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47847A - 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47847A
CN116147847A CN202310393107.6A CN202310393107A CN116147847A CN 116147847 A CN116147847 A CN 116147847A CN 202310393107 A CN202310393107 A CN 202310393107A CN 116147847 A CN116147847 A CN 1161478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target
distance
information
lea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931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47847B (zh
Inventor
麻文军
何杰
张新
李娟�
胡威
王和民
聂昌
蒋文杰
姚红军
于荣华
何训
乔琳
杨宏斌
任云
于龙广睿
吴旭东
彭泽洋
陈兰文
王浩
段文博
王文琦
郭晓伟
剧梦婕
蒋琦
洪智
宋泽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wer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T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wer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T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wer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T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wer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9310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478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47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47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47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478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0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01B7/1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e.g. by resistance strain gaug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0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 G01M3/1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using electric det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01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13Receivers
    • G01S19/14Receiv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01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13Receivers
    • G01S19/3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hardware or software details of the signal processing chain
    • G01S19/37Hardware or software details of the signal processing cha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坝体监测技术领域,以解决对坝体变形监测不全面的问题。本方法应用于坝体监测系统中的监测服务器,所述坝体监测系统包括渗漏监测传感器和所述监测服务器,所述渗漏监测传感器设置于目标坝体上,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渗漏监测传感器的渗漏监测信息,所述渗漏监测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坝体的渗漏级别;基于所述渗漏监测信息和参考渗漏级别,生成监测信息,所述监测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坝体是否会由于渗漏导致变形的预警信息,所述参考渗漏级别为所述目标坝体由于渗漏导致变形的临界级别。本发明可以提高对坝体监测的全面性。

Description

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坝体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大坝的建设过程中,或者,建成后但未投入使用前,因自重、初次蓄水等原因,大坝会发生沉降和位移而导致变形;在稳定运行期间,自重引起的沉降会逐渐变小,水位变化会造成的坝体外载荷变化,也会导致坝体变形;另外,大坝在承受动、静循环载荷和突发性灾害等共同作用,同样也会造成坝体变形。而坝体的变形,其结构性能会发生退化,甚至会造成垮塌等灾难性事故,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需要对坝体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制定相应的水库运行计划和坝体维护管理措施,防止其结构性能会发生快速退化,甚至会造成垮塌。而其中,由于坝体的渗漏导致的坝体变形,或者,也会出现由于坝体变形导致的坝体渗漏,如果不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维护,会对坝体的结构完整性造成极大的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由于坝体的渗漏导致的坝体变形,或者,也会出现由于坝体变形导致的坝体渗漏,如果不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维护,会对坝体的结构完整性造成极大的破坏。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应用于坝体监测系统中的监测服务器,所述坝体监测系统包括渗漏监测传感器和所述监测服务器,所述渗漏监测传感器设置于目标坝体上,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渗漏监测传感器的渗漏监测信息,所述渗漏监测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坝体的渗漏级别;
基于所述渗漏监测信息和参考渗漏级别,生成监测信息,所述监测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坝体是否会由于渗漏导致变形的预警信息,所述参考渗漏级别为所述目标坝体由于渗漏导致变形的临界级别。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装置,应用于坝体监测系统中的监测服务器,所述坝体监测系统包括渗漏监测传感器和所述监测服务器,所述渗漏监测传感器设置于目标坝体上,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渗漏监测传感器的渗漏监测信息,所述渗漏监测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坝体的渗漏级别;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渗漏监测信息和参考渗漏级别,生成监测信息,所述监测信息用于包括所述目标坝体是否会由于渗漏导致变形的预警信息,所述参考渗漏级别为所述目标坝体由于渗漏导致变形的临界级别。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其中,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可以通过所述渗漏监测信息和参考渗漏级别,生成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人员在坝体发生渗漏时及时对所述目标坝体进行维护,防止坝体发生变形,提高了对所述目标坝体变形监测的全面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坝体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本发明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坝体监测系统中的监测服务器,所述坝体监测系统包括渗漏监测传感器和所述监测服务器,所述渗漏监测传感器设置于目标坝体上,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所述渗漏监测传感器的渗漏监测信息,所述渗漏监测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坝体的渗漏级别。
具体地,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坝体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坝体监测系统包括监测服务器,所述监测服务器可以用于监测所述目标坝体是否发生变形,以及分析渗漏监测信息生成监测信息,所述渗漏监测传感器可以是包括供电电极、测量电极以及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之间的电流传输介质,该供电电极、测量电极以成对的嵌入到坝体中,在其外围设置绝缘结构,该绝缘结构也嵌入到坝体中,在坝体投入使用后,通过供电电极供电,沿着电流传输介质传输,到达测量电极,以根据从测量电极测量的电流来计算坝体的电阻率,通过该电阻率的变化从而来确定坝体是否发生渗漏,具体地,如果电阻率出现了突变降低,表明出现了渗漏;也可以使用光纤制成渗漏传感器,该渗漏传感器包括光纤、设置在光纤中的光栅格、光栅耦合器以及光栅解调器,光源发出的光进入光栅中,沿着光栅格进行传输,再通过光栅耦合器到达光栅解调器,以监测光的波长变化,基于光纤制成渗漏传感器进行渗漏监测时,如果发生泄漏,坝体内部进入水,因此导致泄漏的温度升高,由此加大了光栅格之间的周期以及光栅对光的折射率,使得监测到的波长会增加,或者,一旦发生泄漏,在泄漏位置处,由于会有水流入坝体内部,会对发生泄漏位置的光纤造成冲击,由此加大了光栅格之间的周期以及光栅对光的折射率,从而使得监测到的波长会增加;所述目标坝体可以是被监测是否变形的坝体,所述渗漏监测信息可以是所述渗漏监测传感器监测到的所述目标坝体的渗漏程度。
步骤102,基于所述渗漏监测信息和参考渗漏级别,生成监测信息,所述监测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坝体是否会由于渗漏导致变形的预警信息,所述参考渗漏级别为所述目标坝体由于渗漏导致变形的临界级别。
具体地,所述参考渗漏级别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得到,所述预警信息可以用于提醒相关人员及时修缮坝体渗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可以通过所述渗漏监测信息和参考渗漏级别,生成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人员在坝体发生渗漏时及时对所述目标坝体进行维护,防止坝体发生变形,提高了对所述目标坝体变形监测的全面性。可选地,在所述基于所述渗漏监测信息和参考渗漏级别,生成监测信息之前,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坝体的历史监测数据,所述历史监测数据包括多组子历史监测数据,所述多组子历史监测数据与多个历史时间点一一对应,所述子历史监测数据包括所对应的历史时间点的如下信息:所述目标坝体的渗漏级别,所述目标坝体是否由于渗漏导致形变;
