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64402A - 出风结构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出风结构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64402A
CN116164402A CN202111420269.1A CN202111420269A CN116164402A CN 116164402 A CN116164402 A CN 116164402A CN 202111420269 A CN202111420269 A CN 202111420269A CN 116164402 A CN116164402 A CN 1161644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ind
air guide
air outlet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2026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平
林勇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Linkage All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inkage All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inkage All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inkage All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2026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644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64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644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1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for guiding air around a cur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出风结构及空调。出风结构包括:出风口;至少两个导风件,各导风件用于调整出风口的风流流向,各导风件沿厚度方向均包括弧形面和平面,各导风件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包括首尾相连的弧形线和直线,各导风件间隔设置,且平面朝向平面,弧形面朝向弧形面;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至少一个导风件在出风口的风流方向上平移。本发明中由于各导风件具有光滑的弧形面,风流沿着弧形面逐渐改变风向,减少风流的强制转向,导风的舒适性更好,风感更柔和,同时驱动机构驱动其中至少一个导风件在出风口的风流方向上平移,从而实现不同的聚风效果或者散风效果。

Description

出风结构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出风结构及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Air Conditioner),是指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的环境温度等参数进行快速调节和控制的设备。
在对环境温度进行调节时,空调通过出风口流出冷风或者热风,冷风或者热风流动到环境空间内,从而对环境温度进行强制调节,为了适应不同的用户需要,给用户带来更舒适的享受,空调还具有对出风方向进行调节的出风结构。
现在用于对出风方向进行调节的出风结构中,通过单个或多个片状的格栅结构在出风口的风流上做摆动,从而实现摆风的效果。然而,这样的方式是把气流强制转向,当出风量很大时会对风流产生影响,产生紊乱的风流,同时,这样的调节方式的风感会偏硬。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出风结构,包括:出风口;至少两个导风件,各所述导风件用于调整所述出风口的风流流向,各所述导风件沿厚度方向均包括弧形面和平面,各所述导风件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包括首尾相连的弧形线和直线,各所述导风件间隔设置,且平面朝向平面,弧形面朝向弧形面;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至少一个所述导风件在所述出风口的风流方向上平移。
这样,由于各导风件具有光滑的弧形面,当风流流向导风件的表面时,根据康达效应,风流会沿着弧形面的表面进行流动,风流沿着弧形面逐渐改变风向,减少风流的强制转向,导风的舒适性更好,风感更柔和;同时驱动机构驱动其中至少一个导风件在出风口的风流方向上平移,从而实现不同的聚风效果或者散风效果,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两个所述导风件构成一个导风件组,各所述导风件组间隔设置,各所述导风件组中的导风件分别为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每一个所述导风件组中的所述第一导风件在所述出风口的风流方向上平移,或驱动每一个所述导风件组中的所述第二导风件在所述出风口的风流方向上平移。
这样,通过驱动不同位置的导风件的运动,实现不同的偏风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导风件在所述出风口的风流方向上往复运动。
这样,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导风件在出风口的风流方向上往复运动,使得风流的流向处于不断的被调整的状态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四个所述导风件构成一个导风件组,各所述导风件组间隔设置。
