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65207A - 检测机构、生产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检测机构、生产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65207A
CN116165207A CN202211499565.XA CN202211499565A CN116165207A CN 116165207 A CN116165207 A CN 116165207A CN 202211499565 A CN202211499565 A CN 202211499565A CN 116165207 A CN116165207 A CN 1161652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etected
image acquisition
images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995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翔
糜珂
胡磊
姚京
左敏
赵昂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eadmicro Nan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eadmicro Na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eadmicro Nan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eadmicro Na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9956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652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65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652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54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coating process
    • C23C14/542Controlling the film thickness or evaporation rate
    • C23C14/545Controlling the film thickness or evaporation rate using measurement on deposited material
    • C23C14/547Controlling the film thickness or evaporation rate using measurement on deposited material using optical metho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56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 coating; 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the vacuum, e.g. vacuum locks
    • C23C14/562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 coating; 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the vacuum, e.g. vacuum locks for coating elongated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9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 G01N21/892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law, defect or object feature examin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检测机构、生产设备及其检测方法,包括检测光源和至少一个图像获取部件,检测光源用于在设定平面上形成光照区。各图像获取部件用于获取途径光照区的被检件的被检图像,其中,全部图像获取部件被配置为能够从至少两个拍摄角度获取每一被检件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当被检件途经光照区,检测光源照射在被检件上的光线被被检件反射/透射后被图像获取部件所接收,图像获取部件根据接收的光线形成被检件的被检图像,通过被检图像可以分析出被检件存在的外观质量缺陷。该检测机构可以适应于各种需要对外观质量进行检测的对象,无需考虑对象的电阻变化或者折射率变化,适应范围较为广泛。

Description

检测机构、生产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外观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检测机构、生产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卷对卷柔性镀膜过程中,薄膜褶皱、划伤、黑点、孔洞等质量缺陷对薄膜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些缺陷能够导致阻隔膜阻隔性能下降,也能够导致光学薄膜透光率不良等,同时也会影响薄膜外观。
目前镀膜机在线外观检测通常采用射线测厚法及电容测厚法,射线测厚法对薄膜镀膜前后的折射率差值有要求,折射率相差5%以内就无法检测,电容测厚法对薄膜镀膜前后的电阻差值有要求,如果相差不大也会无法检测。然而,有一些品类的薄膜件(如镀氧化铝或氧化锌的PET薄膜件),无论是折射率或者是电阻率在镀膜前后改变都不大,射线测厚法和电容测厚法无法适用其外观的检测。
在相关技术中,利用图像检测技术来对工件的表面质量进行检测,然而由于其光源照射角度的局限性,使得图像设备无法获取能够较为全面反映出工件的外观情况的图片,导致检测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镀膜设备诸如射线测厚法及电容测厚法等质量检测方法适应范围小,且相关图像检测技术来对工件的表面质量进行检测存在无法获取能够较为全面反映出工件的外观情况的图片,导致检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检测机构及生产设备。
一种检测机构,包括:
检测光源,用于在设定平面上形成有光照区;
至少一个图像获取部件,用于获取途径所述光照区的被检件的被检图像;
其中,全部所述图像获取部件被配置为能够从至少两个拍摄角度获取每一所述被检件的至少两个所述被检图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拍摄角度包括第一拍摄角度,所述第一拍摄角度表征所述图像获取部件的拍摄方向与所述设定平面的夹角;
其中,全部所述图像获取部件被配置为能够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拍摄角度获取每一所述被检件的至少两个所述被检图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所述设定平面的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图像获取部件;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各相邻所述图像获取部件的所述第一拍摄角度不同,并分别用于获取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的同一所述被检件所述被检图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图像获取部件被构造为能够绕平行于所述设定平面的第二方向的方向自转,以改变所述图像获取部件的第一拍摄角度;
各所述图像获取部件在绕所述第二方向在至少两个第一拍摄角度之间切换时,能够分别获取在第一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的同一所述被检件的所述被检图像;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拍摄角度包括第二拍摄角度,所述第二拍摄角度表征在所述设定平面上的投影,所述图像获取部件的拍摄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
