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3338A - 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3338A
CN116193338A CN202310450144.6A CN202310450144A CN116193338A CN 116193338 A CN116193338 A CN 116193338A CN 202310450144 A CN202310450144 A CN 202310450144A CN 116193338 A CN116193338 A CN 116193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bone conduction
magnetic
vibrato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501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93338B (zh
Inventor
陈娟
沈佳龙
刘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ojue Intelligent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ojue Intelligen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ojue Intelligent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ojue Intelligen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5014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933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93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3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93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3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1Aspects regarding the frame of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属于骨传导技术领域,该骨传导发声装置包括外壳、弹性件、定子组件和振子组件。定子组件包括与所述外壳相对固定的导磁芯以及环绕于所述导磁芯外部的线圈,所述导磁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穿出所述线圈;振子组件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外壳相连,振子组件包括多极磁体和用于容纳所述定子组件的振动腔,多极磁体包括多个与定子组件的外周面相对设置的磁极,多个磁极沿所述振子组件的振动方向排列,且相邻两个磁极的极性相反;当所述振子组件处于平衡位置时,线圈与其中一个磁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与相邻两个磁极的连接处相对设置。本发明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具有更高的机电转化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传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骨传导发声技术是将机械振动传递至人的脸部,并通过颅骨传声,使人听到声音的技术。具有骨传导发声功能的电子设备,例如骨传导耳机、骨传导眼镜、头盔等,通常包括能够产生振动的骨传导发声装置,以提供能够使人产生听觉的机械振动。
图2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实施例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包括外壳1、与外壳1相连的弹片10、与弹片10相连的导磁碗11、设于导磁碗11内的上磁体12、位于上磁体12下方的线圈13、设于线圈13内的下磁体14。上磁体12和下磁体14同极相对设置。线圈13与外壳1相固定,在线圈13通电后,其产生的变化磁场与振动系统的磁场发生相互作用,进而使得导磁碗11及其内的上磁体12发生振动,弹片10能够提供带动导磁碗11和上磁体12复位的弹力。
上述骨传导发声装置的磁路结构(导磁碗11和上磁体12组成磁路结构)产生的垂直于电流方向的水平磁场分量较少,磁场利用率低,机电转换效率低,在等功耗下,人耳听到的响度较小。同时由于磁路结构不对称,振子组件和定子组件之间存在的静态吸力会导致振动空间不稳定,影响耳机频率响应一致性。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该骨传导发声装置的机电转化效率更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包括:
外壳;
弹性件;
定子组件,包括与所述外壳相对固定的导磁芯以及环绕于所述导磁芯外部的线圈,所述导磁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穿出所述线圈;
振子组件,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振子组件包括多极磁体和用于容纳所述定子组件的振动腔,所述多极磁体包括多个与所述定子组件的外周面相对设置的磁极,多个所述磁极沿所述振子组件的振动方向排列,所述磁极的数量大于等于3个,且相邻两个所述磁极的极性相反;
