户标识为10000-40000的用户区间,为天津的用户分配用户标识为40001-50000的用户区间,为上海的用户分配用户标识为 50001-80000的用户区间等等,生产者(或者运营者)101希望对北京的用户推送A消息,对天津的用户推送B消息,对上海的用户推送C消息,可以根据本公开下述图2-图6所示的灰度用户的方法对北京的用户推送A消息,对天津的用户推送B消息,对上海的用户推送C消息。其中,业务服务器103可以为每个注册用户生成对应的用户信息,例如,用户标识(user identify,UID),并维护该用户信息。
其中,DNS服务器102可以维护与该多个用户区间一一对应的多条记录。
在一些实施例中,DNS服务器102可以获取多个用户区间,将每个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放入顶级域中,得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并对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进行签名,得到域名区文件,因此,当通过DNS服务器查询用户的域名时,对于同一用户区间的用户,可以返回的域名相同。如此,若对相同域名的用户配置相同的灰度配置,可以实现对关联性较强的用户采用同样的灰度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实施环境还可以包括业务服务器103。业务服务器103和DNS服务器102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连接。DNS服务器102还可以接收业务服务器103的用于查询用户的域名的查询信息,并根据查询信息查询用户的域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业务服务器103可以向DNS服务器102发送用于查询用户的域名的查询信息,并接收该查询信息的响应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业务服务器103还可以根据该查询信息的响应信息确定用户的灰度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实施环境还可以包括策略服务器104。策略服务器104和业务服务器103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连接。策略服务器104中存储有多个灰度配置。策略服务器104可以接收业务服务器103的策略查询信息,并根据该策略查询信息确定用户的灰度配置,并将该用户的灰度配置发送给业务服务器103。
其中,一个灰度配置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操作,不同的灰度配置对应的操作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业务服务器103中也可以存储有多个灰度配置,当业务服务器103接收到DNS服务器102的查询信息的响应信息,可以根据该查询信息的响应信息确定用户的灰度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业务服务器103、DSN服务器102或策略服务器104可以是计算机、服务器或具备上述功能的硬件设备,不予限制。
应注意,图1A所示的实施环境仅用于举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该实施环境还可以包括其他装置,同时也可根据具体需要来配置业务服务器、DNS服务器或策略服务器的数量。
下面以图2为例,结合图1A、图1B、图1C和图1D对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灰度用户的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灰度用户的方法的流程图,该灰度用户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A所示的DNS服务器102中。如图2所示,该灰度用户的方法可以包括步骤201-步骤203。
步骤201:获取多个用户区间。
其中,每个用户区间包括起始用户标识和末尾用户标识。一个用户区间用于指示一个连续的用户标识段。多个用户区间按照指示的用户标识的大小排列,例如,多个用户区间可以按照指示的用户标识从小到大排列,多个用户区间也可以按照指示的用户标识从大到小排列。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多个用户区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划分。多个用户区间是根据多个用户的行为划分的,同一用户区间指示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行为相同或者相似;或者,同一用户区间指示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注册时间是连续的,或者,同一用户区间指示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位置相同或相近。
示例一,以图1B所示的应用场景为例,生产者(或运营者)101划分了1个用户区间(30000,50000],该用户区间中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行为相同或者相似,都是在特定时间注册的。
示例二,以图1C所示的应用场景为例,生产者(或运营者)101划分了2个用户区间,该2个用户区间分别为(1000,50000]和(50000,80000],用户区间(1000,50000] 中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注册时间是连续的,用户区间(50000,80000]中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注册时间是连续的。
示例三,以图1D所示的应用场景为例,生产者(或运营者)101划分了3个用户区间,该3个用户区间分别为(10000,40000]、(40000,50000]和(50000,80000],用户区间(10000,40000]中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位置相同或相近,用户区间(40000, 50000]中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位置相同或相近,用户区间(50000,80000]中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位置相同或相近。
步骤202:将每个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放在顶级域下,得到所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
其中,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可以包括该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
其中,顶级域可以为DNS等级之中最高级的域。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可以是一个一级域名。例如,若某一个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为110000,顶级域为.com,则将110000 放入顶级域下,得到110000.com,110000.com为一级域名。
下面以步骤201中的示例一至示例三为例,介绍步骤202。
对于步骤201中的示例一,可以将50000放入顶级域下,得到50000.com。
对于步骤201中的示例二,可以将50000和80000放入顶级域下,得到50000.com和80000.com。
对于步骤201中的示例三,可以将40000、50000和80000放入顶级域下,得到40000.com、50000.com和80000.com。
可以理解的,步骤202中,还可以将多个用户区间中,指示的用户标识最小的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放入该顶级域下,得到该用户标识最小的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的域名。该用户标识最小的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的域名可以包括该用户标识最小的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
可选的,将每个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放在顶级域下,得到所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信息,该用户区间的域名信息包括该用户区间的域名、该域名的有效期、该域名的类型和IP地址。
示例性的,以某一个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为110000,顶级域为.com为例,将110000放入顶级域下,得到110000.com 10800IN A 0.1.173.176。其中, 110000.com为该用户区间的域名,10800为域名的有效期,域名信息的类型为A,IP地址为0.1.173.176。
步骤203:对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进行签名,得到域名区文件。
其中,该域名区文件包括与该多个用户区间一一对应的多条记录。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分别包括该用户区间的域名以及该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的下一个安全(nextsecure)记录。
可选的,该多条记录在该域名区文件中按照每条记录包括的域名的升序排列。
