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1812A - 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1812A
CN116191812A CN202310428493.8A CN202310428493A CN116191812A CN 116191812 A CN116191812 A CN 116191812A CN 202310428493 A CN202310428493 A CN 202310428493A CN 116191812 A CN116191812 A CN 116191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driving
resetting
self
retu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284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远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bail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bail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bail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bail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2849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918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91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18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5/00Genera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coil system, magnet, armature or other part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35/02Genera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coil system, magnet, armature or other part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moving magnets and stationary coil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03B17/563Camera grips, ha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lectrical Machinery Utilizing Piezoelectricity,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包括一中空线圈、一悬磁组件以及一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一顶盖、一底盖以及由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界定的一发电腔,所述中空线圈被容置于所述发电腔,其中所述顶盖具有一驱动孔,所述驱动孔连通所述中空线圈所界定的一中空通道以形成一悬磁通道,其中所述悬磁组件在受力按压时沿所述悬磁通道运动,从而形成所述中空线圈磁感线的磁通量变化而产生电能,其中所述悬磁组件在磁吸作用下与所述顶盖相互吸引而悬浮于所述悬磁通道并在受力撤销时回位,以在回位时再次形成所述中空线圈磁感线的磁通量变化而产生电能。

Description

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气设备走进人们的生活,用以控制各类电气设备的控制器也对应的增多,如传统的控制灯具开关的开关控制器,这类控制器大多数为有线的开关,其并不方便布线,并会增加相应电气设备的安装成本和影响相应环境的美观程度。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的控制方式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如遥控器等无线控制设备,人们使用遥控器等无线控制设备控制相应的电气设备成为了习惯,然而,现有的遥控器等无线控制设备大多采用电池供电的方式来提供电能,导致在现今无线控制设备大流行的趋势下,电池的使用量也随之大幅增长,在许多家庭中为了控制各类电器设备,零零散散地配置了各式各样的遥控器,每个遥控器都需要配备相应的电池,并且在相应的使用时长后还需要对电池进行批量更换,额外增加了许多电池配备成本。同时,在现今环保理念和环保政策的驱动下,大幅额外使用电池与环保理念和环保政策相违背,并且电池的置换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不符合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
目前而言,无源技术是解决这类控制设备消耗和浪费电池的公认解决方案,例如专利公告号CN104901505B的中国发明专利揭露了动能转换电能的转换结构和无线电子产品,但是这些微型发电机结构存在体积较大的问题,不能满足一些更小体积的使用需求,且制造精度要求极高;在该专利中,由于两个导磁板交替与连接板进行撞击,导致产生较强的撞击噪声;并且这种依靠磁铁上下撞击导磁板的发电方式对线圈产生的磁力影响甚小,发电效率低下;而且该结构中磁铁组需要与弹性片进行固定连接,依靠外部机械结构来保持左右平衡,而并不是仅利用自身的磁力就能固定自己并保持平衡的结构,如果不平衡则导致输出能量不稳定,因此结构上比较复杂。现有无源技术中的磁极切换式微型发电机,都是双稳态的,采用N-S两磁极切换的驱动方式,即它们存在N极与导磁板吸附以及S极与导磁板吸附两种稳定状态,并且利用外力在这两种稳定状态中切换而产生电能,始终有一个磁极与导磁板相吸附,工作时产生巨大的撞击噪声。当这种微型发电机被按压时具有一种稳态,而反向被外力推动时又是另外一种稳态;如果要实施单稳态则需要设置专门的弹簧复位机构,而弹簧复位机构除了占空间、需要成本之外,还增加了驱动微型发电机时的反向抵抗力,使得微型发电机按压时需要的力成倍的增加;如果采用一种新技术能够去掉弹簧复位机构,以去掉弹簧的反向抵抗力而提升微型发电机的按压手感,则在相同的驱动力下,微型发电机发电功率能被显著提高。在专利公告号CN112290739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提出了一种无需复位弹簧的单稳态微型发电机的构思,但是这种结构自动复位的效果较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复位微型发电机,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运动行程大于0.5毫米,仍然需要复位弹簧进行辅助复位,并且这种结构不能产生足够的驱动力来自动复位外壳上的按键,因此这些缺陷必须改善。具体参考图1,该发电装置包括一驱动装置100P和一发电机200P,该驱动装置100P包括一驱动支架10P、一储能器20P、至少一制动器30P以及至少一磁吸单元40,其中该制动器30P被吸附于该磁吸单元40,该制动器30传导该磁吸单元40P的磁力,该驱动支架10P包括一驱动部11P、自所述驱动部11P延伸的至少一传动部12P,以及至少一转轴13P,其中在初始状态下,该驱动部11P被吸附于该制动器30P,并且该储能器20P被设置于该驱动部11P。当该储能器20P储蓄足够的驱动作用力时,该储能器20P驱动该驱动支架10P的该驱动部11P,使得该驱动部11P脱离该制动器30P。该驱动部11P和该传动部12P位于该转轴13P两侧,其中当该驱动部11P受到足够驱动作用力时,该驱动部11P和该传动部12P以该转轴13为轴心(支点)做轴转运动。该传动部12P与该发电机200P相传动地连接,当该传动部12运动时,该传动部12P驱动该发电机200P产生感生电能,从而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克服了许多控制设备需要依赖于电池供电的局限。
但是,在许多小微型应用场景下,现有的该发电装置在尺寸大小上仍然无法满足应用需求,导致在许多小微型设备中仍依赖于电池供电,详细地,该发电装置的发电是依靠该传动部12P在该发电机200P的侧边枢转运动,从而形成该发电机200P的中空线圈200P产生的磁感线的磁通量变化以产生电势能,为了使该传动部12能够在该发电机200P的侧边进行枢转,该发电装置设置了驱动该传动部12P的枢转的该驱动部11P和该转轴13P,以基于杠杆原理驱动该传动部12P并增大该传动部12P的动能以保障发电效率,同时为了该传动部12P的复位,该发电装置还需设置该储能器20P和该制动器30P,位于该发电机200P侧边的该驱动装置100P占据了很大一部分面积,导致该发电装置的尺寸较大,并且该发电装置结构复杂,元件繁多,制造成本高,对该发电装置的微型优化难度极大,对工艺精度要求严格,致使目前现有的发电装置无法进一步被微型化设计。
在智能家居的时代,如果要进一步缩小发电机的体积,以适应一些按压行程极短的电器遥控器应用,则需要设计新的结构,以解决现有无源技术中发电机体积依然较大、按压力度重、按压噪声较响、按压行程类似琴键一般长的综合缺陷。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发电器,即发电元件,其体积必须十分微小,能够解决上述缺陷,适于采用贴片的方式焊接于电路板(PCB)上而作为一个微型供电元件使用。
另外,在公告号为CN112290739B的中国发明专利的该发电装置中,该驱动装置100P与该制动器30P为水平分布设置,磁场不在同一轴线上,覆盖范围较窄,导致磁复位作用力较小,当存在壳体外按键时缺乏足够的复位力联动按键作复位运动,并且复位距离大于0.5毫米后不能保障可靠复位,因此需要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些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利用其中空线圈客观存在的位置布置其驱动装置,换句话说,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整体大小能够被设置趋于其中空线圈的大小,克服现有的发电装置小型化微型化的发展瓶颈,实现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小型化和微型化。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利用极少的零部件产生足够的能量以驱动通信电路发射信号,大大简化了制造工艺,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无源技术的普及应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效率被有效提升,在小型化的同时满足供电需求。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驱动装置体积小并且可以自动复位而不采用多余的复位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驱动装置相对于中空线圈是独立运作的,而无需借助中空线圈安装或传动连接于中空线圈。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不用额外设置复位弹簧,仅利用磁铁的磁性就能在较大的运动行程中产生较强的自动复位力,进而还能够推动相应的外部壳体按键自动复位,并且在不借助任何机械连接固定方式的情况下,仅仅利用磁铁的磁性就可以悬浮地稳固相应回位件。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中的回位件具有非机械连接固定的自吸附式的自由磁悬浮运动状态,没有其他部件的附着影响,因此具有较小的质量,可在瞬间高速运动时能够使得在中空线圈中感应产生大于200uJ的瞬间能量。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结构简单,并且发电效率高,在简化结构的同时提升发电效率,克服现有的发电装置的发展瓶颈。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包括一中空线圈、一悬磁组件以及一壳体,其中所述悬磁组件包括一驱动件和一回位件,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回位件中的至少一个为永磁体,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一顶盖、一底盖以及由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界定的一发电腔,所述中空线圈被容置于所述发电腔,其中所述顶盖具有连通所述发电腔的一驱动孔,所述驱动孔连通所述中空线圈所界定的一中空通道以形成一悬磁通道,其中所述驱动件自所述顶盖的所述驱动孔伸入所述悬磁通道,其中所述回位件被设置于所述悬磁通道,对应在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回位件中的至少一个为永磁体的状态,其中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顶盖具有磁吸力而在磁吸作用下被所述顶盖吸附,从而被保持在一初始位置,其中所述驱动件在受力驱动所述回位件沿所述悬磁通道运动时,形成所述中空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而产生电能,对应所述回位件在与所述顶盖的磁吸作用下悬浮于所述悬磁通道,从而在所述驱动件的受力撤销时回位至所述初始位置,进而再次形成所述中空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而产生电能。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悬磁组件沿所述悬磁通道相对于所述中空线圈运动,以在所述中空线圈的中心位置扰动所述中空线圈所形成的磁感线,从而提升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效率。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悬磁组件与所述中空线圈的相对运动方向为沿所述中空线圈所界定的所述中空通道轴向运动,区别于现有的发电装置的枢转运动方式,进而提升所述悬磁组件对所述中空线圈所形成的磁感线的扰动,提升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效率。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悬磁组件被设置于所述中空线圈所界定的所述中空通道之中,以充分利用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客观存在的尺寸大小,使得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整体大小能够被设置趋于所述中空线圈的大小,实现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小型化和微型化。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悬磁组件沿所述悬磁通道悬浮地运动,无需设置庞大复杂的枢转运动组件和复位组件,从而实现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小型化和微型化。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悬磁组件和所述中空线圈是相互独立的,无需设置额外的连接组件,也就是说所述悬磁组件相对于所述中空线圈是被悬浮设置的,并在悬浮的状态下沿所述悬浮通道与所述中空线圈发生相对运动,简化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结构设计。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悬磁组件于所述悬浮通道悬浮运动,无需设置复杂的枢转运动组件、复位组件以及连接组件,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结构简单,元件模块化整体性程度高,生产难度和工艺精度要求降低,有利于缩小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体积的同时,降低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生产制造成本并提高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生产良品率。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悬磁组件的运动行程满足所述回位件能够与所述顶盖保持磁吸力而在所述驱动件的受力撤销后自动复位,从而在不设置专用的复位装置的前提下实现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自复位,简化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结构设计。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底盖具有连通所述发电腔的一底开孔,其中所述底开孔优选被设置所述驱动孔的朝所述底盖的投影位于所述底开孔中,换句话说,所述底开孔对着连通所述中空通道且大于所述驱动孔,以保障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顶盖保持磁吸力。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顶盖进一步包括自所述驱动孔的周缘向所述底盖的方向延伸的一驱动管,其中以所述驱动孔所在的所述驱动管的一端为所述驱动管的顶端,所述驱动管的另一端为所述驱动管的底端,其中所述驱动件自所述驱动管的顶端伸入所述驱动管,并在受力驱动的状态下驱动位于所述驱动管的所述底端的所述回位件朝远离所述顶盖的方向运动,其中在所述驱动件的受力撤销时,所述回位件在磁吸作用下与所述顶盖相互吸引而朝所述顶盖的方向运动,从而被抵接于所述驱动管的底端,如此以基于所述驱动管形成对所述悬磁组件运动的引导和限位,保障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结构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驱动管位于所述悬磁通道,进而在所述悬磁通道中形成对磁回路的实体介质引导,从而提升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效率,换句话说,所述驱动管的设置一举两得地在实现对所述悬磁组件的运动的限位和引导的同时,还相当于在所述悬磁通道中设置一介质以引导磁回路,既保障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结构稳定性又提升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效率。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驱动管位于所述悬磁通道,从而提高所述中空线圈的电感量,以进一步增强磁场与所述中空线圈之间的磁通量BL值,使得磁场作用于所述中空线圈的磁强度显著上升,如此以提高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效率,使得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在相对于现有的发电机被微型化设计之后的发电效率还能够被提高而在被微型化设计之后具有较强的发电能量,因此,所述驱动管具有提高磁场强度以增强发电效率、对磁回路形成实体介质的引导和定位、对所述悬磁组件形成实体介质的运动限位和引导、对所述悬磁组件进行吸引复位的多重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中空线圈优选被设置为环形,相应的所述驱动件被优选设置为圆柱体或类圆柱体,所述回位件被设置为一圆片,从而在所述悬磁组件相对于所述中空线圈运动时,对各方向上的磁感线的扰动均匀,保障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过程产生电量的均匀化程度。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回位件在实现所述悬磁组件的磁吸复位时,同时扰动所述中空线圈发电,一举两得地在复位的同时进一步发电,以提升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效率。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悬磁组件进一步包括一蓄力件,其中所述蓄力件在所述驱动件受力驱动所述回位件且在克服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顶盖之间的磁吸力之前,积蓄势能并形成所述驱动件的受力位移,从而避免所述驱动件在克服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顶盖之间的磁吸力的瞬间突然位移,提升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按压手感。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在体积小型化微型化的同时,还具有高效的发电效率,如此以适于各类小微型应用场景中,如被嵌入于自拍杆中,以构成一自供电的自拍杆装置,当使用者按下所述自供电的自拍杆装置的拍照按钮时,驱动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进行发电以供电发送相应的拍照指令,避免采用电池供能所带来的环保问题和频繁更换或充电的使用不便问题,同时对使用环境的要求显著降低,保障自拍杆的多数应用场景在户外的使用安全,并且基于所述自供电的自拍杆装置的免维护特点在户外使用时电量耗尽的尴尬局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包括:
一中空线圈,其中所述中空线圈界定有一中空通道;
一悬磁组件,其中所述悬磁组件包括一驱动件和一回位件,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回位件中的至少一个为永磁体;以及