基于所述多组子历史监测数据,确定所述参考渗漏级别。
具体地,所述多组子历史监测数据可以包括与多个历史时间点一一对应的子历史监测数据,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可以是预设时间段内多个连续的时间点,且任意相邻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可以通过所述目标坝体的历史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坝体由于渗漏导致形变的渗漏级别,从而可以建立渗漏坝体变形之间的因果关系,使得对所述目标坝体的监测更加全面。
可选地,所述坝体监测系统还包括监测站点和至少三个卫星,所述获取所述目标坝体的历史监测数据,包括:
获取距离信息,所述距离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三个卫星在目标时间点与目标坝体表面上的每个监测站点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三维空间坐标和所述距离信息,分别确定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目标三维空间坐标;
基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确定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第一位移矢量图和第二位移矢量图,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为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预设横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为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预设纵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预设横断面的位移矢量图用于表征所述预设横断面的位置变化,所述预设纵断面的位移矢量图用于表征所述预设纵断面的位置变化;
基于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和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生成所述目标坝体的变形监测信息;
基于所述变形监测信息和所述渗漏监测传感器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渗漏监测信息,生成所述历史监测数据;
所述距离信息包括多组子距离信息,所述多组子距离信息与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一一对应,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为预设时间段内多个连续的时间点,且任意相邻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所述目标时间点为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中的任意一个时间点,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包括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的三维空间坐标,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包括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的预设横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包括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的预设纵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变形监测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坝体分别在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的变形监测信息。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坝体监测系统还包括监测站点和卫星,所述卫星可以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卫星,所述目标时间点可以是任意历史时间点,所述监测站点可以是设置于所述目标坝体上的站点,所述距离可以是监测服务器根据所述至少三个卫星发送的卫星信号计算得到的有效距离,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三维空间坐标可以是直接获取的已知信息,也可以是监测服务器根据基准站点发送的导航信号计算得到卫星的三维空间坐标,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可以是所述监测站点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实际空间坐标,可以基于下述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SMS_1
;其中,D为监测站点和卫星之间的有效距离,(Xs,Ys,Zs)为卫星的三维空间坐标,(Xm,Ym,Zm)为监测站点的三维空间坐标;
为计算出监测站点的三维空间坐标,需要至少三个卫星与同一监测站点之间的有效距离,则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SMS_2
Figure SMS_3
Figure SMS_4
;其中,D1、D2、D3分别为所述至少三个卫星与同一监测站点之间的有效距离,(Xs1,Ys1,Zs1),(Xs2,Ys2,Zs2),(Xs3,Ys3,Zs3)分别为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三维空间坐标;
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可以是通过所述预设横断面上监测站点的坐标变化表征所述预设横断面的位置变化,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可以是通过所述预设纵断面上监测站点的坐标变化表征所述预设纵断面的位置变化,所述目标坝体的变形监测信息可以是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坝体是否发生变形;
所述多组子距离信息可以包括与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一一对应的子距离信息,所述目标时间点可以是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中任意一个时间点,所述预设时间段可以是对所述目标坝体进行监测的时间段,所述任意相邻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预设的监测间隔时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可以通过获取至少三个卫星与每个监测站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得到每个监测站点在目标时间点的三维空间坐标,进而得到目标坝体的横断面和纵断面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位移矢量图,生成所述目标坝体的变形监测信息,结合所述渗漏监测信息,生成所述历史监测数据,从而提高了监测坝体由于渗漏导致变形的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确定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第一位移矢量图和第二位移矢量图,包括:
获取所述每个监测站点的初始三维空间坐标,所述初始三维空间坐标为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起始时间点的三维空间坐标;
基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得到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时间位移序列向量,所述时间位移序列向量包括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的序列;
基于所述时间位移序列向量和所述初始三维空间坐标,确定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第一位移矢量图和第二位移矢量图,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包括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所述多个预设横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包括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所述多个预设纵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位移矢量图为所述初始三维空间坐标指向所述时间位移序列向量中对应的目标三维空间坐标得到的矢量图;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和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生成所述目标坝体的变形监测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和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对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进行曲线拟合,分别得到横断面的位移拟合曲线和纵断面的位移拟合曲线;
基于所述横断面的位移拟合曲线和所述纵断面的位移拟合曲线进行面拟合,得到所述目标坝体在目标时间点的张量矢量图,所述张量矢量图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坝体在目标时间点的变形监测信息;
所述目标坝体包括多个所述预设横断面和多个所述预设纵断面,所述监测站点设置在所述预设横断面和所述预设纵断面的交叉点上,所述预设横断面和所述预设纵断面为所述监测站点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起始时间点构成的平面。
具体地,所述预设横断面可以是所述多个监测站点中至少三个第一监测站点形成的平面,所述预设纵断面可以是所述多个监测站点中至少三个第二监测站点形成的平面,在设置监测站点之前可以对坝体进行横纵断面划分,得到多个纵断面和多个横断面,可以基于纵断面和横断面的交错阵列,确定出断面交错点,在这些断面交错点设置监测站点,例如,可以在预设横断面应位于最大坝高或地质条件复杂处,设置至少3到5个监测站点,而在坝轴线上、下游两侧应布设至少2个监测站点,下游坝面1/2坝高以上设置2到4个监测站点,1/2坝高以下设置1到2个监测站点;
所述时间位移序列向量可以是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组成的序列,基于任一监测站点可以得到一个实时时间位移序列向量;所述曲线拟合可以基于多个横断面位移矢量图和多个纵断面位移矢量图,对目标三维空间坐标沿着横断面进行曲线拟合以及沿着纵断面进行曲线拟合,从而得到沿着横断面的位移拟合曲线和沿着纵断面的位移拟合曲线;进而对沿着横断面的位移拟合曲线和沿着纵断面的位移拟合曲线进行面拟合,从而得到目标坝体在目标时间点的张量矢量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可以通过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和所述初始三维空间坐标,生成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所述多个预设横断面和所述多个预设纵断面的位移矢量图,通过位移矢量图生成坝体变形监测信息,使得坝体变形监测的可靠性较高,且通过多个横断面位移矢量图和多个纵断面位移矢量图对目标三维空间坐标进行曲线拟合,得到位移拟合曲线,再进行面拟合,得到目标坝体在目标时间点的张量矢量图,以面代替目标坝体三维,使得数据计算量较小,生成变形监测信息的效率更高。