至少一个所述图像获取部件被构造为能够环绕垂直于所述设定平面的第三方向自转,以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拍摄角度之间切换,并分别获取同一所述被检件在第二方向上的不同区域的所述被检图像;或,至少一个图像获取部件被构造为能够沿环绕所述第三方向设置的拍摄轨迹移动,并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拍摄角度获取同一所述被检件的被检图像;
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光源为线性光源,所述线性光源的出光面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所述设定平面,所述出光面用于发射非平行光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反射光源,所述反射光源与所述图像获取部件位于所述设定平面的相同一侧;
所述反射光源形成的所述光照区为反射光照区,至少部分所述图像获取部件用于获取途径所述反射光照区的所述被检件的所述被检图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透射光源,所述透射光源与反射光源布置于所述设定平面的相反两侧;
所述透射光源在所述设定平面形成的光照区为透射光照区,至少部分所述图像获取部件用于获取途径所述透射光照区的所述被检件的所述被检图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光照区和所述透射光照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布置;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设定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所述设定平面的第二方向上,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图像获取部件。
一种生产设备,包括:
输送装置,用于输送被检件;
处理装置,位于所述被检件的输送路径上,用于对所述被检件的表面进行处理;及
检测机构,包括:
检测光源,用于在设定平面上形成光照区;
至少一个图像获取部件,用于获取途径所述光照区内的所述被检件的被检图像;
其中,全部所述图像获取部件被配置为能够从至少两个拍摄角度获取每一所述被检件的所述被检图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装置包括处理腔,所述检测光源能够在位于所述处理腔内的所述被检件上形成光照区;
所述处理腔具有一透光部,所述处理腔外设有所述图像获取部件,所述图像获取部件经由所述透光部获取所述被检件的所述被检图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腔配置有多个所述透光部,各个所述图像获取部件分别经由一所述透光部获取所述被检件的所述被检图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腔内设有所述检测光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产设备还包括放卷装置和收卷装置,沿所述被检件的输送路径,所述放卷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和所述收卷装置依次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放卷装置的下游和/或所述收卷装置的上游均设置有所述检测机构。
一种生产设备的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设备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从至少两个拍摄角度获取被检件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
S20、根据所述至少两个被检图像识别所述被检件的表面质量缺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被检件的输送路径上,于所述处理装置的上游以及于所述处理装置的下游均设置有所述检测机构;
所述步骤S10包括:
S11、获取位于所述处理装置上游的所述被检件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获取位于所述处理装置下游的所述被检件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
所述步骤S20包括:
S21、将位于所述处理装置下游的所述被检件的所述至少两个被检图像与位于所述处理装置上游的所述被检件的所述至少两个被检图像作对比,识别出所述被检件的表面质量缺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所述设定平面的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图像获取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各相邻所述图像获取部件的所述第一拍摄角度不同;
所述步骤S10包括:
S11’、控制所述输送装置沿第一方向输送所述被检件,所述被检件运动时依次途径与各所述图像获取部件所对应的各拍摄位置;
S12’、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启动所述图像获取部件,以获得所述被检件在至少两个所述拍摄位置产生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其中,相邻两个所述图像获取部件的间隔启动时间与所述被检件在对应的两个所述拍摄位置之间切换的运动时间相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成设备的检测方法还包括步骤:
S30、在所述输送装置停止时,获取所述被检件的静止状态下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
S40、在所述输送装置启动时,获取所述被检件的运动状态下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
S50、根据所述静止状态下的所述至少两个被检图像与所述运动状态下的所述至少两个被检图像识别出所述输送装置的运行状态。
上述检测机构、生产设备及其检测方法,当被检件途经光照区,检测光源照射在被检件上的光线被被检件反射/透射后被图像获取部件所接收,图像获取部件根据接收的光线形成被检件的被检图像,通过被检图像可以分析出被检件存在的外观质量缺陷。该检测机构可以适应于各种需要对外观质量进行检测的对象,无需考虑对象的电阻变化或者折射率变化,适应范围较为广泛。
同时,图像获取部件可以从至少两个拍摄角度获取各个被检件的被检图像,在后续可以通过不同拍摄角度获取的被检图像得到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被检件外观的图像,根据该图像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出被检件存在的外观缺陷,有助于提高被检件的检测结构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检测机构的应用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图像获取部件的第一拍摄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图像获取部件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拍摄角度的被检图像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图像获取部件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拍摄角度的被检图像的另一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图像获取部件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拍摄角度的被检图像的另一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图像获取部件获取至少两个第二拍摄角度的被检图像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图像获取部件的拍摄轨迹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图像获取部件和检测光源的范围