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3502A - 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3502A
CN116193502A CN202211723067.9A CN202211723067A CN116193502A CN 116193502 A CN116193502 A CN 116193502A CN 202211723067 A CN202211723067 A CN 202211723067A CN 116193502 A CN116193502 A CN 1161935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ement
moments
time
target
signal str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230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少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ku Technology Beij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Zeku Technology Beij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ku Technology Beij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Zeku Technology Beij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2306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935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93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35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其中,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取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其中,所述多个时刻包括启动计时之后且到达上报时间之前的至少两个时刻;所述目标测量结果包含第一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值;所述第一测量值为候选小区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测量值为所述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基于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第一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值,得到测量报告;其中,所述测量报告携带用于表征所述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第一目标信号强度,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是基于所述多个时刻中各时刻对应的第一测量值与第二测量值所确定;到达所述上报时间,上报所述测量报告。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当终端设备UE处于特定状态的情况下,基于移动性的需求,网络设备会为终端设备配置相应测量,比如,配置UE测量当前服务小区和周围邻小区的信号强度;相应地,网络设备会基于UE上报的测量报告进行相关小区的切换判决,但是,现有UE上报的测量报告携带的测量结果的相关值可能相对陈旧,此时,若网络设备基于测量报告所携带的测量结果进行小区切换的判决,则可能出现切换不稳定,甚至切换失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可以有效避免切换不稳定,甚至切换失败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其中,所述多个时刻包括启动计时之后且到达上报时间之前的至少两个时刻;所述目标测量结果包含第一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值;所述第一测量值为候选小区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测量值为所述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
基于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第一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值,得到测量报告;其中,所述测量报告携带用于表征所述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第一目标信号强度,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是基于所述多个时刻中各时刻对应的第一测量值与第二测量值所确定;
到达所述上报时间,上报所述测量报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其中,所述多个时刻包括启动计时之后且到达上报时间之前的至少两个时刻;所述目标测量结果包含第一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值;所述第一测量值为候选小区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测量值为所述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基于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第一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值,得到测量报告;其中,所述测量报告携带用于表征所述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第一目标信号强度,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是基于所述多个时刻中各时刻对应的第一测量值与第二测量值所确定;
发送单元,用于到达所述上报时间,上报所述测量报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该终端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用于实现上述的通信方法。
具体地,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的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设备运行时使得该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来确定待上报的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如此,可以为网络设备切换提供可靠判断依据,相比于现有基于一次测量结果的相关值进行切换判决的方式相比,显然,本公开方案可以有效避免切换不稳定,甚至切换失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在一具体示例中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a)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通信方法在一具体示例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的示意图一。
图4(b)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通信方法在一具体示例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的示意图二。
图5(a)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500的示意性框图一。
图5(b)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500的示意性框图二。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600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700的示意性框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800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NR系统的演进系统、非授权频谱上的LTE(LTE-based access tounlicensed spectrum,LTE-U)系统、非授权频谱上的NR(NR-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spectrum,NR-U)系统、非地面通信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s,NTN)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第五代通信(5th-Generation,5G)系统或其他通信系统等。
通常来说,传统的通信系统支持的连接数有限,也易于实现,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将不仅支持传统的通信,还将支持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 toDevice,D2D)通信,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车辆间(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或车联网(Vehicleto everything,V2X)通信等,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这些通信系统。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场景,也可以应用于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场景,还可以应用于独立(Standalone,SA)布网场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非授权频谱,其中,非授权频谱也可以认为是共享频谱;或者,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也可以应用于授权频谱,其中,授权频谱也可以认为是非共享频谱。
本申请实施例结合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描述了各个实施例,其中,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等。
