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56481A - 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56481A
CN116156481A CN202211543416.9A CN202211543416A CN116156481A CN 116156481 A CN116156481 A CN 116156481A CN 202211543416 A CN202211543416 A CN 202211543416A CN 116156481 A CN116156481 A CN 1161564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bility
antenna switching
terminal device
rrc signaling
xty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434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志华
陈文洪
方昀
黄莹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4341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564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56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564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8Diversity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通信设备,其中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E能力,该第一UE能力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该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中的至少部分天线切换能力支持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大于4个接收天线。本申请实施例针对具有较多(如4个以上)接收天线的终端设备,可以实现对天线切换能力的指示。

Description

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通信设备
本申请为发明名称为“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通信设备”的原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2080093468.3,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20年2月19日。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被广泛使用。利用MIMO技术,可以获得多种形式的增益,例如空间分级增益、波束赋型增益(又称为预编码增益)、空间复用增益等。为了获得波束赋型增益/预编码增益或空间复用增益,发送端需要确定一个波束赋型矩阵/预编码矩阵来进行信号传输。针对一个终端的波束赋型矩阵/预编码矩阵的确定,一个基本需求是获得该终端对应的传输信道的某些形式的信道信息。
在实际系统中,为了获得终端的传输信道的信道信息,可以采用信道互异性方法;这种方法需要终端向基站上报自身的天线切换能力,并接收来自基站的配置消息,再利用该配置消息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而配置信息是与终端的天线切换配置有关的。天线切换能力可以采用xTyR或txry表示,其中x和y为正整数,具体表示SRS可以通过x个天线端口传输,y对应终端设备的至少部分接收天线的数量。目前,随着终端设备尺寸的增大,终端可能采用更多的接收天线来提高下行接收能力,这种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能力xTyR中的y取值较大(例如y大于4),也可以具备多种不同的天线切换能力。对于这些采用较多(如4个以上)接收天线的终端设备,目前没有合适的方法来上报UE的天线切换能力。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通信设备,针对采用较多(如4个以上)接收天线的终端设备,可以实现对天线切换能力的指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能力,所述第一UE能力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中的至少部分天线切换能力支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大于4个接收天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包括:
通信设备接收第一UE能力,所述第一UE能力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中的至少部分天线切换能力支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大于4个接收天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UE能力,所述第一UE能力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中的至少部分天线切换能力支持所述终端设备具有大于4个接收天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UE能力,所述第一UE能力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中的至少部分天线切换能力支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大于4个接收天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用于实现上述的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
具体地,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的设备执行上述的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E能力,并在第一UE能力中指示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可以针对具有较多(如4个以上)接收天线的终端设备,实现对天线切换能力的指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实现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三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四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五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六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七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八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九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十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十一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十二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十三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十四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十五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十六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十七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十八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实现流程图。
图2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2200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2300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2400示意性结构图。
图2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2500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NR系统的演进系统、免授权频谱上的LTE(LTE-based access tounlicensed spectrum,LTE-U)系统、免授权频谱上的NR(NR-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spectrum,NR-U)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ystem,UMTS)、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下一代通信(5th-Generation,5G)系统或其他通信系统等。
通常来说,传统的通信系统支持的连接数有限,也易于实现,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将不仅支持传统的通信,还将支持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 toDevice,D2D)通信,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以及车辆间(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等,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这些通信系统。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场景,也可以应用于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场景,还可以应用于独立(Standalone,SA)布网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对应用的频谱并不限定。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授权频谱,也可以应用于免授权频谱。
本申请实施例结合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描述了各个实施例,其中: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等。终端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站点(STAION,ST),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NR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移动设备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NR网络中的网络设备(gNB)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该小区使用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是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对应的小区,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110和两个终端设备12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110,并且每个网络设备110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120,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MME)、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Function,AMF)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文中的“波束赋型”和“预编码”可常被互换使用。为了描述简单,当x=y时,本文中的“xTyR”也包含“xT=yR”。同时,在一些地方“xTyR”也可以用“txry”来表示。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200实现流程图,包括:
S210: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E能力,该第一UE能力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该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中的至少部分天线切换能力支持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大于4个接收天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天线切换能力由xTyR表示,xTyR表示探测参考信号(SRS)支持通过x个天线端口传输,y对应第一终端设备的全部或部分接收天线的数量,至少部分xTyR中的y大于4,x和y为正整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天线端口可以指发射天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E能力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发送该第一UE能力;