可选地,所述目标坝体的变形监测信息包括第一子变形监测信息和第二子变形监测信息,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和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生成所述目标坝体的变形监测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和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生成所述第一子变形监测信息;
基于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目标三维空间坐标,生成所述第二子变形监测信息;
所述基于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目标三维空间坐标,生成所述第二子变形监测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目标三维空间坐标进行渲染,得到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目标三维模型;
获取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在第一视角下的第一图像,以及,获取初始三维模型在所述第一视角下的第二图像,所述初始三维模型为基于所述初始三维空间坐标进行渲染,得到的所述目标坝体的初始三维模型;
基于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生成所述第二子变形监测信息。
具体地,所述第一子变形监测信息可以包括所述目标坝体在目标时间点的张量矢量图,所述第二子变形监测信息可以是通过比较基于所述目标坝体的三维模型得到的变形监测信息,获取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可以是对三维模型进行截图,也可以是对三维模型进行实际拍摄,所述第二子变形监测信息可以是通过图像比较算法得到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相似度,得到目标坝体的变形情况,从而生成所述第二子变形监测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可以基于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目标三维空间坐标进行渲染,得到所述目标坝体的三维模型,直接对目标三维模型和初始三维模型进行比较,生成目标坝体的变形监测信息,使得坝体的变形监测较为便捷高效。
可选地,所述坝体监测系统包括N个渗漏监测传感器和N个监测站点,所述N个渗漏监测传感器和所述N个监测站点一一对应,所述目标坝体包括N个预设区域,每个预设区域上分别设有一个渗漏监测传感器和一个监测站点,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N个预设区域可以是所述目标坝体表面的N个部分区域,所述N个预设区域可以是对坝体进行横纵断面划分确定的区域,对坝体进行横纵断面划分,得到若干个纵断面和若干个横断面,可以基于纵断面和横断面的交错阵列,确定出断面交错点,在断面交错点上设置监测站点和渗漏监测传感器,预设区域、监测站点和渗漏监测传感器的具体数量根据坝体的结构和监测精度来确定,本申请不做限定;
例如,对坝体进行区域划分,得到若干个坝体区域,并为每个坝体区域分配唯一性标识编号,可以是基于坝体建立相对坐标系,基于该相对坐标系坝体进行网格划分,具体地,可以基于坝体的坝轴线作为X轴,沿着坝体上游的方向且垂直坝轴线的作为Y轴,沿着坝体高度的方向垂直于坝轴线的方向为Z轴,由X轴、Y轴、Z轴构建相对三维坐标系,基于该相对三维空间坐标系对坝体进行三维空间网格划分,得到若干个坝体区域,并记录该坝体区域在该相对三维空间坐标系中的三维区域范围,且分配唯一性标识编号;
上述网格划分的数量,可以根据应用场景来确定,如果要求定位精度较高,则网格划分的数量可以较多,否则网格划分的数量可以较少,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是以在三维坐标系中进行网格划分为例,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二维空间坐标系中进行网格划分,该二维空间坐标系可以基于上述Y轴和Z轴的方向建立,或者换言之,基于二维空间坐标系进行网格划分,可以理解为对坝体的投影进行网格划分,得到二维区域范围,例如,上述针对坝体进行网格划分的具体实施,可以通过在坝体设计完成后,建立坝体模型,基于该坝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在经过上述划分后,将划分的结果,即各个坝体区域的三维区域范围,或者,二维区域范围,以及为各个坝体区域分配的唯一性标识,存储在监控服务器上,可以以列表的形式来存储,该列表可以称为坝体区域划分列表;
确定上述各个监测站点与坝体区域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基于监测站点的原始三维空间坐标与坝体区域的范围逐一进行匹配,例如,可以直接在上述坝体区域划分列表中,对应坝体区域所在行增加监测站点的原始三维空间坐标即可,从而降低数据存储的复杂度,节省存储空间;
上述对监测站点分组的情况,也可以在该坝体区域划分列表中加入基准站点的三维空间坐标,从而实现基于一张数据表对基准站点、监测站点、坝体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维护,降低了数据存储空间,通过一张数据表即可反映出坝体区域、监测站点、基准站点之间的匹配关系;
基于所述预设区域设置坝体渗漏监测传感器,具体的方式可如下:针对任一坝体区域,可以确定出坝体区域的中心,参考该坝体区域的中心一个或多个渗漏监测传感器,并为每个渗漏传感器分配唯一性标识,使得该坝体区域内的渗漏监测传感器与该坝体区域内的监测站点进行匹配,以确定该坝体区域内是否出现了渗漏变形关系监测;在坝体区域之间,也可以基于坝体区域之间的渗漏监测传感器来相互进行渗漏监测传感器与监测站点的跨区域匹配,从而相互之间进行跨区域的渗漏变形关系监测;也可以沿着坝体在坝体的上游坝面,下游坝面按照平行于坝轴线的方向,垂直于坝轴线的方向布置渗漏传感器,从而形成渗漏传感器阵列,再确定渗漏传感器阵列与坝体区域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建立位于该坝体区域内的渗漏传感器与监测站点的对应关系;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只沿着坝轴线设置渗漏传感器,或者沿着坝体,且垂直于坝轴线的方向设置渗漏传感器,为此,确定出沿着坝轴线方向上的渗漏位置(或者称之横向渗漏位置),或者,垂直于坝轴线方向上的渗漏位置(纵向渗漏位置);
上述渗漏监测传感器和监测站点之间的区域匹配关系,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来进行确定,本申请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可以通过对坝体进行横纵断面划分区域,并在预设区域上分别设置渗漏监测传感器和监测站点,可以使得渗漏监测传感器和监测站点一一匹配,从而提高渗漏和坝体变形发生的位置点之间关系确定的准确性。
可选地,所述坝体监测系统还包括基准站点,所述获取距离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距离信息,以及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距离信息,所述第一距离信息包括第一测码距离和第一测相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信息包括第二测码距离和第二测相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距离信息和所述第二距离信息生成第一有效距离和第二有效距离,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距离为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有效距离为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有效距离、所述基准站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和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三维空间坐标,确定伪距补偿值,所述伪距补偿值用于表征所述监测站点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反射距离;
基于所述伪距补偿值和所述第二有效距离,生成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实际距离信息;
所述获取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距离信息,以及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距离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基准站点发送的第一定位信号和所述监测站点发送的第二定位信号,所述第一定位信号包括第一测码伪距观测信号和第一测相伪距观测信号,所述第二定位信号包括第二测码伪距观测信号和第二测相伪距观测信号;
基于所述第一测码伪距观测信号,确定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测码距离;基于所述第一测相伪距观测信号,确定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测相距离;基于所述第二测码伪距观测信号,确定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测码距离;基于所述第二测相伪距观测信号,确定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测相距离;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有效距离、所述基准站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和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三维空间坐标,确定伪距补偿值,包括:
计算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三维空间坐标和所述基准站点的三维空间坐标之间的距离,得到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实际距离;
基于所述第二实际距离和所述第一有效距离,确定伪距补偿值,所述伪距补偿值为所述第二实际距离与所述第一有效距离的差值;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距离信息和所述第二距离信息生成第一有效距离和第二有效距离,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测码距离和所述第一测相距离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到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有效距离;
基于所述第二测码距离和所述第二测相距离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到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有效距离。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坝体监测系统还包括基准站点,所述基准站点可以是布局在远离坝体的开阔位置区域的站点,所述第一测码距离可以是所述监测服务器根据所述基准站点发送的测码伪距信号计算得到的卫星与所述基准站点之间的测码距离,所述第一测相距离可以是所述监测服务器根据所述基准站点发送的测相伪距信号计算得到的卫星与所述基准站点之间的测相距离,所述第二测码距离可以是所述监测服务器根据所述监测站点发送的测码伪距信号计算得到的卫星与所述监测站点之间的测码距离,所述第二测相距离可以是所述监测服务器根据所述监测站点发送的测相伪距信号计算得到的卫星与所述监测站点之间的测相距离;