终端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站点(STAION,ST),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NR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或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设备等。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移动设备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Node B,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NR网络中的网络设备(gNB)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NT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具有移动特性,例如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的设备。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为卫星、气球站。例如,卫星可以为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中地球轨道(medium earth orbit,MEO)卫星、地球同步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卫星、高椭圆轨道(High Elliptical Orbit,HEO)卫星等。可选地,网络设备还可以为设置在陆地、水域等位置的基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该小区使用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是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对应的小区,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种通信系统100。该通信系统包括一个网络设备110和两个终端设备12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110,并且每个网络设备110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120,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MME)、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Function,AMF)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网络设备又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即无线通信系统还包括用于与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的多个核心网。接入网设备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系统、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next radio,NR)系统或者授权辅助接入长期演进(authorized auxiliary access long-term evolution,LAA-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简称可以为eNB或e-NodeB)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基站”)、微微基站、接入站点(access point,AP)、传输站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新一代基站(new generation Node B,gNodeB)等。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系统中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可称为通信设备。以图1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通信设备可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设备,此处不再赘述;通信设备还可包括通信系统中的其他设备,例如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到的“指示”可以是直接指示,也可以是间接指示,还可以是表示具有关联关系。举例说明,A指示B,可以表示A直接指示B,例如B可以通过A获取;也可以表示A间接指示B,例如A指示C,B可以通过C获取;还可以表示A和B之间具有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对应”可表示两者之间具有直接对应或间接对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两者之间具有关联关系,也可以是指示与被指示、配置与被配置等关系。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相关技术进行说明,以下相关技术作为可选方案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进行任意结合,其均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当UE驻留LTE或NR网络,并添加CA(载波聚合)或者进入E-UTRA-NR双重连接(E-UTRA-NR Dual Connectivity(EN-DC))态的情况下,基于移动性的需求,网络设备会配置UE测量当前服务小区和周围邻小区的信号强度,根据相关通信协议和网络策略,当网络设置配置A3测量事件~A5测量事件中任一测量事件,且并携带reportAddNeighMeas(报告添加邻小区测量信息)栏位的情况下,网络设备会基于UE上报的测量报告进行主小区(PrimaryCell,PCell)的切换判决,并可以同步进行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或者主辅小区(Primary Secondary Cell,PSCell)的切换判决;这里,对于SCell或PSCell的切换判决而言,由于只考虑测量报告所携带的最后一次测量结果的相关值,没有其他限制,比如TTT或门限等限制条件,因此,稳定性较差,特别是SCell或者PScell信号强度较好时,可能会导致SCell或PSCell切换不稳定,甚至切换失败,比如,引发SCell或PScell的ping-pong,或者切换到弱场小区,或者切换到信号强度抖动严重的小区上。
基于此,本公开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SCell或PScell切换准确度的方案。
具体地,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可选地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系统,但并不仅限于此。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的至少部分内容。
步骤S201:终端设备获取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其中,所述多个时刻包括启动计时之后且到达上报时间之前的至少两个时刻;所述目标测量结果包含第一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值;所述第一测量值为候选小区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测量值为所述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
步骤S202:基于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第一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值,得到测量报告;其中,所述测量报告携带用于表征所述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第一目标信号强度,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是基于所述多个时刻中各时刻对应的第一测量值与第二测量值所确定。
步骤S203:到达所述上报时间,上报所述测量报告。
这里,所述终端设备得到多个目标测量结果,且每个目标测量结果均包含第一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值。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时刻中不同时刻所对应的第一测量值(或第二测量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候选小区可以辅小区SCell或主辅小区PSCell。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候选小区的邻小区具体为所述候选小区的最强邻小区。
进一步地,在一具体示例中,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长期演进载波聚合LTE CA状态或新无线电载波聚合NR CA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候选小区为辅小区SCell。再进一步地,该场景下,所述候选小区的邻小区具体为SCell的最强邻小区。可以理解的是,该示例可用于主小区PCell的切换判决的同时进行SCell的切换判别的场景,如此,来避免SCell切换不稳定,甚至切换失败的问题。
在另一具体示例中,在所述终端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EN-DC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候选小区为主辅小区PSCell。进一步地,该场景下,所述候选小区的邻小区具体为PSCell的最强邻小区。可以理解的是,该示例可用于主小区PCell的切换判决的同时进行PSCell的切换判别的场景,如此,来避免PSCell切换不稳定,甚至切换失败的问题。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信息,进一步地,终端设备基于网络设备所发送的测量配置信息进行测量;具体地,在步骤S201之前,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测量配置信息;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确定多个第一测量时刻,所述多个时刻包括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
可以理解的是,该多个第一测量时刻是基于网络设备的指示所确定的。也就是说,以上所述的多个时刻包括基于网络设备指示所确定的测量时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直接指示出多个第一测量时刻;或者,在另一示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基于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出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不直接指示出多个第一测量时刻,比如,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出可进行测量的多个测量位置,所述终端设备基于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出的多个测量位置,选取出多个第一测量时刻。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增加邻小区测量。相应地,以上所述的步骤S201具体包括:在所述测量配置信息中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设备获取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配置信息还携带目标测量事件;举例来说,所述测量配置信息还携带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终端设备的相关小区,比如PCell进行目标测量事件。相应地,在所述测量配置信息携带目标测量事件以及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获取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