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的检测机构的应用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生产设备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生成设备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步骤S1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步骤S10的另一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生成设备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检测机构;11、检测光源;11A、反射光源;11B、透射光源;11a、光照区;12、图像获取部件;J、设定平面;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δ1、第一拍摄角度;δ2、第二拍摄角度;F、拍摄方向;20、被检件;1000、生产设备;100、输送装置;200、处理装置;Q、处理腔;201、外壳;202、透光部;300、放卷装置;400、收卷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相关技术中,由于光源照射角度的局限性,使得图像获取设备无法获取能够较为全面反映工件的图片,导致检测效果不理想。本申请发明人深入研究后发现,主要是由于图像获取设备的拍摄方向始终保证固定,图像获取设备所获取的图像始终是工件在某一角度下的图像(即图像获取设备拍摄角度单一),对于外观表面不平整等缺陷问题,获取的图像较为平面而不立体,对于被检件的外观特征获取不够全面,进而导致检测效果不理想。本申请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检测机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被检件20的外观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10,特别是但不限于应用于镀膜前后折射率或电阻率均改变不大的薄膜的外观检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为两两大致垂直的方向,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平行设定平面J,第三方向Z垂直设定平面J。
请参阅图1,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机构10,包括检测光源11和至少一个图像获取部件12,检测光源11用于在设定平面J上形成光照区11a。各图像获取部件12用于获取途径光照区11a的被检件20的被检图像,其中,全部图像获取部件12被配置为能够从至少两个拍摄角度获取每一被检件20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
设定平面J可以是用于承载被检件20的工作台的工作平面,也可以是由运送被检件20的运输件的运送路径所在的平面(如运输件为传送带运输件)。在实际应用时,设定平面J可以与水平面相平行,全部图像获取部件12可以但不限于设置在与设定平面J相平行的平面内。
检测光源11可以通过白炽灯、LED灯等构成,其出光方式可以是面光源也可以是线光源,具体不限定。
被检件20可以是块状件、片状件、带状件(如钢带)、能够收卷的膜状件,以及其他任何需要对外观质量进行检测的对象。
图像获取部件12可以通过镜头将光照聚焦在光敏元件的光敏面上,并根据光的强弱完成相应比例的电荷的存储、转移,经过滤波、放大等处理后形成图像信号输出。图像获取部件12可以但不限于是CCD摄像机,其作为本领域的常用部件,具体构造在此不赘述。
拍摄角度可以包括第一拍摄角度δ1和第二拍摄角度δ2。如图2所示,第一拍摄角度δ1是指图像获取部件12的拍摄方向F与设定平面J的夹角。图像获取部件12的拍摄方向F是指其镜头的法线方向,也就是光线垂直射入其镜头的方向。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拍摄角度δ2是指在设定平面J上的投影,图像获取部件12的拍摄方向F与第一方向X的夹角。
全部图像获取部件12能够从至少两个拍摄角度获取每一被检件20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是指全部图像获取部件12作为一个整体,可以从至少两个拍摄角度获取到被检件20的被检图像。其中,至少两个拍摄角度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拍摄角度δ1和至少一个第二拍摄角度δ2的集合、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拍摄角度δ1的集合、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拍摄角度δ2的集合。全部图像获取部件12可以在同一时段内同时获取各个拍摄角度的被检图像。全部图像获取部件12也可以在不同时段内分别获取各个拍摄角度的被检图像。全部图像获取部件12在各个拍摄角度获取被检图形的方式可以灵活设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可理解地,检测光源11整体所发出光线的方向不唯一即不平行(如检测光源11为点光源),以使得图像获取部件12在不同的拍摄角度获取到被检件20的被检图像。检测光源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设置有多个检测光源11时,各检测光源11发出的光线可以是平行光线也可以是不平行光线,只要整体上检测光源11所发出的光线整体非平行即可。
被检图像是图像获取部件12根据被被检件20反射的光线所形成的图像,此时检测光源11与图像获取部件12位于设定平面J的相同一侧。被检图像也可以是图像获取部件12根据被被检件20透射的光线所形成的图像,此时检测光源11与图像获取部件12位于设定平面J的相反两侧。
被检图像所表征的是位于光照区11a的外观图像,可以用于判断被检件20的表面质量。可理解地,利用被检图像且基于图像分析技术可以分析得到被检件20所存在的如褶皱、划伤、黑点、孔洞等质量缺陷。关于图像分析技术为视觉检测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其具体实现原理在此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地,检测机构10可以自身配置有图像分析部件,图像分析部件与图像获取部件12通讯连接,用于根据图形获取部件获取的被检图像分析被检件20存在的质量缺陷。图像分析部件可以是工控机、计算机等具有分析处理功能的部件,图像分析部件作为视觉检测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其具体实现原理在此不限定。当然,检测机构10可以自身不配置图像分析部件,而是通过与三方的图像分析装置配合进行质量缺陷的检测。
上述检测机构10,当被检件20途经光照区11a,检测光源11照射在被检件20上的光线被被检件20反射/透射后被图像获取部件12所接收,图像获取部件12根据接收的光线形成被检件20的被检图像,通过被检图像可以分析出被检件20存在的外观质量缺陷。该检测机构10可以适应于各种需要对外观质量进行检测的对象,无需考虑对象的电阻变化或者折射率变化,适应范围较为广泛。
同时,图像获取部件12可以从至少两个拍摄角度获取各个被检件20的被检图像,在后续可以通过不同拍摄角度获取的被检图像得到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被检件20外观的图像,根据该图像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出被检件20存在的外观缺陷,有助于提高被检件20的检测结构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图3和图4,拍摄角度包括第一拍摄角度δ1,第一拍摄角度δ1表征图像获取部件12的拍摄方向F与设定平面J的夹角。其中,全部图像获取部件12被配置为能够从至少两个第一拍摄角度δ1获取每一被检件20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
一种使用方式是,同一图像获取部件12可以在不同的时段分别获取自身在各个第一拍摄角度δ1的被检图像。此时,图像获取部件12需要改变其第一拍摄角度δ1。改变第一拍摄角度δ1的方式可以是,图像获取部件12在垂直于设定平面J的平面内发生自转。当设定平面J为水平面,则图像获取部件12能够在竖直平面内自转,且在自转的过程中,其拍摄方向F与设定平面J的夹角改变。
另一种使用方式是,不同的图像获取部件12的第一拍摄角度δ1不同,且分别对同一被检件20进行拍摄,以得到从不同的第一拍摄角度δ1拍摄得到的被检图像。
