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84030A - 一种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84030A
CN116184030A CN202211538423.XA CN202211538423A CN116184030A CN 116184030 A CN116184030 A CN 116184030A CN 202211538423 A CN202211538423 A CN 202211538423A CN 116184030 A CN116184030 A CN 116184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ing electrode
grounding
direct current
resistance
monit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3842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海亮
王会武
李元杰
王维
郑智慧
邓冶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WHU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WHU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to CN20221153842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840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84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840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20Measuring earth resistance; Measuring contact resistance, e.g. of earth connections, e.g. plat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Resistance Or Imped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直流接地极在监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该方法包括接地极引流杆塔模型的直流接地极散流模型,计算引流杆塔在直流接地极不同工况下的沿线地电位升,并结合接地极引线电阻率计算出最优监测点;以最优监测点接地电阻为基础针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修正;通过在最优监测点对接地极引线对地电位差和在接地极极址或换流站对接地极引线电流进行在线监测,实现对接地电阻的在线监测。该方法实现了接地电阻的在线监测,克服了离线测量方式费时费力,监测效率低、精度低的缺陷。对直流接地极的安全运维具有工程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流接地极线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直流接地极在直流输电系统中十分重要,主要起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直接为输电系统提供电流通路,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二是钳制换流站中性点电位,避免两极对地电压不平衡而损害设备。接地电阻是直流接地极的重要电气参数,一般受额定电流、土壤电阻率和温升的影响,接地电阻保持在设计限制以下有利于其散流和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运维。
由于直流接地极占地较大,征地困难,出现了共用接地极等新型接地极。共用接地极相较于传统直流接地极入地电流更大,且不同直流回路运行工况复杂,其温升更高更多变,接地电阻易发生变化。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异常变化将会直接导致温升异常,转移电势、跨步电势不合格等涉电公共安全风险。
规程规定每年需测量一次接地电阻,然而现有的测量方式为离线式的“电流注入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无法实现在线监测,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适用于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的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接地极引线电位的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包括:
建立直流接地极散流模型,根据直流接地极散流模型建立引流杆塔模型;计算引流杆塔在直流接地极不同工况下的沿线地电位升,并结合接地极引线电阻率计算出最优监测点;
以最优监测点接地电阻为基础针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修正;
通过在最优监测点对接地极引线对地电位差进行在线监测,实现对接地电阻的在线监测。
在上述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中,所述建立直流接地极散流模型,根据直流接地极散流模型建立引流杆塔模型;计算引流杆塔在直流接地极不同工况下的沿线地电位升,并结合接地极引线电阻率计算出最优监测点;以最优监测点接地电阻为基础针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修正;通过在最优监测点对接地极引线对地电位差进行在线监测,实现对接地电阻的在线监测之前还包括:
采用预置仿真软件计算出基于接地电阻定义的直流接地极的基准接地电阻。
一种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的位置选取装置,包括:
分析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引流杆塔在直流接地极不同工况下的沿线地电位升,并结合接地极引线电阻率计算出最优监测点;
