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54769B - 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柔性台区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柔性台区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154769B CN116154769B CN202310402387.2A CN202310402387A CN116154769B CN 116154769 B CN116154769 B CN 116154769B CN 202310402387 A CN202310402387 A CN 202310402387A CN 116154769 B CN116154769 B CN 1161547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former
- power
- energy storage
- overload
- compens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1—Methods to deal with contingencies, e.g. abnormalities, faults or failur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10—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systems management focussing at grid-level, e.g. load flow analysis, node profile computation, meshed network optimisation, 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or spinning reserv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柔性台区系统及存储介质,属于基于柔性台区之间系统功率控制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各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确定各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过载状态用于指示台区的变压器是否存在功率过载;根据各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其中,变压器补偿策略包括经由变压器补偿或经由储能装置补偿;基于变压器补偿策略,对至少一个台区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本申请可以达到节约资源,有效针对变压器过载的实际情况分级治理变压器过载以及延长变压器使用寿命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柔性台区之间系统功率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柔性台区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城乡人口进一步集中,人民生活中的用电需求越来越多,用电量迅速增加造成变压器超容量运行,使得变压器的性能下降。因此,解决变压器过载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技术中,一般是在整个装置中只采用储能一种方式进行功率控制。主要是通过判断变压器实时功率是否大于变压器额定功率,来判断变压器是否过载;当变压器过载时,通过协调控制储能的输出功率,来降低变压器的负荷,从而实现变压器的过载保护。
然而,基于现有技术只采用调控储能的输出功率来降低变压器的负荷实现变压器过载处理,不能根据变压器过载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变压器过载治理,针对所有的变压器过载均采用储能一种方式治理,不能有效针对变压器的过载状态选择治理方式,会造成资源浪费的缺陷。同时,只采用储能一种方式治理变压器过载,还会缩短变压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柔性台区系统及存储介质,可以达到调控台区间负载变化,安全可靠地治理变压器过载的效果。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台区变压器过载治理方法,所述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包括:
根据各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确定各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所述过载状态用于指示台区的变压器是否存在功率过载;
根据各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其中,变压器补偿策略包括经由变压器补偿或经由储能装置补偿;
基于所述变压器补偿策略,对至少一个台区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根据各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包括:
若第一台区的变压器或第二台区的变压器未过载,确定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以及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若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大于或等于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则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变压器补偿,若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小于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则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储能装置补偿;
若第一台区的变压器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均过载,则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储能装置补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确定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以及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包括:
根据所述未过载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以及额定功率,确定所述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
根据所述已过载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以及额定功率,确定所述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基于所述变压器补偿策略,对至少一个台区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包括:
若所述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变压器补偿,则通过所述未过载变压器对所述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通过所述未过载变压器对所述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包括:
根据恒功率台区的实际运行功率、所述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以及预设的补偿量阈值,确定所述恒功率台区的目标功率,其中,所述恒功率台区为所述第一台区和所述第二台区中的一个;
控制所述恒功率台区按照所述目标功率运行。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所述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包括:
若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储能装置补偿,则根据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确定待补偿变压器;
通过所述储能装置对所述待补偿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根据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确定待补偿变压器,包括:
若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小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则确定第一台区的变压器为待补偿变压器;
若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小于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则确定第二台区的变压器为待补偿变压器。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通过所述储能装置对所述待补偿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包括:
根据多个储能装置的优先级顺序、各储能装置的额定功率和电量,以及所述待补偿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确定目标储能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储能装置的优先级顺序基于对所述储能装置中的一号储能电池、二号储能电池以及三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排序得到;
控制所述目标储能装置放电,以对所述待补偿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根据多个储能装置的优先级顺序、各储能装置的额定功率和电量,以及所述待补偿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确定目标储能装置,包括:
若所述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多个储能电池中的最小功率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且,所述最小功率储能电池的电量大于预设放电阈值,则确定目标储能装置为所述最小功率储能电池;
若所述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大于所述最小功率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且,所述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小功率储能电池和中间功率储能电池的平均额定功率,且,所述最小功率储能电池和所述中间功率储能电池的电量均大于所述预设放电阈值,则确定目标储能装置为最小功率储能电池和中间功率储能电池;
若所述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大于所述最小功率储能电池和中间功率储能电池的平均额定功率,且,所述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中间功率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且,所述中间功率储能电池的电量大于预设放电阈值,则确定目标储能装置为中间功率储能电池;
若所述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大于所述中间功率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且,所述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小于所述中间功率储能电池和最高功率储能电池的平均额定功率,且,所述中间功率储能电池和所述最高功率储能电池的电量均大于预设放电阈值,则确定目标储能装置为中间功率储能电池和最高功率储能电池;
若所述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大于所述中间功率储能电池和最高功率储能电池的平均额定功率,且,所述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小于所述最高功率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且,所述最高功率储能电池的电量大于预设放电阈值,则确定目标储能装置为最高功率储能电池。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台区系统的控制装置,所述台区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运行柔性台区系统的控制装置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台区系统,所述柔性台区系统包括交流恒功率模式的第一台区设备、直流恒压模式的第二台区设备、电池系统、储能变流器、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通过各台区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以及各台区变压器的额定功率,确定各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根据各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选择变压器补偿策略,基于变压器补偿策略对台区内至少一个已过载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实现变压器过载处理。其中,各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用于指示变压器是否发生功率过载,当台区的变压器存在已过载的变压器和未过载的变压器时,首先判断未过载的变压器是否能够对已过载的变压器能够进行功率补偿,当未过载的变压器能够对已过载的变压器能够进行功率补偿时采用变压器功率补偿,当未过载的变压器不能对已过载的变压器能够进行功率补偿时采用储能装置进行功率补偿;当台区内所有的变压器都发生功率过载时,直接采用储能装置进行功率补偿,根据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选择合适的储能装置,这样可以针对已过载变压器的实际过载状态进行功率补偿。