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53508A - 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健康干预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健康干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53508A
CN116153508A CN202211732431.8A CN202211732431A CN116153508A CN 116153508 A CN116153508 A CN 116153508A CN 202211732431 A CN202211732431 A CN 202211732431A CN 116153508 A CN116153508 A CN 1161535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lth
index
active
data
pers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324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慧
高翔
周良
李晓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21173243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535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53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535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alculating health indices; for individu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patient-specific data, e.g. for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5/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reports, e.g. 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健康干预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分类服务器、数据处理服务器以及数据输出终端;所述信息采集分类服务器用于获取个人健康数据,从主动健康指数评价维度分类和存储在动态健康档案数据库中;所述数据处理服务器用于从动态健康档案数据库获取数据后进行进一步加工,生成基于主动健康指数评价维度和指标要求的统一格式,并构建个人主动健康指数模型,当待测的个人健康数据输入后,得到个人主动健康指数,并根据各类干预措施与主动健康指数评价维度建立的映射关系得到相应的干预措施;数据输出终端用于上传所述个人健康数据,以及获取所述个人主动健康指数和所述干预措施。

Description

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健康干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健康评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健康干预系统。
背景技术
健康评估是研究诊断病人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生理、心理及其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传统健康评估存在时效性弊端,数字化时代健康管理要求健康评估必须具有实时性特征。同时,现有的健康评价模型通常以单一疾病作为结局变量,评估精确度较差,如专利文献CN104720846A公开了一种心脏健康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采集信号,利用传感器采集心音信号;第二步:信号处理,对采集的信号进行滤波去噪,并通过分段获取多个心跳周期信号;第三步:特征提取,对周期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并计算各个子频带信号的能量,形成特征向量;第四步:计算心脏活力评估指数,将特征向量输入基于SVDD的评估模型,输出一个反映心脏健康水平的定量指数。最后,现有健康预测模型与干预之间难以建立映射关系。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健康干预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健康干预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分类服务器、数据处理服务器以及数据输出终端;
所述信息采集分类服务器用于获取个人健康数据,从主动健康指数评价维度分类和存储在动态健康档案数据库中;
所述数据处理服务器用于从动态健康档案数据库获取数据后进行进一步加工,生成基于主动健康指数评价维度和指标要求的统一格式,并构建个人主动健康指数模型,当待测的个人健康数据输入后,得到个人主动健康指数,并根据各类干预措施与主动健康指数评价维度建立的映射关系得到相应的干预措施;
数据输出终端用于上传所述个人健康数据,以及获取所述个人主动健康指数和所述干预措施。
优选地,所述信息采集分类服务器包括个人健康档案信息自动采集模块,通过可穿戴设备、便携设备搜集并动态存储个人健康数据,按照主动健康指数评价维度自动分类和存储在动态健康档案数据库中。
优选地,所述个人健康档案信息自动采集模块利用内容的相似性自动进行重复判断,排除多余的重复数据。
优选地,所述信息采集分类服务器还包括个人健康档案新型手工补录模块,通过人工补充个人健康数据,包括个人就医诊疗数据、个人健康体检数据、个人健康保健数据和个人主动健康问卷调查数据。
优选地,所述数据处理服务器包括:
主动健康指数分析模块:构建个人主动健康指数模型,当待测的个人健康数据输入后,得到个人主动健康指数;模型构建过程会调用两个数据服务器:主动健康指数模型算法数据库服务器和疾病-健康风险模型数据库服务器;主动健康指数模型算法数据库服务器中存有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相关大数据算法,疾病-健康风险模型数据库服务器中存有基于常见病、多发病的疾病风险评价模型。
优选地,所述数据处理服务器还包括:
主动健康指数与精准健康干预维度映射模块:通过基于模糊映射构建主动健康指数与精准健康干预维度映射关系,将各类干预措施与主动健康指数评价维度建立映射关系,在确定个人主动健康指数后,将调用该映射关系,检索基于个人当下主动健康指数的干预措施。
优选地,所述数据处理服务器还包括:
信息筛选加工模块:将从动态健康档案数据库获取的数据进行格式清除和样式统一,生成基于主动健康指数评价维度和指标要求的统一格式。
优选地,所述主动健康指数分析模块包括:
健康指数模型构建子模块:以自我健康管理的健康结果评价为目标,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行为健康四大维度,构建对个人健康状态的评价指标体系;
主动指数模型构建子模块:以自我健康管理的主动性为评价目标,公众数字化健康监测的主动性和趋从性两个维度,构建对个人健康管理主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优选地,所述主动健康指数分析模块还包括:
融合子模块:将健康指数和主动指数,通过分类决策模型,并通过评分累加的形式输出指标最佳的结果,最终形成主动健康指数评价体系。
优选地,所述数据输出终端包括:主机、显示器和APP。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便携式设备、或手工输入的个人健康状态相关数据,自动对个人健康数据进行抓取、合并、筛选和加工,最后生成个人动态电子健康档案。然后再实时计算个人综合健康风险状态——个人主动健康指数,进一步通过模糊映射关系,针对个人健康指数获取针对性的精准健康干预措施。总体上即时反应个人健康管理的主动性状态和健康结果的客观性状态,并即时给予针对性的精准健康干预方案,有效地同步了个人健康与疾病风险评价与健康干预方案,为居民个人精准健康管理提供了一体化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XGBoost的主动健康指数原理图;
图3为人体主动健康系统架构体系示意图;
图4为主动健康指数与健康干预维度映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精准健康干预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分类服务器,信息及数据处理服务器以及信息及数据输出终端。
信息采集分类服务器包括个人健康档案信息自动采集模块和个人健康档案新型手工补录模块。
信息及数据处理服务器包括信息筛选加工模块、主动健康指数分析模块、主动健康指数与精准健康干预维度映射模块。
信息及数据输出终端包括主机、显示器、APP。
个人健康档案信息自动采集模块采用多场景智能可穿戴设备、便携式设备等搜集并动态存储个人健康信息数据,自动搜集到的信息按照主动健康指数评价维度自动分类和存储在信息采集处理服务器的存储器中,并利用信息内容的相似性自动进行重复判断,排除多余的重复信息;
个人健康档案信息手工补录模块采用数据上传或手工录入等人工手段,对主动健康指数评价维度中,自动采集模块未能搜集到个人健康数据信息进行补充,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就医诊疗数据、个人健康体检数据、个人健康保健数据、个人主动健康问卷调查数据等;
信息筛选加工模块将信息采集分类服务器采集后分类存储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加工,将经过筛选留下的信息自动进行“格式清除”和“样式统一”,生成基于主动健康指数评价维度和指标要求的统一格式的信息,并储在信息及数据处理服务器中;
主动健康指数分析模块将信息及数据处理服务器的存储器中的各分析维度的数据用于构建个人主动健康指数模型,模型构建过程将会调用两个数据服务器:主动健康指数模型算法数据库服务器和疾病-健康风险模型数据库服务器;主动健康指数模型算法数据库服务器中存有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相关大数据算法,疾病-健康风险模型数据库服务器中存有基于常见病、多发病的疾病风险评价模型。当个人动态健康档案数据进入系统后,系统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综合评价个人疾病-健康综合风险状态,生成个人主动健康指数并最终输出到终端APP显示给用户查看;