相邻两个所述磁极之间形成磁极连接处,当所述振子组件处于平衡位置时,所述线圈与其中一个所述磁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磁极连接处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多极磁体包括多个沿振动方向排列设置的磁体,相邻的两个所述磁体其中之一的充磁方向指向所述定子组件,另一的充磁方向背向所述定子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多极磁体包括多个沿所述振动方向排列设置的磁体,所述磁体沿着所述振动方向充磁,且相邻两个所述磁体同极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多极磁体由多个磁体连接而成,或者,所述多极磁体为一体成型的单个零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均设有向着所述多极磁体外凸的凸环。
进一步地,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两个以上的所述线圈,通入相邻两个所述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所述导磁芯设有隔开相邻的两个所述线圈的凸环,相邻的两个所述线圈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磁极相对设置,相邻的两个凸环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磁极连接处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多极磁体与所述定子组件的外周面相对设置的磁极的数量比所述线圈的数量多2,所述凸环的数量比所述线圈的数量多1。
进一步地,所述多极磁体呈板状,所述定子组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多极磁体;或者,所述多极磁体呈环状,且环绕于所述定子组件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振子组件还包括侧导磁板,所述侧导磁板设于所述多极磁体背离所述定子组件的表面侧。
进一步地,所述振子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导磁芯的端部相对设置的端磁体,所述端磁体的磁极沿着所述振动方向设置,且所述端磁体朝向所述导磁芯的磁极的极性和所述多极磁体与所述端磁体相邻的磁极的极性相同;
仅在所述导磁芯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端磁体,或者,所述导磁芯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端磁体。
进一步地,所述振子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端磁体背离所述导磁芯的表面侧的端导磁板。
进一步地,所述振子组件还包括振子骨架,所述多极磁体与所述振子骨架相连,所述振子骨架设有所述振动腔。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包括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的外支架、与所述振子组件相连的内支架以及连接在所述外支架和所述内支架之间的弹性臂;
所述内支架和所述外支架平齐,或者,所述内支架相对所述外支架更为靠近所述振子组件。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包括定子组件和振子组件,定子组件包括导磁芯和环绕于导磁芯上的线圈,振子组件包括多极磁体,线圈与多极磁体朝向定子组件的一个磁极相对设置,导磁芯的两端与两个磁极连接处相对设置,工作时,线圈磁化导磁芯,使得多极磁体不仅能够受到导磁芯的磁力作用,还能够受到线圈的磁力作用,从而在双重作用力下振动,机电转换效率更高,能够提高几乎整个频域的灵敏度和声压级,声学表现更佳。
2.作为改进,振子组件包括与导磁芯的端部相对设置的端磁体,端磁体朝向导磁芯的磁极的极性和多极磁体与端磁体相邻的磁极的极性相同,工作时,振子组件除了受到导磁芯和线圈对多极磁体的作用力外,还受到导磁芯对端磁体的作用力,形成三重作用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灵敏度和声压级。
3.作为改进,振子组件还包括侧导磁板和/或端导磁板,能够起到聚磁和屏蔽的作用,提高骨传导发声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骨传导发声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骨传导发声装置未示出外壳时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骨传导发声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沿图3中A-A剖切线剖得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3中B-B剖切线剖得的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骨传导发声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沿图6中C-C剖切线剖得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一种通电方式下多极磁体受到的定子组件的力作用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骨传导发声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一种通电方式下多极磁体受到的定子组件的力作用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骨传导发声装置的剖视图,图中,定子组件仅上端设有端磁体。
图12是图11中端磁体与多极磁体的磁极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骨传导发声装置的剖视图,图中,定子组件两端均设有端磁体。
图14是图13中端磁体与多极磁体的磁极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骨传导发声装置的剖视图,图中,振子组件包括两个侧导磁板。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骨传导发声装置的剖视图,图中,振子组件包括两个侧导磁板和两个端导磁板。
