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26402B - 用单一指令控制多个异步并发系统运行状态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单一指令控制多个异步并发系统运行状态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26402B
CN116126402B CN202310347237.6A CN202310347237A CN116126402B CN 116126402 B CN116126402 B CN 116126402B CN 202310347237 A CN202310347237 A CN 202310347237A CN 116126402 B CN116126402 B CN 1161264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overall
current
overall state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472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26402A (zh
Inventor
王芬
赵奉超
张龙
叶兴福
王晓宇
颜永江
张鸿翔
王琦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ern Institute of Physics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ern Institute of Phys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ern Institute of Physics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ern Institute of Physics
Priority to CN20231034723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264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26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26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26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264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30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machine instructions, e.g. instruction decode
    • G06F9/38Concurrent instruction execution, e.g. pipeline or look ahead
    • G06F9/3885Concurrent instruction execution, e.g. pipeline or look ahead using a plurality of independent parallel functional units
    • G06F9/3887Concurrent instruction execution, e.g. pipeline or look ahead using a plurality of independent parallel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instruction for multiple data lanes [SIM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30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machine instructions, e.g. instruction decode
    • G06F9/30003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machine instructions
    • G06F9/3005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machine instructions to perform operations for flow control
    • G06F9/30058Conditional branch instru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 Control By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变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单一指令控制多个异步并发系统运行状态的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状态机,用于实时接收中央控制系统发出的整体状态转移指令,并根据预设的多个目标状态组合和整体状态转移指令向各系统发送对应的目标状态转移指令,以及根据当前整体状态编号判断当前整体状态是否满足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装置还包括组合逻辑判断模块用于接收各系统输出的当前状态编号,根据各系统的当前状态编号判断当前整体状态是否满足多个目标状态组合中的一个,若满足,则向所述状态机反馈当前整体状态编号。本发明可以对多个异步运行的系统进行状态控制,且不受状态过渡时间为0的限制。

Description

