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05397A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05397A
CN116205397A CN202310092802.9A CN202310092802A CN116205397A CN 116205397 A CN116205397 A CN 116205397A CN 202310092802 A CN202310092802 A CN 202310092802A CN 116205397 A CN116205397 A CN 116205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atabase
module
priority
jud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928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05397B (zh
Inventor
朱益宏
吴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Zhongd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Zhongd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Zhongd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Zhongd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9280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053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05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05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053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053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1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rketing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企业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及方法,包括:接收模块,用以接收外部终端发送的数据;识别模块,其与所述接收模块相连,用以识别接收到的数据所属类别以及该数据的存储优先级;若干一级数据库,用以存储不同类别的数据;检测模块,其与所述一级数据库相连,用以周期性的检测各一级数据库的存储量;判定模块,用以根据各一级数据库的新增数据的数量判定其运行内存是否符合标准;传输模块,其与所述判定模块相连,用以转移数据;扩容模块,用以新增一级数据库或二级数据库。本发明通过数据的标签码以及关键字符确定其具体的存储位置有效的提高了针对企业的管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企业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通过统计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研发、计划、组织、生产、协调、销售、服务、创新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方法。
市场现有的管理模式需要企业在多年的运营中逐渐形成自身的管理体系,多数小企业在发展的进程中无力建立管理体系,企业管理无法平稳运营,生存难以保障。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5358609A公开了一种企业数字化管理方法以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内固定资产件的标识信息,所述固定资产件的标识信息至少包括固定资产件的位置移动信息以及固定资产件的定点使用信息;对所述固定资产件的标识信息进行实时检测;当检测到所述固定资产件的定点使用信息缺失且其移动距离达到第一预设距离但未到达第二预设距离时,直接上报并且发出第一警示信息;当检测到所述固定资产件的定点使用信息缺失且其移动距离达到第二预设距离时,发出第一指示。
现有技术无法根据一级数据库中数据存储量将数据进行同级转移、跨级转移、新增对应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或新增对应种类数据的一级数据库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及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根据一级数据库中数据存储量将数据进行同级转移、跨级转移、新增对应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或新增对应种类数据的一级数据库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低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本发明所述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包括:
接收模块,用以接收外部终端发送的数据;
识别模块,其与所述接收模块相连,用以识别接收到的数据所属类别以及该数据的存储优先级;
若干一级数据库,各一级数据库分别与所述识别模块相连,用以存储不同类别的数据;单个一级数据库包含有若干二级数据库,各二级数据库分别设有对应的接收优先级;
检测模块,其分别与各所述一级数据库相连,用以周期性的检测各一级数据库的存储量,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各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中的新增数据量;
判定模块,其与所述检测模块相连,用以根据检测模块检测的各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中的新增数据量分别判定各一级数据库是否能够达到运行需求,以及,在判定模块判定单个所述一级数据库无法达到运行需求时判定是否根据该一级数据库中各二级数据库内的存储量对各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转移、在该一级数据库中新增具有对应接收优先级的二级数据库或新增用以存储对应种类数据的一级数据库;
传输模块,其与所述判定模块相连,用以根据判定模块的判定结果将对应的所述二级数据库内的特定数据传输至属于同一所述一级数据库的对应二级数据库内;
扩容模块,其与所述判定模块相连,用以根据判定模块的判定结果在所述一级数据库内新增具有对应接收优先级的二级数据库或新增用以存储对应种类数据的一级数据库。
进一步地,所述识别模块在第一预设条件下采集所述数据的标签码以使所述判定模块根据标签码确定数据所属的种类,并获取数据中的关键字符以使判定模块确定针对该数据的存储优先级的优先级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优先级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将所述数据记为第一存储优先级,并将该数据的保密级别设置为绝密;所述第一优先级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数据中与所述判定模块预设的绝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所述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高于预设值;
第二优先级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将所述数据记为第二存储优先级,并将该数据的保密级别设置为机密;所述第二优先级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数据中与所述判定模块预设的机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所述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高于预设值且该数据中与所述绝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低于预设值;
第三优先级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将所述数据记为第三存储优先级,并将该数据的保密级别设置为秘密;所述第三优先级判定方式满足所述第二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数据中与所述判定模块预设的秘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所述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高于预设值且该数据中与所述绝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以及该数据中与所述机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均低于预设值;
第四优先级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将所述数据记为第四存储优先级,并将该数据的保密级别设置为公开;所述第四优先级判定方式满足该数据中与所述绝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该数据中与所述机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以及该数据中与所述秘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均低于预设值;
所述判定模块根据判定结果将所述数据输送至对应所述一级数据库中设有对应接收优先级的所述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识别模块接收所述接收模块输送的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数据库的接收优先级包括第一接收优先级、第二接收优先级、第三接收优先级以及第四接收优先级,其中,
第一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能够接收第一存储优先级数据、第二存储优先级数据、第三存储优先级数据和第四存储优先级数据;
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能够接收第二存储优先级数据、第三存储优先级数据和第四存储优先级数据;
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能够接收第三存储优先级数据和第四存储优先级数据;
