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08598A - 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08598A
CN116108598A CN202310007977.5A CN202310007977A CN116108598A CN 116108598 A CN116108598 A CN 116108598A CN 202310007977 A CN202310007977 A CN 202310007977A CN 116108598 A CN116108598 A CN 1161085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line
power transmission
dimensional image
image model
desig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079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俊宏
熊志武
李倩
罗志文
吴建芳
王海燕
林彩燕
李杨
张烜梓
江润洲
刘利林
曾根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0797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085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08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085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8Network design, e.g. design based on topological or interconnect aspects of utility systems, piping, heating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HVAC] or cab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4Power grid distribution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获取当前设计的输电线路的设计数据,采集输电线路的建设区域的区域图像,以及获取建设区域的地理数据;基于设计数据,生成输电线路的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基于区域图像和地理数据,生成输电线路对应的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基于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中,相比于现有技术需要到实地安装阶段才更改设计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提高输电线路建设的效率。

Description

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居民用电需求的增加,针对输电线路建设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因此需要在不同地点增加输电线路的建设。目前,对输电线路的建设通常是由专家针对输电线路的建设地点进行拍摄,从而根据实地拍摄的结果来进行输电线路的建设方案设计。然而,上述方式中,由于实际拍摄的结果通常是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因此设计的建设方案通常无法满足实地安装阶段实际的空间需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则需要重新设计输电线路的建设方案,因此现有的输电线路建设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提高输电线路建设的效率的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设计的输电线路的设计数据,采集所述输电线路的建设区域的区域图像,以及获取所述建设区域的地理数据;
基于所述设计数据,生成所述输电线路的设计三维图像模型;
基于所述区域图像和所述地理数据,生成所述输电线路对应的区域三维图像模型;
基于所述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所述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预先构建的数组中对所述文本字符进行前缀索引,得到所述文本字符对应的第一匹配结果,包括:将所述文本字符中的第一个字符和第二个字符进行组合,得到第一词条;在所述数组中匹配所述第一词条;在匹配成功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匹配结果为所述数组包括所述第一词条;在匹配失败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匹配结果为所述数组不包括所述第一词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计三维图像模型中包括多个线路组件;所述基于所述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所述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包括:获取所述多个线路组件对应的线路信息;基于所述线路信息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路信息包括所述多个线路组件的连接信息;所述基于所述线路信息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包括:在所述连接信息表征为所述多个线路组件存在连接不正确的情况下,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为评估不合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路信息包括所述多个线路组件的承受力信息;所述基于所述线路信息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包括:在所述承受力信息表征为所述多个线路组件存在承受力不符合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为评估不合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所述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包括:由所述区域三维图像模型获取所述输电线路的建设区域的环境特征点;由所述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所述设计三维图像模型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分别与所述环境特征点的多个特征点的距离,得到多个特征点距离;在所述多个特征点距离存在小于预设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为评估不合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特征点距离包括多个水平距离和多个垂直距离;所述由所述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所述设计三维图像模型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分别与所述环境特征点的多个特征点的距离,得到多个特征点距离,包括:分别获取所述环境特征点的多个特征点对应的地理位置信息,得到多个特征点位置信息;在所述输电线路的导线处于最大风偏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多个特征点位置信息,计算所述输电线路与所述环境特征点的所述多个水平距离;