用单一指令控制多个异步并发系统运行状态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变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单一指令控制多个异步并发系统运行状态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HCCB TBS(氦冷陶瓷增殖实验包层系统)是未来在ITER上运行的系统之一,利用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产生的体积中子源进行氚增殖实验以及核分析验证。这些工作必须以TBS(实验包层系统)正确集成到ITER为前提,所以控制系统也要满足ITER中央控制系统的框架。ITER作为实验装置,其运行要具备高度的自动化以及灵活性,要能够以一个整体的概念实现自动运行。其运行不像一般的工业控制从头到尾地执行控制程序,而是随着实验的需要,各系统能够在几种状态之间跳转,即当实验操作人员对ITER装置发出简单的、有限的总体状态转移指令时,ITER装置各层系统自动达到与该指令对应的状态。TBS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也要能够响应来自ITER中央控制系统的状态转移指令,调整本装置到下一个指定状态。
ITER中央控制系统对TBS进行控制时,将TBS系统当成一个整体看待,即ITER中央控制对TBS控制系统发出一个整体的状态转换命令,并不关心TBS内部的子系统如何工作。而TBS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主要包括氦气冷却系统(HCS)、氚提取系统(TES)、中子测量系统(NAS)。这些子系统的状态数并不一样,并且也不是每个子系统在TBS接收到总体状态转移指令时都需要变化,且这些系统都是连续运行的系统,含有温度、质量流量等惯性较大的物理量,因此以这些参数表征的系统其状态变化也不是瞬时完成的,而是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此外,TBS总体状态的转换并不是任意两个状态之间都可以转换,而是限定了转换的路径。这就要求在执行状态管理的控制系统不仅能够通过接收单一的外部指令管理步调不一致的多个系统,还要能够按照规定的状态转移路径进行状态转移。
要完成以上的控制要求,不能像一般的工业控制从头到尾的执行顺序控制的控制程序,而是要用有限状态机的思想构建程序。而状态机一般是描述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它假设:(1)系统具有有限个状态;(2)状态转换的条件是有限的;(3)状态的转变是对输入事件的响应,状态转换所需要的时间为0;(4)系统在任何时刻总是处于某一确定状态上,且其行为是确定的,且在任何时刻系统只能有一个状态,无法表示并发性,不能描述异步并发系统。而TBS属于连续的工艺系统,包含了几个不同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定义了多种工况,过渡过程也不是瞬时完成的,因此要想应用状态机的思想实现对多个步调不一致的系统的状态管理,则需要进行专门的构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单一指令控制多个异步并发系统运行状态的装置及方法,解决现有的状态机在任何时刻系统只能有一个状态,无法表示并发性,不能描述异步并发系统,且状态转换为瞬时动作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方面,提供一种用单一指令控制多个异步并发系统运行状态的装置,包括状态机和组合逻辑判断模块。其中,状态机用于实时接收中央控制系统发出的整体状态转移指令,并根据预设的多个目标状态组合和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向各系统发送对应的目标状态转移指令。组合逻辑判断模块用于接收各系统输出的当前状态编号,根据各系统的当前状态编号判断当前整体状态是否满足多个目标状态组合中的一个,若满足,则向所述状态机反馈当前整体状态编号。状态机还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整体状态编号判断当前整体状态是否满足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若满足,则接收下一个整体状态转移指令,否则,重新向各系统发送对应的目标状态转移指令。
进一步的,状态机包括目标状态组合单元、指令接收单元、状态编号赋值单元、指令发送单元和整体状态判断单元。其中,目标状态组合单元用于根据整体状态转移的限定路径将各系统的状态进行组合,生成每一种整体状态对应的目标状态组合,并将生成的目标状态组合通过表格进行存储。指令接收单元用于实时接收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发出的整体状态转移指令。状态编号赋值单元用于在所述表格中找到与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相匹配的目标状态组合,根据找到的目标状态组合向各系统赋以对应的目标状态编号。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向各系统发送对应的目标状态转移指令。整体状态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当前整体状态编号与所述整体转移指令对应的整体编号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判定当前整体状态满足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否则,判定当前整体状态不满足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
进一步的,组合逻辑判断模块包括第一逻辑运算单元、第二逻辑运算单元、多个系统状态判断单元和整体状态编号生成单元。其中,系统状态判断单元与系统一一对应。系统状态判断单元用于将系统输出的当前状态编号与系统的多个目标状态编号进行逐一匹配,每匹配一次得到对应的布尔型变量,将得到的多个布尔型变量输出至所述第一逻辑运算单元。第一逻辑运算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多个布尔型变量按照所述表格中的多个目标状态组合进行“与”运算,得到多个“与”运算结果,判断多个“与”运算结果中是否存在一个“与”运算结果为1,若存在,则将多个“与”运算结果输出至所述第二逻辑运算单元和所述整体状态编号生成单元。第二逻辑运算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多个“与”运算结果进行“或非”运算,得到“或非”运算结果,判断所述“或非”运算结果是否为0,若是,则将所述“或非”运算结果输出至所述整体状态编号生成单元。整体状态编号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多个“与”运算结果和所述“或非”运算结果构造枚举型变量,将所述枚举型变量作为整体状态编号反馈至所述状态机。
