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组态编辑器的多源数据融合方法、系统及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组态编辑器的多源数据融合方法,方法包括:在属性配置模块中添加多源数据选择组件;多源数据选择组件至少包括:属性名称、数据绑定按钮和属性值;基于多源数据选择组件,在组态绘制模块的Web端图形化界面上配置多源数据选择组件的多源属性按钮;当数据绑定模块读取到属性名称时,在Web端图形化界面上添加多源数据选择框;在触发数据绑定按钮时,多源数据选择框将选中的量测点信息与多源数据选择组件进行绑定;在组态编辑器中配置多源数据选择组件的数据源URL,通过数据源URL进行前端与后端的数据交互。
进一步地,方法还包括:通过数据绑定模块获取渲染画面的图元节点的作用函数;将选中的量测点信息作为参数传入作用函数。
进一步地,方法还包括:将作用函数以CodeEditor元素的方式添加到前端图形化界面中的表单面板。
进一步地,方法还包括:采用WebSocket双向实时通信机制,收集前端渲染图纸的所有图元节点绑定的量测点信息,统一请求API接口,传入后端;采用Ajax异步通信机制和轮询方式,从后端获取设备树和预设业务逻辑函数;以使Web端图形化界面获取设备树,以及调用预设业务逻辑函数,更新对应的数据。
进一步地,多源数据选择框包括:设备树可视化区域、量测点可视化区域、添加按钮、删除按钮;设备树可视化区域,用于展示设备树;量测点可视化区域,用于获取设备树中的选中节点设备,调用选中节点设备对应的所有量测点信息,并进行展示;其中,量测点信息至少包括:设备编码+量测编码;添加按钮,用于获取选中测量点信息,并将选中的量测点信息添加至属性值;删除按钮,用于将量测点信息从属性值中删除。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组态编辑器的多源数据融合系统,系统包括:属性配置模块,用于添加多源数据选择组件;多源数据选择组件至少包括:属性名称、数据绑定按钮和属性值;组态绘制模块,用于基于多源数据选择组件,在Web端图形化界面上配置多源数据选择组件的多源属性按钮;数据绑定模块,用于当读取到属性名称时,在Web端图形化界面上添加多源数据选择框;在触发数据绑定按钮时,通过多源数据选择框将选中的量测点信息与多源数据选择组件进行绑定;组态编辑器模块,用于配置多源数据选择组件的数据源URL,通过数据源URL进行前端与后端的数据交互。
进一步地,数据绑定模块,还用于获取渲染画面的图元节点的作用函数;将选中的量测点信息作为参数传入作用函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组态编辑器的多源数据融合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可执行代码被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如上述任一项的一种基于组态编辑器的多源数据融合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多源数据组件,实现了多源数据选择组件与多源数据的绑定,且在前端支持选择跨业务系统跨设备的多个量测点。
本发明根据属性名识别采用多源数据配置的图元,对该图元的其他属性动态分配作用函数,且将编辑权限开放给前端,让前端开发者可以灵活地根据业务需求重写作用函数,真正实现多源数据融合,达到单量测点时期的功能水平,不仅能够充分应对当前对于复杂电力场景(如虚拟电厂、多类型场景运行等)的展示需求,而且提高能源可视化的精细水平,增大能源基础设施虚拟化、数字化的细粒度。
采用Websocket和Ajax结合的通信机制。本发明根据不同业务数据的特点选择不同的通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服务端资源消耗、提升前端渲染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表示本公开仅能通过该优选实施例实现,该优选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基于本公开提供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组态编辑器的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在属性配置模块中添加多源数据选择组件;基于多源数据选择组件,在组态绘制模块的Web端图形化界面上配置多源数据选择组件的多源属性按钮。
需要说明的是,多源数据选择组件至少包括:属性名称、数据绑定按钮和属性值。属性配置模块为任意可行的能够添加组件的设备或装置等,支持自定义属性配置,实现基于用户需求的扩展开发。组态绘制模块为Web端图形化界面,基于HTML5封装了丰富的图形类库。
在现有组态编辑器中,首先保留原有数据绑定属性及窗口,使其具有兼容性并能应对简单的数据展示需求。其次,通过属性配置模块添加多源数据选择组件,并配置前端属性(属性名称、属性值等),增加数据绑定按钮。
作为示例地,本步骤可以具体为:在系统属性配置模块中,添加多源数据属性multiMeasures,属性值类型为对象数组,用于存储多个量测点数据。对象数组(属性值类型)的数据格式为设备编码+量测编码;其中,设备编码+量测编码可以唯一确定某一设备的某一具体量测点。