一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一顶盖、一底盖以及由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界定的一发电腔,所述中空线圈被容置于所述发电腔,其中所述顶盖具有连通所述发电腔的一驱动孔,其中在所述中空线圈被容置于所述发电腔的状态,所述驱动孔连通所述中空通道以形成一悬磁通道,其中所述驱动件自所述顶盖的所述驱动孔伸入所述悬磁通道,其中所述回位件被设置于所述悬磁通道,并在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回位件中的至少一个为永磁体的状态被磁吸吸附于所述顶盖而被保持在一初始位置,其中所述驱动件在受力驱动所述回位件沿所述悬磁通道运动时,形成所述中空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而产生电能,对应所述回位件在与所述顶盖的磁吸作用下悬浮于所述悬磁通道,从而在所述驱动件的受力撤销时回位至所述初始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顶盖进一步包括自所述驱动孔的周缘向所述底盖的方向延伸的一驱动管,其中以所述驱动孔所在的所述驱动管的一端为所述驱动管的顶端,所述驱动管的另一端为所述驱动管的底端,其中所述驱动件自所述驱动管的顶端伸入所述驱动管,并在受力驱动的状态下驱动位于所述驱动管的所述底端的所述回位件朝远离所述顶盖的方向运动,其中在所述驱动件的受力撤销时,所述回位件在磁吸作用下与所述顶盖相互吸引而朝所述顶盖的方向运动,从而被抵接于所述驱动管的底端。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底盖为一封闭盖,其中所述悬磁组件的运动行程满足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顶盖的磁吸力大于所述回位件与所述底盖的磁吸力。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底盖具有连通所述发电腔的一底开孔,其中所述悬磁组件的运动行程满足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顶盖的磁吸力大于所述回位件与所述底盖的磁吸力。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驱动孔的朝所述底盖的投影位于所述底开孔中。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回位件为一永磁体。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驱动件为非导磁体并抵接所述回位件。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回位件和所述驱动件均为永磁体。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驱动件为一体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驱动件为一永磁体,所述回位件为一导磁体以传导所述驱动件的磁力而保障与所述顶盖的磁吸力。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悬磁组件进一步包括一蓄力件,其中所述蓄力件在所述驱动件受力驱动所述回位件且在克服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顶盖之间的磁吸力之前,积蓄势能并形成所述驱动件的受力位移。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蓄力件被设置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回位件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蓄力件被设置于所述驱动件的远离所述回位件的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驱动件的靠近所述回位件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凹陷的驱动槽,所述蓄力件被容置于所述驱动槽并抵压所述回位件。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中空线圈被设置为环形。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驱动件被设置为圆柱体或类圆柱体,所述回位件被设置为一圆片。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回位件的直径大于所述驱动孔的孔径。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驱动件的远离所述回位件的一端被设置为锥形,以便于按压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中空线圈被设置为矩形或不规则形。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顶盖包括一第一磁壁和自所述第一磁壁向下延伸的一第二磁壁和一第三磁壁,所述第一磁壁的中心被镂空设计而形成所述驱动孔。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底盖包括一底部磁壁和自所述底部磁壁的边缘向上垂直于所述底部磁壁延伸的一侧部磁壁,其中所述顶盖的所述第二磁壁和所述底盖的所述侧部磁壁正对抵接或者靠近,使得所述回位件的两极磁场被充分聚集利用,具有提高发电效率与保护内部元件的双重有益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自发电自拍杆,其中所述自发电自拍杆包括:
一夹持部;
一手柄部,其中所述夹持部被安装于所述手柄部;以及
一自复位式发电器,其中所述自复位式发电器被设置于所述手柄部,所述自复位式发电器被电性连接于一通信电路,所述通信电路能够发射无线信号而控制被夹持于所述夹持部的一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拍摄,其中当按下所述自发电自拍杆的相应控制键时,所述自复位式发电器被联动产生电能而为所述通信电路供电,从而使所述通信电路向所述移动终端设备发出拍摄指令,当按松开该控制键时,所述自复位式发电器自动地回复至初始状态,以备下一次拍摄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自复位式发电器包括一中空线圈、一悬磁组件以及一壳体,其中所述悬磁组件包括一驱动件和一回位件,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回位件中的至少一个为永磁体,所述驱动件被联动于该控制键,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一顶盖、一底盖以及由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界定的一发电腔,所述中空线圈被容置于所述发电腔,其中所述顶盖具有连通所述发电腔的一驱动孔,所述中空线圈界定有一中空通道,其中在所述中空线圈被容置于所述发电腔的状态,所述驱动孔连通所述中空通道以形成一悬磁通道,其中所述回位件被设置于所述悬磁通道,并在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回位件中的至少一个为永磁体的状态被磁吸吸附于所述顶盖而被保持在一初始位置,其中所述驱动件自所述顶盖的所述驱动孔伸入所述悬磁通道,并在相应控制键被按压时驱动所述回位件沿所述悬磁通道运动,以形成所述中空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而产生电能,对应所述回位件在与所述顶盖的磁吸作用下悬浮于所述悬磁通道,从而在所述驱动件的受力撤销时回位至所述初始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方法,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方法包括步骤:
A、初始时,一回位件在与一顶盖的磁吸作用下被吸附而被保持在一初始位置;
B、施力于一驱动件,以驱动所述回位件沿一悬磁通道运动,从而形成一中空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而产生一次电能,所述回位件在与所述顶盖的磁吸作用下悬浮于所述悬磁通道;
C、当所述回位件运动至一终点位置时,撤销于所述驱动件的施力,所述回位件在与所述顶盖的磁吸作用下自动回位至所述初始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回位件磁吸于所述顶盖的内侧,并居中于所述顶盖的中心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回位件的一侧磁吸于所述顶盖的内侧,而另一侧空置,以在无固定连接装置的情况下仅依靠磁力而被悬磁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顶盖的中心位置被设置有一驱动孔,其中所述驱动孔与所述回位件同心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回位件沿所述悬磁通道做轴向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在初始时,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顶盖磁力吸附在一起,当施力超过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顶盖的磁吸附力时,所述驱动件沿所述悬磁通道突发弹射所述回位件,以使所述中空线圈能够瞬间产生一感应脉冲。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回位件沿所述悬磁通道的运动大于等于0.5mm小于等于6mm的行程。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回位件的运动速度大于0.05m/s。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在所述步骤(C)中,所述回位件回位至所述初始位置以再次扰动所述中空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而产生第二次电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包括:
一中空线圈,其中所述中空线圈界定有一中空通道;
一顶盖,其中所述中空线圈被容置于所述顶盖下方,其中所述顶盖具有连通所述中空通道的一驱动孔,和自所述驱动孔的周缘向下延伸的一驱动管,其中以所述驱动管的远离所述驱动孔的一端为所述驱动管的底端,其中所述中空线圈绕所述驱动管被设置;
一回位件,其中所述回位件为一永磁体,所述回位件被设置于所述顶盖下方并被磁吸吸附于所述驱动管的底端而被保持在一初始位置,其中所述回位件在受力驱动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中空线圈做轴向运动,对应所述回位件在与所述顶盖的磁吸作用下悬浮于所述顶盖下方,从而在受力撤销时自动回位至所述初始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驱动管的长度被设置大于等于0.1mm小于等于15mm。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回位件的运动行程大于等于0.5mm小于等于6mm。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在所述回位件被驱动的状态,所述回位件的背离所述驱动孔的一面将凸出于所述中空线圈的背离所述驱动孔的一面。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回位件的磁体体积被设置大于25立方毫米。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回位件的大小与所述驱动管的底部总表面积等大。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中空线圈的圈数被设置大于250圈小于1500圈。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在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被安装于相应的外壳的状态,所述回位件与相应的外壳之间的间距大于0.1毫米。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顶盖包括一第一磁壁和自所述第一磁壁向下延伸的一第二磁壁和一第三磁壁,所述第一磁壁的中心被镂空设计而形成所述驱动孔。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磁壁具有朝向所述驱动孔的内向侧和与所述内向侧相对的一外向侧,所述第二磁壁自所述第一磁壁的所述外向侧向下延伸,所述第三磁壁自所述第一磁壁的所述内向侧向下延伸,其中所述中空线圈被容置于所述第二磁壁和所述第三磁壁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中空线圈被设置为环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复位方法,其中所述自复位磁悬式发电器的复位方法包括步骤:
a、在一顶盖上设置一驱动孔,使外力能够通过所述驱动孔向一回位件施加推动力;
b、磁吸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顶盖,以使所述回位件自由地磁吸附于所述顶盖,于所述回位件被推动且推动力大于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顶盖之间的磁吸力的状态, 在推动力与磁吸力的双重作用力的夹持下,夹持所述回位件悬浮地朝远离所述顶盖的方向运动;其中当推动力等于磁吸力时,所述回位件能够悬浮地静止;
c、减少或撤销推动力,以当推动力小于磁吸力时,所述回位件悬浮地朝所述顶盖的方向运动而复位。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回位件抵接于所述顶盖,并与所述驱动孔同心布置。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驱动孔之间还设置有一驱动管,所述回位件的一面抵接于所述驱动管,另一面悬空布置。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回位件的周缘抵接于所述驱动孔的周缘。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通过一驱动件对所述回位件施加推动力,当推动力超过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顶盖的磁吸附力时,所述驱动件沿一悬磁通道突发弹射所述回位件,以使所述回位件具有一较高的运动加速度。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与所述回位件同心地布置一中空线圈,以当所述回位件悬浮地朝远离所述顶盖的方向运动时,扰动所述中空线圈瞬间产生一感应脉冲。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在所述步骤(c)中,当所述回位件悬浮地朝所述顶盖的方向运动而复位时,扰动所述中空线圈瞬间再次产生一感应脉冲。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悬磁式发电器包括一顶盖、一回位件以及一中空线圈,其中所述顶盖具有一驱动孔,其中所述回位件在初始时抵接于所述顶盖,所述中空线圈具有一中空通道,当外力穿过所述驱动孔而驱动所述回位件时,所述回位件朝远离所述驱动管的方向沿所述中空通道作活塞式运动,从而扰动所述中空线圈产生一次感应脉冲,所述悬磁式发电器包括一驱动管,所述驱动管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驱动孔,所述驱动管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回位件,所述中空线圈环绕设置于所述驱动管。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在外力撤销时,所述回位件在磁力的作用下自由地回到一初始位置而与所述驱动管抵接,其中在所述回位件复位的过程中扰动所述中空线圈再次产生一次感应脉冲。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驱动孔、所述驱动管、所述回位件以及所述中空线圈同心布置。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驱动管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驱动孔的周缘,所述驱动管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回位件的周缘。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回位件除与所述驱动管抵接的位置以外的部分为所述回位件的受驱部,其中所述驱动管为中空状,其中相应的外力穿过所述驱动管作用于所述回位件的所述受驱部,从而驱动所述回位件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悬磁式发电器包括一驱动件,其中所述驱动件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孔与所述驱动管组成的一容腔内,其中在受外力的状态,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回位件朝远离所述驱动管的方向运动,当外力被撤销时,所述回位件复位而反推所述驱动件至一初始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在初始时所述回位件被磁吸附于所述驱动管,当外力大于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驱动管之间的磁吸附力时,外力将转变施加于所述回位件的瞬间爆发的弹射力,以弹射所述回位件远离所述驱动管,从而基于高速的弹射使所述中空线圈产生较高的感生电动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方法,其中所述悬磁式发电器包括一顶盖、一回位件以及一中空线圈,其中所述顶盖具有一驱动孔,所述回位件磁吸附于所述顶盖,所述中空线圈环套于所述回位件的外周,所述中空线圈的中心具有一中空通道,其中所述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方法包括步骤:
I、施加一外力穿过所述驱动孔地驱动所述回位件,且外力大于所述回位件与顶盖的吸合力,从而弹射驱动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顶盖分离以沿所述中空通道朝远离所述顶盖的方向运动,扰动所述中空线圈产生一次感生电动势;
II、撤销相应外力,所述回位件在与所述顶盖的磁吸附力的作用下朝向所述顶盖运动,以扰动所述中空线圈再次产生一次感生电动势。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驱动孔同心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回位件沿所述中空通道做活塞式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在所述步骤(II)中,所述回位件朝向所述顶盖运动并重新吸合于所述顶盖。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顶盖与所述回位件叠层布置且仅依靠磁力吸合。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驱动孔的周缘与所述回位件的周缘正对布置。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当所述回位件远离所述顶盖时,在外力与磁吸力的双重作用力的夹持下,所述回位件能够保持悬浮的状态;而当撤销相应外力,所述回位件在与所述顶盖的磁吸作用下自动地从终点位置回位至所述初始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无盲区按压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无盲区按压驱动装置包括:
一发电器;
一活动壳,其中所述活动壳包括一面板、一第二侧边以及一中轴,其中所述第二侧边自所述面板向下延伸,所述中轴被设置于所述面板的中心位置;以及
一固定壳,其中所述活动壳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壳的上方,其中所述发电器被容置于所述活动壳和所述固定孔之间并被所述中轴抵接,以为所述活动壳提供平衡支撑力,其中在所述活动壳受外力驱动的状态,所述活动壳的所述第二侧边可枢转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壳,所述发电器被所述活动壳驱动而产生电能。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发电器包括一中空线圈、一悬磁组件以及一壳体,其中所述中空线圈界定有一中空通道,其中所述悬磁组件包括一驱动件和一回位件,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回位件中的至少一个为永磁体,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一顶盖、一底盖以及由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界定的一发电腔,所述中空线圈被容置于所述发电腔,其中所述顶盖具有连通所述发电腔的一驱动孔,其中在所述中空线圈被容置于所述发电腔的状态,所述驱动孔连通所述中空通道以形成一悬磁通道,其中所述驱动件自所述顶盖的所述驱动孔伸入所述悬磁通道,其中所述回位件被设置于所述悬磁通道,并在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回位件中的至少一个为永磁体的状态被磁吸吸附于所述顶盖而被保持在一初始位置,其中所述驱动件被抵接于所述中轴,以在所述活动壳受力驱动的状态,被所述中轴驱动而联动驱动所述回位件沿所述悬磁通道运动,以形成所述中空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而产生电能,对应所述回位件在与所述顶盖的磁吸作用下悬浮于所述悬磁通道,从而在所述活动壳的受力撤销时回位至所述初始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盲区按压发电方法,其中所述无盲区按压发电方法包括步骤:
A、静态时,一发电器向一活动壳的中部位置提供平衡支撑力;
