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19887B - 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19887B
CN116119887B CN202310349340.4A CN202310349340A CN116119887B CN 116119887 B CN116119887 B CN 116119887B CN 202310349340 A CN202310349340 A CN 202310349340A CN 116119887 B CN116119887 B CN 1161198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ing rate
liquid
concentration
ion
reverse osmo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493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19887A (zh
Inventor
王永
王逊
姚正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Bozhiyua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Bozhiyua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Bozhiyua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Bozhiyua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4934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198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19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9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19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98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8Control or steering system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subclass C02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 C02F1/0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by distillation or evaporation
    • C02F1/0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by distillation or evaporation by means of vapour compress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02F1/283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using coal, charred products, or inorganic mixtures containing th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6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or leach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处理方法,涉及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领域,步骤S1,从垃圾渗滤液收集的总排放口流入垃圾渗滤液到调节池,基于监测结果判断是否调节结束;步骤S2,调节池的出水通过高压泵进入反渗透膜,对反渗透膜过滤的液体进行分析处理,判断是否需要清洗;步骤S3,反渗透膜的出水流入MVC蒸发器,根据流入的液体与换热管束的重量判断是否需要对换热管束进行冷凝处理;步骤S4,MVC蒸发器的出水进入活性炭吸附器,经活性炭吸附器内活性炭的吸附处理后排放;本发明通过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的处理系统对每个环节的处理过程的检测不够精准,无法对反渗透膜进行及时清洗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在填埋和堆放过程中由于水分的渗透和垃圾的分解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垃圾渗滤液的来源主要有垃圾本身所含水分、垃圾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水分、降水的渗入、地表水的流入和地下水的渗入,垃圾渗滤液的特点是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污染物含量高,且具有生物毒性,因此未进行系统处理并符合标准规定的垃圾渗滤液严禁排放。
现有的应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在处理过程中,通常是基于预设的处理参数进行处理的,这种方式在处理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垃圾渗滤液的内部污染物的含量不同,因此在处理过程中对于每个处理环节的处理要求也不同,现有的处理方式缺少对处理流程中每个环节的监测,例如在处理的前端中的反渗透膜处理环节,如果反渗透膜的处理效率下降,会对后续的处理过程中的设备造成堵塞等问题,严重的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予以改进,尤其是在反渗透膜环节,使整个系统处理更加完善,对每一环节的检测更加精准,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通过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的处理系统对每个环节的处理过程的检测不够精准,对不同的垃圾渗滤液在处理的过程中,会出现某个环节的处理效率下降,影响整个处理系统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处理方法,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1,从垃圾渗滤液收集的总排放口流入垃圾渗滤液到调节池,在调节池内基于监测结果判断是否调节结束,当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均小于第一浓度值时,调节结束;