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能够接收第四存储优先级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判定模块在第二预设条件下根据单个所述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内的新增数据量确定针对该一级数据库是否能够达到运行需求的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在该周期内能够达到运行需求;所述第一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内的新增数据量小于等于所述判定模块设置的第一预设值;
第二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初步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在该周期内未达到运行需求,并控制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以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对相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移或对不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移;所述第二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内的新增数据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等于所述判定模块设置的第二预设值,第一预设值小于第二预设值;
第三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在该周期内未达到运行需求,并控制所述扩容模块扩展与该一级数据库存储相同种类数据的新的一级数据库;所述第三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内的新增数据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检测模块周期性检测各所述一级数据库的存储数据量。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模块在第三预设条件下统计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接收优先级的二级数据库的数量以求得针对该一级数据库的分布参考值Cr,设定:
Figure BDA0004070802160000041
其中,α1为第一权重系数,α2为第二权重系数,α3为第三权重系数,α4为第四权重系数,Ca为各第一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总的数据存储量,Cb为各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总的数据存储量,Cc为各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总的数据存储量,Cd为各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总的数据存储量,Na为第一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数量,Nb为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数量,Nc为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数量,Nd为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数量;
所述判定模块根据所述一级数据库的分布参考值确定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的分布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分布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为集中分布且数据集中分布在各所述第一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判定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对各第一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一分布判定方式满足Ca>0.96×Cr,Cb≤Cr,Cc≤1.05×Cr且Cd≤1.25×Cr;
第二分布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为集中分布且数据集中分布在各所述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判定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对各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二分布判定方式满足Cb>Cr,Ca≤0.96×Cr,Cc≤1.05×Cr且Cd≤1.25×Cr;
第三分布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为集中分布且数据集中分布在各所述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判定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对各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三分布判定方式满足Cc>1.05×Cr,Ca≤0.96×Cr,Cb≤Cr且Cd≤1.25×Cr;
第四分布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为集中分布且数据集中分布在各所述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判定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对各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四分布判定方式满足Cd>1.25×Cr,Ca≤0.96×Cr,Cb≤Cr且Cc≤1.05×Cr;
第五分布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为平均分布,判定模块控制各所述传输模块将各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具有相同接收优先级的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
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所述检测模块测得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内的新增数据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模块在第五分布判定方式下将各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具有相同接收优先级的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对于接收数据的二级数据库,若该二级数据库接收数据后的数据存储量达到其数据存储总量的80%时停止接收;
所述判定模块在各所述接收数据的二级数据库的数据存储量均达到对应二级数据库数据存储总量的80%时控制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相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数据存储平均值,并根据数据存储最大值与数据存储平均值的差值判定是否将各二级数据库中待转移数据进行跨级转移以使各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平均分布,
若数据存储最大值与数据存储平均值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标准平均值,所述判定模块判定将各二级数据库中待转移数据转移至具有相同接收优先级的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
若数据存储最大值与数据存储平均值的差值高于所述判定模块设置的预设标准平均值,判定模块判定将各二级数据库中待转移数据进行跨级转移。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模块在第四预设条件下根据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集中位置确定跨级转移的方式,其中,
第一跨级转移方式为所述传输模块将所述第一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的第二存储优先级数据转移至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将第三存储优先级数据转移至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以及将第四存储优先级数据转移至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一跨级转移方式满足所述判定模块选用所述第一分布判定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的分布判定方式;
第二跨级转移方式为所述传输模块将所述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的第三存储优先级数据转移至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以及将第四存储优先级数据转移至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二跨级转移方式满足所述判定模块选用所述第二分布判定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的分布判定方式;
第三跨级转移方式为所述传输模块将所述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的第四存储优先级数据转移至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三跨级转移方式满足所述判定模块选用所述第三分布判定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的分布判定方式;
第四跨级转移方式为所述扩容模块新增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所述第四跨级转移方式满足所述判定模块选用所述第四分布判定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的分布判定方式;
所述第四预设条件为所述传输模块将数据进行跨级转移。
进一步地,所述扩容模块在第五预设条件下根据所述数据集中的占比确定扩容二级数据库的方式,其中,
第一扩容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控制所述扩容模块在所述一级数据库中新增第一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所述第一扩容方式满足所述传输模块选用第一跨级转移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数据跨级转移方式、各所述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数据存储量均达到其数据存储总量的80%、各所述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数据存储量均达到其数据存储总量的80%且各所述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数据存储量均达到其数据存储总量的80%;