B、按压所述活动壳,以使位于所述活动壳边缘的一第二侧边与所述活动壳下方的一固定壳的一卡扣可枢转地活动连接,从而形成在所述活动壳表面无盲区按压的驱动状态,以驱动所述发电器产生电能。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发电器的一蓄力件支撑所述活动壳的一中轴,以形成所述活动壳被所述发电器平衡支撑的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发电器的一回位件纵向地向所述活动壳的中部位置提供平衡支撑力。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固定壳的所述侧边的顶部具有一上端面;所述活动壳的所述第一侧边的末端设置有一下端面,所述上端面与所述下端面交错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侧边至少被分成3段设置,每段所述第二侧边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匹配的卡钩。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发电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依本发明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依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依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A为依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处于一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5B为依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处于被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依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依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A为依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处于一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8B为依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处于被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9依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依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A为依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处于一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11B为依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处于被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12至图14为依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一悬磁组件采用不同材料的区别示意图。
图15为依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磁感线分布示意图。
图16为依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一变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依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一变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依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一变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依本发明的一第三实施例的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依本发明的一第四实施例的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依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包括有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一自发电自拍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2为依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包括有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一无盲区按压驱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的部分放大图。
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形变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竖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整体大小趋于其中空线圈的大小,直观上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大小仅有不到一元硬币的尺寸,使得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能够应用在许多小微型设备上,以突破现有的小微型设备因发电机尺寸限制而只能依靠电池供电的无奈局面,并且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效率高,其发电量能够满足相应设备的用电需求。
具体地,参考图2,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结构原理被示意,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包括一悬磁组件10和一中空线圈20,其中所述中空线圈20界定有一中空通道201,其中所述悬磁组件10被设置于所述中空线圈20客观存在的所述中空通道201之中,并在沿所述中空通道201相对于所述中空线圈20做轴向运动,以扰动所述中空线圈20的磁感线,从而产生感生电能,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利用所述中空线圈20客观存在的所述中空通道201布置所述悬磁组件10,因此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整体大小被缩小到仅趋于所述中空线圈20的大小,克服现有的发电装置小型化微型化的发展瓶颈,实现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小型化和微型化,与此同时,由于所述悬磁组件10沿所述中空通道201相对于所述中空线圈20做轴向运动,在所述中空线圈20的磁感线范围内的位移更大,提高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效率,将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效率对比现有的枢转运动式的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至少提升20%至35%,满足相应的供电需求。
特别地,由于所述悬磁组件10沿所述中空通道201相对于所述中空线圈20做轴向运动时,所述悬磁组件10周围的磁场将360°地覆盖于所述中空线圈20,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利用导磁板将磁铁的一侧或者某个方位的磁场导磁而作用于线圈的结构,本发明对磁场的利用率更高,在减小体积的同时,还提升了发电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所述悬磁组件10体积小并且可以自动复位而不采用多余的复位装置,并且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所述悬磁组件10与所述中空线圈20是独立运作的,相互之间可以不设置相互连接的机构,仅利用磁吸力而呈现所述悬磁组件10于所述中空线圈20的所述中空通道201中磁悬浮的结构形态。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术语“悬磁”、“悬浮”以及“磁悬浮”,指的是所述悬磁组件10能够实现于所述中空线圈20的所述中空通道201相对于所述中空线圈20做轴向运动而使所述中空线圈20产生电能,且所述悬磁组件10利用磁吸力就能够在所述中空线圈20的所述中空通道201中保持初始状态和仅利用磁吸力实现复位。
详细参考图3至图5B,依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具体结构被示意,具体地,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还包括一壳体30,其中壳体30具有一顶盖31和被界定于所述顶盖31下方的一发电腔301,其中所述悬磁组件10包括一驱动件11和一回位件12,其中所述驱动件11和所述回位件12中的至少一个为永磁体,其中所述中空线圈20被容置于所述发电腔301,其中所述顶盖31具有连通所述发电腔201的一驱动孔311,其中在所述中空线圈20被容置于所述发电腔301的状态,所述驱动孔311连通所述中空通道201,以形成一悬磁通道,其中所述回位件12被设置于所述悬磁通道,对应在所述驱动件11和所述回位件12中的至少一个为永磁体的状态,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顶盖31具有磁吸力而在磁吸作用下被所述顶盖31吸附,从而被保持在一初始位置,其中所述驱动件11自所述顶盖31的所述驱动孔311伸入所述悬磁通道,并在受力按压时驱动所述回位件12朝远离所述顶盖31的方向运动,即所述回位件12在所述驱动件11的驱动下沿所述悬磁通道运动,以扰动所述中空线圈20的磁感线形成磁通量的变化而产生电能,对应所述回位件12在与所述顶盖31的磁吸作用下悬浮于所述悬磁通道,进而在所述驱动件11的受力撤销时,所述回位件12回位至所述初始位置,从而再次扰动所述中空线圈20的磁感线而形成磁通量的变化,再次产生电能,如此以使得所述悬磁组件10沿所述悬磁通道悬浮地来回运动,形成磁通量的变化而产生感生电能。
特别地,其中通过对所述回位件12施加一推力而驱动所述回位件12,当推动力大于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顶盖31之间的磁吸力的状态, 在推动力与磁吸力的双重作用力的夹持下,夹持所述回位件12悬浮地朝远离所述顶盖31的方向运动;也就是说,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顶盖31之间的磁吸力是复位力,而推动力与复位力的方向恰好相反,从而在这两种力的结合下,能够将所述回位件12悬浮地进行夹持,以保持所述回位件12悬浮的状态,使得所述回位件12在没有任何固定连接物的状态下,在任意时刻仅靠上述两种力的相互作用,就能够悬浮的运动,不会脱落。其中当推动力等于磁吸力时,所述回位件12能够悬浮地静止;当推动力小于磁吸力时,所述回位件12悬浮地朝所述顶盖31的方向运动而复位。也就是说,在施力于所述回位件12时,推动所述回位件12的力与反向推动所述回位件12复位的磁力共同作用所述回位件12,使得所述回位件12在没有紧固装置进行固定的情况下,仅凭两个相互作用且相反的力的支撑与夹持,就能使所述回位件12悬浮地在所述悬磁通道中运动,以此构成所述回位件12的悬磁运动状态或悬磁工作状态或者悬浮状态。需要强调的是,若所述回位件12并非受上述两种力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可自动复位的悬浮运动,而是现有技术的双稳态的运动方式,且需要提供其它复位的力来使所述回位件12复位,则该种方式就不属于悬浮运动方式。在本发明中,即便是处于运动的过程中,所述回位件12也是处于悬浮状态的,受到两种相反作用力的夹持,当使用外力驱动所述回位件12远离所述顶盖时,由始至终都能感受到所述回位件12的复位推力,也即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顶盖31之间的磁吸力,在任意时刻解除外力,所述回位件12均可迅速地自动复位。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述回位件12在实现所述悬磁组件10的磁吸复位时,同时形成磁通量的变化而发电,一举两得地在复位的同时进一步发电,以提升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效率。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壳体30包括一底盖32,所述发电腔301由所述顶盖31和所述底盖32所界定,即所述顶盖31和所述底盖32之间形成所述发电腔301,所述中空线圈20被容置于所述顶盖31和所述底盖32之间,所述悬磁组件10的所述回位件12在所述发电腔301内运动,以扰动磁感线形成磁通量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壳体30的所述顶盖31和所述底盖32形成对容置于所述发电腔301的所述中空线圈20的包裹,从而使得所述中空线圈20不易受到外力的损伤,从而提高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现有技术的磁切换发电机中,磁体的导磁板和线圈的铁芯之间的相互运动会产生机械碰撞,产生“啪啪”的机械撞击噪声,并且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导磁板和铁芯之间的导磁率,通常这些部件会采用合金材料制成,例如采用铁镍合金,这会导致制造成本较高。特别的是,在本发明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由于采用了悬磁结构,使得所述壳体30的所述顶盖31和所述底盖32与各部件之间没有机械碰撞摩擦,不会导致导磁材料加速氧化,因此所述壳体30可以采用普通的镀锌铁板制造而成,在制造成本上能够下降70%,大幅降低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制造成本,同时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发电机的机械噪声降低,也就是说,本发明提供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既不存在现有技术那么响的机械噪声,也显著降低了成本,产生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
特别地,其中所述悬磁组件10沿所述悬磁通道相对于所述中空线圈20做轴向运动,以在所述中空线圈20的中心位置扰动所述中空线圈20所形成的磁感线,在所述中空线圈20的磁感线范围内的位移更大,提高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效率,将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效率对比现有的枢转运动式的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至少提升20%至35%,从而提升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效率。
也就是说,其中所述悬磁组件10与所述中空线圈20的相对运动方向为沿所述悬磁通道的轴向运动,区别于现有的发电装置的枢转运动方式,进而提升所述悬磁组件10对磁感线的扰动,提升磁通量的变化,提升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本方面揭露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发电机技术方案,而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某些负载为超低功耗的射频芯片的应用场景下,在保证产生的电能满足需要的前提条件下,所述壳体30的所述顶盖31和所述底盖32可以根据需要而切除当中的一部分,以实现引线的需要或适应整体的组装需要等,例如在所述顶盖31和所述底盖32上额外开孔,或者将所述顶盖31和所述底盖32的侧边或者两侧进行部分切除。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顶盖31包括一第一磁壁3101和自所述第一磁壁3101向下垂直于所述第一磁壁3101延伸的一第二磁壁3102,所述第一磁壁3101的中心被镂空设计而形成所述驱动孔311,并对应所述第一磁壁3101具有朝向所述驱动孔311的内向侧和与所述内向侧相对的一外向侧,所述第二磁壁3102自所述第一磁壁3101的所述外向侧向下延伸,从而基于所述顶盖31的形态设计而能够在所述顶盖31的下方界定所述发电腔301,其中所述底盖32包括一底部磁壁3201和自所述底部磁壁3201的边缘向上垂直于所述底部磁壁3201延伸的一侧部磁壁3202,其中所述顶盖31的所述第二磁壁3102和所述底盖32的所述侧部磁壁3202正对抵接或者靠近,以增强覆盖于所述中空线圈20中的磁感线强度,有利于提高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顶盖31的所述第二磁壁3102具有聚磁的作用,能够减少所述回位件12的N-S极之间的磁阻,也即减小了N-S极之间的开放磁场的宽度,使得回位件12的N-S极之间的磁场密度被显著增强,以增强所述磁场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发电效率,而如果不设置所述第二磁壁3102则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效率将下降50%以上,无法提供有效的驱动功率,不具有实用性。可以理解的,本发明揭露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属于一种微型发电器,各个部件之间需要精密的配合,因此各部件的形状、抵接关系及磁隙的宽窄都将影响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效率。
另外,设置所述第二磁壁3102还可以使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适于被安装固定在具体的产品上,例如在所述第二磁壁3102上设置孔或槽,利用外壳上的卡钩扣住所述第二磁壁3102上的槽就可以实现稳固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效果,还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述第二磁壁3102的设置还可以保护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在运输与安装过程中所述中空线圈20不易被损坏。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0的所述顶盖31和所述底盖32呈上下分布式结构,基于实现同一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0也可以被设计为左右分布式的壳体结构,如将所述壳体30设置为两个半圆而左右拼合构成所述壳体30,对应在左右两侧的壳体合成的状态,左右两侧壳体共同界定出所述发电腔301,并对应左右两侧壳体的上侧部分为所述顶盖31,下侧部分为所述底盖32,产生的效果与本发明示例的所述壳体30的上下分布式结构相同,属于所述壳体30的一种变形实施结构,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述悬磁组件10利用所述中空线圈20所界定的所述中空通道201被设置,以充分利用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客观存在的尺寸大小,使得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整体大小能够被设置趋于所述中空线圈201的大小,直观上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大小仅有不到一元硬币的尺寸,实现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小型化和微型化。
特别地,其中所述悬磁组件10在被驱动的状态下沿所述悬磁通道运动,并能够自复位地沿所述悬磁通道在与被驱动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在所述悬磁通道来回运动,无需设置庞大复杂的枢转运动组件和复位组件,从而实现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小型化和微型化。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述悬磁组件10和所述中空线圈20是相互独立的,无需设置额外的连接组件,也就是说所述悬磁组件10相对于所述中空线圈20是被悬浮设置的,并在悬浮的状态下沿所述悬磁通道与所述中空线圈20发生相对运动,简化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结构设计。
换句话说,其中所述悬磁组件10于所述悬磁通道悬浮运动,无需设置复杂的枢转运动组件、复位组件以及连接组件,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结构简单,元件模块化整体性程度高,生产难度和工艺精度要求降低,有利于在缩小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体积的同时,降低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生产制造成本并提高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生产良品率。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悬磁组件10的运动行程满足所述回位件12能够与所述顶盖31保持磁吸力而在所述驱动件11的受力撤销后自动复位,从而在不设置专用的复位装置的前提下实现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自复位,简化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结构设计并保障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性能。