此时,可以通过调节图像获取部件12的第一拍摄角度δ1来可以获取同一区域的在不同拍摄角度下的被检图像,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反映各区域外观的图像,有助于提高被检件20的外观质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实现图像获取部件12自转以改变其第一拍摄角度δ1的方式有多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常规设置。示例地,图像获取部件12具有第一自转轴,第一自转轴平行于第二方向Y,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减速器,电机通过减速器传动连接第一自转轴,电机工作时通过减速器带动第一自转轴旋转,进而改变图像获取部件12的第一拍摄角度δ1,其中,减速器可以通过齿轮、同步带、联轴器等方式与第一自转轴传动连接。
具体到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在平行于设定平面J的第一方向X上,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图像获取部件12。在第一方向X上,各相邻图像获取部件12的第一拍摄角度δ1不同,并分别用于获取在第一方向X上的不同位置的同一被检件20的被检图像。
在实际应用时,被检件20可以沿第一方向X进行运输。当被检件20运动至第一位置时,其被第一个图像获取部件12获取第一拍摄角度δ1为第一角度值的被检图像。当被检件20运动至第二位置,其被第二个图像获取部件12获取第一拍摄角度δ1为第二角度值的被检图像,当被检件20运动至第三位置,其被第三个图像获取部件12获取第一拍摄角度δ1为第三角度值的被检图像,依次类推。可选地,在第一方向X上,依次排布的图像获取部件12的数量为2-4个。
可理解地,各个图像获取部件12顺次启动拍摄,且各个图像获取部件12的启动时间与被检件20的运输速度(即运输时间)相关。被检件20从第一位置运输到第二位置所花费的时间等于第一图像获取部件和第二图像获取部件的启动时间差值。被检件20的运输速度越快,其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的运输时间越短,相应地第一图像获取部件与第二图像获取部件的启动时间差值越短。
此时,通过在第一方向X上设置依次设置多个图像获取部件12,且各图像获取部件12的第一拍摄角度δ1不同,可以实现对同一被检件20的在不同拍摄角度的被检图像,且图像获取部件12的第一拍摄角度δ1可以固定设置,其结构简单,无需复杂的驱动结构来实现。
具体到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各图像获取部件12被构造为能够绕平行于设定平面J的第二方向Y的方向自转,以改变图像获取部件12的第一拍摄角度δ1,各图像获取部件12在绕第二方向Y在至少两个第一拍摄角度δ1之间切换时,能够分别获取在第一方向X上的不同位置的同一被检件20的被检图像。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垂直。
在实际应用时,被检件20沿第一方向X运输,而图像获取部件12的位置保持不动,仅自转而改变自身的镜头的拍摄方向F。当被检件20运动到第一位置时,各图像获取部件12自转至第一拍摄角度δ1为第一角度值的位置,且被检件20处于其拍摄范围内,此时图像获取部件12可获取被检件20第一拍摄视角的被检图像。当被检件2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各图像获取部件12自转至第一拍摄角度δ1为第二角度值的位置,且被检件20处于其拍摄范围内,此时图像获取部件12可获取被检件20的第二拍摄视角的被检图像。当被检件20运动至第三位置时,各图像获取部件12自转至第一拍摄角度δ1为第三角度值的位置,且被检件20处于其拍摄范围内,此时图像获取部件12可获取被检件20第三拍摄视角的被检图像。如此可获取同一被检件20不同拍摄视角的图像,被检件20的外观特征更加全面,有助于提高被检件20外观质量的检测准确性。
此时,可以通过一个图像获取部件12获取被检件20的多个拍摄角度的被检图像,可减少图像获取部件12的使用数量,有助于降低设备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沿被检件20的运输方向(沿第一方向X)依次布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被检件20的位置不变时,为了使得图像获取部件12能够在各个第一拍摄角度δ1下均能够对被检件20的同一区域进行拍摄,在图像获取部件12改变第一拍摄角度δ1的同时可以改变图像获取部件12的位置。如图5所示,图像获取部件12在改变其第一拍摄角度δ1的同时,其位置从A点运动至B点,确保在前后两个第一拍摄角度δ1下所拍摄的图像至少部分重合。实现图像获取部件12从A点位置移动到B点位置的方案有多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常规设置,例如可以将图像获取部件12设置在移动轨道上,并在图像获取部件12上设置滚轮,滚轮沿移动轨道转动时驱动图像获取部件12移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各个图像获取部件12的位置和被检件20的位置也可以都保持不动,在改变各图像获取部件12的第一拍摄角度δ1时,可以获取不同区域的被检图像。图像获取部件12可以设置多个,同一区域的不同第一拍摄角度δ1的被检图像可以通过多个图像获取部件12来共同获取。例如,图像获取部件12有3个,当全部图像获取部件12的第一拍摄角度δ1均保持在第一角度值时,分别对被检件20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进行拍摄,当全部图像获取部件12的第一拍摄角度δ1均保持在第二角度值时,分别对第四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进行拍摄,则通过改变两次第一拍摄角度δ1,就可以获取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不同拍摄角度的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和图7,拍摄角度还包括第二拍摄角度δ2,第二拍摄角度δ2表征在设定平面J上的投影,图像获取部件12的拍摄方向F与第一方向X的夹角。至少一个图像获取部件12被构造为能够环绕垂直于设定平面J的第三方向Z自转,以在至少两个第二拍摄角度δ2之间切换,并分别获取同一被检件20在第二方向Y上的不同区域的被检图像;或,至少一个图像获取部件12被构造为能够环绕第三方向Z设置的拍摄轨迹移动,并从至少两个第二拍摄角度δ2获取同一被检件20的被检图像。
第一方向X通常与被检件20的长度方向对应,第二方向Y通常与被检件20的宽度方向对应。
如图6所示,当图像获取部件12环绕第三方向Z自转,可以从至少两个第二拍摄角度δ2拍摄被检件20在第二方向Y上的至少两个区域的拍摄图像,对于宽度方向尺寸较大的被检件20通过少量的图像获取部件12即可获取到被检件20在宽度方向上的全部图像,可降低设备成本。图6所示实施例中,图像获取部件12可以从三个第二拍摄角度δ2分别获取被检件20在第二方向Y上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的被检图像。
进一步地,可以在第二方向Y上布置多个图像获取部件12,各图像获取部件12对被检件20在第二方向Y上的同一区域进行拍摄时,可以从不同的第二拍摄角度δ2获取其拍摄图像,进而利用至少两个图像获取部件12从至少两个第二拍摄角度δ2获取被检件20在第二方向Y上的同一区域的被检图像,对该区域的外观质量检测更加准确。
如图7所示,图像获取部件12能够沿设定的拍摄轨迹移动,且在移动的过程中改变其第二拍摄角度δ2。拍摄轨迹绕第三方向Z呈圆弧状,当图像获取部件12沿拍摄轨迹移动时,可以对同一被检件20的同一区域从各个拍摄角度进行拍摄,获取较为全面的被检图像。
拍摄轨迹可以由移动轨道形成,图像获取部件12在移动轨道上移动的实现方式可以是,将图像获取部件12设置在滑轮上,滑轮沿移动沿移动轨道运动时带动图像获取部件12移动。关于图像获取部件12沿拍摄轨迹移动的具体实现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常规设置。
当图像获取部件12改变其第二拍摄角度δ2时,被检件20通常可以配置为保持位置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光源11为线性光源,线性光源的出光面沿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第二方向Y平行于设定平面J,出光面用于发射非平行光线。
线性光源是指通过形成线状的光照区11a的部件,其作为本领域的常用部件,具体实现方式在此不进行赘述。线性光源的出光面是用于出射光线的面,为了得到出光面发射非平行光线,出光面可以在于第二方向Y垂直的平面上呈弧性状、圆弧形状等等。