可选的,该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的下一条安全记录包括该用户区间的下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
示例性的,以2个用户区间,该2个用户区间为(100000,110000]和(110000,149999] 为例,域名区文件包括两条记录,其中,第1条记录包括:110000.com和149999.com, 110000.com为用户区间(100000,110000]的域名,149999.com为用户区间(110000,149999] 的域名;第2条记录包括:149999.com和第2条记录的下一条安全记录,本示例中有两个用户区间,则第2条记录的下一条安全记录可以为空(Null)。
可选的,对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信息进行签名,得到域名区文件。该域名区文件包括与该多个用户区间一一对应的多条记录。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分别包括该用户区间的域名信息、该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的下一条安全记录以及该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的资源记录签名(resource record signature,RRSIG)。该RRSIG包括对该用户区间的域名信息签名后的签名信息。
示例性的,以该用户区间的域名信息为110000.com 10800 IN A 0.1.173.176为例,对110000.com 10800 IN A 0.1.173.176进行签名,可以得到: 110000.com.10800 INA 0.1.173.176 172800 NSEC 149999.com.A RRSIG NSEC 172800 RRSIG NSEC 5 5172800 20180411031416(20180512031416 5271com.Ujw/aq…15dV5tF7XgWSR78=)
其中,110000.com.10800 IN A 0.1.173.176为该用户区间的域名信息,172800NSEC 149999.com.A RRSIG NSEC是该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的下一条安全记录,172800RRSIG NSEC 5 5 172800 20180411031416(20180512031416 5271com. Ujw/aq…15dV5tF7XgWSR78=)是该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的RRSIG。
可选的,同一用户区间对应的灰度配置相同。例如,对于步骤201中示例二,用户区间(1000,50000]内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灰度配置相同,用户区间(50000,80000] 内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灰度配置相同,用户区间(1000,50000]内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与用户区间(50000,80000]内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灰度配置不相同。
基于图2所示的方法,DNS服务器可以获取多个用户区间,将每个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放在顶级域下,得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并对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进行签名,得到与多个用户区间一一对应的多条记录,其中,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分别包括该用户区间的域名以及该用户区间的下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因此,当通过DNS服务器查询用户的域名时,对于同一用户区间的用户,返回的域名相同。如此,若对相同域名的用户配置相同的灰度配置,可以实现对关联性较强的用户采用同样的灰度配置。另外,通过 DNS服务器来实现图2所示的方法,一方面DNS是一个互联网基础协议,安全可靠,另一方面可以不用自建第三方架构,成本较低。
进一步可选的,DNS服务器可以接收用户的用户标识,并根据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该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具体的,图2所示方法还包括可选的步骤301-可选的步骤303。
步骤301:接收查询信息。
可选的,接收业务服务器的查询信息。
其中,该业务服务器可以是图1A中的业务服务器103。
其中,查询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用户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查询信息可以包括一组用户的用户标识,也就是说,查询信息可以包括多个用户的用户标识。
步骤302:根据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域名区文件,得到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
可选的,根据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域名区文件,得到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若域名区文件中,存在包括该用户的用户标识的域名,将该包括该用户的用户标识的域名确定为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若域名区文件中,不存在包括该用户的用户标识的域名,将第二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下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确定为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其中,第二用户标识为多个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中,小于该用户的用户标识中,最大的用户标识。
示例性的,以步骤203中的示例,2个用户区间为(100000,110000]和(110000,149999],该2个用户区间对应的域名区文件中的第1条记录包括:110000.com和149999.com,第2条记录包括:149999.com为例,若用户的用户标识为110000,接收到该110000后,查询域名区文件中的第1条记录,第1条记录包括的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的用户标识为110000,因此将第1条记录包括的用户区间的域名确定为110000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若用户的用户标识为120000,接收到该120000后,查询域名区文件中的第 1条记录,第1条记录包括的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的用户标识为110000,120000大于 110000,因此,120000不在第1条记录对应的用户区间中,类似的,查询域名区文件中的第2条记录,第2条记录包括的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的用户标识为149999.com,149999 大于120000,因此,将第1条记录对应的用户区间的下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即149999.com)作为120000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
可选的,若查询信息包括一组用户的用户标识,DNS服务器可以同时查询一组用户的用户标识中每个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也可以一次查询一个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并重复执行步骤302,直至查询出一组用户的用户标识中每个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
步骤303:发送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
可选的,向业务服务器发送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
可以理解的,业务服务器接收到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后,可以根据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确定该用户的灰度配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业务服务器中维护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与灰度配置的关联关系,业务服务器接收到DNS服务器的响应信息后,根据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确定该用户的灰度配置。