进一步地,详细参考图5A和图5B,其中所述回位件12具有一抵接部121,初始时,所述回位件12的所述抵接部121在磁吸力的作用下吸附抵接于所述顶盖31上的一接触部312,所述接触部312位于所述第一磁壁3101并绕所述第一磁壁3101的所述内向侧,当所述回位件12被实施为永磁体时,向所述壳体3的所述顶盖31提供了稳定的N极磁场,并在所述上盖31的所述第一磁壁3101和所述第二磁壁3102的扩散导磁作用下将磁感线均匀地传导至所述底盖32,所述底盖32的所述侧部磁壁3202和所述底部磁壁3201再将磁感线传导至所述回位件12的S极,以此构成一个封闭的且完全覆盖所述中空线圈20的稳定磁场。基于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这种结构,使得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对磁场的利用率高,使得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体积可以尽可能地做小,或者在相同体积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发电器能够产生更高的电功率,并且,在所述回位件12被所述驱动件11推动时,尽管所述回位件12以较高的速度前进,但由于所述回位件12不会撞击其它的部件,因此不会产生现有技术中巨大的“啪啪”噪声。
特别地,其中所述回位件12还具有一受驱部122,所述受驱部122为所述回位件12的与所述驱动件11相接触或靠近的部分,其中所述驱动件11的靠近所述回位件12的端部111与所述回位件12的所述受驱部122相贴合时,由于所述驱动件11和所述回位件12具有较大的相对范围,因此在所述驱动件11运动时,能够起到稳定且平衡所述回位件12的有益效果,所述回位件12在受所述驱动件11的施力而前进或者复位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同时由于所述驱动件11和所述回位件12具有较大的相对范围,使得所述回位件12在所述初始位置突然脱离所述顶盖31的所述接触部312时,所述回位件12的所述抵接部121整体与所述接触部312在微观上是瞬间同步分离的,这对电能量产生强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因是因为所述抵接部121为绕所述受驱部122分布的,所述回位件12被所述驱动件11驱动时,如果所述回位件12的所述抵接部121与所述顶盖31的所述接触部312呈现不平衡的一侧先脱离而另一侧后脱离的状态,则不能实现上述的瞬间同步分离的效果,磁场的瞬间变化相对会缓慢,从而导致产生的电能强度显著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初始时,基于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顶盖31的磁吸作用,所述回位件12的所述抵接部121与所述顶盖31的所述接触部312吸附接触,此时所述顶盖31处于饱和磁场的状态,所述中空线圈20处于静态饱和磁场中,当所述驱动件11被外力驱动时,所述驱动件11推动所述回位件12运动,所述回位件12从初始状态突然脱离与所述顶盖31上的所述接触部312的吸附接触,所述顶盖31由饱和磁场瞬间改变为非饱和磁场,因此磁感线发生了强弱变化,从而基于磁场的强弱变化,所述中空线圈20被动态变化的磁场所扰动,引起所述中空线圈20中的磁感线的密度发生变化,进而使得所述中空线圈20产生感生电能。
特别地,由于所述回位件12的朝向所述接触部312的一面的面积相对于所述回位件12的侧面与所述顶盖31的相对面积更大,且所述回位件12的所述抵接部121与所述顶盖31的所述接触部312正对布置,所述回位件12的所述抵接部121与所述顶盖31的磁吸力总是大于所述回位件12的其它部位与所述顶盖31的磁吸力,也就是说,所述回位件12的所述抵接部121与所述顶盖31具有强大的磁相互作用力,即使两者之间的距离超过2毫米也依然能够在外力接触的转动情况下再次自动吸附在一起,解决了现有技术当距离超过0.5毫米时无法可靠复位的技术缺陷,并且在一些实施例或应用场景中,即使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装置了外壳按键,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依旧可以推动该外壳按键复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底盖32具有连通所述发电腔301的一底开孔321,其中所述底开孔321优选被设置所述驱动孔311的朝所述底盖31的投影位于所述底开孔321中,换句话说,所述底开孔321连通所述中空线圈20所界定的所述中空通道201且大于所述驱动孔311,以保障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顶盖31保持磁吸力。
特别地,所述底开孔321的孔径大于所述回位件12的外径;如此才能保证所述回位件12充磁面的强磁感线与所述底开孔321的相互作用较小,所述回位件12在运动时不会被所述底盖32所吸附。当所述回位件12运行至所述底开孔321时,还可以穿过所述底开孔321,从而使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底开孔321之间形成第一磁隙302,而正是由于所述第一磁隙302的存在,大大的增强了所述中空线圈20中的磁感密度;进一步推动所述回位件12,直至所述回位件12的所述抵接部121靠近所述底盖32,此时,磁场将发生反转,即所述回位件12由原来的N极与所述驱动孔311相抵接,瞬间变成了N极与所述底盖32相互作用,穿过所述中空线圈20的磁场方向发生了反转,这一磁极的彻底变化,导致所述中空线圈20中的磁密度瞬间反转,从而感生出较强的能量。
特别的,在现有技术中,当磁铁在空心线圈中运动时,磁感线只会以固定的磁极垂直切割线圈而不会产生磁极瞬间反向的特殊效果,在没有旋转磁铁时,磁铁的磁极是不会反向的;并且现有技术需要反复的使磁铁在空心线圈中往复运动一段时间而积蓄一段时间的能量方可利用,而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方案则是对单次操作产生的发电能量进行即发即用;例如,当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为无线开关供电时,在按压的一瞬间就能使发射电路立即发出信号,而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反复的操作等待积蓄足够的能量才能使用;因此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产生的功率较现有技术将增加至少一倍甚至几十倍以上。
当所述回位件12被所述驱动件11驱动至设定位置时,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底盖32的所述底部磁壁3201存在一第一磁隙302,以保障所述回位件12不会被吸附于所述底盖32而无法自动复位,如此以在相应的驱动力接触时,所述回位件12可以自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其中所述第一磁隙302被设置小于4毫米,从而有利于保障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其中所述悬磁组件10的运动行程满足所述回位件12能够与所述顶盖31保持磁吸力时,所述底开孔321的也可以被设置小于所述驱动孔311。
如图8B所示,由于所述回位件12的充磁面具有所述抵接部121,所述抵接部121与所述驱动管312正对布置,因此二者间具备极强的磁吸力,具备远距离磁吸复位的先决条件。而所述回位件12的侧面并非是充磁面,且与所述底盖32之间具有间隙302,磁吸力较弱,因此使得所述回位件12能够穿越所述底盖32上的所述底开孔321,而不会被所述底盖32所吸附,如此以能够在进一步延长所述回位件12的行程以增强发电功率的同时,还能使所述回位件12具备长行程且强有力的自动复位能力。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所述回位件12被所述驱动件11驱动至终点位置时,此时若保持按压驱动的状态,则所述回位件12被所述驱动件11所抵压而能够悬浮地静止于所述终点位置。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底开孔321并非用于施力驱动之用途,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避让所述回位件12,使得所述回位件12能够穿越所述底开孔321,具有较大的行程以产生更大的发电功率;第二、所述底开孔321保持了聚集磁场的作用,使得所述回位件12的N-S磁场被所述顶盖31与所述底盖32合盖式封闭导磁,具有极小的磁阻,以提高发电效率;第三、使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底开孔321之间保持适当的微小距离,以形成所述驱动孔311与所述回位件12的磁吸力大于所述底开孔321与所述回位件12的磁吸力的状态,确保自动复位能够成功。第四、使所述回位件12在高速运动时不会撞击到所述底盖32,因而不产生撞击噪声。公知的,磁铁属于易碎元件,当反复以较大力撞击时会导致其碎裂。因此,所述底盖32上设置所述底开孔321具有显著的有益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开孔321也可以不被设置,但必须使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底盖32保持具有适当的距离,以确保所述回位件12能够自动复位,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电磁感应现象发现一百多年来,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只要有磁场切割闭合的线圈就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但这仅仅是理论的基础,如何突破现有技术的局限,将微型发电机的按压更省力、体积变得更小,但依然能产生大功率的电能驱动发射电路工作,具有实用性能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多年来持续研发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保障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结构稳定性的目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还包括一线圈支架40,其中所述线圈支架40用以固定所述中空线圈20的形态和避免所述中空线圈20受到所述悬磁组件10的直接冲击,具体地,其中所述线圈支架40的形态与所述中空线圈20的形态相匹配,包括围绕于所述中空线圈20的所述中空通道201的支架壁和匹配所述中空线圈20的至少一侧面的一支架座42,从而在所述中空线圈20被安装于所述线圈支架40的状态,所述中空线圈20的内侧壁被所述线圈支架40的所述支架壁围绕以构成一管道41,所述中空线圈20的至少一侧被所述线圈支架40的所述支架座42支撑,如此以固定所述中空线圈20的形态,并且在所述悬磁组件10沿所述中空线圈20的所述中空通道201运动的状态,也即沿所述管道41运动的状态,位于所述悬磁组件10和所述中空线圈20之间的所述支架壁形成对所述中空线圈20的保护,避免所述悬磁组件10撞击所述中空线圈20,以延长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使用寿命。并且,所述支架壁构成的所述管道41使得所述悬磁组件10于所述中空通道201相对于所述中空线圈20做轴向活塞式运动时更加顺畅和平稳,也保护了所述中空线圈20的内侧不易受到损坏,特别的,由于设置了所述管道401,当所述回位件12较薄时由于所述管道41侧壁的限制,所述回位件12不会发生侧翻现象。进一步地,所述线圈支架40的所述支架座42除了支撑所述中空线圈20外,还起到卡合所述底盖32的作用,换句话说,所述线圈支架40并非仅仅具有支撑固定所述中空线圈20的作用,还起到将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多个部件稳固连接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减小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装配难度,如此以有利于提高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生产效率。
特别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线圈支架40可以被设置封闭所述中空通道201的靠近所述底盖32的开口,以形成对所述悬磁组件10的运动限位,保障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顶盖31保持磁吸力,以使得所述悬磁组件10于所述悬磁通道悬浮地运动。
进一步地,为进一步提升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效率和结构稳定性,本发明还进一步优化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结构,具体参考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之图6和图8B,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被示意,具体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顶盖31进一步包括自所述驱动孔311的周缘向所述底盖32的方向延伸的一驱动管312,其中以所述驱动孔311所在的所述驱动管312的一端为所述驱动管312的顶端,所述驱动管312的另一端为所述驱动管312的底端,其中所述驱动件11自所述驱动管312的顶端伸入所述驱动管312,并在受力驱动的状态下驱动位于所述驱动管312的所述底端的所述回位件12朝远离所述顶盖31的方向运动,其中在所述驱动件11的受力撤销时,所述回位件12在磁吸作用下与所述顶盖31相互吸引而朝所述顶盖31的方向运动,从而被抵接于所述驱动管312的底端,如此以基于所述驱动管312形成对所述悬磁组件10运动的引导和限位,保障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详细参考图7,其中所述驱动管312位于所述悬磁通道,进而在所述悬磁通道中形成对磁回路的实体介质引导,从而提升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效率,也就是说,在没有设置所述驱动管312的状态下,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磁回路在两极的作用下形成而缺少相应的介质引导,换句话说,所述驱动管312的设置一举两得地在实现对所述悬磁组件10的运动的限位和引导的同时,还相当于在所述悬磁通道中设置一介质以引导磁回路,既保障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结构稳定性又提升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述驱动管312穿设于所述中空线圈20而位于所述悬磁通道,因此所述驱动管312提高所述中空线圈20的电感量,以进一步增强磁场与所述中空线圈20之间的磁通量BL值,使得磁场作用于所述中空线圈20的磁强度显著上升,如此以提高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效率,使得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在相对于现有的发电机被微型化设计之后的发电效率还能够被提高,而在被微型化设计之后具有较强的发电能量,因此,所述驱动,312具有提高磁场强度以增强发电效率、对磁回路形成实体介质的引导和定位、对所述悬磁组件10形成实体介质的运动限位和引导、对所述悬磁组件10进行吸引复位的多重有益效果。
特别的,本实施例相比于附图4的技术方案,不仅仅是增加了驱动管312,实际上本实施例是一种整体结构,相比于附图4的方案而言,可提升80%以上的效率;所述驱动管312穿插于所述中空线圈20中,既起到了加持稳固所述中空线圈20的作用,进一步的,使得穿过所述中空线圈20的磁场强度大幅度提升,相比于仅有磁铁穿过所述中空线圈20的现有技术而言,磁场的利用率更高;如果仅仅只有磁铁自身穿越所述中空线圈20,而没有所述驱动管312,那么,N-S极磁感线就会在磁铁上下两端沿磁铁的侧边而直接发生磁短路,因而穿过所述中空线圈20的磁感线就会减少,设置所述驱动管312是显著提高本实施例发电效率的重要手段。经过实际测量,本实施例在所述驱动件11驱动所述回位件运动2.3毫米的情况下,能够产生340uJ的能量,也即当假负载为200欧姆时,本实施例经稳压后,可以为假负载提供2V供电电压,且持续时间可长达17mS,满足蓝牙短讯协议发送20帧以上的需求。而如果再利用本实施例自动复位时产生的能量,则在一次按压--松开的循环操作过程可以驱动各种低功耗无线通信设备。因此,本实施例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能够广泛的被用于各种无源产品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障所述回位件12在轴向运动的过程中保持稳定,使得所述回位件12不会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跑偏的现象,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允许在所述悬磁通道201中设置一内壁光滑的管道41,所述管道41与所述回位件之间保持大于0.02毫米的间隙,以保证所述回位件12在轴向既能自由滑动,又能被所述管道41所保持居中;初始时,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驱动管312之间不借助其它机械部件的稳固而自由地磁性吸附在一起,当施加外力于所述回位件12,当所述外力大于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驱动管312之间的磁吸力时,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驱动管312瞬间分离;其中所述回位件12以约0.05m/S的速度被外力弹射,以自由地在所述管道41内朝远离所述驱动管312的方向快速运动,从而使环绕于所述驱动管312周围的所述中空线圈20中产生感生电能;所述回位件12在快速运动时,被所述管道41所引导,由于所述回位件12运动的速度较高,所述管道41的内侧又较为光滑,因此所述回位件12在没有机械部件束缚的情况下,能够以较小的自有质量自由的高速运动以尽可能产生较强的感生能量,如此以提升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中空线圈20既可环绕于所述驱动管312周围布置,也可以环绕于所述回位件12的周围布置,这取决于所述中空线圈20的绕线厚度,可以根据所述中空线圈20的具体结构进行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悬磁通道是用于所述回位件12运动的空间,所述管道41的设置会令所述回位件12运动更顺畅与稳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悬磁通道的侧壁被制造的够光滑或者够耐磨时,可以不另行设置所述管道,这样,仅利用所述中空线圈20的内壁也可以充当所述管道41。所述管道41也可由多个中部穿孔的零件叠加而形成,根据本发明的揭示,只要能使得所述回位件12运动更顺畅与稳定,所述管道41的具体形式与材质本发明不加限制。
特别的,所述管道41的一端靠近或者抵接于所述驱动管312,另一端朝远离所述驱动管312的方向延伸,以满足所述回位件12运动行程的需求;其中,当存在外壳时,所述管道41远离所述驱动管312的一端被设置为靠近或抵接于所述外壳。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述回位件12运动时类似活塞运动,为了减少空气对所述回位件12运动时的阻尼影响,所述管道41远离所述驱动管312的一端被设置为开口式或者具有一小孔,以防止空气被压缩而产生阻尼特性。
特别地,其中所述管道41可以单独设置为一O形或者C形,例如用高强度的0.15毫米厚的铁氟龙薄膜片绕成,或者与所述线圈支架40一体成型,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磁铁的设计方式,本发明的所述回位件12属于无固定连接方式的自由式悬磁结构,即所述回位件12在不借助例如螺丝、铆钉、固定槽等各类紧固部件进行紧固的情况下,经利用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顶盖31之间的磁力就能够将所述回位件12吸附固定,从而以自由的方式在所述悬磁通道中运动,如此以能够以较小的质量获得较快的运动速度,使得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产生较高的感生能量。
特别地,参考图8A和图8B,其中所述驱动管312的底端具有底端面3121,初始时,所述底端面3121被所述回位件12磁吸吸附,所述底端面3121与所述回位件12的所述抵接部121在磁力的作用下吸附在一起,从而即便当所述回位件12被驱动而远离所述驱动管312时,由于所述回位件12的所述抵接部121与所述底端面3121正对布置,因此二者之间具有较大相对面积而产生强大的磁相互作用,即使二者之间的距离相距超过2毫米也依然能够在外力接触的情况下再次自动吸附而实现所述回位件12的自动复位,解决了现有技术当距离超过0.5毫米时无法可靠复位的技术缺陷,使得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在作为无源无线开关时具有极强的产品制造优势,能够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且结构更加简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述驱动管312向所述底盖32的方向延伸,而将所述发电腔301分隔为一驱动腔室303和一容置腔室304,所述驱动腔室303容纳所述悬磁组件10并允许所述悬磁组件10于所述驱动腔室303运动,所述容置腔室304容置所述中空线圈20,所述驱动腔室303和所述容置腔室304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分区,彼此相对独立。
优选地,其中所述驱动管312的长度被设置大于等于0.1mm小于等于15mm,以在满足所述悬磁组件10的驱动行程的同时,保障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厚度轻薄。
