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14661B - 一种生物防治青海草原毛虫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防治青海草原毛虫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14661B
CN116114661B CN202211621092.6A CN202211621092A CN116114661B CN 116114661 B CN116114661 B CN 116114661B CN 202211621092 A CN202211621092 A CN 202211621092A CN 116114661 B CN116114661 B CN 1161146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y
grassland
parasitic
flies
caterpilla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210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14661A (zh
Inventor
刘思雨
来有鹏
李秋荣
刘雲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Qi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Qi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21162109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146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14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46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14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46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0/00Cultivation of turf, lawn or the like;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防治青海草原毛虫的方法,包括步骤:1、寄生蝇的采集;2、寄生蝇的人工规模化繁育;3、寄生蝇的发育管理;4、寄生蝇的释放;在追寄蝇蛹期,于野外采集草原毛虫幼虫;将采集草原毛虫幼虫于温度18‑26℃、相对湿度30‑70%、光周期L:D=14:10条件下进行饲养,整个过程饲喂10%蜂蜜水;将成功羽化、且处于产卵高峰期的雌追寄蝇与草原毛虫幼虫按比例共置于同一养虫笼中8‑24h;48h后结束接蝇,将接蝇后草原毛虫置温度18‑26℃、光周期L:D=14:10、相对湿度30‑70%条件下培养,直至羽化出下一代追寄蝇;进行两次放蝇:在草原毛虫为三龄幼虫时进行第一次放蝇,选晴朗天气,气温18℃以上,9‑16时放蝇;五天后进行第二次放蝇。本发明简单有效,生物防治安全环保无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防治青海草原毛虫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生物防治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防治青海草原毛虫的方法 。
背景技术
草地是生态环境的载体,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草地上的虫灾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阻碍了农牧业的发展。草原毛虫,又名红头黑毛虫,隶属于鳞翅目毒蛾科草原毛虫属,在青海高寒牧区海拔3000~5000 m的生态环境中均有分布,其中高寒草甸、山地草甸、草甸化草原是草原毛虫频发区和虫源地。该种虫害饮食范围十分广阔,能够为害莎草科、禾本科、豆科、蓼科和蔷薇科等多种类牧草,对农牧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毛虫的蜕皮和茧壳对人畜可造成直接危害引起中毒,是高寒地区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害虫。