主动健康指数与精准健康干预维度映射模块基于健康管理或健康干预方式等,建立精准健康干预知识图谱,形成精准健康干预数据库。系统进一步通过基于模糊映射构建主动健康指数与精准健康干预维度映射关系,将各类干预措施与主动健康指数评价维度建立映射关系。当系统根据主动健康指数分析模块确定个人主动健康指数后,系统将调用该映射关系,检索基于个人当下主动健康状态的健康干预措施,并将精准健康管理方案输出到终端APP提供给用户使用。
主动健康指数分析模块包括健康指数模型构建子模块、主动指数模型构建子模块以及健康指数与主动指数“融合”子模块;
健康指数模型构建子模块以自我健康管理的“健康”结果评价为目标,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行为健康四大维度,构建对个人“健康”状态的评价指标体系;
主动指数模型构建子模块以自我健康管理的“主动性”为评价目标,公众数字化健康监测的主动性和趋从性两个维度,构建对个人健康管理“主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健康指数与主动指数“融合”子模块将健康指数和主动指数,通过分类决策模型,并通过评分累加的形式输出指标最佳的结果(重分类、权重及指标去重),最终形成主动健康指数评价体系。
健康指数模型构建—以糖尿病为例
健康指数完全模型构建
通过对国人健康现状的分析,综合考虑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合多维度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和行为健康的各个要素,初步确定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和行为健康四个方面拟定健康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指标67个。
维度一:生理健康
1)体重指数(BMI)
指标描述: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它反映体重、身高与人体内含有脂肪多少的关系,用来界定肥胖、超重、正常与体重过轻。
2)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
腰臀比=腰围/臀围测量时采用腰节围或最小腰围,不采用腰围(脐点)。腰臀比是判定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
3)血压(Blood pressure,BP)
指标描述:
血压过低、过高(低血压、高血压)都会造成严重后果,血压消失是死亡的前兆,这都说明血压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4)脉搏(Pulse)
指标描述:
脉搏即动脉搏动,随着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可使脉搏发生变化。中医更将切脉作为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
5)呼吸(Respiration)
指标描述:
指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的频率与呼吸的深浅是人体呼吸系统健康的外在指标。
6)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
指标描述:
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
7)体温(Body temperature)
指标描述:
机体内深部的平均温度,通常测量腋下温度。体温的升高程度表示个体受感染的情况。
8)口腔情况(Oral situation)
口腔在外界理化因子的损害、病原的侵入、牙颌面发育异常以及全身性疾病等情况下出现的病理现象。
9)排便(Shit)
指标描述:
正常排便有利于集体及时清除体内的细菌和毒素;长时间不排便,大便经肠道内的微生物和细菌分解和转化产生大量有毒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对身体有害。
10)排尿(Micturition)
指标描述:
正常排尿可以及时排除体内的有毒物质,小便不正常说明泌尿系统的有疾患。
11)心率(Heart rate)
指标描述:
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非生理性的心率过缓或(和)过速都表明心脏有疾患。
12)血钙(Blood calcium)
指标描述:
血液中的钙基本上存在于血浆中,所以血钙主要指血浆钙。一定浓度的血钙可以保持集体内肌肉、神经的正常兴奋性。
13)红细胞数(Red blood cell count)
指标描述: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处于动态平衡,因而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及质量保持相对稳定。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红细胞生成与破坏的失常,都会引起红细胞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改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14)白细胞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指标描述:
白细胞计数,是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旧称白血球,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白细胞数目减少见于某些病毒、细菌等的感染,增加见于急性炎症、化脓性感染、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15)血红蛋白(Hb)
指标描述:
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及钩虫病等时减少。缺铁性贫血尤为明显。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慢性缺氧状态会增高。<45g/L应考虑输血。
16.红细胞比积(HCT)
指标描述:
血细胞占血液的体积比,可提示血液浓缩及贫血。
17)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指标描述:
平均红细胞体积是红细胞的平均大小,恶性贫血MCV增大,故称大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和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则减小。
18)平均红细胞Hb量(MCH)
指标描述:
平均红细胞Hb量是每个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量、它与红细胞的体积大小和色素高低都有关系。
19)平均红细胞Hb浓度(MCHC)
指标描述:
平均红细胞Hb浓度是每个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的平均值,它与细胞大小无关,仅与色度高低相关。平均红细胞Hb量和平均红细胞Hb浓度提示高色素还是低色素贫血。
20)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指标描述: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红细胞大小均一性的指标,若存在不同大小的红细胞群体时增大。
21)血小板(PLT)
指标描述:
减少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脾亢、DIC、巨血小板综合征等,增多见于急性失血、脾切除、恶性肿瘤等。
22)葡萄糖(GLU)
指标描述:
血液中的糖份统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葡萄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诊断糖尿病和低血糖,空腹GLU≥7.0mmol/L服糖2h或随机GLU≥11.1mmol/L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3.89mmol/L考虑低血糖。
23)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指标描述:
代表最近1-2个月平均血糖水平。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的最重要监测指标。
24)C反应蛋白(CRP)
指标描述:
病毒感染时CRP一般小于25mg/L,细菌感染时CRP一般大于25mg/L。高于200mg/L可认为重度感染。
25)淀粉样蛋白A(SAA)
指标描述:
细菌感染上升迅速、幅度大;病毒感染明显上升;痊愈后下降明显。早期验证的指标,肿瘤转移和移植排斥也增高。
26)丙氨酸转移酶(ALT)
指标描述:
丙氨酸转移酶为肝细胞损害的指标,以胞质同工酶为主(占90%),若天冬氨酸转移酶增高不明显时,其增高多提示细胞炎症肿胀,质膜透性增大,若天冬氨酸转移酶明显增高提示细胞崩解。
27)天冬氨酸转移酶(AST)
指标描述:
若天冬氨酸转移酶增高不明显时,其增高多提示细胞炎症肿胀,质膜透性增大,若天冬氨酸转移酶明显增高提示细胞崩解。
28)淀粉酶(AMY)
指标描述:
用于诊断急、慢性胰腺炎,LPS是更为特异的指标,它们在胰腺癌等中可增高;淀粉酶腮腺炎中也升高;不同测定方法的参考值也不同。
29)尿酸(UA)
指标描述:
高尿酸血症见于通风、肾功能减退、重症肝病、白血病和肿瘤等,高于640μmol/L为通风和肾结石高度危险。
30)总胆红素(TB)
指标描述:
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指标,胆汁形成和分泌减少(如肝脏疾病)会造成直接胆红素增高。胆红素产生增多(如溶血性疾病)引起的黄疸是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它不能透过肾小球,隐私尿胆红素阴性。
31)直接胆红素(DB)
指标描述:
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指标,胆汁形成和分泌减少(如肝脏疾病)会造成直接胆红素增高。
32)间接胆红素(IB)
指标描述:
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指标,胆汁形成和分泌减少(如肝脏疾病)会造成直接胆红素增高。胆红素产生增多(如溶血性疾病)引起的黄疸是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它不能透过肾小球,隐私尿胆红素阴性。
33)血清总胆固醇(TC)
指标描述:
血清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增高: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等。
34)血清甘油三酯(TG)
指标描述:
甘油三酯是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缩合而成的酯类,是人体能量贮存的重要形式,又称中性脂肪。甘油三酯来自膳食,但更多由肝、脂肪组织及小肠合成。在血清中,内源性甘油三酯主要以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主要以乳糜微粒的形式运输。增高: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等。
3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
指标描述: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在肝脏合成,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可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由胆汁排出体外,其血浆含量的高低与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呈负相关。增高:家族性HDL血症,肺气肿,胆汁淤积。减低:糖尿病,肥胖等。
36)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指标描述: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是由LDL-C是空腹血浆中的主要脂蛋白,约占血浆脂蛋的2/3,是运输胆固醇到肝外组织的主要运载工具。增高:胆固醇增多并可伴有甘油三酯增高。减低:营养不良,肝脏疾病等。
37)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
同型半胱氨酸又叫做高半胱氨酸,属于损伤性的氨基酸,该物质的水平增高会使得血管中皮细胞的功能受到损伤,大量资料显示,HCY的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及原发性的高血压等心脑血管方面疾病出现的危险因素。
38)骨密度(BMD,bone mineral density)
指标描述:
它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39)乳酸(Lactic acid)
指标描述:
乳酸是人体代谢过程中的一种重要中间产物,它与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以及细胞内的能量代谢关系密切。
40)既往病史(Previous medical history)
指标描述:
个人既往病史主要调查个体是否曾被确诊某种疾病。
41)家族史(Family history)
指标描述:
疾病家族史是指与个体有血缘关系的家属是否被确诊过以下疾病,以及被确诊者与个体的亲属关系。
42)近两周服药情况
指标描述:
最近两周内服药的情况,有或无。
维度二:心理健康(本部分指标体检数据库中没有,可以通过调查获得,如果没有数据,加大其他部分指标权重即可)
1)环境适应力(Environment adaptable)
指标描述:
反映当生活环境变化后对个体的影响情况。
2)心理耐受力(Psychological endurance)
指标描述:
反映能否坦然面对长时间的生活压力能力。
3)心理自控力(Self-control)
指标描述:
反映对个体情绪、情感和思维活动和言行举止的自我控制能力。
4)心理自信力(Self-confident)
指标描述:
即自信心,反映面对生活事件个体处理的信心和勇气。
5)心理恢复力(Self-restoring)
指标描述:
反映重大精神创伤后个体的自我恢复能力。
6)心理创造力(Creativity)
指标描述:
创造力指一个人对实现自身天生潜能的追求。这通常可以通过人的创造力的发挥程度和成就感的高低来衡量。
7)反应力(Reaction)
指标描述:
外界的刺激必然要引起个体的反应,但这种反应必须是适度的,既不十分过敏,也不极为迟钝。
8)思维的品质(Thinking quality)
指标描述:
反映个体思维活动的现实性和逻辑性。
9)注意集中度(Concentration)
指标描述:
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的特性,是判断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有效指标。
10)情绪状态(Emotional state)
指标描述:
反映抑郁症状、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在过去一周内的发生情况及强烈程度。
11)主观压力(Subjective stress)
指标描述:
调查最近一个月以来,发生下列状况的频率:①感觉无法控制生活中重要的事情;②对于处理个人问题的能力感到有信心;③感到事情顺心如意;④感觉困难堆积到无法克服的程度。
维度三:社会健康(本部分指标体检数据库中没有,可以通过调查获得,如果没有数据,加大其他部分指标权重即可)
1)交往能力(Communication ability)
指标描述:
指主动与他人交流、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
2)合作能力(Cooperation ability)
指标描述:
指个体与他人或群体为达到一定目的彼此配合的能力。
3)竞争意识(Sense of competition)
指标描述:
指压倒或胜过对方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态能使人精神振奋,努力进取,促进事业的发展,它是现代社会个人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心态。
4)决策能力(Decision-making ability)
指标描述:
指对某件事拿主意、作决断的能力。
5)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 skills)
指标描述:
是指与他人在思想、信念、观点等方面交流的能力。
维度四:行为健康(主要评价行为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本部分指标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管理档案中有数据)
1)喝酒(Drinking)
指标描述:
指一次喝5瓶或5瓶以上啤酒,或者,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或高于0.08。
2)吸烟(Smoking)
指标描述:
大于或等于5支香烟/天,持续数年。
3)高脂饮食(High-fat diets)
指标描述:
指大量食用具有高脂肪的食物。
4)高盐饮食(High salt diets)
指标描述:
具体的盐摄入量,单位:克/天。
5)工作中的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 at work)
指标描述:
以下每个类型的活动,至少持续10分钟以上算参加:(1)高强度体力活动(提重物、苦工、搬运、挖掘、锯刨凿、割草种地,繁重的建筑工等等);(2)中低强度体力活动(如拖地扫地、提轻物、小跑等,不包括步行);(3)工作中的步行。
6)交通活动(Traffic activities)
指标描述:
指每周乘车、开车、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购物、外出等,不包括以身体锻炼为目的的走路或骑自行车。
7)家务活动(Housework)
指标描述:
以下每个类型的活动,至少持续10分钟以上算有参加:①高强度家务活动(搬举重物等);②中低强度家务活动(如吸尘、拖地、擦桌子窗户、扫地、熨衣服、手洗衣服、照看小孩等)。
8)身体锻炼(Exercises)
指标描述:
以下每个类型的活动,至少持续10分钟以上算有参加:①散步;②中低强度锻炼(呼吸和心跳轻度增加的锻炼,如骑単车、慢跑、打太极拳等);③高强度锻炼(引起呼吸和心跳显著增加的剧烈的运动,例如长跑、踢足球、打网球、健美操、跳绳等)。
9)坐着的时间(Sedentary behaviors)
指标描述:
包括工作时、在家里、乘坐交通工具时、业余休闲时,但不包括睡觉时间。
根据开展专家咨询活动的结果确定健康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67个,其构成如表1所示。
表1健康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Figure BDA0004032047330000141
/>
Figure BDA0004032047330000151
/>
Figure BDA0004032047330000161
基于循证的敏感性疾病影响因素确认—以糖尿病为例
糖尿病危险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OR=4.77,95%CI(1.31,17.38),P=0.02]、年龄≥50[OR=2.61,95%CI(1.27,5.37),P=0.009]、BMI≥25kg/m2[OR=2.56,95%CI(1.90,3.45),P<0.01]、向心型肥胖[OR=2.31,95%CI(1.40,3.81),P=0.001]、高胆固醇水平[OR=1.57,95%CI(1.11,2.20),P=0.01]、高血压[OR=3.38,95%CI(2.68,4.28),P<0.01]、高脂血症[OR=3.38,95%CI(2.36,4.84),P<0.01]、糖尿病家族史[OR=3.13,95%CI(2.70,3.63),P<0.01]、冠心病史[OR=2.60,95%CI(2.13,3.18),P<0.01]、吸烟[OR=1.49,95%CI(1.30,1.73),P<0.01]、女性巨大儿生育史[OR=17.22,95%CI(2.68,110.73),P=0.003]、高糖饮食[OR=3.89,95%CI(2.29,6.62),P<0.01]、高油饮食[OR=2.87,95%CI(1.92,4.30),P<0.01]、心情低落与压力[OR=5.10,95%CI(2.51,10.34),P<0.01]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显示,社会人口学特征中,年龄与健康状态(BMI>=25kg/m2、向心型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史)是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性别、教育程度则不产生显著影响。国内多项横断面调查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的,5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较高。2017年版中国糖尿病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2008、2013年的调查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均在20%以上。此外,肥胖对于2型糖尿病十分重要,肥胖不仅是发生糖尿病的临界性风险,而且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持续性风险。