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25057A - 一种多维度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维度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25057A
CN116125057A CN202310122487.XA CN202310122487A CN116125057A CN 116125057 A CN116125057 A CN 116125057A CN 202310122487 A CN202310122487 A CN 202310122487A CN 116125057 A CN116125057 A CN 1161250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
sebum
efficacy
skin
sample bot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224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山
黄晓红
刘广玉
熊阳
谢志伟
向文浩
尹全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chun Guangzhou Bio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Bese Clean Cosmetics Manufactur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chun Guangzhou Bio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Bese Clean Cosmetics Manufactur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chun Guangzhou Bio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Bese Clean Cosmetics Manufactur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chun Guangzho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2248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250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25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250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12Biomedical image insp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01B5/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 G01B5/061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height gaug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75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 chemical methods specified in the subgroup;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metho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005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 G01N33/500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90Determination of colour characteristic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96Human being; Person
    • G06T2207/30201Fa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sme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测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IPC A61B5,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多维度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本发明通过两个步骤,(1)通过集成装置系统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判断功效产品的皮脂溶解性能;(2)通过皮肤图像分析系统对志愿者使用功效产品前后的皮肤状况进行拍摄,通过皮肤的Lab颜色模型分析黑头的溶解情况,对使用功效产品前后清除黑头的功效进行评估,从体外和人体实验两个方面同时评估功效产品的效果,其结果更加趋近于功效产品本身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多维度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测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IPC A61B5,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多维度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
