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13018A - 一种基站上电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站上电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13018A
CN116113018A CN202111333728.2A CN202111333728A CN116113018A CN 116113018 A CN116113018 A CN 116113018A CN 202111333728 A CN202111333728 A CN 202111333728A CN 116113018 A CN116113018 A CN 1161130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equipment
power
maintenance center
operation mainten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337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阳
苏翰
高峰
耿鲁静
张斌
胡亚希
李天璞
郑继燕
刘玥
孟宪锟
张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3372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130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13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30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站上电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的接入请求;根据所述接入请求,将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与所述第一设备绑定的基站开站时,所述操作维护中心通过所述第一设备控制所述基站上电。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实现了基站自动开站时节电控制,同时降低人力、时间和管理等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基站上电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站上电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5G基站的总能耗是4G基站的3-4倍,5G建网面临的挑战之一是高能耗不环保。为了节能,从设备、站点和网络三个层面不断通过技术进步和综合节能方案应用降低能耗。
基站建设过程中,自动开站可以提高开站效率,但是没有节能效果。在自动开站流程中基站上电是基站安装的最后一步,也是自动开站流程的前置条件。未上电的基站不能发起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发现过程、主动联系OMC(操作维护中心)服务器,所以网管上是看不到的。
安装完毕的基站并不一定是需要马上开通的基站。按现有模式,基站必须上电等待OMC下发指令启动开通流程,等待阶段明显造成电力浪费,等待时间越长浪费越严重。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基站上电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上电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的接入请求;
根据所述接入请求,将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
与所述第一设备绑定的基站开站时,所述操作维护中心通过所述第一设备控制所述基站上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上电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的接入请求;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入请求,将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与所述第一设备绑定的基站开站时,所述操作维护中心通过所述第一设备控制所述基站上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基站上电控制方法对应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处理器执行如上述基站上电控制方法对应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接收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的接入请求;根据所述接入请求,将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与所述第一设备绑定的基站开站时,所述操作维护中心通过所述第一设备控制所述基站上电;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基站上电以及基站自动开站时节电控制,降低基站开通与管理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上电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上电控制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上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上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接收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的接入请求;
步骤12,根据所述接入请求,将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
步骤13,与所述第一设备绑定的基站开站时,操作维护中心通过所述第一设备控制所述基站上电。
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可以为接入无线网络中的普通用户终端,并且能够为待开通基站提供传输服务,第一设备可以称为客户前置设备CPE;所述第一设备应当具有可插拔的SIM卡或内置的eSIM卡,以作为普通用户终端接入公网,即接入所述操作维护中心中;在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接入操作维护中心的接入请求后,通过所述接入请求,将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所述操作维护中心,以实现所述操作维护中心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操作与控制;在所述操作维护中心中,待开通基站在所述第一设备接入后,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绑定连通,所述第一设备作为所述操作维护中心与所述待开通基站的连接网桥,在所述待开通基站需要开通时,所述操作维护中心,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设备,传输相关指令或数据,实现该基站上电,所述第一设备的设置,降低了基站开通过程中电力能耗,避免了开站过程中工程人员二次上站,不借助非运营商和设备厂家人员操作基站以免设备损坏出现责任纠纷,有效降低了人力、时间和管理等成本。
本发明的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2包括:
步骤121,根据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发现过程请求,获得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
步骤122,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将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
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标识可以是所述第一设备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或SIM/eSIM卡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或用户号码MSISDN;所述第一设备发起接入操作维护中心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发现过程请求,所述DHCP发现过程请求中包含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操作维护中心获得所述第一标识,并对所述第一标识进行集中存储、管理,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第一设备分配正确的IP地址,即完成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所述操作维护中心,实现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操作维护中心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维护中心对接入后的所述第一设备进行管理,管理内容围绕着所述第一设备提供传输服务的能力和质量,包括但不限于:状态查询(例如:所述第一设备传输服务能力在线/离线状态,所述第一设备驻留服务小区CI、无线信号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故障管理(例如:预警上报);远程配置(例如:可以远程修改所述第一设备的配置参数)。
本发明的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2还包括:
步骤123,获得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设备的地址、所述基站的第二标识以及所述基站的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
该实施例中,所述基站为与所述第一设备连通绑定的基站,所述基站的第二标识可以是该基站的硬件标识EID(或ESN),在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所述操作维护中心后,所述操作维护中心同时也获取所述基站的第二标识、所述基站的地址以及所述第一设备的地址,并存储“所述第一标识-所述第一设备的地址-所述基站的第二标识-所述基站的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后续所述基站上电开通建立对应连接关系。