机制为脂肪细胞可合成和分泌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瘦素、内脂素,这些代谢物和信号蛋白会改变胰岛素的分泌和敏感性,引发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体重指数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IR及胰岛素分泌功能同样有关,高糖毒性解除后可显著恢复超重及肥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对于高血脂症和冠心病、高血压,前者血脂紊乱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与血糖异常存在交互作用。高TG、低HDL-C与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有关,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之一;后两者与DM有相似的遗传背景、病例基础和危险因素,而且三者的发生可先可后,互为危险因素。多项Meta分析与大样本调查显示高血压与冠心病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因此,需要对健康状态不佳的高危人群着重进行疾病预防,控制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对防治T2DM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家族史与女性巨大儿生育史在本次研究中对2型糖尿病发病产生影响。多年来国内外学者认为,遗传因素是T2DM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一级亲属是该病的易感人群。对于T2DM,遗传的并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个体对糖尿病的易感性,其发病与否尚需环境因素的共同参与。家族史的作用体现在:一方面,T2DM患者中有较高的DM阳性家族史,而且有家族史的人群发病年龄也有所提前;另一方面,环境危险因素对有无家族史人群的作用也不一样。对于妊娠期妇女,巨大儿分娩史是妊娠期糖尿病及远期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2017年版中国糖尿病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将有GDM史、巨大儿分娩史、肥胖等人群视作孕期高血糖危险人群。指南中建议所有未曾评价血糖的孕妇于妊娠24-28周进行75gOGTT评价糖代谢状态,并在孕期展开血糖血压监测、体重管理等预防工作。
本研究显示高糖饮食、高油饮食、吸烟、心情低落与压力同样是T2DM的危险因素。大部分研究都提示了糖与甜食对DM的正向关系,但也有研究在控制了体质指数,饮酒等因素后发现二者没有关系。导致结论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存在混杂因素,如肥胖和体质指数高者更爱吃甜食或高油脂食物,或者老年人胰岛功能衰退,大量摄入糖类或甜食超出了胰岛调节功能。吸烟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从而增加T2DM的患病风险。Beziaud等在法国的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现在吸烟者与戒烟者较从未吸烟者发生T2DM的风险分别为1.49和1.31,但也有研究表明吸烟、饮酒等与T2DM之间没有关系,因此对于吸烟饮酒的作用需做进一步的研究。此外,情绪因素同样值得重视,调查显示抑郁和糖尿病往往同时出现,相互影响,导致患者情况恶化。一项纳入20篇文献包括45714人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抑郁人群的糖尿病风险是非抑郁人群的1.80倍,近年来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因此,T2DM的预防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饮食规律、戒烟等等,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要求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引导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活行为因素,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
综上,将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常见慢性病的风险因素进行整合,形成关键风险要素清单(表2)。
表2糖尿病疾病健康风险指数-敏感性分析结果
Figure BDA0004032047330000181
/>
Figure BDA0004032047330000191
/>
Figure BDA0004032047330000201
主动指数模型构建
由于健康问题的出现、甚至流行,是生物遗传、行为习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因此,将主动健康素养水平、主动良好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养成等研究方向归为“公众健康意识与行为的趋从性”。综合判断公众健康意识与行为的主动程度。健康素养,就是指一个人有能力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以主动维持并促进自己的健康。健康素养内容丰富,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等三个方面,涵盖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和信息获取等六类健康问题;主动良好生活方式与行为定义为:“主动健康”关键在于行动,要能够利用身边的资源和渠道主动收集、整理、消化和运用相关的健康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本研究得出以下最终指标的概念及其评价标准。
维度一:公众数字化健康监测的主动性
公众数字化健康监测的主动性的内涵包括公众健康意识的测量以及公众利用数字化健康监测工具进行自主监测健康等,指有主动获取健康信息和预防疾病的主观愿望。
(1)体型监测(A body shape index,ABSI)
指标描述:
Krakauer于2012年提出一种新型体型指数,该指数基于腰围,并且近似独立于身高、体重及BMI。体型指数体现了高腰围带来的额外风险,可与BMI及其他已知危险因素互相补充。其计算方法如下列公式所示:
Figure BDA0004032047330000211
其中,腰围与身高的单位为米。
指标意义:正常体重有助于保持健康,预防疾病。体重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易患多种疾病。超重和肥胖者易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肿瘤等。体重正常者应保持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应控制体重到正常范围。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ABSI得分小于等于1.0得满分,反之不得分。
(2)血氧饱和度监测(Oxygen saturation)
指标描述:
血氧饱和度(SaO2)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血氧饱和度是评估人体携氧能力的重要生理指标,利用它可以辅助预防慢性低血氧症、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等问题。通过可穿戴设备,主动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血氧饱和度达95%得满分,其余按照标准依次赋分。
(3)脉搏波监测(Pulse wave)
指标描述:
脉搏波是心脏的搏动沿动脉血管和血流向外传播而形成的,脉搏波形中包含着人体系统大量的生理和病理信息。通过可穿戴设备,主动进行脉搏波监测。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脉搏波维持在60-100次/分得满分,其余按照标准依次赋分。
(4)心电监测(ECG)
指标描述:
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这些生物电的变化称为心电。通过可穿戴设备,主动监测心电情况,准确快速发现身体中的问题,及时预警。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P波时限介于0.08~0.11秒之间,且振幅小于0.25毫伏得满分,其余按照标准依次赋分。
(1-4)指标意义:可穿戴设备可以轻松地收集健康数据,并接受健康问题的直接诊断和/或早期预警。预防性和前瞻性的医疗保健将有利于反应性治疗。通过穿戴式身体设备进行持续的健康监测可以实现早期家庭诊断。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目前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慢性病和部分传染病的管理。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在慢性病领域主要应用于健康管理领域,包括个体健康数据监测、健康风险预测与预警、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等。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有助于监测心血管疾病、睡眠障碍、情绪问题、认知障碍和功能衰退等相关慢性问题,更好地为老年人、孕妇、运动员和宇航员等特殊人群进行医疗保健。
(5)血压监测(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指标描述:
定期检测自身血压情况。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定期检测并知晓自身血压情况得满分,若存在一项及以上不知晓项目则不得分。
(6)血糖监测(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指标描述:
定期检测自身血压情况。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定期检测并知晓自身血压情况得满分,若存在一项及以上不知晓项目则不得分。
(7)按时睡眠(Sleep on time)
指标描述:
主动确保每天的睡眠时长和质量的情况。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主动确保每天的睡眠时长和质量情况得满分,未形成意识者不得分。