再进一步地,在所述测量配置信息中携带目标测量事件以及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且满足所述目标测量事件的情况下,启动计时;在启动计时之后,终端设备获取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更进一步地,在启动计时之后,且到达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终端设备获取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基于此可知,所述多个时刻为满足目标测量事件之后且到达上报时间之前的多个时刻。
在一具体示例中,所述目标测量事件为A3测量事件~A5测量事件中任一测量事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可具体为reportAddNeighMeas(报告添加邻小区测量)信息。
举例来说,所述测量配置信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测量配置信息之后进行测量,比如,对PCell以及PCell的邻小区进行测量,并在基于PCell以及PCell的邻小区的测量值,确定满足目标测量事件的情况下,启动计时;进一步地,在启动计时之后,获取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这里,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在启动计时之后且所述上报时间之前,获取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测量配置信息之后,不仅可以对PCell以及PCell的邻小区进行测量,还可以对候选小区以及候选小区的邻小区进行测量,也即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测量配置信息之后,即对PCell以及PCell的邻小区,以及候选小区以及候选小区的邻小区进行测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PCell以及PCell的邻小区进行测量的测量时刻相同,即采用相同的测量时刻,比如,一个或多个测量时刻,对PCell和PCell的邻小区进行测量,以便于比较一个或多个测量时刻下PCell和PCell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的差异;举例来说,在时刻1、时刻2以及时刻3,分别对PCell和PCell的邻小区进行测量,得到三对测量值,每对测量值均包括当前时刻对应的PCell和PCell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同理,对候选小区以及候选小区的邻小区进行测量的测量时刻也相同,也即采用相同的测量时刻,比如,一个或多个测量时刻,对候选小区和候选小区的邻小区进行测量,以便于比较一个或多个时刻下候选小区和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的差异;举例来说,在时刻4、时刻5、时刻6以及时刻7,分别对候选小区和候选小区的邻小区进行测量,得到四对测量值,每对测量值均包括当前时刻对应的候选小区和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进一步地,对PCell和PCell的邻小区进行测量的测量时刻(如,时刻4-时刻7中任一时刻),以及对候选小区和候选小区的邻小区进行测量的测量时刻(比如,时刻1-时刻3中任一时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比如,在目标测量时刻下,对PCell和PCell的邻小区进行测量,此时,还可以同时对候选小区和候选小区的邻小区进行测量,如此,得到该目标测量时刻对应的四个测量值。或者,在该目标时刻下,仅对PCell和PCell的邻小区进行测量,而不对候选小区和候选小区的邻小区进行测量,如此,得到该目标测量时刻对应的两个测量值。
或者,在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测量配置信息之后,对PCell以及PCell的邻小区进行测量,并在基于PCell以及PCell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确定满足目标测量事件的情况下,启动计时,并在上报时间之前对候选小区以及候选小区的邻小区进行测量,也就是说,该场景中,在确定满足目标测量事件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才会对候选小区以及候选小区的邻小区进行测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配置信息携带触发时间TTT;所述触发时间TTT用于确定所述上报时间。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示例中,所述上报时间具体为TTT,或者,在另一示例中,所述上报时间是基于该TTT所确定的,比如,所述上报时间为TTT预设范围内的一时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以上步骤S202具体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多个时刻中至少一个时刻所对应的第二测量值与第一测量值之差小于第一数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时刻中目标时刻所对应的第一测量值作为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进一步地,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生成所述测量报告。也就是说,该示例中,只要多个时刻中存在一个时刻,且该时刻对应的第二测量值(也即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与该时刻对应的第一测量值(也即候选小区的信号强度)之差小于第一数值(比如0)的情况下,即忽略第二测量值,将多个时刻中目标时刻对应的第一测量值,作为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也即第一目标信号强度。进而基于第一目标信号强度生成所述测量报告。
举例来说,在UE处于LTE CA状态或NR CA状态的情况下,只要多个时刻中存在一个时刻,且该时刻对应的第二测量值(比如,SCell的最强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该时刻对应的第一测量值(比如,SCell的信号强度),即可直接忽略第二测量值,即认为UE的SCell信号强度较好,此时,上报至网络设备的SCell的最强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为目标时刻对应的SCell的信号强度;进一步地,基于移动性,网络设备对UE的PCell进行切换时,不对SCell进行切换,如此,可以减少由于SCell的最强邻小区信号不稳定而导致的SCell非必要切换,实现维持原SCell下PCell的切换,从而避免ping-pong问题,为用户稳定而持续的扩展带宽,进而提高峰值速率,提升用户体验。
或者,当UE处于EN-DC状态的情况下,只要多个时刻中存在一个时刻,且该时刻对应的第二测量值(比如,PScell的最强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该时刻对应的第一测量值(比如,PScell的信号强度),即可直接忽略第二测量值,即认为UE的PScell信号强度较好,此时,上报至网络设备的PScell的最强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为目标时刻对应的PScell的信号强度;进一步地,基于移动性,网络设备对UE的PCell进行切换时,不对PScell进行切换,如此,可以减少由于PScell的最强邻小区信号不稳定而导致的PScell非必要切换,实现维持原PScell下PCell的切换,从而避免ping-pong问题,提高PScell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让用户尽可能的使用5G网络,提升用户体验。
或者,在所述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第二测量值与第一测量值之差均大于第一数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时刻中目标时刻所对应的第二测量值作为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生成所述测量报告。也就是说,在所述多个时刻中的所有时刻对应的第二测量值与第一测量值之差均大于第一数值(比如0)的情况下,将多个时刻中目标时刻对应的第二测量值,作为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也即第一目标信号强度,进而基于第一目标信号强度生成所述测量报告。
举例来说,在多个时刻中所有时刻对应的第二测量值(也即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均大于第一测量值(也即候选小区的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才会将所述多个时刻中目标时刻对应的第二测量值,也即将目标时刻对应的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测量值作为待上报的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
这里,所述第一数值可以具体为0,1或2等;进一步地,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一数值为0。
在一示例中,在所述多个时刻按照距离所述上报时间的由远至近的顺序进行排列的情况下,所述目标时刻为所述多个时刻中的最后一个时刻;也即所述目标时刻为所述多个时刻中距离所述上报时间最近的一个时刻。如此,确保上报的测量值为最新的测量值,进而最大程度避免候选小区切换不稳定,甚至切换失败的问题。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报告中还携带有候选小区的信号强度,也即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二目标信号强度;具体地,所述终端设备还将所述多个时刻中目标时刻所对应的第一测量值,作为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二目标信号强度;
相应地,以上所述的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生成所述测量报告,具体包括:基于所述第二目标信号强度和第一目标信号强度,生成所述测量报告。也就是说,上报的所述测量报告不仅携带有所述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第一目标信号强度,还携带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二目标信号强度。
进一步地,在一具体示例中,上报的所述测量报告中还携带有所述终端设备的PCell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PCell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比如,携带有上报前最后一次测量得到的PCell的信号强度和PCell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进一步避免候选小区切换不稳定,甚至切换失败的问题,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判断基于网络设置的指示所确定的多个第一测量时刻是否包含有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并基于判断结果来确定所述多个时刻,具体包括:
方式一: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得到所述多个时刻。
进一步地,在一具体示例中,该方式一具体包括:
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作为所述多个时刻;也就是说,在基于网络设备的指示所确定出的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中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直接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作为所述多个时刻。