在所述输电线路的导线处于最大计算弧垂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多个特征点位置信息,计算所述输电线路与所述环境特征点的所述多个垂直距离。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设计评估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设计的输电线路的设计数据,采集所述输电线路的建设区域的区域图像,以及获取所述建设区域的地理数据;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设计数据,生成所述输电线路的设计三维图像模型;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区域图像和所述地理数据,生成所述输电线路对应的区域三维图像模型;
评估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所述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设计的输电线路的设计数据,采集所述输电线路的建设区域的区域图像,以及获取所述建设区域的地理数据;
基于所述设计数据,生成所述输电线路的设计三维图像模型;
基于所述区域图像和所述地理数据,生成所述输电线路对应的区域三维图像模型;
基于所述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所述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设计的输电线路的设计数据,采集所述输电线路的建设区域的区域图像,以及获取所述建设区域的地理数据;
基于所述设计数据,生成所述输电线路的设计三维图像模型;
基于所述区域图像和所述地理数据,生成所述输电线路对应的区域三维图像模型;
基于所述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所述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设计的输电线路的设计数据,采集所述输电线路的建设区域的区域图像,以及获取所述建设区域的地理数据;
基于所述设计数据,生成所述输电线路的设计三维图像模型;
基于所述区域图像和所述地理数据,生成所述输电线路对应的区域三维图像模型;
基于所述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所述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
上述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中,可以首先获取当前设计的输电线路的设计数据,采集输电线路的建设区域的区域图像,以及获取建设区域的地理数据;并且,可以通过构建建设输电线路的区域三维图像模型,以及输电线路的设计三维图像模型,来实现输电线路设计数据的评估,而在评估通过后才输出设计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需要到实地安装阶段才更改设计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提高输电线路建设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输电线路设计评估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1和服务器102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通信。服务器102可以是后台服务器。数据存储系统可以存储服务器102需要处理的数据。数据存储系统可以集成在服务器102上,也可以放在云上服务器或其他网络服务器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101可以便于建模人员获取当前设计的输电线路的设计数据;并且基于终端101还可以用于采集输电线路的建设区域的区域图像,以及便于建模人员获取建设区域的地理数据。另外,终端101还可以将获取的设计数据、区域图像以及地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102。
服务器102基于设计数据,生成输电线路的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并且可以基于区域图像和地理数据,生成输电线路对应的区域三维图像模型;最后可以基于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
终端101可以对该评估结果进行显示。
其中,终端101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可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车载设备、摄像头、传感器等。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等。服务器102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服务器102为例进行说明,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获取当前设计的输电线路的设计数据,采集输电线路的建设区域的区域图像,以及获取建设区域的地理数据。
其中,输电线路是用变压器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再经断路器等控制设备接入输电线路来实现。结构形式,输电线路分为架空输电线路和电缆线路。以架空输电线路为例进行说明,架空输电线路由线路杆塔、导线、绝缘子、线路金具、拉线、杆塔基础、接地装置等构成,架设在地面之上。按照输送电流的性质,输电分为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
输电的基本过程是创造条件使电磁能量沿着输电线路的方向传输。线路输电能力受到电磁场及电路的各种规律的支配。以大地电位作为参考点(零电位),线路导线均需处于由电源所施加的高电压下,称为输电电压。
输电线路在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等各项因素後所确定的最大输送功率,称为该线路的输送容量。输送容量大体与输电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因此,提高输电电压是实现大容量或远距离输电的主要技术手段,也是输电技术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输电线路的设计数据可以是输电线路在设计和搭建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数据信息,例如,杆塔高度、杆塔呼称高度、悬挂点高度、线间距离、根开、架空地线保护角、杆塔埋深、跳线、导线的初伸长、档距、分裂导线、弧垂、限距、水平档距、垂直档距、代表档距、导线换位、导(地)线振动、杆塔等。
其中,杆塔高度可以是杆塔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杆塔高度。用H1表示。杆塔呼称高度可以是杆塔最下层横担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杆塔呼称高度,简称呼称高。悬挂点高度可以是导线悬挂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导线悬挂点高度。线间距离可以是两相导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线间距离,用D表示。根开可以是两电杆根部或塔脚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根开。架空地线保护角可以是架空地线和边导线的外侧连线与架空地线铅垂线之间的夹角,称为架空地线保护角。杆塔埋深可以是电杆(塔基)埋入土壤中的深度称为杆塔埋深。跳线可以是连接承力杆塔(耐张、转角和终端杆塔)两侧导线的引线,称为跳线,也称引流线或弓子线。导线的初伸长可以是当导线初次受到外加拉力而引起的永久性变形(延着导线轴线伸长),称为导线初伸长。档距可以是相邻两基杆塔之间的水平直线距离,称为档距,一般用L表示。分裂导线可以是一相导线由多根(有2根、3根、4根)组成型式,称为分裂导线。它相当于加粗了导线的“等效直径”,改善导线附近的电场强度,减少电晕损失,降低了对无线电的干扰,及提高送电线路的输送能力。弧垂可以是对于水平架设的线路来说,导线相邻两个悬挂点之间的水平连线与导线最低点的垂直距离,称为弧垂或弛度。用f表示。限距可以是导线对地面或对被跨越设施的最小距离。