示例性的,以图1C所示的应用场景为例,业务服务器中维护的域名与灰度配置的关联关系可以如表1所示。表1中,若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为50000.com,则对该用户发布A版本产品;若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为80000.com,则对该用户发布B版本产品。
表1
第一用户的域名 灰度配置
50000.com 发布A版本产品
80000.com 发布B版本产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策略服务器中维护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与灰度配置的关联关系,业务服务器接收到DNS服务器的响应信息后,向策略服务器发送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策略服务器接收业务服务器的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根据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确定该用户的灰度配置,并向业务服务器发送该该用户的灰度配置。
其中,该策略服务器可以是图1A中的策略服务器104。
示例性的,以图1D所示的应用场景为例,策略服务器中维护的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与灰度配置的关联关系可以如表2所示。表2中,若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为40000.com,则对该用户推送A消息;若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为50000.com,则对该用户推送B消息;若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为80000.com,则对该用户推送C消息。
表2
第一用户的域名 灰度配置
40000.com 推送A消息
50000.com 推送B消息
80000.com 推送C消息
基于图3所示的方法,DNS服务器接收包括用户的用户标识的查询信息,根据该包括用户的用户标识的查询信息,查询域名区文件,得到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并发送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以便接收到该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的装置根据接收到的域名为该用户的用户区间进行灰度配置,相同的域名可以配置相同的灰度配置,如此,可以实现对关联性较强的用户采用同样的灰度配置。
进一步可选的,DNS服务器还可以将两个相邻的用户区间合并。具体的,如图4所示,图2所示的方法还包括可选的步骤401-可选的步骤403。
步骤401:接收合并信息。
可选的,接收业务服务器的合并信息。
其中,该业务服务器可以是图1A中的业务服务器103。
其中,该合并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将多个用户区间中的第一用户区间和第二用户区间合并,得到第三用户区间。第一用户区间和第二用户区间为相邻的两个用户区间。第三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为第一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第三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为第二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合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或第二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
示例性的,以图1D所示的应用场景,合并信息包括第一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为例,若合并信息包括3个用户区间中的第1个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即40000),合并信息可以指示将3个用户区间中的第1个用户区间(10000,40000]和第2个用户区间 (40000,50000]合并,如此,3个用户区间可以合并为2个用户区间,该2个用户区间为(10000,50000]和(50000,80000];若合并信息包括3个用户区间中的第2个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即50000),合并信息可以指示将3个用户区间中的第2个用户区间 (40000,50000]和第3个用户区间(50000,80000]合并,如此,3个用户区间可以合并为2个用户区间,该2个用户区间为(10000,40000]和(40000,80000]。
步骤402:根据合并信息,将第一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从域名区文件中删除。
示例性的,对于步骤401中的示例,若合并信息指示将3个用户区间中的第2个用户区间(40000,50000]和第3个用户区间(50000,80000]合并,则可以根据合并信息,将第2条记录从域名区文件中删除。步骤302前,域名区文件包括3条记录,其中,第1 条记录包括:40000.com和50000.com,第2条记录包括:50000.com和80000.com,第3 条记录包括80000.com。步骤302后,域名区文件包括2条记录,其中,第1条记录包括: 40000.com和50000.com,第2条记录包括:80000.com。
步骤403:更新第三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使得更新后的第三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包括第三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以及第三用户区间的域名。
示例性的,对于步骤402中的示例,步骤403后,域名区文件包括2条记录,其中,第1条记录包括:40000.com和80000.com,第2条记录包括:80000.com。
可以理解的,第三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与第二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包括的内容相同。
可以理解的,可选的步骤401-可选的步骤403也可以在步骤303之后执行,不予限制。
基于图4所示方法,若要将多个用户区间中的相邻的两个用户区间(第一用户区间和第二用户区间)进行合并,DNS服务器可以接收合并信息,根据合并信息,将第一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从域名区文件中删除,并更新第三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使得更新后的第三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包括第三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以及第三用户区间的域名,如此,在进行用户区间合并时,对第一用户区间和第三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进行操作,不影响域名区文件中的其他记录,影响范围较小。
进一步可选的,DNS服务器还可以将一个用户区间拆分为第一子用户区间和第二子用户区间,具体的,如图5所示,图2所示的方法还包括可选的步骤501-可选的步骤503。
步骤501:接收拆分信息。
可选的,接收业务服务器的拆分信息。
其中,该业务服务器可以是图1A中的业务服务器103。
其中,拆分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将第四用户区间拆分成第一子用户区间和第二子用户区间。第四用户区间包括在多个用户区间中,第一子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小于或等于第二子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拆分信息可以包括第四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该拆分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将第四用户区间拆分成第一子用户区间和第二子用户区间,第一子用户区间和第二子用户区间的大小相同。
示例性的,以图1C所示的应用场景为例,若拆分信息包括第1个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50000,拆分信息指示将第1个用户区间(1000,50000]拆分成第一子用户区间(1000,25500]和第二子用户区间(25500,50000];若拆分信息包括第2个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80000,拆分信息指示将第2个用户区间(50000,80000]拆分成第一子用户区间(50000,65000]和第二子用户区间(65000,80000]。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拆分信息包括第四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和第一子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