所述第一有效距离可以是基于所述第一测码距离和所述第一测相距离得到的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之间的有效距离,所述第二有效距离可以是基于所述第二测码距离和所述第二测相距离得到的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之间的有效距离;
所述基准站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可以是直接获取的已知信息,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三维空间坐标可以是直接获取的已知信息,也可以是所述监测服务器根据所述基准站点发送的导航信号计算得到卫星的三维空间坐标,所述伪距补偿值可以是用于补偿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之间的有效距离,所述反射距离可以是所述监测站点接收的卫星信号被干扰物体反射的距离;
所述第一实际距离信息可以是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之间的实际距离,所述第一实际距离信息可以是所述伪距补偿值和所述第二有效距离之和或者之差;
所述第一测码距离可以是根据卫星信号传播到所述基准站点的信号接收机所需耗时与光速的乘积得到的,为了简化传播时间的确定并确保传播时间的确定精度,降低信号接收机的资源消耗,卫星信号传播到所述基准站点的信号接收机所需耗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所述基准站点的信号接收机在接收到测码伪距观测值还原出一个测距码复制电信号,将该测距码复制电信号转换为测距码复制电磁信号,并通过时间延迟器与测距码电磁信号进行时钟对齐,从而确定出时钟延迟,将该时钟延迟直接作为卫星信号传播到信号接收机所需的耗时;
所述第一测相距离可以是基于确定所述测相伪距观测信号的相位变化并与测相码电磁信号的波长乘积得到的,类似地,为了简化相位变化的确定并确保相位变化的确定精度,降低接收机的资源消耗,卫星信号传播到信号接收机所需的耗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所述基准站点的信号接收机在接收到测相伪距信号还原出一个测相码复制电信号,将该测相码复制电信号转换为测相码复制电磁信号,并与测相码电磁信号进行相位比对,从而确定出相位变化;
所述基于所述第二测码伪距观测信号,确定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测码距离,以及基于所述第二测相伪距观测信号,确定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测相距离,可以采取上述方式确定;
所述预设的距离信息可以是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初始距离,可以通过比对所述第一实际距离信息和预设的距离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坝体的目标区域是否发生变形,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目标坝体表面上的部分区域,所述第二实际距离可以是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实际距离;
所述第一测码距离和所述第一测相距离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可以是对第一测码距离和第一测相距离进行加权平均,从而得到第一加权平均距离值,将第一加权平均距离值作为所述至少三个卫星与所述基准站点的第一有效距离值,例如,所述第一有效距离值等于第一加权值与第二加权值之和,所述第一加权值为所述第一测码距离与第一权重的乘积,所述第二加权值为所述第一测相距离与第二权重的乘积;
所述第二测码距离和所述第二测相距离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可以是对第二测码距离和第二测相距离进行加权平均,从而得到第二加权平均距离值,将第二加权平均距离值作为所述至少三个卫星与所述监测站点的第二有效距离值,例如,所述第二有效距离值等于第三加权值与第四加权值之和,所述第三加权值为所述第二测码距离与第一权重的乘积,所述第四加权值为所述第二测相距离与第二权重的乘积;
由于测相距离相对来说更能反应所述至少三个卫星与所述基准站点或者所述监测站点之间的有效距离,因此,针对测相距离设置的加权权重可以是大于针对测码距离设置的加权权重,即所述第二权重可以大于所述第一权重,且所述第一权重与所述第二权重之和为1,例如第一权重为0.3,第二权重为0.7或者第一权重为0.4,第二权重为0.6,具体的权重可以根据场景来确定,本申请不做限定;
所述监测站点和所述基准站点在向所述监测服务器发送定位数据时,可以基于设定的时间片轮换机制来实现,以避免输出传输的延迟,例如,可以对需要传输的定位数据进行切块处理,得到若干数据块,并为每个数据块的传输分配传输生命周期,以在该传输生命周期内进行对应数据块的传输,如果在该传输生命周期内未传输成功,则对对应的数据块加上标签,以进行再次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针对每个数据块创建一个键值对(key-value),每个键值对的键(key)为该数据块的语义逻辑标识,键值的值(value)包括数据块的大小,表征是否传输成功的标签、数据块的存储地址,为此,多个数据块对应有多个键值对,多个键值对可以构成一个键值对向量,该键值对向量保存在基准站点、监测站点本地,从而可以使得基准站点、监测站点通过该键值对向量,可以实现对定位数据的维护,以及基于该键值对向量管理定位数据的传输,其中,表征是否传输成功的标签具有设定的默认值,在传输对应数据块的过程中,一旦数据块传输失败,则修改该标签的值,从而表征数据块传输失败,以便于从存储地址获取该数据块以进行再次传输,在进行再次传输时,从所述键值对向量的队尾从后到往前遍历,以逐个对传输失败的数据块进行再次传输,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以便于缩短数据传输的时间;
除了可以依据上述切块然后进行传输的方式外,还可以基于滑动时间窗来控制上述定位数据的过程,与切块处理后再传输不同的是,可以基于滑动时间窗实时对定位数据进行切块并实时进行传输,一旦失败,即启动重传机制,当重传的次数超过设定的次数阈值,则加入到重传队列中,以便后续只基于重传队列进行数据重传,滑动时间窗的大小可以根据定位数据的数据量、传输所规定的耗时等来定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对监测站点和基准站点进行分组,使得一个基准站点对应其中的一组监测站点,从而可使得所述监测服务器在工作时,以基准站点划分并发处理进程数量的依据,即有多少个基准站点,则在监测服务器上启动多少个线程,每个线程实现该基准站点与其对应一组监测站点的定位数据处理,例如,具体可以通过异步调用的方式启创建多个任务,以并发启动多个所述多线程,从而避免线程冲突和阻塞;为了节省线程资源,每一子线程在完成任务处理后会自动挂起等待在此启动,当下次需要再次执行任务时,再将该线程唤醒。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可以通过确定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有效距离和实际距离,计算出用于补偿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有效距离的伪距补偿值,进而对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有效距离进行补偿,提高了计算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距离的准确性,从而使得监测坝体是否发送变形的可靠性较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装置,应用于坝体监测系统中的监测服务器,所述坝体监测系统包括渗漏监测传感器和所述监测服务器,所述渗漏监测传感器设置于目标坝体上,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坝体监测信息的生成装置300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所述渗漏监测传感器的渗漏监测信息,所述渗漏监测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坝体的渗漏级别;
生成模块302,用于基于所述渗漏监测信息和参考渗漏级别,生成监测信息,所述监测信息用于包括所述目标坝体是否会由于渗漏导致变形的预警信息,所述参考渗漏级别为所述目标坝体由于渗漏导致变形的临界级别。
可选地,在所述基于所述渗漏监测信息和参考渗漏级别,生成监测信息之前,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坝体的历史监测数据,所述历史监测数据包括多组子历史监测数据,所述多组子历史监测数据与多个历史时间点一一对应,所述子历史监测数据包括所对应的历史时间点的如下信息:所述目标坝体的渗漏级别,所述目标坝体是否由于渗漏导致形变;
基于所述多组子历史监测数据,确定所述参考渗漏级别。
可选地,所述坝体监测系统还包括监测站点和至少三个卫星,所述获取模块301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距离信息,所述距离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三个卫星在目标时间点与目标坝体表面上的每个监测站点之间的距离;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三维空间坐标和所述距离信息,分别确定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目标三维空间坐标;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确定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第一位移矢量图和第二位移矢量图,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为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预设横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为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预设纵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预设横断面的位移矢量图用于表征所述预设横断面的位置变化,所述预设纵断面的位移矢量图用于表征所述预设纵断面的位置变化;
第一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和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生成所述目标坝体的变形监测信息;
第二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变形监测信息和所述渗漏监测传感器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渗漏监测信息,生成所述历史监测数据;
所述距离信息包括多组子距离信息,所述多组子距离信息与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一一对应,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为预设时间段内多个连续的时间点,且任意相邻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所述目标时间点为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中的任意一个时间点,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包括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的三维空间坐标,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包括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的预设横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包括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的预设纵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变形监测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坝体分别在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的变形监测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每个监测站点的初始三维空间坐标,所述初始三维空间坐标为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起始时间点的三维空间坐标;