一般指导线最低点到地面的最小允许距离,常用h表示。水平档距可以是相邻两档距之和的一半,称为水平档距。垂直档距可以是相邻两档距间导线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垂直档距。代表档距可以是一个耐张段里,除弧立档外,往往有多个档距。由于导线跨越的地形、地物不同,各档距的大小不相等,导线的悬挂点标高也不一样,各档距的导线受力情况也不同。而导线的应力和弧垂跟档距的关系非常密切,档距变化,导线的应力和弧垂也变化,如果每个档距一个一个计算,会给导线力学计算带来困难。但一个耐张段里同一相导线,在施工时是一道收紧起来的,因此,导线的水平拉力在整个耐张段里是相等的,即各档距弧垂最低点的导线应力是相等的。我们把大小不等的一个多档距的耐张段,用一个等效的假想档距来代替它,这个能够表达整个耐张力学规律的假想档距,称之为代表档距或称为规律档距,用LO表示。导线换位可以是送电线路的导线排列方式,除正三角形排列外,三根导线的线间距离是不相等。而导线的电抗取决于线间距离及导线半径,因此,导线如不进行换位,三相阻抗是不平衡的,线路愈长,这种不平衡愈严重。因而,会产生不平衡电压和电流,对发电机的运行及无线电通信产生不良的影响。送电线路设计规程规定“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网中,长度超过100km的送电线路均应换位”。一般在换位塔进行导线换位。导(地)线振动可以是在线路档距中,当架空线受到垂直于线路方向的风力作用时,就会在其背风面形成按一定频率上下交替的稳定涡流,在涡流升力分量的作用下,使架空线在其垂直面内产生周期性振荡,称为架空线振动。杆塔可以是杆塔是支承架空线路导线和架空地线,并使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和架空地线之间,导线与杆塔之间,以及导线对大地和交叉跨越物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建设区域的选择一般会基于运行安全、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的综合考虑。因此,获取的建设区域的地理数据,一方面可以包括地形地貌、海拔等信息,以及是否存在军事设施、大型矿企业、冰区等;另一方面,可以包括是否存在一些会相互影响的临近设施,例如电台、机场和弱电线路等。
建设区域的区域图像可以是采用卫片、航片、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红外测量或地址遥感技术获取的可以展示建设区域环境信息的全貌图像。
步骤S202,基于设计数据,生成输电线路的设计三维图像模型。
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可以展示输电线路的实体概况。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可以包括输电线路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线路的长度、中间必停点的位置、线路输送容量、电压等级、回路数和导线等。
步骤S203,基于区域图像和地理数据,生成输电线路对应的区域三维图像模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基于三维地理信息数字化系统由设计数据,生成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具体地,可以包括采用B/S结构搭建,客户端的浏览器经由WebServer与数据库进行业务数据的读取,通过浏览器访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使用三维地图引擎Cesium和数据可视化库在网页中进行数据的综合展示和渲染。平台使用MyEclipse集中开发环境,采用轻量级Spring Boot框架实现后台数据交互,使用HTML+CSS+Javascript进行前端界面开发。
步骤S204,基于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设计三维图像模型进行结合,便于直观展示输电线路在建设区域中的情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搭建可行性、运行安全、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等方面对输电线路的设计进行综合评估。
上述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中,可以首先获取当前设计的输电线路的设计数据,采集输电线路的建设区域的区域图像,以及获取建设区域的地理数据;并且,可以通过构建建设输电线路的区域三维图像模型,以及输电线路的设计三维图像模型,来实现输电线路设计数据的评估,而在评估通过后才输出设计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需要到实地安装阶段才更改设计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提高输电线路建设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基于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可以包括:
步骤S301,获取多个线路组件对应的线路信息。
其中,输电线路可以包括多个线路组件,例如,绝缘子、金具、铁塔、导线和线夹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线路信息可以是指多个线路组件的连接信息,例如,绝缘子和金具之间的连接、金具与金具之间的连接、绝缘子串和铁塔的连接,以及导线与线夹的连接等。另外,线路信息还可以包括多个线路组件的承受力信息。
步骤S302,基于线路信息对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下,在多个线路组件的连接信息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即多个线路组件相互之间的连接出现异常,例如,接触不良,未连接等,此时。可以基于此种情况,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为不合格。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线路信息对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可以包括:
在连接信息表征为多个线路组件存在连接不正确的情况下,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为评估不合格。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线路信息可以是指多个线路组件的连接信息,例如,绝缘子和金具之间的连接、金具与金具之间的连接、绝缘子串和铁塔的连接,以及导线与线夹的连接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下,在多个线路组件的连接信息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即多个线路组件相互之间的连接出现异常,例如,接触不良,未连接等,此时。可以基于此种情况,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为不合格。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线路信息对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可以包括:
在承受力信息表征为多个线路组件存在承受力不符合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为评估不合格。
线路信息还可以包括多个线路组件的承受力信息。
例如,以多个线路组件中的导线为例说明,可以以预设的力给导线施加拉力,或者模拟不同等级的风力施加在导线上,根据导线的承受力程度得到评估结果。此处的预设条件可以是最小允许承受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可以包括:
1、由区域三维图像模型获取输电线路的建设区域的环境特征点。
其中,环境特征点可以是建设区域内的建筑物,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军事设道路设施和工矿企业等,例如,房屋、高速公路、电台、机场和铁路等。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环境特征点还可以是一些自然地带,例如,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