如此,可以达到节约资源,有效针对变压器过载的实际情况分级治理变压器过载以及延长变压器使用寿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的系统拓扑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可补偿量与待补偿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经由变压器补偿策略进行功率补偿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未过载变压器对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待补偿变压器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储能装置对待补偿变压器补偿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目标储能装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现有技术中,目前经常利用储能这一种方式来治理变压器过载,通过判断变压器实时功率是否大于变压器额定功率来确定变压器是否过载,然后通过协调控制储能的输出功率,来降低变压器的负荷,从而实现变压器的过载保护。然而,这种方案只采用储能这一种方式来治理变压器过载,储能装置通过放电来实现负荷转移,进而治理变压器过载,但储能装置放电是有一定的最低阈值,当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低于这个阈值时,就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只采用储能装置这一种方式,不结合多个储能装置,就造成不能根据变压器的实际过载状况进行分级变压器过载治理。另外,储能装置在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产生极大的功耗,这样就降低变压器的使用寿命。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通过各台区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以及各台区变压器的额定功率,确定各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根据各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选择变压器补偿策略,基于变压器补偿策略对台区内至少一个已过载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实现变压器过载处理。可以达到节约资源,有效针对变压器过载的实际情况分级治理变压器过载以及延长变压器使用寿命的效果。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的应用系统拓扑图,该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常运行于柔性台区系统中。当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运行于柔性台区系统时,该方法则可以基于台区的负荷转供来实现与执行,其中,柔性台区系统中包括交流恒功率模式的第一台区设备100、直流恒压模式的第二台区设备200、三号储能电池300、交流侧储能变流器400、能量管理系统500以及控制系统600。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台区设备100为交流恒功率模式,其中第一台区设备100包括:第一台区的变压器101、第一互联装置102、第一储能变流器103以及一号储能电池104。其中,第一台区设备100以交流恒功率的工作模式运行,第一台区的变压器101用于功率传送以及电压变换,第一互联装置102用于第一台区的变压器101的功率补偿,第一储能变流器103用于一号储能电池104的放电管理,一号储能电池104是第一优先级放电储能装置。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台区设备200为直流恒压模式,其中第二台区设备200包括:第二台区的变压器201、第二互联装置202、第二储能变流器203以及二号储能电池204。其中,第二台区设备200以直流恒压模式的工作模式运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201用于功率传送以及电压变换,第二互联装置202用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201的功率补偿,第二储能变流器203用于二号储能电池204的放电管理,二号储能电池204是第二优先级放电储能装置。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三号储能电池300是最后放电储能装置,交流侧储能变流器400用于三号储能电池300的放电管理,能量管理系统500用于进行判断台区变压器的过载状态以及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控制系统600用于设置第一台区设备100、第一储能变流器103、第二储能变流器203、交流侧储能变流器400的目标功率值。值得注意的是,能量管理系统500判断台区变压器的过载状态,并根据台区变压器的过载状态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最终得到功率补偿后台区的目标功率,能量管理系统500将这一信息下发给控制系统600,控制系统600执行这一命令设置功率补偿后交流恒功率模式的第一台区设备100的目标功率。其中,当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储能装置进行功率补偿时,能量管理系统500根据储能装置的额定功率下发放电指令给储能变流器,控制系统600根据放电指令设置储能变流器的功率,储能装置完成功率补偿,能量管理系统500检测到这一结果,并将停止放电的指令信息发送至储能变流器,此时控制系统600根据这一信息将储能变流器的功率归零。
值得说明的是,储能装置包括一号储能电池104、二号储能电池204和三号储能电池300。其中,三号储能电池300独立于第一台区设备100和第二台区设备200之外,储能装置中的电池系统放电的优先级顺序分别是:一号储能电池放电、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二号储能电池放电、二号储能电池和三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三号储能电池放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变压器功率补偿时,交流母联来实现变压器的负荷转移;当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储能装置功率补偿时,直流母联来实现变压器的负荷转移。
值得说明的是,变压器的过载处理通过直流母联断路器与交流母线联断路器的通断来实现负荷转移,最终实现变压器过载治理。其中,直流母联断路器实现储能装置功率补偿,交流母联断路器实现变压器功率补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通过台区内的变压器之间负荷转供实现变压器功率补偿,以及结合储能装置优先级进行电池系统放电进行负荷转移,最终实现储能装置功率补偿。
为便于描述,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将台区设备也称为台区。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的能源管理系统。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包括:
S201、根据各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确定各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过载状态用于指示台区的变压器是否存在功率过载。
可选的,各个台区针对每个变压器设置相应的功率采集设备,每个变压器对应的功率采集设备只采集该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不涉及其他变压器的运行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各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的采集过程互不干扰,保证功率采集设备采集结果的准确性。
值得说明的是,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是指变压器在实际工作运行状态下,功率采集设备采集到的运行功率,不包括变压器静息状态下的运行功率,一般变压器静息状态下视为无运行功率。
示例性的,当某个柔性台区系统中有两个台区变压器,分别是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相应的,针对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也设置两个功率采集设备,即功率采集设备A1和功率采集设备B1。其中,功率采集设备A1与变压器A对应,功率采集设备A1只采集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实际运行功率,同理,功率采集设备B1只采集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实际运行功率,功率采集设备A1和功率采集设备B1的采集过程互不干扰。
可选的,可以通过下述公式(1)得到各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具体的,针对台区的每个变压器,分别调用下述的公式(1),即可得到该变压器的过载状态。
P>K*S(1)
其中,P表示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S表示变压器的视在功率,K表示变压器的负载率。
值得说明的是,变压器的视在功率S和变压器的负载率K是变压器的出厂标签信息,是生产制造过程中设定的信息。其中,变压器的视在功率S与变压器的负载率K的乘积是变压器的额定功率。
可选的,根据各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结合变压器的标签信息即变压器的视在功率和负载率,可以判断变压器的过载状态,当功率采集设备采集到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大于变压器的额定功率,视为变压器过载;反之,当功率采集设备采集到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小于变压器的额定功率,视为变压器未过载。
示例性的,当某个柔性台区系统中有两个台区变压器,分别是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功率采集设备采集到它们的实际运行功率分别为a和b。其中,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额定功率为m,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额定功率为n,根据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与额定功率的比较结果,可以确定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实际过载状态。当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实际运行功率a与额定功率m的比较结果为a>m,则可以确定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发生功率过载;当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实际运行功率b与额定功率n的比较结果为b<n,则可以确定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未发生功率过载。
可选的,根据各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可以确定各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进而指示台区的变压器是否存在功率过载。
S202、根据各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其中,变压器补偿策略包括经由变压器补偿或经由储能装置补偿。
可选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包括变压器过载和变压器未过载两种状态。
可选的,各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可以是其中一个变压器过载,也可以是所有变压器都过载,还可以是所有变压器都未过载。
示例性的,当某个柔性台区系统中有两个台区变压器,分别是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根据变第一台区的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实际运行功率,可以得到以下四种可能的过载状态: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都未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都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未过载和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未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过载。
可选的,变压器补偿策略是根据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采取相对应的功率补偿措施,其中变压器补偿策略包括经由变压器补偿或经由储能装置补偿。值得注意的是,当台区的变压器都发生过载时,必定选择经由储能装置补偿,而台区的变压器存在未过载变压器时,则优先考虑经由变压器补偿,若经由变压器补偿无法治理过载变压器时,再选择经由储能装置补偿。
可选的,通过各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可以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
S203、基于变压器补偿策略,对至少一个台区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可选的,各台区的变压器过载状态至少存在一个台区的变压器处于功率过载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各台区的变压器发生了功率过载,才需要采取变压器补偿策略。
值得说明的是,各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并不只是一个变压器发生功率过载,还可能是两个、三个或者所有的变压器都处于过载状态。即各台区的变压器过载是在台区范围内至少有一个变压器发生功率过载,故变压器补偿策略是对至少一个台区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可选的,采用变压器补偿策略,可以对至少一个台区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各个台区的变压器对应的功率采集设备采集独立采集每个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根据每个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判断每个变压器的过载状态,根据过载状态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对台区的变压器过载进行治理,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治理台区范围内发生功率过载的变压器。如此,可以达到安全高效治理台区的变压器过载的效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步骤S202的操作具体可以为:
S301、若第一台区的变压器或第二台区的变压器未过载,确定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以及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若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大于或等于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则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变压器补偿,若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小于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则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储能装置补偿。
可选的,当确定台区范围内只有一个变压器发生功率过载,通过确定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和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将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与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进行比较,就可以确定未过载的变压器是否可以对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值得注意的是,当台区的变压器都发生功率过载时,就不可以采用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变压器补偿,即台区的变压器必须存在至少一个未过载变压器。
值得说明的是,各个台区范围内至少存在两个台区的变压器,且只有一个台区的变压器发生功率过载,其他的变压器是正常的,未发生过载的,才可以实现经由变压器的功率补偿。
可选的,可以通过下述公式(2)得到第一台区的变压器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具体的,针对第一台区的变压器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调用下述的公式(2),即可得到第一台区的变压器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
(P1>K1*S1)&&(P2>K2*S2)(2)
其中,P1表示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S1表示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视在功率,K1表示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负载率;P2表示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S2表示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视在功率,K2表示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负载率。
当P1>K1*S1成立时,即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大于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额定功率,第一台区的变压器发生功率过载;当P2>K2*S2成立时,即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大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额定功率,第二台区的变压器发生功率过载。
当P1>K1*S1成立,P2>K2*S2不成立时,即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大于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额定功率,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小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额定功率,则第一台区的变压器发生功率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未发生功率过载。
当P1>K1*S1不成立,P2>K2*S2成立时,即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小于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额定功率,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大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额定功率,则第一台区的变压器未发生功率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发生功率过载。
当P1>K1*S1不成立,P2>K2*S2也不成立时,即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小于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额定功率,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小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额定功率,则第一台区的变压器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都未发生功率过载。
示例性的,当某个柔性台区系统中有两个台区变压器,分别是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当确定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实际运行功率a大于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额定功率m,则确定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发生功率过载。同时,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实际运行功率b小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额定功率n,即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未发生功率过载,则可以确定该柔性台区系统中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可以对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进行变压器功率补偿,治理过载变压器A。
值得说明的是,变压器补偿的原理是将过载变压器富余的电荷进行转移至未过载的变压器上,从而实现变压器补偿。
可选的,当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大于或等于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未过载变压器才可以将已过载变压器中富余的电荷转移,才可以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变压器补偿;当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小于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未过载变压器不能将已过载变压器中富余的电荷转移,则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储能装置补偿。
可选的,当确定第一台区的变压器或第二台区的变压器未过载时,确定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以及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就可以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变压器补偿或经由储能装置补偿。
S302、若第一台区的变压器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均过载,则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储能装置补偿。
可选的,当确定台区范围内所有的变压器都发生功率过载,此时就不可以使用变压器补偿的补偿策略,需要通过储能装置来进行功率补偿,进而治理变压器过载。
值得说明的是,储能装置是由多个电池系统组成的装置,储能装置通过放电对过载的变压器进行负荷转移,最终实现对过载变压器的功率补偿。
根据上述公式(2),当P1>K1*S1成立,P2>K2*S2也成立时,即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大于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额定功率,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大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额定功率,则第一台区的变压器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都发生功率过载。
示例性的,当某个柔性台区系统中有两个台区变压器,分别是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当确定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实际运行功率a大于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额定功率m,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实际运行功率b大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额定功率n,即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都发生功率过载,即变压器之间无法进行功率补偿来实现变压器过载处理,则可以确定该柔性台区系统中变压器过载处理的补偿策略为经由储能装置补偿,储能装置通过放大转移过载变压器过载部分的负荷,进行变压器功率补偿,治理过载变压器A和过载变压器B。
可选的,当确定第一台区的变压器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都处于过载状态,就可以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储能装置补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确定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确定过载变压器的变压器补偿策略,当确定台区的部分变压器发生功率过载,则选择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变压器补偿;当确定台区的所有变压器都发生功率过载,则选择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储能装置补偿,这样可以针对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选择最合适的变压器补偿策略进行功率补偿。如此,可以达到高效治理变压器过载的效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4,步骤S301的操作具体可以为:
S401、根据未过载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以及额定功率,确定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
S402、根据已过载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以及额定功率,确定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
可选的,可以通过下述公式(3)得到第二台区的变压器是否可以治理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通过下述公式(4)得到第一台区的变压器是否可以治理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具体的,当第一台区的变压器发生功率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未发生过载,调用下述的公式(3),即可得到第二台区的变压器是否可以治理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当第二台区的变压器发生功率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未发生过载,调用下述的公式(4),即可得到第一台区的变压器是否可以治理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
(P1-K1*S1)=<(K2*S2-P2)(3)
(P2-K2*S2)=<(K1*S1-P1)(4)
可选的,当确定台区的变压器的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变压器补偿,即台区范围内存在未过载变压器和过载变压器。其中,变压器补偿策略就是通过变压器之间的负荷转供,未过载变压器将过载变压器过载部分的负荷转移,实现变压器过载处理。
值得说明的是,变压器补偿策略实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未过载变压器的富余容量可以容纳过载变压器过载部分的负荷。也就是说,只有未过载变压器的富余容量大于或等于过载变压器过载部分的负荷时,才可以实现变压器补偿,当未过载变压器的富余容量小于过载变压器过载部分的负荷时,不能实现变压器补偿。其中,未过载变压器的富余容量也就是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已过载变压器过载部分的负荷也就是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只有当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大于或等于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时,才可以利用未过载变压器对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反之,未过载变压器不能对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可选的,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也就是未过载变压器在实际运行工作中,未过载变压器的额定功率与实际运行功率的差值就是未过载变压器的富余容量。其中,未过载变压器的视在功率S与未过载变压器的负载率S的乘积就是未过载变压器的额定功率。