当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至少有一个大于等于第一浓度值时,继续在调节池内对垃圾渗滤液进行调节;
步骤S2,通过循环高压泵将调节池内的液体输入到反渗透设备,对反渗透膜的离子平均通过率和蛋白平均通过率进行采集,判断是否需要清洗,当离子平均通过率小于标准离子通过率时,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
当蛋白平均通过率小于标准蛋白通过率时,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
当离子平均通过率大于等于标准离子通过率且蛋白平均通过率大于等于标准蛋白通过率时,继续进行反渗透处理;
步骤S3,反渗透膜的出水流入MVC蒸发器,进行蒸发处理,根据流入的液体与换热管束的重量判断是否需要对换热管束进行冷凝处理,当管内液体重量大于等于蒸发液体重量时,对换热管束进行冷凝处理;
当管内液体重量小于蒸发液体重量时,继续进行蒸发处理;
步骤S4,MVC蒸发器的出水进入活性炭吸附器,经活性炭吸附器内活性炭的吸附处理后排放。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101,在调节池的上层和下层分别放置一个浓度检测仪;
步骤S102,将调节池的上层监测到的浓度记为清浊液浓度,将调节池下层监测到的浓度记为浑浊液浓度,对清浊液浓度和浑浊液浓度使用第一浓度算法得出浓度比例,所述第一浓度算法为:A=A1/A2,其中A为浓度比例,A1为清浊液浓度,A2为浑浊液浓度;
步骤S103,每当调节池运作一小时后,通过调节池上层和下层的浓度检测仪对调节池进行五次浓度采集,其中,五次浓度采集的每次间隔时间为五分钟,将五次浓度采集得到的浓度比例记为第一浓度比例至第五浓度比例;
步骤S104,将第一浓度比例至第五浓度比例由小到大进行排序,计算相邻浓度比例的差值,记为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当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均小于第一浓度值时,调节结束;
当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至少有一个大于等于第一浓度值时,继续在调节池内对垃圾渗滤液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201,对反渗透膜进行划分,在反渗透膜上找到若干采集区域;
步骤S202,在九个采集区域上安装第一滤液接收器至第九滤液接收器,用于接收从反渗透膜上过滤出来的过滤液,将第一滤液接收器至第九滤液接收器里的液体记为第一实验液至第九实验液,对此时通过反渗透膜过滤的液体记为污染液,收集污染液;
步骤S203,在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运行第一时间后,取下第一滤液接收器至第九滤液接收器,并记录滤液接收器接收过滤液的时间,记为接收时间;
步骤S204,将第一实验液至第九实验液内的液体进行采样记为第一采样液至第九采样液,对第一采样液至第九采样液进行分析得到实验离子通过率和实验蛋白通过率;
步骤S205,在反渗透膜工作第二时间后,停止垃圾渗滤液的输送;
步骤S206,在接收时间范围内,在反渗透膜的九个采集区域的输入方向输送污染液,并在反渗透膜输出方向的九个采集区域放置九个过滤液接收器,将接收到的液体记为第一检测液至第九检测液;
步骤S207,对第一检测液至第九检测液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检测离子通过率和检测蛋白通过率,对实验离子通过率与检测离子通过率进行计算得出离子平均通过率,对实验蛋白通过率与检测蛋白通过率进行计算得到蛋白平均通过率;
步骤S208,将离子平均通过率与标准离子通过率进行比对,将蛋白平均通过率与标准蛋白通过率进行比对,根据两次比对结果,判断是否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01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2011,获取反渗透膜的形状参数,根据反渗透膜的形状参数搭建能包裹反渗透膜的最小四边形,记为渗透四边形,获取渗透四边形的长和宽的参数,根据渗透四边形的长和宽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渗透四边形的长设定为第一坐标轴的长度,将渗透四边形的宽设定为第二坐标轴的长度,将第一坐标轴以及第二坐标轴的刻度均设置为20;
步骤S2012,在反渗透膜工作一定时间后,对反渗透膜进行观察,记录反渗透膜表面污染物的最长厚度记为第一厚度,记录反渗透膜表面污染物的最短厚度记为第三厚度;
步骤S2013,将第一厚度与第三厚度的中间值设定为第二厚度;
步骤S2014,将反渗透膜放置在平面上,将渗透四边形的长所指的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将渗透四边形的宽所指的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将渗透四边形的长平均划分为20等份,记为cd1至cd20,从cd1开始在每一等份中间沿第二方向自上往下插入一张白纸,记为bz1至bz20,在bz1至bz20插入到最底部后,抽出bz1至bz20;
步骤S2015,将bz1至bz20分别对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坐标轴的刻度1至20;
步骤S2016,将bz1划分为20等份,记为kd1至kd20,测量kd1至kd20中被污染物染色的最长长度,记为hd1至hd20,将hd1至hd20的长度值填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度1对应的(1,1)至(1,20);
步骤S2017,对bz2至bz20重复步骤S2016;
步骤S2018,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数字与第一厚度至第三厚度进行比对,使用绝对值比对算法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数字替换成第一厚度、第二厚度或第三厚度,所述绝对值比对算法为:计算数字与第一厚度至第三厚度的差值,将三个差值的绝对值进行比对,选出最小的绝对值,将数字的取值替换成最小的绝对值对应的厚度;
步骤S2019,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一厚度至第三厚度进行筛选,将第一厚度最密集的三个区域进行框选,记为第一采集区域至第三采集区域;