进一步的,本装置还包括多个延时模块,一个延时模块对应一个系统;延时模块用于对系统的状态转移时间进行延迟,所述状态转移时间为系统的状态编号转移至目标状态编号的时间。
进一步的,本装置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对多个异步并发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显示。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单一指令控制多个异步并发系统运行状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状态机实时接收中央控制系统发出的整体状态转移指令;
S2:根据预设的多个目标状态组合和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向各系统发送对应的目标状态转移指令;
S3:接收各系统输出的当前状态编号,根据各系统的当前状态编号判断当前整体状态是否满足多个目标状态组合中的一个,若满足,则向所述状态机反馈当前整体状态编号;
S4:根据所述当前整体状态编号判断当前整体状态是否满足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若满足,则接收下一个整体状态转移指令,否则,重新向各系统发送对应的目标状态转移指令。
其中,S2包括以下步骤:
S21:根据整体状态转移的限定路径将各系统的状态进行组合,生成每一种整体状态对应的目标状态组合,并将生成的目标状态组合通过表格进行存储;
S22:在所述表格中找到与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相匹配的目标状态组合,根据找到的目标状态组合向各系统赋以对应的目标状态编号;
S23:向各系统发送对应的目标状态转移指令。
S3包括以下步骤:
S31:接收各系统输出的当前状态编号;
S32:针对每一个系统发送的当前状态编号执行S32.1至S32.2;
S32.1:将系统输出的当前状态编号与系统的多个目标状态编号进行逐一匹配,得到多个布尔型变量;
S32.2:将多个布尔型变量按照所述表格中的多个目标状态组合进行“与”运算,得到多个“与”运算结果;
S32.3:判断多个“与”运算结果中是否存在一个“与”运算结果为1,若存在,则对多个“与”运算结果进行“或非”运算,得到“或非”运算结果;
S32.4:判定所述“或非”运算结果是否为0,若是,则根据多个“与”运算结果和所述“或非”运算结果构造枚举型变量,将所述枚举型变量作为整体状态编号反馈至所述状态机。
进一步的,本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对每一个系统的状态转移时间进行延迟,所述状态转移时间为系统的状态编号转移至目标状态编号的时间。
对多个异步并发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显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将状态机原理与组合逻辑判断相结合,以目标整体状态作为状态机的状态,并根据整体状态转换的限定路径对各系统的目标状态进行赋值,同时根据各系统输出的当前状态对当前整体状态进行逻辑判断,实现通过一个外部变量对多个步调不一致的系统进行状态控制,且不受状态过渡时间为0的限制的效果,填补了聚变堆领域内设计阶段对中国氦冷固态屏蔽包层系统多个异步并行子系统的运行状态控制的空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用单一指令控制多个异步并发系统运行状态的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TBS系统的整体状态转移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单一指令控制多个异步并发系统运行状态的装置,可以对多个异步运行的系统进行状态控制,且不受状态过渡时间为0的限制。以TBS系统及其氦气冷却子系统(HCS)、氚提取子系统(TES)和中子测量子系统(NAS)为例,对本装置做如下说明:
该装置的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包括状态机和组合逻辑判断模块。其中,状态机用于实时接收中央控制系统发出的整体状态转移指令,并根据预设的多个目标状态组合和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向各系统发送对应的目标状态转移指令。组合逻辑判断模块用于接收各系统输出的当前状态编号,根据各系统的当前状态编号判断当前整体状态是否满足多个目标状态组合中的一个,若满足,则向所述状态机反馈当前整体状态编号。另外,该状态机还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整体状态编号判断当前整体状态是否满足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若满足,则接收下一个整体状态转移指令,否则,重新向各系统发送对应的目标状态转移指令。
具体的,状态机包括目标状态组合单元、指令接收单元、状态编号赋值单元、指令发送单元和整体状态判断单元。
其中,目标状态组合单元用于根据整体状态转移的限定路径将各系统的状态进行组合,生成每一种整体状态对应的目标状态组合,并将生成的目标状态组合通过表格进行存储。需说明的是,TBS系统的整体状态的转换并不是任意两个整体状态之间都可以随意转换,而是限定了如图2所示的转换路径。基于图2所示的转换路径,TBS系统的整体状态与其各个子系统的状态的对应关系如下:
TBS整体状态:TBS_S0、TBS_S1、TBS_S2、TBS_S3、TBS_S4;
氦冷子系统状态:HS_0、HS_1、HS_2、HS_3、HS_4、HS_5;
提氚子系统状态:TS_0、TS_1、TS_2、TS_2、TS_2;表
中子测量子系统状态:NS_0、NS_1、NS_1、NS_1、NS_2。
上述各个子系统的状态是运行过程中希望达到的目标值。TBS系统的整体状态数为5,氦冷系统的状态数为5,提氚系统的状态数为3,中子测量系统的状态数为3。可以看成3个子系统组成的目标状态组合为5个,因此TBS系统的整体状态有5种。当TBS系统的整体状态改变时,例如从TBS_S2到TBS_S3时,氦冷子系统的状态由HS_2变为HS_3,提氚子系统的状态和中子测量子系统的状态不发生改变。