背景技术
黑头,又称为开放性粉刺,是皮肤油脂分泌过多,在毛孔中的皮脂接触空气,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成,常见于油脂分泌过剩的青年人身上。黑头长期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扩大毛孔,从而影响人们的容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着容貌完美,许多去黑头产品涌现出来。评价黑头的方法普通是评价产品使用前后黑头的数量或皮肤均匀度的变化,且操作方式各式各样,人为操作存在时间、手法等偏差,评价的结果不够全面,并未能及时观察到黑头皮脂在接触产品过程中是否有被溶解的情况,未能对产品的功效情况进行细致的评估,给产品研发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客观的,准确性高的,科学的多维度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
现有专利CN202111490294.7公开了一种粉刺黑头非接触测试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介质,通过预先输入面部的粉刺黑头图像影像样本对黑头粉刺进行识别学习,再通过拍摄人脸图像,人脸图像中的所有粉刺黑头,对所有粉刺黑头进行标记编号,测量,具有方便对粉刺黑头进行分级并标注统计的优点。但这种方法的准确性未被证明。
现在常用的预测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通常为专家技术法或根据痤疮国际改良分类法进行评价,这些方法只在一个维度进行测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维度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集成装置系统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判断功效产品的皮脂溶解性能;
(2)通过皮肤图像分析系统对志愿者使用功效产品前中后的皮肤进行拍摄,通过皮肤的Lab颜色模型分析黑头的溶解情况,对使用功效产品前后清除黑头的功效进行评估。
优选的,所述集成装置系统包含恒温恒湿控制系统、摄像系统、样品处理系统、检测系统、数据记录和分析系统。
优选的,所述摄像系统包括显收线模块、轨道模块。所述显收线模块中包含两台摄像机,对观察样品瓶进行拍摄;所述的轨道模块能够控制摄像机的移动,确定合适的距离拍摄。
优选的,所述的样品处理系统包括进样模块、样品放置模块、灯光模块。所述的进样模块包括自动进样装置,能将功效产品注入观察样品瓶中;所述的样品放置模块作为样品放置的平台;所述的灯光模块包含灯板和幕布,将观察样品瓶置于合适拍摄的环境。
优选的,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扫描模块和高度测量模块。所述扫描模块测量观察样品瓶中皮脂溶解平衡后油脂白度;所述高度测量模块对样品瓶中皮脂溶解平衡后各层油脂的高度进行测量。
优选的,所述数据记录和分析系统对摄像系统拍摄的数据和检测系统的检测的油脂白度和各层油脂的高度进行记录与分析。
在一些优选的方案中,先打开恒温恒湿系统,控制体系中的温度和湿度,再设置好摄像系统,控制轨道模块固定显收模块中摄像机的位置,通过样品处理模块在观察样品瓶中注入功效产品,放置在样品放置平台,再设置灯光模块,将观察样品瓶置于合适拍摄的环境。通过检测系统检测观察样品瓶中皮脂溶解平衡后油脂白度和皮脂溶解平衡后各层油脂的高度,数据记录和分析系统记录与分析摄像系统拍摄的数据和检测系统的检测的油脂白度和各层油脂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1)中的具体过程为,包括以下步骤:
S1:打开恒温恒湿系统;
S2:样品处理系统、摄像系统处理:用仪器抽取功效产品注入到观察样品瓶中,观察样品瓶中含有经色素染色的人工皮脂,将观察样品瓶置于升降架上,调节高度,配备相机,拍摄动态视频;
S3:样品处理系统、摄像系统处理:用仪器抽取经色素染色的功效产品注入到观察样品瓶中,观察样品中含有未被染色的人工皮脂,将观察样品瓶置于升降架上,调节高度,配备相机,拍摄动态视频;
S4:检测系统扫描模块处理:采用装置扫描S2观察样品瓶中皮脂溶出平衡后的白度,模拟人体鼻头皮脂与功效产品接触后溶解皮脂的情况;
S5:检测系统高度测量模块处理:待S3观察样品瓶中皮脂溶解达到平衡后使用高度尺测量观察样品瓶最上层的皮脂厚度,模拟人体鼻头可刮除的皮脂量。
优选的,所述S2和S3中的仪器为自动进样器。
优选的,所述S2中的观察样品瓶中经色素染色的人工皮脂为1~1.2g。
优选的,所述S2中观察样品瓶的色素为油溶性色素。
优选的,所述的油溶性色素颜色包括紫色、黄色、绿色、蓝色、橙色、红色、粉色中任意的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油溶性色素颜色为紫色。
优选的,所述S2中人工皮脂染色的具体过程为:将人工皮脂升温至75~80℃,待人工皮脂出现全融流动状态时,将油溶性色素加入,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装入观察样品瓶中静置冷却。
优选的,所述S2中人工皮脂与油溶性色素的体积比为1~1.2:0.05;进一步优选的,为1:0.05。
优选的,所述S2中观察样品瓶中染色的人工皮脂和观察样品瓶的体积比为(0.5~2.5):20;进一步优选的,为1:20。
优选的,所述S3中色素为水溶性色素。