图17是图16所示的骨传导发声装置与图23所示的骨传导发声装置的频响曲线的对比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骨传导发声装置的剖视图。
图19是一种通电方式下多极磁体受到的定子组件的力作用示意图,图中,多极磁体包括两个沿振动方向充磁的磁体。
图20是一种通电方式下多极磁体受到的定子组件的力作用示意图,图中,多极磁体包括三个沿振动方向充磁的磁体。
图21是一种通电方式下多极磁体受到的定子组件的力作用示意图,图中,多极磁体包括三个沿振动方向排列的磁极。
图22是一种通电方式下多极磁体受到的定子组件的力作用示意图,图中,多极磁体包括四个沿振动方向排列的磁极。
图23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实施例的骨传导发声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其包括外壳2、弹性件3、定子组件4和振子组件5。
外壳2设有收容腔20,本实施例中,外壳2呈两端开口的管状,且外壳2呈矩形的管状,其由四个侧板围合而成,如图5所示,四个侧板分别为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2a和第二侧板2b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2c和第四侧板2d。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2还可以是截面呈其他形状的管状,例如截面呈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
定子组件4包括与外壳2固定连接的导磁芯40以及连接在导磁芯40上的线圈41。导磁芯40可以与外壳2的某一侧板相连以实现与外壳2的固定连接,优选的,其同时连接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图4和图5示出的情形中,导磁芯40同时与第一侧板2a和第二侧板2b相连。线圈41环绕于导磁芯40上,其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两个以上,本实施例中,线圈41的数量为一个。导磁芯40的两端(第一端部400和第二端部401)穿出线圈41,线圈41通电后,导磁芯40的两端被磁化成N极和S极,且随着线圈41内电流方向的变化,两端的极性也将发生变化。
振子组件5设于收容腔20内且与弹性件3相连,其通过弹性件3与外壳2弹性连接,以在线圈41的驱动下振动,弹性件3能够在振子组件5偏离平衡位置时对其施加复位的弹力,振子组件5的平衡位置为在线圈41未通电时,振子组件5的初始位置。
进一步参考图6和图7,振子组件5设有用于容纳定子组件4的振动腔50和设于振动腔50内的多极磁体51。沿着振子组件5的振动方向(即图中的Z方向),振动腔50的长度要大于定子组件4的长度,以在定子组件4两端形成振动空间,使得振子组件5能够自由的振动,在相对定子组件4振动的同时不会撞击定子组件4。
多极磁体51包括多个与定子组件4的外周面相对设置的磁极,多个所述磁极沿振动方向排列,且相邻两个磁极的极性相反。在振子组件5处于平衡位置时,线圈41与磁极相对设置,第一端部400和第二端部401与相邻的两个磁极的连接处相对设置。这样,多极磁体51朝向定子组件4的磁极数量比线圈41的数量多2。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线圈41的数量为一个,对应的多极磁体51朝向线圈41的磁极数量为三个,沿着振动方向分别为N、S和N极,前述的三个磁极形成两个磁极连接处(相邻两个磁极之间形成所述磁极连接处),导磁芯40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N极和S极的连接处相对设置,线圈41则与S极相对设置。
当线圈41通入图示方向的电流时,第一端部400和第二端部401分别被磁化成S极和N极,此时第一端部400对与其相邻的N、S极施加具有向下分量的磁力,第二端部401也对与其相邻的N、S极施加具有向下分量的磁力,图中以实线箭头示出了导磁芯40的磁极对多极磁体51的磁力的大致方向,这样,振子组件5将在磁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同时,根据左手定则,线圈41将受到向上的安培力,显然的,多极磁体51将受到向下的反作用力(图7中以虚线箭头示出),这样,多极磁体51将受到导磁芯40和线圈41的双重作用力,使得其受到的驱动力更大,灵敏度更高,有利于提高骨传导发声装置整个频段的灵敏度和声压级。当线圈41通入反向电流时,多极磁体51将受到的双重作用力的方向也相反,从而使得振子组件5能够产生更强的往复振动。
需要指出的是,在较小的电流下,导磁芯40可产生较大的磁饱和强度,因此可产生较大的吸斥力,对比现有的骨传导发声装置的结构,本发明的骨传导发声装置的机电转换效率更高,驱动效率也更高,灵敏度跟驱动力正相关,因此在相同功率条件下,对整体频域灵敏度都有提高,在相同响度条件下,骨传导发声装置的功耗更低。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多极磁体51包括多个沿振动方向排列设置的磁体510,多个磁体510的充磁方向与振子组件5的振动方向相垂直,且相邻两个磁体510的充磁方向相反。相邻的两个磁体510其中之一的充磁方向指向定子组件4,另一的充磁方向背向定子组件4,以使得多极磁体510朝向定子组件4的磁极以相邻两个磁极极性相反的方式设置。在定子组件4的外周面是平面时,优选磁体510的充磁方向与其外周面垂直,在定子组件4的外周面是圆弧面时,磁体510也可以设置成圆弧状,其充磁方向沿圆弧面的径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磁体510为独立的零件,相连形成多极磁体51,多个磁体510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导磁片或者不具有磁性的片体隔开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极磁体51通过充磁形成,其为一体成型的单个零件,各磁体510为多极磁体51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独的零件,无需相互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端部400和第二端部401均设有向着多极磁体51外凸的凸环402,凸环402一方面可以限位线圈41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减小与多极磁体51之间的距离,引导线圈41的磁感线,从而使得导磁芯40和多极磁体51之间的作用力更大,进一步提高机电转化效率和驱动效率。优选的,凸环402凸出至线圈41的外侧。