这样,通过将不同的数量的导风件组合为导风件组的方式,实现不同的偏风效果的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每个所述导风件组中的中间两个所述导风件在所述出风口的风流方向上往相同的方向平移,或者驱动每个所述导风件组中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侧壁的一个所述导风件平移。
这样,通过驱动不同位置的导风件平移,实现不同方向上的偏风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各所述导风件的所述弧形线和所述直线均相同。
这样,均采用相同的结构的导风件便于生产和安装,并且便于在不同的出风模式中选择性的对某些导风件的位置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线对应的圆心角小于等于180°。
这样,导风件呈D形或者呈扇形,从而风流能够沿着弧形面的表面进行流动,实现康达效应,使得风流换向舒缓,风感柔和,并且不会阻挡从平面侧的风流的流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直线的长度为Φ,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导风件在所述风流方向上平移的距离为P,其中,0≤P/Φ≤1.5。
这样,通过限定平移远离p和直线的长度为φ之间的数值关系,以得到调整气流偏向角度大小的效果,即当P/Φ≤1.5能得到风流偏转的效果。当P/Φ>1.5时,即使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其中一个导风件在风流流向相对另一个导风件的平移后,根据流场模拟得到,此时没有出现气流偏转现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P/Φ的比值范围为1~1.2。
这样,此时实现最佳的风向偏转的效果,此时的风向偏转的范围最大。
本发明在其他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上述的出风结构。
这样,由于在空调的本体上设置的导风件中具有光滑的弧形面,当风流流向导风件的表面时,根据康达效应,风流会沿着弧形面的表面进行流动,风流沿着弧形面逐渐改变风向,减少风流的强制转向,导风的舒适性更好,风感更柔和;同时驱动机构驱动其中至少一个导风件在出风口的风流方向上平移,从而实现不同的聚风效果或者散风效果,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导风件的第一种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导风件组合的流场模拟图;
图4为图2中的导风件组合中的一个导风件平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导风件组合中的流场模拟图;
图6为图1中的导风件的第二种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导风件组合的流场模拟图;
图8为图6中的导风件组合中的两个相隔的导风件平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导风件组合的流场模拟图;
图10为图6中的导风件组合中的另两个相隔的导风件平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的导风件的第三种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的导风件的第四种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的导风件组合的流场模拟图;
图14为图1中的导风件的第五种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的导风件组合的流场模拟图;
图16为图6、图8中的导风件组合和传统的格栅导风结构的风速和距离的对比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出风结构100;
出风口10、侧壁11;
导风件20、弧形面21、平面22、弧形线23、直线24;
驱动机构30;
导风件组40;
空调200;
本体2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结构100,包括出风口10、至少两个导风件20以及驱动机构30。
其中,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的出风结构100以应用在柜式空调中为例进行描述,在其他实施例中,出风结构100不限于应用至其他种类的空调中,例如壁挂式、吊顶式等空调中。其中,各个导风件20呈长条形,具有长度方向,空调200包括本体210,出风结构100设置于空调200的本体210中时,可以竖直的设置,可以沿水平的设置,或者倾斜的进行设置,即相对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均呈一定的夹角的设置,从而实现不同模式的调风。
其中,请参阅图1和图2,各导风件20用于调整出风口10的风流流向,各导风件20沿厚度方向均包括弧形面21和平面22,各导风件20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包括首尾相连的弧形线23和直线24,各导风件20间隔设置,且平面22朝向平面22,弧形面21朝向弧形面21;驱动机构30用于驱动至少一个导风件20在出风口10的风流方向上平移。