基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得到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时间位移序列向量,所述时间位移序列向量包括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的序列;
以及基于所述时间位移序列向量和所述初始三维空间坐标,确定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第一位移矢量图和第二位移矢量图,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包括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所述多个预设横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包括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所述多个预设纵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位移矢量图为所述初始三维空间坐标指向所述时间位移序列向量中对应的目标三维空间坐标得到的矢量图;
所述第一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和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对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进行曲线拟合,分别得到横断面的位移拟合曲线和纵断面的位移拟合曲线;
以及基于所述横断面的位移拟合曲线和所述纵断面的位移拟合曲线进行面拟合,得到所述目标坝体在目标时间点的张量矢量图,所述张量矢量图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坝体在目标时间点的变形监测信息;
所述目标坝体包括多个所述预设横断面和多个所述预设纵断面,所述监测站点设置在所述预设横断面和所述预设纵断面的交叉点上,所述预设横断面和所述预设纵断面为所述监测站点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起始时间点构成的平面。
可选地,所述目标坝体的变形监测信息包括第一子变形监测信息和第二子变形监测信息,所述第一生成单元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和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生成所述第一子变形监测信息;
基于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目标三维空间坐标进行渲染,得到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目标三维模型;
获取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在第一视角下的第一图像,以及,获取初始三维模型在所述第一视角下的第二图像,所述初始三维模型为基于所述初始三维空间坐标进行渲染,得到的所述目标坝体的初始三维模型;
基于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生成所述第二子变形监测信息。
可选地,所述坝体监测系统包括N个渗漏监测传感器和N个监测站点,所述N个渗漏监测传感器和所述N个监测站点一一对应,所述目标坝体包括N个预设区域,每个预设区域上分别设有一个渗漏监测传感器和一个监测站点,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地,所述坝体监测系统还包括基准站点,所述获取单元用于:
获取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距离信息,以及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距离信息,所述第一距离信息包括第一测码距离和第一测相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信息包括第二测码距离和第二测相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距离信息和所述第二距离信息生成第一有效距离和第二有效距离,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距离为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有效距离为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有效距离、所述基准站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和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三维空间坐标,确定伪距补偿值,所述伪距补偿值用于表征所述监测站点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反射距离;
基于所述伪距补偿值和所述第二有效距离,生成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实际距离信息;
所述获取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距离信息,以及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距离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基准站点发送的第一定位信号和所述监测站点发送的第二定位信号,所述第一定位信号包括第一测码伪距观测信号和第一测相伪距观测信号,所述第二定位信号包括第二测码伪距观测信号和第二测相伪距观测信号;
基于所述第一测码伪距观测信号,确定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测码距离;基于所述第一测相伪距观测信号,确定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测相距离;基于所述第二测码伪距观测信号,确定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测码距离;基于所述第二测相伪距观测信号,确定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测相距离;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有效距离、所述基准站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和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三维空间坐标,确定伪距补偿值,包括:
计算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三维空间坐标和所述基准站点的三维空间坐标之间的距离,得到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实际距离;
基于所述第二实际距离和所述第一有效距离,确定伪距补偿值,所述伪距补偿值为所述第二实际距离与所述第一有效距离的差值;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距离信息和所述第二距离信息生成第一有效距离和第二有效距离,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测码距离和所述第一测相距离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到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有效距离;
基于所述第二测码距离和所述第二测相距离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到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有效距离。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设备,如图4所示,所述设备包括:
收发机401、存储器402、处理器400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
收发机401用于获取所述渗漏监测传感器的渗漏监测信息,所述渗漏监测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坝体的渗漏级别;
处理器400用于基于所述渗漏监测信息和参考渗漏级别,生成监测信息,所述监测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坝体是否会由于渗漏导致变形的预警信息,所述参考渗漏级别为所述目标坝体由于渗漏导致变形的临界级别。
其中,在图4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4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402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401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4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402可以存储处理器4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地,处理器400还用于:
获取所述目标坝体的历史监测数据,所述历史监测数据包括多组子历史监测数据,所述多组子历史监测数据与多个历史时间点一一对应,所述子历史监测数据包括所对应的历史时间点的如下信息:所述目标坝体的渗漏级别,所述目标坝体是否由于渗漏导致形变;
基于所述多组子历史监测数据,确定所述参考渗漏级别。
可选地,所述坝体监测系统还包括监测站点和至少三个卫星,处理器400还用于:
获取距离信息,所述距离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三个卫星在目标时间点与目标坝体表面上的每个监测站点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三维空间坐标和所述距离信息,分别确定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目标三维空间坐标;
基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确定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第一位移矢量图和第二位移矢量图,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为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预设横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为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预设纵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预设横断面的位移矢量图用于表征所述预设横断面的位置变化,所述预设纵断面的位移矢量图用于表征所述预设纵断面的位置变化;