指令接收单元用于实时接收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发出的整体状态转移指令。指令接收单元使用条件语句实时判断ITER中央控制系统是否有新的状态转移指令发出,当ITER中央控制系统有新的状态转移指令发出时,指令接收单元对其进行实时接收。
状态编号赋值单元用于从上述各个子系统的状态的对应关系中找到与接收到的整体状态转移指令相匹配的目标状态组合,根据找到的目标状态组合向各系统赋以对应的目标状态编号。例如,当整体状态转移指令为将TBS系统的整体状态从TBS_S2转移到TBS_S3时,那么,根据上述各个子系统的状态的对应关系,可找到目标状态组合为HS_2、TS_2和NS_1,将HS_2作为目标状态编号赋值给氦冷子系统、将TS_2作为目标状态编号赋值给提氚子系统,将NS_1作为目标状态编号赋值给中子测量子系统。
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向各系统发送对应的目标状态转移指令。当目标状态编号赋值完成后,各子系统均明确了在TBS系统的整体状态转移到TBS_S3时,各自的目标状态,此时指令发送单元随即向各系统发送对应的目标状态转移指令,控制各子单元进行状态转移。
进一步的,组合逻辑判断模块的功能是输入各子系统的当前状态编号,并判断当前整体状态编号是否达到目标状态转移指令对应整体状态编码值。组合逻辑判断模块的输入是各个子系统的状态编号,输出是的当前整体状态编号。当各个子系统的当前状态编号满足上述各个子系统的状态的对应关系所示的5中整体合成状态编号的组合中的一种时,则输出对应的整体状态编号,否则输出有别于整体状态编号的其他编号。
需说明的是,该组合逻辑判断可以用软件实现,如if else语句,也可以用组合逻辑电路实现。当使用组合逻辑电路实现时,响应速度更快且不依赖于网络传输。本实施例以组合逻辑电路为例进行说明如下:
组合逻辑判断模块包括第一逻辑运算单元、第二逻辑运算单元、多个系统状态判断单元和整体状态编号生成单元。
其中,系统状态判断单元与系统一一对应。系统状态判断单元用于将系统输出的当前状态编号与系统的多个目标状态编号进行逐一匹配,每匹配一次得到对应的布尔型变量,将得到的多个布尔型变量输出至所述第一逻辑运算单元。
例如,对氦冷子系统使用5个条件语句对5个当前状态编号进行判断,输出量用布尔类型表示。即第1个语句判断氦冷子系统的当前状态编号是否为HS_0,若是,则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以变量H_0表示;第2个语句判断氦冷子系统的当前状态编号是否为HS_1,若是,则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以变量H_1表示;第3个语句判断氦冷子系统的当前状态编号是否为HS_2,若是,则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以变量H_2表示;第4语句判断氦冷子系统的当前状态编号是否为HS_3若是,则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以变量H_3示;第5语句判断氦冷子系统的当前状态编号是否为HS_4若是,则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以变量H_4示。对于提氚子系统和中子测量子系统采用相同的方法得到各自对应的3个布尔型变量,即提氚子系统输出的3个布尔型变量为T_0、T_1和T_2,中子测量子系统输出的布尔型变量为N_0、N_1和N_2。将得到的所有个布尔型变量输出至第一逻辑运算单元。
第一逻辑运算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多个布尔型变量按照上述各个子系统的状态的对应关系的组合进行“与”运算,得到多个“与”运算结果,判断多个“与”运算结果中是否存在一个“与”运算结果为1,若存在,则将多个“与”运算结果输出至所述第二逻辑运算单元和所述整体状态编号生成单元。
例如,针对整体状态TBS_S0对应的3个目标状态编号H_0、T_0、N_0三个变量相“与”,将“与”运算结果用变量Y_0表示;针对整体状态TBS_S1对应的3个目标状态编号H_1、T_1、N_1三个变量相“与”,将“与”运算结果用变量Y_1表示;针对整体状态TBS_S2对应的3个目标状态编号H_2、T_2、N_1三个变量相“与”,将“与”运算结果用变量Y_2表示;针对整体状态TBS_S3对应的3个目标状态编号H_3、T_2、N_1三个变量相“与”,将“与”运算结果用变量Y_3表示;针对整体状态TBS_S4对应的3个目标状态编号H_4、T_2、N_2三个变量相“与”,将“与”运算结果用变量Y_4表示。
以上运算用于判断三个子系统是否达到某一个组合的值。若Y_0、Y_1、Y_2、Y_3、Y_4有一个值为1,则说明某一组合状态到达;若Y_0、Y_1、Y_2、Y_3、Y_4全为0,则表示没有一个组合状态到达,子系统还在状态转换过程中。
第二逻辑运算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多个“与”运算结果进行“或非”运算,得到“或非”运算结果,判断所述“或非”运算结果是否为0,若是,则将所述“或非”运算结果输出至所述整体状态编号生成单元。
例如,对变量Y_0、Y_1、Y_2、Y_3、Y_4进行“或非”运算,输出结果用变量Y_5表示,Y_5=(Y_0+Y_1+Y_2+Y_3+Y_4)’。当Y_5为0时,说明某一指定的组合状态到达,当Y_5为1,则说明没有一个组合状态到达,系统还处于状态转换过程中。
整体状态编号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多个“与”运算结果和所述“或非”运算结果构造枚举型变量,将所述枚举型变量作为整体状态编号反馈至所述状态机。
例如,将上述代表整体状态的6个布尔型变量Y_0、Y_1、Y_2、Y_3、Y_4、Y_5进行合成,变成一个枚举型变量,构造一个枚举型变量Y,取值为[0,1,2,3,4,5]。构造方法为:当Y_0为真,Y=0;当Y_1为真,Y=1;当Y_2为真,Y=2;当Y_3为真,Y=3;当Y_4为真,Y=4;当Y_5为真,Y=5。将所述枚举型变量作为整体状态编号反馈至状态机。
当状态机接收到组合逻辑判断模块传递的整体状态编号时,整体状态判断单元判断所述当前整体状态编号与所述整体转移指令对应的整体编号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判定当前整体状态满足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否则,判定当前整体状态不满足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