以前长期、高剂量使用单一的化学衣药防冶草原毛虫,其药效低、高残留、易产生抗药性、安全性差、污染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的影响,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后果。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十分严峻,针对这些现象,我国正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青海地处三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生物防治不仅能够有效防治害虫的发生及为害,还具有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优点。因此,需要开发利用更多优势天敌来控制草原毛虫的危害。
寄生蝇是农林害虫寄生性天敌的一大类群,其自然资源丰富,从可持续发展的IPM角度出发,既能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及为害,而且同时还能避免化学防治对生态造成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生物防治作用因子,在发展绿色牧业中值得深入研究和利用。目前一些优势种已在部分地区成功应用,现有技术伞群追寄蝇防治草地螟、栗色舟寄蝇防治桉蝙蛾、日本追寄蝇防治草地贪夜蛾等相关记载,并取得了较好的控害效果。然而,利用寄生蝇防治草原毛虫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提供了一种生物防治青海草原毛虫的方法 ,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生物防治青海草原毛虫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寄生蝇的采集;
(2)寄生蝇的人工规模化繁育;
(3)寄生蝇的发育管理;
(4)寄生蝇的释放;
所述寄生蝇的人工规模化繁育包括:将采集的草原毛虫幼虫于温度18-26℃、相对湿度30-70%、光周期L:D=14:10条件下进行饲养,整个过程饲喂10%蜂蜜水;
待追寄蝇在毛虫体外化蛹后,将蛹轻轻取出统一进行管理;待羽化后进行雌雄配对交配,将处于产卵高峰期的雌追寄蝇和草原毛虫幼虫的数量按配比为1:10~40共置于同一养虫笼中,8-24 h后,将草原毛虫放入恒温培养箱(13)中繁育;所述恒温培养箱(13)内部设置有恒温、光照和相对湿度调节装置,饲养条件为温度18-26℃、相对湿度30-70%;接蝇饲料为10%蜂蜜水,毛虫饲料为中华羊茅鲜草;
所述寄生蝇的发育管理包括:48 h后结束接蝇,将接蝇后的草原毛虫置于温度18-26℃、光周期L:D=14:10、相对湿度30-70%的条件下培养,直至羽化出下一代追寄蝇;
所述寄生蝇的释放包括:雌追寄蝇处于产卵高峰期,进行两次放蝇:在草原毛虫为三龄幼虫时进行第一次放蝇,第二次放蝇在第一次放蝇后5天;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天气,气温18℃以上,9-16时放蝇;所述追寄蝇按照蝇虫比1~5:30释放。
优选的,所述寄生蝇的采集包括:在追寄蝇蛹期,于野外采集草原毛虫幼虫,所述采集包括仿生采集饲养盒(10),所述仿生采集饲养盒(10)顶部设置有盖体(11),所述仿生采集饲养盒(10)上贯通开设有透气孔(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利用追寄蝇这类以草原毛虫幼虫为寄主的寄生蝇,通过产卵于草原毛虫幼虫体内,使草原毛虫无法化蛹,无法完成整个生活史,从而杀死草原毛虫,起到防治的目的。该发明为草原毛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手段和新方法,而且追寄蝇以草原毛虫幼虫为寄主,无毒害,不污染环境,只杀灭防治草原毛虫;
本发明实现了室内人工大规模繁殖草原毛虫的天敌——追寄蝇,使得追寄蝇的大量繁殖不受季节限制,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使用率,节约了成本,而且饲养方法简单易行,特别是适合室内饲养并观察其生活史,即使饲养人员无相关专业知识,亦可在短期内学会并独立操作,保证了追寄蝇长期大量的供应源,有利于对草原毛虫进行长期有效的生物防治;
人工繁育追寄蝇时,采用寄生草原毛虫幼虫后发育的追寄蝇,有一定的驯化作用,可增加寄生率;
根据草原毛虫危害程度,可选择多次放蝇或提高益害比放蝇,能有效防治草原毛虫;
方法简单、有效;生物防治安全、环保;产品无污染、无农残,绿色健康。
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恒温培养箱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仿生采集饲养盒示意图。
附图说明:10、仿生采集饲养盒;11、盖体;12、透气孔;13、恒温培养箱。