基于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和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生成所述目标坝体的变形监测信息;
基于所述变形监测信息和所述渗漏监测传感器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渗漏监测信息,生成所述历史监测数据;
所述距离信息包括多组子距离信息,所述多组子距离信息与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一一对应,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为预设时间段内多个连续的时间点,且任意相邻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所述目标时间点为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中的任意一个时间点,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包括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的三维空间坐标,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包括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的预设横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包括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的预设纵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变形监测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坝体分别在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的变形监测信息。
可选地,处理器400还用于:
获取所述每个监测站点的初始三维空间坐标,所述初始三维空间坐标为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起始时间点的三维空间坐标;
基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得到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时间位移序列向量,所述时间位移序列向量包括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的序列;
基于所述时间位移序列向量和所述初始三维空间坐标,确定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第一位移矢量图和第二位移矢量图,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包括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所述多个预设横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包括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所述多个预设纵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位移矢量图为所述初始三维空间坐标指向所述时间位移序列向量中对应的目标三维空间坐标得到的矢量图;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和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生成所述目标坝体的变形监测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和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对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进行曲线拟合,分别得到横断面的位移拟合曲线和纵断面的位移拟合曲线;
基于所述横断面的位移拟合曲线和所述纵断面的位移拟合曲线进行面拟合,得到所述目标坝体在目标时间点的张量矢量图,所述张量矢量图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坝体在目标时间点的变形监测信息;
所述目标坝体包括多个所述预设横断面和多个所述预设纵断面,所述监测站点设置在所述预设横断面和所述预设纵断面的交叉点上,所述预设横断面和所述预设纵断面为所述监测站点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起始时间点构成的平面。
可选地,所述目标坝体的变形监测信息包括第一子变形监测信息和第二子变形监测信息,处理器400还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和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生成所述第一子变形监测信息;
基于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目标三维空间坐标,生成所述第二子变形监测信息;
所述基于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目标三维空间坐标,生成所述第二子变形监测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目标三维空间坐标进行渲染,得到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目标三维模型;
获取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在第一视角下的第一图像,以及,获取初始三维模型在所述第一视角下的第二图像,所述初始三维模型为基于所述初始三维空间坐标进行渲染,得到的所述目标坝体的初始三维模型;
基于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生成所述第二子变形监测信息。
可选地,所述坝体监测系统包括N个渗漏监测传感器和N个监测站点,所述N个渗漏监测传感器和所述N个监测站点一一对应,所述目标坝体包括N个预设区域,每个预设区域上分别设有一个渗漏监测传感器和一个监测站点,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地,所述坝体监测系统还包括基准站点,处理器400还用于:
获取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距离信息,以及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距离信息,所述第一距离信息包括第一测码距离和第一测相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信息包括第二测码距离和第二测相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距离信息和所述第二距离信息生成第一有效距离和第二有效距离,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距离为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有效距离为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有效距离、所述基准站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和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三维空间坐标,确定伪距补偿值,所述伪距补偿值用于表征所述监测站点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反射距离;
基于所述伪距补偿值和所述第二有效距离,生成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实际距离信息;
所述获取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距离信息,以及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距离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基准站点发送的第一定位信号和所述监测站点发送的第二定位信号,所述第一定位信号包括第一测码伪距观测信号和第一测相伪距观测信号,所述第二定位信号包括第二测码伪距观测信号和第二测相伪距观测信号;
基于所述第一测码伪距观测信号,确定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测码距离;基于所述第一测相伪距观测信号,确定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测相距离;基于所述第二测码伪距观测信号,确定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测码距离;基于所述第二测相伪距观测信号,确定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测相距离;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有效距离、所述基准站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和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三维空间坐标,确定伪距补偿值,包括:
计算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三维空间坐标和所述基准站点的三维空间坐标之间的距离,得到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实际距离;
基于所述第二实际距离和所述第一有效距离,确定伪距补偿值,所述伪距补偿值为所述第二实际距离与所述第一有效距离的差值;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距离信息和所述第二距离信息生成第一有效距离和第二有效距离,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测码距离和所述第一测相距离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到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有效距离;
基于所述第二测码距离和所述第二测相距离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到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有效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实现上述方法的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为避免重复,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收发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坝体监测系统中的监测服务器,所述坝体监测系统包括渗漏监测传感器和所述监测服务器,所述渗漏监测传感器设置于目标坝体上,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渗漏监测传感器的渗漏监测信息,所述渗漏监测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坝体的渗漏级别;
基于所述渗漏监测信息和参考渗漏级别,生成监测信息,所述监测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坝体是否会由于渗漏导致变形的预警信息,所述参考渗漏级别为所述目标坝体由于渗漏导致变形的临界级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渗漏监测信息和参考渗漏级别,生成监测信息之前,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坝体的历史监测数据,所述历史监测数据包括多组子历史监测数据,所述多组子历史监测数据与多个历史时间点一一对应,所述子历史监测数据包括所对应的历史时间点的如下信息:所述目标坝体的渗漏级别,所述目标坝体是否由于渗漏导致形变;