此外,本装置还包括3个延时模块,一个延时模块对应一个系统。该延时模块用于对系统的状态转移时间进行延迟,所述状态转移时间为系统的状态编号转移至目标状态编号的时间。本实施例中,对氦冷子系统设置延时0.2秒达到给定值,对提氚子系统设置0.1秒达到了给定值,对中子测量子系统设置延迟0.1秒达到了给定值。
本装置还包括显示模块,用于对多个异步并发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显示。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单一指令控制多个异步并发系统运行状态的装置,可以对用一个单一的外部指令完成对多个异步运行系统的状态控制,且不受状态过渡时间为0的限制,使得状态机在连续运行、异步运行系统进行状态控制时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也填补了状态机在该领域应用的空白;本装置也可以用于其他需要用一个单一的外部指令控制多个连续运行、步调不统一的系统在多个状态间进行跳转的场景。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对应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单一指令控制多个异步并发系统运行状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状态机实时接收中央控制系统发出的整体状态转移指令;
S2:根据预设的多个目标状态组合和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向各系统发送对应的目标状态转移指令;
S3:接收各系统输出的当前状态编号,根据各系统的当前状态编号判断当前整体状态是否满足多个目标状态组合中的一个,若满足,则向所述状态机反馈当前整体状态编号;
S4:根据所述当前整体状态编号判断当前整体状态是否满足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若满足,则接收下一个整体状态转移指令,否则,重新向各系统发送对应的目标状态转移指令。
其中,S2包括以下步骤:
S21:根据整体状态转移的限定路径将各系统的状态进行组合,生成每一种整体状态对应的目标状态组合,并将生成的目标状态组合通过表格进行存储;
S22:在所述表格中找到与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相匹配的目标状态组合,根据找到的目标状态组合向各系统赋以对应的目标状态编号;
S23:向各系统发送对应的目标状态转移指令。
S3包括以下步骤:
S31:接收各系统输出的当前状态编号;
S32:针对每一个系统发送的当前状态编号执行S32.1至S32.2;
S32.1:将系统输出的当前状态编号与系统的多个目标状态编号进行逐一匹配,得到多个布尔型变量;
S32.2:将多个布尔型变量按照所述表格中的多个目标状态组合进行“与”运算,得到多个“与”运算结果;
S32.3:判断多个“与”运算结果中是否存在一个“与”运算结果为1,若存在,则对多个“与”运算结果进行“或非”运算,得到“或非”运算结果;
S32.4:判定所述“或非”运算结果是否为0,若是,则根据多个“与”运算结果和所述“或非”运算结果构造枚举型变量,将所述枚举型变量作为整体状态编号反馈至所述状态机。
进一步的,本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对每一个系统的状态转移时间进行延迟,所述状态转移时间为系统的状态编号转移至目标状态编号的时间。
对多个异步并发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显示。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用单一指令控制多个异步并发系统运行状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状态机,用于实时接收中央控制系统发出的整体状态转移指令,并根据预设的多个目标状态组合和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向各系统发送对应的目标状态转移指令;
组合逻辑判断模块,用于接收各系统输出的当前状态编号,根据各系统的当前状态编号判断当前整体状态是否满足多个目标状态组合中的一个,若满足,则向所述状态机反馈当前整体状态编号;
所述状态机还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整体状态编号判断当前整体状态是否满足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若满足,则接收下一个整体状态转移指令,否则,重新向各系统发送对应的目标状态转移指令;
所述状态机包括
目标状态组合单元,用于根据整体状态转移的限定路径将各系统的状态进行组合,生成每一种整体状态对应的目标状态组合,并将生成的目标状态组合通过表格进行存储;
指令接收单元,用于实时接收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发出的整体状态转移指令;
状态编号赋值单元,用于在所述表格中找到与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相匹配的目标状态组合,根据找到的目标状态组合向各系统赋以对应的目标状态编号;
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向各系统发送对应的目标状态转移指令;
整体状态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当前整体状态编号与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对应的整体状态编号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判定当前整体状态满足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否则,判定当前整体状态不满足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
所述组合逻辑判断模块包括第一逻辑运算单元、第二逻辑运算单元、多个系统状态判断单元和整体状态编号生成单元;
一个系统状态判断单元对应一个系统;系统状态判断单元用于将系统输出的当前状态编号与系统的多个目标状态编号进行逐一匹配,每匹配一次得到对应的布尔型变量,将得到的多个布尔型变量输出至所述第一逻辑运算单元;