优选的,所述水溶性色素颜色包括橙色、粉色、红色、蓝色、绿色、紫色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优选的,为红色。
优选的,所述功效产品为黑头导出液;
优选的,所述黑头导出液购自如薇化妆品(苏州)有限公司。
优选的,所述功效产品和色素的体积比为7~7.2:0.15;进一步优选的,为7:0.05。
优选的,所述S3中的观察样品瓶中未被染色的人工皮为1~1.2g。
优选的,所述S3中观察样品瓶中未被染色的人工皮脂和观察样品瓶的体积比为(0.5~2.5):20;进一步优选的,为1:20。
优选的,所述S2和S3中的人工皮脂购自东莞市创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CF-007的型号。
优选的,所述S2和S3中的相机为两种相机,匹配两种观察模式。
优选的,所述的观察模式一种为通过使用一种无限远物镜用管镜组配合长焦物镜,搭配相机成像,微距观察皮脂溶解速率,拍摄局部高清动态视频。
优选的,所述的观察模式第二种为小型三角架搭配相机,整体观察皮脂溶解情况,拍摄整体高清动态视频。
优选的,所述S4中的装置为透射光波段扫描装置。
本发明中,通过选择符合ASTM美国材料实验协会标准的人工皮脂,通过两种性质的色素,分别对油脂染色,和功效产品染色,两个方面来观察皮脂的溶出速度,选择紫色油溶性色素测定初步阶段皮脂溶出速率和白度检测,红色水溶性色素测量皮脂溶解平衡后各层皮脂的溶解厚度,能提高本发明中检测方法的检测初步阶段皮脂溶出速率的准确度和提高测量的精确度。本发明人意外发现,当选用符合ASTM美国材料实验协会标准的人工皮脂,模拟的效果最趋近人体皮肤。及选用紫色油溶性色素测定初步阶段皮脂溶出速率和白度检测,在相机中拍摄的画面最清晰,及最容易判断出油脂溶解的速率。红色水溶性色素测量皮脂溶解平衡后各层皮脂的溶解厚度,红色和白色对比明显,能较为清晰的看出在样品瓶上的厚度,从而测定的更为精准,预测的更为准确。
本发明中,采用了集成系统空间,减少了外部因素的影响,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敏感度。本发明人发现,在集成系统空间,搭配相机,减少了外界光线变化,从而提高了测试者对颜色变化的敏感度。同时,稳定在一个温度,防止皮脂因温度不同导致的溶出效果不同。整个集成装置空间搭配精密的仪器,在减少仪器的损伤的同时,提高了仪器测量的准确性和敏感度。本发明的检测方法不需长时间在志愿者的使用功效产品,在短期中就能测得功效产品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2)的具体过程为:
M1:在功效产品使用前,采用面部皮肤图像分析仪对志愿者的鼻部进行拍摄;在功效产品使用后的即时,采用皮肤图像分析仪对志愿者的鼻部进行拍摄;在清洁皮肤表层浮起的黑头后,采用皮肤图像分析仪对志愿者的鼻部进行拍摄;
M2:在功效产品使用后的即时,根据使用功效产品导出后,对黑头的浮出情况进行LAB颜色模型的分析,L值在70-85之间的表示已溶解的乳白色的黑头皮脂,统计溶解的黑头的皮脂数量,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显著性。
M3:运用Mirror医学成像系统和Image-ProPlus7.0(美国)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皮肤均匀度分析。
M4:运用Mirror医学成像系统和Image-ProPlus7.0(美国)图像分析系统,进行产品温和性评估。
优选的,所述志愿者为年龄在18-60岁之间,鼻头有明显黑头,对常用化妆品不敏感的人群。
优选的,所述M1中的测试环境为室温21℃±1℃,相对湿度40%±60%的环境。
优选的,所述皮肤图像分析仪为美国Canfield公司的VISIA-CR面部图像分析仪。
优选的,所述M1中的用VISIA-CR拍摄过程为将脸置于VISIA-CR设备中,采集左、右脸在标准白光2(Standard light 2)(白光下减少了亮点和阴影的影响)及交叉偏振光(Cross polarized)照射下的照片。
本发明中,通过皮肤图像分析仪为VISIA-CR,对面部皮肤特征进行定量分析,运用光谱成像技术,可评估皮肤表面颜色、皱纹等情况,利用Mirror医学成像系统,采用Lab色彩模型;Lab色彩模型是由亮度(L)和有关色彩的a,b三个要素组成。L表示亮度(Luminosity),a表示从红色至绿色的范围,b表示从黄色至蓝色的范围。通过对图像上的肤色的L*a*b*值进行分析,可以得到肤色的各种参数的变化,提高对黑头的辨别。
优选的,所述黑头溶解后的L通道值为70-85,计算符合范围的黑头数量。
优选的,所述温和性评估是利用皮肤图像分析仪的交叉偏振光光源模式得到红区照片,再利用利用Lab颜色体系法,L代表亮度,黑到白的变化,a代表绿到红的变化,b代表蓝到黄的变化,选取鼻部的分析区域,用软件计算每个像素的平均a值。
本发明中,采用国际照明委员(CIE)规定的色度系统测量皮肤颜色变化,提高了评价功效产品功能的科学性。本发明人发现,在皮肤科学领域,医生主要靠视觉直观鉴别肤色和皮肤病变情况,对其颜色变化并不能十分准确的表达出来,检测机构中,对黑头的判断也只是通过视觉评估和计数来下结论,即使是很熟练的医生,也只能主观地做出判断,因此黑头的改善效果评估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本发明中通过国际照明委员(CIE)规定的色度系统测量皮肤颜色变化,提高了评价功效产品功能的科学性。国际照明委员(CIE)对颜色的描述作了一个通用的定义,用色调(Hue)、饱和度(Saturation)、和明度(Lightness)来区分颜色,任何一种颜色都是这三个特征的综合效果,色调(Hue)又称为色相,是彩色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即红、黄、绿、蓝等,它决定颜色的基本特性,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具有不同的色调。而HSI色系坐标系就是基于色调、饱和度和亮度三坐标轴构成的三维颜色空间,利用HSI来表征皮肤的均匀度,提高了去黑头产品功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因黑头的顶端发黑,颜色与鼻头周围皮肤有明显的不同的颜色,如果黑头减少,表示鼻头皮肤的颜色会更加均匀,因此选择Image-ProPlus7.0(美国)图像分析系统的HUE来量化皮肤的均匀度,能清楚客观的评定黑头减少量。