基于所述多组子历史监测数据,确定所述参考渗漏级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监测系统还包括监测站点和至少三个卫星,所述获取所述目标坝体的历史监测数据,包括:
获取距离信息,所述距离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三个卫星在目标时间点与目标坝体表面上的每个监测站点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三维空间坐标和所述距离信息,分别确定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目标三维空间坐标;
基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确定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第一位移矢量图和第二位移矢量图,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为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预设横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为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预设纵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预设横断面的位移矢量图用于表征所述预设横断面的位置变化,所述预设纵断面的位移矢量图用于表征所述预设纵断面的位置变化;
基于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和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生成所述目标坝体的变形监测信息;
基于所述变形监测信息和所述渗漏监测传感器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渗漏监测信息,生成所述历史监测数据;
所述距离信息包括多组子距离信息,所述多组子距离信息与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一一对应,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为预设时间段内多个连续的时间点,且任意相邻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所述目标时间点为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中的任意一个时间点,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包括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的三维空间坐标,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包括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的预设横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包括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的预设纵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变形监测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坝体分别在所述多个历史时间点的变形监测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确定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第一位移矢量图和第二位移矢量图,包括:
获取所述每个监测站点的初始三维空间坐标,所述初始三维空间坐标为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起始时间点的三维空间坐标;
基于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得到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时间位移序列向量,所述时间位移序列向量包括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的序列;
基于所述时间位移序列向量和所述初始三维空间坐标,确定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第一位移矢量图和第二位移矢量图,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包括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所述多个预设横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包括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所述多个预设纵断面的位移矢量图,所述位移矢量图为所述初始三维空间坐标指向所述时间位移序列向量中对应的目标三维空间坐标得到的矢量图;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和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生成所述目标坝体的变形监测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和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对所述目标三维空间坐标进行曲线拟合,分别得到横断面的位移拟合曲线和纵断面的位移拟合曲线;
基于所述横断面的位移拟合曲线和所述纵断面的位移拟合曲线进行面拟合,得到所述目标坝体在目标时间点的张量矢量图,所述张量矢量图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坝体在目标时间点的变形监测信息;
所述目标坝体包括多个所述预设横断面和多个所述预设纵断面,所述监测站点设置在所述预设横断面和所述预设纵断面的交叉点上,所述预设横断面和所述预设纵断面为所述监测站点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起始时间点构成的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坝体的变形监测信息包括第一子变形监测信息和第二子变形监测信息,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和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生成所述目标坝体的变形监测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位移矢量图和所述第二位移矢量图,生成所述第一子变形监测信息;
基于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目标三维空间坐标,生成所述第二子变形监测信息;
所述基于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目标三维空间坐标,生成所述第二子变形监测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每个监测站点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目标三维空间坐标进行渲染,得到所述目标坝体在所述目标时间点的目标三维模型;
获取所述目标三维模型在第一视角下的第一图像,以及,获取初始三维模型在所述第一视角下的第二图像,所述初始三维模型为基于所述初始三维空间坐标进行渲染,得到的所述目标坝体的初始三维模型;
基于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生成所述第二子变形监测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监测系统包括N个渗漏监测传感器和N个监测站点,所述N个渗漏监测传感器和所述N个监测站点一一对应,所述目标坝体包括N个预设区域,每个预设区域上分别设有一个渗漏监测传感器和一个监测站点,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监测系统还包括基准站点,所述获取距离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距离信息,以及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距离信息,所述第一距离信息包括第一测码距离和第一测相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信息包括第二测码距离和第二测相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距离信息和所述第二距离信息生成第一有效距离和第二有效距离,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距离为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有效距离为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有效距离、所述基准站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和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三维空间坐标,确定伪距补偿值,所述伪距补偿值用于表征所述监测站点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反射距离;
基于所述伪距补偿值和所述第二有效距离,生成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实际距离信息;
所述获取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距离信息,以及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距离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基准站点发送的第一定位信号和所述监测站点发送的第二定位信号,所述第一定位信号包括第一测码伪距观测信号和第一测相伪距观测信号,所述第二定位信号包括第二测码伪距观测信号和第二测相伪距观测信号;
基于所述第一测码伪距观测信号,确定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测码距离;基于所述第一测相伪距观测信号,确定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测相距离;基于所述第二测码伪距观测信号,确定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测码距离;基于所述第二测相伪距观测信号,确定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测相距离;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有效距离、所述基准站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和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三维空间坐标,确定伪距补偿值,包括:
计算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三维空间坐标和所述基准站点的三维空间坐标之间的距离,得到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实际距离;