修正模块,用于以最优监测点接地电阻为基础针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修正;
监测模块,用于在最优监测点对接地极引线对地电位差进行在线监测,实现对接地电阻的在线监测。
在上述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的位置选取装置中,还包括:
基准计算模块,用于采用预置仿真软件计算出基于接地电阻定义的直流接地极的基准接地电阻。
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的位置选取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程序代码传输给处理器;
处理器用于根据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所述的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程序代码用于执行所述的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
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的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从最优监测点选取和影响因素修正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考虑接地极线路走线情况和接地极额定电流的影响,基于接地极线路电位选定一最优监测点;然后考虑接地极线路档距、导线温度以及周围干扰入地电流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分别对以上三种因素提出修正公式,以保证接地电阻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选取的最优监测点能快速地进行接地电阻在线监测,修正公式可以保证监测结果的高精度,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消耗,进一步提高了接地电阻监测的精度,更加适用于当前直流接地极大电流入地的工况。本发明实现了接地电阻的在线监测,克服了离线测量方式费时费力,监测效率低、精度低的缺陷,对直流接地极的安全运维具有工程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直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直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直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结果受档距影响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流接地极线路接线方式;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最优监测点计算曲线;
图6是本实施例存在干扰电流时最优监测点计算曲线;
图7是本实施例深井接地极入地电流干扰GPR计算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本实施例一种直流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从最优监测点选取和影响因素修正两个方面进行,首先考虑直流接地极线路走线情况和直流接地极额定电流的影响,基于直流接地极线路电位选定一最优监测点;然后考虑直流接地极线路档距、导线温度以及周围干扰入地电流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分别对以上三种因素提出修正公式。保证了接地电阻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根据选取的监测点能快速地进行接地电阻在线监测,修正公式可以保证监测结果的高精度,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消耗,进一步提高了接地电阻监测的精度,适用于当前直流接地极大电流入地的工况。解决了目前离线式“电流注入法”费时费力,监测效率低、精度低的问题。
本实施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如图1所示,一种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建立包括直流接地极引流杆塔模型的直流接地极散流模型,计算引流杆塔在直流接地极不同工况下的沿线地电位升,并结合接地极引线电阻率计算出最优监测点;
以最优监测点接地电阻为基础针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修正;
通过在最优监测点对接地极引线对地电位差和在接地极极址或换流站对引线电流进行在线监测,实现对接地电阻的在线监测。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基于直流接地极电阻定义: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为直流接地极电位与无穷远处零电位点电位差与经直流接地极入地电流的比值:
rg=Vg/Ig (1)
式中,rg为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单位为Ω;Vg为直流接地极对无穷远处零电位点的电位,单位为V;Ig为经直流接地极入地电流,单位为A;
步骤二、设某一距直流接地极X处的接地极线路杆塔引线相对无穷远处零电位点电位为V1,根据欧姆定律可知,该处接地引线电位与接地极本体电位的关系如下:
V1=Vg+IgγX+IgRg (2)
式中,Vg为直流接地极对无穷远处零电位点的电位,单位为V;Ig为经直流接地极入地电流,单位为A;γ为接地极引线单位长度下直流电阻值,单位为Ω/m;X为接地极线路杆塔距直流接地极的距离,单位为m;Rg为引流电缆的直流电阻,单位为Ω;
步骤三、根据步骤一中的直流接地极电阻定义,使用直流接地极电位与无穷远处零电位点间电位差和直流接地极负载电流即可求出直流接地极实时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如图2所示,计算公式如下:
rg=(V1-V0)/Ig (3)