第二扩容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控制所述扩容模块在所述一级数据库中新增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所述第二扩容方式满足所述传输模块选用第二跨级转移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数据跨级转移方式、各所述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数据存储量均达到其数据存储总量的80%且各所述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数据存储量均达到其数据存储总量的80%;
第三扩容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控制所述扩容模块在所述一级数据库中新增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所述第三扩容方式满足所述传输模块选用第三跨级转移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数据跨级转移方式且各所述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数据存储量均达到其数据存储总量的80%;
第四扩容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控制所述扩容模块在所述一级数据库中新增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所述第四扩容方式满足所述传输模块选用第四跨级转移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数据跨级转移方式;
所述第五预设条件为所述判定模块无法通过针对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二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移或新增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以使该一级数据库达到运行需求。
进一步地,当所述判定模块在判定无法通过针对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二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移或新增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以使该一级数据库达到运行需求时,判定模块控制所述扩容模块新增一个预设规模的所述一级数据库以使该一级数据库达到运行需求;所述预设规模为与所述一级数据库具有存储相同种类数据的各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数量以及各二级数据库的最大存储数据量。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接收模块接收外部终端发送的数据并将数据发送至识别模块;
步骤S2,所述识别模块根据数据的标签码以及关键字符并将标签码和关键字符发送至判定模块,判定模块根据标签码将该数据输送至对应的一级数据库中,并根据关键字符将该数据输送至该一级数据库中的对应二级数据库内;
步骤S3,检测模块周期性检测各一级数据库的存储量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模块根据检测模块检测的结果确定各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中是否能够达到运行需求;
步骤S4,当判定模块判定单个所述一级数据库未达到运行需求时根据该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中的数据存储增加量判定是否根据该一级数据库中各二级数据库的数据存储量的分布情况将特定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该一级数据库中对应的二级数据库内或在该一级数据库中新增对应的二级数据库;
步骤S5,所述判定模块在判定无法通过针对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二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移或新增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以使该一级数据库达到运行需求时控制所述扩容模块新增对应的一级数据库以与原有一级数据库存储相同种类的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根据数据的标签码确定其存储的一级数据库,根据关键字符确定其存储优先级,从而确定其具体存储的二级数据库的位置,有效的对数据进行分流,避免数据存储杂乱无序导致利用率低,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系统针对企业的管理效率;同时,本发明在判定单个一级数据库的运行内存不符合标准时,通过转移各二级数据库中数据的数量、新增对应的二级数据库或新增对应的一级数据库以与原有一级数据库存储相同种类的数据以使该一级数据库的运行内存符合标准,有效的保证了各一级数据库的正常运行,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系统针对企业的管理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采集数据的标签码确定其存储的位置,即一级数据库中的位置,并根据关键字符确定其存储优先级,即具体的存贮位置,即二级数据库中的位置,有效的对数据进行整合分类,避免因存储混乱导致使用不便,通过此设置有效的提高了本发明所述系统针对企业的管理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对二级数据库按照接收优先级对其进行具体的分类,从而更方便的接收对应优先级的数据,本发明通过对存储空间进行细致的划分,有效的保证了数据的查找效率,避免因存储复杂导致无法查看或者查找费时费力,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系统针对企业的管理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将各一级数据库新增数据量与预设值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确定该一级数据库是否能够达到运行需求,通过周期性的检测各一级数据库的新增数据量,有效保证数据的正常存储,避免因检测不及时,导致数据存储无法存储或数据库内存损坏,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系统针对企业的管理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初步判定单个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未达到运行需求时,通过检测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以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对相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移或对不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移,通过转移数据,有效的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因检测不及时,导致数据存储紊乱,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本发明所述系统针对企业的管理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判定单个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未达到运行需求时,通过将各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具有相同接收优先级的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以使该一级数据库达到运行需求,通过将其各二级数据库数据进行传输以使该一级数据库运行内存符合标准,从而对该一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配,避免了因单个二级数据库内存过大导致对应的一级数据库瘫痪,从而影响使用,有效的提高了本发明所述系统针对企业的管理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新增对应的二级数据库或新增对应的一级数据库以与原有一级数据库存储相同种类的数据以使该一级数据库达到运行需求,在无法通过平级转移或跨级转移的方式以使一级数据库达到运行需求,有效的保证了数据的合理分配,避免因扩增不及时导致运行瘫痪,影响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系统针对企业的管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级数据库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判定模块根据新增数据量确定单个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内是否能够达到运行需求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和本发明实施例一级数据库的结构框图,本发明所述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包括:
接收模块,用以接收外部终端发送的数据;
识别模块,其与所述接收模块相连,用以识别接收到的数据所属类别以及该数据的存储优先级;
若干一级数据库,各一级数据库分别与所述识别模块相连,用以存储不同类别的数据;单个一级数据库包含有若干二级数据库,各二级数据库分别设有对应的接收优先级;
检测模块,其分别与各所述一级数据库相连,用以周期性的检测各一级数据库的存储量,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各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中的新增数据量;
判定模块,其与所述检测模块相连,用以根据检测模块检测的各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中的新增数据量分别判定各一级数据库是否能够达到运行需求,以及,在判定模块判定单个所述一级数据库无法达到运行需求时判定是否根据该一级数据库中各二级数据库内的存储量对各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转移、在该一级数据库中新增具有对应接收优先级的二级数据库或新增用以存储对应种类数据的一级数据库;
传输模块,其与所述判定模块相连,用以根据判定模块的判定结果将对应的所述二级数据库内的特定数据传输至属于同一所述一级数据库的对应二级数据库内;