将第二厚度最密集的三个区域进行框选,记为第四采集区域至第六采集区域;
将第三厚度最密集的三个区域进行框选,记为第七采集区域至第九采集区域;
步骤S2020,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反渗透膜进行对应,将第一采集区域至第九采集区域标记到反渗透膜上,得到九个采集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04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2041,对第一采样液使用电渗析法,将第一采样液中的金属离子集中到一起,将金属离子集中的区域记为离子集中区;
步骤S2042,对离子集中区使用近红外荧光探针检测离子集中区中金属离子的含量,使用金属离子算法对金属离子的含量与第一采样液的重量进行计算,得出实验离子通过率,所述金属离子算法为:C=g/v,其中C为实验离子通过率,g为金属离子含量,v为第一采样液的重量;
步骤S2043,对离子集中区外的液体进行蛋白荧光标记,使用荧光标记算法对标记到的区域面积与第一采样液所占的区域面积进行计算,得出实验蛋白通过率,所述荧光标记算法为:D=D1/D2,其中,D为实验蛋白通过率,D1为荧光标记算法标记到的区域面积,D2为第一采样液所占的区域面积;
步骤S2044,将步骤S2041至步骤S2043对第一采样液分析计算得到的离子通过率和蛋白通过率记为第一实验离子通过率和第一实验蛋白通过率,对第二采样液至第九采样液重复步骤S2041至步骤S2043,得出第二实验离子通过率至第九实验离子通过率和第二实验蛋白通过率至第九实验蛋白通过率。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07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2071,对第一检测液至第九检测液重复步骤S2041至步骤S2043,得出第一检测离子通过率至第九检测离子通过率和第一检测蛋白通过率至第九检测蛋白通过率;
步骤S2072,对实验离子通过率与检测离子通过率进行通过率算法计算,所述通过率算法为:m=m1/m2,其中,m为通过率,m1为检验离子通过率,m2为实验离子通过率,将第一实验离子通过率与第一检测离子通过率计算得到的通过率记为第一通过率;
步骤S2073,对第二实验离子通过率与第二检测离子通过率至第九实验离子通过率与第九检测离子通过率进行通过率算法的计算,得出第二通过率至第九通过率,对第一实验蛋白通过率与第一检测蛋白通过率至第九实验蛋白通过率与第九检测蛋白通过率进行通过率算法的计算,得出第十通过率至第十八通过率;
步骤S2074,对第一通过率至第九通过率取平均值,将平均值记为离子平均通过率,对第十通过率至第十八通过率取平均值,将平均值记为蛋白平均通过率;
步骤S2075,将离子平均通过率与标准离子通过率进行比对,当离子平均通过率小于标准离子通过率时,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
步骤S2076,将蛋白平均通过率与标准蛋白通过率进行比对,当蛋白平均通过率小于标准蛋白通过率时,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301,在垃圾渗滤液流入前,对换热管束进行称量,将称量时的重量记为第一管重,对流入MVC蒸发器的液体重量进行称量,将称量结果记为待蒸发液体重量;
步骤S302,对待蒸发液体重量使用蒸发算法得到蒸发液体重量,所述蒸发算法为:
Figure SMS_1
,其中,P为蒸发液体重量,/>
Figure SMS_2
蒸发系数,P1为待蒸发液体重量,/>
Figure SMS_3
为常数,大于零;
步骤S303,启动MVC蒸发器,对换热管束的重量进行实时监控,将此时的换热管束的重量记为第二管重,将第二管重与第一管重的差值记为管内液体重量;
步骤S304,当管内液体重量大于等于蒸发液体重量时,对换热管束进行冷凝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的调节池阶段,在上层和下层放置了浓度检测仪,用于收集调节池上层的清浊液浓度和调节池下层的浑浊液浓度,对清浊液浓度和浑浊液浓度的变化值进行计算,将变化值与第一浓度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判断调节是否结束,这样改进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判断在调节池中的垃圾渗滤液是否完成沉淀,更加有效的降低后续装置接收到的液体的污染程度,使整个处理系统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更加高效;
2.本发明还在反渗透膜上找到九个采集区域,在九个采集区域上安装过滤液接收器,用于收集从反渗透膜上过滤出来的过滤液,同时收集此时未过滤的垃圾渗滤液,记为污染液,对收集的过滤液进行采样,记为实验液,对实验液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实验液中的实验离子通过率和实验蛋白通过率,设置九个采集区域的优点在于能够对反渗透膜上的数据进行更加全面的收集,以便于对整体过滤效果进行判断;
3.在反渗透膜工作一段时间后,停止垃圾渗滤液的输送,在反渗透膜的九个区域输送污染液,收集经过过滤的污染液并进行采样,将采样结果记为检测液,对检测液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检测液中的检测离子通过率和检测蛋白通过率,对实验离子通过率和检测离子通过率进行计算得出离子平均通过率,对实验蛋白通过率和检验蛋白通过率进行分析得出蛋白平均通过率,将离子平均通过率与标准离子通过率进行比对,将蛋白平均通过率与标准蛋白通过率进行比对,根据两次比对结果,判断是否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这样的改进的优点在于,将两次过滤液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用控制变量的方式监测相同的未经过过滤的液体在反渗透膜运行一段时间前后在反渗透膜上的过滤效果,利用九个采集区域对反渗透膜的过滤能力进行更全面的检测,对需要清理的反渗透膜进行更加及时的清理;
4.本发明还对流入MVC蒸发器的液体重量进行称重,根据蒸发算法计算出蒸发液体重量,对换热管束的重量进行称量,在MVC蒸发器启动后对换热管束的重量进行实时监控,根据换热管束增加的重量值与蒸发液体重量进行比对,判断是否对换热管束进行冷凝处理,这样改进的优点在于,能够及时对换热管束进行冷凝处理,减少了非必要的蒸发时间,节省了蒸发能耗,降低成本。