本发明的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3包括:
步骤131,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获得所述基站的第二标识;
步骤132,根据所述第二标识,通过所述第一设备控制所述基站上电。
该实施例中,在所述基站上电前,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操作维护中心不可见,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操作维护中心始终保持联系,在所述第一设备发起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发现过程请求时,所述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发现请求同时包含所述基站的第二标识;当基站需要开通时,通过所述第二标识找到需要待开通的基站,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一设备,并通过所述第一设备控制该基站上电。
本发明的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32包括:
步骤1321,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将所述第一设备的基站上电状态设置为第一状态;
步骤1322,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一开关发送上电控制信号,由所述第一开关根据所述上电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基站的电源为所述基站上电。
该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所述操作维护中心后,由所述操作维护中心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管理,所述操作维护中心可以通过设备广域网管理协议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基站上电状态”参数配置,并要求所述第一设备支持ModBus RTU串行通信协议,从而使所述第一设备具备电源管理模块上位机的能力,“基站上电状态”可以包括两个状态开关:基站上电开关和基站断电开关;当基站需要开通时,所述操作维护中心改变所述第一设备的基站上电状态,并将其设置为第一状态(也即是打开基站上电开关),通过所述第一状态,向第一开关发送上电控制信号,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基站电源开关打开,从而使基站的电源为所述基站上电。
本发明的一可选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步骤11至13的基础上,基站上电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14,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开站请求;
步骤15,根据所述开站请求,进行所述基站的开站流程。
该实施例中,当基站上电完成后,开启正常的SON(自组织网络)流程,例如引导、自检、自建立等,所述基站向所述操作维护中心发送开站请求,根据所述开站请求,所述操作维护中心主动进行开站操作。
本发明的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5包括:
步骤151,建立所述基站与所述操作维护中心的连接;
步骤152,基于所述连接,进行所述基站的开站参数的配置。
该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所述基站的IP地址以及所述操作维护中心的地址,完成所述基站与所述操作维护中心之间的建链,所述操作维护中心建链完成后,由所述操作维护中心主动完成自动开站后续部分,包括:所述操作维护中心对所述基站软件包升级、所述操作维护中心对所述基站下发规划配置数据、所述基站进行开站参数配置并将开站配置结果上报给所述操作维护中心、所述操作维护中心形成最终开站报告通过北向接口上报给上层网管系统。
以第一设备(客户前置设备CPE)为例,对基站上电控制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
操作维护中心OMC将CPE纳入其中,并进行管理,通过CPE,建立操作维护中心与待上电开通基站之间的网桥链路,CPE支持ModBus RTU串行通信协议,维护中心OMC通过CPE管理基站电源开关,进一步控制基站上电。
在该实施例中,将基站硬件标识EID(或ESN)称为第一基站特征标识;将CPE的标识称为第二基站特征标识,基站上电之前,第一基站特征标识对操作维护中心OMC不可见;上电后,可以通过现有自动开站流程实现第一基站特征标识对网管网和核心网可见;保持CPE与操作维护中心OMC的持续联系,当然该连接的电力消耗远小于基站的电力消耗;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步骤21,前置条件,CPE需处于网管网中。无线回传使用的是无线公网回传,需要先连接到安全/接入网关,在公网上建立IPsec隧道进入运营商网管网,避免人工配置网关地址。
步骤22,由CPE发起包含CPE标识(也就是第二基站特征标识)的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发现过程请求,操作维护中心OMC存储“CPE标识(第二基站特征标识)-CPE地址-基站EID(第一基站特征标识)-基站地址”关系,为CPE分配正确的IP地址,操作维护中心OMC与CPE建链完成。
步骤23,由操作维护中心OMC对CPE进行管理,根据规范要求可以采用TR-069协议(CPE WAN管理协议)配置CPE参数,新加入参数“基站上电状态”。按照规范要求必须对家庭宽带、机顶盒形式的CPE进行管理,暂时不包括无线回传链路上的CPE;支持的管理内容围绕着CPE提供传输服务的能力和质量,包括:
1)状态查询:CPE传输服务能力在线/离线状态,CPE驻留服务小区CI、无线信号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SI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2)故障管理:告警上报;
3)远程配置:可以远程修改CPE配置参数;
新加入“基站上电状态”参数和要求CPE支持ModBus RTU串行通信协议,从而具备电源管理模块上位机的能力,完成对CPE的能力扩展。
步骤24,当需要开通基站时,操作维护中心OMC改变CPE参数“基站上电状态”为“ON”,CPE通过ModBus RTU串行通信协议改变中继继电器对应位置接触器的状态,并返回对应传感器的状态判断是否设置成功;设置成功后CPE返回给槽做维护中心OMC参数设置动作完成。
步骤25,在基站电源接通后上电,开启正常的SON(自组织网络)流程,例如引导、自检、自建立,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发现过程包含基站EID(第一基站特征标识),获得基站IP地址和操作维护中心OMC地址,与操作维护中心OMC建链。操作维护中心OMC建链完成后,由操作维护中心OMC主动完成自动开站后续部分,包括:操作维护中心OMC对基站软件包升级、操作维护中心OMC对基站下发规划配置数据、基站进行开站参数配置并将开站配置结果上报给操作维护中心OMC、操作维护中心OMC形成最终开站报告通过北向接口上报给上层网管系统。
该实施例中,在待开通基站上电前,第一基站特征标识对操作维护中心OMC和核心网不可见,但是由于通信终端CPE一直与操作维护中心OMC保持联系,从而保证第二基站特征标识对操作维护中心OMC可见。
当需要开通基站时,操作维护中心OMC根据第二基站特征标识找到待开通基站,先发送基站上电命令;CPE将命令发送给电源管理模块,实现基站上电。待基站上电完毕,第一基站特征标识对OMC可见,OMC确认基站状态后再给基站发送开通命令,从而完成完整的基站开通流程。整个过程中,从基站上电到开通,无需工程人员二次上站,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也实线了基站上电开通的自主化,此外避免因人工操作失误导致设备损坏。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上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30包括:
收发模块30,用于接收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的接入请求;
处理模块31,用于根据所述接入请求,将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在所述操作维护中心中的与所述第一设备绑定的基站开站时,通过所述第一设备控制所述基站上电。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31,用于根据所述接入请求,将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发现过程请求,获得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将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31将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后,还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设备的地址、所述基站的第二标识以及所述基站的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31通过所述第一设备控制所述基站上电,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获得所述基站的第二标识;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通过所述第一设备控制所述基站上电。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31根据所述第二标识,通过所述第一设备控制所述基站上电,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将所述第一设备的基站上电状态设置为第一状态;
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一开关发送上电控制信号,由所述第一开关根据所述上电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基站的电源为所述基站上电。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31通过所述第一设备控制所述基站上电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开站请求;
根据所述开站请求,进行所述基站的开站流程。
可选的,所述基站的开站流程包括:
建立所述基站与所述操作维护中心的连接;
基于所述连接,进行所述基站的开站参数的配置。