指标意义:睡眠时间不足除了导致学习动力、情绪和认知系统功能受损外,还有增加发生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佩戴可穿戴式智能设备能够及早发现睡眠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潜在危险,可对个体慢性病起到预测和预警的作用。
(8)每日步数与站立分钟数监测(Daily steps and Standing minutes)
指标描述:
通过可穿戴设备,主动进行每日行走步数与每日站立分钟数测量,自觉调控每日步数和每日站立分钟数增减。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每日步数少于1000步不得分,其余按标准给分;评估对象每日每日站立分钟数达到60min得满分,反之不得分。
指标意义: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促进身体健康,如:有氧运动可有效的减脂塑形,美化形体,增强自信心;增强肌肉力量,增强体能,使身体更强壮;锻炼心肺功能,提高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增强抵抗力等。
(1)主动获取健康知识(Actively acquire health knowledge)
指标描述:
有意识主动获取健康知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所描述的,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主动关注健康信息,能够获取、理解、甄别、应用健康信息。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具有意识主动获取健康知识得满分,未具有主动意识不得分。
(2)知晓自身身高、体质量和血压(Know one’s own height,body mass indexand blood pressure)
指标描述:
知晓自身身高、体质量和血压情况。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知晓自身身高、体质量和血压情况得满分,若存在一项及以上不知晓项目则不得分。
(3)主动健康体检意识(Active awareness of health examination)
指标描述:
能够主动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有主动定期健康体检史得满分,未定期体检者不得分。
(4)体型指数(A body shape index,ABSI)
指标描述:
Krakauer于2012年提出一种新型体型指数,该指数基于腰围,并且近似独立于身高、体重及BMI。体型指数体现了高腰围带来的额外风险,可与BMI及其他已知危险因素互相补充。其计算方法如下列公式所示:
Figure BDA0004032047330000241
其中,腰围与身高的单位为米。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ABSI得分小于等于1.0得满分,反之不得分。
(5)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指标描述:
血氧饱和度(SaO2)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血氧饱和度是评估人体携氧能力的重要生理指标,利用它可以辅助预防慢性低血氧症、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等问题。通过可穿戴设备,主动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血氧饱和度达95%得满分,其余按照标准依次赋分。
(6)脉搏波(Pulse wave)
指标描述:
脉搏波是心脏的搏动沿动脉血管和血流向外传播而形成的,脉搏波形中包含着人体系统大量的生理和病理信息。通过可穿戴设备,主动进行脉搏波监测。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脉搏波维持在60-100次/分得满分,其余按照标准依次赋分。
(7)心电(ECG)
指标描述:
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这些生物电的变化称为心电。通过可穿戴设备,主动监测心电情况,准确快速发现身体中的问题,及时预警。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P波时限介于0.08~0.11秒之间,且振幅小于0.25毫伏得满分,其余按照标准依次赋分。
维度二:公众健康意识与行为的趋从性
公众健康意识与行为的趋从性内容丰富,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等三个方面,涵盖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和信息获取等六类健康问题以及主动良好生活方式与行为,其定义为:利用身边的资源和渠道主动收集、整理、消化和运用相关的健康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1)主动获取健康知识(Actively acquire health knowledge)
指标描述:
有意识主动获取健康知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所描述的,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主动关注健康信息,能够获取、理解、甄别、应用健康信息。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具有意识主动获取健康知识得满分,未具有主动意识不得分。
(2)主动健康体检意识(Active awareness of health examination)
指标描述:
能够主动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有主动定期健康体检史得满分,未定期体检者不得分。
(3)基本知识和理念(Basic knowledge and ideas)
指标描述:
指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35]中提及的基本知识和理念的总体了解情况。基本的健康概念和知识,比如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等等。主要通过对2018年版《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体现。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对基本知识和理念的总体有了解得满分,无任何了解不得分。
指标意义:社区健康教育开展能够提高居民对社区医疗的满意程度,提高整体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有助于用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慢性病自我健康管理。
(4)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Healthy Lifestyle and Behaviors)
指标描述:
指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中提及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总体了解情况。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膳食应当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粗细搭配等等。主要通过对2018年版《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中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体现。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对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总体有了解得满分,无任何了解不得分。
指标意义: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抵御传染性疾病,更是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会导致慢性病的发生,还会加剧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和影响治疗的效果,给人民群众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此外,健康生活方式还可降低老年痴呆症风险。
(5)基本技能(Basic Skills)
指标描述:
指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中提及的基本技能的总体了解情况。比如能看懂食品、药品、保健品的标签和说明书;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拨打火警电话119等等。主要通过对2018年版《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中基本技能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体现。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对基本技的总体有了解得满分,无任何了解不得分。
(6)科学健康观素养(Literacy on scientific views of health)
指标描述:
指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中科学健康观的了解情况,主要通过对2018年版《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中科学健康观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体现。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针对科学健康观相关问题的回答达6-10分有了解得分,其余按标准给分。
(7)传染病防治素养(Literacy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diseases)
指标描述:
指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中传染病防治的了解情况,主要通过对2018年版《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中传染病防治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体现。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针对传染病防治相关问题的回答达6-10分有了解得分,其余按标准给分。
(8)慢性病防治素养(Literacy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diseases)
指标描述:
指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中慢性病防治的了解情况,主要通过对2018年版《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中慢性病防治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体现。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针对慢性病防治相关问题的回答达6-10分有了解得满分,其余按标准给分。
(9)安全与急救素养(Literacy on safety and first aid)
指标描述:
指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中安全与急救的了解情况,主要通过对2018年版《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中安全与急救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体现。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针对安全与急救相关问题的回答达6-10分有了解得满分,其余按标准给分。
(10)基本医疗素养(Literacy on basic medical care)
指标描述:
指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中基本医疗素养的了解情况,主要通过对2018年版《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中基本医疗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体现。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针对安全与急救相关问题的回答达6-10分有了解得满分,其余按标准给分。
(11)健康信息素养(Literacy on health information)
指标描述:
指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中健康信息的了解情况,主要通过对2018年版《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中健康信息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体现。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针对健康信息相关问题的回答达6-10分有了解得满分,其余按标准给分。
(5-11)指标意义:健康素养是公共卫生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指标,健康素养与健康产出相关,影响着居民的整体健康状况,同时也是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的重要评价指标。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健康信息素养均是健康素养的重要部分,提高居民这几方面的素养水平可以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生命与健康的危害。我国健康素养评估方式中科学健康观是对健康树立坚定的信念,在健康信念的支撑下,主动寻求科学的健康信息,采取健康行为,在感受到机体获得良好的健康效益后,将进一步巩固科学健康观。健康信息素养是人们对健康信息的需求,获取理解、分析处理、甄别应用的综合能力。面对更加复杂和智能的健康信息环境,拥有良好的健康信息素养对提高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12)规律饮食(Regular diet)
指标描述:
主动确保每天定时定量吃饭。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一天三餐,规律饮食者得满分,不规律者不得分。
(13)营养膳食(Nutritional meals))
指标描述:
主动确保通过健康的平衡饮食,能够提供人体生理所需的能量和多种营养素。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根据DBI_DQD(1~19)量表计算得分。
(12-13)指标意义:规律饮食及合理的膳食营养,能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不合理的饮食,营养过度或营养不足,则会给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饮食过度会因为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症、糖尿病、胆石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不仅严重影响健康,而且会缩短寿命。饮食中长期养素不足,则会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多种元素、维生素缺乏,影响儿童智力生长发育,人体抗病能力及劳动、工作、学习能力下降。
(14)适当饮水(Drinking water properly)
指标描述:
补水要适量,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饮水1500毫升-1700毫升(约7-8杯水)为宜。不等口渴时再喝水,坚持“少量多次”原则。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每日饮水量介于1500毫升-1700毫升之间得满分,多饮或者少饮按情况赋分。
指标意义:适当饮水对泌尿系统、皮肤、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均有益处,饮水多可以减轻泌尿系统炎症,冲刷尿道,缓解肾盂肾炎和肾结石的症状,对清热解毒、利尿有很好的作用;喝水可以给皮肤补水,并改善周身缺水导致的皮肤发痒、干燥的情况;另外,喝水有利于排便、助肠、缓解便秘,有利于促进消化和吸收功能;此外,喝水多可以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血液黏稠,对高脂血症有一定的好处。但饮水量不可以过多,每日饮水量为2500-3000mL,可饮水至3500mL左右。
(15)自觉控烟限酒(Control tobacco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指标描述:
主动减少饮酒量、饮酒频率,降低吸烟频率。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形成意识主动减少饮酒量、饮酒频率,并且降低吸烟频率的得满分,未形成意识者不得分。
指标意义:自觉控烟限酒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以及脑神经、消化系统、精神状态均有益处,也有利于身心健康。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通常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一定的伤害,及时戒烟有利于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长期吸烟有可能导致动脉内脂质类物质沉积过多、动脉硬化,也有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戒烟对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有益处;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的物质以及酒中的酒精,都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排泄,长期吸烟、饮酒会加重肝肾负担,所以戒烟、戒酒也对肝脏和肾脏有益处;长期吸烟或大量饮酒有可能会对脑神经造成一定的伤害,改变神经递质,及时戒烟、戒酒有利于脑神经的恢复;因为酒精对胃部有一定刺激性,长期或大量饮酒有可能出现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所以戒烟、戒酒也对消化系统有好处;部分人群经常饮酒、抽烟,有可能影响睡眠和精神状态,也可能经常出现身心疲惫的情况。戒烟、戒酒以后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身心健康都有益处。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每日每日站立分钟数达到60min得满分,反之不得分。
(16)坚持体育锻炼(Keep exercising))
指标描述:
主动确保生活中坚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或者其他的体力活动。评价运动和锻炼情况、运动方式和每次运动时间。通过可穿戴设备,主动进行每日行走步数与每日站立分钟数的测量,自觉调控每日步数与站立分钟数增减。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主动确保生活中坚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或者其他的体力活动者得满分,未形成意识者不得分。评估对象每日步数少于1000步不得分,其余按标准给分。
(17)保护听力(Protecting the hearing)
指标描述:
通过可穿戴设备,主动检查耳机音量和环境音量级别,重视听力安全等级,自觉规避长时间噪音暴露,保护听力。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主动检查耳机音量和环境音量级别,重视听力安全等级,自觉规避长时间噪音暴露,保护听力者得满分,反之不得分。
(18)保护视力(Protecting the eye)
指标描述:
注意用眼时间、姿势、距离等,在感觉到眼疲劳、眼干涩流泪等眼睛不适症状前,主动进行眼保健操、远眺等护眼行为,保护视力。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主动进行眼保健操、远眺等护眼行为,保护视力者得满分,反之不得分。
(19)洗手(Washing hands)
