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28454A - 一种审管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审管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28454A
CN116128454A CN202310148486.2A CN202310148486A CN116128454A CN 116128454 A CN116128454 A CN 116128454A CN 202310148486 A CN202310148486 A CN 202310148486A CN 116128454 A CN116128454 A CN 1161284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vision
matters
item
approval
administrative appro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484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莹
刘涛
徐文俊
陈亮
符耀
王海龙
文建伟
胡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Fiberhom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Fiberhom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Fiberhom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Fiberhom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4848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284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28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284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审管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涉及政务业务审批与监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行政审批监管服务器获取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基于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将监管事项推荐至对应的监管客户端,以使监管客户端执行监管事项生成监管执行结果,使得行政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之间实现信息互通,从而提高审批行政事项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审管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业务审批与监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审管联动的增强现实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逐步深入,各省市已对“证照分离”、“告知承诺”、“一业一证”等改革出台政策文件,各省市也积极推动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对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衔接提出较高的要求。
在现有技术中,基于审批、监管分离的政治考虑,行政审批部门自建系统并储存数据;监管部门也自建系统并储存数据,彼此形成数据孤岛,信息无法互通。这样的管理手法影响政务服务效率;法人用户也需要多头准备材料,繁琐而低效。
如何打通审批数据与监管数据的信息孤岛,实现“审”“管”互联互通,进而优化行政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的信息共享和联动,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审管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能够打通审批数据与监管数据的信息孤岛,实现“审”“管”互联互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审管联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
基于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
将所述监管事项推荐至对应的监管客户端,以使所述监管客户端执行所述监管事项生成监管执行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包括以下步骤:
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中解析出业务办理项信息
基于所述业务办理项信息,获取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业务类型编码;
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编码与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之前,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行政审批监管规定法则,获取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监管事项包含监管主项以及监管子项;
分别对所述监管主项与所述监管子项进行编码,获取监管事项编码;
基于所述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监管事项编码,生成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编码,获取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编码,判定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业务审批类型是否属于预设监管业务类型;
若所述业务审批类型属于与预设监管业务类型,则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编码,获取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
进一步的,所述包括以下步骤:若所述业务审批类型不属于预设监管业务类型,则不触发监管任务。
进一步的,所述监管事项包含监管任务接收函,所述将所述监管事项推荐至对应的监管客户端,以使所述监管客户端执行所述监管事项生成监管执行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监管任务接收函推荐至与所述监管事项对应的监管客户端,以使所述监管客户端基于所述监管任务接收函核对所述监管任务是否在其监管范围之内;
若所述监管任务在所述监管客户端职责范围之内,则使得所述监管客户端执行所述监管事项生成监管执行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预设周期内统计提取行政审批事项信息的总次数;
基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的提取总次数以及行政审批事项类型,获取各行政审批事项类型对应的行政审批事项提取次数;
基于所述各行政审批事项类型对应的行政审批事项提取次数,确定出热门行政审批类型。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审管联动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审批信息获取模块,其用于获取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
监管事项获取模块,其用于基于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
推荐模块,其用于将所述监管事项推荐至对应的监管客户端,以使所述监管客户端执行所述监管事项生成监管执行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监管事项获取模块包括:
解析子模块,其用于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中解析出业务办理项信息;
类型编码获取子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业务办理项信息,获取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业务类型编码;
监管事项获取子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编码与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
进一步的,所述监管事项获取模块还包括:
对应关系获取子模块,其用于基于行政审批监管规定法则,获取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监管事项包含监管主项以及监管子项;