进一步地,当外力驱动所述驱动件11时,所述驱动件11将受力传导至所述回位件12,由于所述驱动件11的外周壁与所述驱动孔31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被设置得非常小,在本发明中优选被设置为小于0.2mm,因此当所述驱动件11沿所述悬磁通道做轴向活塞运动时,能够被所述驱动孔311限位而保持稳定,在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倾倒,进而在所述驱动件11驱动所述回位件12时,所述回位件12被所述驱动件11推动也会保持稳定,也就是说,所述驱动件11具有保持所述回位件12稳定运动的作用。
特别地,当所述回位件12被所述驱动件11驱动时,所述回位件12受力而朝远离所述驱动管312的方向运动,此时,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驱动管312分离,其中在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驱动管312分离的状态,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驱动管312的底端保持具有一第二磁隙305,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驱动管312之间由饱和磁场变成非饱和磁场,进一步地,由于所述驱动件11的驱动,所述回位件12会运动至与所述底部磁壁3201靠近的位置,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底部磁壁3201存在所述第一磁隙302,此时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底部磁壁3201之间的磁场强度较所述回位件12处在初始位置时显著升高。也就是说,所述回位件12的运动导致了在初始状态下的稳定磁场中的磁密度变化,从而在所述中空线圈20中产生感生电能,其中所述回位件12的运动速度越快,则所述中空线圈20中产生的感生电压就越高,为了保证每次操作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能够产生大于10V的电压,以满足驱动相应负载的需要,所述回位件12的运动速度优选被设置为大于0.1m/s。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述回位件12的所述抵接部121与所述驱动管312的所述底端面3121正对布置,因此二者之间具有较大的作用面积,从而能够产生强大的磁相互作用,所述第二磁隙305中的磁吸力大于所述第一磁隙302中的磁吸力,因此即使所述第二磁隙305的宽度超过2毫米所述回位件12也能够在所述驱动件11的驱动力撤销的状态下自动吸附在所述驱动管312。
特别地,其中所述顶盖31包括所述驱动管312,所述驱动管312构成所述顶盖31的一第三磁壁3103,其中所述第三磁壁3103自所述第一磁壁3101的内向侧向下垂直于所述第一磁壁3101延伸,对应在图8A和图8B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剖面结构中,所述第三磁壁3103、所述第一磁壁3101、所述第二磁壁3102、所述侧部磁壁3202以及所述底部磁壁3201于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形成左右对称的两个镜像的类C形合围状,其中所述第一磁壁3101与所述底部磁壁3201之间保留的间隙较小,间隙宽度仅为所述回位件12的厚度加上所述第二磁隙305和所述第一磁隙302的总和,优选地,所述第一磁壁3101和所述底部磁壁3201之间的最小间隙被设置不超过5毫米,从而能够保持较高的磁感应强度。进一步地,综合各参数的设计,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在较小的体积的情况下还具有高效的发电效率和良好的驱动手感,优选所述第二磁隙305被设置大于等于0.4毫米,所述第一磁隙302被设置大于0.1毫米。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0的所述底盖32、所述线圈支架40可以不被设置,具体地,参考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之图9至图11B,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被示意,相较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本发明的该另一实施例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结构更加简单,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包括所述上盖31、所述中空线圈20、所述驱动件11和所述回位件12,所述上盖31、所述中空线圈20、所述驱动件11和所述回位件12同心轴向叠层设置,其中所述上盖31包括所述驱动孔311和所述驱动管312,其中所述驱动管312与所述上盖31可以单独制造再组装,也可以一体成型制造,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特别地,其中所述驱动管312于所述顶盖31中构成所述顶盖31的所述第三磁壁3103,对应在图11A和图11B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剖面结构中,所述第三磁壁3103、所述第一磁壁3101、所述第二磁壁3102于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形成左右对称的两个镜像的倒C形合围状,以恰好容置所述中空线圈20,其中所述第二磁壁3102既可以将磁场扩散至所述中空线圈20的外侧,又能够起到保护所述中空线圈20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在初始状态时就能为所述中空线圈20提供极强的静态N-S贯穿磁场,而不是单独仅提供一个N极或者S极的单极磁场;也就是说,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回位件12的N极与S极同时通过所述壳体30为所述中空线圈20提供一个贯穿式的强磁场,以增加发电效率,减小磁阻;如图7、图8A、图8B所示,静态时,所述回位件12的充磁面(磁铁N极)与所述驱动管312抵接,所述回位件12的N极磁感线经由所述驱动管312形成的所述第三磁壁3103、再经由所述第一磁壁3101、所述第二磁壁3102、所述侧部磁壁3202以及所述底部磁壁3201后传导至所述回位件12的S极,形成一个闭环磁传导,这样所述中空线圈20在初始时所获的的静态磁场是很强的;尽管在这个闭环磁传导回路中具有所述第一磁隙302,但是由于所述第一磁隙302比较窄,磁阻作用小,因此,整个闭环磁传导回路仍具有极强的初始磁场,构成饱和磁场。
如图8B所示,当所述驱动件11驱动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驱动管312分离的瞬间,所述饱和磁场的强度迅速减弱,由于所述回位件12离所述驱动管312越来越远,当所述回位件12的抵接部121与所述底部磁壁3201大致持平时,所述底部磁壁3201由原来的与所述回位件12的S极靠近,变成了与N极靠近,因此,所述中空线圈20中的磁场强度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从而本实施例能够高效的产生一个感应脉冲输出。可以理解的,当本实施例自动复位时,将再次输出一个电脉冲。
特别的, 本实施例中,N-S贯穿式磁场相比于仅利用N极或者S极的单极式磁场而言,磁阻更低,发电装置产生的能量数倍的增加,更加能够体现本发明高效率、小体积的发明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该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中空线圈20环套于所述驱动管312的外周,则所述驱动管312形成对所述中空线圈20的固定和限位,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空线圈20允许被薄化设计而形成所述中空线圈20的厚度与所述驱动管312的长度等大,从而使所述中空线圈20仅环套于所述驱动管312的外周,其中所述中空线圈12的内侧与所述回位件12的外侧之间设置有间隙,以使得所述回位件12在被所述驱动件11驱动时于所述中空通道201中运动。
初始时,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驱动管312的所述底端面3121磁性吸附,所述驱动管312的所述底端面3121与所述回位件12的所述抵接部121在磁力的作用下紧紧地吸附在一起,此时,所述中空线圈20处于静态饱和磁场中;当所述驱动件11驱动所述回位件12时,所述回位件12朝远离所述驱动管312的方向运动,此时,所述中空线圈20由静态饱和磁场环境转换为扰动磁场环境,即所述中空线圈20被动态变化的磁场所扰动,因此所述中空线圈20产生感生电动势。由于所述回位件12的磁性面的所述抵接部121与所述驱动管312的所述底端面3121正对布置,所述回位件12于所述抵接部121所在的一面的磁力总是大于所述回位件12周侧的磁力,因此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驱动管20之间具有较大的面积而产生强大的磁相互作用,即使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驱动管20相距超过2毫米也依然能够在外力解除的情况下再次自动磁吸附在一起,对应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所述驱动管312被设置为环形的状态,其中所述驱动管312的所述底端面3121环形吸附于所述回位件12的所述抵接部121上,其中所述驱动管312的中部镂空而适于容置所述驱动件11,使得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效率提升,按压手感柔和。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驱动管312的所述底端面3121也可以以C形或U形等形态吸附于所述回位件12的所述抵接部121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中,其中所述回位件12的中心与所述驱动孔311的中心正对,即所述回位件12的中心位置与所述驱动孔311的中心位置被同心设置,其中所述驱动件11的中心也与所述回位件12的中心正对,其中所述驱动件11自所述驱动管312的顶端伸入所述驱动管312,并在受力驱动的状态下驱动位于所述驱动管312底端的所述回位件12,以驱动所述回位件12朝远离所述顶盖31的方向运动,其中在所述驱动件11的驱动力撤销时,所述回位件12在磁吸作用下与所述顶盖31相互吸引而朝所述顶盖31的方向复位运动,从而再次抵接于所述驱动管312的底端而回到所述初始位置,所述驱动管312的所述底端面3121与所述回位件12的所述抵接部121在磁力的作用下再次吸附在一起。
优选地,其中所述回位件12于所述悬磁通道的运动行程大于等于0.5mm小于等于6mm,即在所述回位件12被驱动的状态,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驱动管312的所述底端面3121之间的距离在0.5mm-6mm的范围中,从而既保障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量又保障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微型、轻薄设计。具体地,当所述回位件12的运动行程小于0.5mm,则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能够产生的感应能量较低,而当所述回位件12的运动行程过长则将导致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厚度和体积过大。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优选地,在所述回位件12被驱动时,所述回位件12的背离所述驱动孔311的一面将凸出于所述中空线圈20的背离所述驱动孔311的一面,从而基于足够的运动行程保障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效率。
优选地,其中所述回位件12的磁体/导磁体积被设置大于32立方毫米,从而保障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具有足够的磁场密度。
特别地,在本发明中,其中所述回位件12的大小与所述驱动管312的底部表面积等大,从而保障所述回位件12运动时的稳定性,减少所述回位件12受力时可能存在的晃动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中,其中所述中空线圈20的圈数被设置大于450圈小于1100圈,从而兼顾所述中空线圈20的发电输出效率,又同时兼顾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体积大小。具体地,在本发明中不同于现有技术的线圈绕制方式,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由于具有多个部件的叠加厚度,同时还要预留所述回位件12的运动空间,因此所述中空线圈20的纵向厚度有限,提升所述中空线圈20的输出效率的途径只有在所述中空线圈20的直径方向上增加圈数,然而圈数过多则导致每层线圈的导线长度就会有所增加,导致电阻上升。因此,所述中空线圈20的圈数被设置大于450圈小于1100圈既兼顾输出效率又同时兼顾微型化设计。
特别地,在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被安装于相应的外壳的状态,所述回位件12与相应的外壳之间至少保持0.1毫米的安全间距,从而保障所述回位件12运动时的安全性,不会因为数万次的运动而碎裂。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障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量能够满足相应负载的使用需要的前提下,所述顶盖31也可以被部分切除设计,如在一些变形实施例中,所述顶盖31的所述第二磁壁3102可以不被设置,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同样的,在保障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量能够满足相应负载的使用需要的前提下,所述驱动管312也可以被部分切除设计,如所述驱动管312的部分侧面被切除而对应所述驱动管312的纵向截面由完整的封闭图形变为具有开口的图形。
特别地,其中所述悬磁组件10的所述驱动件11和所述回位件12中的至少一个为永磁体,以满足对所述中空线圈20的磁感线的扰动和实现所述回位件12的复位,具体参考图12至图14,所述悬磁组件10可选的材料设置方式被分别示意。
对应于图12,其中所述驱动件11为永磁体,所述回位件12为导磁体,以传导所述驱动件11的磁性,而保障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顶盖31之间的磁性吸引力,其中以所述驱动件11为永磁体,所述驱动件11于所述悬磁通道的移动形成磁通量的变化,有利于基于大面积的相对运动提升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效率。
对应于图13,优选地,其中所述回位件12为永磁体,其中所述驱动件11抵接所述回位件12以驱动所述回位件12,其中所述驱动件11为非导磁体,其中基于减少所述驱动件11与所述壳体30的摩擦力的目的,所述驱动件11优选采用自润滑的尼龙材料制成,所述回位件12在与所述顶盖31的磁吸作用下悬浮于所述悬磁通道。
对应于图14,其中所述回位件12和所述驱动件11均为永磁体,所述悬磁组件10于所述悬磁通道的移动形成磁通量的变化,有利于基于大面积的相对运动提升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效率。
可选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驱动件11和所述回位件12也可以被一体设置,提升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元件模块化整体性程度。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中,所述中空线圈20被设置为环形,参考图15,环形的所述中空线圈20的各方向上的磁感线均匀,因此当所述悬磁组件10相对于所述中空线圈20运动时,对各方向上的磁感线的扰动更加均匀,对应在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过程产生电量的均匀化程度被提升,即在相同时间段的相同位移量产生的电量趋于一致,保障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稳定性。
特别地,对应于所述中空线圈20的环形优选设计,相应的所述驱动件11也被优选设置为圆柱体或类圆柱体,所述回位件12被设置为一圆片或一类圆柱体,从而在所述悬磁组件10相对于所述中空线圈20运动时,对各方向上的磁感线的扰动均匀,形成的磁通量变化更加均匀,保障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过程产生电量的均匀化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具体在本发明的这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11以圆柱体形态被设计并在远离所述回位件12的一端具有锥形而形成一类圆柱体,以基于所述驱动件11的锥形设计提升所述驱动件11的按压强度,当外力施加按压于锥形的所述驱动件11时,驱动力较为居中,从而避免所述驱动件11运动时受力不均而摇晃,进一步保障了所述回位件12运动时的稳固,避免所述回位件12发生侧翻或者避免所述回位件12的所述抵接部121整体无法同步与所述驱动管312分离,其中所述驱动件11的靠近所述回位件12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驱动件11的另一端凹陷的驱动槽,以基于所述驱动件11的凹陷设计降低所述驱动件11与所述回位件12直接接触面积,有利于减轻所述驱动件11与所述回位件12直接冲击的面积,延长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使用寿命,同时有利于减轻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噪声。
特别地,在这一实施例中,其中以圆片形态被设置的所述回位件12的直径大于所述驱动孔311的孔径,以在所述回位件12被设置于所述悬磁通道,和在所述驱动件11和所述回位件12中的至少一个为永磁体的状态下,保障所述回位件12被磁吸吸附于所述顶盖31。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11的顶端还可以设置成平顶形状或圆顶形,以利于用手直接按压驱动,其中所述回位体12被设置为沿所述所述中空线圈20的中空通道201作活塞式运动,当所述回位体12被所述驱动件11推动时,当推动的力足够大,能够克服所述回位体12对所述驱动管312的磁吸合力时,所述回位体12与所述驱动管312之间瞬间被快速分离,但二者仍保持相互吸引力,具备自动复位的磁力,所述回位体12以设定的速度在所述中空线圈20的中空通道201中高速地飞向所述底盖32方向,所述中空线圈20中产生第一感生电动势;当推动所述驱动件11的力解除时,所述回位体12在磁吸力的作用下产生回弹,所述回位体12重新与所述驱动管312相吸合,并在所述中空线圈20中产生第二感生电动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简化结构,所述驱动件11可以设置于相应外壳的按键内侧,即所述驱动件11与相应外壳的按键一体成型,当按压外壳的按键时,位于外壳的所述驱动件11延伸入所述驱动管312中,以驱动所述回位体12。并且,所述驱动件11还可以设置为一橡胶件,既具有弹性改善按压手感,橡胶材质的所述驱动件11还可以与一防水膜一体成型而覆盖于本发明,起到既防水又能减少噪声的有益作用,该防水膜可以包裹于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
特别地,当所述驱动件11设置为一橡胶件时,所述驱动件11与所述回位件12相抵接的一面的截面为平面或者中空的柱状环形结构。
特别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回位体12被驱动时,所述回位体12的所述抵接部121与所述下盖32的所述底开孔321的内侧边大致齐平;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回位体12被驱动时,与所述回位体12的所述抵接部121相对的另一面凸出于所述底盖32的所述底开孔321;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初始状态下,所述回位体12的所述抵接部121的另一面凸出于所述底盖32的所述底开孔321,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揭露的所述驱动件11的居中设置、居中驱动的方式,大大简化了外壳设计的复杂度,只需要在所述驱动件11的上方设置垂直按键即可进行商品化;本发明这种驱动件11的居中设置、居中驱动的方式,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侧面驱动的方式,可以显著减少产品的体积,以及操作时的稳定性,时的每次产生的能量趋于一致,且机械噪声较现有技术显著降低。
特别地,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手按发电机,本发明可以根据需要设定输出电功率,现有技术的微型手按发电机由于具有上下导磁板限位,且需要专门与磁铁一起固定,因此,若想提高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就必须要增加磁铁的体积,然而受制于上下导磁板以及固定件的限制,磁铁的体积难以进行更改,因而调整发电机输出功率不便;而本发明根据需要,可以适当增加或者减少所述回位件12的厚度即可实现发电功率的调整,由于没有任何部件与所述回位件12固定连接,因此所述回位件12的体积变化不影响其它部件,增加或者减少所述回位件12的厚度就比较容易。例如,当驱动FSK制式的通信电路大约需要200uJ的能量,而当换成ASK制式的通信电路后则大约需要300uJ的能量,此时更换相应厚度的回位件12即可调整发电功率,无需重新调整发电机的结构,也无需重新开模具,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特别地,基于提升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操作手感的目的,本发明还在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中设置一弹簧用以提升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按压手感,具体参考图16,其中所述悬磁组件10进一步包括一蓄力件13,其中所述蓄力件13在所述驱动件11受力驱动所述回位件12且在克服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顶盖31之间的磁吸力之前,受所述驱动件11的驱动积蓄势能并产生形变,以形成所述驱动件11的受力位移,从而避免所述驱动件11在克服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顶盖31之间的磁吸力的瞬间突然位移,提升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按压手感,并且由于所述蓄力件13的势能瞬间释放,实现对所述回位件12的运动加速,进一步提升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效率。
