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2544A - 一种智能会议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会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2544A
CN116192544A CN202310157621.XA CN202310157621A CN116192544A CN 116192544 A CN116192544 A CN 116192544A CN 202310157621 A CN202310157621 A CN 202310157621A CN 116192544 A CN116192544 A CN 116192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erence
layer
management
service
intelli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576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金惟
文星
王宁
黄振林
赵刘琦
张宇恒
冯子焰
陈欢
王朝硕
申晓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outh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outh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outh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outh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5762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925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92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25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04L12/1818Conference organisation arrangements, e.g. handling schedules, setting up parameters needed by nodes to attend a conference, booking network resources, notifying involved pa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04L12/1822Conducting the conference, e.g. admission, detection, selection or grouping of participants, correlating users to one or more conference sessions, prioritis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15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providing single-sign-on or fede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会议系统,属于会议管理技术领域,包括前端展示层、支撑层、服务层、基础设施层和扩展层;所述前端展示层,用于参会人员与会议系统交互,基于支撑层搭建,定制不同需求的业务功能模块,包括会议加入、会议首页、会议材料预览、会议聊天室、会议材料分享、语音识别、会议签到、人脸识别、战略信息显示、指标信息展示、分屏展示、第三方APP集成和第三方网页集成。本发明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技术,实现软件系统的构筑,便于一个后端程序可为多个终端进行服务,减少重复代码的开发;同时通过容器化技术进行部署系统,有利于后端各服务的动态扩缩,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同时有利于硬件资源的充分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会议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会议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会议系统。
背景技术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接触和掌握的信息量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频繁。尤其在当今的形式需求下,无论是召开会议还是线上课堂以及远程讲座,使得人们对会议系统的集成化管理需求越来越高。
会议信息的有效传达和反馈对于决策者的管理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会议管理系统应该为会议管理者提供高效的查询和管理方法。目前人们使用传统的人工方法发布会议信息,整理会议记录,查询会议记录,然而这种方法存在着许多缺点:如系统单一、信息孤立等问题,进行会议管理时工作量大,效率低下,且很容易出错,保密性也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会议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技术,实现软件系统的构筑,便于一个后端程序可为多个终端进行服务,减少重复代码的开发;同时通过容器化技术进行部署系统,有利于后端各服务的动态扩缩,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同时有利于硬件资源的充分利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会议系统,包括前端展示层、支撑层、服务层、基础设施层和扩展层;所述前端展示层包括移动终端和PC终端,用于参会人员与会议系统交互,基于支撑层搭建,定制不同需求的业务功能模块,包括会议加入、会议首页、会议材料预览、会议聊天室、会议材料分享、语音识别、会议签到、人脸识别、战略信息显示、指标信息展示、分屏展示、第三方APP集成和第三方网页集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层包括代理、网关和注册中心,用于对前端展示层和服务层