编码获取子模块,其用于分别对所述监管主项与所述监管子项进行编码,获取监管事项编码;
映射关系获取子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监管事项编码,生成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编码映射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监管事项获取模块包括:
类型判定子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编码,判定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业务审批类型是否属于预设监管业务类型;
监管事项匹配子模块,其用于若所述业务审批类型属于预设监管业务类型,则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编码,获取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用于:若所述业务审批类型不属于预设监管业务类型,则不触发监管任务生成。
进一步的,所述推荐模块,还包括:
接收函推送子模块,其用于将所述监管任务接收函推荐至与所述监管事项对应的监管客户端,以使所述监管客户端基于所述监管任务接收函核对所述监管任务是否在其监管范围之内;
执行子模块,其用于若所述监管客户端判定所述监管任务在所述监管客户端职责范围之内,则所述监管客户端执行所述监管事项生成监管执行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总次数统计模块,其用于在预设周期内统计提取行政审批事项信息的总次数;
提取次数获取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的提取总次数以及行政审批事项类型,获取各行政审批事项类型对应的行政审批事项提取次数;
热门类型确定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各行政审批事项类型对应的行政审批事项提取次数,确定出热门行政审批类型。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获取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基于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将监管事项推荐至对应的监管客户端,以使监管客户端执行监管事项生成监管执行结果,使得行政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之间实现信息互通,从而提高审批行政事项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审管联动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审管联动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
其中,行政审批事项信息是指用户提交的需要监管部门审批的行政事项信息,该信息中包括办件编码、办件人身份信息、业务办理项、业务办理所需材料信息等。
具体地,当用户在用户客户端上输入行政审批事项信息时,行政审批服务器从用户客户端获取办件编码、办件人身份信息、业务办理项、业务办理所需材料信息。
S2、基于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
可以理解的是,每一行政审批事项有着相对应的监管事项,监管事项包含各项监管主项,每一监管主项至少包含一个监管子项。
需要说明的是,在由用户客户端、监管客户端与行政审批服务器组成的行政审批监管系统中,每一行政审批事项、监管主项、监管子项的类型均有对应的编号。
行政审批监管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行政审批的监管流程,预设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再将该映射关系体现在代表行政审批事项以及监管事项的编号上,形成行政审批事项编号与监管事项编号之间的编号映射关系。
具体地,行政审批监管服务器获取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并从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中解析出业务办理事项类型,并基于业务类型编码与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
S3、将监管事项推荐至对应的监管客户端,以使监管客户端执行监管事项生成监管执行结果。
具体地,行政审批监管服务器将监管事项中生成的相对应的监管任务接收函推荐至与监管事项对应的监管客户端,以使监管客户端基于监管任务接收函核对监管任务是否在其监管范围之内;若监管任务在监管客户端职责范围之内,则使得监管客户端执行监管事项生成监管执行结果。
本申请中行政审批监管服务器获取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基于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将监管事项推荐至对应的监管客户端,以使监管客户端执行监管事项生成监管执行结果,使得行政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之间实现信息互通,从而提高审批行政事项的效率。
在一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2包括:
S201、从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中解析出业务办理项信息;
S202、基于业务办理项信息,获取与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业务类型编码;
S203基于业务类型编码以及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
其中,业务类型编码与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的获取方式为行政审批监管服务器根据行政审批监管规定法则,获取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对应关系;该监管事项包含监管主项以及监管子项;分别对监管主项与监管子项进行编码,获取监管事项编码;基于对应关系以及监管事项编码,生成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编码映射关系。
行政审批监管服务器基于业务类型编码,判定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业务审批类型是否属于预设监管业务类型;若业务审批类型属于与预设监管业务类型,则基于业务类型编码,获取与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若业务审批类型不属于预设监管业务类型,则不触发监管任务生成。
本申请实施例中,行政审批监管服务器基于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使得行政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之间实现信息互通,从而提高审批行政事项的效率。
在一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预设周期内统计提取行政审批事项信息的总次数;基于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的提取总次数以及行政审批事项类型,获取各行政审批事项类型对应的行政审批事项提取次数;基于各行政审批事项类型对应的行政审批事项提取次数,确定出热门行政审批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行政审批监管服务器分析各个事项的热门程度,优选出事项粒度占比达85%的热门事项,进行针对性优化,提升用户对行政审批的服务满意度。
在一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行政审批监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梳理审管关系,按照现行的行政审批与监管分工现状,将相关的业务办理项、审批事项、监管事项、监管事项子项规范化;
A2,制作审管关联配置关系,可以是一个审批事项对应一个监管事项,也可以是一个审批事项对应多个监管事项。进一步的,将监管任务分派到具体的监管单位和人;
审管关联配置关系是指由行政审批办理件表、办理事项中间表、监管事项表中的核心元素关联形成的“事项映射表”;其中,“行政审批办理件表”是企业法人办理业务产生的数据,优选的包含“办件编码”“业务办理项编码”“业务办理项名称”“证件类型”等字段;“办理事项中间表”是经行政机构确立的各个审批事项汇总表,包含审批事项编码、审批实施部门、法定时限等信息,优选的包含“事项编码”“业务办理项编码”“业务办理项名称”“审批实施部门”“事项类型”“法定时限”“实施清单承诺时限”等字段;“监管事项表”是经行政机构确立的各个监管事项汇总表,包含主项编码、监管事项子项编码、监管部门、认领部门等信息,优选的包含“监管部门”“认领部门”“监管事项”“主项代码”“监管事项目录编码”“监管事项子项”“监管方式”“监管流程”“监管结果”“事项类型”等字段;(5)“事项映射表”是将行政审批办理件表、办理事项中间表、监管事项表绑定后形成的关联关系资产。行政审批监管服务器将根据行政规定,将业务办理项与监管子项绑定,形成1:1或者1:N的对应关系。
A3,当政务服务平台有新的审批件入库,审管联动装置的拉取模块自动运行,通过“办件编码”将其“办件人”信息、业务办理项、原始提交的材料等信息收集至本装置;