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发明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着重参照附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生物防治青海草原毛虫的方法 ,包括步骤:(1)寄生蝇的采集;(2)寄生蝇的人工规模化繁育;(3)寄生蝇的发育管理;(4)寄生蝇的释放。
寄生蝇的采集包括:在追寄蝇蛹期,于野外采集草原毛虫幼虫,采集包括仿生采集饲养盒10,仿生采集饲养盒10顶部设置有盖体11,仿生采集饲养盒10上贯通开设有透气孔12,透气孔12直径小于毛虫幼虫的直径,一方面防止草原毛虫向外攀爬,另一方面保证仿生采集饲养盒10中有足够的空气流通。
寄生蝇的人工规模化繁育包括:将采集的草原毛虫幼虫于温度18-26℃、相对湿度30-70%、光周期L:D=14:10条件下进行饲养,整个过程饲喂10%蜂蜜水;
待追寄蝇在毛虫体外化蛹后,将蛹轻轻取出统一进行管理;待羽化后进行雌雄配对交配,将处于产卵高峰期的雌追寄蝇和草原毛虫幼虫的数量按配比为1:10~40共置于同一养虫笼中,8-24 h后,将草原毛虫放入恒温培养箱13中繁育,恒温培养箱13内部设置有恒温、光照和相对湿度调节装置,便于对恒温培养箱13内部温度、湿度和光照进行调节,恒温培养箱13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恒温培养箱13内部设置有恒温、光照和相对湿度调节装置;饲养条件为温度18-26℃、相对湿度30-70%;接蝇饲料为10%蜂蜜水,毛虫饲料为中华羊茅鲜草。
寄生蝇的发育管理包括:48 h后结束接蝇,将接蝇后的草原毛虫置于温度18-26℃、光周期L:D=14:10、相对湿度30-70%的条件下培养,直至羽化出下一代追寄蝇。
寄生蝇释的放条件包括:雌追寄蝇处于产卵高峰期,进行两次放蝇:在草原毛虫为三龄幼虫时进行第一次放蝇,第二次放蝇在第一次放蝇后5天左右;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天气,气温18℃以上,9-16时放蝇;所述追寄蝇按照蝇虫比1~5:30释放。
实施例
不同饲养条件对追寄蝇的培育的影响
一种生物防治青海草原毛虫的方法,将追寄蝇寄生在草原毛虫幼虫中的方法包括:(1)寄生蝇的采集;(2)寄生蝇的人工规模化繁育;(3)寄生蝇的发育管理。
寄生蝇的采集包括:在追寄蝇蛹期,于野外采集草原毛虫幼虫。
寄生蝇的人工规模化繁育包括:将采集的草原毛虫幼虫于温度18-26℃、相对湿度30-70%、光周期L:D=14:10条件下进行饲养,整个过程饲喂10%蜂蜜水。待追寄蝇在毛虫体外化蛹后,将蛹轻轻取出统一进行管理,直至羽化后进行雌雄配对交配。
将处于产卵高峰期的雌追寄蝇和草原毛虫幼虫的数量按配比为1:10共置于同一养虫笼中,8-24 h后,将草原毛虫幼虫分别放入设置有不同温湿度的恒温培养箱中繁育。接蝇饲料为10%蜂蜜水,毛虫饲料为中华羊茅鲜草。温度设置18、22、26℃等3个温度梯度,相对湿度设置30、50和70%等3个梯度,光周期统一设置为L:D=14:10。当研究温度时,湿度统一设置为50%;研究湿度时,温度统一设置为22℃。
寄生蝇的发育管理包括:48 h后结束接蝇,将接蝇后的草原毛虫置于上述条件下培养,直至羽化出下一代追寄蝇。
不同饲养条件对追寄蝇生长的影响结果分析:
表1饲养温度对追寄蝇生长的影响
饲养温度(℃) 幼虫存活率(%) 化蛹率(%)
18 86.73±3.93 88.90±4.14
22 94.88±1.82 93.39±1.14
26 70.76±3.94 73.47±1.80
由表1可以看出,追寄蝇能够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广,18-26℃条件下幼虫均能存活且能化蛹。在相同光周期(L:D=14:10)和湿度(50% RH)条件下,3个温度梯度对追寄蝇幼虫存活率和化蛹率等2个指标均表现出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温度从18℃升高到22℃,幼虫存活率从86.73%升高到94.88%,幼虫化蛹率也从88.90%升高到93.39%;随后2个指标均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当温度升高到26℃,幼虫存活率最终降至70.76%,化蛹率也降至73.47%。
表2环境湿度对追寄蝇生长的影响
相对湿度(%) 幼虫存活率(%) 化蛹率(%)
30 85.91±3.34 89.56±2.45
50 92.93±1.19 76.05±4.12
70 71.03±1.21 66.39±3.07