扩容模块,其与所述判定模块相连,用以根据判定模块的判定结果在所述一级数据库内新增具有对应接收优先级的二级数据库或新增用以存储对应种类数据的一级数据库。
具体而言,所述识别模块在第一预设条件下采集所述数据的标签码以使所述判定模块根据标签码确定数据所属的种类,并获取数据中的关键字符以使判定模块确定针对该数据的存储优先级的优先级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优先级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将所述数据记为第一存储优先级,并将该数据的保密级别设置为绝密;所述第一优先级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数据中与所述判定模块预设的绝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所述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高于预设值;
第二优先级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将所述数据记为第二存储优先级,并将该数据的保密级别设置为机密;所述第二优先级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数据中与所述判定模块预设的机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所述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高于预设值且该数据中与所述绝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低于预设值;
第三优先级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将所述数据记为第三存储优先级,并将该数据的保密级别设置为秘密;所述第三优先级判定方式满足所述第二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数据中与所述判定模块预设的秘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所述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高于预设值且该数据中与所述绝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以及该数据中与所述机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均低于预设值;
第四优先级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将所述数据记为第四存储优先级,并将该数据的保密级别设置为公开;所述第四优先级判定方式满足该数据中与所述绝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该数据中与所述机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以及该数据中与所述秘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均低于预设值;
所述判定模块根据判定结果将所述数据输送至对应所述一级数据库中设有对应接收优先级的所述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识别模块接收所述接收模块输送的数据。
本发明通过采集数据的标签码确定其存储的位置,即一级数据库中的位置,并根据关键字符确定其存储优先级,即具体的存贮位置,即二级数据库中的位置,有效的对数据进行整合分类,避免因存储混乱导致使用不便,通过此设置有效的提高了本发明所述系统针对企业的管理效率。
具体而言,所述二级数据库的接收优先级包括第一接收优先级、第二接收优先级、第三接收优先级以及第四接收优先级,其中,
第一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能够接收第一存储优先级数据、第二存储优先级数据、第三存储优先级数据和第四存储优先级数据;
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能够接收第二存储优先级数据、第三存储优先级数据和第四存储优先级数据;
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能够接收第三存储优先级数据和第四存储优先级数据;
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能够接收第四存储优先级数据。
本发明对二级数据库按照接收优先级对其进行具体的分类,从而更方便的接收对应优先级的数据,本发明通过对存储空间进行细致的划分,有效的保证了数据的查找效率,避免因存储复杂导致无法查看或者查找费时费力,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系统针对企业的管理效率。
请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判定模块根据新增数据量确定单个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内是否能够达到运行需求的流程图,所述判定模块在第二预设条件下根据单个所述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内的新增数据量确定针对该一级数据库是否能够达到运行需求的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在该周期内能够达到运行需求;所述第一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内的新增数据量小于等于所述判定模块设置的第一预设值;
第二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初步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在该周期内未达到运行需求,并控制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以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对相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移或对不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移;所述第二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内的新增数据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等于所述判定模块设置的第二预设值,第一预设值小于第二预设值;
第三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在该周期内未达到运行需求,并控制所述扩容模块扩展与该一级数据库存储相同种类数据的新的一级数据库;所述第三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内的新增数据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检测模块周期性检测各所述一级数据库的存储数据量。
具体而言,所述判定模块设有第一预设值B1和第二预设值B2,设定所述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内的新增数据量为B,其中B1<B2,
若B≤B1,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在该周期内能够达到运行需求;
若B1<B≤B2,所述判定模块初步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在该周期内未达到运行需求,并控制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以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对相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移或对不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移;
若B>B1,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在该周期内未达到运行需求,并控制所述扩容模块扩展与该一级数据库存储相同种类数据的新的一级数据库。
本发明通过将各一级数据库新增数据量与预设值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确定该一级数据库是否能够达到运行需求,通过周期性的检测各一级数据库的新增数据量,有效保证数据的正常存储,避免因检测不及时,导致数据存储无法存储或数据库内存损坏,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系统针对企业的管理效率。
具体而言,所述检测模块在第三预设条件下统计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接收优先级的二级数据库的数量以求得针对该一级数据库的分布参考值Cr,设定:
Figure BDA0004070802160000141
其中,α1为第一权重系数,α2为第二权重系数,α3为第三权重系数,α4为第四权重系数,Ca为各第一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总的数据存储量,Cb为各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总的数据存储量,Cc为各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总的数据存储量,Cd为各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总的数据存储量,Na为第一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数量,Nb为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数量,Nc为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数量,Nd为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数量;
所述判定模块根据所述一级数据库的分布参考值确定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的分布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分布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为集中分布且数据集中分布在各所述第一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判定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对各第一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一分布判定方式满足Ca>0.96×Cr,Cb≤Cr,Cc≤1.05×Cr且Cd≤1.25×Cr;