具体在这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蓄力件13被设置于所述驱动件11和所述回位件12之间,其中在所述驱动件11受力时,所述驱动件11的驱动力首先作用于所述蓄力件13,所述蓄力件13在所述驱动件11的驱动下产生形变,以积蓄所述驱动件11的驱动力,所述驱动件11继续施加驱动力,所述蓄力件13将所述驱动件11的驱动力传导至所述回位件12直到克服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顶盖31之间的磁吸力,以使所述回位件12沿所述悬磁通道运动,进而形成磁通量变化而产生电能,如此以避免所述驱动件11在克服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顶盖31之间的磁吸力的瞬间突然位移,提升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按压手感,其中在所述驱动件11的驱动力被撤销的状态,所述回位件12在所述顶盖31的磁吸作用下回位,所述蓄力件13形成对所述回位件12的回位缓冲,避免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驱动件11直接冲击,有利于延长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使用寿命,同时基于所述蓄力件13对所述回位件12的回位力的缓冲,能够避免所述驱动件11突然向上弹射冲击,保障相应按键稳定性和保障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使用安全。
特别地,其中被设置于所述驱动件11和所述回位件12之间的所述蓄力件13能够借助所述驱动件11客观存在的空间被安装,以保障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小型化微型化,具体地,所述蓄力件13被容置于所述驱动件11的所述驱动槽并抵压所述回位件12,从而借助所述驱动件11凹陷的所述驱动槽被设置,以使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驱动件11可以被分成两段设计,即所述驱动件11可以由两节叠加构成,而所述蓄力件13被设置于两节所述驱动件11之间,如此以能够避免所述蓄力件13的端面不平或者弹性元件的不平衡摇晃运动导致所述驱动件11驱动所述回位件12时发生倾斜,从而保障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工作稳定性。
具体地参考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之图17,其中所述驱动件11由两节组合构成,从而可以将所述蓄力件13隐藏于所述驱动件11内部,既减少了所述蓄力件13需要的额外空间,又使得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整体结构更紧凑,其中所述驱动件11包括一第一驱动件111和一第二驱动件112,所述蓄力件13设置于所述驱动件11的第一驱动件111和所述第二驱动件112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1101和所述第二驱动件1102将所述蓄力件13包裹,使所述驱动件11在被按压驱动时具有弹性。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蓄力件13下方设置有所述第二驱动件112,这是为了防止所述蓄力件13在被压缩蓄力的过程中发生倾斜,这样会导致所述回位件12的周缘不能平衡地、同时地与所述驱动管312分离,这种不平衡的分离会导致发电功率显著下降,其中所述第二驱动件1102具有保持所述蓄力件13平衡地轴向运动的作用,所述第二驱动件112可设置为平底桶形,平底桶形设计的所述第二驱动件112的桶形侧边在所述驱动孔311的限位作用下不会左右摇晃,进而使得所述驱动件11活塞式运动更加平稳。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变形实施例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进一步包括一上包盖51和一下包盖52,其中所述上包盖51和所述下包盖52上下盒盖而将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整体包裹,所述上包盖51的中部具有与所述顶盖31同心的开孔,以使得所述驱动件11的顶端能够凸露出来,并且所述上包盖51能够活动限位所述驱动件11,确保所述驱动件11不会脱落于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其中所述下包盖52的底部中心位置具有通孔,该通孔具有小于6mm的厚度,以保障所述回位件12的运动行程,保障所述回位件12在运动时不会撞击到其它物体而发出强烈的噪声。
特别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防止所述回位件12在运动时撞击到其它物体而发出强烈的噪声的目的,在所述回位件12朝向所述驱动管312相背离的一面还设置有一缓冲件,当所述回位件12撞击到所述缓冲件时,可减少所述回位件12在作活塞式运动时与其它部件撞击而产生的噪声,其中所述缓冲件由橡胶、海绵、减震弹片等减震材料制成。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蓄力件13被设置于所述驱动件11的远离所述回位件12的一端,即所述蓄力件13被设置于所述驱动件11之上,在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受操作时,相应的按压力首先作用于所述蓄力件13,所述蓄力件13受力形变,以提升按压手感,直到克服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顶盖31之间的磁吸力,以使所述回位件12沿所述悬磁通道运动,其中在所述驱动件11的驱动力被撤销的状态,所述回位件12在所述顶盖31的磁吸作用下回位,所述蓄力件13形成对所述回位件12的回位缓冲,能够避免所述驱动件11突然向上弹射冲击,保障相应按键稳定性和保障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使用安全。
也就是说,所述蓄力件13还可以被设置于所述驱动件11的顶部,换句话说,只要满足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所述蓄力件13的具体安装形式不限,所述蓄力件13还可以被实施为弹片、弹性橡胶、磁弹元件等具有弹力的部件等,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基于提升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效率的目的,参考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之图18,基于上述目的对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变形实施方案被分别示意。具体地,在这些变形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悬磁组件10进一步包括一辅助扰动件50,在这一变形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驱动件11和所述回位件12被一体设计,所述辅助扰动件50被安装于所述驱动件11并位于所述悬磁通道,其中在所述驱动件11受力驱动所述回位件12的状态,所述辅助扰动件50跟随所述驱动件11运动以形成磁通量的变化,其中在所述驱动件11的受力撤销的状态,所述辅助扰动件50受所述回位件12的回位驱动以形成磁通量的变化,从而基于增大相对运动的面积提升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效率。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中空线圈20的环形设计能够使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过程产生电量的均匀化。但可以理解的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发电机的形态不能任意调整,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也可以采用其他形态的设计,例如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可以根据用途被制造成扁圆形、长柱形,以适应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中,例如在某些柜门的使用场景中,由于柜门板材的厚度比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可以被设置成直径10毫米的柱状结构进行嵌入式安装,以满足相应的安装和使用需要。也就是说,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形态可选设计方式多样,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具有可圆可扁的灵活特性,使得体型可以变化,从而能够满足各类应用场景。
详细参考说明书附图之图19,本发明的一第二实施例的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A被示意,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A的具体元件配置与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相同,区别在于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A的形态不同,具体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A的所述中空线圈被设置为矩形,对应所述悬磁组件的所述驱动件为方柱,所述回位件为一矩形片,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A的大小趋于所述中空线圈的大小,因此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A的整体也呈现矩形。
详细参考说明书附图之图20,本发明的一第三实施例的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B被示意,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B的具体元件配置与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相同,区别在于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B的形态不同,具体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B的所述中空线圈被设置为星形,对应所述悬磁组件的所述驱动件也可以被设置为一星星柱,所述回位件也可以被设置为一星形片,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B的大小趋于所述中空线圈的大小,因此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B的整体也可以呈现星形,对应满足美观需求。
也就是说,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整体大小趋于所述中空线圈的大小,因此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结构设计灵活程度更高,可以灵活满足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不同应用需求,满足当前个性化的配置需求。并且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还可以被灵活设计成多种形态,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调整或改变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形状,满足当前个性化的配置需求。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本发明还提供一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方法,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发电方法包括步骤:
A、初始时,所述回位件12在与所述顶盖31的磁吸作用下被吸附而被保持在一初始位置;
B、施力于所述驱动件11,以驱动所述回位件12沿沿所述悬磁通道运动,以扰动所述中空线圈20的磁感线而产生第一次电能,所述回位件12在与所述顶盖31的磁吸作用下悬浮于所述悬磁通道;
C、撤销于所述驱动件11的施力,所述回位件12在与所述顶盖31的磁吸作用下回位,以再次扰动所述中空线圈20的磁感线而产生第二次电能。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整体大小趋于所述中空线圈20的大小,直观上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大小仅有不到一元硬币的尺寸,使得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能够应用在许多小微型设备上,对应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灵活。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能够提供一自发电的自拍杆,用以解决现有自拍杆需要电池供电的技术缺陷。具体地,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在体积小型化微型化的同时,还具有高效的发电效率,如此以适于各类小微型应用场景中,如被嵌入于自拍杆中,以构成一自供电的自拍杆装置,当使用者按下所述自供电的自拍杆装置的拍照按钮时,驱动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进行发电以供电发送相应的拍照指令,避免采用电池供能所带来的环保问题和频繁更换或充电的使用不便问题,同时对使用环境的要求显著降低,保障自拍杆的多数应用场景在户外的使用安全,并且基于所述自供电的自拍杆装置的免维护特点在户外使用时电量耗尽的尴尬局面。
其中只有当相应的自复位发电器小型化后,才能嵌入到自拍杆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自拍杆无法安装发电机的技术缺陷。特别的,将微型发电机的体积微型化之后再嵌入到自拍杆上以构成自发电式的自拍杆产品是本发明的一种技术创新,其发电器的结构不限于本发明所揭示的发电器结构;利用其它发电结构并且微型化之后再构成自发电自拍杆的整体技术构思,也属于本发明揭示的技术范围。
具体地,参考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之图21,包括有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一自发电自拍杆300被示意,其中所述自发电自拍杆300还包括一夹持部320和一手柄部310,其中所述夹持部320被安装于所述手柄部310,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被设置于所述手柄部310,其中所述驱动件11被联动于所述手柄部310上的相应控制键330,并在所述控制键330被按压时驱动所述回位件12沿所述悬磁通道运动,其中所述回位件12在磁吸作用下与所述顶盖31相互吸引而在所述驱动件11的受力撤销时回位,从而使所述悬磁组件10沿所述悬磁通道悬浮地运动,以形成磁通量变化,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电连接于一通信电路,所述通信电路可以设置于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内部或者所述手柄部310的内部,其中所述通信电路能够发射无线信号而控制相应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进行拍摄,其中当按下自发电自拍杆300的所述控制键330时,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产生电能而为所述通信电路供电,所述通信电路向该电子设备发出拍摄指令,当按松开所述控制键330时,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自动地回复至初始状态,以备下一次拍摄操作。其中所述夹持部320夹持的电子设备优选为一无线终端设备,例如手机、照相机等。
还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在体积小型化微型化的同时,还具有高效的发电效率,如此以适于各类小微型应用场景中,如被应用于无线键盘中,以构成一自供电的无线键盘,由于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结构紧凑,整体大小被设置趋于所述中空线圈的大小,因此每一个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都能够充当所述自供电的无线键盘上的一个按键,使用者在按压按键时,驱动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进行发电并供电发送对应的按键指令,避免采用电池供能所带来的环保问题和频繁更换或充电的使用不便问题。
进一步参考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之图22和图23,包括有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一无盲区按压驱动装置400被示意,其中所述无盲区按压驱动装置400的设计有利于操作者无需通过视觉辨别而仅通过触觉触摸到所述无盲区按压驱动装置400即可无盲区地按压操作,无论按压所述无盲区按压驱动装置400的任何位置,都能正常进行操作,而无需像现有产品一样必须通过视觉看清楚方向和具体按键位置后方可进行操作,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并且有利于具有生理障碍的人进行操作,此外得益于这种特殊优势,一些动物在进行简单训练后也能够进行操作使用。
具体地,其中所述无盲区按压驱动装置400包括所述自复位磁悬式发电器100、一活动壳60以及一固定壳65,其中所述自复位磁悬式发电器100被容置于所述活动壳60和所述固定壳65之间并位于所述活动壳60和所述固定壳65所构成的腔室的中心位置,以当所述活动壳60被无盲区地按压时,能够驱动所述自复位磁悬式发电器100发电。其中所述活动壳60可无盲区按压的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壳65的上方,具体地,其中所述活动壳60包括一面板61、一第一侧边62、一第二侧边63以及一中轴66,其中所述第一侧边62自所述面板61的边缘向下延伸,所述第二侧边63自所述面板61向下延伸,并与所述第一侧边62之间形成具有一容纳空间601,所述第一侧边62环绕所述面板61设置,所述第二侧边63被实施为活动固定臂,能够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壳65。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第二侧边6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侧边63间隔设置,具体在这一实施例中,以大于10毫米的间距布置至少3个所述第二侧边63于所述面板61的内侧,优选地,在这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边63的数量被设置为4个,以形成4个固定臂并分成两组相对布置,每组互为垂直设置,即在左右方向各设置一个所述第二侧边63,再在上下方向各设置一个所述第二侧边63,以此形成上、下、左、右各一个所述第二侧边63的布局。也就是说,所述第二侧边63不必为绕所述活动盖60的环形结构。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第二侧边63被设置有至少一卡钩631,优选地,所述第二侧边63上设置有4个所述卡钩631,对应的所述固定壳65上设置有相同数量且于所述卡钩631相互对应的固定卡扣64,以配合所述卡钩631完成枢转作用以及锁定所述活动壳60在运动时不会脱落,其中所述固定卡扣64的具体位置与具体形式不限,只要能配合所述卡钩631完成枢转作用以及锁定所述活动壳60在运动时不会脱落即可,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中,基于方便装配且保持所述容纳空间601侧边的平整性的目的,所述卡钩631被设置朝向所述自复位磁悬式发电器100的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中轴66位于所述面板61的中心位置,所述中轴66抵接于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所述驱动件11,既起到中心平衡支撑的作用,又能在所述面板61运动时联动所述中轴66驱动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发电。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述固定壳65包括一侧边651和多个所述固定卡扣64,所述固定卡扣64上还设置有一引导斜面641,所述侧边651的上部还设置有锥部6511,利于安装所述活动壳60时,容易准确对准装配位置,并且所述锥部6511由于避让了所述活动壳60的运动空间,有利于减少装置的厚度,具有市场竞争力。