有益效果
1、通过选择符合ASTM美国材料实验协会标准的人工皮脂,通过两种性质的色素,分别对油脂染色,和功效产品染色,两个方面来观察皮脂的溶出速度,选择紫色油溶性色素测定初步阶段皮脂溶出速率和白度检测,红色水溶性色素测量皮脂溶解平衡后各层皮脂的溶解厚度,能提高本发明中检测方法的检测初步阶段皮脂溶出速率的准确度和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2、本发明中,采用了集成装置系统,减少了外部因素的影响,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敏感度。
3、本发明中,采用颜色模型系统测量皮肤颜色变化,提高了评价功效产品功能的科学性。
4、本发明中,从体外和人体实验两个方面同时评估功效产品的效果,其结果更加趋近于功效产品本身的性能,提高了多维度预测方法的科学性、客观性。能用于大量功效产品的初期检测,缩短了整个检测的时间,周期,提高了评价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集成装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集成装置系统的流程展示图;
图3为实施例1~6的加入油溶性色素达到平衡后,静置一段时间后的结果图;图3中从左到右依次为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1、实施例5、实施例6的结果图;
图4为实施例8~11的加入水溶性色素达到平衡后,静置一段时间后的结果图;图4中从左到右依次为实施例1、实施例8、实施例9、实施例10、实施例11的结果图;
图5为采用实施例1、2、3、4、7拍摄局部视频,其中0min、1min、3min、5min、10min、15min时的截图;图5中从左到右依次为实施例1、实施例4、实施例2、实施例7、实施例3中加了油溶性色素的皮脂溶出截图;
图6为用实施例1、8、10拍摄局部视频,其中0min、1min、3min、5min、10min、15min时的截图;图6中从左到右依次为实施例1、实施例8、实施例10中加了水溶性色素的皮脂溶出截图;
图7为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的皮脂分层情况;
图8为对5名志愿者采用实施例1中(2)的方法导出后黑头溶解浮出结果图。
图9为1名志愿者采用实施例1中(2)的方法使用前后皮肤黑头情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维度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集成装置系统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判断功效产品的皮脂溶解性能;
(2)通过皮肤图像分析系统对志愿者使用功效产品前中后的皮肤进行拍摄,通过皮肤的Lab颜色模型分析黑头的溶解情况,对使用功效产品前后清除黑头的功效进行评估。
所述摄像系统包括显收线模块、轨道模块。所述显收线模块中包含两台摄像机,对观察样品瓶进行拍摄;所述的轨道模块能够控制摄像机的移动,确定合适的距离拍摄。
所述的样品处理系统包括进样模块、样品放置模块、灯光模块。所述的进样模块包括自动进样装置,能将功效产品注入观察样品瓶中;所述的样品放置模块作为样品放置的平台;所述的灯光模块包含灯板和幕布,将观察样品瓶置于合适拍摄的环境。
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扫描模块和高度测量模块。所述扫描模块测量观察样品瓶中皮脂溶解平衡后油脂白度;所述高度测量模块对样品瓶中皮脂溶解平衡后各层油脂的高度进行测量。
所述数据记录和分析系统对摄像系统拍摄的数据和检测系统的检测的油脂白度和各层油脂的高度进行记录与分析。
先打开恒温恒湿系统,控制体系中的温度和湿度,再设置好摄像系统,控制轨道模块固定显收模块中摄像机的位置,通过样品处理模块在观察样品瓶中注入功效产品,放置在样品放置平台,再设置灯光模块,将观察样品瓶置于合适拍摄的环境。通过检测系统检测观察样品瓶中皮脂溶解平衡后油脂白度和皮脂溶解平衡后各层油脂的高度,数据记录和分析系统记录与分析摄像系统拍摄的数据和检测系统的检测的油脂白度和各层油脂的高度。见图1、图2。
所述(1)中的具体过程为,包括以下步骤:
S1:打开恒温恒湿系统;
S2:样品处理系统、摄像系统处理:用仪器抽取功效产品注入到观察样品瓶中,观察样品瓶中含有经色素染色的人工皮脂,将观察样品瓶置于升降架上,调节高度,配备相机,拍摄动态视频,见图5;
S3:样品处理系统、摄像系统处理:用仪器抽取经色素染色的功效产品注入到观察样品瓶中,观察样品中含有未被染色的人工皮脂,将观察样品瓶置于升降架上,调节高度,配备相机,拍摄动态视频,见图6;
S4:检测系统扫描模块处理:采用装置扫描S2观察样品瓶中皮脂溶出平衡后(见图3)的白度,模拟人体鼻头皮脂与功效产品接触后溶解皮脂的情况;
S5:检测系统高度测量模块处理:待S3观察样品瓶中皮脂溶解达到平衡后(见图4)使用高度尺测量观察样品瓶最上层的皮脂厚度,模拟人体鼻头可刮除的皮脂量,测量过程见图7。
所述S2和S3中的仪器为自动进样器。
所述S2中的观察样品瓶中含有1mL的被色素染色的人工皮脂。
所述S2中的色素为油溶性色素。
所述的油溶性色素颜色为紫色。
所述S2中人工皮脂染色的具体过程为:将人工皮脂升温至75℃,待人工皮脂出现全融流动状态时,将油溶性色素加入,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装入观察样品瓶中静置冷却。
所述S2中人工皮脂与油溶性色素的体积比为1:0.05。
所述S2和S3中的功效产品为7mL。
所述S3中色素为水溶性色素。
所述水溶性色素颜色为红色。
所述功效产品为黑头导出液;