示例性的,以图1C所示的应用场景为例,若拆分信息包括第1个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50000和第一子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20000,拆分信息指示将第1个用户区间(1000,50000]拆分成第一子用户区间(1000,20000]和第二子用户区间(20000,50000];若拆分信息包括第2个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80000和第一子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60000,拆分信息指示将第2个用户区间(50000,80000]拆分成第一子用户区间(50000,60000]和第二子用户区间(60000,80000]。
步骤502:根据拆分信息在域名区文件中增加第一记录。
可选的,根据拆分信息在域名区文件中增加第一记录,包括:将第一子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放在顶级域下,得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域名;对第一子用户区间的域名进行签名,得到第一记录。
其中,第一记录包括第一子用户区间的域名和第二子用户区间的域名。第一子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第一子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第二子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第二子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
可选的,第一记录在第一子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和第二子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之间。
可以理解的,第四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和第二子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包括的内容相同。
示例性的,对于步骤501中的示例,若拆分信息指示将第2个用户区间(50000,80000] 拆分成第一子用户区间(50000,70000]和第二子用户区间(70000,80000],DNS服务器可以根据拆分信息生成第一记录,第一记录包括70000.com和80000.com。步骤502前,域名区文件包括2条记录,其中,第1条记录包括:50000.com和80000.com,第2条记录包括80000.com。步骤502后,域名区文件包括3条记录,其中,第1条记录包括: 50000.com和80000.com,第2条记录包括:70000.com和80000.com,第3条记录包括 80000.com。
步骤503:更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使得更新后的第一子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包括第一子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和第一子用户区间的域名。
示例性的,对于步骤502中的示例,步骤503后,域名区文件包括3条记录,其中,第1条记录包括:20000.com和70000.com,第2条记录包括:70000.com和80000.com,第3条记录包括80000.com。
可以理解的,可选的步骤501-可选的步骤503也可以在步骤303之后执行,或者,可选的步骤501-可选的步骤503也可以在步骤403之后执行,不予限制。
基于图5所示方法,若要将多个用户区间中的第四用户区间拆分成第一子用户区间和第二子用户区间,DNS服务器可以接收拆分信息,根据拆分信息在域名区文件中增加包括第一子用户区间的域名和第二子用户区间的域名的第一记录,并更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使得更新后的第一子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包括第一子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和第一子用户区间的域名,如此,在进行用户区间拆分时,对域名区文件中的第一子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进行操作,并在域名区文件中增加第一记录,不影响域名区文件中的其他记录,影响范围较小。
进一步可选的,DNS服务器还可以更新多个用户区间中,相邻的两个用户区间。例如,DNS服务器可以将第五用户区间中的部分用户标识合并到第六用户区间,或者,DNS 服务器可以将第六用户区间中的部分用户标识合并到第五用户区间,其中,第五用户区间和第六用户区间为相邻的两个用户区间。
下面以DNS服务器将第五用户区间中的部分用户标识合并到第六用户区间为例,介绍DNS服务器更新多个用户区间中,相邻的两个用户区间的过程,具体的,这一过程可以参考下述图6所示方法中所述。可以理解的,DNS服务器将第六用户区间中的部分用户标识合并到第五用户区间时,DNS服务器更新多个用户区间中,相邻的两个用户区间的过程可以参考DNS服务器将第五用户区间中的部分用户标识合并到第六用户区间时, DNS服务器更新多个用户区间中,相邻的两个用户区间的情况,不予赘述。
具体的,DNS服务器将第五用户区间中的部分用户标识合并到第六用户区间时,DNS 服务器更新多个用户区间中,相邻的两个用户区间的过程可以如图6所示,图2所示的方法还包括可选的步骤601-可选的步骤604。
步骤601:接收更新信息。
可选的,接收业务服务器的更新信息。
其中,该业务服务器可以是图1A中的业务服务器103。
其中,该更新信息用于指示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和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是将第五用户区间中的第一用户标识至第五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从第五用户区间中删除得到的。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是将第五用户区间中的第一用户标识至第五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添加到第六用户区间得到的。第五用户区间和第六用户区间为相邻的两个用户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更新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用户标识,或者,更新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五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或者,更新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用户标识、第五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和第六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
示例性的,以图1D所示的应用场景,更新信息包括第一用户标识为例,若合并信息包括20000,合并信息可以指示将3个用户区间中的第1个用户区间中的(20000,40000] 合并到第2个用户区间(40000,50000]中,如此,3个用户区间更新为(10000,20000]、 (20000,50000]和(50000,80000];若合并信息包括45000,合并信息可以指示将3个用户区间中的第2个用户区间中的(45000,50000]合并到第3个用户区间(50000,80000] 中,如此,3个用户区间更新为(10000,40000]、(40000,45000]和(45000,80000]。
步骤602:根据更新信息,将第五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从域名区文件中删除。
示例性的,对于步骤601中的示例,若合并信息指示将3个用户区间中的第2个用户区间中的(45000,50000]合并到第3个用户区间(50000,80000]中,则可以根据合并信息,将第2条记录从域名区文件中删除。步骤602前,域名区文件包括3条记录,其中,第1条记录包括:40000.com和50000.com,第2条记录包括:50000.com和80000.com,第3条记录包括80000.com。步骤602后,域名区文件包括2条记录,其中,第1条记录包括:40000.com和50000.com,第2条记录包括:80000.com。
步骤603:根据更新信息在域名区文件中增加第二记录。
可选的,根据所述更新信息在域名区文件中增加第二记录,包括:将第一用户标识放在顶级域下,得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域名;对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域名进行签名,得到第二记录。
其中,第二记录包括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域名和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的域名。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第一用户标识,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第六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
可选的,第二记录在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和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之间。