或者,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RRC信令和第三RRC信令发送第一UE能力,其中,第二RRC信令指示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的第一子集,第三RRC信令指示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的第二子集;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包含不同的天线切换能力,并且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的并集包含该第一UE能力指示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一RRC信令发送该第一UE能力,包括:
第一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或者,
第一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一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的情况下,第一UE能力包括第一RRC信令所携带的xTyR对应的天线切换能力和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的天线切换能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RRC信令和第三RRC信令发送第一UE能力,包括:
第二RRC信令携带第一子集中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第三RRC信令携带第二子集中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或者,
第二RRC信令携带第一子集中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第三RRC信令携带第二子集中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或者,
第二RRC信令携带第一子集中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第三RRC信令携带第二子集中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或者,
第二RRC信令携带第一子集中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第三RRC信令携带第二子集中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二RRC信令携带第一子集中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的情况下,第一子集包括第二RRC信令携带的xTyR对应的天线切换能力和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的天线切换能力;
在第三RRC信令携带第二子集中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的情况下,第二子集包括第三RRC信令携带的xTyR对应的天线切换能力和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的天线切换能力。
通过上述方式,终端设备可以灵活地指示自身的天线切换能力,从而获得更大的灵活性,有利于终端产品的开发与实现。并且终端设备还可以只在RRC信令中携带部分上报的天线切换能力所对应的xTyR,对端设备根据预设规则可以确定除这些xTyR对应的天线切换能力以外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这样可能够在信令的灵活性与开销之间取得一些折中,一方面可以为UE实现更好的灵活性,另一方面针对最容易的或者通常的能力则不需要上报,从而节约信令开销。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存在一个xTyR中的y大于4,包括:
至少存在一个xTyR中的y为6和8中的一个值;或者,
至少存在一个该xTyR中的y为8。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E能力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向通信设备发送该第一UE能力,该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更好地支持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还包括:
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对应该第一UE能力指示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的配置消息;
其中,该配置消息指示至少一个SRS资源组集合,每个SRS资源组集合含有至少一个SRS资源组,每个SRS资源组包含至少一个SRS资源;每个SRS资源组集合对应相同或者不同的xTyR表示的天线切换能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一个SRS资源组中的多个SRS资源在同一个时隙上传输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在相邻SRS资源之间间隔的Y个符号上不传输其他信号,Y为正整数。
上述Y根据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可以对应不同的取值,即,Y的取值根据子载波间隔确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Y的取值可以按照协议规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针对部分载波间隔,Y的取值根据第一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UE能力确定;针对另外部分子载波,Y的取值可以按照协议规定。这种方式一方面对于能力强的UE可以减少保护间隔,降低系统的消耗;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低能力UE的实现复杂度和/或成本,便于低能力UE的推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SRS资源占用一个时隙中的全部或部分符号,例如,具体可以占用一个时隙中的最后6个符号中的至少一个符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SRS资源占用的符号根据第一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二UE能力确定。这样,针对不同能力的UE,可分配的资源不同,从而可以提高SRS容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UE能力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在一个时隙中可以用于SRS资源配置的可用符号信息。例如,指示一个时隙中的14个符号都可以支持SRS资源配置,或者指示一个时隙中的最后8个符号可以支持SRS资源配置。
在第一终端设备没有上报第二UE能力的情况下,SRS资源组中包含的SRS资源占用一个时隙中的最后6个符号中的至少一个符号。也就是说,在UE没有上报更强能力时,默认使用现有协议中终端支持的能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SRS资源组对应的RRC消息元素(IE,InformaticaElement)中的用法(Usage)字段配置为天线切换(antennaSwithing)。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一个SRS资源组集合中的至少一个SRS资源组对应的资源类型(resourceType)字段配置为相同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resourceType字段可以配置为下列中的一个:非周期的(aperiodic)、半持续的(semiPersistent)、周期的(periodic)。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若SRS资源组集合中的SRS资源组对应的资源类型字段配置为周期的或半持续的,则该SRS资源组集合中含有一个SRS资源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SRS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是:
15kHz、30kHz、60kHz及120kHz中的一个;或者
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480kHz、960kHz及1920kHz中的一个;或者,
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480kHz及960kHz中的一个;或者,
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及480kHz中的一个;或者,
15kHz、30kHz、60kHz、120kHz及240kHz中的一个。
这样,可以更好地支持高频段上的通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子载波间隔大于第一门限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不支持xTyR(y>4)相应的天线切换能力;或者,
在上述子载波间隔大于第一门限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不支持xTyR(y>6)相应的天线切换能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门限对应120kHz子载波间隔。
这样,在高频段上考虑模拟波束赋型后,数字域可见的接收天线数目不会很大,通过这一限制,可以大大降低协议设计的复杂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同一个该SRS资源组集合中的多个该SRS资源组对应的以下功率参数中的部分或全部相同:
alpha;
p0;
路径损耗参考信号(pathlossReferenceRS);
SRS功率控制调节状态(srs-PowerControlAdjustmentStates)。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同一个该SRS资源组集合包含的该至少一个SRS资源的SRS端口对应该第一终端设备不同的天线端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配置消息发送SRS信号。相应地,上述网络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SRS信号,之后,上述网络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SRS信号进行测量,确定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进行对应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或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或其他信道或信号的传输。
以下举具体的实施例,介绍针对不同硬件实现的终端设备,第一UE能力可以指示的内容。
实施例一: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由图3可见,该终端设备采用1个发送天线和8个接收天线,支持的最大能力为1T8R。图3中的PA0是发送天线的功率放大器。该终端设备还支持其他一些“回退能力”,例如1T4R、1T2R等。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E能力,该第一UE能力包括该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
天线切换能力或配置也可以用txry表示,在本实施例及后续实施例中,将用xTyR和txry这两种方式表示天线切换能力或配置。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能力为:xTyR=1T8R,(txry=t1r8,x=1,y=8)。第一UE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方式一: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1T4R,1T8R(t1r1,t1r2,t1r4,t1r8)
针对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一条RRC信令(如上述第一RRC信令)进行上报。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1-t1r2-t1r4-t1r8’;本申请实施例对RRC信令中携带的天线切换能力的顺序不做限制,只要包含这些内容即可。在之后的实施例中同样如此,不再赘述。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2-t1r4-t1r8’。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于终端设备默认具备的天线切换能力,RRC信令可以不携带该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或txry;对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一UE能力中包含该默认具备的天线切换能力。前述终端设备默认具备的天线切换能力可以由预设规则规定。
或者,可以采用2条RRC信令(如上述第二RRC信令和第三RRC信令)进行上报。第二RRC信令和第三RRC信令可以分别指示第一UE能力的一个子集,这两个子集可能完全不同、也可能部分不同;两个子集的并集能够包含第一UE能力。与第一RRC信令的上报方式类似,第二RRC信令和第三RRC信令也可以携带其指示的子集的全部或部分。
例如,针对本实施例,可以采用RRC信令1和RRC信令2联合进行上报,其中,
RRC信令1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4’;
RRC信令2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1-t1r2-t1r8’
或者,
RRC信令1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4’;