第二分布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为集中分布且数据集中分布在各所述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判定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对各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二分布判定方式满足Cb>Cr,Ca≤0.96×Cr,Cc≤1.05×Cr且Cd≤1.25×Cr;
第三分布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为集中分布且数据集中分布在各所述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判定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对各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三分布判定方式满足Cc>1.05×Cr,Ca≤0.96×Cr,Cb≤Cr且Cd≤1.25×Cr;
第四分布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为集中分布且数据集中分布在各所述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判定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对各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四分布判定方式满足Cd>1.25×Cr,Ca≤0.96×Cr,Cb≤Cr且Cc≤1.05×Cr;
第五分布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为平均分布,判定模块控制各所述传输模块将各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具有相同接收优先级的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
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所述检测模块测得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内的新增数据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
具体而言,所述判定模块设定α1=0.9,α2=1.1,α3=1.2以及α4=1.0,此时
Figure BDA0004070802160000151
本发明在初步判定单个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未达到运行需求时,通过检测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以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对相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移或对不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移,通过转移数据,有效的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因检测不及时,导致数据存储紊乱,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本发明所述系统针对企业的管理效率。
具体而言,所述传输模块在第五分布判定方式下将各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具有相同接收优先级的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对于接收数据的二级数据库,若该二级数据库接收数据后的数据存储量达到其数据存储总量的80%时停止接收;
所述判定模块在各所述接收数据的二级数据库的数据存储量均达到对应二级数据库数据存储总量的80%时控制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相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数据存储平均值,并根据数据存储最大值与数据存储平均值的差值判定是否将各二级数据库中待转移数据进行跨级转移以使各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平均分布,
若数据存储最大值与数据存储平均值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标准平均值,所述判定模块判定将各二级数据库中待转移数据转移至具有相同接收优先级的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
若数据存储最大值与数据存储平均值的差值高于所述判定模块设置的预设标准平均值,判定模块判定将各二级数据库中待转移数据进行跨级转移。
具体而言,所述判定模块设定数据存储最大值为t,数据存储平均值t0,预设标准平均值为T0,数据存储最大值与数据存储平均值的差值为△t,设定△t=t-t0,
若△t≤T0,所述判定模块判定将各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具有相同接收优先级的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
若△t>T0,所述判定模块判定将各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跨级转移。
具体而言,所述传输模块在第四预设条件下根据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集中位置确定跨级转移的方式,其中,
第一跨级转移方式为所述传输模块将所述第一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的第二存储优先级数据转移至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将第三存储优先级数据转移至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以及将第四存储优先级数据转移至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一跨级转移方式满足所述判定模块选用所述第一分布判定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的分布判定方式;
第二跨级转移方式为所述传输模块将所述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的第三存储优先级数据转移至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以及将第四存储优先级数据转移至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二跨级转移方式满足所述判定模块选用所述第二分布判定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的分布判定方式;
第三跨级转移方式为所述传输模块将所述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的第四存储优先级数据转移至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三跨级转移方式满足所述判定模块选用所述第三分布判定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的分布判定方式;
第四跨级转移方式为所述扩容模块新增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所述第四跨级转移方式满足所述判定模块选用所述第四分布判定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的分布判定方式;
所述第四预设条件为所述传输模块将数据进行跨级转移。
本发明在判定单个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未达到运行需求时,通过将各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具有相同接收优先级的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以使该一级数据库达到运行需求,通过将其各二级数据库数据进行传输以使该一级数据库运行内存符合标准,从而对该一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配,避免了因单个二级数据库内存过大导致对应的一级数据库瘫痪,从而影响使用,有效的提高了本发明所述系统针对企业的管理效率。
具体而言,所述扩容模块在第五预设条件下根据所述数据集中的占比确定扩容二级数据库的方式,其中,
第一扩容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控制所述扩容模块在所述一级数据库中新增第一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所述第一扩容方式满足所述传输模块选用第一跨级转移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数据跨级转移方式、各所述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数据存储量均达到其数据存储总量的80%、各所述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数据存储量均达到其数据存储总量的80%且各所述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数据存储量均达到其数据存储总量的80%;
第二扩容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控制所述扩容模块在所述一级数据库中新增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所述第二扩容方式满足所述传输模块选用第二跨级转移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数据跨级转移方式、各所述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数据存储量均达到其数据存储总量的80%且各所述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数据存储量均达到其数据存储总量的80%;
第三扩容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控制所述扩容模块在所述一级数据库中新增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所述第三扩容方式满足所述传输模块选用第三跨级转移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数据跨级转移方式且各所述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数据存储量均达到其数据存储总量的80%;
第四扩容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控制所述扩容模块在所述一级数据库中新增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所述第四扩容方式满足所述传输模块选用第四跨级转移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数据跨级转移方式;