可以理解的是,在定子组件4的一侧设置多极磁体51即可使得振子组件5在线圈41的驱动下振动。优选的,参考图7,定子组件4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板状的多极磁体51,且两侧的两个多极磁体51相对称,这样可以使振子组件5的受力更为对称,且受到的作用力更大,对线圈41产生的磁场的利用率更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定子组件4设置成仅与外壳1的一个侧板相连,并在定子组件4的三个侧面对应设置板状的多极磁体51,以进一步增大对振子组件5的作用力。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定子组件4的四个侧面均对应设置多极磁体51,此时,多极磁体51上可以开设避让孔供定子组件4穿出至与外壳2相连,且不妨碍振子组件5振动。与第一侧板2a或者第二侧板2b相对的多极磁体51可以设置成仅保留与线圈41相对设置的磁体,此时主要通过线圈41对多极磁体51施加安培力的反作用力。
多极磁体51也可以设置成环状,例如采用环形辐射充磁磁钢,其环绕在定子组件4的外部,使得定子组件4的外周均具有与其相互作用的多极磁体51,在多极磁体51呈环状的情况下,多极磁体51上可以设置供定子组件4穿出的避让孔,以便于定子组件4与外壳2相连,且不妨碍振子组件5振动。可以理解的是,环状的多极磁体51的形状可以设置成与定子组件4适配,在定子组件4的截面呈圆柱形时,多极磁体51可以设置成圆环状,在定子组件4的截面呈矩形时,多极磁体51可以设置成矩环状。
振子组件5还包括振子骨架55,振子骨架55设有所述的振动腔50,多极磁体51连接在振动腔50的侧壁上。振子骨架55用于连接弹性件3和多极磁体51。图7示出的结构中,振子骨架55呈矩形的块状,其设有大致矩形的振动腔50以容纳定子组件4,可以理解的是,图中的结构仅为示例,振子骨架55的形状不限于此。振子骨架55除了连接弹性件3和多极磁体51之外,还可以起到配重块的作用,可以通过控制振子骨架55的质量来控制骨传导发声装置的谐振频率或者其他参数。振子骨架55的材料例如可以是钨钢,不锈钢,铁磁性材料,铜,铝,塑料等。
弹性件3用于驱动振子组件5复位,其例如可以是弹簧或者弹片等。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弹性件3为弹片,如图1和图6所示,其包括与外壳2的端面相连的环状的外支架30、设于外支架30内的内支架31以及连接外支架30和内支架31的弹性臂32,内支架31与振子组件5相连,具体与振子骨架55相连。在振子组件5振动时,内支架31随着振子组件5移动,弹性臂32发生弹性变形以产生复位的弹力。
内支架31和外支架30可以设置成平齐的,为了使得振子组件5能够顺畅的振动,内支架31和振子骨架55之间设置有间隔片33,间隔片33可以是独立的零件,也可以与振子骨架55或者内支架31一体成型。弹性件3也可以设置成立体的结构,其内支架31相对外支架30更为靠近振子组件5,并与振子组件5相连,这样,不设置间隔片33也不影响振子组件5振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振子组件5的两端均通过弹性件3与外壳2相连,以使得振子组件5振动时更为稳定。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仅在振子组件5的一端设置弹性件3,且弹性件3不一定与外壳2的端面相连,还可以连接在外壳2的其他位置。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线圈41的数量为两个,多极磁体51朝向定子组件4的磁极数量也相应增加。
如图9和图10所示,定子组件4包括两个绕设在导磁芯40上的线圈41,两个线圈41沿着振动方向间隔设置。导磁芯40设有隔开相邻两个线圈41的凸环402,这样,凸环402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位于导磁芯40的两端和中部。
多极磁体51与定子组件4相对设置的磁极的数量为4个,如图10所示,多极磁体51包括四个沿振动方向排列的磁体510,多个磁体510沿与振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充磁,且相邻两个磁体510的充磁方向相反,当相邻的两个磁体510其中之一的充磁方向指向定子组件4时,另一的充磁方向背向定子组件4。
工作时,两个线圈41的通电方向相反,图10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线圈通电情形,此时,上、中、下三个凸环402分别被磁化成S、N、S极,图中以实线箭头示出了多极磁体51受到的导磁芯41的作用力。同样的原理,线圈41将对多极磁体51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得多极磁体51受到双重作用力。在通入两个线圈41的电流方向反向时,多极磁体51受到的作用力方向也将相反。
由于线圈41和多极磁体51的磁极数量的增加,产生的磁相互作用力也更强,因此可以更大幅度的提高骨传导发声装置整体的灵敏度。
可以理解的是,线圈41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及以上,相邻两个线圈41也同样可以以凸环402隔开,优选的,凸环402的数量比线圈41的数量多1,多极磁体51朝向定子组件4的磁极的数量比线圈41的数量多2。当线圈41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时,工作时通入相邻两个线圈41的电流方向相反。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振子组件5还包括与导磁芯40的端部相对设置的端磁体53,端磁体53的磁极沿着振动方向设置(即沿着振动方向充磁),且端磁体53朝向导磁芯40的磁极的极性与多极磁体51和该端磁体53相邻的磁极的极性相同。如图11所示,振子骨架55朝向导磁芯40上端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槽550,端磁体53设置在安装槽550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导磁芯40仅一端设置有端磁体53。