本发明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渗透四边形平均划分为20等份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bz1划分为20等份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发明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处理方法,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1,从垃圾渗滤液收集的总排放口流入垃圾渗滤液到调节池,在调节池内基于监测结果判断是否调节结束,当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均小于第一浓度值时,调节结束;
当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至少有一个大于等于第一浓度值时,继续在调节池内对垃圾渗滤液进行调节;
所述步骤S1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101,在调节池的上层和下层分别放置一个浓度检测仪;
步骤S102,将调节池的上层监测到的浓度记为清浊液浓度,将调节池下层监测到的浓度记为浑浊液浓度,对清浊液浓度和浑浊液浓度使用第一浓度算法得出浓度比例,所述第一浓度算法为:A=A1/A2,其中A为浓度比例,A1为清浊液浓度,A2为浑浊液浓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检测到的清浊液浓度为30%,浑浊液浓度为90%,则得到浓度比例为0.3;
步骤S103,每当调节池运作一小时后,通过调节池上层和下层的浓度检测仪对调节池进行五次浓度采集,其中,五次浓度采集的每次间隔时间为五分钟,将五次浓度采集得到的浓度比例记为第一浓度比例至第五浓度比例;
步骤S104,将第一浓度比例至第五浓度比例由小到大进行排序,计算相邻浓度比例的差值,记为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当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均小于第一浓度值时,调节结束;
当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至少有一个大于等于第一浓度值时,继续在调节池内对垃圾渗滤液进行调节;
将第一浓度差至第四浓度差与第一浓度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对调节池的运行是否结束进行判断,能够在调节池中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更加充分的调节,将调节后的垃圾渗滤液完全沉淀且趋于稳定后排放到下一阶段,能够减少后续处理过程的处理压力,有效防止污染物堆积的情况发生;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第一浓度值设置为0.05,设定第一浓度比例至第五浓度比例排序后为0.3、0.32、0.34、0.35、0.38,则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为0.02、0.02、0.01、0.03,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均小于第一浓度值,调节结束;
步骤S2,通过循环高压泵将调节池内的液体输入到反渗透设备,对反渗透膜的离子平均通过率和蛋白平均通过率进行采集,判断是否需要清洗,当离子平均通过率小于标准离子通过率时,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
当蛋白平均通过率小于标准蛋白通过率时,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
当离子平均通过率大于等于标准离子通过率且蛋白平均通过率大于等于标准蛋白通过率时,继续进行反渗透处理;
所述步骤S2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201,对反渗透膜进行划分,在反渗透膜上找到若干采集区域;
所述步骤S201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2011,获取反渗透膜的形状参数,根据反渗透膜的形状参数搭建能包裹反渗透膜的最小四边形,记为渗透四边形,获取渗透四边形的长和宽的参数,根据渗透四边形的长和宽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渗透四边形的长设定为第一坐标轴的长度,将渗透四边形的宽设定为第二坐标轴的长度,将第一坐标轴以及第二坐标轴的刻度均设置为20;
步骤S2012,在反渗透膜工作一定时间后,对反渗透膜进行观察,记录反渗透膜表面污染物的最长厚度记为第一厚度,记录反渗透膜表面污染物的最短厚度记为第三厚度;
步骤S2013,将第一厚度与第三厚度的中间值设定为第二厚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设定第一厚度为50,第三厚度为10,则第二厚度为30;
步骤S2014,将反渗透膜放置在平面上,将渗透四边形的长所指的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将渗透四边形的宽所指的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如图2所示,将渗透四边形的长平均划分为20等份,记为cd1至cd20,从cd1开始在每一等份中间沿第二方向自上往下插入一张白纸,记为bz1至bz20,在bz1至bz20插入到最底部后,抽出bz1至bz20;
步骤S2015,将bz1至bz20分别对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坐标轴的刻度1至20;
步骤S2016,如图3所示,将bz1划分为20等份,记为kd1至kd20,测量kd1至kd20中被污染物染色的最长长度,记为hd1至hd20,将hd1至hd20的长度值填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度1对应的(1,1)至(1,20);
步骤S2017,对bz2至bz20重复步骤S2016;
步骤S2018,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数字与第一厚度至第三厚度进行比对,使用绝对值比对算法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数字替换成第一厚度、第二厚度或第三厚度,所述绝对值比对算法为:计算数字与第一厚度至第三厚度的差值,将三个差值的绝对值进行比对,选出最小的绝对值,将数字的取值替换成最小的绝对值对应的厚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设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一个数字为25,第一厚度为50、第二厚度为30、第三厚度为10,则通过绝对值比对算法可得,将25替换为第二厚度;