RRC信令2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2-t1r8’
当然还有其他上报方式,本实施例不再穷举。
方式二: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部分(至少包含t1r8):
1T1R,1T2R,1T4R,1T8R(t1r1,t1r2,t1r4,t1r8)
例如,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1T8R(t1r1,t1r2,t1r8)
如果采用一条RRC信令进行上报,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1-t1r2-t1r8’;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2-t1r8’。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方式三: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1r8):
1T1R,1T2R,1T4R,1T6R,1T8R(t1r1,t1r2,t1r4,t1r6,t1r8)
方式四: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1r8):
1T1R,1T2R,1T3R,1T4R,1T5R,1T6R,1T7R,1T8R(t1r1,t1r2,t1r3,t1r4,t1r5,t1r6,t1r7,t1r8)
实施例二: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由图4可见,该终端设备采用2个发送天线和8个接收天线,支
持的最大能力为2T8R。该终端设备还支持其他一些“回退能力”,5例如1T4R、1T2R等。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发
送第一UE能力,该第一UE能力包括该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能力为:
xTyR=2T8R,(txry=t2r8,x=2,y=8)。第一UE能力可以采用以0下几种形式:
方式一: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1T4R,2T2R,2T4R,2T8R,(t1r1,t1r2,t1r4,t2r2,
t2r4,t2r8)
5针对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一条RRC信令(如上述第一RRC
信令)进行上报。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
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1-t1r2-t1r4-t2r2-t2r4-t2r8’;
0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
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2-t1r4-t2r2-t2r4-t2r8’。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5方式二: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部分(至少包含
t2r8):
1T1R,1T2R,1T4R,2T2R,2T4R,2T8R
(t1r1,t1r2,t1r4,t2r2,t2r4,t2r8)
0例如,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1T4R,2T8R(t1r1,t1r2,t1r4,t2r8)
如果采用一条RRC信令进行上报,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1-t1r2-t1r4-t2r8’;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2-t1r4-t2r8’。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方式三: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2r8):
1T1R,1T2R,1T4R,2T2R,2T4R,2T6R,2T8R
(t1r1,t1r2,t1r4,t2r2,t2r4,t2r6,t2r8)
方式四: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2r8):
1T1R,1T2R,1T3R,1T4R,2T2R,2T4R,2T6R,2T8R(t1r1,t1r2,t1r3,t1r4,t2r2,t2r4,t2r6,t2r8)
实施例三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另一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由图5可见,该终端设备采用2个发送天线和8个接收天线,支持的最大能力为2T8R。该终端设备还支持其他一些“回退能力”,例如1T4R、1T2R等。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E能力,该第一UE能力包括该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能力为:xTyR=2T8R,(txry=t2r8,x=2,y=8)。第一UE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方式一: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1T4R,1T8R,2T2R,2T4R,2T8R
(t1r1,t1r2,t1r4,t1r8,t2r2,t2r4,t2r8)
针对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一条RRC信令(如上述第一RRC信令)进行上报。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1-t1r2-t1r4-t1r8-t2r2-t2r4-t2r8’;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2-t1r4-t1r8-t2r2-t2r4-t2r8’。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方式二: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部分(至少包含t2r8):
1T1R,1T2R,1T4R,1T8R,2T2R,2T4R,2T8R
(t1r1,t1r2,t1r4,t1r8,t2r2,t2r4,t2r8)
例如,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1T4R,1T8R,2T8R(t1r1,t1r2,t1r4,t1r8,t2r8)
如果采用一条RRC信令进行上报,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1-t1r2-t1r4-t1r8-t2r8’;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2-t1r4-t1r8-t2r8’。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方式三: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2r8):
1T1R,1T2R,1T4R,1T6R,1T8R,2T2R,2T4R,2T6R,2T8R
(t1r1,t1r2,t1r4,t1r6,t1r8,t2r2,t2r4,t2r6,t2r8)
方式四: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5含t2r8):
1T1R,1T2R,1T3R,1T4R,1T5R,1T6R,1T7R,1T8R,2T2R,
2T4R,2T6R,2T8R
(t1r1,t1r2,t1r3,t1r4,t1r5,t1r6,t1r7,t1r8,t2r2,t2r4,t2r6,t2r8)
0实施例四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另一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由图6可见,该终端设备采用4个发送天线和8个接收天线,
支持的最大能力为4T8R。该终端设备还支持其他一些“回退能力”,
例如1T4R、2T2R等。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发5送第一UE能力,该第一UE能力包括该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
天线切换能力。
天线切换能力或配置也可以用txry表示,在本实施例及后续实施例中,将用xTyR和txry这两种方式表示天线切换能力或配置。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能力为:0xTyR=4T8R,(txry=t4r8,x=4,y=8)。第一UE能力可以采用以
下几种形式:
方式一: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2T2R,2T4R,4T4R,4T8R5(t1r1,t1r2,t2r2,t2r4,t4r4,t4r8)
针对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一条RRC信令(如上述第一RRC
信令)进行上报。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
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0‘t1r1-t1r2-t2r2-t2r4-t4r4-t4r8’;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2-t2r2-t2r4-t4r4-t4r8’。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方式二: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部分(至少包含t4r8):
1T1R,1T2R,2T2R,2T4R,4T4R,4T8R
(t1r1,t1r2,t2r2,t2r4,t4r4,t4r8)
例如,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2T2R,2T4R,4T8R(t1r1,t1r2,t2r2,t2r4,t4r8)
如果采用一条RRC信令进行上报,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1-t1r2-t2r2-t2r4-t4r8’;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2-t2r2-t2r4-t4r8’。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实施例五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另一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由图7可见,该终端设备采用4个发送天线和8个接收天线,支持的最大能力为4T8R。该终端设备还支持其他一些“回退能力”,例如1T4R、1T2R等。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E能力,该第一UE能力包括该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
天线切换能力或配置也可以用txry表示,在本实施例及后续实施例中,将用xTyR和txry这两种方式表示天线切换能力或配置。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能力为:xTyR=4T8R,(txry=t4r8,x=4,y=8)。第一UE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方式一: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1T4R,2T2R,2T4R,2T8R,4T4R,4T8R(t1r1,t1r2,t1r4,t2r2,t2r4,t2r8,t4r4,t4r8)
针对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一条RRC信令(如上述第一RRC信令)进行上报。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1-t1r2-t1r4-t2r2-t2r4-t2r8-t4r4-t4r8’;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2-t1r4-t2r2-t2r4-t2r8-t4r4-t4r8’。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方式二: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部分(至少包含t4r8):
1T1R,1T2R,1T4R,2T2R,2T4R,2T8R,4T4R,4T8R(t1r1,t1r2,t1r4,t2r2,t2r4,t2r8,t4r4,t4r8)
例如,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2T2R,1T4R,2T4R,4T8R
(t1r1,t1r2,t2r2,t1r4,t2r4,t4r8)
如果采用一条RRC信令进行上报,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1-t1r2-t2r2-t1r4-t2r4-t4r8’;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2-t2r2-t1r4-t2r4-t4r8’。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或者,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2T2R,1T4R,2T4R,2T8R,4T8R
(t1r1,t1r2,t2r2,t1r4,t2r4,t2r8,t4r8)
如果采用一条RRC信令进行上报,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1-t1r2-t2r2-t1r4-t2r4-t2r8-t4r8’;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2-t2r2-t1r4-t2r4-t2r8-t4r8’。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方式三: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4r8):