可以理解的,第六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和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包括的内容相同。
示例性的,对于步骤602中的示例,步骤603后,域名区文件包括3条记录,其中,第1条记录包括:40000.com和50000.com,第2条记录包括:45000.com和80000.com,第3条记录包括80000.com。
步骤604:更新该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得到第三记录。
其中,第三记录包括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以及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域名。
示例性的,对于步骤602中的示例,步骤603后,域名区文件包括3条记录,其中,40000.com和45000.com,第2条记录包括:45000.com和80000.com,第3条记录包括80000.com。
可以理解的,可选的步骤601-可选的步骤604也可以在步骤303之后执行,可选的步骤601-可选的步骤604也可以在步骤403之后执行,可选的步骤601-可选的步骤604 也可以在步骤503之后执行,不予限制。
基于图6所示方法,若要将第五用户区间中的部分用户标识合并到第六用户区间,DNS服务器可以接收更新信息,根据更新信息将第五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从域名区文件中删除,根据更新信息在域名区文件中增加第二记录,并更新该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得到第三记录,其中,第三记录包括该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以及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域名。如此,在进行用户区间更新时,要增加第二记录,并对第五用户区间和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进行操作,不影响域名区文件中的其他记录,影响范围较小。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服务器70框图。参照图7,该服务器70包括获取模块701和处理模块702。
获取模块701,被配置为获取多个用户区间,其中,每个用户区间包括起始用户标识和末尾用户标识;一个所述用户区间用于指示一个连续的用户标识段;所述多个用户区间按照指示的用户标识的大小排列。
处理模块702,被配置为将每个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放在顶级域下,得到所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其中,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
处理模块702,还被配置为对所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进行签名,得到域名区文件,其中,所述域名区文件包括与所述多个用户区间一一对应的多条记录,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分别包括所述用户区间的域名以及所述用户区间的下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同一用户区间对应的灰度配置相同。
可选的,同一用户区间指示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行为相同或者相似;或者,同一用户区间指示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注册时间是连续的,或者,同一用户区间指示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位置相同或相近。
可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域名服务器还包括接收模块703、查询模块704和发送模块705;接收模块703,被配置为接收查询信息,其中,所述查询信息包括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模块704,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所述域名区文件,得到所述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发送模块705,被配置为发送所述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
可选的,接收模块703,还被配置为接收合并信息,其中,所述合并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多个用户区间中的第一用户区间和第二用户区间合并得到第三用户区间,所述第一用户区间和所述第二用户区间为相邻的两个用户区间,所述第三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所述第三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处理模块702,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合并信息,将第一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从所述域名区文件中删除;处理模块702,还被配置为更新所述第三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使得更新后的第三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包括所述第三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以及所述第三用户区间的域名。
可选的,接收模块703,还被配置为接收拆分信息,其中,所述拆分信息用于指示将第四用户区间拆分成第一子用户区间和第二子用户区间,所述第四用户区间包括在所述多个用户区间中,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处理模块702,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拆分信息在所述域名区文件中增加第一记录,其中,所述第一记录包括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域名和所述第二子用户区间的域名,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所述第二子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第二子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处理模块702,还被配置为更新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使得更新后的第一子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包括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和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域名。
可选的,接收模块703,还被配置为接收更新信息,其中,所述更新信息用于指示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和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是将第五用户区间中的第一用户标识至所述第五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从所述第五用户区间中删除得到的,所述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是将所述第五用户区间中的第一用户标识至所述第五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添加到第六用户区间得到的,所述第五用户区间和所述第六用户区间为相邻的两个用户区间;处理模块702,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更新信息,将所述第五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从所述域名区文件中删除;处理模块702,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更新信息在所述域名区文件中增加第二记录,其中,所述第二记录包括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域名和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的域名,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所述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第六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处理模块702,还被配置为更新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得到第三记录,所述第三记录包括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以及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域名。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服务器,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服务器90的框图。该服务器9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1,通信线路902以及存储器903。