或者,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还会额外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二测量时刻,进而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测量时刻,作为所述多个时刻;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测量时刻中的第二测量时刻与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中的第一测量时刻不同;也就是说,在基于网络设备的指示所确定出的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还会额外选取一个或多个第二测量时刻,此时,所述终端设备的实际测量次数,多于基于所述测量配置信息中第一指示信息所确定的第一测量时刻的次数,同时,所述多个时刻中还包括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
这样,来最大程度地避免非必要切换,进而避免候选小区切换不稳定,甚至切换失败的问题。
方式二: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不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以及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得到所述多个时刻。
进一步地,在一具体示例中,该方式二具体包括:
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不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以及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作为所述多个时刻;也就是说,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不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直接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以及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作为所述多个时刻,以使得所述多个时刻包含有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
或者,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不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还会额外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二测量时刻,进而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测量时刻,以及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共同作为所述多个时刻。也就是说,在基于网络设备的指示所确定出的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不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以及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作为所述多个时刻的情况下,还会额外选取一个或多个第二测量时刻一并作为所述多个时刻,此时,所述终端设备的实际测量次数,多于基于所述测量配置信息中第一指示信息所确定的第一测量时刻的次数,同时,所述多个时刻中还包括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
这样,来最大程度地避免非必要切换,进而避免候选小区切换不稳定,甚至切换失败的问题。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进一步避免候选小区切换不稳定,甚至切换失败的问题,无论基于网络设置指示所确定的多个第一测量时刻是否包含有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所述终端设备均会额外选取一个或多个第二测量时刻,进而来得到所述多个时刻,具体包括:
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三测量时刻,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测量时刻,作为所述多个时刻。
也就是说,无论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是否包含有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所述终端设备均会额外选择出一个或多个第三测量时刻,进而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测量时刻作为所述多个时刻,此时,所述终端设备的实际测量次数,多于基于所述测量配置信息中第一指示信息所确定的第一测量时刻的次数,如此,增加了对候选小区和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测量次数,来最大程度地避免非必要切换,进而避免候选小区切换不稳定,甚至切换失败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终端设备额外选取的一个或多个第三测量时刻,可能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也可能不抱哈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进一步地,在一示例中,所述终端设备额外选择的一个或多个第三测量时刻包括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如此,来最大程度地避免非必要切换,进而避免候选小区切换不稳定,甚至切换失败的问题。
在一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出可进行测量的多个测量位置,此时,以上所述的第二测量时刻是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出的多个测量位置中选取出的;进一步地,在另一示例中,以上所述的第三测量时刻是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出的多个测量位置中选取的。
在一具体示例中,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为以下之一: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下行子帧;所述上报时间之前、且SSB测量定时配置(SSB MeasurementTiming Configuration,SMTC)位置中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
这里,所述SSB(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PBCH block),指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块,由主同步信号(Prim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s,P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S)、PBCH三部分共同组成。
具体地,在终端设备处于LTE CA状态或NR CA状态的场景下,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为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下行子帧。进一步地,该场景中,所述候选小区为SCell,此时,该示例可用于主小区PCell的切换判决的同时进行SCell的切换判别的场景。
或者,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EN-DC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为所述上报时间之前、且SMTC位置中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进一步地,该场景下,所述候选小区为PSCell,此时,该示例可用于主小区PCell的切换判决的同时进行PSCell的切换判别的场景。
这样,本公开方案能够有效避免候选小区的不必要切换,来避免切换不稳定,甚至切换失败的问题。
举例来说,当UE在LTE CA场景或NR CA场景,且SCell信号强度较好时,基于移动性,PCell进行切换时,利用本公开方案可以减少由于SCell的邻小区信号不稳定导致的SCell的非必要切换,进而实现维持原SCell下PCell的切换,从而避免ping-pong,进而为用户稳定而持续的扩展带宽,提高峰值速率,提升用户体验。或者,当UE在EN-DC场景,且PScell信号强度较好时,基于移动性,Pcell进行切换时,利用本公开方案可以减少由于PScell的邻区信号不稳定导致的PScell非必要切换,进而实现维持原PScell下PCell的切换,从而避免ping-pong,提高PScell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让用户尽可能的使用5G网络,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以下结合具体示例对本公开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地,本示例提供了一种提高SCell或PScell切换准确度的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两种场景:
场景一:UE处于LTE CA状态或NR CA状态,此时,网络设备会基于UE上报的测量报告在进行PCell的切换判决的同时,执行SCell的切换判决。
场景二:UE处于EN-DC状态,此时,网络设备会基于UE上报的测量报告在进行PCell的切换判断的同时,执行PScell的切换判决。
需要指出的是,与切换相关的测量事件为A3测量事件、A4测量事件或A5测量事件,本示例以A3测量事件为例对上述两种场景中的优化流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下述示例同样适用于A4测量事件和A5测量事件。
进一步地,本示例以UE处于LTE CA状态或NR CA状态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虚线框为本示例新增的优化部分;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S301:UE处于LTE CA状态或NR CA状态。
步骤S302:UE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网络配置信息。
在该场景下,网络设备生成测量配置信息,该测量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为UE的PCell所在频点配置A3测量事件,同时该测量配置信息携带reportAddNeighMeas信息。
步骤S303:在配置生效后,UE进行测量,得到PCell所在频点和PCell所在频点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得到SCell所在频点和SCell所在频点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
步骤S304:判断是否满足A3测量事件。
这里,当测量得到的PCell及其邻小区的信号强度满足A3测量事件的情况下,即PCell所在频点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优于PCell的信号强度,执行步骤S305;否则,当测量得到的PCell及其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不满足A3测量事件的情况下,即PCell的信号强度优于PCell所在频点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执行步骤S303。