此时,检测光源11为线性光源,其大部分光线能够集中在线状的光照区11a内,光线集中度高且光强较为均匀,当被检件20经过光照区11a时,图像获取部件12能够形成较为清晰的被检图像,有助于提高检测机构10的分析结果。同时,在实际应用时,线性光源的出光面的延伸方向沿被检件20的宽度方向,在被检件20的宽度方向上可以仅设置一个检测光源11进行实现全范围覆盖,检测机构10的设置成本更低。
优选地,请参阅图8,在第二方向Y上,线性光源的光照区11a的延伸长度L1大于全部图像获取部件12的拍摄范围L2。如此,可确保图像获取部件12有效获取拍摄范围内的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检测机构10包括反射光源11A,反射光源11A与图像获取部件12位于设定平面J的相同一侧,反射光源11A形成的光照区11a为反射光照区11a,至少部分图像获取部件12用于获取途径反射光照区11a的被检件20的被检图像。
在实际作业时,当被检件20途经反射光照区11a,反射光源11A照射在被检件20上的光线被被检件20反射后被图像获取部件12所接收,图像获取部件12根据接收的光线形成被检件20的被检图像,通过被检图像可以分析出被检件20存在的外观质量缺陷。此时,当被检件20的透光效果不好时,利用反射光线可以有效形成被检件20的外观图像,可以对被检件20表面存在的褶皱、划伤、黑点等缺陷进行有效甄别。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检测机构10还包括透射光源11B,透射光源11B与反射光源11A布置与设定平面J的相反两侧。透射光源11B在设定平面J形成的光照区11a为透射光照区11a,至少部分图像获取部件12用于获取途径透射光照区11a的被检件20的被检图像。
在实际作业时,当被检件20途经透射光照区11a,透射光源11B照射在被检件20上的光线被被检件20透射后被图像获取部件12所接收,图像获取部件12根据接收的光线形成被检件20的被检图像,通过被检图像可以分析出被检件20存在的外观质量缺陷。此时,利用透射光线可以有效形成包含透光瑕疵部位的被检件20的外观图像,对于被检件20的外观质量检测更为全面。
可以理解地,获取反射图像的图像获取部件12的拍摄角度与获取透射图像的图像获取部件12的拍摄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灵活设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到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反射光照区11a和透射光照区11a在第一方向X上依次布置,第一方向X平行设定平面J。
在实际作业时,被检件20沿第一方向X运输。反射光照区11a和透射光照区11a沿第一方向X布置时,被检件20在第一方向X上的各个区域均能够先后途径反射光照区11a和透射光照区11a,如此图像获取部件12可以获取同一区域在反射光照图的被检图像和在透射光照区11a的被检图像,各区域的图像获取更加全面,可提高被检件20的外观缺陷检测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在平行于设定平面J的第二方向Y上,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图像获取部件12。
相邻两个图像获取部件12所获取的反射图像可以存在一定范围的重合区域,以确保反射图像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由于图像获取部件12的视角范围有限,当待检件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较大,设置两个及以上的图像获取部件12,可以有效获取待检件在第二方向Y上各处的图像特征。
另一方面,请参阅图10,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生产设备1000,包括输送装置100、处理装置200和检测机构10。输送装置100用于输送被检件20,处理装置200位于被检件20的输送路径上,用于对被检件20的表面进行处理。检测机构10包括检测光源11和至少一个图像获取部件12,检测光源11用于在设定平面J上形成光照区11a。各图像获取部件12用于获取途径光照区11a的被检件20的被检图像,其中,全部图像获取部件12被配置为能够从至少两个拍摄角度获取每一被检件20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
被检件20可以是塑料件(如聚丙烯、聚乙烯)、钢材件等,具体不限定。在一具体应用时,被检件20为带状的可卷绕件。
处理装置200用于对被检件20表面进行处理,处理方式可以但不限于镀膜、涂覆、辊压等。镀膜处理可以是蒸镀、沉积等方式在被检件20表面形成一侧镀膜层。涂覆处理可以是在被检件20表面涂覆浆料,辊压处理可以是指将涂覆有浆料或者形成有镀膜层的被检件20进行辊压,使其表面层结构紧实。
输送装置100用于输送被检件20,可以但不限于是辊筒输送装置100、传送带输送装置100、链条输送装置100等。
在待检件的输送路径上,检测机构10可以设置在处理装置200的上游,以对被处理前的被检件20的表面质量进行检测,避免因原料质量不过关导致处理产品不合格的问题出现。检测机构10也可以设置在处理装置200的下游,以对被处理后的被检件20的表面质量进行检测,避免处理产品不合格流入下游工序中。
上述生产设备1000,将检测机构10设置在待检件的输送路径上,可以获取被检件20在被处理装置200处理前后的被检图像,从而实现对被检件20在处理前后的质量把控,避免出现质量缺陷的产品流入下游工序中,也方便及时发现质量问题而进行维修维护。
需要说明地,生产设备1000所包含的检测机构10还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检测机构10的其他特征,具体请参照上述检测机构10的实施例记载,在此处不进行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处理装置200包括处理腔Q,检测光源11能够在位于处理腔Q内的被检件20上形成光照区11a,处理腔Q具有一透光部,处理腔Q设有图像获取部件12,图像获取部件12经由透光部202获取被检件20的被检图像。
在位于处理腔Q内的被检件20上形成光照区11a的检测光源11可以位于处理腔Q内,也可以位于处理腔Q外。当位于处理腔Q外,检测光源11所发出的光经透光部后进入到处理腔Q内部,并照射在被检件20上。
在实际应用时,在处理腔Q的腔体内可以形成有利于处理反映的环境,如真空环境或者惰性气氛等。透光部202可以是在一开口上设置透光玻璃、透光塑料等形成。
将图像获取部件12设置在处理环境之外,通过透光部202来隔离处理环境中的反应物质及图像获取部件12,可以避免反应物质附着在图像获取部件12的镜头上,对图像获取部件12的拍摄产生干扰。
具体到实施例中,处理腔Q配置有多个透光部202,各个图像获取部件12分别经由一透光部202获取被检件20的被检图像。
全部透光部202的布置方式可以跟随全部图像获取部件12的布置方式。例如,当全部图像获取部件12沿第一方向X依次布置,则全部透光部202也可以沿第一方向X依次布置。当图像获取部件12沿第二方向Y间隔布置有多个时,则透光部202也可沿第二方向Y间隔布置有多个。
一个图像获取部件12经由一个透光部202获取被检件20的被检图像,各个图像获取部件12所对应的透光部20不同,可以避免光线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处理腔Q内设有检测光源11。如此,检测光源11发出的光线无需经过透光部202,光线能量损耗小,光照强度更好,图像获取部件12所拍摄的图像更加清晰。
具体地,可以在腔体内设置安装检测光源11的支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生产设备1000包括至少两个处理装置200,所有处理装置200沿被检件20的输送路径依次布置,至少其中之一处理装置200配置有检测机构10。
各处理装置200所对应的处理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上游的处理装置200用于进行涂覆处理,下游的处理装置200用于进行辊压处理。另外,相同处理方式的处理装置200所进行的处理工艺可以不同。例如,处理装置200均用于镀膜,上游的处理装置200用于在被检件20上镀设第一层膜,下游的处理装置200用于在被检件20上镀设第二层膜,第一层膜和第二层膜的材质不同。
当需要重点关注某一处理装置200的处理结果,可以在该处理装置200上配置检测机构10。当需要对全部处理装置200的处理结果进行监测,则可以在全部处理装置200的出料端配置检测机构10。
可选地,各处理装置200所配置的检测机构10均位于出料端或者均位于入料端。位于上游的处理装置200的出料端的被检图像可以作为下游的处理装置200的处理前的被检图像,位于下游的处理装置200的入料端的被检图像可以作为上游的处理装置200200的处理后的被检图像。
此时,生产设备1000包括至少两个处理装置200,可对被检件20进行多次处理,也方便对各处理阶段的处理结构进行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生产设备1000还包括放卷装置300和收卷装置400,沿被检件20的输送路径,放卷装置300、处理装置200和收卷装置400依次布置。