可选的,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也就是已过载变压器在实际运行工作中,已过载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差值就是已过载变压器的过载部分的过载负荷量。其中,已过载变压器的视在功率S与已过载变压器的负载率S的乘积就是已过载变压器的额定功率。
示例性的,某个柔性台区系统中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发生过载即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实际运行功率a大于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额定功率m,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未发生过载即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实际运行功率b小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额定功率n,该台区采用经由变压器补偿。其中,已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待补偿量为a-m,未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可补偿量为n-b。当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实际运行功率a与额定功率m之间的过载负荷量大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实际运行功率b与额定功率n之间的富余容量,也就是已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待补偿量大于未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可补偿量即a-m>n-b,则未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不能对已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进行变压器功率补偿;当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实际运行功率a与额定功率m之间的过载负荷量小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实际运行功率b与额定功率n之间的富余容量,也就是已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待补偿量小于未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可补偿量即a-m<n-b,则未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能够对已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进行变压器功率补偿;则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能够对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进行变压器功率补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未过载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以及额定功率可以确定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通过已过载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以及额定功率可以确定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当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大于或等于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就可以确定未过载变压器能向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反之,未过载变压器不能向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如此,可以针对台区变压器未全部发生变压器过载选择合适的变压器补偿策略的效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5,步骤S203的操作具体可以为:
S501、若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变压器补偿,则通过未过载变压器对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可选的,预先设定台区范围内包含两个台区的变压器,即第一台区的变压器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当确定台区的变压器补偿策略采用经由变压器补偿,则可以确定台区范围内第一台区的变压器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中存在一个变压器发生功率过载,一个变压器未发生功率过载,且未过载变压器可以对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可选的,通过未发生功率过载的变压器对已发生功率过载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主要是通过将已发生功率过载的变压器的过载部分的负荷转移到未发生功率过载的变压器上,从而实现变压器的过载处理。
值得说明的是,只有未发生功率过载的变压器的富余容量可以容纳已发生功率过载的变压器的过载负荷量,才可以实现变压器的功率补偿,反之,则未发生功率过载的变压器不能够对已发生功率过载的变压器进行变压器补偿。
示例性的,当某个柔性台区系统中有两个台区变压器,分别是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当确定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实际运行功率a大于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额定功率m,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实际运行功率b小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额定功率n,即该柔性台区系统采用经由变压器补偿。当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实际运行功率a与额定功率m之间的过载负荷量大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实际运行功率b与额定功率n之间的富余容量,则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不能对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进行变压器功率补偿;当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实际运行功率a与额定功率m之间的过载负荷量小于变压器B的实际运行功率b与额定功率n之间的富余容量,则变压器B能够对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进行变压器功率补偿。
可选的,若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变压器补偿,则确定第一台区和第二台区中未过载变压器可以对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6,步骤S501的操作具体可以为:
S601、根据恒功率台区的实际运行功率、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以及预设的补偿量阈值,确定恒功率台区的目标功率,其中,恒功率台区为第一台区和所述第二台区中的一个。
可选的,可以通过下述公式(5)得到第二台区的变压器能对第一台区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时,确定恒功率台区的目标功率;通过下述公式(6)得到第一台区的变压器能对第二台区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时,确定恒功率台区的目标功率。具体的,当第一台区的变压器发生功率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未发生过载,且第二台区的变压器可以对第一台区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调用下述的公式(5),即可得到恒功率台区的目标功率;当第一台区的变压器未发生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发生功率过载,且第一台区的变压器可以对第二台区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调用下述的公式(6),即可得到恒功率台区的目标功率。
P11set=P11-max[(P1-S1*K1),Q](5)
P11set=P11+max[(P2-S2*K2),Q](6)
其中,P11是柔性台区设备实际运行工作中的实际运行功率,Q是预设的补偿量阈值,P11set是设置的恒功率台区的目标功率。
可选的,当确定台区的变压器的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变压器补偿,且未过载变压器可以对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也就是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大于或等于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
可选的,经由变压器的功率补偿,是未过载变压器将已过载变压器过载部分的负荷转移至未过载变压器上,实现台区间负荷平衡,最终实现变压器过载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当未过载变压器将已过载变压器的过载负荷转移时,未过载变压器的富余容量也会随之减小。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台区的变压器属于交流恒功率模式,当第一台区的变压器发生过载时,第二台区的变压器对第一台区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也就是将第一台区的变压器过载部分的负荷转移到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就会减小,为了保证第一台区设备的正常运行还需要保留一定的补偿空间,预设的补偿量阈值就是为了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行,当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负荷被转移,即恒功率台区的目标功率会随之变化。反之,当第一台区的变压器对第二台区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时,也就是将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负荷转移到第一台区的变压器,即恒功率台区的目标功率会随之变化。
可选的,当第一台区的变压器发生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可以对第一台区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时,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负荷量转移到第二台区的变压器上,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随着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补偿,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降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变大,恒功率台区是第一台区设备,即恒功率台区的功率也会随之减小。同时,为了保证恒功率台区的正常运行,需要预留补偿量阈值空间,当补偿量大于补偿量阈值时,恒功率台区的目标功率为柔性台区设备的实际运行功率减去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当补偿量小于等于补偿量阈值时,恒功率台区的目标功率为柔性台区设备的实际运行功率减去预设补偿量阈值。
示例性的,当某个柔性台区系统中有两个台区变压器,分别是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已知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发生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实际运行功率为16KW,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额定功率为10KW;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未发生过载,即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实际运行功率为3KW,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额定功率为20KW;已知恒功率台区的实际运行功率为25KW,预设补差量阈值为5KW。其中,已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待补偿量为6KW,未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可补偿量为10KW,未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可以对已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进行变压器功率补偿,未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将已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过载负荷量转移,此时设定恒功率变压器的目标功率为P11set=25-max[6KW,5KW]=19KW,此时,恒功率台区以20KW的目标功率运行,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被治理。当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实际运行功率为12KW,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额定功率为10KW,未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将已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过载负荷量转移,此时设定恒功率变压器的目标功率为P11set=25-max[2KW,5KW]=20KW,此时,恒功率台区以20KW的目标功率运行,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被治理。