所述第一逻辑运算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多个布尔型变量按照所述表格中的多个目标状态组合进行“与”运算,得到多个“与”运算结果,判断多个“与”运算结果中是否存在一个“与”运算结果为1,若存在,则将多个“与”运算结果输出至所述第二逻辑运算单元和所述整体状态编号生成单元;
所述第二逻辑运算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多个“与”运算结果进行“或非”运算,得到“或非”运算结果,判断所述“或非”运算结果是否为0,若是,则将所述“或非”运算结果输出至所述整体状态编号生成单元;
所述整体状态编号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多个“与”运算结果和所述“或非”运算结果构造枚举型变量,将所述枚举型变量作为整体状态编号反馈至所述状态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单一指令控制多个异步并发系统运行状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多个延时模块,一个延时模块对应一个系统;延时模块用于对系统的状态转移时间进行延迟,所述状态转移时间为系统的状态编号转移至目标状态编号的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单一指令控制多个异步并发系统运行状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对多个异步并发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显示。
4.一种用单一指令控制多个异步并发系统运行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状态机实时接收中央控制系统发出的整体状态转移指令;
S2:根据预设的多个目标状态组合和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向各系统发送对应的目标状态转移指令;
S3:接收各系统输出的当前状态编号,根据各系统的当前状态编号判断当前整体状态是否满足多个目标状态组合中的一个,若满足,则向所述状态机反馈当前整体状态编号;
S4:根据所述当前整体状态编号判断当前整体状态是否满足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若满足,则接收下一个整体状态转移指令,否则,重新向各系统发送对应的目标状态转移指令;
所述S2包括以下步骤:
S21:根据整体状态转移的限定路径将各系统的状态进行组合,生成每一种整体状态对应的目标状态组合,并将生成的目标状态组合通过表格进行存储;
S22:在所述表格中找到与所述整体状态转移指令相匹配的目标状态组合,根据找到的目标状态组合向各系统赋以对应的目标状态编号;
S23:向各系统发送对应的目标状态转移指令;
所述S3包括以下步骤:
S31:接收各系统输出的当前状态编号;
S32:针对每一个系统发送的当前状态编号执行S32.1至S32.2;
S32.1:将系统输出的当前状态编号与系统的多个目标状态编号进行逐一匹配,得到多个布尔型变量;
S32.2:将多个布尔型变量按照所述表格中的多个目标状态组合进行“与”运算,得到多个“与”运算结果;
S32.3:判断多个“与”运算结果中是否存在一个“与”运算结果为1,若存在,则对多个“与”运算结果进行“或非”运算,得到“或非”运算结果;
S32.4:判定所述“或非”运算结果是否为0,若是,则根据多个“与”运算结果和所述“或非”运算结果构造枚举型变量,将所述枚举型变量作为整体状态编号反馈至所述状态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单一指令控制多个异步并发系统运行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对每一个系统的状态转移时间进行延迟,所述状态转移时间为系统的状态编号转移至目标状态编号的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单一指令控制多个异步并发系统运行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对多个异步并发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显示。
CN202310347237.6A 2023-04-04 2023-04-04 用单一指令控制多个异步并发系统运行状态的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61264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47237.6A CN116126402B (zh) 2023-04-04 2023-04-04 用单一指令控制多个异步并发系统运行状态的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47237.6A CN116126402B (zh) 2023-04-04 2023-04-04 用单一指令控制多个异步并发系统运行状态的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26402A CN116126402A (zh) 2023-05-16
CN116126402B true CN116126402B (zh) 2023-06-20

Family

ID=86310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47237.6A Active CN116126402B (zh) 2023-04-04 2023-04-04 用单一指令控制多个异步并发系统运行状态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26402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222830A (en) * 1985-02-01 1987-06-09 Vijay C. Jaswa Concurrent processor for contr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62427A (en) * 1983-01-28 1985-12-31 Ncr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abilizing asynchronous state machines