放卷装置300用于放卷被检件20,收卷装置400用于收卷处理后的被检件20,放卷装置300和收卷装置400均可以包括用于卷绕被检件20的卷筒、驱动卷筒转动的动力机构等,关于放卷装置300和收卷装置400的构造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可以根据本领域的常规设置进行设计。
可理解地,放卷装置300、处理装置200和收卷装置400均可以包括输送辊,输送辊作为输送装置100布置在被检件20的输送路径上,用于从放卷装置300向收卷装置400输送被检件20。
在一实施例中,放卷装置300上配置有检测机,检测机构10布置在放卷装置300的出料端,可用于检测放卷出的被检件20的表面质量,以此判断被检件20表面质量是否合格。若被检件20表面质量不合格,则无需对被检件20表面进行处理,可避免后续工序的白白浪费,有助于节能。
在一实施例中,收卷装置400上配置有检测机构10,检测机构10布置在收卷装置400的入料端,可用于在处理后的被检件20在被收卷前进行表面质量的检测,以此判断被检件20表面的处理质量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则可以对该卷处理后的被检件20进行处理,避免被处理后的被检件20用于实际产品,造成实际产品报废,能够降低损失。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生产设备1000的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生产设备1000,请参阅图11,该生产设备1000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从至少两个拍摄角度获取被检件20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
S20、根据该至少两个被检图像识别被检件20的表面质量缺陷。
在步骤S10中,被检件20的至少两个拍摄角度的被检图像可以是图像获取部件12从不同的第一拍摄角度δ1所获取,也可以是图像获取部件12从不同的第二拍摄角度δ2所获取,也可以是部分图像获取部件12从至少一个第一拍摄角度δ1所获得且部分图像获取部件12从至少一个第二拍摄角度δ2所获得。
其中,至少两个拍摄角度可以由同一图像获取部件12所获取,也可以由不同的图像获取部件12来获取。至于生产设置的检测机构10如何获取同一被检件20的不同拍摄角度的被检图像,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记载,在此不进行赘述。
在步骤S20中,获取到同一被检件20的各个拍摄角度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可以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将该至少两个被检图像重新构建形成被检件20的三维图像。其中,三维图像重构的工具可以是Mimics、ORS/Dragonfly等处理软件,根据二维图像重构三维图像是图像处理领域的常用手段,其具体实现原理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重构被检件20的三维图像后,可以基于图像分析技术(可以选用图像分析领域的常用手段,具体在此不进行赘述和限定),将重构的三维图像与预存的三维参考图像进行比较,找出并标记重构的三维图像中存在的缺陷位置。其中,将重构的三维图像与预存的参考图像(预存的图像数据)进行比较的方式可以是,先将重构的三维图像剪裁呈与三维参考图像尺寸一致的图像,按照设定的分割规则将裁切后的图像分割形成多个分析块,将各个分析块与三维参考图像按照该分割规则分割得到的相应位置的各个参考块进行比较,判断分析块与参考块的图像差别,以判断出是否存在质量缺陷。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单独将各个被检图像与预存的二维参考图像进行对比,以判断各个被检图像中是否存在表征被检件20有外观缺陷的特征存在。
上述生产设备1000的控制方法,通过图像获取部件12从至少两个拍摄角度获取各个被检件20的被检图像,在后续可以通过不同拍摄角度获取的被检图像得到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被检件20外观的图像,根据该图像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出被检件20存在的外观缺陷,有助于提高被检件20的检测结构的准确性。
具体到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2,在被检件20的输送路径上,于处理装置200的上游以及与处理装置200的下游均设置有检测机构10。步骤S10包括:
S11、获取位于处理装置200上游的被检件20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获取位于处理装置200下游的被检件20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
步骤S20包括:
S21、将位于处理装置200下游的被检件20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与位于处理装置200上游的被检件20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作对比,识别出被检件20的表面质量缺陷。
在步骤S11中,利用位于处理装置200上游的检测机构10获取处理前的被检件20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利用位于处理装置200下游的检测机构10获取处理后的被检件20的至少两个被件图像。
在步骤S21中,可以先将处理前的被检件20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进行三维重构得到处理前的三维图像,并且将处理后的被检件20的至少两个被件图像进行三维重构得到处理后的三维图像,然后将处理前的三维图像与处理后的三维图像进行对比,将处理前的三维图像作为参考图像,分析处理后的三维图像与处理前的三维图像的差别是否均匀,若不均匀则说明处理过程存在问题,导致被检件20存在表面质量缺陷。
可理解地,当被检件20在处理腔Q内处理均匀时,将处理后的三维图像与处理前的三维图像进行对比时,图像各个部位的对比结果应该相当。当处理存在褶皱、黑洞、划伤等缺陷时,存在缺陷的部位与处理前的图像的对比结果是不同于不存在缺陷的部件与处理前的图像的对比结果的。至于处理前后的三维图像的对比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基于预设的分割规则将两个图像分别分割形成多个分隔块和多个参考块,通过各个分隔块与相应位置的参考块的图像进行分析来得到对比结果。其中,对比结果可以反映在两个图像的RGB值的对比、灰度值等对比等等。
当然,也可以将处理前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分别对应与处理后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进行对比,而不需构件三维图像。其中,上游的检测机构10中的某一位置的图像获取部件12所获取的被检图像与下游的检测机构10中位于相同位置的图像获取部件12所获取的被检图像相对应。
此时,通过处理前后的被检图像的对比来判断是否存在质量缺陷,若是则说明处理过程不均匀,方便知晓造成被检件20质量缺陷的原因。
具体到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所述设定平面J的第一方向X上,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图像获取部件12,在第一方向X上,各相邻图像获取部件12的第一拍摄角度δ1不同;步骤S10包括:
S11’、控制输送装置100沿第一方向X输送被检件20,被检件20运动时依次途径与各图像获取部件12所对应的各拍摄位置;
S12’、沿第一方向X依次启动图像获取部件12,以获得被检件20在至少两个拍摄位置产生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其中,相邻两个图像获取部件12的间隔启动时间与被检件20在对应的两个拍摄位置之间切换的运动时间相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X上,各相邻图像获取部件12的第一拍摄角度δ1不同,能够分别用于获取在第一方向X上的不同位置的同一被检件20的被检图像。
在步骤S11’中,输送装置100控制被检件20沿第一方向X运动,被检件20会依次途径于各个图像获取部件12所对应的各个拍摄位置。结合图3,被检件20依次途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时,分别位于三个图像获取部件12的拍摄位置范围内。