1T1R,1T2R,1T4R,2T2R,2T4R,2T6R,2T8R,4T4R,4T8R(t1r1,t1r2,t1r4,t2r2,t2r4,t2r6,t2r8,t4r4,t4r8)
方式四: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4r8):
1T1R,1T2R,1T3R,1T4R,2T2R,2T4R,2T6R,2T8R,4T4R,4T8R(t1r1,t1r2,t1r3,t1r4,t2r2,t2r4,t2r6,t2r8,t4r4,t4r8)
实施例六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由图8可见,该终端设备采用4个发送天线和8个接收天线,支持的最大能力为4T8R。该终端设备还支持其他一些“回退能力”,例如1T4R、1T2R等。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E能力,该第一UE能力包括该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能力为:xTyR=4T8R,(txry=t4r8,x=4,y=8)。第一UE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方式一: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1T4R,2T2R,2T4R,4T4R,1T8R,4T8R(t1r1,t1r2,t1r4,t2r2,t2r4,t4r4,t1r8,t4r8)
针对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一条RRC信令(如上述第一RRC信令)进行上报。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1-t1r2-t1r4-t2r2-t2r4-t4r4-t1r8-t4r8’;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2-t1r4-t2r2-t2r4-t4r4-t1r8-t4r8’。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方式二: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部分(至少包含t4r8):
1T1R,1T2R,1T4R,2T2R,2T4R,4T4R,1T8R,4T8R(t1r1,t1r2,t1r4,t2r2,t2r4,t4r4,t1r8,t4r8)
方式三: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4r8):
1T1R,1T2R,1T4R,1T6R,1T8R,2T2R,2T4R,4T4R,4T8R(t1r1,t1r2,t1r4,t1r6,t1r8,t2r2,t2r4,t4r4,t4r8)
方式四: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4r8):
1T1R,1T2R,1T3R,1T4R,1T5R,1T6R,1T7R,1T8R,2T2R,2T4R,4T4R,4T8R
(t1r1,t1r2,t1r3,t1r4,t1r5,t1r6,t1r7,t1r8,t2r2,t2r4,t4r4,t4r8)
实施例七: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由图9可见,该终端设备采用4个发送天线和8个接收天线,支持的最大能力为4T8R。该终端设备还支持其他一些“回退能力”,例如1T4R、1T2R等。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E能力,该第一UE能力包括该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
天线切换能力或配置也可以用txry表示,在本实施例及后续实施例中,将用xTyR和txry这两种方式表示天线切换能力或配置。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能力为:xTyR=4T8R,(txry=t4r8,x=4,y=8)。第一UE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方式一: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1T4R,1T8R,2T2R,2T4R,2T8R,4T4R,4T8R(t1r1,t1r2,t1r4,t2r2,t2r4,t4r4,t1r8,t2r8,t4r8)
针对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一条RRC信令(如上述第一RRC信令)进行上报。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1-t1r2-t1r4-t2r2-t2r4-t4r4-t1r8-t2r8-t4r8’;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2-t1r4-t2r2-t2r4-t4r4-t1r8-t2r8-t4r8’。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方式二: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部分(至少包含t4r8):
1T1R,1T2R,1T4R,1T8R,2T2R,2T4R,2T8R,4T4R,4T8R(t1r1,t1r2,t1r4,t2r2,t2r4,t4r4,t1r8,t2r8,t4r8)
方式三: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4r8):
1T1R,1T2R,1T4R,1T6R,1T8R,2T2R,2T4R,2T6R,2T8R,4T4R,4T8R(t1r1,t1r2,t1r4,t1r6,t1r8,t2r2,t2r4,t2r6,t2r8,t4r4,t4r8)
方式四: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4r8):
1T1R,1T2R,1T3R,1T4R,1T5R,1T6R,1T7R,1T8R,2T2R,2T4R,2T6R,2T8R,4T4R,4T8R
实施例八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由图10可见,该终端设备采用8个发送天线和8个接收天线,支持的最大能力为8T8R。该终端设备还支持其他一些“回退能力”,例如1T1R、2T2R等。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E能力,该第一UE能力包括该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能力为:xTyR=8T8R,(txry=t8r8,x=8,y=8)。第一UE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方式一: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2T2R,4T4R,8T8R(t1r1,t2r2,t4r4,t8r8)
针对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一条RRC信令(如上述第一RRC信令)进行上报。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1-t2r2-t4r4-t8r8’;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2r2-t4r4-t8r8’。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方式二: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部分(至少包含t8r8):
1T1R,2T2R,4T4R,6T6R,8T8R(t1r1,t2r2,t4r4,t6r6,t8r8)
方式三: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8r8):
1T1R,2T2R,3T3R,4T4R,5T5R,6T6R,7T7R,8T8R(t1r1,t2r2,t3r3,t4r4,t5r5,t6r6,t7r7,t8r8)
实施例九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由图11可见,该终端设备采用8个发送天线和8个接收天线,支持的最大能力为8T8R。该终端设备还支持其他一些“回退能力”,例如2T4R、1T2R等。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E能力,该第一UE能力包括该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能力为:xTyR=8T8R,(txry=t8r8,x=8,y=8)。第一UE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方式一: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2T2R,2T4R,4T4R,4T8R,8T8R
(t1r1,t1r2,t2r2,t2r4,t4r4,t4r8,t8r8)
针对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一条RRC信令(如上述第一RRC信令)进行上报。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1-t1r2-t2r2-t2r4-t4r4-t4r8-t8r8’;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2-t2r2-t2r4-t4r4-t4r8-t8r8’。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方式二: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部分(至少包含t8r8):
1T1R,1T2R,2T2R,2T4R,4T4R,4T8R,8T8R
(t1r1,t1r2,t2r2,t2r4,t4r4,t4r8,t8r8)
方式三: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8r8):
1T1R,1T2R,2T2R,2T4R,3T6R,4T4R,4T8R,6T6R,8T8R(t1r1,t1r2,t2r2,t2r4,t3r6,t4r4,t4r8,t6r6,t8r8)
方式四: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8r8):
1T1R,1T2R,2T2R,2T4R,3T3R,3T6R,4T4R,4T8R,5T5R,6T6R,7T7R,8T8R
(t1r1,t1r2,t2r2,t2r4,t3r3,t3r6,t4r4,t4r8,t5r5,t6r6,t7r7,t8r8)
实施例十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由图12可见,该终端设备采用8个发送天线和8个接收天线,支持的最大能力为8T8R。该终端设备还支持其他一些“回退能力”,例如1T4R、1T2R等。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E能力,该第一UE能力包括该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
天线切换能力或配置也可以用txry表示,在本实施例及后续实施例中,将用xTyR和txry这两种方式表示天线切换能力或配置。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能力为:xTyR=8T8R,(txry=t8r8,x=8,y=8)。第一UE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方式一: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1T4R,2T2R,2T4R,2T8R,4T4R,8T8R(t1r1,t1r2,t1r4,t2r2,t2r4,t2r8,t4r4,t8r8)
针对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一条RRC信令(如上述第一RRC信令)进行上报。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1-t1r2-t1r4-t2r2-t2r4-t2r8-t4r4-t8r8’;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2-t1r4-t2r2-t2r4-t2r8-t4r4-t8r8’。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方式二: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部分(至少包含t8r8):
1T1R,1T2R,1T4R,2T2R,2T4R,2T8R,4T4R,8T8R(t1r1,t1r2,t1r4,t2r2,t2r4,t2r8,t4r4,t8r8)
方式三: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8r8):
1T1R,1T2R,1T4R,2T2R,2T4R,2T6R,2T8R,4T4R,6T6R,8T8R(t1r1,t1r2,t1r4,t2r2,t2r4,t2r6,t2r8,t4r4,t6r6,t8r8)
方式四: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8r8):
1T1R,1T2R,1T3R,1T4R,2T2R,2T4R,2T6R,2T8R,3T3R,4T4R,5T5R,6T6R,7T7R,8T8R
(t1r1,t1r2,t1r3,t1r4,t2r2,t2r4,t2r6,t2r8,t3r3,t4r4,t5r5,t6r6,t7r7,t8r8)
实施例十一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由图13可见,该终端设备采用8个发送天线和8个接收天线,支持的最大能力为8T8R。该终端设备还支持其他一些“回退能力”,例如1T4R、1T2R等。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E能力,该第一UE能力包括该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能力为:xTyR=8T8R,(txry=t8r8,x=8,y=8)。第一UE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方式一: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1T4R,1T8R,2T2R,4T4R,8T8R
(t1r1,t1r2,t1r4,t1r8,t2r2,t4r4,t8r8)