所述第五预设条件为所述判定模块无法通过针对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二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移或新增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以使该一级数据库达到运行需求。
具体而言,当所述判定模块在判定无法通过针对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二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移或新增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以使该一级数据库达到运行需求时,判定模块控制所述扩容模块新增一个预设规模的所述一级数据库以使该一级数据库达到运行需求;所述预设规模为与所述一级数据库具有存储相同种类数据的各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数量以及各二级数据库的最大存储数据量。
本发明通过新增对应的二级数据库或新增对应的一级数据库以与原有一级数据库存储相同种类的数据以使该一级数据库达到运行需求,在无法通过平级转移或跨级转移的方式以使一级数据库达到运行需求,有效的保证了数据的合理分配,避免因扩增不及时导致运行瘫痪,影响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系统针对企业的管理效率。
请参阅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S1,接收模块接收外部终端发送的数据并将数据发送至识别模块;
步骤S2,所述识别模块根据数据的标签码以及关键字符并将标签码和关键字符发送至判定模块,判定模块根据标签码将该数据输送至对应的一级数据库中,并根据关键字符将该数据输送至该一级数据库中的对应二级数据库内;
步骤S3,检测模块周期性检测各一级数据库的存储量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模块根据检测模块检测的结果确定各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中是否能够达到运行需求;
步骤S4,当判定模块判定单个所述一级数据库未达到运行需求时根据该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中的数据存储增加量判定是否根据该一级数据库中各二级数据库的数据存储量的分布情况将特定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该一级数据库中对应的二级数据库内或在该一级数据库中新增对应的二级数据库;
步骤S5,所述判定模块在判定无法通过针对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二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移或新增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以使该一级数据库达到运行需求时控制所述扩容模块新增对应的一级数据库以与原有一级数据库存储相同种类的数据。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以接收外部终端发送的数据;
识别模块,其与所述接收模块相连,用以识别接收到的数据所属类别以及该数据的存储优先级;
若干一级数据库,各一级数据库分别与所述识别模块相连,用以存储不同类别的数据;单个一级数据库包含有若干二级数据库,各二级数据库分别设有对应的接收优先级;
检测模块,其分别与各所述一级数据库相连,用以周期性的检测各一级数据库的存储量,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各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中的新增数据量;
判定模块,其与所述检测模块相连,用以根据检测模块检测的各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中的新增数据量分别判定各一级数据库是否能够达到运行需求,以及,在判定模块判定单个所述一级数据库无法达到运行需求时判定是否根据该一级数据库中各二级数据库内的存储量对各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转移、在该一级数据库中新增具有对应接收优先级的二级数据库或新增用以存储对应种类数据的一级数据库;
传输模块,其与所述判定模块相连,用以根据判定模块的判定结果将对应的所述二级数据库内的特定数据传输至属于同一所述一级数据库的对应二级数据库内;
扩容模块,其与所述判定模块相连,用以根据判定模块的判定结果在所述一级数据库内新增具有对应接收优先级的二级数据库或新增用以存储对应种类数据的一级数据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在第一预设条件下采集所述数据的标签码以使所述判定模块根据标签码确定数据所属的种类,并获取数据中的关键字符以使判定模块确定针对该数据的存储优先级的优先级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优先级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将所述数据记为第一存储优先级,并将该数据的保密级别设置为绝密;所述第一优先级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数据中与所述判定模块预设的绝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所述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高于预设值;
第二优先级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将所述数据记为第二存储优先级,并将该数据的保密级别设置为机密;所述第二优先级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数据中与所述判定模块预设的机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所述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高于预设值且该数据中与所述绝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低于预设值;
第三优先级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将所述数据记为第三存储优先级,并将该数据的保密级别设置为秘密;所述第三优先级判定方式满足所述第二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数据中与所述判定模块预设的秘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所述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高于预设值且该数据中与所述绝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以及该数据中与所述机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均低于预设值;
第四优先级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将所述数据记为第四存储优先级,并将该数据的保密级别设置为公开;所述第四优先级判定方式满足该数据中与所述绝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该数据中与所述机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以及该数据中与所述秘密字符匹配的关键字符的数量与识别模块识别到的关键字符的总数的比值均低于预设值;
所述判定模块根据判定结果将所述数据输送至对应所述一级数据库中设有对应接收优先级的所述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识别模块接收所述接收模块输送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数据库的接收优先级包括第一接收优先级、第二接收优先级、第三接收优先级以及第四接收优先级,其中,
第一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能够接收第一存储优先级数据、第二存储优先级数据、第三存储优先级数据和第四存储优先级数据;
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能够接收第二存储优先级数据、第三存储优先级数据和第四存储优先级数据;
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能够接收第三存储优先级数据和第四存储优先级数据;
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能够接收第四存储优先级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模块在第二预设条件下根据单个所述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内的新增数据量确定针对该一级数据库是否能够达到运行需求的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在该周期内能够达到运行需求;所述第一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内的新增数据量小于等于所述判定模块设置的第一预设值;
第二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初步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在该周期内未达到运行需求,并控制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以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对相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移或对不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移;所述第二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内的新增数据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等于所述判定模块设置的第二预设值,第一预设值小于第二预设值;
第三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在该周期内未达到运行需求,并控制所述扩容模块扩展与该一级数据库存储相同种类数据的新的一级数据库;所述第三判定方式满足所述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内的新增数据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检测模块周期性检测各所述一级数据库的存储数据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在第三预设条件下统计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接收优先级的二级数据库的数量以求得针对该一级数据库的分布参考值Cr,设定:
Figure FDA0004070802150000031
其中,α1为第一权重系数,α2为第二权重系数,α3为第三权重系数,α4为第四权重系数,Ca为各第一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总的数据存储量,Cb为各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总的数据存储量,Cc为各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总的数据存储量,Cd为各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总的数据存储量,Na为第一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数量,Nb为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数量,Nc为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数量,Nd为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数量;
所述判定模块根据所述一级数据库的分布参考值确定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的分布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分布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为集中分布且数据集中分布在各所述第一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判定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对各第一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一分布判定方式满足Ca>0.96×Cr,Cb≤Cr,Cc≤1.05×Cr且Cd≤1.25×Cr;
第二分布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为集中分布且数据集中分布在各所述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判定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对各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二分布判定方式满足Cb>Cr,Ca≤0.96×Cr,Cc≤1.05×Cr且Cd≤1.25×Cr;
第三分布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为集中分布且数据集中分布在各所述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判定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对各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三分布判定方式满足Cc>1.05×Cr,Ca≤0.96×Cr,Cb≤Cr且Cd≤1.25×Cr;
第四分布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为集中分布且数据集中分布在各所述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判定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对各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四分布判定方式满足Cd>1.25×Cr,Ca≤0.96×Cr,Cb≤Cr且Cc≤1.05×Cr;
第五分布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为平均分布,判定模块控制各所述传输模块将各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具有相同接收优先级的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
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所述检测模块测得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内的新增数据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在第五分布判定方式下将各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具有相同接收优先级的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对于接收数据的二级数据库,若该二级数据库接收数据后的数据存储量达到其数据存储总量的80%时停止接收;
所述判定模块在各所述接收数据的二级数据库的数据存储量均达到对应二级数据库数据存储总量的80%时控制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相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数据存储平均值,并根据数据存储最大值与数据存储平均值的差值判定是否将各二级数据库中待转移数据进行跨级转移以使各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平均分布,
若数据存储最大值与数据存储平均值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标准平均值,所述判定模块判定将各二级数据库中待转移数据转移至具有相同接收优先级的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中;
若数据存储最大值与数据存储平均值的差值高于所述判定模块设置的预设标准平均值,判定模块判定将各二级数据库中待转移数据进行跨级转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在第四预设条件下根据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集中位置确定跨级转移的方式,其中,
第一跨级转移方式为所述传输模块将所述第一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的第二存储优先级数据转移至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将第三存储优先级数据转移至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以及将第四存储优先级数据转移至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一跨级转移方式满足所述判定模块选用所述第一分布判定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的分布判定方式;
第二跨级转移方式为所述传输模块将所述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的第三存储优先级数据转移至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以及将第四存储优先级数据转移至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二跨级转移方式满足所述判定模块选用所述第二分布判定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的分布判定方式;
第三跨级转移方式为所述传输模块将所述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的第四存储优先级数据转移至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中;所述第三跨级转移方式满足所述判定模块选用所述第三分布判定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的分布判定方式;
第四跨级转移方式为所述扩容模块新增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所述第四跨级转移方式满足所述判定模块选用所述第四分布判定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存储数据量的分布情况的分布判定方式;
所述第四预设条件为所述传输模块将数据进行跨级转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容模块在第五预设条件下根据所述数据集中的占比确定扩容二级数据库的方式,其中,
第一扩容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控制所述扩容模块在所述一级数据库中新增第一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所述第一扩容方式满足所述传输模块选用第一跨级转移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数据跨级转移方式、各所述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数据存储量均达到其数据存储总量的80%、各所述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数据存储量均达到其数据存储总量的80%且各所述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数据存储量均达到其数据存储总量的80%;
第二扩容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控制所述扩容模块在所述一级数据库中新增第二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所述第二扩容方式满足所述传输模块选用第二跨级转移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数据跨级转移方式、各所述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数据存储量均达到其数据存储总量的80%且各所述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数据存储量均达到其数据存储总量的80%;
第三扩容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控制所述扩容模块在所述一级数据库中新增第三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所述第三扩容方式满足所述传输模块选用第三跨级转移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数据跨级转移方式且各所述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数据存储量均达到其数据存储总量的80%;
第四扩容方式为,所述判定模块控制所述扩容模块在所述一级数据库中新增第四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所述第四扩容方式满足所述传输模块选用第四跨级转移方式作为针对各所述二级数据库数据跨级转移方式;