步骤S305:启动计时,并执行优化点1中的以下步骤之一:
(1)增加对SCell所在频点的调度次数,也即增加对SCell所在频点及SCell所在频点的邻小区的测量次数。这里,增加后得到以上所述的多个时刻,进而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多个时刻中的各时刻进行测量。
举例来说,假设基于网络设备所发送的测量配置信息确定出N1个第一测量时刻,此时,所述UE可以额外选取一个或多个其他测量时刻,比如,选取N2个其他测量时刻;所述UE实际进行测量的测量次数则为N1+N2,也即,多个时刻具体为(N1+N2)个时刻;如此,来增加实际测量次数。这里,所述N1和N2可以相同,也可不同,两者均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可以理解的是,具体选择其他测量时刻的方式可参见以上第二测量时刻或第三测量时刻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选择的其他测量时刻可以从测量配置信息所指示的可进行测量的测量位置中选取出的;举例来说,如图4(a)所示,对于UE处于NR CA状态的情况下,基于网络设备指示所确定的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为测量位置1至测量位置3。此时,为了增加测量次数,UE还可以从多个测量位置中选取一个或多个其他测量位置,比如,选择测量位置4作为新增加的测量时刻,此时,该测量位置1-测量位置4即为该场景下的所述多个时刻。再举例来说,如图4(b)所示,对于UE处于EN-DC状态的情况下,基于网络设备指示所确定的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为测量位置1至测量位置3。此时,为了增加测量次数,UE还可以从多个测量位置中选取一个或多个其他测量位置,比如,选择测量位置4作为新增加的测量位置,此时,该测量位置1-测量位置4即为该场景下的所述多个时刻。
(2)在上报时间,比如TTT超时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调度一次SCell、PScell所在频点,也即在TTT超时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对SCell所在频点及SCell所在频点的邻小区进行测量。
举例来说,在UE处于LTE CA状态的情况下,根据LTE帧结构,一个无线帧长度为10ms,该无线帧含有10个长度为1ms的子帧,每个下行子帧均包含小区参考信号,换言之,每个下行子帧均可进行测量,所以,该场景中,UE可以在TTT超时前的最后一个下行子帧处调度一次SCell所在频点,以对SCell所在频点及其邻小区进行测量。从而得到最新的测量值,并用于优化点2中的信号强度评估。
又举例来说,如图4(a)所示,UE处于NR CA状态的情况下,UE可以在网络设备所指示测量位置,如SMTC位置进行小区信号强度的测量,比如,网络设备所指示的SMTC的测量周期为5ms,10ms,10ms,80ms,160ms;根据相关通信协议,对于同频测量,UE可以间隔多个SMTC进行一次测量。假设TTT为320ms,SMTC为20ms,UE每5个SMTC进行一次测量。此时,按照上述假设条件,UE在测量位置1至测量位置3进行Scell所在频点及其邻小区的测量,此时,相对于测量报告上报的时间点(也即TTT)来说,这些测量值相对陈旧,所以,采用本公开方案,可在TTT超时前的最后一个SMTC位置,也即测量位置4,调度一次Scell所在频点,进而在测量位置4对Scell所在频点及其邻小区进行测量。如此,便于获得最新的结果并用于优化点2中的信号强度评估。
同理,如图4(b)所示,对UE处于EN-DC状态的情况下,UE也可以在网络设备所指示测量位置,如SMTC位置进行小区信号强度的测量,比如,网络设备所指示的SMTC的测量周期为5ms,10ms,10ms,80ms,160ms;根据相关通信协议,对于同频测量,UE可以间隔多个SMTC进行一次测量。假设TTT为320ms,SMTC为20ms,UE每5个SMTC进行一次测量。此时,按照上述假设条件,UE在测量位置1至测量位置3进行PScell所在频点及其邻小区进行测量,相对于测量报告上报的时间点来说,这些测量值相对陈旧,所以,采用本公开方案,可在TTT超时前的最后一个SMTC位置,也即测量位置4,调度一次PScell所在频点,进而在测量位置4对PScell所在频点及其邻小区进行测量。如此,便于获得最新的结果并用于优化点2中的信号强度评估。
步骤S306:UE执行优化点2。
在优化点1执行的同时,复用A3测量事件对应的TTT,比如,在确定满足A3测量事件的情况下,启动计时,并在到达TTT之前评估SCell所在频点以及其邻小区的稳定情况。具体地,在启动计时之后且到达TTT之前,判断SCell所在频点上的邻小区(比如最强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与SCell所在频点的信号强度差值是否总大于0。
进一步,若不是,也即多个时刻中存在至少一个时刻的SCell所在频点上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SCell的信号强度,此时,执行步骤S307;若是,也即多个时刻中所有时刻的SCell所在频点上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均大于SCell所在频点的信号强度,说明SCell所在频点的邻小区信号强度好于PCell的信号强度,且已持续一段时间(从启动计时起至到达TTT之前的一段时间),此时,执行步骤S308。
步骤S307:在到达TTT之前,将所述多个时刻中距离TTT最近的最后一个时刻(也即以上所述的目标时刻)对应的SCell所在频点的测量值,作为待上报的SCell所在频点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以生成测量报告;换言之,上报的测量报告中SCell所在频点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与测量报告中SCell所在频点的信号强度相同。如此,来有效避免网络设备在PCell切换的同时将SCell切换到不稳定的邻小区上去。进一步地,执行步骤S309。
步骤S308:在到达TTT之前,将所述多个时刻中距离TTT最近的最后一个时刻(也即以上所述的目标时刻)对应的SCell所在频点的邻小区的测量值,作为待上报的SCell所在频点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以生成测量报告;换言之,上报的测量报告中SCell所在频点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为实际测量值,且测量报告中SCell所在频点的信号强度也为实际测量值,且前者持续一段时间均优于后者。如此,来有效避免网络设备在PCell切换的同时将SCell切换到不稳定的邻小区上去。进一步地,执行步骤S309。
步骤S309:判断是否达到TTT。若是,执行步骤S310;否则,进入步骤S303。
步骤S310:上报测量报告。
可以理解的是,上报的测量报告中携带有以下测量值:多个测量时刻中距离TTT最近的最后一个时刻(也即目标时刻)对应的SCell所在频点的信号强度,和该目标时刻对应的SCell所在频点上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PCell所在频点的信号强度,和PCell所在频点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相关通信协议,EN-DC场景下,网络设备配置的B1-NR测量事件或者B2-NR测量事件中,需要测量报告中携带NR serving的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也是测量报告上报前最后一次测量结果的相关值,相应地,网络设备也是基于最后一次测量结果的相关值,从EN-DC切换至目标小区为NR serving的NR网络。该场景也可以采用类似本公开方案的方式来增加测量次数,如此,来提高EN-DC切换到NR网络的准确度。
以下给出验证使用本公开方案的具体实验流程:
实验流程一:
Step 1:仪表配置LTE小区1作为主小区,并添加LTE小区2作为SCell,配置LTE小区3作为主小区的邻小区,配置LTE小区4为LTE小区2的同频邻小区。
这里,上述LTE小区,也可以为NR小区,此处不再赘述。
Step 2:先打开小区1。UE驻留在小区1,进入连接态并建立数据业务。随后,打开小区2。
Step 3:仪表通过重配置消息为UE配置小区2所在频点的A4测量事件,为小区1所在频点配置A3测量事件,并携带reportAddNeighMeas信息,同时,配置滤波系数为fc0。
Step 4:调高小区2的信号强度,使其满足A4测量事件,并发送针对A4测量事件的测量报告。
Step 5:UE添加小区2作为SCell,同时打开小区3和小区4。如此,构造得到如图3所针对的场景,此时,小区2相当于图3中的SCell,小区4相当于SCell的邻小区;小区1相当于图3中的主小区,小区3相当于主小区的邻小区。
Step 6:降低小区1的信号强度,调高小区3的信号强度,使其满足A3测量事件;随后,调整小区4的信号强度,以使小区4的信号强度先低于小区2的信号强度,再高于小区2的信号强度;进一步地,当到达TTT后,上报针对A3测量事件的测量报告,该针对A3测量事件的测量报告会携带的小区1和小区3的信号强度,同时,还会携带小区2和小区4的信号强度。
Step 7:观察UE行为,若UE上报的针对A3测量事件的测量报告中小区2和小区4的信号强度相同,则说明UE使用了本公开方案。
实验流程二:
Step 1:仪表配置LTE小区1作为主小区,并添加NR小区2作为PScell,配置LTE小区3作为邻小区,配置NR小区4为NR小区2的同频邻小区。
Step 2:先打开LTE小区1,UE驻留在小区1,进入连接态并建立数据业务。随后,打开NR小区2。
Step 3:仪表通过重配置消息为UE配置NR小区2所在频点的B1测量事件,为LTE小区1所在频点配置A3测量事件,并携带reportAddNeighMeas信息,同时,配置滤波系数为fc0。
Step 4:调高NR小区2的信号强度,使其满足B1测量事件,并发送针对B1测量事件的测量报告。
Step 5:UE添加NR小区2作为PScell,同时打开NR小区4。如此,构造类似于图3所针对的场景,此时,NR小区2相当于PScell,NR小区4相当于PScell的邻小区,LTE小区1相当于主小区,LTE小区3相当于主小区的邻小区。
Step 6:降低LTE小区1的信号强度,调高LTE小区3的信号强度,使其满足A3测量事件,随后,调整NR小区4的信号强度,以使NR小区4的信号强度先低于NR小区2的信号强度,再高于NR小区2的信号强度;进一步地,当到达TTT后,上报针对A3测量事件的测量报告,该针对A3测量事件的测量报告携带了LTE小区1、LTE小区3、NR小区2以及NR小区4的信号强度。
Step 7:观察UE行为,若UE上报的针对A3测量事件的测量报告中NR小区2和NR小区4的信号强度相同,则说明UE使用了本公开方案。
图5(a)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500的示意性框图一;图5(b)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500的示意性框图二。具体地,该终端设备500可以包括:
处理单元501,用于终端设备获取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其中,所述多个时刻包括启动计时之后且到达上报时间之前的至少两个时刻;所述目标测量结果包含第一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值;所述第一测量值为候选小区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测量值为所述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基于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第一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值,得到测量报告;其中,所述测量报告携带用于表征所述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第一目标信号强度,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是基于所述多个时刻中各时刻对应的第一测量值与第二测量值所确定;
发送单元502,用于到达所述上报时间,上报所述测量报告。
在本公开方案的一具体示例中,所述处理单元501,还用于执行以下之一:
在所述多个时刻中至少一个时刻所对应的第二测量值与第一测量值之差小于第一数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时刻中目标时刻所对应的第一测量值作为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所述目标时刻为所述多个时刻中距离所述上报时间最近的一个时刻;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生成所述测量报告;
在所述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第二测量值与第一测量值之差均大于第一数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时刻中目标时刻所对应的第二测量值作为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生成所述测量报告。
在本公开方案的一具体示例中,所述处理单元501,还用于:
将所述多个时刻中目标时刻所对应的第一测量值,作为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二目标信号强度;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信号强度和第一目标信号强度,生成所述测量报告。
在本公开方案的一具体示例中,如图5(b)所示,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503,其中,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测量配置信息;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确定多个第一测量时刻;所述多个时刻包括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
在本公开方案的一具体示例中,所述处理单元501,还用于执行以下之一:
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得到所述多个时刻;
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不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以及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得到所述多个时刻。
在本公开方案的一具体示例中,所述处理单元501,具体用于:
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作为所述多个时刻;或者,
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二测量时刻,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测量时刻,作为所述多个时刻;第二测量时刻与第一测量时刻不同。
在本公开方案的一具体示例中,所述处理单元501,具体用于:
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不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以及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作为所述多个时刻;或者,
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不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二测量时刻,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测量时刻,以及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作为所述多个时刻。
在本公开方案的一具体示例中,所述处理单元501,还用于:
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三测量时刻,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测量时刻,作为所述多个时刻。
在本公开方案的一具体示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测量时刻包括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
在本公开方案的一具体示例中,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长期演进载波聚合LTE CA状态或新无线电载波聚合NR CA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为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下行子帧;或者,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EN-DC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为所述上报时间之前、且SMTC位置中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
在本公开方案的一具体示例中,所述处理单元501,具体用于:
在所述测量配置信息中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情况下,获取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增加邻小区测量。
在本公开方案的一具体示例中,所述处理单元501,具体用于:
在所述测量配置信息中携带目标测量事件以及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且满足所述目标测量事件的情况下,启动计时;
在启动计时之后,获取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
在本公开方案的一具体示例中,所述测量配置信息携带触发时间TTT;所述触发时间TTT用于确定所述上报时间。
在本公开方案的一具体示例中,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长期演进载波聚合LTE CA状态或新无线电载波聚合NR CA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候选小区为辅小区SCell;或者,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EN-DC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候选小区为主辅小区PSCell。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500能够实现前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的对应功能。该终端设备500中的各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对应的流程、功能、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关于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500中的各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由不同的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实现,也可以由同一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实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终端设备和/或网络设备各单元可以是以软件,或硬件,或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形式实现各单元的功能。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他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例如,终端设备的发送单元的至少之一可以由终端设备的收发器实现。终端设备的处理单元的至少之一可以由终端设备的处理器实现。网络设备的单元的至少之一可以由终端设备的收发器实现。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600示意性结构图。该通信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10,处理器6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使通信设备600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信设备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620。其中,处理器610可以从存储器6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使通信设备600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6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6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610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信设备6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630,处理器610可以控制该收发器63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或数据,或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其中,收发器63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6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通信设备600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6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通信设备600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6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700的示意性结构图。该芯片700包括处理器710,处理器7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芯片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2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从存储器7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7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7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710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芯片700还可以包括输入接口73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控制该输入接口7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获取其他设备或芯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芯片700还可以包括输出接口74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控制该输出接口74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或芯片输出信息或数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用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芯片可以是相同的芯片或不同的芯片。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上述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上述提到的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上述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