针对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一条RRC信令(如上述第一RRC信令)进行上报。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1-t1r2-t1r4-t1r8-t2r2-t4r4-t8r8’;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2-t1r4-t1r8-t2r2-t4r4-t8r8’。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方式二: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部分(至少包含t8r8):
1T1R,1T2R,1T4R,1T8R,2T2R,4T4R,8T8R
(t1r1,t1r2,t1r4,t1r8,t2r2,t4r4,t8r8)
方式三: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8r8):
1T1R,1T2R,1T4R,1T6R,1T8R,2T2R,4T4R,6T6R,8T8R(t1r1,t1r2,t1r4,t1r6,t1r8,t2r2,t4r4,t6r6,t8r8)
方式四: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8r8):
1T1R,1T2R,1T3R,1T4R,1T5R,1T6R,1T7R,1T8R,2T2R,3T3R,4T4R,5T5R,6T6R,7T7R,8T8R
(t1r1,t1r2,t1r3,t1r4,t1r5,t1r6,t1r7,t1r8,t2r2,t3r3,t4r4,t5r5,t6r6,t7r7,t8r8)
实施例十二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由图14可见,该终端设备采用1个发送天线和6个接收天线,支持的最大能力为1T6R。该终端设备还支持其他一些“回退能力”,例如1T4R、1T2R等。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E能力,该第一UE能力包括该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能力为:xTyR=1T6R,(txry=t1r6,x=1,y=6)。第一UE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方式一: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1T4R,1T6R(t1r1,t1r2,t1r4,t1r6)
针对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一条RRC信令(如上述第一RRC信令)进行上报。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1-t1r2-t1r4-t1r6’;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2-t1r4-t1r6’。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方式二: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部分(至少包含t1r6):
1T1R,1T2R,1T4R,1T6R(t1r1,t1r2,t1r4,t1r6)
例如,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1T6R(t1r1,t1r2,t1r6)
如果采用一条RRC信令进行上报,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1-t1r2-t1r6’;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2-t1r6’。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方式三: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1r6):
1T1R,1T2R,1T3R,1T4R,1T5R,1T6R
(t1r1,t1r2,t1r3,t1r4,t1r5,t1r6)
实施例十三
图1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由图15可见,该终端设备采用2个发送天线和6个接收天线,支持的最大能力为2T6R。该终端设备还支持其他一些“回退能力”,例如2T4R、1T2R等。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E能力,该第一UE能力包括该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能力为:xTyR=2T6R,(txry=t2r6,x=2,y=6)。第一UE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方式一: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2T2R,2T4R,2T6R,(t1r1,t1r2,t2r2,t2r4,t2r6)
针对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一条RRC信令(如上述第一RRC信令)进行上报。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1-t1r2-t2r2-t2r4-t2r6’;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2-t2r2-t2r4-t2r6’。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方式二: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部分(至少包含t2r6):
1T1R,1T2R,2T2R,2T4R,2T6R,(t1r1,t1r2,t2r2,t2r4,t2r6)
方式三: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2r6):
1T1R,1T2R,1T3R,2T2R,2T4R,2T6R
(t1r1,t1r2,t1r3,t2r2,t2r4,t2r6)
实施例十四
图1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另一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由图16可见,该终端设备采用2个发送天线和6个接收天线,支持的最大能力为2T6R。该终端设备还支持其他一些“回退能力”,例如1T4R、1T2R等。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E能力,该第一UE能力包括该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能力为:xTyR=2T6R,(txry=t2r6,x=2,y=6)。第一UE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方式一: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1T4R,1T6R,2T2R,2T4R,2T6R
(t1r1,t1r2,t1r4,t1r6,t2r2,t2r4,t2r6)
针对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一条RRC信令(如上述第一RRC信令)进行上报。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1-t1r2-t1r4-t1r6-t2r2-t2r4-t2r6’;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2-t1r4-t1r6-t2r2-t2r4-t2r6’。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方式二: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部分(至少包含t2r6):
1T1R,1T2R,1T4R,1T6R,2T2R,2T4R,2T6R
(t1r1,t1r2,t1r4,t1r6,t2r2,t2r4,t2r6)
例如,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1T4R,1T6R,2T6R(t1r1,t1r2,t1r4,t1r6,t2r6)
如果采用一条RRC信令进行上报,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1-t1r2-t1r4-t1r6-t2r6’;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2-t1r4-t1r6-t2r6’。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方式三: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2r6):
1T1R,1T2R,1T3R,1T4R,1T5R,1T6R,2T2R,2T4R,2T6R(t1r1,t1r2,t1r3,t1r4,t1r5,t1r6,t2r2,t2r4,t2r6)
实施例十五
图1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由图17可见,该终端设备采用4个发送天线和6个接收天线,支持的最大能力为4T6R。该终端设备还支持其他一些“回退能力”,例如1T2R、2T2R等。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E能力,该第一UE能力包括该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能力为:xTyR=4T6R,(txry=t4r6,x=4,y=6)。第一UE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方式一: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2T2R,2T4R,4T4R,4T6R
(t1r1,t1r2,t2r2,t2r4,t4r4,t4r6)
针对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一条RRC信令(如上述第一RRC信令)进行上报。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1-t1r2-t2r2-t2r4-t4r4-t4r6’;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2-t2r2-t2r4-t4r4-t4r6’。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方式二: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部分(至少包含t4r6):
1T1R,1T2R,2T2R,2T4R,4T4R,4T6R
(t1r1,t1r2,t2r2,t2r4,t4r4,t4r6)
例如,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2T2R,2T4R,4T6R(t1r1,t1r2,t2r2,t2r4,t4r6)
如果采用一条RRC信令进行上报,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1-t1r2-t2r2-t2r4-t4r6’;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2-t2r2-t2r4-t4r6’。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实施例十六
图1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另一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由图18可见,该终端设备采用4个发送天线和6个接收天线,支持的最大能力为4T6R。该终端设备还支持其他一些“回退能力”,例如1T4R、1T2R等。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E能力,该第一UE能力包括该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能力为:xTyR=4T6R,(txry=t4r6,x=4,y=6)。第一UE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方式一: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1T4R,1T6R,2T2R,2T4R,4T4R,4T6R(t1r1,t1r2,t1r4,t1r6,t2r2,t2r4,t4r4,t4r6)
针对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一条RRC信令(如上述第一RRC信令)进行上报。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1-t1r2-t1r4-t1r6-t2r2-t2r4-t4r4-t4r6’;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2-t1r4-t1r6-t2r2-t2r4-t4r4-t4r6’。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方式二: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部分(至少包含t4r6):
1T1R,1T2R,1T4R,1T6R,2T2R,2T4R,4T4R,4T6R(t1r1,t1r2,t1r4,t1r6,t2r2,t2r4,t4r4,t4r6)
例如,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1T4R,1T6R,2T4R,4T6R
(t1r1,t1r2,t1r4,t1r6,t2r4,t4r6)
如果采用一条RRC信令进行上报,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1-t1r2-t1r4-t1r6-t2r4-t4r6’;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2-t1r4-t1r6-t2r4-t4r6’。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方式三: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4r6):