A4,基于已配置好的审管联动关联关系,生成监管任务清单;
A5,推送监管任务至监管部门接口人,由其确认是否属于其业务范围内的工作;
具体地,当监管任务流转到监管部门接口处时,该处理人审阅监管任务“接收函”,核对监管任务是否符合自身业务,各监管子项有无错误;待其确认无误,点击确认认领按钮;系统自动生成“认领函”并可供审批人员查阅;进一步将任务指派具体的监管人员;监管人员根据指派的监管子任务,择期逐条开展检查;若不符合自身业务则退回至审批办件库,由行政审批员补充信息后重新入库;
A6,监管员接收到监管执行单,依照监管子项,通过移动端执行线下监管任务,并留存检查过程文件;监管员将监管结果录入移动终端;审管联动装置将自动生成“监管结果单”并在审批员处回显;审批侧、监管侧、政务改革处管理侧,各自具有不同的页面和chart图;另外,审批侧,供政务服务一线人员使用,便与其查看审批件的监管执行情况,便于审批取证;监管侧,供监管用户接收监管单,执行监管任务;政务改革处管理侧,供政务服务管理人员查看平台的全局使用情况,分析研判,消除堵点,优化审管联动效率。
本申请获取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基于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将监管事项推荐至对应的监管客户端,以使监管客户端执行监管事项生成监管执行结果,使得行政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之间实现信息互通,从而提高审批行政事项的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审管联动装置,该装置中包含:
审批信息获取模块,其用于获取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
监管事项获取模块,其用于基于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
推荐模块,其用于将所述监管事项推荐至对应的监管客户端,以使所述监管客户端执行所述监管事项生成监管执行结果。
其中,行政审批事项信息是指用户提交的需要监管部门审批的行政事项信息,该信息中包括办件编码、办件人身份信息、业务办理项、业务办理所需材料信息等。
具体地,当用户在用户客户端上输入行政审批事项信息时,行政审批服务器从用户客户端获取办件编码、办件人身份信息、业务办理项、业务办理所需材料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每一行政审批事项有着相对应的监管事项,监管事项包含各项监管主项,每一监管主项至少包含一个监管子项。
需要说明的是,在由用户客户端、监管客户端与行政审批服务器组成的行政审批监管系统中,每一行政审批事项、监管主项、监管子项的类型均有对应的编号。
行政审批监管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行政审批的监管流程,预设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再将该映射关系体现在代表行政审批事项以及监管事项的编号上,形成行政审批事项编号与监管事项编号之间的编号映射关系。
具体地,行政审批监管服务器获取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并从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中解析出业务办理事项类型,并基于业务类型编码与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
业务类型编码与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的获取方式为行政审批监管服务器根据行政审批监管规定法则,获取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对应关系;该监管事项包含监管主项以及监管子项;分别对监管主项与监管子项进行编码,获取监管事项编码;基于对应关系以及监管事项编码,生成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编码映射关系。
具体地,行政审批监管服务器将监管事项中生成的相对应的监管任务接收函推荐至与监管事项对应的监管客户端,以使监管客户端基于监管任务接收函核对监管任务是否在其监管范围之内;若监管任务在监管客户端职责范围之内,则使得监管客户端执行监管事项生成监管执行结果。
本申请中行政审批监管服务器获取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基于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将监管事项推荐至对应的监管客户端,以使监管客户端执行监管事项生成监管执行结果,使得行政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之间实现信息互通,从而提高审批行政事项的效率。
在一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监管事项获取模块包括:
解析子模块,其用于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中解析出业务办理项信息;
类型编码获取子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业务办理项信息,获取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业务类型编码;
监管事项获取子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编码与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
在一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监管事项获取模块还包括:
对应关系获取子模块,其用于基于行政审批监管规定法则,获取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监管事项包含监管主项以及监管子项;
编码获取子模块,其用于分别对所述监管主项与所述监管子项进行编码,获取监管事项编码;
映射关系获取子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监管事项编码,生成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编码映射关系。
在一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监管事项获取模块包括:
类型判定子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编码,判定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业务审批类型是否属于预设监管业务类型;
监管事项匹配子模块,其用于若所述业务审批类型属于预设监管业务类型,则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编码,获取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
在一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用于:若所述业务审批类型不属于预设监管业务类型,则不触发监管任务生成。
在一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推荐模块,还包括:
接收函推送子模块,其用于将所述监管任务接收函推荐至与所述监管事项对应的监管客户端,以使所述监管客户端基于所述监管任务接收函核对所述监管任务是否在其监管范围之内;
执行子模块,其用于若所述监管客户端判定所述监管任务在所述监管客户端职责范围之内,则所述监管客户端执行所述监管事项生成监管执行结果。
在一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总次数统计模块,其用于在预设周期内统计提取行政审批事项信息的总次数;
提取次数获取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的提取总次数以及行政审批事项类型,获取各行政审批事项类型对应的行政审批事项提取次数;
热门类型确定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各行政审批事项类型对应的行政审批事项提取次数,确定出热门行政审批类型。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提及的基于审管联动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储存有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提及的审管联动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审管联动装置,其对应的技术问题、技术手段以及技术效果,从原理层面与审管联动方法的原理类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审管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
基于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
将所述监管事项推荐至对应的监管客户端,以使所述监管客户端执行所述监管事项生成监管执行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审管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包括以下步骤:
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中解析出业务办理项信息;
基于所述业务办理项信息,获取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业务类型编码;
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编码以及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审管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之前,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行政审批监管规定法则,获取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监管事项包含监管主项以及监管子项;
分别对所述监管主项与所述监管子项进行编码,获取监管事项编码;
基于所述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监管事项编码,生成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编码映射关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审管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编码以及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编码,判定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业务审批类型是否属于预设监管业务类型;
若所述业务审批类型属于与预设监管业务类型,则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编码,获取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审管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若所述业务审批类型不属于预设监管业务类型,则不触发监管任务生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审管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管事项包含监管任务接收函,所述将所述监管事项推荐至对应的监管客户端,以使所述监管客户端执行所述监管事项生成监管执行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监管任务接收函推荐至与所述监管事项对应的监管客户端,以使所述监管客户端基于所述监管任务接收函核对所述监管任务是否在其监管范围之内;
若所述监管任务在所述监管客户端职责范围之内,则使得所述监管客户端执行所述监管事项生成监管执行结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审管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预设周期内统计提取行政审批事项信息的总次数;
基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的提取总次数以及行政审批事项类型,获取各行政审批事项类型对应的行政审批事项提取次数;
基于所述各行政审批事项类型对应的行政审批事项提取次数,确定出热门行政审批类型。
8.一种审管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审批信息获取模块,其用于获取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
监管事项获取模块,其用于基于预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监管事项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对应的监管事项;
推荐模块,其用于将所述监管事项推荐至对应的监管客户端,以使所述监管客户端执行所述监管事项生成监管执行结果。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148486.2A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审管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1284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48486.2A CN116128454A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审管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48486.2A CN116128454A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审管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28454A true CN116128454A (zh) 2023-05-16

Family

ID=86309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48486.2A Pending CN116128454A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审管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2845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037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f-pairing databases
JP5551187B2 (ja) 文献分析システム
US8060532B2 (en) Determining suitability of entity to provide products or services based on factors of acquisition context
CN111192021A (zh) 一种oa单据审批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0717320A (zh) 适用于多平台的表单/报表设计器、方法及信息化管理系统
Ashari et al. Design and build invento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using the scrum method
Djedovic et al. Innovative approach in modeling business processes with a focus on improving the 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KR101975272B1 (ko) 협업 의존성 기반 컴포넌트 재사용 추천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03196476A (ja) セキュリティポリシーの作成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セキュリティ対策決定支援システム
Effendi et al. Discovering process model from event logs by considering overlapping rules
CN112631889B (zh) 针对应用系统的画像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76857A (zh) Nps短信调研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045314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st-practice-based budgeting
CN113793135A (zh) 一种项目流程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0706122A (zh) 基于大数据分析提升社保代理效率方法、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6228402A (zh) 一种金融征信特征仓库技术支持系统
CN116128454A (zh) 一种审管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Schreck et al. The AI project manager
CN115131139A (zh) 一种基于结构数据获取目标结果的方法、装置、介质
CN114493686A (zh) 一种运营内容生成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13743791A (zh) 一种业务工单的业务考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2862264A (zh) 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415138A (zh) 一种创意处理方法和系统、客户端以及服务端
US20200342302A1 (en) Cognitive forecasting
CN112070464B (zh) 项目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