应理解,上述存储器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等等。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800的示意性框图。该通信系统800包括终端设备810和网络设备820。
所述终端设备810,用于获取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其中,所述多个时刻包括启动计时之后且到达上报时间之前的至少两个时刻;所述目标测量结果包含第一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值;所述第一测量值为候选小区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测量值为所述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基于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第一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值,得到测量报告;其中,所述测量报告携带用于表征所述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第一目标信号强度,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是基于所述多个时刻中各时刻对应的第一测量值与第二测量值所确定;到达所述上报时间,上报所述测量报告。
网络设备820,用于接收所述测量报告。
其中,该终端设备81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以及该网络设备82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流程或功能。该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该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1)

1.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其中,所述多个时刻包括启动计时之后且到达上报时间之前的至少两个时刻;所述目标测量结果包含第一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值;所述第一测量值为候选小区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测量值为所述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
基于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第一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值,得到测量报告;其中,所述测量报告携带用于表征所述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第一目标信号强度,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是基于所述多个时刻中各时刻对应的第一测量值与第二测量值所确定;
到达所述上报时间,上报所述测量报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第一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值,得到测量报告,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多个时刻中至少一个时刻所对应的第二测量值与第一测量值之差小于第一数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时刻中目标时刻所对应的第一测量值作为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所述目标时刻为所述多个时刻中距离所述上报时间最近的一个时刻;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生成所述测量报告;
在所述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第二测量值与第一测量值之差均大于第一数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时刻中目标时刻所对应的第二测量值作为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生成所述测量报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多个时刻中目标时刻所对应的第一测量值,作为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二目标信号强度;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生成所述测量报告,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信号强度和第一目标信号强度,生成所述测量报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终端设备获取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测量配置信息;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确定多个第一测量时刻;
所述多个时刻包括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得到所述多个时刻;
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不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以及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得到所述多个时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得到所述多个时刻,包括:
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作为所述多个时刻;或者,
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二测量时刻,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测量时刻,作为所述多个时刻;第二测量时刻与第一测量时刻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不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以及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得到所述多个时刻,包括:
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不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以及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作为所述多个时刻;或者,
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不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二测量时刻,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测量时刻,以及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作为所述多个时刻。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三测量时刻,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测量时刻,作为所述多个时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测量时刻包括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长期演进载波聚合LTE CA状态或新无线电载波聚合NR CA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为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下行子帧;或者,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EN-DC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为所述上报时间之前、且SSB测量定时配置SMTC位置中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获取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包括:
在所述测量配置信息中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设备获取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增加邻小区测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所述测量配置信息中携带有第二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设备获取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包括:
在所述测量配置信息中携带目标测量事件以及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且满足所述目标测量事件的情况下,启动计时;
在启动计时之后,终端设备获取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
13.根据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测量配置信息携带触发时间TTT;所述触发时间TTT用于确定所述上报时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长期演进载波聚合LTE CA状态或新无线电载波聚合NR CA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候选小区为辅小区SCell;或者,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EN-DC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候选小区为主辅小区PSCell。
15.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其中,所述多个时刻包括启动计时之后且到达上报时间之前的至少两个时刻;所述目标测量结果包含第一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值;所述第一测量值为候选小区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测量值为所述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基于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第一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值,得到测量报告;其中,所述测量报告携带用于表征所述候选小区的邻小区的第一目标信号强度,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是基于所述多个时刻中各时刻对应的第一测量值与第二测量值所确定;