特别地,其中所述引导斜面641能够在所述活动壳60被装配时,引导所述卡钩631更容易准确地被安装,优选在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斜面641被设置于背离所述固定壳65的一面。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述固定壳65的所述侧边651延伸入所述容纳空间601中,所述容纳空间601指的是所述第一侧边62与所述第二侧边63之间空置区域,当所述活动壳被按压而运动时,所述容纳空间601能够避让所述侧边651,这样的设计由所述第二侧边63能够充当活动支点起到枢转的作用,而所述第一侧边62则遮挡了内部零件与装置侧边的槽孔,以及遮挡所述活动壳60与固定壳65之间的结合缝隙,相比于现有技术,这种设计更加利于装配,又减少了装置的厚度,造型上也更加美观,具有显著的市场经济效益。
特别地,在所述固定壳65的中部还设置有一环槽652,用于稳固的容置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固定壳65的所述侧边651的顶部具有一上端面6512;所述活动壳60的所述第一侧边62的末端设置有一下端面621,所述上端面6512与所述下端面621交错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侧边62能够完全遮挡内部零件,起到防止异物进入的作用,也增加了产品美观度。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方便装配的目的,所述第二侧边63被设置于所述固定壳65的所述侧边651的内侧。
进一步阐述地,其中所述无盲区按压驱动装置400的所述活动壳60的上表面的任意位置是可以无盲区按压的,中部位置、边缘位置均可按压操作,而激发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产生电能,在应用于无线紧急呼叫按钮产品时,这一点尤为重要。其中位于中部位置的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为所述无盲区按压驱动装置100提供静态支撑力,即在静态时,所述悬磁式发电器100为所述活动壳60提供支撑力,而所述活动壳60上的所述第二侧边63上的多组所述卡钩631之间相对设置,所述卡钩631可活动地钩在所述固定壳65的所述卡扣64上,以此形成可枢转的状态。当按压本发明的左侧边缘时,右侧的一对所述卡钩631与所述卡扣64开始枢转,产生转轴的有益效果;同理的,而当按压所述无盲区按压驱动装置400的右侧边缘时,左侧的一对所述卡钩631与所述卡扣64开始枢转,形成转轴;可见,在所述无盲区按压驱动装置400中并没有固定的枢转轴,当按压一侧时,相对侧的一对所述卡钩631与所述卡扣64形成枢转关系,这样设置,使得所述无盲区按压驱动装置400的中部位置也能被实施按压操作,从而实现无盲区按压的结构优势。
特别地,其中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驱动位置被设置为所述无盲区按压驱动装置400的中心点,以为所述活动壳60提供平衡支撑力,值得一提的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弹簧支撑方式,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的所述回位件12为所述活动壳60提供静态时的平衡支撑力,具有更佳的按压手感,还能减少弹簧占用的空间,成本更低、产品可以做得更薄。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述蓄力件13可以被设置于所述中轴66与所述回位件12之间,以显著提升按压的舒适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按键直接抵压磁组再抵押弹簧的结构,操作舒适度显著提高,按压时的费力感也显著降低。所述无盲区按压驱动装置100采用了所述活动壳60的所述中轴66先抵压蓄力件13,然后通过所述蓄力件13再驱动所述回位件12的结构,这样的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两点显著进步:其一,所述活动壳60的所述中轴66先抵压蓄力件13,避免了所述中轴66直接抵压所述回位件12时手感生硬的问题,所述中轴66如果直接抵压所述回位件12,当驱动力大于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驱动管312的磁吸力时,二者会瞬间分离,导致按压手感突然虚脱踏空,操作起来感觉顿挫感强、驱动力很大,而如果在所述中轴66与所述回位件12之间设置抵压蓄力件13,则按压的手感得以显著改善,使得所述活动壳60被按压时有一个舒适的缓冲行程,力度缓缓增加,当最终驱动的力度大于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驱动管312的磁吸力时,二者瞬间分离,按压力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人们日常的操作习惯。其二,在所述中轴66与所述回位件12之间设置抵压蓄力件13,还能稳定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输出的电能,不会因为按压的快慢而影响发电的功率,在这种结构,无论使用者按压快或者慢,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100都能恒定的输出设定的能量。值得一提的是,基于本发明的上述揭露,所述蓄力件13也可以被设置于所述驱动件11中,以更加优化的所述蓄力件13的稳定缓冲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揭露,所述中轴66与所述蓄力件13的连接方式存在多样性,只要能实现无盲区的按压,并具有弹性舒适按压手感的有益效果即可,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轴66与所述驱动件11可以合并为同一部件,但是其具有的作用不变。
特别地,当按压所述无盲区按压驱动装置100的一侧时,相对侧的所述卡钩631与所述卡扣64形成枢转,由于驱动位置位于所述活动壳60的中部,因此构成省力装置,当按压所述无盲区按压驱动装置100的边沿使会更加省力,有利于宠物进行操作。
为进一步理解本发明,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盲区按压发电方法,包括步骤:
A、静态时,一发电器100向一活动壳60的中部位置提供平衡支撑力;
B、按压所述活动壳60,以使位于所述活动壳60边缘的一第二侧边63与所述活动壳60下方的一固定壳65的一卡扣64可枢转地活动连接,从而形成在所述活动壳60表面无盲区按压的驱动状态,以驱动所述发电器100产生电能。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发电器100的一蓄力件13支撑所述活动壳60的一中轴66,以形成所述活动壳60被所述发电器100平衡支撑的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发电器100的一回位件12纵向地向所述活动壳60的中部位置提供平衡支撑力。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固定壳65的所述侧边651的顶部具有一上端面6512;所述活动壳60的所述第一侧边62的末端设置有一下端面621,所述上端面6512与所述下端面621交错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侧边63至少被分成3段设置,每段所述第二侧边63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64匹配的卡钩631。
为进一步理解本发明,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复位方法,包括步骤:
a、在一顶盖31上设置一驱动孔311,使外力能够通过所述驱动孔311向一回位件12施加推动力;
b、磁吸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顶盖31,以使所述回位件12自由地磁吸附于所述顶盖31,于所述回位件12被推动且推动力大于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顶盖31之间的磁吸力的状态,在推动力与磁吸力的双重作用力的夹持下,夹持所述回位件12悬浮地朝远离所述顶盖31的方向运动;其中当推动力等于磁吸力时,所述回位件12能够悬浮地静止;
c、减少或撤销推动力,以当推动力小于磁吸力时,所述回位件12悬浮地朝所述顶盖31的方向运动而复位。
为进一步理解本发明,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方法,包括步骤:
I、施加一外力穿过一驱动孔311地驱动一回位件12,且外力大于所述回位件12与一顶盖31的吸合力,从而弹射驱动所述回位件12与所述顶盖31分离以沿一中空线圈20的一中空通道201朝远离所述顶盖31的方向运动,扰动所述中空线圈20产生一次感生电动势;
II、撤销相应外力,所述回位件12在与所述顶盖31的磁吸附力的作用下朝向所述顶盖31运动,以扰动所述中空线圈20再次产生一次感生电动势。
特别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力件13可以被实施为橡胶制成,既具有弹性又能减少操作时的噪声;因此,当所述蓄力件13为橡胶制成时,为了简化结构,所述蓄力件13与所述驱动件11一体成型;因此,在这种实施结构中,所述橡胶件既是所述蓄力件13,也是所述驱动件11。
本领域的技艺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71)

1.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中空线圈,其中所述中空线圈界定有一中空通道;
一悬磁组件,其中所述悬磁组件包括一驱动件和一回位件,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回位件中的至少一个为永磁体;以及
一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一顶盖、一底盖以及由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界定的一发电腔,所述中空线圈被容置于所述发电腔,其中所述顶盖具有连通所述发电腔的一驱动孔,其中在所述中空线圈被容置于所述发电腔的状态,所述驱动孔连通所述中空通道以形成一悬磁通道,其中所述驱动件自所述顶盖的所述驱动孔伸入所述悬磁通道,其中所述回位件被设置于所述悬磁通道,并在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回位件中的至少一个为永磁体的状态被磁吸吸附于所述顶盖而被保持在一初始位置,其中所述驱动件在受力驱动所述回位件沿所述悬磁通道运动时,形成所述中空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而产生电能,对应所述回位件在与所述顶盖的磁吸作用下悬浮于所述悬磁通道,从而在所述驱动件的受力撤销时回位至所述初始位置,进而再次形成所述中空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而产生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顶盖进一步包括自所述驱动孔的周缘向所述底盖的方向延伸的一驱动管,其中以所述驱动孔所在的所述驱动管的一端为所述驱动管的顶端,所述驱动管的另一端为所述驱动管的底端,其中所述驱动件自所述驱动管的顶端伸入所述驱动管,并在受力驱动的状态下驱动位于所述驱动管的所述底端的所述回位件朝远离所述顶盖的方向运动,其中在所述驱动件的受力撤销时,所述回位件在磁吸作用下与所述顶盖相互吸引而朝所述顶盖的方向运动,从而被抵接于所述驱动管的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底盖为一封闭盖,其中所述悬磁组件的运动行程满足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顶盖的磁吸力大于所述回位件与所述底盖的磁吸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底盖具有连通所述发电腔的一底开孔,其中所述悬磁组件的运动行程满足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顶盖的磁吸力大于所述回位件与所述底盖的磁吸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驱动孔的朝所述底盖的投影位于所述底开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回位件为一永磁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驱动件为非导磁体并抵接所述回位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回位件和所述驱动件均为永磁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驱动件为一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驱动件为一永磁体,所述回位件为一导磁体以传导所述驱动件的磁力而保障与所述顶盖的磁吸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悬磁组件进一步包括一蓄力件,其中所述蓄力件在所述驱动件受力驱动所述回位件且在克服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顶盖之间的磁吸力之前,积蓄势能并形成所述驱动件的受力位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蓄力件被设置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回位件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蓄力件被设置于所述驱动件的远离所述回位件的一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驱动件的靠近所述回位件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凹陷的驱动槽,所述蓄力件被容置于所述驱动槽并抵压所述回位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中空线圈被设置为环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驱动件被设置为圆柱体或类圆柱体,所述回位件被设置为一圆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回位件的直径大于所述驱动孔的孔径。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驱动件的远离所述回位件的一端被设置为锥形,以便于按压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中空线圈被设置为矩形或不规则形。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顶盖包括一第一磁壁和自所述第一磁壁向下延伸的一第二磁壁和一第三磁壁,所述第一磁壁的中心被镂空设计而形成所述驱动孔。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底盖包括一底部磁壁和自所述底部磁壁的边缘向上垂直于所述底部磁壁延伸的一侧部磁壁,其中所述顶盖的所述第二磁壁和所述底盖的所述侧部磁壁正对抵接或者靠近。
22.自发电自拍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夹持部;
一手柄部,其中所述夹持部被安装于所述手柄部;以及
一自复位式发电器,其中所述自复位式发电器被设置于所述手柄部,所述自复位式发电器被电性连接于一通信电路,所述通信电路能够发射无线信号而控制被夹持于所述夹持部的一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拍摄,其中当按下所述自发电自拍杆的相应控制键时,所述自复位式发电器被联动产生电能而为所述通信电路供电,从而使所述通信电路向所述移动终端设备发出拍摄指令,当按松开该控制键时,所述自复位式发电器自动地回复至初始状态,以备下一次拍摄操作。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自发电自拍杆,其中所述自复位式发电器包括一中空线圈、一悬磁组件以及一壳体,其中所述悬磁组件包括一驱动件和一回位件,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回位件中的至少一个为永磁体,所述驱动件被联动于该控制键,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一顶盖、一底盖以及由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界定的一发电腔,所述中空线圈被容置于所述发电腔,其中所述顶盖具有连通所述发电腔的一驱动孔,所述中空线圈界定有一中空通道,其中在所述中空线圈被容置于所述发电腔的状态,所述驱动孔连通所述中空通道以形成一悬磁通道,其中所述回位件被设置于所述悬磁通道,并在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回位件中的至少一个为永磁体的状态被磁吸吸附于所述顶盖而被保持在一初始位置,其中所述驱动件自所述顶盖的所述驱动孔伸入所述悬磁通道,并在相应控制键被按压时驱动所述回位件沿所述悬磁通道运动,以形成所述中空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而产生电能,对应所述回位件在与所述顶盖的磁吸作用下悬浮于所述悬磁通道,从而在所述驱动件的受力撤销时回位至所述初始位置。
24.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初始时,一回位件在与一顶盖的磁吸作用下被吸附而被保持在一初始位置;
B、施力于一驱动件,以驱动所述回位件沿一悬磁通道运动,从而形成一中空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而产生第一次电能,所述回位件在与所述顶盖的磁吸作用下悬浮于所述悬磁通道;
C、当所述回位件运动至一终点位置时,撤销于所述驱动件的施力,所述回位件在与所述顶盖的磁吸作用下自动回位至所述初始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回位件磁吸于所述顶盖的内侧,并居中于所述顶盖的中心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回位件的一侧磁吸于所述顶盖的内侧,而另一侧空置,以在无固定连接装置的情况下仅依靠磁力而被悬磁固定。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顶盖的中心位置被设置有一驱动孔,其中所述驱动孔与所述回位件同心设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回位件沿所述悬磁通道做轴向运动。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方法,其中在初始时,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顶盖磁力吸附在一起,当施力超过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顶盖的磁吸附力时,所述驱动件沿所述悬磁通道突发弹射所述回位件,以使所述中空线圈能够瞬间产生一感应脉冲。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回位件沿所述悬磁通道的运动大于等于0.5mm小于等于6mm的行程。
31.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回位件的运动速度大于0.05m/s。
32.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C)中,所述回位件回位至所述初始位置以再次扰动所述中空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而产生第二次电能。
33.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中空线圈,其中所述中空线圈界定有一中空通道;
一顶盖,其中所述中空线圈被容置于所述顶盖下方,其中所述顶盖具有连通所述中空通道的一驱动孔,和自所述驱动孔的周缘向下延伸的一驱动管,其中以所述驱动管的远离所述驱动孔的一端为所述驱动管的底端,其中所述中空线圈绕所述驱动管被设置;
一回位件,其中所述回位件为一永磁体,所述回位件被设置于所述顶盖下方并被磁吸吸附于所述驱动管的底端而被保持在一初始位置,其中所述回位件在受力驱动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中空线圈做轴向运动,对应所述回位件在与所述顶盖的磁吸作用下悬浮于所述顶盖下方,从而在受力撤销时自动回位至所述初始位置。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驱动管的长度被设置大于等于0.1mm小于等于15mm。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回位件的运动行程大于等于0.5mm小于等于6mm。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在所述回位件被驱动的状态,所述回位件的背离所述驱动孔的一面将凸出于所述中空线圈的背离所述驱动孔的一面。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回位件的磁体体积被设置大于25立方毫米。
38.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回位件的大小与所述驱动管的底部总表面积等大。
39.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中空线圈的圈数被设置大于250圈小于1500圈。
40.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在所述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被安装于相应的外壳的状态,所述回位件与相应的外壳之间的间距大于0.1毫米。
41.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顶盖包括一第一磁壁和自所述第一磁壁向下延伸的一第二磁壁和一第三磁壁,所述第一磁壁的中心被镂空设计而形成所述驱动孔。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第一磁壁具有朝向所述驱动孔的内向侧和与所述内向侧相对的一外向侧,所述第二磁壁自所述第一磁壁的所述外向侧向下延伸,所述第三磁壁自所述第一磁壁的所述内向侧向下延伸,其中所述中空线圈被容置于所述第二磁壁和所述第三磁壁之间。