处理器9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公开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9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例如总线。
存储器9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902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存储器通常可以具有非易失性。其中,存储器903 用于存储执行本公开方案所涉及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9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 901用于执行存储器9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可选的,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9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9 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服务器9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9中的处理器901和处理器907。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服务器9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904。通信接口9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接口,无线接入网接口(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接口(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 WLAN)等。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服务器9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905和输入设备906。输出设备905和处理器9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905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906和处理器9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906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在具体实现中,服务器90可以是台式机、网络服务器、嵌入式设备或有图9中类似结构的设备。本公开实施例不限定服务器90的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9中的处理器9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9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服务器9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灰度用户的方法。
示例性的,图8中的获取模块701、处理模块702、接收模块703、查询模块704和发送模块705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9中的处理器901调用存储器9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8中的获取模块701、处理模块702和查询模块704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9中的处理器901调用存储器9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8中的接收模块703和发送模块705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9中的通信接口 904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903,上述指令可由服务器90的处理器901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4)

1.一种灰度用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域名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用户区间,其中,每个用户区间包括起始用户标识和末尾用户标识;一个所述用户区间用于指示一个连续的用户标识段;所述多个用户区间按照指示的用户标识的大小排列;
将每个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放在顶级域下,得到所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其中,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
对所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进行签名,得到域名区文件,其中,所述域名区文件包括与所述多个用户区间一一对应的多条记录,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分别包括所述用户区间的域名以及所述用户区间的下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同一用户区间对应的灰度配置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同一用户区间指示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行为相同或者相似;或者,
同一用户区间指示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注册时间是连续的,或者,
同一用户区间指示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位置相同或相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进行签名,得到域名区文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查询信息,其中,所述查询信息包括用户的用户标识;
根据所述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所述域名区文件,得到所述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
发送所述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对所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进行签名,得到域名区文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合并信息,其中,所述合并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多个用户区间中的第一用户区间和第二用户区间合并得到第三用户区间,所述第一用户区间和所述第二用户区间为相邻的两个用户区间,所述第三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所述第三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
根据所述合并信息,将第一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从所述域名区文件中删除;
更新所述第三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使得更新后的第三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包括所述第三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以及所述第三用户区间的域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对所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进行签名,得到域名区文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拆分信息,其中,所述拆分信息用于指示将第四用户区间拆分成第一子用户区间和第二子用户区间;所述第四用户区间包括在所述多个用户区间中;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