式中,rg为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单位Ω;V1为距直流接地极X处接地极线路杆塔引线相对无穷远处零电位点电位,单位V;V0为监测点地电位升,单位V;
步骤四、结合步骤二和步骤三的分析可知,对距离接地极X处的接地极引线对地电位差进行在线监测即可计算得到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根据步骤一中提出的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的定义可知,当式(2)、(3)满足式(4)时可将之视为式(1),即当监测点距接地极本体距离X满足式(4)时,监测结果即为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实际值;
IgγX+IgRg-V0=0 (4)
为确定针对直流接地极的最优监测点,应搭建直流接地极散流模型,并在接地极散流模型的基础上搭建引流杆塔模型,计算引流杆塔在直流接地极不同工况下沿线地电位升高,使用式(4)即可计算出最佳监测点对应距离X。
步骤五、确定最佳监测点对应距离X后,需以接地电阻初步计算结果为基础针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修正,具体包括温度、档距、其它干扰电流等因素的影响。
温度的影响在本监测方法中主要体现与对引线电阻率γ的影响,由于引线电阻率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引线电阻率对最优监测点距离X的计算有较大影响。不同的温度对应不同的引线电阻率γ,则通过式(4)计算出最优监测点距离X也不同。
档距的影响在本监测方案中主要体现在式(4)中X和V0两个参量上。由于最优监测点可能并非处于某级杆塔下,因此需对最终选定的监测杆塔处的接地电阻计算结果进行修正。最优监测杆塔与最优监测点间存在一定间距,该区间内杆塔沿线地电位升高和架空线分压均有一定变化,如图3所示。
其它干扰电流的影响在本监测方案中主要体现在对V0的影响上,其它入地电流导致杆塔沿线地电位升高相较于仅有直流接地极入地电流的情况下偏高,使式(4)小于0,进而使接地电阻的监测结果偏低。根据步骤四搭建的直流接地极散流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并通过调研得到的其它入地电流情况进行激励设置,即可计算得知其它干扰电流对V0的偏差影响,在地电位升计算结果去除干扰电流引起的V0的偏差影响即可。
同时考虑引线分压和地电位升变化的影响,修正公式如式(5)所示,式中△rg为接地电阻监测值修正量,单位为Ω;△X为最优监测点与相近杆塔间距,单位为m;△V0为最优监测点处地电位升与相近杆塔地电位升间电位差,单位为V,应该明确的是式(5)中△V0与干扰电流引起的V0的偏差是不同的。由于温度对最优监测点的计算和引线电阻率γ有一定影响,因此式(5)需在温度修正的基础上再对监测结果进行修正。
Figure BDA0003976091840000051
式中△rg为接地电阻监测值修正量,△X为最优监测点与相近杆塔间距,△V0为最优监测点地电位升与相近杆塔地电位升的电位差;Ig为经直流接地极入地电流,γ为接地极引线单位长度下直流电阻值,单位为Ω/m;X在线监测杆塔为在线监测装置监测的接地极线路杆塔距直流接地极的距离,X理论计算点为理论计算的接地极线路杆塔距直流接地极的距离;V0-在线监测杆塔为在线监测杆塔的地电位升,V0-理论计算点为理论计算监测点地电位升。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一种直流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包括:
1)首先对直流接地极搭建包括直流接地极引流杆塔的散流模型,并计算不同工况下的接地极周围地电位升分布和引流杆塔沿线地电位升情况,在不同入地电流下,均可采用该散流模型进行地电位升分布计算。
2)对接地极引线进行等效,选取直流接地极线路年平均温度为基准温度,将该温度下多根接地极引线单位长度电阻等效为单根情况下的数值,并以该温度为基准计算接地极引线沿线电位分布。对于任何不同温度和接地极引线布置情况,均可采用该计算方法进行等效计算。
3)根据步骤1)和步骤2)计算结果,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接地极引线杆塔沿线地电位升分布和接地极引线电位分布曲线,基于式(4):
IgγX+IgRg-V0=0
式中,Ig为经直流接地极入地电流,单位为A;γ为接地极引线单位长度下直流电阻值,单位为Ω/m;X为接地极线路杆塔距直流接地极的距离,单位为m;Rg为引流电缆的直流电阻,单位为Ω。选取两曲线交点作为该工况下的最优监测点,此处工况指基准温度、直流接地极型式、接地极引线。
步骤1)之前还需要根据直流接地极散流模型基于接地电阻定义计算出直流接地极的基准接地电阻值。
步骤4)结合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点附近入地电流情况计算干扰入地电流产生的地电位升,可以采用步骤1)中搭建的直流接地极散流模型计算步骤5)中干扰入地电流产生的地电位升△V0,重新校准V0,进一步对接地电阻监测结果修正。
步骤5)根据步骤3)中最优监测点计算结果和步骤4)中V0的修正结果,结合直流接地极引线杆塔档距及导线温度进行修正,如式(5):
Figure BDA0003976091840000061
式中△rg为接地电阻监测值修正量,单位为Ω;△X为最优监测点与相近杆塔间距,单位为m;△V0为最优监测点处地电位升与相近杆塔地电位升间电位差,单位为V。根据式(5)进行误差修正。
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实时模拟监测来计算直流接地极的接地电阻,以无穷远零电位为参考点,先计算最优监测点处导线对地的线地电位差,然后根据基准温度计算最优监测点到中心塔的接地极线路直流电阻。在接地极线路电流已知的情况下,用最优监测点导线对地的线地电位差减去最优监测点到中心塔的接地极线路的电位差,即可得到直流接地极对无穷远零电位的电位升,用直流接地极入地电流和直流接地极对无穷远零电位的电位升,即可得到直流接地极在一定电流和基准温度下的仿真监测接地电阻。根据接地极线路温度、线路档距以及周围的干扰入地电流修正接地电阻监测值,即可得到接地电阻修正值,并与步骤1)中计算得到的接地电阻基准值进行误差对比,误差应在30%以内。
根据最优监测点结合杆塔档距明确最优监测杆塔所处位置,不仅更便于接地电阻在线监测装置的架设,还提高了接地电阻监测值修正的准确性。最优监测点的选取基于线路平均温度,而线路温度对最优监测点和监测结果的影响较大,应保证线路温度的数值高精度。以下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应用举例。
实施例1.