所述第五预设条件为所述判定模块无法通过针对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二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移或新增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以使该一级数据库达到运行需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判定模块在判定无法通过针对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二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移或新增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以使该一级数据库达到运行需求时,判定模块控制所述扩容模块新增一个预设规模的所述一级数据库以使该一级数据库达到运行需求;所述预设规模为与所述一级数据库具有存储相同种类数据的各接收优先级二级数据库的数量以及各二级数据库的最大存储数据量。
10.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接收模块接收外部终端发送的数据并将数据发送至识别模块;
步骤S2,所述识别模块根据数据的标签码以及关键字符并将标签码和关键字符发送至判定模块,判定模块根据标签码将该数据输送至对应的一级数据库中,并根据关键字符将该数据输送至该一级数据库中的对应二级数据库内;
步骤S3,检测模块周期性检测各一级数据库的存储量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判定模块,判定模块根据检测模块检测的结果确定各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中是否能够达到运行需求;
步骤S4,当判定模块判定单个所述一级数据库未达到运行需求时根据该一级数据库在单个周期中的数据存储增加量判定是否根据该一级数据库中各二级数据库的数据存储量的分布情况将特定二级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至该一级数据库中对应的二级数据库内或在该一级数据库中新增对应的二级数据库;
步骤S5,所述判定模块在判定无法通过针对所述一级数据库中各二级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移或新增对应的二级数据库以使该一级数据库达到运行需求时控制所述扩容模块新增对应的一级数据库以与原有一级数据库存储相同种类的数据。
CN202310092802.9A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62053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2802.9A CN116205397B (zh)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2802.9A CN116205397B (zh)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05397A true CN116205397A (zh) 2023-06-02
CN116205397B CN116205397B (zh) 2023-10-20

Family

ID=86508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92802.9A Active CN116205397B (zh)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0539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38620A1 (en) * 2010-03-26 2011-09-29 Jigsaw Data Corporation Data transfer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databases
WO2014135011A1 (zh) * 2013-08-29 2014-09-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库系统以及数据同步方法
CN109783577A (zh) * 2019-01-05 2019-05-21 咪付(广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策略的云端数据库弹性伸缩方法
CN110580246A (zh) * 2019-07-30 2019-12-1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迁徙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16986A (zh) * 2019-10-17 2020-01-21 华普通用技术研究(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大数据分析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110909062A (zh) * 2019-11-29 2020-03-24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63886A (zh) * 2020-11-10 2021-02-12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库监控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409466A (zh) * 2022-08-01 2022-11-29 贾志亮 基于大数据的数据采集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38620A1 (en) * 2010-03-26 2011-09-29 Jigsaw Data Corporation Data transfer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databases
WO2014135011A1 (zh) * 2013-08-29 2014-09-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库系统以及数据同步方法
CN109783577A (zh) * 2019-01-05 2019-05-21 咪付(广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策略的云端数据库弹性伸缩方法
CN110580246A (zh) * 2019-07-30 2019-12-1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迁徙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16986A (zh) * 2019-10-17 2020-01-21 华普通用技术研究(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大数据分析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110909062A (zh) * 2019-11-29 2020-03-24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63886A (zh) * 2020-11-10 2021-02-12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库监控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409466A (zh) * 2022-08-01 2022-11-29 贾志亮 基于大数据的数据采集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05397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26417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signal measurements in a wireless network
Sabitha et al. A Fuzzy Trust Evaluation of Cloud Collaboration Outlier Detec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KR101064817B1 (ko) 무선 센서 네트워크에서 소비 에너지와 서비스 품질을 고려한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CN101541012A (zh) 干扰过载指示生成方法、干扰过载指示触发方法、干扰过载指示方法和基站
CN110599093B (zh) 机场行李全流程追踪方法及系统
CN104487989A (zh) 自主网络哨兵
CN111131082A (zh) 一种充电设施数据传输动态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6070249B (zh) 资产数据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5314435B (zh) 一种数据传输路径选择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6668325A (zh) 一种基于一站式服务的游戏数据中台应用系统
CN116205397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9600730B (zh) 一种信息的收集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1938714A (zh) 用于垃圾短信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CN103796343A (zh) M2m网关设备及其应用方法
CN112333291B (zh) 一种文件防重传方法
CN116257190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监管系统
CN108898530A (zh) 一种电子垃圾回收监管系统和方法
CN116485310A (zh) 一种仓储管理用库存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3324153A (zh) 锅炉安全自动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02781046A (zh) 业务服务质量保障方法及运营服务系统
CN107247715A (zh) Wms系统与erp系统的同步方法
CN109714435B (zh) 一种云平台视频收集和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9905461B (zh)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信息交换方法及系统
WO2020020358A1 (zh) 一种确定驻留时长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21867B (zh) 权限授权数据的回收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