根据所述拆分信息在所述域名区文件中增加第一记录,其中,所述第一记录包括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域名和所述第二子用户区间的域名,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所述第二子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第二子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
更新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使得更新后的第一子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包括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和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域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对所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进行签名,得到域名区文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更新信息,其中,所述更新信息用于指示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和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是将第五用户区间中的第一用户标识至所述第五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从所述第五用户区间中删除得到的,所述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是将所述第五用户区间中的第一用户标识至所述第五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添加到第六用户区间得到的,所述第五用户区间和所述第六用户区间为相邻的两个用户区间;
根据所述更新信息,将所述第五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从所述域名区文件中删除;
根据所述更新信息在所述域名区文件中增加第二记录,其中,所述第二记录包括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域名和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的域名,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所述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第六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
更新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得到第三记录,所述第三记录包括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以及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域名。
7.一种域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域名服务器包括: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多个用户区间,其中,每个用户区间包括起始用户标识和末尾用户标识;一个所述用户区间用于指示一个连续的用户标识段;所述多个用户区间按照指示的用户标识的大小排列;
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将每个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放在顶级域下,得到所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其中,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对所述每个用户区间的域名进行签名,得到域名区文件,其中,所述域名区文件包括与所述多个用户区间一一对应的多条记录,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分别包括所述用户区间的域名以及所述用户区间的下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同一用户区间对应的灰度配置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域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同一用户区间指示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行为相同或者相似;或者,
同一用户区间指示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注册时间是连续的,或者,
同一用户区间指示的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的位置相同或相近。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域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域名服务器还包括接收模块、查询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查询信息,其中,所述查询信息包括用户的用户标识;
所述查询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所述域名区文件,得到所述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
所述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发送所述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属用户区间的域名。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域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域名服务器还包括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合并信息,其中,所述合并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多个用户区间中的第一用户区间和第二用户区间合并得到第三用户区间,所述第一用户区间和所述第二用户区间为相邻的两个用户区间,所述第三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所述第三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合并信息,将第一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从所述域名区文件中删除;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更新所述第三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使得更新后的第三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以及所述第三用户区间的域名。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域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域名服务器还包括: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拆分信息,其中,所述拆分信息用于指示将第四用户区间拆分成第一子用户区间和第二子用户区间,所述第四用户区间包括在所述多个用户区间中,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用户区间的起始用户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拆分信息在所述域名区文件中增加第一记录,其中,所述第一记录包括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域名和所述第二子用户区间的域名,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所述第二子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第二子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更新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使得更新后的第一子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包括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和所述第一子用户区间的域名。