可选的,当第二台区的变压器发生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可以对第二台区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时,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负荷量转移到第一台区的变压器上,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随着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补偿,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变大,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减小,恒功率台区是第一台区设备,即恒功率台区的功率也会随之增大。同时,为了保证恒功率台区的正常运行,需要预留补偿量阈值空间,当补偿量大于补偿量阈值时,恒功率台区的目标功率为柔性台区设备的实际运行功率加上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当补偿量小于等于补偿量阈值时,恒功率台区的目标功率为柔性台区设备的实际运行功率加上预设补偿量阈值。
示例性的,当某个柔性台区系统中有两个台区变压器,分别是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已知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未发生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实际运行功率为10KW,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额定功率为15KW;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发生过载,即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实际运行功率为13KW,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额定功率为10KW;已知恒功率台区的实际运行功率为25KW,预设补差量阈值为5KW。其中,未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可补偿量为5KW,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待补偿量为3KW,未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可以对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进行变压器功率补偿,未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将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过载负荷量转移,此时设定恒功率变压器的目标功率为P11set=25+max[3KW,5KW]=30KW,此时,恒功率台区以30KW的目标功率运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被治理。当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实际运行功率为18KW,变压器B的额定功率为10KW,未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将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过载负荷量转移,此时设定恒功率变压器的目标功率为P11set=25+max[8KW,5KW]=33KW,此时,恒功率台区以33KW的目标功率运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被治理。
可选的,结合恒功率台区的实际运行功率、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以及预设的补偿量阈值,可以确定恒功率台区的目标功率。
S602、控制恒功率台区按照目标功率运行。
可选的,恒功率台区按照设置的恒功率台区的目标功率运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结合恒功率台区的实际运行功率、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以及预设的补偿量阈值,可以确定恒功率台区的目标功率,恒功率台区按照设置的目标功率运行。如此,可以保证变压器功率补偿台区的系统稳定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参见图7,另一种操作具体可以为:
S701、若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储能装置补偿,则根据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确定待补偿变压器。
可选的,当台区变压器都过载或者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大于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时,台区变压器过载采用储能装置进行功率补偿,实现变压器过载处理。
值得说明的是,经由储能装置对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通过储能装置放电实现对已过载变压器的负荷转供,最终实现变压器过载处理。
可选的,当台区变压器一个发生过载,一个变压器未发生过载,且确定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小于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即未过载变压器不能对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此时根据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选择储能装置。
可选的,可以通过下述公式(7)得到第一优先待补偿变压器,具体的,当第一台区的变压器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同时发生功率过载时,调用下述的公式(7),即可得到第一优先待补偿变压器。
(P1-(S1*K1))<(P2-(S2*K2))(7)
可选的,当第一台区的变压器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同时发生功率过载时,判断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待补偿量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待补偿量的大小关系,当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小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待补偿量,优先选择第一台区的变压器为第一优先待补偿变压器。反之,当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大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待补偿量,优先选择第二台区的变压器为第一优先待补偿变压器。
示例性的,当某个柔性台区系统中有两个台区变压器,分别是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已知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都发生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实际运行功率为15KW,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额定功率为10KW;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实际运行功率为12KW,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额定功率为10KW。其中,已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待补偿量为5KW,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待补偿量为2KW,已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待补偿量大于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待补偿量,即确定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优先进行储能装置功率补偿。
值得说明的是,待补偿变压器为待补偿量低的过载变压器,可以筛选出最低补偿量的阈值,可以更节省资源。
S702、通过储能装置对待补偿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可选的,通过储能装置放电可以对待补偿变压器进行负荷转移,最终实现对已过载变压器的过载处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台区变压器发生功率过载,待补偿量最低的确定为第一优先待补偿变压器,遵循储能装置的优先级顺序。如此,可以针对台区变压器全部发生变压器过载选择合适的储能装置,避免资源浪费的效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8,步骤S701的操作具体可以为:
S801、若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小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则确定第一台区的变压器为待补偿变压器。
可选的,当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小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待补偿量时,就可以确定第一台区的变压器为待补偿变压器。
示例性的,当某个柔性台区系统中有两个台区变压器,分别是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已知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都发生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实际运行功率为11KW,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额定功率为10KW;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实际运行功率为12KW,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额定功率为10KW。其中,已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待补偿量为1KW,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待补偿量为2KW,已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待补偿量小于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待补偿量,即确定已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为待补偿变压器。
S802、若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小于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则确定第二台区的变压器为待补偿变压器。
可选的,当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小于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待补偿量时,就可以确定第二台区的变压器为待补偿变压器。
示例性的,当某个柔性台区系统中有两个台区变压器,分别是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已知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都发生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实际运行功率为13KW,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额定功率为10KW;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实际运行功率为12KW,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额定功率为10KW。其中,已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待补偿量为3KW,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待补偿量为2KW,已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待补偿量大于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待补偿量,即确定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为待补偿变压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比较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大小,根据待补偿量最小的作为待补偿变压器,可以有效地降低资源浪费。如此,可以针对台区变压器未全部发生变压器过载选择合适的变压器补偿策略的效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9,步骤S702的操作具体可以为:
S901、根据多个储能装置的优先级顺序、各储能装置的额定功率和电量,以及待补偿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确定目标储能装置,其中,多个储能装置的优先级顺序基于对储能装置中的一号储能电池、二号储能电池以及三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排序得到。