所述黑头导出液购自如薇化妆品(苏州)有限公司。
所述S3中功效产品和色素的体积比为7:0.05。
所述S3中的观察样品瓶中含有1mL未被染色的人工皮脂。
所述S2和S3中的人工皮脂购自东莞市创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CF-007的型号。
所述S2和S3中的观察样品瓶的规格为20mL。
所述S2和S3中的相机为两种相机,匹配两种观察模式。
所述的观察模式一种为通过使用一种无限远物镜用管镜组配合长焦物镜,搭配相机成像,微距观察皮脂溶解速率,拍摄局部高清动态视频
所述的观察模式第二种为小型三角架搭配相机,整体观察皮脂溶解情况,拍摄整体高清动态视频。
所述S4中的装置为透射光波段扫描装置。
所述(2)的具体过程为
M1:在功效产品使用前,采用皮肤图像分析仪对志愿者的鼻部进行拍摄;在功效产品使用后的即时,采用皮肤图像分析仪对志愿者的鼻部进行拍摄;在清洁皮肤表层浮起的黑头后,采用皮肤图像分析仪对志愿者的鼻部进行拍摄;
M2:在功效产品使用后的即时,根据使用功效产品导出后,对黑头的浮出情况进行LAB颜色模型的分析,L值在70-85之间的表示已溶解的乳白色的黑头皮脂,统计溶解的黑头的皮脂数量,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显著性。
M3:运用Mirror医学成像系统和Image-ProPlus7.0(美国)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皮肤均匀度分析;对产品使用前后的Hue标准差进行计算,使用前后Hue标准差值越大,表示皮肤均匀度差异大,表明产品无去黑头功效;使用前后Hue标准差值越小,表示皮肤均匀度差异小,表明产品有去黑头功效;
M4:运用Mirror医学成像系统和Image-ProPlus7.0(美国)图像分析系统,进行产品温和性评估;对产品使用前后的红区a*值进行计算,a*值越小,皮肤红斑越少。使用前后红区a*差值越大,表示产品对皮肤的刺激性大;使用前后红区a*差值越小,表示产品对皮肤的刺激性小;可表征产品对皮肤刺激的程度。
所述志愿者为年龄在18-60岁之间,鼻头有明显黑头,对常用化妆品不敏感的人群。
所述M1中的测试环境为室温21℃±1℃,相对湿度40%±60%的环境。
所述皮肤图像分析仪为美国Canfield公司的VISIA-CR面部图像分析仪。
所述M1中的用VISIA-CR拍摄过程为将脸置于VISIA-CR设备中,采集左、右脸在标准白光2(Standard light 2)(白光下减少了亮点和阴影的影响)及交叉偏振光(Crosspolarized)照射下的照片。
所述温和性评估是利用皮肤图像分析仪的交叉偏振光光源模式得到红区照片,再利用利用Lab颜色体系法,L代表亮度,黑到白的变化,a代表绿到红的变化,b代表蓝到黄的变化,选取鼻部的分析区域,用软件计算每个像素的平均a值。
实施例2
实施例2的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油溶性色素颜色为黄色。结果见图3、图5。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油溶性色素颜色为青色。结果见图3、图5。
实施例4
实施例4的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油溶性色素颜色为蓝色。结果见图3、图5。
实施例5
实施例5的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油溶性色素颜色为红色。结果见图3。
实施例6
实施例6的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油溶性色素颜色为橙色。结果见图3
实施例7
实施例7的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油溶性色素颜色为粉色。结果见图5
实施例8
实施例8的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水溶性色素颜色为粉色。结果见图4、图6。
实施例9
实施例9的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水溶性色素颜色为橙色。结果见图4。
实施例10
实施例10的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水溶性色素颜色为绿色。结果见图4、图6。
实施例11
实施例11的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水溶性色素颜色为蓝色。结果见图4。
性能测试
1、将6%、10%、13%、16%浓度的功效物制成黑头导出液(所述黑头导出液购自如薇公司),并使用实施例1中所用的方法检测皮脂的溶出情况和溶出量、溶解白度;所得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30%添加量的配方对人工皮脂溶解效果最好;
2、采用专家计数法,将这四个浓度的配方在人体上进行验证,分别由20名志愿者进行试验;志愿者在测试前先由专家对鼻部黑头通过目测,对黑头计数,在洁面后用热毛巾敷鼻头,将黑头导出液附着在生物纤维膜上贴在鼻头,等待15分钟后取下,用棉棒刮除黑头,清洁干净后,对鼻部黑头的数量进行计数,测试结束后对结果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3、将30%添加量的配方在20名志愿者进行试验身上进行实验。