43.根据权利要求33至42中任一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中空线圈被设置为环形。
44.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在一顶盖上设置一驱动孔,使外力能够通过所述驱动孔向一回位件施加推动力;
b、磁吸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顶盖,以使所述回位件自由地磁吸附于所述顶盖,于所述回位件被推动且推动力大于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顶盖之间的磁吸力的状态, 在推动力与磁吸力的双重作用力的夹持下,夹持所述回位件悬浮地朝远离所述顶盖的方向运动;其中当推动力等于磁吸力时,所述回位件能够悬浮地静止;
c、减少或撤销推动力,以当推动力小于磁吸力时,所述回位件悬浮地朝所述顶盖的方向运动而复位。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复位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回位件抵接于所述顶盖,并与所述驱动孔同心布置。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复位方法,其中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驱动孔之间还设置有一驱动管,所述回位件的一面抵接于所述驱动管,另一面悬空布置。
47.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复位方法,其中所述回位件的周缘抵接于所述驱动孔的周缘。
48.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复位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通过一驱动件对所述回位件施加推动力,当推动力超过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顶盖的磁吸附力时,所述驱动件沿一悬磁通道突发弹射所述回位件,以使所述回位件具有一较高的运动加速度。
49.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复位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与所述回位件同心地布置一中空线圈,以当所述回位件悬浮地朝远离所述顶盖的方向运动时,扰动所述中空线圈瞬间产生一感应脉冲。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的复位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c)中,当所述回位件悬浮地朝所述顶盖的方向运动而复位时,扰动所述中空线圈瞬间再次产生一感应脉冲。
51.悬磁式发电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悬磁式发电器包括一顶盖、一回位件以及一中空线圈,其中所述顶盖具有一驱动孔,其中所述回位件在初始时抵接于所述顶盖,所述中空线圈具有一中空通道,当外力穿过所述驱动孔而驱动所述回位件时,所述回位件朝远离所述驱动管的方向沿所述中空通道作活塞式运动,从而扰动所述中空线圈产生一次感应脉冲,所述悬磁式发电器包括一驱动管,所述驱动管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驱动孔,所述驱动管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回位件,所述中空线圈环绕设置于所述驱动管。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悬磁式发电器,其中在外力撤销时,所述回位件在磁力的作用下自由地回到一初始位置而与所述驱动管抵接,其中在所述回位件复位的过程中扰动所述中空线圈再次产生一次感应脉冲。
53.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驱动孔、所述驱动管、所述回位件以及所述中空线圈同心布置。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驱动管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驱动孔的周缘,所述驱动管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回位件的周缘。
55.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回位件除与所述驱动管抵接的位置以外的部分为所述回位件的受驱部,其中所述驱动管为中空状,其中相应的外力穿过所述驱动管作用于所述回位件的所述受驱部,从而驱动所述回位件运动。
56.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悬磁式发电器,其中所述悬磁式发电器包括一驱动件,其中所述驱动件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孔与所述驱动管组成的一容腔内,其中在受外力的状态,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回位件朝远离所述驱动管的方向运动,当外力被撤销时,所述回位件复位而反推所述驱动件至一初始位置。
57.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悬磁式发电器,其中在初始时所述回位件被磁吸附于所述驱动管,当外力大于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驱动管之间的磁吸附力时,外力将转变施加于所述回位件的瞬间爆发的弹射力,以弹射所述回位件远离所述驱动管,从而基于高速的弹射使所述中空线圈产生较高的感生电动势。
58.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悬磁式发电器包括一顶盖、一回位件以及一中空线圈,其中所述顶盖具有一驱动孔,所述回位件磁吸附于所述顶盖,所述中空线圈环套于所述回位件的外周,所述中空线圈的中心具有一中空通道,其中所述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方法包括步骤:
I、施加一外力穿过所述驱动孔地驱动所述回位件,且外力大于所述回位件与顶盖的吸合力,从而弹射驱动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顶盖分离以沿所述中空通道朝远离所述顶盖的方向运动,扰动所述中空线圈产生一次感生电动势;
II、撤销相应外力,所述回位件在与所述顶盖的磁吸附力的作用下朝向所述顶盖运动,以扰动所述中空线圈再次产生一次感生电动势。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方法,其中所述回位件与所述驱动孔同心设置。
60.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方法,其中所述回位件沿所述中空通道做活塞式运动。
61.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II)中,所述回位件朝向所述顶盖运动并重新吸合于所述顶盖。
62.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方法,其中所述顶盖与所述回位件叠层布置且仅依靠磁力吸合。
63.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方法,其中所述驱动孔的周缘与所述回位件的周缘正对布置。
64.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悬磁式发电器的发电方法,其中当所述回位件远离所述顶盖时,在外力与磁吸力的双重作用力的夹持下,所述回位件能够保持悬浮的状态;而当撤销相应外力,所述回位件在与所述顶盖的磁吸作用下自动地从终点位置回位至所述初始位置。
65.无盲区按压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发电器;
一活动壳,其中所述活动壳包括一面板、一第二侧边以及一中轴,其中所述第二侧边自所述面板向下延伸,所述中轴被设置于所述面板的中心位置;以及
一固定壳,其中所述活动壳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壳的上方,其中所述发电器被容置于所述活动壳和所述固定孔之间并被所述中轴抵接,以为所述活动壳提供平衡支撑力,其中在所述活动壳受外力驱动的状态,所述活动壳的所述第二侧边可枢转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壳,所述发电器被所述活动壳驱动而产生电能。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无盲区按压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发电器包括一中空线圈、一悬磁组件以及一壳体,其中所述中空线圈界定有一中空通道,其中所述悬磁组件包括一驱动件和一回位件,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回位件中的至少一个为永磁体,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一顶盖、一底盖以及由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界定的一发电腔,所述中空线圈被容置于所述发电腔,其中所述顶盖具有连通所述发电腔的一驱动孔,其中在所述中空线圈被容置于所述发电腔的状态,所述驱动孔连通所述中空通道以形成一悬磁通道,其中所述驱动件自所述顶盖的所述驱动孔伸入所述悬磁通道,其中所述回位件被设置于所述悬磁通道,并在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回位件中的至少一个为永磁体的状态被磁吸吸附于所述顶盖而被保持在一初始位置,其中所述驱动件被抵接于所述中轴,以在所述活动壳受力驱动的状态,被所述中轴驱动而联动驱动所述回位件沿所述悬磁通道运动,以形成所述中空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而产生电能,对应所述回位件在与所述顶盖的磁吸作用下悬浮于所述悬磁通道,从而在所述活动壳的受力撤销时回位至所述初始位置。
67.无盲区按压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静态时,一发电器向一活动壳的中部位置提供平衡支撑力;
B、按压所述活动壳,以使位于所述活动壳边缘的一第二侧边与所述活动壳下方的一固定壳的一卡扣可枢转地活动连接,从而形成在所述活动壳表面无盲区按压的驱动状态,以驱动所述发电器产生电能。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无盲区按压发电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发电器的一蓄力件支撑所述活动壳的一中轴,以形成所述活动壳被所述发电器平衡支撑的状态。
69.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无盲区按压发电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发电器的一回位件纵向地向所述活动壳的中部位置提供平衡支撑力。
70.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无盲区按压发电方法,其中所述固定壳的所述侧边的顶部具有一上端面;所述活动壳包括一第一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之间形成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活动壳的所述第一侧边的末端设置有一下端面,所述上端面与所述下端面交错设置。
71.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无盲区按压发电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侧边至少被分成3段设置,每段所述第二侧边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匹配的卡钩。
CN202310428493.8A 2023-04-20 2023-04-20 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 Pending CN1161918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28493.8A CN116191812A (zh) 2023-04-20 2023-04-20 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28493.8A CN116191812A (zh) 2023-04-20 2023-04-20 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1812A true CN116191812A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52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28493.8A Pending CN116191812A (zh) 2023-04-20 2023-04-20 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9181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94100A (zh) * 2023-11-24 2023-12-26 广东易百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脉冲生电元件、无线开关、供电电路、自生电设备及方法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1042A (zh) * 2006-11-06 2007-07-18 孙华君 活塞往复式磁斥力发电(电动)模块及其组合应用系统
JP2010279210A (ja) * 2009-05-31 2010-12-09 My Way Techno Service Kk 電池型電源装置およびリモコン装置
EP2584683A1 (en) * 2011-10-21 2013-04-24 Université de Liège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 using several energy sources.
CN103187849A (zh) * 2013-02-28 2013-07-03 普天智能照明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发电装置
CN104319975A (zh) * 2014-11-03 2015-01-28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单槽单极圆筒动磁直线交流发电机
CN204290670U (zh) * 2014-12-02 2015-04-22 重庆斯科彼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冲击产生电能的装置
CN205334724U (zh) * 2016-01-29 2016-06-22 武汉领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自发电开关及具有该开关的座椅调节装置
CN108054898A (zh) * 2018-01-12 2018-05-18 武汉领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
CN207830948U (zh) * 2018-01-19 2018-09-07 广东富图宝影像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控制补光灯自拍杆
JP2019213279A (ja) * 2018-05-31 2019-12-12 ヤマウチ株式会社 振動ダイナモ装置およびチャイム装置
CN210669844U (zh) * 2019-09-02 2020-06-02 向英特 一种用于无电池胎压监测发射仪的发电装置
CN112331506A (zh) * 2019-08-05 2021-02-05 山内株式会社 按钮开关
CN113676016A (zh) * 2020-05-14 2021-11-19 山内株式会社 发电装置
CN114899985A (zh) * 2022-02-16 2022-08-12 广东易百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无源的无级控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工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1042A (zh) * 2006-11-06 2007-07-18 孙华君 活塞往复式磁斥力发电(电动)模块及其组合应用系统
JP2010279210A (ja) * 2009-05-31 2010-12-09 My Way Techno Service Kk 電池型電源装置およびリモコン装置
EP2584683A1 (en) * 2011-10-21 2013-04-24 Université de Liège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 using several energy sources.
CN103187849A (zh) * 2013-02-28 2013-07-03 普天智能照明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发电装置
CN104319975A (zh) * 2014-11-03 2015-01-28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单槽单极圆筒动磁直线交流发电机
CN204290670U (zh) * 2014-12-02 2015-04-22 重庆斯科彼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冲击产生电能的装置
CN205334724U (zh) * 2016-01-29 2016-06-22 武汉领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自发电开关及具有该开关的座椅调节装置
CN108054898A (zh) * 2018-01-12 2018-05-18 武汉领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
CN207830948U (zh) * 2018-01-19 2018-09-07 广东富图宝影像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控制补光灯自拍杆
JP2019213279A (ja) * 2018-05-31 2019-12-12 ヤマウチ株式会社 振動ダイナモ装置およびチャイム装置
CN112331506A (zh) * 2019-08-05 2021-02-05 山内株式会社 按钮开关
JP2021026881A (ja) * 2019-08-05 2021-02-22 ヤマウチ株式会社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CN210669844U (zh) * 2019-09-02 2020-06-02 向英特 一种用于无电池胎压监测发射仪的发电装置
CN113676016A (zh) * 2020-05-14 2021-11-19 山内株式会社 发电装置
CN114899985A (zh) * 2022-02-16 2022-08-12 广东易百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无源的无级控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工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94100A (zh) * 2023-11-24 2023-12-26 广东易百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脉冲生电元件、无线开关、供电电路、自生电设备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191812A (zh) 自复位悬磁式发电器及其发电和复位方法以及应用
US6472963B1 (en) Alternating current contactor
CN102237207A (zh) 开关装置及应用
CN202084447U (zh) 开关装置
CN110223893A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简易瞬动和快速分断结构
CN111502452B (zh) 一种智能防撞门吸
CN111342517A (zh) 一种共享充电宝设备的卡位及弹出配合机构
CN209947705U (zh) 一种短行程按键开关
CN111162652A (zh) 一种发电装置及自发电开关
CN216084761U (zh) 一种小型直流快速断路器操作机构
CN215344046U (zh) 弹弓弹射式省力提效供电装置和自供能无线控制器
CN212434522U (zh) 一种新型自发电复位开关
CN212079530U (zh) 一种发电装置及自发电开关
CN211579846U (zh) 一种发电装置及自发电开关
CN212062319U (zh) 一种电磁线圈改良式继电器
CN219759473U (zh) 一种过电流继电器
CN219534416U (zh) 带机械自锁结构的抗冲击直流接触器
CN219017538U (zh) 抗机械冲击直流接触器
CN217114287U (zh) 磁通变换器
CN219553527U (zh)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
CN216597179U (zh) 一种长行程长时间通电电磁铁
CN220829914U (zh) 一种基于电磁斥力分闸的常闭型高压直流接触器
CN212570763U (zh) 一种定位导向机构、发电模块以及无线无源开关
CN212757222U (zh) 一种磁力形变装置、弹跳装置及其弹跳系统
CN213716647U (zh) 一种双端电磁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