在步骤S12’中,为了获取被检件20同一部位的被检图像,各个图像获取部件12沿第一方向X顺次启动拍摄,且相邻两个图像获取部件12的间隔启动时间与被检件20在对应的两个拍摄位置之间切换的运动时间相一致。结合图3所示实施例,当被检件20运动到第一位置时,第一图像获取部件启动拍摄,当被检件20运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二图像获取部件启动拍摄,被检件20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的时间t1应该大致等于第一图像获取部件和第二图像获取部件的前后启动时间之差t2。
此时,通过在第一方向X上设置依次设置多个图像获取部件12,且各图像获取部件12的第一拍摄角度δ1不同,可以实现对同一被检件20的在不同拍摄角度的被检图像,且图像获取部件12的第一拍摄角度δ1可以固定设置,其结构简单,无需复杂的驱动结构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设备1000的检测方法还包括步骤:
S30、在输送装置100停止时,获取被检件20的静止状态下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
S40、在输送装置100启动时,获取被检件20的运动状态下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
S50、根据静止状态下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与运动状态下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识别出输送装置100的运行状态。
在步骤S30中关闭输送装置100,被检件20处于静止状态,此时为了获取被检件20同一区域的至少两个图像,检测机构10中的图像获取部件12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X设置的多个,各图像获取部件12的第一拍摄角度δ1可以调整至均能够获取同一区域的图像即可。
在步骤S40中启动输送装置100,被检件20处于运动状态,此时可以利用与步骤S30中相同的检测机构10获取同一区域的至少两个图像,在实际作用时,各个图像获取部件12顺次启动,以获取同一区域的不同拍摄角度的图像,具体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在步骤S30中和步骤S40中,被检件20可以同为未处理前的被检件20或者同为处理后的被检件20。
在步骤S50中,可以将静止状态下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进行三维重构后得到静止状态的三维图像,同时将运动状态下至少两个被件图像进行三维重构后得到运动状态的三维图像,最后通过对于静止状态的三维图像和运动状态的三维图像进行对比,判断两者是否不同。若不同,则说明运动过程改变了被检件20的状态,也就是说输送装置100的输送过程(如振动、卡顿)对被检件20的检测结果产生了影响。此时,方便工作人员对输送装置100进行检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光源,用于在设定平面上形成有光照区;
至少一个图像获取部件,用于获取途径所述光照区的被检件的被检图像;
其中,全部所述图像获取部件被配置为能够从至少两个拍摄角度获取每一所述被检件的至少两个所述被检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角度包括第一拍摄角度,所述第一拍摄角度表征所述图像获取部件的拍摄方向与所述设定平面的夹角;
其中,全部所述图像获取部件被配置为能够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拍摄角度获取每一所述被检件的至少两个所述被检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设定平面的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图像获取部件;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各相邻所述图像获取部件的所述第一拍摄角度不同,并分别用于获取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的同一所述被检件所述被检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图像获取部件被构造为能够绕平行于所述设定平面的第二方向的方向自转,以改变所述图像获取部件的第一拍摄角度;
各所述图像获取部件在绕所述第二方向在至少两个第一拍摄角度之间切换时,能够分别获取在第一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的同一所述被检件的所述被检图像;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角度包括第二拍摄角度,所述第二拍摄角度表征在所述设定平面上的投影,所述图像获取部件的拍摄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
至少一个所述图像获取部件被构造为能够环绕垂直于所述设定平面的第三方向自转,以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拍摄角度之间切换,并分别获取同一所述被检件在第二方向上的不同区域的所述被检图像;或,至少一个图像获取部件被构造为能够沿环绕所述第三方向设置的拍摄轨迹移动,并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拍摄角度获取同一所述被检件的被检图像;
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光源为线性光源,所述线性光源的出光面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所述设定平面,所述出光面用于发射非平行光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反射光源,所述反射光源与所述图像获取部件位于所述设定平面的相同一侧;
所述反射光源形成的所述光照区为反射光照区,至少部分所述图像获取部件用于获取途径所述反射光照区的所述被检件的所述被检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透射光源,所述透射光源与反射光源布置于所述设定平面的相反两侧;
所述透射光源在所述设定平面形成的光照区为透射光照区,至少部分所述图像获取部件用于获取途径所述透射光照区的所述被检件的所述被检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光照区和所述透射光照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布置;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设定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设定平面的第二方向上,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图像获取部件。
11.一种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装置,用于输送被检件;
处理装置,位于所述被检件的输送路径上,用于对所述被检件的表面进行处理;及
检测机构,包括:
检测光源,用于在设定平面上形成光照区;
至少一个图像获取部件,用于获取途径所述光照区内的所述被检件的被检图像;
其中,全部所述图像获取部件被配置为能够从至少两个拍摄角度获取每一所述被检件的所述被检图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包括处理腔,所述检测光源能够在位于所述处理腔内的所述被检件上形成光照区;
所述处理腔具有一透光部,所述处理腔外设有所述图像获取部件,所述图像获取部件经由所述透光部获取所述被检件的所述被检图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腔配置有多个所述透光部,各个所述图像获取部件分别经由一所述透光部获取所述被检件的所述被检图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腔内设有所述检测光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设备还包括放卷装置和收卷装置,沿所述被检件的输送路径,所述放卷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和所述收卷装置依次布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放卷装置的下游和/或所述收卷装置的上游均设置有所述检测机构。