上述出风结构100,由于各导风件20具有光滑的弧形面21,当风流流向导风件20的表面时,根据康达效应,风流会沿着弧形面21的表面进行流动,风流沿着弧形面21逐渐改变风向,减少风流的强制转向,导风的舒适性更好,风感更柔和;同时驱动机构30驱动其中至少一个导风件20在出风口10的风流方向上平移,从而实现不同的聚风效果或者散风效果,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平移是指沿着风流的流向上移动,例如,当供风系统的供风方向为水平方向时,驱动机构30驱动其中至少一个导风件20在水平的方向上移动,从而调整出风的风流方向;当供风系统的供风方向为倾斜方向时,即相对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呈一个预设夹角,此时驱动机构30驱动其中至少一个导风件20在倾斜的方向上移动,可以理解地,此时导风件20的长度方向和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均呈一个预设夹角。
请参阅图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安装至出风口10上的各导风件20的弧形线23和直线24均相同。即各个导风件20具有相同的形状结构,如此,均采用相同的结构的导风件20便于生产和安装,并且便于在不同的出风模式中选择性的对某些导风件20的位置进行调节。在其他实施例中,各个导风件20的结构可以互不相同,即各自可以具有不同长度的弧形线和直线,或者直线的长度相同但是具有不同的弧形线长度;或者各自的弧形线可以具有不同的圆心角度数,例如圆心角可以为大于180度的优弧;或者圆心角可以为小于180度的劣弧。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各个导风件20的弧形线23的圆心角小于等于180°,即导风件20呈D形或者呈扇形,从而风流能够沿着弧形面21的表面进行流动,实现康达效应,使得风流换向舒缓,风感柔和,并且不会阻挡从平面22侧的风流的流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各个导风件20的圆心角均为180度,呈D形,即各导风件20只有一个平面导风面,从而风流能够沿着弧形面21的表面进行流动,逐渐改变风流流向,得到舒缓的风流,并且风流能够沿着另一个平整的导风平面流动,弧形导风面和平面导风面配合调整风流流向。
可以理解地,当弧形线23的圆心角对应为180度时,各导风件20的弧形线23可以为圆弧也可以为椭圆弧,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客户需求进行设置,从而,通过将导风件20的弧形线23设置为圆弧或者椭圆弧的方式,实现不同范围大小的偏风的效果。
请参阅图2、图6、图8以及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风结构100中的导风件20的组合方式,每两个导风件20构成一个导风件组40,各导风件组40间隔设置,各导风件组40中的导风件20分别为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每一个导风件组中的第一导风件在出风口10的风流方向上平移例如图10;或驱动每一个导风件组40中的第二导风件20在出风口的风流方向上平移,例如图8。
具体地,请参阅图2,以一个导风件组40为例,当出风结构100中只安装一个导风件组40且导风件组40中包括两个导风件20时,例如当两个导风件20设置在出风口10内的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时,即为此时图1中所示的设置方式的方向,两个导风件20从上往下依次设置在出风口10内,其中两个导风件20中的弧形面21对弧形面21,此时也能够通过弧形的导风面实现自激发偏风的效果,使得风流得到向上以及向下同时的扩散。其中,风流的流场模拟图请参阅图3。可以理解地,当两个导风件20设置在出风口10内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时,两个导风件20从左往右依次设置在出风口10内,此时两个导风件20将实现风流得到向左以及向右同时扩散的效果。
请参阅图4,在图2的基础上,当驱动机构30驱动其中的一个导风件20在出风风流上移动时,例如以导风件20的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为例,当驱动机构30驱动位于下方的一个导风件20往远离出风口10的方向平移时,此时也能够通过弧形的导风面实现自激发偏风的效果,此时的风流流向相对图2中的设置方式中的风流流向有了更往下偏转的效果,其中,风流的流场模拟图请参阅图5。
此外,为了实现变化的出风效果,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30用于驱动导风件20在出风口10的风流方向上往复运动,从而通过驱动机构30驱动导风件20在出风口10的风流方向上往复运动,使得风流的流向处于不断的被调整的状态中。
请继续参阅图3,继续以图2中的导风件20的组合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当出风结构100中的各个导风件20的结构均相同时,此时各导风件20沿厚度方向的截面的直线的长度为φ,驱动机构30驱动其中一个导风件20在风流流向上平移远离另一个导风件20的距离为p,其中,0≤P/Φ≤1.5,从而通过限定平移远离p和直线的长度为φ之间的数值关系,以得到调整气流偏向角度大小的效果,即当P/Φ≤1.5能得到风流偏转的效果。当P/Φ>1.5时,即使通过驱动机构30驱动其中一个导风件20在风流流向相对另一个导风件20的平移后,根据流场模拟得到,此时没有出现气流偏转现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P/Φ的比值范围为1~1.2,此时实现最佳的风向偏转的效果,此时的风向偏转的范围最大。在本发明的一个最佳的实施例中,P/Φ的比值为1,此时的风流偏转方向最大。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3每四个所述导风件构成一个导风件组用于驱动导风件20在出风口10的风流方向上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动态的调节风流偏转的效果,向用户提供动态的偏转风流,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感。
具体地,驱动机构30用于驱动导风件20在出风口10的风流方向上进行周期性运动或根据时间进行改变,运动模式的位置变化可以表示为P=f(t,a),其中,P为移动的距离,t为时间,a为最大可移动位置。其中,位置变化的移动频率和时间成反比,随着时间的增加,运动变化的频率在逐渐减小。