可选的,储能装置中包含多个储能电池,其中,储能装置的优先级是根据电池系统中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的大小排序得到的,优先选择最小额定功率的储能电池。的储电量进行划分的。根据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通过储能装置的优先级顺序进行选择储能装置,其中储能电池的电量可以保证储能装置放电的正常进行,只有当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和电量同时满足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时,才可以选择该储能电池。
具体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举证的储能装置是由一号储能电池、二号储能电池以及三号储能电池组成,但不限于此。
可选的,根据储能装置的优先级顺序、储能装置的额定功率和电量,以及确定的待补偿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确定目标储能装置。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储能电池放电的额定功率满足待补偿变压器中电负荷转移的条件时,同时该储能装置的电量充足,才可以确定该储能装置是目标储能装置。
S902、控制目标储能装置放电,以对待补偿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可选的,根据待补偿变压器的实际过载状况,筛选合适的电池系统,确定目标储能装置,最终通过目标储能装置放电,对待补偿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本实施例中,根据储能装置的额定功率得到储能装置的优先级顺序,基于储能装置的额定功率满足待补偿变压器的功率补偿的条件下,储能装置的电量也必须要满足功率补偿动作的执行,可以在治理待补偿变压器功率过载的同时,保证储能装置电力资源的充分应用。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0,步骤S901的操作具体可以为:
S1001、若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小于或等于多个储能电池中的最小功率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且,最小功率储能电池的电量大于预设放电阈值,则确定目标储能装置为最小功率储能电池。
S1002、若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大于最小功率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且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小于或等于最小功率储能电池和中间功率储能电池的平均额定功率,且,最小功率储能电池和中间功率储能电池的电量均大于预设放电阈值,则确定目标储能装置为最小功率储能电池和中间功率储能电池。
S1003、若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大于最小功率储能电池和中间功率储能电池的平均额定功率,且,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小于或等于中间功率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且,中间功率储能电池的电量大于预设放电阈值,则确定目标储能装置为中间功率储能电池。
S1004、若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大于中间功率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且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小于中间功率储能电池和最高功率储能电池的平均额定功率,且,中间功率储能电池和最高功率储能电池的电量均大于预设放电阈值,则确定目标储能装置为中间功率储能电池和最高功率储能电池。
S1005、若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大于中间功率储能电池和最高功率储能电池的平均额定功率,且,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小于最高功率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且,最高功率储能电池的电量大于预设放电阈值,则确定目标储能装置为最高功率储能电池。
可选的,预设最小功率储能电池为一号储能电池,中间功率储能电池为二号储能电池,最高功率储能电池为三号储能电池。
可选的,可以通过下述公式(8)得到一号储能电池是否可以对第二台区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通过下述公式(9)得到一号储能电池是否可以对第一台区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具体的,当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小于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待补偿量时,调用下述的公式(8),即可得到一号储能电池是否可以对第二台区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当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小于或等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待补偿量时,调用下述的公式(9),即可得到一号储能电池是否可以对第一台区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P2-S2*K2)=<Pcc11n,且此时SOC11满足放电需求 (8)
(P1-S1*K1)=<Pcc11n,且此时SOC11满足放电需求 (9)
其中,Pcc11n是一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SOC11是一号储能电池的电池的电量。值得说明的是,一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Pcc11n和一号储能电池的电量SOC11是从储能系统BMS中直接读取的。
可选的,通过储能装置对过载变压器待补偿量小的进行功率补偿,优先使用一号储能电池进行功率补偿。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储能装置进行功率补偿时,储能装置的额定功率与电量必须同时满足要求,才可以对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值得说明的是,电池系统的电量SOC11可以为35%、45%、50%,但最低不低于35%,保证储能装置的放电有序进行,本实施例不对此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当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小于或等于一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且一号储能电池的电量满足放电需求,则一号储能电池才可以对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当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大于一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一号储能电池的电量无论满足放电需求与否,一号储能电池都不能对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示例性的,当某个柔性台区系统中有两个台区变压器,分别是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已知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都发生过载,已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待补偿量为20KW,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待补偿量为15KW,已过载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的待补偿量大于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待补偿量,确定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为待补偿变压器。其中,若一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为30KW,一号储能电池的电量为35%,则一号储能电池可以对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进行功率补偿;若一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为30KW,一号储能电池的电量为15%,则一号储能电池不能对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进行功率补偿;若一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为10KW,一号储能电池的电量为35%,则一号储能电池也不能对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进行功率补偿。
可选的,可以通过下述公式(10)得到一号储能变流器的实际运行功率,具体的,当一号储能电池可以对待补偿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时,调用下述的公式(10),即可得到一号储能变流器的实际运行功率。
Pcc11set=-Pcc11n(10)
其中,Pcc11set为一号储能变流器管理一号储能电池的放电的实际运行功率,Pcc11n为一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
可选的,若一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与电量均满足已过载变压器的功率补偿要求,则使用一号储能电池对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此时一号储能电池为放电状态,一号储能变流器的运行功率就为该电池系统的放电功率。
可选的,可以通过下述公式(11)得到一号储能电池是否完成对待补偿变压器的功率补偿,具体的,当一号储能电池对待补偿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时,调用下述的公式(11),即可得到一号储能电池是否完成对待补偿变压器的功率补偿。
(S*K-P)>Pcc11n(11)
可选的,当一号储能电池对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时,变压器的富余容量大于储能装置,储能装置停止放电,此时一号储能变流器设置的目标功率为0。
示例性的,确定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为待补偿变压器,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待补偿量为15KW,一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为30KW,一号储能电池的电量为35%,则一号储能电池可以对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进行功率补偿。当一号储能电池开始对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进行功率补偿时,此时的一号储能变流器的运行功率为-30KW,当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大于一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时,一号储能电池停止放电。
可选的,当一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小于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时,即一号储能电池不能独立的对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可选的,可以通过下述公式(12)得到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结合是否可以对过载台区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具体的,当一号储能电池无法对待补偿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考虑采用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时,调用下述的公式(12),即可得到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结合是否可以对过载台区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Pcc11n<(P-S*K)=<(Pcc11n+ Pcc12n)/2,且此时SOC11与SOC12同时满足放电需求(12)
其中,Pcc11n是一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Pcc12n是二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SOC11是一号储能电池的电池的电量,SOC12是二号储能电池的电池的电量。