2、由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设计三维图像模型获取输电线路分别与环境特征点的多个特征点的距离,得到多个特征点距离。
其中,多个特征点距离可以是指多个特征点到输电线路的距离。
3、在多个特征点距离存在小于预设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为评估不合格。
其中,预设安全距离可以为确保安全的最小允许距离。在多个特征点距离中存在小于预设安全距离的情况,则认为输电线路的设计评估结果为评估不合格。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设计三维图像模型获取输电线路分别与环境特征点的多个特征点的距离,得到多个特征点距离可以包括:
1、分别获取环境特征点的多个特征点对应的地理位置信息,得到多个特征点位置信息。
2、在输电线路的导线处于最大风偏的情况下,基于多个特征点位置信息,计算输电线路与环境特征点的多个水平距离。
输电线路的导地线悬挂在杆塔绝缘子串的线夹上,由于细且长,可近似看做柔软的悬链线,风一吹就会摆动。如果输电线路旁边有建筑、山体、树木,绝缘距离不够就会造成放电,发生线路事故。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需要在设计输电线路的过程中,进行导线最大风偏情况下安全距离的验算。
导线最大风偏可以是在当地最大风力的情况下,输电线路的最大偏移值。当地最大风力需参考建设区域所在地的气象条件。
水平距离可以是在最大风偏的情况下,环境特征点与偏移导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3、在输电线路的导线处于最大计算弧垂的情况下,基于多个特征点位置信息,计算输电线路与环境特征点的多个垂直距离。
弧垂可以是对于水平架设的线路来说,导线相邻两个悬挂点之间的水平连线与导线最低点的垂直距离,称为弧垂或弛度。
垂直距离可以是在最大计算弧垂的情况下,环境特征点与导线最低点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另一种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401,获取当前设计的输电线路的设计数据,采集输电线路的建设区域的区域图像,以及获取建设区域的地理数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输电线路的设计数据可以是输电线路在设计和搭建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数据信息,例如,杆塔高度、杆塔呼称高度、悬挂点高度、线间距离、根开、架空地线保护角、杆塔埋深、跳线、导线的初伸长、档距、分裂导线、弧垂、限距、水平档距、垂直档距、代表档距、导线换位、导(地)线振动、杆塔等。
步骤S402,基于设计数据,生成输电线路的设计三维图像模型。
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可以展示输电线路的实体概况。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可以包括输电线路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线路的长度、中间必停点的位置、线路输送容量、电压等级、回路数和导线等。
步骤S403,基于区域图像和地理数据,生成输电线路对应的区域三维图像模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基于三维地理信息数字化系统由设计数据,生成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具体地,可以包括采用B/S结构搭建,客户端的浏览器经由WebServer与数据库进行业务数据的读取,通过浏览器访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使用三维地图引擎Cesium和数据可视化库在网页中进行数据的综合展示和渲染。平台使用MyEclipse集中开发环境,采用轻量级Spring Boot框架实现后台数据交互,使用HTML+CSS+Javascript进行前端界面开发。
步骤S404,基于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设计三维图像模型进行结合,便于直观展示输电线路在建设区域中的情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搭建可行性、运行安全、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等方面对输电线路的设计进行综合评估。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可以包括:
步骤1,获取多个线路组件对应的线路信息。
其中,输电线路可以包括多个线路组件,例如,绝缘子、金具、铁塔、导线和线夹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线路信息可以是指多个线路组件的连接信息,例如,绝缘子和金具之间的连接、金具与金具之间的连接、绝缘子串和铁塔的连接,以及导线与线夹的连接等。另外,线路信息还可以包括多个线路组件的承受力信息。
步骤2,基于线路信息对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下,在多个线路组件的连接信息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即多个线路组件相互之间的连接出现异常,例如,接触不良,未连接等,此时。可以基于此种情况,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为不合格。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线路信息对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可以包括:
在连接信息表征为多个线路组件存在连接不正确的情况下,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为评估不合格。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线路信息可以是指多个线路组件的连接信息,例如,绝缘子和金具之间的连接、金具与金具之间的连接、绝缘子串和铁塔的连接,以及导线与线夹的连接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下,在多个线路组件的连接信息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即多个线路组件相互之间的连接出现异常,例如,接触不良,未连接等,此时。可以基于此种情况,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为不合格。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线路信息对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可以包括:
在承受力信息表征为多个线路组件存在承受力不符合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为评估不合格。
线路信息还可以包括多个线路组件的承受力信息。
例如,以多个线路组件中的导线为例说明,可以以预设的力给导线施加拉力,或者模拟不同等级的风力施加在导线上,根据导线的承受力程度得到评估结果。此处的预设条件可以是最小允许承受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可以包括:
1、由区域三维图像模型获取输电线路的建设区域的环境特征点。
其中,环境特征点可以是建设区域内的建筑物,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军事设道路设施和工矿企业等,例如,房屋、高速公路、电台、机场和铁路等。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环境特征点还可以是一些自然地带,例如,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