由表2可以看出,追寄蝇幼虫在相对湿度30-70%的条件下均能存活且能化蛹。在相同光周期(L:D=14:10)和温度(22℃)条件下,追寄蝇幼虫存活率呈现出随湿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湿度从30%升高到50%,幼虫存活率从85.91%升高到92.93%,随后该指标呈下降趋势,当湿度升高到70%,幼虫存活率最终降至71.03%;相比而言,化蛹率呈现出随湿度的升高而降低的变化趋势,当湿度从30%升高到70%,幼虫存活率由89.56%降至66.39%。
实施例
草原毛虫幼虫密度对追寄蝇寄生效果的影响
一种生物防治青海草原毛虫的方法,将追寄蝇寄生在草原毛虫幼虫中的方法包括:(1)寄生蝇的采集;(2)寄生蝇的人工规模化繁育;(3)寄生蝇的发育管理。
寄蝇的采集包括:在追寄蝇蛹期,于野外采集草原毛虫幼虫。
寄生蝇的人工规模化繁育包括:将采集的草原毛虫幼虫于温度22℃、相对湿度50%、光周期L:D=14:10条件下进行饲养,整个过程饲喂10%蜂蜜水。待追寄蝇在毛虫体外化蛹后,将蛹轻轻取出,于温度22℃,相对湿度30%条件下统一管理,直至羽化后进行雌雄配对交配。
将处于产卵高峰期的雌追寄蝇和草原毛虫幼虫的数量按1:10、1:20、1:30和1:40的配比共置于同一养虫笼中,8-24 h后,将草原毛虫幼虫放入恒温培养箱中繁育,饲养条件为温度22℃、相对湿度50%;接蝇饲料为10%蜂蜜水,毛虫饲料为中华羊茅鲜草。
寄生蝇的发育管理包括:48 h后结束接蝇,将接蝇后的草原毛虫置于温度22℃,湿度50%,光周期L:D=14:10条件下饲养至羽化出下一代追寄蝇。
不同草原毛虫幼虫密度对追寄蝇寄生效果的影响结果分析:
表3不同寄主密度下追寄蝇的寄生量
草原毛虫密度 实际寄生量(头)
1:10 7.33±0.47
1:20 13.67±0.94
1:30 16.67±1.25
1:40 19.67±0.94
表3的数据表明: 追寄蝇对草原毛虫幼虫的寄生量是以寄生后出蝇数量为标准,随寄主密度的增大寄生量也呈增加趋势,当毛虫幼虫的密度在较低的密度条件下(10-20头),被寄生的数量与寄主幼虫密度数量增长速率几乎相同;在高密度条件下(30-40头),被寄生的幼虫数量随着寄主数量的增加逐渐减少。
实施例
追寄蝇自身密度对草原毛虫寄生效果的影响
一种生物防治青海草原毛虫的方法,将追寄蝇寄生在草原毛虫幼虫中的方法包括:(1)寄生蝇的采集;(2)寄生蝇的人工规模化繁育;(3)寄生蝇的发育管理;(4)寄生蝇的释放。
寄蝇的采集包括:在追寄蝇蛹期,于野外采集草原毛虫幼虫。
寄生蝇的人工规模化繁育包括:将采集的草原毛虫幼虫于温度22℃、相对湿度50%、光周期L:D=14:10条件下进行饲养,整个过程饲喂10%蜂蜜水。待追寄蝇在毛虫体外化蛹后,将蛹轻轻取出,于温度22℃,相对湿度30%条件下统一管理,直至羽化后进行雌雄配对交配。
将处于产卵高峰期的雌追寄蝇和草原毛虫幼虫的数量按1:20的配比共置于同一养虫笼中,8-24 h后,将草原毛虫幼虫放入恒温培养箱中繁育,饲养条件为温度22℃、相对湿度50%;接蝇饲料为10%蜂蜜水,毛虫饲料为中华羊茅鲜草。
寄生蝇的发育管理包括:48 h后结束接蝇,将接蝇后的草原毛虫置于温度22℃,湿度50%,光周期L:D=14:10条件下饲养至羽化出下一代追寄蝇。
寄生蝇的释放包括:雌追寄蝇处于产卵高峰期,进行两次放蝇:在草原毛虫为三龄幼虫时进行第一次放蝇,第二次放蝇在第一次放蝇后5天左右。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天气,气温18℃以上,9-16时放蝇。所述追寄蝇按照蝇虫比1:30、2:30、3:30、4:30和5:30释放。
追寄蝇自身密度对草原毛虫寄生效果的影响结果分析:
表4不同追寄蝇密度下对草原毛虫幼虫寄生量
追寄蝇密度 实际寄生量
1:30 17.67±0.47
2:30 13.67±0.47
3:30 9.67±0.47
4:30 7.67±0.94
5:30 5.33±0.47
表4的数据表明:被寄生的草原毛虫幼虫数量随寄生蝇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在一定的空间和寄主密度下,寄生蝇的发现域随着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变小,即在相同条件下,寄生蝇密度与发现域成反比例增加,当寄生蝇量为4头和5头时,寄生量降低5.33-7.67头,寄生蝇个体之间表现为明显的干扰作用。
本发明的具体流程如下:
寄生蝇的采集,在追寄蝇蛹期,于野外采集草原毛虫幼虫;
寄生蝇的人工规模化繁育,将采集的草原毛虫幼虫于温度18-26℃、相对湿度30-70%、光周期L:D=14:10条件下进行饲养,整个过程饲喂10%蜂蜜水;待追寄蝇在毛虫体外化蛹后,将蛹轻轻取出统一进行管理;待羽化后进行雌雄配对交配,将处于产卵高峰期的雌追寄蝇和草原毛虫幼虫的数量按配比为1:10~40共置于同一养虫笼中,8-24 h后,将草原毛虫放入恒温培养箱中繁育;饲养条件为温度18-26℃、相对湿度30-70%;接蝇饲料为10%蜂蜜水,毛虫饲料为中华羊茅鲜草;
寄生蝇的发育管理,寄生蝇人工规模化繁育,48 h后结束接蝇,将接蝇后的草原毛虫置于温度18-26℃、光周期L:D=14:10、相对湿度30-70%的条件下培养,直至羽化出下一代追寄蝇;