图11和图12示出的实施例中,端磁体53设置在导磁芯40的上端,且端磁体53朝向导磁芯40的磁极与多极磁极51上端朝向导磁芯40的磁极(即与端磁体53相邻的磁极)的极性相同,两者均为N极。这样,当线圈41通入如图12所示的电流时,导磁芯40与端磁体53异极相对设置,也就是导磁芯40将对端磁体53施加向下的作用力,由于端磁体53固连在振子骨架55上,因此,振子组件5将受到定子组件4带来的三重作用力,进一步增大了骨传导发声装置的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导磁芯40两端均设置有端磁体53,此时,下端的端磁体53朝向导磁芯40的磁极的极性与多极磁体51下端朝向导磁芯40的磁极的极性相同,两者均为S极。这样,当线圈41通入如图14所示的电流时,导磁芯40与上端的端磁体53异极相对,与下端的端磁体53同极相对,导磁芯40对两个端磁体53均施加向下的作用力,进一步提高了对振子组件5的驱动力。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以具有两个线圈41的定子组件4为例予以介绍,但是具有不同数量的线圈41的定子组件4均可以应用端磁体53。例如,图19示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线圈41为一个时,端磁体53的磁极设置情况。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振子组件5还包括设于磁体外侧的导磁板,以起到聚磁和屏蔽的作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振子组件5包括与振子骨架55相连的侧导磁板52,侧导磁板52设置在多极磁体51背离定子组件4的表面侧,一方面,侧导磁板52能够减小磁路中的磁阻,增大磁路中的磁场B值,使得多极磁体51和定子组件4之间的相互作用更为高效;另一方面,侧导磁板52可以引导多极磁体51的磁感线,向着外壳2所在侧屏蔽磁场,在外壳2采用导磁材料的情况下,其能够降低分布到外壳2的磁感线(减小漏磁),从而降低多极磁钢51对外壳2的吸力,使振子组件5的振动更为稳定,同时还能降低对弹性件3的刚度要求。优选的,多极磁体51向着侧导磁板52的投影位于侧导磁板52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振子组件5包括与振子骨架55相连的端导磁板54,端导磁板54与定子组件4的端部相对设置,且设置在端磁体53背离定子组件4的表面侧,即设置在端磁体53的外侧,以免影响端磁体53和定子组件4之间的磁力作用。一方面,端导磁板54能够减小磁路中的磁阻,增大磁路中的磁场B值,使得端磁体53和定子组件4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大;另一方面,端导磁板54可以引导多极磁体51的磁感线,向着弹性件3所在方向屏蔽磁场,减小漏磁,在弹性件3能够被磁体吸引的情况下,可以降低端磁体53对弹性件3的吸力,防止弹性件3因吸力过大而变形。优选的,端磁体53向着端导磁板54的投影位于端导磁板54内。
可以理解的是,当同时设置侧导磁板52和端导磁板54时,可以更好的起到减轻漏磁的屏蔽效果。
图17示出的是骨传导发声装置的频响曲线的对比图,图中,实线为背景技术中所述结构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图23)的频响曲线,虚线为图16所示结构的骨传导发声装置的频响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图16所示的骨传导发声装置的灵敏度和声压级基本在整个频域都要高于现有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声学表现更佳。
实施例5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主要区别在于,骨传导发声装置的四块导磁板相连呈矩环状。
本实施例中,振子组件5包括两个侧导磁板52和两个端导磁板54,相邻的两个导磁板相互连接,从而形成矩形的环状,振动腔50由四个导磁板围合形成。
由于四个导磁板相连的环状包围在定子组件4外部,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线圈41通电后逸出的磁感线,进一步提高屏蔽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导磁板相互连接,因此可以省去振子骨架55,使导磁板直接与弹性件3相连。当然,此时也可以将四个导磁板整体理解为振子骨架55,即将振子骨架55设置成采用导磁材料制成。
实施例6
多极磁体51的磁体510的充磁方向除了与振动方向垂直之外,还可以沿着振动方向充磁。
如图19所示,图19示出的多极磁体51包括两个同极相对设置磁体510,磁体510沿着振动方向充磁,且相邻的两个磁体510同极相对设置。图19中,相对设置的磁极为S极,相对设置的两个S极共同作为多极磁体51的S极,与线圈41相对设置。导磁芯40的两端部则与磁体510的中部相对设置,即与磁体510N极和S极的交界处相对设置。
图20示出了多极磁体51包括三个沿振动方向排列的磁体510时的示意图,相邻的两个磁体510同极相对设置,该相邻的两个磁极共同作为多极磁体51的一个磁极。
本实施例中,磁体510为独立的零件,多极磁体51由多个磁体510连接而成,相邻的两个磁体510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导磁片相连。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多极磁体51沿振动方向充磁,其磁极沿着振动方向设置,与实施例6的主要区别在于,多极磁体51采用一体充磁的方式制成,其为一体成型的单个零件,磁体510为多极磁体51的一部分。
图21示出了多极磁体51具有三个磁极时的示意图,图22示出了多极磁体51具有四个磁极时的示意图,图中以虚线示意出了相邻两个磁极的分界。
除了充磁形成图21和图22所示的磁极结构外,还可以在相邻的磁体510之间形成无磁部。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如上文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骨传导耳机、骨传导眼镜、智能头盔等。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它基于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做出的任何改进都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2);