2、由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设计三维图像模型获取输电线路分别与环境特征点的多个特征点的距离,得到多个特征点距离。
其中,多个特征点距离可以是指多个特征点到输电线路的距离。
3、在多个特征点距离存在小于预设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为评估不合格。
其中,预设安全距离可以为确保安全的最小允许距离。在多个特征点距离中存在小于预设安全距离的情况,则认为输电线路的设计评估结果为评估不合格。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设计三维图像模型获取输电线路分别与环境特征点的多个特征点的距离,得到多个特征点距离可以包括:
1、分别获取环境特征点的多个特征点对应的地理位置信息,得到多个特征点位置信息。
2、在输电线路的导线处于最大风偏的情况下,基于多个特征点位置信息,计算输电线路与环境特征点的多个水平距离。
输电线路的导地线悬挂在杆塔绝缘子串的线夹上,由于细且长,可近似看做柔软的悬链线,风一吹就会摆动。如果输电线路旁边有建筑、山体、树木,绝缘距离不够就会造成放电,发生线路事故。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需要在设计输电线路的过程中,进行导线最大风偏情况下安全距离的验算。
导线最大风偏可以是在当地最大风力的情况下,输电线路的最大偏移值。当地最大风力需参考建设区域所在地的气象条件。
水平距离可以是在最大风偏的情况下,环境特征点与偏移导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3、在输电线路的导线处于最大计算弧垂的情况下,基于多个特征点位置信息,计算输电线路与环境特征点的多个垂直距离。
弧垂可以是对于水平架设的线路来说,导线相邻两个悬挂点之间的水平连线与导线最低点的垂直距离,称为弧垂或弛度。
垂直距离可以是在最大计算弧垂的情况下,环境特征点与导线最低点的距离。
上述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中,可以首先获取当前设计的输电线路的设计数据,采集输电线路的建设区域的区域图像,以及获取建设区域的地理数据;并且,可以通过构建建设输电线路的区域三维图像模型,以及输电线路的设计三维图像模型,来实现输电线路设计数据的评估,而在评估通过后才输出设计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需要到实地安装阶段才更改设计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提高输电线路建设的效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的输电线路设计评估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输电线路设计评估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设计评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510、第一生成模块520、第二生成模块530和评估模块540,其中:
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当前设计的输电线路的设计数据,采集输电线路的建设区域的区域图像,以及获取建设区域的地理数据;
第一生成模块520,用于基于设计数据,生成输电线路的设计三维图像模型;
第二生成模块530,用于基于区域图像和地理数据,生成输电线路对应的区域三维图像模型;
评估模块540,用于基于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
上述输电线路设计评估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6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基于无线电的智能监测和控制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设计的输电线路的设计数据,采集输电线路的建设区域的区域图像,以及获取建设区域的地理数据;
基于设计数据,生成输电线路的设计三维图像模型;
基于区域图像和地理数据,生成输电线路对应的区域三维图像模型;
基于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设计的输电线路的设计数据,采集输电线路的建设区域的区域图像,以及获取建设区域的地理数据;
基于设计数据,生成输电线路的设计三维图像模型;
基于区域图像和地理数据,生成输电线路对应的区域三维图像模型;
基于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设计的输电线路的设计数据,采集输电线路的建设区域的区域图像,以及获取建设区域的地理数据;
基于设计数据,生成输电线路的设计三维图像模型;
基于区域图像和地理数据,生成输电线路对应的区域三维图像模型;
基于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设计的输电线路的设计数据,采集所述输电线路的建设区域的区域图像,以及获取所述建设区域的地理数据;
基于所述设计数据,生成所述输电线路的设计三维图像模型;
基于所述区域图像和所述地理数据,生成所述输电线路对应的区域三维图像模型;
基于所述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所述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三维图像模型中包括多个线路组件;所述基于所述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所述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包括:
获取所述多个线路组件对应的线路信息;
基于所述线路信息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信息包括所述多个线路组件的连接信息;所述基于所述线路信息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包括:
在所述连接信息表征为所述多个线路组件存在连接不正确的情况下,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为评估不合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信息包括所述多个线路组件的承受力信息;所述基于所述线路信息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包括:
在所述承受力信息表征为所述多个线路组件存在承受力不符合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为评估不合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所述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包括:
由所述区域三维图像模型获取所述输电线路的建设区域的环境特征点;
由所述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所述设计三维图像模型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分别与所述环境特征点的多个特征点的距离,得到多个特征点距离;
在所述多个特征点距离存在小于预设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为评估不合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特征点距离包括多个水平距离和多个垂直距离;所述由所述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所述设计三维图像模型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分别与所述环境特征点的多个特征点的距离,得到多个特征点距离,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环境特征点的多个特征点对应的地理位置信息,得到多个特征点位置信息;
在所述输电线路的导线处于最大风偏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多个特征点位置信息,计算所述输电线路与所述环境特征点的所述多个水平距离;