步骤S2019,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一厚度至第三厚度进行筛选,将第一厚度最密集的三个区域进行框选,记为第一采集区域至第三采集区域;
将第二厚度最密集的三个区域进行框选,记为第四采集区域至第六采集区域;
将第三厚度最密集的三个区域进行框选,记为第七采集区域至第九采集区域;
步骤S2020,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反渗透膜进行对应,将第一采集区域至第九采集区域标记到反渗透膜上,得到九个采集区域;
由步骤S2011至步骤S2020获取的九个采集区域,能够更好的对反渗透膜上接受到的不同的液体进行采集,能够更加全面的获取采集数据,对后续反渗透膜是否进行清洗的数据分析起到关键作用;
步骤S202,在九个采集区域上安装第一滤液接收器至第九滤液接收器,用于接收从反渗透膜上过滤出来的过滤液,将第一滤液接收器至第九滤液接收器里的液体记为第一实验液至第九实验液,对此时通过反渗透膜过滤的液体记为污染液,收集污染液;
步骤S203,在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运行第一时间后,取下第一滤液接收器至第九滤液接收器,并记录滤液接收器接收过滤液的时间,记为接收时间;
其中,设定第一时间为1.5小时;
步骤S204,将第一实验液至第九实验液内的液体进行采样记为第一采样液至第九采样液,对第一采样液至第九采样液进行分析得到实验离子通过率和实验蛋白通过率;
所述步骤S204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2041,对第一采样液使用电渗析法,将第一采样液中的金属离子集中到一起,将金属离子集中的区域记为离子集中区;
步骤S2042,对离子集中区使用近红外荧光探针检测离子集中区中金属离子的含量,使用金属离子算法对金属离子的含量与第一采样液的重量进行计算,得出实验离子通过率,所述金属离子算法为:C=g/v,其中C为实验离子通过率,g为金属离子含量,v为第一采样液的重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检测到g为0.4mg,设定v为1kg,则C为0.4mg/kg;
通过近红外荧光探针能够对金属离子进行更加清楚的标记,有利于对第一采样液中金属离子的数据进行获取;
步骤S2043,对离子集中区外的液体进行蛋白荧光标记,使用荧光标记算法对标记到的区域面积与第一采样液所占的区域面积进行计算,得出实验蛋白通过率,所述荧光标记算法为:D=D1/D2,其中,D为实验蛋白通过率,D1为荧光标记算法标记到的区域面积,D2为第一采样液所占的区域面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检测到D1为25m²,D2为100m²,则D为0.25;
步骤S2044,将步骤S2041至步骤S2043对第一采样液分析计算得到的离子通过率和蛋白通过率记为第一实验离子通过率和第一实验蛋白通过率,对第二采样液至第九采样液重复步骤S2041至步骤S2043,得出第二实验离子通过率至第九实验离子通过率和第二实验蛋白通过率至第九实验蛋白通过率;
这样处理的好处在于,将数据获取方法进行统一,并且对液体中两种不同的物质进行获取,在后续的分析中能够有更加细致的判断,有利于清洗因某些原因对某些特定物质降低渗透效率的反渗透膜;
步骤S205,在反渗透膜工作第二时间后,停止垃圾渗滤液的输送;
其中,设定第二时间为一小时;
步骤S206,在接收时间范围内,在反渗透膜的九个采集区域的输入方向输送污染液,并在反渗透膜输出方向的九个采集区域放置九个过滤液接收器,将接收到的液体记为第一检测液至第九检测液;
步骤S207,对第一检测液至第九检测液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检测离子通过率和检测蛋白通过率,对实验离子通过率与检测离子通过率进行计算得出离子平均通过率,对实验蛋白通过率与检测蛋白通过率进行计算得到蛋白平均通过率;
所述步骤S207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2071,对第一检测液至第九检测液重复步骤S2041至步骤S2043,得出第一检测离子通过率至第九检测离子通过率和第一检测蛋白通过率至第九检测蛋白通过率;
步骤S2072,对实验离子通过率与检测离子通过率进行通过率算法计算,所述通过率算法为:m=m1/m2,其中,m为通过率,m1为检验离子通过率,m2为实验离子通过率,将第一实验离子通过率与第一检测离子通过率计算得到的通过率记为第一通过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设定m1为0.3mg/kg,m2为0.4mg/kg,则m为0.75;
将同一物质的通过率进行计算,得出反渗透膜对于同一物质的渗透效率的改变,如果渗透效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则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
步骤S2073,对第二实验离子通过率与第二检测离子通过率至第九实验离子通过率与第九检测离子通过率进行通过率算法的计算,得出第二通过率至第九通过率,对第一实验蛋白通过率与第一检测蛋白通过率至第九实验蛋白通过率与第九检测蛋白通过率进行通过率算法的计算,得出第十通过率至第十八通过率;
步骤S2074,对第一通过率至第九通过率取平均值,将平均值记为离子平均通过率,对第十通过率至第十八通过率取平均值,将平均值记为蛋白平均通过率;
步骤S2075,将离子平均通过率与标准离子通过率进行比对,当离子平均通过率小于标准离子通过率时,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
步骤S2076,将蛋白平均通过率与标准蛋白通过率进行比对,当蛋白平均通过率小于标准蛋白通过率时,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
其中,设定标准离子通过率为0.5,设定标准蛋白通过率为0.5;
通过对两种不同物质的通过率进行分析,能够更加全面的对反渗透膜的渗透效率进行判断,比如对于一种物质的渗透效率未发生变化但是失去了对另一种物质的渗透能力,这样能够更加及时的对反渗透膜进行处理,提高反渗透膜的渗透效率;
步骤S208,将离子平均通过率与标准离子通过率进行比对,将蛋白平均通过率与标准蛋白通过率进行比对,根据两次比对结果,判断是否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
步骤S3,反渗透膜的出水流入MVC蒸发器,进行蒸发处理,根据流入的液体与换热管束的重量判断是否需要对换热管束进行冷凝处理,当管内液体重量大于等于蒸发液体重量时,对换热管束进行冷凝处理;
当管内液体重量小于蒸发液体重量时,继续进行蒸发处理;
所述步骤S3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301,在垃圾渗滤液流入前,对换热管束进行称量,将称量时的重量记为第一管重,对流入MVC蒸发器的液体重量进行称量,将称量结果记为待蒸发液体重量;
步骤S302,对待蒸发液体重量使用蒸发算法得到蒸发液体重量,所述蒸发算法为:
Figure SMS_4
,其中,P为蒸发液体重量,/>
Figure SMS_5
蒸发系数,P1为待蒸发液体重量,/>
Figure SMS_6
为常数,大于零;
其中,设定
Figure SMS_7
为0.2;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检测到P为50kg,则P1为10kg;
步骤S303,启动MVC蒸发器,对换热管束的重量进行实时监控,将此时的换热管束的重量记为第二管重,将第二管重与第一管重的差值记为管内液体重量;
步骤S304,当管内液体重量大于等于蒸发液体重量时,对换热管束进行冷凝处理;
通过蒸发算法得到预定的能够获取到的蒸发液体重量,再对换热管束进行重量的实时监控,能够及时对换热管束进行冷凝处理,从而减少非必要的蒸发时间,降低能耗,节省成本;
步骤S4,MVC蒸发器的出水进入活性炭吸附器,经活性炭吸附器内活性炭的吸附处理后排放。
工作原理:首先对调节池进行改进,在调节池上层和下层放置两个浓度检测仪,根据浓度监测仪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用于判断调节池的调节是否结束,当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均小于第一浓度值时,调节结束;当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至少有一个大于等于第一浓度值时,继续在调节池内进行调节;
对反渗透装置进行改进,在反渗透装置上找到若干采集区域,在反渗透装置运行第一时间后在采集区域上对过滤液进行采集,记为实验液,并收集此时未过滤的液体,记为污染液,对实验液进行分析得到实验离子通过率与实验蛋白通过率,在运行第二时间后,在采集区域对污染液进行过滤,收集过滤后的液体,记为检测液,对检测液进行分析得到检测离子浓度与检测蛋白通过率,对实验离子通过率、实验蛋白通过率、检测离子通过率、检测蛋白通过率进行分析得到蛋白平均通过率和离子平均通过率,对蛋白平均通过率和离子平均通过率与标准蛋白通过率和标准离子通过率进行比对,判断是否对反渗透膜进行清理;
对MVC蒸发器的改进,根据流入的液体和换热管束的重量判断是否对换热管束进行冷凝处理,管内液体重量大于等于蒸发液体重量时,对换热管束进行冷凝处理;
当管内液体重量小于蒸发液体重量时,继续进行蒸发处理。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其中,存储介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

1.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1,从垃圾渗滤液收集的总排放口流入垃圾渗滤液到调节池,在调节池内基于监测结果判断是否调节结束,当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均小于第一浓度值时,调节结束;
当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至少有一个大于等于第一浓度值时,继续在调节池内对垃圾渗滤液进行调节;
步骤S2,通过循环高压泵将调节池内的液体输入到反渗透设备,对反渗透膜的离子平均通过率和蛋白平均通过率进行采集,判断是否需要清洗,当离子平均通过率小于标准离子通过率时,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
当蛋白平均通过率小于标准蛋白通过率时,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
当离子平均通过率大于等于标准离子通过率且蛋白平均通过率大于等于 标准蛋白通过率时,继续进行反渗透处理;
步骤S3,反渗透膜的出水流入MVC蒸发器,进行蒸发处理,根据流入的液体与换热管束的重量判断是否需要对换热管束进行冷凝处理,当管内液体重量大于等于蒸发液体重量时,对换热管束进行冷凝处理;
当管内液体重量小于蒸发液体重量时,继续进行蒸发处理;
步骤S4,MVC蒸发器的出水进入活性炭吸附器,经活性炭吸附器内活性炭的吸附处理后排放;
所述步骤S1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101,在调节池的上层和下层分别放置一个浓度检测仪;
步骤S102,将调节池的上层监测到的浓度记为清浊液浓度,将调节池下层监测到的浓度记为浑浊液浓度,对清浊液浓度和浑浊液浓度使用第一浓度算法得出浓度比例,所述第一浓度算法为:A=A1/A2,其中A为浓度比例,A1为清浊液浓度,A2为浑浊液浓度;
步骤S103,每当调节池运作一小时后,通过调节池上层和下层的浓度检测仪对调节池进行五次浓度采集,其中,五次浓度采集的每次间隔时间为五分钟,将五次浓度采集得到的浓度比例记为第一浓度比例至第五浓度比例;
步骤S104,将第一浓度比例至第五浓度比例由小到大进行排序,计算相邻浓度比例的差值,记为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当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均小于第一浓度值时,调节结束;
当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至少有一个大于等于第一浓度值时,继续在调节池内对垃圾渗滤液进行调节;
所述步骤S2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201,对反渗透膜进行划分,在反渗透膜上找到若干采集区域;
步骤S202,在九个采集区域上安装第一滤液接收器至第九滤液接收器,用于接收从反渗透膜上过滤出来的过滤液,将第一滤液接收器至第九滤液接收器里的液体记为第一实验液至第九实验液,对此时通过反渗透膜过滤的液体记为污染液,收集污染液;
步骤S203,在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运行第一时间后,取下第一滤液接收器至第九滤液接收器,并记录滤液接收器接收过滤液的时间,记为接收时间;
步骤S204,将第一实验液至第九实验液内的液体进行采样记为第一采样液至第九采样液,对第一采样液至第九采样液进行分析得到实验离子通过率和实验蛋白通过率;
步骤S205,在反渗透膜工作第二时间后,停止垃圾渗滤液的输送;
步骤S206,在接收时间范围内,在反渗透膜的九个采集区域的输入方向输送污染液,并在反渗透膜输出方向的九个采集区域放置九个过滤液接收器,将接收到的液体记为第一检测液至第九检测液;
步骤S207,对第一检测液至第九检测液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检测离子通过率和检测蛋白通过率,对实验离子通过率与检测离子通过率进行计算得出离子平均通过率,对实验蛋白通过率与检测蛋白通过率进行计算得到蛋白平均通过率;
步骤S208,将离子平均通过率与标准离子通过率进行比对,将蛋白平均通过率与标准蛋白通过率进行比对,根据两次比对结果,判断是否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