发送单元,用于到达所述上报时间,上报所述测量报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执行以下之一:
在所述多个时刻中至少一个时刻所对应的第二测量值与第一测量值之差小于第一数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时刻中目标时刻所对应的第一测量值作为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所述目标时刻为所述多个时刻中距离所述上报时间最近的一个时刻;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生成所述测量报告;
在所述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第二测量值与第一测量值之差均大于第一数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时刻中目标时刻所对应的第二测量值作为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信号强度,生成所述测量报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将所述多个时刻中目标时刻所对应的第一测量值,作为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二目标信号强度;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信号强度和第一目标信号强度,生成所述测量报告。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其中,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测量配置信息;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确定多个第一测量时刻;所述多个时刻包括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执行以下之一:
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得到所述多个时刻;
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不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以及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得到所述多个时刻。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作为所述多个时刻;或者,
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二测量时刻,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测量时刻,作为所述多个时刻;第二测量时刻与第一测量时刻不同。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不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以及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作为所述多个时刻;或者,
在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不包含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二测量时刻,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测量时刻,以及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作为所述多个时刻。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三测量时刻,将所述多个第一测量时刻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测量时刻,作为所述多个时刻。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测量时刻包括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9-2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长期演进载波聚合LTE CA状态或新无线电载波聚合NR CA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为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下行子帧;或者,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EN-DC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上报时间之前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为所述上报时间之前、且SSB测量定时配置SMTC位置中的最后一个测量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18-2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测量配置信息中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情况下,获取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增加邻小区测量。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测量配置信息中携带目标测量事件以及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且满足所述目标测量事件的情况下,启动计时;
在启动计时之后,获取多个时刻中各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
27.根据权利要求18-2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测量配置信息携带触发时间TTT;所述触发时间TTT用于确定所述上报时间。
28.根据权利要求15-2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长期演进载波聚合LTE CA状态或新无线电载波聚合NR CA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候选小区为辅小区SCell;或者,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EN-DC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候选小区为主辅小区PSCell。
2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备运行时使得所述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723067.9A 2022-12-30 2022-12-30 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Pending CN1161935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23067.9A CN116193502A (zh) 2022-12-30 2022-12-30 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23067.9A CN116193502A (zh) 2022-12-30 2022-12-30 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3502A true CN116193502A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43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23067.9A Pending CN116193502A (zh) 2022-12-30 2022-12-30 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9350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5428A (zh) 小区重选方法以及装置
US2022012464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2586046B (zh) 一种协调测量配置的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
CN112640347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3013881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5280843A (zh) 小区重选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2027811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3518420B (zh)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US2023032863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6210326A (zh) 选择初始带宽部分bwp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5668806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3498136B (zh) 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7859407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6325914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6193502A (zh) 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5529585A (zh) 信息指示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6530183A (zh) 波束管理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6250328A (zh) 状态切换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5552953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US20230412258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230224754A1 (e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0164430A1 (zh) 小区重选方法以及装置
WO2023102914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7693974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5428519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