依次类推,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导风件20的组合方式,在图2的基础上,当两个导风件20为一组并且包括多个导风件组40时,驱动机构30驱动每个导风件组40中的处于相同位置的导风件20运动。与图2不同的是,图2中的每个导风件组40中为弧面对弧面,图6中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的每个导风件组40为导风件20平面对平面,且以两个导风件组40为例,通过导风件20实现了偏风的效果,风流缓慢均匀的向前流动。其中,图7为图6中的导风件20的组合方式的流场模拟图。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请继续参阅图6,以图6所示的导风件20组合为例,当每组中的两个导风件20的平面22朝向平面22进行组合时,一组导风件20中的弧形面21的顶点和相邻一组中的导风件20的弧形面21的顶点之间的间距为h,导风件20的弧形面21的顶点和平面22之间的间距为s,其中,h=2s,从而通过该设置方式实现气流得到激发扩散和往前流动的足够远的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6,以每组中的两个导风件20的平面22朝向平面22为例,一组中的两个导风件20之间的间距为a,位于最外侧的导风件20的弧形面21和出风口10的侧壁11之间的间距为b,其中,a=b=s,如此,通过将a、b、s三者的数值设置为相同的方式,实现气流更均匀的效果。可以理解地,为了实现不同的气流效果,可以根据需要调整h、a、b、s这四者之间的数值关系,当需要实现气流更集中的效果时,h设置为大于a、b的数值,及此时每两组导风件组之间的间距h更大,每组导风件20之间的间距更小。
请参阅图8,在图6的基础上,当驱动机构30驱动每个导风件组40中的处于相同位置的导风件20移动时,其中本实施例为驱动处于第二位置的导风件40在风流的方向上平移,此时实现了向下偏风的效果,其中,图8中的导风件20组合的方式得到的流场模拟图请参阅图9。从而,通过对比流场模拟图9和流场模拟图7可知,在图6中的导风件20的组合的基础上,通过驱动机构30驱动导风件20移动后,能够实现改变风流流动方向,实现自激发流场偏向的效果。
请参阅图10,在图6的基础上,当驱动机构30驱动每个导风件组40中的处于相同位置的导风件20移动时,其中本实施例为驱动处于第一位置的导风件40在风流的方向上平移时,此时实现了向上偏风的效果,从而和图8对比可知,当驱动不同位置的导风件20运动,实现不同的偏风效果。
此外,在图6的基础上,当驱动机构30驱动靠近出风口10的侧壁11的一个导风件20移动时,实现不同的偏风效果,例如请参阅图11,当驱动最下侧的导风件20移动时,不仅实现扩散偏风的效果,还实现了部分风向向下偏转的效果。例如请参阅图12和图13,当驱动最上侧的导风件20移动时,不仅实现扩散偏风的效果,还实现了部分风向向上偏转的效果;其中,图13为图12中的导风件12产生的流场模拟图。可以理解地,此时相当于每四个导风件20为一组,驱动机构30用于驱动每个导风件组40中的最外侧的导风件20在出风口10的风流方向上平移。
可以理解地,每四个导风件20可以构成一个导风件组40,各导风件组40间隔设置,从而通过将不同的数量的导风件20组合为导风件组40的方式,实现不同的偏风效果的调节,例如包括多个导风件组40时,可以只驱动其中一个导风件组40平移,即同时驱动一个导风件组40内的四个导风件20进行平移;或者同时驱动相互间隔的多个导风件组40平移,从而实现不同的偏风效果;或者只驱动多个导风件组40中的一个导风件20平移。
例如请参阅图14,当四个导风件20构成一个导风件组40时,以一个导风件组40为例,且当驱动机构30可以用于驱动每个导风件组40中的中间两个导风件20在出风口10的风流方向上往相同的方向平移,此时导风件20产生的出风形态的流场模拟图可以参阅图15,此时的导风件组40产生的气流形态相对于图6、图8、图10至图11中的出风形式的风流更集中,并且能够吹得更远。
此外,请参阅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件组40的设计和传统的格栅式的结构进行导风的风速对比图,其中◇为传统调风结构;□为图6所示的导风件20的组合结构;×为图8所示的导风件20的组合结构;从图中可知,从流场中心处的速度模拟数据可以确定,图6及图8中的导风件组40的结构在非常靠近出风口处的风速高于传统的调风结构;图8中的导风件组40的结构促使气流自激发向右流动,即使气流已转向,但在下游处风流的中心位置的流速(如2.5m处的位置)和直吹的传统调风结构的流速相当,由此可以得到自激发流场偏向和直吹的传统的格栅调风结构一样能够吹到足够远的距离,弧形导风面的导风结构不影响风流的流动距离,不影响远处用户的使用,同时风流能够更柔和,使得用户的体验感得到提升。
此外,可以理解地是,当气流的流速增加时,沿着出风结构100的偏向现象更显著。
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还可以驱动至少其中一个导风件20转动,从而实现不同的导风效果,通过不同的导风件20转动以及不转动的组合,实现不同的出风模式,不同的偏风效果,适应不同的客户需求。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30可以采用电机丝杆以及齿轮的配合方式以驱动导风件20的移动和/或转动。
请参阅图1,本发明在其他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空调200,空调200包括机体210以及设置于本体210上的上述的出风结构100。其中,空调200可以为壁挂式空调、柜式空调、吊顶空调等类型的空调,在此并不限定。
上述空调200,由于在本体210上设置的导风件20中具有光滑的弧形面21,当风流流向导风件20的表面时,根据康达效应,风流会沿着弧形面21的表面进行流动,风流沿着弧形面21逐渐改变风向,减少风流的强制转向,导风的舒适性更好,风感更柔和;同时驱动机构30驱动其中至少一个导风件20在出风口10的风流方向上平移,从而实现不同的聚风效果或者散风效果,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风口;
至少两个导风件,各所述导风件用于调整所述出风口的风流流向,各所述导风件沿厚度方向均包括弧形面和平面,各所述导风件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包括首尾相连的弧形线和直线,各所述导风件间隔设置,且平面朝向平面,弧形面朝向弧形面;