可选的,当确定单独采用一号储能电池无法对待补偿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时,此时结合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来对过载变压器待补偿量小的进行功率补偿。值得注意的是,结合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进行功率补偿时,该储能装置内的所有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与电量必须同时满足要求,才可以对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可选的,当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大于一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且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小于或等于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的平均额定功率,同时一号储能电池与二号储能电池的电量都满足放电需求,则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才可以同时对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示例性的,当某个柔性台区系统中有两个台区变压器,分别是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已知第一台区的变压器A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都发生过载,确定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为待补偿变压器。其中,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待补偿量为40KW,若一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为30KW,一号储能电池的电量为35%,二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为60KW,二号储能电池的电量为45%,即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的平均额定功率为45KW,则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可以对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进行功率补偿;若一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为30KW,一号储能电池的电量为35%,二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为45KW,二号储能电池的电量为45%,即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的平均额定功率为37.5KW,则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不能对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进行功率补偿。
可选的,可以通过下述公式(13)得到一号储能变流器和二号储能变流器的实际运行功率,具体的,当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可以对待补偿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时,调用下述的公式(13),即可得到一号储能变流器和二号储能变流器的实际运行功率。
Pcc11set= Pcc12set =-(Pcc11n+ Pcc12n)/2(13)
其中,Pcc11set为一号储能变流器管理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的实际运行功率,Pcc12set为二号储能变流器管理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的实际运行功率,Pcc11n为一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Pcc12n为二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
可选的,若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可以对待补偿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时,此时一号储能变流器和二号储能变流器也同时运行,设置一号储能变流器和二号储能变流器以相同的功率进行放电处理,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保证台区的负荷转供平衡。
可选的,可以通过下述公式(14)得到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是否完成对待补偿变压器的功率补偿,具体的,当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可以对待补偿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时,调用下述的公式(14),即可得到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是否完成对待补偿变压器的功率补偿。
(S*K-P)>(Pcc11n+ Pcc12n)/2(14)
可选的,当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同时对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时,变压器的富余容量大于储能装置放电的额定功率,储能装置停止放电,此时一号储能变流器和二号储能变流器都设置目标功率为0。
示例性的,确定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为待补偿变压器,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的待补偿量为40KW,一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为30KW,一号储能电池的电量为35%,二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为60KW,二号储能电池的电量为45%,则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可以对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进行功率补偿。当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对已过载第二台区的变压器B进行功率补偿时,此时的一号储能变流器和二号储能变流器的运行功率都设置为-45KW,当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大于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的平均额定功率时,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都停止放电。
可选的,当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的平均额定功率小于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时,即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也不能对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可选的,根据储能装置的优先级顺序,采用二号储能电池单独放电来进行过载变压器的功率补偿。
可选的,可以通过下述公式(15)得到二号储能电池单独放电是否可以对待补偿变压器的功率补偿,下述公式(16)得到二号储能电池单独放电时二号储能变流器的实际运行功率,下述公式(17)得到二号储能电池单独放电是否完成对待补偿变压器的功率补偿。具体的,当二号储能电池单独放电时,调用下述的公式(14)、公式(15)、公式(16),即可得到二号储能电池单独放电治理过载变压器的各种变量信息。
(P-S*K)=<Pcc12n,且此时SOC12满足放电需求 (15)
Pcc11set= Pcc12set =-Pcc12n(16)
(S*K-P)>Pcc12n(17)
值得注意的是,一号储能电池与二号储能电池单独放电的原理基本一致,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可选的,当二号储能电池单独放电也无法满足待补偿变压器的功率补偿需求,进入下一储能装置优先级,选择二号储能电池与三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对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可选的,可以通过下述公式(18)得到二号储能电池和三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是否可以对待补偿变压器的功率补偿,下述公式(19)得到二号储能电池和三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时二号储能变流器和交流测储能变流器的实际运行功率,下述公式(20)得到二号储能电池和三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是否完成对待补偿变压器的功率补偿。具体的,当二号储能电池和三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时,调用下述的公式(18)、公式(19)、公式(20),即可得到二号储能电池和三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治理过载变压器的各种变量信息。
Pcc12n<(P-S*K)=<(Pcc12n+ Pcc21n)/2,且此时SOC12与SOC21同时满足放电需求(18)
Pcc12set= Pcc21set =-(Pcc12n+ Pcc21n)/2(19)
(S*K-P)>(Pcc12n+ Pcc21n)/2(20)
其中,Pcc12set为二号储能变流器管理二号储能电池和三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的实际运行功率,Pcc21set为交流测储能变流器管理二号储能电池和三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的实际运行功率,Pcc12n为二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Pcc21n为三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
可选的,当二号储能电池和三号储能电池同时对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时,变压器的富余容量大于储能装置放电的额定功率,储能装置停止放电,此时二号储能变流器和交流侧储能变流器都设置目标功率为0。
值得注意的是,二号储能电池和三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对待补偿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的原理与一号储能电池和二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对待补偿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的原理是完全相同的,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可选的,当二号储能电池和三号储能电池同时放电也无法满足待补偿变压器的功率补偿需求,进入下一储能装置优先级,选择三号储能电池单独放电对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可选的,可以通过下述公式(21)得到三号储能电池单独放电是否可以对待补偿变压器的功率补偿,下述公式(22)得到三号储能电池单独放电时交流侧储能变流器的实际运行功率,下述公式(23)得到三号储能电池单独放电是否完成对待补偿变压器的功率补偿。具体的,当三号储能电池单独放电时,调用下述的公式(21)、公式(22)、公式(23),即可得到三号储能电池单独放电治理过载变压器的各种变量信息。
(P-S*K)=<Pcc21n,且此时SOC21满足放电需求 (21)
Pcc21se=-Pcc21n (22)
(S*K-P)>Pcc21n(23)
值得注意的是,一号储能电池、二号储能电池、三号储能电池单独放电对待补偿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的原理是完全相同的,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待补偿变压器的实际过载情况,根据待补偿变压器的过载负荷量,逐级递增的选择合适的储能装置,最终通过储能装置的分级调配实现待补偿变压器的过载处理。如此,可以灵活地调配储能装置,针对台区变压器的实际过载情况选择储能装置,可以有效地杜绝资源浪费。
下述对用以执行的本申请所提供一种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的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等进行说明,其具体的实现过程以及技术效果参见上述,下述不再赘述。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1,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301、处理器302,存储器301中存储有可在处理器3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302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上述装置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简称SOC)的形式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实施例。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英文: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各台区的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确定各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所述过载状态用于指示台区的变压器是否存在功率过载;
根据各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其中,变压器补偿策略包括经由变压器补偿或经由储能装置补偿;
基于所述变压器补偿策略,对至少一个台区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所述根据各台区的变压器的过载状态,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包括:
若第一台区的变压器或第二台区的变压器未过载,确定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以及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若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大于或等于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则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变压器补偿,若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小于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则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储能装置补偿;
若第一台区的变压器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均过载,则确定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储能装置补偿;
所述基于所述变压器补偿策略,对至少一个台区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包括:
若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储能装置补偿,则根据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确定待补偿变压器;