指标描述: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明确指出,洗手20秒能够有效的预防疾病。然而大数据显示,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坚持洗手20秒。形成主动洗手的习惯,有助于保持健康。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形成主动洗手的习惯者得满分,反之不得分。
指标意义:形成主动洗手的习惯有助于预防流感、保持乐观、提高信心、血管保健、预防胃病、预防红眼病、预防手足口病、预防交叉感染等,这一习惯的养成可以有效的清洁手上的细菌,从而降低了疾病的发生率。
(20)调整情绪和心态(Adjusting moods and minds)
指标描述:
当情绪与心态起伏较大时,能自发进行情绪与心态调整,保持情绪和心态处于积极、稳定、乐观、向上状态。
评价标准:
评估对象能保持情绪和心态处于积极、稳定、乐观、向上状态者得满分,反之不得分。
指标意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促进身心健康。贝克和塞利格曼都认为,某些认知策略,如认知评价上的忽视,可以预防或减轻抑郁。格罗斯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感体验,从而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人们的不良影响,因而对身心健康有益。相反,不良的情绪调节不利于身心健康。例如,长期压抑悲伤和哭泣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抑制爱会引起支气管疾病或癌症,不表达情绪会加速癌症的恶化,对愤怒的压抑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发病率有着密切联系。
综上,最终形成任意疾病的健康管理“主动指数”,详见表3。
表3“主动”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及其权重
Figure BDA0004032047330000311
Figure BDA0004032047330000321
基于XGboost的主动健康指数构建
XGBoost是“极端梯度上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的简称,XGBoost是以CART为基分类器及GBDT算法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集成学习算法。XGBoost算法与CART算法区别在于XGBoost属于多分类器模型,而CART属于单分类器模型。XGBoos是以多个CART模型构造的分类决策模型,并通过评分累加的形式输出最佳的结果,基分类器的结果有好有坏,而这种集成决策模型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好的结果补偿坏的结果以得到最佳的输出结果。针对传统GBDT算法,XGBoost做了很多细节改进,包括损失函数、正则化、稀疏感知算法、并行化算法设计等。因此,具有出众的效率与较高的准确度。
本研究中模型建立和制图均采用Python 3.7.3实现,XGBoost分析采用“XGBoost”过程,重要变量筛选使用“VSURF”程序包,统计检验采用P<0.05的双侧检验。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图2)进行特征选择,纳入主动健康指数指标体系的指标共84个,正常参考值范围如表4所示。
表4主动健康指数指标体系
Figure BDA0004032047330000322
/>
Figure BDA0004032047330000331
/>
Figure BDA0004032047330000341
/>
Figure BDA0004032047330000351
主动健康指数与精准健康干预维度的映射关系研究—以糖尿病为例
基于模糊映射的主动健康指数与精准健康干预维度映射关系
以人体主动健康系统为例,根据对人体主动健康系统各代基系统的解析和表述,在各代基服务所使用的功能集合、逻辑运作流程与物理对象交互过程基础上,建立了由微观层面元素、中观层面子系统、宏观层面人体主动健康系统所构成的人体主动健康系统架构体系。人体主动健康系统架构体系如图3所示。
根据糖尿病干预的干预模块(干预维度)、行为改变技术以及干预具体内容,采用基于模糊理论的映射关系确定方法,可得不同架构元素间映射关系。其中干预维度和主动健康指数模型指标映射关系见表5。
表5干预维度与主动健康指数模型指标关系
Figure BDA0004032047330000361
/>
Figure BDA0004032047330000371
/>
Figure BDA0004032047330000381
注:I1=健康教育;I2=饮食干预;I3=运动干预;I4=睡眠干预;I5=心理干预;I6=药物干预(药物指导);I7=自我监测;I8=控制体重;I9=戒烟限酒;I10=定期随访。
由表5可知,健康教育干预对于主动健康指数各维度指标异常的干预均适用;饮食干预适用于对健康指数中的生理健康维度与行为健康维度指标异常的干预;运动干预适用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行为健康、公众健康意识与行为的趋从性方面指标异常的干预;睡眠干预适用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主动监测与调整睡眠维度异常的干预;心理干预适用于对主动健康指数模型各维度异常的干预;药物干预(药物指导)与否应根据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自我监测适用于现有仪器设备/量表满足患者居家自我监测条件的情况;对生理健康维度异常者应注重体重控制;对吸烟饮酒者应注意戒烟限酒干预;对生理健康维度异常与心理健康维度异常者应进行定期随访干预,详见图4。
本发明主动健康指数(Φ指数)通过借助智能可穿戴等设备,解决了评测指标数据收集的实时性问题,主动健康指数(Φ指数)通过逐步累积单一病种,形成核心疾病簇为随机效应的精确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主动健康指数(Φ指数)首次引入健康的主动性概念,强调提升主动健康理念和主动健康监测的重要性,真正的实现健康端口前移。最后,主动健康指数(Φ指数)则是在干预映射理论的指导下,构建指标与健康管理干预措施的映射关系,将成为实现精准干预的核心关键要素。
基于XGboost的主动健康指数构建在系统内是以动态健康档案的建立和更新进行滚动更新和即时输出并推送的主动健康指数,对居民个人而言,可以在终端APP实时感知个人健康或疾病风险状态,可以起到实时监测、精准提醒的作用,提高居民个人主动健康意识和主动健康素养。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健康干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采集分类服务器、数据处理服务器以及数据输出终端;
所述信息采集分类服务器用于获取个人健康数据,从主动健康指数评价维度分类和存储在动态健康档案数据库中;
所述数据处理服务器用于从动态健康档案数据库获取数据后进行进一步加工,生成基于主动健康指数评价维度和指标要求的统一格式,并构建个人主动健康指数模型,当待测的个人健康数据输入后,得到个人主动健康指数,并根据各类干预措施与主动健康指数评价维度建立的映射关系得到相应的干预措施;
数据输出终端用于上传所述个人健康数据,以及获取所述个人主动健康指数和所述干预措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健康干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分类服务器包括个人健康档案信息自动采集模块,通过可穿戴设备、便携设备搜集并动态存储个人健康数据,按照主动健康指数评价维度自动分类和存储在动态健康档案数据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健康干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健康档案信息自动采集模块利用内容的相似性自动进行重复判断,排除多余的重复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健康干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分类服务器还包括个人健康档案新型手工补录模块,通过人工补充个人健康数据,包括个人就医诊疗数据、个人健康体检数据、个人健康保健数据和个人主动健康问卷调查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健康干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服务器包括:
主动健康指数分析模块:构建个人主动健康指数模型,当待测的个人健康数据输入后,得到个人主动健康指数;模型构建过程会调用两个数据服务器:主动健康指数模型算法数据库服务器和疾病-健康风险模型数据库服务器;主动健康指数模型算法数据库服务器中存有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相关大数据算法,疾病-健康风险模型数据库服务器中存有基于常见病、多发病的疾病风险评价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健康干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服务器还包括:
主动健康指数与精准健康干预维度映射模块:通过基于模糊映射构建主动健康指数与精准健康干预维度映射关系,将各类干预措施与主动健康指数评价维度建立映射关系,在确定个人主动健康指数后,将调用该映射关系,检索基于个人当下主动健康指数的干预措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健康干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服务器还包括:
信息筛选加工模块:将从动态健康档案数据库获取的数据进行格式清除和样式统一,生成基于主动健康指数评价维度和指标要求的统一格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健康干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健康指数分析模块包括:
健康指数模型构建子模块:以自我健康管理的健康结果评价为目标,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行为健康四大维度,构建对个人健康状态的评价指标体系;
主动指数模型构建子模块:以自我健康管理的主动性为评价目标,公众数字化健康监测的主动性和趋从性两个维度,构建对个人健康管理主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健康干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健康指数分析模块还包括:
融合子模块:将健康指数和主动指数,通过分类决策模型,并通过评分累加的形式输出指标最佳的结果,最终形成主动健康指数评价体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健康干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输出终端包括:主机、显示器和APP。
CN202211732431.8A 2022-12-30 2022-12-30 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健康干预系统 Pending CN1161535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2431.8A CN116153508A (zh) 2022-12-30 2022-12-30 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健康干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2431.8A CN116153508A (zh) 2022-12-30 2022-12-30 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健康干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53508A true CN116153508A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51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32431.8A Pending CN116153508A (zh) 2022-12-30 2022-12-30 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健康干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5350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59278A (zh) * 2023-10-12 2023-11-1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用于评估婴幼儿生长发育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995338A (zh) * 2024-04-03 2024-05-07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语义分析的体检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59278A (zh) * 2023-10-12 2023-11-1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用于评估婴幼儿生长发育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059278B (zh) * 2023-10-12 2024-01-30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用于评估婴幼儿生长发育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995338A (zh) * 2024-04-03 2024-05-07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语义分析的体检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153508A (zh) 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健康干预系统
CN110491526A (zh) 一种多维度干预的慢病生活方式医学管理系统
CN117116490A (zh) 心血管病评估模型构建方法、膳食食疗及健康管理系统
CN108805775A (zh) 基于移动式体检设备的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系统
CN117116481A (zh) 血脂异常评估模型构建方法、膳食食疗及健康管理系统
Kusumawat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effective peripheral perfusion and Anemia: case study
Erliana et al. The Influence of Creative Gymnastics Exercise on Improving Physical Fitness In Women In Coastal Area Jorong Tanah Laut District
Dolansky et al.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A SKILLED NURSING FACILITY: NEED, FEASIBILITY, AND CURRENT SERVICES: 11: 30 AM
Blanc et al. ERECTILE DYSFUNCTION I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Psychology/Psychiatry: Poster# 55
Foster et al. ACCURACY OF THE ACSM EQUATION FOR PREDICTING VO2 DURING TREADMILL WALKING: Exercise Physiology; Exercise Training: Poster# 20
Norlin et al. EXERCISE INTENSITY OF DANCE DANCE REVOLUTION: Exercise Physiology; Exercise Training: Poster# 75
LaPier et al. USING THE LATE LIFE FUNCTION AND DISABILITY INSTRUMENT AS A SELF-REPORT OUTCOME MEASURE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oster# 46
Bush et al. THE ENERGY EXPENDITURE AND EXERCISE INTENSITY OF PUSHING A BABY STROLLER: Exercise Physiology; Exercise Training: Poster# 77
Savage et al. A Reexamination of the Metabolic Equivalent (Met) Concept in Individual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11: 15 Am
Recalde 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ALK TEST PROVIDES OUTCOMES FOR THE CARDIAC REHABILITATION SETTING: Cardiac Rehabilitation: Poster# 66
Blanc et al. EFFECTS OF HOLISTIC CARDIAC REHABILITATION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GENDER DIFFERENCE: 11: 30 AM
Arena et al. A HYPERTENSIV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URING EXERCISE IS ASSOCIATED WITH DYSLIPIDEMIA IN APPARENTLY HEALTHY SUBJECTS: Exercise Testing; Primary Prevention/Epidemiology: Poster# 14
Chase et al. GENERAL FATIGUE VS. DYSPNEA: DIFFERENCES IN EXERCISE VARIABLES AND PROGNOSIS ACCORDING TO REASON FOR TEST TERM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Exercise Physiology; Exercise Testing: Poster# 27
Hauer et al. CHANGE IN SF-12 SUBSCORES FOLLOWING CARDIAC REHABILITATIO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Psychiatry: Poster# 86
Allton et al. THE IMPACT OF PAIN LEVELS O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COMPLETION RATES AND CLINICAL OUTCOMES: 10: 45 AM
Donahue et al. A MIXED-METHODS STUDY COMPARING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ND ANXIETY IN COLLEGE STUDENTS WITH AND WITHOUT MITRAL VALVE PROLAPSE: 11: 45 AM
Cadwell et al. PLACEBO EFFECTS ON 6-MIN WALK PERFORMANCE: Exercise Physiology; Exercise Testing: Poster# 33
Dunlap et al. AGE NOT RELATED TO WOMEN'S QUALITY OF LIFE FOLLOW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 11: 45 AM
Hauer et al. CARDIAC REHABILIT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S AEROBIC EXERCISE CAPACITY IN PATIENTS OF ADVANCED AGE: Cardiac 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Psychiatry: Poster# 13
Mitchell et al. COMPARISON OF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WITH PREDICTION EQUATIONS VERSUS MEASURED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IN SEVERELY OBESE ADULTS: 11: 15 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