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域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域名服务器还包括: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更新信息,其中,所述更新信息用于指示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和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是将第五用户区间中的第一用户标识至所述第五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从所述第五用户区间中删除得到的,所述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是将所述第五用户区间中的第一用户标识至所述第五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添加到第六用户区间得到的,所述第五用户区间和所述第六用户区间为相邻的两个用户区间;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更新信息,将所述第五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从所述域名区文件中删除;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更新信息在所述域名区文件中增加第二记录,其中,所述第二记录包括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域名和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的域名,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所述更新后的第六用户区间的域名包括所述第六用户区间的末尾用户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更新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对应的记录,得到第三记录,所述第三记录包括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上一个用户区间的域名,以及所述更新后的第五用户区间的域名。
13.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灰度用户的方法。
14.一种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服务器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服务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灰度用户的方法。
CN201911328940.2A 2019-12-20 2019-12-20 灰度用户的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1046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8940.2A CN111104634B (zh) 2019-12-20 2019-12-20 灰度用户的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8940.2A CN111104634B (zh) 2019-12-20 2019-12-20 灰度用户的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4634A CN111104634A (zh) 2020-05-05
CN111104634B true CN111104634B (zh) 2023-08-29

Family

ID=70423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28940.2A Active CN111104634B (zh) 2019-12-20 2019-12-20 灰度用户的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0463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9468A (zh) * 2017-01-16 2018-07-24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灰度发布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8494876A (zh) * 2018-04-12 2018-09-04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服务灰度发布的方法、装置、插件设备和代理服务器
CN109088909A (zh) * 2018-06-15 2018-12-25 上海盛付通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商户类型的服务灰度发布方法及设备
CN110071960A (zh) * 2019-03-12 2019-07-30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管理灰度发布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9468A (zh) * 2017-01-16 2018-07-24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灰度发布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8494876A (zh) * 2018-04-12 2018-09-04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服务灰度发布的方法、装置、插件设备和代理服务器
CN109088909A (zh) * 2018-06-15 2018-12-25 上海盛付通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商户类型的服务灰度发布方法及设备
CN110071960A (zh) * 2019-03-12 2019-07-30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管理灰度发布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4634A (zh) 2020-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33854B (zh) 短链接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6933871B (zh) 短链接处理方法、装置及短链接服务器
US8799518B2 (en) Process for selecting an authoritative name server
CN111190970B (zh) 数据映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54043B (zh) 基于网站访问日志识别用户的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CN111490908A (zh) 一种网络测速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测速系统
CN107277188B (zh) 一种确定ip地址归属信息的方法、客户端、服务器及业务系统
CN111200649B (zh) 一种调度方法及装置、调度模型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7918617B (zh) 数据查询方法和装置
CN110120971B (zh) 一种灰度发布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277087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315852B (zh) 一种域名解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377817A (zh) 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42418A (zh) 文件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905512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11104634B (zh) 灰度用户的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0955460B (zh) 一种服务进程启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98358B (zh) 分布式服务标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427538B (zh) 一种数据查询方法、存储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953931A (zh) 一种数据的共享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134583B (zh) 软件测试及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901284B (zh) 标识及其关联信息的查询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09104506B (zh) 域名解析规则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6233846B2 (ja) 可変長ノンスの生成
CN111339170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