专家计数法:分别由20名志愿者进行试验;志愿者在测试前先由专家对鼻部黑头通过目测,对黑头计数,在洁面后用热毛巾敷鼻头,将黑头导出液附着在生物纤维膜上贴在鼻头,等待15分钟后取下,用棉棒刮除黑头,清洁干净后,对鼻部黑头的数量进行计数,测试结束后对结果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采用实施例1中(2)的方法对20名志愿者进行测试,志愿者在测试前先由对鼻部黑头进行拍照,在洁面后用热毛巾敷鼻头,贴好导出贴后,等待15分钟后取下,再对鼻部进行拍照,用棉棒刮除黑头,清洁干净后,再次对鼻部进行拍照,用Image 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照片的黑头L值、红区a值、Hue值进行分析,并对结果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导出贴使用前后温和性(红区值,变化率越低越好)、图8:5名志愿者导出后黑头溶解浮出结果情况、表4:导出前和刮除后黑头减少效果(Hue值,变化率越低越好,皮肤均匀度偏差值=使用后-使用前,数值越负表示肤色越均匀,黑头改善效果越好)。
使用进行Spearman相关系数(r)分析使用前后差值与专家计数法使用前后差值的相关性,发现两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关,可重复性强。
采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对专家评估与本发明所述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如表5所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结果与专家评估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986。
表1
Figure BDA0004080508760000121
Figure BDA0004080508760000131
表2
Figure BDA0004080508760000132
表3
Figure BDA0004080508760000133
表4
测试时间点 导出前 刮后 差值
Hue平均值 16.24 14.53 -1.71
标准偏差 2.41 2.98
变化率 -10.53%  
表5
相关性
Figure BDA0004080508760000134
**.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Claims (10)

1.一种多维度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集成装置系统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判断功效产品的皮脂溶解性能;
(2)通过皮肤图像分析系统对志愿者使用功效产品前后的皮肤状况进行拍摄,通过皮肤的Lab颜色模型分析黑头的溶解情况,对使用功效产品前后清除黑头的功效进行评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装置系统包含恒温恒湿控制系统、摄像系统、样品处理系统、检测系统、数据记录和分析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中的具体过程为,包括以下步骤:
S1:打开恒温恒湿系统;
S2:样品处理系统、摄像系统处理:用仪器抽取功效产品注入到观察样品瓶中,观察样品瓶中含有经色素染色的人工皮脂,将观察样品瓶置于升降架上,调节高度,配备相机,拍摄动态视频;
S3:样品处理系统、摄像系统处理:用仪器抽取经色素染色的功效产品注入到观察样品瓶中,观察样品中含有未被染色的人工皮脂,将观察样品瓶置于升降架上,调节高度,配备相机,拍摄动态视频;
S4:检测系统扫描模块处理:采用装置扫描S2观察样品瓶中皮脂溶出平衡后的白度,模拟人体鼻头皮脂与功效产品接触后溶解皮脂的情况;
S5:检测系统高度测量模块处理:待S3观察样品瓶中皮脂溶解达到平衡后使用高度尺测量观察样品瓶最上层的皮脂厚度,模拟人体鼻头可刮除的皮脂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维度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观察样品瓶的色素为油溶性色素;所述的油溶性色素颜色包括紫色、黄色、绿色、蓝色、橙色、红色、粉色中任意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维度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人工皮脂染色的具体过程为:将人工皮脂升温至75~80℃,待人工皮脂出现全融流动状态时,将油溶性色素加入,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装入观察样品瓶中静置冷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维度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色素为水溶性色素;所述水溶性色素颜色包括橙色、粉色、红色、蓝色、绿色、紫色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维度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效产品为黑头导出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的具体过程为:
M1:在功效产品使用前,采用面部皮肤图像分析仪对志愿者的鼻部进行拍摄;在功效产品使用后的即时,采用皮肤图像分析仪对志愿者的鼻部进行拍摄;在清洁皮肤表层浮起的黑头后,采用皮肤图像分析仪对志愿者的鼻部进行拍摄;
M2:在功效产品使用后的即时,根据使用功效产品导出后,对黑头的浮出情况进行LAB颜色模型的分析,L值在70-85之间的表示已溶解的乳白色的黑头皮脂,统计溶解的黑头的皮脂数量,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显著性;
M3:运用Mirror医学成像系统和Image-ProPlus7.0(美国)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皮肤均匀度分析;