JP2979108B2 (ja) * 1990-08-07 1999-11-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における非同期処理の同期化方式
EP0591593A1 (en) * 1992-10-09 1994-04-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aging asynchronous events in a finite state machine
US5511181A (en) * 1993-04-26 1996-04-23 Apple Computer, Inc. Polycyclic timing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ipelined computer operation
GB2289778B (en) * 1994-05-17 1998-12-16 Advanced Risc Mach Ltd Data processing
US7605607B2 (en) * 2006-12-08 2009-10-20 Ng Chan Wai State machine and system and method of implementing a state machine
CN109426239B (zh) * 2017-08-31 2020-05-08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顺序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488714B (zh) * 2019-08-30 2021-04-0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异步状态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222830A (en) * 1985-02-01 1987-06-09 Vijay C. Jaswa Concurrent processor for control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飞行器自毁系统时序控制设计;王凌;宋扬;李国林;张颖;;现代电子技术(第08期);8-1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26402A (zh)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7593A (zh) 芯片存储器写操作时序路径自适应调节方法及装置
WO2013134455A1 (en) Online heurisitc algorithm for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plant optimization
KR102471141B1 (ko) 전기 시설, 특히 핵 시설을 제어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래밍가능 논리 회로, 연관된 제어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CN116126402B (zh) 用单一指令控制多个异步并发系统运行状态的装置及方法
CN102176122A (zh) 一种基于有限自动机的自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6370494B1 (en) Simulator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able medium having program for execution on computer realizing the simulator recorded thereon
CN105334906A (zh) 纳米工艺下多级门控时钟网络优化方法
CA1274020A (en) Parallel processing state alignment
EP1729199B1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data transfer in semi synchronous clock domains integrated circuits at any possible M/N clock ratio
CN111767121A (zh) 运算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CN111651944B (zh) 核反应堆计算系统
CN109981286A (zh) 一种工作量证明计算的触发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CN114358578A (zh) 基于消息队列的订单处理方法和装置
JP2004133525A (ja) Lsi設計検証装置およびlsi設計検証方法
CN102591200A (zh) 一种fpga控制系统开发平台
CN112181356A (zh) 一种可配置的多进多出fifo的设计方法及装置
KR20210137472A (ko) 파이프라인 연산 장치, 프로그래머블 로직 콘트롤러, 및 파이프라인 처리의 실행 방법
JP2590179B2 (ja) 並列論理シミュレーション制御方式
Siddiqui et al. Performance aware software development (PASD) using resource demand budgets
CN108650069A (zh) 一种序列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5250251B (zh) 片上网络仿真中的传输路径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52994B (zh) 云计算应用的分步式数据传输方法
RU2541169C2 (ru) Система моделирования динамических процессов
CN113407319B (zh) 基于Barrelfish的时间触发实时调度方法
WO2024065186A1 (en) Method for scheduling function block,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function block,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