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至少一个所述导风件在所述出风口的风流方向上平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所述导风件构成一个导风件组,各所述导风件组间隔设置,各所述导风件组中的导风件分别为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每一个所述导风件组中的所述第一导风件在所述出风口的风流方向上平移,或驱动每一个所述导风件组中的所述第二导风件在所述出风口的风流方向上平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导风件在所述出风口的风流方向上往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四个所述导风件构成一个导风件组,各所述导风件组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每个所述导风件组中的中间两个所述导风件在所述出风口的风流方向上往相同的方向平移,或者驱动每个所述导风件组中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侧壁的一个所述导风件在所述出风口的风流方向上平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风件的所述弧形线和所述直线均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结构,所述弧形线对应的圆心角小于等于18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结构,所述直线的长度为Φ,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导风件在所述风流方向上平移的距离为P,其中,0≤P/Φ≤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P/Φ的比值范围为1~1.2。
10.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出风结构。
CN202111420269.1A 2021-11-24 2021-11-24 出风结构及空调 Pending CN1161644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0269.1A CN116164402A (zh) 2021-11-24 2021-11-24 出风结构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0269.1A CN116164402A (zh) 2021-11-24 2021-11-24 出风结构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64402A true CN116164402A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18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20269.1A Pending CN116164402A (zh) 2021-11-24 2021-11-24 出风结构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6440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00016U (zh) 一种空调器
AU2012361657B2 (en)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WO2019134243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0160241B (zh) 空调器及用于空调器制冷的导风板控制方法
CN112696815A (zh) 一种出风装置、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109028294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4620058A (zh) 空调室内机
JP2012032054A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20001201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6164402A (zh) 出风结构及空调
CN216620233U (zh) 出风结构及空调
CN109780628B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1011884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620235U (zh) 出风结构及空调
WO2023005381A1 (zh) 空调器
CN216620236U (zh) 出风结构及空调
CN116164401A (zh) 出风结构及空调
CN211926088U (zh) 一种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CN116164399A (zh) 出风结构及空调
CN116164400A (zh) 出风结构及空调
CN216620234U (zh) 出风结构及空调
JP2008151477A (ja) 床置型空気調和機
CN209371385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导风板及其空调器
WO2020052482A1 (zh) 横摆叶及具有该横摆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8884115U (zh) 一种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