根据多个储能装置的优先级顺序、各储能装置的额定功率和电量,以及所述待补偿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确定目标储能装置;
通过所述目标储能装置对所述待补偿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以及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包括:
根据所述未过载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以及额定功率,确定所述未过载变压器的可补偿量;
根据所述已过载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功率以及额定功率,确定所述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变压器补偿策略,对至少一个台区的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包括:
若所述变压器补偿策略为经由变压器补偿,则通过所述未过载变压器向所述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未过载变压器向所述已过载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包括:
根据恒功率台区的实际运行功率、所述已过载变压器的待补偿量以及预设的补偿量阈值,确定所述恒功率台区的目标功率,其中,所述恒功率台区为所述第一台区和所述第二台区中的一个;
控制所述恒功率台区按照所述目标功率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和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确定待补偿变压器,包括:
若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小于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则确定第一台区的变压器为待补偿变压器;
若第二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小于第一台区的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则确定第二台区的变压器为待补偿变压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储能装置的优先级顺序基于对所述储能装置中的一号储能电池、二号储能电池以及三号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排序得到;
所述通过所述目标储能装置对所述待补偿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包括:
控制所述目标储能装置放电,以对所述待补偿变压器进行功率补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多个储能装置的优先级顺序、各储能装置的额定功率和电量,以及所述待补偿变压器的功率过载量,确定目标储能装置,包括:
若所述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小于或等于多个储能电池中的最小功率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且,所述最小功率储能电池的电量大于预设放电阈值,则确定目标储能装置为所述最小功率储能电池;
若所述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大于所述最小功率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且,所述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小功率储能电池和中间功率储能电池的平均额定功率,且,所述最小功率储能电池和所述中间功率储能电池的电量均大于所述预设放电阈值,则确定目标储能装置为最小功率储能电池和中间功率储能电池;
若所述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大于所述最小功率储能电池和中间功率储能电池的平均额定功率,且,所述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中间功率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且,所述中间功率储能电池的电量大于预设放电阈值,则确定目标储能装置为中间功率储能电池;
若所述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大于所述中间功率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且,所述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小于所述中间功率储能电池和最高功率储能电池的平均额定功率,且,所述中间功率储能电池和所述最高功率储能电池的电量均大于预设放电阈值,则确定目标储能装置为中间功率储能电池和最高功率储能电池;
若所述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大于所述中间功率储能电池和最高功率储能电池的平均额定功率,且,所述待补偿变压器的待补偿量小于所述最高功率储能电池的额定功率,且,所述最高功率储能电池的电量大于预设放电阈值,则确定目标储能装置为最高功率储能电池。
8.一种柔性台区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台区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运行柔性台区系统的控制装置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的步骤。
9.一种柔性台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台区系统包括:交流恒功率模式的第一台区设备、直流恒压模式的第二台区设备、电池系统、储能变流器、以及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02387.2A CN116154769B (zh) | 2023-04-17 | 2023-04-17 | 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柔性台区系统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02387.2A CN116154769B (zh) | 2023-04-17 | 2023-04-17 | 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柔性台区系统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54769A CN116154769A (zh) | 2023-05-23 |
CN116154769B true CN116154769B (zh) | 2023-07-28 |
Family
ID=86373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402387.2A Active CN116154769B (zh) | 2023-04-17 | 2023-04-17 | 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柔性台区系统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154769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92511A (zh) * | 2019-08-29 | 2019-11-22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配变台区过载补偿装置及方法 |
CN115663905A (zh) * | 2022-11-29 | 2023-01-31 | 青岛鼎信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电力产品的多台区互济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0327046U (zh) * | 2019-08-29 | 2020-04-14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配变台区过载补偿装置 |
CN113036749A (zh) * | 2019-12-25 | 2021-06-25 | 天津市中力神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变压器功率补偿的方法及系统 |
CN111342481B (zh) * | 2020-03-11 | 2021-01-26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一种基于储能的充电站配电变压器过载保护方法及系统 |
CN111404175B (zh) * | 2020-05-07 | 2023-04-18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用于配电台区的低压电能质量的综合治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
CN112713597A (zh) * | 2020-12-11 | 2021-04-27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市北仑区供电公司 | 一种两低压台区功率分配协调控制装置和方法 |
CN113241777A (zh) * | 2021-03-29 | 2021-08-10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移动储能系统的台区功率平抑方法及其装置 |
CN115085233B (zh) * | 2022-03-08 | 2024-07-26 | 许昌云能魔方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分布式储能控制方法 |
CN114784791A (zh) * | 2022-03-22 | 2022-07-22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台区负载均衡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5663852A (zh) * | 2022-09-07 | 2023-01-31 | 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共直流母线储能系统降功耗方法及终端 |
-
2023
- 2023-04-17 CN CN202310402387.2A patent/CN11615476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92511A (zh) * | 2019-08-29 | 2019-11-22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配变台区过载补偿装置及方法 |
CN115663905A (zh) * | 2022-11-29 | 2023-01-31 | 青岛鼎信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电力产品的多台区互济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采用调控云数据的新能源与储能电站AGC控制方法研究与应用;吴晋波等;《电网与清洁能源》;全文 * |
面向源网荷储充的农网台区运行优化策略研究;冷张圆等;《机电信息》;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54769A (zh) | 2023-05-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74356B (zh) | 基于复用双向dcdc变换器的充储一体方法和系统 | |
CN105027379B (zh) | 具有多个电池的二次电池系统及充放电功率等的分配方法 | |
CN111697604B (zh) | 多站合一的配置方法、系统及设备 | |
JP5573953B2 (ja)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無停電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処理割り当て制御方法 | |
CN102195344B (zh) | 一种多能源供电的通信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 |
US8803485B2 (en) | High efficiency adaptive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 |
CN106655253B (zh) | 单三相多微网区域动态划分方法 | |
CN113794218B (zh) | 一种基于升降压电路的电动车退役电池二次利用系统 | |
CN114336614A (zh) | 一种用于低压台区柔直互联系统的能量管控方法及系统 | |
CN114362288B (zh) | 电池簇间均衡调节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6154769B (zh) | 台区变压器过载处理方法、柔性台区系统及存储介质 | |
US11742664B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energy storage systems | |
CN104617592B (zh) | 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US11888334B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energy storage systems | |
CN111463787B (zh) | 一种企业内部不同电压等级电网的柔性组网系统 | |
CN116760111B (zh) | 分布式能源接入及电能存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1463786B (zh) | 一种多配电变压器的用电企业内部柔性组网系统 | |
JP2016116428A (ja) | 分散型電源の自律運転システム | |
CN115986883A (zh) |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3824143B (zh) | 一种基于h桥级联的电动车退役电池二次利用系统 | |
CN114928040A (zh) | 储能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064788A (zh) | 储能系统的soc均衡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9412184B (zh) | 一种多分支储能控制装置与方法 | |
CN112248873A (zh) | 充电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 |
CN115001082B (zh) | 一种混合储能逆变器并机系统的充放电功率平衡分配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