寄生蝇的释放,雌追寄蝇处于产卵高峰期,进行两次放蝇:在草原毛虫为三龄幼虫时进行第一次放蝇,第二次放蝇在第一次放蝇后5天左右;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天气,气温18℃以上,9-16时放蝇;追寄蝇按照蝇虫比1~5:30释放。
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生物防治青海草原毛虫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 寄生蝇的采集;
(2) 寄生蝇的人工规模化繁育;
(3) 寄生蝇的发育管理;
(4) 寄生蝇的释放;
所述寄生蝇的人工规模化繁育包括:将采集的草原毛虫幼虫于温 度 18-26℃、相对湿度 30-70%、光周期 L:D=14:10 条件下进行饲养, 整个过程饲喂 10%蜂蜜水;
待追寄蝇在毛虫体外化蛹后,将蛹轻轻取出统一进行管理;待羽 化后进行雌雄配对交配,将处于产卵高峰期的雌追寄蝇和草原毛虫幼 虫的数量按配比为 1:10~40 共置于同一养虫笼中,8-24 h 后,将草 原毛虫放入恒温培养箱 (13) 中繁育;所述恒温培养箱 (13)内部设 置有恒温、光照和相对湿度调节装置,饲养条件为温度 18-26℃、相 对湿度 30-70%;接蝇饲料为 10%蜂蜜水,毛虫饲料为中华羊茅鲜草;
所述寄生蝇的发育管理包括:48 h 后结束接蝇,将接蝇后的草 原毛虫置于温度 18-26℃、光周期 L:D=14:10、相对湿度 30-70%的条 件下培养,直至羽化出下一代追寄蝇;
所述寄生蝇的释放包括:雌追寄蝇处于产卵高峰期,进行两次放蝇:在草原毛虫为三龄幼虫时进行第一次放蝇,第二次放蝇在第一次 放蝇后 5 天;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天气,气温 18℃以上,9-16 时 放蝇;所述追寄蝇按照蝇虫比 1~5:30 释放。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生物防治青海草原毛虫的方法 , 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蝇的采集包括:在追寄蝇蛹期,于野外采集草原毛虫幼虫,所述采集包括仿生采集饲养盒(10) ,所述仿生采集饲 养盒 (10) 顶部设置有盖体 (11) ,所述仿生采集饲养盒 (10)上贯 通开设有透气孔 (12) 。
CN202211621092.6A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生物防治青海草原毛虫的方法 Active CN1161146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1092.6A CN116114661B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生物防治青海草原毛虫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1092.6A CN116114661B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生物防治青海草原毛虫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4661A CN116114661A (zh) 2023-05-16
CN116114661B true CN116114661B (zh) 2023-08-29

Family

ID=86300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21092.6A Active CN116114661B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生物防治青海草原毛虫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1466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5871A (zh) * 2003-12-10 2004-11-17 浙江大学 一种用马尾松毛虫产出卵繁殖野蚕黑卵蜂的方法
CN102106324A (zh) * 2011-02-22 2011-06-29 云南农业大学 利用银纹夜蛾为中间寄主繁育日本追寄蝇的方法
CN110089323A (zh) * 2019-06-03 2019-08-06 青海大学 一种生物防治茴香薄翅野螟的方法
CN111264473A (zh) * 2020-02-18 2020-06-12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利用大蜡螟繁殖日本追寄蝇的方法