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从而保护网络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服务层,用于实现会议室管理、第三方应用管理、会议申请、会议管理、议程管理、会议材料管理、会议通知、用户管理、组织管理、日志管理、权限管理和菜单管理等功能,同时还集成有4A平台、eLink、数据中心、人脸签到机器人和南网人工智能平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4A平台,用于同步企业组织架构与人员信息以及PC端统一登录认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eLink,用于发送会议通知等系统消息,提供移动服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人脸签到机器人,用于完成人员签到情况更新,并展示在系统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南网人工智能平台,包括人脸识别、OCR服务、语音识别、语义分析和输电线路等服务,为其他系统提供服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础设施包括中间件和数据存储层,用于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所述扩展层,用于持续集成有docker、maven和k8s。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技术,实现软件系统的构筑,便于一个后端程序可为多个终端进行服务,减少重复代码的开发;同时通过容器化技术进行部署系统,有利于后端各服务的动态扩缩,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同时有利于硬件资源的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技术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实现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一种智能会议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前端展示层、支撑层、服务层、基础设施层和扩展层;所述前端展示层包括移动终端和PC终端,用于参会人员与会议系统交互,基于支撑层搭建,定制不同需求的业务功能模块,包括会议加入、会议首页、会议材料预览、会议聊天室、会议材料分享、语音识别、会议签到、人脸识别、战略信息显示、指标信息展示、分屏展示、第三方APP集成和第三方网页集成。
本实施例中,前端展示层采用vue+element ui构造框架,vue是一个构建数据驱动的web界面的渐进式框架,目标是通过尽可能简单的API实现响应的数据绑定和组合的视图组件;element ui是一套为开发者、设计师和产品经理准备的基于vue的桌面端组件库,具备多种常用的页面组件,对简单的页面可以快速引用对应的组件进行开发,大大缩短减少开发时间。
移动终端采用uni-app框架,uni-app是一个使用Vue.js(opens new window)开发所有前端应用的框架,开发者编写一套代码,可发布到iOS、Android、Web(响应式)、以及各种小程序(微信/支付宝/百度/头条/飞书/QQ/快手/钉钉/淘宝)、快应用等多个平台。便于快速响应多端的统一更改,同时在技术上,相对于原生开发,要求有所降低。
所述支撑层包括代理、网关和注册中心,用于对前端展示层和服务层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从而保护网络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
所述服务层,用于实现会议室管理、第三方应用管理、会议申请、会议管理、议程管理、会议材料管理、会议通知、用户管理、组织管理、日志管理、权限管理和菜单管理等功能,同时还集成有4A平台、eLink、数据中心、人脸签到机器人和南网人工智能平台。
本实施例中,服务层的web端应用功能具体为:
(1)会议室管理:对当前会议室进行管理,包括对会议的查看、新增、修改、删除会议室相关信息,提供会议申请时,关联会议室时处理。
(2)第三方应用管理:对需要集成的第三方应用/网页进行管理,对会议中需要使用的第三方应用进行关联,明确对接的方式等。
(3)会议申请:会议负责人,主动发起会议申请。输入相关的会议信息(会议主题,会议召开时间段,会议室,与会人员等)发起会议申请,并暂时标记占用该会议室,通过会议申请流程后,会议室正式申请成功,数据推送至会议管理。若发起的会议室申请,在两个小时后,还未通过,则系统自动取消该会议申请,解锁会议室。
(4)会议管理:实现用户查看当前的会议列表,显示会议标题,会议时间,当前会议状态,会议参加人数等信息。可以通过会议列表、会议时间等条件进行搜索。
(5)议程管理:进入会议管理,可进行新增、修改、删除会议的议程等操作议程下可以管理议程目录用于存放对应的议程材料。议程信息包括议程名称、主持人、发言人。可对议程进行设置负责人员,该人员有权对该议程下的会议文件进行变更。
(6)会议材料管理:选择会议可进入对应的会议材料管理界面,可查看当前议程已存在的会议材料,并对议程进行新增、删除、授权材料权限等操作。
(7)会议通知:选择会议进行发布会议通知,会议通知默认根据模板生成,可以对生成的通知进行编辑。点击发送通知后,系统通过elink消息等方式向参会人员发送会议通知信息。在发送通知时,对非保密文件可同步发送会议资料,使参会人员在会议开始前,就可获取到会议资料。
(8)用户管理:用户数据同步4A/elnik中的数据,可对系统中的用户进行修改、禁用、授权等操作管理,可以新增临时账号供外部人员临时使用参加会议。
(9)组织管理:组织机构数据同步4A/elnik中的组织机构数据,,可对系统中的组织机构数据进行新增、修改、删除和查询等管理操作。可根据需要新增变更会议系统独有的组织进行扩充。
(10)日志管理:查看系统中登录日志、用户操作日志等日志信息,可对日志信息进行导出等操作。可快速检索个人的操作日志。
(11)权限管理:管理系统中用户的权限,可以对用户进行单个功能权限授权,批量功能授权,单个回收权限,批量回收权限等操作。系统中的所有功能模块都可以单独进行授权,只有有授权的用户方可使用系统中的对应功能。
(12)菜单管理:对系统中的功能、菜单进行新增、修改、删除和查询等管理操作。可在不同的会议显示个性化菜单。
所述4A平台,用于同步企业组织架构与人员信息以及PC端统一登录认证。具体集成步骤为:
线下导出,获取4A平台组织架构,包括组织信息,人员信息;
将线下获取的信息,整理调整为系统可导入的初始化组织架构信息表,人员信息表,将整理的两表导入系统,为系统的初始化数据;
对接4A单点登录,通过解析4A跳转到服务后的token信息,获取当前登录信息,并自动完成系统内的登录操作;
开发接收4A推送变更信息服务,通过接收到的信息,变更对应的组织架构信息。