给定一个浅埋型直流接地极和接地极线路,该接地极附近存在一深井接地极,存在一定的入地电流。接地极采用垂直接地极,形状为按椭圆环等间距布置,椭圆环长轴415m,短轴286m,共布置52口垂直电极井,井间距约22.4m;每个电极井深5m,其中垂直电极长35m。各接地极馈电电缆使用裸铜作为导体部分,裸铜电阻率取1.75×10-8Ω·m,绝缘材料作为表皮,馈电电缆半径与馈电棒半径保持一致。深井接地极馈电棒采用外径73mm、厚度12mm的钢管,电极布置呈正三角形,间距100m,埋深150m,深井接地极馈电棒长度为850m;电极周围填充焦炭,焦炭截面采用直径380mm进行模拟,焦炭电阻率取0.3Ω·m,钢管电阻率取4.6×10-7Ω·m。接地极线路长为72.24km,两极采用JNRLH60/G3A-300/40导线,每极2分裂,15℃单根导线直流电阻为0.0957Ω/km。避雷线采用JLB20A-80导线,单根避雷线直流电阻1.0788Ω/km,杆塔地网接地电阻取为10Ω。直流接地极的额定电流为3125A。直流接地极和接地极线路示意图如图4,土壤结构如表1。
表1本应用例接地极土壤结构
Figure BDA0003976091840000071
首先搭建该应用例的接地极散流模型,计算该接地极基准接地电阻为0.429Ω,取接地极线路基准温度为15℃,取入地电流为79A的工况计算,接地极线路杆塔沿线地电位升和接地极引线电位降计算曲线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根据式(4)可知,该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最优选点距直流接地极极环中心822.8m处。为分析接地极附近干扰入地电流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取接地极入地电流为79A,深井接地极干扰入地电流为10A的工况进行计算,取接地极线路基准温度为15℃,接地极线路杆塔沿线地电位升和接地极引线电位降计算曲线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该工况下最优监测点选取在831.9m处,与理想工况下存在9.1m的误差,由此可见接地极附近干扰入地电流对监测结果影响较大。
接下来对干扰电流的影响进行修正,首先对深井接地极的入地电流产生的地电位升进行计算绘制曲线,如图7所示。通过对比图6与图7,可以去除干扰入地电流产生的GPR影响。此时接地极线路档距为200m,根据最优监测点计算结果可知,最优监测杆塔应选为800m处第四基杆塔,该处地电位升为3.48V,去除干扰入地电流的影响后,该处地电位升为3.39V。基于式(3)可知X=800m处rg计算结果为0.425Ω,与接地电阻基准值存在差异,考虑线路档距的影响,温度仍取15℃,根据式(5)可得修正值△rg=0.031Ω,对监测仿真结果进行修正后可得接地电阻监测值为0.4291Ω,与接地电阻基准值误差仅为0.0001Ω。认为该修正方法有效且准确性高。
本实例1直流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从最优监测点选取和影响因素修正两个方面进行,首先考虑接地极线路走线情况和接地极额定电流的影响,基于接地极线路电位选定一最优监测点,且对于大部分直流接地极,接地极产生的地电位升在本体附近下降较快,导致本发明下的最优监测点一般距直流接地极极址较近,约为1000m,这也使接地极引线等效电阻较小,因此本发明下接地电阻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虽然本发明给出了温度修正公式,在简化计算忽略温度影响时可能保证接地电阻的监测精度,降低监测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然后考虑接地极线路档距、导线温度以及周围干扰入地电流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分别对以上三种因素提出修正公式,相较于其他的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本发明考虑了周围环境因素(干扰入地电流)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正公式,进一步保证接地电阻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选取的监测点能快速地进行接地电阻在线监测,修正公式可以保证监测结果的高精度,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消耗,进一步提高了接地电阻监测的精度,更加适用于当前直流接地极大电流入地的工况。因此,能够解决目前技术费时费力,监测效率、精度低的问题。由于最优监测点选点距接地极极址较近,且在线监测参量简单,不存在人为主观意识的干扰,本发明的整套在线监测系统和装置在成本、精度、简单性上均具有一定的优势。
实施例2.