步骤120、当数据绑定模块读取到属性名称时,在Web端图形化界面上添加多源数据选择框;在触发数据绑定按钮时,多源数据选择框将选中的量测点信息与多源数据选择组件进行绑定。
需要说明的是,多源数据选择框包括:设备树可视化区域、量测点可视化区域、添加按钮、删除按钮;设备树可视化区域,用于展示设备树;量测点可视化区域,用于获取设备树中的选中节点设备,调用选中节点设备对应的所有量测点信息,并进行展示;其中,量测点信息至少包括:设备编码+量测编码;添加按钮,用于获取选中测量点信息,并将选中的量测点信息添加至属性值;删除按钮,用于将量测点信息从属性值中删除。数据绑定模块为能够实现图元属性与数据层绑定、实现多源数据融合方法的设备或装置等,支持基于JavaScript的二次开发。
本步骤可以具体为:根据步骤110中配置的多源数据选择组件,在后台服务的数据绑定模块中,识别属性名称,针对当前属性名称设计点击事件,弹出(添加)预设好的多源数据选择对话框。其中,多源数据选择框的左侧可以通过异步通信获取的后端物管平台设备树,右侧可以展示所选节点设备的所有量测信息,可以通过添加、删除按钮选择跨业务系统跨设备的多个量测点,并将最终选中的量测点信息(设备编码+量测编码)赋值给属性值,实现量测数据与前端属性的绑定。
此外,本申请还可以配置作用函数,实现属性联动。具体可以为:通过数据绑定模块获取渲染画面的图元节点的作用函数,将步骤120中选定的量测点信息对应的量测点列表作为参数传入作用函数,并最终将此作用函数开放给组态编辑器的前端开发者(例如,将作用函数以CodeEditor元素的方式添加到前端图形化界面中的表单面板),使得他们在前端能够结合具体的业务需求,让属性随着传入的多源数据(多量测点信息)进行联动。其中,作用函数对应的属性值由端静态设置,当且仅当作用函数被编辑保存后,属性值为函数计算结果。
步骤130、在组态编辑器中配置多源数据选择组件的数据源URL,通过数据源URL进行前端与后端的数据交互。
具体可以为:对于基础的数据源刷新,数据源URL为图元节点绑定的全部数据,采用WebSocket双向实时通信机制,收集图纸上所有图元绑定的量测点信息统一请求后台API接口,尽量减少长连接数量。而对于组态中对设备树的读取和预设业务逻辑函数,需与后端通信的情况均采用Ajax异步通信机制和轮询方式,可实现画面的局部刷新,优化渲染性能。
除此之外,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组态编辑器的多源数据融合系统。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主要包括:
属性配置模块,用于添加多源数据选择组件;多源数据选择组件至少包括:属性名称、数据绑定按钮和属性值;
组态绘制模块,用于基于多源数据选择组件,在Web端图形化界面上配置多源数据选择组件的多源属性按钮;
数据绑定模块,用于当读取到属性名称时,在Web端图形化界面上添加多源数据选择框;在触发数据绑定按钮时,通过多源数据选择框将选中的量测点信息与多源数据选择组件进行绑定;
此外,数据绑定模块,还用于获取渲染画面的图元节点的作用函数;将选中的量测点信息作为参数传入作用函数。
组态编辑器模块,用于配置多源数据选择组件的数据源URL,通过数据源URL进行前端与后端的数据交互。
除此之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组态编辑器的多源数据融合设备,如图3所示,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在该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一种基于组态编辑器的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具体地,服务器端通过总线向存储器发送执行指令,当存储器接收到执行指令时,通过总线向处理器发送执行信号,以激活处理器。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用于在属性配置模块中添加多源数据选择组件;多源数据选择组件至少包括:属性名称、数据绑定按钮和属性值;基于多源数据选择组件,在组态绘制模块的Web端图形化界面上配置多源数据选择组件的多源属性按钮;当数据绑定模块读取到属性名称时,在Web端图形化界面上添加多源数据选择框;在触发数据绑定按钮时,多源数据选择框将选中的量测点信息与多源数据选择组件进行绑定;在组态编辑器中配置多源数据选择组件的数据源URL,通过数据源URL进行前端与后端的数据交互。
至此,已经结合前文的多个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公开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拆分和组合,也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凡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和/或技术原理之内所做的任何更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将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