所述eLink,作为南网企业内部沟通原件,为腾讯企业微信私有化部署。可自主开发第三应用/小程序,集成进eLink中,提供移动端服务。用于发送会议通知等系统消息,提供移动服务,在手机即可完成相关工作。具体集成步骤为:
创建并获取“智能会议”应用编码及密钥;
构造elink转发后端服务,通过获取到应用编码及密钥,和elink后台进行交互,完成相关信息的获取以及各类消息的推送;
构造elink主页,可通过点击elink主页,直接访问应用并完成登录操作。
所述人脸签到机器人,用于完成人员签到情况更新,并展示在系统中。具体集成步骤为:
与硬件厂商进行沟通,获取相关接口;
根据接口,完成会议的相关创建等操作;
监听人脸识别的结果,更新人员签到情况。
所述南网人工智能平台,包括人脸识别、OCR服务、语音识别、语义分析和输电线路等服务,为其他系统提供服务。具体集成步骤为:
申请人工智能平台账号,并申请相关接口权限,获取AppKey、SecretKey,作为请求接口时的参数,以及按照要求生成签名;
通过相关接口,构建智能会议系统在人工智能平台中的人脸识别库;
通过获取到的签到人脸信息,调用人脸识别1:N的接口,识别当前人员信息;
将系统获取到的语音信息,通过调用人工智能平台语音识别系统,转义成文字信息。
本实施例中,人脸识别的过程为系统通过采集会议人员头像信息,调用南网人工智能平台人脸识别接口,进行人脸识别,明确当前会议人员;语音识别的过程为系统通过将采集的到语音信息,调用南网人工智能平台语音识别接口,获取语音识别后的文字信息。
所述基础设施包括中间件和数据存储层,用于数据的传输和存储。
本实施例中,系统采用Nginx做为数据传输的中间件。
所述扩展层,用于持续集成有docker、maven和k8s。
本发明后端框架是基于Spring Cloud来封装的,是一系列框架的有序集合。利用Spring Boot的开发模式简化了分布式系统基础设施的开发,如服务发现、注册、配置中心、消息总线、负载均衡、断路器、数据监控等,都可以用Spring Boot的开发风格做到一键启动和部署。技术框架将目前比较成熟、经得起实际考验的服务框架组合起来,通过SpringBoot风格进行再封装,屏蔽掉了复杂的配置和实现原理,最终整合出一套简单易懂、易部署和易维护的分布式系统架构平台。
SpringCloud核心组件包括:Eureka(注册中心)、Ribbon(负载均衡)、Hystrix(断路器)、gateWay(服务网关)和Config(配置中心)。其中Eureka进行对所有微服务的状态、地址、及实例数集中管理和收集,能提供服务注册和注册中心功能;Ribbon是SpringCloudNetfilix微服务套件中的一部分,提供负责均衡、容错、异步和多协议(HTTP,TCP,UDP)支持、缓存、批处理功能;Hystrix提供了熔断、隔离、Fallback、cache、监控等功能,能够在一个、或多个依赖同时出现问题时保证系统依然可用。
GateWay的核心为一系列的过滤器:
(1)身份认证与安全:识别每个资源的验证要求,并拒绝那些与要求不符的请求;
(2)审查与监控:在边缘位置追踪有意义的数据和统计结果,从而带来精确的生产视图;
(3)动态路由:动态地将请求路由到不同的后端集群;
(4)压力测试:逐渐增加指向集群的流量,以了解性能;
(5)负载分配:为每一种负载类型分配对应容量,并启用超出限定值的请求;
(6)静态响应处理:在边缘位置直接建立部分相应,从而避免其转发到内部集群。
Config进行服务配置文件统一管理,实时更新,具体包括提供服务端和客户端支持、集中管理各环境的配置文件和版本管理、支持大的并发查询以及支持各种语言。
本发明系统部署通过Kubernetes集成管控各服务器,组成容器云平台。通过将各服务及PC前端构造为docker images(镜像),将各服务发布到容器云平台进行发布管理。容器云平台的优势包括:敏捷的应用程序创建和部署:与VM映像的使用相比,容器映像的创建更加容易和高效;持续开发、集成和部署:提供可靠和频繁的容器映像构建和部署,并提供快速和轻松的回滚(由于映像的不变性);跨开发、测试和生产的环境一致性:在笔记本电脑上运行与在云中运行相同;开发和操作关注点分离:在构建/发布时而不是部署时创建应用程序容器映像,从而将应用程序与基础架构分离;可观测性不仅显示操作系统级的信息和度量,还显示应用程序的运行状况和其他信号;云和操作系统分布的可移植性:运行在Ubuntu、RHEL、CoreOS、prem、Google Kubernetes引擎和其他任何地方;以应用程序为中心的管理:将抽象级别从在虚拟硬件上运行操作系统提升到使用逻辑资源在操作系统上运行应用程序;松散耦合、分布式、弹性、自由的微服务:应用程序被分解成更小的、独立的部分,可以动态部署和管理,而不是运行在一台大型单用途机器上的单一堆栈;资源隔离:可预测的应用程序性能;资源利用:效率高、密度大。
系统架构基于南网云TSF微服务云平台进行设计,遵从南网技术路线。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技术,前端采用VUE+eleme UI技术,平台终端采用uni-app技术,后端采用springcloud微服务技术,实现软件系统的构筑。便于一个后端程序可为多个终端进行服务,减少重复代码的开发。同时通过docker容器化技术进行部署系统,有利于后端各服务的动态扩缩,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同时有利于硬件资源的充分利用;并对接4A、eLink、数据中心、智能平台等系统,完成相关数据的交互。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智能会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展示层、支撑层、服务层、基础设施层和扩展层;所述前端展示层包括移动终端和PC终端,用于参会人员与会议系统交互,基于支撑层搭建,定制不同需求的业务功能模块,包括会议加入、会议首页、会议材料预览、会议聊天室、会议材料分享、语音识别、会议签到、人脸识别、战略信息显示、指标信息展示、分屏展示、第三方APP集成和第三方网页集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会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包括代理、网关和注册中心,用于对前端展示层和服务层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从而保护网络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会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层,用于实现会议室管理、第三方应用管理、会议申请、会议管理、议程管理、会议材料管理、会议通知、用户管理、组织管理、日志管理、权限管理和菜单管理等功能,同时还集成有4A平台、eLink、数据中心、人脸签到机器人和南网人工智能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会