17.一种生产设备的检测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1-16任一项所述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设备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从至少两个拍摄角度获取被检件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
S20、根据所述至少两个被检图像识别所述被检件的表面质量缺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生产设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被检件的输送路径上,于所述处理装置的上游以及于所述处理装置的下游均设置有所述检测机构;
所述步骤S10包括:
S11、获取位于所述处理装置上游的所述被检件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获取位于所述处理装置下游的所述被检件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
所述步骤S20包括:
S21、将位于所述处理装置下游的所述被检件的所述至少两个被检图像与位于所述处理装置上游的所述被检件的所述至少两个被检图像作对比,识别出所述被检件的表面质量缺陷。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生产设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设定平面的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图像获取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各相邻所述图像获取部件的所述第一拍摄角度不同;
所述步骤S10包括:
S11’、控制所述输送装置沿第一方向输送所述被检件,所述被检件运动时依次途径与各所述图像获取部件所对应的各拍摄位置;
S12’、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启动所述图像获取部件,以获得所述被检件在至少两个所述拍摄位置产生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其中,相邻两个所述图像获取部件的间隔启动时间与所述被检件在对应的两个所述拍摄位置之间切换的运动时间相一致。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生产设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S30、在所述输送装置停止时,获取所述被检件的静止状态下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
S40、在所述输送装置启动时,获取所述被检件的运动状态下的至少两个被检图像;
S50、根据所述静止状态下的所述至少两个被检图像与所述运动状态下的所述至少两个被检图像识别出所述输送装置的运行状态。
CN202211499565.XA 2022-11-28 2022-11-28 检测机构、生产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Pending CN1161652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9565.XA CN116165207A (zh) 2022-11-28 2022-11-28 检测机构、生产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9565.XA CN116165207A (zh) 2022-11-28 2022-11-28 检测机构、生产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65207A true CN116165207A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20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99565.XA Pending CN116165207A (zh) 2022-11-28 2022-11-28 检测机构、生产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6520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98859A (zh) * 2023-08-04 2023-09-05 常州恒锌禹晟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铝箔涂炭ccd对边检测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98859A (zh) * 2023-08-04 2023-09-05 常州恒锌禹晟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铝箔涂炭ccd对边检测装置
CN116698859B (zh) * 2023-08-04 2023-10-27 常州恒锌禹晟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铝箔涂炭ccd对边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47713A1 (zh) 一种检测装置、系统及方法
KR20170023825A (ko) 검사 장치 및 중공체의 내벽들을 검사하는 방법
US6914679B2 (en) Side light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6165207A (zh) 检测机构、生产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JP4190636B2 (ja) 表面検査装置
TWI545314B (zh) Method and method for checking unevenness of film thickness
JP2004077425A (ja) 駆動伝達ベルトの検査装置
JP2015094642A (ja) 探傷装置
JP7151469B2 (ja) シート欠陥検査装置
JP2006234725A (ja) 筒状物品の側面部検査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3156453A (ja) 側面検査方法
JP2010085209A (ja) フィルム検査装置
JP2020101396A (ja) トッピングゴムシートのゴム付き不良検出装置
JP2009192307A (ja) フィルム検査装置
JP6672897B2 (ja) 検査装置及び回転体の検査方法
KR101485425B1 (ko) 커버 글라스 분석 장치
JP2004125396A (ja) 駆動伝達ベルトの検査方法
US20210270603A1 (en) Surface measurement method,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component inspection method, and component measurement device
CN113646624A (zh) 检查装置、检查方法以及膜的制造方法
JP2005024431A (ja) 外観検査装置
TWM457889U (zh) 面板瑕疵檢測之裝置
JP2019174377A (ja) ラミネート金属帯の表面検査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7292713B2 (ja) 光学検査機の検査機能確認方法および検査機能確認装置
JP2001050905A (ja) 円筒体欠陥検査装置
JP5935266B2 (ja) キズ欠点検査方法およ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27 Changjiang South Road, Xinw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micro nan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4000 No. 11 Lijiang Road, Xinw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micro nano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