基于所述第二实际距离和所述第一有效距离,确定伪距补偿值,所述伪距补偿值为所述第二实际距离与所述第一有效距离的差值;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距离信息和所述第二距离信息生成第一有效距离和第二有效距离,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测码距离和所述第一测相距离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到所述基准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一有效距离;
基于所述第二测码距离和所述第二测相距离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到所述监测站点与所述至少三个卫星的第二有效距离。
8.一种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坝体监测系统中的监测服务器,所述坝体监测系统包括渗漏监测传感器和所述监测服务器,所述渗漏监测传感器设置于目标坝体上,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渗漏监测传感器的渗漏监测信息,所述渗漏监测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坝体的渗漏级别;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渗漏监测信息和参考渗漏级别,生成监测信息,所述监测信息用于包括所述目标坝体是否会由于渗漏导致变形的预警信息,所述参考渗漏级别为所述目标坝体由于渗漏导致变形的临界级别。
9.一种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其中,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0393107.6A 2023-04-13 2023-04-13 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1478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93107.6A CN116147847B (zh) 2023-04-13 2023-04-13 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93107.6A CN116147847B (zh) 2023-04-13 2023-04-13 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47847A true CN116147847A (zh) 2023-05-23
CN116147847B CN116147847B (zh) 2023-07-11

Family

ID=86362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93107.6A Active CN116147847B (zh) 2023-04-13 2023-04-13 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47847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7378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浙大正呈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北斗卫星和传感器的建筑物安全监测设备及监测方法
CN206609463U (zh) * 2017-03-10 2017-11-03 浙大正呈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北斗的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CN108267394A (zh) * 2018-03-09 2018-07-10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一种土石坝渗流场监控系统及其预警方法
CN111795676A (zh) * 2020-06-29 2020-10-20 智仁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堤坝险情应急预警系统
CN112197690A (zh) * 2020-09-30 2021-01-08 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角反射器的土石坝变形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381309A (zh) * 2020-11-23 2021-02-19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预警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KR102429242B1 (ko) * 2021-10-19 2022-08-05 주식회사 이제이텍 Gnss 기반 3차원 댐 모니터링 장치 및 방법
CN115223337A (zh) * 2022-06-30 2022-10-21 山东大学 一种堤防渗流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及监测预警方法
CN115410340A (zh) * 2022-07-21 2022-11-29 栾奕 集视频、卫星与传感器监测一体的水库安全监控预警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7378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浙大正呈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北斗卫星和传感器的建筑物安全监测设备及监测方法
CN206609463U (zh) * 2017-03-10 2017-11-03 浙大正呈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北斗的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CN108267394A (zh) * 2018-03-09 2018-07-10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一种土石坝渗流场监控系统及其预警方法
CN111795676A (zh) * 2020-06-29 2020-10-20 智仁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堤坝险情应急预警系统
CN112197690A (zh) * 2020-09-30 2021-01-08 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角反射器的土石坝变形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381309A (zh) * 2020-11-23 2021-02-19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预警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KR102429242B1 (ko) * 2021-10-19 2022-08-05 주식회사 이제이텍 Gnss 기반 3차원 댐 모니터링 장치 및 방법
CN115223337A (zh) * 2022-06-30 2022-10-21 山东大学 一种堤防渗流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及监测预警方法
CN115410340A (zh) * 2022-07-21 2022-11-29 栾奕 集视频、卫星与传感器监测一体的水库安全监控预警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得民;: "水坝健康状态监测系统", 预应力技术, no. 116, pages 8 - 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47847B (zh)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66383B2 (ja) 高精度マップの作成方法及び装置
CN106767664A (zh) 基于北斗系统的大跨径桥梁形变实时监测方法
CN110188505A (zh) 基于bim+3d激光扫描技术的复杂深基坑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9874146B (zh) 一种预测路损的方法及装置
CN108153979B (zh) 基于InSAR的形变信息提取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KR101370989B1 (ko) 3차원 스캔 데이터를 이용한 시공 오차 분석 방법
US20230061599A1 (en) Position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199758A (zh) 基于bim技术的基坑工程设计与动态风险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1583244A (zh) 一种桥梁变形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16147847B (zh) 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86306B (zh) 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50138A (zh) 基于格网化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服务方法
CN116106936B (zh) 坝体的监测信息的生成方法、定位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711035A (zh) 城市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3177980A (zh) 用于自动驾驶的目标对象速度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9802285U (zh) 一种通信基站天线形变的监测系统
CN114565721A (zh) 对象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以及程序产品
CN115935561A (zh) 一种三维管网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25822A (zh) 高精地图的更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Zhu et al. Feature-constrained automatic geometric deformation analysis method of bridge models toward digital twin
Wang Application of Long Distance Microscope and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er in Tunnel Section Detection.
JP2021101372A (ja) 位置検出方法、装置、機器及び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Huihui et al. Development of ground-based LIDAR measurement system based on BeiDou/GNSS positioning and 5G technologies
Wang et 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a Smart Monitoring System to Monitor the Deformation of a Dam and a Slope
CN220794225U (zh) 一种地质沉降监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