1T1R,1T2R,1T3R,1T4R,1T5R,1T6R,2T2R,2T4R,4T4R,4T6R(t1r1,t1r2,t1r3,t1r4,1t5r,1t6r,t2r2,t2r4,t4r4,t4r6)
实施例十七
图1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由图19可见,该终端设备采用4个发送天线和6个接收天线,支持的最大能力为4T6R。该终端设备还支持其他一些“回退能力”,例如1T1R、1T2R等。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E能力,该第一UE能力包括该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能力为:xTyR=4T6R,(txry=t4r6,x=4,y=6)。第一UE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方式一: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2T2R,2T4R,2T6R,4T4R,4T6R(t1r1,t1r2,t2r2,t2r4,t2r6,t4r4,t4r6)
针对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一条RRC信令(如上述第一RRC信令)进行上报。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1-t1r2-t2r2-t2r4-t2r6-t4r4-t4r6’;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t1r2-t2r2-t2r4-t2r6-t4r4-t4r6’。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方式二: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4r6):
1T1R,1T2R,2T2R,2T4R,2T6R,4T4R,4T6R(t1r1,t1r2,t2r2,t2r4,t2r6,t4r4,t4r6)
方式三: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4r6):
1T1R,1T2R,1T3R,2T2R,2T4R,2T6R,4T4R,4T6R(t1r1,t1r2,t1r3,t2r2,t2r4t2r6,t4r4,t4r6)
实施例十八
图2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硬件实现示意图,由图20可见,该终端设备采用4个发送天线和6个接收天线,支持的最大能力为4T6R。该终端设备还支持其他一些“回退能力”,例如1T4R、1T2R等。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E能力,该第一UE能力包括该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
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应用的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能力为:xTyR=4T6R,(txry=t4r6,x=4,y=6)。第一UE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方式一: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
1T1R,1T2R,1T4R,1T6R,2T2R,2T4R,2T6R,4T4R,4T6R(t1r1,t1r2,t1r4,t2r2,t2r4,t4r4,t1r6,t2r6,t4r6)
针对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一条RRC信令(如上述第一RRC信令)进行上报。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即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1-t1r2-t1r4-t2r2-t2r4-t4r4-t1r6-t2r6-t4r6’;
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RRC信令携带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如上报天线切换能力:
‘t1r2-t1r4-t2r2-t2r4-t4r4-t1r6-t2r6-t4r6’。这种方式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规则确定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端可以确定t1r1。
方式二: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4r6):
1T1R,1T2R,1T4R,1T6R,2T2R,2T4R,2T6R,4T4R,4T6R(t1r1,t1r2,t1r4,t2r2,t2r4,t4r4,t1r6,t2r6,t4r6)
方式三:
第一UE能力指示以下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含t4r6):
1T1R,1T2R,1T3R,1T4R,1T5R,1T6R,2T2R,2T4R,2T6R,4T4R,4T6R(t1r1,t1r2,t1r3,t1r4,t1r5,t1r6,t2r2,t2r4,t2r6,t4r4,t4r6)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图2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2100实现流程图,包括:
S2110:通信设备接收第一UE能力,该第一UE能力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该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中的至少部分天线切换能力支持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大于4个接收天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天线切换能力由xTyR表示,xTyR表示SRS支持通过x个天线端口传输,y对应第一终端设备的全部或部分接收天线的数量,至少部分xTyR中的y大于4,x和y为正整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信设备接收第一UE能力包括:
通信设备通过第一RRC信令接收该第一UE能力;
或者,通信设备通过第二RRC信令和第三RRC信令接收该第一UE能力,其中,第二RRC信令指示该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的第一子集,第三RRC信令指示该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的第二子集;该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包含不同的天线切换能力,并且该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的并集包含该第一UE能力指示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通信设备通过第一RRC信令接收该第一UE能力,包括:
该第一RRC信令携带该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或者,
该第一RRC信令携带该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该第一RRC信令携带该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的情况下,该通信设备根据预定规则确定该第一UE能力中除该第一RRC信令所携带的xTyR对应的天线切换能力以外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通信设备通过第二RRC信令和第三RRC信令接收该第一UE能力,包括:
该第二RRC信令携带该第一子集中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该第三RRC信令携带该第二子集中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或者,
该第二RRC信令携带该第一子集中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该第三RRC信令携带该第二子集中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或者,
该第二RRC信令携带该第一子集中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该第三RRC信令携带该第二子集中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或者,
该第二RRC信令携带该第一子集中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该第三RRC信令携带该第二子集中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该第二RRC信令携带该第一子集中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的情况下,该通信设备根据预定规则确定该第一子集中除该第二RRC信令所携带的xTyR对应的天线切换能力以外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
在该第三RRC信令携带该第二子集中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的情况下,该通信设备根据预定规则确定该第二子集中除该第三RRC信令所携带的xTyR对应的天线切换能力以外的其他天线切换能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还包括:
该通信设备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对应该第一UE能力指示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的配置消息;
其中,该配置消息指示至少一个SRS资源组集合,每个该SRS资源组集合含有至少一个SRS资源组,每个该SRS资源组包含至少一个SRS资源;每个该SRS资源组集合对应相同或者不同的xTyR表示的天线切换能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一个该SRS资源组中的多个SRS资源在同一个时隙上传输的情况下,该第一终端设备在相邻SRS资源之间间隔的Y个符号上不传输其他信号,该Y为正整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通信设备根据子载波间隔确定该Y的取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针对部分子载波间隔,该通信设备根据该第一UE能力确定该Y的取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还包括:
该通信设备接收第二UE能力,该第二UE能力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在一个时隙中可以用于SRS资源配置的可用符号信息;
该通信设备根据该第二UE能力确定该SRS资源在一个时隙中占用的符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还包括:
该通信设备接收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配置消息发送的SRS信号;
根据该SRS信号确定该第一终端设备的预编码矩阵或波束赋形矩阵。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图2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2200结构示意图,包括:
发送模块2210,用于发送第一UE能力,该第一UE能力指示该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中的至少部分天线切换能力支持该终端设备具有大于4个接收天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天线切换能力由xTyR表示,xTyR表示SRS支持通过x个天线端口传输,y对应该终端设备的全部或部分接收天线的数量,至少部分xTyR中的y大于4,所述x和y为正整数。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中的模块的上述及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的方法200中的第一终端设备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通信设备,图2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2300结构示意图,包括:
接收模块2310,用于接收第一UE能力,该第一UE能力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中的至少部分天线切换能力支持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大于4个接收天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天线切换能力由xTyR表示,xTyR表示SRS支持通过x个天线端口传输,y对应该第一终端设备的全部或部分接收天线的数量,至少部分xTyR中的y大于4,x和y为正整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通信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中的模块的上述及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1的方法2100中的通信设备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2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2400示意性结构图。图24所示的通信设备2400包括处理器610,处理器6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4所示,通信设备24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620。其中,处理器610可以从存储器6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6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6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610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4所示,通信设备24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630,处理器610可以控制该收发器63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或数据,或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其中,收发器63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6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通信设备2400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并且该终端设备24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通信设备2400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如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24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通信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2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2500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5所示的芯片2500包括处理器710,处理器7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5所示,芯片25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2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从存储器7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7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7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710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芯片2500还可以包括输入接口73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控制该输入接口7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获取其他设备或芯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芯片2500还可以包括输出接口74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控制该输出接口74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或芯片输出信息或数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如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通信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上述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上述提到的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上述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
应理解,上述存储器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等等。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该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该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0)

1.一种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用户设备UE能力,所述第一UE能力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中的至少部分天线切换能力支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大于4个接收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天线切换能力由xTyR表示,所述xTyR表示探测参考信号SRS支持通过x个天线端口传输,所述y对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全部或部分接收天线的数量,至少部分所述xTyR中的y大于4,所述x和y为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E能力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所述第一UE能力;
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RRC信令和第三RRC信令发送所述第一UE能力,其中,所述第二RRC信令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三RRC信令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包含不同的天线切换能力,并且所述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的并集包含所述第一UE能力指示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一RRC信令发送所述第一UE能力,包括:
所述第一RRC信令携带所述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或者,
所述第一RRC信令携带所述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二RRC信令和第三RRC信令发送所述第一UE能力,包括:
所述第二RRC信令携带所述第一子集中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所述第三RRC信令携带所述第二子集中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或者,
所述第二RRC信令携带所述第一子集中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所述第三RRC信令携带所述第二子集中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或者,
所述第二RRC信令携带所述第一子集中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所述第三RRC信令携带所述第二子集中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或者,
所述第二RRC信令携带所述第一子集中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所述第三RRC信令携带所述第二子集中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部分所述xTyR中的y大于4,包括:
至少存在一个所述xTyR中的y为6和8中的一个值;或者,
至少存在一个所述xTyR中的y为8。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UE能力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UE能力,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UE能力指示分别由1T1R、1T2R、1T4R、1T8R、2T2R、2T4R、2T8R、4T4R和4T8R表示的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或者,
所述第一UE能力指示分别由1T1R、1T2R、1T4R、1T6R、1T8R、2T2R、2T4R、2T6R、2T8R、4T4R和4T8R表示的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或者,
所述第一UE能力指示分别由1T1R、1T2R、1T3R、1T4R、1T5R、1T6R、1T7R、1T8R、2T2R、2T4R、2T6R、2T8R、4T4R和4T8R表示的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一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对应所述第一UE能力指示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的配置消息;
其中,所述配置消息指示至少一个SRS资源组集合,每个所述SRS资源组集合含有至少一个SRS资源组,每个所述SRS资源组包含至少一个SRS资源;每个所述SRS资源组集合对应相同或者不同的xTyR表示的天线切换能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一个所述SRS资源组中的多个SRS资源在同一个时隙上传输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相邻SRS资源之间间隔的Y个符号上不传输其他信号,所述Y为正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部分子载波间隔,所述Y的取值根据所述第一UE能力确定。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SRS资源占用一个时隙中的全部或部分符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SRS资源占用的符号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二UE能力确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没有上报所述第二UE能力的情况下,所述SRS资源占用一个时隙中的最后6个符号中的至少一个符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UE能力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一个时隙中可以用于SRS资源配置的可用符号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SRS资源组对应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元素IE中的用法字段配置为天线切换。
17.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同一个所述SRS资源组集合中的至少一个SRS资源组对应的资源类型字段配置为相同值。
18.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SRS资源组对应的资源类型字段的可配置值为:非周期的、半持续的及周期的。
19.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SRS资源组集合中的所述SRS资源组对应的资源类型字段配置为周期的或半持续的,则所述SRS资源组集合中含有一个SRS资源组。
20.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SRS资源对应的子载波间隔是:
15kHz、30kHz、60kHz及120kHz中的一个;或者
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480kHz、960kHz及1920kHz中的一个;或者,
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480kHz及960kHz中的一个;或者,
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及480kHz中的一个;或者,
15kHz、30kHz、60kHz、120kHz及240kHz中的一个。
21.根据权利要求9至20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同一个所述SRS资源组集合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的SRS端口对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不同的天线端口。
22.根据权利要求9至21任一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消息发送SRS信号。
23.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UE能力,所述第一UE能力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中的至少部分天线切换能力支持所述终端设备具有大于4个接收天线。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天线切换能力由xTyR表示,所述xTyR表示探测参考信号SRS支持通过x个天线端口传输,所述y对应所述终端设备的全部或部分接收天线的数量,至少部分所述xTyR中的y大于4,所述x和y为正整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发送模块用于:
通过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所述第一UE能力;
或者,通过第二RRC信令和第三RRC信令发送所述第一UE能力,其中,所述第二RRC信令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三RRC信令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包含不同的天线切换能力,并且所述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的并集包含所述第一UE能力指示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