M4:运用Mirror医学成像系统和Image-ProPlus7.0(美国)图像分析系统,进行产品温和性评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维度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图像分析仪为美国Canfield公司的VISIA-CR面部图像分析仪。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多维度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评价去黑头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溶解黑头皮脂的功效及使用产品后黑头清除的功效。
CN202310122487.XA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多维度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 Pending CN1161250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2487.XA CN116125057A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多维度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2487.XA CN116125057A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多维度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25057A true CN116125057A (zh) 2023-05-16

Family

ID=86304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22487.XA Pending CN116125057A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多维度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2505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0778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color vision and quantifying color interpretation
US2007008665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racterizing the imperfections of skin and method of assessing the anti-aging effect of a cosmetic product
US2008008076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Skin Using L*a*b* Colorspace
CN106596073A (zh) 一种检测光学系统像质的方法和系统及一种测试标板
WO2003029811A1 (en) Assessing colour fastiness
WO2016099099A1 (e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sensing protection device
CN109324039A (zh) 试纸条反应浓度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0495888B (zh) 一种基于中医舌、面图像的标准色卡及其应用
JP4421071B2 (ja) メーキャップカウンセリング装置
US20090110273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Hallam et al. A practical and objective approach to scar colour assessment
JP2000350702A (ja) 皮膚中成分および皮膚特性の測定方法および測定装置
CN114937032A (zh) 基于染色分离的病理切片颜色相关质量评估方法
EP3235242A1 (e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sensing protection device
US9668653B2 (en) Quantification of under-eye skin color
CN106204523A (zh) 一种图像质量度量方法及装置
CN103308173A (zh) 一种色差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6125057A (zh) 一种多维度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的方法
CN107169399B (zh) 一种人脸生物特征获取装置及方法
Ginardi et al. Intelligent method for dipstick urinalysis using smartphone camera
JP2003275179A (ja) 肌色測定装置および方法
KR20180091509A (ko) 전자눈 분석을 이용한 쌀 신곡과 구곡의 판별 방법
KR101301931B1 (ko) 각질세포 구별을 지원하는 방법
CN116087193B (zh) 一种利用集成装置系统预测功效产品淡化开放性粉刺方法
CN106770225B (zh) 一种降钙素原浓度定量测量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