所述步骤S201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2011,获取反渗透膜的形状参数,根据反渗透膜的形状参数搭建能包裹反渗透膜的最小四边形,记为渗透四边形,获取渗透四边形的长和宽的参数,根据渗透四边形的长和宽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渗透四边形的长设定为第一坐标轴的长度,将渗透四边形的宽设定为第二坐标轴的长度,将第一坐标轴以及第二坐标轴的刻度均设置为20;
步骤S2012,在反渗透膜工作指定的时间后,对反渗透膜进行观察,记录反渗透膜表面污染物的最长厚度记为第一厚度,记录反渗透膜表面污染物的最短厚度记为第三厚度;
步骤S2013,将第一厚度与第三厚度的中间值设定为第二厚度;
步骤S2014,将反渗透膜放置在平面上,将渗透四边形的长所指的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将渗透四边形的宽所指的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将渗透四边形的长平均划分为20等份,记为cd1至cd20,从cd1开始在每一等份中间沿第二方向自上往下插入一张白纸,记为bz1至bz20,在bz1至bz20插入到最底部后,抽出bz1至bz20;
步骤S2015,将bz1至bz20分别对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坐标轴的刻度1至20;
步骤S2016,将bz1划分为20等份,记为kd1至kd20,测量kd1至kd20中被污染物染色的最长长度,记为hd1至hd20,将hd1至hd20的长度值填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度1对应的(1,1)至(1,20);
步骤S2017,对bz2至bz20重复步骤S2016;
步骤S2018,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数字与第一厚度至第三厚度进行比对,使用绝对值比对算法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数字替换成第一厚度、第二厚度或第三厚度,所述绝对值比对算法为:计算数字与第一厚度至第三厚度的差值,将三个差值的绝对值进行比对,选出最小的绝对值,将数字的取值替换成最小的绝对值对应的厚度;
步骤S2019,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一厚度至第三厚度进行筛选,将第一厚度最密集的三个区域进行框选,记为第一采集区域至第三采集区域;
将第二厚度最密集的三个区域进行框选,记为第四采集区域至第六采集区域;
将第三厚度最密集的三个区域进行框选,记为第七采集区域至第九采集区域;
步骤S2020,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反渗透膜进行对应,将第一采集区域至第九采集区域标记到反渗透膜上,得到九个采集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4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2041,对第一采样液使用电渗析法,将第一采样液中的金属离子集中到一起,将金属离子集中的区域记为离子集中区;
步骤S2042,对离子集中区使用近红外荧光探针检测离子集中区中金属离子的含量,使用金属离子算法对金属离子的含量与第一采样液的重量进行计算,得出实验离子通过率,所述金属离子算法为:C=g/v,其中C为实验离子通过率,g为金属离子含量,v为第一采样液的重量;
步骤S2043,对离子集中区外的液体进行蛋白荧光标记,使用荧光标记算法对标记到的区域面积与第一采样液所占的区域面积进行计算,得出实验蛋白通过率,所述荧光标记算法为:D=D1/D2,其中,D为实验蛋白通过率,D1为荧光标记算法标记到的区域面积,D2为第一采样液所占的区域面积;
步骤S2044,将步骤S2041至步骤S2043对第一采样液分析计算得到的离子通过率和蛋白通过率记为第一实验离子通过率和第一实验蛋白通过率,对第二采样液至第九采样液重复步骤S2041至步骤S2043,得出第二实验离子通过率至第九实验离子通过率和第二实验蛋白通过率至第九实验蛋白通过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7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2071,对第一检测液至第九检测液重复步骤S2041至步骤S2043,得出第一检测离子通过率至第九检测离子通过率和第一检测蛋白通过率至第九检测蛋白通过率;
步骤S2072,对实验离子通过率与检测离子通过率进行通过率算法计算,所述通过率算法为:m=m1/m2,其中,m为通过率,m1为检验离子通过率,m2为实验离子通过率,将第一实验离子通过率与第一检测离子通过率计算得到的通过率记为第一通过率;
步骤S2073,对第二实验离子通过率与第二检测离子通过率至第九实验离子通过率与第九检测离子通过率进行通过率算法的计算,得出第二通过率至第九通过率,对第一实验蛋白通过率与第一检测蛋白通过率至第九实验蛋白通过率与第九检测蛋白通过率进行通过率算法的计算,得出第十通过率至第十八通过率;
步骤S2074,对第一通过率至第九通过率取平均值,将平均值记为离子平均通过率,对第十通过率至第十八通过率取平均值,将平均值记为蛋白平均通过率;
步骤S2075,将离子平均通过率与标准离子通过率进行比对,当离子平均通过率小于标准离子通过率时,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
步骤S2076,将蛋白平均通过率与标准蛋白通过率进行比对,当蛋白平均通过率小于标准蛋白通过率时,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301,在垃圾渗滤液流入前,对换热管束进行称量,将称量时的重量记为第一管重,对流入MVC蒸发器的液体重量进行称量,将称量结果记为待蒸发液体重量;
步骤S302,对待蒸发液体重量使用蒸发算法得到蒸发液体重量,所述蒸发算法为:
Figure QLYQS_1
,其中,P为蒸发液体重量,/>
Figure QLYQS_2
蒸发系数,P1为待蒸发液体重量,/>
Figure QLYQS_3
为常数,大于零;
步骤S303,启动MVC蒸发器,对换热管束的重量进行实时监控,将此时的换热管束的重量记为第二管重,将第二管重与第一管重的差值记为管内液体重量;
步骤S304,当管内液体重量大于等于蒸发液体重量时,对换热管束进行冷凝处理。
CN202310349340.4A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处理方法 Active CN1161198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49340.4A CN116119887B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49340.4A CN116119887B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9887A CN116119887A (zh) 2023-05-16