当通过所述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所述第一UE能力时:
所述第一RRC信令携带所述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或者,
所述第一RRC信令携带所述第一UE能力所指示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
当通过所述第二RRC信令和所述第三RRC信令发送所述第一UE能力时:
所述第二RRC信令携带所述第一子集中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所述第三RRC信令携带所述第二子集中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或者,
所述第二RRC信令携带所述第一子集中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所述第三RRC信令携带所述第二子集中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或者,
所述第二RRC信令携带所述第一子集中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所述第三RRC信令携带所述第二子集中的全部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或者,
所述第二RRC信令携带所述第一子集中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所述第三RRC信令携带所述第二子集中的部分天线切换能力对应的xTyR。
27.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部分所述xTyR中的y大于4,包括:
至少存在一个所述xTyR中的y为6和8中的一个值;或者,
至少存在一个所述xTyR中的y为8。
28.根据权利要求23至2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向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UE能力,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
29.根据权利要求24至2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UE能力指示分别由1T1R、1T2R、1T4R、1T8R、2T2R、2T4R、2T8R、4T4R和4T8R表示的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或者,
所述第一UE能力指示分别由1T1R、1T2R、1T4R、1T6R、1T8R、2T2R、2T4R、2T6R、2T8R、4T4R和4T8R表示的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或者,
所述第一UE能力指示分别由1T1R、1T2R、1T3R、1T4R、1T5R、1T6R、1T7R、1T8R、2T2R、2T4R、2T6R、2T8R、4T4R和4T8R表示的天线切换能力中的全部或部分。
30.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UE能力,所述第一UE能力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切换能力中的至少部分天线切换能力支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大于4个接收天线。
CN202211543416.9A 2020-02-19 2020-02-19 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通信设备 Pending CN1161564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43416.9A CN116156481A (zh) 2020-02-19 2020-02-19 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80093468.3A CN114982180A (zh) 2020-02-19 2020-02-19 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通信设备
CN202211543416.9A CN116156481A (zh) 2020-02-19 2020-02-19 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通信设备
PCT/CN2020/075904 WO2021163937A1 (zh) 2020-02-19 2020-02-19 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通信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3468.3A Division CN114982180A (zh) 2020-02-19 2020-02-19 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56481A true CN116156481A (zh) 2023-05-23

Family

ID=7739037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43416.9A Pending CN116156481A (zh) 2020-02-19 2020-02-19 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通信设备
CN202080093468.3A Pending CN114982180A (zh) 2020-02-19 2020-02-19 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通信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3468.3A Pending CN114982180A (zh) 2020-02-19 2020-02-19 天线切换能力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69214A1 (zh)
EP (1) EP4087170A4 (zh)
CN (2) CN116156481A (zh)
WO (1) WO20211639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329508A1 (en) * 2020-04-06 2021-10-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ing fif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antenna-switching concurrency
WO2023039770A1 (zh) * 2021-09-15 2023-03-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天线切换的探测参考信号srs触发方法及其装置
WO2023039838A1 (zh) * 2021-09-17 2023-03-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能力的上报方法及其装置
CN117769810A (zh) * 2021-09-30 2024-03-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7730597A (zh) * 2022-03-07 2024-03-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确定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配置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23168575A1 (zh) * 2022-03-07 2023-09-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能力上报方法及其装置
CN117641395A (zh) * 2022-08-31 2024-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Srs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10434B1 (ko) * 2001-04-09 2005-08-26 니폰덴신뎅와 가부시키가이샤 Ofdm신호전달 시스템, ofdm신호 송신장치 및ofdm신호 수신장치
JP4574210B2 (ja) * 2004-04-16 2010-11-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受信機、送信機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チャネル推定方法
US20110243079A1 (en) * 2010-03-18 2011-10-0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Modes and Signaling for Uplink MIMO Support or Single TB Dual-Layer Transmission in LTE Uplink
US9780859B2 (en) * 2014-02-28 2017-10-03 Spatial Digital Systems, Inc. Multi-user MIMO via active scattering platforms
KR101736876B1 (ko) * 2014-01-06 2017-05-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포밍을 위한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5767749A (zh) * 2017-07-27 2023-03-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srs的方法及用户设备、接收srs的方法及基站
US10938529B2 (en) * 2018-02-14 2021-03-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antenna switching in scheduled entities having at least four antennas
CN113630229B (zh) * 2018-06-27 2022-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87170A4 (en) 2023-01-11
CN114982180A (zh) 2022-08-30
US20220369214A1 (en) 2022-11-17
EP4087170A1 (en) 2022-11-09
WO2021163937A1 (zh) 2021-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69214A1 (en) Method for indicating antenna switching capability,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9644119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20368405A1 (en) Antenna switch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0710149B (zh) 信息确定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5499113B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P3908035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1477763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N113169848B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2640347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30179374A1 (en)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20394461A1 (en) Sidelink capability sending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4868431B (zh) 确定寻呼分组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3507348B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4126063B (zh) 下行传输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6601906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30129834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tenna panel for transmission,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23003323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5956383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6321486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6602022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6848907A (zh) 无线通信方式、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5884389A (zh) 载波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