在所述输电线路的导线处于最大计算弧垂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多个特征点位置信息,计算所述输电线路与所述环境特征点的所述多个垂直距离。
7.一种输电线路设计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设计的输电线路的设计数据,采集所述输电线路的建设区域的区域图像,以及获取所述建设区域的地理数据;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设计数据,生成所述输电线路的设计三维图像模型;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区域图像和所述地理数据,生成所述输电线路对应的区域三维图像模型;
评估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区域三维图像模型和所述设计三维图像模型,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评估结果。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310007977.5A 2023-01-04 2023-01-04 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ending CN1161085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7977.5A CN116108598A (zh) 2023-01-04 2023-01-04 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7977.5A CN116108598A (zh) 2023-01-04 2023-01-04 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08598A true CN116108598A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59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07977.5A Pending CN116108598A (zh) 2023-01-04 2023-01-04 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0859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89983A (zh) * 2023-10-09 2024-03-12 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动态泛感知与地理实景融合的电力通道多元重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89983A (zh) * 2023-10-09 2024-03-12 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动态泛感知与地理实景融合的电力通道多元重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oteler Methodology for simulation of 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s in power systems
CN109635360B (zh) 基于级联仿真的雷击风险评估方法及装置
Arajärvi et al. Effects of neutral point reactors and series capacitors on 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s in a high‐voltage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9086923B (zh) 一种配电网线路规划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介质
CN116108598A (zh) 输电线路设计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Zarchi et al.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underground cables to maximise total ampacity considering current harmonics
Caraballo et al. First GIC estimates for the Mexican power grid
CN105278004A (zh) 一种电网输电线路区段的气象情况分析方法
Covas et al. On locating sustainable Data Centers in Portugal: Problem structuring and GIS-based analysis
WO2022245582A1 (en) Electric grid connection mapping
CN113849886A (zh) 一种基于gim技术的输变电工程设计三维建模方法
CN107066748A (zh) 一种用于桥梁风致振动监测的无线传感器布设方法
Abouzeid et al. Induced voltages on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 because of nearby included lightning channel
Viacheslav et al. Integration of New Single-Phase-to-Ground Faults Detection Devices into Existing SmartGrid Systems
Fu et al. Wind-resistance and failure analyses of a lightning-damaged transmission tower
Fontgalland et al. Estimation of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in a 230 kV electrical substation using spatial interpolation techniques
CN110190550A (zh) 一种模块式空配电线路的设计制配方法
CN114580867A (zh) 一种基于倾斜摄影数据的输电线路牵张场布置方法
Zhou et al. Improved calculation model for swing angle of suspension insulator string
Huang et al. Research on impulse impedance model and protection optimization of transmission tower grounding device in mountainous area
Mohammadi et al. Estimation of HVDC transmission lines shielding failure using LPM method and an adapted SLIM model
Nassereddine et al. Substation and transmission lines earthing system design under substation fault
Bhatia et al. Assessment of mutual influence of groundings in close proximity to each other through estimation of safety parameters
CN105590268A (zh)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电网检修计划仿真系统
Nassereddine et al. Estimation of novel position for the current and potential probe for the fall of potential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