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4A平台,用于同步企业组织架构与人员信息以及PC端统一登录认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会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Link,用于发送会议通知等系统消息,提供移动服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会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签到机器人,用于完成人员签到情况更新,并展示在系统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会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南网人工智能平台,包括人脸识别、OCR服务、语音识别、语义分析和输电线路等服务,为其他系统提供服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会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设施包括中间件和数据存储层,用于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所述扩展层,用于持续集成docker、maven和k8s。
CN202310157621.XA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智能会议系统 Pending CN1161925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57621.XA CN116192544A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智能会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57621.XA CN116192544A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智能会议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2544A true CN116192544A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52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57621.XA Pending CN116192544A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智能会议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9254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7212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providing for cross-device operations between user devices
US10169173B2 (en) Preserving management services with distributed metadata through the disaster recovery life cycle
US7020697B1 (en) Architectures for netcentric computing systems
US20210090568A1 (en) In-band voice-assistant/concierge for controlling online meetings
CN111930521A (zh) 用于部署应用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9420068B1 (en) Log streaming facilities for computing applications
EP2907054A2 (en) Orchestration framework for connected devices
CN112214338A (zh) 一种基于微服务灵活部署的物联网云平台
CA2388624C (en) Architectures for netcentric computing systems
US10061665B2 (en) Preserving management services with self-contained metadata through the disaster recovery life cycle
WO2016011825A1 (zh) 基于云服务的数据备份与操作方法
CN109144785A (zh) 用于备份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10120707B2 (en) Deployment of development environments
CN111104336A (zh) 一种基于容器和vnc的服务接口在线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1522625A (zh) 一种云端数据在线取证系统及方法
CN116192544A (zh) 一种智能会议系统
CN116132344A (zh) 基于K8s集群的容器服务调试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WO2023050110A1 (zh) 面向云主机和云堡垒机实现含容错机制的自动改密的方法
CN115878239A (zh) 虚拟会议中的相关信息的实时共享
EP3387533B1 (en) Disaster recovery of cloud resources
US20240028335A1 (en) Application state synchronization across computing environments to an alternate application
WO2023142070A1 (zh) 面向云主机和云堡垒机实现云主机权限联动的方法
CN107977253A (zh) 程序处理方法、ic客户端及ic平台
CN201813413U (zh) 一种可供动画制作团队使用的插件控制装置
Zhang et al. Research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of Computer Courses based on Dock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