弹性件(3);
定子组件(4),包括与所述外壳(2)相对固定的导磁芯(40)以及环绕于所述导磁芯(40)外部的线圈(41),所述导磁芯(40)的第一端部(400)和第二端部(401)穿出所述线圈(41);
振子组件(5),通过所述弹性件(3)与所述外壳(2)相连,所述振子组件(5)包括多极磁体(51)和用于容纳所述定子组件(4)的振动腔(50),所述多极磁体(51)包括多个与所述定子组件(4)的外周面相对设置的磁极,多个所述磁极沿所述振子组件(5)的振动方向排列,所述磁极的数量大于等于3个,且相邻两个所述磁极的极性相反;
相邻两个所述磁极之间形成磁极连接处,当所述振子组件(5)处于平衡位置时,所述线圈(41)与其中一个所述磁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部(400)和所述第二端部(401)与所述磁极连接处相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极磁体(51)包括多个沿振动方向排列设置的磁体(510),相邻的两个所述磁体(510)其中之一的充磁方向指向所述定子组件(4),另一的充磁方向背向所述定子组件(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极磁体(51)包括多个沿所述振动方向排列设置的磁体(510),所述磁体(510)沿着所述振动方向充磁,且相邻两个所述磁体(510)同极相对设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极磁体(51)由多个磁体(510)连接而成,或者,所述多极磁体(51)为一体成型的单个零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400)和所述第二端部(401)均设有向着所述多极磁体(51)外凸的凸环(40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4)包括两个以上的所述线圈(41),通入相邻两个所述线圈(41)的电流方向相反,所述导磁芯(40)设有隔开相邻的两个所述线圈(41)的凸环(402),相邻的两个所述线圈(41)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磁极相对设置,相邻的两个凸环(402)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磁极连接处相对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极磁体(51)与所述定子组件(4)的外周面相对设置的磁极的数量比所述线圈(41)的数量多2,所述凸环(402)的数量比所述线圈(41)的数量多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极磁体(51)呈板状,所述定子组件(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多极磁体(51);或者,所述多极磁体(51)呈环状,且环绕于所述定子组件(4)外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组件(5)还包括侧导磁板(52),所述侧导磁板(52)设于所述多极磁体(51)背离所述定子组件(4)的表面侧。
10.如权利要求1、2、3、5、6、8、9任一项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组件(5)还包括与所述导磁芯(40)的端部相对设置的端磁体(53),所述端磁体(53)的磁极沿着所述振动方向设置,且所述端磁体(53)朝向所述导磁芯(40)的磁极的极性和所述多极磁体(51)与所述端磁体(53)相邻的磁极的极性相同;
仅在所述导磁芯(40)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端磁体(53),或者,所述导磁芯(40)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端磁体(53)。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组件(5)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端磁体(53)背离所述导磁芯(40)的表面侧的端导磁板(54)。
12.如权利要求1、2、3、5、6、8、9任一项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组件(5)还包括振子骨架(55),所述多极磁体(51)与所述振子骨架(55)相连,所述振子骨架(55)设有所述振动腔(50)。
13.如权利要求1、2、3、5、6、8、9任一项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包括与所述外壳(2)固定连接的外支架(30)、与所述振子组件(5)相连的内支架(31)以及连接在所述外支架(30)和所述内支架(31)之间的弹性臂(32);
所述内支架(31)和所述外支架(30)平齐,或者,所述内支架(31)相对所述外支架(30)更为靠近所述振子组件(5)。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骨传导发声装置。
CN202310450144.6A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61933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50144.6A CN116193338B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50144.6A CN116193338B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3338A true CN116193338A (zh) 2023-05-30
CN116193338B CN116193338B (zh) 2023-07-21

Family