CN112471079A (zh) * 2020-12-11 2021-03-12 兰州大学 一种青藏高原草原毛虫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
CN115176943A (zh) * 2022-06-23 2022-10-14 苏州大学 一种提升日本追寄蝇繁殖力的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5871A (zh) * 2003-12-10 2004-11-17 浙江大学 一种用马尾松毛虫产出卵繁殖野蚕黑卵蜂的方法
CN102106324A (zh) * 2011-02-22 2011-06-29 云南农业大学 利用银纹夜蛾为中间寄主繁育日本追寄蝇的方法
CN110089323A (zh) * 2019-06-03 2019-08-06 青海大学 一种生物防治茴香薄翅野螟的方法
CN111264473A (zh) * 2020-02-18 2020-06-12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利用大蜡螟繁殖日本追寄蝇的方法
CN112471079A (zh) * 2020-12-11 2021-03-12 兰州大学 一种青藏高原草原毛虫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
CN115176943A (zh) * 2022-06-23 2022-10-14 苏州大学 一种提升日本追寄蝇繁殖力的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影响草原毛虫活动的主要因素;拉毛切忠;;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第2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4661A (zh)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60021B (zh) 一种小龙虾温室育苗装置及稻田种养循环方法
CN101796940A (zh) 超级黄粉虫养殖技术
CN111328770B (zh) 一种长尾潜蝇茧蜂的室内规模化繁育方法
CN111567484A (zh) 悬置米蛾幼虫容器提升野外褐带卷蛾茧蜂种群数量的方法
CN109874611A (zh) 一种利用动植物协同作用防治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
CN103766324B (zh) 冬枣园利用红颈常室茧蜂生物防治绿盲蝽的方法
CN101904320A (zh) 一种双斑侧沟茧蜂的大量繁殖方法
Pearce-Kelly et al. The captive rearing of threatened Orthoptera: a comparison of the conservation potential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of two species' breeding programmes at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CN112385608A (zh) 一种蠋蝽的饲养方法
CN107372363A (zh) 一种可以提高蔬菜大棚内养殖黑水虻成虫密度的设施
CN108935341B (zh) 一种菜粉蝶绒茧蜂的饲养方法
CN101361474B (zh) 一种家蚕实用品种转基因用蚕卵的制备方法
CN111183960B (zh) 一种提高蠋蝽产卵量及蠋蝽卵收集方法
CN116114661B (zh) 一种生物防治青海草原毛虫的方法
CN110089323B (zh) 一种生物防治茴香薄翅野螟的方法
CN109479828A (zh) 一种养殖成本低的胡蜂人工规模化放养技术
CN112075390A (zh) 一种草地贪夜蛾寄生蜂扩繁方法
CN114651793B (zh) 暗黑赤眼蜂的人工养殖及利用其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方法
CN102771446B (zh) 利用豌豆彩潜蝇扩繁豌豆潜蝇姬小蜂的方法
CN111543396B (zh) 一种蝇蛹俑小蜂的室内规模化繁育方法
CN112471082A (zh) 一种宽带优食蚜蝇繁育方法
CN113317282B (zh) 一种金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方法
CN104756960A (zh) 大斑黄小蜂饲养方法
CN111771819A (zh) 大蜡螟幼虫作为中间寄主在花绒寄甲人工繁育中的应用
CN116982681B (zh) 一种草地贪夜蛾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