一种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的位置选取装置,包括:
分析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引流杆塔在直流接地极不同工况下的沿线地电位升,并结合接地极引线电阻率计算出最优监测点;
修正模块,用于以最优监测点接地电阻为基础针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修正;
监测模块,用于在最优监测点对接地极引线对地电位差和在接地极极址或换流站对引线电流进行在线监测,实现对接地电阻的在线监测;
通讯模块,用于将不同在线监测量上传至后台进行计算修正。
还包括:
基准计算模块,用于采用预置仿真软件计算出基于接地电阻定义的直流接地极的基准接地电阻。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的位置选取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程序代码传输给处理器;
处理器用于根据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
在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如,以上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中,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他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的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特征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在以上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的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的贡献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通过一台计算机设备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包括直流接地极引流杆塔模型的直流接地极散流模型,计算引流杆塔在直流接地极不同工况下的沿线地电位升,并结合接地极引线电阻率计算出最优监测点;
以最优监测点接地电阻为基础针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修正;
通过在最优监测点对接地极引线对地电位差和在接地极极址或换流站对引线电流进行在线监测,实现对接地电阻的在线监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包括直流接地极引流杆塔模型的直流接地极散流模型,计算引流杆塔在直流接地极不同工况下的沿线地电位升,并结合接地极引线电阻率计算出最优监测点;以最优监测点接地电阻为基础针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修正;通过在最优监测点对接地极引线对地电位差和引线电流进行在线监测,实现对接地电阻的在线监测之前还包括:
采用预置仿真软件计算出基于接地电阻定义的直流接地极的基准接地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最优监测点接地电阻为基础针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修正的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976091830000011
式中△rg为接地电阻监测值修正量,△X为最优监测点与相近杆塔间距,△V0为最优监测点地电位升与相近杆塔地电位升的电位差;Ig为经直流接地极入地电流,γ为接地极引线单位长度下直流电阻值,单位为Ω/m;X在线监测杆塔为在线监测装置监测的接地极线路杆塔距直流接地极的距离,X理论计算点为理论计算的接地极线路杆塔距直流接地极的距离;V0-在线监测杆塔为在线监测杆塔的地电位升,V0-理论计算点为理论计算监测点地电位升。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的位置选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析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引流杆塔在直流接地极不同工况下的沿线地电位升,并结合接地极引线电阻率计算出最优监测点;
修正模块,用于以最优监测点接地电阻为基础针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修正;
监测模块,用于在最优监测点对接地极引线对地电位差和在接地极极址或换流站对引线电流进行在线监测,实现对接地电阻的在线监测;
通讯模块,用于将不同在线监测量上传至后台进行计算修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的位置选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准计算模块,用于采用预置仿真软件计算出基于接地电阻定义的直流接地极的基准接地电阻。
6.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的位置选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程序代码传输给处理器;
处理器用于根据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程序代码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
8.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
CN202211538423.XA 2022-12-01 2022-12-01 一种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Pending CN1161840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38423.XA CN116184030A (zh) 2022-12-01 2022-12-01 一种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38423.XA CN116184030A (zh) 2022-12-01 2022-12-01 一种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84030A true CN116184030A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41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38423.XA Pending CN116184030A (zh) 2022-12-01 2022-12-01 一种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8403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79635B (zh) * 2023-07-27 2024-06-04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 共用接地极电阻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产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79635B (zh) * 2023-07-27 2024-06-04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 共用接地极电阻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产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07773B (zh) 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雷击输电线路耐雷水平测评方法
CN110865269B (zh) 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测评方法
CN109709438B (zh) 一种接地网逆向短距测量电压线和电流线互感影响模型
CN107066719B (zh) 光纤复合海底电缆接地故障时温度分布仿真分析方法
US10352981B2 (en) Power-cable ground current self-adaptive monitoring method
Gustavsen et al. A finite-element approach for calculating electrical parameters of umbilical cables
CN109470928B (zh) 在塔基内布极测量杆塔接地电阻的方法
CN112924817A (zh)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配电网故障精确定位方法
CN108152597A (zh) 一种基于相对接地电阻的接地极腐蚀状态诊断装置及方法
CN105652093A (zh) 一种接地装置冲击接地阻抗测试方法
CN105277773A (zh) 一种完整计算变电站入地短路电流的方法
CN114740303B (zh) 一种无线无源高压开关柜的故障监测系统
CN106526278B (zh) 一种地电位升的测量方法
CN108388750B (zh) 一种新型辐射状接地电阻计算方法
CN203084089U (zh) 一种接地网试验系统
CN209961868U (zh) 一种接地网逆向短距测量线路分流结构
CN116184030A (zh) 一种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在线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060974B (zh) 直流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在线监测位置选取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581775B (zh) 一种电极井间相互影响的垂直型接地极温升计算方法
CN110865268B (zh) 低土壤电阻率地区输电杆塔雷击跳闸率测试方法
CN109387742B (zh) 一种基于多点有功功率监测和差分的线路故障识别方法
CN111539147A (zh) 基于有限元仿真的海底脐带缆温度场分析
CN106228033A (zh)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三芯电缆导体温度实时计算方法
CN110749777A (zh) 一种土壤电阻率测量方法
CN108107256A (zh) 一种三芯电力电缆周向磁场等效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