该实施例中,该装置是与上述方法对应的装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装置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基站上电控制方法。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并不对计算设备的具体实现做限定。
如图4所示,该计算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存储器(memory)、以及通信总线。
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以及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用于与其它设备比如客户端或其它服务器等的网元通信。处理器,用于执行程序,具体可以执行上述用于计算设备的基站上电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
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处理器可能是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计算设备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是同一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以及一个或多个ASIC。
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程序具体可以用于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基站上电控制方法。程序中各步骤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上述基站上电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步骤和单元中对应的描述,在此不赘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设备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此提供的算法或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发明实施例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实施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除有特殊说明外,不应理解为对执行顺序的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基站上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的接入请求;
根据所述接入请求,将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
与所述第一设备绑定的基站开站时,所述操作维护中心通过所述第一设备控制所述基站上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上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接入请求,将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发现过程请求,获得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将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上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后,还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设备的地址、所述基站的第二标识以及所述基站的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上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一设备控制所述基站上电,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获得所述基站的第二标识;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通过所述第一设备控制所述基站上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上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通过所述第一设备控制所述基站上电,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将所述第一设备的基站上电状态设置为第一状态;
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一开关发送上电控制信号,由所述第一开关根据所述上电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基站的电源为所述基站上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上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一设备控制所述基站上电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开站请求;
根据所述开站请求,进行所述基站的开站流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上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的开站流程包括:
建立所述基站与所述操作维护中心的连接;
基于所述连接,进行所述基站的开站参数的配置。
8.一种基站上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的接入请求;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入请求,将所述第一设备接入操作维护中心;与所述第一设备绑定的基站开站时,所述操作维护中心通过所述第一设备控制所述基站上电。
9.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上电控制方法对应的操作。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上电控制方法对应的操作。
CN202111333728.2A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基站上电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Pending CN1161130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33728.2A CN116113018A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基站上电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33728.2A CN116113018A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基站上电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3018A true CN116113018A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58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33728.2A Pending CN116113018A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基站上电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1301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92181B (zh) 一种智能设备的联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634170B (zh) 一种家庭网络互联方法及装置
CN110429708B (zh) 一种实现配电设备即插即用的方法和系统
CN106658481B (zh) 一种批量基站的开站方法及系统
US20120038513A1 (en) Centralized antenna interface for wireless networks
WO2009018696A1 (en) A method for home node b automatic installation
US20120084415A1 (en)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self-configuring transmission in self-organized network
CN102083023B (zh) 一种远程控制设备重启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3249075B (zh) 接入点故障的检测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01971694A (zh) 免接触即插即用基站收发台
CN101399722A (zh) 无线网络设备接入方法及系统
CN103685530A (zh) Wlan现网ap自动升级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255089A (zh) 一种无线三层漫游的方法和装置
CN104618522A (zh) 终端ip地址自动更新的方法及以太网接入设备
CN110602768B (zh) 一种融合多类数据传输协议的智能物联网网关方法及装置
CN110912946A (zh) 一种洗涤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3841537A (zh) 采用家庭网关部署wlan城域网的管控系统及方法
CN102843388A (zh) 实现无线数据传输与短信收发并行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6113018A (zh) 一种基站上电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2752409A (zh) 无线集群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302448B (zh) 端口监听方法及装置
CN100391288C (zh) 一种远端维护通道的建立方法
CN102013989A (zh) 一种基站自动发现方法及系统
CN106211142A (zh) 一种WiFi AP终端广域网接入方法
CN105450725A (zh) 一种支持云ac集中管理的无线路由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