CN116119887B true CN116119887B (zh) 2023-07-04

Family

ID=86295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49340.4A Active CN116119887B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1988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54032B (en) * 2004-11-26 2006-05-01 Univ Nat Central On-line real time automatic monitoring equipment for activated sludge settling velocity and method for thereof
CN107320989B (zh) * 2017-06-30 2019-07-12 中山诺顿科研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化妆品生产设备
CN107746129A (zh) * 2017-11-06 2018-03-02 江苏天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一体化中水回用及纯水设备
CN110655253A (zh) * 2019-09-20 2020-01-07 武汉天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老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全量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1499062A (zh) * 2019-10-17 2020-08-07 昆明金泽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tro和mvr垃圾渗滤液两级处理工艺
CN115166180A (zh) * 2022-07-04 2022-10-11 湖南环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水质分析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9887A (zh)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2469C (zh) 评价阴离子交换树脂性能的方法和设备及冷凝水除盐装置
Ebrahimi et al. Tempor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by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Zhang et al. The impact of stormwater biofilter design and operational variables on nutrient removal-a statistical modelling approach
Ra et al. Application of 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 procedure to toxic industrial effluent in South Korea
CN116701885B (zh) 一种废水处理数据采集分析方法
CN112857471A (zh) 基于工业物联网的化工废水处理排放在线监测预警管理云平台
CN116119887B (zh) 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处理方法
CN101598694B (zh) 用于测量超纯水的纯度的装置
KR102403493B1 (ko) 인공지능을 이용한 하·폐수 처리장 통합관리 시스템
US861882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purity of ultrapure water
Fujioka et al. Validating the rejection of trace organic chemicals by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s using a pilot-scale system
KR100250557B1 (ko) 방사선 폐액처리설비
KR101306939B1 (ko) 여과 막 세정장치 및 세정방법
JP5230671B2 (ja) 水質サンプリング装置および水質サンプリング方法
CN105585196B (zh) 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CN116256483A (zh) 实验室检测废水存储系统
CN114897441A (zh) 一种基于常规水质指标定量测算污水管道清污混流权重的方法
CN112132463A (zh) 污水排放方案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90069B (zh)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厂生物除磷效果评价办法
KR102390974B1 (ko) 분리막 접촉기를 이용한 고농도 암모니아 제거 시스템
KR102373416B1 (ko) 완충저류시설 제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5340173B (zh) 运转指标的计算方法及装置、排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11255568U (zh) 一种水样品处理系统
Anwar et al. Comparison Study of Macropollutant Removal in River Water Using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Nanofiber Membrane-Based System
Tataru et al. Treatment Study of Brook Water by Using the Ultrafiltration Pilot with Polymeric Membra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