ID=86450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50144.6A Active CN116193338B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9333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0799A (zh) * 2023-09-25 2023-10-31 苏州墨觉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骨传导耳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733374U (zh) * 2015-06-23 2015-10-28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扬声器
WO2020077845A1 (zh) * 2018-10-16 2020-04-2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激励器以及屏幕发声装置
CN113873381A (zh) * 2021-09-10 2021-12-31 苏州索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装置、骨传导耳机、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硬件设备
CN216313372U (zh) * 2021-09-10 2022-04-15 苏州索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装置、骨传导耳机、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硬件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733374U (zh) * 2015-06-23 2015-10-28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扬声器
WO2020077845A1 (zh) * 2018-10-16 2020-04-2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激励器以及屏幕发声装置
CN113873381A (zh) * 2021-09-10 2021-12-31 苏州索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装置、骨传导耳机、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硬件设备
CN216313372U (zh) * 2021-09-10 2022-04-15 苏州索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装置、骨传导耳机、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硬件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0799A (zh) * 2023-09-25 2023-10-31 苏州墨觉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骨传导耳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3338B (zh) 2023-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68244B (zh) 电磁激励器以及屏幕发声装置
US10079531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CN109040917B (zh) 激励器以及屏幕发声装置
CN109040916B (zh) 用于激励器的振子组件、激励器以及屏幕发声装置
EP1101273B1 (en) Low frequency vibrator
CN108966093B (zh) 用于激励器的弹片、激励器以及屏幕发声装置
CN110049416B (zh) 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电子产品
CN105553217B (zh) 振动马达
KR20180050605A (ko) 선형 진동모터
CN113873381A (zh) 一种振动装置、骨传导耳机、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硬件设备
JP2019201486A (ja) リニア振動モータ及び電子機器
US11515773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113696B (zh) 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电子产品
CN116193338B (zh) 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22524229A (ja) 平衡振動システム
US20200412228A1 (en) Vibration motor
CN115119115B (zh) 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20200044538A1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CN218162809U (zh) 机芯模组和耳机
CN209982301U (zh) 一种激励器及电子产品
CN116193337B (zh) 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骨传导耳机
WO2011156608A2 (en) Multi-coaxial transducers and methods
KR100926186B1 (ko) 진동 에너지를 이용한 모듈형 발전기 및 상기 모듈형 발전기를 이용한 발전방법
CN111355826A (zh) 屏幕振动发声装置和电子产品
KR200410779Y1 (ko) 코일 일체형 직접구동 진동체를 갖는 마이크로 스피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